KR6r0164 現果隨錄-明-戒顯 (CBETA)



No.1642-A現果隨錄序



夫因之與果。猶形有影焉。形已有焉則影必從焉。苟
欲端其影。先直其形。形直影惡不端。若不直其形而
欲其影端。譬如揚湯而不輟火。雖欲其冷無有是處。
是我法門之通訓也。世典亦有之。曰陰德。曰陽報。此
豈不我之所說因果者哉。世有一等不信因果。其陋
尤甚。姑舍弗論云。今茲戊寅余寓黃檗書。林藤氏偶
携一抄本來謁余曰。此現果隨錄。謀上之木。以布於
世可耶否。余把讀之。乃知靈隱罷翁戒顯筆記。戒顯
師具德和尚。和尚為我天童門下之人。至其記我徑
山費祖舍利一事。其言可徵也。又讀其述論極讚念
佛功德。則知蓮社中人也。通編但載所親聞見現業
感現果者。他如宿因後報及異熟等。非今所取。余謂
罷翁一片婆心。不覺拖泥帶水。世出世間有志之士。
勿以其言淺近而忽之也。奚翅罷翁之幸。抑亦讀者
之幸。是編與自知.陰隲等錄并讀則可。藤氏刻行亦
何不可之有。 介石淨壽


[001-0028b]


現果隨錄目錄




* 卷之一

* 陳益修以力護關廟大士賜目
* 趙志清挂冠修行先幾免禍
* 趙時雍施異僧一錢便獲賢嗣
* 徐成民身理陰司刊行冥判
* 圓通師稟受大戒頓脫無常
* 朱綱魂遊冥府論前世判事
* 隱圓師以禮懺放食消解夙冤
* 碧璠毀如來衣鉢頓縮一臂
* 張斌以念佛金錢救主危難
* 吳澆燭以念佛作福剋期善逝
* 吳叔寶以臨終稟戒念佛蓮花湧現
* 王建以誤攝回生親述冥事
* 周秀才以却暗中財立登科第
* 顧宗伯以盡節被溺彰顯前因
* 張儀部以持正罹難神祐全節
* 魏應之退念開齋卒致縊死
* 王齋公失念賣齋立致死亡
* 福主神厭惡穢凟顯靈拽廟
* 卷之二
[001-0028c]

* 吳瞻樓修持登簿瑞現西方
* 弱菴師誤用堦石託顛僧傳信
* 石氏猪託夢免殺自投禪寺
* 戴星歸矢口誦呪得免油鍋
* 武昌僧為菜害猪江心招報
* 王子房捨昭慶棟梁大彰靈異
* 汪司馬魚頂金經鏤板傳世
* 趙朝奉以羅漢帶回因建大寺
* 王御史建毉祖殿得子免難
* 張封翁以還金厚德子孫世顯
* 錢州侯請律師授戒燭現佛像
* 葛朗玉父子刻勸善書施人全家免難
* 孫學憲因羅漢回生塑像竪[石*白-日+田/廾]
* 北高峰五聖募石柱助建靈隱大殿
* 太倉水陸期中神鬼顯異
* 崑山安禪菴地藏懺期紀異
* 張邇求食葷感夢齋戒圓期
* 龔爾茂以廣施勸善文神降顯靈
* 踈山大殿天王兩顯靈異
* 李銓部以造像獲嗣始終守節
* 李伯馨心念殺人却為心鬼所殺
* 久病翁喜還夙債頓去心蛇
* 馬給諫以禍虧齋素竟歸神道
* 卷之三
[001-0029a]

* 錢伯韞以老年學佛竟得西歸
* 黃攝六篤志西方剋期善逝
* 王奉常以累世修積科第蟬連
* 譚憲卿創大悲壇祈嗣立生雙璧
* 先府君以精䖍事佛屢感奇徵
* 上天竺鑄銅像大士顯靈自賜黃泥
* 金谿縣青蛙使者顯異寶跡
* 黃州安國寺張真君憑小卒降筆
* 徐亦史損財惠民隨獲美報
* 俞春蛟以飯僧免回祿增修福行
* 朱君以僧預為作法火難得全
* 蔣素公以續菩薩指獲薦賢書
* 尹宣子以難地禮懺竟得生全
* 張鎮臺以韋天示夢安國重興
* 二人敬慢關帝榮辱異報
* 張其光違夢烹鱉貪饕致死
* 王指揮以惡性為蛇隔生餘報
* 漢口屠人不聽僧勸立招慘報
* 高郵猪遺身換蓆始終還債
* 蓬閬鎮屠牛惡戶立招業報
* 居道人亂啖庫物轉身作驢
* 曹翰以屠城為猪遇緣得救
* 吳江路叢大報恩奇冤立雪
* 王郡丞赴任吳地為蛙伸冤
[001-0029b]
* 王曉江謝官修行頓躋道果
* 賈客以誠心供佛代殺保全
* 回子擊銅佛不壞禍還賣主
* 癱子以禮拜觀音病愈興緣
* 徽商堅決進香竟免火難
* 卷之四

* 黃州飛火亂焚獨免齋戶
* 貧女捨一錢鑄佛勝跡不磨
* 堯峰僧竊韋天燈油立招譴責
* 毗盧塔鬼勾僧索債酬畢方甦
* 二孝廉侮慢文昌身錄俱損
* 二孝廉襲慢地藏立死受報
* 建昌小民穢汙三寶雷神擊死
* 甬城人以穢觸塔廟立遭奇禍
* 陳祥屠狗怙惡不慘現身招報
* 熊季納以精虔護法刻期獲嗣
* 顧秀才化[鴳-女+隹]回生尋訪得實
* 黃封翁以行善感大士送子著大名節
* 吳霞舟以盡節焚身神昇天
* 史封翁以久遠齋僧感子大魁
* 楊君以錯口救人致家溫富
* 吳生遇仙愛命蹉過奇緣
* 瞽者以害心劫殺己命立損
* 吳道媼以䖍誦金剛坐化顯異
[001-0029c]
* 方氏以虔誠禮誦盡室生還
* 許子位以前生撿字得中高科
* 董七以虗秤取利家財暗耗
* 費隱老和尚逝後荼毗現多舍利
* 曹溪原直禪師以悟道精修末後現瑞
* 天白大德以持誦法華終聞天樂
* 新戒以攢單未完韋天示應
* 王僕以前生行善竟免鬼錄
* 𠃔修以惡性毆妻終受蛇報
* 蔡公子以靈隱伽藍顯應復得回生
* 江北僧繫戀遺財超薦得脫
* 王仰泉以改業修行得生淨土
* 漁船以巧計沒人立報抵命
* 沈文學以塗抹壇經招報劇苦
* 支庠友以誤傷人命祿籍頓消
[001-0030a] No.1642


現果隨錄卷之一 凡現在因果係親見聞者皆入此錄
靈隱罷翁晦山樵 戒顯 筆記


陳益修以力護關廟大士賜目



陳益修。字玉笥。山東濟寧州人。為諸生時。見回回教
門楊生花等欲毀關帝廟。擴大回回清真寺。陳公力
訟之官。得𥨊。後癸未春。流賊破衮州。生花等集千百
眾乘變團練回回兵。途遇陳公。以前忿呼眾捶擊立
斃之。且剜去其兩目。復矐以[厂@火]。擲屍於其舍。陳公自
見變為中陰身。止二尺許。守其屍中。夜忽見關聖降
其家謂曰。我分中亦不在此一廟。只難為汝好心致
喪汝命。然汝陽祿還未盡。應有功名分。吾當使汝回
生。陳曰。感大聖厚恩。但吾兩目已去。縱回陽世已是
盲人。豈能復讀書作舉士業乎。關聖亦沈吟少許。乃
曰。無妨。吾當請觀音大士來。必能賜汝目。言已便騰
空而去。須臾復至曰。大士來矣。尋見大士身披白衣
如仙姥狀。備極相好。關聖指陳公代為乞目。大士微
笑曰。此極不難。乃向空中一喚。俄見一天童子手携
大筐籃。以荷葉蓮花覆上。大士揭開乃皆眼𥅲也。即
手拈二枚。令取酒一巵吞之。陳公強飲。咯咯有聲。戄
然而醒。中陰形即隱。而陳君兩眶中已得眼矣。關聖
送大士去。乃謂陳曰。汝不必復思報仇。不久 大清
[001-0030b]
一至。此輩無噍類矣。明後年汝當聯捷。果乙酉舉于
鄉。忽一人遺之書曰。陳字東畔方生耳。益字草頭八血全。修字一夕
三人臥。關字門內隱八天。公字老翁成羽化。默字黑犬佑字右人牽。聯字耳邊
絲亂墜。科字禾斗永相連。益修不省意義。亟視其人。已失
所在。牘背大書陳益修關公默佑聯科九字。始悟其
旨。果中丙戌進士。任戶部郎中。權關荊州。後生花作
亂。宗族十三人寸磔於市。


罷翁曰。此事初聞之陳旻昭先生。寓余弟子顧伊
人刻之武安王集者也。次黃梅令徐長午亦曰。此
余姻親也。其事極確。無不目見者。但其眼𥅲微小。
直視而光外溢。與平人稍異。嗚呼。陳公以好心護
廟。感此奇緣。大士以千手眼轉瞽復瞭。神通廣大。
海口難宣矣。神佛報應速於反掌。可不懼哉。


趙志清挂冠修行先幾免禍



趙志清。山東人。以孝廉選河間府贊皇縣令。居官三
年。廉明仁愛。萬民頌德。忽一日至凌聖功大守處告
退。大守問何故。趙曰。某以知宿世因緣。故不得不歸。
大守益恠之。問宿世云何。趙曰。某前生於某大法師
會下為聽經學者。法師有定力能通惠。余二十六歲
以疾臨危。師謂余曰。汝道力未堅。此去已入紅福。以
未曾修大福。亦不能登甲榜。僅一孝廉知縣耳。然止
許三年。若多一日大禍即至矣。可急流勇退入山修
行。還得見我。言訖遂終。自入出母胎本性不迷。歷歷
皆驗。今三年既滿。決意入山矣。大守勉白直指公。李
[001-0030c]
灌谿住不及放歸。旋有劉姓者補其闕。未半月。賊至
城大破。全家被害。


罷翁曰。凌聖功諱必正余同里同社友也。初以行
人選建昌太守。調河間府。任滿回鄉。為余說此事。
李灌谿諱模。字子木。長齋學佛。亦余道友。所言無
異。


趙時雍施異僧一錢便獲賢嗣



麻城西坂劉某。隨族叔劉伸至真定府固城縣為主
文。曾密救二人命。後闖賊至。城潰。縣令出走避難。劉
君押其家屬回黃途。遇賊兵被殺。其神魂返麻城謁
東嶽。帝曰。汝救二命。應得善生。帝令侍吏訪城中之
善門無子者。吏以醫生趙鳳儀。號時雍。報帝。令取善
惡簿察之。見趙君曾淹死五女。法當絕嗣。又撿善簿。
見某年於大雪中曾施錢一文與寒乞僧。僧乃菩薩
假裝寒相試人者也。帝曰。此一錢功德甚大。應與其
嗣。遂遣劉君託生。臨行帝語曰。汝去九歲。當有孝廉
贈汝妻。某歲入泮。某年補廩。一生享厚福。後趙氏生
一子。纔出母胎即呌云。我西坂劉某也。東岳帝遣我
與趙氏為後已不必言。但吾生前尚有產業借貨。彼
此未明。速喚吾妻子來。趙時雍即請其妻拏至。小兒
歷數舊逋。令妻子依券索之。分毫不爽。九歲果為鄧
孝廉婿。後功名出處一如帝命焉。


罷翁曰。此事余友梅惠連有紀事流布。戊戌冬余
在黃州安國寺。患脾疾甚苦。適張龍宇鎮臺請趙
[001-0031a]
君時雍在署令整余疾。應手而愈。余問令嗣生下
地即能言真否。趙君曰千真萬真。余詢某名與字。
趙曰。特為此故。名曰默。字弱言。而東嶽冥中種種
公案。則皆豚兒口述也。


徐成民身理陰司刊行冥判



太倉徐成民。庠友季生之子。幼持齋好善。與友結社
念佛。忽奉帝命充冥官。從崇禎庚午年始。晝為書生。
夜則判斷冥事。每日至夜分中堂暗坐。體氣俱冷。兩
眼上撑。呼鬼兩造判決如流。音響洪厲。陰風颯然。左
右耳旁置燈火紙筆記錄。裒成大𠕋。題曰婁東冥判。
九州管內處處流通。判善惡報應如照瞻臺。覽者不
寒而慄。


罷翁曰。此余庚午念佛會友也。為人淳厚質撲。木
吶寡言。除讀書外止知念佛。忽受冥職。音吐高亮。
一字一句斬釘截鐵。固已奇矣。更奇者。三教典籍
從未寓目。一當對簿則引經據史。出入佛藏字字
精鑿。真不可解。冥判中有數則公案出余手錄。文
不加點。未甞增減一字。如是者十餘年。成民乃作
自言。初為閻君分司。死去實受職。此婁東昔年一
大異事。今所目擊而身相與者也。


圓通師稟受大戒頓脫無常



僧圓通。常熟梅里人。中年持齋。忽奉閻君批文。命追
攝生人。初至冥府。見頭門外有一井亭。奉符者到。彼
著皮襖。持大裩。戴虎面。向井一照。身即騰空。渡海穿
[001-0031b]
山頃刻千萬里。所攝人擐在棍。上肩而飛行。雖一二
十人輕如羽也。每五日一值班。圓通心厭之。百計求
脫未能也。乃出家剃髮為僧。依舊供職。迨至于乙酉
冬同惠天師至玄墓剖石老和尚座下。稟受三壇大
戒畢。其役頓除。永不充追魂使矣。


罷菴曰。惠天師與余最為莫逆。亦梅里人。與圓師
至交厚親。見其為治無常十餘年乃脫。如來所制
清淨大戒。為冥中所重如此。亦異矣哉。


朱綱魂遊冥府論前世判事



嘉定一老儒。名朱綱。平生方正不苟。頗信佛老。忽一
日見二冥使來請。便相隨前行。至一大宮殿。知為冥
府。少頃閻君打鼓陞殿。司門者報云。東昌府知府進。
朱君聽是知府。心遂不驚。上至堦。閻君下座相揖。賓
主坐定。閻君曰。公在任時判許昌弑母一案。得無過
當。朱君一聞此言。前世境事忽然現前。對曰。許昌實
不曾弑母。毒殺其母者惡妻也。許昌外歸。一知消耗。
即當黜妻。首官正罪。方是孝子。乃以情愛難割。含糊
隱忍。猶同枕蓆。是雖不親弑母。而以春秋許世子不
甞藥趙盾不越境例斷之。是與於弑母之甚者也。斷
曰弑母。誰曰不宜。閻君首肯曰。公言甚當。乃揖令下
堦。敕引遍視地府。方送回陽。朱君由此長齋修行。杜
絕世事。


罷翁曰。曾見其子為父刊實錄。遍布道俗。請余作
序。故知其詳。
[001-0031c]


隱圓師以禮懺放食消解夙冤



江北僧隱圓。參學天寧。某年六月暴亡。母在泰州。報
到。膚已粘席矣。將殮復甦。細言前世曾作令某縣。自
侵庫銀嫁禍庫吏。復計殺之以滅口。吏恨極。訟之閻
君。追攝對理。冥君勸庫吏云。彼既出家為僧。汝決意
報復。何如以法力超薦汝乎。隱圓承旨。遂立願三年。
日禮千佛懺。夜放蒙山以釋夙恨。吏首肯。遂得回生。
因乞一冥使引遊地府。到一大會處。榜曰補經堂。中
有數百僧道。乘光誦經。須臾復暗。隱圓問何處所。冥
使曰。此陽間僧道包攬施主藏經。雖得財而經未誦。
故在此補也。又問頃刻即暗何也。答曰。以業力深厚。
不許便使補完。故遲久光現。現而即收。使久處黑獄
也。隱圓回生。三年酧愿畢。復參學靈隱焉。


罷翁曰。天寧.靈隱衲子屢向余說。情事皆同。補經
一欵。世間釋道視因果為兒戲。孰知陰中一一不
爽如此。與其久處黑暗地獄不得補經。孰若乘此
日月三光之下為施主了此功德之為快哉。稍一
捱排。噬臍何及矣。


碧璠毀如來衣鉢頓縮一臂



麻城一富僧碧璠。曾捐百金。助村民築塞保衛一方。
徒無窮欲受戒。璠不許。徒夜走至杏巖和尚處稟戒
而回。碧璠一見大怒。裂碎三衣。撲破瓦鉢。當晚方睡。
即見韋䭾尊天震怒痛罵云。汝是何人。敢毀如來法
器耶。立欲以寶杵擊之。璠叩頭求懺。韋天曰。念汝修
[001-0032a]
寨有功。姑去一臂。以杵輕輕向右臂一點。璠狂呌而
醒。數日內忽右臂暗消。止長七八寸。手拳如小橘縣
肩上。至今師徒皆在焉。


罷翁曰。余師姪吼木與璠隣居。述其事甚詳。


張斌以念佛金錢救主危難



寧波一小民張斌。住崔尚書廊房。業織蒲鞋。性好修
行。長齋念佛。夜以蒲鞋剪下草鬚。念佛一數珠。即記
一莖。裝竹簏中。每歲除夕焚地藏殿寶庫內。已幾十
年矣。適崔尚書患發背死。至冥府。冥君怒目數其平
日過惡。崔公曰。能縱我回陽。一修福業以贖罪乎。冥
君曰。汝所蓄皆作業錢。此間用不著。汝租屋民張斌。
反有金錢幾倉在此。能易一萬來。罪可解矣。崔曰。但
釋我回。此事極易。張斌赤貧。何以致此。冥君曰。凡人
齋戒至心念佛一聲。此間即注一金錢。或又散心念
佛一聲。亦注一銀錢。張斌至心念佛。以蒲鞋鬚記數。
積有幾倉耳。遂放崔回陽。立呼張斌告曰。汝陰府積
有金錢。可兌一萬與我。張斌力言無。崔公曰。汝以蒲
鞋鬚記數。燒地藏紙爐者是也。張斌曰。此誠有之。若
果有用。但隨尊意。乃令書券以實銀一萬易之。請僧
焚券回向。崔疾漸愈。張斌曰。吾年已邁。無用此物矣。
乃以其銀造一大橋。費幾千金。復建一菴接眾。至今
號張斌焉。


罷翁曰。余昔館錢希聲州侯署中。希翁昆弟數為
余言此事。丁丑余參天童密老人。亦曾過此橋。葢
[001-0032b]
確實非謬者。張斌以至心念佛。致令金錢積成倉
庫。後又加以造橋接眾。廣大福德若能回向西方。
決定高登不退矣。念佛利益殊勝如此。惜乎幽明
相隔。世人不知。安得起張斌而遍告道俗也哉。


吳澆燭以念佛作福剋期善逝



蘇州一小民姓吳。業澆燭。故以彰名。僦居婁門一屋。
孑身長齋。晝夜念佛。以為人至誠。吳閶內外數十大
燭舖皆爭迎。澆燭念燭係供養神物三寶。必念佛數
聲乃澆油一杓。一生如此。年七十餘。忽語一至親洽
店主云。吾積有薄貲。本為防老。今以念佛功成。至某
日吾即去世生善處。無用此矣。敬以相贈。主曰。汝所
積者乃眾店物。非吾一家物也。何敢受乎。若必無用
處。請為汝作福。吳君大喜。乃以匙鑰授主。令至所居
地窖取出約有千金。主為分給蘇州眾大剎齋僧。及
菴院接眾處皆分惠。作福竟。吳君如期合掌念佛端
然坐逝。吳門道俗送龕火化者千萬人焉。


罷菴曰。此崇禎甲戌年事也。余館周恒中齋。其家
僕陸君送龕回。稱述不已。此君與張斌行履相類。
一生至誠念佛。末後皆作大福。或佛菩薩來迎徑
生西方。未可知也。


吳叔寶以臨終稟戒念佛蓮花湧現



太倉上舍吳叔寶。諱鳴珙。家貲殷厚。素好善。預放生
會。然不甚通佛法。六十餘自言欲脫化。忽沐浴。命延
隆福寺印初法師宣授三歸五戒竟。大呼出去者再。
[001-0032c]
合掌逝矣。頃復開目語妻兄王煙客生先曰。吾纔發
永絕塵世願。勇猛念阿彌陀佛。從床下躍出竟是蓮
花世界。自省平日何善乃獲此。世人努力。言訖索水
自照。中夜恍然悟曰。今生吳叔寶。前生徐和尚。復大
呼快哉而逝。傳有異香發于室。


罷翁曰。佛法一也。然臨行發願。冥地念佛。功必烈
于平時者。專與不專也。平時散心念佛萬千。未必
得力。屠者張善和十念遂得往生。獵夫聞杈上鈴
響。一聲稱佛。蓮花湧現者何哉。葢由死臨冥界。獄
火在目。大怖切心更無攀緣。更無審顧。驀然佛號
一聲如大震雷。如泰山崩。平時積業不啻陰霾迸
散而累卵粉碎矣。尚何地獄不空而淨土不現哉。
叔寶以僧轉劫。既有夙根。臨行又稟歸戒。勇猛念
佛。蓮花湧現。無是疑者。世人努力。實乃至言也。庚
午余曾同叔寶放生。海印菴王煙翁奉常父子皆
有傳記。見聞最確。


王建以誤攝回生親述冥事



吳門王建。素行謹節。忽一日無疾晝死。隨青衣至冥
府。閻君鞫勘。係是誤攝。所應攝者乃山東王建也。建
由是得生。出冥殿。見地獄黑焰蔽空。嘷呌聲如雷吼。
三老僧跏趺大樹巔。每獄人痛聲騰沸。以淨水灑之。
聲即停寢。建近前詢之。則觀音.普賢.地藏三大士也。
建與報國茂林律師。素相識見。亦在冥府。袈裟杖錫
如平時。
[001-0033a]


罷翁曰。建自有回生記。茲止撮大略。


周秀才以却暗中財立登科第



明中葉有周秀才。諱某。素方正。家極貧。賃婁門韓家
潭子屋一間折舊竈。竈底方磚下得二元寶。妻大喜。
周君曰。此不義財也。豈可得乎。取筆書銀面云。若是
我的財。須是明白來。竟袖至胥門外。登渡船擲之中
流而返。舟子親見。立呼漁翁投之摸之。漁翁藏銀別
處。詐言不見。二人大閧。訟之大守。大守欲加刑。二人
吐實。乃押漁翁立取銀至。見面有字。命貯庫。是秋鄉
試。周公竟中。舊例本府小鹿鳴宴。每舉子。有牌坊銀
百金置面前。書字銀二笏恰在周君前。眾共驚異。後
成進士。


罷翁曰。此所謂明白來也。周公絕世迂闊。成絕世
方正。使染指暗物。福澤定止此矣。安有後一段奇
事乎。人人知科甲為大利。當小利現前。人人忍不
過。嗚呼。周公迂闊真大學問。豈易及哉。此周翼宣
業師鄉友業師古君子也。累為顯言如此。


顧宗伯以盡節被溺彰顯前因



崑山顧瑞屏先生。諱錫疇。字九疇。崇禎朝官大宗伯。
甲申國變後。闔門悲慘。誓以死殉。父筍州翁自餓死。
瑞翁復在溫州。丙戌六月十六日為同事賀君堯所
害。沈之。江華亭令張調鼎。字大羮。公門生也。好請乩
仙。忽瑞翁來降。大羮怪問曰。老師何時登道山。乩曰。
吾於前六月十六日被副將賀君堯害我於江中矣。
[001-0033b]
張問賀與師何仇。乩曰。老夫前世乃天台一老僧也。
因托鉢回路逢巨蛇。以杖擊殺之。賀即蛇後身也。冤
對相尋。因果應受。可語我兩兒。切勿報仇。張公立遣
人至溫州蹤跡之。一一不爽。


罷翁曰。余己丑秋在吳中開元寺。硯友吳純祐承
晤余。以其曾為永嘉令。談及瑞翁事。純祐曰。此弟
所身經而目擊者也。丙戌六月十六日弟讌瑞老
於江心寺月夜話別。明晨報瑞翁被害。弟召募漁
人捕之無影嚮。當夜夢瑞翁立水中。余急命掖之
登舟。瑞翁曰。余前世為天台老僧。誤殺一蛇。今抵
其命。承公厚意。營我後事者。以公前世係我徒孫。
有方外一脉親故也。明日但向某灣尋之。余即在
矣。早起詢漁人。果有其灣。一尋而獲。乃力助扶[打-丁+親]
歸崑祖塋焉。純祐。諱國[烈-列+尤-尢+木]。庚辰進士。後君堯入海。
亦為人所殺。


張儀部以持正罹難神祐全節



太倉張受先先生。諱釆。事母至孝。崇禎戊辰未發榜
前。有友夢會榜第三名。下註孝子二字。生平不甚信
佛。獨信關帝。乙酉元旦夢帝送一乾坤正氣扁到家。
公大喜。逢人說項。先是州中豪傑吏胥多結黨蠧民。
公負性剛正。白於錢希聲州侯案。治其罪。群小銜恨。
欲甘心焉。是歲五月十三乘亂要。劫公於路。擁至城
隍廟。叢毆慘酷血肉糜爛。有童子自外入。見城隍神
以身翼蔽公。公僵仆不動。群小謂已死也。命丐者負
[001-0033c]
公屍棄之小較場關王廟側。夜分。廟中一僧謂同住
者曰。張公正人也。屍棄於此。恐有毀傷。吾等當舁還
其家。然無別物可盛。乃下一乾坤正氣扁舁焉。到家
以酒漿灌之。忽唇動得甦。調養不半月而愈。真神祐
也。明年捕兇黨駢斬於市。


戒顯曰。公係余諸生時業師也。素不信僧。獨敬崑
山西寺空林禪師。謂是真僧。戊子五月三十日垂
易簀命請至語曰。吾儒書都讀過。獨未留心內典。
今命已垂盡。靜思佛法一著最妙。生死關頭斷斷
少他不得。惜無及矣。生平以僻見反。有口業。特請
數僧禮梁懺。一為洗滌。懺完吾即去矣。故此告別。
至酉分問曰。懺完未。答已完。遂泊然而逝。嗚呼。師
嚴氣正性動思濟世。雖以忤群小罹難。然自此以
後絕跡人世。不入城闉不面當事。遯于荒野。卒得
全歸焉。知天不以此玉成其志節哉。平日雖與佛
法無緣。而臨行悔悟。其言大善。豈非夙有惠性。現
名士宰官身者耶。昔顯頻侍師側。商確古今文藝。
極蒙器受。一談及佛法。便面赤責讓。及顯以甲申
之變働哭別廟。焚書出家。師却極口讚歎。甫里許
孟宏居士請余闢梅花墅為海藏菴。師遺書獎曰。
原達以勝人宜居勝地。吾師乎惡知他生後世不
為佛法中一大知己乎。周相與至深。悉顛末甚詳。
附記於此。


魏應之退念開齋卒致縊死


[001-0034a]


崑山魏應之。居真義鎮。魏子詔族姪也。崇禎庚午春
與子韶同榻𥨊。忽夢中狂哭大聲念佛。子韶驚問故。
應之曰。夢至冥府。見曹官抱生死簿至。余問我在簿
否。官曰汝別在一簿。固索之。乃在縊死簿上。名下註
云。三年後某日當自縊書寮。余哭問曰。我何罪至此。
官曰定業難逃。問何法可免。官曰。除非齋戒念佛。精
進修行。庶或可免。遂語子韶曰。姪從此一志修行矣。
遂持長齋。曉夕念佛精進者八閱月。後文社友眾咻
曰。此夢耳。何為所惑乎。漸漸意改。遂開齋戒。癸酉春
無故扄書齋門縊死。屈指舊夢。恰恰三年。


罷翁曰。癸酉余下帷子韶春祺堂中。應之時來聚
首。忽一日袖一宋搨黃蘇帖贈余曰。此舊舘范長
白司馬家物也。余不受應之。固留余案。不三日。其
子披髮蒙面哭報應之已縊死。余大驚。乃售此帖
與社友顧仲莊得二金。易棺與之。其大異事。


王齋公失念賣齋立致死亡



麻城東郊外齋公王君。長齋三載。忽染惡瘡。周身糜
爛痛不能忍。心生退悔。一親友往問疾慰諭曰。公持
齋人也。佛天當嘿祐汝。王君曰。吾持齋三載。反招此
惡報。齋有何益乎。友曰。汝意不欲此齋。賣與我得否。
王君曰如何賣。友曰。算一分一日。三年當得銀十兩
八錢也。王君大喜。遂書券得銀。明日將破齋戒。當晚
忽見二鬼使來大罵曰。汝以薄福。十箇月前命祿已
盡。以持齋故延捱至今。今乃賣去。命算反透在汝身
[001-0034b]
矣。立勾攝逼行。王君叩頭流血求緩一夕。當退銀誓
復長齋。急呼親友索券。友曰。吾昨持券歸。便於佛前
禱告焚化矣。王君悔恨立死。


罷翁曰。余丙申閱藏麻城新禪堂闔縣齋公來言。
親見此事。


福主神厭惡穢凟顯靈拽廟



麻城東宜州市上有一福主神甚靈。其廟向河。隔河
市人不知迴避。排數十尿桶。往來人溲溺。恰對廟門。
忽一夜福主運神力拽轉其廟背河向野。至今稱反
壁廟焉。


罷翁曰。不論僧俗當修細行。凡大小便利須擇隱
處。或面牆壁或傍竹樹。斷不可向三寶塔寺及大
小神廟。即虗空日月星宿等皆宜迴避。若恣意溲
溺獲罪無量。戒律部中極論此事。觀反壁廟事可
悟詳。現果隨錄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