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13 佛祖歷代通載-元-念常 (WYG)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佛祖歴代通載卷五  元 釋念常 撰
  東漢
丙子章帝炟改建初一名坦明帝第五子十九即位戊/子正月崩於章徳殿夀三十一𦵏
 敬/&KR0092治十三年
庚辰帝令鄭𤣥等諸生作白虎通
甲申改元和徐州刺史王景上金人頌/美先帝致佛之功載漢書 有神雀&KR0235皇/白鹿白烏之
 瑞/
[005-1b]
丁亥改章和
己丑和帝肇改永元章第四子十嵗即位乙巳崩/章徳前殿壽二十七𦵏慎陵在位
 十七年
乙巳改元興
丙午殤帝隆改延平和之少子降誕百餘日即位於元/興元年十二月時鄧太后臨朝稱
 制次年八月崩崇徳前/殿夀齡二嵗𦵏康陵在正位一年
丁未安帝祜改永初章帝孫清河孝王慶之子年十三/即位己丑二月因南廵狩駕至葉
 崩于車輦夀三/十二𦵏恭陵矣治十九年
[005-2a]
甲寅改元初
丁巳第二十一祖婆脩盤頭者羅閱城人也姓毘舍佉
父光盖母嚴一家富而無子父母禱於佛塔而求嗣焉
一日母夢吞明暗二珠覺而有孕經七日有一羅漢名
賢衆至其家光盖設禮賢衆端坐受之嚴一出拜賢衆
辟席云囬禮法身大士光盖罔測其由遂取一寳珠跪
獻賢衆試其真偽賢衆即受之殊無遜謝光盖不能忍
問曰我是丈夫致禮不顧我妻何徳尊者辟之賢衆曰
[005-2b]
我受納珠貴福汝耳汝婦懐聖子生當為世燈慧日故
吾辟之非重女人也賢衆又曰汝婦當生二子一名婆
脩盤頭則吾所尊者也二名芻尼此云野/鵲子昔如來在雪
山脩道芻尼巢於頂上佛既成道芻尼受報為那提國
王佛記云至第二五百年生羅閱城毘舍佉家與聖同
胞今無爽矣後一月果生二子尊者婆脩盤頭年至十
五禮光度羅漢出家感毘婆訶菩薩與之授戒行化至
那提國彼王名常自在有二子一名摩訶羅次名摩拏
[005-3a]
羅王問尊者曰羅閱城土風與此同異尊者曰彼土曾
三佛出世今王國有二師化導曰二師者誰尊者曰佛
記第二五百年有一神力大士出家繼聖即王之次子
摩拏羅是其一也吾雖徳薄敢當其一王曰誠如尊者
所言當捨此子作沙門尊者曰善哉大王能遵佛㫖即
與受具付法偈曰泡幻同無礙如何不了悟達法在其
中非今亦非古尊者付法已踊身髙半由旬屹然而住
四衆仰瞻䖍請復坐跏趺而逝茶毘得舍利建塔當後
[005-3b]
漢安帝十一年丁巳嵗也
庚申改永寧
辛酉改建光
壬戌改延光
甲子王十八年也
丙寅北鄉侯懿章帝孫濟北王壽之子閻太后立之是/年三月即位至十月而薨治二百七十
二/日
順帝保改永建安帝子年十一登位梁商父子秉政甲/申八月崩玉堂前殿壽三十𦵏於憲陵
[005-4a]
 永寜初/為太子在位十九年
壬申改陽嘉
丙子改永和
壬午改漢安
甲申改建康
乙酉冲帝炳改永嘉順帝子母曰虞貴人建康甲申八/月即位時年二嵗梁太后臨朝梁
 冀輔政次年三月而崩玉/堂前殿夀三嵗𦵏於懷陵運數一年
丙戌質帝纘改本初章帝𤣥孫渤海王鴻之子也八嵗/即位聰慧夙成嘗朝㑹目梁冀曰
[005-4b]
 䟦扈將軍冀惡之䲴于玉/堂前殿壽九嵗𦵏静陵在位一年
丁亥桓帝志改建和章帝曽孫蠡吾侯翼之子十五即/位梁冀輔政永康丁未崩於徳陽
 前殿壽三十/六𦵏宣陵也在位二十一年
己丑安息國沙門安清字世髙本世子當嗣位讓之叔
父舍國出家既至洛京譯經二十九部一百七十六卷
絶筆於靈帝建寧三年因附舟浮游次廬山之䢼亭廟
艤舟祠下廟神靈甚能分風送徃來之舟有乞神竹者
未許而斫神怒覆其舟致竹斫處過者雀息汗下髙之
[005-5a]
舟人奉牲請福神輒降語曰舟有沙門乃不與俱來&KR0088
髙至廟下神復降與髙語舊因泣曰弟子家此湖千里
皆所轄坐宿多嗔今報形極醜又旦夕且死必入地獄
有縑千段并雜寳玩當為建寺塔為㝠福髙許之徐曰
能出形相勞苦乎神曰形惡奈何髙曰苐出之於是出
其首帳中盖巨蟒也髙梵語呪之蟒若雨淚俄不見髙
舟未發有少年跪前髙又呪之乃去舟人問誰氏子髙
曰廟神已脫蟒形故來謝耳髙至豫章建寺即今大
[005-5b]
是也由髙而名盖江淮寺塔之始
庚寅改和平是年月支國沙門支婁迦䜟亦云支䜟至
洛陽少時習語大通華言遂譯經至中平年凡二十一
部六十三卷永興元年桓帝於宫中鑄黄金浮圖老子
像覆以百寳華盖身奉祀之由是百姓嚮化事佛彌盛
辛夘改元嘉
世尊示滅一千一百年矣
癸巳改永興
[005-6a]
乙未改永夀
戊戌改延熹
乙巳第二十二祖摩拏羅者那提國常自在王之子也
年三十遇婆脩祖師出家傳法至西印度彼國王名得
度即瞿曇種族歸依佛乗勤行精進一日於行道處現
一小塔欲取供養衆莫能舉王即大㑹梵行襌觀咒術
等三衆欲問所疑時尊者亦赴此㑹是三衆皆莫能辨
尊者即為王廣說塔之所因阿育王造塔/此不繁録今之出現王
[005-6b]
福力之所致也王聞是說乃曰至聖難逢世樂非久即
傳位太子投祖出家七日而證四果尊者深加慰誨曰
汝居此國善自度人今異域有大法器吾當化令得度
曰師應迹十方動念當至寧勞徃邪尊者曰然於是焚
香遥語月氐國鶴勒那比丘曰汝在彼國教𨗳鶴衆道
果將證冝自知之時鶴勒那為彼國王寳印說脩多羅
偈忽覩異香成穂王曰是何祥也曰此是西印度傳佛
印祖師摩拏羅將至先降信香耳曰此師神力何如
[005-7a]
荅曰此師逺承佛記當於此土廣宣𤣥化時王與鶴勒
那俱遥作禮尊者知己即辭得度比丘徃月氐國受王
與鶴勒那供養後鶴勒那問尊者曰我止林間已經九
印土以一/年為一白有弟子龍子者㓜而聡惠我於三世推窮
莫知其本尊者曰此子於第五劫中生妙喜國婆羅門
家曾以旃檀施於佛宇作槌撞鐘受報聡敏為衆欽仰
又問我有何縁而感鶴衆尊者曰汝第四刧中嘗為比
丘當赴㑹龍宫汝諸弟子咸欲随從汝觀五百衆中無
[005-7b]
有一人堪任妙供時諸子曰師常說法於食等者於法
亦等今既不然何聖之有汝即令赴㑹自汝捨生趣生
轉化諸國其五百弟子以福㣲徳薄生於羽族今感汝
之恵故為鶴衆相随鶴勒那聞語曰以何方便令彼解
脫尊者曰我有無上法寳汝當聽受化未來際而說偈
曰心随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随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
時鶴衆聞偈飛鳴而去尊者跏趺寂然淹化鶴勒那與
寳印王起塔當漢桓帝十九年乙巳嵗也
[005-8a]
丁未改永康
大教至東夏一百年矣
戊申靈帝宏改建寧章帝𤣥孫解瀆亭侯萇之子十二即/位己巳四月崩南宫夀三十四𦵏
 文/陵在位二十四年竇武/立之
壬子改熹平
癸丑是年天竺沙門竺佛朔至洛陽譯道行般若經棄
文存質深得經意至光和中同支䜟譯般舟三昧經共
三卷是嵗安息國優婆塞都尉安立至洛邑同清信士
[005-8b]
嚴佛調譯經七部於時復有沙門支曜康巨康猛詳曇
果竺大力皆善方言終漢世譯經凡三百餘部
丙辰詔刻五經文字立於太學門外
戊午改光和
甲子改中平 道始黄巾作叛初鉅鹿張角假術治/病謀反自稱大賢良
 師又稱黄天不數年結三十六萬人皆著黄巾以甲/子年内起殺人建安癸未焚燎郡縣内外大&KR0178舉左
 中郎将皇甫嵩討滅之張角病死斬其/尸二弟皆戰敗俱斬而盡傳首京師
戊辰 綦稠自稱天/子起兵作亂
[005-9a]
己巳 益州黄巾馬/相自稱天子 黄巾賊起鬻獄賣官宦者/十常侍㺯權天下大亂
洪農王辯靈帝子即位改元光熹牧𡊮術収閹人無少/長斬之又改昭寕太原 董卓入朝囙廢帝
 為洪農王尋又殺之/立陳㽞王為少帝矣在位一百七十日
庚午獻帝恊改初平靈帝中子昭寕九年九月董/卓廢皇子辨立之九嵗即位在位
 三十年董卓自稱太師劫上遷都長安三/年王允吕布共誅卓滅其族矣
癸酉帝初平中牟子未詳名字世稱牟子既脩經傳諸
子書無大小靡不好之雖不樂兵法然猶讀焉惟讀神
仙不死之書抑而不信以為虚誕㑹靈帝崩後天下擾
[005-9b]
亂獨交州差安北方異人咸來在焉多為神仙辟縠長
生之術牟子常以五經難之道家術士莫敢對焉先是
牟子將母辟世年二十六歸蒼梧娶妻太守聞其守學
謁請署吏時年方盛志精於學又見世亂無仕宦意竟
不就是時州郡相疑隔絶不通太守以其博學多識使
致敬荆州牟子以為榮爵易讓使命難辭㑹牧弟豫章
太守為中郎將笮融所殺牧遣騎都尉劉彦将兵赴之
&KR0178外界相疑兵不得進乃謂牟子曰弟為逆賊所害骨
[005-10a]
肉之痛憤發肝心嘗遣劉都尉行恐界外疑難行人不
通君文武兼備有専對才今欲相屈之零陵桂陽假途
於通路何如牟子重違其意諾之適其母卒遂不果行
久之歎曰老子絶聖棄智脩身保真萬物不干其志天
下不易其樂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可貴也於是
銳志於佛道兼研老子五千文含𤣥妙為酒漿翫五經
為琴簧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為背五經而向異道欲
爭則非道欲黙則不能遂以筆墨之間略引聖賢之言
[005-10b]
證解之名曰牟子理惑云
問曰何以正言佛佛為何謂乎牟子曰佛者覺也猶名
三皇神五帝聖也佛乃道徳之元祖神明之宗緒佛之
言覺者恍惚變化分身散體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圓
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彰蹈火不燒履刅不傷在汚不
染在禍無殃不行而到無作而光故號為佛也
問曰何謂之為道道何𩔖也牟子曰道之言𨗳也𨗳人
被於無為牽之無前引之無後舉之無上抑之無下視
[005-11a]
之無形聽之無聲四表為大蜿蜒其外毫釐為細間闗
其内故謂之道
問曰孔子以五經為道教可拱而誦履而行之今子說
道虚無恍惚不見其意不指其事何與聖人言異乎牟
子曰不可以所習為重所希為輕惑於外𩔖失於中情
立事不失道徳猶調弦不失宫商天道法四時人道法
五常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為天地母吾不
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之為物居家可以事親宰國可
[005-11b]
以治民獨立可以治身履而行之充乎天地廢而不用
消而不離子不解之何異之有乎
問曰夫至實不華至辭不飾言約而至者麗事寡而達
者明故珠玉少而貴瓦礫多而賤聖人制七經之本不
過三萬言衆事備焉今佛經卷以萬計言以億數非一
人力所能堪也僕以為煩而不要矣牟子曰江海所以
異於行潦者以其深廣也五嶽所以别於丘陵者以其
髙大也若髙不絶山阜跛羊凌其巔深不絶涓流孺子
[005-12a]
浴其淵麒麟不處苑囿之中吞舟之魚不㳺數仞之溪
剖三寸之蚌求明月之珠探枳棘之巢求&KR0235凰之雛必
難獲也何者小不能容大也佛經前說億載之事却道
萬世之要太素未起太始未生乾坤&KR1162興其微不可握
其纎不可入佛悉彌綸其廣大之外剖析其窈妙之内
靡不紀之故其經卷以萬計言以億數多多益具衆衆
益冨何不要之有雖非一人所堪譬若臨河飲水飽而
自足焉知其餘哉
[005-12b]
問曰佛經衆多欲得其要而棄其餘直說其實而除其
華牟子曰否夫日月俱明各有所愈狐裘備寒絺綌御
暑舟輿異路俱致行旅孔子不以五經之備復作春秋
孝經者欲博道術恣人意耳佛經雖多其歸為一也猶
七典雖異其貴道徳仁義亦一也孝所以說多者随人
行而與之若子張子游俱問一孝而仲尼荅之各異攻
其短也何棄之有哉
問曰佛道至尊至大堯舜周孔曷不修之乎七經之中
[005-13a]
不見其辭子既躭詩書恱禮樂奚為復好佛道喜異術
豈能踰經傳美聖業哉竊為吾子不取也牟子曰書不
必孔丘之言藥不必扁鵲之方合義者從愈病者良君子
博取衆善以輔其身子貢云夫子何常師之有乎堯事
尹夀舜事務成旦學吕望丘學老聃亦俱不見於七經
也四師雖聖比之於佛猶白鹿之與麒麟燕鳥之與鳯
凰也堯舜周孔且猶與之况佛身相好變化神力無方
焉能舍而不學乎五經事義或有所闕佛不見記何足
[005-13b]
怪疑哉
問曰云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何其異於人之甚也
殆冨耳之語非實之云也牟子曰諺云少所見多所怪
覩駝駞言馬腫背堯眉八彩舜目重瞳臯陶鳥喙文王
四乳禹耳三漏周公背僂伏羲龍鼻仲尼反宇老子曰
角目𤣥鼻有&KR0031柱手把十文足蹈二五此非異於人乎
佛之相好奚疑哉
問曰孝經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毁傷曾子臨没
[005-14a]
啓予手啓予足今沙門剃頭何其違聖人之語不合孝
子之道也吾子常好論是非平曲直而反善之乎牟子
曰夫訕聖賢不仁論不衷不智也不仁不智何以𣗳徳
徳将不𣗳頑嚚之儔也論何容易乎昔齊人乗船渡江
其父堕水其子攘臂捽頭顛倒使水從口出而父命得
甦夫捽頭顛倒不孝莫大然以全父之身若拱手修孝
子之常父命絶於水矣孔子曰可與適道未可與權所
謂時宜施者也且孝經曰先王有至徳要道而泰伯斷
[005-14b]
髪文身自從吴越之俗違於身體髪膚之義然孔子稱
之其可謂至徳矣仲尼不以其斷髪毁之也由是而觀
茍有大徳不拘於小沙門捐家財棄妻子不聽音視色
可謂讓之至也何違聖語不合孝乎豫讓吞炭漆身聶
政皮面自刑伯姬蹈火髙行截容君子為勇而死義不
聞譏其毁没也沙門剃除&KR0161髮而比之於四人不已逺

問曰夫福莫踰於繼嗣不孝莫過於無後沙門棄妻子
[005-15a]
捐貨財終身不娶何違其福孝之行也自苦而無竒自
拯而無異矣牟子曰夫長左者必短右大前者必狹後
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妻子財物
世之餘也清躬無為道之妙也老子曰名與身孰親身
與貨孰多又曰觀三代之遺風覽乎儒墨之道術誦詩
書修禮節崇仁義視清潔鄉人傳業名譽洋溢此中士
所施行恬惔者所不恤故前有隋珠後有虓虎見之走
而不敢取何也先其命而後其利也許由棲巢木夷齊
[005-15b]
餓首陽聖孔稱其賢曰求仁得仁者也不聞譏其無後
無貨也沙門修道徳以易游世之樂反淑賢以貸妻子
之歡是不為竒孰與為竒是不為異孰與為異哉
問曰黄帝垂衣裳製服飾箕子陳洪範貎為五事首孔
子作孝經服為三徳始又曰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原憲
雖貧不離華冠子路遇難不忘結纓今沙門剃頭髪被
赤布見人無跪起之禮儀無盤旋之容止何其違貎服
之制乖搢紳之飾也牟子曰老子云上徳不徳是以有
[005-16a]
徳下徳不失徳是以無徳三皇之時食肉衣皮巢居穴
處以崇質朴豈復須章甫之冠曲裘之飾哉然其人稱
有徳而敦龎正信而無為沙門之行有似之矣或曰如
子之言則黄帝堯舜周孔之儔棄而不足法也牟子曰
夫見博則不迷聴聡則不惑堯舜周孔修世事也佛與
老子無為志也仲尼栖栖七十餘國許由聞襌洗耳於
淵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黙或語不溢其情不滛其性
故其道為貴在乎所用何棄之有乎
[005-16b]
問曰佛道言人死當更復生僕不信此言之審也牟子
曰人臨死其家上屋呼之死已復呼誰或曰呼其魂魄
牟子曰神還則生不還則神何之乎曰成鬼神牟子曰
是也魂神固不滅矣但身自朽爛耳身譬如五穀之根
葉魂神如五穀之種實根葉生必當死種實豈有終已
得道身滅耳老子曰吾有大患以吾有身也若吾無身
有何患又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或曰為道亦
死不為道亦死有以異乎牟子曰所謂無一日之善而
[005-17a]
問終身之譽者也有道雖死神歸福堂為惡既死神當
其殃愚夫闇於成事賢智預於未萌道與不道如金比
草禍之與福如白方黒焉得不異而言何易乎
問曰孔子云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此聖
人之所紀也今佛家輙說生死之事鬼神之務此殆非
聖喆之語也夫履道者當虗無淡泊歸志質朴何為乃
道生死以亂志說鬼神之餘事乎牟子曰若子之言所
謂見外而未識内者也孔子疾子路不問本末以此抑
[005-17b]
之耳孝經曰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
又曰生事愛敬死事哀戚豈不教人事鬼神知生死哉
周公為武王請命曰旦多才多藝能事鬼神夫何為也
佛經所說生死之趣非此𩔖乎老子曰既知其子復守
其母没身不殆又曰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此道
生死之所趣吉㐫之所住至道之要實貴寂寞佛家豈
好言乎來問不得不對耳鐘鼓豈有自鳴者桴加而有
聲矣
[005-18a]
問曰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孟子譏陳
相更學許行之術曰吾聞用夏變夷未聞用夷變夏者
也吾子弱冠學堯舜周孔之道而今舍之更學夷狄之
術不已惑乎牟子曰此吾未解大道時之餘語耳若子
可謂見禮制之華而闇道徳之實闚炬燭之明未覩天
庭之日也孔子所言矯世法矣孟軻所云疾専一耳昔
孔子欲居九夷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及仲尼不容於
魯衞孟軻不用於齊梁豈復仕於夷狄乎禹出西羗而
[005-18b]
聖喆&KR0937叟生舜而頑嚚由余産狄國而覇秦管蔡自河
洛而流言傳曰北辰之星在天之中在人之北以此觀
之漢地未必為天中也佛經所說上下周極含血之𩔖
物皆属佛焉是以吾復尊而學之何為當舍堯舜周孔
之道金玉不相傷隋璧不相妨謂人為惑特自惑乎
問曰孔子稱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寜固御孫
曰儉者徳之共侈者惡之大也今佛家以空財布施為
名盡貨與人為貴豈有福哉牟子曰彼一時也此一時
[005-19a]
也仲尼之言疾奢而無禮御孫之論刺莊公之刻桷非
禁布施也舜耕歴山恩不及州里太公屠牛恵不逮妻
子及其見用恩流八荒恵施四海饒財多貨貴其能與
貧困屢空貴其履道許由不貪四海伯夷不甘其國虞
卿捐萬户之封救窮人之急各其志也僖負覊以盤飱
之恵全其所居之閭宣孟以一飯之故活其不貲之軀
隂施出於不意陽報皎如白日况傾家財發善意其功
徳巍巍如嵩泰悠悠如江海矣懐善者應之以祚挾惡
[005-19b]
者報之以殃未有種稲而得麥施禍而得福者也
問曰人之處世莫不好富貴而惡貧賤樂&KR0483而憚勞
倦黄帝養性以五肴為上孔子食不厭精鱠不厭細今
沙門被赤布日一食閉六情自畢於世若兹何聊之有
牟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
與賤是人之所惡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老子曰五色
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
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聖人為腹不為目此言
[005-20a]
豈虚哉栁下恵不以三公之位易其介段干木不以其
身易魏文之富許由巢父栖木而居自謂安於帝宇夷
齊餓於首陽自謂飽於文武盖各得其志而已何不聊
之有乎
問曰若佛經深妙靡麗子胡不談之於朝廷論之於君
父修之於閨門接之於朋友何復學經傳讀諸子乎牟
子曰子未達其源而問其流也夫陳爼豆於壘門建旌
旗於朝堂衣狐裘以當蕤賔被絺綌以御黄鍾非不麗
[005-20b]
也乖其處非其時也故持孔子之術入商鞅之門賫孟
軻之說詣蘇張之庭功無分寸過有丈尺矣老子曰上
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無下士聞道而大
笑之吾懼大笑故不為談也渇不必待江河而飲井泉
之水何所不飽是以復治經傳耳
問曰老子云智者不言言者不智又曰大辯若訥大巧
若拙君子耻其言過行設沙門有至道奚不坐而行之
何復談是非論曲直乎僕以為此徳行之賤也牟子曰
[005-21a]
來春當大饑今秋不食黄鍾應寒蕤賔重裘備預雖早
不免於愚老子所云謂得道者耳未得道者何知之有
乎大道一言而天下恱豈非大辨老子不云乎功遂身
退天之道也身既退矣又何言哉今之沙門未及得道
何得不言老氏亦猶言也如其無言五千何述焉若知
而不言可也既不能知又不能言愚人也故能言不能
行國之師也能行不能言國之用也能行能言國之寳
也三品各有所施何徳之賤乎唯不能言又不能行是
[005-21b]
賤也
問曰如子之言徒當學辨達修言論豈復治情性履道
徳乎牟子曰何難悟之甚乎夫言語談論各有時也蘧
瑗仕國有道則直國無道則卷而懐之寗武子曰國有
道則智國無道則愚孔子曰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
可與言而與言失言故智愚自有時談論各有意何為
當言論而不行哉
問曰云佛道至尊至快無為淡泊世人學士多譏毁之
[005-22a]
云其辭說廓落難用虚無難信何也牟子曰至味不合
於衆口大音不比於衆耳作咸池設大鐘發簫韶詠九
成莫之和也張鄭衞之絃歌時俗之音必不期而拊手
也故宋玉云客歌於郢為下俚之曲和者千人引商激
角衆莫之應此皆恱邪聲不曉於大度者也韓非以管
闚之見而謗堯舜接輿以毛釐之分而刺仲尼皆躭小
而忽大者也夫聞清商而謂之角非彈絃之過聽者之
不聡矣見和璧而名之石非璧之賤也視者之不明矣
[005-22b]
神蛇能斷而復續不能使人不斷也靈龜發夢於宋元
不能免豫且之&KR0224大道無為非俗所見不為譽者貴不
為毁者賤用不用自天也行不行乃時也信不信其命

問曰吾子以經傳理佛之說其辭富而義顯其文熾而
說美得無非真誠是子之辯也牟子曰吾非辯也見博
故不惑耳問曰見博其有術乎牟子曰由佛經也吾未
解佛經之時惑甚於子雖誦五經適以為華未成實矣
[005-23a]
吾既覩佛經之說覽老子之要守恬淡之性觀無為之
行還視世事猶臨天井而窺谿谷登嵩岱而見丘垤矣
五經則五味佛道則五穀矣吾自聞道以來如開雲見
白日炬火入冥室焉
問曰子以經傳之辭華麗之說褒讃佛行稱譽其徳髙
者陵青雲廣者踰地圻得無踰其本過其實乎而僕譏
刺頗得疹中而其病也牟子曰吁吾之所褒猶以塵埃
附嵩岱収朝露投江海子之所謗猶握瓢觚欲減江海
[005-23b]
操耕耒欲損崐崘側一拳以翳日光舉土塊以塞河衝
吾所褒不能使佛髙子之毁不能令其下也
 論曰牟子理惑三十有七篇梁僧祐律師載之宏明
 集可謂所從來逺矣觀其崇徳辨惑閑邪御侮發揮
 大教之耿光盖閎覽博物之君子也當是時吾佛法
 源濫觴之初凢西域沙門至中國者由騰蘭而下不
 過十人所新出經三百餘卷俱小乗教若微妙大乗
 諸經皆所未至牟子乃能𤣥鑑穎悟契佛心宗得法
[005-24a]
 味若是之深比夫漢末襧衡陳元龍孔北海諸公虚
 負竒資終於不聞道不過為一俗士而死矣然則牟
 子賢矣哉惜其書不能備載聊取二十篇輔成通論
 大抵世之惑也者雖世尊在世尚莫能無况今去聖
 逾二千載欲天下之廓廓皆正信其可得哉雖然是
 書正不可不以垂世也
漢書西域傳史官范&KR0747論曰西域風土之載前史未聞
也張騫懐致逺之略班超奮封侯之志終能立功西遐
[005-24b]
羈服外域自兵威之所肅服財賂之所懐誘莫不獻方
竒納愛質露頂肘行東向而朝天子故設戊巳之官分
任其事建都護之帥総領其權其後甘英乃抵條支而
歴安息臨海以望大秦拒玉門陽關四萬餘里靡不周
盡焉若其境俗性習之優薄産載物𩔖之區品川河障
嶺之基源氣節&KR0565暑之通隔梯山棧谷繩行沙渡之道
身熱首痛風灾鬼難之域莫不備寫情形審求根實至
於佛道神化興自身毒而二漢方志莫有稱焉張騫但
[005-25a]
著地多暑濕乗象而戰班超雖列其奉浮圖不殺伐而
精文善法𨗳逹之功靡所傳述予聞之後説也其國則殷
乎中土玉燭和氣靈聖之所降集賢懿之所挺生神迹
詭異則理絶人區感騐明顯則事出天外而騫超無聞
者豈非道秘徃運數開叔葉乎不然何誣異之甚也漢
自楚王英始盛齋戒之祀桓帝又修華盖之飾将微義
未譯而但神明之&KR0088詳其清心釋累之訓空有兼遣之
宗道書之流也且好仁惡殺蠲救崇善所以賢達君子
[005-25b]
多愛其法焉然好大不經竒譎無已雖鄒衍談天之辯
莊周蝸角之論尚未足以槩其萬一又精靈起滅因報
相尋若曉而昧者故通人多惑焉盖道俗無方適物異
㑹取諸同歸措夫疑說則大道通矣&KR0747字蔚宗生晉末
仕於宋凡史籍議論&KR0474氏自&KR0747而始
𡊮宏漢紀曰永平十一年浮屠者佛也西域天竺有佛
道焉佛者漢言覺將覺悟羣生也其教以修善慈心為
主不殺生専務清浄其精者號為沙門漢言息心盖息
[005-26a]
意去欲而歸於無為也又以為人死精神不滅随復受
形生時所行善惡皆有報應故所貴行善修道以鍊精
神不已以至無生而得為佛也佛身長一丈六尺黄金
色項中佩日月光變化無方無所不入故能化通萬物
而大濟羣生初明帝夢見金人長大項有日月光以問
羣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其形長大因遣使天竺
問其道術圖其形像而還有經數千萬卷以虚無為宗
包羅精麤無所不統善為宏闊逺大之言所求在一體
[005-26b]
之内所明在視聼之外世俗之人或以為虚誕然歸於
𤣥㣲深逺難得而測故王公大臣觀死生報應之際莫
不矍然而自失焉本朝東坡居士曰此殆中國始知有
佛時語也雖淺近大略具足矣野人得鹿正爾煮食之
耳其後賣與市人遂入公庖中饌之百方然鹿之所以
美未有絲毫加於煮食也𡊮宏漢紀論佛世罕見全篇
東坡大全集所載𡊮宏論佛說乃唐章懐太子注漢書
楚王英傳所引用漢紀者當以此全篇為正云
[005-27a]
甲戍改興平
乙亥 糓一石二十五萬麥與/豆一石各二十萬錢
丙子改建安帝東歸洛
丁丑 曺公遷都許昌以曺為/司空劉備為豫州牧 是年千嵗寳掌和尚
 至自西土
戊寅沙門康猛竺大力譯四諦及興起本行等經六部
 凡十一卷於洛陽
辛巳 曺操與𡊮紹將顔良戰於官渡/為關雲長走馬入寨刺殺顔良
[005-27b]
己丑 吴周瑜破曺/公於赤壁矣
第二十三祖鶴勒那者勒那梵語鶴即華言以尊者/出世常感羣鶴戀慕故名
氐國人也姓婆羅門父千勝母金光以無子故禱於七
佛金幢即夢湏彌山頂一神童持金環云我來也覺而
有孕年七嵗遊行聚落覩民間滛祀乃入廟叱之曰汝
妄興禍福幻惑於人嵗費牲牢傷害斯甚言訖廟貎忽
然而壊由是鄉黨謂之聖子年二十二出家三十遇摩
拏羅尊者付法眼藏行化至中印度彼國王名無畏海崇
[005-28a]
信佛道尊者為說正法次王忽見二人緋素服拜尊者
王問曰此何人也師曰此是日月天子吾昔曽為設法
故來禮耳良久不見唯聞異香王曰日月國土総有多
少尊者曰千&KR0474迦佛所化世界各有迷盧日月我若廣
說即不能盡王聞忻然時尊者演無上道度有縁衆以
上足龍子早夭有兄師子博通彊記事婆羅門厥師既
逝弟復云亡乃歸依於尊者而問曰我欲求道當何用
心尊者曰汝欲求道無所用心曰既無用心誰作佛事
[005-28b]
尊者曰汝若有用即非功徳汝若無作即是佛事經云
我所作功徳而無我所故師子聞是言己即入佛恵時
尊者忽指東北問云是何氣象師子曰我見氣如白虹
貫乎天地復有黒氣五道横亘其中尊者曰其兆云何
曰莫可知矣尊者曰吾滅後五十年北天竺國當有難
起嬰在汝身吾将滅矣今以法眼付嘱於汝善自護持
乃說偈曰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可得得時
不說知師子比丘聞偈欣愜然未曉將罹何難尊者乃
[005-29a]
宻示之言訖現十八變而歸寂闍維畢分舍利各欲興
塔尊者復現空中而說偈曰一法一切法一切一法攝
吾身非有無何分一切塔大衆聞偈遂不復分就䭾都
之場而建塔焉即後漢獻帝二十年己丑嵗也
丙申 道始作靈寳張陵客蜀居鵠鳴山作此經又造/章醮道書二十四卷以惑百姓陵
 傳子衡衡傳子魯自號三師結冦謀叛後曺操/入蜀率衆降之黄衣始滅三張鬼法自兹始
己亥 正月魏王曹公薨子丕襲位三月改延康十月/帝禪位於丕國號魏改元黄初封帝為山陽公
 四子俱列侯青龍三年山陽公方崩/夀五十四以漢天子禮𦵏於禪&KR0092
[005-29b]
   東漢十二君一百九十五年
  三國蜀吴附/魏年紀五主王土徳姓曹氏都於鄴○雷/氏曰魏武文明齊芳髙貴陳留歸
   晉五主/四八
庚子武帝操字孟徳沛國譙人也漢相國㕘之後為漢/相破黄巾定天下自撰兵書三十卷又注
 孫子兵法漢封魏王夀/六十六薨𦵏洛陽髙陵諡太祖武皇帝
文帝丕字子桓武帝子受漢禪即位丁未五/月崩嘉福殿夀四十嵗𦵏於首陵改黄初
 治七年
辛丑蜀姓劉氏二主都於蜀○雷/氏曰蜀唯二主四十四年
[005-30a]
先主備字𤣥徳涿郡人也漢景帝孫中山靖王勝之後/三顧茅廬舉諸葛亮孔眀為謀相關羽張飛為
 将立蜀三年崩永安宫/𦵏恵陵壽六十三嵗諡曰昭烈大帝改年/章武
  吳姓孫氏都金陵○雷氏/曰權亮休浩四主六二
壬寅 大帝權字仲謀漢將軍堅之子盖孫武子之後吳/郡富春人黄龍元年春即正位於南郊遷
 都建業太元二年改神鳯夏/四月薨夀七十一𦵏&KR0253諡大帝改年/黄武治三十一
 年
 論曰自漢以來天下一統建安之後鼎峙始分𡊮曺
 競逐於中原劉孫分鹿於江峽五嶽塵擁九牧雲屯
[005-30b]
 或二祀而啟帝圗或三分而陳覇業故使魏祖挾天
 子而令諸侯劉宗馮劔閣而觀雍輦孫氏英略髙枕
 長江横武爪牙卧龍威力别據一域吞噬為心各跨
 疆場牙嚴關塞廣延俊乂以佐股肱厚禮賢能賔為
 國寳良匠妙法復此徂來僧㑹適吴舍利耀靈於江
 左迦羅㳺魏禁律剏啓於洛都歸戒自此大行圖塔
 由斯特立譯人随俗仍彼方言出經逐時便題名目
 故有吴品蜀普耀焉重&KR1099冄飜由此而始𣲖流失譯
[005-31a]
 良在於兹且三國峙居夫何西蜀一都獨無於代録
 今大吴次紀而以魏朝道俗具列於左方云
甲辰蜀後主禪字公嗣先主子改元建興在位四十一/年崩於洛矣魏青龍二年武侯卒景元
 四年降於魏/蜀遂滅矣
沙門維祗難此云/障碍天竺國人同沙門竺律炎至武昌郡
譯經二部及祗難卒律炎復於揚都譯經三部凡三卷
時優婆塞支謙者字恭明月氐國人初游洛邑受業於
支亮亮字紀明受業於支䜟世稱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005-31b]
謙博覧經籍為人細長黒瘦眼多白而睛黄時人語曰
支郎眼中黄身雖細是智嚢及辟地歸吴主見而大恱
拜為博士譯經一百二十九部一百五十二卷
丁未明帝叡改太和字元仲聡悟能文文之子也景初/三年庚申崩嘉福殿夀三十六𦵏
 於髙/平陵在位十三年
陳思王曹植者字子建武帝中子十嵗誦詩書十餘萬
言善屬文太祖見而異之曰汝倩人耶植曰言出成論
下筆成章願面試奈何倩人乎及長於世間藝術無不
[005-32a]
精練邯鄲淳見而駭嘆稱為天人植每讀佛經留連嗟
玩以為至道之宗極轉讀七聲升降曲折之響世皆諷
而則之游魚山聞有聲特異清颺哀婉因倣其聲為梵
囋今法事中有魚山梵即其遺奏也始魏武欲立為嗣
&KR0189酒自&KR0126以故得免文帝頗嫉其才抑而不用嘗求
自試帝不允既而十一年中三徙其藩植滋不得志而
薨年三十一初植登魚山臨東阿喟然有終焉志遂營
墓遺誡其子令薄𦵏植在日不甚信黄老著辨道論見
[005-32b]
意今載蔵經中𢎞明集
己酉 帝遷建業改元黄龍
壬子 吳改嘉禾
癸丑改青龍
丁巳改景初建丑為正月
戊午蜀改延熈 吴改赤烏
庚申齊王芳改正始字蘭卿明帝無子養王及秦王詢宫/省事秘人皆不知年八嵗承魏祚至
 嘉平六年為/司馬懿廢之治十三年
[005-33a]
辛酉康僧㑹至吴按吴書赤烏四年有康居國大丞相
子姓康名僧㑹棄俗歸緇以游化為任行至建康營立
茅茨設像行道吴人初見謂為妖異有司奏聞主欲幽
之詔至問状㑹進曰如來大師化已千年然靈骨舍利
神應無方昔阿育王奉之為八萬四千塔此其遺化也
權以為誇已曰舍利可得當為塔之茍無騐則國有常刑
㑹假請七日謂其屬曰大法廢興在此一舉當加意洗
心潔齋懇求至期無騐乃展二七又無應權趣烹之㑹
[005-33b]
黙念佛名真慈夫豈違我哉更請展期以死祈之又七
日衆懼無人色五鼓矣聞鏗然有聲起視缾中五色錯
發大呼曰果吾願矣&KR0058明進之權與公卿聚觀歎曰希
世之瑞也㑹又言舍利威神一忉世間無能壊者權使
力士槌之砧碎而光明自若於是建塔度人立寺以其
所名佛陀里寺曰建初奉㑹居焉
闞澤字徳潤㑹稽山隂人也家世為農澤好學居貧無
資常為人傭書自給所寫既畢即能誦由是博覽羣籍
[005-34a]
虞翻見而稱之曰闞生矯傑仲舒子雲流也仕吴官太
子太傅僧㑹入吴吴主因問澤曰漢明何年佛教入中
國何縁不及東方澤曰永平十一年佛法初至計今赤
烏四年則一百七十年矣永平十四年五嶽道士褚善
信等乞與西僧角法於是善信負妄而死其徒以尸歸𦵏
南嶽凡中國人例不許出家無人流布加之罹亂嵗深方
至本國吴主曰孔子制述典訓教化來葉老荘脩身自
玩放蕩山林歸心澹泊何事佛為澤曰孔老二教法天
[005-34b]
制用不敢違天佛教諸天奉行不敢違佛以此言之優
劣可見也出宗炳/眀佛論
丁夘第二十四祖師子比丘者中印度人也姓婆羅門
得法逰方至罽賔國有波利迦者夲習禪觀故有禪定
知見執相捨相不語之五衆尊者詰而化之四衆皆黙然
心服唯禪定師達磨達者聞四衆被責憤悱而來尊者
曰仁者習定何當來此既至於此胡云習定曰我雖來
此心亦不亂定随人習豈在處所祖曰仁者既來其習
[005-35a]
亦至既無處所豈在人習曰定習人故非人習定我雖來此
其定常習祖曰人非習定定習人故當自來時其定誰習
彼曰如淨明珠内外無翳定若通達必當如此祖曰定若
通達一似明珠今見仁者非珠之徒彼曰其珠明徹内外
悉定我心不亂猶若此淨祖曰其珠無内外仁者何能定
&KR0126物非動揺此定不是淨達磨達蒙師開悟心地朗然尊
者既攝五衆名聞遐邇方求法嗣遇一長者引其子聞尊
曰此子名斯多當生便拳左手今既長矣而終未舒願
[005-35b]
尊者示其宿因尊者覩之即以手接曰可還我珠童子遽
開手奉珠衆皆驚異祖曰吾前報為僧有童子名婆舍吾
嘗赴西海齋受嚫珠付之今還吾珠理固然矣長者遂舍
其子出家祖與受具以前縁故名婆舍斯多祖即謂曰吾
師宻為懸記罹難非乆如來正法眼蔵今轉付汝汝應保
䕶普潤來際偈曰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
知見即於今尊者說偈已以僧迦棃衣宻付斯多俾之他
國随機演化斯多受教直抵南天當魏齊王芳元始八年
[005-36a]
丁夘嵗也尊者以難不可苟免獨留罽賔時本國有外
道二人一名摩目多二名都落遮學諸幻法欲共謀亂
乃盗為釋子形像潛入王宫且曰不成即罪歸佛子妖
既自作祸亦旋踵事既敗王果怒曰吾素歸心三寳何
乃構害一至於斯即命破毁伽藍袪除釋衆復自秉劍
至尊者所問曰師得藴空否尊者曰已得藴空曰離生
死否曰已離生死曰既離生死可施我頭祖曰身非我
有何恡於頭王即揮劔斷尊者首涌白乳髙數尺王之
[005-36b]
右臂旋亦墮地七日而終太子光首歎曰我父何故自
取其禍時有象白山仙人者深明因果即為光首廣宣
宿因觧其疑&KR0224事具聖青集/及寳林傳中遂以師子尊者報體而建
塔焉尊者付婆舍斯多心法信衣為正嗣外傍出逹磨
逹四世二十二師祖罹難時乃在魏髙貴鄉公己夘嵗

己巳改嘉平
庚午嘉平二年西竺曇摩迦羅及婆芬陀至洛陽與康
[005-37a]
僧顗䓁翻譯衆經四分律鈔云自漢以來法流濫觴比
丘特剪髪而己未有律儀供㑹齋懴事同祠祀至曹魏
之初一同漢式迨嘉平間天竺曇摩迦羅此云/匹時及梵僧
曇無徳康僧蔵師地梨茶耶乃阿瑜闍第九世弟子也
蔵承其後妙善律宗准用十僧大行佛制而以戒心為
日用立羯磨受具中夏戒律之始也
辛未 吳改太元
世尊示滅一千二百年矣
[005-37b]
壬申 吳王亮字子明權之少子十嵗即位改元建興治/七年後孫綝黜亮為㑹稽王立兄孫休
甲戌髙貴鄉公髦字士彦文帝孫東海定王霖子/己夘為司馬昭弑之夀二十改正
 元治六年
 吳改五鳯
丙子改甘露 吴改太平
戊寅蜀改景耀
 吳王休字子烈權第六子孫綝廢亮立之/改永安元年治六年壽三十崩
己夘罽賔國賊竊釋子形服作亂王怒以為釋子不知
[005-38a]
 㤙遂毁迦藍罷釋氏二十四祖師子尊者遇害而寂
庚辰陳留王奐改景元武帝孫燕王宇之子是年六月/大將軍司馬師弑其君髙貴鄉
 公復立常道鄉公即奐也是為元帝咸熈二年二月/讓位晉王晉王固辭八月薨子晉炎繼其位帝又讓
 之炎受而立之/是為西晉矣治五年
辛巳沙門朱士衡於洛講道行般若經義有闕文發足
 於闐求正本漢地講經自此而
癸未蜀改炎興魏鄧殳兵至後主出降國亡
   右蜀漢二主四十三年而魏/併之
[005-38b]
甲申魏咸熈元
 吳王皓字元宗孫和之子初號明主後恣滛虐甞燒鋸/斷人頭或剥人面皮鑿人眼睛在位十七年死
 於洛陽夀四/十二改元興
 
 
 
 
 佛祖歴代通載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