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53 續高僧傳-唐-道宣 (TKD)


[32-1117c]
釋曇遷傳一隋蜀郡
福緣道塲釋僧淵傳二隋河東
栖巖道塲釋眞慧傳三隋西京
禪定道塲釋慧瓚傳四隋西京淨住道塲
釋法純傳五慧昂隋益州響
應山道塲釋法進傳六隋西京大
禪定道塲釋靜端傳七隋澤
州羊頭山釋道舜傳八隋西京大
禪定道塲釋慧歡傳九隋河東
拪巖道塲釋智通傳十隋西京慈門道塲釋本濟傳十
善智道訓道樹隋終南山神
田道塲釋僧照傳十二唐幷洲大
興國寺釋洪林傳十三釋曇遷俗姓
王氏愽陵饒陽人近祖太原歷宦而
後居焉少而俊朗爽異常倫年十三
父母嘉其遠悟令舅氏傳授卽齊中
散大夫國子癸酒愽士權會也會備
練六經偏究易道剖卦析友妙窮象
繫奇遷精釆乃先授以
[32-1118a]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二張承
*周易初受八卦相生隨言卽曉始學
文半餘半自通了非師受悟超詞理
會深異也曾有一嫗失物就會決之
得於兌卦會告遷曰汝試辯之應聲
答曰若如卦判定失金釵嫗驚喜曰
實如所辯遷曰兌是金位字腳兩垂
似於釵象耳舅曰更依卦審悉盜者爲誰對
曰失者西家白色女子奉口鬉角可
年十四五者將去尋可得之後如言
果獲有問其故遷曰兌是西方少女
之位五色分方爲白也兌字上點表
鬉角之象内有失形表奉口之相推
而測知非有異術舅乃釋筞而歎曰
吾於卜筮頗工至於取斷依俙而巳
豈如汝之明耶老舅實顧多慙方驗
宣尼之言後生可畏也乃更授以禮
傳詩尙莊老等書但經一覽義無重
問于時據宗儒學獨擅英聲每言
大小兩雅當時之諷刺左右二史君王
之事言禮序人倫樂移風俗無非耳
目之翫其勢亦可知之未若李莊論
大道周易辯陰陽可以悟幽微可以
怡情性究而味之乃玄儒之
[32-1118b]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三張承
本也當時先逵頗蠛其幼年致或抗
言褒貶者遷辯對縦撗詞旨明爛
無不挹謝其聲實自爾留心莊易歸
意佛經願預染衣得通幽極二親愛之
弗許懇誠歲久乃蒙放遣初投饒陽
曲李寺沙門慧榮榮頗解占相知有
濟器告遷曰有心慕道理應相度觀
子骨法當類彌天自揣澄公有慙德
義可訪高世者以副雅懷遷雖屬伸
勤請而固遮弗許又従定州賈和寺
曇靜律師而出家焉時年二十有一
本圖旣遂襟期坦然猛勵精勤昏曉
無倦初誦勝鬘不曰便了恠而撿覆
未差一字當夜問經中深疑莫非妙
義旣知神思大成乃與受具恣其問
道従師五臺山此山靈迹極多備見
神異後歸鄴下歷諸講肆棄小專大
不以經句涉懷偏就曇遵法師禀求
佛法綱要當有齊之盛釋教大興至
於宮觀法祀皆鋒芒馳騖遷性不預
涉高謝世利衆咸推焉密謂人曰學
爲知法法爲修行豈以榮利卽名爲
道秦世道恒削迹巖藪誠有由矣遂
[32-1118c]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四張承竄形
林慮山黃花谷中淨國寺蔬素覃思
委身以道有來請問乍爲弘宣研精
華嚴十地維摩楞伽地持起信等咸
究其深賾嘗尋唯識論遂感心熱病
專憑三寶不以醫術緾情夜夢月落
入懷乃擘而食之脆如氷片甚訝香
美覺罷所苦痊復一旬有餘流味在
口因其聖助食月成德遂私段名以
爲月德也尒後每授人戒常云於我
月德前三說受菩薩戒逮周武平齊
佛法頹毁將欲保道存戒逃迹金陵
結侣霄征間行假導多被刧掠進逵
壽陽曲水寺顧法屬曰吾等薄運所
鍾屢逢羣盜若怨結不解來報莫窮
衆可哀彼愚迷自責徃業各捨什物
爲賊營懺冀於來世爲法知識旣而
南濟大江安然利涉由斯以推誠齋
福之助也初逵楊都栖道塲寺掃衣
分衞攝念無爲時與同侣談唯識義
彼有沙門慧曉智瓘等並陳朝道軸
江表僧望曉學兼孔釋妙善定門瓘
禪慧兩深帝王師表又有高麗沙門
智晃善薩婆多部名扇當塗爲
[32-1119a]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五張承
法城壍並一見而結友于再叙而高
沖奧有欲以聞天子者遷預知情事
謂之曰余以本朝淪覆正法淩夷所
以冒死浮江得參梵侣生平果志遂
得有餘結援時榮幸願緘默惟有
國子愽士張機毎申盡礼請法餘景
時論莊易竊傳其義用訓庠序因至
桂州刺史蔣君之宅獲攝大乘論以
爲全如意珠雖先講唯識薄究通
宗至於思搆幽微有所流滯今大部
斯洞文旨宛然將欲弘演未聞彼之
家國承周道失御隋歷告興遂與同
侣俱辭建業緇素知友祖道新林去
留哀感各題篇什曉禪師命章賦詩
曰生平本胡越関吴各異津聯翩一
傾蓋便作法城親清談解煩累愁眉
始得申今朝忽分手恨失眼中人子
向涇河道慧業曰當新我住邗江側
終爲松下塵沉浮従此隔無復更來
因此別終天別逬淚忽沾巾餘之名
德並有綴詞久失其文各執手辭袂
登石頭岸入舟動楫忽風浪騰涌衆
人無計遷獨正想不移捧持攝論告
[32-1119b]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六張承
**江神曰今欲以大法開彼未悟若北
土無運命也如何必應聞大教請停
風浪冀傳法之功冥寄有屬言訖湏
臾恬靜安流逵岸時人以爲此論譯
於南國護國之神不許他境事同迦
延之出罽賓爲羅刹之稽留也進逵
彭城新舊交集遠近欣赴鬱爲大衆
有一檀越捨宅拪之遂目所住爲慕
聖寺始弘攝論又講楞伽起信如實
等論相繼不絕攝論北土創開自此
爲始也徐州捻管穀城公萬緖率諸
僚佐擁篲諮承盡弟子之礼遷弘化
此土屢動暄涼黑白變俗大有成業
自周毁正法辵形充野乃勸奬有緣
於慕聖寺多搆堂閣隨有收聚莊嚴
供養上柱國宋公賀若弼長史張坦
出鎭楊州承風思展結爲良導及諸
道俗佇願德音坦乃手疏邀延遷亦
虛舟待吹遠到廣陵擧郭迎望歌梵
遏雲霞香花翳日月桑門一盛榮莫
加斯宋公名重位高頗以學能傲誕
遷應權授法不學心醉形摧乃携其
家屬従受歸戒初停開善建弘攝論
[32-1119c]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七張承
**請益千計不久徐方官庶思渴法言
江都纔了復迎還北盛轉法輪聲名
遐布屬開皇七年秋下詔曰皇帝敬
問徐州曇遷法師承修叙妙因勤精
道教護持正法利益無邊誠釋氏之
棟梁卽人倫之龍象也深願廵歷所
在承風飡德限以朝務實懷虛想當
卽來儀以沷勞望弟子之内閑解法
相能轉梵音者十人並將入京當與
師崇建正法刊定經典且道法初興
觸途草創弘奬建立終藉通人京邑
之閒遠近所湊宣揚法事爲惠殊廣
想振錫拂衣勿辭勞也尋望見師不
復多及時洛陽慧遠魏郡慧藏清河
僧休濟陰寶鎭汲郡洪遵各奉明詔
同集帝輦遷乃率其門人行途所資
皆出天府與五大德謁帝於大興殿
特蒙禮接勞以優言又勅所司並於
大興善寺安置供給王公宰輔冠蓋
相望雖各將門徒十人而慕義沙門
勅亦延及遂得萬里尋師於焉可想
于斯時也宇内大通京室學僧多傳
荒遠衆以攝論初闢投誠請祈卽爲
[32-1120a]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八張承
敷弘受業千數沙門慧遠領神法門
躬處坐端撗經禀義自是傳燈不絕
于今多矣雖則寰㝢穿鑿時有異端
原其解起莫非祖習故眞諦傳云不
久有大國不近不遠大根性人能弘
斯論求今望古豈非斯人乎十年舂
帝幸晉陽勅遷隨駕旣逵幷部又詔
令僧御殿行道至夜追遷入内與御
同榻帝曰弟子行幸至此承大有私度
山僧欲求公貫意願度之如何遷曰
昔周武御圖殄滅三寶衆僧等或剗
迹幽巖或逃竄異境陛下統臨大運
更闡法門無不歌詠有歸來投聖德
比雖屢蒙招引度脫而來有先後致
差際會且自天地覆載莫匪王民至
尊汲引萬方寜止一郭蒙慶帝沉慮
少時方乃允焉因下勅曰自十年四
月巳前諸有僧尼私度者並聽出家
故率土蒙度數十萬人遷之力矣尋
下勅爲第四皇子蜀王秀於京城置
勝光寺卽以王爲檀越勅請遷之徒
衆六十餘人住此寺中受王供養左
㒒射高穎右衞將軍虞慶則右㒒射
[32-1120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八苐九張承蘇
威光祿王端等朝務之暇執卷承旨
四門愽士國子助教劉子平孔門俊
乂屈膝飡奉魏郡道士仇岳洞曉莊
老文皇欽重入京造展共談玄理遷
旣爲帝王挹敬侯伯邀延抗行之徒
是非紛起或謂滯於榮寵者乃著亡
是非論以示諸巳其訶曰夫自是非
彼美巳惡人物莫不然以皆然故舉
世紜紜無自正者也斯由未逵是非
之患乃致於此言至患者有十不可
一是非無主二自性不定三彼我俱
有四更㸦爲因五迭不相及六隱顯
有無七性自相違八執者偏著九是
非差別十無是無非初明無適主者
此云我是彼云我是彼此競取乃令
是非無定従彼云此非此云彼非彼
此競興遂使非無適趣或者必欲以
是自歸以非屬彼者此有何理而可
然耶理不然故强爲之者莫不致敗
耳物豈知其然哉文多不委十三年
帝幸歧州遷時隨彼乃勅蜀王布
圍南山行舂蒐之事也王逐一獸入
故窯中旣失蹤跡但見滿窯破落
[32-1120c]
續高僧傳卷苐十八苐十張氶
**佛像王遂罷獵具以事聞遷因奏曰
比經周代毁道靈塔聖儀塡委溝壑
者多蒙陛下興建巳得修營至於碎
身辵影尙遍原野貧道觸目増慟有
心無事帝聞惘然曰弟子庸朽垂
拱巖廊乃使尊儀冒犯霜露如師所說朕之咎也
又下詔曰云云諸有破故佛像
仰所在官司精加撿括運送隨近寺内
率土蒼生口施一文委州縣官人撿
挍莊飾故一化嚴麗遷寔有功十四
年柴燎岱宗遷又上諸廢山寺幷無
貫逃僧請並安堵帝又許焉尋勅率土
之内但有山寺一僧巳上皆聽給額
私度附貫遷又其功焉又勅河南王
爲泰岳神通道塲檀越卽舊朗公寺
也齊主爲神寶檀越舊靜默寺也華
陽王爲寶山檀越舊靈巖寺也又委
遷簡齊魯名僧來住京輦其爲世重
誠無以加文帝昔在龍潜有天竺沙
門以一顆舎利授之云此大覺辵身
也檀越當盛興顯則來福無疆言訖
莫知所之後龍飛之後迫以萬機未
遑興盛仁壽元年追惟昔言將欲建
[32-1121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八苐十一張承
立乃出本所舎利與遷交手數之雖
各專意而前後不能定數帝問所由
遷曰如來法身過於數量今此舎利
卽法身辵質以事量之誠恐徒設耳
帝意悟卽請大德三十人安置寶塔
爲三十道建軓制度一准育王帝以
遷爲蜀王門師王鎭梁益意欲令徃
蜀塔撿挍爲功宰輔咸以劒道危懸
塗徑盤折高年宿齒難冒艱阻更攺
奏之乃令詣岐州鳯泉寺起塔晨夕
祥瑞以沃帝心將造石函於寺東北
二十里許忽見文石四叚光潤如玉
大小平正取爲重函其内自變作雙
樹之形高三尺餘異色相宣或有鳥
獸龍象之狀花葉旋轉之形以事上
聞帝大悦二年舂下勅於五十餘
州分布起廟具感祥瑞如別傳叙之
四年又下勅於三十州造廟遂使宇
内大州一百餘所皆起靈塔酄物崇
善遷寔有功及獻后云崩於京邑西
南置禪定寺架塔七層駭臨雲際殿
堂高竦房宇重深周閭等宮闕林圃
如天菀舉國崇盛莫有高者仍下勅

[32-1121b]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十二張承
**自稠師滅後禪門不開雖戒慧乃弘
而行儀攸闕今所立寺旣名禪定望
嗣前塵冝於海内召名德禪師百二
十人各二侍者並委遷禪師搜揚有
司具礼卽以遷爲寺主旣恩勅爰降
不免臨之綏撫法衆接悟賢明皆會
素心振聲帝世時大興善有像放光
道俗同見以事聞上勅問遷曰宮中
尊像並是靈儀比來修敬光何不見
遷曰但有佛像皆放光明感機旣別
有見不見帝曰朕有何罪生不遇耶
遷曰世有三尊名有光明其用異也
帝曰何者是耶答曰佛爲世尊道爲
天尊帝爲至尊尊有恒政不可竝治
所以佛道弘教開示來業故放神光
除其罪障陛下光明充于四海律令
法式禁止罪源卽大光也帝大悦遷
美容儀善風韻故臨機答對如此又
器宇恢雅含垢藏疾妙於定門練精
戒品天性仁慈寡於貪競雖帝王贈
捨遠近獻餉一無自給並資僧衆或
濟接貧薄追崇圖塔又不重厚味不
飾華綺内有関籥外屛名利顯助弘
[32-1121c]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十三張承
**道冥心幽隱立志清簡不雜交遊
時俗頗以踈傲爲論深鑑國士而體
其虛心應物也凡有言述理無不當
皆能遣滯顯旨深矣故遠公毎云遷
禪師破執入理此長勝我斯言合也
而詞旨典正有文章焉雖才人沉鬱
含豪未能加也夙感風痿之疾運盡
重増卒於禪定舂秋六十有六卽大
業三年十二月六日也葬於終南北
麓勝光寺之山園鑿石刻銘樹于墳
所當停柩之日有一白犬不知何來
俓至喪所雖遭遮約終不肯去見人
哀哭犬亦號叫見人止哭犬亦無聲
與食不噉常於喪所右縈而臥旣輿
柩隨行犬便前後奔走似如監護之
使及下葬訖便失所在識者以犬爲
防畜將非冥衞所加乎初未終之前
有夢禪定佛殿東傾數人扶之還正
惟東北一柱陷地拔之不出遷房屬
於陷角故有先驗之徴旣卒之後有
沙門專誠祈請欲知生處乃夢見
淨土嚴麗故倍常傳寶樹宮闕鬱然
相峙道俗徒侣有數千人遷獨處金臺
[32-1122a]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十四張承
爲衆說法雖夢通虛實而靈感猶希
隨請而知故當降靈非謬矣所撰
攝論疏十卷年別再敷毎舉法輪諸
講停務皆傾渴奔注有若不足也又
撰楞伽起信唯識如實等疏九識四
月等章華嚴明難品玄解捻二十餘
卷並行於世有沙門明則爲之行狀
覶縷終始見重京師
釋僧淵姓李廣漢郪人家本巨富爲
巴蜀所稱及淵初誕天雨銅錢於庭
家内合運處處皆滿父運疲久口噓
唱之錢不復下倉内貯米但及於半
忽滿溢出親姻外内莫不歎其福報
也自少至長志幹殊人行則安而徐
動坐則儼而加跗眼光外射焰焰發
越容色玉潤狀若赤銅聲若洪鍾響
發林動兩足輪相十角分明二手九
井文理如盡年十八身長七尺其父
異之命令出家卽而剃落住城西康
興寺今所謂福緣是也愽尋人法訪
無遠邇經耳不忘藴括懷抱奉戒守
素大布爲衣甁秋之外無所蓄積與
同寺毅法師交遊二人卽蜀郡僧中
[32-1122b]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十五張承
英傑者也相隨入京愽採新異有陟
岵寺沙門僧實者禪道幽深帝王所
重便依學定豁示知津經涉炎涼詳
覈詞義淵研精定道毅慱通經術丘
索草隷靡不留心周氏廢教便還故
寺割東行房以爲私宅餘者供官隨
氏運開更新締搆領匠伐木連雨兩
月淵執爐祈請隨語便晴造塔湏金
盤又請地府隨言卽掘應命藏開用
足餘金還歸本窟詳斯福力今古未
聞常給孤獨不逆人意遠近隨助泉
布若流又以錦水江波沒溺者衆便
於南路欲架飛槗則扣此機衆事咸
集昔諸葛武侯指二江内造七星槗
造三鐵鐓長八九尺俓三尺許人号
鐵鎗擬朾槗柱用訖投江頃便祈禱
方爲出水淵造新槗將行豎柱其鐓
自然浮水來至槗津及槗成也又自
投水道俗歌謠于今逸耳淵毅二師
並爲物軓晨夕問法無虧辵寄毅以
仁壽二年十二月十一日益時告弟
子曰三界無常吾其化矣言終神謝
福緣本住舂秋六十有九淵聞之憫
[32-1122c]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十六張承
**然曰毅師巳徃我豈獨留俄而遘
疾辵語同瘞卽以其月十四日又化
舂秋八十有四至十七日竝窆於九
里堂焉刊石紀之于寺堂陳子良爲
文釋眞慧陜州河北人姓陳氏河北
諸陳代稱冠族遠稱漢右相陳平中
云魏向侯陳陟乃至江表陳代並出
此鄕眞早猒身城父母留礙逼納妻
室不免外情玉潔之志涅而逾淨開
皇十二年年財及冠二親俱徃陝將
出俗猶縈妻累先酄喻巳便爲解髮
資給道具送徃尼寺眞徃陝州大通
寺清禪師所出家受具清示以學方
次第有本曰尸羅不淨三昧無由令
徃鄴下靜洪律師所因循兩載備探
幽致又詣衞州淋落泉詢禪師所朝
授夕悟經歷歲餘於詢所得略貫終
始禪侣三百嗟詠聲馳詢摩其頂堪
傳燈法令徃山西啓諸未悟眞以學
曰旣少恐有差分更住陶研乃經兩
載一一呈示去取無疑開皇十八年
承命西歸路經白鹿百家巖時号幽
絕山勢窮美因登遊觀又爲留連夏坐
[32-1123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八苐十七張承
**拪之又陳禪道至秋擇地無越晉川
遂之蒲坂首山麻谷創築禪宇四衆
爭趍端居引學蔚成定巿十有八載
成就極多拪巖傑昂最稱深入仁壽
四年召與僧名住拪巖寺其爲人也
諒直剛決清儉退讓安苦忍樂容止
可觀獨處樂靜不希華靡大業元年
餌黃精絕粒百日撿挍教授坐禪礼
懺不減生平後覺肥充恐有學者便
休服餌於閑田原北抔盤谷夏坐虎
窟虎爲之移及秋虎還返窟常有山
神節度時分如有遲延必來警覺以
大業十一年十月七日因疾卒麻谷
禪坊舂秋四十有七初將終夕神彩
若常曰吾將生淨土見蓮花相侯又
聞異鍾聲幽淨異香充蔚斯相旣至
潜然而絕門人道俗依而闍維收骨
起塔於麻谷
釋慧瓚俗姓王氏滄州人壯室出家
清貞自遠承禀玄奧學慕綱細受具
巳後偏業毗尼隨方聽略不存文句
時在定州居于律席講至寶戒法師
曰此事卽目卒難制斷如何瓚聞之
[32-1123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八苐十八張承
私賤其說時襆中有錢三百乃擲棄
之由是卒世言不及利周武誅翦避
地南陳流聽羣師咸加芟攺開皇弘
法返迹東川於趙州西封龍山引攝
學徒安居結業大小經律㸦談文義
宗重行科以戒爲主心用所指法依
爲基道聞遠流歸向如巿故其所開
悟以離著爲先身則依附頭陀行蘭
若法心則思尋念慧識妄知詮徒侣
相依數盈二百繩牀道具齊肅有儀
展轉西遊路經馬邑朔代幷晉名行
師尋譽滿二河道俗傾望秦王俊作
鎭幷部弘尙釋門於太原蒙山置開
化寺承斯道行延請居之僧衆邕凞
聲榮逸口至於黑白布薩要簡行淨
之人知有小愆便止法事重過則依
方等輕罪約律治之必湏以教驗緣
片缺則經律俱捨沙彌信行重斯正
業従受十戒瓚不許之乃歸瓚之弟
子明胤禪師遵崇行法晩還鄴相方
立部衆及獻后云崩禪定初搆下勅
追召入京傳化自幷至雍千里欽風
道次逢迎礼謁修敬帝里上德又邀
[32-1123c]
續高僧傳卷苐十八苐十九張承住
干緣南山之龍池寺日夜請誨聞所
未聞因而卒於山舎舂秋七十有二
卽大業三年九月也弟子
志超追崇先範立像晉川見別傳釋
法純俗姓祝氏扶風始平人也初出
家曰在于周世備聞正教親奉明師
意在定林情兼拯溺住帝京陟岵天
宮二寺往來居止通慮爲先逢於廢
教退僧潛匿城巿内持道服外假俗
衣皇隋之興厥初度首卽百二十人
之一也住大興善鞭勒形心有逾前
稔文帝聞純懷素請爲戒師自辭德
薄不敢聞命帝勤注不巳遂處禁中
爲傳戒法四事厚礼不勝其供辭還
本寺歎曰危身脆命無常不久終曰
保養何見牢固上供難銷遂行方等
懺法四十五年常處淨塲宗經撿
失除食便利餘無闕廢嘗於道塲然燈
遂感燈明續焰經于七夜不添油炷
而光耀倍常私密異之爲滅累之嘉相
也又油瓮所止在佛堂内忽然不見
乃經再宿還來本處而油滿如故每
於夜靜聞有說法教授之聲異香
[32-1124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八苐二十張承尋
隟氣衝於外就而視之一無所見識
者以爲幽祗所集故也而謙弱成治
趣務造功不累形骸用清心海至於
三秋霖滯民苦者多純乃屏除法服
微行巿里或代人庸作事訖私去有
與作價反乞貧人或見道俗衣服破
壞塵垢皆密爲洗補跪而復處及巾
屨替藉穢汙臭處皆縫洗鮮全其例
甚衆或於靜時摙廁擔糞有密見者
告云若情事欣泰願共同作或爲僧
苦役破薪運水或王路艱岨躬事塡
治因而勵俗相助平坦有來䞋錫皆
慘然不樂口云愛8旣來獄王潜至
打縛不久矣故所獲財物並施大衆
不造經像人問其意云行道者所乏
耳因以趣入也故王公等施曰盈門
首皆迴與僧而自著糞掃袈裟内以
布裙又無腰襻以繩收束如中國法寺
僧服其行也或有不敢受者以爲勝
人所奉稍異常徒自叙云余初出家
依于山侣晝則給供清衆暮則聚薪
自照因而誦經得二十五卷謂十地
經論金剛般若論金光明諸法無
[32-1124b]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二十一張承
行等幷講習通利故其所宣導皆引
用斯文焉開皇十五年文帝又請入
内爲皇后受戒施物出宮隨散並盡
故貧窶之士聞純之入内也要必有
賜並聚集街首待施而還仁壽三年
遂覺不悆閉室靜坐而無痛所有白
衣童子手捧光明立侍於右弟子慧
進入問此是何人答曰第六欲天頻
來命我但以諸天著樂竟不許之由
妨修道故也常願生無佛法處教化
衆生愼勿彰言死後任說至五月内
弟子爲建大齋望崇玄福道俗湊集
並在純前有雙鴿飛來入純房内在
衣桁上注目看純雖人觸捉都無有
懼純云任之勿捉至暮方逝及其疾
甚人有問者必誡以法行不久得自
縦自欺又云我不覺忽乘白象也此乃
妄業耳何由可任因設齋食與諸舊
別所有衣資雜物施同行者任取一
事用結良緣而神志明悟不覺餘想
平于淨住寺舂秋八十有五卽仁壽
三年五月十二日也葬於白鹿原南
鑿龕處之外開門穴以施飛走後更

[32-1124c]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二十二張承
**觀身肉皆盡而骸骨不乱弟子
慧昂等率諸檀越追慕先範乃圖其
儀質飾以丹靑見在淨住沙門彥琮褒美厥
德爲叙贊云昂少所慈育親供上行
爲之碑文廣陳盛事兼以立性閑穆
識悟清爽文藻撗
被聞于京室著集十卷頗共傳之釋
法進不知氏族住益州綿竹縣響應
山玉女寺爲輝禪師弟子後於定法
師所受十戒恭謹精誠謙恪爲務惟
業坐禪寺後竹林常於彼坐有四老
虎遶於左右師語勿泄其相也後教
水觀家人取柴見繩牀上有好清水
拾兩白石安著水中進暮還寺彌覺
背痛具問家人云安石子語令明徃
可除此石及旦進禪家人還見如初
清水卽除石子所苦便愈因尒習定
不出此山開皇中蜀王秀臨益州妃
患心腹諸治不損有綿州昌隆白崖
山道士文普善者能升刀禁火鵠鳴
山有二道士能呼筞鬼神符印章劾
入水不溺並來同治都無有効乃使
長史張英等徃山請出爲妃治病
[32-1125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八苐二十三張承
**報曰吾在山住向八十年與木同姓
餘更苦邀進荅曰盡命於此可自早
還信返具報王使六司官人轆車四
乘將従百人重往迎請進曰王雖貴
勝命有所屬執志如初信還王大怒
自入山將手加罪旣至山寺礼佛見
進不覺身戰汗流王曰奉請禪師爲
妃治病禪師慈悲願救此苦荅曰殺羊
食心豈不苦痛一切衆生皆是佛子
何因於妃偏生此愛王慙愧懺悔仍
請出乃曰王命旣重不可不行王自
先行貧道生不乘騎當可後去王曰
弟子步從與師同行報曰出家人與
俗異但前行應同到王行兩日方至
進一旦便逵徑入妃堂見進流汗因
爾除差施絹五百叚納衣袈裟什物
等進令王妃以水盥手執物呪願捻
用迴入法聚寺基業卽辭還山王與
妃見進足離地可四五寸以大業十
三年正月八日終此山中龍呤猿叫
諠寺三日矣
釋靜端一名慧端本武威人後住雍
州年十四投僧實禪師受治心法深
[32-1125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八苐二十四張承
**所印可經魏周隋崇挹佛化闡弘不
絕以靜操知名後歸子曇相禪師習
行定業周滅法時乃竭力藏擧諸經
像等百有餘所終始護持兾後法開
用爲承緖及隋開化並捻發之經藉
廣被端之力也重預出家還宗本習
擁徒結道綽有餘勳而謙損儉退无
與時爭服御三衣應法杖鉢一牀一食
用卒生報獲利卽散餘無資畜名行
旣著貴賤是崇隋漢王諒重其戒德
數受弘訓文帝獻后延進入宮從受
正法禀其歸護遂留宮宿端曰出家
之人情摽離俗宮中非宿寢之所數
引宮禁常弘戒約勅以牙像檀龕及
諸金貨前後奉賜令興福力故今寺
宇高廣皆端之餘緖焉所以財事増榮
日懸寺宇一無所受並歸僧庫而常
掩室下帷靜退人物仁壽年中有勅
送舎利於豫州屢放自光變爲五彩
旋轉甁側見者發心鑿石爲銘文至
皇帝鎸治將訖乃變爲金字分明外
徹時以爲嘉瑞也屬高祖升遐隋儲
嗣曆造大禪定上福文皇召海内靜
[32-1125c]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二十五張承
業者居之以端道悟羣心勅捻綱任
辭不獲免創臨僧首于時四方義聚
人百其心法令未揚或愆靈化而端
躬事軓勉咸敬而揖之使夫饕惰之
士悛勵而従訓勖者殷矣以大業二
年冬十二月二十七日終于禪林本
寺舂秋六十有四瘞于京之東郊故
禪林寺廟猶陳五色牙席千秋
樹皮袈裟存焉由物希故觀者衆矣
釋道舜未詳何人靜處林泉庇道自
隱言常含笑談述清遠嘗止澤州羊
頭山神農定藥之所結宇茅茨餘無
蓄積曰惟一食常坐卒歲斯亦清素
之沙門也德豐内溢聲流氓俗能感
蛇鼠同居在繩床下各孚産育不相
危惱又致虎釆蹲踞其側便爲說法
有人還徃告虎令去或語之云明曰
人來汝不湏至便如舜言虎便不現
其通感深識爲若此也給侍之人與
虎同住視如家大曾莫之畏身者弊
納略無可採跣行林野不擇晨夕開
皇之初忽遊聚落說法化諸村民皆
盛集受法獨不爲一女人授戒告云
[32-1126a]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二十六張承
**汝當生牛中其相巳現戒不救汝也
業不定者尒乃濟耳時有不信其言
以爲惑衆咸有疑者舜欲決於衆議
告衆曰必不信者試蹋汝牛尾業影
必當不起卽以足躡女君衣後空地
云是尾影其女依言趣起不得時衆
驚信請舜曰如何除此業報其女家
積粟數萬石旣懼惡業一時頓捨舜
並爲營福令其懺悔如此累作業惡
便傾方爲受戒由斯以談能見業影
之存亡將鄰聖之極矣或醫諸癘村
受於癘供見有膿潰外流者皆口就
而嘴之情無餘念或洗其衣服或淨
其心業用爲巳任情向欣然初無頻
蹙後遊於林慮洪谷北詣晉盤亭等諸
山隱寺綜禪定業不測終
所釋慧歡俗姓管氏京兆雲陽人也
弱齡猒俗深慕出家迫以恒曰取拔
無路歷任僚署頻經涼暑年逾壯齒
方蒙本遂三十有七被緇在道依清
禪寺崇公諮受定法攝心儀體存息
短長觀覺安立冷然祛寫急以志得
林泉銷形人世損略塵欲山學推先

[32-1126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八苐二十七張承
經行山頂悞墮高巖乃石上端居不
忘禪念其感靈如此逮隋文晏駕建
大伽藍以歡志德潛被召而供養大
業六年二月卒大禪定道塲舂秋六
十有九辵令施形寒林之下弟子等
敢従德義送於終南梗梓谷中率諸
道俗立銘樹塔矣
釋智通姓程氏河東猗氏人也生知
信愨樂崇道慧將習書計遂欲出家
父母異而許之十歲巳従剃落敦肅
恭孝執履謙冲師長友朋接事無怠
修持戒行謌詠法言晝夜不輟誦諸
經中讃佛要偈三千餘章五十許年
初無告倦自木德不競立喪攸在釋
門淪廢法侣無歸方従俊律師延法
師服膺受業不以艱危涅志隋祖再
興奄還蒲坂慈濟所及乃立弧老寺於
城治等心賑贍以時周給授戒說法
乘機閒起食椹懷音曰有千計仁壽
創塔締搆拪巖翻然脫屣就閑修業
親事香華躬運掃洒口恒稱讃目常
瞻覩善由巳積道爲含生財雖有屬
並充功德以大業七年十月二十
[32-1126c]
續高僧傳卷苐十八苐二十八張承
四曰以疾而卒於山寺舂秋六十有
四初未終前數日不悆維那鳴鍾而
杵自折識者以爲不越振矣通聞之
命侍者稱邇陀佛名迴心攝念願生
彼土有入室門人頂蓋者夙夜祗奉
忽問蓋日廚中作何食耶蓋曰爲何
所須曰有逵官諸貴來耳蓋曰昔聞
生人道者見諸貴勝師本修德所詣
在人耶至晩乃開目正視良久不
眴狀有所覩旁侍加香寂然立敬炊
頃方止乃彈指云不可思議也有問
其故云見寶幢花蓋塔廟莊嚴初夜
又迴首眄云始見明珠今何所在又
云有何緣務大然燈燭遂奄燈令闇
須臾復云火明何爲轉盛蓋日室今
暗昧是師淨相不可恠也乃合掌逵
旦日吾生淨土矣因而氣靜山地動
搖門窓振裂羣雉驚雊非恒所聞
寺僧道慧未曉假寐至是驚覺出倚
廊下曰禪師若終必生淨土何以知
然向於眠中見西嶺上並是樓閣殿
堂乘空而去言畢方知通巳終逝又
蓋母王氏久懷篤信讀誦衆經礼懺
[32-1127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八苐二十九張承發心
以徃生爲務貞觀十一年二月臨將
捨命彌加勤至目見牀前有赤蓮花
大如五斛甕許又見靑蓮花滿宅阿
彌陀佛觀音勢至一時俱到蓋與姪
薛大興共親聞所述而興見有佛色
形甚大幷二菩薩久而自隱斯並近
事故傳實錄沙門行友溝晉名僧爲
之本傳因著論曰夫法本不生今則
無滅如身實相觀佛亦然因斯以談
則三界與一識冥歸生死共涅槃同
體又何容淨穢彼此於其閒哉然則
凡夫學人妄情未盡不能齊彼我均
苦樂辵欣猒亡是非故湏迴向願求
摽心所詣然後徃生耳其實則不然
譬猶明鏡現形空谷應聲影響之來
豈云遠乎而惑者以暗識生疑謂淨
土越度三有超過九定絕域寥廓經
途夐遠自非三乘極位及十地聖
積行累功安能生彼何其謬歟觀斯
上人雖禀性溫柔爲人清潔其所修
習則福德偏長定慧之功蓋不足紀
直以一生之散善臨命之虛心遂能目
覩光明親見幢相動搖坤象夢
[32-1127b]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三十張承
感旁人是知九品之業有徴十念之
功無爽凡我同志可不勖哉若夫尋
近大乘修行正觀察微塵之本際信
一念之初源便可荊蕀播無常之音
梟鏡說甚深之法十方淨國未必過
此如其眷戀妻孥槃桓弊執營生
未猒逐物巳疲推有齡於蒼卒之閒
畢一世於遑忙之際内無所措外無
所恃則長刧冥沒亦奚能自返悲夫
釋本濟宋氏西河介休人也父祖不
事王侯遁世無悶逼以僚省桂冠而
返濟年爰童丱智若成人齒冑之初
撗經就業故於六經三史皆所留心
雖云小道略通大義故庠熟倫侣重
席請言後披析旣淹豁然大悟乃曰
斯寔宇宙之糟粕也何累人之清識
乎乃歸仰釋氏辭親出家開皇元年
時登十八戒定逾淨正業彌隆不服
新華除其愛染躬行忍辱愍増上慢
慱覽經論成誦在心講解推則修環
相屬時共觀風榮斯神擧會信行禪
師創開異部包括先逵啓則後賢濟
聞欽詠欣然北面承部寫甁非喻合
[32-1127c]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三十一張承
**契無差以信行初逵集錄山東
旣無本文口爲濟述皆究逵玄奥及
行之亡後集錄方到濟覽文卽講曾
無滯託雖未見後詞而前傳冥會
五衆別部敬之重之著十種不敢斟
量論六卷旨文清靡頗或傳之自是
專弘異集響高別衆以大業十一年
九月十二日卒於所住之慈門寺舂
秋五十有四弟子道訓道樹式奉尸
陀追建白塔於終南山下立銘表德
有弟善智天縦玄機高步世表祖師
信行伏膺請業酌深辯味妙簡緇
銖入室隣幾精窮理窟嘗以四分
之一用資形累通夏翹足攝慮觀佛
誠策勤之上逵也信行敬揖風猷雅
相摽致時衆咸悦可謂以德伏人者
焉撰頓教一乘二十卷因時制儀共
導流世以大業三年卒弟子等附葬
于信行墓之右焉訓有分略之能樹
豐導引之說當令敷化宗首莫與儔
之時蹔
擧筵道俗雲合聲筞感敬後恐難尋
迹矣釋僧照京非人不詳氏族幼年入道
[32-1128a]
續高僧傳卷苐十八苐三十二張承
師于靜藹遊履盛化毎居幽隱頻感
徴異乃高恒度恐致驚俗故罕聞之俗
遭周滅法不偶塵囂獨處秦嶺高步
松菀顧影與心相娛自得乃曰吾今
居此安泰寜有樂過斯者乎彼城邑
辵僧波波順俗用斯優給一何傾附
及隋初弘教遂於鄠縣南山田谷立神
田寺養徒縦業名振渭川道俗崇仰
立信彌積逮文帝末紀拪隱歧山以
照道德遠聞意延相見令左㒒射楊
素就宣勅旨躬迎謁見照預知之告
侍人曰當有貴客來至可辦諸食明
日果逵山寺素威英自若勇悍無前
及到照之住籬不覺愜然喪膽下乘
將進欲步不前乃通信逵照照端拱
如初命素前進而通身沐汗清智失
守纔得傳詔餘無厝言久時少解乃
以情告照日山林幽靜計無非異檀
越善意相尋理無虛結食訖辭退照
曰蒙天子優及遠延仁壽但道在幽
通未假面奉又以老疾相繼接對莫
因素具事聞述其情懼帝曰戒神之
威也以卿雄武故致斯憚耳乃重勅
[32-1128b]
續高僧傳卷苐十八苐三十三張承素
賷香油再申景仰下詔曰禪師德居
物議道映遂初躬處巖阿養素崇業
朕甚嘉焉今送供奉用展翹敬素以
前虛仰景行重謁山門卑處身心方
陳對晤爲說正教深副本懷乃欲捨
其金帛開廣寺塔照曰巖泉林野
卽可勵心塔寺禪坊莊嚴城邑凡所
送者一不受之又請受戒法照以戒
行輕毁沉渾難清乃爲說慈悲仁
育陳理喻辵竟不授戒斯亦體逵機
侯之明匠矣以大業七年終於山寺
舂秋八十有三初照一受具後儀奉
憲章六十餘夏三衣不段雖重補緝
而受持無離惟自將奉而侍者莫沾
或有接持擧者而重若太山初無離
席及照之捧接輕若鴻毛因事以詳
斯亦大德之清風矣釋
洪林未詳氏族太原人也少履釋門
禀受清化率志都雅言晤精穆住幷
州大興國寺履操拪靜退屛人物而
住房連匝與衆比居整畟貞嚴希言
寡涉高衆盛德皆敬而奉之遊至林
房莫不捻履潛步嗇然趣越也其
[32-1128c]
續高僧傳卷第十八第三十四張承
爲世重如此獨居一室積五十年賓
客送迎足不踰閾至於僧法制度道
俗二食身先座首勵力行奉不以道
德用虧時衆餘則端坐房中儼然卓
立甁衣什物同正方所故登其門者
不覺毛豎有問其故則從容談論詞
義審當而不測其心造也故興國大
寺百有餘僧敬異崇仰有如天岸以
武德年中終于所住
舂秋八十餘矣續高僧傳卷第十
八癸卯
歲高麗國分司大藏都監奉勅彫造
[32-1129a]
續高僧傳卷第十九承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習禪四本傳十四附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