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680 楞嚴經合論-宋-德洪造 (CBETA)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合論卷第四



【論曰馬鳴曰凡所分別皆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
相可得是故當知一切世間境界之相皆依眾生
無明妄念而得建立如鏡中像無體可得如經前
文所論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性行相紛
然皆鏡中像也而富樓那如小兒猶以是像為實
然故起疑而難舊疏曰執相難性以小乘有學方
斷分別而俱生煩惱未除故如阿難所證是也富
樓那自陳雖斷俱生煩惱已證無學然尚纏理障
也。】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
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
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
為第一今聞如來微玅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
於蚊蚋本所不見何況得聞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
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
[004-0030c]
悟習漏未除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
來所說法音尚紆疑悔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
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
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
性圓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徧云何容
水水性周徧火則不生復云何明水火二性俱徧虗
空不相陵滅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虗通云何二俱周
徧法界而我不知是義攸往惟願如來宣流大慈開
我迷雲及諸大眾作是語已五體投地欽渴如來無
上慈誨。


爾時世尊告富樓那及諸會中漏盡無學諸阿羅漢
如來今日普為此會宣勝義中真勝義性令汝會中
定性聲聞及諸一切未得二空迴向上乘阿羅漢等
皆獲一乘寂滅場地真阿練若正修行處汝今諦聽
當為汝說富樓那等欽佛法音默然承聽。」


【論曰棗栢曰有始有終者如人於少時間夢見無
量劫忽然夢覺所有夢中時無量劫數並不可得
始之與終亦復如是富樓那方在㝱中然夢以憶
想獨影力故妄見種種山河世界以無明力故幻
成三支如唯識宗有三支習氣義一曰戲論習氣
二曰有支習氣三曰名言習氣問何謂戲論曰譬
如世有草號虞美人虞美人者項王寵姬也死非
其道故世哀之為之歌對草倚聲悽慟而草輙搖
草無情識也方其未有楚則寵姬亦無矧有草耶
[004-0031a]
一切眾生自妄顛倒而成三界如之又問何謂有
支曰譬如世有磁石見鐵則吸石無情識也而注
發動轉若有使之者一切眾生三苦相因為十二
緣虗妄栽接而成眾生如之又問何謂名言曰譬
如世人葬其祖先於吉地則世受其福不然有禍
人有親姻地非情識而禍福之應捷於影響一切
眾生殺盜婬力妄計而成業果如之二空者人空
法空也得人空者知眾生無性得法空者知諸法
無性故曰令汝會中定性聲聞及諸一切未得二
空迴向上乘阿羅漢等皆獲一乘寂滅場地真阿
練若正修行處阿練若又阿蘭若此云無喧諍又
云閑靜處。】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
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玅富樓那
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佛言汝稱覺明為
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富樓那言若
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
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
明妄為明覺。」


【論曰性以覺言者覺必明也而有三種名何謂三
種曰玅明曰明妙曰覺明於性覺則曰玅明於本
覺則曰明妙於妄覺則曰覺明而覺明不言玅何
也曰性覺不立始終獨立而常寂若遇了緣而迷
解則是明其妙矣故曰本覺明玅然而既立本則
[004-0031b]
有始之別名也蓋性覺者其體本自妙而常明不
因他以有明者也本覺者由不思議熏修之力能
明知我有是性覺之玅者也覺明者因覺而有明
覺滅則明沒矣其言玅可乎馬鳴曰始覺時即是
本覺無別覺起立始覺者以依本覺有不覺依不
覺說有始覺推馬鳴之意以較此經乃是升本覺
為性覺升始覺為本覺故異耳今所言性覺者則
馬鳴以為本覺者也今所言本覺者則馬鳴以為
始覺者也然世尊於此特曰為復性明稱名為覺
者揀定富樓那所解之辭也猶曰仁者名為賢人
歟固賢人也又曰為覺不明稱為明覺者猶曰不
賢者名為仁歟無是理也然富樓那不知性覺體
自妙而常明乃謂性覺而能明者因覺所故有耳
於是疑世尊以不明之體便為覺則不可何以知
之以應不用所明是以知其必因所明乃為覺故
曰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也世尊躡此語
以窮之謂汝滿慈意若曰若無所明便無明覺者
是義不然何以故以真覺獨立離能所相借曰有
所有所矣豈真覺獨立靈知者乎馬鳴曰若心有
動非真了知有動且不可況有所乎縱汝滿慈以
為無所耶則已執無所則覺非明矣然借曰非明
又不應曰覺湛明性滿慈情訖意絕則明告曰性
覺必明妄為明覺今一切時任運徧知者性覺也
忽起分別即是覺明不是妙明也妙明覺明此其
[004-0031c]
異也所以致山何三界者覺明之咎也世尊指其
病因詳辯之者欲令離一切相即見佛性楞伽曰
諸法無法體而說唯是心不見於自心而起於分
別。】


「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
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
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虗空虗空為同
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覺明空昧相待成搖
故有風輪執持世界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
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堅覺寶成搖明風出
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寶明生潤火光上烝
故有水輪含十方界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成巨海
乾為洲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
江河常注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𦦨
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
因絞成水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論曰自覺非所明因明立所反折窮詰至無同無
異者則若近無為法矣乃曰真有為法何者也曰
無同無異蓋阿賴耶識也此識行相微細故言無
同無異以其為同也耶則五識攬境六識分別七
識染污以其異也耶則五識乃其相分六識非相
分不立七識非分別無有故曰無同無異也此一
段經示戲論習氣也而定林曰若無妙湛總持則
[004-0032a]
虗妄發生覺既離空生明空亦離覺生昧覺明發
識識精即水也空昧結色即土也土與水合生木
木即風也故曰覺明空昧相待成搖則有風輪空
生色為土搖成風為木木與土合生金故曰因空
成搖堅明立礙則有金輪火與金合生水故曰寶
明生潤火光上烝則有水輪金與木合生火故曰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則有火光火與水
合生土故曰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
洲潬土與水合生木故曰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洲
潬巨海皆為土謂土函海故曰水勢劣火結為高
山此亦說土前言海後言山此為異耳土有陰陽
二理高為陽下為陰餘亦如是推土可知也五行
皆以我克為妻若夫性不劣則陰陽不合無以生
子故火騰水降土勢劣水水勢劣火然後生子凡
子皆受父母津潤氣分故曰彼大海中火光常起
彼洲潬中江河常注山石擊則成𦦨融則成水林
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若金析為塵鎔則流動水
凝為氷烝則煖熱火不可觸[跳-兆+參]動不停亦復如是
所謂火光為變化性者火在世界中間外界則諸
大為所遷革內界則諸大隨之生滅所謂煖觸也
然後自有火輪所謂下洞火輪是也但言火光為
變化性而不言諸大性用但言風金水輪而不言
空及火輪則各舉一隅使以類推也余甞竄海南
宿海中以杖擊浪皆成𦦨以是驗之知海中常有
[004-0032b]
火光起也。】


「復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
踰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
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同業相纏合離成化見明色
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
胎交[這-言+世/冉]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邏藍遏蒲曇
等胎卵濕化隨其所應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
感化以離應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
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論曰所言妙明非覺明敢問何以異曰馬鳴曰一
切法常靜無有起相此玅明也又曰無明不覺妄
與法違此覺明也如一美女婬人見之愛著不捨
妬者見之以為仇怨修不淨觀人見之謂之青瘀
無預人見之無所適莫本一境也而四者見之不
同故為覺明若兄見之為妹子見之為母攸然了
知故曰玅明此一段經示有支習氣也定林曰識
合色生愛而動應是而有風成搖為順立堅為逆
愛心生惡為礙應是而有金愛惡相摩起煩惱性
應是而有火愛為貪著惡為厭離煩惱緣貪著起
得厭離滅生已必滅滅則還源應是而有水水即
識也識受習氣還合煩惱背覺起塵應是復生土
矣依塵發識取動為身身境交動應是復生木矣
世界以空昧為體眾生以覺明為性由覺明故得
有空昧世界如此眾生力也二者相續覺明為咎
[004-0032c]
然諸經皆以不了知故名無明名妄念而此經但
曰覺明嗚呼無明豈非亦以明為體乎羯邏藍此
云凝滑遏蒲曇此云胞當作皰龍勝曰五道生法各
各不同諸天地獄皆化生餓鬼二種生若胎若化
生也人道畜生四種生卵生濕生化生胎生所言
卵生者如毗舍佉彌羅母三十二子如是等名卵
生人濕生者如揜䲺羅婆利婬女頂生轉輪聖王
如是等名濕生人化生者如佛與四眾遊行比丘
尼眾中有比丘尼名阿羅婆地中化生及劫初時
人皆化生如是等名化生人胎生如常人生也。


補曰言明妄非他者謂明妄之體非是地水火風
等諸法所生唯起自於覺明故曰覺明為咎也所
妄既立則妄明之理彰焉理法也性也六妄因之
而成就四生以之而變易詎能超此妄明之性法
故曰明理不踰也。】


「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
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
諸世間卵化濕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
貪為本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
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
等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
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
百千劫常在纏縛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
果相續富樓那如是三種顛倒相續皆是覺明明了
[004-0033a]
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
遷流因此虗妄終而復始。」


【論曰諸經言殺盜婬而此經乃敘婬罪于先者以
世尊專治欲貪為大病故也問曰如敘盜貪則曰
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何也曰從重處先言之人之
生以著味味之美者無如羊故羊為世美物此段
經示名言習氣也。
補曰列子曰齊之國氏以善
盜告宋之向氏光有曰吾聞天有時地有利吾盜
天地之時利雲雨之滂潤山澤之產育以生吾禾
殖吾稼築吾垣建吾舍陸盜禽獸水盜魚鱉亡非
盜也夫禾稼土木禽獸魚鱉皆天地之所生豈吾
之所有哉愚以是而知先佛世尊之敘盜貪類乎
殺貪者意與此合凡物之生莫不以生為順死為
逆雖禽獸魚鱉其喜生懼死一也既盜有而食之
則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互相吞噉無疑矣如青寧
生程程生馬馬生人焉蓋吾身在造化中亦一物
耳或曰准律不與而取者謂之盜且世人所食物
命以己財得之胡為盜曰非物之樂與彼食也夫
豈得不為盜哉楞伽經曰凡諸殺者為財利故殺
生屠販彼諸愚癡食肉眾生以錢為網而捕諸肉
入楞伽經曰是故買者與殺者無異不其然乎不
其然乎。】


「富樓那言若此玅覺本妙覺明與如來心不增不減
無狀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如來今得玅空明覺
[004-0033b]
山河大地有為習漏何當復生。」


【論曰金剛藏菩薩於圓覺會中問十方異生本成
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與
富樓那問意同然世尊先問金剛藏以未出輪迴
之心辯於佛境然後答之今世尊便直為說之者
以金剛藏登地大菩薩不當起輪迴生滅之心富
樓那無學小乘望道未見不必訶也。】


「佛告富樓那譬如迷人於一聚落惑南為北此迷為
復因迷而有因悟所出富樓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
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無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
云何因悟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時倐有悟人指示
令悟富樓那於意云何此人縱迷於此聚落更生迷
不不也世尊富樓那十方如來亦復如是此迷無本
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亦如瞖人見空中華瞖病若除華於空滅忽有愚人
於彼空華所滅空地待華更生汝觀是人為愚為慧
富樓那言空元無華妄見主滅見華滅空已是顛倒
敕令更出斯實狂癡云何更名如是狂人為愚為慧
佛言如汝所解云何問言諸佛如來玅覺明空何當
更出山河大地又如金鑛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
成雜如木成[厂@火]不重為木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復
如是。」


【論曰富樓那一問而世尊連舉四種喻答之何也
曰言正迷時倐有悟人指示令悟不復更生迷者
[004-0033c]
明三界山河本無生相如人迷南為北而已迷解
則南方不動又言於彼空華所滅空地待華更生
名愚人者明三界山河本無滅相如人瞖除則空
無華又言其金一純更不成雜者諸佛本覺已現
何處更存眾生無明心識之相又言如木成[厂@火]不
重為木者眾生心識之相滅已無餘涅槃曰愛心
盡處是大涅槃故曰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復如
是。】


「富樓那又汝問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徧法界疑
水火性不相陵滅又徵虗空及諸大地俱徧法界不
合相容富樓那譬如虗空體非羣相而不拒彼諸相
發揮所以者何富樓那彼太虗空日照則明雲屯則
暗風搖則動霽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
映於意云何如是殊方諸有為相為因彼生為復空
有若彼所生富樓那且日照時既是日明十方世界
同為日色云何空中更見圓日若是空明空應自照
云何中宵雲霧之時不生光耀當知是明非日非空
不異空日觀相元妄無可指陳猶邀空華結為空果
云何詰其相陵滅義觀性元真唯玅覺明妙覺明心
先非水火云何復問不相容者真妙覺明亦復如是
汝以空明則有空現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
若俱發明則有俱現云何俱現富樓那如一水中現
於日影兩人同觀水中之日東西各行則各有日隨
二人去一東一西先無準的不應難言此日是一云
[004-0034a]
何各行各日既雙云何現一宛轉虗妄無可憑據。」


【論云所言譬如虗空體非羣相而不拒彼諸相發
揮者法法體性虗誑如此如地性是實則不可更
易法身菩薩能變大地為金地種頓失則豈真實
又如墻如山呼聲能度則豈真實水性是實則不
可更易天人見水謂是琉璃餓鬼見水謂是火魚
謂是室廬而水性隨所見成就則豈真實又如寒
冰其河能度車馬則豈真實火性是實則不可更
易樹提伽則生火中火為母慈則豈真實又西國
有布以火浣之鮮明謂之火浣布則豈真實風性
是實則不可更易列子御之而行旬有五日而後
反則豈真實又舟得其便而駕之則豈真實龍勝
問曰云何地水火風實法亦但有名字答無智人
謂地等諸物以為實聖人慧眼觀之皆是虗誑譬
如小兒見鏡中像以為實懽喜欲取大人觀之但
誑惑人眼諸凡夫見微塵和合而成謂為實地除
有天眼者能散此地但見微塵慧眼分別雖散此
地初不可得以是觀之各各發明則有俱現不待
兩人同觀水中之日東西各行日各隨去也故觀
相元妄觀性元真則任彼諸法各各發明何所拒
哉。】


「富樓那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
為色空周徧法界是故於中風動空澄日明雲暗眾
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我以玅明不
[004-0034b]
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
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
動道場徧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虗空於一毛端現
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滅塵合覺故發真如玅
覺明性而如來藏本妙圓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
風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聲香味觸法非
眼識界如是乃至非意識界非明無明明無明盡如
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盡非苦非集非滅非道非
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羅非毗黎耶非羼提非禪那非
般剌若非波羅蜜多如是乃至非怛闥阿竭非阿羅
訶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樂非我非淨以是俱
非世出世故即如來藏元明心玅即心即空即地即
水即風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聲香味觸
法即眼識界如是乃至即意識界即明無明明無明
盡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盡即苦即集即滅即
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羅即毗黎耶即羼提即禪
那即般剌若即波羅蜜多如是乃至即怛闥阿竭即
阿羅訶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樂即我即淨以
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來藏妙明心元離即離非是
即非即如何世間三有眾生及出世間聲聞緣覺以
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菩提用世語言入佛知見譬
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玅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汝
與眾生亦復如是寶覺真心各各圓滿如我按指海
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由無勤求無上覺道愛
[004-0034c]
念小乘得小為足。」


【論曰如前文曰我今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眾
生獲妙微密性淨明心得清淨眼者示此經之宗
所謂明見性者也於此則曰我以妙明不滅不生
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為滅塵
合覺夫滅塵合覺又示趣也問何謂滅塵合覺為
經之趣曰世尊以眾生迷故背此覺體之久既遇
了緣則當親近隨順之止觀兩法者親近隨順之
要也馬鳴又謂之方便欲顯現真如法故有二種
行一者行根本方便謂觀一切法因緣和合業果
不失起諸大悲修諸善行攝化眾生不住涅槃以
真如離於生死涅槃相故此行隨順以為根本是
名行根本方便二者能止息方便所謂慚愧及以
悔過此能止息一切惡法令不增長以真如離一
切過失相故隨順真如止息諸惡是名能止息方
便雜華曰佛子譬如金翅鳥王飛行虗空迴翔不
去以清淨眼觀察海內諸龍宮殿奮勇猛力以左
右翅鼓揚海水悉令兩闢如龍男女命將盡者而
搏取之如來應正等覺金翅鳥王亦復如是住無
礙行以淨佛眼觀察諸宮殿中一切眾生若曾種
善根已成熟者如來奮勇猛十力以止觀兩翅鼓
揚生死大愛海水使其兩闢而撮取之置佛法中
令斷一切妄想戲論安住如來無分別無礙行十
明論曰以迷十二有支名一切眾生悟十二有支
[004-0035a]
即是佛故眾生及以有支皆無自性若隨順煩惱
無明行識名色六根相對生觸受愛取有成五蘊
身即生老死常流轉故若以戒定慧觀照方便力
照自身心境體相皆自性空無內外有即眾生心
全佛智海如馬鳴根本止息二方便觀照此戒定
慧三觀照方便與此經欲滅塵合覺之意同也言
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玅音者寶覺真心眾生
皆證也若無妙指終不能發者喻此本有真心自
非善知識方便昭示眾生何由得識雜華曰佛法
無人說雖慧不能了亦此意也言如我按指海印
發光者以隨順戒定慧觀照方便者也謂之善用
其心言汝暫舉心塵勞先起者以不能隨順戒定
慧觀照方便而隨順煩惱無明者也謂之不善用
其心經文上言按指下言舉心者簡妙其詞使法
喻互見耳龍勝曰眾生心性猶如利刀唯用割泥
泥無所成刀日就損理體常妙眾生自麤能善用
之即合本玅世尊至此舉心諦法十二因緣諸六
波羅蜜法三十七道品至如來地世出世間之法
曰玅明心元離即離非是即非即者此心微妙廣
大非妄念所能觸故何以故心體真如究竟空故
夫言究竟亦是以言遣言言說之極馬鳴曰真實
空者從本以來一切染法不相應故離一切法差
別相故無有虗妄分別心故應知真如非有相非
無相非有無相非非有無相非一相非異相非非
[004-0035b]
一異相略說以一切眾生虗妄分別所不能觸故
如易咸卦六爻初曰咸其拇二曰咸其腓三曰咸
其股至九四但曰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九五又曰咸其晦上六曰咸其輔頰舌四者當言
心而不言心何也心非爻數所系但曰朋從爾思
而已離亦心之卦當四爻而犯之故曰棄如死如
乃知止言思者不欲犯之詞也。
補曰自滅塵合
覺至以是俱非世出世故明空如來藏也自其下
至以是俱即世出世故明不空如來藏也於空如
來藏則曰元明心玅於不空如來藏則曰妙明心
元此一節文全生於汝以色空相傾相奪二句世
尊意謂富樓那曰汝於如來藏則以色空相傾相
奪而如來藏隨為色空故舉心則塵勞起矣我於
如來藏則以不滅不生合之故按指則海印發光
也問曰前言覺明為咎今言唯妙覺明又曰本妙
圓心何也曰此之覺明即性覺之妙明非覺明之
妄明也本妙圓心即如來藏心非肉團心也孤山
以如來藏約三諦而分之雖一時可觀恐非如來
本意何則若以世出世間之法非非之即之為三
諦該如來藏於楞伽當何以分之耶如佛語心品
曰有時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
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說如
來藏入楞伽又曰一切世間法皆如幻而諸外道
凡夫不知楞伽王若能如是見如實見者名為正
[004-0035c]
見若異見者名為邪見若分別者名為取二楞伽
王譬如鏡中像自見像譬如水中影自見影如月
燈光在屋室中影自見影如空中響聲自出聲取
以為聲若如是取法與非法皆是虗妄妄想分別
是故不知法及非法增長虗妄不得寂滅寂滅者
名為一心一心者名如來藏二經既以空無相無
願離自性寂滅等為如來藏校此經非諸法之旨
初無有異但楞伽惟顯空如來藏此則兼顯不空
如來藏也故於非諸法之下則曰即如來藏於即
諸法之下亦曰即如來藏其大義炳然何必以三
諦局而分之蓋愚於前文甞闢淨覺者此也寂音
謂離即離非是即非即為遣言者韙矣而孤山又
以由不勤求無上覺道之句謂釋塵勞先起之由
差之亦甚佛意似曰汝暫舉心塵勞先起者過由
不求無上覺道但愛念小乘得少為足耳所言非
道非得即疊結二乘怛闥阿竭此云如來阿羅訶
此云應供三耶三菩此云正徧知。】


「富樓那言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
而我昔遭無始妄想久在輪迴今得聖乘猶未究竟
世尊諸妄一切圓滅獨玅真常敢問如來一切眾生
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淪溺佛告富樓那汝雖除
疑餘惑未盡吾以世間現前諸事今復問汝汝豈不
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於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
頭眉目可見嗔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
[004-0036a]
走於意云何此人何因無故狂走。


富樓那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佛言玅覺明圓本圓
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
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
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
有生欲何為滅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
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如彼
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
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
在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
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
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
證。」


【補曰佛以三緣斷處名之曰歇歇即勝淨明心煥
然顯露與佛無殊豈待修而後證所謂一擊忘所
知更不假修持是也無盡曰滿慈問何因有妄不
問肯綮修證刪去何籍二句嗚呼經意著明若揭
日月何無盡之自昧類若是耶本周法界者謂此
心雖被緣因所覆初不曾失故下文舉衣珠為喻。】


「譬如有人於自衣中繫如意珠不自覺知窮露他方
乞食馳走雖實貧窮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
所願從心致大饒富方悟神珠非從外得即時阿難
在大眾中頂禮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現說殺盜婬業
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心中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004-0036b]
不從人得斯則因緣皎然明白云何如來頓棄因緣
我從因緣心得開悟世尊此義何獨我等年少有學
聲聞今此會中大目犍連及舍利弗須菩提等從老
梵至聞佛因緣發心開悟得成無漏今說菩提不從
因緣則王舍城拘舍黎等所說自然成第一義唯垂
大悲開發迷悶。


佛告阿難即如城中演若達多狂性因緣若得滅除
則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緣自然理窮於是阿難演若
達多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何因緣故怖頭
狂走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本頭
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籍因緣本狂自然本有
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為
狂走。」


【補曰自頭本自然至何為狂走文有三疊其一曰
若頭本自然出於狂怖既本自其然則無然非自
何由照鏡因緣怖頭狂走此以因緣破自然也其
二曰此自然頭若由照鏡因緣故狂此狂何不由
照鏡因緣故失若本頭不失狂怖妄出則此本頭
曾無變易又豈藉因緣而使之然此以自然破因
緣也其三曰若頭自然本有狂怖當未狂之際狂
潛何地若不狂既非自然頭亦本自無妄何為怖
頭狂走此總破因緣自然俱為戲論也故下文云
云演若達多此云祠授。】


「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是故我言
[004-0036c]
三緣斷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此但生滅
滅生俱盡無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則明自然心生
生滅心滅此亦生滅無生滅者名為自然猶如世間
諸相雜和成一體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稱本然性
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離離合俱非此句方名
無戲論法菩提涅槃尚在遙遠非汝歷劫辛勤修證
雖復憶持十方如來十二部經清淨妙理如恒河沙
只益戲論汝雖談說因緣自然決定明了人間稱汝
多聞第一以此積劫多聞熏習不能免離摩登伽難
何須待我佛頂神呪摩登伽心婬火頓歇得阿那含
於我法中成精進林愛河乾枯令汝解脫是故阿難
汝雖歷劫憶持如來祕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
遠離世間憎愛二苦如摩登伽宿為婬女由神呪力
銷其愛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與羅睺母耶輸陀羅
同悟宿因知歷世因貪愛為苦一念熏修無漏善故
或得出纏或蒙授記如何自欺尚留觀聽。」


【論曰貪因緣盜盜即是緣瞋因緣殺殺即是緣癡
因緣婬婬即是緣是謂三緣貪業果報以貪為因
瞋業果報以瞋為因癡業果報以癡為因是謂三
因故曰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問曰維摩經曰為憎
上慢人說有殺盜婬業圓覺經曰諸婬怒癡具為
梵行而此經必欲令斷之何也曰世尊以此會指
阿難摩登伽為緣說流轉三界坐貪婬欲故特言
斷之也如易噬嗑去姦之封曰利用獄亨[厂-一*臣*頁]中有
[004-0037a]
物動而麗乎上則噬嗑矣物譬則婬習也噬嗑以
獄之譬則以交神之道見之也龍勝曰眾生虗妄
如玻黎珠隨前色變自無定色如以瞋心見此人
弊若瞋心休息婬欲心生還見此人復好若以憍
慢心生見此人卑賤聞其有德還生敬心如是等
有理而憎愛無理而憎愛皆是虗妄雜華論曰須
彌在大海中高八萬四千由旬非手足攀攬可及
以明八萬四千塵勞住煩惱大海眾生有能於一
切法無思無為即煩惱自然枯竭塵勞成一切智
山煩惱成一切智海若更起心思慮即有攀緣則
塵勞愈高煩惱愈深不能以至諸佛至頂也黃龍
曰譬諸地爾隆者下之窪者平之彼將登於九仞
之上吾亦與之俱困而極於九淵之下吾亦與之
俱技之窮則妄盡而自釋也故曰演若達多狂性
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沙界不從人得何
藉劬勞肯綮修證著骨肉謂之肯於骨可啟處有
小結礙謂之綮莊子曰技經肯綮之未甞肯綮庖
者用功力處經意若曰但狂性歇即不必施功力
也譯者用莊子之語達其意。
補曰如來既排因
緣自然俱為戲論至無功用道離合俱非理智不
及處方名無戲論法於菩提涅槃智斷二果尚在
遙遠況戲論法乎此無戲論法非汝歷劫辛勤修
證可得此結明何藉劬勞肯綮修證之義也若修
證可得只益戲論故曰汝雖歷劫憶持如來祕密
[004-0037b]
玅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其詞簡其旨明矣義學
之師以聞而未證與庶幾之義釋尚在二字嗚呼
如來真道示人豈以二途使後學背馳哉如尚留
觀聽與尚在遙遠有何異其自迃若此又以智論
佛坐道場時偈釋無戲論法此尤不通之論也耶
輸陀羅此云華色。】


「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疑惑銷除心悟實相身意
輕安得未曾有重復悲淚頂禮佛足長跪合掌而白
佛言無上大悲清淨寶王善開我心能以如是種種
因緣方便提獎引諸沈冥出於苦海世尊我今雖承
如是法音知如來藏妙覺明心徧十方界含育如來
十方國土清淨寶嚴玅覺王剎如來復責多聞無功
不逮修習我今猶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賜與華屋
雖獲大宅要因門入惟願如來不捨大悲示我在會
諸蒙暗者捐捨小乘畢獲如來無餘涅槃本發心路
令有學者從何攝伏疇昔攀緣得陀羅尼入佛知見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在會一心佇佛慈旨。


爾時世尊哀愍會中緣覺聲聞於菩提心未自在者
及為當來佛滅度後末法眾生發菩提心開無上乘
妙修行路宣示阿難及諸大眾汝等決定發菩提心
於佛如來玅三摩提不生疲倦應當先明發覺初心
二決定義云何初心二義決定阿難第一義者汝等
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
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
[004-0037c]
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以是義故
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阿難汝觀
世間可作之法誰為不壞然終不聞爛壞虗空何以
故空非可作由是終始無壞滅故則汝身中堅相為
地潤濕為水煖觸為火動搖為風由此四纏分汝湛
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從始入終五疊渾
濁云何為濁阿難譬如清水清潔本然即彼塵土[厂@火]
沙之倫本質留礙二體法爾性不相循有世間人取
彼土塵投於淨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汩然名
之為濁汝濁五重亦復如是阿難汝見虗空徧十方
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妄成是第一
重名為劫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
礙水火風土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名為見
濁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重離塵無
相離覺無性相織妄成是第三重名煩惱濁又汝朝
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於國
土相織妄成是第四重名眾生濁汝等見聞元無異
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異失
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名為命濁阿難汝今欲令見
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
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虗妄滅生伏還元覺得
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如
澄濁水貯於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
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
[004-0038a]
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玅德。


第二義者汝等必欲發菩提心於菩薩乘生大勇猛
決定棄捐諸有為相應當審詳煩惱根本此無始來
發業潤生誰作誰受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惱
根本則不能知虗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云何
降伏取如來位阿難汝觀世間解結之人不見所結
云何知解不聞虗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無形相無
結解故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自
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於器世間不
能超越阿難云何名為眾生世界世為遷流界為方
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
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方位有十流數有三一切眾
生織妄相成身中貿遷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設雖十
方定位可明世間只目東西南北上下無位中無定
方四數必明與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轉十二流變三
疊一十百千總括始終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
百阿難汝復於中克定優劣如眼觀見後暗前明前
方全明後方全暗左右傍觀三分之二統論所作功
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無德當知眼唯八百功德如
耳周聽十方無遺動若邇遙靜無邊際當知耳根圓
滿一千二百功德如鼻齅聞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
闕中交驗於鼻根三分闕一當知鼻唯八百功德如
舌宣揚盡諸世間出世間智言有方分理無窮盡當
知舌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如身覺觸識於違順合
[004-0038b]
時能覺離中不知離一合雙驗於身根三分闕一當
知身唯八百功德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
世間法唯聖與凡無不包容盡其涯際當知意根圓
滿一千二百功德阿難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窮流
根至不生滅當驗此等六受用根誰合誰離誰深誰
淺誰為圓通誰不圓滿若能於此悟圓通根逆彼無
始織妄業流得循圓通與不圓根日劫相倍我今備
顯六湛圓明本所功德數量如是隨汝詳擇其可入
者吾當發明令汝增進十方如來於十八界一一修
行皆得圓滿無上菩提於其中間亦無優劣但汝下
劣未能於中圓自在慧故我宣揚令汝但於一門深
入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淨。」


【論云既曰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沙界不從人
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及阿難請問從何攝伏疇
昔攀緣則又示發覺初心二決定義謂止觀也止
觀雖未至肯綮非修證乎曰新學菩薩不知佛意
則於修行有二種疑疑有修證即成敗壞之法疑
斷修證則無成辦之期故世尊既已顯說頂法深
妙微密畢殫無餘矣乃開方便門為發覺初心者
說此二義夫謂之方便則非究竟法馬鳴問曰一
切眾生一切諸法皆同一法界無有二相據理但
應正念真如何假復修一切善行救一切眾生答
曰不然如摩尼寶珠本性明潔在鑛穢中假使有
人勤加憶念而不作方便不施功力欲求清淨終
[004-0038c]
不可得真如之法亦復如是體雖明潔具足功德
而被無邊客塵所染假使有人勤加憶念而不作
方便不假修行欲求清淨終無得理故為初心則
是方便法華經說四種安樂行至常在閑處收攝
其心觀一切法如實相則曰是名親近處譬如窮
子捨父逃逝五十餘年竛竮歸來下劣之心未能
捨故見其父寶几承足白拂執衛疑非己有則以
方便二十年間但令除糞然後出入心相體解即
與名子以是知佛於涅槃時說眾生佛性有二種
因一者正因二者緣因正因謂眾生佛性緣因謂
六波羅蜜如乳中之酪因酵醹發之乃得成就問
曰五濁何因而然曰定林曰土色也水識也識色
雜亂故名為濁若根不緣塵則識色不偶識色不
偶則水不雜土成清瑩矣劫濁在色陰地若盡此
陰則劫清淨有空無體結暗為色故有見無覺生
發遍迷故見濁在受陰地若盡此陰則見清淨見
聞覺知壅令留礙以有界故水火風土旋令覺知
以有數故初一水也次二火也次三風也次四土
也故言序如此煩惱濁在想陰地若盡此陰則煩
惱清淨雖未盡此陰已能返觀其面去住自由性
發知見者根不能壅也故離根而性發容現六塵
者塵不能旋也故絕塵而容現此則憶識誦習禪
定力也然猶離色塵無相離見覺無性所以名煩
惱濁眾生濁在行陰地若盡此陰則眾生清淨眾
[004-0039a]
生即覺性澄寂則合空為真擾動則合塵為妄離
妄眾生滅也所謂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者生滅法也以著生滅名眾生濁命濁
在識陰地若盡此陰則命清淨眾塵隔越無狀異
生以識分別迷一性故性中相知用中相背以起
見墮執故同異失準不達性相義故聲聞緣覺皆
不能超此如來用中相背故曰用中相背如來藏
一性無二如來準此滅生滅心二乘見自共相即
於同失準如來藏隨為色空如來準此故種類俱
空二乘取真證滅故於異失準也當以止法澄令
清瑩故曰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又問六
根功德之數曰天台智者釋法華經六根功德[女*奐-大/比]
法之數未明者以未見三疊流變一十百千之旨
耳夫以眾生世界三四四三宛轉流變成十二矣
第一疊也於此十二之上各增十二為百二十矣
第二疊也於此百二十之上各又增十二為千二
百矣第三疊也然眼見前傍後方全暗鼻出入息
闕於中交身合能覺離中不知皆三分闕一所以
唯八百功德而已當以觀法審觀則如去泥純水
故曰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法華經曰以是功德莊
嚴六根皆令清淨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
淨肉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至於耳根又曰父母
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
不壞耳根以眼耳例諸根皆然則知入是觀法獲
[004-0039b]
六根清淨也無所疑矣。
補曰言眼鼻身之功德
各止八百者皆三分缺一故也缺一則同數變有
異故眼以四三為揲鼻身以三四為揲如左右傍
觀三分之二者數之略也雖各本具二百以左窺
右則左益五十以右窺左則右益五十故各得二
百五十資中曰一方三百旁觀二百又得兩分之
餘共成五百并前三百總成八百者是矣身鼻之
數按文自見然圓通之門合於此下顯發而阿難
既以逆流結解為問故世尊具答之後方冥授其
旨也。】


「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門能令六根一
時清淨。


佛告阿難汝今已得須陀洹果已滅三界眾生世間
見所斷惑然猶未知根中積生無始虗習彼習要因
修所斷得何況此中生住異滅分劑頭數。」


【補曰初果雖斷分別麤惑尚餘俱生細惑未斷此
惑未斷何能證苦邊際知生住異滅限劑之頭數
乎能證苦邊際至無學地不但知一有情生住異
滅限劑頭數復於三千大千界內有情無情念念
遷變微細行相悉亦知之然生住異滅之義釋者
多端其實即生老病死也。】


「今汝且觀現前六根為一為六阿難若言一者耳何
不見目何不聞頭奚不履足奚不語若此六根決定
成六如我今會與汝宣揚微玅法門汝之六根誰來
[004-0039c]
領受阿難言我用耳聞佛言汝耳自聞何關身口口
來問義身起欽承是故應知非一終六非六終一終
不汝根元一元六阿難當知是根非一非六由無始
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汝須陀洹雖得六
銷猶未亡一如太虗空參合羣器由器形異名之異
空除器觀空說空為一彼太虗空云何為汝成同不
同何況更名是一非一則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復如
是由明暗等二種相形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
色結色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
朵浮根四塵流逸奔色由動靜等二種相擊於玅圓
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
大因名耳體如新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由通塞
等二種相發於玅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
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
塵流逸奔香由恬變等二種相參於妙圓中黏湛發
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舌
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由離合等二種相
摩於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
為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
觸由生滅等二種相續於玅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
法覽法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
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阿難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
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離暗離明無
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非
[004-0040a]
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
知安寄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
是十二諸有為相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
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
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阿
難汝豈不知今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䟦難陀
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驕梵鉢提異舌知
味舜若多神無身覺觸如來光中映令暫現既為風
質其體元無諸滅盡定得寂聲聞如此會中摩訶迦
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阿難今汝諸根若
圓拔已內瑩發光如是浮塵及器世間諸變化相如
湯銷水應念化成無上知覺阿難如彼世人聚見於
眼若令急合暗相現前六根黯然頭足相類彼人以
手循體外繞彼雖不見頭足一辯知覺是同緣見因
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根塵既
銷云何覺明不成圓玅。」


【論曰凡夫具十使煩惱謂身見邊見邪見禁取戒
取者五利使也貪瞋癡慢疑者五鈍使也小乘謂
之十種惑業如身見邊見邪見禁取戒取疑是見
所斷惑餘皆是修所斷惑也龍勝曰清淨者空也
不曰空而曰清淨者佛知眾生畏空故遮言清淨
今言根元目為清淨四大者根元空也根元本空
則浮根而動者名為四塵然非此四塵不能以成
六根故成眼之象如蒲萄朵成耳之象如新卷葉
[004-0040b]
成鼻之象如雙垂爪成舌之象如初偃月成身之
象如腰鼓顙成意思如幽室見幽室見安得有浮
根四塵而曰流逸奔法乎曰世尊適今所喻曰晦
昧為空空晦昧中結暗為色然則暗色者幽室是
也以此暗色興妄想雜故曰幽室見唯其暗而見
故動搖動搖塵也故曰聚緣內搖自是觀之暗中
之見能動搖則非塵而何耶以其有暗可見故曰
浮根以其動搖故曰塵也然此聚緣之暗相有煖
濕等本質而不可收攬故曰四塵如五種色中受
所引色無形而受憶持者也如鳩摩羅什日記三
萬二千言則必有其地何以明之如胃無形而華
陀治廣陵胃有虫虫出而病愈既曰無形虫何所
潛乎以是觀之意如幽室見而具四塵流逸奔法
何疑哉阿那律陀此云無滅正云阿泥樓豆又云
阿㝹樓䭾此云如意又云無貧初以失目修禪獲
天眼通無目而通天眼故曰無目而見䟦難陀此
云賢喜又曰善喜正曰歡喜常護佑摩伽陀國雨
暘以時國無饑年瓶沙王歲設大會以答其惠民
皆歡喜因而得名凡龍皆無耳而聾於文從龍從
耳非止䟦難陀河中之龍無耳適指以示其事也
殑伽此云天堂來蓋主此河神之女也無鼻而知
香故曰非鼻而齅驕梵鉢提此云牛相人而牛形
也牛傍生其明了意識唯知草味而驕梵鉢提以
牛舌能了別人所食之味故曰異舌知味舜若多
[004-0040c]
此云空神又云風性無色界天之類也迦葉此云
大飲光得滅盡定故曰不由心念世尊於此欲示
六根用中相知故指其人以為證也然此方非耳
目所接則當以異類驗如蛇以眼聽不必疑䟦難
陀龍也如蛟無目而能行水母得鰕乃能行不必
疑阿那律也如螻螘以身為鼻不必疑殑伽神女
也如蟬以腋為舌不必疑驕梵鉢提也如風無形
物拒之則怒號不必疑舜若多神也嗚呼眾生爭
於口耳眼鼻數寸之間自以色聲香味為異可悲
憫者豈不哀哉耶。
補曰寂音謂什師所記必有
其地者蓋指肉團心為慮知之所託如正法念經
蓮華開合是也豈止記三萬二千言哉曰根元曰
浮根者乃自勝義根發起浮塵根也故於根元則
以清淨言之於浮根則以流逸言之然其所敘六
根體象文意甚著近有以腰鼓顙況女根者陋矣
夫自肩至臗為身餘則肢首而已肩臗巨而中細
得非腰鼓顙耶若謂女根為身之象是乃九竅之
一若謂腰鼓顙喻水火二竅則律琯亦應似之果
如其說則止可言女根之象非身之象何名身體
如腰鼓顙以此言之則本意特喻於形相也上卷
破根塵等如曰為取肉形雙爪之相為取齅知動
搖之性是知如來以肉形之鼻比方雙爪之相則
身體喻腰鼓顙復奚疑四塵者則色香味觸所造
四塵也或問舊疏嘗以覺明為真明何如曰非也
[004-0041a]
乃妄能之明耳有明明覺演上妄能之體俱為妄
也由此失真了之妙明故於妄則言由彼於真則
言失彼又暗成無見者破緣見因明也不明自發
者破暗成無見也見既因明而有則於暗時此見
成無矣不明自發則是暗相現前乃成見暗不成
無見矣既成見暗則此見精暗何能昏故根塵既
消則覺明亦成圓妙。】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說言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
與果位名目相應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
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
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若此見
聽離於明暗動靜通塞畢竟無體猶如念心離於前
塵本無所有云何將此畢竟斷滅以為修因欲獲如
來七常住果世尊若離明暗見畢竟空如無前塵念
自性滅進退循環微細推求本無我心及我心所將
誰立因求無上覺如來先說湛精圓常違越誠言終
成戲論云何如來真實語者唯垂大慈開我蒙吝。


佛告阿難汝學多聞未盡諸漏心中徒知顛倒所因
真倒現前實未能識恐汝誠心猶未信伏吾今試將
塵俗諸事當除汝疑即時如來敕羅睺羅擊鍾一聲
問阿難言汝今聞不阿難大眾俱言我聞鐘歇無聲
佛又問言汝今聞不阿難大眾俱言不聞時羅睺羅
又擊一聲佛又問言汝今聞不阿難大眾又言俱聞
佛問阿難汝云何聞云何不聞阿難大眾俱白佛言
[004-0041b]
鐘聲若擊則我得聞擊久聲銷音響雙絕則名無聞
如來又敕羅睺擊鐘問阿難言爾今聲不阿難大眾
俱言有聲少選聲銷佛又問言爾今聲不阿難大眾
答言無聲有頃羅睺更來撞鐘佛又問言爾今聲不
阿難大眾俱言有聲佛問阿難汝云何聲云何無聲
阿難大眾俱白佛言鐘聲若擊則名有聲擊久聲銷
音響雙絕則名無聲佛語阿難及諸大眾汝今云何
自語矯亂大眾阿難俱時問佛我今云何名為矯亂
佛言我問汝聞汝則言聞又問汝聲汝則言聲唯聞
與聲報答無定如是云何不名矯亂阿難聲銷無響
汝說無聞若實無聞聞性已滅同于枯木鐘聲更擊
汝云何知知有知無自是聲塵或無或有豈彼聞性
為汝有無聞實云無誰知無者是故阿難聲於聞中
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
汝尚顛倒惑聲為聞何怪昏迷以常為斷終不應言
離諸動靜閉塞開通說聞無性如重睡人眠熟牀枕
其家有人於彼睡時擣練舂米其人夢中聞舂擣聲
別作他物或為擊鼓或為撞鐘即於夢時自怪其鐘
為木石響於時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夢時
惑此舂音將為鼓響阿難是人夢中豈憶靜搖開閉
通塞其形雖寐聞性不昏縱汝形銷命光遷謝此性
云何為汝消滅以諸眾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逐念
流轉曾不開悟性淨妙常不循所常逐諸生滅由是
生生雜染流轉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塵根
[004-0041c]
識心應時銷落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則汝
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論曰所言緣見因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
相永不能昏者見因明而有則必因暗而無也今
不因明而自發者了知暗相則此見精既不因明
而自發矣而暗相亦安能昏之耶阿難解此意而
疑以為斷滅法於是令擊鐘以酬之使知其實不
滅耳世尊於前文云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
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故曰如果位中
菩提涅槃真如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
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
剛王常住不壞菴摩羅此云無垢空如來藏寶積
經曰空如來藏離於不解脫智一切煩惱不空如
來藏具過恒沙佛解脫智不可思議法不空如來
藏隨為色空普應一切而空如來藏為常住果大
圓鏡智明見一切而無分別菴摩羅識分別一切
而無染著楞伽經曰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生滅
是識不生滅是智此以無生滅故名大圓鏡智以
有分別故名菴摩羅識以其常住故名空如來藏
以其了了靈知故名佛性了了靈知則究竟覺故
名菩提菩提此云覺也究竟覺體本自寂滅故名
涅槃涅槃此云寂滅寂滅則一切妄心所不能觸
故名真如以要言之則究竟覺體寂滅一切妄心
所不能觸了了靈知者也此靈知無生滅有分別
[004-0042a]
而無染著故世尊重丁寧之曰汝但棄其生滅守
於真常嗚呼世尊親切明誨無密於此語者孰能
知恩哉。】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合論卷第四



音切





而銳切


音基


音妻


徒弄切


音慈


音因


尼輒切


胡昆



音征


音但


音容
[跳-兆+參]


音竈


取亂切
[這-言+世/冉]


居候切


郎佐切


音求


依據切


音的


音辣


音遏


四兒切


音掩


古暗切


音向


音夕


音袁


一計切


音埋


初限切


音撻


施智切


毘亦切


音母


音肥


音梅


音偉


音悟


慈夜切


棄挺切


音逝


胡臈切


音蛙


音密
貿


音茂


蘇郎切


音丹


古猛切


音凌


普經切


音教


音如
[女*奐-大/比]


四詣切


音舌


其征切


乙湛切




音徼


音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