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097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唐-圓照 (TKD)


[38-0346b]


聲聞藏者小乘所詮之敎也能說敎
主則示生滅應物隨緣所詮之敎則
九部四含毗曇戒律善男善女稟之
而脫屣塵勞緣覺聲聞奉之而昇乎
彼岸蓋眞乘之小駕乃菩提之化城
誘進初心莫斯爲勝始乎仙苑迄彼
金河所詮半字之文是謂聲聞之藏
洎乎百川同會三車共適齊登妙覺
俱證泥洹豈有小大之異名信爲我
尊之漸誘者也始自漢明丁邜之歲
終我開元庚辰之年小乘三藏見行
者摠三百三十七部一千八百九卷
一百七十帙爲聲聞法藏科條別顯
具如後列
聲聞契經藏二百四十部六百一十八卷
聲聞調伏藏六十一部四百九十三卷四十五帙
聲聞對法藏三十六部六百九十八卷七十二帙
小乘經重單合譯一百五十三部三
百九十四卷三十一帙
四阿笈摩經小乘契經之本故
[38-0346c]
長阿含經二十二卷二帙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舎共竺
佛念譯單重合譯
右此部經凡有四分揔三十經
僧肇序云長含四分四誦合三十經以爲一部中阿
含經六十卷或五十八卷六帙東晉
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第
二譯兩譯一闕右此
部經凣有五誦都十八品揔二
百二十二經別僧肇長含序云
中含四分五誦増壹
阿含經五十一卷或五十卷或四十卷或三
十二卷五帙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
譯第二譯兩譯一闕
右此部經凣有五十品揔四百
七十二經別僧肇長含序云謂増壹阿含四分八誦
雜阿含經五十卷五帙宋天
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單重
合譯右此
部經說事旣雜故無品次誦等
差別僧肇長含序云雜含四分十誦別譯
雜阿含經二十卷二帙失譯貞元新定
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二張武
[38-0347a]
經中子註有秦言字雖不的知譯人姓名必是三秦代譯
今附秦
右此部與前經文雖先後

不次子細尋究不出前經此伹
撮要故爲別部佛般泥洹下諸經並是四含中別經異
佛般泥洹經二卷或直云泥洹經

西晉河内沙門白法祖譯
大般涅槃經三卷或二卷
東晉平陽沙門釋法顯譯今爲
法顯譯如捻錄中述
般泥洹經二卷或無般字
新爲失譯附東晉錄
右三經出長阿含經第二至第
四卷與初分遊行經同本異譯
其般泥洹經羣錄皆云宋代求那跋陀羅譯者非也尋其文句
多是古譯与功德賢所翻全不相類諸藏之中伹有上卷
無其下卷今爲失源編在晉錄或有經本其佛般泥洹經
上卷与般泥洹經上卷文句全
同者本錯也人本欲生經一卷後

漢安息
三藏安世高譯右出長阿含經
第十卷与第二分大方便經同本異譯
此人本欲生經上代羣錄皆編
在大乘經中者誤也貞元新定釋敎目錄

卷第二十三第三張武
[38-0347b]
尸迦羅越六向拜經一卷或云尸迦羅越六方

後漢安息三藏安
世高譯右出長阿含經第十

一卷与第二分善生經同本異譯比於
本經此稍略耳中阿含三十三卷
中亦有此經梵志阿颼經一卷一本有佛

門解字一名阿颼摩納經吳月
氏優婆
塞支誦譯右出長阿含經第十
三卷與第三分阿摩晝經
同本異譯梵網六十二見經一卷一名梵
網經吳月氏優婆塞支
謙譯右出長阿含經第十四卷
與第三分梵動經同本
異譯寂志果經一卷東晉西域沙門竺
曇無蘭譯
右出長阿含經第十七卷與第
三分沙門果經同本異譯
上八經十二卷同帙
起世經十卷一帙隋天竺三藏闍那崛
多等譯出經
題上第五譯貞元
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四張武
[38-0347c]
起世因本經十卷念濫前本題不別云起世因本
經一帙
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
出内典錄
第六譯拾辵編入
謹按唐内典錄及靖邁經圖並云笈多三藏大業年中於東都
上林園翻經館譯起世經十卷今檢尋諸藏乃有兩本大
意雖同文句稍異至於品目時有差殊前經初云婆伽婆
在舎婆提城後經乃云婆伽婆在舎羅婆悉帝城若據梵
言後經爲正今謂崛多笈多各翻一本又前經初首題云崛
多笈多二師同出今以前爲崛多所譯後是笈多雜翻二
經文旣有殊今故雙存二部故緣生經亦云婆伽婆在舎
羅婆悉帝城故知同是笈多譯也恐
二本相濫題下別云起世因本焉樓炭經六卷

或云大樓炭經或五卷或
八卷

西晉沙門釋法立共法炬譯第
二譯右三經出長阿含經第十
八至
二十卷與第四分記世經同本異譯長阿含十報法
經二卷
一名多僧道經或直云
報經後漢安息三藏安世

高譯右出長阿含經第九卷與第二貞元新
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五張武
[38-0348a]
分十上經同本異譯廣略少異
中本起經二卷或云太干中起經初題云出長何含
後漢西域沙門曇果共康
孟詳
上二經十卷同帙其中本起經題云出
長阿含撿尋大本無此一經或恐梵文譯之未盡旣云出
彼且編於未大周錄云與過去現在因果修行本起瑞應本
起經等同本異譯者誤也又此中本起經羣錄咸云後漢
代譯其經本中有翻
語處乃曰晉未詳何以後佛

般泥洹下一十三經
並出長阿含中別經異譯七知
經一卷或云七智經吳
月支優婆塞支謙譯右出中阿
含經第一卷與
初善法經同本異譯鹹水喻經一卷
或云鹹水譬喻僧祐錄
云安公失譯
經今附西晉錄右出中阿含經
第一卷與水
喻經同本異譯一切流攝守因經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
安世高譯右出中阿含經第二
卷與漏盡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
第六張武
[38-0348b]
經同本異譯
四諦經一卷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右出
中阿含經第七卷與分別聖諦
經同本異譯恒水
經一卷亦云恒河喻經西晉沙門
釋法炬譯右出中阿
含經第九卷與瞻波經同本異
譯本相倚致
經一卷亦云大相倚致後漢安息三藏
安世高譯緣本致經一卷
失譯今附東晉錄右二經同本異譯出
中阿含經第十卷與本際經同
本頂生王故事經一卷
或直云頂生王經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文陀
竭王經一卷北涼天
竺三藏曇無讖譯拾辵編入右二經同
本異譯出
中阿含經
第十一卷與四洲經同本閻羅
王五天使者經一卷或一
名鐵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
六張武
[38-0348c]
城泥黎經
宋沙門釋慧簡譯
鐵城泥黎經一卷東晉西域沙門竺曇
無蘭譯拾辵
編入右二
經同本異譯出中阿含經第十
二卷與天使經同本比於本經
此稍略耳古來
世時經一卷失譯今附東晉錄右出中阿
含經第十三卷與說本經同本
異譯比於本經此文稍略阿那律
八念經
一卷一名襌行斂意經或直云入念經後
漢西域三藏支曜
譯右出中阿含經第十
八卷與八念經同本異譯離睡
經一卷西晉三
藏竺法護譯拾辵編入右出中阿含經
第二十卷
與長老上尊睡眠經同本異譯
是法非法經一卷後漢安
息三藏安世高譯貞元新定釋敎目錄
卷第二十
三第八張武
[38-0349a]
右出中阿含經第二十一卷與
眞人經同本異譯
求欲經一卷西晉沙門釋法炬譯右出
中阿含經第二十二卷與穢經
同本異譯受歲
經一卷西晉三藏竺法護譯拾辵編入
右出中阿
含經第二十三卷初與比丘請
經同本異譯梵志計水
淨經一卷失譯今附東晉錄拾
辵編入右出
中阿含經
第二十三卷與水淨梵志經同
本異譯苦陰經一卷失
譯在後漢錄拾辵編入
右出中阿
含經第二
十五卷與前苦陰經同本異譯
釋摩男本經一卷一
名五陰因事經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苦
陰因事經一卷西晉沙
門釋法炬譯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
二十
三第九張武
[38-0349b]
拾辵編入
右二經同本異譯出中阿含經
第二十五卷與後苦陰經同本
樂想經一卷西晉三藏竺法護譯拾辵
編入右出
中阿含經第二十六卷與想經
同本異譯漏分
布經一卷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右
出中阿
含經第二十七卷與達梵行經
同本異譯阿耨風經
一卷晉言依次東晉西域
沙門竺曇無蘭譯拾辵編入
右出中阿
含經第二十七卷與阿奴波經
同本異譯諸法本經
一卷吳月氏優
婆塞支謙譯右出中阿
含經第二十八卷初與諸法本
經同本異譯瞿曇彌記
果經一卷宋沙門釋
慧簡譯右出中阿
含經第二十八卷與貞元新定
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十張武
[38-0349c]
瞿曇彌經同本異譯
瞻婆比丘經一卷或云瞻波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拾辵編入
右出中阿含經第二十九卷與
瞻波經同本異譯
伏婬經一卷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拾辵編入
右出中阿含經第三十卷與行
欲經同本異譯
魔嬈亂經一卷一名弊魔試目連經一名魔王目連爛腹
經失譯
在後漢錄
弊魔試目連經一卷一名魔嬈亂經吳月
氏優婆塞支謙譯拾辵
編入右二
經同本異譯出中阿含經第三
十卷與降魔經同本上三
十經三十卷同帙頼吒
和羅經一卷一名羅漢頼吒和羅經吳
月氏優
婆塞支謙譯貞元新定
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十一張武
[38-0350a]
右出中阿含經第三十一卷與
頼吒惒羅經同本異譯
善生子經一卷西晉沙門支法度
譯拾辵
編入右出
中阿含經第三十三卷與善生
經同本異譯數經
一卷西晉沙門釋法炬譯拾辵編入
右出中阿
含經第三十五卷與筭數目揵
連經同本異譯梵志頞波
羅延問種尊經一卷東晉西域
沙門竺曇無蘭譯拾辵編入
右出中阿
含經第三十七卷與阿攝和羅
經同本異譯三歸五戒
慈心猒離功德經一卷失譯今附東晉
錄拾辵編入
須達經一
卷一名須達長者經簫齊天竺三藏
求那毗地譯右二經同本異
譯出中阿含經第三十九卷與
須達呪經同本貞元新定釋敎
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十二張武
[38-0350b]
其慈心猒功德經文句稍同或
有題云出増一阿含第十二者
非也
佛爲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一卷
僧祐錄中失譯經今附宋錄
拾辵編入
右出中阿含經第四十卷與黃
蘆園經同本異譯
梵摩喻經一卷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右出中阿含經第四十一卷與
梵摩經同本異譯此於本經此稍略耳
尊上經一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拾辵編入
右出中阿含經第四十三卷與
釋中襌室尊經同本異譯
鸚鵡經一卷亦名兜調經宋天
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兜調
經一卷僧祐錄云安公失譯今附西晉
錄拾辵編入
右二經同
本異譯出中阿含經貞元新定
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十三張武
[38-0350c]
第四十四卷與鸚鵡經同本
意經一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拾辵編入
右出中阿含經第四十五卷與
心經同本異譯
應法經一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拾辵編入
右出中阿含經第四十五卷與
後受法經同本異譯
泥犁經一卷或云中阿含泥黎經東晉
西城沙門竺曇無蘭譯右出
中阿含經第五十三卷與癡慧
地經同本異譯優婆
夷墮舎迦經一卷僧祐
錄中失譯經今附
宋錄齋經
一卷一名持齊吳月氏優
婆塞支誦譯拾辵編入
右二經同
本異譯出中阿含經第五十五
卷與持齋經同本鞞摩肅經
一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貞元
新定釋敎
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十四張武
[38-0351a]
拾辵編入
右出巾阿含經第五十七卷與
鞞摩那修經同本異譯
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一卷
後漢安息二藏安世高譯
拾辵編入
右出中阿含經第六十卷與愛
生經司本異譯
十支居七八城人經一卷亦直云支後漢
安息三藏安世高譯右出
中阿含經第六十卷與八城經
同本異譯邪見
經一卷僧祐錄中失譯經拾辵編
入今附宋
錄右出中
阿含經第六十卷與見經同本
異譯箭喻經
一卷失譯拾辵編
入今附晉
錄右出中
阿含經第六十卷與箭喻經同
本異譯普法義
經一卷一名具法行經亦貞元新定釋
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十五張武
[38-0351b]
名普義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第一譯
廣義法門經一卷
陳天竺三藏貞諦譯
第三譯一闕
右二經同本異譯其廣義法門經初題云是
中阿含一品別譯今撿中阿含大本無此一經或恐梵文
譯之未盡旣云出彼旦編於末其大周藏錄中編爲大乘
單本者誤又普法此一經或恐梵文譯之未盡旣云出彼
且編於未其六周入藏錄中編爲大乘單本者誤也又普
法義經作舎曰具法行經作舎利弗但此
二字別餘文並無異也從七

知經下五十三經
並出中阿含中別經異譯誡德香
經一卷或云戒德經
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右出
増壹阿含
經第十三卷地主
品異譯四人出現世間經
一卷宋天
竺三藏求那跋陀譯拾辵編入
右出増壹阿
含經第十八卷四意斷品異譯貞元新定釋敎
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十六張武
[38-0351c]
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一卷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右出増壹阿含經第十八卷四
意斷品異譯
須摩提女經一卷吳月氏優婆塞支謙
譯拾辵
編人右出
増壹阿含經第二十卷須陀品
異譯比於本經此文稍略婆羅門避
死經一卷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右
出増壹阿含
經第二十三卷増上品異譯施
食獲五福報
經一卷一名施色力經一名福德經失
譯今附東晉錄右出増
壹阿含經第
二十四卷善聚品異譯類毗娑
羅王詣佛供
養經一卷亦云類婆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右出増一阿含經第
二十六卷等見品譯比於本
經此稍文略諸錄編在大乘藏中誤也貞元新定

釋敎
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十七張武
[38-0352a]
長者子六過出家經一卷
宋沙門釋慧簡譯
右出増壹阿含經第二十七卷
聚品異譯本經稍廣
鴦崛摩經一卷或有作魔一名指髻經西晉
三藏竺法護譯拾辵
編入上三
十二經三十二卷同帙鴦崛
髻經一卷西晉
沙門釋法炬譯右二
經同本異譯出増壹阿含經第
三十一卷力品此文稍廣力士
移山經一卷或直云移山經西晉三藏
竺法護譯四未曾有
法經卷亦云四未有經或無法字西晉
三藏竺法
護譯右二經出増壹
阿含經第三十六卷八難品異
譯本是一經別譯分二本經稍廣此
出不盡舎利弗摩訶目揵連
遊四衢經一卷後漢外國三藏孟詳譯右出増壹阿
含經第四十
一卷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
二十三第十八張武
[38-0352b]
馬王品異譯周錄編在大乘重譯中者誤也
七佛父母姓字經一卷一名七佛姓字經
曹魏失譯右出
増壹阿含經第四十五卷不善
品異譯放牛
經一卷亦云牧牛經姚秦三藏
鳩摩羅什譯右出増壹
阿含經第四十六卷放牛品異
譯此文稍廣緣起經一卷亦
云十二緣起經大唐三藏玄奘譯出
翻經圖右出増壹阿含經第
四十六卷放牛品異譯此於
本經此文稍略周錄編爲本乘單本者誤也

十一想思念如
來經一卷或云十一思惟宋天竺三藏求
那跋陀羅譯拾辵編入右出
増壹阿含
經第四十八卷禮三寶品初異
此十一想連有二經初十一事文意
勘同後十一事尋之末見四泥黎經

一卷或云四大泥黎東晉西域沙門
竺曇無蘭譯拾辵編入貞元
新定釋敎
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十九張武
[38-0352c]
右出増壹阿含經第四十八卷
禮三寶品異譯本經稍廣阿那
邠邸化七子經一卷後漢
安息三藏安世高譯右出
増壹阿含經第四十九卷非常
品異譯本經唯有四子餘意大同文愛
道般泥洹經一卷西晉
河内沙門白法祖譯佛母
般泥洹經一卷宋沙
門釋慧簡譯拾辵
編入右二
經同本異譯出増壹阿含經第
五十卷愛道般涅槃品國王
不犁先尼十夢經一卷東晉
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舎衛
國王夢見十事經一卷僧祐錄云安公失譯
今附西晉錄拾辵編入
右二經同
本異譯出増壹阿含第五十卷
大愛道般涅槃品阿難同學
經一卷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同學
經首題云出増壹阿含撿其大本無此一經旣云貞元新定釋

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二十張武
[38-0353a]
出彼且編其末
從誡德香經下二十四經並
出増壹阿含中別經異
譯五藴皆空經一
大唐三藏義淨譯新編
入錄右出雜阿含經第二

卷異譯此五
蘊皆空經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第三十九卷中雖
有此經然不例別生所以存而不廢此乃律引契經非是契
經從律而生也七處三觀經

一卷或二卷後漢安息
三藏安世高譯右出雜阿含經中異譯

此經首未有三十經初是七處三觀後名積骨以
初名故也其初七處三觀經出第二卷後積骨經出
三十四卷餘者
散在諸文不次第一處也聖法印經一卷

亦云直聖印經亦
云慧印經西晉三藏竺法

護譯右出雜阿含經第三卷異譯雜
阿含經一卷失譯在魏
娯錄右出雜阿含經中異譯此經首未有二十七經初三
經出第四卷中而先後不次七處三觀經居其卷末
文句大同前經此中稍廣其積骨經亦在其中未詐
何以二經相涉餘者散在廣文自古羣貞元新

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二十一張武
[38-0353b]
錄皆云失譯尋閱文句与七處三觀辭理稍同似是安
所出未見實錄旦依舊爲
失譯五陰譬喻經一卷一名水沬所漂經亦云五陰
喻經後漢安息三藏安

世高譯水沫所漂經一卷一名河中大聚沬
譬經東晉西域沙門竺曇

無蘭譯拾
辵編入右二經同本出雜阿含
經第十
卷異譯不自守意經一卷或無意
字吳月氏優婆塞支謙
譯右出雜阿含經第十一卷異
譯滿願子經一卷晉代失譯今
附東晉錄拾辵編入右
出雜阿含經第十三卷異譯轉
法輪經一卷或云輪轉經後漢安
息三藏安世高譯三轉法
輪經一卷大唐三
藏義淨譯新編入
錄右二經
同本出雜阿含經第十五卷異
此三
轉法輪經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第十九卷貞元

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二十二張武
[38-0353c]
中雖有此經然不例別生所以存而不廢此乃律引
經與其本經後同前異未詳
所以八正道

經一卷後漢安息三藏安
世高譯右出雜阿含經第二十八
卷異譯難提釋
經一卷西晉沙門釋
法炬譯右出雜阿含經第三十
卷異譯大本有二經此中合爲一其文稍廣舊錄在單本
中今編

於此馬有三相經一卷亦云善
有三相後漢西域三藏
支曜譯馬有八態譬人經一卷亦直云有
八態後漢西域三藏

支曜譯右二經並出雜阿含經
第三十三
卷異譯相應相可
經一卷西晉沙門釋
法炬譯拾
辵編入右出前單卷雜阿含經
中異譯治襌病秘要經一卷或云法無經字或二卷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右一經初首題云尊者舎利弗
所問出雜阿含經阿練若雜事中今尋雜含大本無
此等文或恐梵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

十三第二十三張武
[38-0354a]
譯之未盡旣云出彼且編於未然尋文理與大乘經微
相涉舊編在集傳中恐將乘
僻也上三十一經三十一

卷同帙從五藴皆空經下一十
六經並出雜阿含中
經異譯摩鄧女經一卷一名阿難爲盡道女
惑經後漢安息三藏安

世高譯
第一譯摩鄧女解形中六事經一卷失
譯今附東晉錄第五
譯摩鄧伽經三卷或二
卷吴天竺沙門竺律炎共支謙
譯出法上錄第三
譯舎頭諌經一卷一各大子二十八宿經一名虎耳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第四
譯右四經同本異譯前之一經伹是後經一
前後五譯一譯
闕本鬼問目連

經一卷後漢安息三藏安
世高譯
第一譯雜藏經一卷與前後經文理稍
別東晉平陽沙門釋法顯
譯第二
譯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張

[38-0354b]
餓鬼報應經一卷一名目連說地獄餓鬼因緣經失譯
今附東晉錄第三譯
右三經同本異譯前後四譯一譯闕本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一卷或名阿難問事經亦
云事佛吉凶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

高譯第
一譯慢法經
一卷西晉沙門釋法
炬譯拾辵編入第
二譯阿難分別經
一卷乞伏秦沙門釋聖
堅譯第
三譯右三經同本異譯其慢法經新爲
重譯前後四譯譯

闕本五母子經
一卷吳月氏優婆塞支
謙譯第
一譯沙彌羅經一卷僧祐錄云安公開中異譯在三秦

二譯右二經同本異譯其沙彌羅經大周錄
云曇無讖譯長房錄今撿尋錄中無周
錄誤也玉耶女經一卷或云玉

琊經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二十五
張武
[38-0354c]
僧祐錄去安公失譯經今附西晉錄初出
拾辵編入
玉耶經一卷一名長者詣佛說子婦無敬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第二譯
阿遬達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第三譯
右三經同本異譯
修行本起經二卷一名宿行本起後漢西域沙門
竺大力共康孟詳

二譯上十六經十九卷
同帙太子瑞應本起經二卷亦名本起瑞應
亦直
瑞本起吳月氏優婆

塞支謙
譯第四譯過去現在因
果經四卷宋天竺三藏求那
跋陀羅
譯第六譯右三經同本異譯前之二經
文略不修前淡六
三譯闕

本法海經一卷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
第二十六張武
[38-0355a]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拾辵編入第二譯海八
德經一卷姚秦
三藏鳩摩羅什譯出法
上錄拾辵編入第三譯右二
經同本異譯後漢三譯一譯闕本四十
二章經一卷後漢
天竺沙門迦葉摩騰共竺法
護譯第一譯雨譯
一闕奈女
耆域因緣經一卷或無因緣字或直云奈女經後漢
安息三藏安世高譯第一
譯雨譯一闕罪業
報應敎化地獄經一卷或云地獄報應經後漢
安息三藏安世高譯第一
譯兩譯一闕龍王
兄弟經一卷一名難陀龍王經一名降龍王經優婆
塞支謙譯第一譯兩譯
一闕長者
音悦經一卷或云長者音悦不蘭迦業經吳月
氏優婆塞支謙譯第一
譯兩譯一闕上九
經十三卷同帙其長者音悦經周錄
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二十七張武
[38-0355b]
之中編在大兼藏内今尋文理捘之於此
襌秘要經三卷或云襌秘要法或四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
譯第二譯三譯二
右此襌秘要經古舊羣錄之中皆編之傳内今撿此經
未三分極以分明上下經文多明襌觀於觀佛觀
等明懺滅重罪事然与大乘徴有相涉旣非製撰故
移於此又羣錄中更有襌要經五卷云是宋代三藏
曇摩蜜多所譯文甚交錯不可流
行如刪繁錄中廣述七女經一

卷一名七女本經吳月
氏優婆塞支謙譯
第一譯三譯
二闕八師經一卷吳月
氏優婆塞⬤謙譯
第一譯兩譯一闕越難經一卷一名曰難長
者經一名難經西晉

清信士聶承遠譯
第一譯三譯二闕
所欲致患經一卷西
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二譯一闕阿闍世
王問五逆經一卷西
晉沙門釋法炬譯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
十三第二十八張武
[38-0355c]
拾辵編入第二譯兩譯一闕
五苦章句經一卷一名五道章句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第一譯兩譯一闕
堅意經一卷一名堅心正意經一名堅心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第一譯
淨飯王涅槃經一卷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第二譯兩譯一闕
得道梯隥錫杖經一卷亦直云錫杖經失譯今附
東晉錄右此錫杖經大周錄云出雜譬喻經今大本
旣無難爲定准且
編於此貧窮老翁經一卷一名貧

老經宋沙門釋慧蕑譯第
二譯兩譯
一闕三摩竭經一卷一名怒和檀王經一名難國王
娯天竺沙門竺律

炎譯第一譯兩譯
一闕右此三摩竭經大周經錄云出増一阿含經撿彼中
無目

編於此蓱沙王五願經一卷一名弗沙
迦王經吳月支優婆

塞支謙譯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二
十九張武
[38-0356a]
第一譯二譯一闕
右此萍沙王五願經大周等錄皆云出中阿含撿披文無
且編於
瑠璃王經

一卷西晉三藏竺法
護譯第二譯兩譯
一闕右此瑠璃王經大周等錄云此増一阿含其増三十
六中雖有瑠璃王緣起文意全異故
編於此上十五經七

十卷同帙生經五卷有五十經或
四卷西晉三藏竺法
護譯第一譯雨譯
一闕義足經二卷有一十六經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一譯兩譯一闕
上二經七卷同帙合從四十一章經下二十
二經雖重譯今見流行伹有一本餘並零落尋求不獲
小乘經單譯八十七部二百二十四
卷一十七帙正
法念處經七十卷七帙元魏婆
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右此
正法念經七周錄中編爲重譯云與善時鵝王經同
異譯者誤也其善時鵝王經從此經抄出彼是別生此

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三十張武
[38-0356b]
爲單本
佛本行集經六十卷六帙隋
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右此佛本行經大周錄中編爲大乘重譯云与七卷本行
經同本異譯者誤也彼是偈讃与此懸殊諸錄或在大
經中或編集傳之内恐將乘僻今移
編此本事

經七卷大唐三藏法師
玄奘譯出
内典錄興起行經二卷亦名嚴誡宿緣題云出
雜藏後漢外國三藏康

孟詳譯右此興起行經大周錄云經爲重譯云与木槍刾
腳因緣經同本異譯者誤也比尋經本捻有十緣其
木槍腳經卽十緣之一緣也鈔出別行如觀世音經
等類旣非
再翻故爲單
業報差別經一卷隋

洋川郡字瞿曇法智譯上三經十卷同帙
葉報差列經大周錄云与罪福報應經同本異譯者
非也尋其文句義旨
懸殊差別異也故爲單本大安般守意經

二卷亦直云大
安般經安公云小安
般或一卷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貞元新定

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三十一張武
[38-0356c]
右大周等錄更有大安般經一卷亦云安世高譯勘其文
句卽是安般守意經上卷文旣全同故不重
陰持入經二卷或作除字誤也或一
後漢三藏安世

高譯處處經
一卷後漢安息三藏安世
高譯罵意經
一卷後漢安息三藏安世
高譯拾辵
編入分別善惡所起經
一卷後漢安息三藏安世
高譯拾辵
編入出家緣經一卷一名出家因緣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

高譯阿鋡正行經一卷一名正意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

高譯十八泥黎經一卷或云十八地獄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

高譯法受塵經
一卷後漢安息三藏安世
高譯禪行法想經
一卷後漢安息三藏安世
高譯長者子懊惱三處經一卷一名長者夭惱
經亦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三十

二張武
[38-0357a]
云處三惱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
譯建陀國王經一卷或無國字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
須摩提長者經一
卷吳月支優婆塞支謙
譯阿難四事經一
卷吳月支優婆塞支謙
譯未生怨經一
卷吳月支優婆塞支謙
譯四願經一
卷吳月支優婆塞支謙
譯黑氏梵志經一
卷吳月支優婆塞支謙
譯拾辵編
入猘狗經一卷祐云與⬤狗同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
譯拾辵編
入分別經一卷舊云与阿難分別經等同本者非也
西晉三藏竺法護
譯拾辵編
入八閞齊經一
卷宋居士沮渠京聲
譯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三十三張

[38-0357b]
拾辵編入
阿鳩留經一卷僧祐錄云安公古典經今附漢錄
拾辵編入
孝子經一卷亦云孝報恩經僧祐錄云安公失譯經
今附西晉錄拾辵編入
上二十二經二十四卷同帙
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一卷或無說字亦云

西晉三藏竺法

護譯大迦葉本經一卷或無本
西晉三藏竺法

護譯四自侵經
一卷西晉三藏竺法
護譯羅云忍辱經一卷或直云忍辱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佛爲年少比丘說正事經一卷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沙曷比丘功德經一卷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時非時經一卷或直云時經外闕法師若羅嚴譯莫知帝
代出經後記時非時經群錄皆云西
晉沙門法炬所譯經後題云外國法師若羅嚴手執
胡本口自宣譯涼州道人鎭城中寫記今依經記爲
正旣莫知於帝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

三第三十四張武
[38-0357c]
代巳附四晉錄中
自愛經一卷或云自愛不自愛東
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中
心經一卷亦云中心正行經東晉西
域沙門竺曇無蘭譯見正經
一卷一名生死變識經東晉西域沙
門竺曇無蘭譯大魚事經一
卷東晉西域沙
門竺曇無蘭譯阿難七夢經
一卷或直云七夢經東晉西域沙門竺
曇無蘭譯呵鵰阿那含經一
一名荷鵰或作苛東晉西城沙門竺
曇無蘭譯燈指因緣經一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
什譯婦人遇辜經一卷
一名婦遇對經乞伏秦沙門釋聖
堅譯四天王經一卷宋
涼州沙門釋智
嚴共寶雲譯摩訶迦葉度貧母
經一卷宋大竺三藏求那
跋陀羅譯十二品生死經一
卷宋天竺三藏求那
跋陀羅譯貞元新定釋敎目
錄卷第二十三第三十五張武
[38-0358a]
罪福報應經一卷一名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右大周錄中更有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一卷今檢
尋文句与此不殊伹立名題廣略有異文旣無別伹存
一本耳五無返復經一卷亦名五旡返覆
大義經宋居士沮

渠京聲譯佛大僧
大經一卷宋居士沮
渠京聲譯耶
衹經一卷宋居士沮
渠京聲譯未羅
王經一卷宋居士沮
渠京聲譯摩達國
王經一卷宋居士沮
渠京聲譯旃陀越國王經一卷或無國
王字宋居士沮渠京
聲譯五恐怖世經一卷或無世字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弟子死復生經一卷或云死云更生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拾辵編入
懈怠耕者經一卷或云耕兒
宋沙門釋慧蕑譯
辯意長者子經一卷或云長者辯意經或加所問字
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三十六張武
[38-0358b]
元魏沙門釋法場譯
無垢優婆夷問經
一卷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
支譯上三十經三十卷
同帙賢者五福經
一卷西晉河内沙門白法
祖譯天請問經
一卷大唐三藏玄
奘譯出内
興錄右賢者五福天請問二經大周等錄皆編
大乘經中今尋文理頗涉小宗故
移編此

護經一卷或有因
緣字失譯今
附東晉錄護淨經一卷
失譯今附東
晉錄木槵子經一卷或作患字或作
今附東

晉錄無上處經一卷失譯
今附東晉錄
盧志長者因緣經一卷失譯
今附東晉錄
五王經一卷失譯貞元
新定釋敎目錄卷二十三第三十七張武
[38-0358c]
今附東晉錄
出家功德經一卷失譯今附
東晉錄拾辵編入
出家功德經有三本流行餘二雖有廣略蓋

從賢愚礼也云佛在王舎城迦蘭陀竹園中說
今並載別生錄中此本佛在毗舎離國爲
梨專子鞞羅羡那說其中復云鞞羅羡那
秦言勇軍雖不知譯人姓必
是秦朝譯也栴檀樹經一卷僧祐錄

云安公古典經法上錄去羅
什譯者非也
今附漢錄頗多和多耆經一卷僧祐錄
云安公失
譯經今附西
晉錄普達王經一卷僧祐錄云安公失
譯經今附西晉錄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一卷
一名比丘師經亦名師
僧祐錄云安公失譯經
今附西晉錄
鬼子母經一卷
僧祐錄云安公失譯經
今附西晉錄拾辵編入
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三十八張武
[38-0359a]
梵摩難國王經一卷
僧祐錄云安公失譯經
今附西晉錄拾辵編入
父母恩難報經一卷亦云勤報後漢
安息三藏安世高譯拾辵
編入孫多
耶致經一卷或上加梵志字吳月
支優婆塞支謙譯新歲
經一卷東晉
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父母恩難報等三經大周等錄皆云出中阿含經

撿其中含大本無此等經其増一阿含第二十四中
雖受歲緣起大意全異故編於
羣牛譬經

一卷西晉沙門釋法
炬譯右羣牛譬經大周錄云出増一阿含撿彼中無故編於
九橫經

一卷後漢安息三藏安世
高譯襌行三十七經一卷或加品字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比丘避女惡名自煞經一卷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比丘聽施經一卷一名聽施比丘經貞元新定
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三十九張武
[38-0359b]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身觀經一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拾辵編入
右九橫等四經大周錄云出雜阿含是異譯本其身
觀經云是別生撿文並無故編於
無常經一卷亦名三啓經

大唐天后代三藏義淨譯
新編入錄
八無暇有睱經一卷
大唐天后代三藏義淨譯
新編入錄
長爪梵志請問經一卷
大唐天后代三藏義淨譯
新編入錄
譬喻經一卷
大唐三藏義淨譯
新編入錄
略敎誡經一卷
大唐三藏義淨譯
新編入錄
右此略教誠經有云出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雜
事第十九卷者誤也彼中雖有略敎文意与此
懸殊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四

十張武
[38-0359c]
旣別生故編於此出
癁痔病經一卷亦云癁瘻大
唐三藏義淨譯新
編入錄
右此癁痔病經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第二卷中
亦有此呪或有編爲重譯今謂不然彼云告諸苾
此痔病經我於餘處巳曾宣說而所爲復別
處亦不同此是重說
非重譯也上三十經

三十卷同帙聲聞調伏
處六十一部四百九十
三卷五十帙調伏藏者經云
勝故秘故佛獨制故如契經
中諸弟子說法或諸天說法
律則不爾一切佛說自古羣
錄皆將摩得勒伽善見論等
編爲正毗奈耶藏今者尋思
恐將非當此等並是分部巳
後諸聖賢等依宗贊述非佛
金口所宣又非千聖結集今
之撰錄分爲二例初明五部
正調伏藏次明諸論奈耶眷
屬庶根条不雜本末區分幸
諸達人重垂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
四十一張武
[38-0360a]
刊正
摩訶僧衹律四十卷或三十卷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
共法顯譯單本四帙
右一經是根本調伏藏卽大
衆部毗奈耶也佛圓寂後尊
者迦葉集千應眞於王舎城
竹林石室之所結也
十誦律六十一卷六帙
前五十八卷
姚秦三藏弗多羅等譯後毗尼序三卷
東晉三藏卑摩羅叉續譯
右一經卽說一切有部毗奈
耶藏佛圓寂後三百年初從
上座部之所出也
此十誦律中毗尼序三卷或有經本編在第九誦後
第十誦前從第五十五卷至五十七卷者錯也
今撿古本皆在其未今者依古爲正謹衆義淨
三藏南海寄歸傳十誦非是有部律収文義差
殊不尼恠耳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五

十卷五帙大唐天后
代三藏義
淨譯新編入錄根本說一切有
部苾芻毗奈耶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
第四十二張武
[38-0360b]
二十卷二怢
大唐三藏義淨譯
新編入錄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
四十卷四帙大唐
三藏義淨譯新編
入錄根本
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十卷
或八卷一帙大唐
天后代三藏義淨譯新編
入錄右四
經與十誦律俱是說一切有
部然其文理與十誦律非無
有異未詳所以又舊云然其
文理非無有異未詳所以者
謹按義淨三藏南海寄歸傳
十誦非是根本律部以是有
異如彼廣說五分
律三十卷亦云彌沙塞律或三十四卷三帙宋罽
賓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
譯單本右一
經卽化地部毗柰耶藏佛圓
寂後三百年中從說一貞元
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四十三張武
[38-0360c]
切有部之所出也
四分律六十卷或四十五或七十六帙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舎共
竺佛念譯單本
右一經卽法密部毗奈耶藏
佛圓寂後三百年中從化地
部之所出也
其飮光部伹有戒本律藏未翻
僧衹比丘戒本一卷亦云塵訶僧衹戒本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
第二譯兩譯一閒
僧衹比丘尼戒本一卷
亦云比丘尼波羅提木又僧祗戒本
東晉平陽沙門法顯共
覺賢譯單本
十誦比丘戒本一卷亦云十誦波羅提木又戒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三譯三譯二闕
十誦比丘尼戒本一卷
亦云十誦比丘尼波羅提木叉戒
宋長干寺沙門釋法類集出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一卷
大唐三藏義淨譯
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四十四張武
[38-0361a]
新編入錄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戒經一卷
大唐三藏義淨譯
五分比丘戒本一卷亦云彌沙塞戒本
宋罽賓三藏佛陀什等譯單本
上七經七卷同帙
五分比丘尼戒本一卷亦云彌沙塞尼戒
梁沙門釋明義於建初寺集
出寶唱錄拾辵編入
四分比丘戒本一卷題云四分戒本
大唐西太原寺沙門懷素依
律集出新編入錄
四分比丘尼戒本一卷題云四分尼戒本
大唐西太原寺沙門懷素依
律集出新編入錄
四分僧戒本一卷或云曇無德戒本或無僧字
秦罽賓三藏佛陀耶
舎譯單本
右此戒本初無稽首頌有堂
等偈者是其四分僧尼戒乃有數本流行而皆不依
正文委生増减今留姚秦耶舎譯本及太
原祖師依文纂者餘皆簡葉不
載錄中解脫戒本一卷出迦
葉毗部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四

十五張武
[38-0361b]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
流支譯單本
沙彌十戒法幷威儀一卷亦名沙彌威儀失譯
今附東晉錄
沙彌威儀一卷或有經字与前威儀大同小異
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譯
沙彌尼雜戒文一卷失譯
今附東晉錄
沙彌尼戒經一卷失譯
在後漢錄拾辵編入
舎利弗問經一卷失譯
今附東晉錄單本
上十經十卷同帙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十卷一怢
大唐天后代三藏義淨譯
新編入錄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一卷出十誦律
僧祐錄中失譯經
今附宋錄
十誦羯磨比丘要用一卷出十誦律或二卷
宋沙門釋僧璩於揚都中興
寺依律撰出
優波離問佛經一卷或云優波離
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四十六張武
[38-0361c]
律失譯在後漢錄單本
五分羯磨一卷題云彌沙塞羯磨
大唐大開業寺沙門釋愛同
集新編入錄四分
雜羯磨一卷題云曇無德律部雜羯磨以結
爲首曹魏
天竺三藏康僧鎧譯拾辵
編入曇無
德羯磨一卷以結大界爲首或二卷曹魏
安息沙門曇諦譯四分
比丘尼羯磨法一卷祐云
曇無德羯磨或云雜羯磨宋罽賓三
藏求那跋摩譯上七經七
卷同帙四分律刪
補隨機羯磨一卷大唐崇義
寺沙門釋導宣集新編入錄
四分僧羯
磨三卷題云羯磨卷上出四卷律大唐太原
寺沙門懷素依律集出新編
入錄四分尼羯
磨三卷題云尼羯磨卷上出四分律大唐西太
原寺沙門釋懷素依律集出
新編入錄貞元新定
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四十七張武
[38-0362a]
上三經七卷同帙
上六本羯磨並出四分然文有廣略先後異耳大
愛道比丘尼經二卷亦
云大愛道愛誡經或直云大愛道經失譯僧祐錄
云涼土異經今附北
涼錄單本迦葉禁
戒經一卷一名摩訶比丘經亦名眞僞沙門經宋居士
沮渠京聲譯第二譯
雨譯一闕又羣
錄中更有眞僞沙門經一卷是宋代沙門慧簡
譯與迦葉戒同本撿尋文句与禁戒經首未全同

旣無異文故不雙出
犯戒報應輕重經一
出目連問毗尼經或云目連問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
譯拾辵編入單
本戒銷災經一卷或名戒伏銷灾經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單
本優婆塞五戒相一卷一名優婆塞五戒略論
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
譯第一譯雨譯一
闕右巳上經律正調伏藏巳
下論等爲順前宗故名眷屬
其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四十八張

[38-0362b]
戒心羯磨伹依文纂要無増
减故列之於前其律攝等據
其本文屬有増減輒編於後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頌五卷
尊者毗舎佉造
大唐三藏義淨譯
新編入錄單本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雜
事攝頌一卷
大唐三藏義淨譯
新編入錄單本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
得迦攝頌一卷
大唐三藏義淨譯
新編入錄單本
五百問事經一卷失譯
今附東晉錄拾辵編入
上九經十四卷同帙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二十卷
尊者勝支集或十四卷二帙
大唐天后代三藏義淨譯
新編入錄單本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
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四十九張武
[38-0362c]
事二十卷二帙
大唐三藏義淨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二
十卷二帙内欠二卷根本
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五卷
内欠一卷根本說一
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一卷根本說一
切有
部毗奈耶隨意事一卷根本說一
切有
部毗奈耶皮革事二卷根本說一
切有
部毗奈耶羯恥那事一卷上五部九
卷同
帙内欠一卷右此上從藥事
下七部共五十卷並三藏沙
門義淨從大周證聖元年至
大唐景雲二年巳來兩京翻
譯未入開元釋敎錄今搜撿
入貞元釋敎錄上欠三卷
訪本求獲其上律等洛京

魏府巳來並収入貞元目闕
本中載貞元新定釋敎
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五十張武
[38-0363a]
毗尼摩得勒伽十卷一帙宋天
竺三藏僧伽跋摩譯單本鼻奈
耶律十卷一名戒因緣經一帙姚秦
涼州沙門竺佛念於苻代譯
單本善見
律毗婆沙十八卷
云毗娑沙律亦直云善見律

齊外國沙門僧伽跋陀羅
譯單本佛
阿毗曇經二卷亦云佛阿毗曇論
天竺三藏眞諦譯單本
二經二十卷二帙其佛阿毗曇論
羣錄並云九卷未詳所以今只有二卷舊編在大乘論
今者尋其文理多說度人受戒等事与此相應故移
編此毗尼母經八卷亦云毗尼母論

譯今附秦錄單
本大比丘三十威儀經二
亦云大僧威儀經或四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單
本上二經十卷同帙其毗尼母經大周
云東晉太安年苻蘭譯出法上錄謹按帝王
代於東晉代無太安年其在安年乃在西晉慧
帝代其法上錄尋之未獲年代旣錯未可依准
叉撿文中有翷梵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

十三第五十一張武
[38-0363b]
語處皆曰秦言放是秦時譯也今爲失涼編於秦
其三千威儀經僧祐失譯錄中分爲兩部各
二秦房等諸錄並云兩本各之成其四卷今只有二餘
二莫存也薩婆多毗尼毗婆沙九

卷失譯今附秦
錄單本律二十二明了論一卷亦直云明
了論陳天竺三藏眞諦

譯單本上二經十卷同帙其明了論出
正量部波羅提木叉論中其大論未譯凣有六
千頌彼部法師阿那含人厥名覺護依律毗娑
沙及足論等造於中与律相應者略成一卷謂
明了論此論解釋律藏中二十二条眞實要義
能除正法人迷闇心通逵律義故稱明了隋沙
門法經錄及長房入藏錄中並分爲兩部律二
十二卷編在律中明了論一卷載於論錄又律二十二乃是
明了論半題被存二十二卷
者誤之甚也聲聞對法

三十六部六百九十
八卷七十二帙此對法藏諸部
不同流布此方比諸爲衆今
者據其有部根本身論爲初
足論居次毗沙等支沠編
末餘部旣衆難以科条以
侯將來此無先後阿毗曇八揵度論三十卷貞元
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五十二張武
[38-0363c]
迦旃延子造或二十卷三帙
苻秦罽賓三藏僧伽提婆共
竺佛念譯第一譯
阿毗達磨發智論二十卷迦多行尼子造二帙
大唐三藏玄奘譯
出内典錄第二譯
右上二論同本異譯卽是說
一切有部對法藏之根本佛
圓寂後三百年中論師迦多
衍尼子之所造也後代傳人
本有廣略此發智論文義具
足傳習之者号爲身論以餘
六論各辯一支有異於身故
名爲足次編於後諸部繼焉
一阿毗達磨法藴足論十二卷
尊者大掾敊氏造一帙
大唐三藏玄奘譯
出内典錄單本
二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二十卷
尊者舎利子說二帙
大唐三藏玄奘譯
出内典錄
第三施設足論有一萬八

千頌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五十三
張武
[38-0364a]
尊者大迦多衍那造
迦多毗云剪剃衍此云種那是男聲婆羅門中一姓其論
未譯上三足論並佛在世時造四阿
毗達磨識身足論十六卷大唐
三藏玄奘譯出内
典錄單本右一
論佛圓寂後一百年尊者提
婆設摩唐云天寂阿羅漢造五阿
毗達磨品類足論十八卷大唐
三藏玄奘譯出内
典錄第二譯右一
論佛圓寂後三百年中尊者
筏蘇蜜多羅唐云世友造衆事
分阿毗曇論十二卷宋天
竺三藏求那陀羅共菩提舎
譯第一譯右二
論同本異譯上二
論二十卷三帙六阿
毗達磨界身足論三卷大唐
三藏玄奘譯出翻
經圖單本右一
論佛圓寂後三百年中尊者
世友造與上識身足論貞元
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五十四張武
[38-0364b]
共十九卷二帙
阿毗曇毗婆沙論六十卷或八十四卷或一百九卷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共
道泰等譯第一譯
右此論創譯百卷成部沙門
道挻製序屬魏倂涼失四十
卷今唯六十卷在伹畢第三揵
度下五揵度時闕其本新譯
之者八藴並足其八十四卷
本及一百九卷者後人分六
十卷成非是元來不闕又按梁僧
祐法苑云天監十一年二月勅僧伽婆羅更出婆沙
餘五揵度雖有此說本
仍未覩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二百卷

二十帙大唐三
藏玄奘譯
出内典錄右上二論同本異
譯卽釋上發智論佛圓寂後四
百年中五百大阿羅漢等於
迦濕
彌羅國造阿毗達磨俱舎論二十二卷婆藪
盤豆造陳天竺三

藏眞諦
譯第一譯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五
十五張武
[38-0364c]
阿毗達磨俱舎論本頌一卷尊者世親造或三卷
大唐三藏玄奘譯
出内典錄第二譯
眞諦譯者闕本
上二論二十三卷三帙
阿毗達磨俱舎論三十卷尊者世親造三帙
大唐三藏玄奘譯
出内典錄第二譯
右二論及頌同本異譯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八十卷
尊者衆賢造八帙
大唐三藏玄奘譯
出内典錄單本
阿毗達磨顯宗論四十卷
尊者衆賢造四帙
大唐三藏玄奘譯
出内典錄單本
右二部論與俱舎論頌同釋
異並衆賢造衆賢尊者先述正理文廣難尋
後造顯宗略而易曉所以重
阿毗曇心論四卷尊者法勝造或無論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

伽提婆譯
單本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五十六
張武
[38-0365a]
法勝阿毗曇心論經六卷
大德復波扇多造或七卷高齊
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舎共法
智譯單本上二
論十卷同帙雜阿
毗曇心論十一卷
云雜阿毗曇毗婆沙尊者法救造或十四卷宋天

竺三藏僧伽跋摩譯第四
譯四譯三闕上三
論倶名阿毗曇心然其所釋
廣略有異雜阿毗曇心論第一卷初
注云諸師釋法略也優波扇多有八千偈釋又有一
師萬二千偈釋二論名爲廣也修槃頭以六千
偈釋又論初頌云敬禮尊法勝所說我頂受我
達摩多羅說彼未曾說故上三論初四卷者是
法勝本論次六卷者是優波扇多釋故彼論末
云大德優波扇多爲利益弟子故造此阿毗曇
心論故知此卽釋法勝論非法勝造而論外題
云有法勝字者或恐不然論卷中題無二字羣
錄皆云法勝阿毗曇或云別譯法勝阿毗曇後
雜心論是法救造比前
二論文義稍廣阿毗曇甘露味論二

或云其露味阿毗曇尊
者瞿沙造曹魏代譯失論三藏名單本貞元新

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五十七張武
[38-0365b]
隨相論一卷或云求那跋摩諦隨相論德慧法
師造或二
陳天竺三藏眞諦譯

單本上三論十四卷
二帙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十卷尊者婆須
蜜造或十四卷或
十二卷苻秦罽賓三藏僧伽

跋澄
等譯單本二法度論二卷或無論字或云經或三卷或
云一卷東晉罽賓三藏瞿

曇僧伽提婆譯第二譯
兩譯一闕右此三法度論有本有釋本有三章九眞
度釋亦有九品盧山遠法師序云本是尊者山
賢造釋是天竺大乘居士僧伽先撰經後記
云大乘比丘釋僧伽撰二
說少殊未詳孰正之也入阿毗達磨論二卷

塞建陀羅阿羅
漢造大唐三

藏玄奘譯出内典錄
單本上三論十四卷二帙成實論二十卷訶梨跋摩造氏
二百二品或二十四卷


秦三藏鳩摩羅什譯單本立世阿毗曇論十卷
無論字一帙或十五卷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

第二十三第五十八張武
[38-0365c]
陳天竺三藏眞諦譯
單本
解脫道論十二卷或十三卷一帙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單本
舎利弗阿毗曇論二十二卷或二十卷或三十卷
姚秦罽賓三藏曇摩耶舎共
曇摩崛多譯單本
五事毗婆沙論二卷亦云阿毗達磨五事論尊
者法救
大唐三藏玄

奘譯出翻經圖
單本上二論二十四卷
二帙大周錄中別載阿毗達磨五事論者誤
鞞婆沙論十四卷亦云鞞婆沙阿毗曇論阿
羅漢匕陀
槃尼撰苻秦罽賓三藏僧

伽跋
登譯單本三彌底部論三卷或無部字或云四
失譯三彌底者此云正

量卽正量
部中論也今附
秦錄單本上二論十
七卷二帙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五
十九張武
[38-0366a]
分別功德論四卷
或云分別功德經或三卷或五卷失譯
在後漢錄單本
右此一論釋増壹阿含經義初序品至第子品過羊
釋王比丘卽止法上錄云竺法護譯者不然此
中牒經解釋文句並同本經似与増一阿含同
一人譯而餘錄並云失源且依此定僧祐錄云
迦葉阿難撰者此亦不然如論第一卷中引外
國師薩婆多說故
非是二尊所撰四諦

論四卷娑藪跋摩造
陳天
竺三藏眞諦譯單本辟支
佛因緣論二卷
失譯今附秦錄單本十八部論
一卷新爲失譯附
三秦錄第一譯右十八部論按尋羣錄並云梁代三
藏眞諦譯今詳眞諦三藏巳譯十八部論不合
更譯部異執論其十八部論初首引文殊問經
分別品品後次云羅什師集後方是論若是羅
什所翻秦時未有文殊問經不合引之置於初
也或可准別錄中文殊問經編爲失譯秦時引
證此亦无疑若是眞諦雜譯論中子註不合有
秦言之字詳其文理多是秦時羅付譯出諸錄

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六十張武
[38-0366b]
脫漏致有疑焉其眞諦十八部疏卽部異執疏是
有斯理末敢指南後諸傳聞請求
實錄部執異論一卷亦名部異
執論陳天竺三藏

眞諦譯
第一譯異部宗輪論一卷世友菩
薩造大唐三藏

玄奘譯出翻經圖
第三譯右三論同
本異譯上六論十三
卷同帙有譯有本錄中聖賢傳記
錄第三一百一十二部五百九十五卷六十
四帙傳記錄者佛圓寂後

聖賢弟子之所撰集雖非三
藏正典然亦助揚玄化於此
之中惣爲五類一讃佛德二明
法眞理三述僧行軌四摧邪
護法五外宗異執讃佛德者
佛所行讃傳釋迦譜等也明
法理者修行道地經經律異
相等也述僧行者龍樹馬鳴
法顯玄奘等傳也摧邪護法
者辯正弘明破邪辯惑論等
也外宗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六十
一張武
[38-0366c]
異計者數勝二論是也以類
科分莫過此五五中所辯通
大小乘又於此中更開二例
梵本翻譯者居先此土傳揚
者於後庶東西不雜覽者
除疑焉
梵本翻譯集傳六十八部一百七十三
卷一十四帙佛所
行讃經傳五卷馬鳴菩薩撰亦云佛本行經北京
天竺三藏曇無讖譯單本
佛本
行經七卷一名佛本行讃傳宋京
州沙門釋寶雲譯單本
右大
周錄編在大乘重譯經中云
與六十卷佛本行集經同本
異譯者誤也上二
集十二卷同帙撰集
百緣經十卷一帙吳月
支優婆塞支謙譯出内
典錄單本拾辵
編入出曜
經二十卷或云出曜論或十九卷貞元
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六十二張武
[38-0367a]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於苻
秦代譯單本
賢愚經十三卷或十五卷或十六或十七
元魏京州沙門慧覺等在高
昌郡譯
出翻經圖單本
謹按梁沙門僧祐賢愚序云河西慧覺等八僧遊方
問道到于闐大寺遇五年大會八人分聽各記
所聞還至高昌乃集爲一部卽上賢愚經是上
代羣錄皆編經藏今以共集所聞則非慶喜本
誦与餘集等亦復何殊編入正經理將未當故
今移附集傳錄中其出曜百緣二經亦是別
集還非本誦亦附此焉

上二集三十三卷四帙
三帙各八第四帙九卷道地經一卷或加大字是
修行經抄無外國略本

後漢安息三藏安
世高譯拾辵編入第二譯右
一經是後修行道地經之少分異譯准安
法師序云沙門衆護撰述經要以爲一部二十
七章世高折護所集者七章以爲漢文今以章
名与數二種皆同故知卽是安世高所出此經
七章惣十八紙羣錄皆云二卷者誤也修行

道地經六卷㦯直云修行經㦯七巻貞元新
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六十三張武
[38-0367b]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三譯三譯一闕
右二經同本異譯佛圎寂後
七百年西域沙門衆護所撰
衆護者是此方言天竺梵音名僧伽羅刹
舊錄編入經者理不然也與
後僧伽羅刹集經撰人不殊
何得一載正經一編集内例
旣如此故附此中
僧伽羅刹所集經三卷
僧伽羅狗撰或五卷苻秦代譯
上三集十卷同帙
百喻經四卷僧伽斯那撰或五卷
簫齊天竺三藏求那地譯
單本
菩薩本緣經三卷僧伽斯那撰或四卷或兩卷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單本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三卷
大唐至相寺沙門釋智嚴譯
新編入錄
上三集十卷同帙
付法藏因緣傳六卷或無因緣字或四卷二卷
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六十四張武
[38-0367c]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
曜譯
第三譯三譯二闕
坐襌三昧經三卷或名菩薩襌法經或云禪無或二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一譯兩譯一闕
又羣錄中復有阿蘭若習禪
法經二卷云與坐襌三昧經
同本異譯亦云羅什法師所
出尋閱文句首末全同伹爲
殊名分成兩部旣非別譯未
可雙行
佛醫經一卷亦云佛醫王經
吳天竺沙門竺律炎共支越譯
拾辵編入單本
惟曰雜難經一卷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拾辵編入單本
佛般泥洹摩訶迦葉赴佛經一卷
亦云迦葉赴佛般涅槃經
東晉西城沙門竺曇無蘭譯
單本
菩薩呵色欲法一卷亦云經貞元
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六十五張武
[38-0368a]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一譯兩譯一闕
四品學法經一卷或無經字宋天
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單本
佛入
涅槃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一卷失譯
今附秦錄單本迦旃
延說法没盡偈經一卷
祐錄云安公失譯經今附

西晉錄單本佛治
身經一卷或云治身經僧祐錄云
安公失譯今附西晉
錄單本拾辵編入
治意經一
或云佛治意經僧祐錄云
安公失譯經今附西晉
錄拾辵編入單本上十
一集
十八卷同帙雜寶藏經
八卷或云十二卷元魏西域三藏
吉迦夜共曇曜譯單本那
先比丘經二
或直云那先經一或三卷失譯在東晉貞元新定
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六十六張武
[38-0368b]
錄第一本兩譯一闕
上二集十卷同
帙五門襌經要用法一卷六襌師佛陀蜜多撰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
譯拾辵編入第二
譯達摩多羅襌經二卷一名不淨觀襌經修行方便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
譯單
本右達摩多羅及佛大先所
造先罽賓人也彼國襌匠佛
陀跋陀羅尼師智嚴往遊西
或亦於先所學
襌從坐襌三昧下一十四經周
錄之中編在經内今以並非
佛說移之於此其雜寶藏經
雖集佛語兼雜餘緣非全佛
說故編集内
襌法要解二卷一名襌要經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一譯兩譯一闕
襌要呵欲經一卷是云襌要經呵欲品
後漢失譯
拾辵編入單本
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六十七張

[38-0368c]
内身觀章句經一卷
後漢失譯
拾辵編入單本
法觀經一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拾辵編入
思惟要略法一卷或加經字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拾辵編入第二譯兩譯一闕
十二遊經一卷
東晉西域沙門迦留陀伽譯
拾辵編入第二譯三譯二闕
舊雜譬喻經二卷亦云雜譬喻集經
娯天竺三藏康僧會譯
拾辵編入單本
雜譬喻經一卷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
拾辵編入單本
上十集十三卷同帙
雜譬喻經二卷一名菩薩度人經失譯
在後漢錄單本
拾辵編入
雜譬喻經一卷比丘道略集
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六十八張武
[38-0369a]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拾辵編入單本
阿育王譬喻經一卷失譯
今附東晉錄
拾辵編入單本
阿育王經十卷或加大字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拾辵編入第二譯
上四集十四卷同帙
阿育王傳七卷亦云大阿育王經或五卷
西晉安息三藏安法欽譯
第一譯
右二傳同本異譯佛圓寂後
一百餘年育王出世方有此
傳大周錄中編在大乘經中
者誤也
長房等錄復云僧伽婆羅更出育王傳五卷者誤也
前經卽傳不合重
阿育王息懷目因緣經

一卷一名王子法益懷目因緣
苻秦天竺三藏曇摩難

提於秦
代譯拾辵編入第二譯三譯
二闕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六十九
張武
[38-0369b]
四阿含暮抄解二卷
阿羅漢婆素跋陀撰
苻秦西域沙門鳩摩羅佛
提等譯
拾辵編入單本
上三集十卷同帙
法句經二卷亦云法句集尊者法救撰
娯天竺沙門淮衹難等譯
第一譯兩譯一闕
阿毗曇毗婆沙論第一云如
法句經世尊於處方邑爲衆
生故種種演說者達摩多羅
此云法救於佛滅後種種說中無
常義者立無常品乃至梵志
義者立梵志品故知此經是
法救撰周入藏錄編在大乘
經中及集傳内前後重載誤
之甚也
法句譬喻經四卷名法句本末經或五卷或六卷
西晉沙門釋法立共法炬譯
第二譯西譯一闕
右與前法句經明同異前經
伹纂偈句不兼長行今此後
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七十張武
[38-0369c]
經兼說偈之由起有某因緣
世尊方說比前偈文此略不
備又前後偈文互有増减周
錄編在大乘經中者誤也
迦葉結經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拾辵編八第一譯三譯二闕
撰集三藏及雜藏傳一卷失譯
今附東晉錄單本
拾辵編入
三慧經一卷僧祐錄云安公涼土異經
今附涼錄單本
拾辵編入
阿毗曇五法行經一卷
亦云阿毗曇苦惠經或無行字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
譯拾辵編入單
本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一
亦直云阿含口解經亦名斷十二因緣經
後漢安息優婆塞安玄共
嚴佛調譯單
本小道地經一
卷後漢西域三藏支曜
譯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七十一張

[38-0370a]
拾辵編入單本
文殊師利發願經一卷或加偈字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拾辵編入單本
六菩薩名一卷房入藏錄云亦菩薩名亦當誦持
後漢失譯
拾辵編八單本
一百五十讃佛頌一卷尊者廣咥利制吒造
大唐三藏義淨譯
新編八錄單本
讃觀世音菩薩頌一卷
大唐天后代佛授記沙門釋
智慧譯
出大周錄單本
拾辵編八
上十二集十六卷同帙
無明羅刹集一卷亦名無明羅刹經或二卷
拾辵編入單本
今附秦錄失譯
馬鳴菩薩傳一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拾辵編八單本
龍樹菩薩傳一卷
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七十二張武
[38-0370b]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拾辵編入單本
提婆菩薩傳一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拾辵編入單本
婆藪槃豆法師傳一卷此曰天親陳天
竺三藏眞諦譯拾辵
編入第二譯兩譯一闕龍神
菩薩爲襌陀迦王說法要偈一卷宋罽
賓三藏求那跋摩譯出唐
舊錄苐一譯勸發
諸王要偈一卷龍樹菩薩撰宋天竺三
藏僧伽跋摩譯拾辵編入
二譯龍樹菩薩
勸誡王頌一卷大唐天后
代三藏義淨譯新編入錄
第三譯右三集同
本異譯前二本
偈諸經藏中連爲一卷今分二軸賓頭盧跋

羅闍爲優陀延王說法經一卷宋天
竺三
藏求那跋陀譯單本貞元
新定
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七十三張武
[38-0370c]
又有賓頭盧爲王說法經一
卷文與此同故不雙出
請賓頭盧法一卷或加經字
宋沙門釋慧簡譯
第二譯兩譯一闕
分別業報略一卷大勇菩薩撰或加集字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譯
拾辵編入單本
迦丁比丘說當來變經一卷
僧祐錄中失譯經
今附宋錄拾辵編八
單本
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
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譯
出内典錄單本
金七十論三卷亦云僧佉論或二卷
陳天竺三藏眞諦譯單本
右一
論外道迦毗羅仙人造明二
十五諦所謂數論經中云迦
毗羅論是也
[38-0371a]
佉論三卷二目俱存者誤也
勝宗十句義論一
卷大唐三藏玄奘
譯出翻經圖單
本右一論勝者慧月造明十
句義鵂鶹仙人本所造伹六句義慧月四足成十句本
通論故名勝宗十句
論也中云衛世師

論是也其數勝二論非是佛法諸外道宗此二爲上
欲令愽學之者委悉異道之宗
故釋之耳上十五集

十七卷同帙此方撰述集傳四十四
部四百二十二卷
五十帙大佛名經一十六卷或十四
貞元十五年十月二十三日別勅八錄二帙
釋迦譜十卷別有五卷本與此廣略異
簫齊建初寺沙門釋僧祐
錄出房錄新編入
藏釋迦氏略譜一卷或無略字大
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出
内典錄新編入藏釋
迦方志二卷大
唐西明寺竗門釋道宣撰貞
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七十五張武
[38-0371b]
出内典錄新編入藏
上三集十三卷二帙上怢七下怢六
經律異相五十卷五帙梁天
監十五年勅沙門寶唱等撰
出長房錄新編入藏陀羅
尼品集十卷一帙未詳撰者今附梁錄
右一呪集大周錄中爲大乘單本復云失譯者不然
尋撿其文乃是此方杪集西非梵本別翻所以
知者如七佛神呪經及陀鄰尼鉢經等並是晉
朝所翻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元魏菩提留支所
譯又陀鄰尼鉢經苦最勝燈王經二是同本如
此等經並皆集入故非梵本所傳必是此方撰
集未如的
是何人所撰故

此述之諸經要集二十
卷大唐西
明寺沙門釋玄煇撰新編
八藏上一集二十卷分爲
三帙上下各七中
帙六卷出三藏記集十

五卷梁建初寺沙門
釋僧祐錄出長房錄新編入藏
經目錄七卷隋開皇
十四年勅翷經沙門法經等撰貞元新定釋敎目
錄卷第二十三第七十六張武
[38-0371c]
出長房錄新編入藏
上二集二十二卷二帙
上帙十卷一帙十二
開皇三寶錄十五卷内題云歷代三寶記
隋開皇七年翻經學士成都
費長房撰
出内典錄新編入藏
衆經目錄五卷隋仁壽二年勅翻經沙
門及學士等撰出
内典錄新編入藏上
二集二十卷二帙大
唐内典錄十卷一帙大唐西
明寺沙門釋道宣撰出内典
錄新編入藏續大唐
内典錄一卷大唐西
崇福寺沙門釋智昇撰新編入
藏古今譯
經圖紀四卷大唐翻
經沙門釋靖邁撰新編入
藏續古今
譯經圖紀一卷大唐西
崇福寺沙門釋智昇撰新編入
藏貞元新
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七十七張武
[38-0372a]
大周刊定衆經目錄十五卷
大唐天后勅佛授記寺沙門
明佺等撰
新編入藏
上四集二十一卷二帙
上帙十一卷下帙十卷
開元釋敎錄二十卷二帙
大唐西崇福寺沙門釋智昇撰
新編入藏
續開元釋敎錄一部三卷
大唐西明寺沙門圓照奉勅集
編入目錄
貞元新定釋敎目錄三十卷三帙大唐
西明寺沙門釋圓照奉勅撰新編
入藏一切
經音義二十五卷大唐
翻經沙門釋玄應撰出内
典錄新譯
大方廣佛花嚴經音義二卷大唐
淨法寺沙門釋慧苑撰新編
入藏上二
集二十七卷囚帙
一帙六卷下三帙各七貞元

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七十八張武
[38-0372b]
大唐西城記十二卷
大唐三藏玄奘撰
出内典錄新編入藏
集古今佛道論衡四卷或二卷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出内典錄新編入藏
續集古今佛道論衡一卷
大唐西崇福寺沙門釋智昇撰
新編入藏
上三集十七卷二帙上帙八下帙九
東夏三寶感通錄三卷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出内典錄新編入藏
集沙門不拜俗議六卷
大唐弘福寺沙門釋彥琮撰
出内典錄新編入藏
上二集九卷同帙
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十卷一帙
大唐西太原寺沙門釋慧立等撰
新編入錄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卷
大唐三藏義淨撰
新編入藏
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七十九張武
[38-0372c]
法顯傳一卷亦云歷遊天竺記傳
東晉沙門釋法顯自記遊天竺事
出長房錄新編入錄
高僧傳十四卷一卷是目錄
梁會稽喜祥寺沙門釋慧皎撰
出長房錄
上三集十七卷二帙上帙凡下怢八
續高僧傳三十卷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出内典錄新編入藏
上一集三十卷分爲四帙第一第二各八第王第四各七
辯正論八卷一帙大唐終
南山龍田寺釋氏法琳擇出内典
錄新編入藏破邪論
二卷或一卷大唐終
南山龍田寺釋氏法琳撰出内典
錄新編入藏別傳三
卷法琳撰甄正論三卷
大唐天后代
佛授記寺沙門釋玄嶷撰新編入
藏十門辯惑論
二卷或三卷大唐大興善寺沙
門釋復禮撰貞元新定釋敎目
錄卷第二十三第八十張武
[38-0373a]
新編入藏
弘明集十四卷
梁建初寺沙門釋僧祐撰
出長房錄新編入藏
上五集二十四卷二帙
上十二卷下帙十二卷
廣弘明集三十卷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出内典錄新編入藏
上一集三十卷分爲四帙
第一帙十第二帙七第三收七卷第四帙六卷
集諸經禮懺儀二卷
大唐西崇福寺沙門釋智昇撰
新編入藏
大唐南海寄歸内法傳四卷
大唐三藏義淨撰
新編入藏
比丘尼傳四卷
梁莊嚴寺沙門釋寶唱撰
新編入藏
別說罪要行法一卷或無別字
大唐三藏義淨撰
新編入藏
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八十一張武
[38-0373b]
受用三水要法一卷
大唐三藏義淨撰
護命放生軌儀一卷
大唐三藏義淨撰
上六集十三卷同帙
從大佛名經及釋迦譜下四
十四部合四百二十二卷並
是此方賢德撰集然於大法
裨助光揚季代維持寔爲綱
要故編此錄繕而流行若寫
藏經隨情取捨諸傳記雖涉
釋宗非護法者此中不錄
都計小乘經律論及賢聖集
傳見流行者惣四百五十九
部合二千四百二卷二百三
十四帙
沙門法琳傳三卷沙門彥琮撰右一
部傳舊錄云明勅禁斷不許
流行故不編載今詳此意蓋
在一時然不入格文望許編
入貞元目錄貞元
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丙午
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雕
造貞元
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三第八十二張武
[38-0373c]
貞元新定釋敎目錄卷第二十四武
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別錄中有譯無本錄第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