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59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唐-義淨 (TKD)


[32-0740c]
歸南海傳廣三藏法
師義淨撰道琳法師者荊州江陵人也梵
名尸羅鉢頗唐云戒光弱冠之
年披緇離俗成人之歲訪犮尋眞搜
律蔵而戒珠瑩啓禪門而定水清禀
性虛潔雅操廉貞濯靑溪以恬志漱
玉泉而養靈旣常坐不臥一食全誠
後復慨大教東流時經多載定門鮮
入律典頗虧遂欲尋流計源遠遊西
國乃杖錫遐逝鼓舶南溟越銅柱而
届郞迦歷訶陵而經裸國所在國王
礼待極致殷厚經乎數載到東印度
躿摩立底國住經三年學梵語於是
捨戒重受學習一切有部律非唯學
兼定慧蓋亦情耽呪藏後乃觀化中
天頂礼金剛御座菩提聖儀復至那
爛陀寺搜覽大乘經論注情俱舎經
於數年至於鷲嶺杖林山園鵠樹備
盡翹仰並展精誠乃遊南天竺國搜訪
玄謨向西印度於羅荼國住經年稔
更立靈壇重禀明呪嘗試論之曰夫明呪者梵
[32-0741a]
云毗䏲陀羅必㧹丁澤反家毗䏲譯爲明
呪陀羅是持必㧹家是藏應云持明
呪藏然相承云此呪藏梵本有十万
頌唐譯可成三百卷現今求覓多失
少全而大聖沒後阿羅野那伽曷樹
那卽龍樹菩薩特精斯要時彼弟子
厥号難陀聰明愽識漬意斯典在西
印度經十二年專心持呪遂便感應
毎至食時食從空下又誦呪求如意甁
不久便獲乃於甁中得經歡喜不以呪
結其甁遂去於是難陀法師恐呪明散
失遂便撮集可十二千頌成一家之
言毎於一頌之内離合呪印之文雖
復言同字同實乃義別用別自非口
相傳授而實解悟無因後陳那論師
見其製作巧殊人智思極情端撫經
歎曰嚮使此賢致意因明者我復何
顏之有乎是知智士識巳之度量愚者
闇他之淺深矣斯之呪藏東夏未流
所以道琳意存斯妙故呪藏云昇天
乘龍役使百神利生之道唯呪是親
淨於那爛陀亦屢入壇塲希心此要
而爲功不並就遂泯斯懷爲廣異聽
求法高僧傳卷下苐二張廣
[32-0741b]
粗題綱目云尒道琳遂従西境轉向
北天觀化羯濕彌羅便入烏長那國
詢訪定門搜求般若次徃迦畢試國
礼鳥率膩沙佛頂骨也自爾之後不委何
託淨迴至南海羯荼國有北方胡至
六有兩僧胡國逢見說其狀跡應是
其人與智弘相隨擬歸故國聞爲途
賊斯擁還乃覆向比天年應五十餘矣
曇光律師者荊州江陵人也旣其出
俗遠適京師卽誠律師之室灑善談
論有文情學兼内外戒行清謹南遊
溟渤望礼西天承巳至訶利雞羅國
在東天之東年在盛壯不委何之中
訪寂無消息應是擯落江山耳
又見訶利雞羅國僧說有一唐僧年
餘五十得王敬重秉㩲一寺多齎經
像好行楚撻卽於此國遇疾而瘞他
鄕矣
慧命師者荊州江陵人也戒行踈通
有懷節操學兼内外逸志雲表仰
祥河而牒想念竹苑以翹心汎舶而行
至占波遭風而屢遘艱苦適馬援之
銅柱息上景而歸唐
求法高僧傳卷下苐三張廣
[32-0741c]
玄遶律師者潤州江寧人也俗姓胡
令族高宗兼文兼史尙仁貴義敬
法敬僧枝葉蟬聯嘉聲靡墜律師則童
子出家長而欽德及其進具卓尒不
羣遍閑律部偏務禪寂戒行嚴峻誠
䍐其流聽諸大經頗究玄義愽翫文
什草隷尤精空有三衣袒髆爲飾不
披覆膊衣角搭肩入寺徒跣行途著屢
縦使時人見笑高節曾不間然不臥
長坐詎脅安眠之席社多乞食寧過
酒肆之門善人皆愛草鞋巧知皮亦
無過鑑者足不履地能閑露腳是儀
嗟乎此子闇與理諧激揚清波恥汩
泥而從俗獨醒在旦豈共醉而居昬
繞於丹陽一面遂卽同契南上昆季
留連愴矣三荊之析友于攀絕傷哉
八翼之離以爲傳法在懷無抑高節
行至廣州遂染風疾以斯嬰帶弗遂
遠懷於是悵恨而歸返錫吴楚年二
十五六後僧哲師至西國云其人巳
亡有疚于懷嗟乎不幸勝途多難驗
非虛矣實兾還以法資空有欝藍之
望復欲旋歸辵鍔徒懷隴樹
之心乃求法高僧傳卷下苐四張廣
[32-0742a]
歎曰淑人斯去誰當繼來不幸短命嗚
呼哀哉九罔希岳一籄便槯秀而不
實嗚呼哀哉解乎易得行也難求嗟
尒幼年業德俱修傳燈念徃嬰痼情
收慨乎壯志哀哉去留庶傳尒之令
節秉輝曜於長秋于時遶師言離
廣府還望柱林去留愴然自述贈懷
云爾五言
摽心之梵宇運想人仙洲嬰痼乖同
好沉情阻若抽葉落乍難聚情離不
可收何曰乘杯至詳觀演法流
淨以咸享元年在西京尋聽于時與
幷部處一法師萊州弘禕論師更有
二三諸德同契鷲峯摽心覺樹然而
一公屬母親之年老遂懷戀於幷川
禕師遇玄瞻於江寜乃敦情於安養玄
遶旣到廣府復阻先心唯與晉州小
僧善行同去神州故友索尒分飛印
度新知冥焉未會此時躑躅難以爲
懷戲擬四愁聊題兩絕而巳
五言我行之數萬愁緖百重思那
教六尺影獨步五天陲
五言重自解憂曰
求法高僧傳卷下苐五張廣
[32-0742b]
上將可陵師疋士志難移如論惜短
命何得滿長祗
于時咸享三年坐夏揚府初秋忽遇
龔州使君馮孝詮隨至廣府與波斯舶
主期會南行復蒙使君命徃岡州
重爲檀主及弟孝誕使君孝軫使君
郡君甯氏郡君彭氏等合門養屬咸
見資贈爭抽上賄各捨奇飡庶無乏
於海途恐有勞於險地篤如親之惠
順給孤之心共作歸依同緣勝境所
以得成礼謁者蓋馮家之力也又嶺南
法俗共鯁去留之心北土英儒俱懷
生別之恨至十一月遂乃面翼軫背
番禺指鹿園而遐想望雞峯而太息
于時廣莫初飈向朱方而百丈雙挂
離箕創節棄玄朔而五兩單飛長截
洪溟似山之濤撗海斜通巨壑如雲
之浪滔天未隔兩旬果之佛逝經停
六月漸學聲明王贈支持送徃未羅瑜
今改爲室利佛逝也復停兩月轉向羯荼至十
二月舉帆還乘王舶漸向東天矣従
羯荼北行十曰餘至裸人國向東望岸
可一二里許但見䔑子樹擯榔林森
求法高僧傳卷下苐六張廣
[32-0742c]
然可愛彼見舶至爭乘小艇有盈百
數皆將䔑子芭蕉及虅竹器來求市
易其所愛者但唯鐵焉大如兩指得
䔑子或五或十丈夫悉皆露體婦女
以片葉遮形商人戲授其衣卽便搖
手不用傳聞斯國當蜀川西南界矣
此國旣不出鐵亦寡金銀但食䔑子
藷根無多稻穀是以盧呵最爲珍貴此國名鐵爲
盧呵其人容色不黑量等中形

巧織團藤箱餘處莫能及若不共交
易便放毒箭一中之者無復再生従
茲更半月許望西北行遂逵躿摩立底
國卽東卽度之南界也去莫訶菩提
及那爛陀可六十餘驛於此創與大乘
燈師相見留住一載學梵語習聲聞
論遂與燈師同行取正西路商人數
百詣中天矣去莫訶菩提有十曰在
過大山澤路險難通要藉多人必無
孤進于時淨染時患身體疲羸求趁
商旅因不能逮雖可勵巳求進五
里終湏百息其時有那爛陀寺二十
許僧幷燈上人並皆前去唯餘單巳
孤步險隘曰脕晡時山賊便
至援弓求法高僧傳卷下苐七張廣
[32-0743a]
大喚來見相陵先撮上衣次抽下服
空有絛帶亦並奪將當是時也實謂長
辭人代無諧礼謁之心體散鋒端不
遂本求之望又彼國相傳若得白色
之人殺充天祭旣思此說更軫于懷乃
入泥坑遍塗形體以葉遮弊扶杖徐行
曰云暮矣營處尙遠至夜兩更方及
徒侣聞燈上人村外長叫旣其相見
令授一衣池内洗身方入村矣従此
行數曰先到那爛陀敬根本塔次上耆
闍崛見氎衣處後徃大覺寺礼眞容
像山東道俗所贈絁絹持作如來等
量袈裟親奉披服濮州玄律師附羅
蓋數万爲持奉上曹州安道禪師寄
拜礼菩提像亦爲礼訖于時五體布
地一想虔誠先爲東夏四恩普及法
界含識願龍花初會遇慈氏尊並契
眞宗獲无生智次乃遍礼聖跡過方
丈而届拘口所在欽誠入鹿園而跨
雞嶺住那爛陀寺十載求經方始旋
踵言歸還躿摩立底未至之間遭大
刧賊僅免*刃之禍得存朝夕之命
於此昇舶過羯荼國所將梵本三藏
求法高僧傳卷下苐八張廣
[32-0743b]
五十万餘頌唐譯可成千卷權居佛
逝矣
善行師者晉州人也少辭桑梓訪道
東山長習律儀寄情明呪溫恭儉素
利物是心則淨之門人也隨至室利
佛逝有懷中土旣染痼疾返棹而歸
年四十許
靈運師者襄陽人也梵名般若提婆
志懷耿介情存出俗追尋聖跡與僧
哲同遊戲南溟逵西國極閑梵語利
物存懷所在至處君王礼敬遂於那
爛陀畫慈氏眞容菩提樹像一同尺
量妙簡工人賷以歸唐廣興佛事翻
譯聖敎實有堪能矣
僧哲禪師者澧州人也幼敦高節早
託玄門而解悟之機實有灌甁之妙
談論之銳固當重席之美沈深律苑
控総禪畦中百兩門久提綱目莊劉
二籍亟盡樞開思慕聖蹤泛舶西城
旣到西土適化隨緣廵礼略周歸東
度到三摩咀吒國國王名曷羅社
跋乇其王旣深敬三寶爲大鄡波索
迦深誠徹信光絕前後毎於曰曰造
求法高僧傳卷下苐九張廣
[32-0743c]
拓摸泥像十万軀讀大般若十万頌
用鮮花十万尋親自供養所呈鴈設
積與人齊整駕將行觀音先發幡旗
皷樂漲曰彌空佛像僧徒並居前引
王乃後従於王城内僧尼有四千許
人皆受王供養毎於晨朝令使入寺
合掌房前急行疾問大王奉問法師
等宿夜得安和不僧答曰願大王無
病長壽國祚安寕使返報巳方論國
事五天所有聰明大德廣慧才人愽
學十八部經通解五明大論者並集
茲國矣良以其王仁聲普洎駿骨遐
收之所致也其僧哲住此王寺尤蒙
別禮存情梵本頗有曰新矣來時不
與相見承聞尙在年可四十許僧哲
弟子玄遊者高麗國
人也隨師
於師子國出家因住彼矣右五十人
智弘律師者洛陽人也卽聘四域大
使王玄筞之姪也年纔弱歲早狎冲
虛志薨輕肥情懷捿遁遂徃少林山
飡和服餌樂誦經典頗工文筆旣而
悟朝市之諠譁尙法門之澄
寂遂背求法高僧傳卷下苐十張廣
[32-0744a]
八水而去三吴捨素禔而擐緇服事
瑳禪師爲師禀承思慧而未經多載
卽髣髴玄關復徃蘄州忍禪師處重
修定瀲而芳根雖植崇條未聳遂濟
湘川跨衡嶺入桂林而託想遁幽泉以
息心頗經年載仗寂禪師爲依止覩山
水之秀麗翫林薄之清虛揮翰寫
哀掣幽泉山賦申遠遊之懷旣覽三
吴之法匠頗盡芳筵歷九江之勝友
幾閑妙理然而宿植善根匪由人獎
山曰中府欲觀礼西天幸遇无行禪
所與之同契至合浦昇舶長泛滄溟
風便不通漂居上景覆向交州住經
一夏旣至冬末復徃海濱神灣隨舶南
遊到室利佛逝國自餘經歷具在行
禪師傳内到大覺寺住經二載瞻仰
尊容傾誠勵想諷通梵本月故曰新
閑聲論能梵書學律儀習對法旣解
俱舎復善因明於那爛陀寺則披攬大
乘在信者道場乃專功小教復就名
德重洗律儀懇懇勤勤無忘寸影習
德光律師所製律經隨聽隨譯實有功
天善護浮囊無虧片撿常坐不臥知
求法高僧傳卷下苐十一張廣
[32-0744b]
足清廉奉上謙下久而彌敬至於王
城鷲嶺僊苑鹿林祗樹天階菴園山
穴備申翹想果契幽心毎掇衣鉢之
餘常懷供益之念於那爛陀寺則上
飡普設在王舎城中乃器供常住在
中印度近有八年後向北天羯濕彌
羅擬之鄕國矣聞與琳公爲伴不知
今在何所然而翻譯之功其人巳就矣
無行禪師者荊州江陵人也梵名般
若提婆唐云慧天叶性虛融禀質溫雅意
存仁德志重煙霞而竹馬之年投足
石渠之署曁乎弱冠有懷金馬之門
頗巳漁獵百氏流睇三經州望推奇
鄕曲非俊于時則絢彩霞開鏡三江
而摓秀芳思泉涌灌七澤而流津然
宿因感會今果現前希慕法門有窺
玄苑幸遇五人之度爰居等界道塲
旣而創染帝門初霑法侣事大福田
寺慧英法師爲鄔波馱耶唐士難教歸和上者譌也
斯乃吉藏法師之上足可謂蟬聯碩
德固乃世不乏賢於是摽心般若捿
志禪居屛棄人間徃來山水毎因談
玄講肆擊闡微言雖年在後生而望逾
求法高僧傳卷下苐十二張廣
[32-0744c]
先進及乎受具同壇乃二十餘人誦
戒契心再辰便了咸稱上首餘莫能
加次隱幽巖誦法華妙典不盈一月
七軸言終乃歎曰夫尋筌者意在得
魚求言者本希趣理冝可訪名匠鏡
心神啓定門斷煩惑遂乃杖錫丸江
移步三越遊衡岳處金陵逸想嵩華
長吟少室濯足八水擧袂三川求善
知識卽其志也或攜定門而北上獵
智者禪匠之精微麾戒巘而東歸究
道宣律師之淳粹聽新舊經論討古
今儀則洋洋焉波瀾万頃嶷嶷也崖
岸千尋與智弘爲伴東風汎舶一月
到室利佛逝國國王厚禮特異常倫
布金花散金粟四事供養五體呈心
見従大唐天子處來倍加欽上後乘
王舶經十五日逵末羅瑜洲又十五
日到羯荼國至冬末轉舶西行經三
十日到那伽鉢亶那従此泛海二曰
到師子洲觀礼佛牙従師子洲復東
北泛舶一月到訶利雞羅國此國乃
是東天之東界也卽贍部洲之地也
停在一年漸之東印度恒與智
弘相求法高僧傳卷下苐十三張廣
[32-0745a]
隨此去那爛陀途有百驛旣停息巳
便之大覺蒙國安置入寺俱爲主人
西國主人稍難得也若其得主則衆
事皆同如也爲客但食而巳禪師後
向那爛陀聽瑜伽習中觀研味俱舎
探求律典復徃羝羅荼寺去斯兩驛
彼有法匠善解因明屢在芳莚習陳
那法稱之作莫不漸入玄關頗開幽
鍵毎唯杖錫乞食全軀少欲自居情
超物外曾因閑隟譯出阿笈摩經述
如來涅槃之事略爲三卷巳附歸唐
是一切有部律中所出論其進不乃
與會寕所譯同矣行禪師旣言欲居
西國復道有意神州疑取北天歸平
故里淨來曰従那爛陀相送東行六
驛各懷生別之恨俱希重會之心業
也茫茫流泗交袂矣舂秋五十六又禪
師禀性好尙欽礼毎以覺樹初緣觀洗
沐於龍池竹苑新黃奉折花於鷲嶺此二
時者奉中也皆是大節會无問遠近道俗咸觀洗菩提樹也又鷲峯山此時有花大如
許實同金色人皆折以上呈當此之時彌惡山野名舂女花也曾於
一時與行禪師同遊鷲嶺瞻奉旣訖
遐眺鄕關無任殷憂淨乃聊述所懷
云尒求法高僧傳卷下苐十四
張廣
[32-0745b]
雜言
觀化祗止頂流睇古王城万載池猶
牽千年苑尙清髣髴影堅路摧殘廣
脅盈七寶仙臺亡舊迹四彩天花絕
雨聲聲華遠自恨生何晩旣傷火宅
眩中門還嗟寶渚迷長坂步陟平郊
望心遊七海上擾擾三界溺邪津渾
渾万品亡眞匠唯有逢仁獨圓悟廓
塵靜浪開玄路創逢飢命棄身城更
爲未人崩意樹陀也持囊畢契戒珠
戒也被甲要心忍衣固三忍也祗不倦
陵二車一足忘勞超九數勤也定瀲江清
沐久結勤也智釰霜凝斬新霧慧也無邊
大刧無不修六時愍生遵六度度有
流化功收金河示滅歸常住鶴林權
唱演功周聖徒徃傳餘響龍宮祕典
海中探石室貞言山處仰流教在茲
辰傳芳代有人沙河雪嶺迷朝徑巨
海鴻崖亂夜津入万死求一生投鍼
偶穴非同喻束馬懸車豈等程不旬
今身樂無祈後代榮誓捨危軀追勝
義咸希畢契傳燈情勞歌勿復陳延
眺且周廵東睇女巒留二迹西馳鹿
求法高僧傳卷下苐十五張廣
[32-0745c]
苑去三輪北睨舎城池尙在南睎尊
嶺穴猶尊五峯秀百池分粲粲鮮花
明四曜輝輝道樹鏡三舂揚錫指山
阿攜步上祗陀旣覩如來疊衣石復
觀天授逬餘峨佇靈鎭凝思遍生河
金花逸掌儀前奉芳蓋陵虛殿後過旋
遶經行砌目想如神契
迴斯少福潤津梁共會龍花捨塵翳在西國王
舎城懷舊之作一三五七九言
遊愁赤縣遠丹思抽鷲嶺寒風駛
龍河激水流旣喜朝聞曰復曰不覺
頽年秋更秋巳畢祗山
本願誠難遇終望持經振錫徃神州
法振禪師者荊州人也景行高尙唯
福是修濯足禪波捿心戒海法侣欽肅
爲導爲歸諷誦律經居山居水而思礼
聖迹有意西遄遂共同州僧乘悟禪師
梁州乘如律師學窮内外智思鉤深
其德不孤結契由踐於是携一友出三
江整帆上景之前皷浪訶陵之北廵
歷諸島漸至羯荼未久之閒法振遇疾
而殞年可三十五六旣而一人斯委
彼二情疑遂附舶東歸有望交
阯覆求法高僧傳卷下苐十六張廣
[32-0746a]
至瞻波卽林邑國也乘悟又卒瞻波人至傳說
如此而未的委獨有乘如言歸故里
雖不結實仍嘉令秀尒獨何爲三無
一就
大津師者澧州人也幼染法門長敦節
儉有懷省欲以乞食爲務希礼聖跡
啓望王城毎歎曰釋迦悲父旣其不
遇天宮慈氏冝勖我心自非覩覺樹
之眞容謁祥河之勝躅豈能收情六
境致想三祗者哉遂以永淳二年振
錫南海爰初結旅頗有多人及其角
立唯斯一進乃賷經像與唐使相逐
汎舶月餘逵尸利佛逝洲停斯多載
解崑崙語頗習梵書潔行齊心更受
圓具淨於此見遂遣歸唐望請天恩
於西方造寺旣覩利益之弘廣乃輕命
而復滄溟遂以天授二年五月十五
曰附舶而向長安矣今附新譯雜經
論十卷南海寄歸内法傳四卷
西域求法高僧兩卷贊曰
嘉尒幼年慕法情堅旣虔誠於東
夏復請益於西尺重指神州爲物淹
流專十法之弘法竟千秋而不秋
求法高僧傳卷下苐十七張廣
[32-0746b]
右摠五十六人
又重歸南海傳有師資四人
苾芻貞固律師者梵名娑羅笈多譯爲
貞固卽鄫地滎川人也俗姓孟奧以
驅烏之歲早薀慈門惣角之秋捿心
慧苑年甫十四遂丁荼蓼眷流俗之
難保知法門之可尙爰興正念企步
勝塲遂於汜水等慈寺遠法師處甲
侍席之業意存教網便誦大經經三
兩歲師遂淪化後徃相州林慮諸寺
尋師訪道欲致想禪扃自念教撿未
窺難辯眞僞卽徃東魏聽覽唯識復徃
安州大猷禪師處習學方等數旬
未隔卽妙相現前復徃荊州歷諸山
寺求善知識希覓未聞復徃襄州遇
善導禪師受彌陀勝行當尒之時交
望弃索訶之穢土卽欲趣安養之芳
林覆思獨善傷大士行唯識所變何
非淨方遂徃峴山恢覺寺澄禪師處
創蒙半字之訓漸通完器之言禪師
則沈研律典荷世尊五德之重寄躪
轢經論當末代四依之住持定瀲波
深濯八解而流沠慧峯岳峻聳六度
而疏求法高僧傳卷下苐十八
張廣
[32-0746c]
巖五塵無雜九惱非驚外跨四流内
澄三定法俗欽望推爲導炳特蒙綸
旨召入神都在魏國東寺居多聞之
數固師年餘二十卽於禪師足下而
進圓具纔經一載摠涉律綱覆向安州
秀律師處三載端心讀宣律師文抄
可謂問絕鄔波離貫五篇之表裏受
諧毗舎女洞七聚之幽關律云五戚
得遊方未至歲而早契十年離依止
不届年而豫合其秀律師卽蜀郡興
律師之上足旣進圓具仍居蜀川於
和上處學律四載後徃長安宣律師處
爲依止之客投心乳器若飮鵝之善
識精麤竭智水甁等歡喜之妙持光
後經十六年不離函丈研窮諸部淘
錬數家將首律師疏以爲宗本然後
去三陽之八水復向黃州報所生地
次徃安州大興律教諸王刺史咸共
遵承故律云若有律師處與我身不
殊居十力寺年七十餘方始寂化戒
行清素耳目詳知嗟乎代有其人棟
梁佛曰蟬聯靡絕繼踵相承實謂
漢珠荊玉雖別川而俱媚桂枝
蘭葉求法高僧傳卷下苐十九張廣
[32-0747a]
縱異節而同芳固師旣得律典斯通
更披評論又復誦法華維摩向一千
遍心心常續念念恒持三業相驅四
儀無廢覆徃襄州在和上處重聽蘇
咀羅披尋對法藏頗通蘊處薄撿衣珠
化城是息終期寶渚遂乃濯足襄水
顧步盧山仰上德之清塵住東林而
散志有意欲向師子洲頂礼佛牙觀
諸聖迹以垂拱之歲移錫桂林適化
遊方漸之清遠峽谷同緣赴感後届
番禺廣府法徒請開律典時屬大唐
聖主天下普置三師欲令佛曰再明
法舟長汎旣而威儀者律也固亦衆所
欽情三藏道塲講毗奈耶教經乎九
夏爰竟七篇善教法徒汎誘時俗天
時制旨寺恭闍梨毎於講席親自提
奬可謂恂恂善誘弘濟忘倦闍梨則
童眞出家高行貞節年餘七十而恒
敬五篇有福之人可逢上智實乃禪
池淼漫引法海而通波恩嶺崔嵬聳
慧嶽而騰峭深明幻本巧悟心源雖
閑諸法體空而利物之用盛集搆有
爲之福業作無上之津梁而屢寫藏
求法高僧傳卷下苐二十張廣
[32-0747b]
經常營衆食實亦衆所知識應物感
生酄悟諸人共敦律教固師旣法侣
言散還向峽山兾託松林之下用畢
幽捿之志蒙謙寺主等特見賓迎寺
主乃道冠生知體含仁恕供承四海
靡倦二朝屈巳申他卑辭是務固師
意欲息想山門有懷營搆傾廊通直
道脫階正邪基曲制山池希流八解
之清潤傍開壇界兾闡七聚之芳
規復欲於戒壇後面造一禪龕立方
等道塲修法華三昧功雖未就而情
巳決然布薩軌儀巳紹綱目又毎歎
曰前不遭釋父後未遇慈尊末代時
中如何起行旣沈吟於空有之際復
躑躅於多師之門矣淨於佛逝江口昇
舶附書憑信廣州見求墨紙抄寫梵
經幷雇手直于時商人風便舉帆高
張遂被載來求住無路是知業能裝
飾非人所圖遂以水昌元年七月二
十曰逵于廣府與諸法俗重得相見
于時在制旨寺處衆嗟曰本行西國
有望流通迴住海南經本尙闕所將
三藏五十餘万頌並在佛逝終湏覆
求法高僧傳卷下苐二十一張廣
[32-0747c]
徃旣而年餘五十重越滄波巢駟不
留身城難保朝露溘至何所囑焉經
典旣是要門誰能共徃收取隨譯隨
受湏得其人衆僉告曰去斯不遠有
僧貞固久探律教早蘊精誠儻得其
人斯爲善伴亦助纔聞此告髣髴雅
合求心於是裁封山扃薄陳行李固
乃啓封蹔觀卽有同行之念譬乎聊
城一發下三將之雄心雪山小偈牽
大隱之深志遂乃喜辭幽澗歡夫松
林攘臂石門之前褰衣制旨之内始
傾一蓋合襟情於撫塵旣投五體契
虛懷於曩曰雖則平生未面而實冥
符宿心共在良宵頗論行事固乃答
曰道欲合不介而曰親時將至求抑
而不可謹卽共弘三藏助燭千燈者
歟於是重徃峽山與謙寺主等言別
寺主乃照機而作曾不留連見述所
懷咸助隨喜巳闕無念他濟是心並
爲資裝令無少乏及廣府法俗悉贈資
糧卽以其年十一月一日附商舶去
番禺望占波而陵帆指佛逝以長驅
作含生之挮橙爲欲海之舟艫慶
有求法高僧傳卷下苐二十二張廣
[32-0748a]
懷於従志庶無廢於長途固師年四
十矣贊曰智者
植業禀自先因童年潔想唯福是親
情求勝巳意仗明仁非馨香於事利
固寶愛於賢珍其一受持妙典貞明固
意大善敦心小瑕興畏有懷脫屣無
望榮貴若住⬤之毛尾弗虧等遊蜂
之色香靡費其二孤辭滎澤隻步漢
陰哲人務本律教是尋旣知綱領更
幽深致遠懷於覺樹遂仗藜於桂
其三怡神峽谷匠物廣川旣而追舊聞
於東夏復欲請新教以南遄希揚布
於未布兾流傳於未傳慶斯人之
壯志能爲物而身捐其四爲我良伴共
届金洲能堅梵行善友之由船車遞
濟手足相求儻得契傳燈之一望亦
是不慙生於百秋其五旣至佛逝宿心
是契得聽未聞之法還觀不覩之例
隨譯隨受詳撿通滯新見新知巧明
開制愽識多智毎勵朝聞之心恭儉
勤懷無憂多死之計恐衆多而事撓
且逐靜而兼濟縦一焰之隨風庶十
登而罔翳其六又貞固弟子一人求法
高僧傳卷下苐二十三張廣
[32-0748b]
俗姓孟名懷業梵号僧伽提婆祖父
本是北人因官遂居嶺外家屬權停
廣府慕法遣奉師門雖可年在弱冠
而實志逾强仕見師主懷弘法之念
卽有隨行之心割愛抽悲投命溟渤
至佛逝國解骨崙語頗學梵書誦俱
舎論偈雖事憑於一獵兾有望於千
途儻策勒於熟思希比迹於生芻且
爲侍者現供翻譯年十七耳
苾芻道宏者梵名佛陀提婆唐云覺天汴州
雍立人也俗姓靳其父早因商侶移
步南遊遠歷三江遐登五嶺遂過韶
部後届峽山覩巖谷之清虛翫川源
之澄寂逢善知識披緇釋素于時道
宏其年尙小任業風而萍轉隨父師
而遊涉入桂林以翹想步幽泉而疊
息父名大感禪師遂於寂禪師處學
秘心關頗經年載薄知要義還之峽
各道宏隨父亦復出家年滿二十此
焉進具徃來廣府出入山門雖可年
望未高而頗懷節槪旣聞淨至走赴
嚴詢訪所居云停制旨一申礼事
卽有契於行心再想生津實無論於
求法高僧傳卷下苐二十四張 廣
[32-0748c]
性命聞說淊天之浪蔑若小池觀節
海之鯨意同鰌鱓尋卽重之清遠言
別山庭與貞固師同歸府下於是乎
畢志南海共赴金洲擬寫三藏德被千秋識
悟聰敏十口性溫柔頗功草隷復
翫莊周體齊物之篇虛誕知指馬之
說悠悠不憑河而徒涉能臨懼而
害籌雖功未廁於移照終有慶於英
猷英猷何陳求法輕身不計樂而爲
樂不將親而作親欲希等生靈於巳
體豈若媲芻狗而行仁旣至佛逝敦
心律藏隨譯隨寫傳燈是望重瑩戒
珠極所欽尙求寂滅之圓成弃迷津
之重障畢我大業由斯小匠慶尒拔擢
於有流庶福資於無量年二十二矣
苾芻法朗者梵名逵摩提婆唐云法天
州襄陽人也住靈集寺俗姓安實乃
家傳禮義門襲冠纓童年出家欽修
是務遂離桑梓遊涉嶺南淨至番禺
報知行李雖復學悟非遠而實悕
尙情深意喜相隨同越滄海末經一
月届乎佛逝亦旣至此業行是修
膮求法高僧傳卷下苐二十五張廣
[32-0749a]
夜端心習因明之秘冊晨昏勵想聽
俱舎之幽宗旣而一簣巳傾庶罔隤
於九仞三藏虔念擬剋成乎五篇
弗憚劬勞性有聰識復能志託弘益
抄寫忘疲乞食自濟但有三衣袒膊
塗跣遵修上儀雖未成於角立終有
慕於囊錐凡百徒侣咸悕自樂尒獨
摽心利生是恪恪勤何始專思至理
若能弘廣願於悲生異大明於慈氏
年二十四矣
其僧貞固等四人旣而附舶俱至佛
逝學經三載梵漢漸通法朗湏徃訶
陵國在彼經夏遇疾而卒懷業戀居
佛逝不返番禺唯有貞固道宏相
隨俱還廣府各並淹留且住更待後
追貞固遂於三藏道塲敷揚律教未
終三載染患身亡道宏獨在嶺南尒
來逈絕消息雖毎顧問音信不通嗟
乎四子俱汎滄波竭力盡誠思然法
炬誰知業有長短各阻去留毎一念
來傷歎無及是知麟喻難就危命易
虧所有福田共相資濟龍花初會俱
出塵勞耳
求法高僧傳卷下苐二十六張廣
[32-0749b]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