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252 林泉老人評唱丹霞淳禪師頌古虗堂集-宋-子淳 (CBETA)




林泉老人評唱丹霞淳禪師頌古虗空集卷六
後學性一閱
生生道人梓


第八十一則 淨眾蓮花花菓



示眾云。顯晦殊途終無異蕚。細細商量欵欵卜度。欲
出還同未出時。任伊水底胡撈摸。


舉僧問淨眾禪師。蓮花未出水時如何八八六十四。眾
云菡萏滿池流灘下接取。僧云出水後如何九九八十一。眾
云葉落不知秋無意凉人人自凉


師舉參同契云。承言須會宗。勿自立規矩。觸目不會
道。運足焉知路。若也於斯履踐明白。開口動舌自知
下落。皆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有僧曾問智門光
祚禪師。蓮花未出水時如何。門云蓮花。僧云出水後
[006-0365a]
如何。門云荷葉。天童拈云。靈龜無卦兆。空殼不勞鑽。
拈淨眾前段云。李陵持漢節。潘閬倒騎驢。林泉道。世
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若是桶底脫的人。自然七通
八達了無凝滯。不見道。有句非宗旨。無言絕聖凡。本
欲教伊超情離見去偽存真。扳倒繫驢橛。掣脫黃金
索。左右既逢原。縱橫難執捉。若能恁麼。何必隨言定
旨逐語分宗。本無情緒縈纏。豈有意根滋孕。論甚池
心沼內岸側堤邊。風[逅-口+巿]清香。波搖素艶。任遊人之採
折。信蘭棹之挨排。但能離染絕塵。自不拖泥帶水。還
見麼。五月臨平山下路。果然無數滿汀洲。頌曰。


白藕未萌非隱的隱而彌彰。紅花出水不當陽顯而不露。遊
人莫用傳消息何必忉忉。自有清風[逅-口+巿]遠香牢收鼻孔


師云。真如不變何礙隨緣。當體本空何妨成事。未萌
時元非隱的。近覩分明。出水處那肯當陽。遠觀不審。
若具正法眼。必證涅槃心。𦘕船雖唱採蓮歌。蘭棹撥
殘新水令。稀逢賞鑒難遇知音。徒勞趂閧遊人。不必
妄傳消息。自有清風匝地綠[漪-大+立-一]連空。看時暗[逅-口+巿]遠香
來。歷劫使伊恓省去。休便尋言逐句。直須叱妙呵玄。
當設化城示渠寶所。還識芙蕖本來面目麼。對人風
味渾消洒。誰信芳姿似六郎。


第八十二則 同安二機對機



示眾云。有句無句如藤倚樹。忽然樹倒藤枯。未審句
歸何處。非同老鼠入油缸。他家別有通霄路。且道誰
能縱橫自在。
[006-0365b]


舉僧問同安志禪師。二機不到處如何舉唱不是知音
人不知。安云。偏處不逢。玄中不失兩頭俱坐斷。獨露一真常


師云。洪州同安志禪師。嗣先同安丕禪師。丕將示寂
上堂曰。多子塔前宗子秀。五老峰前事若何。三舉未
有對者。末後師出曰。夜明簾外排斑立。萬里歌謠道
太平。丕曰須是這驢漢始得。住後僧問二機不到處
如何舉唱。這僧若是動絃別曲。何消品笛搊箏。為也
認影逐聲。不免無事生事。所以對他道。偏處不逢玄
中不失。這僧若是無手能遮日。釣鰲不犯竿的漢。便
能委悉不逢不失底道理。不見僧問風穴。語默涉離
微。如何通不犯。穴云。常憶江南三月裏。鷓鴣啼處百
花香。一則和光惹事。一則刮篤成家。一則有意氣時
添意氣。一則不風流處轉風流。於此四句語中若不
沾牙著齒。便能見性識心。不消[爪*隻]霧拏雲。何必追風
捕影。汝若不信。請問丹霞。頌曰。


這邊那畔總難逢他日尋不得。有時還自來。一句無私不處中
爭肯坐着。紅日暮沉西嶂外箇裏十分忘影像。空留孤影照溪
就中一點最分明


師云。不居南北與東西。透脫無依類莫齊。覺照圓明
活鱍鱍。何勞垂手強提携。咦。周遍十方心不在一切
處。豈止這邊那畔難逢而已哉。既云一句無私。想必
十分有理。不見道。夜深不向蘆灣宿。逈出中間與兩
頭。非彼此之可評量。非放縱之可計較。飄飄一葉隱
顯全該。浩浩千江往來無間。須知遠烟浪。別有好思
[006-0365c]
量。所以道。風力扶帆行不棹。笛聲喚月下滄洲。一任
西沉東涌。嶂外溪心非唯孤影團團。況乃清光耿耿。
隨流得妙住岸不迷。當此之際。想四智之難明。忖二
機之不到。同安舉唱千載徽猷。誰是知音肯來斷和。
還知麼。胡笳不犯宮商曲。玉笛同將劫外吹。


第八十三則 廣德言語對機



示眾云。會得也目前包裹。會不得也目前包裹。若能
秉此權衡。莫不深明至理。有靈籠剔透者向未開口
時薦取。


舉僧問廣德義禪師。古人云。言語道斷。非去來今。
此理如何低聲低聲。德云。彌勒涅槃知幾劫。護明猶未
降迦維昔本不曾生。今亦未甞滅


師舉三祖大師信心銘結句云。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語道斷。非去來今。這僧借此以為問端。故廣德不
負初心分明指示。雖是問在答處答在問處。不可以
有意求。不可以無意會。不可以尋言逐句違背真宗。
不可以究妙窮玄差殊妙趣。有偈云。薩埵超十一。雪
山越六雙。淹泥超八劫。餘九石門傍。昔釋迦因中為
薩埵王子時。捨身餵餓虎超彌勒十一劫。雪山六年
苦行超十二劫。值然燈出世布髮淹泥超八劫。翹足
贊底沙。世尊入火光三昧定說偈曰。天地此界多聞
室。逝宮天處十方無。丈夫牛王大沙門。尋地山林遍
無等。即超彌勒九劫。釋迦未成佛時號護明菩薩。離
兜率天宮降迦維羅國。隨父王姓故曰釋迦。昔與彌
[006-0366a]
勒菩薩同時發心。由釋迦修行猛利超彌勒四十劫
也。今此反用意。蓋宗門有所謂也。林泉道。休從兔角
詢長短。莫向空花問淺深。是是非非何日了。本無過
現可縈心。頌曰。


妙湛圓明第一機落七落八。降生成道涅槃時原始要終。一併
拈出。迦維摩竭雙林樹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認著元來不是伊

枉勞心力


師云。示跡迦維羅。成道摩竭陁。說法波羅奈。入滅拘
尸羅。此皆從妙湛圓明第一機處。弄暫時光影應物
現形而已。昔護明菩薩應運適至。即遣金團天子選
示生處。乃以迦維羅衛國處閻浮提中白淨飯王種
剎帝利家世胄綿遠。聖后摩耶具大人相。堪為父母。
菩薩乃捨天壽。聖后是夕夢菩薩乘旃檀樓閣日輪
王象趣於右脇。及期詣嵐毗尼園無憂樹下。其花方
妍后欲取之。舉手聖自右脇示生。當周昭王二十四
年四月八日也。神龍澍水以浴之。地涌金蓮以承之。
周行七步手指天地。作師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後出家逾城至檀特山修道。始於阿藍迦藍處三年。
學無所有處。知非便捨。復至鬱頭藍弗處三年。學非
非想定。知非亦捨。又至象頭山同諸外道日食麻麥
經於六年。故經云。以無心意無受行而悉摧伏諸外
道。先歷試邪法。示諸方便。發諸異見。令至菩提。普集
經云。菩薩於二月八日明星出時。成無上道。號天人
師。時年三十矣。當穆王二年癸未歲。既而於鹿野苑
[006-0366b]
中為憍陳如等五人轉四諦法輪。皆證道果。自摩竭
陀及波羅奈至拘尸那化緣已畢。示現有疾。於熈連
河側娑羅雙樹間右脇累足泊然大寂。此皆示相門
中誘迷導物。擬議認著是皆蹉過。不見道。如來者無
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還知言語道斷非去來
今處麼。一堂風冷淡。千古意分明。


第八十四則 廣德久負鏡扇



示眾云。無價寶珠沉埋衣內。甘受貧窮可怜迷昧。有
朝一日酒醒時。方信相知心不背。有具眼者麼。


舉僧問廣德。久負不逢時如何慚惶殺人。德云。扇開人
不遇。陋巷莫能收難尋恰好


師云。歷歷心珠射斗牛。襟懷祕隱幾經秋。可怜塵昧
人難識。覿面相呈祇恁休。蓋為情存向背見愛偏枯。
雖然用意多時。爭奈當頭蹉過。若解慎初護末返本
還源。百草頭薦得老僧。閙市裏識取天子。不見布袋
和尚道。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
皆不識。爭免武帝道。見之不見逢之不逢。今之古之
悔之恨之。這僧問處以己方人。自來首身豈干我事。
所以廣德道。扇開人不遇陋巷莫能收。此亦偏處不
逢玄中不失之本意也。雖是隱而彌彰。顯而不露。亦
須定隻宗眼始得。頌曰。


妙體堂堂相好全描不成畵不就。青霄獨步躡金蓮悉達猶在
千華臺上猶慵坐既能脫塵離俗。弊垢襴衫豈肯穿〔經〕不黏皮
著骨

[006-0366c]


師云。磊磊落落巍巍堂堂。具大人相萬德全彰。非一
朝一夕蘊藉妙體之相好者也。蓋自無始以來人人
本有箇箇不無。但不辜負己靈埋沒家寶。何時不於
青霄獨步足躡金蓮。所以道高高標不出。杳杳望難
窮。千花臺上懶坐正偏床。百寶堦前倦行芳草地。何
況弊垢襴衫腲脮襟袖出。乖弄醜玷辱門風。可憐留
戀色塵中。傷感奔馳形影裏。雖是撞頭磕額。還同背
父尋耶。林泉恁麼分析將來。汝還認得也無。頭頭垂
示處。子細好生觀。


第八十五則 廣德波浪舟楫



示眾云。汪汪洋洋莽莽蕩蕩。無涯無岸非淺非深。莫
有截流得度者麼。


舉僧問廣德周禪師。波浪之中如何得妙風力扶帆行不
棹。笛聲喚月下滄洲。德云。橈棹不施兼底脫。往來終不借浮

雖道過河須用筏。那知到岸不須船


師云。心源浩渺性海澄渟。識智掀揚業風飄蕩。使六
道四生沉淪生死無有出期。古不云乎。張愚癡帆。隨
無明流。入生死海。這僧問處恐中此疾。故求妙藥。所
以廣德依方修合對證評量道。橈棹不施兼底脫。往
來終不借浮囊。只如廣德恁麼道。是答他話是與他
說。是格外說話是就上商量。具眼者辨看。不見洞山
道。切忌從他覔。迢迢與我疎。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
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
如。當時洞山過水覩影大悟。此豈非波浪之中得妙
[006-0367a]
者也。據洞山具此神通得大三昧。何借浮囊而得渡
邪。其餘道不到處分付丹霞。頌曰。


一句相酬難取則且忌道着。輪王不化閻浮國至治無為。無
邊剎海浪痕平一體同觀。獨駕泥牛耕月色無〔力〕始是功


師云。三句明一句。一句明三句。三一不相涉。分明向
上路。只如向上一路合作麼生。登陟出門總是長安
道。緊繫芒鞋慢慢行。恁麼相酬是堪取則不堪取則。
諸人試定當看。若也定當得下。如輪王出世至化無
為。遍閻浮提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
設使無邊剎海莫不風恬浪靜。雖則獨駕泥牛而耕
月色。一任無中出有空裏拿雲。不犯宮商自歌自彈。
可謂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當於忘功業。超
語默。出是非。離得失處著意參詳。便見丹霞針線功
夫。還端的麼。無目綉雙鳳。冲虗透碧霄。


第八十六則 雲光作牛牛鹿



示眾云。因不收。果不管。逈出常情。把得住。放得行。非
同別報。當可就中委悉。不應相上觀瞻。具眼禪和豈
容造次。


舉僧問石門徹禪師。雲光作牛意旨如何。門云。
陋巷不騎金色馬。迴途却著破襴衫改頭換面人難識。只是東
村李二郎


師云。異類橫身作者知。休隨形質強支離。本來真性
無移易。枉被皮毛占殺伊。師一日上堂云。一切眾生
本源佛性。譬如明月當空。祇為浮雲翳障不得顯現。
[006-0367b]
為明為照為道為路。為舟為楫為依為止。一切眾生
本源佛性亦復如是。時汾陽昭和尚在眾出問。明月
海雲遮不得。舒光直透水晶宮時如何。曰。石壁山河
非障礙。閻浮界外任昇騰。云。千聖共傳沒底鉢。時人
皆唱太平歌。曰太平曲子如何唱。云不墮五音非關
六律。曰還有人和得麼。云請和尚不恡慈悲。曰仁者
善自保任。林泉道。出群須是英靈漢。敵聖還他師子
兒。舊說雲光法師坦率自怡不事戒律。誌公謂曰。出
家何為。光曰吾不齋而齋。食而非食。後招報作牛拽
車於泥中。誌公召曰雲光。牛舉頭。公曰何不言拽而
非拽。牛墮淚號咷而逝。林泉道。當時解扯芒繩斷。蹄
角分明索許伊。所以石門道。陋巷不騎金色馬。迴途
却著破襴衫。恰似道佛祖位中留不住。却於異類受
輪回。入鄽垂手悲心重。幸勿臨機莫左猜。賴有丹霞
為伊雪屈。頌曰。


瑞草叢中懶欲眠任伊𨁝跳。徐行處處任翛然縱橫自在。披
毛戴角人難識罕逢明鑑。為報芒童不用鞭何消費力


師云。兀兀無知水牯牛。縱橫爭肯混常流。何勞溪上
東西牧。一縱鼻繩六不收。由是瑞草叢中懶欲眠而
優遊自在。靈苗科裏聊舉步而放蕩逍遙。著意而來
徐行而往。莫不翛然洒落。無非豁爾安閑。壠雲耕月
而妙絕功勳。戴角披毛而微通玄奧。溈山書字意在
其中。王老橫身情知在內。何必芒童鞭起。那消野父
愁耘。空劫地無畔無邊。中心樹非榮非悴。任伊履踐
[006-0367c]
看我抽牽。在今時而不落今時。居物外而豈留物外。
非止優哉悠哉。況乃快矣樂矣。只如恁麼。還解受用
也無。飢飡嫩草無拘繫。渴飲寒泉任往還。


第八十七則 太原數家齋粥



示眾云。情存向背就中便有高低。見處偏枯箇裏非
無逆順。他既舒心捨施。汝應普例均攤。莫有不生異
念者麼。


舉僧問太原隱禪師。數家檀越請。未審赴誰家撒手
懸崖下。分身萬象中。原云。月印千江水。門門盡有僧一即一切。一切
即一


師云。三祖大師道。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不憎愛。洞
然明白。既能垂意伸三請。那比飢鷹待一呼。況賓頭
盧尊者日赴四天下供。何止數家而已哉。這僧小器
不大量。僻執不通方。都來數家却早應副不下。若非
太原卒難祗對。雖道月印千江水門門盡有僧。已往
觀來。特似將高就下。屈己從他。借路經過藉言顯理。
若能出情量離言詮。忽規模超語默邊會得。自不破
珠求影記劒刻舟。權向今時路頭呼么喝六配紫抽
青。莫便作合頭語繫驢橛般折倒。舜老夫初自洞山
來武昌求乞。先至一居士家。居士高行為郡所敬。意
所與奪莫不從之。乞士至必首謁之。舜老夫方年少。
不知其飽參頗易之。居士曰老漢有一語問上人。語
相契則開疏。如不契即請却還新豐。問古鏡已磨時
如何。曰照天照地。未磨時如何。曰黑如漆。居士曰却
[006-0368a]
請還山。舜即馳歸舉似聦禪師。聦為代語。舜即趍問
曰古鏡未磨時如何。聦曰此去漢陽不遠。磨後如何。
曰黃[鴳-女+隹]樓前鸚鵡洲。與前答辭雲月是同溪山各異。
故浮山曾設九帶以一貫之。非久參衲子莫可得而
知也。丹霞所以就虎添斑因齋慶贊。為伊頌出。頌曰。


妙圓無相劫前人相逢不對面。對面不相逢。隨類權分百億身
時時示時人。時人皆不識。月夜御樓纔報曉潛通造化。平明六國盡
逢春泄漏天機


師云。天台山佛窟巖惟則禪師曰。天地無物也。物我
無物也。雖無物也而未甞無物也。如此則聖人如影
百姓如夢。孰能生死哉。況妙圓無相空劫前。人非四
大之可成褫。非六根之可砌合。無影無形無示無識。
雖曰聖人無己而豈知靡所不己。故能隨類權分千
百億身。塵塵爾剎剎爾。何啻數家而已哉。既來曲為
今時。暫別空劫。垂手為人焉能有間。端如月夜漏聲
長咫尺。御樓纔報曉平明。六國處處逢春。方信道一
氣不言含有象。萬靈何處謝無私。


第八十八則 梁山日用對機



示眾云。張口喫飯。粒米不曾嚼。舒手穿衣。寸絲曾不
挂。縱橫得妙左右逢原處還會得麼。


舉僧問梁山觀禪師。如何是日用事頭頭常顯現。物物盡圓通
山云。碧玉點破琉璃色。滿目紅塵不見沙指示分明


師云。拈匙并舉筯。運水及般柴。物物無非己。頭頭用
不乖。魚軍容問忠國師曰。師住白崕山。十二時中如
[006-0368b]
何修道。師喚童子來。摩頂曰。惺惺直言惺惺。歷歷直
言歷歷。已後莫受人謾。林泉道。却是你謾我。瑞巖居
常自召云。主人公。惺惺著。莫受人謾。汝諸禪者但肯
念茲在茲。不被色塵所染聲利所惑。得失所侵死生
所沮。日日時時所用之事何慮而不辦哉。梁山雖道
碧玉點破琉璃色。滿目紅塵不見沙。若非具正法眼
得涅盤心者。敢只向舌尖口角得少為足。而不能跳
出玄關踏飜義海。唱胡笳曲詠無聲詩。知無味之味
其味恒然。[厂@云*頁]不快哉。若然。則無師智自然智不待子
言而悉知矣。由是丹霞於不立一塵處安邦定國立
計成家。頌曰。


劫火洞然無相宅見之則燎却眼孔。視之則爍皺面門。金門不覩玉
樓家司空見慣應為尋常。寶天雲淡銀河冷徹底分明。浩浩波瀾
豈動沙識情難測


師云。仁王經班足王取千王頭以祀摩訶迦羅大黑
天神。已得九百九十九唯少一王。末後乃得普明王。
其普明王白班足言。願聽一日禮敬三寶。命百法師
講說般若。第一法師為說偈曰。劫火洞然。大千俱壞。
須彌巨海。磨滅無餘。此偈凡三十二句。宅既無相人
必皆空。泯跡忘蹤寧容住著。金門恢廓五目不覩其
容。玉宇棲遲四智難窮其奧。洞明千載炳煥一時。光
暎叢林而葉綴花聯。影分禪苑而根深蒂固。既尺璧
之非寶。必寸陰之可競。不見道。莫向老來方學道。孤
墳多是少年人。須知日用無多事。一念回光妄即真。
[006-0368c]
還能恁麼麼。塵中能作主。化外自來賓。


第八十九則 梁山祖意祖教



示眾云。春蘭秋菊香味雖殊。夜月朝曦光明無異。雖
云顯晦全彰。大抵是非一揆。鳳凰飛在梧桐樹。自有
傍人話短長。


舉僧問梁山。祖意教意是同是別索〔另〕先窮。山云。金烏
東上人皆貴。玉兔西沉佛祖迷出沒任渠分晝夜。往來終不離乾坤


師云。雲門一日上堂道。你若不相當。且覔箇入路。微
塵諸佛在你舌頭上。三藏聖教在你脚跟底。不如悟
去好。還有悟得底麼。出來對眾道看。又云。盡十方世
界乾坤大地。以拄杖畫云。百雜碎。三乘十二分教達
磨西來放過即不可。不放過。不消一喝。林泉道。有勞
神用。若會祖意即是教意。若會教意即是祖意。其實
祖意教意本無二岐。情封則觸途成滯。理契則妙用
縱橫。昔屏山贊達磨敘別傳之說云。豈吾佛教外復
有所傳乎。特不泥於名相耳。真傳教者也。非別傳也。
如來末後拈花示眾。復以空不空之真宗。有不有之
妙說。令一切眾生離妄想執著而證無上正等菩提。
若能禪教融通宗說無滯。使僻見之流合達人之論。
抉江河同歸大海。撤藩籬通為一家。何有今日之矛
盾者也。故梁山答以金烏玉兔東上西沉。人雖皆貴。
暫時光影爾。佛祖迷者。理極之謂歟。更看丹霞信手
拈來。直教無星秤上兩頭平。沒底船中同著棹。向分
來毫去處試辨別看。頌曰。
[006-0369a]


靈山會上言雖普出一人口。入萬人耳。少室峰前句未親却救
得一半。瑞草蒙茸含月色非無花果志。寒松蓊鬱出雲霄

必有歲寒心


師云。七七年來感聖緣。靈山九會演真詮。三乘五教
周沙界。半滿區分闡妙玄。由是言言雖普。雙丸塞耳
而聞似不聞。字字分明。兩葉遮晴而見如不見。豈憚
傾心吐膽。寧辭利道拔生。應須粉骨碎身。不可辜恩
負德。非止心心相印。還曾祖祖相傳。少室峰前嵩山
巖畔。九年曾不語。一句悉能該。覔心雖未得。豁爾解
安排。立雪神光幾曾蹉過。偶見蒙茸瑞草含月色以
騰輝。灼爍心花藉風光而挺秀。未若蒼松蓊鬱奇柏
崢嶸。任歲寒之不凋。保根株之常在。聯芳續焰自古
及今。不見道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第九十則 梁山空劫法器



示眾云。冰河發焰。鐵樹開花。非從造化之機。豈在陰
陽之彀。向混沌未分之際試定省看。


舉僧問梁山。如何是空劫已前事不勞閑打聽。切忌漫商量。山
云。擊動乾坤皷。時人聽不聞孤巖無耳却知音


師云。無覊木馬高超威音之前。沒足石人獨步劫空
之後。方信道。妙有元非有。真空本不空。無依活卓卓。
歷劫用無窮。故知此事非空非有非一非二。非同非
別非即非離。擬之則差議之則錯。常時拈向面前。可
惜拋在腦後。深愍此輩水中撈月不知月之在天。空
裏採花不知花之無蒂。尋香逐氣認影迷頭。盡力推
[006-0369b]
敲分毫不釆。所以梁山道。擊動乾坤鼓。時人聽不聞。
林泉道。群生雖有耳。幾箇是知音。更看丹霞如何斷
和。頌曰。


虗空為皷須彌槌鼕鼕。擊者雖多聽者稀枉勞心力。半夜
髑髏驚破夢休䆿語。滿頭明月不思歸切忌坐着


師云。杭州鹽官齊安禪師示眾云。虗空為皷。須彌為
槌。甚麼人打得。眾無對。南泉云。王老師不打這破皷。
林泉道。自是和尚手懶。法眼別云。王老師打不。林泉
道。只恐傍人不知下數。雪竇拈云。打者甚多。聽者極
少。且問誰是解打者。莫謗鹽官好。南泉道。王老師不
打這破皷。法眼云。王老師不打。兩箇既不奈何。一箇
更是懡㦬。又云王老師不打。還肯得諸方也無。代云。
千年田。八百主。林泉道。屈指從頭數莫真。恁麼看來。
豈免丹霞道。擊者雖多聽者稀。半夜髑髏。初驚破夢。
三更露柱。偶爾放光。有具眼者分明辨取。直待滿頭
明月兩𩯭霜華。流落今時不思劫外。所以洞山道。向
道莫去。歸來背父。且作麼生得箇恰好去。還知麼。不
離花下路。遊遍洞中天。


第九十一則 大陽上堂示眾



示眾云。行取說不得的。說取行不得的。若能行說俱
到。何必廝挨廝靠。有不識好惡者麼。


舉大陽明安禪師上堂云。嵯峨萬仞。鳥道難通縱橫
如得妙。左右自逢原。劒刃輕冰。誰當履踐男兒欲要富。無過險處做。宗乘

妙句。語路難陳吾師舉似且低聲。不二法門。淨名杜口不答
[006-0369c]
當渠痛處錐。所以達磨西來。九年面壁始遇知音功多業就。
水到渠成。大陽今日也太無端。珍重只知開口濶。不覺更舌長


師云。郢州大陽警玄禪師或曰廷。避廟諱。江夏張氏子。依智
通禪師出家。十九為大僧。聽圓覺了義講席。無能及
者。遂遊方。初到梁山問無相道場。深達玄旨。因嗣續
焉。因一日上堂。舉此嵯峨萬仞鳥道難通等語。況斯
一事。非智可知非識可識。若嵯峨萬仞劒刃輕冰。覩
之則眼眩思之則意亂。端的宗乘妙句寔語路之難
陳。祖域玄綱非機關之可隘。維摩經不二法門品曰。
文殊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
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文殊歎曰。善哉。乃至
無有語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門。梵語維摩詰。此云
淨名。達摩大士自西而來。至金陵見武帝不契。渡江
至洛京。居嵩山少林。面壁九年。始遇神光立雪斷臂
求安心之旨而得髓焉。豈非知音者也。大陽今日也
太無端。如斯舉唱皆為剩語。故自首身據欵結桉道
各自珍重。丹霞終不證父攘羊。而反稱贊。頌曰。


不挂唇皮一句奇必是舌在口外。少林冷坐㝡慈悲知恩有幾
。須知此道非傳授本自圓成。立雪神光已強為果是遭人
點檢


師云。若知無說說。自解不聞聞。未挂唇皮處。分明指
示君。一自拈花之後面壁已來。或竪拂拈槌。或揚眉
瞬目。或吐納言辭。或嚬呻𡄇咳。設使千句萬句。終不
離此一句。是其所以奇特也。菩提達摩雖則少林冷
[006-0370a]
坐九年。用盡慈悲未有知恩解報恩者。然是人人本
具箇箇圓成。理本自如道非傳授。亦假無絲玉線穿
沒鼻金針。聯古錦於空劫以前。綉丹鳳於成平之際。
用斯勤懇未得心安。寧不刳肱特來立雪。非是神光
勉強。不得已而為之也。此乃奮先覺覺後之心。興自
利利他之志。為禪苑規模叢林榜樣。幸勿未得為得
未證為證。而懶墮不趣無上菩提者也。只如到此。合
作麼生行履即是。還知明安丹霞大意麼。妙舞縱饒
回雪態。三臺須是大家催。


第九十二則 大陽家風家風



示眾云。密室不通風。何消來壁聽。縱橫契本真。妙用
無非應。有知音可嘉者麼。


舉僧問大陽。如何是和尚家風朝看雲片片。暮聽水潺潺。陽云。
滿缾傾不出。大地沒飢人圓同太虗無欠無餘


師云。門庭施設萬別千差。入理深談一了百當。世尊
在楞伽山告大慧大士曰。非一切剎土有言說。言說
者是作相耳。或有佛剎瞻視顯法。或有作相。或有揚
眉。或有動睛。或歎或欠。或𡄇咳。或念剎土。或動搖。乃
至如是說法得無生法忍及殊勝三昧。以至蚊蚋蟲
蟻無言而各辦事。又棄諸蓋大士問世尊曰。禪門祕
要為有一門為有多門。若有多者。法即有二。若是一
者。云何容受無量無邊眾生而不迫迮。世尊曰。此禪
要門亦非是一亦非是多。一切眾生性同虗空。雖同
虗空各于身心自有禪門。寔不共修。何以故。息口不
[006-0370b]
言冥合于理。口為禪門。攝眼分別。混合無異。眼為禪
門。耳所聞聲。了知虗妄畢竟寂滅。猶如聾人耳為禪
門。乃至身意亦復如是。善男子。攝諸塵勞入不二門。
曠徹清虗湛然凝定。此蓋吾佛略闡家風萬分之一
也。故我衲僧門下。心心相印祖祖相傳。利道拔生妙
用縱橫亦非一也。大陽道滿缾傾不出大地沒飢人。
子細看來。所得甚簡施設彌寬。不負問端盡情吐露。
具眼衲僧分明薦取。頌曰。


荊山美玉何須辨非智可知。赤水玄珠不用拈非識可識。罔
象無心黃帝重理契則神。卞和有智楚王嫌情封則物


師云。荊山美玉卞和三獻而禍及於身。赤水玄珠罔
象一見而肯加於己。抱璞之事已具投子頌古。而俻
述之茲不復云。黃帝遊于赤水之北。登乎崐崘之丘。
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智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
之不得。使喫詬索之亦不得。乃使象罔象。罔得之。見
莊子。喫口懈切。詬口豆切。罔象當作象罔。此謂無心
合道。道合無心。既大陽家醜外揚。惹丹霞如斯評品。
幸勿獻直得曲逐句尋言。矢上加尖空中著楔。問你
諸人作麼生免得不恁麼去。熱則趂凉寒向火。莫將
閑事挂心頭。


第九十三則 投子宗風法屬



示眾云。窮源究本。豈容攃蹉絲毫。列祖分宗。那許自
謾方寸。既爾恩歸有地。非無稟受承襲。欲要大家知。
盡情須吐露。
[006-0370c]


舉僧問投子青禪師。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見如
還不見。聞似不曾聞。子云。威音前一箭。射透兩重關英雄力破重圍

僧云如何是相付底事一狐疑了一狐疑。子云。全因淮地
月。得照郢陽春清光逈照。左右逢原。僧云恁麼則入水見長
認着依然元不是。子云。祇知荊玉異。那辨楚王心智識徒勞
測聖情。子隨後以拂子敲禪床一下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裏聞聲方
得知


師云。舒州投子山義青禪師。初參蔣山元不契。復依
浮山遠。會遠預夢獲俊青[鷂-缶+工/山]。既見師至遠為曰。汝應
其祥矣。令看外道問佛因緣。前後三載。一日遠曰。汝
記得話頭麼。試舉看。師方舉。遠驀以手掩其口。師豁
然大悟。先浮山遠見郢州大陽明安禪師。機相契遂
傳宗旨。明安以皮履布直裰付之。遠辭曰。某已有得
處。安歎曰吾一枝遂無人也。遠曰洞上宗風實難紹
舉。和尚年尊無人承嗣。某當持此衣信轉相付囑。安
許之曰。他時得人。以吾偈證明。遂書偈曰。陽廣山頭
草。憑君待價焞。異苗飜茂處。深密固靈根。其末云。得
法後潛眾十年方可闡揚。暨師相契付大陽頂相衣
頌囑曰。代吾續大陽宗風。善自護持。咦。迄至於今。兒
孫不墜。枝葉興榮。此豈非應異苗飜茂之遠讖者邪。
這僧恁麼問。投子與麼答。宗中辨的量外轉機。事存
函蓋合。理應箭鋒拄。還曉會得也無。其或莽鹵漫汗。
更看丹霞分析。頌曰。


珊瑚枝上玉花開異苗飜茂處。千載果希奇。風[逅-口+巿]清香遍九垓
[006-0371a]
無處不聞。勿謂乾坤成委曲休錯商量。韶陽親見睦州來有條
攀條。無條攀例


師云。陰陽不測謂之神。異種同根漏泄春。薝蔔林中
金果樹。玉花瓊藥葉常新。自此聯芳續焰光暎叢林。
匝地普天香分覺苑。勿謂乾坤委曲。休云根種非同。
諸方仰羨而接活靈枝。一雨普霑而不離心地。韶州
雲門山文偃禪師初參睦州陳尊宿。扣其門。陳問曰
阿誰。門曰文偃。陳開門把住曰道道。門無語。陳曰秦
時𨍏輅鑽。遂托開以門掩。折右足。門因發明大意。陳
指游雪峰。陞堂乃出眾云。項上三百斤鐵枷何不脫
却。峰下座把住曰。因甚到與麼。門以手拭目。後嗣雪
峰。道振叢林。後遷雲門。名重天下。投子雲門異派同
流。至今源遠不絕。續佛慧命。大顯曹溪之道者皆出
二師。道力致之然也。還有知恩報恩者麼。笑把金針
穿斷線。殷勤分付到兒孫。


第九十四則 投子示眾飛走



示眾云。靜沉死水應須換。步移身動落今時。切忌走
南掠北。非止理圓言偏。其由言生理喪。只如空劫以
前合作麼生話會。


舉投子示眾云。若論此事老老大大自揚家醜。如鸞鳳冲霄
不留其跡。羚羊挂角那覔其蹤神心莫究。佛眼難窺。金龍不
守於寒潭。玉兔豈棲於蟾影密移一步六門曉。無限風光大地春。其
或賓主若立。須威音路外搖頭動容揚古路。問答言陳
乃玄路傍提為唱不墯悄然機。若能如是。猶在半途向道
[006-0371b]
莫去。更乃凝眸。不勞相見歸來背父


師云。理極忘情莫可追。了無毫忽涉思惟。不留蹤跡
雖為妙。點檢將來未是奇。不見道。莫守寒巖異草青。
坐著白雲宗不妙。直得偏圓互換事理該羅。觸處自
由縱橫無礙。豈留朕跡那墮偏方。萬疊群峰倚晴空
而聳翠。一輪杲日昇曉嶂以堆紅。由是耀古騰今輝
天鑒地。直得金龍踊躍玉兔奔馳。明暗全彰形容不
露。擬從問答。不無玄唱玄提。將欲敷揚。併却狂情狂
解。直饒脫體無依。未是十成一句。還有具通方眼者
麼。便能覿面相呈。畢竟是何眼孔。頌曰。


水澄月滿道人愁歡喜未盡。煩惱早來。妙盡無依類莫收千自
由百自在。劫外正偏兼帶路七通八達。不萌枝上辨春秋高着
眼看


師云。語忌十成。正雖正而不應居正。機貴回互。偏雖
偏而莫滯於偏。所以道澄源湛水尚棹孤舟。古佛場
中猶乘車子。爭肯教伊向死水裏作活計。到此地面
活鱍鱍轉轆轆。方有少分相應。雖則水澄月滿一念
萬年。正是道人可愁慮處。何也。有德非為德。無功始
是功。到這裏。直得妙盡無依功成不處。萬類千般莫
能收管。有時橫身劫外。有時垂手[厂@邱-丘+墨]中。正去偏來無
非兼帶。這邊那畔不滯有無。只此建化玄門便是抄
直要路。若也於斯洒洒落落了了明明。不枉向不響
山中善通音耗。未萌枝上能辨春秋。咦。還達此意麼。
若解無中能唱出。方知元不在宮商。
[006-0371c]


第九十五則 投子拈香帝王



示眾云。金輪統御應須端拱酬恩。玉燭垂祥當可殷
勤賀德。通方衲子何必懷疑。本分宗師自知下落。有
解山呼者麼。


舉僧問投子和尚。適來拈香祝壽。且道當今皇帝
壽年多少芥城劫石知無數。枉了區區漫校量。子云。月籠丹桂遠。星
拱北辰高瞻之仰之實難思議


師云。問在答處答在問處。問答交馳不勞思慮。雖是
言言見諦句句超宗。莫使四臣[逅-口+巾]相鈍滯。他既舌頭
無骨。汝合眼裏有筋。別辨青黃品度甘苦。自古以來
世法佛法了無二體。君聖臣賢兮則內外相應。河清
海晏兮則中邊寧謐。是故曹洞宗風全明尊貴一路。
傍參回互拱密威嚴。不犯當頭潛通妙用。由是投子
答以月籠丹桂星拱北辰。若使向高遠邊折倒。徒勞
斫額枉費精神。當於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處得言
句總持。具游戲三昧。不枉輔朝輔國盡孝盡忠。更看
丹霞若為話會。頌曰。


六國清平賀聖年萬歲萬歲萬萬歲。珠簾高卷月明前光含
萬象。影浸千江。金輪那肯當堂坐至化無為。不用丹墀擊靜鞭

宮漏密傳人悄悄。宅香輕裊院沉沉


師曰。楞嚴經道。一處成休復。六根皆解脫。高沙彌亦
云。長安雖閙。我國晏然。是知心王安帖。六賊難侵。根
根塵塵而不涉干戈。莽莽蕩蕩而了無邊徼。所以道
十二處忘閑影響。三千界放淨光明。以此清平賀聖
[006-0372a]
年則不亦樂乎。直得珠簾高卷玉殿深沉。團團皎月
當天。細細清風擊竹。金輪聖主坐不當堂。鳳闕朝臣
行須出戶。何必丹墀鞭響畵皷聲催。心城穩帖而同
賀堯年。性海澄渟而咸歌舜德。理無不遍事無不周。
忠孝兩全是非一揆。還能如此知恩報恩麼。日月光
天德。山河壯帝居。


第九十六則 天寧誰家法屬



示眾云。一花五葉密固靈根。萬古千秋屢呈嘉瑞。若
不侵陵雪色。焉能漏泄春光。箇中靈利衲僧不可漫
汗莽鹵。


舉僧問東京天寧楷和尚。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
知音不在頻頻舉。達者須知暗裏驚。寧云。金鳳夜棲無影樹。峰巒
纔露海雲遮不教人見轉風流


師云。東京天寧芙蓉道楷禪師。沂州崔氏子。自幼學
辟糓。隱伊陽山。後遊京師籍名術臺寺。試法華得度。
謁投子於海會。乃問佛祖言句如家常茶飯。離此之
外別有為人處也無。子曰。汝道寰中天子敕。還假堯
舜禹湯也無。師欲進語。子以拂子摵師口曰。汝發意
來。早有三十棒也。師即開悟。再拜便行。曰。且來闍黎。
師不頋。子曰汝到不疑之地邪。師即掩耳。淘汰有年
遂嗣其法。開堂後數遷大剎。大興祖道。大觀二年春
開封尹李公孝壽奏師道行卓冠叢林。宜有褒顯。即
賜紫方袍。號定照禪師。內臣持敕命至。師迎謝曰。某
辭父母出家時甞陳重誓。不為利名專誠學道。用資
[006-0372b]
九族。苟渝願心當弃身命。父母以此聽許。今若不守
本志。竊冐寵光。則佛法親盟背矣。於是修表具辭。復
降旨京尹堅俾授之。師確不回。以拒命坐罪。奉旨下
棘寺與從輕。寺吏聞有司欲徙淄州。有司曰有疾與
免刑。及吏問之。師曰無疾。吏曰何有灸瘢耶。曰昔者
疾今日愈。吏令思之。曰。已悉厚意。但妄非所安。乃恬
然就刑而行。從之者如歸市。師以法語施之。獲益尤
眾。靈源清禪師評曰。夫楷公大士也。其建志立行當
素有根本。豈悠悠者之所能知。因贊其像曰。惟唐正
觀。靈潤投驩。匪移所守。能適其安。乃曰此行略有三
益。一酬往譴。二順厭生。三成大行。今日淄州楷公亦
云。嚴天大雪始見松筠。媚草夭花亦成造化。苟竊世
榮。實辜恩者。師抵淄川僦居。學者愈親。明年冬敕令
自便。庵於芙蓉湖心。道俗川湊僅數百人。日食粥一
杯。故多引去。政和七年冬賜額曰花嚴禪寺。八年五
月十四日索筆書偈付侍僧曰。吾年七十六。世緣今
已足。生不愛天堂。死不怕地獄。撒手橫身三界外。騰
騰任運何拘束。移時而逝。當遭黜時佛光餞云。面皺
如冰裂。脊骨硬似鐵。著䩫破草鞋。踏退澄潭月。韓國
餞云。不受囊封老古錐。到頭脫下祖師衣。一場弄險
驚天地。誰信長空利劍揮。恁麼舉來。還知芙蓉家風
麼。還知所嗣宗風麼。刢利漢領略取。當向金鳳夜栖
無影樹處子細[占*支]詳。試於峰巒纔露海雲遮處分明
體究。既恁正偏兼帶。不無事理融通。休做有心知。莫
[006-0372c]
作無意會。宗中辨的量外轉機者。自有丹霞為伊開
解。頌曰。


等閑無問豈安排何必忉忉。一句全提隱顯該分身兩下看
薄霧依依籠古徑難辨高低。孤峰終不露崔嵬那分向背


師云。洪鐘在架任扣擊以騰聲。明鏡當臺從[媏-而+乏-之+虫]妍而
現影。苟或不扣不擊無妍無媸。何聲影而可煩耳目
者哉。既待臨機不讓。應須為眾全提。非圖半暗半明。
莫便似見不見。若解該羅法界。休愁不入玄門。倜儻
縱橫自忘計較。可惜依依薄霧籠古徑以萋迷。傷嗟
矗矗孤峰隱崔嵬而不露。雖恁韜光晦跡安排接物
利生。不消更問誰家。試聽無生妙曲。汝諸禪者還曾
聞麼。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裏聞聲方得知。


第九十七則 天寧夜半對機



示眾云。空手把鋤頭。今秋決好收。步行騎水牛。念念
不停留。擬涉思惟處。隄防害口羞。


舉僧問天寧。夜半正明。天曉不露。如何是不露底
開口即錯。寧云。滿船空載月。漁父宿蘆花但得隨流妙。何妨苦
纜舟


師云。日午猶虧半。烏沉始是圓。幾人能曉會。明暗未
分前。當於空劫之際眹兆之初。一念不生纖塵不立。
淨躶躶赤洒洒處轉身吐氣。不守寒巖不沉死水。運
心月以恒明。使迷雲而殄滅。所以道人牛不見處。正
是月明時。故向第二門頭入𢌅垂手。接物利生。雖則
念念釋迦出世。步步彌勒下生。而豈知周遍十方心。
[006-0373a]
不在一切處。是知雖在今時而不落今時。這僧若能
心不附物。語不立玄。何必低情下意取覆他人。致使
天寧搖篙鼓棹罷釣收綸道。滿船空載月。漁父宿蘆
花。可惜不遇金鱗。空使虗勞心力。寧免丹霞向正明
不露處。依稀越國彷彿揚州。頌曰。


星流水國夜然燈一點分明。月印江天明似鏡十分光彩。隱
顯無私位不該二邊莫立。依稀擬動成偏正中道難安


師云。眼似流星心如湛水。六國安寧非無儀軌。向更
深夜靜浪止風恬杜絕辭源時。慧燈沉影。照燭壺天。
況兼皎月復印澄江。上下冥通。若軒轅之寶鏡。內外
交徹。勝照膽之良規。隱顯無私。晦明有准。雖是排班
無位次。屈指不倫流。其間該括意趣非輕。擬之則動
落今時。邊方雖有令。不是太平年。議之則靜沉死水。
莫守寒巖異草青。坐著白雲宗不妙。直得正偏兼到
事理雙明。不偏枯無窒礙。放教活鱍鱍。免致死郎當。
方有些子少分相應。還能恁麼措置麼。密移一步六
門曉。無限風光大地春。


第九十八則 天寧上堂法身



示眾云。法報化三身。是非只為多開口。體相用三大。
煩惱皆因強出頭。離心緣。莫錯尋思。離言說。休胡議
論。有喫火不燒舌的衲僧。且道是誰。


舉天寧上堂云。法身者理妙言玄。頓超終始之患
黃金雖貴。落眼成塵。諸仁者。莫是幻身外別有法身麼用破木杓
作先祖髑髏。莫是幻身便是法身麼認馬鞍鞽作你耶下[厂@既-旡-日+口*頁]。若也

[006-0373b]
恁麼會去。盡是依他作解。蒙昧兩岐畫馬不成驢亦失。法
眼未得通明只見錐頭利。不見鑿頭方。不見僧問夾山。如何是
法身清風兩檻竹。山云法身無相承言者喪。如何是法眼白露
一庭松。山云法眼無瑕滯句者迷。所以道吾云。未有師在

明眼人前一場漏逗。忽有人問老僧。如何是法身。羊便乾處
六六三十六。如何是法眼。驢便濕處尿九九八十一。更有
人問。作麼生是法身。買帽相頭水長船高。作麼生是法
眼。坑坎堆阜泥多佛大。若點檢將來。夾山祇是學處不
起初不遇作家。到底番成骨董。如流俗閨閤裏物不能捨却養病
喪𨈬。致使情關固閉。識鎻難開自作自受。老僧今日若不

當陽顯示。後學難以知歸為怜三歲子。用盡一生心。勸汝諸人
不用求真。唯除息見但得本莫愁末。諸見若息。昏霧不生
眼中除幻翳。元不有空花。自然智鑑洞明。更無他物猶有這箇在。諸
仁者。還會麼氣急殺人。良久云月色靜中見。泉聲深夜聞。珠中有火
君須信。休向天邊問太陽儻能明自己。何必問他人


師云。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所以
道。把住則真金失色。放行則瓦礫生光。縱汝恁麼會
得。須知向上別有一竅。只如向上一竅汝還會得麼。
老僧遙指猿啼處。別有露蹤在上方。恁麼看來。不是
依他作解。亦非蒙昧兩岐。若要法眼通明。除是恁般
會取。雖夾山住潤州荊口竹林時如此祗對法身法
眼。已被道吾點檢。指見華亭。若不因流水。還應過別
山。不見道。起初不遇作家。到底飜成骨董。所以天寧
聘不唧留。忍俊不禁。向石頭上栽花。虗空裏釘楔。非
[006-0373c]
唯與伊解黏去縛。抑亦教汝脫洒罄快。輙不可作麤
俗語計較。亦不可用理趣研窮。不見天寧責罰夾山
學處。如流俗閨閤裏物被情關識鎻累帶平生。所以
天寧向直截緊要處不惜唇皮為伊指示。於良久處
再三撈摝。苦口叮嚀。是汝本有真性。何須向外馳求。
未免丹霞重宣此義。頌曰。


道合平常絕異端以一貫之。行人何必歷艱難不勞費力。從
今莫買孫賓卜禍福無門。龜殻無靈不用鑽唯人自召


師云。麤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其實道合平常。平常
合道。故云是處語言皆合道。誰家絃管不傳心。決非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而校其萬一者邪。修行之人若
能如此行歷。何必忙拖竹杖緊繫行纏。撞東磕西走
南掠北。向枯骨上睏咬。畢竟有甚麼汁。恁麼省去。不
消你相形問命而取吉凶。孫賓。卜者。按本傳。孫賓孫
武子後。善兵法。設減竈之術。敗龐涓於馬陵。以此名
播天下。世傳其兵法。今禪門謂設鋪市卜。不知於何
而得是說。學者詳焉。賓因臏其足。故更名。臏毗忍切。
臏蓋刑名。去膝之謂也。鑽龜者。莊子云。宋元君夢人
被髮曰。予自宰路之淵。予謂清江使河伯之所漁者。
余且得予。覺而占之。神龜也。漁者果有余。且網得白
龜。其圓五尺。君欲活之卜之。曰殺龜以卜吉凶。及刳
龜七十二鑽而無遺筴。咦。眹兆已前如委悉。何消搯
筭問陰陽。


第九十九則 保壽上堂杖笠


[006-0374a]


示眾云。信手拈來無非恰好。全身放下何必商量。較
得攛向面前。免致橫檐背後。有會得的麼。


舉大洪保壽恩禪師上堂拈拄杖云。得自天台絕
比倫少賣弄。從來無葉又無根看怎生。有時扶過斷橋
同行無踈伴。幾度伴歸明月村步步鎮相隨。雖然如是。也
不得無過知人得。擊香臺一下便下座象骨嵓前弄蛇手。兒時做
處老知羞


師云。隋州大洪山報恩禪師。衛之黎陽人。族劉氏。世
以武進。家喜事佛。其母禱子夢佛。所謂阿羅漢舁之。
既姙生師。果有殊相。未冠舉方略擢第。調官北都。忽
厭塵境。請於朝願謝簪紱求出世法。上詰其故。師曰。
臣祖死王事。何足以報厚恩。唯有熏修之功庶資冥
福。神宗歎異。親灑宸翰。賜名報恩。就都福壽寺受戒。
謁投子。子問天明也未。云明矣。曰明則卷簾。師從之。
忽開悟白子。子印之。巾侍有年。丞相韓公請住少林。
紹聖初詔改大洪律居為禪林。命師為第一世。崇寧
二年詔住京之法雲。五年復遷大洪。宗風大振。居一
日上堂拈拄杖云。得自天台絕比倫。從來無葉又無
根。古人為人至切。徹底情深。要汝等諸人向拄杖頭
薦取。本分一事雖無枝葉。根苗已早狼藉遍地。又道。
扶過斷橋水。伴歸明月村。果然克己從他。道雖然如
是也不得無過。知之減半。何必云云。故擊禪牀一下
便下座。方信道不如歸去便歸去。欲覔了時無了時。
蘄州北禪悟通寂禪師。嗣雲門。上堂拈拄杖曰。過去
[006-0374b]
未來現在諸佛。微塵菩薩。一時在拄杖頭上轉大法
輪。盡向諸人鼻孔裏過。還見麼。若見。與我拈將來。若
不見。大似立地死漢。良久曰。風恬浪靜。不如歸堂。林
泉道。放去較危。收來太速。雖然兩段不同。大抵用處
不異。更看丹霞如何科判。頌曰。


此樹不從天地生何處將來。登山涉水承渠力知恩有幾人
如今擲向亂峰前甚底大如割捨。免致叢林為軌則已是強生
節目


師云。人人本有箇箇不無。匪假陰陽而可生成。豈干
造化而能製就。不須九節何用過頭。比笻竹無影無
形。類靈壽非長非短。雖是登山涉水承他恩力。其奈
倚墻貼壁伴我安閑。不如擲向峰前拋在腦後。不勞
解虎寧用敲風。禪床角忒立多時。法座傍暫別少頃。
略置叢林軌則。且停覺苑規模。但肯念茲在茲。較得
無事生事。何也。幸自可怜生。


第百則 三界唯心示眾



示眾云。頭頭上顯。莫教[鷂-缶+工/山]過新羅。物物上明。休似蠅
鑽故紙。撞頭磕額兮時時示時人。攔街截卷兮時人
皆不識。有具眼者辨看。


舉保壽上堂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大無不包。細無不入。檻
外雲生。簷頭雨滴逐物意移。㵎水湛如藍。野花開似織
弄假像真。此時若不究根源。謾向當來問彌勒差之毫厘。失之
千里。還會麼按牛頭喫草。不勞久立深謝慈悲


師云。神鼎諲禪師。少年時與數耆宿遊南嶽。一僧舉
[006-0374c]
論宗乘頗愽敏會。野飯山店中供辦。而僧論說不已。
諲曰。上人言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識唯心。眼聲耳
色。何人之語。僧曰法眼大師偈也。諲曰其義如何。對
曰。唯心故根境不相到。唯識故聲色樅然。諲曰。舌味
是根境否。對曰是。諲以筯挾菜置口含胡而言曰。何
謂相入耶。坐者相頋大驚莫能加答。諲曰。路途之樂
終未到家。見解入微不名見道。參須實參悟須實悟。
閻羅大王不怕多語。林泉道。苦口是良藥。逆耳是忠
言。端的了達唯識唯心之旨。方寸間何物而可窒礙
者耶。故保壽云。檻外雲生。簷頭雨滴。㵎水湛如藍。野
花開似織。壽禪師唯心訣亦云。巖樹庭柯各挺無邊
之妙相。猿吟鳥噪皆談不二之圓音。此豈非塵塵爾
法法爾。若也於斯蹉過。枉盻龍華。不如各自歸堂。免
勞久立。保壽既恁慈悲。丹霞怎不讚詠。頌曰。


靈然不涉去來今一言道斷處。千古意分明。三界都盧一點心
認着依前還不是。檻外桃花春蝶舞色即色時輕話會。門前楊柳
曉鶯吟聲非聲處細參詳


師云。覺性圓明靈知不昧。十世古今無非畢俻。過去
過去兮雷擊真空。未來未來兮波渟性水。何止欲界
色界無色界總乎一心。盡空法界亦由唯識相分所
攝。而豈知僧問琅琊覺和尚。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
河大地。覺云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此之所
謂迷時三界有。悟後十方空。至若檻外桃花。門前楊
柳。任翩翩之蝶舞。縱恰恰之鶯啼。那消箇。聽之不聽
[006-0375a]
聞之不聞。聲色純真了無異念。還能如是麼。山河草
木揚真諦。花月樓臺演妙音。


林泉老人評唱丹霞淳禪師頌古虗堂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