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65
中峯三時繫念儀範
前行
舉呪
南無阿彌多婆夜哆外曷切一 他伽跢都餓切二 夜哆地途賣切三
夜他阿彌利上聲四 都婆毗五 阿彌利哆六 悉躭婆毗
七 阿彌利哆八 毗迦蘭諦九 阿彌利哆十 毗迦蘭哆
十一 伽彌膩十二 伽伽那十三 枳多迦隷十四 莎婆訶十五
雲集讚
西資會啟淨土門開。白豪光裏見如來。諸佛嘆奇哉。
永脫塵埃。同願上蓮臺。
雲來集菩薩摩訶薩。
登座偈
五彩雲垂。大法王座。我今一登。神天擁護。常擁護。菩
薩摩訶薩。
提綱
「 三時禮念不思議
一道圓明最上機
了法了心心寂照
無形無相相超離
罪花凋殞三塗息
[卄/甬-十/十+羊]蓞香浮七寶池
[001-0062a]
念念豁然真佛見
斯時覺悟證真如
阿彌陀如來眾和
證明繫念」
緣起
蓋聞西方世界。淨土樂[邱-丘+看-目]。徧界而百寶莊嚴。諸地而
七珍布砌。池流八德。蓮吐四花。寶樹重重。祥光爍爍。
其土有佛。號曰彌陀。往昔因中。曾發誓願。若有眾生。
稱念我名。即生我國。是以天親馬鳴龍樹。三大菩薩。
造論指歸。沿至歷代祖師。靡不稱讚西方。勸人念佛。
超往極樂。逮我。
中峯祖師。著文繫念。何云繫念。一心繫屬于佛。不雜
他念之謂也。乘此念心。堅固純熟。決定往生。我今叨
臨法會。禮宜然香灑淨。恭迎列聖雲臨。然後演說。眾
等䖍誠。稱揚聖號。
歸依西方 阿彌陀佛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
陀佛彌陀佛大眾齊和。五聲畢。再起五聲。去首四字畢。法師執罏拈香
祝香舉香光王如來然香供養和
「 開建淨土大道場
先然五分法身香
西方眾聖俱雲集
列聖垂光大闡揚」
是香也。不從天降。豈屬地生。第一義諦結成。真三昧
海流出。成雲成霧。為盖為臺。培自己之靈苗。慕樂[邱-丘+看-目]
之覺父。名超極樂。價重娑婆。爇向罏中。供養。
娑婆大教主。萬德至尊。本師釋迦牟尼佛。西方世界。
淨土教主。接引導師阿彌陀佛。輔讚西方。同願化度。
觀音勢至。清淨海眾。三賢十地。緣覺聲聞。西乾東土。
[001-0062b]
禪律諸宗。諸祖師僧。方等會上。護教天龍。星主大帝。
列曜高真。三界萬靈。十方玄造。當山土地。弘護伽藍。
淨土會內。無量聖凡。惟願普熏。同垂感降。
「 天風吹送紫檀烟
瑞氣祥光燭大千
要識涅槃安樂處
寶池初綻一枝蓮」
香雲盖。菩薩摩訶薩三聲。畢。法師執水盂。
祝水
「 滴水能令淨六塵
毫端點處便回春
法筵一灑皆清淨
西方眾聖盡雲臨」
夫水也。原泉有本。潤澤為功。作雨作霖。恩普沾于萬
物。為江為海。利普濟于羣生。朝沉萬里烟霞。暮浸一
天星斗。漣[漪-大+立-一]湘浦。蕩漾越溪。許由洗耳于當年。盖因
乎潔。孺子濯纓于昔日。而取其清。逝波興孔聖之嗟。
盈科發孟軻之喻。今也八德池中親受得。七珍瓶內
始分來。呪以密言。變為法水。
舉大悲呪洒淨念偈。
「 大士神通不可言
海中心內坐紅蓮
願祈菩薩枝頭水
洗盡眾生惡業冤」
清涼地菩薩摩訶薩三聲。
讚極樂世界
「 極樂世界淨瑠璃
寶樹行行列四維
金沙布地銀堦道
璧玉闌干繞四圍」
讚阿彌陀佛
「 淨土教主號彌陀
四十八願利娑婆
[001-0062c]
九品咸令登彼岸
願度眾生出愛河」
讚觀音菩薩
「 身披素服戴花冠
救苦尋聲見世間
揚柳淨瓶皆玅法
安然輔贊展慈顏」
讚勢至菩薩
「 勢至端嚴德莫量
六銖衣掛拂天香
巍巍坐處花香遠
舉步行時振十方」
讚海眾菩薩
「 無邊海眾遍虗空
法界光明不見踪
慈悲接引歸淨土
有緣直下決相逢」
讚西方眾聖
「 聖賢聞請悉雲臨
大眾咸生渴仰心
皈命慈悲稱讚嘆
同聲唱禮廣修因」
讚聖賢安座
「 蝸居化作廣樓臺
丈室寬宏戶牖開
三萬二千獅子座
一華臺上一如來」
登寶座菩薩摩訶薩。
呈意
南贍部州大明國某省某府某縣某都堅修淨業信士某。洎十
方在會善信某某等。沐手焚香。拜干
慈相。某等切念閻浮幻報。眾苦為因。曠劫沉淪。未嘗
返本。而况百年在呼吸之間。四大非堅久之質。日染
塵緣。身縈世網。心識每多於謀慮。運用寧免於過愆。
即生迷上之迷。成就業中之業。捫心知愧。揣己懷慚。
[001-0063a]
賴
釋迦大聖。開方便之門。指極樂淨[邱-丘+看-目]。為往生之路。由
是投誠實際。歸命真如。披陳種種之罪瑕。蕩滌般般
之業障。欽聞法華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死
心禪師云。念阿彌陀佛。若也不生淨土。我當墮拔舌
犁耕地獄。某敢秉誠立志。依願奉行。結西方會。修淨
土因。即今恭就家庭某菴祇建三時繫念淨業道場。然香
炳炬。供果獻茶。看誦彌陀經。大彌陀經。無量壽觀經。
講說大乘第一義諦。決定往生要法。拜禮彌陀大讖。
淨土願文。及開啟回向。讖罪發願。所集殊勳。專祈眾
等。內魔不起。外障不生。三業氷清。六根雪淨。今生善
果。栽培於八識田中。他報靈苗。成熟於九蓮池內。普
報四恩。均資三有。法界含靈。同願往生。
演念
盖聞西方教主。接引導師。號曰同名。壽稱無量。紺目
澄清四大海。白豪宛轉五須彌。恩極無涯。玅深莫測。
化見瑠璃苑囿。莊嚴碼碯堦墀。六時行道寶林間。九
品標名金沼內。水鳥樹林能說法。迦陵頻伽共談禪。
寶欄寶網影玲瓏。寶座寶幢光燦爛。幸我佛願弘六
八。慈濟三塗。塵塵涉入度眾生。處處圓融超萬類。顯
不空真空之理。開玅有非有之門。感觀音救苦尋聲。
荷勢至多方濟拔。念某等。罪根深固。障重瀰漫。結煩
惱以為儔。染塵緣而作種。內宗不悟。外見縈纏。利欲
情深。貪饕意闊。忘却本源覺藏。難趨淨土道場。集四
[001-0063b]
眾以熏修。啟三時而禮念。萬聲異口。一念同音。奪志
尋源。稱揚寶號。
歌揚佛號法。班首舉念。大眾齊和
彌陀佛 彌陀佛 阿彌陀佛彌陀佛 彌陀佛
五聲畢。別起五聲
彌陀佛 阿彌陀佛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彌
陀佛
第一時佛事
* 起大彌陀經上卷或小彌陀經代
* 念往生呪三遍
提綱
「 世界何緣稱極樂
只因眾苦不能侵
道人若要尋歸路
但向塵中了自心」
夫心心即佛。醍醐酥酪。咸自乳生。佛佛惟心。釵釧瓶
盤。盡從金出。十萬程。東西不隔。二六時。凡聖同途。一
合掌。一低頭。碧玉毫。星明日麗。一讚揚。一歌詠。紫金
容。霆震雷轟。清涼月。有水皆含。功德雲。無山不戴。一
稱嘉號。越二死。揵如香象之渡河。再舉洪名。厭眾鳥。
宛類頻伽之出㲉。音樂奏時行樹密。水禽飛處藕花
多。芬陀梨。優鉢曇。向清旦滿盛衣裓。白硨磲。紅碼碯
引陽春間錯樓臺。羣情惟忖以難思。一念回光而易
往。究竟不居心外。分明只在目前。審如是。即今眾等。
繫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三時佛事。只如不涉證修。
親蒙授記一句。如何舉揚。
[001-0063c]
「 風吟樹樹千般樂
香浸池池四色花」
舉阿彌陀佛身金色。坐持
* 南無阿彌陀佛五百聲。法師鳴尺。舉
* 南無觀音勢至海眾菩薩各十聲。畢。唱
*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聲。稍止
講演
「 諸苦盡從貪欲起
不知貪欲起於何
因忘自性彌陀佛
異念紛馳總是魔」
記得教中道。生而無生。法性湛然。無生而生。業果儼
然。謂生者。即眾生生滅之迹也。謂無生者。即諸佛寂
滅之本也。謂法性湛然。乃人人本具之法性。雖為業
網所纏。流轉五道。遠從曠劫。逮至今生。妄隨生死之
所升沉。當知生自緣生。而法性不與緣俱生。滅自緣
滅。而法性不與緣俱滅。所以云法性湛然也。謂湛然
者。喻如水在古井澄潭。寸波不動。八風不搖。一碧[涌-十/十+羌-儿]
空。瑩淨明潔之謂也。謂法性于擾擾生滅中。其湛然
之體。如如不動。是謂生而無生者也。言無生而生者。
眾生以迷妄入心。積業成果。虗受輪轉。妄見生滅。皆
業果所見。於法性體上。如鏡見像。似珠隨色。當知鏡
光本淨。珠體絕痕。不違色像。而物境互彰。其實鏡珠。
本來清淨。故知鏡珠之清淨。喻吾法性。彼色像之去
來。猶業果之儼然也。此說。明諸佛于儼然生滅中。惟
見無生。眾生于湛然無生中。惟見生滅。以迷悟之有
差。而見量亦因之而異也。當知生。無自性。無生。亦無
[001-0064a]
自性。悟。則生滅皆無生。迷。則無生皆生滅。所以離生
滅外。別無無生。離無生外。別無生滅。乃一體而異名
也。審如是。則阿彌陀佛即我心。我心即阿彌陀佛。淨
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亦迷悟之自殊。非聖凡彼此
之有間也。乃知見前眾等。及法界一切眾生。生日決
定非生。滅時決定非滅。即今自性阿彌陀。與大眾舌
根。普同運轉根本法輪。不為一物之所留礙。諸人還
委悉麼。更聽一偈。
「 生滅無生生不生
樂[邱-丘+看-目]那肎禁人行
誰知萬丈紅塵裏
[卄/甬-十/十+羊]蓞花開月一更」
法師班首下座。運動法樂。繞旋行道
舉念
* 南無阿彌陀佛五百聲畢眾復位法師上座鳴尺一下舉
* 南無觀音勢至海眾菩薩各十聲唱
*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聲
懺悔
蓋聞人人分上。本有彌陀。個個心中。總為淨土。了得
的。頭頭見佛。頓悟的。步步西方上來啟建三時繫念
淨業道場今當第一時佛事已圓。眾等捧誦大阿彌陀
經。往生神呪。稱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一千聲。及舉列聖
洪名各二十聲。如上殊勳。投入彌陀大願海中。功德良
因。專為某等。消除已誤之愆。蕩滌輕重之罪。捨此報身。
第生淨土。仍念某等。自從無始。迄至今生。於一念迷
真之後。六根逐妄以本。縱己為非。隨情造業。身過。則
[001-0064b]
邪婬殺盜。口愆。則綺語妄言。狂意常起貪嗔。妄識深
生癡愛。由茲三業。致染六塵。但茫茫于歲月。每自縈
纏。常汩汩于塵勞。罔思出離。是以惟憑懺悔。及藉熏
修。伏冀眼耳鼻舌身意之過咎。應念頓消。色聲香味
觸法之塵勞。即時淨盡。速證阿[鞥-合+白-日+田]䟦致。成就無上菩
提。更為某等志心懺悔班首舉偈眾跪應和。
「 一障二語三毒罪
四重五逆六根愆
七遮八難廣無邊
九結十纏皆懺悔
前心起罪雲覆空
後心滅罪炬破暗
須知炬滅暗還生
晝夜六時勤懺悔」
上來懺悔已竟。不為塵業之所纏繞。身心潔白。欲生
安養極樂世界。須憑發願。然後往生。盖有行無願。行
必茫然。有願無行。願惟虗設。今辰眾等。異口同音。繫
念樂[邱-丘+看-目]教主萬德洪名。至行昭然。若不發願。憑何往
生。眾等虔誠。志心發願。
發願
「 願我幻身無疾苦
願脫三塗八難門
願滅宿生諸業障
願除煩惱六情根
願身不染邪非觸
願出娑婆五濁塵
願我勤修無退轉
願入如來解脫門
願命終時神不亂
願得化佛盡來迎
願奉彌陀值眾聖
願證金剛不壞身」
西方讚和念
阿彌陀佛。無上醫王。巍巍金相放毫光。苦海作舟航。
[001-0064c]
九品蓮[邱-丘+看-目]。同願往西方。
「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第一時佛事畢
齋佛儀式
起三十五佛懺悔經
* 南無常住十方佛
* 南無常住十方法
* 南無常住十方僧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 南無護法諸天菩薩三遍
徧食
是心作食。全食為心。以由體用不殊。故得卷舒自在。
如是。則六塵互徧。三德常融。微玅難思。出生無盡。用
憑觀道。密扶呪熏。將善導於事儀。俾圓成於法施
我今持誦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玅方陀羅尼。加持
法食。悉令周遍遍洒法筵。
變食真言
南無薩縛。怛他誐哆。嚩魯枳帝。唵。三。婆囉三。婆囉。吽
三遍
甘露真言
南無。蘇嚕婆耶。怛他誐多耶。怛姪他。唵。蘇嚕。蘇嚕。鉢
[001-0065a]
囉蘇嚕。鉢囉蘇嚕。莎訶三遍
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中奉諸賢聖。下及六道品。
等施無差別。隨緣皆飽滿。令今施者得。無量波羅蜜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人天。普同供養。
普供養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縛。伐日囉。斛三遍
供香花讚
「 香花蘋藻進高賢
茗果珍饈列几筵
展聞覺海純陀供
享茲微饌鑒精虔」
供四聖讚
「 彌陀勢至等觀音
清淨海眾作證明
不捨慈悲沾法供
濟幽拔苦度羣情」
供法寶讚
「 一輪推轉玅靈文
十地三賢列聖尊
舍利弗等阿羅漢
同鑒凡情轉法輪」
供三界讚
「 諸賢諸聖滿虗空
三界羣靈一念中
享此純陀微妙供
同登淨土見慈容」
供六道讚
「 六道羣靈聖共凡
咸沾法食離幽關
聞斯樂土彌陀號
悉脫覊迷覩聖顏」
其二
「 四生六道滿河沙
只為當初一念差
返照回光來受度
超生淨土托蓮花」
禪悅酥酡。造出天厨供。成道當初。牧女前來送。老母
曾將。托在金盤奉。獻上
如來。大覺金仙眾。
南無禪悅藏。菩薩摩訶薩三稱舉諸如來名回向。
疏式
伏以
佛願度生。必用堅心念佛。凡能證聖。須當立志超凡。
俯露愚衷。仰千
大覺。切念眾等。叨居震旦。忝獲人倫。荷
三寶之慈悲。賴
四恩之造化 乾坤覆載 日月照臨 國王水土
生成 父母劬勞養育。弗能報答。悚懼恐惶。茫茫火
宅以煎熬。往往塵勞而染著。有懷克己。無善及人。此
時不假修持。他日將何憑據。嘆光陰而易邁。痛生死
以難逃。當捨五濁之娑婆。求取九蓮之淨土。先明落
處。實慕果以修因。漸履玄途。是從因而至果。涓取今
月甲子吉日就某寺家庭祇建淨業道場。焚解脫之真香。
然光明之慧炬。稱念
彌陀佛號。讚揚
菩薩洪名。諷誦金文。加持蜜語。具陳齋供。延奉
聖凡。依按 教儀。作諸功德。回向
真如實際。報資恩有冤親。法界眾生。同圓種智。上祀
皇帝萬歲。太子千秋。文武官僚。咸增祿筭。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家家無饑饉之憂。戶戶有倉箱之積。更冀
[001-0065c]
齋主等。壽山疊翠。福海添波。吉星高照於身宮。瑞氣
長圍于命座。門闌肅睦。老幻康寧。丙寇雙沉。公私兩
利。所祈信心堅固。外障無侵。道念精專。內魔不起。閻
浮報滿。淨土見前。伏
佛威光。徑登上品。伏願
菩提樹長。影遮百萬人天。優鉢華開。香滿大千世界。
鄉隣右族。均霑
法雨之恩。昭穆先亡。盡赴蓮池之會。勸善友。遞相究
竟。願
佛法。久住流通。凡居四序之中。悉賴萬全之庇。恭惟
佛心印知。
繫念文疏
年 月 日具疏上
第二時佛事
* 起大彌陀經下卷或小彌陀經代
* 念往生呪三遍
提綱
「 便就今朝成佛去
樂[邱-丘+看-目]化主又嫌遲
那堪更欲之乎者
管取輪迴沒了時」
夫遍十方是極樂世界。山光水色。似空合空。盡大地
是清泰故鄉。花笑鳥啼。如鏡照鏡。自是不歸歸便得。
五湖煙景有誰爭。黃金臂。晝夜常伸。惟許道人獨委。
白玉毫。古今不昧。今辰狹路相逢。所以道。萬法是心
光。諸緣惟性曉。本無悟迷人。只要今日了。見前眾等。
[001-0066a]
繫念萬德洪名。今當第二時佛事。且了之一句。如何
舉揚鳴尺不起座。
「 瑠璃地上照明月
[卄/甬-十/十+羊]蓞華間戲水禽」
坐持佛號同前
講演
「 心中有佛將心念
念到心空佛亦忘
撒手歸來重檢點
華開赤白間青黃」
記得教中道。惟心。佛亦爾。惟佛。眾。生然。心佛及眾生。
是三無差別。謂惟心者。心有多種。有肉團心。今見在
五臟中。乃父母血氣所生者是。有緣慮心。即今與善
惡順逆。種種境界上。起念分別者是。有靈知心。乃是
混千差而不亂。歷三際而不遷。炳然自照。卓爾獨存。
在聖不增。處凡不減。所以云。處生死流。類驪珠獨熠
于滄海。居涅槃厈。若桂輪孤朗於碧天。絕形像之可
窺。豈色空而能辨。聖人悟之。假名為心。此心不可以
智知。不可以識識。徧含萬法。不立一塵。以徧含故。即
前之肉團心。緣慮心。皆由之而建立。豈特一心為然。
至若天地之覆載。寒暑之往來。昆蟲草木之變生。塵
沙法界之呈露。莫不一一依之而出見。以不立故。於
一切法中。欲覔此心。了不可得。雖曰不可得。而於不
可得中。能攝一切法入其心體。如江河溪㵎之歸海。
同為一味之水。若瓶盤釵釧之入罏。混為一色之金。
使一切法俱失異名。是謂不立者也。原夫諸佛。乃此
心之諸佛。眾生。亦此心之眾生。離心外。無諸佛。捨心
[001-0066b]
外。無眾生。且諸佛眾生之名相。雖優劣之有殊。咸出
自心之本源。則聖凡而何別。所以云。心佛及眾生。是
三無差別者也。故永嘉云。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
空無大千。當知迷此心。即夢之謂也。悟此心。即覺之
謂也。此一佛一祖。同展廣長舌。俱出清淨音。發明惟
心惟佛惟眾生之至理。昭如古鏡。準若權衡。臨之而
妍醜莫迯。用之而重輕不隱。既然如是。則知西方淨
土。此界何殊。古佛彌陀。此心匪異。昔。靈山謂此去西
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為極樂。阿彌陀佛。見在
說法。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此言
阿彌陀佛報身報土。非言法身淨土也。若曰法身。即
此心是。若曰淨土。亦此心是。此心不在此。不在彼。不
執方。不離方。以不執方故。豈在十萬億剎之外。以不
離方故。塵毛剎海。四維上下。了無間然。以至無一微
塵。非佛淨土者也。由是而知見前眾等。其生出也。蓮
花朵朵。其死入也。寶樹行行。無一時不達淨[邱-丘+看-目]。無一
念不依樂土。既然如是。且道離心佛眾生外。別有商
量處也無。更為說偈。
「 大圓鏡裏絕塵埃
碧藕花中有聖胎
遙望金沙池沼外
寶光常照玉樓臺」
行道課佛如前
懺悔
盖聞虗而有鳴。谷之聲。寂而無形。佛之相。谷之聲。雖
出于自然。非呼之而不答。佛之相。乃達於無作。非扣
[001-0066c]
之而不彰。所以彰者。若蟾蜍之登霄漢。無物不臨。猶
溟涬決於大川。應流悉濟。信夫佛之相。廣大圓通。無
礙而難思議矣上來啟建三時繫念淨業道場。今當
第二時佛事已圓。一眾捧演大彌陀經。往生神呪。人各
種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一千聲。及稱觀世音大勢至
清淨海眾菩薩名號各二十聲。如上殊勳。投入如來大
願海中。出生功德。專為杲等消災滅罪。捨此報身。徑生
淨土。仍念某等。自從無始。迄至今生。漚生巨海。逐識
浪以高低。雲點太虗。任情風而彼此。眼迷色相。耳惑
聲塵。鼻齅諸香。舌嘗眾味。身躭惡觸。常開眾苦之門。
意起狂思。恒染六塵之境。於是循環諸趣。輪轉四生。
業海茫茫。罪山岌岌。非憑發露。曷致消融。讖除已往
之愆。成就當來之果。再勞法眾。志心懺悔班首舉偈大眾
跪和。
「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罪根皆讖悔
罪從心起將心讖
讖罪何如勿起心
罪亡心滅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讖悔」
上來懺悔已竟。至行猶人具眼目。願同日月燈光明。
依光照燭見分明。行者方能達前境。是以終日念佛。
而不發願決欲往生。雖有念佛之功行。亦成虗設。今
辰合會眾等。同音繫念。決定往生。稽顙投誠。志心發
願。
發願
「 稽首觀音大悲主
願力洪深相好身
願我速知一切法
願我早得智慧眼
願我速度諸眾生
願我早得善方便
願我速乘般若船
願我早得脫苦海
願我速得戒定慧
願我早登涅槃山
願我速證無為果
願我早至如來地」
彌陀讚
第一大願。觀想彌陀。四十八願利娑婆。苦海湧金波。
寶網交羅。度眾生出愛河。
「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第二時佛事畢禮讖
彌陀讖儀
提綱
「 彌陀大教振西方
救度眾生玅莫量
九品蓮開垂接引
七重琪樹列芬芳
巍巍金相端嚴好
皎皎銀臺燦爛光
大覺臺前勤懇禮
頓明本性悟真常」
阿彌陀如來云云 證明禮讖云云
*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佛一拜
*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法一拜
*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僧一拜
佛前燒香
[001-0067b]
供養三寶唱云
「 願此香煙雲
徧滿十方界
無邊佛土中
無量香莊嚴
具足菩薩道
成就如來香」
緣起
盖聞西方教主。九品導師。三祇行滿。萬德功圓。顯見
一丈六金身。廣發四十八大願。毫輝白玉。色露黃金。
西方昔號阿彌陀。東土今稱無量壽。觀音輔弼。勢至
參隨。地占西方。國名極樂。面面瑠璃堦道。重重金玉
門闌。七寶池中。湛湛澄融于法水。九蓮臺上。紛紛濃
噴于天香。聲聞緣覺悉生驩。水鳥樹林宣妙法。世上
能稱尊佛號。華中標記此人名。他日上品上生。永劫
同名同號。稱念者。罪消八萬億劫。禮讚者。功倍百千
萬分。功實難論。稱揚有盡。慇懃至請。願望光臨。大眾
運誠。同音禮讚。
讚佛
「 如來玅色身
世間無與等
無比不思議
是故今頂禮
如來色無盡
智慧亦復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歸依
大智大願力
普度於羣生
令捨熱惱身
生彼清涼國
我今淨三業
歸依及禮讚
願共諸眾生
同生安樂剎」
禮佛
* 一心頂禮。四土玅依處。釋迦文如來。一拜 福智莊嚴身。徧法界諸佛。一拜
[001-0067c]
* 一心頂禮。常寂光淨土。阿彌陀如來。一拜 清淨玅法身。徧法界諸佛。一拜
* 一心頂禮。實報莊嚴土。阿彌陀如來。一拜 微塵相好身。徧法界諸佛。一拜
* 一心頂禮。方便聖居土。阿彌陀如來。一拜 解脫相嚴身。徧法界諸佛。一拜
*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阿彌陀如來。一拜 大乘根界身。徧法界諸佛。一拜
*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阿彌陀如來。一拜 十方化往身。徧法界諸佛。一拜
* 一心頂禮。西方并此土。諸佛菩薩眾。一拜 演說經律論。一切達摩耶。一拜
*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觀世音菩薩。一拜 萬億紫金身。徧法界菩薩摩訶薩。一拜
*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大勢至菩薩。一拜 無邊光智身。徧法界菩薩摩訶薩。一拜
*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清淨大海眾。一拜 滿分二嚴身。徧法界菩薩摩訶薩。一拜
* 一心頂禮。大智舍利弗。阿難持法者。一拜 諸大聲聞眾。緣覺賢聖僧。一拜
發願
「 歸命十方調御師
演揚清淨微玅法
三乘四果解脫僧
願賜慈悲哀攝受」
念某自違真性。枉入迷流。隨生死以漂沉。逐色聲而
[001-0068a]
貪染。十纏十使。積成有漏之因。六根六塵。妄作無邊
之罪。沉淪苦海。漂溺邪途。着我躭人。舉枉錯直。累生
業障。一切愆尤。仰三寶以慈悲。瀝一心而讖悔。所願
能仁拯拔。善友提攜。出煩惱之深淵。到菩提之彼岸。
此世福基命位。各願昌隆。來生智種靈苗。同希增秀。
生逢中國。長遇明師。正信出家。童真入道。六根通利。
三業純和。不染世緣。常修梵行。執持禁戒。塵業不侵。
嚴護威儀。蜎飛無損。不逢八難。不缺四緣。般若智以
見前。菩提心而不退。修習正法。了悟大乘。開六度之
行門。越三祇之劫海。建法幢于處處。破疑網于重重。
降伏眾魔。紹隆三寶。承事十方諸佛。無有疲勞。修學
一切法門。悉皆通達。廣作福慧。普利塵沙。得六種之
神通。圓一生之佛果。然後不捨法界。徧入塵勞。等觀
音之慈心。行普賢之願海。他方此界。逐類隨形。應見
色身。演揚玅法。泥犁苦趣。餓鬼道中。或放大光明。或
見諸神變。其有見我相。乃至聞我名。皆發菩提心。永
出輪迴苦。火鑊氷河之地。變作香林。飲銅食鐵之徒。
化生淨土。披毛戴角。負債含冤。盡罷辛酸。咸霑利樂。
疾疫世而見為藥草。救療沉痾。饑饉時而化作稻梁。
濟諸貧餒。但有利益。無不興崇。次期累世冤親。見存
眷屬。出四生之汩沒。捨萬劫之愛纏。等與含生。齊成
佛道。虗空有盡。我願。無窮。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001-0068b]
祝願
「 十願弘深不可量
心心念念廣宣揚
彌陀有願終須到
四色蓮華徧界香」
其二
「 愛河渺渺廣無邊
六根繩纜要牢堅
一心繫著菩提岸
舉步高登般若船」
其三
「 一心念佛莫蹉跎
堪嘆人生去路多
急急稱念彌陀佛
莫把光陰溺愛河」
其四
「 一句彌陀自主張
別無一法可思量
明明直指歸家路
四眾同登大覺場」
其五
「 一句彌陀作話頭
單提不用別參求
[001-0068c]
工夫徹透泥團破
鐵佛通身也汗流」
其六
「 一句彌陀勝坐禪
一聲未了一聲連
心心念念工夫到
在在西方極樂天」
其七
「 阿彌陀佛法中王
愛河浪裏作舟航
一心願度沉淪輩
盡到西方極樂[邱-丘+看-目]」
懺悔
我今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悉願斷除三障。歸命
讖悔。願某。及見前修淨業眾。從無始已來。無明所覆。
顛倒迷惑。而由六根三業。習不善法。廣造十惡。及五
無間。一切眾罪。無量無邊。說不可盡。十方諸佛。常在
世間。法音不絕。玅香充塞。法味盈空。放淨光明。照觸
一切。常住玅理。徧滿虗空。某無始來。六根內盲。三業
閽闇。不見不聞。不覺不知。以是因緣。長流生死。經歷
惡道。百千萬劫。永無出期。經云。毗盧遮那。徧一切處。
其佛所住。名常寂光。是故當知一切諸法。無非佛法。
而我不了。隨無明流。是則於菩提中。見不清淨。於解
脫中。而起纏縛今始覺悟。今始改悔。奉對諸佛彌陀
世尊。發露懺悔。當令某與法界眾生。三業六根。無始
所作。見作當作。自作教他。見聞隨喜。若憶不憶。若識
不識。若疑不疑。若覆若露。一切重罪畢竟清淨某懺
悔已。六根三業。淨無瑕累。所修善根。悉亦清淨。皆悉
迴向。莊嚴淨土。普與眾生。同生安養。願阿彌陀佛。常
[001-0069a]
來護持。令某善根。見前增進。不失淨因。臨命終時。身
心正念。視聽分明。面奉彌陀。與諸聖眾。手執華臺。接
引于我。一剎那頃。生在佛前。具菩薩行。廣度眾生。同
成種智。
懺悔已。歸命禮阿彌陀佛及一切三寶
* 南無佛
* 南無法
* 南無僧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拜
* 南無本師阿彌陀佛一拜
* 南無觀世音菩薩一拜
* 南無大勢至菩薩一拜
*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一拜
* 南無三賢十地菩薩一拜
* 南無蓮池海會菩薩一拜
* 南無歷代祖師菩薩一拜
* 南無護法諸天菩薩一拜
* 南無三界聖賢菩薩一拜
* 誦彌陀經繞旋行道
* 念往生呪三遍
西方讚
至心信禮。西方淨土主。阿彌陀。無量壽。因中發弘誓。
唵啞吽。接引 娑婆。到西方。不退地。授佛記。常聞說法
音。七寶池。八功德水。三十六萬億。唵啞吽。同赴蓮池會。
若歸依。能消滅。○○十惡罪。佛子若歸依。能消滅。○
○十惡罪三歸唱云各一拜。
* 自歸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 自歸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 自歸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 和南聖眾
懺儀畢
第三時佛事
* 起觀無量壽經或小彌陀經代
* 念往生呪三遍
提綱
「 十萬餘程不隔塵
休將迷悟自疎親
剎那念盡恒沙佛
便是蓮華國裏人」
夫合塵背覺。栽荊棘於七寶園林。捨妄歸真。列珠網
向四生門戶。縱橫萬法。圓褁一心。非思量處。阿彌陀
佛坐斷六根。岳邊止千山之勢。無造作時。清泰故鄉。
橫吞八極。海上消萬派之聲。破羣昏。麗天杲日。不得
專其明。療眾病。善見神藥。豈能擅其玅。飽饑虗之美
膳。濟貧乏之多財。所以云。一稱阿彌陀佛名號。能滅
八萬億劫生死眾苦。利益如是。豈譬喻所能及乎。只
如即今繫念第三時佛事。且道見前眾信人等。同聲
相應一句。如何指陳。
「 但知佛向舌根念
肎信華從足底生」
坐持佛號同前
講演
「 打破虗空笑滿腮
玲瓏寶藏豁然開
要明空劫生前事
一一承當見出來」
記得古者道。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
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此說。乃喻念佛之念。與佛無
間者也。西天有寶。名曰清珠。何以得名為清。謂此珠
投入渾濁不潔水中。珠入水一寸。則一寸之濁水。即
便澄湛清潔。此珠之入水。自寸而尺此水隨珠下處。
變濁為清。改污為潔。乃至此珠之沉墜不已。以至于
[001-0069c]
底則此水污穢渾濁之貌。應時澄湛。當知清珠。喻念
佛之淨念。濁水。乃喻雜亂之業識也。當雜識紛亂之
頃。能移一念。觀想慈容而稱念之。纔念一聲。即一念
之間。散亂遠離。隨念寂靜。且一聲之念既爾。移念入
第二聲中。譬如清珠之入水二寸也。自最初一念清
淨。至第二念亦清淨。乃至第三。第四五。至于十百千
萬億念。念念清潔。念念寂滅。念念純真。念念解脫。如
教中所謂淨念相繼者也。諸仁者。要知阿彌陀佛是
甚麼人。即能念佛之眾生也。即今三界中。循苦樂二
境。與輪迴結業。日夜營營而不得休息者。是甚麼人。
即是不能念阿彌之諸佛也。要知此一聲佛。非但今
生不能念。逆而求之。由向多劫沉滯苦輪。未曾蹉口
念著。所以至今日此念不能純熟。方將勉強念得兩
三聲。則疑心頓起。雜慮橫生。虗煩頰舌之動搖。徒使
精神之馳散。欲求與佛相應。不異吹網之欲滿也。因
甚如斯。盖根本不深。操志無定。雖曰念佛。其實此念
不與佛俱也。古人信心純至。正因凜然。重念生死。切
思輪轉。萬緣寢削。百慮氷消。舉起一聲佛名。直下更
無異見。原夫即佛之念。如大阿劒。橫按當軒。即念之
佛如大火輪。星騰燄熾。使萬物[瞿-隹+安]之則燎。觸之則傷。
久而念之。念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念。身心一致。能所
兩忘。其到家之說。不容有聲。捷徑之詞。何。勞掛齒。可
謂空證修之神術。超方便之正途。破死生蟄戶之雷
霆。燭迷妄幽衢之日月。如使盡言念佛。了生死之至
[001-0070a]
理。雖一氣吐微塵數偈。終莫能盡。今辰三時繫念佛
事將畢。個個蓮風 口。人人葵日傾心。入耳皆七重
行樹之玄音。極目盡萬德慈尊之玅色。即今某等。承
茲上善。決定往生。且道一念未萌已前。還有這個消
息也無。更聽說偈。
「 此心空寂念何依
故國云歸熟未歸
華外玉鷄啼曉日
遠迎新佛奉慈悲」
行道課佛如前
讖悔
盖聞念佛既從心出。結業豈自外來。須臾背念佛之
心。剎那向結業之所。今則念心堅密。佛境洞明求業
根。當處虗空。覔罪性。了不可得眾等依憑教法。作三時繫念佛事。捧誦觀
無量壽經。往生淨土神呪。稱念樂邦教主萬德洪名。講演大乘第一義諦。決定往生法要。及開啟迴向。懺悔發
願。作種種佛事。所集勝因專為某等。生無住相。沉沉傾幻海之漚。
死絕去緣。栩栩受漆園之夢。戒香馥郁。慧炬榮煌。三
千聲佛號。共播口門。迷雲開而性天獨朗。十萬里樂
[邱-丘+看-目]。全彰眼界。妄塵盡而心地廓通。惟願羣業頓空。諸
根圓淨。直顯惟心淨土。覃明自性。彌陀。一舉念。一華
開裛露迎風。香浮玉沼。一馳情。一果熟。含霜對日。影
墜金園。經行坐臥在其中。舞蹈游從非分外。得佛受
用。徹法底源。常寂光。處處見前。大願王。塵塵會合。更
為某等志心讖悔大眾跪和。念後偈。
「 我等自從無量劫
不知不覺染諸塵
佛在世時我沉淪
今得人身佛滅度
[001-0070b]
懊惱自身多業障
不見如來金色身
我今對佛法僧前
一一披陳皆讖悔」
上來讖悔已竟。今當披陳發願。行不離願而行已彰。
願不越。行而願益著。心佛既無差別。行願安有異殊。
今辰合會眾等。繫念三時佛事已周。所修之行全該。
所發之願具顯。茲恐心多散失。願易泯忘。重請尊慈
再三發願。
發願
「 眾生無邊誓願度
惱煩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性眾生誓願度
自性煩惱誓願斷
自性法門誓願學
自性佛道誓願成」
西方讚
念佛功德。不可思議。法界普光輝。二有齊資。四恩
總利。上祝
皇帝。聖壽萬歲。法界有情。同生極樂國。普
願同生極樂國。
「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第三時佛事畢淨土文回向
勸人念佛
身為苦本覺悟早修。
只這色身。誰信身為苦本。盡貪世樂。不知樂是苦因。
[001-0070c]
浮生易度。豈是久居幻質非堅。總歸磨滅自未入胞
胎之日。寧有這男女之形。只緣地水火風。假合而成。
不免生老病死。彫殘之苦。上無絲線可掛。下沒根株
所生。虗浮如水上泡。須臾不久。危脆似草頭露。條忽
便無。長年者。不過六七十以皆已。短命者。大都二三
十而早夭。又有今日不知來日事。又有上牀別了下
牀時。幾多一息不來。便覺千秋永別雪峯頌。一盞孤燈照夜臺。上牀
脫了韈和鞋。三魂六魄夢中去。未委明朝來不來。嘆此身。無有是處。柰誰人
不被他瞞。筋纏七尺骨頭。皮褁一包肉塊。九孔常流
不淨。六根恣逞無明。髮毛爪齒。聚若堆塵。涕唾精液。
污如行廁。裏面盡蛆蟲聚會外頭招蚊虱交攢。霑一
災一疾。皆死得人。更大熱大寒。催人易老。眼被色牽
歸餓鬼。耳隨聲去入阿鼻。口頭喫盡味千般。死後只
添油幾滴張魁詩云。紅紅白白莫相瞞。無位真人赤肉團。敗壞不如猪狗相。只今便作死屍看。
此身無可愛惜。諸人當願出離。如何迷昧底。尚逞風
流[矇-卄+並-前-刖-一]憧漢。猶生顛倒。或有骷髏頭上。簪華簪草。或有
臭皮袋畔。帶麝帶香。羅衣[ㄇ@人/卓]了膿血囊。錦被遮却洩
溺桶。用盡奸心百計。將謂住世萬年。不知頭痛眼華。
閻羅王接人來到。那更鬢班齒損。無常鬼寄信相尋。
箇箇戀色貪財。盡是失人身捷徑。日日飲酒食肉。無
非種地獄深根。眼前圖快活一時。身後受苦辛萬劫。
淨土文。皮包血肉骨纏筯。顛倒凡夫認作身。到死始知非是我。從前金玉付他人一旦命根
絕處。四大風刀割時。外則脚手牽抽。內則肝腸痛裂。
縱使妻兒相惜。無計留君。假饒骨肉滿前。有誰替汝。
[001-0071a]
古頌。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也分離。人情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生底只得悲
啼痛切。死者不免神識奔馳。前途不見光明。舉眼全
無伴侶。過奈河厈。見之無不悲傷。入鬼門關。到者盡
皆悽慘。世上纔經七日。陰間押見十王。曹官抱案沒
人情。獄卒持叉無笑具。平生作善者。送歸天道僊道
人道。在日造惡者。押入湯塗火塗刀塗。鑊湯沸若厓
崩。劒樹勢如山聳。灌銅汁而遍身肉爛。吞鐵丸而滿
口煙生。遭剉磕。則血肉淋漓。入寒冰。則皮膚凍裂。身
碎業風吹再活。命終羅剎喝重生。人間歷盡百春秋。
獄內方為一晝夜延光集。鑊湯罏炭喧幽壤。劍樹刀山聳太清。受罪要終八萬劫。獄卒牛頭
始放行。魂魄雖歸鬼界。身屍猶臥棺中。或隔三朝五朝。
或當六月七月。腐爛則出蟲出血。臭穢則熏地熏
天。迸脹不堪觀。醜惡真可怕。催促付一堆野火。斷送
埋萬里荒山。昔時耍悄紅顏。番成[厂@火]爐。今日荒凉白
骨。變作泥堆寒山頌。胭脂𦘕面嬌千樣。龍[塵-土+?*矢]熏衣悄百般。今日風流都不見。綠楊芳草髑髏
寒。從前恩愛。到此成空。自昔英雄。如今何在。淚雨灑
時空寂寂。悲風動處冷颼颼。夜闌而鬼哭神號。歲久
而鵶餐[少/隹][口*豕]。荒草畔謾留[石*白-日+田/廾]石。綠楊中空。掛紙錢。下
稍頭。難免如斯。到這裏。怎生不醒寒山云。雀[口*豕]鵶飡皮肉盡。風吹日灸
髑髏乾。目前試問傍觀者。自把形骸仔細觀。大家具眼。休更埋頭。番身跳
出迷津。彈指裂開愛網。休向鬼窟裏作活計。要知肉
團上有真人。是男是女總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但
請迴光返照。便知本體元無。若未能學道參禪。也且
勤持齋念佛。捨惡歸善。改往修來。移六賊。為六神通。
[001-0071b]
離八苦。得八自在。便好替天行化。不妨代佛接人。對
眾。為大眾宣揚。歸家。為一家解說。使處處齊知覺悟。
教人人盡免沉淪。上助諸佛轉法輪。下拔眾生離苦
海。佛言不信。何言可信。人道不修。何道可修。淨土不
生。何土可生。莫教一日換了皮。縱有千佛難救汝。火
急進步。時不待人。各請直下承當。莫使此生空過寒山
云。百骸漬散雜塵泥。一物長靈復是誰。不得此時通線路。骷髏著地幾人知
奉勸畢。施食。
念佛正因說
盖聞恒河沙數眾如來。彌陀第一。十方微塵諸佛剎。
極樂是歸。至理本祗唯心。初門必由因地。故知合抱
之木。發于毫芒。千里之行。始於初步。欲超生死。以淨
土為歸趣之方。將證涅槃。故念佛乃正心之要。深信
極樂。真解脫之玅門。諦想彌陀。實眾生之慈父。先明
落處。故望果以修因。漸履玄途。是從因而至果。故知
集羣賢而結社。有其旨焉。專念佛而勸人。興其教也。
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形直無不影端。聲和自然響順。
勢至示證圓通之要。世尊說修淨業之因。從聞思修。
登三摩地。憑信行願。入法界門。是以一念興而萬靈
知。信心生而諸佛現。纔稱寶號。已投種於蓮胎。一發
菩提。即標名於金地。有緣斯遇。自悟自修。淺信不持。
大愚大錯。故云一乘唱極。終歸獲至于樂[邱-丘+看-目]。萬行圓
修。最勝獨稱于寶號。八十億劫之重罪。廓爾煙消。十
[001-0071c]
萬億劫之遐方。倐如羽化。想念專注。即觀心而見佛
身。心境交參。即因門而成勝果。十方淨穢。卷舒同在
於毫端。一性包融。浩博該羅于法界。是則諸佛與眾
生交徹。淨土與穢土冥通。彼此互收。事理無礙。若神
珠之頓含眾寶。猶帝網之交映千光。我心既然。生佛
同爾。是知遊神億剎。實生乎自己心中。孕質九蓮。豈
逃於剎那際內。二乘賢輩。迴心即達於金池。五逆凡
夫。十念便登於寶界。嗟乎。識昏障重。信寡疑多。貶淨
業為權乘。嗤誦持為麤行。豈非躭溺火宅。自甘永劫
之沉迷。悖悷慈親。深痛一生之虗喪。須信非憑他力。
截業惑以無由。不遇此門。脫生死而無路。誓同諸佛。
敢效前修。勸勉後賢。深崇此道。已發願。今發願。當發
願。事事而迴向彌陀。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念念而
皆歸淨土。欲取一生事辦。便于這裏留心。一切時中。
千車合轍。四威儀內。萬善同歸。齊登極樂玅門。速成
念佛三昧。最初一步要分明。直至西方無異路。
No.1465-A重刻三時繫念䟦
余觀世俗小民。凡祈福禳灾延生送死。往往信巫
師邪說。或屠宰以呼魍魎。或聚集以宣羅教。至士
大夫家。亦往往信從而不悟。余甚悲之。夫此兩者。
一殺生。一念佛。豈不逈然。而要之。皆入地獄如箭。
[001-0072a]
何也。殺生以要福。比之殺人以媚。人未蒙福。而罪
反加。命命相酬。地獄未有了日。可悲也。至世之從
羅教者尤甚焉。大抵口菩薩。而行闡提。最便於梟
頑奸侫之徒。托之以飽其欲。而恣其胸臆。至有不
忍言者。且淫戒。佛之第一義也。彼以為無傷。喪祭。
生人之第一事也。彼悉除滅之而不[厂@既-旡-日+口*頁]。愚夫愚婦
從其教。以為甚便而無難。且可藉之以饕信施。以
為甚利而無苦。相率以入地獄。而亦未有了日。尤
可悲也。嗟嗟。世人以愛生而信邪巫。竟作滅生之
事。以從佛而信邪師。竟作謗佛之事。倀倀乎。如夜
行而無燭。濟大川而亡舟楫也。悲哉悲哉。余伏覩
遠公彌陀懺儀。
中峯繫念法事。踴躍稽首。而嘆曰。此冥俗之朗炬。中
流之巨壺也。仗此以祈福禳灾。延生送死。則滅生
前之罪愆。受將來之福報。願無不遂。求無不獲。蓮
土必生。穢[邱-丘+看-目]除障。即天樂無羨。況地獄哉。遂募同
志。捐金繡梓。以廣流通。嗟嗟。彼兩邪說者。能歸依
懺悔。而改業焉。地獄而蓮華矣。不然。即彌陀引手。
遠公中峯說法。亦救汝不得。
萬曆辛卯孟夏八日奉佛弟子 周從龍 徐名世 和南謹䟦
周從吾焚香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