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83 修西聞見錄-清-咫觀 (CBETA)




修西聞見錄卷五
東土 雞園偶 集


童女


序葉涵虗往生儀徵徐 子



聞之玉尺曰。有一童女。修行淨土而去之獨早者。為
葉涵虗。未嘗見其人。於高居士處得其消息。噫。玉尺
未見。豈獨涵虗乎。玉虗子環真子正覺子等皆若見
若不見也。童女中。若其孝若素貞若蓮生等。欲見未
得見也。信芳在中蓮約等。死生能得力。而目前渺不
相知也。吾知玉尺之為人。言近而旨遠。殆非為一人
而發也。然涵虗去。而童女之繼起而去者。有數十人。
則涵虗之蹤。幾幾乎第一矣。


團扇題詩記為韻之作童葆澂



韻之。漢軍于氏女。父翰卿。以知府候補江南。為兩淮
運使書局提調。玉尺於同治八年。訪方君俊薛君壽
於書局。翰卿約會食焉。及期往。出紈扇示之曰。此圓
光中。乃予女韻之十三歲往生背面像也。為畫僧某
手筆。今請刻經僧題之。玉尺遂作序偈遺之而去。有
摹其扇以示諸道場老幼。聞風而起者。實不乏人。而
[005-0414a]
能德初王神遇。乃皆以童女十三歲念佛而逝。若繼
迹焉。則其機甚靈妙矣。韻之始生。父夢滿天霞光。故
小字霞官。三五歲即不食葷血。且慈仁戒殺。其性然
也。七八歲。即與諸兄弟別異器用。翰卿故取其帕以
拭面。韻之不敢言。亦遂不用此帕也。幼字梁。卒之年。
春日。梁有信云。俟韻之十五歲來親迎。韻之聞之。慘
然不樂。遂無人敢言者。或有人誤舉梁字。亦終日不
食。遂長悒悒。病於泰州。以六月某日坐而向西。喃喃
念佛。預言時日。及逝。期不爽云。


題詩說何琴軒



十三歲女往生圖。羅衣雙髻。背像現於圓光中。有
人題一絕。末二句云。傳得往生真面目。箇中消息
幾人知。圖不現面目。而詩云傳得面目。亦庶幾不
死於句下者。


童女中殉難者。以年近各省忠義錄而論。釆不勝
釆。但未必一一生平修淨土。故此書未能登入。有
志者釆為一書另行。亦有功於世之作也。


陶十三齡入水陸道場說江都吳小泉



有淨土之因而不免於遇之惡。亦世運所拘。而人
生之每有。激清風而起壯志。小兒女事耶。而何以
小兒女之往生能自決也。讀天下忠義節烈各書。
童女之自奮以全其節。而清奇濃澹之各極其致
者。有數百千名而未盡。陶女。鎮江人。殉於揚。不由
官書。而先達於玉尺之水陸壇場。得染香光。首趨
[005-0414b]
淨土。亦遇之不可及哉。


圓淨子記程宇光



圓淨。浙江武林人。父某。呂四場官。生八子。多信佛
者。其第五子名原。當玉尺在家時。為弟子。玉尺往
來裏河。高原引至其家。有兩人出拜稱弟子。一妙
淨。一即圓淨也。玉尺子初與語。有順而無難也。三
年不見。圓淨已嶄然見頭角矣。精神向往。頗在海
天。舛錯之機。現而不果。留滯海陵者一二年而卒。
卒之時。圓淨灑然清。毅然精進。有英氣焉。或曰。以
病瀉死。或曰。曾受戒於光孝寺。名望日起。往往有
人過訪之。娑婆幻影。不足記也。


高大願事述程宇光



玉尺之詣高氏也。妙益子引之。圓妙二淨出而拜
之。大願知之。未久而妙益子傳語。請代誦行願品
十卷。既誦之矣。未久而大願死。噫。其前知邪。相託
之深。如張氏子。而無眾人之隔也。行願之詞曰。能
於十方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大願以身世為苦。託玉尺循
誦十卷。其銳志往生也必矣。


在中銘冒同慶



許五女。不知其名。高廉道許道身之女也。女已字
人。不樂有家。長穆然深思。有出世之志。忽病。病則
不起。此超然於淨業故歟。其從父姊悟源。童真入
佛。至今猶在也。同治七年冬。玉尺為其說冥戒。名
[005-0414c]
之曰在中。銘曰。


「 其中何所有
 而曰在其中
 蓮花第一枝
 青青耐秋風」



記聖全事蹟蔣元亮



長白覺羅聖全。童女也。得玉尺之書於其姊善女
人善一之手。好之。其卒也。數千里之遙。將百日。信
適至衢道署。玉尺為之督佛事。且說十𢆯以暢寫
花嚴之神明。葢同治七年秋也。聖全靈靈之神。清
清之境。皎皎之志。落落之踪。真不可及哉。玉尺之
書。論修西之事者也。


孫懷子讚如皋蔣元亮



噫。德休死。貞專墮。山河大地千萬里。一顆明珠照不
破。獨有龍川旋氏使女孫懷子。打碎牢關。快得一死。
有心人聞之心歡喜。百年駒隙。何處是安然。昔年手
種花千朵。今日誰開第一蓮。不是蓮花心太苦。只因
攀折太無主。赤白青黃妙妙音。橫風吹斷西方路。西
方路。爾獨歸。非兩翼。心能飛臨死。特以數珠挂頸。手持之


上海烈女論蔣元亮



以童女之身。而為強暴之所侵逼。固天壤之極哀。
而神明之所共憤。吾人欲合虗空法界。作金剛秘
密之一隻手。而全護之矣。乃又出於為惡婦之所
逼。以驅而納諸橫流黑水之中。弱女心光。圓月也。
一落影則全相都散。驚風闢水。半空雷雲。而月輪
不動。真佛子哉。受刃之奇。往生之助。嗚呼。真淨土
[005-0415a]
哉。


琳誄泰州孫靈波



寶新。丹徒嚴氏女。本名琳。卒於丹陽冰清橋之宅。
年未及二十也。平日心怯而志專。神靈而體薄。既
字於何。不樂有家。精心以入佛。父母徘徊之。寶新
恐不免於人間事。日夜憂愁。年餘。病不能起。自言
工力懈。無以對三寶。玉尺傳語慰之。然以父母未
能轉計。於口無所言。而心則決於一死。遂不起矣。
噫。人之入於世者多矣。而逃世相者亦復不易。寶
新誓以童真修。死於童真。復何憾焉。猶記某年佛
七之音。至今琅琅在耳。誄曰。蒼蒼者天。渺渺者佛。
膽怯心爭。終年兀兀。依依孺子。何嘗不靈。來趨樓
閣。水月天星鏡影鐘聲內另有傳


如願論常熟程松嚴



可惜哉英靈之坐困也。日覩芳華零落而不可收
拾者滿於自前。故菩薩低眉。有不忍坐視之象。然
而無可如何也。逮事機舛錯。猶能收拾於臨終。則
歸馬殘旗。珍逾拱璧。世豈無破格憐才者。何以抱
大悲之心。無大悲之用。非如願負。負如願邪。如願
陳氏第六女。字李。夫死而奔喪。偃蹇數年以至於
死。十年前之如願。英氣卓然也。十年後之如願。暮
氣頹然也。至於天性不忘。終如本願。雖未能出而
大利於人。猶得先赴虗空樓閣。為水陸之賓。亦可
謂實不負名名不負實哉。臨去洒然。無多付囑。故
[005-0415b]
知其漸入真宗矣。


翡翠骨頭記常熟童葆澂



陳靈開。蓮語之第二女也。語欲送入海天為法侶。以
路遠未來。亦能作詩。與姊靈復。同留遺墨在焉。乙亥
年六月十一日。夢入冥。見三法司與之言修行事甚
悉。法司忽以劍畫地為深坑。命之跳。跳去即見花嚴
境界。彌勒云。我半月來。已換汝一副翡翠骨頭也。明
日疾。遂但飲水。至期午刻。見韋䭾來。遂落髮坐堂中。
自誦彌陀經。持珠念佛而去。或疑化為靈禽也。玉尺
曰。此樓閣中人也。翡翠二字。見樓閣懺中。同治辛未
寄玉尺書。中有一截句云。一念彌陀萬境真。含靈全
顯鏡心輪。泠泠寶脈華開好。樓閣虗空萬劫春。故知
其兆。已見乎詞。


周靈開小記如皋蔣元亮



靈開。邗江周女。有病。坐臥於室中。神明之地。若與
善知識遇。然不能拜。但稱之曰師。自述以告人。既
而悔之。曰。生死大事也。顯密權機也。有益身心。何
必告人。故人不知其詳。年餘遂逝。


徐靈初常熟童寶靜



徐靈初。泰州姜堰人也。年十三四。見玉尺。求依三
寶。心純而氣靜。每欲赴海天精舍。與諸童女慶元
初蓮蓮澄慈本等結往生淨土願。為境所牽。不得
往。猝然病死。葢厄於魔境而不能自伸者。童女最
多也夫。
[005-0415c]


靈復傳略常熟童葆澂



靈復。同邑陳氏長女。父早卒。母蓮語。妹靈開。皆信佛
門。復獨秀出如天人。年十五。聯姻未就。遇善知識某
公至。力救之。保其慧命。性絕慧。雞園水陸主法案所
用通論本一二三四卷。其手錄也。能詩。工於念佛。曾
與玉尺子商量念佛音聲有契。名之曰真。俄而不得
見者三年而死。其詳具見靈復哀詞中。以久病。於光
緒元年十一月逝。自云聞天樂鳴空。年方二十復有自題
所書水陸通論二截句。見鏡影鐘聲。同治辛未寄玉尺一首云。大體從來未易原。含靈曲折況難言。心如明鏡
涵燈影。地角天涯總不暄。亦可見其用心之苦矣若海天之真子哀詞。萬玉哀鳴。有心人不能卒讀


神遇願無錫余 治



神遇。江都王氏女。居謝家橋。年十三。曾與同人發淨
土蓮花虗空樓閣之願。玉尺證明焉。忽一日病。不一
日而死。見於母之夢。母問汝何往。能得人身乎。答曰。
我有願在師前。終不受世間輪迴身也。噫。其生平操
作如成人。能代母勞。賢而且孝。姪女靈生。亦志向不
俗云。


德初哀詞石 麟



德初。江都熊秉悳之女。字於方。刻經處之分設於
如皋東門外也。曾即其寓宅之前賃屋焉。一日有
小兒女捧蘋婆果一盤。囑玉尺代為供佛。玉尺心
異之。越明年。其家人遂請入宅中。為二人說歸依。
其小兒秉德子某。其小女即德初也。是時年才十
二。告之以誦持。謹記之。聞其家人言。德初慈且孝
[005-0416a]
云。明年。刻經處將移南門內。既遷其物。七日而德
初病。宛轉數月。遂不起。玉尺將由如皋赴揚。猶未
發。前一夕而德初逝。又自言精神相依。望度甚切。
三呼玉尺而致意焉。可感也。詞曰。


「 第一安心
 死為上䇿
 有不死者
 更是何物」



徐妙淨哀詞并序常熟童寶靜



一行旅雁渡江時。十二闌干玉滿枝。淨極不知春
意煖。清涼猶唱卷中詞。玉尺何為而作也。非為聞
妙淨之亡乎。妙淨身小而志清。境仄而神安。遇奇
而迹快。隨母在安節局。年二十矣。不放成人衣。衣
如小兒裝。自言年方十數。噫。彼之自護童身而以
長大為患也久矣。玉尺屢叩其祈向。妙淨首肎。而
旁觀以為未然。猶昨日事也。而妙淨已離其夫之
家。已去其身之命。已完其空之神。天亦成之。人亦
順之。若空中神明之護助者。益以嘆人心之靈為
不可測也。作哀詞曰。吾不哀死者之去也。哀生者
之弗如。吾不哀逝者之短也。哀存者之永涉此長
途。音之哀兮如烏。淚之哀兮欲枯。心之哀兮如茶。
哀我生之轤轤。愧妙淨之天珠。噫


亢寶安頌石 麟



寶安。泰州亢氏女也。母心源。姊寶真寶銘。皆信佛。偕
其姪女遇泠。及王本泠。為童女修行之約。本泠之為
人洒然天事。而清迥[托-七+友]俗。遇泠從容入佛。精進稍次
焉。寶安度不及兩人。而銳志獨勝。初聞法歸依。即殷
[005-0416b]
殷求入。玉尺於泰州城東樓土。見之者再。每有著作
寄示之。率能披閱記憶。或舉大義以示同人。自紫雲
德霖而下。能精心讀書者。安其一矣。心源死。寶安病。
見童女四人來坐談。並招之遊。後又見其來。遂不起。
念佛之心。猶平日也。初。寶安有重病。聞念佛聲。則快
然無痛苦。惜未能深深入理。寫花嚴法界之精神。故
臨終之際。揀別於仙佛之路者甚嚴。於上上三心。或
未能融化。然可謂純心倚佛者矣。頌曰。


「 神何其通
 迹何其隔
 有新著書
 君以為食」



覺鴻傳常熟童寶靜



生如德懷。死如慧本。年之長少不必同。而同於修
修之遲速不必同。而同於淨。慧本拙乎哉。巧也巧
則不必能上上。其自處於中之上下乎。有才同於
德懷。年髣髴乎德懷。而一旦長往者。飛鴻度影。哀
咽江流。令人發不忍人之心。於梁氏之女亢切矣。
女名覺鴻。才十歲。能倍誦齋天所用一佛二十諸
天頌。音節甚清婉。習五教說等書。未及終事。而卒
於丁丑之十二月五日。年才十二。


昌其孝讚代玉尺作童寶靜



何以落落然而契也。何以斷斷然而係也。何以格
格然而憶也。死為習死。生為習生。習氣能人之之
生死。豈不能隔別人之平生。道在目前。人人不會。
衣中有珠。孰知其貴。以為遲一念而無妨。而不知
戈不屬於魯陽。以為通一語而未便。而不知機已
[005-0416c]
過乎閃電。香消爐冷鳥聲闌。一卷空存天地間。未
殉知己之葬。猶題私淑之銜。染香光。寄蓮位。音聲
中。有三昧。


馬靈義讚童寶靜



孺子兀於病。見善更相依。相依在何處。中心一念
微。宛然靈氣滿一掬。可憐擊碎玲瓏玉。宛然靈骨
委一丘。可憐隔斷廣陵舟。飛過長江二百里。不見
斯人見流水。月明千古長如此。本願寄彌陀。天涯
水不波。


周艶芳傳童寶靜



艷芳。周某某公孫女也。僑寓江寧。光緒三年。年二十
二矣。久慕淨修。持齋素。忽一日。家人定議。將以女許
字某門。女聞之。若無事者然。而密作送終布衣悉備。
四月三日。寓書於王女善靈之母。求寶塔圖等。書中
字句。若將遠行。王猶未介意也。家人將於二十五日
為女受聘。初九日先為女開齋。初八日。預命庖人購
鰣魚。女知之。微笑而已。中飯畢。自言微疾。閉戶寢。久
之不出。家人視之。已著新布朱履臥逝矣。面目青色。
或曰吞毒而死也。妙嚴精舍。有人在三聖菴。聞此事。
欲迎其魂歸為護法神。拈籤得許可告。又使善靈之
母。詳述講往之由。於三寶前申祝。六月九日。迎神而
祀之。以附於善妙龍李崆胴崔法珍分宜女之次。


叢信芳讚如皋石 麟



所遇者生身之父母兮。非此人之性耶。所寶者法
[005-0417a]
身之光明兮。有同空之鏡耶。三百里內。一紙書中。
何名何姓。言吉言凶。代白者邑中之繆。抱節者李
堡之叢噫。吾知之矣。仙骨不凡塵。佛心無俗韵。顛
倒大狂瀾。寫出無心定。無心定裏萬事休。蓮花香
海。一任神遊。有時點破虗空界。飛上花嚴第一樓。


鼠灘張女議蔣元亮



有彌陀之妙心矣。而力未呈也。有彌陀之全體矣
而用未充也。世人比比皆然。而張氏之女尤可惜。
志在修則竟修耳。弗遂矣。而有待焉。猶可也。更迫
之以死。天亦何心哉。人之故耶。己之故耶。照也未
破。強自逃於境界之外。清流之潔。寄此童女身。尚
足以風無盡重重之俗子。豈徒勵巾幗之志而已。


李素貞讚童寶靜



玲玲瓏瓏。不滯宗風。人境自隔。性量全通。有李素
貞。生於常熟。不受風煙。宛如珠玉。所結契者。大般
若經。其功未展。其心先靈。我思全藏。多兀於財。有
力有願。尚不克諧。君雖已死。長護佛書。煙水百城。
神明與俱。點化機宜。引緣來助。江北江南。一空一
空謂天空


劉寶仁傳江都熊潤生



寶仁。儀徵劉氏女。幼頴悟。喜讀父書。父覺成。好黃老
家言。晚年有悔心。復究心佛法。寶仁亦隨父兩轉。先
受菩薩戒於某寺。後其母立貞孝菴。復依母出家。光
緒丁丑春。感疾久之。自知不治。遂罄捨所藏。刻法輪
[005-0417b]
懺以莊嚴淨土因。九月十九日。受沙彌尼戒。即於病
榻前供佛像。起七念佛。眾既精勤。寶仁益感奮。至第
三日亥時。於念佛聲中。加趺而去。年四十一。


秋雲墓碣童寶靜



噫。此紫雲飛之友金陵陳氏女秋雲墓也。貧病中
年。欲同修而未逮。或時勉出與玉尺一見。見時示
以虗空樓閣之詣。謂念佛之家。宜通淨士花嚴為
一致。秋雲疑之。異日作書來問虗空樓閣之意。玉
尺馳書答之。盈一卷。因濕重體虗。遂至不復起。噫。
其講求之一念。猶新新也一卷之書。名曰虗空樓閣。然屢屢刪增。不滯舊
說也


錄修一軼事石 麟



修一。通州李氏女。字朱。十三歲而朱卒。修一誓守志。
夫家不信之。曰。是幼稚何足徵。修一曰。若不信。我在
母家守過十年乃來。果二十三而往。三十三而卒。


修一作前生七於生死之際。戊寅夏日事也。遂卒於
五月九日晡時。其生也。七月一日子時。


其嫂修來。其隣修起。皆與修一母女先後入佛。


時好好形色。人不料其死。忽使人請其父母至作別。
先是數日不食。忽食粥。數日不語。忽言。初有汗。謂人
曰。此時不能念佛名。俟稍定。果以汗解後。琅琅念佛
而去。


自言見蓮花二朵。人問何以二。答曰。我一我母一修一
兄。李漢卿淨土亦切

[005-0417c]


童女哀詞女幼失母為周氏養媳卒於戊寅夏楚 客



何其步清虗而直往兮。保一脈之天真。長離世之
喧卑兮。問佛國之長春。羌母與女相依而不遠兮。
母卒數年耳風聲流入乎玉尺之音輪。請從此修一行
以成三密兮。與千靈萬秀示樓閣之童身。


曹蓮生像讚記長 慶



常熟曹氏女名蓮生。字於人。不樂也。好佛。二十餘。病
卒。命工畫一童女形。道裝端坐。長指爪。握念珠。泠然
如生。刻經處既設。有以此像乞玉尺題讚者。玉尺每
向人言。此人似天道中人。吾為引魂魄入水陸道場。
歸於大淨土。何以故。靈氣具足。必能應也。玉尺讚中。
即以此意鼓舞其神明。且為其魂。先授菩薩戒。名曰
寶詣。


月善小記寧波周蓮慧



亡養媳李月善。母王氏攜。此女。屬蓮慧之妻曰。為君媳我無憾矣。遂育於周。於經呪喜誦習。不精世務。謂
姑曰。大人何懇切於日用若此。光緒四年。年二十。夏五月。先吾母而卒。吾師玉尺閔之。為說冥戒。定法名
曰好音。嗚呼殆將西歸也


石麟曰。此未與玉尺一面者也。次年春。玉尺為印所設經堂。則又為童女之可造者也。凝秀有神。曾一見
玉尺。欲求開示而未及。同堪惋惜者歟


曇影道人傳常熟吳寶叢



嗚呼。死生之際大矣哉。自非了當大事去來自在者。
必以信願持名。往生極樂為休息地。外此未有能解
脫苦輪者也。曇影道人者。同邑張氏女。張氏世奉佛。
有長洲彭氏風。道人年十三。即歸心淨土。禮玉尺師
[005-0418a]
受三歸。名寶芳。玉尺器之。勸閱大藏未果。十六斷葷
血。日課佛萬聲。十八得咯血疾。次年六月扶病受五
戒。越二月。吉祥念佛而逝。時光緒九年八月十三日
也。道人性溫靜。寡語言。不事女工。禪課之餘。手不釋
卷。從兩兄討論內典。輒至夜分。讀華嚴法華圓覺諸
經能解其義。又精研淨土十要。於台賢圓旨頗有會
心。染疾時。誦大般若經至二百八十卷。恐不能卒業。
力疾持誦。會常州李上善至虞。以一行三昧䇿勵同
志。道人師事之。淨念益堅。日課佛三萬聲。疾革迷悶
甚。設像牀前然臂香。猛誦佛名。聲盡氣漸微。即之逝
矣。是辰告其兄寂曰。頃得夢。知今日決生安養。不勝
歡喜。常州李上善。亦於是夜定中見道人來別云。蒙
觀音接引。已得中品下生矣。噫。苟非生時信願之堅。
行持之切。臨終正念。烏能彰彰若是。遺言祝髮。以道
裝殮。捨所受用。刻華嚴大鈔五卷。從之有遺詩一卷。
錄其懷淨土四絕云。諦觀安養境澄清。佛日常開不
夜城。鳥語花香齊說法。洗心寂聽悟無生。琉璃地上
禮金仙。妙法親聞聖口宣。宴坐澄觀纔頃刻。娑婆已
歷百千年。彌陀願海廣無邊。憶想慈容即現前。何處
關山能阻隔。盡虗空界現金蓮。八萬四千大總持。一
門一行妙難思。他年得與蓮池會。曠劫修行也未遲。


修西聞見錄卷五
[005-041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