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104 閱藏知津-明-智旭 (J)


閱藏知津卷第二十八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彙輯


小乘經藏之三




*


根本分別品第十三 一分別六界經。佛於陶師屋中,為弗迦羅娑利比丘,說六界聚,六觸處,十八意行,四住處法。二分別六處經。為比丘說六處,六更樂,十八意行,三十六刀,斷彼成就是,無量說法,內三意止,調御士趣一切方法。三分別觀法經。佛略說如是觀,心灑散,不住內,不受而恐怖,如是觀,心不灑散,住內,不受不恐怖,說已入室,眾比丘請大迦旃延廣說之。謂根著塵,則心灑散,著四禪八定,則不住內,不離五陰,則恐怖,反是,便不灑散等。四溫泉林天經。天勸三彌提尊者,受持跋地羅帝偈,尊者問佛,佛說偈曰:「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過去事已滅,未來復未至,現在所有法,彼亦當為思,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若作聖人行,孰知愁於死,我要不會彼,大苦災患終,如是行精勤,晝夜無懈怠,是故常當說,跋地羅帝偈。」說已,入室。比丘請大迦旃延廣釋,迦旃延約根塵釋之。五釋中禪室尊經。又一天問盧夷強耆尊者偈,并義,尊者問佛,佛為說偈,并約五陰釋義。六阿難說經。阿難以偈及義,為比丘說,佛讚印之。七意行經。佛為比丘說八定,及八天處,二俱等等,及說滅定為最勝。八拘樓瘦無諍經。佛為比丘分別諍無諍法。九鸚鵡經。鸚鵡摩納父,轉生為白狗,見佛而吠,佛言:「汝不應爾,謂汝從護至吠。」狗瞋極臥地,鸚鵡怒而見佛,佛為說其成驗,再來見佛,佛
[028-0112b] 為說業報差別之法。十分別大業經。異學與三彌提論三業義,周那與阿難,以此問佛,佛訶其不善分別,次正說三報受時差別,及臨終善惡念不同,雖天眼所見,不宜執一非餘,惟佛知其所以然耳,兼說柰果生熟四料簡,以喻於人。
心品第十四 一心經。有一比丘問,誰將世間去,誰為染著,誰起自在,佛言:一切唯心,多聞聖弟子不隨心,而心隨多聞。次又問多聞義,智慧義,黠慧廣慧義。佛言:「順梵行為多聞,知四諦為智慧,能利人為廣慧。」二浮彌經。浮彌為王子說梵行得果,或願,或無願,或願無願,或非有願非無願義。佛為浮彌說四喻,𤚲角及乳,抨水及酪,壓沙及麻,取火毋溼及乾,喻邪梵行正梵行,得果不得。三受法經上。現在未來苦樂四料簡也,婬欲,現樂後苦,強制煩惱,現苦後樂,外道苦行,現苦後苦,歡喜修行,證三果,現樂後樂。四受法經下。亦四料簡,而約苦樂心,修十善行十惡論。五行禪經。料簡四種行禪,一熾盛而謂衰退,二衰退而謂熾盛,三知衰退,四知熾盛,八定皆爾。六說經。分別八定中,皆有退,住,進,及漏盡義,修者應知。七獵師經。以四種鹿群,喻沙門梵志,三不脫魔境,一能脫之,謂修四禪,四無量,四空,斷漏者。八五支物主經。此物主先詣異學文祁子處,文祁子立四事為第一義,謂身不作惡,口不惡言,不行邪命,不念惡念,物主以此白佛。佛言:此則嬰孩皆第一義,若多聞聖弟子,當知善戒不善戒,善念不善念,何由生,何由滅,知已,具足八正道,乃至正解脫正智,是名第一義。
[028-0112c] 質直沙門。九瞿曇彌經。大愛道以金縷衣供佛,佛令施比丘眾,三勸不從,佛為阿難說七施眾,十四私施,皆得大福報。乃料簡施受淨不淨四句。十多界經。阿難作是思惟,一切恐怖,及災患等,皆從愚癡生,不從智慧,佛為廣申明之,次問云何名愚癡,云何名智慧。佛言:不知界、處、因緣、是處非處者,為愚癡。知者,為智慧,界者,眼等十八,地等六,欲無欲等六。樂、苦、憂、喜、捨、無明,亦為六。覺、想、行、識,為四。欲、色、無色,三。色、無色、滅,三。過、現、未,三。妙、不妙、中,三。善、不善、無記,三。學、無學、俱非,三。漏、無漏,二。為、無為,二。共名六十二界。處者,十二處。因緣者,十二緣生。是處非處者,若因若果。
雙品第十五 一馬邑經上。說沙門法,須身行清淨,口行清淨,意行清淨,命行清淨,守護諸根,正知出入,斷除五蓋,成就四禪,趨向漏盡。二馬邑經下。謂應息貪伺,恚伺,乃至邪見,成就四無量心,乃至漏盡。三牛角娑羅林經上。舍梨子與阿難等,各說發起此林之法,佛皆讚之。并說不解趺坐,乃至漏盡,是名發起此林。四牛角娑羅林經下。阿那律等三人,在此林中,佛往問之,各言安隱,并說上人之法,佛讚歎之。長鬼天等展轉讚歎,乃達梵天。五求解經。佛說求解於如來,正知如來法第四分別誦訖。六說智經。為比丘說與梵行成立人問答法。七阿夷那經。因異學阿夷那,為比丘略說知法非法,義非義,令學如法如義,諸比丘請阿難廣釋,謂邪見乃至邪智為非法,因此生不善惡法為非義,正見等為法,所生善法為義。八聖道經。正
[028-0113a] 定為一道,有習,有助,有具,共七支,正見最在前,一一釋已,并正解脫,正智,為十支,約邪、正、斷、修,成四十大法品。九小空經。從不念人想,不念村想,不念無事想,次第至不住無想心定。十大空經。因眾比丘集加羅差摩精舍,佛為阿難說遠離法,及說修內空,外空,內外空,不移動法。又說正知法,讚不放逸法,分別煩師,煩弟子,煩梵行法,又誡弟子不恭敬順行者,名於師行怨事,能恭敬順行者,名於師行慈事。
後大品第十六 一迦樓烏陀夷經。烏陀夷念世尊恩深,讚斷過中食,佛印可之,深訶不順此戒,謂為小事者,如彼癡蠅。二牟梨破群那經。此比丘與比丘尼數共集會,護過瞋諍,佛呼而誨之,謂以信捨家,應修無欲,如調馬,治林,於時非時等五言道,皆習慈心,悲喜捨心,如大地不可壞,如恒河不可沸,如虛空不可畫,如治皮無瓦聲,乃至應數數念利鋸刀喻,則所遊皆安,堪證學無學道。三跋陀和利經。佛讚歎一坐食法,跋陀和利固辭不堪,夏三月竟,復來見佛,佛種種訶之,為說出要,又答其苦治不苦治之問。次說清淨馬喻法。四阿濕具經。此比丘與弗那婆修二人,不遵佛戒,過中暮食。佛呼而責之。為說樂覺,苦覺,修不修義,及說修行不放逸義。五周那經。周那述尼犍諍事於阿難,阿難問佛,佛為說六諍本,七滅法,六慰勞法。六優波離經。問答七滅諍等如法不如法事。七調御地經。王童子不信阿夷那和提所說法,阿夷那和提白佛,佛為說山下不見園林喻,及說調野
[028-0113b] 象喻。八癡慧地經。說癡慧各三相,謂思、說、作也。各受現法三苦樂,謂惡名,治罰,惡死,為三苦。善名,無罪,善死,為三樂。又有地獄天宮苦樂果報。九阿梨吒經。阿梨吒說欲不障道,諸比丘諫而不捨,佛呼而責之,謂比丘於法尚應知如筏喻,況執非法。十嗏帝經。嗏帝執此識往生不更異,諸比丘諫而不捨,佛呼責之,為比丘細明十二因緣生滅。
脯利多品第十七 一持齋經。為毘舍佉說放牛尼犍齋無福,應持聖八支齋,更修五念,念佛如沐首,念法如浴身,念僧如浣衣,念戒如磨鏡,念天如煉金。二脯利多經。為此居士說八支斷俗事,一離殺,二離盜,三離婬,四離妄,五離貪,六離恚,七離嫉惱,八離增上慢。更有八支,謂欲如骨,如小肉,如手把炬,如火坑,如毒蛇,如夢,如假借,如果樹,離欲得禪,盡漏作證,居士悟道。三羅摩經。於此梵志家,為諸比丘說聖求,非聖求,隨說未成道時,先學二定,次坐菩提樹,求得正覺,度五比丘事。四五下分結經。說依道依跡斷結,猶如入林求實,亦如度河,度山水。五心穢經。說比丘須拔心中五穢,謂疑佛,疑法,疑戒,疑教,疑梵行者。又須解心中五縛,謂身縛,欲縛,說縛,聚會縛,昇進縛。次應修五法,謂四如意足,及堪任。六箭毛經上。此異學說瞿曇有五法,令諸弟子恭敬不離,謂麤衣,麤食,少食,麤臥具,晏坐,佛言:不以此五法,更有五法,謂無上戒,無上慧,無上知見,說四諦,宿命漏盡通。七箭毛經下。為此異學說天眼宿命通事,彼述邪師所說上色,佛展轉以螢、火、星、月、日、天光等,破之。及為
[028-0113c] 說四禪道跡。八鞞摩那修經。亦為此異學破上色邪見。又為說置前世後世,但令質直無諂誑,隨教化,必得知正法,如火不益油,柴不益薪,必期於滅,異學悟道出家。九法樂比丘尼經。毘舍佉問,此比丘尼答,問答巳,尼往白佛,佛印可之。十大拘絺羅經。舍利弗問,此尊者答。
例品第十八 一一切智經。佛為波斯匿王說四姓勝如義,阿難與大將論遣退天義,年少與大將互推謬說義,王因多事,讚佛而去。二法莊嚴經。波斯匿信佛種種法靖,而稱述之。王去之後,佛令比丘受持此說。三鞞訶提經。波斯匿以佛身行問於阿難,阿難具答行不行義。王喜,以衣布施,阿難白佛,佛印可之。四第一得經。佛言一切變易有異法,從人王乃至十一切處,多聞聖弟子總不欲之,況下賤法,惟應廣布八正道耳。五愛生經。梵志兒死,愁憂見佛。佛言:愛生便生愁苦。梵志不悟,波斯匿王聞之,以告末利夫人,夫人所說同佛,王遣人問佛,佛為廣說,人還白王,夫人更為王詳說,王乃信佛自歸。六八城經。阿難為此居士說十二禪,居士信心施食及房。七阿那律陀經上。尊者為諸比丘說四禪及漏盡,為賢死賢命終。八阿那律陀經下。又說見質直,得聖戒,修念處,四無量,四空定,得漏盡,為不煩熱死,不煩熱命終。九見經。阿難為異學說如來不一向說有常無常等。十箭喻經。鬘童子欲如來一向說世有常等,佛訶責之,為諸比丘說拔毒箭喻。十一例經。佛說欲斷無明,別知無明,乃至老死者,應修念處,正
[028-0114a] 勤,如意,四禪,根,力,覺,道,十一切處,十無學法第五後誦訖

*
佛說七知經二紙 南積北緣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知法知義等,中阿含善法經同本。
*
佛說園生樹經一紙半 南淵北斯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中阿含晝度樹經同本。
*
佛說鹹水喻經一紙半 南積北緣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即中阿含七水喻經。
*
佛說薩缽多酥哩踰捺野經三紙餘 南履北臨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說劫盡七日出時相狀,警人精進,早求解脫,中阿含七日經同本。
*
佛說一切流攝守因經四紙欠 南積北緣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說智者,見者,得流盡。不智者,不見者,流不盡。及說七種斷流,中阿含漏盡經同本。
*
佛說四諦經七紙半 南積北善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中阿含分別聖諦經同本。
*
佛說恒水經三紙欠 仝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中阿含瞻波經同本。
*
佛說本相倚致經二紙欠 仝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028-0114b]
*
佛說緣本致經一紙餘 南福北善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二經皆即中阿含本際經。
*
佛說輪王七寶經三紙半 南淵北斯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中阿含七寶經同本。
*
佛說頂生王故事經五紙欠 南福北善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
佛說文竭陀王經三紙欠 仝上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二經皆即中阿含四洲經同本。
*
佛說頻婆娑羅王經五紙 南興北臨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王來見佛,及佛令優樓頻螺迦葉釋眾疑事,即中阿含頻婆娑羅王迎佛經。
*
佛說鐵城泥犁經四紙餘 南福北緣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說五使并地獄苦狀。
*
佛說閻羅王五天使者經二紙餘 仝上
劉宋沙門釋慧簡譯
二經皆即中阿含天使經。
*
佛說古來世時經四紙餘 仝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阿那律說往昔施支佛飯福報,佛讚歎之,并為比丘說未來輪王及彌勒事,以衣施彌勒,令轉施眾僧,即中阿含說本經。
*
大正句王經上下合卷 南興北深
[028-0114c]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即中阿含蜱肆王經。
*
佛說阿那律八念經三紙餘 南福北緣
後漢西域沙門支曜譯
即中阿含八念經。
*
佛說離睡經二紙餘 仝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為目連說離睡法,即中阿含長老上尊睡眠經。
*
佛說是法非法經二紙半 仝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說恃善生慢為非法,不慢為是法,即中阿含真人經。
*
佛說求欲經九紙餘 仝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穢經。
*
佛說受歲經三紙餘 仝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中阿含比丘請經。
*
佛說梵志計水淨經一紙半 仝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即中阿含水淨梵志經。
*
佛說大生義經六紙半 南凊北薄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阿難思念緣生法義甚深,問佛。佛為廣說逆從老死,推至識支,即中阿含大因經。
*
佛說苦陰經四紙餘 南福北緣
[028-0115a]
失譯人名在後漢錄
即中阿含苦陰經上。
*
佛說苦陰因事經四紙半 仝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苦陰經下。
*
佛說釋摩男本經三紙餘 仝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亦即苦陰經下。
*
佛說樂想經一紙欠 仝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外道計一切為樂,佛不計不樂。即中阿含想經。
*
佛說漏分布經五紙餘 仝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說五陰苦集,乃至八正道法,即中阿含達梵行經。
*
佛說阿耨[颱-台+犮]經五紙 仝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說提婆達斷善根,墮地獄,及說如來大人根相,謂善知諸根,即中阿含阿奴波經。
*
佛說諸法本經一紙欠 仝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說欲為諸法本,即中阿含諸法本經。
*
佛說瞿曇彌記果經六紙欠 仝上
劉宋沙門釋慧簡譯
即中阿含瞿曇彌經。
*
佛說瞻婆比丘經二紙半餘 南福北善
[028-0115b]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大品瞻波經。

*
佛說伏婬經二紙餘 南福北緣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大品行欲經,為阿那邠祇居士,分別求財,及受用勝劣不同。非法求財,蕩然無禮之謂婬。
*
佛說魔嬈亂經七紙欠 仝上
失譯人名附後漢錄
*
佛說弊魔試目連經五紙欠 仝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二經皆即中阿含降魔經。
*
佛說賴吒和羅經九紙餘 南福北善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中阿含賴吒和羅經。
*
佛說護國經半卷 南溫北薄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從俱盧城,至睹盧聚落,護國長者子,願樂出家,父母不許,絕食苦求,既出家巳,十夏依佛,乃還本處,住樹下,為俱盧大王說法,令歸依三寶,亦即賴吒和羅經。
*
佛說帝釋所問經十一紙餘 南溫北深
宋中印土沙門釋法賢譯
即中阿含釋問經。
*
佛說善生子經六紙半 南福北善
西晉沙門支法度譯
即中阿含長阿含善生經。
*
佛說數經四紙餘 仝上
[028-0115c]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算數目連經。
*
佛說梵志頞波羅延問種尊經六紙 仝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即中阿含阿攝和經。
*
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一紙欠 南緣北善
附東晉錄
亦即須達多經少分。
*
佛說須達經三紙欠 仝上
蕭齊中天竺沙門求那毘地譯
即中阿含須達多經。
*
佛說長者施報經六紙餘 南臨北盡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為給孤獨說過去長者明彌羅摩行大施會,因展轉較量功德,不如歸戒慈心,亦即須達多經。
*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三紙餘 南緣北善
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即中阿含黃蘆園經。
*
佛說梵摩喻經八紙欠 仝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中阿含梵摩經。
*
佛說尊上經三紙欠 仝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中阿含釋中禪室尊經。
*
佛說兜調經三紙餘 仝上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028-0116a]
*
佛說鸚鵡經八紙欠 仝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
分別善惡報應經上下合卷 南力北竭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三經皆即中阿含鸚鵡經。
*
佛說意經二紙餘 南緣北善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中阿含心經。
*
佛說應法經三紙餘 仝上
譯人同上
即中阿含受法經下。
*
佛說分別布施經三紙欠 南凊北薄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即中阿含瞿曇彌經。
*
佛說息諍因緣經半卷 南斯北夙
譯人同上
即中阿含周那經。
*
佛說泥犁經十一紙欠 南福北緣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說惡人墮泥犁之苦,亦說五天使者問辭,即中阿含癡慧地經。
*
佛說齋經四紙 仝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中阿含持齋經。
*
佛說優婆夷墮舍迦經三紙欠 仝上
附宋錄
亦即上經,而五念法稍異。
*
八關齋經一紙餘 敬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028-0116b]
說前五戒皆盡壽,第六齋去,乃一日一夜,與前經大同小異,但無五念法門。
*
八種長養功德經一紙 南馨北凊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譯
略明發心受齋戒法,疑附齋法中行。
*
佛說鞞摩肅經四紙半 緣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即中阿含鞞摩那修經。
*
佛說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三紙餘 緣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即中阿含愛生經。
*
佛說十支居士八城人經二紙餘 緣
即中阿含八城經。
*
佛說邪見經一紙 緣
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即中阿含見經。
*
佛說箭喻經三紙餘 緣
附東晉錄失譯人名
即中阿含箭喻經。
閱藏知津卷第二十八


   比丘寄旅 宗一 影幢 未若各一兩
     雨白 先知 以密 無極 正輝
     穎生 法微 雲浪各銀五錢
     尊士三錢  于境 知非共五錢
     大弘二兩 雪成 陸奉竹各一兩

[028-011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