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324 西巖了慧禪師語錄--(門人侍者)修義 (X)



西巖和尚語錄卷下



法語



示惠上人



惠禪人。四月八日。袖帋扣方丈東軒。且以吾佛生日
為辭。覓一轉語。以資朝夕道味。因謂之曰。吾佛生日。
手指天地。大開臭口。獨自稱尊。至於後來三百餘會。
空有頓漸權實偏圓。人間天上。海藏龍宮。狼藉不少。
何必枝蔓上。更添枝蔓耶。吾佛未生時。却有一轉語。
固不敢慳惜。先請上人與山僧。回避下字。却來與你
說破。渠曰。者一字子。非不欲回避。直是百計千方。回
避不及。予曰。非但上人回避不及。山僧到此。亦回避
[002-0495b]
不及。只此回避不及。正是吾佛未生時。一轉語也。上
人不覺失聲大笑。於是掇筆。而為之書。


示周道士



遠公未登廬阜。陸脩靜未到虎溪。幸自好一條平實
道路。無端二老相逢。握手過橋。軒髯一咲。便見七凹
八凸。若欲行此路。第一不得向平實凹凸處。瞠眉努
目。亦不得坐在非平實凹凸處。事須勇其志確其心。
不躡古人蹤。不循舊途轍。了無顧忌。一往直前。履踐
於二六時中。著眼向三千里外。驀忽伎倆盡岐路窮。
轉步踏翻。大笑一回。此方是親到地頭時節也。遠靜
二公。是甚破草鞋。釋迦老聃。且喚來洗脚。脫或未然。
山僧更為汝。立箇雙牌堠子。記得僧問趙州。如何是
道。州云墻外底。僧云。我不問者箇道。州云。你問那箇
道。僧云。我問大道。州云。大道透長安。且道是平實耶。
凹凸耶。若道是平實。因甚自古自今。多少人。向者裏
跳不過。若道是凹凸。且畢竟那裏是凹凸處。


古渝周
居靜高士。真本色道流。善能參究。參來參去。忽地抓
頭。摸著楮皮冠。則便見老趙州與東林。一時敗缺。


示許居士善別寶



遊方須具游方眼。若不具眼。則便被諸方曲彔床上
老眼禿。將從上以來。閑家潑具。攤向面前。大張價數。
百樣矜誇。以為希奇之寶。或一時打失眼腦。搆赴不
著。未免遭他惑亂。打入骨董隊裏。無有出頭底時節。
若欲究明此事。須是上根利智。皮下有血。眼裏有筋。
[002-0495c]
識機宜別休咎。未言先領。未舉先知。始得。如適早脚
跨方丈門。見甆香爐相似。一見便知。是北青窰變。價
直多少。一言定當。了無疑滯。更不在山僧。如之若何
也。鄮峰所謂。龐公帽傅公鎚。總成剩物。似恁游方。誠
不忝矣。


許居士鄉丈。真具眼一在家僧耳。爛游諸方。
遍扣前輩大老門戶。年雖邁而志愈堅。得得絕江。訪
我于萬松影裏。臨別袖帋覓語。故書此以塞其請。


日本證上人。以斷橋法語。求印證



日本證上人。回自天台。以斷橋弟法語見示。且言中
間錯了舷之一字。欲乞證據。以老拙看來。斷橋之錯。
非特者一字。其間大有錯處在。非廣略韻中。所該載
者。上人試向黑角裏。著些眼筋。子細點看。若檢點得
出。生死二字。總是切脚。日本大唐。乃至恒沙國土。猶
指諸掌。倘或未然。天童不免將錯就錯云。寶祐丙辰
云云


示鑑上人自徑山來



參方衲子。鑑在機先。未離徑山時。巳知道。西巖老漢。
是蓬州人事了也。更何待歷三江九堰。懷臭木札。提
破炊巾。登其門。造其室。覩其容。而又覓其語。以當參
學事耶。德山隔江招手。特地揚家醜。高亭便乃橫趨。
全身在半途。恁麼看來。上人即今進前擘帋。山僧從
而左手點筆。未免笑殺西興渡口。王梢工第七子也。
且道此子。有甚長處。回途驗取。


䟦語


[002-0496a]


劉朔齋為傳侍者書白楊順語龍門三自省語



龍門白楊。舌頭長數丈。朔齋居士。筆力重千鈞。若於
言下承當。則埋沒二老。若向紙上尋覓。則孤負朔齋。
辨端倪別緇素者。微傳而誰。


琮率庵悼頌軸



率庵老人。三業門中。重處偏墜者。唯口業耳。屢登曲
彔。於言詮不及處。與天下衲子。結盡多少口業。歸老
湖山。向意句不到處。與梅月松風。結盡多少口業。此
業深厚。不自覺知。或謂。其必招死後之報。今覽此軸。
前言信之。


書怪石頌軸後



石之本質。卓犖稜層。出乎天真。何怪之有。如不信。但
以軸頌。鑱之于石。覽者必怪此頌。而未必怪此石也。


書竹溪頌軸後



竹傍溪。溪傍竹。竹可觀溪可掬。深處淺。淺處深。曲中
直。直中曲。盡竹溪之妙。巳見於此軸。若其非淺深曲
直。所能形容處。西巖抑不得巳。而為之辭。淳祐丙午。
六月二十有六也。


書浮月頌軸後



慶上人。甞讀西湖八篇。偶於暗香浮動月黃昏處。心
目開明。如在空濛㶑灔間。得見孤山山人。凜然風釆。
由是移梅甕牖。澡月盆池。肉其詩骨以雅。山房之趣。
扁曰浮月。意有自來。浮謂暗香。非謂月也。湖海英衲。
賡歌詠之。雖詠月而不詠暗香。然香在句中矣。有鼻
[002-0496b]
孔者嗅取。


書徑山圓照所書。白楊和尚示眾語後



養子不著順摩捋。喝要耳聾棒要殺。此老空東山森
嚴家法也。今觀圓照老師。大書白楊順和尚示眾語。
以示小師春侍者。此得非順摩捋乎。然其間有甚於
棒喝者矣。


永嘉彬上人。寫華嚴經。請書其後



華嚴法界。重重無盡。無盡重重。大海為口。須彌為舌。
說莫能盡。世間有限量帋筆。焉能盡之。彬上人。深得
無盡藏三昧。故以無限量之帋。無限量之筆。書之。帋
筆無盡。書亦無盡。只此無盡亦無盡。雖然。猶是法界
量邊事。且如何是法界量外事。胡僧翻貝葉。王老嚼
生薑。


遯庵與朋首座書。祝與妙喜造塔



大慧普覺。未入滅時。盡大地揑成箇院子。猶未足以
稱其全提。既入滅後。盡大地總為一塔廟。猶未足以
奉其靈骨。今觀老遯菴。與朋首座書。區區留意於五
峰坏土。此又安足以報先師之厚德耶。然於中所謂。
頓首百拜。冬仲嚴寒。至祝不宣者。亦可以為後世點
眼藥也。


止翁語錄後



大梅止翁和尚。五會語要。天童老滅翁。為之校證。凡
一字一句。如陳年梅核。絕無苦澁酸甜等味。然無味
之味。咬破方知。後之覧者。切忌望林止渴。
[002-0496c]


為應上人。書圓照和尚語錄後



臭口所宣。無非惡語。我當時輕輕聽著。至今洗耳不
暇。更何暇洗眼耶。應上人收之。


玉維那所書。圓照和尚語後



良工未出。玉石不分。玉石既分。良工巳矣。玉維那。只
當自韜其玉。以待善價。今反拾其頑鎚鈍鑿。以為家
傳至寶。何哉。盖恐後來者。只知玉之無瑕。而不知玉
之所自也。


簡書記所書。圓照和尚語後



蛇飲之泉。聞尚不可。況食之乎。簡書記。親見先師。親
聞其語要。而又親手錄之。於不動軒。其中毒誠不淺
矣。第此毒流行。為禍必大。今欲去之。當有何術。但將
此錄。連誦七遍。


石橋寫圓悟心要



語曰心要。字曰心畫。見其畫須求其心。求其心須得
其要。倘得其要。則便見圓悟與石橋。同一舌根。共腕
頭力。信口而說。信筆而書。無古今毫髮之間。設或泥
其跡執其言。則二大老。相去。何止隔四世矣。


大慧與杼山居士書



釋迦老子。在正覺山前。覩明星現。忽然悟道。便云。我
觀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與我無殊。此真狂
言也。老妙喜。反引此語。為息狂之方。得不轉誤杼山
耶。


石橋和尚。試新筆。寫滕王閣記。石溪和尚。書


[002-0497a]
風幡話頌


石橋翁。略試新毫。大沛西山之雨。石溪老重書妙偈。
掃開南浦之雲。淳熈已酉巳前。嘉熙丁酉之後。一句
子。檻外長江。巳為流通。若是風幡舊話。宜束之高閣
可也。


偈頌



禪會圖。黃檗掌沙彌



膝下黃金貴。掌中天地寬。風雲欣際會。四海夜濤寒。


趙州接趙王



跏趺迎上客。曲彔對旌幢。不是家風別。他居禮樂[邱-丘+看-目]。


國一見代宗來。起立



立在威儀外。全身在裏頭。重重賜龍袖。難掩面門羞。


中原之寶



至寶應難別。波斯雙眼昏。何如放下手。留取鎮中原。


文宗嗜蛤蜊



螺師蚌蛤類。大唐天子心。嗜好即深信。南無觀世音。


李習之見藥山



即今非見面。昔日不聞名。一句添三句。篇章湊不成。


韓文公見大顛



事繁求省要。省要事頻繁。縱得三平老。文公只姓韓。


龐居士見馬祖



孰是心空者。誰為選佛人。笊篱二尺柄。簸箕三寸唇。


丹霞見靈照



當風鴉臭氣。一箇豆娘兒。熏得行人走。衝爺皺斷眉。
[002-0497b]


捧佛安名



名正字亦正。形端影亦端。呼來并諾去。驢屎雜栴檀。


說無生話



家有全棚樂。新翻調不同。分明恨離別。却是喜相逢。


女子看日



劣女還閨閤。癡爺看日頭。幾生親骨肉。不共戴天讎。


龐大倚鋤而化



辨地要從苗。枝殘葉後凋。春風収契券。鋤柄亦抽条。


重𦘕知識壁



幸自十方無壁落。誰將五彩𦘕虗空。善財眼裏生花
翳。去却一重添一重。


鴈山出隊。上陳侍郎



尊者從空擲鉢來。神通用盡却成獃。看來不似維摩
老。一默千門萬戶開。


古帆



海變桑田數莫窮。幾回高挂逆流中。自從一飽清風
後。船上時時有散工。


雪庭



玉砌曉光寒。家風箇樣生。須知平白處。著脚是深坑。


自省



𥉌[目*山/虫]眼孔忽然開。冷汗通身笑滿腮。數十年間將謂
道。誰知今日却元來。


閑田



秦不耕兮漢不耘。钁頭邊事杳無聞。年來也有秋成
[002-0497c]
望。三合清風半合雲。


聞叟



不是耳從聲畔去。亦非聲向耳邊來。新羅國裏打齋
皷。老漢鉢盂齊展開。


一翁



朕兆未分初。都盧只老夫。包羲太多事。胡處又添鬚。


斷橋



頭枕溪西尾搭東。東西只尺不相通。跳不過處水千
里。進得步時山萬重。


西窓



分得竺乾些子光。拓開戶牖闢封疆。誰知逈絕安排
處。昨夜三更挂夕陽。


松坡



白頭弃钁下烟扉。正是欣逢快便時。豈謂傍山根脚
在。至今留得礙人枝。


病翁



八萬四千毛竅裏。如來禪與祖師禪。一回白汗俱通
暢。忌口更須三十年。


石室



鎚鑿不到處。縱橫丈許寬。寧教苔蘚去。要下一籌難。


別川道士



塵中相見頭顱別。座上交談語咲同。拶到了無同別
處。擎拳合掌各西東。


送徹上人歸蓬州


[002-0498a]


蓬萊一尺離青天。水不行舟古語傳。但得胸中有江
海。歸家陸地也撑船。


閬州權兄。歸住錦屏



歸家結束盖頭茅。坐看青山久不磨。切莫風前開臭
口。恐人傳作閬山歌。


堅上人歸成都自平江來



蘇州得得上凌霄。恰值山寒雪未消。逗到雪消山骨
露。春風巳在錦江橋。


送人歸昌州



見說家山富海棠。杜陵才短沒篇章。煩君開口道一
句。攛掇教他分外香。


送人歸湖南



白紙無端墨筆書。分明一句却模糊。青燈夜雨湘江
上。添得平沙落雁圖。


送僧之江西



一粒収成敵萬倉。可憐別甑不炊香。簸箕唇外打𨁝
跳。八十四人皆粃糠。


送人之岳山



莫珍龍袖貴金襴。試撥湖湘草裏看。撥看路邊牛糞
火。烏藤變作紫栴檀。


送奎上人往中川在鴈山



湫間雲冷不成眠。聽得樵歌一曲全。切莫喧傳江上
路。此聲不入釣魚船。


送李道士歸東湖


[002-0498b]


湫龍噀水濕髭鬚。四十九盤山𦘕符。此法未傳先有
驗。夜來驅月下東湖。


送性侍者之冷泉長靈和尚小師



爺兒解釋死生冤。覓語欲登靈鷲山。借與門前溪上
路。草鞋錢是你儂還。


送日本俊上人



鉢盂捧入大唐來。飯裏無端咬著砂。一粒砂藏諸國
土。方知寸步不離家。


瑞上人血書蓮經報親



二千年前血滴滴。今日分明重指出。所生父母知不
知。一二三四五六七。


趙山臺。蓮花方丈



一芙蕖是一毗耶。一葉香風一室開。三萬二千師子
座。藕絲竅裏涌將來。


黃梅一會新建栽松採樵局扁



日暮下山投宿處。風前聞客誦經時。分明此處此時
節。總在目前人不知。


靈江



水底烏龜無卦兆。岸頭神樹不相關。要知禍福流行
處。只在波心月一彎。


木翁



不知天地是同根。到老全無刀斧痕。結得同行箇上
座。夜來扶過落花村。


鳴鴈松林接待


[002-0498c]


望見松林笑滿腮。香厨豈為者僧開。三千里外有知
已。鳴鴈帶書招不來。


寄樂山居士舊為書雪寄鰲店接待一扁



雪鰲寒聳玉稜層。門釘桃符似不曾。將謂巳無閑鬼
崇。客床猶有不眠僧。


奉化亭山廟接待



只箇亭山歇脚亭。豈圖一飽脚頭輕。須知鉢裏和籮
[飢-几+〡/下]。粒粒無非鬼眼睛。


聞父訃



眉毛盖眼赤鬚胡。女嫁男婚不識渠。唯是我儂偏孝
順。十年不作問安書。


見說如何與若何。恰如風向樹頭過。若論父子分明
處。自古綿州所出多。


悼虎丘枯樁和尚骨撒金山江中



佛心之子毒蛇心。歡喜無端變作嗔。五處住山開毒
口。不知噴殺幾多人。


華雨臺前倒法幢。海門浪裏釘枯樁。千古萬古撼不
動。礙塞潑天揚子江。


悼滅翁



咬牙囓齒罵松源。四海五湖洪浪奔。天目山雲梁渚
月。就中嘲謗不成冤。


盡道滅翁今滅門。那知滅字塞乾坤。道渠巳滅不曾
滅。總不是渠真子孫。


謝萬年淮海寄擬為上堂


[002-0499a]


不愁台嶺路岧嶤。生怕平田惡水澆。一杓又傾三百
里。令人含恨不能消。


寓北山小閣。因事偶作



老去將貧買得閑。十層梯下是人間。忽因送客聞新
事。又囑山童緊著關。


贊佛祖



出山相



夜半見明星。山中添冷話。脚未出山來。此話行天下。
我觀一切眾生。成佛多時。只有你者老子。猶欠悟在。


達磨踏蘆



噫吁。西來何所圖。未開花五葉。先壞一莖蘆。秋風吹
恨滿江湖。


西土不拘。東土不管。口邊落節。臂邊拔本。自携隻履
賦歸歟。脚下至今猶未穩。


觀音躡蓮。書觀經當衣文



字字不真。句句不實。真實色身。何處尋覓。無尋覓處。
正觀現前。菡萏花香水接天。


常思惟坐吉祥草



不滯聞見。而受用聞見。不涉思惟。而深入思惟。一坐
至今扶不起。圓通門戶草離離。


海眼光海中有一龍擎頭



海眼為香餌。悲心作釣鉤。魚龍知幾許。貪者自擡頭。


抱膝坐巖。淨瓶有柳



抱膝踞巖阿。自在特自在。一線柳梢風。掃淨眾生界。
[002-0499b]
苦苦。忽然變成雨。


提籃



玉腕指尖新。力能提萬鈞。上他籃子裏。未必是金鱗。


文殊為龍女說法坐獅子



作獅子吼。震龍王宮。說者如啞。聽者如聾。清凉山頂
照明月。無垢世界生清風。


普賢出山相看經



駕白象王。數黑豆子。行願不相應。身心不相似。雖然
瓶瀉二千酧。敢保胷中無一字。


布袋半身。仰視橫杖



烏藤橫占閻浮界。鼻孔直撑兜率天。剛道化身千百
億。一身猶自不完全。


指空中佛



布袋沒半邊。烏藤欠一橛。手指空中底。要且不是佛。
是什麼。咄咄咄。


挑布袋回頭



挑起慳囊。慳而不悋。回頭等一箇人。知是張何李鄭。
且等且等。等到彌勒下生時。或然等得也不定。


回頭。拽布袋



轉腦回頭。百般賣弄。滯貨只些兒。盡力拽不動。吽吽
我不信。得恁麼鄭重。


布袋



捫腹一咲。咲裏戈矛。背手牽囊。囊中錐刺。將謂渠儂
有底聱。元來奉化只如此。
[002-0499c]


三教



姓孔名聃。字曰瞿曇。禪道第二。文章第三。同門同出
入。不是我同參。


維摩



示疾毗耶方丈。文殊亦難近傍。看來無藥可醫。只是
忌口為上。


須菩提倚丈看經



道箇希有世尊。不知口是禍門。至今看經未了。立得
主丈生根。


馬郎婦手執蓮經



七軸蓮經。自舒自卷。嫁人之媒。筭人之本。金沙去後
轉風流。幾度桃花春浪暖。


為超塵居士贊



觀音坐巖中。并十六羅漢有水



應現聲聞身。本身曾不動。眾身齊說法。平地波濤涌。
此法不知誰解聽。巖谷曉來雲氣重。


豐干閭丘虎



虎怕人心惡。人欺虎太慈。雖逢賢太守。難打者官司。


寒拾作一團眠。地有苕帚



五臺為床。峨嵋作枕。眠似不眠。惺如不惺。喚起來。三
十苕帚柄。


拾得磨墨。寒山題巖



亂石當淘泓。千巖作詩軸。意到句不就。句到意不足。
墨漸消。筆漸禿。蒼松偃蹇莓苔綠。
[002-0500a]


寒山題崖 拾得磨墨



高興上層巔。斷崖收晚烟。筆底兩三字。人間千百篇。


心手不相知。石上墨成池。劫石有消日。此墨無盡時。


磨鍼羅漢



磨礲分寸工夫。建立針鋒世界。尚欠些子合尖。且待
石頭爛壞。


洗鉢羅漢



水落方能石露。有心別無用處。若問佛法如何。日洗
鉢盂兩度。


善財持荷葉



捏定五十三人。性命若一藕絲。擎起百一十城。世界
如一荷葉。此未入母胎巳前神通。正參見文殊巳後
時節。樓閣門前事若何。夜來池沼皆明月。


四睡



人兮不覊。虎兮不縛。是四憨癡。成一火落。雖然合眼
只一般。也有睡著睡不著。


無固無必。挨肩𣏞膝。人夢不祥。虎夢大吉。世上有誰
知。天台雲[ㄇ@企-止/幕][ㄇ@企-止/幕]。


朝陽穿破衲破衲橫肩。作穿針勢



一衲橫肩遮百醜。破處冷風吹不透。待伊穿線要重
聯。金烏巳在西山後。


對月了殘經開卷掩面



破微塵出大經卷。一彈指頃千百遍。只因錯認月為
燈。至今展卷遮羞面。
[002-0500b]




麻線貫竹針。大陽相對面。通身破綻多。如何補得遍。


好念脫空經。不知山月轉。將謂了多時。猶有者一卷。


猪頭和尚



提起臭猪頭。密持清淨戒。將謂足脂膏。元來少肉菜。
如何出得金華界。


柳樹下。放猪頭在地。手把扇子



聖者聖何從。空中柳絮蹤。猪頭不得喫。遍地扇腥風。


扇置地



猪頭捧起。全苦全甘。饑兮不喫。飽而常貪。大地作柄
扇子。難遮滿面羞慚。


言法華以手書空



口中念底。空中寫底。是何章句。是何宗旨。人道你轉
法華。我道法華轉你。


鷄骨和尚把數珠



喫既不知數。吐亦難數渠。非圖甜得口。意在五更初。


政黃牛



屈膝跨牛腰。山遙水更遙。有詩吟未就。白鷺下溪橋。


普化



鐸掩洪鐘。機如掣電。明頭暗頭。四方八面。一著得人
憎。走入大悲院。


蜆子和尚



得恁麼自在。得恁麼快活。古廟當藂林。撈波作衣鉢。
脚頭到處江天闊。
[002-0500c]


枯樹下



赤手立生涯。都盧一箇蝦。不從江裏得。樹上摝將來。


鄧隱峰擲錫。一人在旁。仰視笑



金錫一震。虗空退聽。百萬雄兵。難破此陣。一時游戲
神通。未免旁觀者哂。


五祖送六祖渡江。并船子接夾山



一葉舟離港口。一橈外無可有。子不知羞。父不覺醜。
醜惡羞慚。萬年不杇。豈不見。黃梅路上數株松。帶雨
含煙。一似朱涇堤畔柳。


五祖㘽松。六祖擔柴



恨殺老頭陀。山移恨不磨。吾今擔頭重。為汝種松多。


五祖㘽松 六祖賣柴



無柄鋤頭。無根松樹。萬古風規。一肩荷負。至今夜夜
黃梅雨。


夯擔不擔柴。通經不識字。新州路上人。中書堂裏事。
三更月照東禪寺。


船子夾山



一棹綠楊灣。金鱗得處難。長江深有恨。不合蹈船翻。


謝三郎無船。脇橈合掌立



笠雨濕蓑烟。頭陀行巳圓。一橈橫到底。不蹈淛江船。


舟中把釣



箬笠蓑衣。短篷孤艇。四海一鉤。千江隻影。不知月在
飛猿嶺。


普化泉大道


[002-0501a]


酒肆屠門。街頭市尾。搖破木鐸。無宮商而暗合宮商。
挑大道漿。雖不醉人而人自醉。是則是。我問你。不知
郴州城中。何似大悲院裏。


靈照女



無底籃兒。無柄笊篱。閑家潑具。賣與阿誰。自對丹霞
呈醜拙。至今羞澁𦘕娥眉。


指點誰家子。將呈潑笊篱。物輕情意重。不使老爺知。


四宗風政黃牛船子 泉大道繫虵嚴陽尊者虎



松根石上柳陰邊。三箇癡頑一箇顛。總道繫虵如伏
虎。不知跨犢似乘船。


四宗風趙州指牛跡平田婆子 政黃牛圖澤



白鷺股邊供大嚼。一蹄涔裏皷波聲。三生更待三生
後。未許平田路上行。


五祖再來



前身後身。坐底立底。半假半真。全非全是。只因擡手
肆乖張。萬古黃梅如鼎沸。


六祖



不作樵夫作碓夫。只將脚力驗精粗。知佗蹈著蹈不
著。和米和糠到鉢盂。


百丈



見點拂三下。遭震威一喝。非但耳聾。亦乃眼瞎。凌辱
馬大師。累及老黃檗。然而死諸葛。亦可走生仲達。


臨濟



三玄非玄。三要非要。平地起戈矛。虗空剜孔竅。誰知
[002-0501b]
未到黃檗山。盡大地人著賊了。


雪峰



鰲山店裏。坐殺七村土地。象骨峰頭。輥動三箇木毬。
待金鱗出得網來。是真千五百人善知識。飲寒泉不
從口入。死却七百甲子老趙州。[曷-曰/月]襟流出底。覆水巳
難收。至今波浪拍天浮。謝家人在釣魚舟。


巖頭



具向上機。有末後句。敬同行大罵同行。孝其父不肯
其父。太平姦賊。三文錢買黑撈波。亂世英雄。一葉舟
橫芳草渡。悔不當時拔却髭。至今淚滴江村雨。


欽山



天皇也恁麼。龍潭也恁麼。巳在涅槃堂裏哭。把德山
崖蜜作砒。認洞山橘皮作火。雖然七棒能行。其奈三
關未破。只有風前菩薩蠻。千古萬古無人和。


大慧宏智揖讓圖側有交椅



既不以爵。又不敘齒。何得過謙。讓之不巳。若謂是臨
濟家風。洞上宗旨。笑倒磨光黑交椅。


福源鐵翁律師像吉祥嗣法大宗師請



硬如生鐵。軟似綿團。凜歲寒節操。縛自己生冤。著律
宗會元。真破律之宗主。集祖師家業。乃謗祖之師門。
口過甚大。名德愈尊。是所謂起南山正派。流傳萬世。
滔滔不盡之福源。


佛鑑和尚為源靈叟贊



靈而不靈。不靈而靈。鬼不是鬼。神不是神。訕謗祖宗
[002-0501c]
之魔孽。惑亂男女之妖精。天童一見便生嗔。未必靈
巖肯卜鄰。


東山和尚前清凉



得東山之名。以實得名。顯東山之實。因名顯實。譯聰
明呪。非梵語唐言。調瓦皷歌。無五音六律。橫金市上。
貨乃祖之家私。清凉山中。削老爺之脚跡。如斯悖逆。
罪無所逃。唵齒臨部臨。急急。


捨錢建閣深都寺寫師像。并自真。同憩松下。乞贊



非愚非賢。非親非冤。渠不在後。我不在先。共行難行
道路。欲了未了因緣。以松為誓。後五百年。咄。再來不
直半文錢。


自贊



小師智潮請



㑃無討處。強無討處。剛道太虗空。純是生鐵鑄。人言
養子不及父。殊不知。揚子江心。有箇郭璞墓。


小師智廣請



澤廣藏山。理能伏豹。父既不慈。子亦不孝。吉凶影象
自分明。不用燒香求卦兆。


行堂請



髮鬅鬙。㒵稜層。沒些火種。剛要傳燈。破無準之有準。
起南能之不能。有不會佛法者。許伊是箇師僧。恐人
無信。立此為憑。


山行携竹杖



入火不燎眉。溺水不濕衣。目前𡾟嶮。脚下平夷。縱移
[002-0502a]
千百步。此節不曾移。


靈峰雪崖長老請



老骨檛。惡冤家。無面目不聽別人處分。得人憎不堪
師位安排。衲僧要識渠端的。雪瀑千尋瀉斷崖。


僊巖海山長老請



百煉金色不變。有人要見不得見。有底不願見他面。
不識腕頭力。多於弦上辨。射透海山千萬重。都來一
隻蓬蒿箭。


小佛事



祥知庫下火



王庫寶刀。不祥之器。全殺活機。負不平氣。沒提撕處
急提撕。大用現前無小試。大用去也。擲火清平世界
狼烟起。


德元街坊入塔



德之元。道之始。十字街頭。三家村裏。直下搆得。平地
上陷人。離此別求。枯骨裏覓髓。總不恁麼。又且如何。
山頭不如隴尾。


淨日行者入骨



三日巳前。可憐甘贄到南泉。五日巳後。堪笑盧公連
夜走。正今日赤骨律。四顧寥寥誰委悉。流水遶孤村。
白雲抱幽石。


靜上人下火



以火把。打圓相靜中底。又打圓相閙中底。見得分明。
死在平地。忽然活。火星迸入新羅國。
[002-0502b]


儀上人入塔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盡是死門關防死漢。若是活衲
僧。髑髏開活眼。活眼開。大千沙界一塵埃。


覺上人起骨外國人



出彼國錯。入此國錯。此錯彼錯。一時拈却。無依倚處。
是大病原。良醫之門。如何發藥。撫一下穿過髑髏猶
未覺。


城上人入骨



鐵圍城。大火𦦨。百匝千重。四方八面。直饒轉得身來。
又是一重坑壍。知不知。見不見。古墓深深埋暗箭。


震上人入骨患癩死



西竺乾。東震旦。是二中間。有則公案。覰著則落盡眉
毛。動著則通身紅爛。胡達磨盡力提掇。只是一邊。丙
丁童肆口宣揚。猶虧一半。而今収拾將來。畢竟如何
判斷。離中虗坎中滿。


為曇藥王起棺



痛處更加針。艾瘢重灼炙。起得瞿曇膏肓。開得維摩
死口。要且只解救人。自疾不能自救。山僧別有靈方。
今日不妨傳授。某人。撫棺一下眼似流星搆得親。藥
囊巳在喪車後。


紹知庫下火



以生為本。以死為利。本利一空。紹佛家風。十分寒色
鎖千峰。地爐榾柮煖烘烘。


純寮元入塔


[002-0502c]


牛巳純熟。隨處放牧。烈焰堆中。水足草足。一飽[鼻-丌+兀*勾]齁
歸去來。月明巳在西山麓。


慶上人入塔



家無白澤圖。全家自吉慶。為有活人方。便有必死病。
忽然病去藥除。直得山空雲靜。雖然如是。火星出宮。
土星入命。


聖僧侍者下火



厶人暗時明歷歷。明處暗昬昬。明暗雙忘處。應須著
眼觀。竪火把見麼。彷彿憍陳如尊者。依稀勝熱婆羅
門。


默宣上人下火



開口未甞談。默時廣宣說。死句與活句。二俱沒交涉。
只此沒交涉。當機誰辨別。丙丁童子重饒舌。舜若多
神耳門熱。


涓直歲下火十月初三



初三十一。不用涓吉。宜拆東籬補西壁。任是生死路
頭。不妨直出直入。山僧與麼指示。猶是贋本曆日。要
見真本底麼。擲火把火星巳濺眉毛濕。


聞典座



不聞正因二字。十成好一釜羮。瑞巖打落鼠糞。衲僧
掩鼻便行。一去不再還。日午打三更。擲下火古竈無
柴烟自生。


西巖和尚語錄卷下
[002-0503a]

No. 1391-B


行狀


師名了惠。蜀之蓬州蓬池。羅氏子。垂髧與群兒戲。必
摶泥沙。為佛塔相。


一日玉掌山安國寺僧祖燈。至其
舍。師向之合掌。燈拊其頂曰。若欲從我乎。怙恃以師
資緣合。遂令出家。


十九薙髮。燈授以般舟念佛三昧。
非其志也。辤往成都講席。習性宗經論。俄歎曰。義學
豈究竟法哉。染指足矣。去謁壞菴照於昭覺。一見心
許法器。趣其南詢。乃束包出三峽。由湖湘而至江淛。
見浙翁琰於徑山。聞高原泉孤硬徑直。往依之。同枯
寂甘如飴。泉遷台之瑞巖。令師與俱。泉問。山河大地。
是有是無。擬開口。即喝出。以偈呈。即曰沒交涉。偶侍
次。令書龍門三自省。白楊示眾語。泉閱之笑曰。寫字
與做言何儘得。爭奈沒交涉何。師憤悱莫伸。泉曰。吾
方便婁矣。汝自不顧。盖緣法不在此。其往見雪竇乎。
時主雪竇席者。佛鑑無準範也。


師造席下。自陳來歷。
範呵曰。熟歇去。巳而令充不釐務侍者。語之曰。覰不
透處。只在鼻尖頭。道不著時。不離唇皮上。討之則千
里萬里。師抗聲曰。將謂有多少。


範遷育王。師因侍行。
[002-0503b]
日用從容。始盡其要。


次見石田薰。與語奇之。又見妙
峰善於吳門萬壽。善問。近離何處。曰淨慈。曰淨慈有
何言句示徒。曰好上堂。曰好在甚處。曰別日舉似和
尚。善咲曰。箇川僧。不同其他。


時範巳被 旨遷徑山。
師往省。即留之。職以表率。由知藏遷第二座。


吳門諸
剎。多為妄庸所據。會節齋趙觀文。時以文昌作牧。庸
緇望風。退避。虗席處一十有九。集諸山選本色。師出
世於定慧。一香為佛鑑拈。識所得也。蕞陋廢弛。補苴
葺換。為一新。始有衲子過門矣。頗厭[邱-丘+厂@墨]囂。值有司就
寺夾勘所。勇撾退。不容挽。復登雙徑。却掃一室。翛然
自怡。


東嘉使君劉大監。以能仁招。居之三年。寺自疇
曩火後三十年。僧堂猶墮缺典。師倡衣盂權輿。是役
寓公挾助。諸檀樂施。未幾有成。禪習靖深。齋儀詳整。
禪林始具體。俄而勇退。中外固留。師曰。始予以三年
為期。眾力成就。幸濟登茲。興動不可遏矣。靈隱石溪
月書招。翩然絕江。延以第一座。不就。月遷徑山。大川
濟繼席。又延之。亦不就。


江帥朱公。屬徑山。舉堪東林
者。月以師應。朱禮致之。師曰。廬山古禪淵藪。今雖寂
寥。佳山水固無恙。是行也可償夙願。


居一年。天童虗
席。 朝命諸禪。公舉以師名奏。特差補處。五年間。訓
徒起廢。靡不加意。兩閣後先。金碧昂霄。又將廣選佛
場。一新之。回祿煽災。半日而盡。非數也耶。師逆境順
處。不以灾故。而弛叢規。衲子不忍舍。宗清德淵智月
輩。占路分衛。助厥興復。首新旃檀林。而庫司厨廡諸
[002-0503c]
寮。亦次第就。水陸堂巳掄材。俄屬疾。謁告於制使履
齋吳公。公以蔣山別山智奏。繼其席。法中友于也。



退掃中峰一榻者三年。 松壑趙大卿。臨訪曰。瑞巖
先公清敏王。神遊地。名德不以下喬臨蒞之可乎。辤
之。力其請益。力居僅二年。疾洊作。師曰。吾世緣盡矣。
退養痾于太白清風塢幻智塔庵。此諸徒裒資。為師
成於昔年者。忽索衣鉢簿。大書其後。緘付寺之執事
者。趣辨後事。諸徒進紙請偈。師笑曰。此吾所不為者。
乃書曰。諸方以遺偈。取笑於世。不可令我以此取笑
於諸方。遂擲筆。顧謂左右曰。今何時。對曰。二皷矣。放
身若投寐然。視之巳逝矣。景定三年。三月廿二日也。
壽六十五。坐四十七夏。龕留庵中。舉喪禮于寺五日。
眾奉全身。閟于塔。度弟子若干人。嗣法者。相後先。



資稟頴利。骨相清癯。壯齡支䇿。參訪專確。其於宗乘
事。殆夙習也。雖痛自韜晦。而聲光燁然。逮其緣稔應
世。為縉紳之所敬愛。輩行之所推許。東嘉能仁。勸化
僧堂之役。有偈云。尊者從空擲鉢來。神通用盡却成
獃。看來不似維摩老。一默千門萬戶開。寓公節齋陳
文昌。一見賞音。亦以妙語。助化云。南瞻部洲一尊者。
一雲一雨遍天下。今朝為眾入城來。霡霂相隨散春
野。


有田無雨田不収。有僧無堂僧不留。眾僧既堂田
既雨。盖覆東南三百州。


由是施者響答。而速成焉。師
於事功。乃當為而勉為。非圖侈靡。而強為也。乃若其
志。則專在乎弘道而為人。佛鑑之門。人才雜遝。若師。
[002-0504a]
可謂折薪負荷者耶。


觀也。早同聚首於諸老會中。及
徇緣東浙。又分鄰燭。當垂絕時。力疾隱几。染五遺緘。
而觀與焉。於我厚矣。茲其徒智潮智渙。踵門泣曰。吾
師始末。惟公悉之。幸為書其事。將求當世名公。於師
有契分者。銘其塔以詔後。大觀以朋舊。不得辭。乃直
書。景定三年。八月一日。特差住持。大慈名山。教忠報
國禪寺。嗣祖比丘大觀狀。

No. 1391-C



鼻尖頭。唇皮上。一回中毒。兩處俱喪。跳出凌霄途轍。
自行一條活路。乃於其中。指東畫西。喚南作北。賣弄
蜂桶裏羊。多少平人。被其加洆。幻智菴中結局。人謂
其毒已矣。其徒又以五會錄鋟梓。大似父攘子證。後
必有不甘者。


景定癸亥。燈夕前。慈雲 物初 大觀謹䟦。

No. 1391-D


日本國丞相藤原公捨經記


非教無以求佛語。非禪無以悟佛心。囿於名相。蔽於
玄關。未見其得也。必曰頓悟自心。明見自性。拔永劫
之疑。蹈大方之表。則知教非佛語也。禪非佛心也。吾
[002-0504b]
心之常分耳。得不為出塵大丈夫之能事哉。雖然。佛
距中華。雪嶺沙漠之外。跨闊逾十萬里。禪教所化之
國。所備之機。莫不係於時。韜光[鴳-女+隹]樹。千有餘載。而大
教東漸。更五百年。而正宗荐至。使不以教乘誘熟之。
而正宗驟至。則青天霹靂。得不駭怪於當時。梁迄宋
興。閱歲既久。道傳器受。不易絲毫。派列五宗之後。倏
翕倏張。濟北一燈。實為震耀。正續崛起。而振之。是為
十六世。光明雋偉。奔走海內。學者指雙徑。為道之所
在。而迫趨之。猶夕陽之澣。


道人圜爾。來自日本。一語
投機。擢置近侍。坐閱再朞。挾正續之道而歸。大坐故
山。一香供凌霄。示不忘本。竊謂。日域名相之學。與宋
相埒。而正宗之傳。則兆於覺阿。向金牛作舞處。勘破
瞎堂。國人歆艶。蔚為之宗。逮今爾公。益佐興之。與有
力也。將見一燈。傳無盡燈。燁然不夜。先以謂係乎時
者。厥有旨哉。


公重為先攝政藤原道家見知。特加師
禮。而道家之子。左丞相實經。稟父之志。崇篤教門。欲
報先妣准三后太夫人之德也。相與聚族而謀之。課
其兒女昆弟。親書法華等經四部。總三十二卷。貯以
層匣。貫以霞縚縷金鈿螺。極窺天巧。尊經也。裒昇濟
之具。報罔極之恩。率本於孝。噫不事外慕。而手書佛
經。可謂知所向矣。圜爾重惟。先師之恩德。一豪亡報。
陳請是經。歸鎮徑山正續先師。圓照塔院。如經所謂。
是中巳有如來全身舍利者。豈細故哉。丞相欣然諾
之。其亦喜法寶之有所歸。而聖善之有所託矣。


爾公
[002-0504c]
與余敦同稟之義。屬了惠被旨此山也。拳拳致書。附
以四十二臂旃檀大士。重以斯經為託。囑為之記。將
以紀實行遠。甞試為爾言曰。先師握單傳直指之柄。
掃文字語言之學。今公以是報之。余又從而為記。得
不厚辱於師門。貽咻於眾楚。若曰。碎單傳直指者。此
經也。破文字語言者。此經也。則強為爾記之。


大宋寶
祐三年。三月望。慶元府太白名山。天童景德禪寺。住
持嗣祖比丘了惠記 日本東福聖一國師年譜載


聖一年譜云。建長七年。師五十四歲。三月。藤丞相實經。親書法華等四經。總三十二卷。師勸捨
徑山正續院。時惠西巖住天童。便作日本國丞相藤原公捨經之記。以刻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