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150 華嚴經海印道場懺儀-唐-一行慧覺 (CBETA)


No.1470


大方廣佛華嚴經海印道場十重行
願常徧禮懺儀卷第一
唐 蘭山雲巖慈恩寺護法國師行沙門慧覺依經錄
宋 蒼山載光寺沙門普瑞補註
明 欽[褎-禾+木-十+子]忠義忠藎四川布政佛弟子木增訂正
雞山寂光寺沙門讀徹參閱
天台習教觀沙門正止治定


第一晌



一切恭敬敬禮無盡三寶。


第一廣修供養



廣修供養


依華嚴別圓之教。此十種行願者。是趣入毗盧無盡境界之妙門也。諸大眾等審諦思惟此十種行願。略有三
門○一若依總相者。經云。廣說如來不可思議功德已。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彼行願者。今
若具說六相圓融十重玄門。有徧成諸行頓成諸行。若依德相法體本具。若依業用隨機妙現。若依性起本來
自具。若依緣起應新觀修。因果圓融。互相無礙。因該果海故。初發心時即成正覺果。徹因源故。雖得佛果。不捨
因門。俱是俱非。互遣雙拂。解境行有四句六句。彼入是能入之門。由此沒果海中故。名不可思議品也○二依
別教行布圓融說者。前十門名是行布也。結歸之中。有於圓融。舉一具餘。周徧含容。一多自抂。廣狹無礙。有體
無體。有力無力相入相即。句數有多。如華嚴大疏中。此無方法者。如埿撅隨牽。而來不可定於一方。由此禮敬
一門中。滅除帝網。一切罪障圓滿帝網。一切功德餘門亦爾。清凉大師云。若不能見聞此無邊無盡之境。普賢
[001-0139b]
行願無由得成也。若不能具修。應起欣求愛樂之心觀修儀者。十玄門中依一門修。如杜順三觀及大疏中說
○第三依於同教。引劣機故。攝於餘類。由此疏中名徧攝門也。今依三別門。如常教說○一禮敬諸佛。斷除七
慢九慢十慢等障。獲得尊貴自在之身圓滿八萬四千相好○一稱讚如來。斷除口四重障。獲得四無礙辯舌
相徧覆。具足十種圓音○三廣修供養諸聖喜悅所修供養功能者。福足增盛。獲得攝授二種成就。不修供養
過失者。所作不成。諸不稱意○四懺悔業障。斷除四障十障。成就世出世間一切功德。獲得妙好依報正報○
五隨喜功德。斷除不樂他榮嫉妒等障。獲得不可稱量之福一切功德皆悉圓滿○六請轉法輪。斷除違法謗
法等障。獲得多聞聰慧不共功德○七請佛住世。斷除憎佛謗佛害佛及憎嫉菩薩善知識不樂住世之障。得
金剛不壞長壽之身○八常隨佛學斷除違佛及諸善知識。不能積集功德無志修集自他俱利等障。獲得佛
及菩薩無盡功德○九恒順眾生斷除眾生種種性或怨或親或順或逆不能隨順佛不喜悅違佛等障。獲得
廣大善知識為眷屬○十普皆迴向。斷除狹劣不發菩提心障。得十度圓滿獲十身果。其發願者。斷除無願。及
退轉障也。前說功德悉皆圓滿。現生極樂。後遊華藏。今依別教除障功德。此略舉之。彼一一成佛儀等如法行。
本續中說。古師但修一種。證得大手印成就淨。除苦惱矣


是諸眾等人。各胡跪嚴持香華。如法供養。願此供海
雲。徧滿十方界。阿僧祇寶。阿僧祇華。阿僧祇鬘。阿僧
祇衣。阿僧祇蓋。阿僧祇幢。阿僧祇幡。阿僧祇莊嚴具。
阿僧祇給侍。阿僧祇塗飾地。阿僧祇塗香。阿僧祇末
香。阿僧祇和香。阿僧祇燒香。阿僧祇深信。阿僧祇愛
樂。阿僧祇淨心。阿僧祇尊重。阿僧祇讚歎。阿僧祇禮
敬。阿僧祇寶座。阿僧祇華座。阿僧祇香座。阿僧祇鬘
座。阿僧祇旃檀座。阿僧祇衣座。阿僧祇金剛座。阿僧
祇摩尼座。阿僧祇寶繒座。阿僧祇寶色座。阿僧祇寶
經行處。阿僧祗華經行處。阿僧祇香經行處。阿僧祇
鬘經行處。阿僧祇衣經行處。阿僧祇寶間錯經行處。
阿僧祇一切寶繒綵經行處。阿僧祇一切寶多羅樹
[001-0139c]
經行處。阿僧祇一切寶欄楯經行處。阿僧祇一切寶
鈴網彌覆經行處。阿僧祇一切寶宮殿。阿僧祇一切
華宮殿。阿僧祇一切香宮殿。阿僧祇一切鬘宮殿。阿
僧祇一切旃檀宮殿。阿僧祇一切堅固妙香藏宮殿。
阿僧祗一切金剛宮殿。阿僧祇一切摩尼宮殿。皆悉
殊妙。出過諸天。阿僧祇諸雜寶樹。阿僧祇種種香樹。
阿僧祇諸寶衣樹。阿僧祇諸音樂樹。阿僧祇寶莊嚴
具樹。阿僧祇妙音聲樹。阿僧祇無厭寶樹。阿僧祇寶
繒綵樹。阿僧祇寶璫樹。阿僧祇一切華香幢幡鬘蓋
所嚴飾樹。如是等樹扶疎蔭映。莊嚴宮殿。其諸宮殿
復有阿僧祇軒檻莊嚴。阿僧祇牕牗莊嚴。阿僧祇門
闥莊嚴。阿僧祇樓閣莊嚴。阿僧祇半月莊嚴。阿僧祇
帳莊嚴。阿僧祇金剛彌覆其上。阿僧祇香周匝普熏。
阿僧祇衣敷布其地。佛子菩薩以如是等諸供養具。
於無量無數不可說不可說劫中。淨心尊重。恭敬供
養一切諸佛。恒不退轉。無有休息。一一如來滅度之
後。所有舍利悉亦如是恭敬供養。受此香華雲。以成
光明臺。廣於無邊界無量無邊。願作佛事。


問此文及下經中皆云香華遍滿十方界供養等者。如何辨得如是多多供養具得供如上多多佛耶。答准華
嚴緣起章第三供養門中云。菩薩凡所施設。乃至一香一華一衣一蓋供養具。無不稱真理。等虗空界。即以全
法界之身。遊諸佛剎。稱真之物供養於佛。是故菩薩不虗行。於所修值諸佛。恒不失時。一切供具。常稱理而成
就。何以故。法施於佛稱真理。故釋曰准。此云一香一華等。又云。常稱理而成就者。即知經中所列。皆以稱理。即
一之多等也。故修行者。但安心觀行。物物自多。皆徧諸佛也。故云。願此香華雲。徧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次
下經說。迷心中供養比觀行。供養百千萬俱胝那由他迦羅。算喻沙陀。不及一也。皆言天者。是自然義。表法界
[001-0140a]
中法爾有如是不思議用也。皆言雲者。是隨緣義。表由行願力故見也。謂此供是色相顯然。智照無性。從法空
無生法起。能見所見逈無所依。應用而來。來無所從。用謝而去。去無所至。而能含慈。潤霪法雨。益萬物。以重重
無盡。有雲象焉


次奉施寶錯



「 寶珠自性廣大海
 七寶山等最殊勝
 出興如斯供養雲
 諸佛等處我奉獻」



唵薩㗚末怛達遏怛囉得捺布桚銘遏薩摩𠹌囉悉
癹囉捺薩麻英吽


寶錯經云。有一總持。名無量種呪。皆能成就。具大功
能。總持曰。


唵悉麻囉悉麻囉眉麻捺悉葛囉麻曷令[口*椔-田+夕]斡吽


寶錯總持云。以金銀鍮石等作寶錯時。於曼捺辣上。
至如來像。於如來及菩薩勇識婆羅門仙人六趣餓
鬼等處。奉此寶錯。故隨自所求種種宮殿種種幔帳
種種象馬種種車乘種種七寶種種衣服種種飲食
等。悉能成辦。又從無始以來。一切宿債悉能償還。今
略集之。廣如經說。又迴向輪經云。誦此祕密真言畢
已。即成隨意天大妙供養雲。現一切佛前。若善男子
善女人。一心觀佛。或晝或夜。誦此迴向輪故。善男子
善女人。諸罪消滅。一切煩惱漸漸微薄。能獲一切種
種功德。若誦一徧。得梵天之福。夢中常得見佛。命終
已後。得生極樂淨土。廣如經說。


次結廣大不空摩尼印呪



二手金剛合掌。二頭指蹙加寶形。竝竪二大指。即成誦不空摩尼供養陀羅尼
[001-0140b]


唵啞麼遏布[口*椔-田+夕]麻禰巴能麻末𠷌呤怛達遏怛眉浪
雞矴薩慢怛不囉薩囉吽


此廣大不空摩尼供養陀羅尼纔誦三徧。則成於無
量壽如來集會及無邊剎土中。雨無量廣大供養。所
謂種種塗香雲海。種種花鬘雲海。種種燒香雲海。種
種天妙飲食雲海。種種天妙衣服雲海。種種摩尼光
明燈燭雲海。種種幢幡寶帳寶蓋雲海。種種天妙音
樂雲海。普於諸佛菩薩眾會等處。成真實廣大供養。
由結印誦此陀羅尼供養故。獲得無量福聚。猶如虗
空。無有邊際。世世常生一切如來大集會中。蓮華化
生。得五神通。分身百億。能於雜染世界。拔濟苦惱眾
生。皆令安樂。即於現世。受無量果報。當來得生淨土。


此道場儀中。集呪印者。即是密法中。末世時。修行者不依密呪。助護難。以觀行成就也。夫供養有二門。一契本
源自性供養。二藉密法助緣供養。此中亦有二種。一寶錯供養。二呪印供養。皆依密法。又前即觀念性起供養。
此即緣起新成供養。皆含攝故。成於緣性圓融供養之海。向下讚歎。敬禮念佛。旋繞誦經。并呪等無不如是。眾
等應知


供養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第二稱讚如來



請三寶已。五體投地。頂禮佛足。端身威儀。一心佇立。面向法座。燒香散華。意中觀想三寶微妙功德。瞻仰不捨。
以語誦曰


一梵音讚佛



「 如來妙色身
 色相不思議
 見者生歡喜
 恭敬信樂法
 十方國土海
 無量無邊佛
 咸於念念中
 各各現神通
 大智諸菩薩
[001-0140c]
 深入於法海
 佛力所加持
 能知此方便」



二直言讚佛



讚佛功德



「 十力大雄最無上
 譬如虗空無等等
 境界廣大不可量
 功德第一超世間
 十力功德無邊量
 心意思量所不及
 人中師子一法門
 眾生億劫莫能知
 十方國土碎為塵
 或有數計知其數
 如來一毛功德量
 千萬億劫無能說
 如人持尺量虗空
 復有隨行計其數
 虗空邊際不可得
 如來境界亦如是
 或有能於剎那項
 悉知三世眾生心
 設經眾生數等劫
 不可知佛一念性
 譬如法界徧一切
 不可見取為一切
 十方境界亦復然
 徧於一切非一切」



讚法功德



「 欲具演說一句法
 阿僧祇劫無有盡
 而令文義各不同
 菩薩以此初發心
 光中現佛不可說
 佛所說法不可說
 法中妙偈不可說
 聞偈得解不可說
 不可說解念念中
 顯了真諦不可說
 示現未來一切佛
 常演說法無窮盡
 一一佛法不可說
 種種清淨不可說
 出妙音聲不可說
 轉正法輪不可說
[001-0141a]
 於彼一一法輪中
 演修多羅不可說
 於彼一一修多羅
 分別法門不可說
 於彼一一法門中
 又說諸法不可說
 於彼一一諸法中
 調伏眾生不可說
 或復於一毛端處
 不可說劫常安住
 如一毛端餘悉然
 所住劫數皆如是」



讚僧功德



「 菩薩功德無有邊
 一切妙行皆具足
 假使無量無邊佛
 於無量劫說不盡
 何況世間天及人
 一切聲聞及緣覺
 能於無量無邊劫
 讚歎稱揚得究竟
 一切眾生數易知
 三世心量亦可知
 如是普賢諸佛子
 功德邊際無能測
 一毛度空可知邊
 眾剎微塵可數知
 如是大仙諸仙子
 所住行願無能量
 十方剎土碎微塵
 於一念中不知數
 毛端度空能知量
 億劫宣揚不能盡」



結文


我等眾會。於日初分。禮讚功德所獲善根。迴向一切
眾生海。願皆永離纏蓋。成種智道。


故此經中。列塵數佛已。次云。我當悉以甚深信解。現前知見。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出無盡音聲言詞。
稱讚如來功德海。當知必須觀智。明白方得。能讚所讚皆如海。深廣無盡也


讚歎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第三禮敬諸佛



禮敬諸佛


既讚歎竟。應當一心正身威儀。次第禮佛。禮佛之法。當須隨所禮之佛。至心憶念。此佛真身。猶如虗空。應物見
[001-0141b]
形。如水中月。分明了了。如對目前。受我禮拜。於一一佛。皆如是用心。以名召體而禮之。不得散亂。又須自知身
心空寂。無有禮相。障緣影見。法界一一。佛前悉有。此身頭面體敬。準勒那三藏。禮佛觀門。優劣有七。一我慢禮。
二唱和禮。此二非儀。三恭敬禮。敬從心發。運於身口。五輪著地。四無相禮。深入法性。離能所相。五起用禮。觀身
與佛。皆從緣起。如幻如影。普運身心。徧禮一切。六內觀禮。但禮身內法身真佛。不緣他佛。七實相禮。若內若外。
若凡若佛。同一實相。見佛可禮。亦是邪見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名平等禮。故文殊云。不生不滅。故敬禮無所觀
等。然後四禮皆屬觀行。謂第四空觀禮。真諦佛入法之性故。五假觀禮。俗諦佛從體起用故。六中觀禮。第一義
諦佛。不計空色。直見本覺真性故。七則三觀一心禮。三諦一境。佛不取真棄假。泯絕無寄故。然今七禮經文。既
是隨相門中。且當第三第五也。心心恭敬故。念念觀身觀佛。從性隨緣。如幻影故。餘無相禮等。是下離相攝念
之義。然則雖三例圓明。只於身口恭敬禮時。作此觀智。非為身口都不禮讚。但將無相等。以當禮佛。善須思之。
若以觀智。便名禮佛。不須身禮。第三中亦應但以恭敬便為禮佛。不合運於身口。義例如此。豈不誤焉。問大乘
宗以意地起犯。即名破戒。何妨例此心禮即成功德。答彼意中作念。的擬運身口行。殺盜等心念成就竟。無悔
意故。即名破戒。今但的擬運身業禮口業。讚等心志决定。竟無猶豫。縱未遂嚴淨道場。作禮之間。灼然已生功
德。若無意擬運身口。元無功德。如本無意擬殺等。亦元無罪也。然觀智既成。觀境常見。行住坐臥。禮不間斷。但
觀心不退。自然流注。如受惡律儀之人。殺等之心。念念流注。不必正殺正盜也。受惡律儀者。作屠獵劫賊等業
也。問第五禮中云。能所皆如影像。影像無心。如何得禮義成。答即念念恭敬之心。亦如影也。世間鏡之類。但見
色影。不能見聲香味觸及心之影。而此大圓鏡智等虗空界。見色聲等及心心所等也。作此觀時。先觀己身心。
是無明勢分。從染緣而起。今以正智觀空無自性全體。即是一真法界。然後觀此法界。不守自性。常能隨緣而
起。遂禮拜恭敬。一心歸投。託諸佛及法義淨緣。引起身心及佛。隨此淨緣起。為身心及佛。如影從鏡。見既我身
心無性。合於法界。法界無所不徧。故我身心隨所依法界。亦無所不徧。無所不禮。故云。徧體一切也。第六中云。
身內真佛者。如塵中有大經卷。如弊布褁真金。如焦模中佛像。如器中鍠之聲音也。此既有真假內外相對。非
一向泯相。則亦當此隨念中也。準華嚴宗。復有自他融攝之禮。具足四句。一者一身禮多佛。彼經云。一一身徧
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又云。菩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念念悉有佛
成正覺。二者。多身禮一佛。經云。一一佛所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身。又云。如來成正覺時。於其身中。普
見一切眾生成正覺。三者。一身禮一佛。四者多身禮多佛。彼經云。如來成正覺時。入善覺智三昧。見一切眾生
[001-0141c]
數等身住於身中乃至一毛孔中。有一切眾生數等。身徧法界。一切毛孔悉亦如是。無有少許處空無佛身。釋
曰。但以隨舉一身對佛。隨舉一佛對身。及對文說義。結為四句。然實身數等。皆無盡也。問何以修行人身如是
一一同佛無盡耶。答曰。因緣備故。彼經云。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此是法力即緣也。又云。起深信解。如對目前。此
是自力即因也。深解即是勝解。勝解者。決定印持也。謂以普賢法力。見一切境。皆是佛境。以深解智力。印可攝
持。如上佛境在心。如目前也。謂於境不取生滅一多等定相境。即融通佛境。於心依智不依識。則心心是見佛
之心。故彼經云。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故彼經結禮佛云。虗空界盡。眾生界盡。眾
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以虗空界眾生界等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
意業無有疲厭。供養稱讚。十種行願一一如此。結之即知若不以普賢觀行之力。如何得念念不斷耶。智者審
思此文。無以生滅之心取相之禮。而為禮讚供養等也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眾生身


「 十方盡歸命
 滅罪增淨信
 願生華藏海
 極樂淨土中」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國土身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業報身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聲聞身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獨覺身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菩薩身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如來身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智身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法身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虗空身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四萬五千偈三十九品略本經


「 十方盡歸命
 滅罪增淨信
 願生華藏海
[001-0142a]
 極樂淨土中」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十萬偈四十八品下本經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中本經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一四天下微塵數品上本經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海雲能持普眼經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同說經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異說經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主伴經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眷屬經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圓滿經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普賢文殊等同生一切海眾


「 十方盡歸命
 滅罪增淨信
 願生華藏海
 極樂淨土中」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三十九類異生一切海眾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依口光召於眉間一切海眾偈同上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毗盧遮那及樹內眾宮殿內眾生內眾等一切海眾偈同上
[001-0142b]


次為諸部眾禮敬三寶




* 為梵王帝釋三十三天福德增盛故。敬禮常住三寶。
* 為四大天王龍神八部日月星宿增盛威光故。敬禮常住三寶。
* 為當今皇帝聖壽無窮弘揚正法故。敬禮常住三寶。
* 為皇后貴妃公主太子諸王福延萬葉深信正法故。敬禮常住三寶。
* 為文武官僚天下黎民信樂佛法故。敬禮常住三寶。
* 為師僧知識同會善友十方施主三塗八難願得難障解脫故。敬禮常住三寶。
* 為山神地神海神江神河神樹神晝神夜神空澤神苗稼神飲食神草木神水火風神主空主藥主城主宅諸神靈等滅罪增福故。敬禮常住三寶。
* 為國界安寧災危殄滅佛事興隆法輪永轉故。敬禮常住三寶。
* 為琰魔羅界十八獄帝三十大王三十三王三十六王十八獄主主命主攝無毒諸鬼王等願得離苦解脫故。敬禮常住三寶。
* 為地府輔王小臣主掌首領執杖公曹獄吏主淨主水主鐵主土主火主天下十類罪人願得離苦解脫故。敬禮常住三寶。
* 為十類孤魂三類九類十類餓鬼三十六部大力妖魅諸餓鬼等願得離苦解脫故。敬禮常住三寶。
* 為十類傍生住海住水住地住空蛇類魚類鰕類象
[001-0142c] 類馬類三十六億諸畜生等得離苦解脫故。敬禮常住三寶。


普禮真言



唵薩㗚末怛達遏怛遏怛巴[口*捺]難葛浪彌


應想普徧敬禮一切賢聖等處


功德山陀羅尼呪



捺麼莫[口*捺]也捺㗚[口*捺]㗚麻也捺麼珊遏也唵席寧呼
魯魯席[各*寧]嚕屹呤巴屹令巴席[口*捺]呤布嚕呤薩曷


大集經云。若人誦此呪一徧者。如禮大佛名經四萬
五千四百徧。又如轉大藏經六十萬五千四百徧。又
造罪過十佛剎土。入阿鼻地獄。受罪劫盡。更生。若誦
此呪一徧。此等重罪皆悉消滅。不墮地獄。命終已後。
決定往生極樂世界。得見阿彌陀佛上品上生。


禮敬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第四懺悔業障



懺悔業障


禮佛已竟。於法座前。正身威儀。恭敬胡跪。右膝著地。燒香散華。存想三寶。畟塞虗空。普賢菩薩無量莊嚴。眷屬
圍繞。為懺悔主。一一皆如對自目前。一心一意。生鄭重心慚愧。發露懺悔。無量劫來。六根三業所造一切惡業。
斷相續心。從於今時。盡未來際中不更造。所以者何。業性雖空。果報不失。若有造惡不懺。雖是虗妄。顛倒因緣。
則還受虗妄果報。然懺悔詞句。多取大藏經論中文也


弟子比丘某甲普為四恩三有及法界眾生等。竝願
斷除諸業障。歸命懺悔。


次十惡業報懺悔



夫欲懺悔者。先知展轉生起因。由無始不覺起貪瞋癡。發身口意。造一切業。謂善惡不動等。若約責心。善惡俱
懺。以善惡業迷時皆是貪愛心所作故。若就所作罪狀。則惟懺悔惡業。以悟後乃至成佛畢竟不捨善行故。善
[001-0143a]
是順于理故。迷時以取相求報故。成身過患。悟後但離其病。不除善法。故不懺也。惡業背理招苦。一向須斷。故
徧懺也。就懺中復有二種。一若□犯遮罪。先須依教作法懺之。遮罪者。體非毒惡。但以佛戒遮制不許。即不合
作。作即成犯。若犯性罪。復須起行。性罪者。謂殺盜等十惡。體性是惡。佛未出世。未有戒制之時作之。法爾有罪。
墮於三塗故也。言起行者。一事懺。二理懺。事懺如方等佛名經等。亦令作法兼起行也。謂彼方等經令先嚴淨
道場。香泥塗地。及室內作圓壇。彩畵縣五色幡。燒海岸香。點酥油燈。敷設高座。請二十四尊像。多亦無妨。供餚
饍。盡心力新淨。衣服鞋履。無新洗故。出入著脫。令無參雜。七日長齋。一日三時洗浴。初日供養僧。隨意多少。別
請一明了內外律者為師。受二十四戒及陀羅尼。對師說罪。要八日至十五日。當以七日為期。此不可減。若能
更進。隨意堪任。十人已還。不得過此。俗眾亦得。須辦單縫三衣。備佛法式。旋遶一百二十帀。却坐思惟。廣如經
說○又彼文中。令興七種心以為方便。一者慚愧。二者恐怖。三者厭離。四者發菩提心。五者怨親平等。六者念
報佛恩。七者觀罪性空興。如是七種心已緣想。十方諸佛賢聖。擎拳合掌。披陳至禱。慚愧改革等。若準天台止
觀。須達順逆。十心為先識。十種順生死心。以為所治。一妄計我人。起於身見。二內具煩惱。外遇惡緣。我心增盛。
三內外既具。滅善心事。不喜他善。四縱恣三業無惡不為。五事雖不廣。惡心徧布。六惡心相續。晝夜不斷。七覆
諱過失。不欲人知。八虜扈抵突。不畏惡道。九無慚無愧不懼凡聖。十撥無因果。作一闡提。從無始來。若自及他。
無不皆爾。次起逆生死心。從後翻破。一明信因果。二慚愧剋責。屏罪慚天。顯罪愧人三怖畏惡道。翻抵突也。四
不覆瑕疵。翻覆藏也。五斷相續心。如再犯王法。吐已還食也。六發菩提心。心等虗空。翻前惡徧。七修功補過。翻
前縱惡。八守護正法。翻前滅善。九念十方佛。翻惡緣也。十觀罪性空。見無我也。若具此者。無罪不滅。若不解者。
設入道場。徒為勞苦


惟願帝網無盡佛法僧寶。毗盧遮那如來。普賢文殊
海會聖眾。世出世神。慈悲本願。放大光明。照於法會。
證盟護念。哀愍攝受。願我及一切眾生海。自從無始。
直至今時。業海無盡。帝網重重。一切罪業。發露懺悔
舍利弗悔過經云。舍利弗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
人。意欲求佛道者。若前世為惡。當云何懺悔。佛言。善
哉善哉。若欲求阿羅漢緣覺佛道。欲知去來之事者。
[001-0143b]
常以平旦日中日沒人定夜半鷄鳴時。澡潄整衣服
叉手禮拜十方。自所向處。當悔過言。某甲等宿命。從
無數劫來。所犯過惡。於今世所犯淫妷。所犯瞋怒。所
犯愚癡。不知佛時。不知法時。不知比丘僧時。不知善
惡時。若身犯過。若口犯過。若心犯過。若意犯過。若以
意害佛。嫉惡經道。若鬬比丘僧。若殺阿羅漢。若自殺
父母。犯身三口四意。三自殺生。教人殺生。見人殺生。
代其喜身。自行盜。教人行盜。見人行盜。代其喜身。自
欺人。教人欺人。見人欺人。代其喜身。自兩舌。教人兩
舌。見人兩舌。代其喜身。自罵詈。教人罵詈。見人罵詈。
代其喜身。自妄語。教人妄語。見人妄語。代其喜身。自
嫉妒。教人嫉妒。見人嫉妒。代其喜身。自貪餌。教人貪
餌。見人貪餌。代其喜身。自不信。教人不信。見人不信。
代其喜身。自不信。作善得善。作惡得惡。教人作惡。見
人作惡。代其喜身。自盜佛寺中財物。若盜比丘僧財
物教。人行盜見。人行盜。代其喜身。自經秤。小㪷短尺
欺人。以重秤大㪷長尺侵人。教人侵人。見人侵人。代
其喜身。自作賊。教人作賊。見人作賊。代其喜身。自惡
逆。教人惡逆。見人惡逆。代其喜身。所謂無始以來。身
生五處者。在泥犁中時。在禽獸中時。在薜茘中時。在
人中時。身在五道中。生時所犯過惡。不孝父母。不順
於師。不敬善友。不敬沙門道人。不敬長老。輕易父母。
輕易於師。輕易求阿羅漢道者。輕易求辟支佛道者。
若誹謗嫉妒。見佛道言非。見惡道言是。見正言不正。
[001-0143c]
見不正言正。等諸所作過惡。願從十方諸佛。求哀
悔過。令等今世不犯此過殃。後世永不犯此過殃。
所以從十方諸佛求哀者。何佛能洞視徹聽。不敢於
佛前欺誑。等有過惡。不敢覆藏。從今已後。皆不敢
復犯。佛語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意不欲入泥
犁禽獸薜茘中者。諸所作過。皆當悔過。不敢覆藏。受
戒已後。不當復作惡。不欲生邊地無佛處無經處無
比丘僧處無義理處無善惡處者。皆當悔過。不當覆
藏。意不欲愚癡聾盲瘖瘂。不欲生屠士漁獵獄吏貧
家者。皆當悔過。不當覆藏。女人欲求男子者。皆當悔
過。欲得須陀洹道。不復入泥犁薜茘中者。皆當悔過。
欲得斯陀含道。上天作人。欲得阿那含道上二四天。
欲得阿羅漢泥洹去者。欲於世間得阿羅漢道者。欲
得辟支佛道者。欲得知去來之事者。皆當悔過。不敢
覆藏。佛語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各當日夜三
時。稽首於十方現在諸佛作禮。又從無始以來。毀戒
犯記句。違越法律。妄想分別。愛著我人。一切罪障悉
願消滅。雜亂濁心。障礙間斷。悉願清淨身心不安。憂
愁熱惱。悉得解脫。嗔恚躁動。面慍不喜。呵責損害悉
得清淨。互相惱亂。鬪諍不和。官事口舌。諍論憂惱。罪
業消滅。無德傳戒。無才為師。學寡利他。不淨說法。虗
食信施。心行染欲。悉願消滅。


我等為無明所覆。不識十惡業報罪因。今遇道場。乃
能覺知。歸命毗盧遮那如來及一切賢聖海眾。燒香
[001-0144a]
散華。一切苦報發露懺悔。不敢覆藏。由此因緣。我及
法界眾生海一切業報。願皆清淨。


次懺悔滅罪印呪



「 二羽金剛縛
 進力屈二節
 禪智押二度
 誦懺悔密言」



唵薩㗚末二合巴眉悉普怛[口*捺]曷捺末日囉也莎
應誦三徧


「 百劫積集罪
 一念頓盪除
 如火焚枯草
 滅盡無有餘」



「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懺悔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第五隨喜功德



「 十方一切諸眾生
 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
 所有功德皆隨喜」



隨喜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第六請轉法輪



「 十方所有世間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
 轉於無上妙法輪」



請轉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第七請佛住世



「 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誠而勸請
 惟願久住剎塵劫
 利樂一切諸眾生」



請住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001-0144b]


第八常隨佛學



「 我隨一切如來學
 修習普賢圓滿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
 及與現在十方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
 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願普隨三世學
 速得成就大菩提」



隨學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第九恒順眾生



「 所有十方一切剎
 廣大清淨妙莊嚴
 眾會圍遶諸如來
 悉在菩提樹王下
 十方所有諸眾生
 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
 滅除煩惱盡無餘」



恒順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第十普皆迴向



「 所有禮讚供養佛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迴向眾生及佛道」



發願


迴向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弟子比丘等。為一切眾生。至心發願。


「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
 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
 利樂一切眾生界
 彼佛眾會咸清淨
 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覩如來無量光
 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
 化身無數百俱胝
[001-0144c]
 智力廣大徧十方
 普利一切眾生界
 乃至虗空世界盡
 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
 我願究竟恒無盡」



發願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無常六時偈


此下誦無常者。然此禮懺。理事廣常。於六時中。難於剋定。今便於此第一晌。具寫餘六時所用之文。驗本簡看
唱者。先須誦熟。各以本時用之。無常偈者。後每晌別書。經論中無常偈者。此即六時通用。或別一任隨意念之。
又若有暇時。則應念勸世一百頌。警策無常亦得。今以寅時為首。具錄六時云


眾等聽說寅朝無常偈



「 欲求寂滅樂
 當學沙門法
 衣食計身命
 精麤隨眾等
 諸眾等寅朝
 清淨記六念」



又各念無常偈



「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 如來證涅槃
 永斷於生死
 若能志心聽
 常得無量樂」



午時偈



「 人生不精進
 喻若樹無根
 採華置日中
 能得幾時鮮
 華亦不久鮮
 色亦非常好
 人命如剎那
 須臾難可保
 是故勸眾生
 勤修無上道」



黃昏偈



「 西方日已暮
 塵勞猶未除
 老病死時至
 相看不久居
 念念催年促
 猶如少水魚
 勸諸禮佛眾
 修學至無餘」


[001-0145a]


又各念偈



「 是日已過
 命亦隨減
 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
 眾等當勤精通
 如救頭然
 但念無常
 慎勿放逸」



初夜偈



「 煩惱深無底
 生死海無邊
 度苦船未立
 云何樂睡眠
 睡眠當覺悟
 攝心恒在禪
 勇猛勤精進
 菩提道自然」



中夜偈



「 比丘汝起起
 何以著睡眠
 睡眠有何利
 病時豈可眠
 利㓨刺身時
 云何得睡眠
 汝今捨家時
 出離之所願
 當如其本願
 日日勤精進」



後夜偈



「 神光遷流轉
 迄至五更初
 無常念念至
 恒與生死俱
 勸諸行道者
 修學至無餘」



又有一偈六時通用



「 世間不牢固
 如水沫泡𦦨
 汝等咸應當
 疾生厭離心」



啟白賢聖



「 仰白十身徧照佛
 華藏世界諸如來
 娑婆本師釋迦尊
 普賢文殊諸上首
 剎海聖眾并徒眾
 華藏會上諸上人
 釋梵諸天眾類神
 獲得他心道眼者
[001-0145b]
 竝願不捨慈悲力
 證明我等二眾人
 為修行願總持門
 時至心同禮懺」



所生功德。總用莊嚴法界剎海。眾生當願。天仙不墜
悟著樂而非常。國土清平。識真乘而是勝群僚。常居
祿位。皆忻圓頓教門人民。永保安寧。咸修覺照之道
師僧父母。福慶汪洋。信施檀那。萬行圓滿。三途俱時
離苦。八難竝悉消除。鑊湯變為清涼池。鐵牀變作蓮
華座。息悲痛之響。同念佛之音。人人有返本之心。各
各悉還源之照。常發今願當願。俱不退心觀行令成。
同證華嚴海會。為上良緣。



* 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
* 圓滿報身盧舍那佛
* 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 十二上願藥師琉璃光王佛
* 四十八願阿彌陀佛
* 大聖普賢菩薩摩訶薩
* 大聖文殊菩薩摩訶薩
* 大聖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 大聖地藏菩薩摩訶薩
* 大聖徧法界菩薩摩訶薩
* 摩訶般若波羅蜜


大方廣佛華嚴經呪



捺麻薩慢怛莫[口*捺]重也難啞不囉二合帝曷怛折
難禰唵雞禰雞禰怛達遏當能末二合斡山舌腭
矴不囉二合帝嗚怛麻怛摩怛麻怛達遏當𠹌末二合
斡吽癹


若誦此呪一徧。如同全讀華嚴經一部。所得功德齊
等。
[001-0145c]


毗盧遮那灌頂光呪



唵啞麼遏𠺘拶捺麼曷摩𠹌囉二合麻禰
舌腭巴𠹌麻二合[口*撮]辣不囉二合斡㗚怛二合也吽


經云。若復有人。十方佛剎塵數劫中。造十惡五逆四
重等罪。由此重罪。直墮阿鼻地獄中。若人持誦此毗
盧遮那佛呪。與彼亡者。或散墓上屍骸名牌等上。以
華米等。誦二十一徧。或誦百八徧。拋散彼形骸上。毗
盧遮那本願力故。放大光明。照彼罪人身上。一切業
障悉皆消滅。以光明中攝往於西方極樂國土蓮華
化生。


解座偈


十支莊嚴已竟。誦解座偈。


「 處世界如虗空
 似蓮華不著水
 心清淨超於彼
 稽首禮無上尊」



旋遶念誦



既懺悔發願已。應當一心正身威儀。右旋法座。燒香散華。安詳徐步。憶念三寶微妙功德。口中稱念



* 南無法界十方佛
* 南無法界十方法
* 南無法界十方僧
* 南無毗盧遮那佛
* 南無釋迦牟尼佛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
* 南無普賢菩薩
*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 南無法會大菩薩
* 南無功德林菩薩
* 南無金剛幢菩薩
* 南無金剛藏菩薩
* 南無文殊等五十五聖者
* 南無善財菩薩
* 南無法界剎海微塵數菩薩眾


此即覺了音聲。性空身心。如雲如影。舉足下足。心無所得。不住行步之相。幻影即空。即云真法性故。我此身影
[001-0146a]
現十方。充滿法界。無不普現。旋遶諸佛。如是三匝。乃至三七七七百匝。無有定數。當自斟酌。行道欲竟。還如前
稱阿彌陀佛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燒香正念。行道終。即歸依三寶。一心正念。口自唱言



* 自歸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 自歸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 自歸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 和南聖眾


正坐思惟



上來十門。事行方便。一一如文見法。不得滯文迷意。
須令全理之事了了。當情便入觀行。以為久長所緣
之境也。攝念禁意。閉目端身。結跏趺坐。至心諦想無
邊剎海三世一切如來。於一一佛菩薩前。慇懃恭敬。
作禮圍繞。又以種種供具雲海。供養如是等一切聖
眾。廣供養已。應觀自心。本無生滅。法爾圓成。光明普
照。猶如虗空。又深起慈念。憐愍眾生。不悟自心。輪轉
諸趣。我皆化度。令得開解。又觀自心諸眾生心及諸
佛心。本無差別。平等一相。成大菩提心。明徹清淨。廣
大周徧。圓滿白淨。成大月輪。等虗空量。無有邊際。於
彼月輪上。想一金色啞字。放無量光。徧十方界。一一
光中有無量佛剎。一一佛剎有無量諸佛。一一諸佛
菩薩圍遶成等正覺。智入三世。身徧十方。轉大法輪。
救眾生苦。成佛畢已。諦想啞字自性。無生真理。一切
想空。依自性而住。若疲倦時。誦短啞字二十一徧。


一名三偈


依大方廣佛華嚴經。一名三偈略劑門契真大師傳


一聞名熏種劑門


[001-0146b]


大方廣佛華嚴經。


二三觀修心劑門



一真空絕相觀



「 法性本空寂
 無取亦無見
 性空即是佛
 不可得思量」



二理事無礙觀



「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惟心造」



三周徧含融觀



「 一中解無量
 無量中解一
 了彼互生起
 當成無所畏」



華嚴初祖杜順大師所造三觀偈



「 若人欲識真空理
 身內真如還徧外
 情與無情共一體
 處處皆同真法界
 秪用一念觀一境
 一切諸境同時會
 於一境中一切智
 一切智中諸法界
 一念照入於多劫
 一一念劫收一切
 時處帝網現重重
 一切智通無[ㄇ@企-止/圭]礙」



此一名三偈。若思若誦。成金剛不壞堅種也。


結文


夫作此華嚴禮懺儀者。若七日或二十一日。皆得初
入壇。午時教誡。齋後召請。晚時放施食。然燈行道。誦
七枝偈。應轉法輪。來日寅朝。作七枝行。大眾排立作
禮。寅時解齋。巳日初日。午日晚。初夜中夜後夜。六時
應作。乃依諸經晝三時夜三時。是也。又前二晌。末後
[001-0146c]
淨土會等。依文次第。應禮彼中第三晌。禮如來十身
畢已。維那住於法座。而白經及佛名等。眾等聽受。跪
膝而禮。後從第三晌。至第三十九晌。皆十三禮畢坐
時。白經及佛名。禮拜儀等。准前知之。其餘作儀。皆取
圓覺道場儀也。


敬造華嚴道場儀文記



華嚴大教。乃如來根本法輪。一切佛書。於中流出。譬
之。其猶天覆地擎海涵春育。大抵皆修普賢之因。
以證
遮那之果故也。昔李長者之論。觀國師之疏。極其蘊
奧。發其幽隱。然一行禪師之儀文。切于物情。中于
機會。可謂修行之指南也。
大方廣佛華嚴經海印道場十重行願常徧禮懺儀
卷第一



欽[褎-禾+木-十+子]忠義忠藎四川左布政雲南麗陽佛弟子木
增同麗江府知府授參政男木懿應襲孫木靕
暨諸子孫太學生木喬木參生員木宿木櫾木
橒木㮱木極悟樂等。各捐淨捧。延僧命役。敬奉
大方廣佛華嚴經三昧懺儀一部共四十二卷六
十一冊。直達南直隷。蘇州府甞熟縣隱湖南村
篤素居士毛鳳苞汲古閣中。鳩良工雕造。起于
崇禎庚辰孟夏。終于辛巳[莫-大+廾]春。凡一載功成。今
寘此版於淅江嘉興府楞嚴寺藏經閣。祈流通
[001-0147a]
諸四眾。歷劫熏修。見聞此法。永持不捨。所願
一乘頓教。徧布人寰。三有羣生俱明性海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