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81 人天眼目-宋-智昭 (CBETA)




人天眼目卷之四



溈仰宗




師諱靈祐。福州長溪趙氏子。得法於百丈海
和尚。初至大溈木食㵎飲。十餘年始得仰山
慧寂禪師。相與振興其道。故諸方共稱曰溈
仰宗。


三種生




師謂仰山曰。吾以鏡智為宗要。出三種生。
所謂想生相生流注生。楞嚴經云。想相為
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
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想生即能思之心雜
亂。相生即所思之境歷然。微細流注。俱為塵
垢。若能淨盡方得自在。


後有僧問石佛忠禪師。如何是想生。忠云。兔
子望月。如何是相生。忠云。山河大地。如何是
流注生。忠云。無間斷。


想生頌



[004-0321c]


「 密密潛行世莫知。
 箇中已是涉多岐。
 如燈焰焰空紛擾。
 急急歸來早是遲。」



相生




「 法不孤生仗境生。
 纖毫未盡遂崢嶸。
 回光一擊便歸去。
 幽鳥忽聞雙眼明。」



流注生




「 塵塵聲色了無窮。
 不離如今日用中。
 金鎖玄關輕掣斷。
 故鄉歸去疾如風。」



圓相因起




圓相之作。始於南陽忠國師。以授侍者耽源。
源承讖記傳於仰山。遂目為溈仰宗風。明州
五峯良和尚。甞製四十則。明教嵩禪師。為
之序稱道其美。良曰。總有六名。曰圓相。曰暗
機。曰義海。曰字海。曰意語。曰默論。耽源謂
仰山曰。國師傳六代祖師圓相。九十七箇。
授與老僧國師示寂時。復謂予曰。吾滅後三
十年。南方有一沙彌。到來大興此道。次第
傳授。無令斷絕。吾詳此讖事在汝躬。我今
付汝。汝當奉持。仰山既得遂焚之。源一日
又謂仰山曰。向所傳圓相。宜深祕之。仰曰。燒
却了也。源云。此諸祖相傳至此。何乃燒却。仰
曰。某一覽已知其意。能用始得不可執本
[004-0322a]
也。源曰。於子即得。來者如何。仰曰。和尚若
要重錄一本。仰乃重錄呈似。一無差失。耽源
一日上堂。仰山出眾作○相。以手托起
作呈勢。却叉手立。源以兩手交拳示之。仰
進前三步。作女人拜。源點頭。仰便禮拜。此
乃圓相所自起也。


暗機




仰山親於耽源處。受九十七種圓相。後於溈
山處。因此○相頓悟。後有語云。諸佛密印
豈容言乎。又曰。我於耽源處得體。溈山處
得用。謂之父子投機。故有此圓相。勘辨端
的。或畫此[○@牛]相乃縱意。或畫[○@佛]相乃奪意。
或畫[○@人]相乃肯意。或畫○相。乃許他人相
見意。或畫[○@三*三]相。或點破或畫破。或擲却
或托起。皆是時節因緣。纔有圓相。便有賓
主生殺縱奪機關眼目隱顯權實。乃是入[邱-丘+序-予+墨]
垂手。或間暇師資。辨難互換機鋒。只貴當
人大用現前矣。


一日梵僧來參。仰山於地上畫○此相示之。
僧進前添作相。復以脚抹却。山展兩手。
僧拂袖便行。


仰山閉目坐次。有僧潛來身邊立。山開目
見。遂於地上畫[○@水]相。顧示其僧。僧無對。


義海




仰山在洪州觀音寺。粥後坐次。有僧來禮
拜。山不顧。僧問山。識字否。山云隨分。僧乃
右旋一匝云。是什麼字。山於地上書十酬
之。僧又左旋一匝云。是什麼字。山乃改
十作卍酬之。僧又畫○相。以兩手托。如
[004-0322b]
修羅擎日月勢云。是什麼字。山畫[○@卍]相對
之。僧乃作婁至勢。山云。如是如是。此是諸
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善自護
持。善哉善哉好去。僧乃禮謝騰空而去。時
有一道者。見後經五日遂問山。山云。汝還
見否。者云。見出三門外騰空而去。山云。此
是西天阿羅漢。特來探吾宗旨。者云。某
甲雖覩此種種三昧。不辨其理。山云。吾以
義為汝解釋。此是八種三昧。覺海變為義
海。體同名異。然此義合有因有果。即時異
時。總別不離隱身三昧也。


五冠了悟和尚與仰山立玄問玄答




此相謂之舉函索蓋相。亦名半月待圓相。
若將此相問之。更添半月對之。乃曰。舉函
索蓋。答者以蓋覆函。故曰函蓋相稱。以現圓
月相也。此名抱玉求鑑相。若將此相來
問。即於其中書某字答之。此相謂之覓
良鑑。答者識玉便下手也。[○@ㄙ]此名鉤入索
續相。有將此相來問。但於厶字側添亻字
答之。乃問者鉤入。答者索續。乃云續成寶器
相也。[○@佛]此名已成寶器相。若將此相來問。
但於內書土字答之。[○@土]此名玄印玄旨相。
獨脫超前眾相。不著教意所攝。若是靈利底。
對面分付擬之。則不見也。三祖云。毫釐
有差天地懸隔。若不具正眼。焉能辨此。似
子期聽伯牙之琴。如提婆曉龍樹之相。喻雞
抱卵啐啄同時。遲鈍淺流。卒難頓曉。如盲
視色而轉錯也。


辨第八識



[004-0322c]


此是眾生。俱有六識。添空一識名為七
識。識不可得名第八識。亦名八王子。亦名
八解脫。亦名八丈夫。總有四八三十二相。
此是果相因智報德。亦名八識。七八二識
不相離。故來為先鋒。去為殿後。以至追思過
去。攀緣見在。念慮未來。三細六麁五意六
染七識。分彼分此分是分非。八阿賴耶識。
名為白淨。本無瑕玷。無佛無眾生。無爾亦
無我。古德云。賴耶白淨本無愚。三細分時
有六麁三細六[夕/鹿]說。見後宗門雜錄中四智第七末那之下八萬四千從此
造。大千沙界作凡夫。夢心桎梏元非有。病眼
空花豈是無。反掌之間成十善。依然赤水獲
玄殊。第八識亦名含藏識。若是悟底人。六
七因中轉。五八果位圓。六識轉為妙觀察智。
反觀第八識。為不動智。空無內外名大圓鏡
[004-0323a]
智。即一體也。平等性智總號也。以妙觀察智。
收前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乃至八萬四千塵
勞。轉為成所作智。總歸大圓鏡智。即一體也。
第五識乃記持識。轉為成所作智。成所作智。
轉入妙觀察智。妙觀察智。轉入平等性智。平
等性智。轉入大圓鏡智。即一體也。是相宗師。
若有問難能轉者。即轉在那箇識一作若有問難能轉者阿那箇
按楞伽經云。佛誡大慧。初中後夜。常以妙

觀察智。當淨現流。識轉六根。為成所作智。如
手仰時不應問覆手何在。亦如氷為水時不
即有異。故云。煩惱即菩提。據百法惟識二論。
但取其義。莫著言句也。六祖大師偈云。大圓
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
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
轉其名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
那伽定六妙七平因地轉五成八大果中圓


仰山臨終付法偈




「 一二二三子。
 平目復仰視。
 兩口無一舌。
 此是吾宗旨。」



龍潭智演為四頌




「 一二二三子。
 [○@牛]牛字清風起。
 [○@佛]佛來勘不就。
 [○@人]人乃爭綱紀。」



「 平目復仰視。
 兒孫還有異。
 未辨箇端倪。
 出門俱失利。」



「 兩口無一舌。
 止止不須說。
 西天僧到來。
 烏龜喚作鱉。」



「 此是吾宗旨。
 揚聲囉囉哩。
 鏡智出三生。
 吹到大風止。」



三燃燈



[004-0323b]


三燃燈見曹山錄中。非仰山語也。曹山云。然
燈前有二種。一未知有。同於類血之乳。一知
有猶如意未萌時。始得本物。此名燃燈前。一
種知有。往來言語是非。聲色亦不屬正照
用。亦不得記。同類血之乳。是漏失邊事。此
名燃燈後。直是三際事盡。表裏情忘。得無間
斷。此始得正燃燈。乃云得記此說見祖庭事苑。既前收在溈仰宗。
不欲移動也


古德頌




「 解行分明珠走盤。
 未能透脫幾多難。
 如瓶注水無遺漏。
 隔海風光冷眠看然燈前。」



「 不見明珠不走盤。
 良天靜夜黑漫漫。
 古今十世無增減。
 拈起牛頭尾上安正然燈。」



「 問處分明答處親。
 塵塵剎剎總逢君。
 一聲黃鳥青山外。
 占斷風光作主人然燈後。」



三照語




「 擬心開口隔山河。
 寂默無言也被呵。
 舒展無窮又無盡。
 卷來絕迹已成多本來照。」



「 不動如如萬事休。
 澄潭徹底未曾流。
 箇中正念常相續。
 月皎天心雲霧收寂照。」



「 四威儀內不曾虧。
 今古初無間斷時。
 地獄天堂無變異。
 春回楊柳綠如絲常照。」



溈仰門庭




溈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從。爾欲捧飯。
我便與羹。爾欲渡江。我便撑船。隔山見烟。
便知是火。隔牆見角。便知是牛。溈山一日普
請摘茶。次謂仰山曰。終日只聞子聲不見子
形。仰山撼茶樹。溈山云。子只得其用不得其
體。仰曰。和尚如何。師良久。仰曰。和尚只得
[004-0323c]
其體不得其用。溈山云。放子三十棒。乃至仰
山過水。香嚴點茶。推木枕展坐具。插鍬立
舉鍬行。大約溈仰宗風。舉緣即用忘機得
體。不過此也。要見溈仰麼。月落潭無影。雲生
山有衣。


要訣




江西溈仰深究此宗。只因灰火撥開。便見柴
頭發現。淨瓶踢倒。嬴得溈山。使得地於出
井之時。奮大機於撼門之際。插下鍬子。不妨
人數分明。推出枕頭。正用劍刃上事。具險崖
句。有陷虎機。大禪佛與四藤條令行有據。涅
槃經總是魔說。貴子眼明。暗合機輪。混融境
致。圓相中貴大家唱和。原夢處勝鶖子神通。
脇下書字。而頭角崢嶸。室中驗人。而師子腰
折。離四句絕百非。一槌粉碎。有兩口無一舌。
九曲珠通。當機要辨宗猷。為人頗多落草。道
傳千古名振兩山。雖然枝派流離。誰見真機
儼爾。此溈仰宗風也。


古德綱宗頌




賣金須遇買金人。酬價高低總不親。紅線兩
條穿海嶽。澄湖萬頃蘸星辰。隱顯盤中拋玉
枕。方圓席上拂機塵。天關撥轉移門戶。誰肯
吞聲出巨秦一作惟有吞聲非


法眼宗




師諱文益。餘杭魯氏子。得法於漳州羅漢琛
禪師。初住撫州崇壽。次住建康清涼。大
振雪峯玄沙之道。示寂後李後主。諡曰大
法眼禪師。


曹源一滴水。不爾依位住。我宗奇特虎。頷
[004-0324a]
下金鈴甚。人解得。三界惟心。萬法惟識。此法
眼所立綱宗也。


華嚴六相義




此六相義。舉一齊
收。一一法上。有此
六義。經中為初地
菩薩說也。


六相義頌




華嚴六相義。同中還有異。異若異於同。全非
諸佛意。諸佛意總別。何曾有同異。男子身中
入定時。女子身中不留意。不留意萬象。明
明無理事。


論華嚴六相義




若究竟欲免斷常邊邪之見。須明華嚴六相
義門。則能住法施為。自忘能所。隨緣動靜不
礙有無。具大總持。究竟無過矣。此六相義。是
辨世間法。自在無礙。正緣顯起。無分別理。若
善見者。得知總持門。不墮諸見。不可廢一
取一。雙立雙忘。維總同時。繁興不有。縱各
具別。冥寂非無。不可以有心知。不可以無心
會。詳法界內。無總別之文。就果海中。絕成壞
之旨。今依因門智照。古德略以喻。六相者。一
總二別三同四異五成六壞。總相者。譬如一
舍是總相。椽等是別相。椽等諸緣和合作舍。
各不相違。非作餘物。故名同相。椽等諸緣。遞
相互望。一一不同名異相。椽等諸緣。一多相
成名成相。椽等諸緣。各住自法本不作。故名
壞相。則知真如一心為總相。能攝世間出世
間法故。約攝諸法得總名。能生諸緣成別號。
[004-0324b]
法法皆齊為同相。隨相不等稱異門。建立境
界故稱成。不動自位而為壞。又云。一總相者。
一合多德故。二別相者。多德非一故。三同相
者。多義不相違故。四異相者。多義不相似故。
五成相者。繇此諸義緣起成故。六壞相者。諸
緣各住自性不移動故。此上六相義者。是菩
薩初地中。觀通世間一切法門。能入法界之
宗。不墮斷常之見。若一向別。逐行位而乖宗。
若一向同。失進修而墮寂。所以位位即佛階
墀宛然。重重磨鍊本位不動。斯則同異具濟。
理事不差。因果無虧。迷悟全別。欲論大旨。六
相還同夢裏渡河。若約正宗。十地猶如空中
鳥跡。若約圓修。斷惑對治習氣。非無理行相
資。缺一不可。是以文殊。以理印行。差別之道
無虧。普賢以行會理。根本之門不廢見宗鏡錄


即物契神頌




「 勤求勝積功。
 理契古人同。
 同得妙何處。㵎松西北風。」



示機




「 吾有一言。
 天上人間。
 若也不會。
 綠水青山。」



毘盧頂上




「 一真收不得。
 萬類莫能該。
 蚊子生頭角。
 泥鰍上舞臺。」



迦葉門前




「 覿面露堂堂。
 全機不覆藏。
 剎竿頭上卓。
 紅日上扶桑。」



三界惟心




「 三界惟心萬法澄。
 盤鐶釵釧一同金。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004-0324c]


萬法惟識




「 不曾出世立功勳。
 萬國文明草木春。
 野老不知堯舜力。
 鼕鼕打鼓祭江神。」






「 不移寸步越河沙。
 地獄天堂混一家。
 佛祖位中消息斷。
 何妨盡賞洛陽花。」



韶國師宗風




「 通玄峯頂不是人間。
 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韶國師四料揀




聞聞




「 密室開金鎖。
 閑步下松門。
 謾將無孔笛。
 吹出鳳遊雲古德。」



「 秋江清淺時。
 白鷺和烟島。
 良哉觀世音。
 全身入荒草百丈。」



聞不聞




「 古松搖般若。
 幽鳥哢真如。
 況有歸真處。
 長安豈久居。」



「 解語非干舌。
 能言豈是聲。
 不知常顯露。
 剛道有虧盈。」



不聞聞




「 陽鳥啼聲噎。
 桃花笑臉開。
 芒鞋青竹杖。
 終日自徘徊。」



「 波生元是水。
 空性逐方圓。
 除却方圓器。
 胡孫夜簸錢。」



不聞不聞




「 夜月輝肝膽。
 松風貫髑髏。
 脫然聲色外。
 切忌犯當頭。」



「 理事兩俱忘。
 誰人敢度量。
 渾侖無縫罅。
 遍界不曾藏。」


[004-0325a]


法眼門庭




法眼宗者。箭鋒相拄句意合機。始則行行如
也。終則激發。漸服人心。削除情解。調機順
物。斥滯磨昏。種種機緣不盡詳舉。觀其大
概。法眼家風。對病施藥相身裁縫。隨其器量
掃除情解。要見法眼麼。人情盡處難留跡。家
破從教四壁空。


要訣




清涼大法眼。旺化石頭城。首明地藏指頭。頓
見玄沙祖禰。撥萬象不撥萬象。言前獨露全
身。有絲頭不有絲頭。句裏已彰自己。心空
法了。情盡見除。應塵毛了了然。統剎海皎皎
地。髑髏常干世界。鼻孔摩觸家風。重重華藏
交參。一一網珠圓瑩。以至風柯月渚。顯露真
心。烟靄雲林宣明妙法。對揚有準。惟證乃
知。亘古今而現成。即聖凡而一致。聲傳海
外。道滿寰中。歷然驗在目前。宛爾石城猶在。
此法眼宗風也。


古德綱宗頌




「 一點靈臺耀古今。
 嶷然弘偉莫沈吟。
 森羅影裏容交露。
 聲色門前涉互深。
 袢夏雲欺千嶂碧。
 零秋風動萬家砧。
 綿綿法爾無窮間。
 引出餘吹更爽襟。」


人天眼目卷之四
[004-032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