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60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宋-蘊聞 (T@GONG)




大慧普覺禪師法語卷第二十


徑山能仁禪院住持嗣法
慧日禪師臣蘊聞 上進


示無相居士鄧直殿子立



欲學此道。須是具決定信。逢逆順境。心不動
搖。方有趣向分。佛言。信能永滅煩惱本。信能
專向佛功德。信於境界無所著。遠離諸難得
無難。又云。信能超出眾魔路。示現無上解脫
道。如上所說教有明文。佛豈欺人耶。若半明
半暗。半信半不信。則觸境遇緣。心生疑惑。乃
是於境界心有所著。不能於此道決定無疑。
滅煩惱本遠離諸難。諸難者為無決定信。被
自己陰魔所撓。若能一念緣起無生則不越
此念。即時超出魔路。所謂魔路亦非他物。乃
是昧却此心。於此心外妄生差別諸見。而此
心即隨差別妄念流轉。故成就魔境。若能直
下信。此心決定本來成佛頓亡諸見。即此魔
路。便是當人出生死菩提路也。
[020-0894b]


參禪人。看經教及古德入道因緣。但虛却心。
不用向聲名句義上求玄妙求悟入。若起此
心。即障却自己正知見。永劫無有入頭處。盤
山云。譬如擲劍揮空。莫論及之不及。不可忽。
淨名云。法過眼耳鼻舌身意。欲徹此法。先須
屏除六根門頭。使無少過患。何為過患。被色
聲香味觸法所轉。而不能遠離。於經教及古
德言句上。求知見覓解會者是。苟能於經教
及古德入道因緣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歸。
則於自境界他境界。無不如意。無不自在者。
德山見僧入門便棒。臨濟見僧入門便喝。諸
方尊宿。喚作劈面提持直截分付。妙喜喚作
第一等拕泥帶水。直饒向一棒一喝下。全身
擔荷得已。不是丈夫漢。被他驀頭澆一杓惡
水了也。況於一棒一喝下。求奇特覓妙會。乃
是不唧𠺕中。又不唧𠺕者。


上士聞道。如印印空。中士聞道。如印印水。
下士聞道。如印印泥。此印與空水泥無差別。
因上中下之士故。有差別耳。如今欲徑入此
道。和印子擊碎。然後來與妙喜相見。


示真如道人



火宅塵勞。何時是了。安樂得一日。便是千萬
日樣子也。於一日中。心不馳求不妄想不緣
諸境。便與三世諸佛諸大菩薩相契。不著和
會。自然成一片矣。世尊說火宅喻。正為此也。
經云。是舍唯有一門。而復狹小。諸子幼稚。未
有所識。戀著戲處。或當墮落為火所燒我當
為說怖畏之事。具在經中。是舍唯有一門而
復狹小。謂信根狹劣在火宅中。無智慧而戀
[020-0894c]
著塵勞之事為樂。不信有出火宅露地而坐
清淨妙樂故也。若在其中。信得及識得破。
不戀著幼稚戲處。心不馳求不妄想不緣諸
境。即此火宅塵勞。便是解脫出三界之處。何
以故。佛不云乎。於一切境。無依無住。無有分
別。明見法界廣大安立。了諸世間及一切法
平等無二。故遠行地菩薩。以自所行智慧力
故。出過一切二乘之上。雖得佛境界藏。而示
住魔境界。雖超魔道。而現行魔法。雖示同外
道行。而不捨佛法。雖示隨順一切世間。而常
行一切出世間法。此乃火宅塵勞中真方便
也。學般若人。捨此方便。而隨順塵勞。定為魔
所攝持。又於隨順境中。彊說道理。謂煩惱即
菩提。無明即大智。步步行有。口口談空。自不
責業力所牽。更教人撥無因果。便言。飲酒食
肉不礙菩提行盜行婬無妨般若。如此之流。
邪魔惡毒入其心腑。都不覺知。欲出塵勞。如
潑油救火可不悲哉。塵勞之儔。為如來種。教
有明文。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
乃生此華。在火宅塵勞中。頭出頭沒。受無量
苦。忽於苦中而生厭離。始發無上菩提之心。
塵勞之儔為如來種。正謂此也。俗人學道。與
出家兒。逈然不同。出家兒自小遠離塵勞。父
母不供甘旨。六親固以棄離。身居清淨伽藍。
目覩紺容聖相。念念在道。心心無間。所觀底
書。無非佛書。所行底事。無非佛事。不見可
欲。受佛禁戒。佛所讚者。方敢依而行之。佛所
訶者。不敢違犯。有明眼宗師。可以尋訪。有良
朋善友。可以咨決。縱有習漏未除者。暫時破
[020-0895a]
佛律儀。已為眾所擯斥。以俗人較之。萬不
及一。俗人在火宅中。四威儀內與貪欲瞋恚
癡為伴侶。所作所為。所聞所見。無非惡業。然
若能於此中。打得徹。其力却勝我出家兒。百
千萬億倍。打得徹了。方可說煩惱即菩提無
明即大智。本來廣大寂滅。妙心中清淨圓明。
蕩然無一物可作障礙。如太虛空一般。佛之
一字亦是外物。況更有塵勞煩惱恩愛作對
待耶。在火宅中打得徹了。不須求出家。造妖
揑怪。毀形壞服。滅天性絕祭祀。作名教中罪
人。佛不教人如此。只說。應以佛身得度者。即
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
宰官身而為說法。乃至應以比丘比丘尼優
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又云。治生產業。皆順正理。與實相不相違
背但只依本分。隨其所證。化其同類。同入
此門。便是報佛深恩也。但念念不要間斷。莫
管得不得便是夙與般若無緣。今生未打得
徹。臨命終時亦不被惡業所牽。於日用二六
時中。亦不被塵勞所困。後世出頭來亦得現
成受用。學道無他術。以悟為則。今生若不悟
儘崖。到盡未來際常存此心。今生雖未悟。亦
種得般若種子。在性地上。世世不落惡趣。生
生不失人身。不生邪見家。不入魔軍類。況忽
然心華發明耶。當此之時。三世諸佛證明有
分。諸大祖師無處安著。非是彊為。法如是
故。真如道人欲學此道。但只依此做工夫。久
久自然撞著矣。如上所說。乃一期應病與藥
耳。若作實法會。又却不是也。古人云。見月
[020-0895b]
休觀指。歸家罷問程。寫至此興雖未已而紙
已盡。且截斷葛藤更數日。真如道人。又連黏
此軸來致謝曰。聞前日老師興尚未已。更望
鋪華錦上。不識可否。予應之曰。已展不縮。
復為續此葛藤云。歸到家了。自然不問程途。
見真月了。自然不看指頭矣。佛說一大藏教。
大喻三千。小喻八百。頓漸偏圓。權實半滿。
無不是這箇道理。淨名云。依於義不依語。依
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佛只說因語入義。不
說因義入語。禪家千差萬別。種種言句亦如
是。今時學道人。不問僧俗。皆有二種大病。
一種多學言句。於言句中作奇特想。一種不
能見月亡指。於言句悟入。而聞說佛法禪道。
不在言句上。便盡撥棄。一向閉眉合眼。做死
模樣。謂之靜坐觀心默照。更以此邪見。誘引
無識庸流曰。靜得一日。便是一日工夫。苦
哉。殊不知。盡是鬼家活計。去得此二種大
病。始有參學分。經云。不著眾生所言說。一
切有為虛妄事。雖復不依言語道。亦復不著
無言說。又云。觀語與義。非異非不異。觀義
與語。亦復如是。若語異義者。則不因語辨
義。而以語入義。如燈照色。所以云。依義不
依語。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語默二病不
能除。決定障道不可不知。知得了始有進修
趣向分。第一莫把知得底為事業。更不求妙
悟。謂我知他不知。我會他不會。墮我見網
中。為我相所使。於未足中生滿足想。此病尤
重。於語默二病。良醫拱手。此病不除。謂之
增上慢邪見人。除夙有靈骨。方能到這裏。得
[020-0895c]
轉身一路。既能轉身。即能轉物。既能轉物。方
謂之了義人。既了其義。即了此心。既了此心。
試於了處微細揣摩。元無可了。於無可了處。
剔起便行。有時拈一莖草作丈六金身。有時
將丈六金身却作一莖草。種種變化。成就一
切法。毀壞一切法。七顛八倒。皆不出此無
所了心。正當恁麼時。不是如來禪。不是祖
師禪。不是心性禪。不是默照禪。不是棒喝
禪。不是寂滅禪。不是過頭禪。不是教外別
傳底禪。不是五家宗派禪。不是妙喜老漢杜
撰底禪。既非如上所說底禪。畢竟是箇甚麼。
到這裏莫道別人理會不得。妙喜老漢亦自
理會不得。真如道人請自看取。


示空慧道人



擔荷此事。直是具決定志。一棒打不回頭底。
若半進半退。似信不信。縱得箇入頭處。亦
禁大鑪鞴烹鍛不得。況欲向千差萬別處作
主宰耶。妙喜這般說話。如在鬧市裏颺石頭。
著者方知。空慧道人。不須疑著。


乍得心身寧靜。切須努力。不得便向寧靜處
挅根。教中謂之解脫深坑可畏之處。須教轉
轆轆如水上葫蘆。自由自在。不受拘牽。入淨
入穢。不礙不沒。方於衲僧門下。有少親近
分。若只抱得不哭孩兒。有甚用處。空慧思
之。


大珠和尚云。心逐物為邪。物從心為正。雖一
期應病與藥。未免垛生招箭。而今未了底聞
此語而不疑。則大珠空費老婆心。已了底聞
此語而不疑。則心與物俱是剩法。畢竟如何。
[020-0896a]
不許夜行。投明要到。


既有箇趣向。狗子無佛性話。冷地裏謾提撕
則箇。若道知是般事便休。我說此人智眼未
明在。妙喜雖似平地起風雷。然亦不出雪峯
道底。


五通仙人問佛。佛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
那一通。佛遂召五通仙人。五通仙人應諾。佛
云。那一通汝問。我今時有一種弄泥團漢。往
往多在那一通處。錯認定盤星。


國師三喚侍者話。瑞巖喚主人公話。睦州擔
板漢話。投子漆桶話。雪峯輥毬話。風穴佛
話。這六箇老古錐。各欠悟在。妙喜恁麼道。大
似掉棒打月。旁觀看之不為分外。


示廓然居士謝機宜



學世間法。全仗口議心思。學出世間法。用口
議心思則遠矣。佛不云乎。是法非思量分別
之所能解。永嘉云。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茲
心意識。蓋心意識乃思量分別之窟宅也。決
欲荷擔此段大事因緣。請猛著精彩。把這箇
來為先鋒去為殿後底。生死魔根一刀斫斷。
便是徹頭時節。正當恁麼時。方用得口議心
思著。何以故。第八識既除。則生死魔無處捿
泊。生死魔無捿泊處。則思量分別底。渾是般
若妙智。更無毫髮許為我作障。所以道。觀法
先後。以智分別。是非審定。不違法印。得到這
箇田地了。儘作聰明。儘說道理。皆是大寂滅。
大究竟。大解脫境界。更非他物。故盤山云。
全心即佛。全佛即人。是也。未得如是。直須
行住坐臥勿令心意識得其便。久久純熟。自
[020-0896b]
然不著用力排遣矣。思之。


龐居士一日在草菴中獨坐。驀地云。難難十
碩油麻樹上攤。龐婆聞得接聲云。易易百草
頭上祖師意。女子靈照云。也不難也不易。飢
來喫飯困來睡。妙喜曰。此三人同行不同步。
同得不同失。若以心意識。搏量卜度。非獨不
見三人落著處。十二時中亦自昧却自己本
地風光。不見本來面目。未免被難易不難易
牽挽。不得自在。欲得自在。請將此三人道
底。作一句看。妙喜已是他泥帶水。下註脚了
也。古德有言。但辦肯心。必不相賺。只恐當人
信不及。於日用應緣處。被外境所奪。不能純
一做工夫。則成間斷。當間斷時。未免方寸擾
擾。正擾擾時。却是箇好底時節。佛言。居一切
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
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便是這箇道
理也這箇道理。說似人不得。唯證悟者舉起
便知落處。


梁武帝問達磨。朕造寺度僧。不可勝數。有何
功德。達磨曰。無功德。帝曰。云何無功德。達
磨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之隨形。
雖有而非實。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淨智
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始
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答曰。廓然無聖。曰對
朕者誰。答曰。不識。帝不契。達磨遂渡江之
魏。如今要見真功德。不用別求。只向不識處
薦取。若透得此二字。一生參學事畢。


祖師云。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
性。無喜亦無憂。真實契此心者。內不見有能
[020-0896c]
證之人。外不見有所證之法。祖師說箇轉處
與隨流皆為迷。此心向外取證之者。赴箇程
限耳。佛說一大藏教。大喻三千。小喻八百。
只是說程限底文字而已。若謂如來實有恁
麼事。則是謗佛法僧。


心火熾然。熠熠不息。貪欲瞋恚癡。繼之如鉤
鎖連環。相續不斷。若無猛烈志氣。日月浸
久。不覺被五陰魔所攝持。若能一念緣起無
生。不離貪欲瞋恚癡。倒用魔王印。驅諸魔侶。
以為護法善神。且非彊為。法如是故。故淨
名云。佛為增上慢人。說離婬怒癡。為解脫耳。
若無增上慢者。佛說婬怒癡性即是解脫。增
上慢謂大闡提敗善根非器眾生。不信有佛
乘。生死岸頭可憑可仗者。如此輩人雖不信。
然亦於平等法無所欠少。


龐居士問馬大師云。如水無筋骨。能勝萬斛
舟時如何。祖云。我這裏無水亦無舟。更說甚
麼筋骨。居士於言下頓息諸緣。遂回南嶽。見
石頭和尚。一日石頭問居士。自見老僧後。日
用事作麼生。居士云。若問某甲日用事。直是
無開口處。頭云。知子恁麼方始問子。居士遂
述一偈曰。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
取捨。處處勿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
神通并妙用。運水及搬柴。這箇是俗士中參
禪樣子。決欲究竟此事。請依此老法式。彼既
丈夫。我寧不爾。不可忽。勉之勉之。


示覺空居士唐通判



以斯道覺斯民。儒者之事也。吾佛亦曰。性覺
妙明。本覺明妙。又佛者覺也。既已自覺。而以
[020-0897a]
此覺覺諸群迷。故曰大覺。又德山曰。捫空追
響。勞汝心神。夢覺覺非。覺亦非覺。彥舉道
友。儒釋俱學。而不偏故。取是義而名其所居。
曰覺軒。以此軸來求法語。仍書尾囑之曰。覺
軒之義。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
等等呪。彥舉既知是義。大神大明無上無等
等矣。又何必妙喜再下註脚。然彥舉之意。非
獨欲發明是義。以自覺而已。蓋因是義以覺
諸未覺者。法施之普亦佛菩薩之用心也。予
嘉其志。故直書以示之。凡登是軒者。當見
其義而亡軒可也。苟執軒以為義。則非獨不
了其義。而亦未覩其軒也。軒義俱亡。覺心
獨朗。始可與言覺也矣。覺義深遠。言不能盡。
繼之以偈曰。覺空空覺空空。覺覺覺空空空
亦空。欲識無窮好消息。都盧只在此軒中。信
筆信意。一揮以塞來命而已。


示新喻黃縣尉



妙喜與如是老人。素昧平昔。紹興丙子暮春。
邂逅渝川江亭。一見便得之。詞色之間雖未
相酬酢。而心已許之。既而來驛舍。吐露若
合符契。自慶驗人之眼不讓古人。又喜般
若社中得一箇英靈漢。可以扶此大法幢。然
此大法炬。為吾家內外護。次日同赴任宰飯。
飯罷復坐兀齋。如是老人盡發所蘊字字句
句。皆有落著。不似今時士大夫說。世之所謂
口鼓子禪。因說夢一巡。到這裏方信三世諸
佛說夢。六代祖師說夢。天下老和尚說夢。即
今妙喜與如是老人。又在夢中說夢。忽然有
箇沒量大漢。夢裏覺來。方信三世諸佛所說
[020-0897b]
者。不是夢。六代祖師所說者。不是夢。天下
老和尚所說者。不是夢。何以故。夢與覺一。
語與默一。說與無說一。所以云。二由一有。
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如是之法。
說亦如是。默亦如是。三世諸佛亦如是。六代
祖師亦如是。天下老和尚亦如是。妙喜即今
與老如是人。所說者亦如是。所證者亦如是。
如是老人。當如是受用。如是修行。與如是
人。說如是事。令未得者得入如是境界。同報
佛恩。使如是之法。眾生界中相續不斷。則如
是老人。不虛說夢。妙喜老漢不虛證明矣。且
道。如何是不虛證明底道理。還委悉麼。如
是如是且截斷葛藤。


示羅知縣孟弼



聰明利智之士。往往多於脚根下蹉過此事。
蓋聰明利智者。理路通。纔聞人舉著箇中事。
便將心意識領覽了。及乎根著實頭處。黑漫
漫地不知下落。却將平昔心意識學得底引
證。要口頭說得。到心裏思量計較得底。彊差
排。要教分曉。殊不知。家親作祟。決定不從
外來。故永嘉有言。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茲
心意識。以是觀之。心意識之障道。甚於毒
蛇猛虎。何以故。毒蛇猛虎尚可回避。聰明利
智之士。以心意識為窟宅。行住坐臥未甞頃
刻不與之相酬酢。日久月深。不知不覺。與之
打作一塊。亦不是要作一塊。為無始時來行
得這一路子熟。雖乍識得破欲相遠離。亦不
可得。故曰。毒蛇猛虎尚可回避。而心意識真
是無爾回避處。除是夙有靈骨。於日用現行
[020-0897c]
處。把得住作得主識得破。直下一刀兩段。便
從脚跟下做將去。不必將心等悟。亦不須計
較得在何時。但將先聖所訶者。如避毒蛇猛
虎。如經蠱毒之鄉。滴水莫教入口。然後却以
三教聖人所讚者。茶裏飯裏。喜時怒時。與朋
友相酬酢時。侍奉尊長時。與妻兒聚會時。行
時住時坐時臥時。觸境遇緣。或好或惡時。獨
居暗室時。不得須臾間斷。若如此做工夫。道
業不成辦。三教聖人皆是妄語人矣。士大夫
平昔在九經十七史內。娛嬉興亡治亂。或逆
或順。或正或邪。無有一事不知。無有一事不
會。或古或今。知盡會盡。有一事一知。一事不
會。便被人喚作寡聞無見識漢。他人屋裏事。
盡知得盡。見得盡識得。下筆做文章時。如缾
注水。引古牽今。不妨錦心繡口。心裏也思量
得到。口頭亦說得分曉。他人行履處。他人逆
順處。他人邪正處。一一知得下落。一一指
摘得。無纖毫透漏。及乎緩緩地問他。爾未託
生張黃李鄧家作兒子時。在甚麼處安身立
命。即今作聰明說道理。爭人爭我。縱無明
使業識。檢點他人。不是能分別邪正好惡底。
百年後却向甚麼處去。既不知來處。即是生
大。既不知去處。即是死大。無常迅速生死事
大。便是這些道理也。儒者亦云。死生亦大矣。
棒打石人頭。嚗嚗論實事。臘月三十日。無常
殺鬼到來。不取爾口頭辦。不遷怒不貳過。
孔子獨稱顏回。謂聖人無怒無怒。則不為血
氣所遷。謂聖人無過。無過則正念獨脫。正
念獨脫則成一片。成一片則不二矣。邪非之
[020-0898a]
念纔干正。則打作兩橛。作兩撅則其過豈止
二而已。不遷怒不貳過之義。如是而已。不必
作玄妙奇特商量。士大夫學先王之道。止是
正心術而已。心術既正。則邪非自不相干。邪
非既不相干。則日用應緣處。自然頭頭上明。
物物上顯。心術是本。文章學問是末。近代學
者。多棄本逐末。尋章摘句。學華言巧語以相
勝。而以聖人經術。為無用之言。可不悲夫。孟
子所謂不揣其本。而欲齊其末。方寸之木。可
使高於岑樓是也。孟弼正是春秋鼎盛之時。
瞥地得早能回作塵勞惡業底心。要學出生
死法。非夙植德本。則不能如是信得及把得
住作得主宰。時時以生死在念。真火中蓮華
也。既以生死事在念。則心術已正。心術既正。
則日用應緣時。不著用力排遣。既不著排遣。
則無邪非。無邪非則正念獨脫。正念獨脫則
理隨事變。理隨事變。則事得理融。事得理融。
則省力纔覺。省力時便是學此道得力處也。
得力處省無限力。省力處得無限力。得如此
時。心意識不須按捺。自然怗怗地矣。雖然
如是。切忌墮在無言無說處。此病不除。與
心意識未寧時無異。所以黃面老子云。不取
眾生所言說。一切有為虛妄事。雖復不依言
語道。亦復不著無言說。纔住在無言說處。則
被默照邪禪幻惑矣。前所云毒蛇猛虎尚可
回避。心意識難防。便是這箇道理也。日用
隨緣時。撥置了得靜處便靜。雜念起時但舉
話頭。蓋話頭如大火聚。不容蚊蚋螻蟻所泊。
舉來舉去。日月浸久。忽然心無所之。不覺
[020-0898b]
噴地一發。當恁麼時。生也不著問人。死也
不著問人。不生不死底也不著問人。作如是
說者也不著問人。受如是說者也不著問人。
如人喫飯喫到飽足處自不生思食想矣。千
說萬說。曲說直說。只為羅孟弼。疑情不破。
他時後日驀然失脚蹋著鼻孔。妙喜忉忉怛
怛。寫許多惡口。却向甚處安著。妙喜自云。
因地而倒。因地而起。起倒在人。畢竟不干這
一片田地事。寫至此。一軸紙已盡。且截斷葛
藤。
大慧普覺禪師法語卷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