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146 禪家龜鑑-朝鮮-退隱 (CBETA)


No.1255


禪家龜鑑
曹谿 退隱 述


釋詳辨宗途前文


「有一物於此。從本以來昭昭靈靈。不曾生不曾滅。名
不得狀不得。」


【一物者何物。古人頌云。古佛未生前。凝然一相圓。
釋迦猶未會。迦葉豈能傳。此一物之所以不曾生
不曾滅。名不得狀不得也。六祖告眾云。吾有一物
無名無字。諸人還識否。神會禪師即出曰。諸佛之
本源。神會之佛性。此所以為六祖之孽子也。懷讓
禪師自嵩山來。六祖問曰。什麼物。伊麼來。師罔措。
至八年方自肯曰。說似一物即不中。此所以為六
祖之嫡子也。 三教聖人從此句出。誰是舉者。惜
取眉毛。】


「佛祖出世。無風起浪。」


【佛祖者世尊.迦葉也。出世者大悲為體度眾生也。
然以一物觀之。則人人面目本來圓成。豈假他人
添脂著粉也。此出世之所以起波浪也。虗空藏經
云。文字是魔業。名相是魔業。至於佛語亦是魔業。
[001-0737c]
是此意也。此直舉本分。佛祖無功能。 乾坤失色。
日月無光。】


「然法有多義。人有多機。不妨施設。」


【法者一物也。人者眾生也。法有不變隨緣之義。人
有頓悟漸修之機。故不妨文字語言之施設也。此
所謂官不容針私通車馬者也。眾生雖曰圓成。生
無慧目甘受輪轉。故若非出世之金鎞。誰刮無明
之厚膜也。至於越苦海而登樂岸者。皆由大悲之
恩也。然則恒沙身命難報萬一也。此廣舉新熏感
佛祖深恩。 王登寶殿。野老謳歌。】


「強立種種名字。或心或佛或眾生。不可守名而生解。
當躰便是。動念即乖。」


【一物上強立三名字者。教之不得已也。不可守名
生解者。亦禪之不得已也。一擡一搦旋立旋破。皆
法王法令之自在者也。此結上起下。論佛祖事躰
各別。 久旱逢佳雨。他鄉見故人。】


「世尊三處傳心者為禪旨。一代所說者為教門。故曰
禪是佛心。教是佛語。」


【三處者。多子塔前分半座一也。靈山會上舉拈花
二也。雙樹下槨示雙趺三也。所謂迦葉別傳禪燈
者此也。一代者四十九年間所說五教也。人天教
一也。小乘教二也。大乘教三也。頓教四也。圓教五
也。所謂阿難流通教海者此也。然則禪教之源者
世尊也。禪教之派者迦葉.阿難也。以無言至於無
[001-0738a]
言者禪也。以有言至於無言者教也。乃至心是禪
法也。語是教法也。則法雖一味。見解則天地懸隔。
此辨禪教二途。 不得放過。艸裏橫身。】


「是故若人失之於口。則拈花微笑皆是教迹。得之於
心。則世間麁言細語皆是教外別傳禪旨。」


【法無名故言不及也。法無相故心不及也。擬之於
口者失本心王也。失本心王則世尊拈花迦葉微
笑盡落陳言。終是無物也。得之於心者非但衒談
善說法要。至於鷰語深談實相也。是故寶積禪師
聞哭聲踊悅身心。寶壽禪師見諍拳開豁面目者
以此也。此明禪教深淺。 明珠在手。弄去弄來。】


「吾有一言。絕慮忘緣。兀然無事坐。春來草自青。」


【絕慮忘緣者得之於心也。所謂閒道人也。於戲其
為人也。本來無緣本來無事。飢來即食困來即眠。
綠水青山任意逍遙。漁村酒肆自在安眠。年代甲
子總不知。春來依舊艸自青。此別欲一念回光者。
 將謂無人。賴有一箇。】


「教門惟傳一心法。禪門惟傳見性法。」


【心如鏡之體。性如鏡之光。性自清淨。即時割然還
得本心。此秘重得意一念。 重重山與水。清白舊
家風。


評曰。心有二種。一本源心。二無明取相心也。性
有二種。一本法性。二性相相對性也。故禪教者
同迷守名生解。或以淺為深。或以深為淺。遂為
[001-0738b]
觀行大病。故於此辨之。】


「然諸佛說經。先分別諸法。後說畢竟空。祖師示句。迹
絕於意地。理顯於心源。」


【諸佛為萬代依憑。故理須委示。祖師在即時度脫。
故意使玄通。迹。祖師言迹也。意。學者意地也。 胡
亂指注。臂不外曲。】


「諸佛說弓。祖師說絃。佛說無礙之法方皈一味。拂此
一味之迹。方現祖師所示一心。故云庭前栢樹子話。
龍藏所未有底。」


【說弓曲也。說絃直也。龍藏龍宮之藏經也。僧問趙
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答云庭前栢樹子。此所
謂格外禪旨也。 魚行水濁。鳥飛毛落。】


「故學者先以如實言教委辨不變隨緣二義。是自心
之性相。頓悟漸修兩門是自行之始終。然後放下教
義。但將自心現前一念參詳禪旨。則必有所得。所謂
出身活路。」


【上根大智不在此限。中下根者不可躐等也。教義
者不變隨緣。頓悟漸修有先有後。禪法者一念中
不變隨緣。性相體用元是一時。離即離非是即非
即。故宗師據法離言直指。一念見性成佛耳。放下
教義者以此。 明歷歷時雲藏深谷。深密密處日
照晴空。】


「大抵學者須參活句莫參死句。」


【活句下薦得堪與佛祖為師。死句下薦得自救不
[001-0738c]
了。此下特舉活句使自悟入。 要見臨濟。須是鐵
漢。


評曰。話頭有句意二門。參句者徑截門活句也。
沒心路沒語路無摸𢱢故也。參意者圓頓門死
句也。有理路有語路有聞解思相故也。】


「凡本參公案上切心做工夫。如雞抱卵。如猫捕鼠。如
飢思食。如渴思水。如兒憶母。必有透徹之期。」


【祖師公案有一千七百則。如狗子無佛性。庭前栢
樹子。麻三斤。乾屎橛之流也。鷄之抱卵。暖氣相續
也。猫之捕鼠。心眼不動也。至於飢思食渴思水兒
憶母。皆出於真心。非做作底心。故云切也。參禪無
此切心。能透徹者無有是處。】


「參禪須具三要。一有大信根。二有大憤志。三有大疑
情。苟闕其一。如折足之鼎。終成廢器。」


【佛云。成佛者信為根本。永嘉云。修道者先須立志。
蒙山云。參禪者不疑言句是為大病。又云。大疑之
下必有大悟。】


「日用應緣處只舉狗子無佛性話。舉來舉去疑來疑
去。覺得沒理路沒義路沒滋味心頭熱悶時。便是當
人放身命處。亦是成佛作祖底基本也。」


【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此一字子
宗門之一關。亦是摧許多惡知惡覺底器仗。亦是
諸佛面目。亦是諸祖骨髓也。須透得此關。然後佛
祖可期也。古人頌云。趙州露刃劒。寒霜光𦦨𦦨。擬
[001-0739a]
議問如何。分身作兩段。】


「話頭不得舉起處承當。不得思量卜度。又不得將迷
待悟就不可思量處思量。心無所之。如老鼠入牛角
便見倒斷也。又尋常計較安排底是識情。隨生死遷
流底是識情。怕怖慞惶底是識情。今人不知是病。只
管在裏許頭出頭沒。」


【話頭有十種病。曰意根下卜度。曰揚眉瞬目處挅
根。曰語路上作活計。曰文字中引證。曰舉起處承
當。曰颺在無事匣裏。曰作有無會。曰作真無會。曰
作道理會。曰將迷待悟也。離此十種病者。但舉話
時略抖擻精神。只疑是箇甚麼。】


「此事如蚊子上鐵牛。更不問如何若何。下嘴不得處
棄命。一攢和身透入。」


【重結上意。使參活句者不得退屈。古云。參禪須透
祖師關。玅悟要窮心路絕。】


「工夫如調絃之法。緊緩得其中。勤則近執著。忘則落
無明。惶惶歷歷。密密綿綿。」


【彈琴者曰。緩急得中。然後清音普矣。工夫亦如此。
急則動血囊。忘則入鬼窟。不徐不疾玅在其中。】


「工夫到行不知行坐不知坐。當此之時。八萬四千魔
軍在六根門頭伺候隨心生設。心若不起爭如之何。」


【魔者樂生死之鬼名也。八萬四千魔軍者乃眾生
八萬四千煩惱也。魔本無種。修行失念者遂派其
源也。眾生順其境故順之。道人逆其境故逆之。故
[001-0739b]
云道高魔盛也。禪定中或見孝子而斫股。或見猪
子而把鼻者。亦自心起見感此外魔也。心若不起。
則種種伎倆翻為割水吹光也。古云。壁隙風動。心
隙魔侵。】


「起心是天魔。不起心是陰魔。或起或不起是煩惱魔。
然我正法中本無如是事。」


【大抵忘機是佛道。分別是魔境。然魔境夢事何勞
辨詰。】


「工夫若打成一片。則縱今生透不得。眼光落地之時。
不為惡業所率。」


【業者無明也。禪者般若也。明闇不相敵。理固然也。】


「大抵參禪者還知四恩深厚麼。還知四大醜身念念
衰朽麼。還知人命在呼吸麼。生來值遇佛祖麼。及聞
無上法生希有心麼。不離僧堂守節麼。不與鄰單雜
話麼。切忌皷扇是非麼。話頭十二時中明明不昧麼。
對人接話時無間斷麼。見聞覺知時打成一片麼。返
觀自己捉敗佛祖麼。今生決定續佛慧命麼。起坐便
宜時還思地獄苦麼。此一報身定脫輪迴麼。當八風
境心不動麼。此是參禪人日用中點撿底道理。古人
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四恩者。父母君師施主恩也。四大醜身者。父之精
一滴母之血一滴者水大之濕也。精為骨血為皮
者地大之堅也。精血一塊不腐不爛者火大之暖
也。鼻孔先成通出入息者風大之動也。阿難曰。欲
[001-0739c]
氣麤濁腥臊交遘此所以醜身也。念念衰朽者頭
上光陰剎那不停。面自皺而髮自白。如云今既不
如昔。後當不如今。此無常之體也。然無常之鬼以
殺為戲。實念念可畏也。呼者出息之火也。吸者入
息之風也。人命寄托只在出入息也。八風者。順逆
二境也。地獄苦者人間六十劫泥犁一晝夜。鑊湯
爐炭劒樹刀山之苦。口不可形言也。人身難得甚
於海中之鍼。境於此愍而警之。


評曰。上來法語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聦明不能
敵業。乾慧未免苦輪。各須察念。勿以自謾。】


「學語之輩。說時似悟對境還迷。所謂言行相違者也。」


【此結上自謾之意。言行相違。虗實可辨。】


「若欲敵生死。須得這一念子[焊-干+恭]地一破。方了得生死。」


【[焊-干+恭]打破漆桶聲。以打破漆桶然後生死可敵也。諸
佛因地法行者只此而已。】


「然一念子[焊-干+恭]地一破。然後須訪明師決擇正眼。」


【此事極不容易。須生慚愧始得。道如大海轉入轉
深。慎勿得小為足。悟後若不見人。則醍醐上味翻
成毒藥。】


「古德云。只貴子眼正。不貴汝行履處。」


【昔仰山答溈山問云。涅槃經四十卷總是魔說。此
仰山之正眼也。仰山又問行履處。溈山答曰只貴
子眼正。云此所以先開正眼而後說行履也。故云
若欲修行先須頓悟。】
[001-0740a]


「願諸道者深信自心。不自屈不自高。」


【此心平等本無凡聖。然約人有迷悟凡聖也。因師
激發忽悟真我與佛無殊者頓也。此所以不自屈。
如云本來無一物也。因悟斷習轉凡成聖者漸也。
此所以不自高。如云時時勤拂拭也。屈者教學者
病也。高者禪學者病也。教學者不信禪門有悟入
之秘訣。深滯權教別執真妄。不修觀行數佗珍寶。
故自生退屈也。禪學者不信教門有修斷之正路。
染習雖起不生慚愧。果級雖初多有法慢。故發言
過高也。是故得意修心者不自屈不自高也。


評曰。不自屈不自高者。略舉初心。因該果海則
雖信之一位也。廣舉菩薩。果徹因源則五十五
位也。】


「迷心修道但助無明。」


【悟若未徹。修豈稱真哉。悟修之義。如膏明相賴目
足相資。】


「修行之要。但盡凡情別無聖解。」


【病盡藥除。還是本人。】


「不用捨眾生心。但莫染污自性。求正法是邪。」


【捨者求者皆是染污也。】


「斷煩惱名二乘。煩惱不生名大涅槃。」


【斷者能所也。不生者無能所也。】


「須虗懷自照。信一念緣起無生。」


【此單明性起。】
[001-0740b]


「諦觀殺盜婬妄從一心上起。當處便寂。何須更斷。」


【此雙明性相。


經云。不起一念名為永斷無明。又云念起即覺。】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心為幻師也。身為幻城也。世界幻衣也。名相幻食
也。至於起心動念言妄言真。無非幻也。又無始幻
無明皆從覺心生。幻幻如空花。幻滅名不動。故夢
瘡求醫者。寤來無方便。知幻者亦如是。】


「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死涅槃。如見空花起滅。」


【性本無生故無生涅也。空本無花故無起滅也。見
生死者如見空花起也。見涅槃者如見空花滅也。
然起本無起滅本無滅。於此二見不用窺詰。是故
思益經云。諸佛出世非為度眾生。只為度生死涅
槃二見耳。】


「菩薩度眾生入滅度。又實無眾生得滅度。」


【菩薩只以念念為眾生也。了念體空者度眾生也。
念既空寂者實無眾生得滅度也。此上論信解。】


「理雖頓悟。事非頓除。」


【文殊達天真。普賢明緣起。解似電光。行同窮子。此
下論修證。】


「帶婬修禪如蒸沙作飯。帶殺修禪如塞耳呌聲。帶偷
修禪如漏巵求滿。帶妄修禪如刻糞為香。縱有多智
皆成魔道。」


【此明修行軌則三無漏學也。小乘稟法為戒。粗治
[001-0740c]
其末。大乘攝心為戒。細絕其本。然則法戒無身犯。
心戒無思犯也。婬者斷清淨。殺者斷慈悲。盜者斷
福德。妄者斷真實也。能成智慧縱得六神通。如不
斷殺盜婬妄。則必落魔道永失菩提正路矣。此四
戒百戒之根。故別明之使無思犯也。無憶曰戒。無
念曰定。莫妄曰慧。又戒為捉賊。定為縛賊。慧為殺
賊。又戒器完固。定水澄清。慧月方現。此三學者實
為萬法之源。故特明之使無諸漏也。 靈山會上
豈有無行佛。少林門下豈有妄語祖。】


「無德之人不依佛戒不護三業。放逸懈怠輕慢佗人。
輕量是非而為根本。」


【一破心戒百過俱生。


評曰。如此魔徒。末法熾盛惱亂正法。學者詳之。】


「若不持戒。尚不得疥癩野干之身。況清淨菩提果可
冀乎。」


【重戒如佛佛常在焉。須草繫鵝珠以為先導。】


「欲脫生死先斷貪欲及諸愛渴。」


【愛為輪迴之本。欲為受生之緣。佛云。婬心不除塵
不可出。又云。恩愛一縛著率人入罪門。渴者情愛
之至切也。】


「無礙清淨慧。皆因禪定生。」


【超凡入聖坐脫立亡者皆禪定之力也。故云欲求
聖道離此無路。】


「心在定則能知世間生滅諸相。」
[001-0741a]


【虗隙日光纖埃擾擾。清潭水底影像昭昭。】


「見境心不起名不生。不生名無念。無念名解脫。」


【戒也定也慧也。舉一具三。不是單相。】


「修道證滅是亦非真也。心法本寂乃真滅也。故曰諸
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眼不自見。見眼者妄也。故妙首思量。淨名杜默。此
下散舉細行。】


「貧人來乞隨分施與。同體大悲是真布施。」


【自佗為一曰同體。空手來空手去。吾家活計。】


「有人來害。當自攝心勿生嗔恨。一念嗔心起。百萬障
門開。」


【煩惱雖無量。嗔慢為甚。涅槃云。塗割兩無心。嗔如
冷雲中霹靂起火來。】


「若無忍行。萬行不成。」


【行門雖無量。慈忍為根源。忍心如幻夢。辱境若龜
毛。】


「守本真心第一精進。」


【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故云莫妄想莫妄想。懈
怠者常常望後。是自棄人也。】


「持呪者。現業易制自行可違。宿業難除必借神力。」


【摩登得果信不誣矣。故不持神呪遠離魔事者無
有是處。】


「禮拜者敬也伏也。恭敬真性。屈伏無明。」


【身口意清淨則佛出世。】
[001-0741b]


「念佛者在口曰誦。在心曰念。徒誦失念。於道無益。」


【阿彌陀佛六字法門。定出輪迴之捷徑也。心則緣
佛境界憶持不忘。口則稱佛名號分明不亂。如是
心口相應名曰念佛。


評曰。五祖云。守本真心勝念十方諸佛。六祖云。
常念佗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即到彼岸。又云。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又云。迷人念佛求生。
悟人自淨其心。又云。大抵眾生悟心自度。佛不
能度眾生云云。如上諸德。直指本心別無方便
方將一法便逗諸根。理實如是。然迹門實有極樂世界。阿
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凡念十聲者承此願力
往生蓮胎徑脫輪迴。三世諸佛異口同音。十方
菩薩同願往生。又況古今往生之人傳記昭昭。
願諸行者慎勿錯認。勉之勉之。


梵語阿彌陀。此云無量壽。亦云無量光。十方三
世第一佛號也。因名法藏比丘。對世自在王佛
發四十八願云。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
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流。念我名十聲者必
生我剎中。不得是願。終不成佛云云。先聖云。唱
佛一聲天魔喪膽。名除鬼簿蓮出金池。又懺法
云。自力佗力一遲一速。欲越海者。種樹作船遲
也。比自力也。借船越海速也。比佛力也。又曰。世
間稚兒迫於水火高聲大呌。則父母聞之急走
救援。如人臨命終時高聲念佛。則佛具神通決
[001-0741c]
定來迎爾。是故大聖慈悲勝於父母也。眾生生
死甚於水火也。有人云。自心淨土。淨土不可生。
自性彌陀。彌陀不可見。此言似是而非也。彼佛
無貪無嗔。我亦無貪嗔乎。彼佛變地獄作蓮花
易於反掌。我則以業力常恐自墮於地獄。況變
作蓮花乎。彼佛觀無盡世界如在目前。我則隔
壁事猶不知。況見十方世界如目前乎。是故人
人性則雖佛。而行則眾生。論其相用天地懸
隔。圭峰云。設實頓悟終須漸行。誠哉是言也。然
則寄語自性彌陀者。豈有天生釋迦自然彌陀
耶。須自忖量。人豈不自知。臨命終時生死苦際
定得自在否。若不如是。莫以一時貢高却致永
劫沉墮。又馬鳴.龍樹悉是祖師。皆明垂言教深
勸往生。我何人哉不欲往生。又自云。西方去此
遠夫十方十惡八千八邪。此為鈍根說相也。又云。西
方去此不遠。即心眾生是佛彌陀。此為利根說性也。
教有權實。語有顯密。若解行相應者遠近俱通
也。故祖師門下亦有或喚阿彌陀佛者惠遠。或喚
主人公者瑞岩。】


「聽經有經耳之緣。隨喜之福。幻𨈬有盡。實行不亡。」


【此明智學如食金剛勝施七寶。壽師云。聞而不信
尚結佛種之因。學而不成猶益人天之福。】


「看經若不向自己上做工夫。雖看盡萬藏猶無益也。」


【此明愚學如春禽晝啼秋蟲夜鳴。密師云。識字看
[001-0742a]
經元不證悟。銷文釋義唯熾貪嗔邪見。】


「學未至於道。衒耀見聞徒以口舌辨利相勝者。如廁
屋塗丹雘。」


【別明末世愚學。學本修性。全習為人。是誠何心哉。】


「出家人習外典。如以刀割泥。泥無所用而刀自傷焉。」


【門外長者子。還入火宅中。】


「出家為僧豈細事乎。非求安逸也。非求溫飽也。非求
利名也。為生死也。為斷煩惱也。為續佛慧命也。為出
三界度眾生也。」


【可謂衝天大丈夫。】


「佛云。無常之火燒諸世間。又云。眾生苦火四面俱焚。
又云。諸煩惱賊常伺殺人。道人宜自警悟。如救頭燃。」


【身有生老病死。界有成住壞空。心有生住異滅。此
無常苦火四面俱焚者也。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虗
度。】


「貪世浮名枉功勞形。營求世利業火加薪。」


【貪世浮名者。有人詩云。鴻飛天末迹留沙。人去黃
泉名在家。營求世利者。有人詩云。采得百花成蜜
後。不知辛苦為誰甜。枉功勞形者。鑿氷雕刻不用
之巧也。業火加薪者。麤弊色香致火之具也。】


「名利衲子不如草衣野人。」


【唾金輪入雪山。千世尊不易之軌則。末世羊質虎
皮之輩不識廉耻。望風隨勢陰媚取寵。噫其懲也
夫。
[001-0742b]


心染世利者阿附權門趨走風塵。返取笑於俗
人。此衲子以羊質證此多行。以懲也夫三字結
之。此三字文出莊子。】


「佛云。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


【末法比丘有多般名字。或烏鼠僧。或啞羊僧。或禿
居士。或地獄滓。或被袈裟賊。噫其所以以此。


裨販如來者。撥因果。排罪福。沸騰身口。迭起愛
憎。可謂愍也。避僧避俗曰烏鼠。舌不說法曰啞
羊。僧形俗心曰禿居士。罪重不遷曰地獄滓。賣
佛營生曰被袈裟賊。以被袈裟賊證此多名。以
此二字結之。此二字文出老子。】


「於戲。佛子一衣一食。莫非農夫之血織女苦。道眼未
明。如何消得。」


【傳燈。一道人道眼未明故。身為木菌以還信施。】


「故曰要識披毛戴角底麼。即今虗受信施者是。有人
未飢而食未寒而衣。是誠何心哉。都不思目前之樂。
便是身後之苦也。」


【智論。一道人五粒粟受牛身。生償筋骨。死還皮肉。
虗受信施。報應如響。】


「故曰。寧以熱鐵纏身。不受信心人衣。寧以洋銅灌口。
不受信心人食。寧以鐵鑵投身。不受信心人房舍等。」


【梵網經云。不以破戒之身受信心人種種供養乃
種種施物。菩薩若不發是願則得輕垢罪。】


「故曰。道人進食如進毒。受施如受箭。弊厚言甘。道人
[001-0742c]
所畏。」


【進食如進毒者。畏喪其道眼也。受施如受箭者。畏
失其道果也。】


「故曰。修道之人如一塊磨刀之石。張三也來磨。李四
也來磨。磨來磨去。別人刀快而自家石漸消。然有人
更嫌佗人不來我石上磨。實為可惜。」


【如此道人。平生所向只在溫飽。】


「故古語亦有之曰。三途苦未是苦。袈裟下失人身始
是苦也。」


【古人云。今生未明心。滴水也難消。此所以袈裟下
失人身也。佛子佛子憤之激之。此章始起於一於
戲。終結於一古語。中間細繹許多。故曰字亦一段
文法也。】


「咄哉此身。九孔常流百千癰疽一片薄皮。又云革囊
盛糞膿血之聚。臭穢可鄙。無貪惜之。何況百年將養
一息背恩。」


【上來諸業皆由此身。發聲叱咄深有警也。此身諸
愛根本。了之虗妄則諸愛自除。如其耽著則起無
量過患。故於此特明之。以開修道之眼也。


評曰。四大無生故一為假四冤。四大背恩故一
為養四蛇。我不了虗妄故為佗人也嗔之慢之。
佗人亦不了虗妄故為我也嗔之慢之。若二鬼
之爭一屍也。一屍之為體也。一曰泡聚。一曰夢
聚。一曰苦聚。一曰糞聚。非徒速朽亦甚鄙陋。上
[001-0743a]
七孔常流涕唾。下二孔常流屎尿。故須十二時
中潔淨身器以參眾數。凡行麤不淨者善神必
背去。因果經云。將不淨手執經卷。在佛前涕唾
者。必當獲廁虫報。文殊經云。大小便時狀如木
石。慎勿語言作聲。又勿畫壁書字。又勿吐痰入
廁中。又云登廁不洗淨者。不得坐禪狀。不得登
寶殿。律云。初入廁時。先須彈指三下。以警在穢
之鬼。默誦神呪各七遍。初誦入廁呪曰。
【韓】【韓】【韓】【韓】【韓】【韓】
唵狠嚕陀耶莎訶

次誦洗淨呪曰。
【韓】【韓】【韓】【韓】【韓】【韓】【韓】【韓】唵賀曩蜜㗚帝莎訶


右手執瓶。左手用無名指洗之。淨水旋旋傾之。著實
洗淨。次誦洗手呪曰。
【韓】【韓】【韓】【韓】唵主迦囉【韓】【韓】【韓】野莎訶
次誦去
穢呪曰。
【韓】【韓】【韓】【韓】【韓】【韓】唵室利曳婆醯【韓】【韓】【韓】婆嚩賀
次誦淨身呪曰。


【韓】【韓】【韓】【韓】【韓】【韓】【韓】唵跋折囉惱迦吒娑【韓】【韓】嚩賀
此五神呪有大威德。
諸惡鬼神聞必拱手。若不如法誦持。則雖用七
恒河水洗至金剛際亦不得身器清淨。又云。洗
淨須用冷水。洗手須用皂角。又木屑[厂@火]泥亦通。
若不用[厂@火]泥。則觸水淋其手背垢穢尚存。禮佛
誦經必得罪云云。此登廁洗淨之法。亦是道人
日用行實。故略引經語并附于此。】


「有罪即懺悔。發業即慚愧有丈夫氣象。又改過自新
罪隨心滅。」


【懺悔者。懺其前愆。悔其後過。慚愧者。慚責於內。愧
發於外。然心本空寂罪業無寄。】


「道人宜應端心以質直為本。一瓢一衲旅泊無累。」
[001-0743b]


【佛云心如直絃。又云直心是道場。若不耽著此身。
則必旅泊無累。】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兩忘乃是真法。」


【取境者如鹿之趂空花也。取心者如猿之捉水月
也。境心雖殊。取病則一也。此合論凡夫二乘。 天
地尚空秦日月。山河不見漢君臣。】


「聲聞宴坐林中被魔王捉。菩薩遊戲世間外魔不見。」


【聲聞取靜為行故心動。心動則鬼見也。菩薩性自
空寂故無迹。無迹則外魔不見。此合論二乘菩薩。


三月懶遊花下路。一家愁閉雨中門。】


「凡人臨命終時。但觀五蘊皆空四大無我。真心無相
不去不來。生時性亦不生。死時性亦不去。湛然圓寂
心境一如。但能如是直下頓了。不為三世所抅繫。便
是出世自由人也。若見諸佛無心隨去。若見地獄無
心怖畏。但自無心同於法界。此即是要節也。然則平
常是因。臨終是果。道人須著眼看。」


【 怕死老年親釋迦。 如向此時明自己。 百年光
影轉頭非。】


「凡人臨命終時。若一毫毛凡聖情量不盡。思慮未忘。
向驢胎馬腹裏托質。泥犂鑊湯中煑煠。乃至依前再
為螻蟻蚊虻。」


【白雲云。設使一毫毛凡聖情念淨盡。亦未免入驢
胎馬腹中。二見星飛散入諸趣。 烈火茫茫寶劒
當門。
[001-0743c]


評曰。此二節特開宗師無心合道門。權遮教中
念佛求生門。然根器不同。志願亦異。各各如是
兩不相妨。願諸道者平常隨分各自勞力。最後
剎那莫生疑悔。】


「禪學者本地風光若未發明。則孤峭玄關擬從何透。
往往斷滅空以為禪。無記空以為道。一切俱無以為
高見。此冥然頑空受病幽矣。今天下之言禪者多坐
在此病。」


【向上一關措足無門。雲門云。光不透脫有兩種病。
透過法身亦有兩種病。須一一透得始得。 不行
芳草路。難至落花村。】


「宗師亦有多病。病在耳目者以[目*當]眉努目側耳點頭
為禪。病在口舌者以顛言倒語胡喝亂喝為禪。病在
手足者以進前退後指東畫西為禪。病在心腹者以
窮玄究玅超情離見為禪。據實而論。無非是病。」


【殺父母者佛前懺悔。謗般若者懺悔無路。 空中
撮影非為玅。物外追蹤豈俊機。】


「本分宗師全提此句。如木人唱拍紅爐點雪。亦如石
火電光。學者實不可擬議也。故古人知師恩曰。不重
先師道德。只重先師不為我說破。」


【不道不道。恐上紙墨。 箭穿江月影。須是射鵰人。】


釋詳辨宗途


「大抵學者先須詳辨宗途。昔馬祖一喝也百丈耳䏊
黃檗吐舌。這一喝便是拈花消息。亦是達磨初來底
面目。吁此臨濟宗之淵源。」
[001-0744a]


【識法者懼。和聲便打。 杖子一枝無節目。慇懃分
付夜行人。


昔馬祖一喝也百丈得大機。黃檗得大用。大機
者圓應為義。大用者直截為義。事見傳燈錄。


大凡祖師宗途有五。曰臨濟宗。曰曹洞宗。曰雲
門宗。曰溈仰宗。曰法眼宗。】


臨濟宗



【本師釋迦佛至三十三世六祖慧能大師下直
傳。曰南嶽懷讓。曰馬祖道一。曰百丈懷海。曰黃
檗希運。曰臨濟義玄。曰興化存獎。曰南院首顒。
曰風穴延沼。曰首山省念。曰汾陽善昭。曰慈明
楚圓。曰楊岐方會。曰白雲守端。曰五祖法演曰圓
悟克勤。曰徑山宗杲禪師等。】


曹洞宗



【六祖下傍傳。曰青原行思。曰石頭希遷。曰藥山
惟儼。曰雲岩曇晟。曰洞山良价。曰曹山耽章。曰
雲居道膺禪師等。】


雲門宗



【馬祖傍傳。曰天王道悟。曰龍潭崇信。曰德山宣
鑑。曰雪峰義存。曰雲門文偃。曰雪竇重顯。曰天
衣義懷禪師等。】


溈仰宗



【百丈傍傳。曰溈山靈祐。曰仰山慧寂。曰香嚴智
閑。曰南塔光漏。曰芭蕉慧清。曰霍山景通。曰無
[001-0744b]
著文喜禪師等。】


法眼宗



【雪峰傍傳。曰玄沙師備。曰地藏桂琛。曰法眼文
益。曰天台德韶。曰永明延壽。曰龍濟紹修。曰南
臺守安禪師等。】


臨濟家風



【赤手單刀殺佛殺祖。辨古今於玄要。驗龍蛇於
主賓。操金剛寶釰。掃除竹木精靈。奪獅子全威。
震裂狐狸心膽。要識臨濟宗麼。青天轟霹靂。平
地起波濤。】


曹洞家風



【權開五位善接三根。橫抽寶釰斬諸見稠林。妙
恊弘通截萬機穿鑿。威音那畔滿目烟光。空劫
已前一壺風月。要識曹洞宗麼。佛祖未生空劫
外。正偏不落有無機。】


雲門家風



【劒鋒有路鐵壁無門。掀飜露布葛藤。剪却常情
見解。迅電不及思量。裂焰寧容湊泊。要識雲門
宗麼。拄杖子𨁝跳上天。盞子裏諸佛說法。】


溈仰家風



【師資唱和父子一家。脇下書字頭角崢嶸。室中
驗人獅子腰折。離四句絕百非一槌粉碎。有兩
口無一舌九曲珠通。要識溈仰宗麼。斷[石*白-日+田/廾]橫古
路。鐵牛眠少室。】
[001-0744c]


法眼家風



【言中有響句裡藏鋒。髑髏常于世界。鼻孔磨觸
家風。風柯月渚顯露真心。翠竹黃花宣明妙法。
要識法眼宗麼。風送斷雲歸嶺去。月和流水過
橋來。】


別明臨濟宗旨



【大凡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一句無文
綵即三玄三要。有文綵即權實玄照用要。】


三句



【第一句喪身失命。第二句未開口錯。第三句糞
箕掃[竺-二+帚]。】


三要



【一要照即大機。二要照即大用。三要照用同時。】


三玄



【體中玄。三世一念等。句中玄。徑截言句等。玄中
玄。良久棒喝等。】


四料棟



【奪人不奪境待下根。奪境不奪人待中根。人境
兩俱奪待上根。人境俱不奪待出格人。】


四賓主



【賓中賓。學人無鼻孔。有問有答。


賓中主。學人有鼻孔。有主有法。


主中賓。師家無鼻孔。有問在。


主中主。師家有鼻孔。不妨奇特。】
[001-0745a]


四照用



【先照後用有人在。先用後照有法在。照用同時
驅耕奪食。照用不同時有問有答。】


四大式正利平常本分貢假



【正利少林面壁類。平常禾山打皷類。本分山僧
不會類。貢假達磨不識類。】


四喝



【金剛王寶劒。一刀揮斷一切情解。踞地獅子。發
言吐氣眾魔腦烈。探竿影草。探其有無師承鼻
孔。一喝不作一喝用。具上三玄四賓主等。】


八棒



【觸令返玄。接掃從正。靠玄復正。苦責罰棒。順宗
旨賞棒。有虗實辨棒。盲枷瞎棒。掃除凡聖正棒。
此等法非特臨濟宗風。上自諸佛下至眾生皆
分上事。若離此說法皆是妄語。】


「* 釋詳辨宗途後文
臨濟喝。德山棒。皆徹證無生。透頂透底大機大用。自
在無方。全身出沒全身擔荷。退守文殊普賢大人境
界。然據實而論。此二師亦不免偷心鬼子。


【凜凜吹毛。不犯鋒鋩。 爍爍寒光珠媚水。寥寥雲
散月行天。】


「大丈夫見佛見祖如冤家。若著佛求被佛縛。若著祖
求被祖縛。有求皆苦。不如無事。」


【佛祖如冤者。結上無風起浪也。有求皆苦者。結上
當體便是也。不如無事者。結上動念即乖也。到此
[001-0745b]
坐斷天下人舌頭。生死迅輪庶幾停息也。扶危定
亂。如丹霞燒木佛。雲門喫狗子。老母不見佛。皆是
摧邪顯正底手段。然畢竟如何。 常憶江南三月
裏。鷓鴣啼處百花香。】


「神光不昧萬古徽猷。入此門來莫存知解。」


【神光不昧者。結上昭昭靈靈也。萬古徽猷者。結上
本不生滅也。莫存知解者。結上不可守名生解也。
門者有凡聖出入義。如荷澤所謂。知之一字眾妙
之門也。吁起於名狀不得。結於莫存知解。一篇葛
藤。一句都破也。然始終一解。中舉萬行。如世典之
三義也。知解二字佛法之大害。故時舉而終之。荷
澤神會禪師不得為曹溪嫡子者以此也。因而頌
曰。如斯舉唱明宗旨。笑殺西來碧眼僧。然畢竟如
何。 孤輪獨照江山靜。自笑一聲天地驚。】」


禪家龜鑑
[001-0745c]

No.1255-A



右編乃曹溪老和尚退隱師翁所著也。噫二百年來
師法益喪。禪教之徒各生異見。宗教者唯耽糟粕徒
自筭沙。不知五教之上有直指人心使自悟入之門。
宗禪者自特天真撥無修證。不知頓悟後始即發心
修習万行之意。禪教混溢沙金罔分。圓覺所謂聞說
本來成佛。謂本無迷悟。撥置因果。則便成邪見。又聞
修習無明。謂真能生妄。失真常性。則亦成邪見者。是
也。嗚呼殆哉斯道不傳何若是其甚也。綿綿涓涓如
一髮引千鈞。幾乎落地無從矣。賴我師翁住西山一
十年。鞭牛有暇。覽五十本經論語錄。間有日用中參
決要切之語句則輙錄之。時與室中二三子詢詢然誨
之。一如牧羊之法。過者抑之。後者鞭之。驅入於大覺
之門。老婆心得徹困。若是其切也。奈二三子鈍根也。
返以法門之高峻為病。為師翁愍其迷蒙。各就語句
下入註而解之。編次而繹之。鈎鎻連環血脉相通。萬
藏之要五宗之源。極備於此。言言見諦。句句朝宗。向
之偏者圓之。滯者通之。可謂禪教之龜鑑。解行之良
藥也。然師翁常與論這般事。雖一言半句如弄劒刃
上事恐上紙黑。豈欲以此流通方外誇衒己能也哉。
門人白雲禪子魯願寫之。門人碧泉禪德義天挍之。
門人大禪師淨源門人。大禪師大常門人。青霞道人
[001-0746a]
法融等稽首再拜曰。未曾有也。遂與同志六七人傾
鉢囊中所儲入梓流通。以報師翁訓蒙之恩也。大機
龍藏汪洋渺若淵海。雖言探龍珠采珊瑚者孰從而
求之。非入海如陸之手段。頗不免望涯之嘆。然則撮
要之功。發蒙之惠。如山之高。若海之深。設若碎萬骨
粉千命。如何報得一毫哉。千里之外有見之聞之不
驚不疑。敬之讀之以為寶玩。則真所謂千歲之下一
子雲耳。


時万曆己卯春 曹溪宗遂四溟隱峰惟政拜手
口訣因為謹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