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123 菩薩戒本-唐-彌勒菩薩 (TKD)


[14-0405b]
菩薩戒本出瑜伽論本事分中菩薩地剋彌勒
菩薩說沙門
玄奘奉詔譯若諸
菩薩巳受菩薩所受淨戒應自數數
專諦思惟此是菩薩正所應作此非
菩薩正所應作旣思惟巳然後爲成
正所作業當勤修學又應專勵聽聞
菩薩素呾纜藏及以菩薩摩呾理迦
隨其所聞當勤修學若諸
菩薩住成律儀有其四種他勝處法
何等爲四若諸菩薩爲欲貪求利養
恭敬自讃毁他是名第一他勝處法
若諸菩薩現有資財性慳財故有苦
有貧無依無怙正求財者來現在前
不起哀憐而修惠捨正求法者來現
在前性慳法故雖現有法而不捨施
是名第二他勝處法若諸菩薩長養
如是種類忿緾由是因緣不唯發起
麤言便息由忿蔽故加以手足塊石
刀杖捶打傷害損惱有情内懷猛利
忿恨意樂有所違犯他來諫謝不受
不忍不捨怨結是名第三他勝處法
若諸菩薩謗菩薩藏愛樂宣說
[14-0405c]
開示建立像似正法於像似法或自
信解或隨他轉是名第四他勝處法
菩薩於四他勝處法隨犯一種况犯
一切不復堪能於現法中增長攝受
菩薩廣大菩提資糧不復堪能於現
法中意樂清淨是卽名爲相似菩薩
非眞菩薩菩薩若用軟中品緾毁犯
四種他勝處法不捨菩薩淨戒律儀
上品緾犯卽名爲捨若諸菩薩毁犯
四種他勝處法數數現行都無慙愧
深生愛樂見是功德當知說名上品緾
犯非諸菩薩蹔一現行他勝處法便
捨菩薩淨戒律儀如諸苾芻犯他勝
法卽便弃捨別解脫戒若諸菩薩由
此毁犯弃捨菩薩淨戒律儀於現法
中堪任更受非不堪任如苾芻住別
解脫戒犯他勝法於現法中不任更
受如是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
有違犯及無違犯是染非染軟中上
品應當了知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日
日中若於如來或爲如來造制多所
若於正法或爲正法造經卷所謂諸
唐譯菩薩戒本苐二張剋
[14-0406a]
菩薩素呾纜藏摩呾理迦若於僧伽
謂十方界巳入大地諸菩薩衆若不
以其或少或多諸供養具而爲供養
下至以身一拜礼敬下至以語一四
句頌讃佛法僧眞實功德下至以心
一清淨信隨念三寶眞實功德空度
日夜是名有犯有所違越若不恭敬
嬾墯懈怠而違犯者是染違犯若誤
失念而違犯者非染違犯無違犯者
謂心狂乱若巳證入淨意樂地常無
違犯由得清淨意樂菩薩譬如巳得
證淨苾芻恒時法爾於佛法僧以勝
供具承事供養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有其
大欲而無喜足於諸利養及以恭敬
生著不捨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
違犯無違犯者謂爲斷彼生起樂欲
發勤精進攝彼對治雖勤遮遏而爲
猛利性惑所蔽數起現行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
耆長有德可敬同法者來憍慢所制
懷嫌恨心懷恚惱心不起承迎不推
勝座若有他來語言談論慶慰請問
唐譯菩薩戒本苐三張剋
[14-0406b]
憍慢所制懷嫌恨心懷恚惱心不稱
正理發言酬對是名有犯有所違越
是染違犯非憍慢制無嫌根心無恚
惱心但由嬾墯懈怠忘念無記之心
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無違
犯者謂遭重病或心狂乱或自睡眠
他生覺想而來親附語言談論慶慰
請問或自爲他宣說諸法論義決擇
或復與餘談論慶慰或他說法論義
決擇屬耳而聽或有違犯說正法者
爲欲將護說法者心或欲方便調彼
伏彼出不善處安立善處或護僧制
或爲將護多有情心而不酬對皆無
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他來
延請或徃居家或徃餘寺奉施飮食
及衣服等諸資生具憍慢所制懷嫌
恨心懷恚惱心不至其所不受所請
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由
嬾墯懈怠忘念無記之心不至其所
不受所請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
違犯無違犯者或有疾病或無氣力
或心狂乱或處懸遠或道有怖或欲
唐譯菩薩戒本苐四張剋
[14-0406c]
方便調彼伏彼出不善處安立善處
或餘先請或爲無間修諸善法欲護
善品令無暫廢或爲引攝未曾有義
或爲所聞法義無退如爲所聞法義
無退論義決擇當知亦爾或復知彼
懷損惱心詐來延請或爲護他多嫌
恨心或護僧制不至其所不受所請
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他持
種種生色可染末尼眞珠琉璃等寶
及持種種衆多上妙財利供具慇懃
奉施由嫌恨心或恚惱心違拒不受
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捨有
情故若由嬾墯懈怠忘念無記之心
違拒不受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
違犯無違犯者或心狂乱或觀受巳
心生染著或觀後時彼定追悔或復
知彼於施迷乱或知施主隨捨隨受
由是因緣定當貧匱或知此物是僧
伽物窣堵波物或知此物刧盜他得
或知此物由是因緣多生過患或煞
或縛或罰或黜或嫌或責違拒不受
皆無違犯
唐譯菩薩戒本苐五張剋


[14-0407a]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他來
求法懷嫌恨心懷恚惱心嫉妬變異
不施其法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
違犯若由嬾墯懈怠忘念無記之心
不施其法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
違犯無違犯者謂諸外道伺求過短
或有重病或心狂乱或欲方便調彼
伏彼出不善處安立善處或於是法
未善通利或復見彼不生恭敬無有
羞愧以惡威儀而來聽受或復知彼
是鈍根性於廣法敎得法究竟深生
怖畏當生邪見增長邪執衰損惱壞
或復知彼法至其手轉布非人而不
施與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諸
暴惡犯戒有情懷嫌恨心懷恚惱心
由彼暴惡犯戒爲緣方便弃捨不作
饒益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由嬾墯懈怠弃捨由忘念故不作
饒益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
何以故非諸菩薩於淨持戒身語意
業寂靜現行諸有情所起憐愍心欲
作饒益如於暴惡犯戒有情於諸苦
唐譯菩薩戒本苐六張剋
[14-0407b]
因而現轉者無違犯者謂心狂乱或
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或爲將
護多有情心或護僧制方便弃捨不
作饒益皆無違犯若諸菩薩安住菩
薩淨戒律儀如薄伽梵於別解脫毗
奈耶中將護他故建立遮罪制諸聲
聞令不造作諸有情類未淨信者令
生淨信巳淨信者令倍增長於中菩
薩與諸聲聞應等修學無有差別何
以故以諸聲聞自利爲勝尙不弃捨
將護他行爲令有情未信者信信者
增長學所學處何况菩薩利他爲勝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如薄
伽梵於別解脫毗奈耶中爲令聲聞
少事少業少悕望住建立遮罪制諸
聲聞令不造作於中菩薩與諸聲聞
不應等學何以故以諸聲聞自利爲
勝不顧利他於利他中少事少業少
悕望住可名爲妙非諸菩薩利他爲
勝不顧自利於利他中少事少業少
悕望住得名爲妙如是菩薩爲利他
故従非親里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及
恣施家應求百千種種衣服觀彼有
唐譯菩薩戒大苐七張剋
[14-0407c]
情有力無力隨其所施如應而受如
說求衣求鉢亦爾如求衣鉢如是自
求種種絲縷令非親里爲織作衣爲
利他故應稸種種憍奢耶衣諸坐臥
具事各至百生色可染百千拘胝復
過是數亦應取積如是等中少事少
業少悕望住制止遮罪菩薩不與聲
聞共學安住淨戒律儀菩薩於利他
中懷嫌恨心懷恚惱心少事少業少
悕望住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
犯若由嬾墯懈怠忘念無記之心
事少業少悕望住是名有犯有所違
越非染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善權
方便爲利他故於諸性罪少分現行
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
功德謂如菩薩見惡刧賊爲貪財故
欲煞多生或復欲害大德聲聞獨覺
菩薩或復欲造多無間業見是事巳
發心思惟我若斷彼惡衆生命墮那
落迦如其不斷無間業成當受大苦
我寧煞彼墮那落迦終不令其受無
間苦如是菩薩意樂思惟於彼衆生
唐譯菩薩戒本苐八張剋
[14-0408a]
或以善心或無記心知此事巳爲當
來故深生慚愧以憐愍心而斷彼命
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
功德
又如菩薩見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
暴惡於諸有情無有慈愍專行逼惱
菩薩見巳起憐愍心發生利益安樂
意樂隨力所能若廢若黜增上等位
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
功德
又如菩薩見刧盜賊奪他財物若僧
伽物窣堵波物取多物巳執爲巳有
縱情受用菩薩見巳起憐愍心於彼
有情發生利益安樂意樂隨力所能
逼而奪取勿令受用如是財故當受
長夜無義无利由此因緣所奪財寶
若僧伽物還復僧伽窣堵波物還窣
堵波若有情物還復有情又見衆生
或園林主取僧伽物窣堵波物言是
已有縱情受用菩薩見巳思擇彼惡
起憐愍心勿令因此邪受用業當受
長夜無義无利隨力所能廢其所主
菩薩如是雖不與取而無違犯生多
唐譯菩薩戒大苐九張剋
[14-0408b]
功德
又如菩薩處在居家見有女色現無
繫屬習婬欲法繼心菩薩求非梵行
菩薩見巳作意思惟勿令心恚多生
非福若隨其欲便得自在方便安處
令種善根亦當令其捨不善業住慈
愍心行非梵行雖習如是穢染之法
而無所犯多生功德出家菩薩爲護
聲聞聖所敎誡令不壞滅一切不應
行非梵行
又如菩薩爲多有情解脫命難囹圄
縛難刖手足難劓鼻刵耳剜眼等難
雖諸菩薩爲自命難亦不正知說於
妄語然爲救脫彼有情故知而思擇
故說妄語以要言之菩薩唯觀有情
義利非無義利自無染心唯爲饒益
諸有情故覆想正知而說異語說是
語時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諸有情爲惡友朋之所
攝受親愛不捨菩薩見巳起憐愍心
發生利益安樂意樂隨能隨力說離
間語令離惡友捨相親愛勿令有情
由近惡友當受長夜无義無利菩薩
唐譯菩薩戒本苐十張剋
[14-0408c]
如是以饒益心說離間語乖離他愛
无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諸有情爲行越路非理
而行出麤惡語猛利訶擯方便令其
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菩薩如是以饒
益心於諸有情出麤惡語无所違犯
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諸有情信樂倡伎吟詠
歌諷或有信樂王賊飮食淫蕩街衢
無義之論菩薩於中皆悉善巧於彼
有情起憐愍心發生利益安樂意樂
現前爲作綺語相應種種倡伎吟詠
歌諷王賊飮食淫衢等論令彼有情
喜引攝自在隨屬方便奬導出不
善處安立善處菩薩如是現行綺語
無所違犯生多功德若諸菩薩安住
菩薩淨戒律儀生起詭詐虛談現相
方便研求假利求利味邪命法無有
羞恥堅持不捨是名有犯有所違越
是染違犯無違犯者若爲除遣生起
樂欲發勤精進煩惱熾盛蔽抑其心
時時現起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爲掉
唐譯菩薩戒本苐十一張剋
[14-0409a]
所動心不寂靜不樂寂靜高聲嬉戲
諠譁紛聒輕躁騰躍望他歡笑如此
諸緣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忘念起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爲
除遣生起欲樂廣說如前若欲方便
解他所生嫌恨令息若欲遣他所生
愁惱若他性好如上諸事方便攝受
敬順將護隨彼而轉若他有情猜阻
菩薩内懷嫌恨惡謀憎背外現歡顏
表内清淨如是一切皆无違犯若諸
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起如是見
立如是論菩薩不應忻樂涅槃應於
涅槃而生猒背於諸煩惱及隨煩惱
不應怖畏而求斷滅不應一向心生
猒離以諸菩薩三無數劫流轉生死
求大菩提若作此說是名有犯有所
違越是染違犯何以故如諸聲聞於
其涅槃忻樂親近於諸煩惱及隨煩
惱深心猒離如是菩薩於大涅槃忻
樂親近於諸煩惱及隨煩惱深心猒
離其倍過彼百千俱胝以諸聲聞唯
爲一身證得義利勤修正行菩薩普
爲一切有情證得義利勤修正行是
唐譯菩薩戒大苐十二張剋
[14-0409b]
故菩薩當勤修集無雜染心於有漏
事隨順而行成就勝出諸阿羅漢无
雜染法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
儀於自能發不信重言所謂惡聲惡
稱惡譽不護不雪其事若實而不避
護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
事不實而不清雪是名有犯有所違
越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他外道若
他僧嫉若自出家因行乞行因修善
行謗聲流布若忿蔽者若心倒者謗
聲流布皆無違犯若諸菩薩安住菩
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應以種種辛
楚加行猛利加行而得義利護其憂
惱而不現行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
染違犯無違犯者觀由此緣於現法
中少得義利多生憂惱若諸菩薩安
住菩薩淨戒律儀他罵報罵他瞋報
瞋他打報打他弄報弄是名有犯有
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他
有情有所侵犯或自不爲彼疑侵犯
由嫌嫉心由慢所執不如理謝而生
輕捨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唐譯菩薩戒本苐十三張剋
[14-0409c]
若由懶墯懈怠放逸不謝輕捨是名
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无違犯者
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出不善處安立
善處若是外道若彼悕望要因現行
非法有罪方受悔謝若彼有情性好
鬪諍因悔謝時倍増憤怒若復知彼
爲性堪忍體無嫌恨若必了他因謝
侵犯深生羞恥而不悔謝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他所
侵犯彼還如法平等悔謝懷嫌恨心
欲損惱彼不受其謝是名有犯有所
違越是染違犯雖復於彼無嫌恨心
不欲損惱然由禀性不能堪忍故不
受謝亦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
一切如前應知若不如法不平等謝
不受彼謝亦无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他
懷忿相續堅持生巳不捨是名有犯
有所違越是染違犯无違犯者爲斷
彼故生起樂欲廣說如前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貪著
供事増上力故以愛染心管御徒衆
唐譯菩薩戒本苐十四張剋
[14-0410a]
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无違
犯者不貪供侍無愛染心管御徒衆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嬾墯
懈怠耽睡眠樂臥樂倚樂非時非量
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無違
犯者若遭疾病若無氣力行路疲弊
若爲斷彼生起樂欲廣說一切如前
應知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懷愛
染心談說世事虛弃時日是名有犯
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由忘念虛弃
時日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湋犯
无違犯者見他談說護彼意故安住
正念湏臾而聽若事希奇或暫問他
或答他問無所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爲令
心住欲定其心心懷嫌恨憍慢所持
不詣師所求請敎授是名有犯有所
違越是染違犯嬾墯懈怠而不請者
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遇疾病若无
氣力若知其師顚倒敎授若自多聞
自有智力能令心定若先巳得所應
敎授而不請者無所違犯
唐譯菩薩戒本苐十五張剋
[14-0410b]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起貪
欲蓋忍受不捨是名有犯有所違越
是染違犯無違犯者若爲斷彼生起
樂欲發勤精進煩惱猛利蔽抑心故
時時現行如貪欲蓋如是瞋恚惛沉
睡眼掉舉惡作及與疑蓋當知亦爾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貪味
靜慮於味靜慮見爲功德是名有犯
有所違越是染湋犯無違犯者若爲
斷彼生起樂欲廣說如前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起如
是見立如是論菩薩不應聽聲聞乘
相應法敎不應受持不應修學菩薩
何用於聲聞乘相應法敎聽聞受持
精勤修學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
違犯何以故菩薩尙於外道書論精
勤研究况於佛語無違犯者爲令一
向習小法者捨彼欲故作如是說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菩
薩藏未精研究於菩薩藏一切弃捨
於聲聞藏一向修學是名有犯有所
違越非染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現有
唐譯菩薩戒本苐十六張剋
[14-0410c]
佛敎於佛敎中未精研究於異道論
及諸外論精勤修學是名有犯有所
違越是染違犯无違犯者若上聰敏
若能速受若經久時能不忘失若於
其義能思能達若於佛敎如理觀察
成就俱行無動覺者於日日中常以
二分修學佛語一分學外則无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越菩
薩法於異道論及諸外論研求善巧
深心寶翫愛樂耽味非如辛藥而習
近之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聞菩
薩藏於甚深處最勝甚深眞實法義
諸佛菩薩難思神力不生信解憎背
毁謗不能引義不能引法非如來說
不能利益安樂有情是名有犯有所
違越是染違犯如是毁謗或由自内
非理作意或隨順他而作是說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若聞
甚深最甚深處心不信解菩薩尒時
應强信受應無諂曲應如是學我爲
非善盲無慧目於如來眼隨所宣說
於諸如來密意語言而生誹謗菩薩
唐譯菩薩戒本苐十七張剋
[14-0411a]
如是白處无知仰推如來於諸佛法
無不現知等隨觀見如是正行无所
違犯雖無信解然不誹謗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他
人所有染愛心有瞋恚心自讃毁他
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无違
犯者若爲摧伏諸惡外道若爲住持
如來聖敎若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
如前或欲令其未淨信者發生淨信
巳淨信者倍復増長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聞說
正法論義決擇憍慢所制懷嫌恨心
懷恚惱心而不徃聽是名有犯有所
違越是染違犯若爲懶墯懈怠所蔽
而不徃聽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不
覺知若有疾病若无氣力若知倒說
若爲護彼說法者心若正了知彼所
說義是數所聞所持所了若巳多聞
具足聞持其聞積集若欲无閒於境
住心若勤引發菩薩勝定若自了知
上品愚鈍其慧鈍濁於所聞法難受
難持難於所緣攝心令定不徃聽者
皆無違犯
唐譯菩薩戒本苐十八張剋
[14-0411b]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說
法師故思輕毁不深恭敬嗤笑調弄
但依於文不依於義是名有犯有所
違越是染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諸
有情所應作事懷嫌恨心懷恚惱心
不爲助伴謂於能辦所應作事或於
道路若徃若來或於正說事業加行
或於掌護所有財寶或於和好乖離
諍訟或於吉會或於福業不爲助伴
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爲
嬾墯懈怠所蔽不爲助伴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有疹疾若无氣力若了
知彼自能成辦若知求者自有依怙
若知所作能引非義能引非法若欲
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若先許餘
爲作助伴若轉請他有力者助若於
善品正勤修習不欲暫廢若性愚鈍
於所聞法難受難持如前廣說若爲
將護多有情意若護僧制不爲助伴
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
有情遭重疾病懷嫌恨心懷恚惱心
唐譯菩薩戒本苐十九張剋
[14-0411c]
不徃供事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
違犯若爲嬾墯懈怠所蔽不徃供事
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自有病若无
氣力若轉請他有力隨順令徃供事
若知病者有依有怙若知病者自有
勢力能自供事若了知彼長病所觸
堪自支持若爲勤修廣大無上殊勝
善品若欲護持所修善品令无間缺
若自了知上品愚鈍其慧鈍濁於所
聞法難受難持難於所緣攝心令定
若先許餘爲作供事如於病者於有
苦者爲作助伴欲除其苦當知亦爾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
有情爲求現法後法事故廣行非理
懷嫌恨心懷恚惱心不爲宣說如實
正理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由嬾墯懈怠所蔽不爲宣說非染
違犯無違犯者若自無知若无氣力
若轉請他有力者說若卽彼人自有
智力若彼有餘善友攝受若欲方便
調彼伏彼廣說如前若知爲說如實
正理起嫌恨心若發惡言若顚倒受
若無愛敬若復知彼性弊忄戾不爲
唐譯菩薩戒本苐二十張剋
[14-0412a]
宣說皆无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先
有恩諸有情所不知恩惠不了恩惠
懷嫌恨心不欲現前如應酬報是名
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爲懶墯
懈怠所蔽不現酬報非染違犯無違
犯者勤加功用無力无能不獲酬報
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若欲
報恩而彼不受皆无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
有情墮在喪失財寶眷屬禄位難處
多生愁惱懷嫌恨心不徃開解是名
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爲嬾墯
懈怠所蔽不徃開解非染違犯無違
犯者應知如前於他事業不爲助伴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有飮
食等資生衆具見有求者正來悕求
飮食等事懷嫌恨心懷恚惱心而不
給施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由嬾墯懈怠放逸不能施與非染
違犯無違犯者若現无有可施財物
若彼悕求不如法物所不冝物若欲
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若來求者
唐譯菩薩戒本苐二十一張剋
[14-0412b]
王所不冝將護王意若護僧制而不
惠施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攝受
徒衆懷嫌恨心而不隨時无倒敎授
无倒敎誡知衆匱乏而不爲彼従清
淨信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如法追求
衣服飮食諸坐臥具病緣醫藥資身
什物隨時供給是名有犯有所違越
是染違犯若由嬾墯懈怠放逸不徃
敎授不徃敎誡不爲追求如法衆具
非染違犯无違犯者若欲方便調彼
伏彼廣說如前若護僧制若有疹疾
若無氣力不任加行若轉請餘有勢
力者若知徒衆世所共知有大福德
各自有力求衣服等資身衆具若隨
所應敎授敎誡皆巳無倒敎授敎誡
若知衆内有本外道爲竊法故來入
衆中无所堪能不可調伏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懷嫌
恨心於他有情不隨心轉是名有犯
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由嬾墯懈怠
放逸不隨其轉非染違犯无違犯者
若彼所愛非彼所冝若有疾病若无
唐譯菩薩戒本苐二十二張剋
[14-0412c]
氣力不任加行若護僧制若彼所愛
雖彼所冝而於衆多非冝非愛若爲
降伏諸惡外道若欲方便調彼伏彼
廣說如前不隨心轉皆无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懷嫌
恨心他實有德不欲顯揚他實有譽
不欲稱美他實妙說不讃善哉是名
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由嬾墯
懈怠放逸不顯揚等非染違犯无違
犯者若知其人性好少欲將護彼意
有疾病若無氣力若欲方便調彼
伏彼廣說如前若護僧制若知由此
顯揚等緣起彼雜染憍舉无義爲遮
此過若知彼德雖似功德而非實德
若知彼譽雖似善譽而非實譽若知
彼說雖似妙說而實非妙若爲降伏
諸惡外道若爲侍他言論究竟不顯
揚等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
有情應可訶責應可治罰應可驅擯
懷染汙心而不訶責或雖訶責而不
治罰如法敎誡或雖治罰如法敎誡
而不驅擯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
唐譯菩薩戒本苐二十三張剋
[14-0413a]
湋犯若由嬾墯懈怠放逸而不訶責
乃至驅擯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了
知彼不可療治不可與語喜出麤言
多生嫌恨故應弃捨若觀待時若觀
因此鬪訟諍竸若觀因此令僧諠雜
令僧破壞知彼有情不懷諂曲成就
増上猛利慚愧疾疾還淨而不訶責
乃至驅擯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具足
成就種種神通變現威力於諸有情
應恐怖者能恐怖之應引攝者能引
攝之避信施故不現神通恐怖引攝
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無違
犯者若知此中諸有情類多著僻執
是惡外道誹謗賢聖成就邪見不現
神通恐怖引攝無有違犯
又一切處無違犯者謂若彼心増上
狂乱若重苦受之所逼切若未曾受
淨戒律儀當知一切皆无違犯
若諸菩薩従他正受戒律儀巳由善
清淨求學意樂菩提意樂饒益一切
有情意樂生起最極尊重恭敬従初
專精不應違犯設有違犯卽應如法
疾疾悔除令得還淨
唐譯菩薩戒本苐二十四張剋
[14-0413b]
如是菩薩一切違犯當知皆是惡作
所攝應向有力於語表義能覺能受
小乘大乘補特伽羅發露悔滅若諸
菩薩以上品緾違犯如上他勝處法失
戒律儀應當更受若中品緾違犯如
上他勝處法應對於三補特伽羅或
過是數應如發露除惡作法先當稱
述所犯事名應作是說長老專志或
言大德我如是名違越菩薩毗柰耶
法如所稱事犯惡作罪餘如苾芻發
露悔滅惡作罪法應如是說若下品
緾違犯如上他勝處法及餘違犯應
對於一補特伽羅發露悔法當知如
前若無隨順補特伽羅可對發露悔
除所犯尒時菩薩以淨意樂起自誓
心我當決定防護當來終不重犯如
是於犯還出還淨
復次如是所犯諸事菩薩學處佛於
彼彼素呾纜中隨機散說謂依律儀
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今於此菩
薩藏摩呾理迦綜集而說菩薩於中
應起尊重住極恭敬專精修學
菩薩戒本一卷唐譯菩薩戒本苐二十五剋癸卯
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