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697 楞嚴經合轍-明-通潤 (CBETA)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合轍卷第二
明 二楞菴釋 通潤 述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身心泰然念無始來
失却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今日開悟如失乳兒
忽遇慈母合掌禮佛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虗實
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此請生滅身中的示不生滅性也因前兩番驗見
兩番印許則阿難緇素已明領悟寂常心性故身
心泰然泰然者安然也身心安然是照應矍然避
座我實驚怖重復悲淚等自念從無始來失却本
有不動真心反認緣塵分別影事今日始得開悟
正如失乳之兒忽遇慈母此亦照應心未開悟窮
子捨父等然此寂常不生滅性雖蒙印許若據尋
常見即是眼則眼與見皆屬生滅若據今日手開
[002-0288c]
合而見無開合頭搖動而見不搖動則是生滅身
中有不生滅性今雖領得頭有搖動見無所動之
旨向未明其所以猶存疑惑故求佛發明要在現
前動搖生滅身中的的指出不生滅性令此二性
皎如星月方到自信不疑之地葢阿難向以無心
斷滅為疑如來雖示寂常但信佛語不能自信故
曰願聞等。】


「時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諸佛誨敕見迦旃
延毗羅胝子咸言此身死後斷滅名為涅槃我雖值
佛今猶狐疑云何發揮證知此心不生滅地今此大
眾諸有漏者咸皆樂聞。」


【此匿王自陳斷見以請不生滅也匿王昔事外道
曾有邪心種子入其心腑今被阿難抓著癢處遂
乘機發問所謂因逢桃李樹却憶故園春迦栴延
此云剪髮毗羅胝此云不作其道皆以斷滅為宗
以不解第八阿賴耶識去後來先為生死根本轉
此八識名為涅槃而反計此身斷滅名涅槃若此
方所計生為七尺軀死作一棺土即有剉燒舂磨
無所用之等皆此類攝豈知有死而不亡者在也
我雖值佛今猶狐疑者言我未見佛時曾被邪師
邪教栽此種子在八識田今雖值佛至今未忘故
雖聞說不生滅性尚有餘疑必要現前有箇證據
方能信得此心是不生滅故曰云何發揮證知此
心不生滅地。】
[002-0289a]


「佛告大王汝身現在今復問汝汝此肉身為同金剛
常住不朽為復變壞世尊我今此身終從變滅佛言
大王汝未曾滅云何知滅世尊我此無常變壞之身
雖未曾滅我觀現前念念遷謝新新不住如火成[厂@火]
漸漸銷殞殞亡不息決知此身當從滅盡佛言如是。」


【欲示不生滅性故先審其生滅也言汝在未來死
處生疑我只據現在生處問汝要汝自己勘驗若
現在變滅則未來亦變滅現在不滅則未來亦不
滅若能知生便能知死今汝尚未知生焉能知死
故詰之曰汝身現在為復畢竟是不朽之物耶為
復畢竟是變壞之物耶我今下答出此身終從變
滅意謂若據現在論畢竟歸於斷滅此却與迦栴
延一鼻孔出氣佛言下重重細審釣出狐涎言汝
此身現今尚在有何所以預知此身必斷滅耶世
尊下答出斷滅所以意謂身雖現在但我觀察現
前遷變剎那不停念念見新步步趨死若東逝之
波西垂之照擊石之火驟隙之駒風裏微燈草頭
懸露臨崖朽樹閃目電火決知此身到底滅盡方
得了當佛言如是者印其悟得此身是無常速朽
之法也。】


「大王汝今生齡已從衰老顏貌何如童子之時世尊
我昔孩孺膚腠潤澤年至長成血氣充滿而今頹齡
迫於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髮白面皺逮將不久
如何見比充盛之時。」
[002-0289b]


【此又細審其自少至老精神容色是同是別也世
尊下答出三時大相懸絕言我為童子時肌膚腠
理滋潤鮮澤及至長成精完神足血氣充滿今在
老耄則顏色枯槁精神暗塞鷄皮[鴳-女+隹]髮行步龍鐘
日在桑榆殆將不久如何乃以精神充足盛滿之
時見比也。】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應不頓朽王言世尊變化密移
我誠不覺寒暑遷流漸至於此何以故我年二十雖
號年少顏貌已老初十歲時三十之年又衰二十於
今六十又過於二觀五十時宛然強壯世尊我見密
移雖此殂落其間流易且限十年若復令我微細思
惟其變寧唯一紀二紀實為年變豈唯年變亦兼月
化何直月化兼又曰遷沉思諦觀剎那剎那念念之
間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終從變滅。」


【此又細審生滅之頓漸也汝之形容應不頓朽者
謂一氣不頓盡一形不頓虧必因漸而至此乎變
化密移我誠不覺者言我雖念念遷變實不知其
頓衰之與漸朽所謂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趨昧者
不覺也但見日往月來寒暑迭遷似乎漸朽非頓
衰耳以我細思推度二十之時衰於十歲三十之
時衰於二十乃至於今六十又二又衰五十如此
推窮而以十年為率此特舉其麤略而言若我微
細推窮豈獨十年為限實唯年變月化而日遷若
更沉其思慮審諦觀察則剎那剎那念念不住故
[002-0289c]
知此身決至滅盡尚書以魂升魄降為殂落此以
形色漸銷精神日損為殂落十二年為一紀時之
最促者為剎那謂一念間具九十剎那以利刃透
九十紙為一念凖分剎那故經云一息一瞬眾生
壽命四百生滅智者若能觀命如是是名能觀念
念生滅也但凡夫心麤殊不知覺先德偈云如以
一睫毛置掌人不覺若置眼睛上為害極不安愚
人如手掌不覺行苦遷智者如眼睛為極生厭患
昔梁時有高僧奉帝勅請百大德試有道者請至
朝門嚴備一百種甲兵旌旗耀日怖百大德九十
九人悉皆驚走唯有一大德不生驚怖王問和尚
何故不怕答云怕何物我初生孩童時剎那剎那
念念已死何得今日反畏死乎若此大德是真念
念了生死行苦者也。】


「佛告大王汝見變化遷改不停悟知汝滅亦於滅時
汝知身中有不滅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實不知
佛言我今示汝不生滅性。」


【世尊見匿王歷敘變滅之相絲毫不漏故向急處
一提言汝既知生滅不停決從滅盡還知念念生
滅遷謝處有不生滅性耶答言我實不知古人道
不知處最親切所謂日用而不知也使其知此決
不迷於斷見矣我今示汝不生滅性者言汝既不
知我即就汝生滅身中指出不生滅性以釋汝斷
滅之疑也。】
[002-0290a]


「大王汝年幾時見恒河水王言我生三歲慈母携我
謁耆婆天經過此流爾時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
如汝所說二十之時衰於十歲乃至六十日月歲時
念念遷變則汝三歲見此河時至年十三其水云何
王言如三歲時宛然無異乃至於今年六十二亦無
有異。」


【欲示不生滅性故先審六十歲時觀河之見與三
歲時觀河之見有同異者欲其了知年變而見不
變也耆婆此云長命祠之得長命故。】


「佛言汝今自傷髮白面皺其面必定皺於童年則汝
今時觀此恒河與昔童時觀河之見有童耄否王言
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
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
云何於中受汝生死而猶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
死後全滅王聞是言信知身後捨生趣生與諸大眾
踊躍歡喜得未曾有。」


【復審觀河之見有童耄者欲其答出見無童耄也
世尊下分明指示意謂汝面雖皺而見精不皺皺
者變而不皺者不變變者滅而不變者不滅即此
便是生滅身中不生滅性先德云欲識菴中不死
人豈離而今這皮袋是知顏貌雖童耄見性不虧
明暗有去來靈光不昧此即窮子衣中寶乃輪王
髻裏之珠貧女室中金即如來藏中之物何得高
推極聖自鄙下凡一向外求不能內省枉經多劫
[002-0290b]
違背己靈空言斷滅失本真性云何於中受汝生
死者言此見精既不皺不變云何乃隨汝身現在
同受生滅耶既現在不受生滅而言此身死後乃
全滅者不益誤乎末伽黎此云不見道王聞下轉
邪成正也捨生趣生者謂悟得捨此趣彼從一暗
室投一暗室出一苦輪入一苦輪未曾斷滅也此
章由匿王在身上觀察故成斷滅世尊在見上發
明故無生滅所謂不離華下路引入洞中天也此
則不唯破匿王斷滅之見抑亦酬阿難二發之請
矣問昔忠國師問禪客從何方來客曰南方來師
曰南方知識如何示人曰彼方知識直示學人即
心是佛佛是覺義汝今悉具見聞覺知之性此性
善能揚眉瞬目去來運用徧於身中挃頭頭知挃
脚脚知故名正徧知離此之外更無別佛此身即
有生滅心性未曾生滅身生滅者如龍換骨蛇蛻
皮人出故宅即身是無常其性常也師曰若然者
與彼先尼外道無有差別彼云我此身中有一神
性此性能知痛痒身壞之時神則出去如舍被燒
舍主出去舍即無常舍主是常審如是者邪正莫
辯矣今如來開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得無與半
生半滅半不生滅之旨同乎答國即破一時之執
如來開一時之權皆妙辯也當以意得不得妄生
卜度獲戾佛祖。】


「阿難即從座起禮佛合掌長跪白佛世尊若此見聞
[002-0290c]
必不生滅云何世尊名我等輩遺失真性顛倒行事
願興慈悲洗我塵垢。」


【此因答生疑也匿王知見不多故一言之下心地
開明驀直信去阿難多知多見觸事生情故方信
而忽疑此疑因聞遺失真性顛倒行事之語將謂
離生滅外別有不生滅性故請發明生滅不生滅
性及聞見精不變反動疑情意謂見聞必是生滅
可名遺失既此見聞必不生滅便是寂常即與諸
佛等無差別云何世尊名我等輩遺失真性顛倒
行事而諸佛不名遺失顛倒所謂收得反魂香來
撾塗毒皷。】


「即時如來垂金色臂輪手下指示阿難言汝今見我
母陀羅手為正為倒阿難言世間眾生以此為倒而
我不知誰正誰倒佛告阿難若世間人以此為倒即
世間人將何為正阿難言如來竪臂兜羅綿手上指
於空則名為正佛即竪臂告阿難言若此顛倒首尾
相換諸世間人一倍瞻視則知汝身與諸如來清淨
法身比類發明如來之身名正徧知汝等之身號性
顛倒隨汝諦觀汝身佛身稱顛倒者名字何處號為
顛倒於時阿難與諸大眾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
身心顛倒所在。」


【此世尊以手下垂驗其倒情也母陀羅此云印手
相好也阿難曾遭毒手不敢自任嫁禍於人而以
世間眾生為答故曰世間眾生云云世尊就與一
[002-0291a]
拶云若世間人以此為倒又將何等為正阿難拗
直作曲云若如來以手上指則名為正世尊將錯
就錯即竪臂告曰若汝果以上指為正即此便是
冠履倒置翻頭作尾翻尾作頭矣何處別求顛倒
哉且此一臂本無倒正舉世間在臂上分正分倒
故曰一倍瞻視豈知下垂為倒固倒也上指為正
亦倒也何得以上指為正下垂為倒哉由汝等倍
生此見而如來不作是見故將汝身與如來清淨
法身比例發明則如來身號正徧知汝等之身稱
性顛倒則汝自謂與佛等無差別不名顛倒者誤
矣既與發明顛倒復加錐劄令其循名求實自揣
顛倒實處故曰隨汝諦審觀察汝身興如來身比
例發明如來之身號正徧知汝等之身稱性顛倒
則汝既有顛倒之名必有顛倒之實從何實處而
得此名阿難被世尊一問有眼如盲有口如啞直
得無言可對無理可伸故曰不知身心顛倒所在
所謂大智慧人面前常有三尺暗是也。】


「佛興慈悲哀愍阿難及諸大眾發海潮音徧告同會
諸善男子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
唯心所現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
云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


【此下正與發明顛倒實處也應不失時故曰海潮
色者十一色法心者八識心王能緣是心所緣是
境故曰諸緣心所使者五十一心所法也諸所緣
[002-0291b]
法即不相應及無為法也唯心所現者唯獨也心
即如來藏心也言色心五位皆在如來藏心顯現
如明鏡之現影像既一切法皆從藏心影現則汝
身心皆是妙心中所現物可知身即根身心包王
所爍群昏而獨照曰妙明混萬物而獨露曰真精
即身心而離身心曰妙心云何下正明顛倒實處
本妙者本來自妙不假修成也圓妙明心以感通
言寶明妙性以不動言悟字指妙明真精妙心言
迷字指身心言以身心二法皆是迷妙明而妄現
故意謂汝之身心皆是廣大妙明心中所現之物
直如鏡像海漚而汝將此靈明廓徹普徧周圓之
妙心棄而不顧反認此蕞爾身心以為本性豈非
認悟中迷哉。】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
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虗空大地
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
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如我垂手等無差別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此下發明身心所以為悟中迷也謂此圓明妙心
本無身心之相皆由妙明心體最初不覺忽起動
心將此第一義空晦昧而成無知無覺之頑空所
謂癡愛發生生發徧迷故有空性由此一迷而從
迷積迷故於頑然空中凝結而成四大之色所謂
[002-0291c]
化迷不息有世界生既有四大復以妄見搏取少
分四大之色結成五蘊根身故曰色雜妄想想相
為身所謂見精映色結色成根等此即身之所以
為悟中迷也既有根身四大內外合成妄有緣氣
於中積聚於是內緣影事而動搖不休外緣實色
而奔馳不已昏昏擾擾不明不淨復執此昏昏擾
擾者以為真精妙心寶明妙性此即心之所以為
悟中迷也既一迷此昏昏擾擾者為妙明心性旋
復惑此妙明心性在色身之內殊不知不獨此身
是妙明心中所現之物即虗空器界皆是妙明心
中所現物也今汝棄此廣大妙心而妄認四大為
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何異棄彼百千澄清
大海而反認海中一浮漚體以為海中之全潮在
是即大海亦在是由是觀之則知汝身與如來身
比類發明雖同是一體本無差別但如來了得海
是海漚是漚不棄海認漚故曰正知不認漚為海
故曰徧知汝等既棄海認漚復認漚為海故曰顛
倒性所以目汝等即是迷中加一倍迷之人也正
如我垂手時實無倒正差別而汝以下垂為倒上
指為正此即是汝顛倒所在故知汝等本無遺失
因顛倒而稱遺失如來說為可憐愍者此也意謂
汝等若真遺失似猶不足深愍今由顛倒故常如
遺失正如持珠作丐枉受貧窮如來所以深愍之
耳。】
[002-0292a]


「阿難承佛悲救深誨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雖承佛
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圓滿常住心地而我悟佛
現說法音現以緣心𠃔所瞻仰徒獲此心未敢認為
本元心地願佛哀愍宣示圓音拔我疑根歸無上道。」


【此第三番約現用而復認能緣也言悲救者謂萬
劫倒懸一生迷惑一旦發明然猶心疑惑故復垂
泣請問言我雖承佛語悟得此妙明心即是自己
本來具足圓滿不生不滅常住心地但我等一向
遺此廣大真性而認此昏昏擾擾者為心性故名
我等為性顛倒宜矣然我現今見佛聞法皆用緣
心世尊雖不欲我認而斥為非心由得其用故不
敢不認世尊要我認者是圓滿妙心雖則廣大現
今不得其用徒然獲此故又不敢認此正尊者方
搖未穩之際而緣心真心兩持不決之時如人惑
於岐路恍惚不定故請拔疑根到不疑之地始得
歸無上道先德云易開終始口難保歲寒心尊者
以之自此直至各各自知心徧十方獲本妙心常
住不滅處方肯承認耳不敢認與前認悟中迷之
認字照應。】


「佛告阿難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
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何以故以
所標指為明月故豈唯亡指亦復不識明之與暗何
以故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汝亦
[002-0292b]
如是。」


【此責其認聲塵而不達法性也尚字是病責之辭
言我如此吐心吐膽落草槃桓欲汝捨妄緣而達
法性豈意汝之見解尚與昔時一毫無異且汝既
以緣心聽我圓滿常住心法則此圓滿常住心法
便成所緣之境汝又安能契此法性哉不知說法
者如指月人耳若汝說法之後絕言語黜聰明一
切放下默究自心此是因指看月不存指相之人
若汝依舊多知多解不肯消歸自己是逐句尋言
執指為月之人也若執指為月豈唯不識月亦不
識指豈唯不識指亦復不識明之與暗以月明而
指暗故也今汝執法音而不達法性何異執指為
月皂白不分昏曉不覺者哉故曰汝亦如是宗鏡
云若欲研究佛乘披尋寶藏一一須消歸自己言
言使冥合真心但莫執義上之文隨言生解直須
探詮下之旨契本會宗如是則天真之道不昧無
師之智現前若一向背己狥文執學興辯是對木
人而待語期石女以生兒空歷塵沙終無得理。】


「若以分別我說法音為汝心者此心自應離分別音
有分別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暫止便去終不常住
而掌亭人都無所去名為亭主此亦如是若真汝心
則無所去云何離聲無分別性斯則豈唯聲分別心
分別我容離諸色相無分別性如是乃至分別都無
非色非空拘舍離等昧為冥諦離諸法緣無分別性
[002-0292c]
則汝心性各有所還云何為主。」


【此責其認妄心而不認真心也妄心如客真心如
主客有去來主人不動若汝認此分別法音之心
以為真者此心則應離聲而有體性云何離聲遂
無性耶不但分別我聲離聲無性即分別我容離
我色相亦無有性以此皆屬前六妄識分別固非
真心縱使前六分別都無處以為別有自性不屬
色不屬空正是第七緣八屬帶質境亦是分別亦
非自性彼數論師昧而不知遂執此為冥初自性
故知七緣第八雖無間斷尚非自性況間斷意識
念念遷流者云何執為自性計有實用而不肯捨
耶然則聲識因聲而有離聲則無乃至意識因法
而有離法則無如此則汝心性俱屬客邊各有所
還汝之主人竟何所在豈終為無主沙彌哉。】


「阿難言若我心性各有所還則如來說妙明元心云
何無還惟垂哀愍為我宣說。」


【此因還而請不還也還者如借來之物必要還人
若是自己屋裏物無處可還故問緣心各有所還
而妙明元心無還處者何也答昔張無垢謁善權
清禪師問云此事人人有分箇箇圓成是否清曰
然公曰為甚麼無箇入處清於袖中出數珠示之
曰此是誰底公俛首無對清復袖之曰若是汝底
即拈取去纔涉思惟便不是汝底公悚然故知纔
有分別即有可還也。】
[002-0293a]


「佛告阿難且汝見我見精明元此見雖非妙精明心
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應諦聽今當示汝無所還地。」


【此下托見精以示不還真性也諺云逢人且說三
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故先以見精示之良以妙
淨明心寶明妙性具有三大謂體相用由無明不
覺一念妄動轉此本體而成業識轉此智光而成
見分名轉識復轉此真境而成相分名現識此中
見精即是能見之性此能見性即是本覺體中所
具徧照法界大智慧光明由無明故轉此智光而
成見性今言且汝見我見精明元者正指阿難見
三十二相時此點光明元是本具不從日月燈光
借來故曰明元由彼應眼根而緣塵不雜名曰見
精此見雖是精明不昏不雜但體猶帶妄尚存能
所不得互用不得稱妙然體即是真故如第二月
非若水中月影與真月隔一重也以此妙明元心
本無形相亦無方所卒難指陳故托見精方便開
示若悟見精則妙明元心便可超悟矣此有三喻
一真月喻妙明元心二第二月喻見精三月影喻
緣塵分別此當楞伽之三性謂圓成實性依他起
性徧計執性也。】


「阿難此大講堂洞開東方日輪升天則有明曜中夜
黑月雲霧晦暝則復昏暗戶牖之隙則復見通墻宇
之間則復觀壅分別之處則復見緣頑虗之中徧是
空性[鬱-山+止]𡋯之象則紆昏塵澄霽斂氛又觀清淨阿難
[002-0293b]
汝咸看此諸變化相吾今各還本所因處云何本因
阿難此諸變化明還日輪何以故無日不明明因屬
日是故還日暗還黑月通還戶牖壅還墻宇緣還分
別頑虗還空[鬱-山+止]𡋯還塵清明還霽則諸世間一切所
有不出斯類汝見八種見精明性當欲誰還何以故
若還於明則不明時無復見暗雖明暗等種種差別
見無差別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則知汝心本妙明淨汝自迷悶喪本受輪於生元中
常被漂溺是故如來名可憐愍。」


【欲示無還故先標可還之境其相有八也阿難下
次顯八相各有所還如明隨日來還隨日去是也
汝見下三顯見性不還以還明則不見暗還暗則
不見明今明來見明暗來見暗則知見性不還以
此見性是自己物是法性家𦦨日日用時時用未
曾間斷非若緣塵分別之見有去來也故示之曰
諸可還者皆由假借外塵而有自然不是己物汝
之不還者不由假借非自己物更是阿誰物也但
汝識此見性不還則知汝心本妙本明本淨矣以
見性是賓中主真心是主中主故也由汝昏迷不
醒既不識賓中主又不識主中主所以遺失真性
枉受輪回於生死中頭出頭沒無有出期是故我
說汝等實為可憐愍者此中大講堂喻妙明元心
不動之體明喻智慧暗喻無明通喻六根通達八
面玲瓏觸處洞然塞喻心胷茅塞面壁面墻頭頭
[002-0293c]
是礙分別喻善惡頑虗喻無記[鬱-山+止]𡋯喻昏迷澄霽
喻醒覺正顯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妙明元心而妙
明元心明來明現暗來暗現通來通現塞來塞現
實無見相若講堂然而且見明見暗見通見塞者
皆屬見性故先托見性以顯不還而後顯妙明元
心之本淨也故後文云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
離見見不能及實由此中發起故喻中大講堂三
字大有關係不得草草放過。】


「阿難言我雖識此見性無還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此因聞見性即真呈疑請決也由前文初指見性
是第二月末指見性即是本妙明心言無定準未
免生疑故曰我雖識此見性無還但不知此見性
云何即是我之真性所謂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
前難會所以請決。】


「佛告阿難吾今問汝今汝未得無漏清淨承佛神力
見於初禪得無障礙而阿那律見閻浮提如觀掌中
菴摩羅果諸菩薩等見百千界十方如來窮盡微塵
清淨國土無所不囑眾生洞視不過分寸。」


【此借見精緣現量境不生分別處即是真性也見
初禪者有學人慧眼之見量也見閻浮提應作見
娑婆界無學人天眼之見量也見百千界菩薩法
眼之見量也見微塵國佛眼之見量也洞視不過
分寸眾生肉眼之見量也雖五眼不同五量亦異
即照境時亦有廣狹然都屬現量見精所矚不生
[002-0294a]
分別今欲即此發明真性故先標出五種現量也
吳興曰菴摩羅此云難分別似桃非桃似柰非柰
故問佛與眾生緣現量境霄壤懸殊則此現量見
精安得無異答眾生現量見精如一星火佛之現
量見精如大地火然不可說一星之火異大地之
火也以一星之火擴而充之皆可徧燒大地故又
如聖之清任和時雖異而聖性未甞異也。】


「阿難且吾與汝觀四天王所住宮殿中間徧覽水陸
空行雖有昏明種種形像無非前塵分別留礙汝應
於此分別自他今吾將汝擇於見中誰是我體誰為
物象阿難極汝見源從日月宮是物非汝至七金山
周徧諦觀雖種種光亦物非汝漸漸更觀雲騰鳥飛
風動塵起樹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阿難是諸
近遠諸有物性雖復差殊同汝見精清淨所矚則諸
物類自有差別見性無殊此精妙明誠汝見性。」


【此下發明現量見精見現量境不離不即要令阿
難在萬象中自審自擇以顯有形可見者是物無
形而不可見者是真性也故曰且吾與汝同見目
前種種形像無非皆是前塵分別之見停留障礙
處若汝見性果能分別汝應於此萬象之中分別
自他今吾將汝者將請也如將仲子𠔃之將言吾
請汝在於所見萬象之中任意決擇誰是能見之
性誰為所見之物以現量見照現量境如鉗取物
似目舒光親照親持了無障隔元是一體本無自
[002-0294b]
他便其次第頭頭法法一一審其見精所在令彼
自知自會故示之曰即今盡汝見量先從高處自
日月宮一一諦觀汝所見者豈皆是物而非汝之
見性乎次從遠處自七金山周徧諦觀所見種種
光明照耀豈皆是物而非汝之見性乎汝更向雲
騰鳥飛森羅萬象處一一諦觀凡所見者豈皆是
物而非汝之見性乎如此一一審問正欲令阿難
鬧市叢中識取天子百草頭上薦取老僧以此見
性即一切法故也既已令其推審復示之曰且汝
目中所見若遠若近大小物象皆列見性之中而
汝見性徧在諸法之上雖則物有種種差殊盡是
汝之清淨現量見精所矚則知差別者是物不異
者見性則此精而不雜於物者即前所說妙淨明
心此妙淨明心實汝見性更非他物以見性離一
切相故也故宗鏡云分明可驗自絕思量現證無
疑誰分前後由前五識與第八識俱緣現量境得
諸法自性故不帶名言又無分別若六七二識以
有計度隨念二種分別便落比非二量故知見性
周徧湛然似鏡常明如空不動萬象自分出沒一
性無有往還且如正見相時是誰見相以六塵鈍
故名不自立相不自施以六根利故強自建立而
為緣對若能了境本寂見不自生則入平等真空
方稱究竟見性矣。】


「若見是物則汝亦可見吾之見若同見者名為見吾
[002-0294c]
吾不見時何不見吾不見之處若見不見自然非彼
不見之相若不見吾不見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


【此因上是物非汝之語又恐認見是物故就見物
處以示無見頂相也故曰若見是物則吾與汝同
觀四天王勝藏寶殿中間徧覽水陸空行時則汝
亦可見吾之見矣若謂爾我同見物時汝能見吾
之見者則我離物不見物時亦當見我離物不見
之處汝何不見若謂離物不見物時亦能見吾離
物不見之處則汝所見不見之處自然非彼不見
之相以彼不見之相本無處所不可見故若不見
吾不見之處此見自然不是有相之物既非有相
之物豈非汝之無見頂相哉此義正顯見能見物
不能見見以物有相有處故可見以見無相無處
故不可見所以云縱令逼塞滿虗空看時不見微
塵相故宗鏡云且見性者當見之時即是自性以
性徧一切處分明顯露纖毫不隔不可以性更見
於性無有彼此迭相見故。】


「又則汝今見物之時汝既見物物亦見汝體性紛雜
則汝與我并諸世間不成安立阿難若汝見時是汝
非我見性周徧非汝而誰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
不真取我求實。」


【此又發明見若是物則成混濫以相見二分成敵
兩立故故曰若謂汝今見物之時見必是物則物
亦應有見汝既見物物亦見汝則諸世間有情無
[002-0295a]
情體性雜亂不成安立矣下又結顯相見分明不
成混濫故曰今汝見時是見屬汝與我無預絲毫
不雜則知見性離一切相雖不相雜而能周徧一
切分明照矚則知見性即一切法如是則汝所見
日月宮七金山雲騰鳥飛風動塵起處皆是汝之
真性周徧總與他人無預云何不自信而反疑耶
且此真性是汝固有之物而自疑其不真反從我
口角邊討分曉而言云何得知是我真性不亦迷
乎正言即當了此真性不當更別求也故宗鏡云
若信入之時自然洞鑑圓明了達之際尚不因於
心念何況就他人而求自法取彼眼以作圓通數
寶終不濟貧說食焉能得飽但自親到頓入絕學
之門唯在發明方達無為之旨。】


「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此見性必我非餘我與如來觀
四天王勝藏寶殿居日月宮此見周圓徧娑婆國退
歸精舍秪見伽藍清心戶堂但瞻簷廡世尊此見如
是其體本來周徧一界今在室中唯滿一室為復此
見縮大為小為當墻宇夾令斷絕我今不知斯義所
在願垂弘慈為我敷演。」


【由前見性周徧非汝而誰二語遂認見為相故有
大小舒縮之疑良由識精元明之體具有三分一
自證分二見分三相分雖有三分而見相二分總
屬自證喻如蝸牛二角開則成雙合則成一故世
尊托見性周徧處發明真性圓滿而阿難意謂見
[002-0295b]
性周徧不雜於物則應隨處不變何故在國唯見
一國在室唯見一室在廡則唯見一廡為復此見
本大今縮大而小耶為復此見本通抑墻宇夾斷
而不通耶今我不知畢竟在一界之內畢竟在一
室之中畢竟在廊廡之際故曰我今不知斯義所
在斯義指見性也所謂一處失功兩處不通兩處
不通觸途成滯。】


「佛告阿難一切世間大小內外諸所事業各屬前塵
不應說言見有舒縮譬如方器中見方空吾復問汝
此方器中所見方空為復定方為不定方若定方者
別安圓器空應不圓若不定者在方器中應無方空
汝言不知斯義所在義性如是云何為在。」


【此總明舒縮大小在相而不在見也諸所事業即
大小內外通塞明暗等前塵即根身器界相分等
譬如下喻明以器喻相以空喻見正謂相有舒縮
見無大小譬之器有方圓空無定相故下云由器
形異名之異空也義性如是云何為在者言汝見
性本無大小隨根器而現大小亦如虗空本無方
圓隨瓶器而有方圓是則大小方圓本無定在云
何汝今必欲求其定在耶此所謂以無方之辯驅
必定之執運無得之智屈有量之心也。】


「阿難若復欲令入無方圓但除器方空體無方不應
說言更除虗空方相所在。」


【既以喻明本無方圓復以喻明入無方圓之法所
[002-0295c]
謂移華得蝶買石饒雲也意謂但除瓶器空體自
無方圓不應除瓶器外更除虗空方圓所在以虗
空方圓在瓶器故故經云若不得世諦不得第一
義諦以了俗無性即是真如何乃逐物隨情橫生
異見局方隅之遠近定器量之淺深如屈蠖尋條
安前足而進後足似狂猿得樹放高枝而捉低枝
若能除器觀空自無方圓長短知心是境豈有高
下是非。】


「若如汝問入室之時縮見令小仰觀日時汝豈挽見
齊於日面若築墻宇能夾見斷穿為小竇寧無續迹
是義不然。」


【此正斥其問之不當也若謂此見入室時既可縮
之令小則應仰頭觀日時定可舉之令上若謂築
墻處既可夾之令斷則應穿竇處定可引之令續
今既不能挽之令上安能縮之令小不能引之令
續又安能夾之使斷哉故曰是義不然。】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
故於是中觀大觀小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身心圓明
不動道場於一毛端徧能含受十方國土。」


【此以法合喻重與發明也由彼無始迷此自己本
有廣大圓明妙性於妙圓中粘湛以成見攬色而
成根托根而奔色由是內為浮根所錮外為器界
所局中為業識所持不能超越故於前塵大小境
界上觀大觀小非謂見性有大有小正如虗空本
[002-0296a]
無方圓隨器而各現方圓也若能內脫身心外遺
世界中翻業識則妙性圓通六根互用如是浮塵
及世界界應念化成無上知覺則身為法性身土
為法性土盡十方世界為一隻眼盡十方世界為
一佛土以如是眼見如是土則數量銷滅圓明了
知故不能動道場而身徧十方於一毛端而含受
國土何舒縮大小之有哉所謂但除器方空體無
方葢如此。】


「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此見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現
在我前見必我真我今身心復是何物而今身心分
別有實彼見無別分辯我身若實我心令我今見見
性實我而身非我何殊如來先所難言物能見我惟
垂大慈開發未悟。」


【此又認相為見故有是我非我之疑所謂一狐疑
了一狐疑也若此見性必我妙性者牒前此精妙
明誠汝見性今此妙性現在我前者牒前見性周
徧非汝而誰見必下正出疑情意謂若使見精周
徧一切必是我之真性是則見性現在目前外物
上而我現今身內之心能分別者是何物耶而今
身內之心分別外物實有作用而彼徧外物之見
性實無作用分別我身是則見性徧在我身不應
說言徧一切法此與前文緣心有用而妙心不得
其用故不敢認同旨足知阿難向來悟處總是口
行人事尚未能肯捨緣心安能肯認見性周徧乎
[002-0296b]
若謂徧一切法者實是我心為我身中主宰令我
現今見種種物則是見性在外物上而外物實是
我身反能見我此身應不是我如是則不應說我
能見物則與如來所說物能見我之難無殊展轉
推窮實所未喻故願垂慈重為啟廸也。】


「佛告阿難今汝所言見在汝前是義非實若實汝前
汝實見者則此見精既有方所非無指示且今與汝
坐祗陀林徧觀林渠及與殿堂上至日月前對恒河
汝今於我師子座前舉手指陳是種種相陰者是林
明者是日礙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樹纖毫
大小雖殊但可有形無不指著若必其見現在汝前
汝應以手確實指陳何者是見阿難當知若空是見
既已成見何者是空若物是見既已是見何者為物
汝可微細披剝萬象析出精明淨妙見元指陳示我
同彼諸物分明無惑阿難言我今於此重閣講堂遠
洎恒河上觀日月舉手所指縱目所觀指皆是物無
是見者世尊如佛所說況我有漏初學聲聞乃至菩
薩亦不能於萬物象前剖出精見離一切物別有自
性佛言如是如是。」


【此下直顯相見一體離是離非以顯本無自他物
我先德云這箇若是頭上安頭這箇不是斬頭覓
活世尊見阿難將箇見性分自分他分大分小分
是分非要令尊者向萬象中親手指出何者是見
何者非見然後與他發明無是無非天地同根萬
[002-0296c]
物一體之旨故特示之曰汝今所言見在汝前是
誠妄說都無實義若此見精實在汝前則汝定有
相狀可見既有相狀決有方所既有方所決可指
示在某處某處矣且汝徧觀有相之物在現前者
歷歷皆可以手指示若此見性必在汝前亦應以
手確實指陳何者是見阿難下令其即萬象而目
觀手指何者是見也汝可下復令即萬象而剖析
見精同諸物而分明示我也阿難下兩答不能言
我即物而目觀手指何者是見固不能即物而剖
出見精離諸物而分明顯示亦不能也如是如是
者印其即萬象中無一物而是見以見性離一切
相故。】


「佛復告阿難如汝所言無有見精離一切物別有自
性則汝所指是物之中無是見者今復告汝汝與如
來坐祗陀林更觀林苑乃至日月種種象殊必無見
精受汝所指汝又發明此諸物中何者非見阿難言
我實徧見我祗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見何以故若
樹非見云何見樹若樹即見復云何樹如是乃至若
空非見云何見空若空即見復云何空我又思惟是
萬象中微細發明無非見者佛言如是如是。」


【先牒定阿難決定不能向萬象前指出何者是汝
見性汝又下復令向萬象中指出何者非是汝之
見性也阿難下答出萬象之中無一物而非見如
是如是者印其即萬象中無一物而非見以見性
[002-0297a]
徧一切故昔地藏問修山主云山河大地與上座
是同是別修曰別藏竪兩指修急曰同藏又竪兩
指既不可言同言別又可言是言非耶先德云是
他得的人道是也有出身路道非也有出身路所
以世尊無是見無非見兩皆印許稠禪師云一切
外緣本無定相是非生滅一切由心若自心不生
誰言是非能所俱無諸相恒寂故曰是柱不見柱
非柱不見柱是非裏去了是非裏薦取。】


「於是大眾非無學者聞佛此言茫然不知是義終始
一時惶悚失其所守如來知其魂慮變慴心生憐愍
安慰阿難及諸大眾諸善男子無上法王是真實語
如所如說不誑不妄非末伽黎四種不死矯亂論議
汝諦思惟無忝哀慕。」


【此由聞兩番印許故一眾茫然也自阿難問寂常
心性之後幾番開示如云前塵自暗見何虧損又
云手自開合見無舒卷又云皺者為變不皺非變
又云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現物又云若
真汝心則無所去又云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
還者非汝而誰又云物類差別見性無殊又云大
小由塵見無舒縮無非破塵出經離相見佛尚易
領會至欲令阿難就萬象而剖出見精固不能又
令即萬象而指出不是見性又不能而如來兩皆
印可宜乎一會茫然總不知其落處也始終猶言
顛末一時惶悚者河漢其言失其所守者亡其故
[002-0297b]
步是真下見其變慴而慰之也言我兩番印許皆
是稱理之談誠諦之語非狂言非妄語亦非外道
有即是無無不是有架乎兩楹之說但汝等心麤
慮淺不諦思惟若肯諦思當有入路必不忝汝哀
慕之誠也。】


「是時文殊師利法王子愍諸四眾在大眾中即從座
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諸大眾不
悟如來發明二種精見色空是非是義世尊若此前
緣色空等象若是見者應有所指若非見者應有所
座而今不知是義所歸故有驚怖非是疇昔善根輕
鮮惟願如來慈知發明此諸物象與此見精元是何
物於其中間無是非是。」


【此因大眾茫然故假大智慧人代請决疑也意謂
若果色空是見應當即萬象而指出其相胡為不
能若果色空非見應當即萬象而一無所見胡為
一矚之時無處不是今此大眾正由聞此深法義
趣玄遠無所歸著卒難領會故有驚疑怖畏非若
疇昔在法華會上善根輕鮮聞大法而不肯擔當
實有驚怖也唯願下正請決疑言不知此相見二
分元是何等物件而在兩者之間既無有是又無
非是也此與列子述兩小兒辯日事相類。】


「佛告文殊及諸大眾十方如來及大菩薩於其自住
三摩地中見與見緣并所想相如虗空華本無所有
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云何於中有是非是。」
[002-0297c]


【此會相見而歸真如以發明無是無非之旨也自
住三摩地即如來及八地已上菩薩自證首楞嚴
三昧也其餘菩薩雖有三摩地由解心未忘但緣
他境未住自地故見即能見見分見緣即所見相
分所想相即前六麤識所想之相也由前問云此
諸物象與此見精元是何物於其中間無是非是
故告之曰由彼大眾未得首楞嚴大定故於萬象
中分物分我分是分非若諸佛菩薩住此三摩凡
所見者元是菩提妙淨明體故華嚴云法性如虗
空諸佛於中住住此法性尚不見有色空精見云
何於中有是而復有非是乎此是世尊和盤托出
更無餘蘊矣應立量云見與見緣併所想相是有
法無是無非是宗因云本無所有元是菩提妙淨
明體故喻如虗空華虗空本無華則知妙淨明體
本無相見二分以相見是業識妄現故也且相見
尚不可得又何是非之有哉。】


「文殊吾今問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為無
文殊如是世尊我真文殊無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
者則二文殊然我今日非無文殊於中實無是非二
相佛言此見妙明與諸空塵亦復如是本是妙明無
上菩提淨圓真心妄為色空及與聞見如第二月誰
為是月又誰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間自無是月非
月。」


【世尊既與發明復恐不能信解要令文殊從旁添
[002-0298a]
註就體發明故問之曰即汝此身是箇真文殊還
許此文殊外更添一箇文殊喚作是文殊得麼還
許此文殊外減却一箇文殊喚作無文殊得麼文
殊是大智慧人氣味相投自然同聲相應故曰即
我一箇是真文殊此外不得更添一箇是文殊若
更添一箇是文殊則我便有兩箇文殊然我有一
箇真文殊在又不得喚作無文殊此喻正言除却
一箇真文殊外添一箇不得減一箇不得以真如
體不剩一法不欠一法圓同太虗無欠無餘故也
佛言下法合既知真文殊上本無是非則知真體
上亦本無是非也由彼色空聞見本是無上淨圓
真心不覺心起而有其念故迷為業識轉為相見
妄有色空精見良以色空精見依真而起如第二
月既如二月則知本無豈可在第二月上妄生卜
度以為是真月非真月不知生是生非皆是未見
真月者也若見真月則不妄立是非矣故圓寂經
云一切法唯心無對即自性解脫又云一切法不
與眼作對何以故法不見法法不知法故。】


「是以汝今觀見與塵種種發明名為妄想不能於中
出是非是由是真精妙覺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此又以法合喻重與發明也由汝未曾住此首楞
嚴定智眼不明於依他法上生種種徧計名曰妄
想故不能出是出非如目眚人於第二月卜度是
月非月也若得妙發真三摩提則根塵識三成一
[002-0298b]
圓融清淨寶覺由證此妙覺更不落是落非如淨
眼人得見真月决不指此月為是月非月故知迷
現量則是非紛然悟真性則空明廓徹。】


「阿難白佛言世尊誠如法王所說覺緣徧十方界湛
然常住性非生滅與先梵志娑毗迦羅所談冥諦及
投[厂@火]等諸外道種說有真我徧滿十方有何差別世
尊亦曾於楞伽山為大慧等敷演斯義彼外道等常
說自然我說因緣非彼境界我今觀此覺性自然非
生非滅遠離一切虗妄顛倒似非因緣與彼自然云
何開示不入羣邪獲真實心妙覺明性。」


【此下復誤認覺緣為妙覺明性且計妙覺明性為
自然也世尊一往發明常住心地而阿難不肯擔
當故不敢認反認現在緣心為有用及至發明見
性至周徧處又不審詳見性來歷故又認見為相
復認相為見至此發明精見色空元是菩提妙淨
明體方得領悟見性周徧之語故曰誠如法王等
復疑濫於外教違於自宗故復請決疑也言誠如
者淨信之辭謂如來果是真實語非誑妄也覺緣
者以見性能見明見暗見通見塞徧緣一切故目
之為覺緣即此覺緣果然周徧果然常住果然不
生滅也與先下先出濫外教梵志此云淨行娑毗
迦羅此云金頭外道冥諦即彼所計二十五諦中
第一諦也投[厂@火]即苦行外道如拔髮熏鼻炙身臥
杵之類所計神我有大小不定三種此即計廣大
[002-0298c]
我也言世尊尋常說此神我為妄計而今所說覺
緣徧十方界與彼所計冥諦神我徧十方界者有
何差別此與認魚目為明珠認山雞為彩鳳者無
異世尊下次出違自宗楞伽此云不可往唯神通
者可達故斯義者指因緣也自然者言內外法無
勞造作不假修成悉本無因自然而有如云誰開
河海堆山嶽誰削荊棘畫禽獸世無一切能生者
是故諸法常自然以彼不知阿賴耶識含藏種子
惑潤受生為趣生本遂計身中有一神我常在不
滅處處受生徧十方界等因緣者因謂種子緣謂
助發言內外法必由眾緣成就方能辦果意謂往
日彼外道等常說自然世尊在楞伽山常以因緣
深義破外道之自然以我所證境界非彼所證境
界故也我今觀此覺性元是本有不自借來千差
之內處處現成萬象之中頭頭逈出如是不特與
如來所說因緣相違反與外道自然相合不知世
尊更有何等方便開示如來所說與彼外道所計
各有不同我等始得不入羣邪方得真心及妙覺
性。】


「佛告阿難我今如是開示方便真實告汝汝猶未悟
惑為自然阿難若必自然自須甄明有自然體汝且
觀此妙明見中以何為自此見為復以明為自以暗
為自以空為自以塞為自阿難若明為自應不見暗
若復以空為自體者應不見塞如是乃至諸暗等相
[002-0299a]
以為自者則於明時見性斷滅云何見明。」


【此破覺體非自然生以不守自性能隨緣故我今
下先痛責而後破言我見汝不達法性故先破妄
心以顯見性次又借見性以顯覺性不知費多少
曲折開多少方便真實為汝汝猶不悟乃復惑為
自然耶若汝以湛然不生滅性為自然者須當甄
別明白自己有箇實體不遷不變方是自然且汝
觀此見性所見明暗空塞之中定指何法為自然
體若以明為自然者則此見性只合見明不合見
暗若以空為自然者則此見性只合見空不應見
塞今既明來見明暗來見暗隨見隨變則知覺性
定非自然云何執為自然耶故薛簡問六祖曰師
說不生不滅何異外道祖曰外道所說不生不滅
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我說
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不同外道
正此意也。】


「阿難言必此妙見性非自然我今發明是因緣生心
猶未明咨詢如來是義云何合因緣性佛言汝言因
緣吾復問汝汝今因見見生現前此見為復因明有
見因暗有見因空有見因塞有見阿難若因明有應
不見暗如因暗有應不見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
於明暗復次阿難此見又復緣明有見緣暗有見緣
空有見緣塞有見阿難若緣空有應不見塞若緣塞
有應不見空如是乃至緣明緣暗同於空塞。」
[002-0299b]


【此復認妙覺性為因緣性也資始為因助因為緣
意謂既非自然定屬假借如四緣生識之類但此
覺性本來徧常性非生滅云何方得契合因緣之
旨故曰是義云何合因緣性佛言下先破見性不
從因生因即種子也言汝因見明暗通塞而後有
見性現前者則此見性於明暗通塞中因何而出
若以明為種子而得生者應不見暗如以暗為種
子而得生者應不見明今既見明又能見暗則知
體性不變不隨因生明矣如是下例破復次下破
見性不從緣生可知合論云世有寶鏡種性清瑩
有翳有拭有開有掩方其翳非暗與之方其拭非
明與之方其開非空興之方其掩非塞與之暗明
開塞之不常而其種性則有常故世尊示見精明
性者其能容受明暗通塞四種緣塵此寶鏡如之。】


「當知如是精覺妙明非因非緣亦非自緣非不自然
無非不非無是非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
於中措心以諸世間戲論名相而得分別如以手掌
撮摩虗空秪益自勞虗空云何隨汝執捉。」


【此下重重拂跡結顯覺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也
以執自然者不解隨緣執隨緣者不知不變故有
外道小乘之別若夫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是世尊
說法之弘範入理之深談故結示云當知如是精
覺妙明不屬因緣不屬自然不屬非因緣不屬非
自然以此精覺妙明元清淨體本無非與不非亦
[002-0299c]
無是興不是以彼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故也是則
非思量分別之所解以擬心即差動念即隔然則
此中尚不許一念停留云何汝等在妙覺中措心
作意乃以世間戲論名相所謂自然因緣測度如
來妙覺明性何異以手撮摩虗空虗空云何隨汝
執捉耶故宗鏡云因緣自然皆是世間言論有無
真俗悉是分別識心應須親到不俟更言似鏡照
容直須心眼相似如魚飲水方能冷暖自知若不
直見其事欲以意解情求如將兔角弓駕龜毛箭
以無手人擬射須彌山似壓熱沙油點無燈火貯
漏巵內欲破鐵圍昏徒役狂勞終無是處又先德
云非因緣非自然妙中之妙玄中玄森羅萬象光
中現尋之不見有根源與此互相開發。】


「阿難白佛言世尊必妙覺性非因非緣世尊云何常
與比丘宣說見性具四種緣所謂因空因明因心因
眼是義云何。」


【此引昔教以證妙覺明性為因緣也自八還章中
托見精以顯妙覺性直至文殊請問章中發明見
與見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而阿難却將[鴳-女+隹]唳誤
作鶯啼遂認此見精為妙覺性故曰誠如覺緣徧
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滅既又執此性為自然
為因緣故世尊一一掃除然後直顯精覺妙明無
非不非無是不是離相即相不可措心乃以自然
因緣而妄議之乎故阿難因聞此語引昔教以證
[002-0300a]
妙覺性之必屬因緣也故曰必妙覺性非因非緣
云何世尊尋常談說見性具四種緣所謂空明心
眼此中心是因緣空明眼三是增上緣不知法相
宗中但說四緣生識初未曾說四緣生妙覺性以
妙覺性非生因之所生故而阿難既認妙覺性與
見性為一已是混誤復認妙覺性從因緣生其混
誤尤甚故下文先破見性不屬因緣反顯妙覺性
是見性所不及者決不屬因緣也微言妙旨最好
深思。】


「佛言阿難我說世間諸因緣相非第一義阿難吾復
問汝諸世間人說我能見云何名見云何不見阿難
言世人因於日月燈光見種種相名之為見若復無
此三種光明則不能見阿難若無明時名不見者應
不見暗若必見暗此但無明云何無見阿難若在暗
時不見明故名為不見今在明時不見暗相還名不
見如是二相俱名不見若復二相自相陵奪非汝見
性於中暫無如是則知二俱名見云何不見是故阿
難汝今當知見明之時見非是明見暗之時見非是
暗見空之時見非是空見塞之時見非是塞四義成
就汝復應知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
及云何復說因緣自然及和合相汝等聲聞狹劣無
識不能通達清淨實相吾今誨汝當善思惟無得疲
怠妙菩提路。」


【此正發明見性不屬因緣以例妙覺性決非因緣
[002-0300b]
也言我昔日常談四緣生識者正為外道妄執自
然故借因緣以破自然之執耳此即以楔出楔是
第二頭事非若今日談妙覺性第一義時也乃誤
認妙覺性為因緣法乎然且不獨妙覺性不屬因
緣即見性又何曾屬因緣哉若謂見性是因緣生
者即如世人各各自說我為能見是因何物而成
見既已成見復因何物而不見阿難答出世人因
日月燈光故見因無日月燈光故不見此則見與
不見皆屬因緣故知見性從因緣生世尊借其語
以破之曰若此見性無此三種光明名不見者應
不見暗若謂雖不見明必能見暗斯則但是無明
云何稱為無見耶若謂在黑暗中不見光明名不
見者則應在白晝時不見黑暗亦名不見如是則
見暗見明俱名不見有是理乎若謂明來暗謝暗
來明謝自是明暗二相自相傾奪非關見性暫有
暫無如是則見暗見明皆名為見云何見暗之時
名為不見既知此義則知此見見明非明見暗非
暗見空非空見塞非塞是則見性不藉緣生逈然
獨露明矣然此見性雖不屬緣生猶屬自己業識
變現與妙覺性尚隔一層故乘便破之曰即此見
性四義雖得成就汝復應知此妙覺智照見此見
性時此妙覺智非是見性以妙覺智照見此見性
時即不與見性和合故見性之所不及以明來暗
謝智起惑亡故也當知此妙覺性居見聞之地見
[002-0300c]
聞之所不及處思議之中思議之所不到乃欲以
世間因緣自然及和合相而妄擬之耶此是世尊
引尊者向萬仞懸崖處更與一推要令撤手承當
耳見見二字上見字指妙覺性下見字指見性也
問此見性與妙覺性同緣性境有何差別而言不
及答見精緣現量性境雖不相雜猶存能所故阿
難目為覺緣若妙覺性智緣真如境則理智一如
即無能所此見精之所不及也故淨名云法離見
聞覺知由阿難彷彿不真依稀似是故混而為一
世尊渾身是眼明察秋毫故分而為兩所謂合之
則兩傷離之則雙美汝等下極口勉勵言汝等聲
聞發心狹劣立志麤浮故不識此見精是凡聖之
關為彼所障佛知佛見不開故不能即見精而通
達實相吾今既已誨汝汝已得聞當更深思細察
努力勤行直破見精入於妙覺勿得悠悠忽忽半
途止息也故宗鏡云應須尅己辦事曉夜忘疲若
問程而不行家鄉轉遠似見寶而不取枉受貧窮
直如善財登閣龍女獻珠當此之時自然親見不
待思量矣言妙菩提路者謂欲至菩提唯此見精
一路為最妙也○自初卷世尊問尊者云汝見如
來三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答云猶目觀見
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是則認浮根為見認意識為
心兩認皆錯全落眾生知見故世尊先破識心無
處次破識心無體故曰此非汝心而阿難一向執
[002-0301a]
此意識為生死根本故一聞斥破矍然避座遂有
無心土木之疑世尊歷舉世界所有乃至草葉縷
結詰其根元各有體性何況性一切心而自無體
始知所認緣心是妄遂有寂常心性之問乞心乞
眼之請而世尊舉盲人矚暗發明寂常心性隨即
指出如是見性是心非眼正顯見性是心反顯尊
者向所執者非心也當爾時世尊唯恐尊者不肯
認此見性是心之語故飛光以顯其不動觀河以
驗其不變垂手以明其不失八辯以顯其不還歷
觀以示其周徧復顯此見無舒縮無即離無是非
元是菩提妙淨明體由此重重開示而阿難遂認
定此見性即是妙覺性故世尊向頂門一針而告
之曰見見之時見非是見先德所謂纔恁麼便不
恁麼也意謂此見性比妙覺性尚隔一層不當便
認此見性為妙覺性以此見性是業識所變故若
破此業識則此見性方是妙覺性矣故下文舉別
業則曰皆是無始見病所成舉一國則曰俱是無
始見妄所成舉大千則曰同是覺明無漏妙心見
聞覺知虗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則知二種
生死根本皆由業識破此業識方是妙覺故知業
識為迷悟之通關聖凡之共路非關意識方知
前文此非汝心見性是心二語為入道之要門
也。】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為我等輩宣說因緣及
[002-0301b]
與自然諸和合相與不和合心猶未開而今更聞見
見非見重增迷悶伏願弘慈施大慧目開示我等覺
心明淨作是語已悲淚頂禮承受聖旨。」


【此因破見精而生疑故重請發明也如佛下陳其
已解諸和下陳其未解而今下正出疑情意謂世
尊既曰見性不動不滅非舒非縮乃至云見與見
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則此見精即妙覺性明矣
而復忽云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性是一何故說
真說妄且我但知此見性不屬因緣自然尚未知
此見性是和合是不和合心猶未開已是迷悶而
今更聞見見非見尤不知其所以然故迷悶益增
前斥緣心是妄故矍然今斥見性不真故迷悶也
伏願下重請發明大慧目即妙覺智由迷此而成
見精者也覺心明淨即妙覺性在見精而不屬見
精者此即始本二覺也言我自請發妙明心開我
道眼時世尊即以見性示我向以見性為大慧目
為妙覺性矣世尊又斥此見性為非决知別有大
智慧光明正法眼及明淨覺心以授我故伏請開
示也向下世尊為彼發明見性元是三細中見分
與相分俱從業識變現故須除業識破見性方是
妙覺性方是佛知見也。】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大眾將欲敷演大陀羅尼
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難言汝雖強記但益多聞
於奢摩他微密觀照心猶未了汝今諦聽吾當為汝
[002-0301c]
分別開示亦令將來諸有漏者獲菩提果。」


【將欲敷演者欲說而未說曰將陀羅尼此云總持
即指妙覺性諸三摩提妙修行路者總指下文三
科七大故曰諸此三科七大皆是修行下手做工
夫處是造菩提之大路下文云十方如來於十八
界一一修行皆得圓滿無上菩提是也汝雖下責
其迷悶言我向來為汝破心斥見大總持門亦既
開闢將欲與汝談說妙修行路令汝入此陀羅尼
門豈知汝雖強記但益多聞不善思惟不通實相
而於奢摩他中微密觀照猶然未明故我且將微
密觀照為汝發明然後更談妙修行路微密觀照
者對麤疎言故曰微密以分別覺觀為麤疎故以
反觀之智為微密觀照以用此而見暗見明謂之
覺觀用此而反觀見性破除業識直見覺性即名
微密觀照非二物也今汝但知見性是真而不知
其所以真即知是妄又不知其所以妄宜乎聞此
而重增迷悶豈知見性是不龜手之藥在善用不
善用耳若果善用則獲妙微密性淨明心得清淨
眼在反掌間何難之有故當為汝分別開示若依
此一門而入可以直超無學竟登妙覺不勞餘力
故曰亦令將來諸有漏者獲菩提果而下文亦云
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也。】


「阿難一切眾生輪迴世間由二顛倒分別見妄當處
發生當業輪轉云何二見一者眾生別業妄見二者
[002-0302a]
眾生同分妄見。」


【此下將此見性演為二種妄見為分段變易二死
之根本亦為菩提涅槃二果之根本以此二見皆
從無明業識現起故也一切眾生輪迴世間若約
界內此眾生即凡夫二乘及十二類生也由二顛
倒分別見妄者背覺性而合無明故曰顛倒以有
微細流注分別根身器界為親疎故曰分別見妄
下文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是也當處發生者起
信云謂不了一法界故不覺心起而有其念念無
自性不離本覺正顯二妄切近乎真為菩提涅槃
之本當業輪轉者起信云以依不覺故心動說名
為業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又顯二妄即是業識
為二死之本也由阿難向以六識三毒為生死涅
槃根本不知業識為根本故先標此二句以顯二
種見妄通妄通真也言別業同分者有二解若據
法相宗言別業者即不共業所感根身從黎耶識
中不共種生以是自業所感自所受用故曰別也
言同分者即共業所感器界以從黎耶共種所生
由共業所感眾皆有分故曰同也若據此經約一
人一識所見根身器界為別業妄見故下文云例
汝今日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皆是無始
見妄所成若一人如此彼彼皆然故復約多人多
識所見根身器界為同分妄見以同迷覺體故故
下文云同是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虗妄病緣
[002-0302b]
和合妄生和合妄死問阿難既疑見見非見世尊
不直答而廣明二種妄見者何耶答若不廣示妄
見有見不能顯發真見無見故下文廣約一人多
人對辯應知未離無明眚病者無論凡小即等覺
菩薩亦名見妄唯佛一人眚病盡除彼見精真性
非眚者方名真見耳。】


「云何名為別業妄見阿難如世間人目有赤眚夜見
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於意云何此夜燈明所現
圓光為是燈色為當見色阿難此若燈色則非眚人
何不同見而此圓影唯眚之觀若是見色見已成色
則彼眚人見圓影者名為何等復次阿難若此圓影
離燈別有則合傍觀屏帳几筵有圓影出離見別有
應非眼矚云何眚人目見圓影。」


【此設喻以明別業妄見也目喻自覺聖智燈喻本
覺真理赤眚喻無明業識圓影喻根身器界意謂
理智一如本無能所無明一動能所遂分故有根
身器界發現耳於意下雙開二關以辯圓影不即
燈見而有亦不離燈見而有也若此圓影即燈而
有則無眚人何不同見者喻如來自住三摩提見
與見緣本無所有元是菩提妙淨明體也而此圓
影唯眚之觀者喻有無明業識方見有根身器界
也若此圓影即見而有此見已成圓影而能見圓
影者更是何物喻此根身器界若從見生則此見
性已成身器而見根身器界者更是何物故知根
[002-0302c]
身器界從業識變非關見性也若此圓影離燈而
有則合傍觀屏帳几筵有圓影出者喻此根身器
界若離清淨真如即是無因生不合云當處出生
也若此圓影離見別有應非眼矚者喻此根身器
界離見而有則應有妄見者不見根身器界云何
有妄見者必見根身器界也。】


「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為影影見俱眚見眚非病
終不應言是燈是見於是中有非燈非見如第二月
非體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觀揑所成故諸有智者不
應說言此揑根元是形非形離見非見此亦如是目
眚所成今欲名誰是燈是見何況分別非燈非見。」


【此發明圓影起處也謂此圓影既非即燈見而生
又非離燈見而有然則從何處起故示之曰燈上
只有光明眼上曾無圓影秪因淨眼有眚故轉此
燈光而成圓影是則圓影從赤眚生故曰色實在
燈見病為影不唯所見圓影是赤眚生即能見圓
影者亦是赤眚所成以目非眚而不病燈非眚而
無影故曰影見俱眚然能見眚之見體未甞墮眚
病中故曰見眚非病是則圓影從赤眚生無關燈
見不應執此圓影即燈見生離燈見有故知以如
如智合如如理決不見有根身器界若燈見之本
無圓影也因一念不覺無明妄動轉此覺性遂成
見分以有見分遂有相分乃成圓影耳故起信云
以依動故能見以依能見故有境界妄現所謂見
[002-0303a]
病為影也是則不唯所見根身器界是無明起即
能見者亦是從無明起所謂影見俱眚也然能照
破相見二分是無明起者謂之微密觀照亦名自
覺聖智此則靈光獨耀逈脫根塵初未甞病所謂
見眚非病也如是則知根身器界從無明業識生
決不執此根身器界即覺性而生離覺性而有也
正如第二月非真月體亦非月影以是揑目所成
故也既從揑出豈應執此是月體生非月體生離
見生非離見生以第二月從一揑生則知見性從
一動起也此喻正與前文此見雖非妙精明心如
第二月非是月影照應此亦下復以圓影合第二
月。】


「云何名為同分妄見阿難此閻浮提除大海水中間
平陸有三千洲正中大洲東西括量大國凡有二千
三百其餘小洲在諸海中其間或有三兩百國或一
或二至於三十四十五十阿難若復此中有一小洲
秪有兩國唯一國人同感惡緣則彼小洲當土眾生
覩諸一切不祥境界或見二日或見兩月其中乃至
暈適珮玦彗孛飛流負耳虹蜺種種惡相但此國見
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


【此明同分妄見也此閻下總舉須彌山南一面洲
也海水即七金外鹹水海也平陸平地也水中可
居曰洲正中一洲大國凡有二千三百其餘二千
九百九十九洲中所有國土多少皆無論但論其
[002-0303b]
中最小一洲洲中秪有兩國其一國中共感惡緣
覩諸不祥所謂暈適珮玦等惡氣環匝曰暈薄蝕
曰適珮玦妖氣近日如之星芒徧指曰彗芒氣四
出曰孛橫去曰飛下注為流氣夾日而如背如耳
曰負耳氣映日而或明或暗為虹蜺此皆眾生共
業所感眾皆有分故得同見也彼國不見者以無
同業故不見也。】


「阿難吾今為汝以此二事進退合明。」


【進退者先進別業之喻合明別業之法以顯一人
之妄見為別次退別業之法復進別業之喻以例
同分之法次復退一人別業之喻進一國同分之
法例大千之同分以顯多人之妄見為同也言合
明者謂以法喻同別比例發明也觀例汝例彼例
閻浮提可知下文云皆是者舉喻例法以法喻各
別故曰皆次曰俱是者以同別合明故曰俱三曰
同是者以一國例大千故曰同。】


「阿難如彼眾生別業妄見矚燈光中所現圓影雖似
前境終彼見者目眚所成眚即見勞非色所造然見
眚者終無見咎例汝今日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
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見與見緣似現前境元我
覺明見所緣眚覺見即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


【此進別業喻合明別業法也先牒喻雖似前境目
眚所成者謂此圓影雖有相現是赤眚成非是實
有故曰似也眚即見勞非色所造者謂此目眚從
[002-0303c]
勞見起實非燈光所自出也然見眚者終無見咎
者若能見此赤眚是勞見所起者此見終非有眚
病之妄也例汝下次以喻合法目觀是見分國土
眾生是相分合圓影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者見
病即無明業相由彼無明業相熏熏不已遂起能
見而成所見故曰見病所成合上終彼見者目眚
所成也由無明業相而起相見二分如目有赤眚
而見圓影也見與見緣似現前境者謂業識轉似
二分相見俱依自證起故由依他起不是實有故
曰似此合雖似前境也元我覺明見所緣眚者謂
此見相二分元是我本覺妙明心體忽起一念而
成眚妄遂有能見及所緣耳非覺明心體本自有
也此合眚即見勞非色所造也覺見即眚本覺明
心覺緣非眚者若以本覺明心覺此見精從赤眚
生則此本覺明心雖在日用徧覺諸緣實非有眚
之妄見可並此合上然見眚者終無見咎也。】


「覺所覺眚覺非眚中此實見見云何復名覺聞知見
是故汝今見我及汝并諸世間十類眾生皆即見眚
非見眚者彼見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見。」


【此牒答見見非見重增迷悶之疑也若以本覺明
心覺此所覺之見性從眚妄起而此覺心不屬眚
妄者此即向前所說見見之時見非是見之義也
既知妙覺之性若此則知見精屬見妄明矣云何
將此妙覺明性而與見聞覺知齊稱並列何異將
[002-0304a]
荊山之璧與碔砆共價不亦誤哉黃檗云世人不
悟秪認見聞覺知為心為見聞覺知所覆所以不
覩精明本體但直下無心本體自現如大日輪昇
於虗空徧照法界更無障礙故學道人莫認見聞
覺知施為動作空却見聞覺知即心路絕無入處
但於見聞覺知處認本心以本心不屬見聞覺知
亦不離見聞覺知故也是故當知汝今見我併見
十二類生此見有能有所皆是目中帶眚之見正
如病目見圓影相似非是照見眚病是虗之見以
彼照見眚病是虗之見真而不雜於妄精而不雜
於眚若摩尼之應色似明鏡之現形終日見而不
見有世間相故不可以帶眚之見目之故曰見猶
離見見不能及也故起信云若離業識則無見相
以諸佛法身無有彼此色相迭相見故仁王經云
金剛定前所有知見皆不名見唯佛頓解具一切
智所有知見而得名見故曰妄知有知有所不知
真知無知無所不知妄見有見有所不見真見無
見無所不見是知眾生知見盡而後佛知見現也。】


「阿難如彼眾生同分妄見例彼妄見別業一人一病
目人同彼一國彼見圓影眚妄所生此眾同分所見
不祥同見業中瘴惡所起俱是無始見妄所生。」


【此退別業之法復進別業之喻合明同分之法也
何故作此例耶以別業妄見虗而易明同分妄見
實而難信意欲將實者皆同虗也一病目人所現
[002-0304b]
圓影屬眚妄生例明一國之人所見不祥從惡緣
起雖虗實有異所見不同然俱屬見妄所生。】


「例閻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
諸有漏國及諸眾生同是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
虗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此退別業之喻進同分之法以例大千也別業喻
何以不例大千答以大千與一國同在同分妄見
中収但恐一時不能領會故以喻合明一國之同
分即以一國之同分例大千之同分也既一國所
見不祥從瘴惡起則南閻浮提三千洲中諸國皆
然南洲諸國既爾其餘三洲諸國皆然一日月所
統世界既爾則釋迦所統百億日月大千世界亦
然大千世界既爾則釋迦十方分身諸佛所統世
界諸有漏國亦然故曰同是覺明無漏妙心最初
一念妄動轉為見聞覺知虗妄病緣而有生死故
俱舍論云眼所現見名為所見從他傳聞名為所
聞自運己心之所思搆名為所覺自內所受及自
所證名為所知由此四種根中積生無始虗習乃
生住異滅分劑頭數和合一處為虗妄病緣俱時而生俱
時而死生死根本實基於此故起信云生滅與不
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黎耶識為流轉生死因
也。】


「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則復滅除諸生死因
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002-0304c]


【此下發明轉二種見妄而為涅槃菩提元清淨體
也諸和合緣者即發潤二種無明以與境界為緣
和合而起即六麤識相為分段生死因不和合緣
者即根本無明此由背清淨覺突然而起名不和
合即三種細識相為變易生死因起信所謂相應
心不相應心也若將此微密觀照照破二種無明
則二死之因永離二死之果永絕矣至此可稱圓
滿菩提可稱不生滅性可稱清淨本心可稱本覺
常住今汝二種見妄未除二死未出業識茫茫無
本可據便欲將此生死根本當妙覺性不亦太早
計乎若善思惟能以微密觀照照見生死根本從
命根下猛力一刀一斬齊斷方與清淨妙覺名目
相應矣自初卷至此是一大結局正謂無始生死
根本盡則無始菩提涅槃方得圓滿密嚴偈云如
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
以諸佛了之成清淨藏異生執之為阿賴耶如真
金隨爐火之緣標指鐶之異名類真心隨染淨之
緣成凡聖之異號認假名而二見俄興悟真體而
一心圓證。】


「阿難汝雖先悟本覺妙明性非因緣非自然性而猶
未明如是覺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阿難吾今復以
前塵問汝汝今猶以一切世間妄想和合諸因緣性
而自疑惑證菩提心和合起者則汝今者妙淨見精
為與明和為與暗和為與通和為與塞和若明和者
[002-0305a]
且汝觀明當明現前何處雜見見相可辯雜何形像
若非見者云何見明若即見者云何見見必見圓滿
何處和明若明圓滿不合見和見必異明雜則失彼
性明名字雜失明性和明非義彼暗與通及諸羣塞
亦復如是復次阿難又汝今者妙淨見精為與明合
為與暗合為與通合為與塞合若明合者至於暗時
明相已滅此見即不與諸暗合云何見暗若見暗時
不與暗合與明合者應非見明既不見明云何明合
了明非暗彼暗與通及諸羣塞亦復如是。」


【此下破和合也和合者混萬物而為一也若果無
和合應無菩提由前云無漏妙心與見聞覺知和
合一處故有生死復恐彼謬解故不待其再問即
牒其語而破之所以破者生滅與不生滅非一相
故汝雖下許其已能而猶下示其未解言覺元者
即指元清淨覺體也阿難下審定和合之處言我
向前如是開示尚未開悟汝今猶以世間妄想諸
因緣性而自疑惑執此清淨覺心亦是和合而起
者則汝妙淨見精在明暗通塞之內與誰和耶證
即執證之證夫言和者如水和土混而而不分之
謂若謂見精與明和者且汝舉眼見明適當明相
現前之時從何處所雜此見精而與之和耶且明
之與見兩不相雜故歷歷可辯若兩相雜則明失
其明見失其見復何形像而知見與明和耶若謂
明相現前而非是見則相在相處見在見處各不
[002-0305b]
相知不應有見云何開眼即見明耶若謂明相現
前即是見者則汝見明之時何異見見必曰見性
圓滿則無空處可與明和若曰明相圓滿又無隙
處可容見性若謂見必是見明必是明各各相異
今若雜和則見失其名明失其字名字尚無而曰
見與明和決無是義如是則離亦不可即亦不可
一亦不可異亦不可而和明之義不成矣彼暗下
例破夫言合者如葢合函附而不離之謂若此見
精既與明合至與暗時明相已滅此見亦隨明滅
決不復與暗合云何暗來又能見暗若謂雖則見
暗而實不與暗合與明合時則應亦不見明云何
明合了然知其是明而不是暗今既能見明復能
見暗決知此見不與明合云何而言見與明合耶
中論云若以一法合若以異法合若一則無合何
以故一法云何自合如指端不能自觸若以異法
合是亦不可何以故以異成故彼暗下例破。】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覺元與諸緣塵及
心念慮非和合耶佛言汝今又言覺非和合吾復問
汝此妙見精非和合者為非明和為非暗和為非通
和為非塞和若非明和則見與明必有邊畔汝且諦
觀何處是明何處是見在見在明自何為畔阿難若
明際中必無見者則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
云何成彼暗與通及諸羣塞亦復如是又妙見精非
和合者為非明合為非暗合為非通合為非塞合若
[002-0305c]
非明合則見與明性相乖角如耳與明了不相觸見
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彼暗與明及
諸羣塞亦復如是。」


【此破不和合也不和合者不與萬法為侶也若果
不和合應無生死所以破者生滅與不生滅非異
相故如我下先明出計緣塵境也心指業識念慮
指分別事識也佛言下審定不和合處若非下先
破不和若此妙淨見精不與明和則見與明各有界
限汝且諦觀二種界限何處屬明何處屬見若謂
明邊必無見者則彼與此各有疆界各不相到自
不知其明相所在云何識其界限乎又妙下破不
合若謂見性不與明合正如牛之兩角兩相乖戾
各不相順如耳與明了無關係既不相關則此見
精且不知其明相所在云何甄別明白合與不合
耶故宗鏡問云此妙明性既非因緣自然無有一
法不從和合而生如無所證之真理何有能證之
妙智則境智和合能成見性答若智外有如則可
為所證若如外有智則可為能證今智外無如如
外無智欲將何法以為和合非和合耶是則智與
真如親證其體尚不許言和合豈與緣塵念慮和
合耶自初卷破心破見破業識以顯如來藏者以
如來藏不變不與心見等和合故下文即三科即
七大以顯如來藏者以如來藏隨緣能與三科七
大和合故此是世尊破立之門戶轉換之機軸海
[002-0306a]
潮之音決非虗發故不待再請而答也已上正當
法界觀中會色歸空觀○此經自阿難請三觀後
世尊即審其最初發心阿難答以見相而心生愛
樂故我發心雖是信口答出實不知見是何人相
是何物愛樂者是誰亦不知此相此見從何生起
故世尊一一為彼指出此愛樂者是妄想是緣心
是徧計執喻如月影故自徵心以至不成聖果是
破意識以顯見性次指見精是現量心相分是現
量境是依他起是真妄根喻如第二月故自乞心
乞眼之後世尊托見精以發明真性直至文殊請
問精見色空是非二義如來直指見與見緣元是
菩提妙淨明體此是會見相以顯藏性第阿難但
知見相是真不知是妄皆由陀那識中變現故在
同別二種見妄章中破業識以顯藏性至此則奢
摩他觀已明微密觀照已了空如來藏性已顯然
此藏性不在七處不在八門不在因緣中不居自
然裏不屬見性不屬那陀畢竟不知著落無下手
處無用心處故復為彼指出三科七大即是如來
藏性為妙修行路欲令阿難用此微密觀照向舊
路上處處尋覓頭頭薦取直令滴水邊識大海芥
孔裏見虗空若除此外更無修行之路矣前文所
云將欲敷演大陀羅尼諸三摩提妙修行路者葢
指此也下文二十五聖各陳圓通皆是從此證入
而阿難亦在七大徧周之後豁然有省皆是即假
[002-0306b]
而入中也問前云見與見緣併所想相本無所有
元是菩提妙淨明體已將根塵識三會歸藏性矣
何故此下復以三科七大會歸不亦贅乎答前之
會歸是明如來藏性不立一法以顯理究竟堅固
也此之會歸是指三科七大當體即是如來藏性
以明事究竟堅固也前欲令人即性以推相見諸
法之無相此欲令人即相以推性見諸法之無性
見諸法之無相則相相寂滅見諸法之無性則性
性圓通實交明而互顯惡得贅。】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
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如是乃至五陰
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虗妄有生因緣
別離虗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
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
生死了無所得。」


【已上廣破徧計依他顯圓成實性以答奢摩他已
竟下復廣舉三科會歸藏性以明大陀羅尼要令
阿難善用其心通達實相從茲發悟以答三摩鉢
提之請也言汝雖知二種見妄當處發生當業輪
轉皆有歸宿處然猶未知一切浮塵諸幻化相如
陽𦦨乾城空華圓影鏡像水月野馬浮埃無根之
物皆是當處生而當處滅皆有著落之處也幻妄
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者正指出諸幻化相著
落處全在不動妙真如性意謂世間極浮虗幻化
[002-0306c]
之物究其根源皆有落地況汝陰處界入皆是平
生自己護惜之物已不知其生從何來滅從何去
妄謂父母己三因緣和合名之為先四大六根各
各分散名之為滅了不知其下落殊不知生死去
來未曾動著絲毫總不離汝當處常住不動妙真
如性若汝於此悟得不動真性於中求其生死去
來迷悟尚不可得乃謂因誰緣誰而有生死去來
者不亦謬哉具足眾德曰如來藏本無去來曰常
住本無迷悟曰妙明本無生死曰不動無處不在
曰周圓體萬物而至神性一切而不異曰妙真如
性惟常住故去來不可得唯妙明故迷悟不可得
唯不動故生死不可得故中論疏云常則人天定
位故無往來無常則六趣各盡一形亦無往來又
常即凝然不動則無往來無常則念念變異令誰
往來是則常與無常俱不相到皆無往來肇論亦
云昔物自在昔不從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從
昔以至今仲尼云回也見新交臂非故如紅顏自
在童子之時白首自處老年之體何曾遷動故華
嚴云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
不相知譬如河中水湍流競奔逝各各不相知諸
法亦如是等法華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是
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所謂唯佛與佛乃能究竟
諸法實相此經所以名一切事究竟堅固而首標
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也若向此處得知
[002-0307a]
下落則佛知佛見不用力而開大陀羅尼不動步
而入故欲於一切法成等正覺者無離三科別求
也。】


「阿難云何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先總徵長水云梵語塞徤陀此云蘊古飜為陰蘊
是積聚陰是蓋覆積聚有為蓋覆真性此陰有五
攝有為盡謂此五蘊皆是有為生滅法云何知其
為如來藏耶故先徵起也三科總不出色心二法
但為愚心愚色者開合不同分為三耳此為愚心
不愚色者說故合色開心也。】


「阿難譬如有人以清淨目觀晴明空唯一晴虗逈無
所有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則於虗空別見
狂華復有一切狂亂非相色陰當知亦復如是。」


【此即色陰以明實相也先舉喻以明妄色雖舉根
身實無器界即十一色法也色以質礙為義人喻
眾生無故猶無端瞪直視貌清淨目喻如如智晴
明空喻如如理瞪喻無明勞喻眚妄狂華喻色狂
亂非相如毛輪二月飛蠅垂髮等以色類非一故
曰一切以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動念現六
塵境若翳目見華所謂一翳在眼空華亂墜故曰
色陰當知亦復如是。】


「阿難是諸狂華非從空來非從目出如是阿難若空
來者既從空來還從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虗空空若
非空自不容其華相起滅如阿難體不容阿難若目
[002-0307b]
出者既從目出還從目入即此華性從目出故當合
有見若有見者去既華空旋合見眼若無見者出既
翳空旋當翳眼又見華時目應無翳云何晴空號清
明眼是故當知色陰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初三句先標定無生下同如是下破外色不從空
生由彼凡外不達空即是色計真空為斷空從空
生色故就其計而達之故曰若此狂華從空來者
既從空來還從空入若此狂華既有出入則此虗
空便有內外既有內外決非虗空空若非空便是
實體自不容其華相起滅正如阿難既有實體更
不復容阿難生起云何而言華生於空耶若目下
次破內色不從目出由權教菩薩雖知色從內現
然又計為實色故亦就其計而導之故曰若此狂
華從目出者既從目出即應還歸於目若從目出
則此華性當合有見若有見者出既為空中之華
旋應見自己之眼若無見者出則既能翳空旋亦
當令翳眼又若華從目出則應目翳皆銷是則眼
見空華便可稱清明眼何故必見晴空無華方號
清明眼耶問若破外色可稱當理若內色者是萬
法唯識之宗何故亦破之耶答心不在外亦不在
內何容擬議能變之心尚無內外況所變之色有
內外乎若不破依他定執內色為實有秪名半頭
唯識未是全頭故須破之是故下結妄即真言此
色法二處皆非足知虗妄究其本根不離當處本
[002-0307c]
自無生豈因緣自然可及哉若果能善用其心微
細觀察親見色陰根本即此色陰便可通達實相
矣。】


「阿難譬如有人手足晏安百骸調適忽如忘生性無
違順其人無故以二手掌於空相摩於二手中妄生
澀滑冷熱諸相受陰當知亦復如是阿難是諸幻觸
不從空來不從掌出如是阿難若空來者既能觸掌
何不觸身不應虗空選擇來觸若從掌出應非待合
又掌出故合則掌知離則觸入臂腕骨髓應亦覺知
入時蹤跡必有覺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來
何待合知要名為觸是故當知受陰虗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


【此即受陰以明實相也受以領納為義若約法相
宗是徧行心所以能領納違順俱非之境而生苦
樂捨受雖諸識中皆有受相而前五識合三離二
受用偏多固當分屬眼等五識以眼等五識必根
境相對而生觸故以兩手摩空為喻譬如下喻心
念不起時四肢輕安百骸調適尚不覺有身安知
有受但由根境相對擘空妄生諸受正如兩手摩
空而妄生澁滑諸觸也以觸喻受者觸亦徧行心
所以觸緣受故也若空下破幻觸不從空生若謂
此觸是空生者空無分別定無揀擇既能觸掌應
觸其身豈虗空亦有選擇而故觸其掌乎若從下
破幻觸不從掌出若謂此觸是掌出者應須獨掌
[002-0308a]
自生掌未合時何無澁滑何故必待掌合而後生
耶若使必從掌出掌合則知其出掌離應知其入
若必有入則其隣近之臂腕骨髓應亦知其入時
蹤跡云何不知縱使臂腕骨髓實有覺心知其出
入則是元有一物身中往來自觸何必更待掌合
而知其出方始名為觸耶既知二處皆非即此受
陰便可通達實相矣。】


「阿難譬如有人談說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懸崖足心
酸澀想陰當知亦復如是阿難如是酢說不從梅生
非從口入如是阿難若梅生者梅合自談何待人說
若從口入自合口聞何須待耳若獨耳聞此水何不
耳中而出想蹋懸崖與說相類是故當知想陰虗妄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此即想陰以明實相也想以緣慮為義此想亦是
徧行心所以能安立自境分齊故諸識皆能安立
自境而意識偏多以能緣慮三世境固當偏屬意
識以是融通妄想故談梅水出思崖足酸者口不
食梅而口中水出足不至崖而足心酸澁者豈非
想乎此想陰者畢竟從何而出也阿難下辨酢□
之非實以明想陰之虗即如酢梅是□談說而此
酢說不從梅生非從口入云何聞說而口中水出
若此酢說是梅生者梅合自談口中之水當從梅
生何待人說而口中水出若此酢說從口入者口
應自聞而口出水何待耳聞而口中水出若獨耳
[002-0308b]
聞此水何不從耳中出而反從口出者何耶既知
酢說無根則知想陰不實矣故譚子云有言臭腐
之狀則輒有所噦聞珍羞之名則妄有所嚥臭腐
不曾來珍羞未曾至而有噦嚥者非妄而何想蹋
懸崖與說相類者應云如是崖想不從崖生不從
足入若崖生者崖合自思何待人想若從足入足
應有思何須心想若獨心思此酸不應心中自有
既知口水與酸澁無從則知想陰之所出便可即
想陰而通達實相矣楞伽經云前聖所知轉相傳
授妄想無性至哉言乎是法性之真宗也。】


「阿難譬如暴流波浪相續前際後際不相踰越行陰
當知亦復如是阿難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
亦非水性非離空水如是阿難若因空生則諸十方
無盡虗空成無盡流世界自然俱受淪溺若因水有
則此暴流性應非水有所有相今應現在若即水性
則澄清時應非水體若離空水空非有外水外無流
是故當知行陰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此即行陰以明實相也行以遷流為義此行即是
徧行心所之思以能驅役自心能造善不善等故
即是業行於百法中攝法最多雖八識皆有遷流
而末那遷流最勝以念念不斷故雖八識皆有思
而末那思為最勝以思量為性故固當偏屬第七
識以暴流為喻者以是陀那細識習氣所成故前
際後際不相踰越者由彼日夜遷流無間故當知
[002-0308c]
行陰為生滅根元亦如暴流也下約空水二喻破
空喻真如水喻業識故曰若此暴流因空而生則
諸十方虗空成無盡流者喻真如無際行陰亦無
際不可盡也若此暴流因水而有則此暴流性應
非水應離水外別有處所別有相狀兩俱現在如
父生子各有體性若此暴流渾濁之時即是體性
則澄清時應非水體以暴流盡而水澄行陰盡而
心靜故若此暴流離空離水則無流相以行陰離
真如業識外無自體故既知空水不即不離則知
暴流之所自出便可即行陰而通達實相矣。】


「阿難譬如有人取頻伽瓶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里
遠行用餉他國識陰當知亦復如是阿難如是虗空
非彼方來非此方入如是阿難若彼方來則本瓶中
既貯空去於本瓶地應少虗空若此方入開孔倒瓶
應見空出是故當知識陰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此即識陰以明實相也識以了別為義以能了別
自分境故雖諸識皆能了別而此業識了別三類
性境固當偏屬業識也性覺真空周遍法界含吐
十虗寧有方所一迷為心惑為身內自私自小故
以缻空為喻人喻業行即第七識瓶喻中有本有
二身空喻業識塞其兩孔謂煩惱所知障塞二空
也以有二障遂有二死故業牽身識而走如人擎
瓶空而行也故經云[少/隹]來入瓶中羅穀掩瓶口[縠-一]
穿[少/隹]飛去識神隨業走千里遠行用餉佗國者三
[002-0309a]
界六道無處不往也業識為主而遷此識往來六
道者是末那識以隨所生所繫故下約彼方此方
破者以真如不動由七八二識遷流不住似有去
來故有彼此若彼下破此識不從彼方來以不離
當處故若此下破此識不從此方入以此方不曾
欠少故涅槃經云若人捨命之時心意識即生善
道而是心法實無去來亦無所至直是前後相似
相續相貌不異耳昔慧明上座有新到參明問近
離何處僧曰都城明曰上座離都城到此則都城
欠上座此間剩上座剩則心外有法少則心法不
周與此同旨今彼方不見空少此方不見空出則
知識陰之所自出便可即識陰而通達實相矣已
上總明五陰虗妄本無實體非自然生非因緣有
若以微密觀照照見五蘊則聚沫之色既虗水泡
之受何有陽𦦨之想非實芭蕉之行惟空幻妄之
識無住則如來藏性逈然獨露矣永嘉明一念之
中即具五陰謂歷歷分明即是識陰領納在心即
是受陰心緣此理即是想陰行用此理即是行陰
汙穢真性即是色陰此五陰者舉體即是一念此
一念者舉體即是五陰歷歷見此一念之中無有
主宰即人空慧見如幻化即法空慧與此皆可互
參。】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002-0309b]
合轍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