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56 釋氏蒙求--靈操 (CBETA)




釋氏蒙求標題





* 卷上

* 摩騰入漢 僧會來吳
* 慧則石甕 寶意銅壺
* 僧稠被謗 慧思遭誣
* 法喜畫馬 保志畫烏
* 僧瑜雙桐 邵碩隻履
* 慧滿息火 植相唾水
* 敬脫誓筆 賈逸贈紙
* 明度呼鴿 僧安喚雉
* 北山二聖 西竺七賢
* 法聰入定 慧寬坐禪
* 明瓚轉石 羅竭蹍泉
* 僧祐集萬 法建誦千
* 史宗凭埭 抔度負圈
* 乘師髭出 礪公齒全
* 光寵兩途 能秀二祖
* 信行泣牛 曇猷扣虎
* 慧持龍門 竺潛蓬戶
* 抱玉出雲 涉公致雨
* 曇遵泣師 䟦摩化母
* 陀勒乞油 道冏採乳
* 僧達白髮 覺明赤髭
* 寶瓊法主 神迥論師
* 靈潤觀燒 智凱誓池
* 明恭食鹿 道豐噉羆
* 僧實重瞳 法秀連眉
* 慧遷白玉 辨相紫芝
* 智藏踞座 道安登輦
* 法開才華 曇延機辯
* 道整出塵 智稱入善
* 南陽雉鳩 法朗猴犬
[001-0226c]
* 道融少誦 知玄幼吟
* 辨公[鴳-女+隹]下 僧範雁臨
* 普瞚矌耳 靜靄割心
* 慧果掘錢 慧義取金
* 元曉難歒 智詵可畏
* 普明見形 慧偘出臂
* 孝龍八達 法周十智
* 慧超學士 安玄都尉
* 智文峯落 法雲華墜
* 慧成擲筯 道生取匙
* 惟儼大笑 曇憑雄聲
* 僧慧二傑 明琰三英
* 法通多力 道開健行
* 普化挾木 香公掘坑
* 曇始足白 羅叉眼青
* 僧洪鑄像 士行燒經
* 生融上首 觀肇第一
* 智順持戒 道房授律
* 道超□□ 明徹□□
* 道英臥冰 慧滿坐雪
* 藏母吞星 玄親夢月
* 慧隆松寒 朗公霜潔
* 道常執志 亡名秉節
* 僧可臂斷 法願齒折
* 淵度興西 基進北東
* 彌天辨鼎 法安獲鐘
* 超達伏艸 難陀變笻
* 法願律虎 慧榮義龍
* 法進施體 僧富劃胷
* 卷下

* 琳祜會郊 可育面壁
* 法開善醫 曇遷妙易
* 僧淵架橋 隱峯擲錫
* 甯師食荷 僧喜噉石
* 智巖能軍 慧璡健敵
* 世高化蟒 明琛變蛇
* 法持白竹 道愻靈華
* 童進飲酒 無著啜茶
* 慧布論義 法汰破邪
* 德素少達 慧稜幼悟
* 僧慧渡河 安靜登墓
* 遂端生蓮 耆域治樹
* 淨度遊獵 玄風張捕
* 僧璨三國 道一九州
* 真表蝦䗫 檀特獮猴
* 智潤博瞻 曇影風流
[001-0227a]
* 僧朗知盜 法通被囚
* 道生領徒 慧遠結社
* 主公向驢 永師指馬
* 僧達□餻 世瑜受菓
* 法曠去妖 慧安防禍
* 道光義虎 恭明智囊
* 靈坦心印 玄暢目光
* 道傑頭大 溫行眉長
* 祗難異術 曇鸞仙方
* 岑公養鼠 道判放羊
* 寶瓊龍瑞 慧哲象王
* 明瞻直身 曇顯翹足
* 法蘭辨[厂@火] 慧要刻木
* 靈藏布衣 法雲錦服
* 慧約青牛 曇弘金鹿
* 諦親書鎮 倫母神幡
* 智炫出國 童壽入關
* 無竭過嶺 法和登山
* 諦乘荷葉 相渡波瀾
* 善伏誡神 慧嵬問鬼
* 曇籥四飛 法橋百里
* 慧受青龍 道洪白雉
* 慧安古杖 僧羣靈水
* 漫提指客 處寂候賓
* 慧韶撤被 法嚮裂巾
* 圖澄洗腸 佛調現身
* 玄尚入魏 帛遠□□
* 慧休吟雲 道林放[鴳-女+隹]
* 法相滑稽 僧淵言謔
* 崇慧登梯 通達入鑊
* 琳佛鬚生 翼像淚落
* 東興尚廣 西化可知


元本無標題。今為檢尋者準餘蒙求之例標之。元本蠹滅者檢本傳補之。為分元本文。細書之也。
元本文字有疑誤者於各條之終註之。又元本以異本校者註本文傍。今悉準校訂疑誤註各條終。
此書二百一十有四句。用韻三十有二也。今為便檢尋標於格上。又有叶韻者。於句下註其反切也



釋氏蒙求標題
[001-0227b] No.1623


釋氏蒙求并序 上冊
霅水 講學沙門 靈操 撰



余固覽慧皎澄照通慧高僧傳三本總八十卷。披
其文覩其事。今古之異聖賢之跡。非周公之才董
狐之筆無以能為也。然而義旨縱橫卷軸繁廣。覽
之者無強記而有忘。是故集其事類討其異常。以
偶對為文聲律為韻。題曰釋氏蒙求焉。後進童孺
誦而明其文究其理。思繼古賢之蹤為五教之端
者也。時己酉四月望日序。


摩騰入漢 僧會來吳



攝摩騰。本中天竺人。化彼諸國廣有靈應。初與竺法
蘭將入漢土。遂感明皇帝夜夢金人飛空而至。明旦
大集羣臣以占所夢。通人傅毅曰。臣聞西域有神其
名曰佛。陛下所夢將必是乎。聞之大悅。即遣郎中蔡
愔博士秦景等使往天竺尋訪佛法。愔等行至中途
果見騰蘭二僧擕經像而來乃同迴洛陽。明帝深加
禮接。東土大興教法自騰為始。


康僧會。康居國人也。以赤烏十年達于建鄴設像行
[001-0227c]
教。時吳國初見沙門疑為矯異。有司奏曰。有胡人入
境自稱沙門。容服非常事應檢察。國主孫權召會詰
問有何靈應。會曰。如來遷跡忽踰千載。遺骨舍利神
曜無方。昔阿育王起塔乃八萬四千。塔寺之興以表
遺化也。權曰。若得舍利當為起塔。如其虗妄國有常
刑。會乃請期七日。至二七日無驗。權曰此欺誑耳。欲
加其罪。會更請七日。權又特聽。至第七日忽聞銅瓶
鏗然有聲。會往視之果得舍利乃呈權。舉朝集覧騰
光五色。權執瓶瀉于銅盤。舍利衝盤盤即破碎。乃以
火鍜之置鐵砧磓以擊之。砧磓俱陷舍利無損。權肅
然驚起揚聲嗟伏。由此興于塔寺。


慧則石甕 寶意銅壺



慧則。為性奇逸善於言辯。晉永嘉年中天下疫病。則
乃晝夜祈誠願天神降藥以愈萬民。一日出寺見兩
石形如甕疑是異物。取之果有神水在內。與天下病
者飲之皆愈。


寶意者。天竺人。胡云阿那摩抵。來于此土樹下安禪
講說經論又善神呪。為宋世祖禮重施以銅唾壺。高
二尺許常在牀前。忽有盜去。意乃取坐席一領空卷
呪上。經三夕還見壺在於席上。


僧稠被謗 慧思遭誣



僧稠者。情度淳直孝信知名。徵為大學博士。後乃出
家大習禪觀。住鄴西龍山雲門寺。齊文宣帝詔請入
京供養欽重非常。後人以事讒稠以倨傲無禮者。帝
[001-0228a]
大怒自來欲殺稠。稠即冥知之謂眾曰。明日有大客
至。多作供設。至夜半先備牛輿獨往谷口。去寺二十
餘里獨立道側。至明。帝果然忽至。見稠怪問其故。稠
曰恐身血不淨穢污伽藍。在此候爾。帝下馬拜伏悔
過。謂尚書令楊遵彥曰。如此真人何可謗毀。乃躬負
稠歸寺。稠磬折不受。帝曰弟子負師遍天下未足謝
過。


慧思。幼乃慈和頓悟禪寂。陳光大年中至南嶽值一
林泉之所。謂眾曰吾前身曾居於此。依言掘之果獲
房殿基墌僧用器皿。時有異道懷嫉者密告陳主誣
思掘破衡山。陳主勅使至山撿察。見兩虎咆憤居思
之側。驚懼而退。後乃更進又阻毒蜂。不久誣思之者
暴死。陳主乃迎歸京師舉朝禮供。


法喜畫馬 保誌畫烏



法喜。南海人。形容醜陋神異莫測。居于嶺表。耆老相
傳童幼時見。喜年可三百歲矣。在陳時馬靜為廣州
刺史。方上任喜直上廳以手指畫地作馬頭以示。靜
多武略乃臨郡也。每出行部將甲士數萬多為威猛。
人以奏於陳帝。即遣臨汝候來。觀其形勢曰必有逆
狀。遂擒而斬之。馬頭之讖踰月乃應。


保誌。初止道林寺修習教法。長擎一錫杖杖頭掛照
天剪刀。行化於時大有靈異。齊大尉司馬殷齊之隨
陳顯達鎮江州辭誌。誌將紙畫一烏在樹上語曰急
時可登此。後顯達逆節。留齊之鎮州。及敗。齊之入廬
[001-0228b]
山。追騎將及。齊之見一樹上一烏。烏竟不去。追騎謂
是無人。因而獲免。其烏與樹如誌所畫之狀。


僧瑜雙桐 邵碩隻履



僧瑜幼入釋門。誓欲焚身。以宋孝建中集薪為龕。請
僧設齋辭別而入火中。經三日。瑜房內忽生雙桐樹。
根枝豐茂。[鬱-山+止]翠非常。遂成連理。道俗異之。號為雙桐
沙門。


邵碩者。始康之人。出入不擇晝夜。俗姓邵。入道之後
自稱碩公。言謔於人皆有符讖。後卒於岷山寺。臨亡
語道人法進云。可露骸於道路。急繫履著脚。既而依
之出屍置寺。後經三日忽然不見。俄而有人從[郫-卑+白-日+田/廾]縣
來。遇進云。昨見碩公在市中一脚著履。語云。小子無
宜適。失我履一隻。進驚曰。與碩脚繫急。右脚繫寬不
好。所以致失也。此中云字當作曰。遇進。疑當作過進


慧滿息火 植相唾水



慧滿。博通經律。多著文疏。甞在鄜城行化。時寓居魏
兵曹家別院講羯磨法。所居艸堂忽為火燒。風焰俱
盛。滿乃索水噀之。隨便息焉。


植相。節行清苦人皆仰之。寓于巴西興揚教法。行至
弘農水側。見垂釣化勸止之。不從其言。即唾水中。忽
有大蛇擎頭來趣。釣者驚而悔過。便投相出家。


敬脫誓筆 賈逸贈紙



敬脫。深通經義大有儀範。時共目之為僧中之傑。隋
帝召入內講說羣經。賜大竹扇濶三尺餘。令執用。出
[001-0228c]
入宮中帝或目送之。曰誠為僧傑矣。常學習時每自
負擔。以母置於一頭。筆及經書又置一頭。若食時留
母樹下入村乞食。其筆管大於臂。長三尺。人有乞書
者置大紙。但書一字耳。更欲求大。隨筆而成。曾無修
飾鋒彩神異。觀者不厭。


賈逸。未詳何人。隋仁壽初來於安陸。凡言語皆有靈
應。後人諸處一日俱見。方悟分身也。時方等寺慧暠
法師。逸見而贈暠紙五十幅。曰法師由此得解耳。暠
後因官事被禁獄中責問。而答紙盡。事畢獲免。果應
其語。


明度呼鴿 僧安喚雉



明度。長誦經為務。居于并州石壁寺。時有鴿巢于屋
簷乳養二鶵。度每以粥飯就巢哺之。謂曰。承我經力
速得生長。鴿忽飛。墜地俱殞。踰旬日。夢二小兒曰。兒
等是二鴿。承上人經力生人間。寺東十里某家為兒。
度乃往此家尋問。果㝈生二子。度入視呼曰鴿兒。一
時迴頭應諾。歲餘能言。生長。元本中傍註云。一本作人身。可也


僧安。不知何人。齊文宣時在王屋山聚徒講涅槃經。
始發題有雌雉來座前伏聽。僧若食時出外飲啄。講
三劵畢。眾咸怪不至。安曰。雉今生人道。不須怪也。武
平中領徒至越。忽憶往年雌雉應生在此。經至一家
遙喚雌雉。一女走出如舊相識。其家驚怪。引安入設
食。安曰何故名雌雉耶。答曰。見初生時髮如雉尾。既
如是。女故。便名雌雉也。安即為述本緣。
[001-0229a]


北山二聖 西竺七賢



魏法度.法紹。游學北土綜習三藏。靈跡異事世皆見
聞。時居于[山*聶]山栖霞寺。故世號曰北山二聖。


晉有西竺七僧。普通儒釋。辯論適時。故孫綽撰道賢
論云。此西竺七贒。比竹林七賢。以法護匹山巨源。法
祖比嵆康。竺潛比劉伯倫。于法蘭比阮嗣宗。竺法乘
比王濬沖。于道䆳比阮咸。支遁比向子期。凡此七賢
匹於七僧。皆察其氣槩較道量德。著其論文盛傳于
時。


法聰入定 慧寬坐禪



法聰。八歲出家。卓然神操以禪定為道。初至襄陽傘
葢山建習定之室。梁晉安王來襄雍間。聞聰名因造
禪室。乃見猛火熾然。良久忽變為水。經停水滅室現。
以事相詢乃知入水火定也。居近白馬泉。聰於泉內
取白龜就掌謂王曰。此是雄龍。又取五色鯉就手中。
復曰此是雌龍。王及部從歎駭以聞高祖。


慧寬。姓楊氏。父母本崇道法不信釋宗。乃生一女名
曰信相。後又生一男名慧寬。與姉信相好樂幽寂。年
登五歲與信相於靜處坐禪。二親怪問。答曰。佛來為
說般若聖智界入等法門。乃共姉論其佛法。父是異
道不解其言。附口錄得二百餘紙。時龍懷寺會禪師
聞而往現。父示其文。會披而歎曰此語並合佛理。因
與姉出家大揚法教。其姉為蜀王所重。時人號聖尼。
故為立寺亦號聖尼。
[001-0229b]


明瓚轉石 羅竭蹍泉



明瓚。遊至嵩山棲息時久。盛行禪法而情性默然。後
有刺史奉勅祭嶽。先修道路直上巖頂。忽中夜風雷
而一峯頺落其下緣山磴。道為大石所欄。乃以牛十
頭縻絆而挽之。又以千餘人鼓噪以推之。力竭石愈
固。瓚曰。奚用如許多人力。我與去之。眾大笑。瓚遂履
石而動忽轉盤而下。聲如雷震。刺史道俗歎曰斯大
聖人也。笑。本傳作驚


訶羅竭。誦二百萬言。後入婁至山石室中坐禪。此室
去水既遠。信士欲開㵎。竭曰不假相勞。乃出定以左
脚蹍室西石壁。口陷沒投足出。泉已從中涌出。其味
香潔。飲者受樂。


僧祐集萬 法建誦千



僧祐。少入釋門。專精律藏大遵儀則。居于建鄴講演
律宗。常有學徒一萬餘人傳持教法。


法建。入道以來常勤誦習。居止益州五層寺侍。武陵
王弟規守益州。魏遣將軍尉遲逈來伐規。規降。城中
僧道皆被拘禁。至夜忽有光明。逈乃尋光所在。見諸
僧皆睡。唯建端坐誦經光從口出。逈乃問建誦何經
也。答曰貧道誦華嚴經下帙。逈曰何不從頭誦之。答
誦到此爾。逈曰法師誦得幾許。答曰。貧道發心欲誦
一藏。今始誦得一千卷爾。逈驚嗟不信。欲試。請誦一
遍。莫有勞乎。建曰誦經常事。乃設座請誦經。七日七
夜聲不暫息焉。
[001-0229c]


史宗凭埭 杯渡負圈



史宗。不知何來。常著麻衣。世號麻衣道人。在廣陵白
土埭凭埭謳唱自樂。或幽或顯無定其蹤。時有商人
海行於孤洲上。遇一沙門寄書於宗。書在船中商欲
看。書著船不脫。及至白土埭。書自飛起就宗掌中。陶
淵明雜傳云。白土埭有二異法師。宗為其一也。


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莫測其神。帶索藍
縷殆不蔽身。言語無定。或加冰洗浴。或著木履登山。
唯負一蘆圈子別無餘物。行向廣陵。遇村舍一家持
八關齋。先不相識。直往而坐。置圈子於庭中。其家見
渡容陋劣不生重敬。欲移圈子舉而不起。乃招十人
舉之亦乃不起。復觀其中見四小兒並長數寸形容
端嚴。其家即大驚駭焉。


乘師髭出 礪公齒全



元魏世乘禪師者。不知上字。生而自陳前生之事。父
母恐其出家逼以納室。執志無改。入京師被命作閹
官。却奏乞入山毀形修道。賚一部華嚴經晝夜誦念。
踰月髭鬚復出。


法礪。生時牙齒全具堅白璨然。迄于終老中無毀落。
入道以來深窮大教。名聞四海。道俗仰之。果有異於
常矣。


光竉兩途 能秀二祖



魏鄴下勒那三藏訓於慧光。光領徒傳其教法在於
道南。菩提三藏訓於道竉。竉領徒傳其教法在於道
[001-0230a]
北。故鄴下有南北兩途大稱於時。復有四宗五宗之
說從此而起。


慧能居于雙峯曹溪。神秀栖于江陵當陽山。同傳達
磨之法。盛行于天下。並德行相高。於是教興南北。以
能為南宗。以秀為北宗。二宗之稱自茲為盛矣。


信行泣牛 曇猷扣虎



信行。纔生之後便樂經像。似知空門之道。乃令出家。
時年四歲。於路見牛車沒泥牽引不停。乃悲泣無已。
人問其故。曰憫其疲苦如是。


曇猷。以修學禪道隱于上剡之石城山。後移赤城山
石室坐禪。常有虎數十頭蹲在猷前。猷誦經次。中有
一虎困睡。猷乃以竹如意扣虎頭曰何不聽經。於是
俱聽。須臾有蛇競出。大數十圍。共來聽法而去。


慧持龍門 竺潛蓬戶



慧持。即慧遠之弟也。性格清雋解行俱高。亦事道安
為師。與遠共止廬山。領徒三千餘人。持居其首。時豫
章太守范甯請持講法華.毗曇。于時學者競集。王殉
與范甯書云。遠公持公孰愈。范甯答曰誠為賢兄賢
弟也。持後屆于蜀都大揚教法。時有沙門慧巖.僧恭
者皆先在蜀。俱有才名。一時之英傑也。及持至。皆望
風推服。其有升持堂入持室者。號為登龍門焉。


竺潛。字法深。大有才器。晉哀帝頻請入內講演。時簡
文作相。與潛交知。時詣簡文所。遇沛國劉[怡-台+炭]。[怡-台+炭]嘲曰
道人何以游朱門。潛曰君自覩其朱門。貧道見為蓬
[001-0230b]
戶耳。還剡之仰山遂隱其跡。于時支遁遣使求買仰
山之側沃州小嶺。潛答曰。欲來輙給。豈聞巢由買山
而隱遁歟。[怡-台+炭]疑當作恢字


抱玉出雲 涉公致雨



抱玉。行業高奇。人事罕接。謂來事如目擊焉。每夕獨
處一室。常有鄰僧見玉口中出雲色彩五般。人皆往
視。每夕如是。


涉公。西竺人也。不食五糓。日行五百里。以苻堅建元
中來長安。于時天旱。堅請呪龍。俄而致雨。凡大旱。請
必致雨。涉卒。經年不雨。堅祈之不致。謂大臣朱彤曰。
涉公若在。朕豈燋心於雲漢若是哉。此道人者其大
聖乎。


曇遵泣師 䟦摩化母



曇遵。解行高深。誦經論備曉。事保光為師。初在齊州
講演。聞師保光終後。不覺大慟。從牀擲身於地。口中
血流。其孝義若是。乃游化齊楚晉魏。遇丞相王肱知
見。遂舉為國統。


求那䟦摩。此云功德鎧。大有道行慧解過人。本居剎
利。有母常食野肉。令跋摩辨之。摩啟母曰。有命之類
莫不貪生。害彼之命非仁矣。母怒曰。設令得罪。吾當
代汝。摩他日煑油設澆其指。謂母曰代兒忍痛。母曰
痛在汝身吾何能代。摩曰。眼前之苦尚不能代。況三
途耶。母即禮拜悔過。終身不殺。因茲信重於摩。


陀勒乞油 道冏採乳


[001-0230c]


犍陀勒者。西域人。來至洛陽。人莫能識。一日謂眾曰。
洛東有盤鴟山。有古寺基存焉。眾則不信。乃往掘之
深方見石基。乃共立寺而居。寺去洛城一百餘里。勒
朝朝至洛諸寺赴中。暮則乞油一鉢歸寺燭燈。以此
為常。有人健行者欲隨勒觀其遲疾。奔走不及。勒令
執衣角。唯聞勵風之響。不覺須臾而至彼寺。


道冏。事道懿為師。懿病。遣同寺四人至河南霍山採
鐘乳入穴。數跨木渡水。三人溺死。炬火又滅。到無濟
理。冏乃唯誦法華經。忽見一光如螢火。追之不及。照
穴分明。遂得出穴。


僧達白髮 覺明赤髭



偽魏僧達。學通內外時盡稱揚。性剛忓物。被擯居于
長沙。達少而髮白。故世皆號為白頭達。


佛陀耶舍。此云覺明。幼在釋門誦大小乘經數百萬
言。兼解義理。羅什事之為師。大曉毗婆沙論。少有赤
髭。時號曰赤髭毗婆沙。覺明。本傳作覺名


寶瓊法主 神迥論師



寶瓊。纔生之後便入空門。年雖少小大通經論。始從
光宅寺雲法師習學。後移聽南㵎仙法師講。仙深加
賞歎。年登五歲舉為法主。與仙師更相敷演。及長。身
長八尺背皮龍文。口三十九齒。異常之相不一。


神迥。幼齡雋敏神異非常。深窮內外。凡撰疏文銘論
共四十餘卷。故四海英賢為之諺曰。大論師釋迦。迥
法界多羅一時領。
[001-0231a]


靈潤觀燒 智凱誓池



靈潤。節橾孤真博通典教。因與同學數游山。復觀野
燒燒火。四合眾並走避。唯潤安行如常。火雖逼身。顧
下語諸同學曰。心外無火。火實自心。謂火自逃。無由
免火。及火至潤身忽然散滅。


智凱。姓𠗦。父早亡。六歲聽吉藏法師講法華火宅品。
夜告母曰。經明火宅者。只我身爾。是我火宅我應燒。
人既其不燒。明知無我。終夜達曉詣藏出家。身相黑
色。時號為烏凱。年十三便講經論。脇不親席。不受信
施虗齋度日。佛殿之後忽涌開一池。凱便誓曰。只飲
此池中水以過此生。


明恭食鹿 道豐噉羆



明恭。昔在俗時為隋高祖下犳騎。與伴一人膂力相
似。時皆猜忌。帝欲除之作餅兩裹。一餅內生鹿角一
具。一餅內鹽五升。俱賜食之並盡。食鹽者腹裂而死。
恭食鹿角全無所妨。因乃悟而出家。住會善寺。甞與
超化寺爭地。彼多召無賴者百餘人來奪會善秋苗。
眾咸憂愁。恭曰勿愁。乃取一大石可三十人得轉。恭
獨拈之。遠擲如小土塊。彼徒一時奔走。犳音豹。即豹字省也。又音
勺。獸豹文也○伴一人者。本傳作三人。傳文疑誤歟


道豐。世稱得道之流也。為齊高祖仰重。帝命酒及一
蒸羆置於殿上。勅豐上殿賜食之。聊無辭讓。極意飽
噉。帝大笑歸。謂弟子曰。除却牀頭物。及撤牀。見向者
帝賜蒸肫宛然而在。都無噉嚼之處。弟子大驚怪也。
[001-0231b]
置於殿上之置字疑寫倒當作帝命置酒及一蒸羆於殿上


僧實重瞳 法秀連眉



僧實。生而目有重瞳。光明外射。口繞黑子欹若斗形。
腋懷鳳卵。七處俱平。人皆異之。果於釋教入明理性。
周太祖文帝詔實曰。師目有重瞳。偏同虞舜。背隆傴
僂。分若周公。可謂世寶矣。


曇摩蜜多。此云法秀。西竺人。來於漢土。年登七歲。大
有節操善解眾經。生而連眉。相狀奇異。故此方人號
之為連眉禪師。來於。準本傳疑當作來游歟


慧遷白玉 辨相紫芝



慧遷。講說才能振名天下。勅送舍利。於海州安和寺
起塔掘地之際。忽感一白玉闊一尺餘。光彩明皎。人
皆異之。


辨相。幼習經論兼曉儒宗。勅送舍利。於吳州大禹寺
忽騰光五色。建塔之所獲紫芝枝。長三尺餘。光色殊
異。吳州。本傳作越州。又三尺餘作二尺三寸


智藏踞座 道安登輦



智藏。少而神氣。長乃曉釋宗。武帝重之。頻請入內講
演。勅昇御座。羣臣議曰。御座唯天子所昇。沙門不可
霑預。藏聞之。勃然作色。上正殿。踞法座曰。貧道昔為
吳中俗官。尚不慚御榻。況復乃祖定光金輪釋子耶。
檀越若殺貧道即殺。不慮無受生之處。帝乃罷勅。依
前昇座。


道安。性行高明而形貌陋黑。時人語曰漆道人。驚四
[001-0231c]
鄰。秦苻堅深加禮重。堅與諸小國書云。晉氏伐吳。利
在二陸。今朕破漢南。獲士一人有半爾。僕射權翼曰。
未審誰耶。堅曰。安法師一人。習[醫-酉+金]齒半人。後堅出遊
東苑。命安法師升輦同載。權翼諫曰。臣聞天子法駕
侍中陪乘。安師毀形。不可參廁。堅勃然作色曰。安師
道冥至境。德為時尊。朕舉天下之重未足以易之。非
卿輩舉之榮。是朕之顯也。仍勅權翼扶法師登輦。


法開才華 曇延機辯



于法開。以義解才能知名天下。與謝安.王文度等為
文學之友。故孫綽目之曰。深通內外。才華瞻逸。其在
開公乎。晉哀帝累請講唱。


曇延。身長九尺五寸。手垂過膝。大曉三藏。機辯非常。
為周大祖禮重。後入秦境。時陳有使周弘正者。深窮
釋教兼曉儒宗。機辯過人游說三國。以周建德中衘
命入秦。秦王見其機辯。朝堂大臣無敢對者。勅境內
能言之士不限道俗與弘正對論。時刺史中山公宇
文氏上表奏延入京。秦王乃大集賢能觀其辯論。延
直上座。秦主問曰。何不禮三寶。延曰自力兼微不假
聖賢加助。遂與弘正論議三教。正被延數問不通。機
辯不捷。便乃下座揚聲歎伏。禮拜為師。旦夕親近。目
之曰曇延菩薩。


道整出塵 智稱入善



道整。在俗姓趙名正。字文業。偽秦位至武威大守。性
好譏諫。苻堅末年。堅寵鮮卑。正見堅及鮮卑。便乃歌
[001-0232a]
曰。昔聞孟津河。千里作一曲。此水本自清。是誰攪令
濁。堅動容曰是朕也。又曰。北園有一棗。布葉垂重蔭。
外雖饒棘刺。內實懷赤心。堅曰非趙文業耶。正因而
忽悟釋教。便乃出塵改名道整。與曇摩大三藏游於
襄陽大傳教法。譏諫。疑當作規諫


智稱。俗姓裴。幼乃性好弓馬。十七便為武官。後北討
獫狁。每至交兵心懷慈憫。因乃歎曰。害人自濟。非仁
之志矣。便解甲投師出家。從南㵎宗法師學習。大曉
解羣經。其名遠振。後集學徒一萬餘人。


南陽雉鳩 法朗猴犬



有僧不出姓名。來于㔁州。日食二雉鳩。僧俗盡皆嫌
惡。每饌羞之。次有貧士求乞。其僧乃分其二足與之
共食。僧食訖。命水盥洗嗽。忽見向者雉鳩從口飛出。
一則能行。一則匍匐在地。貧士大驚。不覺亦出二雉
鳩。足生全。道俗異之。號為南陽雉鳩和尚。


法朗。入道後居于鄂州。飲噉同俗。時共非之。常養一
猴一犬。其狀偉大。與朗行坐相隨。若至食時。猴與犬
將木盂來受食。與朗同食。食訖。猴戴木盂於頂。騎犬
背上與俱行。朗若誦念。猴犬伏聽。朗聲發如雷。唇吻
不動。其神怪莫測。


道融少誦 知玄幼吟



道融。年十二便勤學習。師令先讀外書。乃往村借論
語。至暮方歸其書。竟不借。歸室。師問其故。答曰彼已
誦畢。師更借本覆之。不遺一字。眾乃大驚而異之。後
[001-0232b]
果深窮三藏天下振名。天下振名。疑當作振名天下


知玄。字後覺。姓陳。祖父皆仕。玄雖在襁褓中。見佛僧
長含喜色。年及五歲。祖父見其聰敏。因見花開令玄
詠之。不數步間偶成詩曰。花開滿樹紅。花落萬枝空。
唯餘一朵在。明日定隨風。祖父驚歎曰。吾望此子入
仕榮家。今見其志定入空門矣。不踰年果求出家。備
曉經論大有殊異。時共傳揚。


辨公[鴳-女+隹]下 僧範雁臨



晉僧辨。受業於遷.暢二師。深窮經義。有大聲相。時新
亭劉紹請讀經教。其聲清雅。遂感羣[鴳-女+隹]飛下喈前伏
聽。卷終而去。


齊鄞東僧範。幼學儒宗。後曉釋教。時膠州刺史杜弼
請於顯義寺講演。忽有羣雁飛臨法座伏聽。講終而
去。後又感羣[少/隹]來座前伏聽。靈異至多。


普曠刵耳 靜靄割心



普曠。勤苦為懷。多栖林野。後住樊州自靜。夜宿寒林。
有人索其首者。曠乃引刀將斷。乞者止之。乃從索耳。
曠乃便刵與。隋高祖時釋氏大興。黃巾生謗。曠乃爭
論。立理既平。又刵一耳。後兩耳俱無。


靜靄。學道以來遁於太一山。梁武帝知靄名。下詔以
車轝從衡到山迎靄。欲位以上卿。靄乃不就。謂弟子
曰。吾見大法淪廢。吾無益於教。欲捨身命以答佛恩。
眾皆不許。學者慕戀。乃更撰三寶集二十卷示與學
徒。帝又下詔勸請。欲自到山。靄潛往巖頂磐石之上。
[001-0232c]
自割身肉段段布於石上。引腸掛松枝。自餘筋肉手
足頭面臠折盡皆分散。唯見骨及心藏。乃割心捧之
而卒。學徒驚駭。轝。音豫。舁土器也。今文恐寫誤。疑當作輦輿之字。又從衡疑當作從衛


慧果掘錢 慧義取金



慧果。習誦為務。忽於圊廁見一鬼致禮於果曰。昔為
僧。作維那。多不如法。墮在噉[米/鬼]鬼中。知法師高明。願
為度脫。有錢三千埋在柹樹根下。可為福因。果遂告
眾。因共掘之。得錢三千。為鬼作善。踰日復見。鬼曰已
得脫苦矣。


慧義。久學佛乘。深通大義。為宋帝禮重。時冀州有法
稱道人。臨終語弟子普嚴曰。嵩靈神曰。江東有將軍
劉。應受天命。吾以三十二璧鎮金一鉼為信。人以其
事聞帝。帝詔義謂曰。非常之事也。朕欲取之。亦須非
常之人。然可致自。非法師親行恐無獲此。義遂行至
嵩山。尋覓未得。乃燒香祝之。至七日。夜夢一長鬚老
翁拄杖將義往璧處。指示曰在此石下。及明旦。周行
山下至一處。似夢中所見之處。即於廟所石下果獲
璧大小三十二枝。鎮金一鉼。此事書於宋史矣。


元曉難敵 智詵可畏



元曉。新羅人。居于彼土。以解行云高明。居民無不禮
重。深洞佛乘廣撰文疏。或勇擊義團。或雄布文陳。彼
國謂之曰。雖有萬人莫能敵曉。後入中華。大揚道譽。
智詵。字慧成。少而明悟。大有節操。而多有嚴忌。深明
律乘。侍蜀王秀請詣法聚寺集徒講演。有僧道[懨-猒+火]。為
[001-0233a]
人兇獫剛猛非常。遙見詵乃走避。人曰。公從來不畏
一人。何故畏見詵律師耶。[懨-猒+火]曰。此人佛法中王。那得
不畏。人曰。以[懨-猒+火]公勇。可不敵一律師耶。[懨-猒+火]曰。縱力敵
千人。遙見詵公。百脈已沈四支不舉。何敵之乎。時共
語曰詵律師真可畏也。


普明見形 慧偘出臂



普明。栖于天台山。習定為務。初建禪室狹小。欲毀而
廣之。共頂禪師商議。頂勸勿改。時有括州刺史周孝
節遙聞。施杉木浮海送來。于時明在赤城。頂亦在彼。
頂忽見明身形長十丈餘高。杉松之上翼徒亦眾。孝
節方來。與頂同見。驚歎其神。


慧侃。遊心教典深造其源。住棲霞寺。時來楊都訪偲
法師。偲素知偘神異無方。因請侃見神力。偘曰。法師
許。復何難。偘即從[窗/心]中出臂長二十餘丈。解齊熙寺
佛殿上額將歸室中。侃謂偲曰。世人無遠識。見多驚
駭。所以不現爾。法師高明。敢如是。二十餘丈。本傳作數十丈也


孝龍八達 法周十智



晉支孝龍。曉悟羣經兼精外典。與阮瞻之徒並為知
己。時以龍達悟非常。呼為八達。時諺嘲於龍曰。大晉
龍興。天下為家。沙門何不全髮膚。去袈裟。釋胡服。被
綾羅。龍曰。抱一以逍遙。唯寂以致誠。剪髮毀容改服
變形。彼謂我辱。我棄彼榮。故無心於貴而愈貴。無心
於足而愈足矣。


法周。大有文名。亦解本業。住曲池靜覺寺。其寺林本
[001-0233b]
繁[鬱-山+止]池曲清澄。多於佳致。周乃狎十人解行相應者。
同於此習學儒釋。賦咏風月。時即號之為曲池十智。


慧超學士 安玄都尉



慧超。幼投智藏出家。聽習經論明解煥然。與生徒有
異。武帝聞而異之。勅為壽光學士。


安玄者。初優婆塞。後乃為僧。博綜三教無不明解。漢
靈之末游于洛陽。以功勅為騎都尉。漸通漢言。能宣
典教。與沙門講演義理。世所謂都尉者也。


智文峯落 法雲華墜



智文。母懷之時。夢一梵僧把松枝曰。爾後生男以為
麈尾。當大揚我教。及文生後。雋異不羣。乃令入道。備
曉律藏日夕講說。乃夢二龍泛海而來。及在東安寺
開講。麈尾纔振不覺兩箇山峯俱落。學徒驚怪。以詢
建初瓊法師。瓊曰。斯吉之先兆。有二龍傳公講法。文
有學徒甚多。唯道志.法成二人繼其師道。


法雲。母吳氏。初生雲時。忽見雲氣滿室光色瑩徹。因
名法雲。出家之後不更易之。時梁武欽重同若誌公。
誌亦重於雲。號為大林法師。雲長講次。時有天華散
墜。舉眾咸見。歎異非常。


慧成擲筯 道生取匙



慧成。即智詵之字也。為炫法師之弟。時蜀王秀於法
聚寺為詵設大會。詵忽捉筯問炫師曰。此處護淨否。
炫曰。初還未檢校。承道不護淨。詵擲筯而起曰。寧噉
屠兒食。此洋銅何得噉也。時會中僧徒五千餘人。一
[001-0233c]
時盡散。其詵公持律嚴忌如此。


竺道生。即竺法汰之弟子也。初栖止廬山。講演經教
慧解傳名。宋太祖文帝請入京師禮重。為設大齋一
萬餘人。帝亦赴會。眾咸疑日𣆶未下食饌。帝曰始可
中爾。生曰。白日麗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生遂取匙
索食便齋。於是大眾從之。其持衷若此。持衷。疑當作折衷


惟儼大笑 曇憑雄聲



惟儼。幼栖止朗州藥山修習禪觀。一夜月明上彼山
頂大笑一聲。聲應澧陽九十餘里。夜澧陽東人家長
幼皆聞此大笑聲。盡驚怪。明旦展轉尋問推檢。直至
藥山。徒侶各曰。和尚昨夜月明之時。上於山頂大笑。
此必是歟。


曇憑。善於唱導。其聲雄大無以比方。一聲發時。便象
馬悲鳴。行途駐步矣。


僧慧二傑 明琰三英



僧慧。少有雋才。大撰義疏。而辨說縱橫。長講三藏教
典。與玄暢法師同時振譽。世號黑衣二傑。


智琰。在家朝宰。棄榮求寂。興揚教法。琰常與陳臨海
國王弟道安法師及徧知三藏法師結交游處。世以
其三僧道行慧解相敵。故號三英。傳名四海。


法通多力 道開健行



法通。少入空門。極尫弱。隨風偃仆。同侶輕之。通垂淚
即觀音像前發願曰。通聞菩薩聖鑒。乞垂念誘。免斯
輕侮。因乃誦持不息。一日歸覲老母。假寐母家。庭中
[001-0234a]
樹下忽見通睡。口中涎沫流出將有三升。母驚呼。覺
問曰何事如此。通曰。夢有人遣三驢䭾筋與通。噉姑
一驢。聞呼覺。從是有大筯力人。謂是聖。時南山有一
大石臼。重石百餘斤。通去負歸京都法海寺後。復見
牛車。通倒曳走。于時天下壯士歎通天力士也。姑一驢。疑
當作茹一驢。或又姑一驢者姑且之義歟


單道開。長隱山林。誦經四十餘萬言。在山中唯食栢
實。後服細石子。時有阜陵太守遣馬迎開。開辭乃步
行三百餘里一日早至。又以石虎建武中從西平來
至南安。路有七百餘里。開一日行至。度一童子為沙
彌。年十四。亦傳師教法。兼能遠行。與開相繼。


普化挾木 香公堀坑



普化。不知何許人。千變萬化略無常度。時居真定府。
一日忽擎挾棺木巡街告曰。化明日死去。人皆莫測。
相率隨送。出城東門。揚聲告曰。今日葬不合青烏。經
二日出城南門。亦隨之。又曰明日方吉。至明旦。化乃
自坐于郊野如入定者。乃已卒。


香闍梨。梁初至益州青城山飛赴寺。時俗每至三月
三日夕將酒肉游山取藥。香勸之不斷。後年三月又
如前至。時俗坐已。香令人於座穿坑方丈餘。莫測其
意。香謂曰。檀越常自飲噉。未嘗與香。今日為眾。須一
頓。人爭奉肴酒。隨得隨盡。若填巨壑。識者怪之。至𣆶
曰。我大醉飽。扶我就坑。及至坑所。張口大吐。雞肉自
口出即能飛。羊肉自口出即能走。乃至魚䱉鵞鴨盡
[001-0234b]
皆生活。眾大驚走。誓斷酒肉。山上永絕殺生之人。


曇始足白 羅叉眼青



曇始。入道之後大有外跡。游化關中。始足白於面。跣
涉泥水未嘗沾污。天下咸呼白足和尚。時赫連勃勃
斬戮關中。始後遇害。連遭數刃盡不能傷。於是隱遁
山林。後拓䟦燾入關中。有博陵崔浩猜忌佛法。乃信
天師宼謙之。燾與浩遂於偽魏大平七年盡滅佛法。
軍兵燒掠寺院。僧尼罷道。有竄者追捕得必梟斬。始
聞下山。杖錫宮門。有司奏曰。有一道人足白於面。今
到宮門。燾令斬之。不傷。遂以奏燾。燾大怒。自以所佩
劒斫之數下。俱無傷損。時北園養虎。以始餧虎。虎皆
潛伏不近。試以天師近之。虎大吼而來。燾知佛法殊
勝乃退。上殿禮悔。後興佛法。入關中之上。一有再字。減佛法。一作滅佛教


卑摩羅叉。此云無垢眼。羅什禮為師。偏以律藏。精究
戒之興。叉為始。道場慧觀新括宗旨記所判內禁輕
重。大行京師。僧尼書寫。于時長安紙價增長。復行天
下。叉為人眼青。時皆呼為青眼律師。


僧洪鑄像 士行燒經



僧洪。住于京師。造丈六金像。鎔鑄告畢未及開摸。時
晉末銅禁大嚴。犯者皆死。洪被囚禁于相府。心唯念
佛。夜夢願鑄像來以手摩洪頂曰。無憂。明當免。及旦
果聞欲行刑戮。府參軍監殺而牛奔車壞。因更尅日。
須臾有令免罪。


朱士行。出家之後。專務經論義解洞明。後入流沙至
[001-0234c]
于闐國。遂獲禁本大乘經九十章。遣弟子將歸洛陽。
之時于闐諸僧竝學小乘不曉大乘。遂白國王曰。漢
地沙門欲以婆羅門書惑亂正法。王為地主。若不禁
之聾盲漢地。王之咎也。王即不許賷經入漢。士行深
懷痛心。乃求燒大乘經為證。王即許之。於是積薪殿
前以火焚經。士行誓曰。若大法應漢地。經當不燃。乃
投經火中。火即俱滅不損一字。遂得將歸洛陽。此燒
經事即漢末也。明帝時騰.蘭與道法較勝燒經。與此
不同矣。


生融上首 觀肇第一



宋道生.道融。皆通儒釋義理縱橫。復有慧觀.僧肇。亦
窮內外辨論難敵。故當代英賢稱曰。通情則生融上
首。精難則觀肇第一。其譽廣傳。


智順持戒 道房授律



智順。入道之後居于鍾山退賢寺。幼乃專持戒法嚴
忌非常。集徒稱唱長有千餘人。後臥病至甚。弟子曇
和見師絕食日久。潛以蜜和少許米煑以進順。順食
而吐之。索水洗𠻳。語弟子曇和曰。汝速出山門。不得
還此。非我弟子。其秉戒如此。山門傳中作雲門


道房。性行清貞。少精律藏。勤苦講誘。學者多至。盡令
改惡。中有不改者。房輙為悲泣。授其律典。後終年至
一百二十歲。人皆歎之。


道超□□ 明徹□□



道超。姓少以勤篤居習學。內外塵埃。蟲聲聒耳。塵土
[001-0235a]
埋膝而無忤耶。超答。時聞虫聲。足代簫管。塵土雖防。
我未暇掃。其剛學若是。


明徹。六歲出家。教立志守操勤苦知名。與同學數僧
師舊本朽壞。忽風雨吹屋欹倒。無物支持。數僧皆走。
徹居其屋學業如故。人或問之。屋崩何不避耶。徹答
曰。寸陰難廢爾。


已上蠹滅。纔殘此一百一十九字。今私依殘文并本傳。取意私補之云


道超塵埋 明徹梁絕


道超。姓陸。吳郡之人也。少以勤篤知名。超處獨房。屏絕賓伴居習學。內外塵埃滿室。蟋蟀鳴壁。中書郎張率謂曰。蟲聲聒耳。塵土埋膝。安能對此而無忤耶。超答。時聞
虫聲。足代簫管。塵土雖㤃。我未暇掃。其剛學若是


明徹。六歲出家學教。立志守操勤苦知名。與同學數僧住師舊房。其房本朽壞。忽風雨吹屋欹倒。無物支持。數
僧皆走。徹居其屋學業如故。或問之。屋崩何不避之耶。徹答曰。寸陰難癈爾


道英臥氷 慧滿坐雪



道英。習禪為業。神異累陳。因行至龍臺澤池側。令弟
子持衣。脫衣入水。經于六宿而出。告曰。雖在水中唯
獘土坌我爾。後又屬嚴冬氷雪厚壯。乃曰如此平地
可不得眠。遂脫衣臥于氷雪。三宿乃起曰。幾被火炙
殺。


慧滿。初來相州遇那禪師。禪師授與禪法。因而大悟。
唯著一衣復蓄二針。夏便通捨。冬則乞補。別無生計。
後於洛州南會善寺側宿於栢墓中。遇雪深三尺。乃
入寺見曇曠法師。曠怪問何來。滿曰法友來耶。曠遣
尋坐處四邊。雪擁其身可積五六尺。法友來。未詳


藏母吞星 玄親夢月



智藏。姓顧。祖父皆仕於梁。父早亡。其母居于吳中。甞
[001-0235b]
出繞吳城一匝。忽見密雲四布而中天開朗。眾星墜
地。乃取一而吞之。因而有娠。及生藏。聰敏非常。出家
興教。


知玄。姓陳。眉州人。祖父皆仕。母魏氏因夢月入于懷
乃有孕。生於玄。幼便聰慧深悟釋宗。乃求入道。後三
藏俱曉。化行岷蜀。蜀人歸信。不忍呼名。唯呼為陳菩
薩焉。


慧隆松寒 朗公霜潔



慧隆。幼學佛乘深解義理。宋明帝請隆於湘宮寺講
說。學徒一千餘人。宋代名流多為交結。而節操容貌
有若寒松。故汝南周顒目之曰。隆法師蕭散森疎。若
霜下之松竹。一千餘人。傳作八百餘人


慧朗。廣學內外。擅名梁代。而肥貌潔白宛若雪霜。故
時語云霜潔白朗。


道常執志 亡名秉節



道常。與道標同學。大有才器。三藏備明。時秦主姚興
見此二人。神氣雋朗有經國之量。乃令尚書令姚顯
逼此二人罷道助振王業。又作詔與常.標云。卿等皎
然之操實在可嘉。但君臨四海。治急須才。欲令奪卿
法服。助翼贊時世。苟心存道味。寧繫白黑。望察此懷。
不以守志為辭也。常等各有答云云。興又致書於什.
[丰*力/石]。二師求免此二人罷道。常等被逼無已。執志不遑。
乃投身巖谷而卒。道常。傳作道恒。投身作遁身


亡名。世襲衣冠。棄榮求道。性好吟嘯。偏賞丘林。名滿
[001-0235c]
天下。梁元帝加禮重。帝見名器宇非常。有經濟之才。
帝與朝省議之。欲以爵祿榮之。乃辭而不就。愈秉其
節。帝謂之此高節道人也。乃作絕學箴文行於世矣。


僧可臂斷 法願齒折



僧可。以禪為務。初達磨以楞伽法始傳于可。可於林
野之間習學。遭賊斫斷其臂。不令人知亦不覺痛苦。
後有法林者。亦遭賊斫臂。號叫通夕。可為治裹。乞食
供林。林恠可手臂不便怒之。可曰。我亦無臂。師何怪
怒。於是世人方覺可禪師臂斷。


法願。深學習儒釋。獨步江西。人以道行之聲聞于宋
孝武帝。帝一日忽問願何故作菜食。願曰。貧道受戒
以來。一齋度日食菜飯。帝強逼以肉食。願執志不迴。
被逼無已。遂折兩齒而免。


淵度興西 基進化東



宋僧淵與曇度。俱曉教乘。義解相繼。其道興于江西。
人稱為寶。


慧基.超進。行解相高。內外洞達。俱在江東大興佛法。
人民遵化重之若神。


彌天辨鼎 法安獲鐘



道安。晉習鑿齒初訪於安。安問曰子何人也。齒曰四
海習鑿齒。已問安曰法師何名。安曰彌天釋道安。因
此時皆呼為彌天。時秦王苻堅於藍田獲大鼎。容三
十七斛。邊有篆文。朝庭莫有識者。以示於安。安曰此
古篆書。云魯襄公所鑄。又於市得一銅斛。其形正圓。
[001-0236a]
下向為斗。橫梁昴者為升。低者為合梁。一頭為籥籥。
同黃鐘容半合。邊有篆文。堅又問安。安曰此王莽自
言出自帝舜。龍集戊辰改正即位。以同律量。布之四
方。欲小大器均。令天下取平。堅大賞之。勅三舘學士
有疑事皆師問於安法師。昴當作昂也。昴星名。从日卯。昂者升也。从日卬也


法安。慧遠之弟子也。精專經律。特持守戒行。於新陽
縣寄居。此縣多虎。安為息人民建寺。後欲畫像。須得
銅青。困不能得。夜夢神人指安牀前曰。此下有銅鐘。
旦即掘之果獲二口。因以成像。復一口助遠師鑄像。
一口武昌太守借看留之。


超達伏草 難陀變笻



魏超達。多於學問。大有知見。時魏武帝禁圖讖尤急。
有人誣達有之。乃禁達。榮陽獄令崔浩檢勘。達以實
告浩。浩即大怒。以車輪繫頭。嚴防衛之。自知無路。專
念觀音。至夜忽不覺車輪所守者。皆大困睡。而獄門
忽開。達因走出。及曉追騎四出。達伏草中。騎不蹋草。
達在草中並無傷損。而得免禍。


難陀。西域人。詭異不倫。恭慢無定。入于蜀境。將三少
尼同行。或大醉狂歌。或聚眾說法。蜀境戍將深惡。捉
陀苦責。陀曰。此三尼者妙於歌舞。戍將乃悅。遂夜留
宿置酒同飲。乃假衣衫與三尼。又施粉黛列坐同歡。
嬌態笑調世施其容。飲欲半酣。陀曰可請三尼舞乎。
尼乃遂舞竝皆妙絕。陀曰婦人風邪。乃取戍將刀斫
三尼頭落。血流數丈。戍將大驚。左右縛之。陀曰無草
[001-0236b]
草也。看三尼乃笻杖也。血即向者所飲酒也。世施其容。疑當
作世絕其容。酉陽雜俎載此事云。三尼及坐。含㖒調笑。逸態絕世


法願律虎 慧榮義龍



法願。即隋朝人。非與前宋時法願同。願大明律藏。東
夏盛傳而義解洞曉。詞辨高高憉惇難敵。時號為律
虎焉。


慧榮。陳時住禹穴莊嚴寺。講說縱橫三藏奧達。世稱
義龍。時智者顗禪師說法。榮故來設問。數開徵引難
問泉流。顗師解答鋒起事理煥然。榮自矜舞扇。扇便
墮地。顗謂榮曰。禪定之力不可難也。當時大眾嘲榮
曰。從來義龍今成伏鹿。扇既墮地何以遮羞。榮大慚
而退。


法進施體 僧富劃胸



法進。以習誦為業。屬宋代饑荒國蓄稍竭。進屢屢求
乞以救饑餓。後無處可求。乃淨浴取刀及鹽至餓人
所聚之處。次第授與法言。掛衣著樹投身餓者前曰。
施汝共食。眾雖餓困猶義不忍。進即自割肉拄鹽與
噉之。皮都盡。語餓者。若國王來。可以我骸骨奉之。果
不踰時宋帝聞而來看。君民號泣。乃施麥三百斛以
救餓者。為業下。一有時字。若國王。上有曰字


僧富。高陽人。少在俗將。家貧。常勤學業。採薪為燭以
照讀書。後與習[醫-酉+金]齒同詣道安講。席因而大悟。為僧
之後潛形野外。時村中有羣劫得一小兒。欲取心肝
解神。富於路遇劫。具問其事。因脫衣以易小兒。羣劫
[001-0236c]
不許。富曰大人五臟可用否。劫曰亦好。富曰。會須一
死。死濟於人。雖死猶生。即取劫刀劃胸至臍。羣劫大
驚。即送小兒還其家。路人見富如此。以針縫其腸。用
藥封。久後得差也。


釋氏蒙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