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0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唐-五百大阿羅漢 (TKD)


[26-0097b]


諸過去彼一切盡耶答應作四句過
去有二種如前說盡亦有二種如過
去說此中俱依二種作論過去與盡
㸦有廣狭故作四句有過去非盡謂
如具壽鄔陀夷言一切結過去乃至
廣說過去者是第二過去非盡者非
初盡佛身現在巳斷盡故有盡非過
去謂如佛言此聖弟子巳盡地獄巳
盡傍生巳盡餓鬼巳盡所有險惡趣
坑問此中巳盡地獄者顯聖弟子巳
盡地獄巳盡傍生者顯此巳盡傍生
巳盡餓鬼者顯此巳盡餓鬼已盡所
有險惡趣坑者顯此更何所
盡耶答卽顯上三然前廣後略前別
後捻前漸後頓前分別後不分別有
說巳盡地獄傍生餓鬼者顯此巳盡三
惡趣自性巳盡所有險惡趣坑者顯
此巳盡彼中有有說巳盡地獄等者
顯巳盡
[26-0097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二張慈道訓
地獄等巳盡所有險惡趣坑者顯巳
人中扇摑半擇迦無形二形彼是
人中險惡趣抗故有說前顯巳盡地
獄傍生餓鬼後顯巳盡住不律儀彼
當墮險惡趣坑故有說前顯巳盡地
獄傍生餓鬼後顯巳盡造五無閒業
彼無閒生墮地獄故有說前顯巳盡
地獄傍生餓鬼後顯巳盡斷善根者
以斷善者如險惡趣坑故若不續善
根死必墮地獄故有說前顯巳盡地
獄等果後顯巳盡地獄等因如契經
說汝等苾芻若見行身語意惡行者
應知巳見地獄或餘惡趣有說前顯
巳盡地獄傍生餓鬼後復言巳盡所
有險者重顯巳盡地獄以地獄中無
善果故惡趣者重顯巳盡餓鬼彼常
貧窮乏資緣故坑者重顯巳盡傍生
身心墮彼難可出故有成刧時生彼
壞刧時方命終故有說前顯巳盡地
獄傍生餓鬼後復言巳盡所有險惡
趣坑者皆重顯巳盡三惡趣果謂三
惡趣皆是極險衆惡所趣所墮坑故
問今地獄中猶有種種鑊湯爐炭及
[26-0098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三張慈
*獄卒等無量苦具如何言盡耶答不
徃不生故說爲盡謂聖弟子不復徃
彼處不復生彼蘊界處故此巳得彼
非擇滅故問亦有異生得地獄等非
擇滅者何故但說聖弟子耶
答諸聖弟子皆巳盡故異生品中有
未盡者是故不說問諸聖弟子亦盡
人天何故但言盡地獄等答
此中但說一切盡者諸聖弟子於人
天趣有未盡者故不說之是謂盡非
過去盡者是第二盡非過去者非初
去有過去亦盡謂所有行已起等
起乃至廣說此皆顯示過去諸行過
去者是世過去盡亦爾有非過去亦
非盡謂除前相此中相聲義如前釋
廣說乃至此復云何謂除一切過去
世法現在佛身未來聖弟子地獄等
蘊界處取餘現在一切未來及無爲
法作
第四句復次若依結斷說者此中依
言顯所憑義前四句中依世盡及不
生盡說盡言今四句中依斷煩惱得
擇滅盡建立盡名有結過去非盡謂
結過去
[26-0098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四張慈惠
*未斷未遍知未滅未變吐未斷者未
立斷遍知未遍知者未立智遍知未
滅者未得擇滅未變吐者未棄彼得
有說未斷者未以無閒道斷未遍知
者未以解脫道遍知未滅者未證彼
離繫得未變吐者未捨彼繫得有說
此四句皆顯未棄捨義此復云何謂
諸異生若具縳者過去三界見修所
斷結巳離欲染未離初靜慮染者過
去八地見修所斷結乃至巳離無所
有處染者過去一地見修所斷結若
聖者具縳入正性離生位苦法智忍
時過去三界見修所斷結苦法智巳
生苦類智來生過去色無色界見苦
所斷乃至三界見集滅道修所斷結
乃至道法智巳生道類智未生過未
色無色界見道所斷及三界修所斷
結預流者過去三界修所斷結一來
者過去欲界修所斷三品及色無色
界修所斷結不還者若未離初靜慮
染過去八地修所斷結乃至若巳離
無所有處染過去一地修所斷結是
謂結過去非盡有結盡非過去謂結
[26-0098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五張慈
未來巳斷巳遍知巳滅巳變吐巳斷
者巳立斷遍知巳遍知者巳立智遍
知巳滅者巳得擇滅巳變吐者巳棄
彼得有說巳斷者巳以無閒道斷巳
遍知者巳以解脫道遍知巳滅者巳
證彼離繫得巳變吐者巳捨彼繫得
有說此四句皆顯巳棄捨義此復云
何謂阿羅漢未來三界見修所斷結
若不還者巳離無所有處染未來三
界見所斷及八地修所斷結乃至未
離初靜慮染者未來三界見所斷及
一地修所斷結若一來者未來三界
見所斷及欲界六品修所斷結若預
流者未來三界見所斷結若隨信隨
法行道法智巳生道類智未生未來
三界見苦集滅所斷及欲界見道所
斷結乃至苦法智巳生苦類智未生
未來欲界見苦所斷結若諸異生巳
離無所有處染未來八地見修所斷
結乃至巳離欲染未離初靜慮染未
來一地見修所斷結是謂結盡非過
去有結過云亦盡謂結過去巳斷巳
遍知巳滅巳變吐巳斷等言如前廣
[26-0099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六張慈
*說此復云何謂阿羅漢過去三界見
修所斷結廣說乃至若異生巳離欲
染未離初靜慮染過去一地見修所
斷結是謂結過去亦盡有結非過去
亦非盡謂結未來未斷未遍知未滅
未變吐及結現在未斷等言如前廣
說此復云何謂諸異生若具縳者未
來三界見修所斷結廣說乃至若不
還者巳離無所有處染未來一地修
所斷結及一切現在結是謂結非過
去亦非盡諸過去彼一切滅耶答應
作四句過去有二種如前說滅亦有
二種一世滅二隱沒滅此中俱依二
種作論過去與滅㸦有廣狭故作四
句有過去非滅謂如具壽鄔陀夷言
一切結過去乃至廣說過去者是弟
二過去非滅者非二種滅佛身現在
非隱沒故有滅非過去謂依世俗小
街小舎小器小眼言是滅街乃至滅
眼謂東方人見小街等說言此滅卽
依此義可作是言頗有眼滅能見色
耶答有謂現在世同分小眼是謂滅
非過去滅者是第二滅非過去者非
[26-0099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七張慈
初過去有過去亦滅謂所有行巳起
等起乃至廣說此皆顯示過去諸行
過去者是世過去滅亦爾有非過去
亦非滅謂除前相此中相聲亦如前
說廣說乃至此復云何謂除一切過
去世法現在佛身及小街等取餘現
在一切未來及無爲法作第四句復
次若依結斷說者此中依言義如前
說前四句中依世滅及隱沒滅說滅
言今四句中依斷煩惱得擇滅滅建
立滅名有結過去非滅謂結過去未
斷未遍知未滅未變吐廣說乃至有
結非過去亦非滅謂結未來未斷未
遍知未滅未變吐及結現在此中一
切義如前說
如是所說五四句中前三四句依世
施設及聖施設說依世語言及聖語
言說依世俗及勝義說依契經及現
見說後二四句唯依聖施設聖語言
勝義契經說問後二四句中何故但
說結不說結法耶答彼作論者意欲
爾故乃至廣說有說應說而不說者
當知此義有餘有說巳說結當知亦
[26-0099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八張慈
*巳說結法所以者何依結立結法故
又同一對治故有說諸結自性斷斷
巳不成就是故說之結法不定是故
不說有說諸結多諸過失堅牢難斷
難破難越是故說之結法不爾是故
不說有說諸結與聖道相違結法不
爾以善有漏能與聖道相入出故無
覆無記能與聖道爲依止故然與結
相雜故亦是聖道所斷如燈破闇時
亦損炷等王破他軍時亦損自衆有
說諸結是結亦是結法是故說之結
法非結是故不說如結結法縳縳法
隨眠隨眠法隨煩惱隨煩惱法緾緾
法垢垢法應知亦爾
若於苦生疑此是苦耶此非苦耶乃
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爲欲分別
契經義故如契經說有因論婆羅門
來詣佛所作如是問沙門喬答摩疑
甚爲希有難度非易度世尊告言如
是如是婆羅門疑甚爲希有難度非
易度所以者何有古昔婆羅門造明
論者造呪術者上首有十一頞瑟搩
迦二婆莫迦三婆莫提婆四毗濕縳
[26-0100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九張慈黃守
蜜多羅五闍莫鐸耆尼六鴦耆羅七
跋羅隨闍八婆死瑟摑九迦葉波十
勃栗瞿如是等諸婆羅門世雖尊敬
皆不度疑而命終是故知疑甚爲難
度契經雖作是說而不廣分別彼經
是此論所依根本彼所不說者今應
說之故作斯論若於苦生疑此是苦
此非苦耶當言一心多心耶答應
言多心謂此是苦耶是一心此非苦
耶是第二心於集滅道生疑亦爾此
中邪聲顯成疑義若但說此是苦便
成正見此非苦便成邪見乃至於道
亦爾由說邪聲故成疑義如是於苦
乃至於道各有二心捻成八心此說極
速於四聖諦次第疑者有此八心如
現觀時従苦法智忍乃至道類智十
六刹那有說此八非八刹那以一一
心生滅速疾若作是念此是苦耶中
閒巳經百千生滅餘心亦爾但本論
師欲令弟子易解了故說多刹那以
爲一心行相等故
頗有一心有疑無疑耶乃至廣說問
何故作此論答爲令疑者得決定故
[26-0100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十張慈
謂阿毗逵磨者說一心聚有多法倶
生於中有是猶豫謂疑有是決定謂
慧有非猶豫非決定謂餘心所勿有
生疑卽有疑心是無疑心卽無疑心
是有疑心爲令此疑得決定故顯有
疑心異無疑心異故作斯論頗有一
心有疑無疑耶答無問此言爲約心
聚爲約所緣說耶若約心聚說者則
一心聚中有是疑有非疑如前巳說
何故言無若約所緣說者則於一佛
心有有疑謂異生有無疑謂聖者亦
不應言無何故答言無也答此約心
聚故答言無謂諸心聚若有疑者名
有疑心若無疑者名無疑心是故有
疑心異無疑心異然此中說無疑心
者於四聖諦或了是有或撥爲無非
但與疑不相應起所以者何謂於苦
諦若言此是苦耶此心有疑若言此
是苦此心無疑若言此非苦耶此心
有疑若言此非苦此心無疑於集滅道
應知亦爾應知此中有十六心於四
聖諦各有四故謂八是疑四是正見
四是邪見前四種疑引四正見後四
[26-0100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十一張慈黃守
種疑引四邪見謂此是苦等是正見
此非苦等是邪見故問何等補特伽
羅疑能引生正見何等補特伽羅疑
能引生邪見答若好與此法共住者
彼疑引生正見若好與外道共住者
彼疑引生邪見復次若樂習内論者
彼疑引生正見若樂習外論者彼疑
引生邪見復次若愛親近善士聽聞
正法者彼疑引生正見若愛親近不
善士聽聞不正法者彼疑引生邪見
復次若因力加行力不放逸力増上
者彼疑引生正見若因力加行力不
放逸力非増上者彼疑引生邪見
如契經說有三種冥身謂於三世疑
惑猶豫問㝠身自性應是無明何故
說疑答彼相似故謂諸煩惱中無有
不了行相與無明相似猶如疑者是
故說疑有說㝠身自性實是無明疑
是無明依處舎宅是故說疑如施設
論說疑是無知依處舎宅故有說疑與
無明親近住故謂若有疑處必有無
明如世於親說彼是我是故說疑有
說疑與無明相類周故謂彼於境倶
[26-0101a]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十二張慈
不決定二分而轉是故說疑有說彼
經爲成不成法故謂無明爲冥身自
性不說自成而疑亦有冥身之義然
不顯了是故偏說問世尊何故但說
緣世疑爲冥身不說緣無爲疑耶答
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有說
彼經依多分說謂多緣世起此冥身
少緣無爲是以不說有說有爲麤顯
於中生疑聖所訶責說爲冥者無爲
微細難可覺了於中生疑聖不訶責
是以不說如晝顚蹶爲世所訶說爲
盲者夜分顚蹶世則不訶彼亦如是
有說外道於世起増上愚疑惑猶豫
是故偏說如契經言我於過去爲曾
有爲非曾有何所曾有云何曾有我
於未來爲當有爲非當有何所當有
云何當有於内猶豫此物是何此物
云何當何所有如是有情生従何來
沒徃何所外道於世數起如是増上
猶豫是故偏說有說若愚若智内道
外道世閒論者乃至童豎皆知有世
謂彼皆了有去來今而於中疑甚爲
盲冥故說冥身涅槃離相極難覺了
[26-0101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十三張慈
**雖猛利智猶不能窮故於彼疑此中
不說有說佛觀未來有諸弟子撥無
過未故說於世起疑惑者名爲冥身
如契經說有五種心栽一者疑佛二
者疑法三者疑戒四者疑教五者瞋
僧如彼經說有五心栽云何爲五謂
於大師及法戒教疑惑猶豫不悟入
不信解不害心栽於佛所讃嘆有智
同梵行者瞋恚毀罵陵辱觸惱不害
心栽問此五心栽以何爲體答疑瞋
爲體前四是疑第五是瞋問瞋可爾
疑云何如契經說栽有三種謂貪瞋
品類足論亦作是說瞋云何謂於
有情作損害作栽蘖無處說疑爲栽
自性此中何以說耶答彼相似故謂
諸煩惱中無有非栽自性而作栽事
猶如疑者如施設論說疑覆蔽心令
心剛强作栽蘖事尙不令心得邪決
定况正決定譬如良田若不耕墾卽
便堅硬多諸株杌穢草不植何况嘉
苗有說疑與瞋恚行相所對倶相似
故說爲心栽行相相似者倶慼行相
轉故所對相似者倶對歡行相故問
[26-0101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四苐十四張慈*何
故疑佛說爲心栽非疑僧耶答不應
生處而妄生者說名心栽佛無一切
惡行過失而生猜疑是名非處於法
戒教應知亦尒僧有少分惡行過失
而猜疑者是應處起不名心栽問何
故瞋僧說名心栽非瞋佛耶答僧有
少分惡行過失緣之生瞋性必尤重
故名心栽佛無一切惡行過失生瞋
則輕是故不說於法戒教應知亦爾
有餘師說於非重過施設心栽於僧
生疑其過則重以應處起難可斷故
不名心栽佛無諸過而能緣之生瞋
性必尤重難斷亦非心栽於法戒教
亦復如是云
何多名身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
答是作論者意欲爾故乃至廣說有
說爲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說苾
芻當知如來出世便有名身句身文
身出現世閒雖作是說而不分別云
何名身句身文身今欲分別故作斯
論有說爲令疑者得決定故謂此論
中分別種種甚深妙義或有生疑論
者於義雖得善巧而於其文或不
[26-0102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十五張慈
善巧爲令此疑得決定故顯於文義
倶得善巧故作斯論有說爲止他宗
顯巳義故謂或有執名句文身非實
有法如譬喻者或復有執名句文身
聲爲自性如聲論者爲止彼執顯名
身等是實有法是不相應行藴所攝
故作斯論有說欲顯世尊三無數刧
所設劬勞有大果故謂佛過去無量
刧前應得滅度所以經於三無數刧
修習百千難行苦行但爲利佛夫利
他者必於名身句身文身皆得善巧
以善巧故能爲他說藴界處等令得
涅槃究竟饒益是名大果有說爲欲
建立三種菩提増上緣故謂若以上
品覺慧覺名句文身名佛菩提若以
中品覺慧覺名句文身名獨覺菩提
若以下品覺慧覺名句文身名聲聞
菩提有說欲顯佛是無量無邊說法
者故謂佛善逵名句文身能爲衆生
說法無盡有說欲顯世尊異獨覺故
謂佛獨覺皆不由師自能覺悟而於
名等唯佛善知獨覺不爾有說爲欲
照了雜染清淨二法性相令他知故
[26-0102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十六張慈*訓
謂名身等是能照了染淨根本若無
名等雜染清淨不可顯示有說欲顯
於名身等觀察不觀察者引大義利
大衰損故謂修行者若能觀察名句
文身則能制伏猶如積山煩惱惡行
雖遭罵辱能堪忍故若不觀察名句
文身則煩惱惡行如河流不絕如罵
太子毗盧釋迦言婢子何以昇我釋
種堂彼以不能觀察如是四五字故
牽引無量百千衆生墮大地獄問彼
修行者得他罵時云何觀察令瞋不
起答所言阿倶盧舎縵者是爲罵我
若除阿字但是喚我若除縵字直是
罵聲若二字倶除直名爲喚彼修行
者得他罵時便審觀察此諸字中若
無阿者便是喚我何爲生瞋若無縵
者但有罵聲不関於我何由得瞋若
二字倶無直名爲喚於我何苦而得
生瞋復次行者得他罵時便審觀察
如是諸字此方是罵他方是讃我若
於此生瞋生憂若於他方生貪生喜
則常憂常喜常瞋常貪誰有波苦
與我比者由此觀察便不生瞋復次
[26-0102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十七張慈
行者得他罵時便審觀察有讃我者
更無別字但於罵我諸字之中顚倒
次比此讃與罵旣不決定不應於中
生憂生喜由此於罵不生瞋心復次
行者得他罵時應審觀察如是語業
誰所成就爲是罵者爲是我身卽知
此是罵者成就便作是念彼爲自罵
何關於我故不生瞋復次行者得他
罵時便觀罵者身中諸法罵我法多
不罵法多卽知罵法准攝一界一處
一藴少分不罵法攝十七界一界少
分十一處一處少分四藴一藴少分
作如是念彼罵我者罵我法少不罵
法多何爲忘多於少生恚復次行者
得他罵時應觀一字一刹那頃必不
成罵無有多字多念倶生前字生時
後字未起後字苦生前字巳滅都無
罵理但妄分別謂之爲罵故不應瞋
復次行者得他罵時應觀我身及能
罵者皆念念滅適欲分別罵者及我
皆巳滅無誰復於誰應生瞋恨由此
觀察故不生瞋復次行者得他罵時
應觀諸行離我我所作者受者皆不
[26-0103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十八張慈文
*可得唯空行聚何爲生瞋有說所以
作此論者爲顯此論文義具故謂此
論中分別諸法自相共相名爲義具
此中分別名句文身名爲文具有說
爲顯名句文身有大用故謂由名等
顯示分別藴界處等無量義門及能
讃述佛法僧寶無邊功德由如是等
種種因緣故作斯論
云何多名身荅謂多名号異語増語
想等想假施設是謂多名身此中論
者於文善巧以多文句共顯一名皆
是名之差別名故問此中何故問多
名身而不問名及名身耶荅是作論
者意欲爾故乃至廣說有說應問而
不問者當知此義有餘有說名與名
身二倶攝在多名身中問多名身則
爲都問有說此是契經所說不應問
作論者勢經但問多名身故論者於
中不能増減問若爾何故問多名身
而答以名荅名是根本名滿名身名
身復滿多名身故有說依展轉因故
作是說如子孫法謂依名有名身依
名身有多名身故問名體是何荅是
[26-0103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十九張慈
不相應行藴所攝文句亦爾問何故
名名荅名者名爲隨名爲名名爲合
隨者如其所作卽往相應名者爲此
義立如求便應合者隨造頌轉令與
義會此中名具三義故名爲名心心
所法有隨有名而無合義故不名名
餘不相應色無爲法有隨有合而無
名義故亦非名問名身者是何義荅
是二名聚集義是故一名不名名身
問多名身是何義荅是多名聚集義
如一象二象不名多象身要衆多象
名多象身馬等亦爾句身多句身文
身多文身亦復如是此中有名有名
身有多名身有一字所起名有二字
所起名有多字所起名一字所起名
中於一字但有名於二字有名身多
名身者有欲令依三字有多令依四
字二字所起名中於二字但有名於
四字有名身多名身者有欲令依六
字有欲令依八字三字所起名中於
三字但有名於六字有名身多名身
者有欲令依九字有欲令依十二字
四字所起名中於四字但有名於
[26-0103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二十張慈八字
有名身多名身者有欲令依十二字
有欲令依十六字以此爲門餘多字
名應知亦尒有餘師說一字所起名
中於一字一呼但有名卽於此字再
呼有名身卽於此字或三呼或四呼
有多名多身於二字所起名等應知
亦爾云何
多句身答諸句能滿未滿足義於中
連合是謂多句身爲成此爲引經爲
證如世尊說諸惡
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心是諸
佛教如是
四句各能滿足未滿足義於中連合
是謂多句身如是四句一一能滿各
自句中未滿足義於中連合者於四
句中一一各別連合諸字顯未滿義
或復連合諸句顯成頌義爲多句身
一一句中有摽有釋謂諸惡者是摽
莫作者是釋乃至是諸佛者是標教
者是釋故此頌中有四事滿一標二
釋三句四頌若說諸惡於標名滿於釋
於句於頌未滿復說莫作於摽釋句三
種名滿於頌未滿復說諸善若
[26-0104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二十一張慈*於
捻頌摽釋句滿若於別句摽滿非餘
乃至復說是諸佛者若於捻頌摽釋
句滿若於別句摽滿非餘復說教者
一切皆滿此頌處中不長不短八字
爲句三十二字爲頌諸經論頌多依
此法計書寫數亦依此法又従六字
乃至二十六字皆得爲句然六字者
名爲初句二十六字者名爲後句減
六字者名短句過二十六字者名長
句云
何多文身答諸字衆是謂多文身爲
成此義引經爲證如世尊說欲
爲頌本文卽是字頌依於名及
造頌者此
中欲者是欲造頌欣憙愛樂爲頌本
者此欲是頌因集生緣文卽是字者
巧便顯了故名爲文此卽是字無轉
盡故此卽顯示能顯頌文以字爲體
頌依於名者頌是假有依名而立亦
依文句且說依名此中依言如林依
樹及造頌者思惟觀察作諸伽他名
造頌者頌依造者如蛇依穴水依於
泉乳依乳房與依名異
[26-0104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苐十四苐二十二張慈
應知此中有名有名身有多名身有
有句身有多句身有文有文身有
多文身於一字有名無名身無多名
身無句無句身無多句身有文無文
身無多文身於二字有名有名身無
多名身無句無句身無多句身有文
有文身無多文身於四字有名有名
身有多名身無句無句身無多句身
有文有文身有多文身於八字有名
有名身有多名身有句無句身無多
句身有文有文身有多文身於十六
字有名有名身有多名身有句有句
身無多句身有文有文身有多文身
於三十二字有名有名身有多名身
有句有句身有多句身有文有文身
有多文身由此爲門於諸字衆所說
多少如理應知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毗婆沙論卷第十四
此卷宋本第十六幅末便不生瞋復
次行者得之下所起名中之上脫他罵時
便審觀察乃至依二十字四字等六十
八行文今依二本足
甲辰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彫造
[26-0104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卷第十五慈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雜藴第一中智納息第二之七
問名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