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43 善見律毘婆沙-蕭齊-僧伽跋陀羅 (TKD)


[24-0406c]
婆沙卷第十二伯蕭
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有善比
丘或知修多羅藏或解阿毗曇藏或
解毗尼藏不希飮食趣得支命持戒
清淨或爲人說法威儀具足令人歡
喜從邑至邑從國至國爲人敬重佛
法興隆如是比丘光揚佛法有惡比
丘從善比丘聞受法巳爲他講說言
辭柔和音聲清徹人所樂聞衆共讃
譽大德善說妙法從誰稟受荅言我
自知之不從他學如是自稱如來積
四阿僧祗刧百千刧具足諸波羅蜜
勤苦如是得此妙法而惡比丘因偸
此法求覓利養是名第二大賊復有
大賊精進比丘持戒具足或得湏陀
洹斯陀含阿那含乃至陀羅漢或凡
夫比丘持戒清淨以波羅夷法謗之
憎嫉他行自稱巳是清淨人如是謗
諸賢聖偸竊聖法是名第三大賊重
物者如盜戒無異乃至五摩沙迦盜
取是名重物佛告諸比丘有五種重物
不應與人僧亦不得與衆亦
[24-0407a]
不得與一人亦不得與若與者得偸
蘭遮罪何謂爲五一者園二者地三
者鐵物四者木物五者土物以此諸
重物不得妄與人佛告諸比丘五種
不得分僧衆一人園爲初若分得偸
蘭遮罪法師曰分不可分於蹇陀迦
當廣說今此略說以取者以此重物
而取白衣意希望白衣不可與人而
偸取以餉致白衣佞取其意此是第
四大賊也以此重物餉致白衣者名
汙他家因汙他家得突吉羅罪應驅
出衆復有比丘取僧物如巳物無異
行用與人得偸蘭遮罪若以偸心取
者隨冝多少結罪此是名爲第五大
賊賊无過此賊聖利法者此法極細微
若金銀珍寶亦可偸取此法不可偸
取是故律本說聖利法者而自說有
於身中無聖利法自言聖利法巳在
我身問曰此無離本處云何名爲賊
荅曰不能得名爲賊何以故爲因空
誑妄語而得大利養故以方便取之
是故律本說佛告諸比丘盜取人飮
食者此亦名大賊何以故以無實故假
善見律毗婆沙卷苐十二苐二張伯
[24-0407b]
名有實言我是阿羅漢聖法在他而
假偸在巳譬如獵師欲煞羣鹿若以
人形徃者鹿見必走以方便故以草
木緾身身非草木而現示是草木形
諸羣鹿見者謂之草木而來就之卽
煞取比丘亦復如是非阿羅漢假示
是阿羅漢現阿羅漢相信心檀越謂
是眞實以餚饍飮食而供養之亦如
獵師假形謀鹿如此比丘假形謀取
諸檀越飮食是故律本中偈讃
外袈裟遶頸内行不淨法巳行惡法故
死卽墮地獄鐵丸熱光炎寧可呑取死
若有破戒者不應呑信施
外袈裟遶頸者以袈裟緾置肩上此
是外取聖表式内空無所有譬如畫
噐内盛臭物如此之虛假定無一可取
惡比丘亦復如是第二偈者何以如
來作如是說寧呑鐵火丸而不呑檀
越供養施食何以故呑鐵火丸肝腸
爛死不以此因緣墮於地獄是故作
如是說呵責婆裘比丘巳告諸比丘
說戒時作如是言若比丘空誑妄語
爲初佛結第四波羅夷堅巳復次隨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三張伯
[24-0407c]
結除増上慢者如是佛巳爲比丘說
隨結巳於隨結中不見謂爲巳見者
以慧眼不見阿羅漢想而謂巳見如
是未至謂至未得謂得未得句者以
道諦未得作眞實者以慧眼覆見眞
實増上慢者作是言我巳得聖利法
於中生慢或言過慢或言増慢自念
言我於阿羅漢法我巳作之云何慢
以舎摩陀毗婆舎那力故煩惱暫住
是名爲慢若後見慾境煩惱便起唯
此人不犯問曰何人起慢何人不起
慢聲聞羅漢不起慢旣得道果一切
諸煩惱滅故以慧眼覆觀無有未得
謂得狐疑云何狐疑我得湏陀洹斯
陀含阿那含爲初如是於四道果慢
不起復不起慢於破戒人云何不起
於聖利法無有分故如禪人好眠爲
事此人不起起慢人者先持戒具足
而入禪定得禪定巳未分別名色始
入毗婆舎那三想具足心絕勇猛或
得舎摩陀或二十年或三十年中不
起因勇猛行毗婆舎那力故自念言
我得湏陀洹道斯陀含阿那含増上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四張伯
[24-0408a]
慢如是若能善持舎摩陀非但二十
三十年乃至八十年百年煩惱不起
是以生増上慢言我得阿羅漢是故
如來除増上慢不入空誑妄語聖利
法荅曰言禪定解脫三昧入空慧眼
如是禪定爲初一切諸法是名爲聖
利法惡比丘以此法爲已有或以巳
身現爲法有聖利滿足見者世間過
世間用慧知諸法如肉眼見無異慧
眼者三知也問曰慧與眼爲一爲異
荅曰一也慧卽眼眼卽慧問曰若爾
者何不直言慧何湏言眼亦不湏言
慧荅曰不然所以如眼不異故名慧
眼過人法向男女說者此是指示說
處也非天梵魔亦非夜叉餓鬼畜生
我如是知如是見者此說其因緣知
是見如是禪定爲初如是見如是
我知若撿挍若不撿挍者此令人知
巳得罪也當時說巳得波羅夷罪巳
得竟或有撿挍或不撿挍自向他說
是故律本說或撿挍或不撿挍云何撿
挍問長老何時得禪定解脫三昧三道
耶如是方便問巳或問長老得三想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五張伯
[24-0408b]
苦空無我或以三昧得之或非三昧
或毗婆舎那得也或以色或以無色
或以内色或以外色何時得也爲朝
得爲中得爲暮得復問處何處得也
爲樹下爲阿蘭若爲空閑得耶問巳復
問若煩惱巳滅去幾餘有幾以何道
滅之以湏陀洹道爲斯陀含道於一
一道中汝得何法若有比丘得過人
法而一一荅言若不得者問巳迷乱
不能自荅若人得者現法如在手掌旡
異曰時處所皆一一荅之或白曰或
夜若荅巳復問四道果中汝巳何道
煞幾煩惱荅者一一悉著者復問汝
得何法爲得湏陀洹斯陀含若答悉著
者若有小小異者卽不信何以故若
有智慧聰明比丘從師稟受一一句
義不得謬乱復作餘問
初入云何若荅不著卽聖利滿足汝
不得也而驅出若荅言入聖道著久
於戒定慧中無有懈怠精勤不退於
四供養心無染著譬如虛空若如此
比丘說而同合如大河水與鹽牟那
水相合無異是故佛爲聲聞弟子說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六張伯
[24-0408c]
涅槃道於一一說中無有謬錯是故
以種種問難怖之若不怖者是愛盡
比丘如霹靂著身亦無恐怖若有恐
怖則非阿羅漢若不恐怖一毛不豎
如師子王此比丘若說聖利法善者
王及諸大臣有供養者皆悉堪受惡
比丘者破戒也比丘有戒者善比丘
也令人知我者以惡心而假現聖
利無有實想得波羅夷巳樂自令淨
者自念言我巳得波羅夷罪我今云
何得淨也如來所以結戒比丘犯波
羅夷罪於天禪定解脫智慧住樂道者
皆悉障㝵不復得如律本
中說半偈沙門不持戒死必入地獄
若於比丘中戒不具足還作白衣優
婆塞沙彌戒持五戒清信士如此於
涅槃道無有障㝵是故於白衣相淨
是故破戒比丘樂淨者還作沙彌及
白衣清信士是故律本中說樂欲得
淨我不知言知不見言見我空誑妄
語空誑妄語者此無義語也依止前
三波羅夷若人得此罪名爲波羅夷法
師曰此句易可解耳我樂靜者此是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七張伯
[24-0409a]
略說現聖利法以不廣說而増其罪
又有異義以方便令人得知入禪定
者入第一禪定第二第三第四禪定
慈悲禪定不淨觀禪定阿那波那禪
定聖人禪凡夫禪悉入是故律本中
說入禪定爲初若如是說得波羅夷
言我巳離煩惱離欲斷不復生得罪
如前所說若言我入三昧得道發語
知者巳得波羅夷罪或言我得智慧
或言得三達智或言得三十七菩提
黨法得初力得善作得八聖道法如是
皆得波羅夷罪我離欲如是爲初此
是湏陀洹道以第三道離瞋恚欲以
第四道離愚癡是故律本中說我巳
離欲若如是說得波羅夷罪或言
六通中我一一巳得亦得波羅夷罪若
言我前世巳得六通我今欲得如此
不得重罪或言我得四辯犯重或言我
入滅盡三昧不犯重何以故滅盡三
昧非聖人定非凡人定若有人疑是
阿那含阿羅漢令人知我如是令人
知人卽知又言我巳從迦葉佛時得
湏陀洹道不犯重罪何以故如來以
今善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八張

[24-0409b]
世結戒不爲過去世又言過去世入
三昧亦如是法師曰空誑妄語罪相
巳結定今至有三轉取第一禪爲初
乃至離五蓋一此是第一轉第二轉
取第二定爲初第三轉取第三定爲
初我如是入如是定如是起如是作
巳如是通達無㝵有如是說悉得重
罪法師曰妄語有三種何謂爲三一
者自念言我今欲妄語二者開口成
妄語三者妄語巳自念言我巳妄語
是名三種妄語復有妄語初念言
我今妄語臨發言而實語不成妄語
如此不得重罪復有妄語我欲禪發
言而禪我欲入定如此不犯重復有
妄語初發思妄語發口言妄語語巳
妄語如此三相具足是妄語是爲眞
實妄語法師曰若如此不成妄語何
以故心心起滅如一刹那前心非後心
後心非前心是故一心不具足三相荅
曰不爾所以如來結戒心心相續如
一無異是故犯重問曰三相何者爲正
荅曰初發爲正法師曰我今斷說何
者得罪言我今正得者卽得罪若言
曾善見律毗婆沙卷苐十二苐九張

[24-0409c]
得欲得不犯重此三轉品竟欲說者
我欲說第一禪定後發語我入第二
禪定此是語悞第三第四禪定亦如
是悞悉犯重罪何以故爲其地故如
言我欲捨僧而悞捨法我欲捨法悞
言捨佛戒亦卽失今空誑妄語小小
有異問曰何謂爲異荅曰捨戒雖現
身相戒亦不去要湏發語而失若向
人說我得道人未卽解語良乆方解
不卽知故不犯不犯重得偸蘭遮罪
又有比丘向人說此人亦不知禪想
亦未曾得禪不解禪義隨世間語禪
定而巳若比丘說此人聞巳言此比
丘巳得禪定巳入禪定若如是知者
卽犯重罪欲說品竟次方便轉者隨
律文句解說而向白衣說者言若人
受檀越飮食衣服房舎湯藥者得阿
羅漢以方便不自說名字故犯偸蘭
遮罪若檀越不解語犯突吉羅罪法
師曰如是種種方便欲令人解罪相
輕重汝自當知我今說無罪者除増
上慢者無罪不欲向人說悞說無罪
實得向同意說不犯最初未制戒婆
善見律毗婆沙卷苐十二苐十張伯
[24-0410a]
裘河比丘不犯顚狂心乱不犯此因
緣本起従身心口此是性罪受者樂
受法師曰此是律本所說今次隨結
法師曰次第至隨結若有難解者我
今當解說増上慢句者前巳說次第
二人令人疑句我今阿練若處住人
當疑我得阿羅漢或疑我得斯陀含
乃至湏陀洹以此疑故當大得利養
若初作如是心時得突吉羅罪従寺
徃阿練若處步步得突吉羅罪至阿練
若處起作皆得突吉羅罪後有人疑無
人疑得利養及不得利養皆突吉羅罪
又有比丘受頭陀法我不冝在聚落冝
在阿練若處此是清淨處若清淨我
當得一一道果及阿練若處若入巳
不得阿羅漢果我終不出又自念言
如來讃歎阿練若住處若我在阿練
若處諸同學見我亦樂入阿練若處
若如是住者便無罪第三句者我欲
入聚落乞食著衣持鉢現聖利想乃
至食竟悉突吉羅罪若得利養若不
得利養悉突吉羅罪又自念言我欲
入聚落乞食學聖人法爲今世後世
善見律毗婆沙卷苐十二苐十一張伯
[24-0410b]
諸同學見我持鉢乞食讃歎言善此是
眞如來法若我等不行此法實有慙
愧若生如是心乞食無罪第四句者
向檀越言若人住在檀越寺爲不說
名字故不得波羅夷罪令人疑者此
句易可解耳言煩惱若向白衣說煩
惱盡隨語得波羅夷罪若空靜處說
言我得阿羅漢得突吉羅罪若檀越
所供養比丘此比丘是阿羅漢此句
易可解耳不湏廣說病句者非人所
能堪忍唯我能忍此苦此文句者無
罪若言非凡人所能堪忍唯我一人
能忍此苦若作如是語者得偸蘭遮
罪婆羅門句者此婆羅門信心於法
是故言善來羅漢如是飮食供養一
一皆喚爲羅漢爲信心故喚爲羅漢
受如此供養供給一一悉不犯佛告
比丘如此讃歎之言應生慚愧心而
受受巳當勤行道以求羅漢次還俗
句者如我等輩於俗法巳斷此非貢
高語是故無罪障㝵句者於白衣法
巳障亦言巳離於律本罪想巳說従
寺出者若人先從此寺出此比丘得
善見律毗婆沙卷苐十二苐十二張伯
[24-0410c]
阿羅漢法師曰此是略說耳今當廣
說云何廣說若言從寺出或從房出
或從戒壇出或言渡江如是衆多僧
巳有制若比丘前出者此比丘是羅
漢若欲令人知前出犯波羅夷若有
因緣師僧辵去及父母急難因緣出
云不犯若因此事出欲現羅漢想亦
不犯若乘車及以神力出不犯律
本中說若步出犯若立制巳卽曰出
不犯若阿練若比丘立制若坐此樹
下者得阿羅漢若在此經行處此比
丘亦得阿羅漢我等應以香花供養
若有惡比丘樂欲得此供養樹下坐
者及徃經行處得波羅夷罪若有白
衣作寺若比丘入我寺者是阿羅漢
若有惡比丘入此寺者犯波羅夷罪
若衆僧立制於夏三月中莫語莫眠
莫出莫受檀越供養若如是非法制
不従不犯長老勒佉㝹者身相具足
如梵王身故名勒佉㝹問曰此勒佉
㝹何時出家荅曰與千梵志同善來
出家得具足戒又問曰此勒佉㝹因
聞何法而得阿羅漢荅曰因聞光明經
善見律毗婆沙卷苐十二苐十三張伯
[24-0411a]
卽得阿羅漢目連從出家七曰便卽
得道發含笑者是小笑也因何而笑巳
在律本不湏重說骨骨相連者此是
餓鬼形也非肉眼所見唯聖眼能察
問目連旣見如此衆生何不生慈悲
心而發含笑荅曰所以目連自思惟
言以佛慧眼自念巳身如此細微衆
生我今得見念巳生歡喜心故發含
笑復自念言如此餓鬼之苦我今得
脫我得善利如修多羅中說佛告諸比
丘因緣果報不可思議若思議者則
成顚狂是故如此因緣不可思議如律
本中說勒佉㝹問目連以何因緣而
發含笑目連荅言若欲問者於佛前
而問骨骨相連者其骨形長一由旬
無筋肉也衆鳥飛逐者爲是眞鳥爲
化鳥此是夜叉鬼鬼口純鐵爲嘴發大
叫聲者此是號哭大苦惱聲也此骨
若有人來觸者如新破癰瘡苦痛如
是咄哉者歎其苦也法師曰大句次
易可解耳比丘呵責者諸比丘言目
連空誑妄語是故呵責佛言目連是
慧眼也是故律本中說目連巳成善
見律毗婆沙卷苐十二苐十四張伯
[24-0411b]
天眼得見如是佛告諸比丘我巳曾
見如是衆生我於菩提樹下得一切
智我見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世界衆
生住處猶如手掌中見阿摩勒果煞
牛人者煞牛爲業煞巳剔肉賣餘骨
相連懸置鉤上以此果報久在地獄
良久得出餘業未盡今受此形肉段
句者此人屠牛煞巳割肉作脯懸置
鉤上餘骨棄擲恒以此爲業因此果
報死入地獄受果報巳従地獄出受
身形如脯段衆鳥逐如前句說無異
第二句者此是捕鳥人得鳥先斬頭
斬翅斬足剝皮懸置鉤上恒以此爲
業死入地獄一一如前句說無異無
皮句者此人恒煞羊如斬鳥句一
無異刀毛句者此是屠猪人恒用刀
煞猪恒以此爲業死入地獄如前所
說一一無異槊毛句者此人恒捕獵
衆鹿以槊刺煞因此果報死入地獄
如前句所說一一無異箭毛句者此
人先作國主若人有衆罪以種種治
之或刺或割鞭杖搖撻無道如是爲
初以此果報死入地獄如前所說一
善見律毗婆沙卷苐十二苐十五張伯
[24-0411c]
一無異錐毛句者此人生時作車士
恒以鐵錐刺馬因此果報死入地獄
従地獄出今受此形錐恒自刺身鍼
毛句者此人生時兩舌惡口死入地
獄従地獄出受此形恒受鍼刺陰囊
㼚句者此人是村中官長不善判事
以此果報死入地獄従地獄出受身
陰大如㼚何以故若人有罪輒受人
財貨覆藏其咎若無物者開露其罪
故受此形法師曰若有智慧人作官
長者愼勿曲理受罪果報如此姦婬
句者此人生時好作姦婬人所愛惜
細滑而輒與人私通死入地獄従地
獄出受餓鬼形恒入尿坑要婆羅門
句者此易可解耳無皮女句者女人
皮細滑非巳有是丈夫許而偸與餘
人因此果報死入地獄先觸樂後
觸苦今受如此果報醜臭句者律本
巳說濃爛句者此女人以火炭泥餘
女人以此果報一一如前所說煞賊
句者此易可解耳比丘句者此惡比
丘受他信心供養不護身口意業以
此果報一佛中間在地獄従地獄出受
善見律毗婆沙卷苐十二苐十六張伯
[24-0412a]
餓鬼形惡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尼
不護身口意業受罪亦如是河句者
法師曰此河從何處來從毗婆羅山
出去一由旬龍王宮殿在此河下縱
廣一由旬其城郭如忉利天宮旡異
因龍王福德因緣故所以清冷香美
蓮花大如車輪水從此流出經三地
獄中間上過所以熱沸此是鑊湯地
獄餘熱氣上烝是故水沸鬪句者目
連向諸比丘言長老檀越洴沙王與
離車子共鬪長老檀越不如退走諸
比丘心念惜檀越故語目連汝空誑
妄語羣象句者葉毗尼江邊葉毗尼
者江名也安闍三昧者問曰身心不
動此是第四禪定何以羣象渡江而
叫聲荅曰有二種叫聲一者小象欲
泅渡江見水深而畏故叫二者大象
得水而生歡喜故大叫聲未成就者
此禪未成亦言垢濁不淨是故得聞
象聲嚴好比丘憶過去五百刧者此
是一生相續憶識不識化生也法師
曰云何憶識五百刧生也此是從外
道第四禪定出定壽終生無色界壽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十七張伯
[24-0412b]
盡從無色界下生人間入佛法中得
三達智是故憶五百刧於二中間不
憶如修多羅中說佛告諸比丘我聲聞
弟子憶過去事嚴好比丘第一諸大
德巳說四波羅夷竟法師曰波羅夷
有幾荅曰我今捻說一切二十四波
羅夷汝自當知問曰何謂爲二十四波
羅夷荅曰比丘有四比丘尼不同波羅
夷有四十一人不得何謂十一人不得
荅曰一者黃門二者畜生三者二根人
此三者受生無緣故名波羅夷然此
三人不障天道於四道果中有障㝵
是故名爲波羅夷此三人不聽出家
四者賊住五者破内外道六者煞母七
者煞父八者煞阿羅漢九者壞比丘
尼十者出佛身血十一者破和合僧
此十一人爲所作故不得道果故名
爲波羅夷賊住破内外道壞比丘尼
此三人不障天道於四道果障㝵煞
父煞母煞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此五重罪此是五逆罪天道道果悉
障法師曰波羅夷有八合十九復有
比丘尼樂著白衣衣服計成合爲二十
善見律毗婆沙卷苐十二苐十八張伯
[24-0412c]
此比丘尼亦不破戒復有弱脊長根
含他人根坐他人根此是四都合成
二十四最後四是隨結法師曰何以
含他人根名爲婬法此以欲意故名
爲婬不得與比丘同住者不得與布
薩說戒自恣羯磨一切僧事悉不得
共我今問長老於一一波羅夷中誰
清淨者第二第三亦問如是誰清淨
者法師曰餘文句者易
可解耳一切善見律毗婆沙四事竟波
羅夷品竟次
至十三事今演十三義汝等應當知
爾時世尊遊舎衛城尒時者爲聲聞
弟子結戒時非世間時也遊者有四
何謂爲四一者行二者住三者坐四
者臥以此四法是名遊譬如世人言
王出遊若到戲處或行住坐臥佛遊
舎衛亦復如是舎衛者是道士名也
昔有道士居住此地往古有王見此
地好就道士乞爲立國以道士名号
爲舎衛如王舎城昔有轉輪王更相
代謝止住此城以其名故号爲王舎
城舎衛亦復如是舎衛又名多有何善
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十九張伯
[24-0413a]
謂多有諸國珍寶及雜異物皆來歸
聚此國故名多有
舎衛甚微妙觀者無猒足以十音樂聲
音中喚飮食豐饒多珍寶猶如帝釋宮
迦留陀者是比丘名也欲意熾盛者
爲欲火所燒故顏色燋忰身體損瘦
法師曰次第文句易可解耳不湏廣
說若有難處我今當說乱意睡眠者
以不定意以此睡眠也若白日眠先
念某時某時當起如修多羅中說佛
告諸比丘若汝洗浴竟欲眠當作是
念我髪未燥當起如是眠若夜亦應
知時月至某處當起若無月星至某處
當起當念佛爲初於十善法中一一
法中隨心所念然後眠此癡比丘不
作是念而眠色欲所緾是故弄出不
淨除夢中者法師曰律本說唯除夢
中弄與夢俱出不淨何以除夢荅曰
佛結戒制身業不制意業是以夢中
無罪如律本中說佛告諸比丘汝當
作如是說戒若比丘故弄出精僧伽
婆尸沙出精者故出知精出以爲適
樂無慚愧心精者律中七種毗婆沙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二十張伯
[24-0413b]
廣解有十何謂爲十靑黃赤白木皮
色油色乳色酪色酥色精離本處本
處以腰爲處又言不然舉體有精唯
除髪爪及燥皮無精若精離本處至
道不至道及出乃至飽一蠅得僧伽
婆尸沙罪若有熱作行來運動及病
疾自出不犯夢有四種一者四大不
和二者先見三者天人四者想夢問
曰云何四大不和夢荅曰四大不和
夢者眠時夢見山崩或飛騰虛空或
見虎狼師子賊逐此是四大不和夢虛
不實先見而夢者或晝曰見或白或黑
或男或女夜夢見是名先見此夢虛
不實天人夢者有善知識天人有惡
知識天人若善知識天人現善夢令人
得善惡知識者令人得惡想現惡夢
此夢眞實想夢者此人前身或有福
德或有罪若福德者現善夢罪者現
惡夢如菩薩母夢菩薩初欲入母胎
時夢見白象從忉利天下入其右脅
此是想夢也若夢礼佛誦經持戒或布
施種種功德此亦想夢法師曰此夢夢
中能識不爲想也荅曰亦不眠亦不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二十一張伯
[24-0413c]
覺若言眠見夢者於阿毗曇有違若
言覺見夢見欲事與律有違問曰有
何違荅曰夢見欲事無人得脫罪又
律中說唯除夢中無罪若如此者夢
卽虛也荅曰不虛何以故如猕猴眠
修多羅中說佛告大王世間人夢如
猕猴眠是故有夢問曰夢善耶爲無
記耶荅曰亦有善有不善者亦有無
記若夢礼佛聽法說法此是善功德
若夢煞生偸盜姦婬此是不善若夢
見赤白靑黃色此是無記夢也問曰
若爾者應受果報荅曰不受果報何
以故以心業羸弱故不能感果報是
故律中說唯除夢中僧伽婆尸沙者
僧伽者僧也婆者初也尸沙者殘也
問曰云何僧爲初荅曰此比丘巳得
罪樂欲清淨徃到僧所僧與波利婆
沙是名初與波利婆沙竟次與六夜
行摩那埵爲中殘者與阿浮呵那是
名僧伽婆尸沙也法師曰但取義味
不湏究其文字此罪唯僧能治非一
二三人故名僧伽婆尸沙若得故出
精罪應知方便時想應知方便者我善見
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二十二張伯
[24-0414a]
今出内色欲出外色俱出内外虛空
中動如是方便故名方便也起時有
五種一者欲時起二者大便起三者
小便四者風動五者虡觸是名五種
若欲時起男根便强堪用過此時不
起餘四亦如是復有朝中晡夜亦名
爲時爲除病者
如是有十句靑色爲初亦有十故於
律本中說戶孔爲初内色與外色觸
卽成堪用虛空中動亦無内亦無外
色自動故得罪虡者此虡身有毛若
觸痒而起卽成堪用若作藥或布施
或祠祀或試或以生天或作栽種若
作如是者皆悉得罪若故出精離本
處得僧伽婆尸沙罪若故出精而不
出不得罪若自流出非故出者亦無
罪法師曰次句易解若比丘得罪徃
至毗尼師所毗尼師次第問先勅勿
覆藏語先勅我如醫師汝如病者而
實頭痛而假言腳痛醫師設藥病亦
不差卽呵責言師無驗不解設藥是
故汝可一一向我說若重結重若輕
結輕毗尼師先觀十一欲十一方便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二十三張伯
[24-0414b]
問曰何謂爲十一欲荅曰一者樂出樂
二者正出樂三者巳出樂四者欲樂五
者觸樂六者痒樂七者見樂八者坐樂
九者語樂十者樂家樂十一者折林
也樂出樂者若比丘欲時起心樂欲
樂故出精精出故得僧伽婆尸沙若
故出樂精不出得偸蘭遮罪若比丘
心想而眠先作方便以腳挾或以手
握根作想而眠方夢精出得僧伽婆
尸沙罪若欲起觀不淨以觀不淨而
滅之心淨無垢而眠若夢精出無罪
是名樂出樂正出樂者若比丘眠而
夢作欲事正出而覺而不動根精出
無罪若正出而動者得罪若正出自
念言勿汙衣席不樂出而以手捉塞
將出外洗無罪若有樂心得罪是名
正樂巳復不觸無罪若貪樂更弄出
得罪是名巳出樂欲樂者比丘欲起
而捉女人精出無罪何以故爲婬事故
得突吉羅罪若至境界得波羅夷罪
若捉巳貪細滑不入波羅夷境界精
出得僧殘罪是名欲樂觸樂者或内
觸或外觸内者或以手試爲强爲軟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二十四張伯
[24-0414c]
因觸故精出不犯若有出心貪樂得罪
是名内觸外觸者比丘欲心觸女身
或抱或摩觸細滑精出不犯以摩觸
故得僧殘罪若樂觸樂樂出精俱得
罪痒樂者或癬或疥虡觸男根起痒
以手抓之精出者無罪若根起因勢
動出犯罪見樂者若比丘或見如根
根起而熟視精出不犯僧殘罪得突
吉羅罪若見巳動根精出得僧伽婆
尸沙罪是名見樂坐樂者比丘與女
人於靜處坐共語而精出無罪因靜
處坐得餘罪若坐欲心起因動腰得
僧殘罪是名坐樂語樂者與女人於
靜處語女根云何爲黑爲白爲肥爲
瘦作如是語精出無罪因麤惡語得
僧殘罪若語樂有出心動犯僧殘是名
語樂樂家者比丘還檀越家以念故
或母或姉妹以手摩裟或抱精出不
犯因觸故得突吉羅罪若摩裟故出
精犯罪是名樂家折林者男子與女
結誓或以香花檳榔更相徃還餉致
言以此結親何以故香花檳榔者皆
從林出故名折林若女人荅餉善大善見
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二十五張伯
[24-0415a]
德餉極香美我今荅後餉令此大德
念我比丘聞此巳欲起精出不犯若
因便故出犯罪又因不出得偸蘭遮
罪法師曰是名爲十一毗尼師善觀
巳有罪無罪若輕若重輕者言輕重者
說重如律本所治者若如是作善譬
如醫師善觀諸病隨病投藥病者得
愈醫師得賞故出不淨者如是爲初
心樂出而不弄不動若精出不犯若
觸若痒無出心無罪有出心有罪除
夢中者若比丘夢與女人共作婬事或
夢共抱共眠如是欲法次第汝自當
知若精出無罪若正出而覺因此樂
出或以手捉或兩髀挾犯罪是故有
智慧比丘若眠夢愼莫動善若精出
恐汙衣席以手捉徃至洗處不犯若根
有瘡病以油塗之或種種藥磨不樂
精出無罪若癲狂人精出無罪最初
未制戒不犯第一僧伽婆尸沙說竟
爾時佛住舎衛國祗樹給孤獨園精
舎法師曰此義前巳解此摩觸戒文
句者若有難解者我今解說於阿蘭若
處住者非眞阿蘭若處所以非眞阿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二十六張伯
[24-0415b]
蘭若處所以作非眞在給孤獨園精
舎後林中故名阿蘭若此比丘房四
面周圍當中住處善莊嚴者其中巧
妙種種翫飾治欲謀人不思善法一
窗開者若開一窗餘處悉闇若閉此
窗開餘窗此處復闇如是語巳婆羅
門尼自念言此婆羅門意欲樂出家
應覆藏而發露者所以發露者欲遮
婆羅門出家心故何處高德作如是
惡事高德者姓貴德高亦言大富貴
姓女者有夫女人或無夫女或無子
女婬乱變心者婬欲入身如夜叉鬼
入心無異亦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
婬乱變心隨處而著旡有慚愧或心
變欲或欲變心是故律本中說婬乱
變心心卽染著亦言戀著以身摩觸
縛著也始生者是卽時生也其兒身
猶濕未燥若觸其身者亦名犯僧殘
若過其境界波羅夷罪若與俱在一
靜處犯波夜提如此始生亦如是何
况長大捉手爲初摩觸細滑此是惡
行也是故律本中說若捉手法師曰
今當廣說手者肘爲初乃至爪是名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二十七張伯
[24-0415c]
手也又言從臂至爪亦名爲手髪者
純髪無雜結者束髪也雜絲者是雜五
色絲也髪雜花者瞻蔔花爲初雜金
銀者或金銀錢或金花或銀花及種
種珎寶裝嚴亦名雜金銀若比丘捉
如是髪者皆得僧殘若比丘言我捉
雜髪罪無得脫若比丘或捉一髪亦
僧殘除髪及手餘處摩觸悉名細滑
若比丘捉一一身分悉僧殘此摩滑
戒若捉手若捉髪若摩觸細滑分別
有十二種我今當現捉觸爲初律本
中說捉者不摩觸者不捉不摩是名
觸也捉者捻置一處是名捉餘句易
可解耳此諸文句今正廣說若女作
女想比丘欲心以身相觸律中巳說
若捉能得僧殘若捉置更捉隨捉多
少悉僧殘若比丘以一手摩觸乃至一
曰僧殘何以故爲不動手故觸亦如
是下觸者從頭至腳底捉不置亦得
一僧殘若放巳更捉隨捉多少一一
僧殘上觸者從腳至頭亦如是低觸
者先捉女髪低頭而齅隨其所作不
置得一僧殘牽者牽就其身盪者盪善見
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二十八張伯
[24-0416a]
離其身捉將者捉女人去一由旬不
動手得一僧殘若置更捉隨一一捉
得僧殘若隔衣捉若隔瓔珞捉偸蘭
遮若衣穿著肉僧殘人女作人女想
僧殘人女疑偸蘭遮人女作黃門想
偸蘭遮人女作男子想偸蘭遮人女
作畜生想偸蘭遮黃門作黃門想偸
蘭遮黃門疑突吉羅男子畜生作黃
門想突吉羅男子作男子想突吉羅
男子疑突吉羅男子作人女想作畜
生想突吉羅畜生作畜生想突吉羅
二女者如是爲初若捉二人二僧殘
若捉衆多女衆多僧殘若衆多女聚
在一處若捻捉計女多少一一僧殘
若中央女不著衣偸蘭遮比丘以衣遶
縛衆多女牽去偸蘭遮中央女不著
衣突吉羅比丘以繩縛女人衣突吉
羅若女人次第坐膝膝相著比丘捉
著上頭第一女僧殘餘女突吉羅若
合捉衣第一女偸蘭遮第二女突吉
羅第三女以下無罪若摩觸女人麤
厚衣偸蘭遮若女人細薄衣手出摩觸
僧伽婆尸沙若比丘與女人髪髪相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二十九張伯
[24-0416b]
著毛毛相著爪爪相著偸蘭遮何以
故無覺觸故法師曰以髪相繫爲得
一罪爲得衆多罪如赤身坐臥衆僧
床隨毛著一一突吉羅此女不然一
偸蘭遮不得多罪今說徃昔羅漢偈
處想及觸欲眞實無狐疑如律本中說
重罪汝當知
處者女也想者是女想欲者摩觸細
滑欲觸者知觸女人身具如此事得
僧殘餘者偸蘭遮若有欲心摩觸女
身得僧殘若無欲心觸突吉羅有女
人以靑衣覆身而眠比丘欲摩觸衣
悞得女人身僧殘次至掩句者無女
想以手掩女人身悉突吉羅若女人
共比丘一處坐女人婬欲變心來摩觸
捉比丘比丘有欲心動身僧殘法師
曰如是次第黃門男子畜生罪有輕
重汝自當知若女人掩比丘比丘以
欲心受樂不動突吉羅若女人或打
拍比丘比丘以欲心喜受悉突吉羅
若比丘以形相欲心或攝目或動身
動手動足種種婬想形相變心悉突
吉羅若女人摩觸比丘身比丘有欲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三十張伯
[24-0416c]
心身不動無罪求脫者若比丘有梵
行難比丘推盪牽挽分觸得脫一切
不犯若女人年少力壯卒抱比丘比丘
力羸不得轉動隨其所作若臨行婬
時比丘覓方便求走得脫無罪不故
者是不故觸女身或女人度鉢或度
種種飮食相觸無罪無想者比丘於
女人無想比丘或緣餘事行來相觸
非故觸如是無罪不知者若女人作
男子裝束比丘不知捉者無罪不受
者若衆多女人共捉比丘比丘不受
樂無罪最初未制戒顚狂
心乱無罪第二僧伽婆尸沙廣說竟
今次隨結摩觸戒從身心起二受樂
不苦樂是名二受念母者以念故觸
母身突吉羅女姉妹亦如是何以故
女人是出家人怨家若母沒溺水中
不得以手撈取若有智慧比丘以船
接取若用竹木繩杖接取得若無竹
木繩杖脫袈裟欝多羅僧接亦得若
母捉袈裟巳比丘以相牽袈裟而巳
若至岸母怖畏未巳比丘向母言檀
越莫畏一切無常今巳得活何足追善見
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三十一張伯
[24-0417a]
怖若母因此溺勢遂死比丘
得以手捉殯殮無罪不得棄擲
若母於泥井中沒亦如是女人所用
衣服悉一切不得捉若捉突吉羅唯
除布施得取若泥木畫女像一切不
得捉若捉突吉羅若人布施隨處用
一切穀不得捉唯除米若路遊穀田
不犯眞珠摩尼車璖馬瑙珊瑚虎珀
金銀琉璃珂貝此十種寶悉不得捉
若眞珠著肉未洗得捉比丘若一
切病人施比丘作藥若服塗瘡得取
若珊瑚珂貝未磨洗得捉若金銀人
合作藥得捉若以金銀合和銅鍚無
金銀色
得捉若人以寶作堂以琉璃爲柱以
銀爲角子以金緾如此悉是眞寶作
堂比丘欲說法得上坐住無罪若一
切噐仗比丘悉不得捉朴未成者得
捉若人施噐仗與衆僧不得捉賣唯
得打壞隨處用若比丘往戰鬪處見
此是糞掃噐仗先打壞然後拾取若
得楯破作板雜用一切樂噐不得捉
若未成噐者猶是朴得捉若人布施
者得隨意賣夜叉尼句者乃至他化自在
天夫善見律毗婆沙卷苐十二第三十二張伯
[24-0417b]
人亦不得捉若捉偸蘭遮法師曰次
第文句易可解耳善見律毗婆沙卷
第十二乙巳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善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二第
三十三張伯
[24-0417c]
善見律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