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0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唐-五百大阿羅漢 (TKD)


[26-0615c]


不樂復入故佛告言若不樂復入應
正宣示他入出定相勿令忘失復次
四靜慮中有遍照智緣自上下諸修
定者從彼出巳復樂欲入故佛告言
若樂復入應正了知入出定相勿有
謬失無色定中無遍照智能緣自上
不緣下地諸修定者從彼出巳不樂
復入故佛告言若不樂復入應正宣
示他八出定相勿令忘失由如是等
種種因緣佛於靜慮酄應了知於四
無色酄應宣示
如契經說四種靜慮有四勝利四無
色定有一勝利問何故靜慮勝利有
四無色定中勝利唯一荅卽由前說
種種因緣靜慮無色勝利有異此中
復有二不共荅謂靜慮中有三種定
一有尋有伺二無尋唯伺三無尋无
伺無色定中唯有一種無尋无伺復
[26-0616a]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第八十一卷第十一張
節次四靜慮中有三種受謂喜樂捨
無色定中唯有捨受故四靜慮勝利
有四无色定中勝利唯一問靜慮勝
利有何差別荅名卽差別謂名靜慮
名勝利故復次靜慮三種謂善染汙
无覆無記勝利唯善復次靜慮二種
謂有漏无漏勝利唯無漏復次靜慮
或色界繫或不繫勝利唯不繫復次
靜慮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勝
利唯學無學復次靜慮或見所斷或
修所斷或非所斷勝利唯非所斷復
次靜慮通染不染勝利唯不染復次
靜慮通有異熟无異熟勝利唯無異
熟復次靜慮三諦攝除滅諦勝利唯
道諦攝是謂靜慮勝利差
別如契經說初靜慮憂相滅第二靜
慮苦根滅問離欲染時斷憂及苦契
經何故作是說耶荅依過對治故作
是說謂離欲染位雖斷苦根而未名
爲過苦對治於初靜慮得離染時過
苦對治故說苦滅苦對治者謂初靜
慮復次依過族姓及苦所依故作是
說謂離欲染位雖斷苦根而未過苦

[26-0616b]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第八十一卷第十二張
節依族妵於初靜慮得離染時過苦
所依及苦族姓故說苦滅所依族姓
謂諸識身問離欲染位雖斷憂根而
未過彼對治所依及彼族姓不應說
憂初靜慮滅荅憂根對治所依族姓
皆在意識旣與憂根同在意識故正
斷時卽說彼滅苦根所依及苦族姓
不與對治同在一識故過對治所依
族姓方說苦滅有作是說第二靜慮
苦根滅者謂尋伺滅以諸賢聖於尋
伺中發生苦想過諸異生猒地獄苦
能生苦想故名苦
根有契經中說四靜慮猶如床座問
世尊何故說四靜慮如床座耶荅是
高勝性攝受性故高勝性者對欲界
說以四靜慮出欲界故攝受性者對
善法說靜慮攝受多善法故復次諸
賢聖者於无始來生死長途極生疲
猒故於靜慮暫時憩息如倦長途暫
居牀座故於靜慮說牀座
聲有契經說四種靜慮譬如涼風問
世尊何故說四靜慮如涼風耶荅此
能止業煩惱熱故謂初靜慮能止欲

[26-0616c]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第八十一卷第十三張
節種種不善業煩惱熱第二靜慮能
止初靜慮尋伺相應業煩惱熱第三
靜慮能止第二靜慮極憙相應業煩
惱熱第四靜慮能止第三靜慮極樂
相應業煩惱熱故說靜慮譬如涼
有契經中說四靜慮如妙飮食問
世尊何故說四靜慮如飮食耶荅有
能任持法身義故如村邑中諸妙飮
食皆送王城長養尊勝如是種種勝
妙善根皆集靜慮長養法身故說靜
慮如妙飮
食有契經中佛爲梵志說第四靜慮
名究竟迹問世尊何故爲婆羅門捨
前三靜慮說弟四靜慮名究竟迹荅
有婆羅門聞佛具有一切智見復聞
諸佛无不皆依第四靜慮證得无上
正等菩提一切施設第四靜慮爲究
竟迹彼作是念若佛施設第四靜慮
是究竟迹決定具有一切智見作是
念巳來問世尊佛知彼意故但爲說
第四靜慮是究竟迹彼聞決定信佛
具有一切智見佛又告彼婆羅門言
第四靜慮是如來迹是佛所行佛所

[26-0617a]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第八十一卷第十四張節
*近如野龍象夏曰中時從稠林出見
地方所其地沃潤花果茂盛流泉浴
池其水清美雜花映發甚可愛樂見
巳歡喜以牙掘地而安其足世尊亦
爾第四靜慮行捨現前掘爾焰地而
安智足應知此中如來迹者說第四
靜慮究竟奢摩他佛所行者說第四
靜慮究竟毗鉢舎那佛所習近者捻
說第四靜慮究竟止觀
有契經中說四靜慮皆是樂住問世
尊何故說四靜慮是樂住耶荅根本
靜慮易現在前故名樂住非如近分
及無色定難現在前所以者何諸有
情類爲欲界業煩惱繫縛引未至定
令現在前極爲艱難如被友縛甚難
自解有情亦爾旣爲欲界業煩惱縛
解自縛引未至定極爲艱難修不
淨觀或持息念經於十年或十二年
有能引起未至定者有不能引故極
艱難若離欲染起初靜慮不由功用
故易現前從初靜慮復欲引起靜慮
中間多用功力異心所滅異心所生
麤心所滅細心所生尋倶者滅伺倶
[26-0617b]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第八十一卷第十五張節
者生故定中間亦難現起譬如有人
以木破木多用功力然後乃破以初
靜慮自地心所有滅有生亦復如是
後三靜慮近分難起根本易起如初
應知問巳離下染起無色定亦不艱
難寧非樂住荅雖離下染以無色定
極微細故起亦艱難起靜慮時易於
彼故又無色界旣無諸色非皆信有
故修行者欲起彼定亦甚艱難如爪長
者來白具壽阿難陀言我等在家長
夜貪著色等五境聞無色界極生驚
恐如臨深坑云何有情而都无色故
難信有以難信故起極艱難復次依
四靜慮易可離染非近分等故名樂
住譬如二人倶徃一處一從陸路一
則乘船雖倶到彼而乘船者不爲艱
難非陸路者如是有情有依靜慮而
離染者有依近分或依無色而離染
者雖倶離染而依靜慮不爲艱難非
近分等故唯靜慮得樂住名復次唯
靜慮中具二種樂故名樂住一樂受
樂二輕安樂前三靜慮皆具二樂第
四靜慮雖無受樂而輕安樂勢用
[26-0617c]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第八十一卷第十大張節光有
廣大勝前二樂近分无色雖有輕安
而不廣大故不名樂復次樂有二種
一者主樂二者客樂主樂者謂依
慮起靜慮客樂者謂依靜慮起无色
住住靜慮地具起二樂故名樂住住
無色地不具二樂故非樂住近分非
勝故不得名復次四靜慮中無惱害
樂勢用廣大非近分等故名樂住
如契經說若於是處無諸惱害說名
爲樂復次根本靜慮現在前時長養
大種遍身中生令身充悦故名樂住
近分定等現在前時長養大種唯心
邊生非極充悦故非樂住有作是說
近分定等現在前時長養大種雖遍
身生而長養用不及靜慮現在前時
長養大種故非樂住譬如二人同一
池浴一身入水一用手澆雖倶洗浴
而入水者閏益爲勝非手澆者復次
四靜慮中止觀力等故名樂住近分
定中觀強止劣無色定中止強觀劣
倶非樂住復次四靜慮中精進與止
平等而轉故名樂住雖一切地精進
力強而靜慮中爲止所制故平等轉
[26-0618a]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第八十一卷第十七張節
餘地不爾故非樂住復次四靜慮中
増上捨斷離染可得故名樂住謂離
染時有二種斷一増上捨斷二有功
用斷依近分無色離諸染時名有功
用斷極艱難故依根本靜慮離諸染
時名増上捨斷任運轉故譬如二人
倶詣一方一乘良馬一乘惡馬乘良
馬者甚不艱難至所詣處乘惡馬者
甚爲艱難方得至彼復次四靜慮中
無功用道離染可得故名樂住近分
無色有功用道而得離染故非樂住
如多人衆倶渡大河有依草束有依
浮瓠有依排筏有依船舫依船舫者
任運安樂得至彼岸依餘物者怖畏
艱難而到彼岸有情亦爾度煩惱河
有依靜慮有依餘地雖倶從生死此
岸度至涅槃彼岸而依靜慮者安樂
易到故名樂住非依近分無色者由
如是等種種因緣唯四靜慮名爲樂
住如名樂住如是亦名觸住倶住
四無量者一慈二悲三喜四捨問何
故靜慮无間說無量耶荅靜慮引起
四無量故復次靜慮无量更相引教
[26-0618b]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第八十一卷第十八張節教力
復次以四無量是靜慮中勝功德故
問此四无量自性是何荅慈悲倶以
無瞋善根爲自性對治瞋故若兼取
相應隨轉則四藴五藴爲自性欲界
者四藴色界者五藴問若慈悲倶以
無瞋善根爲自性對治瞋者慈對治
何等瞋悲對治何等瞋耶荅慈對治
斷命瞋悲對治捶打瞋復次慈對治
應瞋處瞋悲對治不應瞋處瞋有作
是說慈無量以无瞋善根爲自性對治
瞋故悲無量以不害爲自性對治害
故喜以喜根爲自性若兼取相應隨
轉則欲界者四藴爲自性色界者五
藴爲自性問若喜無量以喜根爲自
性者品類足說當云何通如說云何
喜無量謂喜及喜相應受想行識若
彼所起身語二業若彼所起心不相
應行皆名爲喜豈有喜受與受相應
荅彼文應說謂喜及喜相應想行識
不應言受而言受者是誦者謬復次
彼論捻說五藴爲喜無量自性雖喜
受與受不相應而餘心心所法與受
相應故作是說亦不違理有餘師
[26-0618c]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第八十一卷第十九張節說
此喜無量欣爲自性欣體非受別有
心所與心相應有說欣在喜根相應
聚中可得有作是說喜根後生欣由
喜力所引起故若作是說此喜無量
與受相應亦不違理捨以無貪善根
爲自性對治貪故若兼取相應隨轉
則欲界者四藴爲自性色界者五藴
爲自性如是名爲無量自性問此四
無量其相云何荅自性卽是相相卽
是自性自性與相不相離故尊者世
支作如是說授與饒益是慈相除去
棄損是悲相慶慰得捨是喜相忘懷
平等是捨相巳
說無量自性及相所以今當說問何
故名无量無量是何義荅普緣有情
對治無量戲論煩惱故名无量問戲
論有二種一愛戲論二見戲論何無
量對治何戲論耶荅无量不能斷諸
煩惱但能制伏或令轉遠有時四種
皆對治愛有時四種皆對治見若依
四種近對治說應言慈悲近對治見
戲論以見行者多瞋恚故喜捨近對
治愛戲論以愛行者多親附故有
[26-0619a]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第八十一卷第二十張節惠巳
作是說慈悲近對治愛戲論喜捨近
對治見戲論復次普緣有情對治無
量放逸煩惱故名無量謂四无量能
近對治欲界放逸諸煩惱故復次如
是四種是諸賢聖廣遊戲處故名无
量如富貴人有無量種廣遊戲處謂
諸園苑宮殿臺閣遊獵等處復次如
是四種能緣無量有情爲境生无量
福引無量果故名无量
此四无量界者在欲色界地者慈悲
捨三在七地謂欲界四靜慮及未至
定靜慮中間有說在十地謂四靜慮
四近分靜慮中間及欲界喜无量在
三地謂欲界初二靜慮有餘師說初
二靜慮無悲无量所以者何初二靜
慮有勝喜受歡行相轉悲无量慼行
相轉初二靜慮若有悲者則一心中
有歡有慼便違正理問若爾初二靜
慮如何有無漏猒荅无漏猒與眞實
作意相應不違於喜如如於境覺眞
實相如是如是深生喜慰如如於境
深生喜慰如是如是復欣彼覺如人
求寶而掘於地如如掘地如是如是
[26-0619b]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第八十一卷第二十一張節得
諸寶物如如得寶如是如是復欣
掘地悲無量與勝解作意相應故違
於喜評曰應作是說初二靜慮有悲
無量云何知然有至教故如定藴說
初二靜慮攝初二靜慮四無量等故
知有悲此四無量所依者唯依欲界
身而得現起行相者慈有與樂行相
悲有拔苦行相喜有喜慰行相捨有
捨置行相所緣者唯緣欲界唯緣聚
集唯緣和合唯緣有情謂緣欲界五
藴二藴有情爲境若諸有情住自地
心者則緣彼五藴若諸有情住他地
心或無心者則緣彼二藴有作是說
初靜慮無量緣欲界有情第二靜慮
無量緣欲界及初靜慮有情第三
靜慮无量緣欲界及初二靜慮有情
第四靜慮無量緣欲界及下三靜慮
有情復有說者初靜慮无量緣欲界
及初靜慮有情第二靜慮無量緣欲
界及初二靜慮有情第三靜慮无量
緣欲界及下三靜慮有情第四靜慮
無量緣欲界及四靜慮有情有餘師
說慈無量緣欲界及下二靜慮所
[26-0619c]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第八十一卷第二十二張節以
者何慈无量與樂行相轉唯四地中
有樂受故悲無量唯緣欲界所以者
何悲無量拔苦行相轉唯欲界中有
苦受故喜无量緣欲界及初二靜慮
所以者何喜無量喜慰行相轉唯三
地中有喜受故捨无量緣欲界四靜
慮所以者何捨無量捨置行相轉一
切地中有捨受故評曰此諸說中初
說爲善謂四但緣欲界爲境念住者
此四唯與法念住倶智者此四唯與
世俗智倶三摩地者此四不與三摩
地倶唯有漏故根相應者慈悲捨三
與喜樂捨三根相應喜全不與受根
相應若兼說彼相應隨轉則喜亦與
喜根相應過去未來現在者此四無量
皆通三世過去緣過去現在緣現在
未來可生法緣未來不可生法緣三
世善不善無記者此四無量唯是善
緣三種欲界色界无色界繫者此四
無量欲色界繫唯緣欲界繫學无學
非學非無學者此四無量唯非學非
無學唯緣非學非無學見所斷修所
斷非所斷者此四无量唯修所斷
[26-0620a]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第八十一卷第二十三張節緣見
修所斷緣名緣義者此四無量通緣
二種緣自相續緣他相續者此四無
量唯緣他相續加行得離染得者
此四無量皆通二種應知此中離
染得者謂初靜慮无量離欲界染
故得第二靜慮無量離初靜慮染故
得第三靜慮无量離第二靜慮染故
得第四靜慮無量離第三靜慮染故
得或離自地上地染時修得无量加
行得者謂四無量多由加行而現在
前佛不由加行而現在前獨覺由下
加行而現在前聲聞由中上加行而
現在前異生不定種姓多故曾得來
曾得者此四无量皆通二種一切聖
者及住後有異生皆通二種諸餘異
生唯是曾得有作是說一切聖者及
住内法異生皆通二種外法異生唯
是曾得說一
切有部發智大毗婆沙論卷第八十一甲辰
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彫

[26-0620b]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議卷第八十二節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結藴第二中十門納息第四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