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01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劉宋-佛陀什 (T@SONG)




《五分律》卷第二十三彌沙塞


宋罽賓三藏佛陀什
共竺道生等譯


第四分初滅諍法



佛在舍衛城。爾時諸比丘好共鬪諍,更相言
[023-0154a]
訟。比丘、比丘共諍,比丘、比丘尼共諍,比丘尼、
比丘尼共諍,比丘尼、比丘共諍。


時闡陀捨比
丘助比丘尼,未生諍便生,已生便增廣,未
滅者不滅,已滅者更起。諸比丘以是白佛,佛
以是事集比丘僧,問諸比丘:「汝等實爾不?」答
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呵責:「汝等所作非法,不
隨順道!」呵已,告諸比丘:「從今比丘、比丘共諍,
乃至捨比丘助比丘尼,皆犯突吉羅。有四種
諍:一、言;二、教誡;三、犯罪;四、事。」


「以此事故,為諸
比丘結七滅諍法,若有諍起得以徐滅。應與
現前毘尼,與現前毘尼;應與憶念毘尼,與
憶念毘尼;應與不癡毘尼,與不癡毘尼;應與
自言,與自言;應與多人語,與多人語;應與
草布地,與草布地;應與本言治,與本言治。」


何謂言諍?若比丘共諍,有言是法、有言非法,
是律、非律,是犯、非犯,是重、非重,是有餘、非有
餘,是麁罪、非麁罪,是用羯磨出罪、不用羯磨
出罪,是佛所說、非佛所說,是佛所制、非佛所
制;以此致忿,更相罵詈。是名言諍。


何謂教
誡諍?若比丘教誡比丘言:「汝憶犯波羅夷不?
憶犯僧伽婆尸沙、偷羅遮、波逸提、波羅提提舍
尼、突吉羅、惡說不?」彼比丘不喜、不受,以此致
諍。是名教誡諍。


何謂犯罪諍?若比丘犯波
羅夷乃至惡說,又若鬪諍相罵,起身口意惡。
是名犯罪諍。


何謂事諍?僧常所行事,一切羯
磨及諸有所作,以此致諍。是名事諍。


優波離
問佛言:「世尊!言諍以幾事滅?」佛言:「以現前毘
尼、多人語滅。」


又問:「云何得滅?」答言:「若比丘與
比丘諍,是法、非法,乃至是佛制、非佛制,僧如
[023-0154b]
法、如毘尼、如佛教滅;若彼言是法,是佛教,受
是、忍是。是名現前毘尼滅。」


何謂現前?現前
有三種:僧現前、人現前、毘尼現前。


何謂僧現
前?僧和合集。是名僧現前。


何謂人現前?共
諍人現前。是名人現前。


何謂毘尼現前?應以
何法、以何律、以何佛教得滅,而以滅之。是名
毘尼現前。


若如是滅已,還更發起,犯波逸提
罪。


又若如是滅言諍:言諍比丘不喜,聞異住
處有一比丘,若二、若三,乃至一眾,聰明智慧,
解波羅提木叉,作是念:「往滅此事,為善者,應
往滅之。」應先向彼眾中知法比丘具說本末,
然後求集僧。僧集已,應語言:「汝且遠去,我
等共議汝事。」彼比丘遠去已,僧應共議:「若彼
比丘如實說,求我等如法、律滅此事者,我
等當共如法、如律滅之;若彼比丘不如實說,
我等不得如法、如律滅其此事。」彼言諍比丘
亦應共議:「若僧如法、如律作齊限,今日、明日、
後日滅我等事者,我等當於僧中具說本末,
委僧滅之。」既至僧中具說本末,若僧作二種
語,或言:「應爾!」或言:「不應爾!」不可定者,僧應
語言:「隨汝所取二種語中,各四人作斷事
僧。」言諍比丘各取四人已,僧當白二羯磨差
之,應先再羯磨三人,後羯磨二人。


一比丘唱
言:「大德僧聽!僧今差某甲、某甲比丘作斷事
人,如法如律滅彼言諍。若僧時到僧忍聽。白
如是。」


「大德僧聽!僧今差某甲、某甲比丘作斷
事人,如法如律滅彼言諍。誰諸長老忍,默然;
不忍者,說。僧已差某甲、某甲比丘作斷事人
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時諸比丘差無
[023-0154c]
智比丘作斷事人。以是白佛,佛言:「成就五
法應差:受他語不瞋;受他語不失;善察語意;
問語,不問不語;語時不笑。反此五法不應差。
復有五法應差:不隨欲、恚、癡、畏、不竊語。反此
五法不應差。」


若不被差比丘,若一、若二、若三,
雖聰明智慧於座中坐,欲干亂斷事者,僧應
驅出;若復有比丘雖多誦習,不解其義,而干
亂斷事者,斷事人應語言:「經義不如此!」作
如是滅言諍者,是名現前毘尼滅。


若如是滅
言諍時,有比丘言:「應以多人語滅此事。」僧應
語言:「汝此語善!汝解多人語不?」若言:「不解。」僧
應人人呵言:「汝不解多人語,云何言應以多
人語滅此事?」若僧不呵,皆犯突吉羅罪。若
言解,僧應問:「以何為多人語?」答言:「以多人語
羯磨滅。」又問:「以何知多?」答曰:「應行籌。」僧復應
語言:「汝所說善!汝解幾種行捉籌如法,幾種
不如法?」若言:「不解。」僧亦應如上呵。若言:「解。」僧
應令說有十種行捉籌不如法、十種如法。何
謂十種不如法?若以小事行籌而捉,若不知
事根本行籌而捉,若以不應求事根本行籌
而捉,若非法行籌而捉,若欲多不如法行籌
而捉,若知多不如法行籌而捉,若行破僧籌
而捉,若行知僧必破籌而捉,若不隨善知識
行籌而捉,若僧不和合行籌而捉。反上為如
法。


若成就十四法,僧應差作行籌人:知十
如法,又不隨欲恚癡畏,是為十四。


僧應作二
種籌:一名如法、二名不如法。唱言:「若言如
法,捉如法籌;若言不如法,捉不如法籌。」唱已
行之,自收取於屏處數。若不如法籌多,應
[023-0155a]
更令起相遠坐,人人前竊語言:「此是法語、律
語,佛之所教。大德!當捨非法、非律、非佛所教。」
如是語已,復更行籌。若不如法人猶多,應復
唱:「僧今未斷是事,可隨意散,後當更斷。」如
是,不應以非法斷事。


若如法人多,應白二羯
磨滅之。一比丘唱言:「大德僧聽!僧今以多人
語滅此諍事。若僧時到僧忍聽。白如是。」


「大德
僧聽!僧今以多人語滅此諍事。誰諸長老忍,
默然;不忍者,說。僧以多人語滅此諍事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名以多人語滅言
諍。


優波離復問佛:「教誡諍以幾事滅?」佛言:「以
現前毘尼、憶念毘尼、不癡毘尼、本言治滅。」



問:「云何得滅?」答言:「若比丘問一比丘言:『汝憶
犯重罪,波羅夷及波羅夷邊罪不?』答言:『不憶。』
又再三問,答亦如初。如是比丘僧應白四羯
磨與憶念毘尼,不應從彼比丘而治其罪。」



問比丘應至僧中偏袒右肩,脫革屣,禮僧足,
䠒白言:「我某甲比丘,彼某甲比丘再三來
至我所問我:『汝憶犯重罪,波羅夷、若波羅夷
邊罪不?』我亦再三答言:『不憶。』今從僧乞憶念
毘尼。願僧與我憶念毘尼,使彼不復數數問
我!」如是第二、第三乞。


僧應籌量此比丘,先
不缺戒,威儀如法不?身口意行清淨不?好學
戒不?向一比丘語,二人、三人及僧語不?異不?
僧如是籌量,若知此比丘先缺戒,具諸不善
者,不應與;若知不犯波羅夷及波羅夷邊罪,
應白四羯磨與憶念毘尼。


一比丘唱言:「大德
僧聽!此某甲比丘於僧中乞言:『彼某甲比丘
再三來至我所問我:「汝憶犯重罪,波羅夷、若
[023-0155b]
波羅夷邊罪不?」我亦再三答言:「不憶。」今從僧
乞憶念毘尼。願僧與我憶念毘尼,使彼比丘
不復數數問我!』僧今與某甲憶念毘尼,使彼
比丘不復數數問其罪。若僧時到僧忍聽。白
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於僧中乞言:『彼
某甲比丘再三來至我所問我:「汝憶犯重罪,
波羅夷、若波羅夷邊罪不?」我亦再三答言:「不
憶。」今從僧乞憶念毘尼。願僧與我憶念毘尼,
使彼比丘不復數數問我!』僧今與某甲憶念
毘尼,使彼比丘不復數數問其罪。誰諸長老
忍,默然;不忍者,說。」如是第二、第三。


「僧與某甲
比丘憶念毘尼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是名現前毘尼、憶念毘尼滅教誡諍。


若比丘
至比丘所,語言:「汝憶犯重罪,波羅夷、若波羅
夷邊罪不?」彼比丘答言:「不憶!我先狂心、散亂
心、病壞心,多作非沙門法。」又再三問,答亦如
初。如是,比丘僧應與不癡毘尼,不應從彼
比丘而治其罪。


彼比丘應至僧中,偏袒右肩,
脫革屣,禮僧足,䠒白言:「大德僧聽!我某甲
比丘,彼某甲比丘再三來至我所,問我言:『汝
憶犯重罪,波羅夷、若波羅夷邊罪不?』我亦再
三答言:『不憶。我先狂心、散亂心、病壞心,多作
非沙門法。』今從僧乞不癡毘尼。願與我不癡
毘尼,使彼比丘不復數數問我!」如是三乞。



應籌量此比丘,先不缺戒、威儀如法不?身口
意業清淨不?好學戒不?向一比丘語,二、三比
丘及僧語不?異不?若僧知其先有如此諸惡,
不應與;若不爾,應白四羯磨與不癡毘尼。



比丘唱言:「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從僧乞言:
[023-0155c]
『彼某甲比丘再三來至我所,問我言:「汝憶犯
重罪,波羅夷、若波羅夷邊罪不?」我亦再三答
言:「不憶。我先狂心、散亂心、病壞心,多作非沙
門法。」今從僧乞不癡毘尼。願僧與我不癡毘
尼,使彼比丘不復數數問我!』僧今與不癡毘
尼,使彼比丘不復數數問其罪。若僧時到僧
忍聽。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從僧
乞言:『彼某甲比丘再三來至我所,乃至僧今
與不癡毘尼,使彼比丘不復數數問其罪。』誰
諸長老忍,默然;不忍者,說。」如是第二、第三。


「僧
已與某甲比丘不癡毘尼竟;僧忍,默然故。是
事如是持。」是名現前毘尼、不癡毘尼滅教誡
諍。


若比丘至比丘所,問言:「汝憶犯重罪,波羅
夷、若波羅夷邊罪不?」答言:「不憶!」三問乃答言:
「我憶犯輕罪。」又再問:「汝犯輕罪猶不語人,況
復重罪,汝善思之!」答言:「我都不憶。」復更問,乃
答言:「我憶犯波羅夷、若波羅夷邊罪。」作是答
已,尋復言:「我不憶犯重罪,向戲言耳!」如是比
丘僧應與本言治。


本言有二種:一可悔、二
不可悔。彼比丘本言犯重罪,應與作盡壽不
可悔白四羯磨。


一比丘唱言:「大德僧聽!
此某甲比丘,彼某甲比丘至其所,問言:『汝
憶犯重罪,波羅夷、若波羅夷邊罪不?』答言:『不
憶。』再問亦言不憶,三問然後言:『不憶犯重罪,
憶犯輕罪。』又問:『汝猶不發露輕罪,況於重者!
汝今諦憶,犯重罪不?』答言:『不憶。』又問亦言不
憶,至第六問,然後言:『我憶犯重罪,波羅
夷、若波羅夷邊罪。』作是答已,尋復言:『我不憶
犯重罪,向戲言耳!』僧今與作本言治,盡壽
[023-0156a]
不可悔羯磨。若僧時到僧忍聽。白如是。」


「大德
僧聽!此某甲比丘,彼某甲比丘至其所問言:
汝憶犯重罪,乃至僧今與作本言治,盡壽不
可悔羯磨。誰諸長老忍,默然;不忍者,說。」如
是第二、第三。


「僧與某甲比丘本言治,盡壽
不可悔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
名現前毘尼、本言治滅教誡諍。


優波離問佛
言:「世尊!犯罪諍以幾事滅?」佛言:「以現前毘
尼、草布地、自言滅。」又問云:「何得滅?」答言:「若一
比丘至一比丘所,偏露右肩,䠒合掌,作如
是言:『大德!我某甲犯某罪,今向大德悔過。』彼
比丘應問:『汝自見罪不?』答言:『我自見罪。』又應
問:『汝欲悔過耶?』答言:『我欲悔過。』彼比丘應語
言:『汝後莫復作!』是名現前毘尼、自言滅犯罪
諍。」


若一比丘至二比丘、三比丘、眾多比丘所;
若二比丘乃至眾多比丘,至一比丘乃至眾
多比丘所亦如是。


若有比丘鬪諍相罵,作身
口意惡業,後作念:「我等鬪諍相罵,作身口
意惡業。今寧可於僧中除罪,作草布地悔過
不?」此諸比丘聽僧中除罪,僧應與作白二
羯磨草布地悔過。


彼鬪諍比丘應盡來僧中,
偏袒右肩,脫革屣,䠒白言:「大德僧聽!我
等共鬪相罵,作身口意惡業,後作是念:『我等
共鬪相罵,作身口意惡業。今寧可於僧中除
罪,作草布地悔過不?』今從僧乞草布地悔過。」
如是三說已,皆舒手脚伏地向羯磨師,一心
聽受羯磨。


羯磨師唱言:「大德僧聽!此諸比
丘共鬪相罵,作身口意惡業,後作是念:『我等
共鬪相罵,作身口意惡業,今寧可於僧中除
[023-0156b]
罪,作草布地悔過不?』今從僧乞草布地悔過。
僧今與某草布地悔過。若僧時到僧忍聽。白
如是。」


「大德僧聽!此諸比丘共鬪相罵,乃至
僧今與某草布地悔過。誰諸長老忍,默然;不
忍者,說。僧已與此諸比丘草布地悔過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名現前毘尼、草布
地滅犯罪諍。


何謂草布地?彼諸比丘不復說
鬪原,僧亦不更問事根本。


優波離問佛言:「世
尊!事諍以幾事滅?」佛言:「隨事諍用七事滅。」



一比丘至一比丘所,作非法、非律、非佛教
滅事諍,言:「是法、是律、是佛教。」若以此滅事諍,
名為非法滅。若一比丘,至二比丘乃至僧所;
若二比丘乃至僧,至一比丘乃至僧所,亦如
是。


若一比丘至二比丘所,作如法、如律、如
佛所教滅事諍,言:「是法、是律、是佛所教。」若以
此滅事諍,名為如法滅。若一比丘,至二、三比
丘乃至僧所;若二比丘乃至僧,至一比丘乃
至僧所,亦如是。


《五分律》第四分之二羯磨法



佛在舍衛城。爾時有一比丘故出不淨,犯僧
伽婆尸沙,不覆藏。不知云何?問諸比丘,諸比
丘亦不知,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
諸比丘:「是比丘犯僧伽婆尸沙,不覆藏。今聽
僧與彼比丘作白四羯磨六夜行摩那埵。」



罪比丘應偏袒右肩,脫革屣,禮僧足已,䠒
白:「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故出不淨,犯僧伽
婆尸沙,不覆藏,今從僧乞六夜行摩那埵。願
僧與我六夜行摩那埵!」如是三乞。


應一比丘
唱言:「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故出不淨,犯僧
[023-0156c]
伽婆尸沙,不覆藏,從僧乞六夜行摩那埵。僧
今與某甲六夜行摩那埵。若僧時到僧忍聽。
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故出不淨,
乃至僧今與某甲六夜行摩那埵。誰諸長老
忍,默然;不忍者,說。」如是第二、第三。


「僧與某
甲比丘六夜行摩那埵竟;僧忍,默然故。是事
如是持。」


彼比丘應日日至僧中,偏袒右肩,脫
革屣,禮僧足,䠒白言:「大德僧聽!我某甲
比丘故出不淨,犯僧伽婆尸沙,不覆藏。從僧
乞六夜行摩那埵,僧已與我六夜行摩那埵。
我今行摩那埵已若干日,餘若干日在,諸
大德憶知。」


過六夜已,應從僧乞阿浮呵那,白
言:「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故出不淨,犯僧伽
婆尸沙,不覆藏。從僧乞六夜行摩那埵,僧已
與我六夜行摩那埵。我六夜行摩那埵竟,今
從僧乞阿浮呵那。願僧與我阿浮呵那!」如
是三乞。


應一比丘唱言:「大德僧聽!此某甲
比丘故出不淨,犯僧伽婆尸沙,不覆藏。從僧
乞六夜行摩那埵,僧已與六夜行摩那埵。彼
比丘六夜行摩那埵竟,從僧乞阿浮呵那。僧
今與某甲阿浮呵那。若僧時到僧忍聽。白如
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故出不淨,乃至
僧今與某甲阿浮呵那。誰諸長老忍,默然;不
忍者,說。」如是第二、第三。


「僧與某甲比丘阿浮
呵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有一比丘
故出不淨,犯僧伽婆尸沙,覆藏一夜。不知云
何?問諸比丘,諸比丘亦不知,以是白佛。佛以
是事集比丘僧,告諸比丘:「今聽僧白四羯磨
與此比丘作一夜別住法。」


犯罪比丘應至僧
[023-0157a]
中,如是白:「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故出不淨,
犯僧伽婆尸沙,覆藏一夜,今從僧乞一夜別住
法。願僧與我一夜別住法!」如是三乞。


應一比
丘唱言:「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故出不淨,犯
僧伽婆尸沙,覆藏一夜,從僧乞一夜別住法。
今僧與某甲一夜別住法。若僧時到僧忍聽。
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故出不淨,乃
至僧今與某甲一夜別住法。誰諸長老忍,默
然;不忍者,說。」如是第二、第三。


「僧已與某甲比
丘一夜別住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比丘一夜別住竟,應從僧乞行摩那埵,乃至
阿浮呵那,僧亦如上與之。


有一比丘故出
不淨,犯僧伽婆尸沙,不覆藏,從僧乞行摩那
埵。於六夜中復犯,亦不覆藏。不知云何?問
諸比丘,諸比丘亦不知,以是白佛。佛以是
事集比丘僧,告諸比丘:「今聽彼比丘更從僧
乞行摩那埵,僧亦應白四羯磨更與彼比丘
行摩那埵。彼比丘六夜行竟,應復更從僧乞
行本摩那埵,僧亦應白四羯磨與之。」


彼比丘
更從僧乞言:「我某甲比丘先故出不淨,犯僧
伽婆尸沙,不覆藏,從僧乞行摩那埵;僧與我
行摩那埵。我於六夜中更犯,不覆藏,今從僧
更乞行摩那埵。願更與我行摩那埵!」如是三
乞。


應一比丘如其乞辭,白四羯磨與之。



六夜行竟,復更從僧乞行本六夜摩那埵,言:
「我某甲比丘先故出不淨,犯僧伽婆尸沙,不覆
藏;從僧乞行摩那埵,僧與我行摩那埵。我
於六夜中更犯,不覆藏;復從僧乞行六夜摩
那埵。我已六夜行摩那埵竟,今從僧乞行本
[023-0157b]
六夜摩那埵。願僧與我行本六夜摩那埵!」如
是三乞。


應一比丘如其乞辭白四羯磨與之。


彼比丘行本六夜摩那埵竟,應如上乞阿浮
呵那,僧亦如上與之。


有一比丘故出不淨,犯
僧伽婆尸沙,覆藏一夜,僧與一夜別住。於中
復犯,亦覆藏一夜,不知云何?問諸比丘,諸
比丘亦不知,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告諸比丘:「今聽彼比丘更從僧乞一夜別住,
僧亦應白四羯磨更與一夜別住。彼一夜別
住竟,應復更從僧乞本一夜別住,僧亦應白
四羯磨與之。」


彼比丘更從僧乞一夜別住言:
「我某甲比丘,先故出不淨,犯僧伽婆尸沙,覆藏
一夜;從僧乞一夜別住,僧與我一夜別住。我
於中復犯,亦一夜覆藏;今更從僧乞一夜別
住。願僧更與我一夜別住!」如是三乞。


應一
比丘如其乞辭白四羯磨與之。


彼一夜別住
竟,復應更從僧乞本一夜別住,言:「我某甲比
丘先故出不淨,犯僧伽婆尸沙,一夜覆藏;從
僧乞一夜別住,僧與我一夜別住。我於中復
犯,亦一夜覆藏;復從僧乞一夜別住,僧復與
我一夜別住。我已一夜別住竟,今從僧乞本
一夜別住。願僧與我本一夜別住!」如是三乞。


應一比丘如其乞辭白四羯磨與之。


彼比丘
本一夜別住竟,應如上乞行六夜摩那埵。行
摩那埵竟,復應如上乞阿浮呵那,僧皆應如
上白四羯磨與之。


有一比丘故出不淨,犯僧
伽婆尸沙,覆藏一夜,僧如上與一夜別住。於
中復犯,亦覆藏一夜,僧復如上更與一夜別
住。行竟,僧復如上與本一夜別住。行竟,僧
[023-0157c]
復如上與六夜摩那埵。於中復犯,不覆藏,
復如上與六夜摩那埵。彼六夜行竟,僧復如
上與行本摩那埵。行竟,然後如上與阿浮呵
那。


若比丘犯一僧伽婆尸沙乃至眾多,覆藏
二夜乃至眾多夜;僧若與別住者,但計覆藏
最久者,隨日數與別住。若僧與別住,後於中
更犯,若覆藏,僧應隨日更與別住;若不覆
藏,僧應如上與六夜摩那埵。更別住竟、摩那
埵竟,僧復應如上更與本別住。與本別住竟,
與六夜摩那埵。若於中復犯,僧復應與六夜
摩那埵。行竟,僧復應如上與本摩那埵,然
後如上與阿浮呵那。


有一比丘犯二僧伽婆
尸沙,同覆藏一夜;而向僧說犯一,覆藏一夜,
僧與一夜別住。一夜別住竟,心生悔:「我實
犯二僧伽婆尸沙,云何但說一,覆藏一夜?」
復來僧中白言:「我實犯二僧伽婆尸沙,同一
夜覆藏。」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聽更與一
夜別住。」彼比丘應具說上事三乞,應一比丘
如其乞辭白四羯磨與之。


有一比丘犯一僧
伽婆尸沙,覆藏二夜;向僧說覆藏一夜,僧與
一夜別住。一夜別住竟,心生悔:「我實二夜
覆藏,云何說一夜?」復來僧中以事白僧,諸
比丘以是白佛,佛言:「聽僧更與一夜別住。」彼
比丘應具說上事三乞,僧亦如其乞辭白四
羯磨與之。


有一比丘犯僧伽婆尸沙,覆藏,罷
道,後更出家受具足戒,即日說先所犯。諸
比丘以是白佛,佛言:「應隨彼比丘未罷道時,
覆藏日數與別住。」


有比丘犯僧伽婆尸沙,不
覆藏,未行摩那埵,罷道;後還受具足戒已,覆
[023-0158a]
藏。以是白佛,佛言:「應隨彼比丘後受戒來日
數與別住。」


若比丘犯二僧伽婆尸沙,覆藏一、
不覆藏一,罷道;後還受具足戒已,先所不覆
藏,更覆藏;先所覆藏,更不覆藏。應隨彼比丘
前覆藏,至罷道日數;後覆藏,從更受戒日數,與
別住。


若比丘犯僧伽婆尸沙,覆藏,罷道;後還
受具足戒已,復覆藏。應隨彼比丘前後覆藏
日數,與別住。


若比丘犯僧伽婆尸沙,不覆藏,
罷道。後還受具足戒已,亦不覆藏,應與其六
夜摩那埵。


若比丘犯僧伽婆尸沙,作沙彌、狂
心、散亂心、病壞心,僧與作不見罪羯磨、不悔
過羯磨、不捨惡邪見羯磨,皆如罷道說。


若比
丘犯僧伽婆尸沙,知數多少,或一罪、或異罪,
覆藏罷道,後還受具足戒已不覆藏;或先不
覆藏罷道,後受戒已覆藏;或先半覆
藏、半不覆藏,後受戒已,先覆藏者更不覆藏,
先不覆藏者更覆藏;或先、後皆覆藏,行別住
法,皆如前說。若前、後皆不覆藏,行六夜摩那
埵,亦如上。若作沙彌,乃至不捨惡邪見羯磨,
亦如是。


若比丘於別住中罷道,後還受具足
戒,應計先別住日數,但更足,令足行本別住
亦如是。若作沙彌,乃至不捨惡邪見羯磨,亦
如是。


若比丘於行摩那埵中罷道,後還受具
足戒,足日亦如是;行本摩那埵亦如是。若
作沙彌,乃至不捨惡邪見羯磨,亦如是。


若比
丘行別住竟,及行本別住竟,未與摩那埵罷
道;後還受具足戒,應令行摩那埵。


若行摩那
埵竟,及行本摩那埵竟,未與阿浮呵那,後還
受具足戒,應與阿浮呵那。若作沙彌,乃至不
[023-0158b]
捨惡邪見羯磨,亦如是。


若比丘犯僧伽婆尸
沙,知所犯數,知覆藏日;如法從僧乞別住,如
法從僧乞摩那埵,如法從僧乞本日,如法從
僧乞阿浮呵那。僧若皆如法與,是人名為清
淨;僧若一事不如法與,是人不名清淨。



二比丘犯僧伽婆尸沙,一比丘知犯,一比丘
不知犯,俱覆藏。以是白佛,佛言:「知犯者,應
與別住;不知犯者,應與摩那埵。」憶、不憶亦如
是。


有二比丘犯僧伽婆尸沙,覆藏。一比丘作
一想;一比丘作異想,或言是波羅夷、或言
偷羅遮,乃至惡說。以是白佛,佛言:「作一想
者,應與別住;作異想者,應與摩那埵。」


有諸比
丘或行別住時、或行摩那埵時、或阿浮呵那
時命過。諸比丘以是白佛:「彼為具戒命
過?為是破戒命過?」佛言:「皆是具戒。」


有比丘
犯僧伽婆尸沙不知罪數,亦忘覆藏久近。以
是白佛,佛言:「從其憶犯已來與別住。」疑亦
如是。


有比丘於一切人覆藏;有比丘於彼人
覆藏,於此人不覆藏;有比丘在此土覆藏,在
彼土不覆藏。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一切
覆藏名為覆藏。若於和尚、阿闍梨、所敬畏
人聞覆藏,不名覆藏;於餘人聞覆藏,名為覆
藏。若於此土以多人識重,不欲令知覆藏,不
名覆藏;於彼土覆藏,名為覆藏。」
《五分律》卷第二十三
[023-015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