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05 宗統編年-清-紀蔭 (CBETA)




宗統編年卷之二十四



臨濟第十三世祖



諱曇華。字應菴。嗣虎邱。


高宗丁巳紹興七年。


臨濟第十三世歸宗祖嗣宗統二十六年


祖住衢州明果禪師感傑來參。


住明果上堂曰。見聞覺知無障礙。聲香味觸常三
昧。眼見如盲。口說如瘂。蘇州人獃。常州人打野。大
宋國裏只有兩個僧。川僧浙僧。其他盡是子。淮南
子。江西子。廣南子。福建子。豈不見道父慈子孝。道
在其中矣。傑福州鄭氏子。其母夢廬山老僧入舍
而生。自幼頴異過人。及壯剃髮進具。遍參知識。遂
謁祖。孤硬難入。屢遭呵遣。


禪師袁覺住眉州象耳。
[024-0238c]


覺嗣昭覺祖。嘗語客曰。東坡云。我持此石歸。袖中
有東海。山谷云。惠崇烟雨蘆鴈。坐我瀟湘洞庭。欲
喚扁舟歸去。傍人謂是丹青。此禪髓也。又曰。我敲
禪牀竪拂時。釋迦老子。孔夫子。都齊立在下風。


禪師宗杲住徑山能仁。


丞相張浚在蜀時。圓悟祖為言杲真得法髓。及造
朝。遂以臨安徑山延之。七月二十一日入院。法席
之盛。冠於東南。學者百舍重研。赴惟恐後。至無所
容。乃建千僧閣居之。眾二萬指。


戊午八年。


己未九年。


祖住薦福。


庚申十年。


咸傑辭祖省覲。


一日祖問如何是正法眼。傑遽答曰破沙盆。祖頷
之。未幾辭回省親。祖送以偈曰。大徹投機句。當陽
廓頂門。相從今四載。徵詰洞無痕。雖未付鉢袋。氣
宇吞乾坤。却把正法眼。喚作破沙盆。此行將省覲。
切忌便垛根。吾有末後句。待歸要汝。


辛酉十一年。


徑山宗杲遷衡州。


杲住徑山。侍郎張九成。少卿馮楫等。一時名士大
夫。俱問道座下。有神臂弓之語。當軸秦檜惡之。遂
捃拾毀衣。遷衡州安置。
[024-0239a]


壬戌十二年。


癸亥十三年。


祖住林東。


甲子十四年。


長蘆了祖應詔開法臯亭崇先。


皇太后韋氏。壬戌八月歸自金。居慈甯宮。詔了祖
開山臯亭崇先。太后垂簾聽法。


乙丑十五年。


禪師道行住衢州烏巨。


行參龍門遠悟旨。


禪師芙蓉支下成都大智齊璉寂。


璉晚居大智。林樾岑蔚。可以佚老。德臘益高。倦於
應接。忽語主事僧。為我置一籃輿。吾將有所適。遲
明趺坐。涉筆書偈。泊然而寂。火浴設利五色百餘
粒。


禪師保甯下育王淨曇寂。


曇嗣保甯璣。一日上堂曰。本是深山臥白雲。偶然
來此寄閒身。莫來問我禪兼道。我是喫飯屙屎人。
夏辭眾書偈。收足而化。設利如霰。


丙寅十六年。


禪師龍門下溫州龍翔竹庵士珪寂。


珪次補江心。七月十八日。召法屬宗範付後事。沐
浴聲鐘集眾。就座。泊然而逝。茶毗日。送者均獲設
利。塔於鼓山。
[024-0239b]


丁卯十七年。


法師道永寂。


戊辰十八年。


禪師端裕住育王。


裕自得旨昭覺。徧住大剎。詔住徑山。賜號佛海。又
移育王。


己巳十九年。


禪師法順住婺州廣教。


順依龍門遠。透明大法。初住白楊。後遷廣教。示眾
曰。染緣易就。道業難成。不了目前。萬緣差別。祇見
境風浩浩。凋殘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燒盡菩提之
樹。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時。為眾一似為己。彼此
事辦。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見
前。煩惱塵塵解脫。順律身清苦。寂後火浴設利無
算。目睛齒舌數珠不壞。


禪師龍門下黃龍牧庵法忠寂。


忠幼習台教。至龍門謁佛眼遠。因觀水磨旋轉。發
明心要。後至廬山。枯坐樹中絕食。宣和間。湘潭大
旱。禱而不應。忠躍入龍潭。呼曰。業畜當雨一尺。雨
隨至。居南嶽。每跨虎出遊。儒釋望塵而拜。十一月
望示寂。塔於香原洞。


祥符蔭曰。普庵肅頗著神異。乃發源於忠。嘗有問
忠如何是佛。忠曰。莫向外邊覓。如何是心。曰莫向
外邊尋。如何是道。曰莫向外邊討。如何是禪。曰莫
[024-0239c]
向外邊傳。畢竟如何。曰靜處薩婆訶。定力冥證。性
真顯發。有自來矣。


庚午二十年。


宗杲徙梅州。


杲遷衡凡十年。又徙梅州。梅瘴癘寂寞之地。衲子
褁糧從之。雖死不悔。


辛未二十一年。


佛滅後二千一百年。


壬申二十二年。


癸酉二十三年。


曹洞第十世長蘆悟空祖示寂。


祖九坐道場。四膺丹詔。高宗宸翰贈答。有云。草深
烟景重。林茂夕陽微。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二
月朔。忽呼首座曰。吾行矣。跏趺俄頃而逝。禪師月
明杲同嗣丹霞。方作務。聞之。亦呵呵倚樹而寂。諡
悟空。塔桐華塢。


存考 長蘆法嗣一十三人。


天童宗玨 長蘆妙覺 龜山義初 保甯興譽 北山法通 壽山德初
 龍翔道暉 上藍祖卿 能仁崇壽 幽巖子詠 長蘆慧悟 神光道新
 雪竇鑑五人見錄 八人無錄


曹洞第十一世祖



諱宗珏。久依長蘆。嗣法。


甲戌二十四年。


曹洞第十一世天童祖嗣宗統十四年
[024-0240a]


上堂曰。劫前運步。世外橫身。妙契不可以意到。真
證不可以言傳。直得虗靜斂氛。白雲向寒巖而斷。
靈光破暗。明月隨夜船而來。正恁麼時。作麼生履
踐。偏正不曾離本位。縱橫那涉語因緣。


祖住歸宗。


上堂曰。參禪人切忌錯用心。悟明見性是錯用心。
看經講教是錯用心。行住坐臥是錯用心。喫粥喫
飯是錯用心。屙屎撒尿是錯用心。一動一靜一往
一來是錯用心。更有一處錯用心。歸宗不敢與諸
人說破。何故。一字入公門。九牛車不出。時杲在梅
陽。見祖歸宗垂示語。極口稱歎。以偈寄曰。坐斷金
輪第一峯。千妖百怪盡潛踪。年來又得真消息。報
道楊歧正脉通。先是瞎堂遠。住衢州定業。有傳其
語至者。杲駭曰。老師暮年有子如是耶。因寓書通
誠。并寄贈圓悟祖所付法衣。


祥符蔭曰。退翁儲和尚行三峯之道於天台能仁。
時雪竇雲和尚在景星。以天童悟和尚所服伽黎
致之。儲復書引妙喜歸宗話。噫。虗衷雅韻。藹然可
想。古道照人。可稱法門盛德事也。


乙亥二十五年。


禪師曉瑩集蘿湖野錄嗣大慧杲


宗杲詔自便。


丙子二十六年。


禪師道顏住圓通。
[024-0240b]


顏號卍菴。久參圓悟祖有省。洎祖還蜀。囑令依杲。
仍以書致曰。顏川彩繪已畢。但欠點睛耳。他日未
可量也。杲居雲門及洋嶼。顏皆在焉。朝夕質疑。方
大悟。丙子杲過九江。守請住圓通。三辭不獲。因舉
顏補其處。


宗杲復僧服詔住育王。


詔杲住阿育王山。十一月杲至明州開堂說法。裹
糧問道者。萬二千指。百廢具舉。冠於今昔。


丁丑二十七年。


禪師丹霞支下天童宏智正覺寂。


覺住天童。創闢一新。九月辭眾。十月八日。沐浴更
衣。端坐作書。遺育王杲。請主後事。書偈擲筆而逝。


禪師長蘆下平江靈巖佛海智訥寂。


訥前後凡五住靈巖。更二十餘年。尚書孫覿題其
丈室。曰五至堂。每見訥所為。輒歎曰。才智不下澄
觀也。異跡炳著。覿銘其塔。


禪師靈隱下徑山藏叟善珍寂。


珍謁妙峯善於靈隱。入室悟旨。出世光孝。遷承天
雪峯。詔移育王徑山。


戊寅二十八年。


祖自蔣山徙天童。


育王宗杲詔復移徑山。


杲再住徑山。道俗歆慕。如見其所親。普安郡王時
在建邸。遣使入山請法。親書妙喜庵。及製真讚賜
[024-0240c]
之。


己卯二十九年。


庚辰三十年。


辛巳三十一年。


杲退居明月堂。


禪師印肅住南泉。


肅號普庵。宜春余氏子。嗣牧庵忠。因閱華嚴合論。
至達本情忘。知心體合。豁然遍體汗流。曰我今親
契華嚴法界矣。自此弘誓。開化人天。


居士龍舒王日休述淨土文。


日休字虗中。為國學進士。端靜簡潔。博通羣書。訓
傳六經諸子數十萬言。一旦捐之曰。是皆業習。非
究竟法。吾其為西方之歸。自是一意念佛。年六十。
蔬茹布衣。重趼千里。以是教人。風雨寒暑弗皇恤。
閑居日課千拜。夜分乃寢。面目奕奕有光。見者知
為有道之士。紹興辛巳。述淨土文十卷刊行於世。
刊時舍利流於板。


壬午三十二年。


孝宗。


孝宗癸未隆興元年。


臨濟第十三世歸宗祖示寂。


祖住天童。遠近奔湊。時宗杲住徑山。叔姪相望。往
來憧憧。必至二大士之門。六月十三日。臨終。或以
辭世偈為請。祖曰。吾嘗笑諸方所為。而自為之耶。
區處院事。纖毫不遺。奄然趺坐而化。祖於普說小
[024-0241a]
參問答勘辨之屬。皆從容暇豫。曲盡善巧。而室中
機辯。操縱殺活。尤號明妙。飽參宿學。一近椎拂。亦
汗下心死。甞領徒典剎者。俱晦匿名迹。以得寓巾
鉢為幸。至於行業高潔。每當住持。雖料理建置。小
物細故。動為無窮計。而纖毫不可意。即飄然徑去。
莫能回奪。甞自言。衲僧家著草鞋住院。何至如蚖
蛇戀窟。勉勵徒眾。不許放逸。事事必身率之。其將
示寂也。猶掛牌入室。至夜分。他日多類此。塔全身
於天童。


臨濟第十四世祖



諱咸傑。福州鄭氏子。嗣歸宗華祖法。


臨濟第十四世常州華藏祖嗣宗統三十二年


徑山宗杲詔號大慧禪師。


禪師昭覺支下徑山明月堂大慧普覺宗杲寂。


杲以老退居明月堂。詔以明月堂為妙喜庵。八月
十日親書遺奏封畢。侍僧請留偈。杲勵聲曰。無偈
便死不得也。索筆大書曰。生也只恁麼。死也只恁
麼。有偈與無偈。是什麼熱大。投筆而逝。上聞歎惜。
諡普覺。塔於本山曰寶光。


晉陵尤焴嘗題大慧語錄曰。大慧說法。縱橫踔厲。
如孫吳之用兵。而廣闊宏深。不可涯涘。如大海水。
魚龍飲者。莫不取足。今舉平昔聞見二則。朱文公
少年不樂讀時文。因聽一尊宿說禪。直指本心。遂
悟昭昭靈靈一著。十八歲時。從劉屏山。屏山意其
[024-0241b]
必留心舉業。暨搜其篋。只大慧語錄一帙爾。次年
登科。故公平生深知禪學骨髓。透脫關鍵。此上根
利器。於此取足者也。焴蚤得於潘子善丈云爾。因
取語錄讀之。至老不放釋手。往在舂陵。永嘉徐棘
卿瑄。亦貶是[邱-丘+看-目]。未幾忽遷象臺。憂愁涕泣。焴授以
所携本。徐卿亟取讀之。達旦不寐。次日欣悅忘憂。
與昨日敻然二人也。遂携以去。手抄一本乃見還。
後三年。徐歿於貶所。臨終殆同遊戲。不疾沐浴而
逝。此書之靈驗如此。葢焴之親覩也。


虞山錢謙益曰。佛祖闡教。以言說法。有宋最著者
三家。鐔津以孤亢崇教。其文裁而辨。石門以通敏
扶宗。其文奧而麗。徑山以宏廣應機。其文明而肆。
夫文而至於辨也。麗也。肆也。其城塹日以堅。其枝
葉日以富。其撈籠引接日以博。浩浩乎巵言之日
出。而岌岌乎津梁之日疲也。繫辭有之。易之作也。
其於中古也。作易者其有憂患乎。豈不信哉。


長蘆了明補住徑山。


明豪邁葢眾。身長八尺。腹大十圍。所至人必聚而
觀之。妙喜謫梅州。防送甚嚴。禍在不測。明為荷枷
以行。間關辛苦。未曾少怠。既至貶所。衲子追隨問
道者眾。明肩栲栳詣街坊。日給參眾。無不具足。十
七年如一日。杲法嗣之盛。在貶所接者居其半。明
之力也。舉住投子。遷長蘆。所至衲子輻湊。叢林改
觀。及杲寂。特詔明補徑山。一日陽和王夢一異僧。
[024-0241c]
長大皤腹緩行。而言欲化蘇州一莊。覺而異之。未
言也。翼日明忽杖履徒步而至。門者呵不止。以白
王。王出見之。遙望明與夢中無異。遽呼其眷屬出
觀之。並炷香作禮。茶罷。首言願大王施蘇州一莊。
以為徑山供佛齋僧無窮之福。王未有可否。因令
辦齋。齋畢便出。更無他語。時內外閧傳施莊一事。
達於帝聽。會王入朝。帝曰。聞卿捨蘇州莊與徑山。
朕當為蠲賦稅。王謝恩歸。次日。以書至徑山。請明
入城。而明二日前先已坐化矣。自是王宴居窹𥧌
之際。或少倦交睫。即見明在前語曰。六度之大。施
度為先。善始善終。斯為究竟。王即以莊𨽻本山。其
疏略曰。特來謁郡王。故意丁甯說。冷處著把火。大
家相暖熱。兩堂坐禪僧。真個修行徹。心源湛如水。
脊梁硬似鐵。等心供養渠。因果豈虗設。福慧自莊
嚴。共出輪迴劫。又偈曰。做事還須烈漢。拈起筆來
便判。若要功果完成。切莫前思後算。


甲申二年。


禪師石室祖琇撰隆興佛運通論。


乙酉乾道元年。


丙戌二年。


丁亥三年。


祖住衢州乾明。


八月初一日。住衢州烏巨山乾明禪院。上堂曰。一
箇葫蘆纔倒地。滿地葫蘆盡傾倒。欲識單傳直指
禪。今日鬬湊得恰好。
[024-0242a]


禪師祖先來參領悟。


先蜀之廣安王氏子。從羅漢院德祥出家。聞緣老
宿住昭覺。往參扣。語契。令奉圓悟祖香火。一日從
方丈前過。緣問庵頭有人麼。先云無人。語未竟。緣
劈胸與一拳云。你聻。先忽有省。出峽依澧州德山
涓祝髮受具。徧扣諸方。抵蘇之萬壽。值雪夜坐。自
念行脚數年。未得悟徹。正悶悶間。忽見鐘動。趨後
架。舉首見照堂二字。疑情頓釋。既而見水庵一於
雙林。一曰。師子尊者被罽賓斬却頭且置。你道西
天鬍子為甚麼無鬚。先曰。非雙林不舉此話。一曰。
作家禪客。先曰。心不負人面無慚色。一遂以手拓
開。先曰。勘破了也。迨水庵謝事。來參祖。祖即命典
客。一日祖對旁僧舉不是風動不是旛動語。先聞
豁然大悟。次日祖遇先於寮前。謂曰。總不得作伎
倆。試露箇消息來。先應聲曰。方丈裏有客。祖呵呵
大笑。


禪師崇岳來參。


岳處州龍泉吳氏子。天姿純篤。首造靈石。繼見大
慧杲於徑山。杲陞堂稱蔣山應菴祖為人徑捷。岳
聞不待旦而行。既至。入室未契。退愈自奮勵。朝夕
咨請。蔣山舉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岳曰。鈍置
和尚。蔣山厲聲一喝。岳有省。蔣山大喜。以為法器。
說偈勸使祝髮。隆興初。岳始得度於臨安西湖白
蓮精舍。自是遍參諸大老。罕當其意者。乃入閩見
[024-0242b]
乾元水庵永。一日辭永。永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
岳云裂破。永云琅邪道好一堆爛柴聻。岳云矢上
加尖。如是應酬數反。永云吾兄下語。老僧不能過。
其如未在。他日拂柄在手。為人不得。驗人不得。岳
云。為人者使博地凡夫。一超入聖域固難矣。驗人
者。打向面前過。不待開口。已知渠骨髓。何難之有。
永舉手云。明明向汝道。開口不在舌頭上。後當自
知。逾年見祖於衢州之西山。隨問即答。祖微笑而
已。岳切於究竟。至忘寢食。


戊子四年。


曹洞第十一世明州天童珏祖示寂。


曹洞第十二世祖



諱智鑑。滁州吳氏子。兒時母與洗手痬。因曰。是
甚麼。對曰。我手似佛手。長失恃怙。依真歇祖於
長蘆。大休珏首眾。即器之。後遯象山。百怪不能
惑。深夜開悟。求證於延壽然。復見大休嗣其法。
住雪竇。


曹洞第十二世雪竇祖嗣宗統四年


祖住雪竇上堂曰。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一夜
落花雨。滿城流水香。


己丑五年。


祖自明果遷祥符。


禪師牧庵下慈化普庵印肅寂。


肅嗣牧庵忠。住慈化。隨宜說法。廣作津梁。神變莫
[024-0242c]
測。或問修何行業而得此。肅當空畫曰。還會麼。曰
不會。曰止止不須說。又甞自贊曰。蒼天蒼天。悟無
生法。談不說禪。開兩片皮。括地該天。如何是佛。十
萬八千。七月日。書偈於方丈西壁云。乍雨乍晴寶
象明。東西南北亂雲深。失珠無限人遭劫。幻應權
機為汝清。書畢趺坐而逝。


庚寅六年。


祖住蔣山太平興國。


禪師慧遠應詔住靈隱。


遠眉山金流彭氏子。往成都習經論。還峨嵋雲巖
寺。時徽禪師住焉。徽黃龍南四世孫。知見甚高。遠
初入門。值徽飯罷。於庭廡間閒行。遠纔見。即放包
問曰。文殊為七佛祖師。未審甚麼人為文殊之師。
徽云。金沙溪畔馬郎婦。時有起鐵拂者。為首座。遠
亦往親近。起甞誘掖之。兩歲未有所得。一日靜坐
次。有僧獨行自語云。假四大以為覆葢。緣六塵而
生心。忍遇六塵頓息。喚甚麼作心。遠聞之忽有省。
遽起告首座。首座可之。上方丈告徽。徽亦可之。明
日即告行。同志挽留。遠不聽曰。吾師以為可。而我
終未釋然也。時圓悟自雲居歸蜀住昭覺。遠造焉。
每問話請益。辭旨峭硬。圓悟深器之。一日圓悟普
說。舉龐居士問馬祖。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
馬祖云。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遠聞舉
豁然大悟。仆於眾中。眾以為中風。共掖起之。遠乃
[024-0243a]
曰。吾夢覺矣。至夜圓悟小參。遠出問曰。淨躶躶。空
無一物。赤骨律。貧無一錢。戶破家殘。乞師賑濟。答
云。七珍八寶一時拏。遠曰。爭奈賊不入慎家之門。
答云。機不離位。墮在毒海。遠隨聲便喝。悟以拄杖
擊禪牀云。喫得棒也未。遠又喝。圓悟連喝兩喝。遠
禮拜。悟大喜。以偈贈之。有舊鐵舌轉關棙之語。眾
目之為鐵舌。遠自此機鋒峻發。無所抵牾。紹興乙
卯春。眉守延居象耳山。不赴。是歲圓悟祖示寂。歎
曰。哲人云亡。繼之者誰乎。乃扁舟下峽。初抵淮南。
住龍蟠。八年遷琅邪。又移婺之普濟。衢之定業。遠
自發明心要。即得游戲如風大自在三昧。俄遷光
孝。安定郡王趙表之與遠為世外交。侍郎曾開從
妙喜遊甚久。而未頴脫。從遠參叩。始盡餘疑。乃延
住湘江南臺。時龍王璉。方廣行。皆月庵高第。道著
湖湘間。私相語云。此間壁立萬仞。遠何所措足乎。
因請陞座。設三十餘問。皆誵訛險節關棙。遠隨機
開答。辭旨深奧。議論超詣。始大歎服。璉即率其屬
環拜曰。此膝不屈於人久矣。未幾過天台。歷住護
國國清鴻福三寺。乾道丁亥。尚書沈德龢守平江。
以虎邱大道場。比不得人。力邀遠主之。至則接物
無倦。法令整肅。適丁荒歉。雖齋粥不繼。而戶外之
屨常滿。忘軀為法者集焉。道益顯著。遂奉詔住臯
亭山崇先寺。再詔住靈隱。開堂。中使降香。


如淨至雪竇參祖領悟。
[024-0243b]


淨生而岐嶷。不類常童。長學出世法。參足庵鑑祖
於雪竇。看庭前栢樹子話有省。呈頌曰。西來祖意
庭前栢。鼻孔寥寥對眼睛。落地枯枝纔𨁝跳。松蘿
亮鬲笑掀騰。祖頷之。


辛卯七年。


靈隱遠召對宣德殿。


正月二十日。遠召對於宣德殿。賜坐。問如何免得
生死。曰不悟大乘道。終不能免。曰如何得悟。曰本
有之性。以歲月磨之。無不悟者。曰悟後如何。曰悟
了始知陛下所問。與臣所奏。悉皆不是。曰一切處
不是如何。曰脫體見前。了無毫髮可見之相。上大
悅。遠復曰。古德道。無所是。是菩提。曰即心即佛如
何。曰目前無法。陛下喚什麼作心。曰如何是心。遠
正身叉手而立。曰只這是。上又問德山臨濟機緣。
遠一一陳之。復曰。悟後千句萬句。乃至一大藏教。
只是一句。曰是那一句。曰好語不出門。曰不與萬
法為侶可參乎。曰老龐致此一問。驚天動地。驅山
塞海。超古今。脫是非。離言說。絕依倚。如陛下至尊
至貴。大道本然。曰得道者誰。曰覺道之人。隨其器
量淺深。驗在意表。得底人他亦自知時節。學佛者
眾。機緣亦廣。恐勞聖聽。不敢具奏。


禪師可觀應丞相魏𣏌請住姑蘇北禪 發明觀清韻泠
然。𣏌願力不昧。故並書


觀字宜翁。一室蕭然。曰松風山月。此我無盡衣鉢
[024-0243c]
也。丞相魏𣏌出鎮姑蘇。請住北禪。入院。指法座曰。
胸中一寸[厂@火]已冷。頭上千莖雪未消。老步只宜平
地去。不知何事又登高。𣏌擊節不已。𣏌字南夫。壽
春人。累官參知政事。篤信佛法。每發願祈來世為
僧。一日命丹青寫為僧相。揭之高堂。請德光禪師
作贊曰。身從果位中來。位冠百僚之上。只因熟處
難忘。故見比邱真相。後𣏌將卒。命諸子曰。吾已去。
當為削髮著袈裟以僧相殮之。諸子遵命。以三衣
一鉢投棺中。


曹洞第十二世雪竇祖示寂。


曹洞第十三世祖



諱如淨。號長翁。出世屢主名剎。


曹洞第十三世天童淨祖嗣宗統三年


祖應詔住天童。上堂曰。雲門九天。看彩鳳銜出。且
道如何委悉。急急如律令。勅。


禪師 覺來參領悟。


覺來參。值淨祖上堂。舉靈雲見桃花悟道因緣。頌
曰。一箇烏梅似本形。蜘蛛結網打蜻蜓。蜻蜓落了
兩邊趐。堪笑烏梅齩鐵釘。覺不覺失笑。曰蚤知燈
是火。飯熟幾多時。後承印記。


壬辰八年。


祖住常州褒忠顯報華藏。


靈隱遠賜號佛海禪師。


祖先還蜀祖付以偈。
[024-0244a]


癸巳九年。


曹洞第十三世天童淨祖示寂。


祖六坐道場。未言稟承。眾以為請。祖曰。我待涅槃
堂裏拈出。臨終果拈香曰。如淨行脚四十餘年。首
到乳峯。失脚墮於陷穽。此香今不免拈出。鈍置我
住雪竇足菴大和尚。并書辭世偈曰。六十六年。罪
犯彌天。打箇𨁝跳。活陷黃泉。咦。從來生死不相干。
擲筆而逝。塔全身於本山。


存考寶雲月函潛和尚洞宗世次疑問曰。洞宗有祖燈大統之刻。見聞其書者多非之。非之不
一端。其著者沒浮山之代續。刪濟宗之兩祖。而據青州塔記削去芙蓉楷下自丹霞淳至天童淨五世。其
沒浮山代續。刪濟宗兩祖。見聞者非之。南潛亦非之而不疑者也。其據青州塔記削去芙蓉楷下自丹霞
淳至天童淨五世。見聞者非之。南潛則甚疑而不敢驟決其是非。考古越雲門顯聖寺散木湛然澄禪師
語錄卷第一。嗣法門人明懷編。萬歷甲寅二月吉日師開法於雲門傳宗廣孝寺。正拈香云。供養北京大
覺堂上嗣曹洞正宗第二十六代清涼大和尚。用酬法乳之恩。乙卯開法徑山。拈香辭同。而散木宗門或
問。原序明會稽雲門顯聖寺住持嗣曹洞正宗第二十七代沙門圓澄撰。如涅槃會疏諸書自序皆世次
炳然。今之非祖燈大統者。以雲門澄和尚稱曹洞正派三十二傳為世數。合芙蓉五人。然考之語錄則實
稱其本師為二十六代。其自序題名則稱二十七代。使雲門拈香之是。則祖燈大統之削五人不可非也。
使雲門拈香之非。則今天下曹洞宗派不知當誰準也。天下之大。未必遂無一人之知也。典冊之繁。文獻
尚存。未必遂無一字之證也。南潛於是甚疑。疑則必問。敢述雲門拈香自序題名。及孤陋疑而未定之見。
不敢深匿。謹出而質於洞宗主法諸尊宿。吾宗主法諸尊宿與天下埀意兩宗諸護法長者居士。必有劃
然之言為之〔杓〕指。時己巳中秋後五日。○洞宗第三十五世法孫智拈。戊子年刻出洞山正宗源流略記。
末云。曹山一枝今以斷絕。諸方安有不知者。據此論之。洞山為洞宗第一代。雲居第二代。以及雲門乃三
十二代。百丈老人三十三代。而我本師實三十四代也。遡而上之。吾本師望達摩為四十四世。望迦葉為
七十一世。望釋迦文佛為七十二世。再以洞山論之則三十四世。更以青原論之則三十八世矣。此係世
[024-0244b]
系所傳。載在洞山源流.傳法正宗等書。故云洞山正宗也。拈於徃年間侍本師於弁山。因命發笥得百丈
先翁手定稿。即請梓行。師止之曰。比年謬說多端。人之所厭。今暫止之。俟時可行。然後行之。可以洗法門
之諍氣。即欲為之。恐非其時也。遂遵命止之。今戊子夏。師受潤州焦山請。乃商較時事。偶於狼籍堆中檢
出一冊。題曰洞宗源流正脉。其文旨簡約。世系不混。亟請梓行。師可之。乃附尊稱達摩說及洞山正宗略
云爾。寶雲潛云。據此則後來所出洞宗源流世次。乃瑞白禪師手定者也。其間云比年謬說多端。又言題
曰洞宗源流正脉。其文旨簡約世系不混。亦可以想見當時立說之不一也。○北京勝果寺曹洞源流[石*白-日+田/廾]
曰。佛祖源流曹洞門庭。過去莊嚴劫千佛。現在賢劫千佛。未來星宿劫千佛。至七佛西天二十八祖。東土
六祖下分五派。曹洞.臨濟.雲門.溈仰.法眼.曹洞。正傳青原思.石頭遷.藥山儼.雲嵓晟.洞山价.雲居膺.同安
丕.同安志.梁山觀.太陽延.投子青.芙蓉楷.鹿門覺.青州辯.大明寶.王山體.雪巖滿.萬松秀.雲庭裕.少林泰.
少林遇.少林才.大覺彝。已上祖佛各有傳法之偈。正統十一年春三月吉日


祥符蔭曰。洞上一宗。中興於雲門澄和尚。雲門以
前南北杳邈。兵燹頻仍。而圖記散失。不能具考。澄
參慈舟念祖。入室。付偈印證曰。曹源一滴水。佛祖
相分付。至今授受時。大地分甘露。咄。五乳峯頭無
鏃箭。射得南方半個兒。未見授以洞山源流。所以
澄和尚拈念祖香。或稱三十一代。翻刻散木湛然
澄禪師語錄二本。一本嗣法門人明孟重訂。法孫
淨嶾淨符淨超重編錄。凡四卷。首拈香云。一生辛
苦。半世殷勤。撞著個沒眼睛的老和尚。授我折脚
鐺子。特為拈出。雖然。家醜不可外揚也。要人天證
據。供養北京大覺堂上傳曹洞正宗第三十一代
清涼慈舟念和尚。用酬法乳之恩。或稱三十代。又
一本參學門人能譯錄。嗣法弟子弁山明雪編次。
錄凡七卷。題云古越雲門顯聖寺散木湛然澄禪
[024-0244c]
師語錄。首拈香云。供養北京大覺堂上嗣曹洞正
宗三十代清涼大和尚。用酬法乳之恩。或稱二十
六代。原錄。再拈香云。供養北京大覺堂上嗣曹洞
正宗第二十六代清涼大和尚。又雲門湛然禪師
語錄八卷。門人明海編。正拈香云。供養嗣曹洞正
宗第二十六代清涼大和尚。又一本。嗣法弟子明
雪編受業門人明聞校閱。拈香亦云。曹洞第二十
六代清涼大和尚。皆增減不一。後來門下移改翻
刻。亦無一定。此世次所以淆訛。議論所以紛錯者
也。洞山正宗源流略記。定於瑞白雪和尚。稱雲門
乃三十二代。而云比年謬說多端。俟時可行。然後
行之。戊子年始於狼籍堆中檢而刻之。題曰。其旨
簡約。世系不混。是洞宗世次。斯時亦未有定據者
也。近刻祖燈大統。據青州塔記。削去芙蓉楷下五
世。與二十六代合。又北京勝果寺正統年間所刻
曹洞源流舊[石*白-日+田/廾]。亦無丹霞湻五世。與二十六代。亦
相合。似可據以定洞上之世次矣。但立言取信於
天下後世。不可稍涉一毫之私見。倘一毫涉私。則
餘皆不足取信。祖燈大統削去芙蓉楷下五世。雖
有二[石*白-日+田/廾]可據。然削去濟宗兩祖。則實一時孟浪之
見。至沒浮山代續公案。則尤不得從上大公無我
之旨者。以此二端徵之。則削去五世。亦未遂可以
二[石*白-日+田/廾]之文。遽為定案也。青州辨塔記真偽且不必
論。勝果寺[石*白-日+田/廾]。亦復茫昧可疑。洞山价作介。鹿門作
[024-0245a]
六門。此等字面。尚且不合。而況其他。至大覺[雪-雨/粉/大]嗣
少林才。則傳燈世譜諸書。並所未見。考世譜諸書。
湻拙才下為松庭子嚴。其同條諸人。曰佛嚴稔。曰
熊耳登。曰華嚴遇。曰益都亮。曰晉甯敬。曰古蔡元。
曰奉先孝。曰香嚴忍。無所謂大覺[雪-雨/粉/大]者。豈勝果寺
[石*白-日+田/廾]記儼然。而世譜反遺之耶。此亦一疑案也。疑則
不可以必信。今且存之。以俟後來公心明眼。確有
真實證見。可以信及天下後世者。考定而詳正焉。
佛祖法脉所繫。久之自定。正毋庸彼此暄豗紛諍
也。


曹洞第十四世祖



諱 覺姓氏生里闕。


曹洞第十四世鹿門祖嗣宗統五年


住鹿門示眾曰。盡大地是學人一卷經。盡乾坤是
學人一隻眼。以如是眼。讀如是經。千萬億劫。常無
間斷。諸人還看讀得麼。如看讀得。老僧請他喫箇
無米油糍。


禪師一辨來參領悟。


辨精究內典。來參祖。問如何是盡乾坤是學人一
隻眼。祖曰。汝被一卷經遮却也。辨擬對。祖搖手曰。
不快漆桶。去。辨言下有省。


居士龍舒王日休往生淨土。


自書日課佛。積計九百十二萬五百於壁。又遍囑
諸人勉進道業。忽厲聲曰。佛來迎我。屹然立化。
[024-0245b]


甲午淳熈元年。


乙未二年。


丙申三年。


雪竇慧暉勅補淨慈。


暉字自得。會稽張氏子。扣長蘆了祖。微有所證。謁
天童覺。許為入室真子。紹興丁巳。開法補陀。徙萬
壽。及吉祥。雪竇。勅住淨慈。


禪師靈隱佛海慧遠寂。


正月十五日。眾集。遠扄方丈。書偈付素所馴畜一
黑猿而寂。


禪師德光應詔住靈隱冬入對選德殿賜號佛照。


光新喻彭氏子。母夢異僧入室驚窹有娠。既生。乃
祖曰。吾家世積德。是兒必光吾門。因命名德光。有
術者相之曰。是子伏犀貫頂。出家必作法門棟梁
力懇出家。初謁月菴果。歷參知識五十餘員。末後
見大慧杲於育王嗣法。詔住靈隱。遣使降香開堂
恩寵優渥。是冬召對便殿。問佛法大意。光敷奏直
截。帝大悅。留禁中觀堂五宿。兩賜御頌。特賜佛照
禪師之號。


禪師簡堂行機住江州圓通。


機台州楊氏子。嗣護國元。


詔天台宗教同大藏流通。


丁酉四年。


祖住徑山禪師崇岳領悟。
[024-0245c]


祖移蔣山華藏徑山。岳皆從之。會祖入室次。問旁
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岳侍側豁然大悟。乃曰。
今日方會木菴道開口不在舌頭上。自是機辯縱
橫。


圓通機移台州平田。


松窗居士錢端履從護國景元發明己事。丁酉秋
示微恙。修書召平田機。及國清瑞巖主僧。有訣別
之語。機與二僧詣榻次。禮起趺坐。言笑移時。即書
曰。浮世虗幻。本無去來。四大五蘊。必歸終盡。雖佛
祖具大威德亦不能免這一著子。天下老和尚一
切善知識。還有跳得過者無。葢為地水火風。因緣
和合。暫時湊泊。不可錯認為己有。大丈夫磊磊落
落。當用處把定。立處皆真。順風使帆。上下水皆可
因齋慶讚。去留自在。此是上來諸聖。開大解脫。一
路涅槃門。本來清淨空寂境界。無為之大道也。今
吾如是。豈不快哉。塵勞外緣。一時掃盡。荷諸山垂
顧。咸願證明。伏惟珍重。置筆顧機曰。某坐去好。臥
去好。機曰。相公去便了。理會甚坐與臥耶。禮笑曰。
法兄當為祖道自愛。遂斂目而逝。


曹洞第十四世鹿門祖示寂。


曹洞第十五世祖



諱一辨。嗣鹿門。


戊戌五年。


曹洞第十五世普照祖嗣宗統九年
[024-0246a]


祖住青州普照。設百問勘驗來學。遷東都萬壽。燕
秦齊晉之間。推為尊宿。


禪師 寶來參領悟。


問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西來意。祖曰。昨日有
人恁麼問。被打出去也。寶曰。今日又如何。祖曰。你
得恁麼不識痛癢寶禮拜。祖曰。可惜許棒折也。寶
直得汗下。忽然猛省。


靈隱德光引對便殿。


己亥六年。


庚子七年。


祖住靈隱。


禪師德光歸老育王。


淨慈智暉退歸雪竇。


禪師楚明召對遷徑山。


明初參圓悟祖。次謁徑山杲。後依華藏民而徹悟。
住雪竇。召對。上問曰。三教聖人。本同此理。明曰。譬
如虗空。東西南北。初無二也。上曰。但聖人所立門
戶異耳。故孔子以中庸設教。明曰。非中庸何以安
立世間。法華云。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與實相。不
相違背。華嚴云。不壞世間相。而治出世間法。上曰。
今時士大夫。學孔子者。多只工文字語言。不見夫
子之道。不識夫子之心。惟釋氏不以文字教人。直
指心源。頓令悟入。不亂於死生之際。此為殊勝。明
曰。非獨後世學者。不見夫子之心。當時顏子。號為
[024-0246b]
具體。盡平生力量。只道箇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如
有所立卓爾。竟捉摸未著。而聖人分明八字打開。
向諸弟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以
此觀之。當時弟子。尚不識夫子心。況今人乎。張商
英曰。吾學佛然後能知儒。此言實為至言。上曰。朕
意亦謂如此。上又曰。老莊何如人。明曰。只是佛法
中小乘聲聞以下人。葢小乘厭身如桎梏。棄智如
雜毒。化火焚身。入無為界。正如莊子形固可使如
槁木。心固可使如死[厂@火]。老子曰。吾有大患。為吾有
身。大乘人則不然。度眾生盡方證菩提。正如伊尹
所謂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
有一夫不被其澤。若己推而內之溝中也。上大悅。
賜號寶印。即日詔住徑山。


辛丑八年。


壬寅九年。


癸卯十年。


帝註圓覺經。


二月。遣中使賷賜徑山刊行。詔禪師楚明序之。


禪師宏智下雪竇自得慧暉寂。


甲辰十一年。


祖住天童。


乙巳十二年。


曹洞第十五世普照祖示寂。


祖示十六頌。一識自宗。二死中得活。三活中死。四
不落死活。五背捨。六不背捨。七活人劍。八殺人刀。
[024-0246c]
九平常。十利道[托-七+友]生。十一言無過失。十二透脫。十
三透脫不透脫。十四稱揚。十五降句。十六方入圓。
雲溪挺曰。祖禰不了。殃及兒孫。浮山遠嘗以此十
六題拈示投子。投子至青州凡九世。絲絲相續。因
為作頌。


曹洞第十六世祖



諱 寶嗣普照。


丙午十三年。


曹洞第十六世大明祖嗣宗統四年


住磁州大明。上堂曰。若論此事。如人作針線。針針
相似。忽見人來。不覺失却針。祇見線。這邊尋也不
見。那邊尋也不見。却自曰。近處尚不見。遠處那裏
得來。多時尋不得。心煩不好。昏悶打睡。拽衣就枕。
方就枕時。驀然一劄。曰原來祇在這裏。


侍者 體省悟受印記。


體為侍者。偶於出生臺見[少/隹]捨食。[少/隹]飛去。祖在體
背上打一掌。體驚顧。祖曰。還是[少/隹]子孤負你。你孤
負我。體罔措。祖曰。自可憐生。却乃互相孤負去。體
豁然有省。從此執侍久之。秘重深嚴。一旦辭祖。或
問祖曰。侍者何往。祖曰。諸方來。諸方去。何介意哉。
又問參學何似。祖曰。道有參學。栽他頭角。道無參
學。減他威光。一眾方知已蒙印記。


丁未十四年。


戊申十五年。
[024-0247a]


徑山楚明退居別峯。


禪師智䇿詔住徑山。


己酉十六年 朱熹大學章句或問成熹言生平精力盡在此書


曹洞第十六世磁州大明祖示寂。


曹洞第十七世祖



諱 體嗣大明住王山。


光宗。


光宗庚戌紹熙元年。


曹洞第十七世太原王山祖嗣宗統三年


祖久隱太原西山。當道請住王山。示眾曰。師子有
三種。第一超宗異目。第二齊肩共躅。第三影響不
真。若超宗異目者。見過於師。堪為種草。若齊肩共
躅者。減師半德。落在今時。若影嚮不真者。狐犴猥
勢。羊質虎皮 發明按洞宗自青州至萬松皆王化大河以北為金界內兵燹
紛更語錄失傳諸祖聊得其大槩云爾


禪師 滿參祖領悟。


滿初參普照祖。祖曰。兄弟年俊。正宜叩參。老僧當
年。念念常以佛法為事。滿避席進曰。和尚而今如
何。祖曰。如生冤家相似。滿曰。若不得此語。幾何枉
行千里。祖下禪牀握滿手曰。作家那。滿與勝默同
參。嘗跪受呵斥。或問其故。滿曰。今諸方師資法屬。
諍訟招譏。師蟲自食身中肉也。某雖不肖。敢復蹈
覆轍耶。後造王山。祖舉洞山覩影因緣。滿大疑。祖
曰。不疑言句。是為大病。子今既疑。則病發也。子知
[024-0247b]
此病即子藥麼。一日讀五位頌。至折合終歸炭裏
坐。忽然悟曰。今日方知病是藥也。去呈祖。祖曰。料
掉沒交涉。滿曰。老和尚這回瞞我不得也。


禪師華藏下寶印慈辯楚明寂。


辛亥二年。


禪師崇岳住饒州薦福。


壬子三年。


禪師教忠下青原信菴唯禋寂。


禋嗣教忠光。五月十九日。書偈曰。末後一句。覿面
分付。擬議思量。世諦流布。跏趺而逝。


禪師雲巖下徑山智䇿寂。


䇿號塗毒。謁天游於雲巖。道經雲居。風雪塞路。坐
閱四十二日。午初版聲鏗然。豁爾大悟。及造門。游
獨指䇿曰。甚處見神見鬼來。曰雲居聞版聲來。曰
是甚麼。曰打破虗空。全無靶柄。曰向上事未在。曰
東家暗坐。西家廝罵。曰嶄然超出佛祖。他日起家
一麟足矣。戊申詔住徑山。七月將入寂。陞座別眾。
囑門人以文祭之。䇿危坐傾聽。至尚饗為之一笑。
越兩日。更衣說偈而寂。


詔育王光移徑山辭不允。


曹洞第十七世王山祖示寂。


祖示宗旨曰。既有尊貴之位。須明尊貴底人。須知
尊貴底人。不處尊貴之位。方明尊貴。不落階級。


曹洞第十八世祖


[024-0247c]


諱 滿。嗣王山。住雪巖。


癸丑四年。


曹洞第十八世雪巖祖嗣宗統二十七年


上堂舉洞山解夏云。夏末秋初。兄弟或東去西去。
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良久曰。祇如萬里無寸
草處。又作麼生去。石霜曰。出門便是草。太陽曰。直
饒不出門亦是草漫漫地。三個老漢。雖然異口同
音。未免撞頭𥔐腦。何也。一人大開口了合不得。一
人高擡脚了放不下。一人緊閉門了出不去。雪巖
即不然。遍十方界非外。全在一微塵。在一微塵非
內。遍十方界。祇者一微塵許。也須極盡不可得。向
那裏安門。甚處入草。還會麼。休侵洞口初秋草。請
看疎山臘月蓮。


禪師行秀參雪巖祖付衣偈。


秀河內蔡氏子。參祖。經二十七日。不覺伎倆已盡。
祖曰。你但行裏坐裏。心念未起時。猛提起[覤-儿+丘]。見即
便見。不見且却拈放一邊。恁麼做工夫。休歇也不
礙參學。參學也不礙休歇。遂留記室。潭柘亨過祖。
秀夜扣其門。告侍者燒香請益。亨便相見。秀問如
何是活句。如何是死句。亨曰。書記若會。死句也是
活句。若不會。活句也是死句。秀自此參究益力。一
日見雞飛。乃大悟曰。今日不惟捉敗沙老虎。亦乃
捉敗岑大蟲也。走見祖。祖可之。乃付衣偈。


甲寅五年。
[024-0248a]


師範登具戒。


範蜀梓潼雍氏子。出家陰平山。經書過目成誦。冬
圓具。


甯宗。


甯宗乙卯慶元元年金章宗璟明昌六年


禪師祖先住臥龍。


先至夔州。尚書楊輔以臥龍請。未幾辭去。復遊吳。


禪師師範坐夏成都。


有老宿名堯者。範請益坐禪之法。堯曰。禪是何物。
坐底是誰。範受其語。晝夜體究。一日如廁。提前話
有省。


禪師行秀應金詔入禁庭說法。


秀搆萬松庵以自適。三河兩晉。皆飲秀名。金章宗
詔入禁庭陞座。躬自迎禮。聞法感悟。賜錦綺大衣。


丙辰二年。


師範謁佛照光於育王。


光問曰何處人。範曰劍州人。光曰。帶得劍來麼。範
便喝。光笑曰。這烏頭子也亂做。範貧甚。無資薙髮。
故以烏頭子目之。


丁巳三年金承安二年


薦福崇岳詔住靈隱臥龍先首眾師範從之有省。


臥龍先時居第一座。師範在座下。一日同先遊石
筍庵。有道者問先曰。猢猻子捉不住時如何。先曰。
用捉作麼。如風吹水。自然成文。範從旁有省。
[024-0248b]


禪師行秀應金詔住大都仰山棲隱寺。


臨濟第十四世華藏祖示寂。


祖晚居天童太白。示寂。塔於寺之中峯。


宗統編年卷之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