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386 憨山老人夢遊集--(侍者)福善日 (CBETA)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二十三
侍 者  福 善 日錄
門 人  通 炯 編輯
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較




觀楞伽寶經閣筆記



觀楞伽寶經記。葢為觀經而作也。以此經直指眾生
識藏。即如來藏。顯發日用現前境界。令其隨順觀察。
自心現量。頓證諸佛。自覺聖智。故名佛語。心非文字
也。又豈可以文字而解之哉。故今不曰註疏。而曰觀
經記。葢以觀遊心。所記觀中之境耳。此經為發最上
乘者說。所謂是法甚深奧。少有能信者。以文險義幽。
老師宿學。讀之不能句。況遺言得義。以入自心現量
[023-0625b]
乎。昔達摩。授二祖。以此為心印。自五祖教人讀金剛。
則此經不獨為文字。且束之高閣。而知之者希。望崖
者眾矣。惟我 聖祖。以廣大不二真心。禦寰宇修文
之暇。乃以楞伽金剛佛祖三經。試僧得度。如儒科。特
 命僧宗泐等註釋。頒布海內。浸久而奉行者亦希。
清幼入空門。切志向上事。愧未多歷講肄。嘗見古人
謂文字之學。不能洞當人之性源。貴在妙悟自心。心
一悟。則回觀文字。如推門落臼。固不難矣。因入山。習
枯禪。直至一字不識之地。一旦脫然自信。回視諸經。
果了然如視歸家故道。獨於此經。苦不能句。萬曆壬
辰夏。余居海上。偶患足痛不能忍。因請此經置案頭。
潛心力究。忽寂爾忘身。及開卷讀百八義。了然如眡
白黑。因憶昔五臺梵師言。遂落筆記之。至生滅章。其
患即愈。及乙未春。因弘法罹難。幽困之中。一念孤光
未昧。實仗此法門威德力也。頃蒙 恩遣雷陽。丙申
春。過吉州。遇大行王公性澥於淨土中。請益是經。因
出前草二章。公首肯。遂以正受註。并三譯本。稽首屬
余請卒業焉。余𢹂之以行。是年三月十日抵戍所。於
四月朔即命筆。時值饑癘。死傷蔽野。余坐毒霧屍陀
林中。日究此經。至忘寢食。了然如處清涼國。至七月
朔。甫完卷半。與柯孝廉復元。率諸父老掩胔骼。至四
千頭有奇。建盂蘭會。說幽冥戒。普濟之。時天廼雨。而
癘隨止。遂令蔑戾車地。大生歡喜心。無廼借性澥一
滴。潤此焦枯乎。已而。奉鎮檄來五羊。憩東郭壘壁閒。
[023-0625c]
又首事於十月朔。至明年佛成道日。廼擱筆焉。愚竊
思多生以謗法因緣。今感此報。荷蒙 聖慈。以萬里
之行。而調伏之。使入其難入。期年之內。奔走居半。而
能了此積劫廣大因緣。非荷諸佛神力加持。何能以
思維心。測度如來。自覺聖智境界乃爾。以是彌感
 聖恩。析骨難醻也。稿成。觀察海門周公欲梓之。以入
 賀未果。戊戌冬。侍御樊公友軒。以建儲議謫雷陽。
與余同伍。道過仙城。問雷陽風景何如。余笑曰。在人
不在境。因出草示之曰。此余雷陽風景也。公嘆曰。信
光明幢哉。願廣法施。遂為疏募眾梓之。諸宰官長者
居士。各歡喜成之。願將此勝因。回向楞伽法性海中。
仰憑慧光圓照。破此夙愆。蚤登解脫。冀見聞隨喜。同
入自心現量。共轉此法輪。直至未來際。以斯功德。上
報 聖恩。下[托-七+友]苦趣。齊登涅槃彼岸耳。此經單破外
道二乘偏邪之見。令生正智。以一心為真宗。以摧邪
顯正為大用。其所破之執。各有所據。皆載彼宗。瘴鄉
苦無經論參考。即所引證。咸以起信唯識。提挈綱宗。
務在融會三譯。血脈貫通。若夫單提向上。直指一心。
枝詞異說。刷洗殆盡。冥契祖印。何敢讓焉。因為述其
始末如此。萬曆己亥季夏望日。海印沙門德清記。


南華寺修建華嚴道場千日長期[石*白-日+田/廾]記銘



曹溪為天下禪林冠。一脈派五宗。源如洙泗。第僻處
嶺外。道路閒關。故高人上士。足迹罕至。其徒見聞狹
陋。以種田博飯。無復知有向上事。其習俗久矣。余素
[023-0626a]
與達觀師。深有慨焉。常有願而未能及也。丙申春。蒙
 恩遣海外。取道覲六祖肉身。覩其香火崇祀之嚴。
叢林凋落之甚。不覺涕下霑衣。一食而去。居無幾何。
制臺左司馬陳公。深念名山寥落。欲以余託迹焉。余
自知取辱法門。且在行閒。安敢事事。既而觀察海門
周公。惺存祝公。皆力致之。余始翻然。猶未遑安處。戊
戌秋九月。淨空上人。同寺僧行[示*谷]真權淨泰輩。謁余
於五羊。余一見跫然而喜。上人云。某生西蜀。近峨嵋。
效普賢願力。因徧歷諸方。以飯僧為佛事。比自北而
南。謁六祖於曹溪。願就勝道場地。結飯僧緣十萬八
千計。以醻本願。余欣然而起曰。大哉。上人願力。普則
普矣。而所施之地。猶未然也。且結眾緣。須天下之交。
路人半僧之所可耳。今曹溪遠隔嶺表。衲子畏途。足
迹罕至。安以一飯之故。而蹈山川之險乎。且不為食
來。聖訓在耳。法食平等。摩詰傳心。上人其以法為導。
而以食為資。是所謂由香飯而入律儀。此吾佛利世
之嘉謨。菩薩所修之妙行也。上人聞而歡喜。躍然從
事。乃與[示*谷]權泰輩。竭力經營。志結千日長期。糾實行
僧四十八人。跪諷華嚴大經若干部。即卜是年十月
為始。至辛丑十月望為終。當結制之初。剎竿方竪。遠
近嚮風。金粟雲委。六時禮誦。鐘梵交參。雖無華座之
師。而音聲色相。足以感諸天而驚四眾。三年如一日
矣。自非六祖大師。寂光朗照。山靈呵衛。何以至此。斯
亦法道之前茅也。上人喜大願已醻。將杖錫遠遊。又
[023-0626b]
願以此施者受者。著名貞石。用以彰往開來。以垂不
朽。余時方執修崇之役。畢期入山。睹其列者如林。歡
喜合掌。而為之讚曰。


清淨法身。草木瓦礫。觸目常光。見者不識。寶林之山。
其狀自別。曹溪之水。其味更冽。祖師未來。山水已開。
祖師既至。其道乃熾。祖師滅度。山水露布。飲[口*豕]安居。
不知其故。不聾不瞽。如盲若癡。採薪汲水。用之靡宜。
叢林秋晚。草枯水涸。我念歸依。思之如渴。枝葉雖凋。
逝者如斯。我卓錫來。將欲𤀹之。爰有上人。亦隨我願。
引華藏流。先開一綫。積粒粒米。如香飯界。勺滴滴水。
灌華藏海。食者之腹。量等虗空。施者之福。福更無窮。
上人志滿。我願未足。一口吸盡。祖師乃出。


重修彭城洪福寺記



佛法引攝眾緣。若合殊流而歸於海。故曰。辟如四海。
以海為極。惟黃乃四河之一。從崑崙東注。真丹始也。
洪流滔天。爰有神禹。鑿龍門。疏九河。導百川。而下抵
徐。開呂梁。引眾派。而歸之海。逝者如斯。則治之功。終
古一脈耳。吾法自西至東。亦猶是也。竊觀中國。名山
大剎。珠宮梵宇。凡所以流通道脈。源源不絕者。其開
剏之功。豈直神禹。且禹之所治者。非性水也。有為之
迹。況乃腓脛剝膚。三過其門而不入。必辛苦憔悴而
後成功。今也吾人鑿無明之堅礙。疏法性之洪流。躡
差別之機緣。而會歸覺海。豈易為力哉。非等心死誓。
斷斷乎難矣。彭城當黃河之要衝。天上傾流。建瓴至
[023-0626c]
此。可謂極矣。其奔騰迅駛。孰能當之。故其為害不淺。
即有神禹。獨且奈之何哉。東坡居士。曾守是郡。懷終
古之憂。乃築黃樓以彈壓之。葢黃土也。取克治之義。
城北乃建黃福寺。以枕洪流。託之棲禪。然居士深有
見於性相之源。義取相融。融則不相陵奪。則滔滔安
流。將為有土蒼生永永之福。故今之傳者。亦曰洪福。
其旨微矣。寺今亦為河水漂突。豈非妙達性水真空
者主之耶。達觀可禪師北遊。頻駐錫於此。深慨焉。因
大開法社。屬闍黎慈峰朝公。令其精持性戒。即為疏
攝眾緣。普會而一新之。將使往者過。來者息。各各同
入法性海中。以導西來一脈。期為大地眾生永永之
福。惟師之心神禹哉。良亦苦矣。諸大宰官居士。一時
同發無上道緣。此猶三門既開。七井既鑿。中流砥柱。
矻立頹波。而千里安流。風䭵往來。舟檝上下。則引攝
之功。亦易易耳。朝公乘橇䟦涉。當不惜腓脛。必等心
死誓。極力而蚤圖之。無淹歲月。雖然圖難於易。為大
於細。嘗謂滴水入海。與渤海同枯。苟不讓細流。漸成
深廣。以此前驅。則萬鈞易舉。異日輪奐莊嚴。如祇桓
精舍。吾當以廣長舌。吐無盡流。籌量此會人天之福。


萬曆乙未長至十日。余以弘法罹難。 詔戍嶺海。
達大師蠒足數千里。北走唁余。期會於此。及余至。
大師已買舟南下矣。主人出其疏。讀之憮然長慨。
遂秉燭信筆書此。以結他日之緣。語似不倫。亦慣
曾為旅偏憐客耳。
[023-0627a]


剏建長壽葊記



粤城西三里許。曰小圃園。負山帶海。為叢林奧區。其
地蘊靈秀。由來久矣。萬曆庚辰。有禪僧如受者。自楚
中來。衍化及此。一時富商大賈。及居人之有名行者。
率多歸依。咸願請為唱導師。各布金建精舍。為說法
所。購土人潘氏地。輸財鳩工。不日成之。額曰長壽葊。
上下殿堂。兩翼方丈。齋厨禪室。輪稛連棬。丹飭煥然。
又以鋦範如來諸大士像。香華鐘磬。鼓樂莊嚴。靡不
畢俻。淖音梵唄。日夜交參。居然地涌祇桓。一勝道場
也。如受化去。其徒性亮繼之。庚寅。亮復拓地範圍。門
牆巍然一新。丙申春。余 恩遣雷陽。道經此葊。信宿
而去。明年丁酉夏。余奉鎮檄去五羊。亮乃率諸檀越
弟子。稽首作禮。乞余記其事。余欣然。攝衣據席。揮麈
而普告之曰。諸佛子。善哉諦聽。山河大地。無一處非
道場。鱗介羽毛。無一物非佛性。況茲[奧-釆+米-大+ㄎ]地。為兩閒之
鉅麗。顧斯人類。為萬物之最靈。詎不頓現淨土。而見
法身者乎。憶昔世尊。與帝釋行次。偶指其地曰。此處
宜建梵剎。乃我昔為然燈布髮掩泥之所。時長者即
拈一草插之曰。建梵剎竟。諸天讚歎。諸佛子。由此觀
之。隨所行處。皆是如來因地。隨所施為。即建道場。況
夫瀝膏剔髓。汗血泥途。而為輪奐莊嚴者乎。固在施
者受者何如耳。苟施者不著相。則功德如空。應量無
際。而果報不可思議。如是則束草滴水。粒米莖菜。皆
法界性與虗空等。否則計功思利。雖施七寶滿恒河
[023-0627b]
沙。適足以增有為業累。況得無上福田。為菩提種子
乎。苟受之者不滯迹。則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觸目無
非極樂。如是則高巖深谷。樹下塚間。皆常寂光等。否
則假我偷安。雖居兜率。住梵天。亦祇以增生死業果。
況能自他二利。開人天眼乎。諸佛子。施者受者。能忘
緣離相。則心境俱空。而所作功德亦如空。所護果報
亦如空。是則此葊雖小。可以含法界。包虗空。晨鐘夕
梵。水月松風。皆演無盡法音。以祝我 聖天子無疆
之壽。以培斯民無窮之福。推之以盡大地。無一處而
非樂土。廣之以極十方。無一人而不證真。是則菴即
極樂場。人即無量壽。如是。其志之曰長壽。宜矣。否則
水土木石。有為四相。代謝遷流。不啻陽𦦨空花。又何
長之有。諸大眾聞說。歡喜作禮而退。遂以此書。


重修英德縣堯山天心寺記并銘



嶺表僻處東南。與諸羗接。周秦貢服不稱。今也。不獨
為文憲大雅之風。洋洋中國。即琳宮梵宇。在在稱雄。
爰自梁朝。達摩航海。來於西竺。有唐六祖。衣鉢著於
曹溪。而禪林道化。為東土宗。斯豈以天地限其道。山
川私其氣哉。固在弘之得人。行之以時耳。韶之英德。
去曹溪咫尺。府治之西百里許。曰堯山天心寺。葢亦
剏自前代。豈曹溪之苗裔耶。湮不可攷。 今上議
 東宮大禮。先有採珠之令。特遣 乾清宮近侍。御馬
監太監李公。至[奧-大+ㄎ]督其役。以萬曆戊戌秋七月。至青
鸚。未幾復以 兩宮三殿災。方事大工。東西軍興。司
[023-0627c]
農告匱。再下開礦之命。總歸於公。公奉 命唯謹。入
海犯風濤。陟山冒虎兕。事上育下。以忠愛為心。安靜
無擾。[邱-丘+看-目]人受公之惠。亦已厚矣。己亥秋。行部至英德。
深窮礦所。道徑廢寺。公乃愀然。謂父老曰。神者。山川
之靈。禍福之宰也。況佛聖為世所尊。梵剎為民之福
田。安可荒涼若是乎。遂捐廩金若干。復以疏付土之
良民。募眾力以成其功。未幾。而緣果集。鳩工緝梓。首
事於是年冬。落成於辛丑秋。風聲響應。百力駢集。殿
堂廊廡。山門僧舍。煥然一新。公屬為文。以勒之貞石。
用垂不朽。余因感公德意。嘉惠斯民。乃為銘以銘之。
銘曰。


天地種靈。山川含英。鬼神來舍。禍福無淫。大哉慈氏。
兩足稱尊。含齒戴髮。各稟性真。洋洋道化。雲行八表。
有識歸依。如風偃草。顧嶺之東。惟韶之陽。載英之土。
天心惟皇。惟皇於何。大哉大覺。釋梵之雄。金口之鐸。
琳宮淨土。在在有之。蒼梧之野。實惟建之。歲月遷譌。
風薄雨蝕。有形皆化。況茲朽植。像教日頹。孰導迷途。
曰惟我公。握天之符。山靈海若。載欣載犇。過茲窮髮。
投誠布金。赤旘一立。其應如響。妙麗莊嚴。地平如掌。
神欽鬼伏。天人普集。福被河沙。功超百億。鐘聲梵唄。
朝昏祝釐。願吾 皇壽。與天地齊。惟公功德。山川共
久。帶礪同盟。咸皆額手。


忠勇廟[石*白-日+田/廾]記并銘



粤居嶺表。山海故多盜賊。往往鉅奸大猾。雄據崇山
[023-0628a]
峻嶺。長波巨浸。環紆襟帶。諸島星列。恃為金城天府。
從來舊矣。無論倭夷內侵。即此輩跳梁。接踵而發。若
吳平曾一本。猖獗於嘉隆閒。橫行海上。黃纛赭衣。竊
號靜海。勞我王師。干戈歲無寧日。而海畔蒼生死者。
澤若焦矣。及一本就擒。其餘黨。若鄭大漢。林道乾。朱
良寶。許俊美。林鳳。紅老輩。各蜂分一隅。更為流毒。時
越人吳天賞者。先藉名諸生閒。屢試不售。遂棄舉子
業。從史椽。奉部檄為制府記室。司馬殷公。心識其能。
因引為參軍。時與籌畫諸巢穴部曲事。每發無遺䇿。
司馬公大奇之。遂力薦之 天子。先後七疏。始報可。
部議擢賞於行閒。起為招討將軍。領白鴿寨軍事。而
將軍父子兄弟皆在軍旅從事焉。先是以將軍䇿。大
樹赤旘。自閩廣一帶環海之涯。嚴守備。設方略。即大
將軍下。無論諸將領士卒。皆知將軍能。無不嚮將軍
意指者。因而羣盜日就擒。獨道乾乘大艘。逃暹羅。將
軍之子汝實。尾其後。追之未獲。所遺者。唯鄭大漢。據
柳杜澳。紅老據珠池。未下。仍以實提兵千人。襲紅老。
遂斬老。及黨三百餘級。而鄭大漢。則以將軍及弟天
祥力當之。大漢者。廣人。魁梧奇偉。身長八尺。勇冠羣
盜。卒徒皆精銳梟悍。凡轉戰。無敢當鋒者。將軍以撫
民二千人。皆素不識兵者。軍杜澳會戰。天祥賈勇先
登。陷陣。遂力戰而死。將軍奮怒一呼。鼓而乘之。大漢
遂就擒。餘黨潰散。自是海上瘡痍方瘳。蒼生始可安
食矣。司馬公大奇將軍功。而哀祥死。乃具報 天子。
[023-0628b]
上嘉之。下大司馬紀其勛。將敘績焉。時杜澳土人。感
祥以死易其生。乃立廟貌。歲時祀之。額曰忠勇。頃以
倭奴犯東鄙。連兵數年。將軍子實。猶為兩廣制府參
軍。以司馬公命往日本。閒諜之。關白果死。實乃𢹂碧
蹏所亡火器歸。諸執事奇之。未及報 命。而朝鮮倭
已退。後司馬竟寢之。且以廣海兵。分屬實。以禦倭奴
遊盜。而柳杜適其其部。實因感往事。痛叔祥死。而草
血未乾。旌旗居然在目。不覺髮上指冠也。蒞事之初。
即走余。乞一言以紀其事。余聞土人備談其故事。因
嘉實之功。而壯祥之死。乃為銘。以銘之曰。


皇皇上天。福善禍淫。彼桀黠者。胡為有生。桀黠既生。
長蛇封彘。噆腦吸膏。日無寧已。於赫 皇威。爰整其
旅。桓桓虎將。郊壘是恥。窮獸逃林。猛虎突犇。驅市而
戰。祥用先登。以虎博虎。其力兩當。牙銛爪利。禿者先
傷。禿者既傷。亦折其利。遺臭流芳。處死則異。其芳愈
流。其榮愈久。廟貌如生。童犇婺走。童犇婺走。生氣益
靈。歲時伏臘。山傾海吞。餚山醞海。飲之[口*豕]之。千秋萬
祀。其福無涯。


電白苦藤嶺化城菴記



萬曆丙申春二月。予之雷陽。道過電白。西二十五里
許。曰苦藤嶺。見茅茨施茶結緣者。余以乍入瘴鄉。炎
蒸毒人。心悶力疲。適見津梁。欣然如入化城也。乃解
衣盤礴。熟睡而起。訽其所因。乃善男子易真潭。集善
士十餘輩同設。以茲地為羅旁後戶。昔未平時。盜賊
[023-0628c]
出沒。道路阻塞。今雖平。猶為畏途。況當瓊雷喉舌地。
行者戒心。下有湯泉滾滾。履如蹈鑊。故藉茶以慰往
來。非演法也。且云。期以三年。余誡之曰。慎無以限量
心。行難思事。他日將建梵剎於此。為終古清涼地也。
秋八月。制府檄回五羊。越二年戊戌。施茶期滿。行者
二人。謁余於壘壁。余與授具戒。仍令回其所。隨具疏。
令真潭等。募為興建資。不二年。而告成。額曰化城。意
取前往寶所。中路以止疲極之意也。今年庚戌。真潭
年七十。婚嫁畢。乃禮曹溪。願乞披剃為佛子。余欣然
為薙染焉。法名福城。意取善財南詢。參訪知識。為發
足地。以蔑戾車。有人能垂老披緇。信根不易見也。以
此道場。始終於真潭一人。仍令回菴。專修淨業。禮誦
六時。是余南來立一莖草。度一頭陀。將期傳慧燈於
炎方。灑甘露於瘴地。作苦海之津梁。濕火宅之乾𦦨。
以衍無窮之利益也。故特具始末。以垂貞石。冀不朽
云。


法性寺優曇華記并銘



萬曆己亥。春王二月朔。余遷粤之四年。先是釋楞伽
成。為菩提樹下諸弟子。演法華楞嚴唯識經論。各一
帀。緇白傾心。翕然嚮風。是時法性寺主。延歐生伯羽。
為諸沙彌教授師。具禮。余主盟斯道。時時激揚之。乃
立法會於毗盧殿之玄冥所。建會之先二日。余適至。
弟子通烔告余曰。庭除涌金蓮華一朵。請師觀之。余
見而喜曰。此余所聞者一。而見之者今再矣。斯為法
[023-0629a]
道之應。其華產於蕉本。抽莖而挺生其中。宛若芙蕖。
而色若黃金。其葉堅厚倍之。瓣瓣叢簇。含裹香蕊。狀
如玉簪。中虗而體潔。盛甘露漿。吸而飲之。香沃肺腑。
葢世所希見者。如佛所云優曇華。解之曰瑞應。豈是
之謂乎。經云。佛現於世閒。譬如優曇華。時乃一出。正
猶鱗鳳芝草之生於嘉運耳。昔姚秦時。連理華生於
殿庭。占之。謂有西方聖人至。因訪襄陽之道安。安薦
羅什。萇遂興鐵甲之師十萬。以呂光為大將。伐龜茲
而求什。什至。而秦之佛法自此興。葢連理華。即俗所
稱並頭蓮耳。甞憶余齠年。初棄家。吾祖西林大師。延
守愚先師。住奘師塔院。先是三年。殿庭忽涌金蓮。產
於蕉本。觀者日數十萬指。識者謂為法道之瑞。未幾。
而迎先師居其院。江南法道之興。果自此始。余法兄
雪浪。迄今名播寰中。不忝慈恩之窺基。此余聞此華
而徵之者一也。及余年二十五。臥病三月。先於庭前。
手植蕉一樹。其葉扶疏。高丈餘。其中抽金蓮華一朵。
大倍今之所見者。每侵晨。接甘露盈杯。飲之清涼五
內。如是三月不萎。疾竟以瘳。長老咸謂宛如奘師塔
院者。余私喜曰。斯豈佛法之兆耶。是年冬。予即棄家
從遠遊。以至今日。而今之所見此華者再也。豈無謂
耶。且夫鱗鳳芝草。為造化之精英。天地之正氣。鍾之
在物。為嘉祥之瑞應。在人為羣生之利見。故如來出
世。如優曇華。孔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由是觀之。瑞不虗應。應必有由矣。昔者禪脈東流。其
[023-0629b]
於[奧-釆+米-大+ㄎ]也。䟦陀建金剛於法性。智藥種菩提於戒壇。且
曰。百六十年。有聖人出。及達摩初至於五羊。盧祖露
頴於風旛。寶林開墓。曹溪衍派。光昭日月。道被寰宇。
而此地寥寥。幾千載矣。豈非枝之大者。披其本耶。祖
曰。葉落歸根。來時無口。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嗚
呼。優曇再現。佛日重輝。曹溪涸而復漲。覺華凋而再
榮。是有望於今日也。廼記其始末。而為之銘曰。


耿耿景星。燁燁慶雲。瞻彼至人。我心匪寧。鳳兮在郊。
鱗兮在野。邈矣至人。我思曷已。彼曇者華。為蓮之瑞。
從空湧見。豈曰無謂。閻浮之金。華色如之。甘露之漿。
其味若斯。連理於庭。鐵甲於疆。至人實來。斯道孔章。
航海越漠。於茲立旘。拔者伊何。獵人之隊。旘之拔矣。
逝之極矣。無往不復。優曇出矣。優曇載出。於窪之隆。
我生三見。斯道何窮。


重修龍川縣南山淨土寺記



南[奧-釆+米-大+ㄎ]名山多福地。其源自衡岳而下度庾嶺。至韶石。
結為曹溪。開禪源一脈。又東千里。經會城而出羅浮。
仙蹤聖概。為鉅麗焉。又東數百里。適潮惠之中。曰龍
川。古循州也。其治據惠上遊。當甌粤之衝。地接䖍漳。
崇山峻嶺。獞猺雜處。往多賊巢。民獷猂而難治。昔之
蒞茲土者。鄙視為傳舍。坐瘴煙毒霧中。憂悲眩瞑。將
自治之不暇。又何暇治禮義。興教化哉。其俗自漢趙
佗歸仁。始知有君。至唐韓公祭鱷。始知有文。其化自
六祖傳衣。大顛振錫。始知有佛。是知天地有常經。造
[023-0629c]
化無常準。山川之待人。若形之待心。心真則形化。人
傑則地靈。良有以也。若循之山川猶故。吾民俗猶昔
人。往時以遷客名。未聞以吏治振者。今孫公之治茲
邑。不三年而化成。摩民以義。導蒙以漸。因事以權。置
學田。建梅閣。造橋梁。築新城。皆捐俸廩為之。至若修
南山佛剎。則皆亡夫人之簪珥奩具。盡捨以作莊嚴。
將資淨土。以修冥福。是皆神道設教。即事見心。為苦
海之慈航。長夜之慧炬也。其山當邑南面。㠂峰而環
大江。山川奇絕。林木蓊[鬱-山+止]。其寺始於唐。意剏自大顛
禪師法盛時也。後因故址為二賢祠。以祀宋門下侍
郎蘇公轍。諫議大夫陳公次升。後為羅姓者踞為墓
地。嘉靖己亥。督學吳公復為祠。并宋丞相吳公潛。而
祀之。曰三賢。則寺之名幾漸滅矣。公政暇。每出遊其
閒。流觀俯仰。素有慨焉。及夫人卒於宦邸。臨訣時神
情靜定。端然念佛而逝。超然蓮華中人。公有感。遂傾
奩以重新其寺。別祠宇為殿三楹。塑蓮池海會諸佛
菩薩。八部諸天像。森羅雲列。莊嚴妙麗。光明燦爍。儼
然淨土真境也。其左右配列齋厨禪室。靡不具備。延
僧某住持。朝參莫禮。鐘梵交音。斯則西方淨土。端在
目前。神識往生。不離當處。語曰。境隨心變。地以人靈。
以其大墜山河。不出此心之外也。由是觀之。則公之
心高揭於山川。夫人之靈常居於淨土。上祝 國釐。
下為民福。公之功德。將垂之無窮。豈區區福田利益
而已哉。工經始於某年某月。落成於某年某月。舊稱
[023-0630a]
南山。今名淨土。志本因也。公姓孫。諱雲翼。字圖南。金
沙人。記之者。白下長干僧德清也。


休糧山社記



余昔行脚時。同妙峰師過平陽之墟。結霍山之陽。遙
望羣峰蒼翠。秀[托-七+友]雲漢。煙林蓊[鬱-山+止]。意必有聖道場者。
師曰。此休糧山也。昔有道者。啖柏於此。因以為名。後
建梵剎。曰慈雲。予未及登覧而過焉。予居五臺。去東
海之嶺外。迄今三十七年。居常恍然心目閒也。壬子
春。清涼竹林空印師。遣弟子悟慈。持書訊余於瘴鄉。
因詢師法道之盛。且云。諸弟子輩久受法利者。皆各
散隱居。擇名勝以養道緣。因出師休糧山社約。及本
寧李太史序。予讀之喟然嘆曰。嗟乎山川之勝。待人
而興。苟非其人。道不虗行。豈無謂哉。緬惟釋迦降神
迦維。應真英傑之士。萃於靈鷲。因緣唱道。祇桓雞園。
皆隨緣應化之迹。此葢法社所由啟也。道法東垂。凡
域內名山。在在皆為唱道之所。從古至人。未有不踞
勝概。託靈秀。而能永垂法化者。清涼觀國師。剏演華
嚴於五臺。道被寰宇。為有唐七帝之門師。自爾以來。
寥寥千載。今空師重開竹林。大弘圓頓之教。十方雲
集。萬指圍繞。豈非一代之盛歟。今其徒能以體道為
懷。志尚幽棲。心存白業。追休糧之遺事。布法雨於慈
雲。集諸緇白勝流。開不二之門。建平等之會。六時蓮
漏。一念精修。晝則講演以明宗。夜則安禪以息念。戒
奉波離。行遵般若。頓使巖樹庭莎。猿嗁[鴳-女+隹]唳。皆挺法
[023-0630b]
身而宣妙義。向者。幽陰窮寂之鄉。煥為耀古輝今之
地。豈非山靈有待於人。道與時行。機緣會合而然耶。
抑啖柏之心。不泯於今日也耶。余因昔過其地。觀望
其形勝。今居瘴鄉。遙聞斯舉。心地清涼。想見其嘉會。
略記廢興之概。以結異世之緣。若夫建立之規。自有
主者約法在。


重修海會葊記并銘



嶺南與楚接壤。曹溪望南岳。相去千里。皆崇山峻嶺。
岡巒盤[鬱-山+止]。處處多佳山水。自六祖大師。道振嶺表。弟
子讓師開法南岳。自是名僧大德。肥遁之所。在在有
之。凡經單棲者。久而遂成寶坊福地。為一方觀望。隨
地有焉。宜章當兩山之中。近韶石而隷衡陽。往來通
途所必由。去治五里許。有山名厚培。峰巒奇秀。叢林
[鬱-山+止]茂。居然一勝道場也。近為里人李君業。乃捨為菴。
延大用弟子真潤居之。以為十方雲水高流暫息之
所。名曰海會。葺始於萬曆己卯。迄今癸卯。又為風雨
所薄蝕。潤之徒如堯復重新之。上有佛殿山門各三
楹。左右方丈齋厨。諸所畢備。有田百畝。可輸糧二石。
其畊可給十餘人。往來雲水。一飡一宿。可無外求。斯
則猶然一化城也。余居嶺外八年。當道延入曹溪。為
六祖大師。執灑埽役。葊僧如堯謁余。請記。因直記其
事。乃為銘以銘之。銘曰。


於維南岳。奠彼荊湘。抽枝發幹。裔彼遐荒。蜿蜒千里。
庾嶺高盤。寶林中峙。曹溪水寒。曹溪之水。源從西竺。
[023-0630c]
爰有至人。濯斯道骨。道骨如生。水流不息。散作醍醐。
為霖為澤。宜章之陽。厚培之麓。乃涌化城。為斯民福。
化城不遠。寶處所近。接彼疲息。齊來歸命。歸命我師。
得禮真容。願保斯土。福祉無窮。


南雄水西集龍葊記



庾嶺自衡岳聳幹。東走而下南浦。領江湖而北朝宗。
其淩水則背馳而逝。入南海雄府。據上流。綜百粤。搤
其咽喉。屏翰中原。實東南都會。挈建瓴而督百川。此
其要也。郡城負嶺襟江。兩河合抱。居然雄峙。望大海
若空中乾城。遡流而上者。若登天摩雲。可望而不可
即。此其山飛水走。停瀦不滀。則生理不留。故民生遑
遑。逐利如逐波浪。求其殷實集儲。以備一歲之不時
者。鮮矣。故天地山川。如四時之不並。難得而完固。必
賴人以裁成。是以補天之說。非誣也。觀昔之治茲郡
者。稍具法眼。則不免乎蒿目之憂。而有輓頹波障百
川之志。則必為之假人力以補之。凡有事於此者。則
必建廟貌。竪浮屠。設鐘鼓以當之。往往奏捷如聲響。
而人竟莫知其故。請試言之。凡物之靈。而變化莫測
者為龍。故人君象之。聖人猶龍。而雲行雨施。萬物資
焉。至若堪輿家言。九流之不齒也。且曰尋龍而鍼其
穴。得則燀赫如燎然。何耶。葢鍼灸而得其脈。則擅起
死回生之功。如人之疾在膏肓者。藥飲不能達。則必
以鍼艾而達之。是知截風龍。注地脈。則必建廟貌。竪
浮屠。設鐘鼓。猶夫治膏肓以鍼艾也。且而天地一身
[023-0631a]
也。陰陽一氣也。山骨而川脈。夫龍德而隱者也。性𦦨
而莫能制。昔之豢龍者。必有術焉。操其術。則望影而
伏。凡術之靈者。必至要。不知者以為神奇。然物有所
好。則必有所惡。如人惡濕。鰍惡燥。水火相制。寒暑相
劘。固其理也。復何難哉。夫龍好隱而惡顯。畏金鐵而
懼鐘鼓。是以身觸則戰。耳觸則震。心觸則伏。故古人
降龍者。必以鉢盂錮鐵也。故能馴其性而匿其形。故
以聲而隨入之。則化。是可以留掌握。伴形影。而不離
此。其祕者無他。得其性也。故地亦以之。嘗竊觀夫雄
郡之勢。山水躍如。飛龍也。豈易制哉。故東河上流。則
鍼以延祥之塔。此百會也。西河右腋。則鍼以仁和之
塔。此腰腧也。至若水西則命門也。菴曰集龍。豈無謂
哉。葢若周身之脈。而綜於命門。包氣海而注精華。最
為要者。惜乎規模狹小。而不足以當之。如體大氣薄。
疾深而劑微。況復尾閭以洩。豈易捷耶。故昔之幾廢
而再振。勢使然也。今夫三峰水口。猶尾閭也。比建塔
院以鎮之。如扞門然。噫。斯舉也。非夫具法眼而操降
龍之術者。何以與此。此塔之施艾。如塞尾閭。以收命
門。實精華而保元氣。實於雄郡生死相關者也。豈特
休戚已耶。儻能拓其基址。弘其規模。考伐其鐘鼓。諷
誦其經聲。輸精誠以達神明。使龍聞而伏。天聞而悅。
人聞而感化。物沾而敷榮。雨暘時若。災祥殄若。福斯
民於億兆。祝 皇圖於永固。保斯土於無疆。由是觀
之。福之聚。龍之集也。菴名集龍。以龍之集。集於是耳。
[023-0631b]
菴之剏。其來不可攷。隆慶初。僧真亮苦居之。以誦經
貲。置贍僧田若干畝。未幾化去。其徒不能守。予居五
羊。門人如鑑。至此憩息。跪誦襍華經。精苦三年。郡人
信禮之。欲行而固留。乃大更新。又三年而功苟完。越
癸卯冬。余往曹溪。執役六祖。親過此菴。知不獨為一
郡要。且為嶺外雲水衝也。余又將聚雲水。為龍之命
脈。山川之靈。得人以參贊之。又溥法雨於恒沙。潤靈
根於浩劫。斯其福利。又不獨為一郡一人而設也。周
覧茲土。旬日而得其概。因茲菴之小。以喻山川之大。
直發其蘊。以告未聞。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