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736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清-弘贊 (X)




卷中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卷中
唐天竺三藏法師大廣智不空奉 詔譯
清粵東鼎湖山菩提心沙門弘贊 會釋


「○次誦讚歎


阿嚩𠶒囉左覩囉娜二合囉䭾二合娑麼二合囉哩補
句致鉢囉二合拏麼跛娜尾呬帝阿者禮怛𪘨娑哩素
你祖禮悉𠆙思準泥薩囉二合悶底南婆嚩捨麼你
娑嚩二合帝薩鉢囉二合拏吠怛你也二合
二合拏蘖帝阿尾你多薩怛嚩二合娜麼你鉢囉
二合那路迦怛囉二合囉佗二合迦唎囉訖多
二合囉尾孕二合那戍鼻你播怛囉二合迦囉那
訖使二合𩕳娑普二合底浪切悉體二合怛嚩二合進底多麼
囉貪二合鉢囉二合瑟砧二合李佉惹曩你爾娜你薩
知曳切曩鉢囉二合庫舞二合地曬邏始佉嚟野薩怛梵
二合囉抳焰二合惹閉怛母二合你帽你夷切嚩日哩
二合擔枳邏䭾彌焰二合素囉哩補婆嚩喃鉢囉二合吠奢
野底阿引哩野二合嚩路枳帝皤悉𠆙底諾僧捨閻
薩怛多惹播半音多語切旦曩悉底二合惹㜸底緊
旨你也二合薩怛梵三合曩那娜悉薄羯底二合毗藥
二合壹底娑迦羅播跛曩舍你婆誐嚩底跛耻多
怛囉二合悉地迦哩布囉野麼努囉貪冥枲
[002-0762a]
娜底曩怛梵二合娑麼二合囕迦室子二合半音婆誐嚩
底準泥陀囉尼薩妬二合怛羅二合薩麼跛多二合


【讚歎者。謂稱揚讚歎聖德之美。具足無邊福智。能
成就眾生所求。一切世出世間之樂。然智譯缺此
讚法。持明藏中雖備。其文尤繁。行者若不能作此
梵讚。當知蘇悉地經讚偈。蘇悉地經云。其讚歎文。
應用諸佛菩薩所說歎偈。不應自作。而彼經無讚
準提文。今按本經述一偈。以讚本尊。偈曰。


「 大慈救世尊
 善導一切眾
 福持功德海
 我今稽首禮
 真如舍摩法
 能淨貪瞋毒
 善除諸惡趣
 我今稽首禮
 得法解脫僧
 善住諸學地
 勝上福德因
 我今稽首禮
 大聖準提尊
 哀愍於世間
 成就諸悉地
 我今稽首禮
 大悲觀自在
 一切佛讚歎
 能生種種福
 我今稽首禮
 大力忿怒身
 善哉持明王
 降伏難伏者
 我今稽首禮


忿怒身。即明王大威金剛。】


「○次說本尊陀羅尼布字法


從頂至足。觀一一真言字。屈曲分明。流出光明。照六
道四生輪迴有情。深起悲愍。施與安樂。用陀羅尼九
字布列於行者身。即成。以如來印。八大菩薩所加持
身。若作息災。增益。降伏。敬愛。隨四種法。所謂白黃黑
赤。成辦悉地。即結布字印。二手內相叉。二大指。二頭
指。二小指。相合直豎。即成。」
[002-0762b]


【智譯云。結此手契成。即想自身猶若釋迦如來三
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圓滿身光。想已。以手
契觸頭上布唵字。觸眼中布折字。一一依字次第。
乃至兩足。皆以契觸布之。】


「想唵字安於頂。以大拇指觸頭上。


次想左字。
即者字兩目瞳人上俱。


想禮字。復以大拇指觸左
右眼上。


次想祖字即主字安於頸上。用大拇指觸。


次想禮字當心。以大拇指觸。


次想準字安
左右肩。以大拇指觸。


次想泥字安臍上。以大拇
指觸。


次想娑嚩二合字安右左兩䏶上。以小指觸。


次想訶字安右左兩脛上。以小指觸。」


【智譯。每字皆以偈釋。及令觀字色相。然其安布與
本譯略有參差。故不錄。如欲知者。下持誦法要當
出。又當知。令想九字真言。皆是天竺梵書。非此方
之文。故一字頂輪王儀軌云。所言觀諸字。唯瞻於
梵書。非是隨方文。有大神力用。或問曰。何以梵字。
皆有不思議神用耶。答曰。謂每一一字。當體即是
諸佛菩薩心故。當體即是離相法界故。當體即是
教理行果故。是以有不可思議神用也。又天竺梵
字。法爾本有。何以故。以世界初成時。梵王傳說。不
同此方蒼頡等創製。若然者。凡天竺梵字。皆有不
思議神用。何得偏贊真言中字耶。答曰。以真言中
字。由諸佛不思議神力加持。體含多義。法性如然。
故偏有神用。即如此方語言文字是一。唯急急如
[002-0762c]
律令等語。呪火不燒。呪湯不熱。呪刀不傷。呪毒不
中。由作呪語。偏有此神用。非餘一切文言。皆有此
功力。天竺亦爾。文字雖一。唯真言中字。偏有神力。
非餘一切字。皆有如是神用也。或曰。呪是諸佛秘
密之法。尚非因位所知。何以今解釋此九聖字義。
答曰。據賢首心經疏。及神變疏。并密藏諸經。釋陀
羅尼字意。而有二門。一不可說門。謂呪是諸佛密
法。唯佛與佛相傳。不通他解。但當持誦。不須強釋。
二強說門。謂真言中隨舉一字。或作人。或作法。橫
豎該羅。自在解脫。以要言之。無盡法門。於一字中。
解說都盡。方是陀羅尼字義。就此而言。假使十方
諸佛。經恒沙劫。共說真言中一字義。亦不能盡。故
莊嚴寶王經云。六字陀羅尼。是觀自在菩薩微妙
本心。無量如來。而尚難知。其因位菩薩。云何而能
解耶。是知。知者尚難。況其受者。今於一字中。略為
解釋。即是強說門中。少分一途義耳。謂於真言一
字中。或作二義五義十義。乃至百義等解釋。名為
少分義。若作一義解釋。名為一途義。上云。尚非因
位能解者。此據密教圓宗。不可說門而言也。其不
可說門。義當密教圓宗。離言果海。其強說門。義當
顯教圓宗。帶言因分也。】


「由想布真言結印加持故。行者身即成準泥佛母身。
滅除一切業障。積集無量福德吉祥。其身成金剛不
壞體。若能常專注觀行。一切悉地皆得現前。速證無
[002-0763a]
上正等菩提。」


【智譯云。如是布字想念已。便成準提勝法門。亦名
本尊真實相。能滅諸罪。得吉祥。猶如金剛堅固聚。
是名準提勝上法。若常如是修行者。當知是人速
悉地。故持明藏儀軌經云。若於準提菩薩法中求
成就者。先觀準提菩薩根本微妙字輪。安自身分。
一一分明。是人先身所造一切罪業。悉得除滅。凡
有所求。決定成就。神變疏云。真言行者。能令三業。
即同本尊三業。又真言中。每一一字。皆是諸佛全
身。故云行者身。即成準泥佛母身。故知此準提神
呪體即法身圓圓果海。用即不可思議。所以得速
證無上菩提。】


「○次結根本印」


【如前閼伽印出。持明藏經云。行人結根本印。誦根
本真言時。本尊菩薩歡喜顧視行人。】


「誦根本真言七遍。頂上散印。」


【智譯用第二根本印。誦根本真言。】


「即取菩提子念珠。具一百八。依法貫穿。即以塗香。塗
其珠上。以二手掌中。捧珠當心。誦真言七遍。加持念
珠。」


【蘇悉地經云。捧數珠時。微小低頭。以至誠心。頂禮
三寶諸佛菩薩。若作阿毗遮嚕迦法。應用諸首而
作數珠。速成就故。】


「真言曰。
[002-0763b]


唵吠嚧遮那麼羅娑嚩二合


【此是持珠真言。吠字。無蓋切。智譯作微字。於麼字
上有阿字。餘悉同。吠嚧遮那。此云徧照。亦云大日。
如世間日。唯照晝不照夜。照一世界。不照餘世界。
不得名大日。如來色身。法身。普周法界。十方世界
悉皆照耀。若人稱名皈依禮拜。則得法界一切諸
佛菩薩賢聖。乃至八部。加持衛護。】


「加持頂戴。心口作是願言。我今欲念誦。惟願本尊諸
佛菩薩。加持護念。願令速得隨意。所求悉地圓滿。然
後以左手無名指大指承珠。右手以大指無名指移
珠。手如說法相。」


【先以珠加持頂載。後方結此持珠印。有云。右手大
指捻無名指頭。直舒中指。小指微屈。以頭指著中
指上節側。此是佛部執數珠印。智譯云。二手相去
一寸許。餘指散開微屈。】


「當於心前。持珠念誦。其聲不緩不急。」


【此名言音持誦。根本真言。智譯云。不得高聲。須分
明稱字。而令自聞。此名聲念。一字佛頂輪王念誦
儀軌云。字句分明呼。不緩亦不急。不頻伸噦嗌。咳
𠻳與唾涕。染等心相應。及與緣苦受。如是等過患。
皆不得成就。】


「心專注。不異緣。觀自身。同本尊身。相好具足。又於身
前壇中。觀想七俱胝佛母。與眷屬圍繞。了了分明對
坐。」
[002-0763c]


【智譯云。所觀本尊及身上布字。念誦記數於一念
中。並須一時觀見。不得有缺使心散亂。蘇悉地經
云。念誦之時。不作異語。想真言如對目前。如是傾
誠。不應散亂。心緣別境。身雖疲極。不縱放之。制諸
惡氣。世間談話。皆不思念。不捨本尊。縱見奇相。而
不恠之。】


「每稱娑嚩二合賀字。同時移一珠。」


【智譯云。誦本尊陀羅尼一遍。以右手無明指捻一
珠過。周而復始。】


「一百八。或一千八十。為念誦遍數。常須限定。若不滿
一百八。即不克求悉地遍數。」


【蘇悉地經云。依法念誦了。應起誠心。作祈請云。我
依本法念誦數滿。唯願尊者。領受為證。於其夢中。
為授教誨。正念誦時。若有謦欬昏𤞑欠呿。忌真言
字。即起就水。作洗淨法已。還從前念被所障隔。為
須一一皆從始念搯珠將畢時。申禮一拜。終而復
始。數珠一帀。一覩本尊顏。而作一禮。若正念誦時。
忽然錯誤。當誠心懺悔。過由放逸。故致斯誤。願尊
捨過。便申頂禮。復須從始。而念誦之。】


「念誦畢已。蟠珠於掌中。頂戴。發願。作是願言。以我念
誦功德。一切眾生。所修真行。求上中下悉地。速得成
就。安珠於篋中。」


【言上中下悉地者。每地各有三品。共成九品。下三
品者。若下品成就。能攝伏一切四眾。凡有所求。舉
[002-0764a]
意從心。一切天龍。而來問訊。又能伏一切蟲獸。及
鬼魅等。若中品成就。能驅使一切天龍八部。能開
一切伏藏。或要入阿修羅宮。龍宮。便得入之。去住
隨心。若上品成就。便得仙道。乘空往來。天上天下。
而得自在。世出世間事。無不通達。中三品者。若下
品成就。便得諸呪仙中為王。住壽無數歲。福德智
慧。三界無比。若中品成就。便得神通。往餘世界。為
轉輪王。住壽一劫。若上品成就。現證初地已上。菩
薩之位。上三品者。若下品成就。得至五地已上菩
薩之位。若中品成就。得至八地已上菩薩之位。若
上品成就。三密變成三身。只於此生。得證無上菩
提之果。此是持呪人九品成就。若直求成佛。不須
求中下三品等。即當求上三品成就。餘如下增益
法明。】


「即結定印。端身閉目。澄心靜意。當於胸臆身內。炳現
圓明。如滿月。皎潔光明。起大精進決定取證。若能不
懈怠專功。必當得見本源清淨之心。於圓明中想唵
字。餘八字右旋於圓明上布列。於定中須見真言字
分明。既不散動。得定。即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即畫圓
明月輪。」


【即結定印者。以兩手外相叉。仰於臍下。或以二手
仰掌展舒。將右手在左手上。二大拇指甲相拄。安
於臍輪下。又無量壽儀軌云。以二手外相叉。二頭
指背相著。從中節以上直豎。二大指捻二頭指。即
[002-0764b]
成。此之三印。隨結其一。皆得作此圓明觀法。名為
瑜伽念誦。故智譯云。若求解脫速出離生死。作此
三摩地瑜伽觀行。無記無數念者。即想自心如滿
月。湛然清淨。內外分明。以唵字安月心中。以折隷
主隷準提莎嚩訶字。從前右旋。次第周布輪緣。諦
觀一一字義。與心相應。不得差互。


圓明布列梵書圖




持明藏儀軌云。唵字為毗盧遮那佛根本。左字為
大輪明王根本。隷字為大忿怒不動尊明王根本。
又為馬頭明王根本祖字為四臂佛身根本。隷字
為不空羂索菩薩根本。亦觀自在菩薩根本。尊字
為大尊那菩薩根本。禰字為金剛薩埵菩薩根本。
莎字為伊迦惹吒菩薩根本。賀字為嚩日囉曩佉
明王根本。】


「次應思惟字母種子義。」


【此九聖字。能生一切字。故云字母。言種子者。是引
生義。攝持義。以初一字為種子。而下諸字。所有觀
[002-0764c]
智。依所引生。攝入初字。若得唵字門。秘密相應。即
得諸佛無盡法藏。則悟一切法本不生。一以普及
為言。切以盡際為語。由悟一切法本不生。即達諸
法空。以諸法入實相中。故不生不滅。乃至悟一切
法言語道斷。故無言說。法相平等。如霔大雨。故云
平等。於一一字。專注思惟觀察。則一切行願。皆得
滿足。】


「唵字者。是三身義。亦是一切法本不生義。」


【智譯云。唵字門者。是流注不生不滅義。復於一切
法為最勝義。】


「左字者。一切法不生不滅義。」


【智譯云。於一切法是無行義。】


「禮字者。一切法相無所得義。祖字者。一切法無生滅
義。」


【智譯云。於一切法是無起住義。】


「禮字者。一切法無垢義。準字者。一切法無等覺義。泥
字者。一切法無取捨義。娑嚩字者。一切法平等。無言
說義。訶字者。一切法無因義。」


【於一切法。是無因寂靜無住涅槃義。】


「由一切法本不生故。即得不生不滅。


由不生不滅
故。即得相無所得。


由相無所得故。即得無生滅。


由無生滅故。即得無垢。


由無垢故。即得無等覺。


由無等覺故。即得無取捨。


由無取捨故。即得平等
無言說。


由平等無言說故。即得無因無果。


般若相
[002-0765a]
應。無所得。以為方便。入勝義。實則證法界真如。以此
為三摩地念誦畢已。」


【謂由悟一切法本不生故。平等無二。成無分別智。
與般若波羅蜜無智無得相應。由此無所得智以
為方便。悟入最勝義諦。證法界真如。此法界真如
海。不可以言詮。是佛境界。自覺聖智所證。非思量
分別所能知。智譯云。所說文字義。雖立文字。皆是
無文字義。既無文字。須諦觀一一義相。週而復始。
無記無數。不得斷絕。不斷絕者。為流注不生不滅
最勝義。是故無行。為無行義。乃至云。無因寂靜無
住涅槃。為無因寂靜無住涅槃義。是故不生不滅
最勝無斷。週而復始。此名三摩地念誦。按諸陀羅
尼經。持誦法。亦有多種。今略出其六。一三摩地持。
亦名瑜伽持。但想心月中布字。如本經布字法所
明。二出入息持。即於出入息中。想有梵書真言字。
若息出字出。若息入字入。字字分明。朗如貫明珠。
不得間斷。如息出時。想自心月輪中九聖梵字。字
字連環。皆有五色光明。從自口中流入準提菩薩
口中。右旋安布菩薩心月輪內。如息入時。想菩薩
心月輪中字。字字連環。皆有五色光明。從菩薩口
出。流入自口中。右旋安布心月輪內。如是終而復
始想之。三金剛持。急口齒。舌不至㗁。但口中微動。
四言音持。亦名微聲持。但令自耳聞之。不緩不急。
字字分明稱之。五高聲持。令他聞之滅罪。此須觀
[002-0765b]
時。若有不信者在傍。聞聲。反生毀謗。便獲重罪。只
宜微聲持之。六降魔持。內以悲心為本。外現威怒
之相。顰眉厲聲念之。如後阿毗遮嚕迦法。是也。復
有二種持誦。一無數持誦。謂不持珠定數。常無間
斷念之。二有相持誦。謂搯數珠。每日須得限定其
數。不得闕少。於上八種持誦。隨用其一。依法念誦
無有間斷。所祈勝果。決定成就。準金剛智所譯本。
亦出多種持誦。故智譯本。次說準提求願觀想法
云。若求無分別者。當觀無分別無記念。若求無相
無色。當觀文字無文字念。若求不二法門者。應觀
兩臂。若求四無量。當觀四臂。若求六神通者。當觀
六臂。若求八聖道。當觀八臂。若求十波羅蜜圓滿
十地者。應觀十臂。若求如來普遍廣地者。應觀十
二臂。若求十八不共法者。應觀十八臂。即如畵像
法觀也。若求三十二相。當觀三十二臂。若求八萬
四千法門者。應觀八十四臂。如上觀念。當入一切
如來三摩地門。甚深方廣不可思議地。是正念處。
是正真如。正解脫。念誦觀行了。欲出道場。復須依
前次第更結燒香。燈明。飲食等。手契。供養。懺悔。隨
喜。發願。即結前第一根本印。誦根本陀羅尼七遍。
頂上散之。復結前輅車印云云。】


「應結根本印。


○次結澡浴印。


○次結五供養印。


○次
誦讚歎獻閼伽。


○次結阿三摩擬你二合印。左轉一帀。
解界。」
[002-0765c]


【謂結前火院印。誦阿三摩擬你真言。左轉一帀。解
前所結諸界。持明藏儀軌經云。復作供養。讚歎懺
謝。某甲上來供養。絕無殊妙。唯願菩薩布施歡喜
又獻閼伽。而作頂禮。作法畢已。發遣賢聖。復作護
身。次作阿三摩擬你印。】


「○次結寶車輅印」


【此中諸印。準前應結。輅車者。乃大車之總名。此方
黃帝始制。天子所乘法車。名曰玉輅。今寶輅。是佛
母所乘。上有幰葢。垂諸華纓。四面懸鈴。周帀欄楯。
七寶間錯。種種嚴飾。】


「以大拇指向外。撥中指頭。奉送聖者還本宮。」


【準智譯。以二大拇指向外。三度撥二中指頭。誦真
言三遍。】


「奉送真言曰。


唵者禮主禮準泥。蘖車蘖車。婆誐嚩底。婆嚩二合
嚩南。布娜囉誐麼那野。娑嚩二合


【車字。當書何切。蘖車蘖車。即奉送句。前請輅車羯
哩洒耶。即迎請句。】


「○次結三部三麼耶印。各誦真言一遍。禮佛。如前懺
悔。隨喜。勸請。發願。廻向無上菩提。隨意經行。轉讀大
乘經典。華嚴。大般若等經。印塔像。浴舍利。右旋繞。思
六念。以此福聚。迴向自所求悉地。」


【智譯云。誦大般若。或華嚴。或無邊門。或法華。楞伽。
涅槃。大經論等。思惟講說。或以七俱胝佛像塔印。
[002-0766a]
用印香泥。沙上。紙上。隨意印之多少。如念誦有功。
如經所說境界。一一分明了知次第。蘇悉地經云。
為淨心故。常持六念。心注一境。而不散亂。一念佛。
二念法。三念僧。四念施。五念戒。六念天。前三是念
他。後三是念自。以施戒是自因。天是自果。而果有
近遠。近是生天。遠是第一義天。又前三。亦可為念
自。謂念一體三寶也。優婆塞戒經云。念佛法僧。名
智慧莊嚴。念施戒天。名福德莊嚴。然上所修。為欲
速得圓滿福智。及十波羅蜜。頓出世間。超三無數
劫。現生祈尅聖果。故須發菩提願。運大悲心。常欲
利樂一切有情。同於準提菩薩。復仗無邊諸佛菩
薩。以大悲願。加持護助。使速成就。準此。必須依前
選擇勝處。為所修壇場。限四月四日為一期。屏絕
往來言語。方得三密相應。面向東方。吉祥之位。或
復餘方。若不能依上如法結壇者。別有一法。亦須
擇一靜處。於準提聖像前。置一淨鏡為壇。如上向
方跏趺。對於聖像。行者先於自頂上。想一㘕字。
變成三角火輪。從頂至足。燒盡自己有漏之身。及
燒此有為世界。如同劫火。燒盡無遺。但有空寂而
已。又想一暗字。在自頂門中。此字體。即是諸佛
光明法水。用灌佛子之頂。此是秘密灌頂法門也。
復想建立無為之壇。於最下方。遍想欠字雜色。
而為空輪。於空輪上。遍想含字黑色。變成風輪。
風輪上。遍想㘕字赤色。變成火輪。火輪上。遍想
[002-0766b]
[金*离-禸+ㄆ]字白色。變成水輪。水輪上。遍想阿字黃色。
變成金剛地。於金剛地上。遍想有大蓮華。一一華
上。皆有準提菩薩。飲食幢旛等諸供養具。而為供
養。皆對準提鏡壇。三密相應。又行者無準提像。并
華果飲食等供具。但作此觀。亦得吉祥成就。如是
想已。一心諦觀準提菩薩。具無盡相好光明。於菩
薩心月輪中。有九聖字。右旋布列。行者想自心月
輪中。亦有九字如前布列。於自身分。從頂至足。亦
布九字。次誦唵㘕淨法界真言。并唵齒𡄦護身真
言。各二十一遍。然後結根本印。或金剛拳。誦準提
真言。無記無數。專精一意。勤策身心。不令懈怠。欲
近成就時。或有種種障起。應如後作息災等法。而
降伏之。於一期中。隨自根性。必獲三昧現前。即於
定中見無數佛會。聞妙法音。證得十地菩薩之位。
行者欲於此法求成就者。須依前預誦準提真言
一萬遍。乃至十萬遍。而為先行。如蘇悉地經云。若
不先誦遍滿念持。所求下法。尚不得成就。況求上
中悉地成就。以是義故。作勝上心。而先念誦。既為
先行。便於夢中見諸佛菩薩吐出黑物等。即是罪
滅福生成就之相。如念所求。決獲果遂。莫生疑惑
之心。勿起取捨之念。更須策發三業。加功誦持。亦
不得以是境界衒賣於人。唯同道者。不為名利敬
讚。方得說之。或曰。見如上相。得無成邪妄耶。曰。今
依經持誦。正觀成就。勝境自現。非同他修。斥離取
[002-0766c]
相。如不達經各有旨。雷同取謗。毀滅大乘。自陷泥
犁。然行者若欲持誦真言。必須求於明師。善曉梵
音作法之者指決字句契印。不令訛謬。切勿師心。
持誦無騐。於呪生疑。自招愆咎。蘇悉地經云。若復
有人。久至持誦下品真言。縱自無力。於本尊邊。轉
求上品自成。若於上品真言之中。心懷猶預。念持
供養。復不精誠。雖於上品真言。彼念誦心輕。致招
下品成就。故知持誦。皆由心意。誠心念誦。皆獲悉
地。若人持誦真言。久無效驗。不可棄捨。倍增廣願。
轉加精進。以成為限。如此之人。速得成就。於其夢
中。或於虗空有聲告言。汝不應持是真言法。亦不
應棄。復不瞋彼。何以故。並是魔故。唯須精進。不應
退轉。心不惡思。攀緣諸境。縱放諸根。恒常獲淨而
念誦之。故香王陀羅尼經云。日別濾水。香湯洗浴。
別著衣裳。大小行來。皆須洗淨。入壇之時。須嚼楊
枝。然後入壇。一心誦呪。莫思外事。持呪之法。不得
破戒身。亦不得近觸著女人。若觸著者。即無騐。】


「○次說息災。增益。敬愛。調伏。四種法。


○扇底迦法者。求滅罪轉障。除災害。鬼魅。疾病。囚閉
枷鎖。疫病。國難。水旱不調。蟲損苗稼。五星陵逼本命。
悉皆除滅。煩惱解脫。是名息災法。」


【扇底迦。義譯為息災。復含上多義。故存梵音而不
直翻華言。下三法。準此應知。】


「作此法時。著白衣。面向北。交脛豎膝。吉祥坐。觀本尊
[002-0767a]
白色。供養飲食果子香華燈燭地等。悉皆白色。」


【交脚豎膝。名為吉祥坐。塗香用白擅。燒香用沉水。
燈用酥然。如無酥。用白茶油。本譯云。觀作白色。智
譯云。並用白色。下三法亦然。】


「從月一日。至八日。日三時念誦。夜作護摩。息災真言
曰。


唵者禮主禮準泥令某甲。若為他念誦。當稱彼名底矩嚕二合
二合


【智譯云。欲作扇底迦等。種種方法。或為自身或為
他人。即任依法而作念誦。若欲求息災。除一切鬼
神。及聰明長命。求解脫者。即於道場中。面向北交
脚豎膝而坐。乃至日三時念誦。及護摩等法。若念
誦時。先誦根本陀羅尼三七遍已。然後但從唵字
誦之。妙言曰。唵折隷主隷準提。與彼某甲除災難。
莎嚩訶。
○作此法時。並須於道場壇中。如無場壇。
或於準提像前安置鏡壇。更須想一白色圓壇。於
圓壇中。遍想嚩字。或[金*离-禸+ㄆ]字。尊像供具。并自身。
想在圓壇中。或於像前只塗一圓壇亦得。以慈心
相應。從月一日初夜起。至月八日。每日三時洗浴。
三時換衣。至日滿時。或斷食。或食三白食。謂乳。酪。
粳米飯。】


「○布瑟置二合迦法者。求延命。官榮。伏藏。富饒。聰慧。聞
持不忘。藥法成就。金剛杵等成就。或作師子象馬類。
以真言加持三相現。隨上中下所求獲果。如蘇悉地
[002-0767b]
經廣說。欲求持明仙。入阿蘇羅窟。及諸八部鬼神窟。
求入者皆得。及證地位神通。求二種資糧圓滿。速成
無上菩提。是名增益法。作此法時。身著黃衣。面向東。
結跏趺坐。觀本尊黃色。所供養香華飲食果子燈燭
地等。並皆黃色。」


【塗香用黃檀。或白檀。加少鬱金。燒香用白檀。然麻
油燈。】


「從月八日。至十五日。日三時念誦。夜作護摩。真言曰。


唵者禮主禮準泥令某甲布瑟徵二合矩嚕二合娑嚩二合


【徵。音紙。智譯云。若欲求增長五通。轉輪。種種寶藏。
布著輪劍。賢瓶。如意寶。安善那。虞里迦鐘。及鉞斧。
羂索。三叉等。一切財寶。藥草。求成就者。身著黃衣。
乃至念誦如前。妙言曰。唵折隷主隷準提。與彼某
甲所求如意。莎嚩訶。
○如無壇場。可於準提像前
安置鏡壇。更想一黃色方壇。於方壇中。遍想阿
字。或暗字。尊像供具自身。俱想在方壇中。或像
前塗一方壇亦得。以喜悅心相應。如前洗浴換衣。
至日滿時。亦如前斷食等。三相現者。謂火𦦨。烟出。
煖氣。若真言行人。欲求成就時。按諸陀羅尼經。用
四種物。一者弓箭鉞斧鈎輪杵鏡。或數珠瓶鉢袈
裟等。僧家所用種種之物。二者雄黃雌黃等。種種
藥物。三者取河岸上土埿。作師子象馬牛駝。或雞
鵝孔雀金翅鳥等。種種禽獸之形。四者或塑畫彫
[002-0767c]
刻種種佛菩薩明王等形像。隨心所樂。用作一事。
依法成已。而置壇中。如法誦呪若得火𦦨出時。或
手執。或塗身。或乘之與助伴知識飛騰虗空。或有
人見成就者。或成就者見彼人等。總得騰空。遊諸
世界。供養諸佛菩薩。皆壽命一劫。獲初地百法明
門。若烟出時。依前用之。得諸仙中為王。住壽萬萬
歲。若煖氣出時。得一切人天敬愛。所求如意。此是
成就三種相現。若得火光出。是上品成就相。得烟
出。是中品成就相。得煖氣出。是下品成就相。西方
昔有一人。得上品成就。引五百人升空。又云。若火
光現。得一切呪神常來擁護。八部之眾。皆常恭敬。
一切神呪。用之皆得最勝靈騐。若烟相現。隨所去
處。而無障難。所求遂心。若煖氣現。得一切諸人。并
鬼神等。同心敬愛。蘇悉地經云。若欲成就藥物等
者。有三種成。光𦦨為上。烟氣為中。煖氣為下。若乘
空自在而進。此為最上。藏形隱跡為中。成就世間
諸事為下。三種成就。隨上中下。更分別之。上成就
法。得持明仙。乘空遊行。成就五通。或得諸漏斷盡。
或得辟支佛地。或證菩薩地位。或知解一切事。或
辯才多聞。或成吠跢羅尸。或成藥叉尼。或得真陀
羅尼。或得無盡伏藏。具上等事。名上中下成就之
法。若藏跡。於身得大勢力。先來懈怠而得精勤。入
修羅宮得長壽藥。成鉢[口*上/矢*入/米]史迦天使。或能使鬼。或
能成就娑羅坌爾迦樹神。或成多聞。悟深義理。或
[002-0768a]
合藥。或纔塗足頂。即遠所涉。無有疲乏。如上所說。
悉名中成就之法。若下成就法。令眾喜見。或攝伏
眾人。或能懲罰惡人。降諸怨眾。及餘下事。名下中
下成就之法。若見㡧像舍利塔等。忽然搖動。或光
焰出。當知不久速得成就。餘如上念誦法中。上中
下九品法明。若欲成就輪仙法者。鑌鐵作輪。量圓
兩指一磔。輪安六輻。輞椽銛利。若欲成就雌黃法
者。取光雌黃。如日初出色光。亦如融金色光。是為
上好。若欲成就刀法者。取好鑌鐵刀。量長兩肘。以
小指齊。濶四指。無諸瑕病。其色紺青。如枿施鳥𣭔。
若欲成就佛頂法者。當以金作佛頂。猶如畵印。安
置臺上。其臺撑。用薩頗胝迦寶。若欲成就蓮華法
者。金作八葉蓮華。如兩指一磔手量。或用銀作。或
熟銅。白檀木作。若欲成就拔折羅法者。以好鑌鐵
作拔折羅。長十六指。兩頭各作三股。或紫檀金銀
熟銅作。若欲成就雄黃法者。取雄黃。色如融金。塊
成分折。復上有光。如是雄黃。能成上事。若欲成就
牛黃法者。當取黃牛牛黃為上。若欲成就護身線
法者。取細白[畾/冗-几+互*毛]縷。三合為股。復三股合索。童女右
撚合。或縷金合。若欲成就牛糞者。取蘭若處。淨牛
糞燒作灰。和龍腦香用。若欲成就弓箭槍矟獨股
叉棓。及諸器杖。隨世用者。如意而作若欲成就鞍
馬車乘牛羊。一切鳥獸諸餘物等。隨世人共將為
上。隨意樂作。所成就物。置於金銀器。或熟銅。螺盃。
[002-0768b]
石。木。土器等。或敷有乳葉。香葉。蓮葉。蕉葉。或新[畾/冗-几+互*毛]。
隨取敷之。又葉五重。先敷地上。置成就物。復以五
重葉而覆其物。或可是散。或種種衣。或諸雜物。次
第應知。所盛之器。然後以不散亂心。作三簸多法。
以心光明其物。及散洒之。手執杓。緩𢍶其酥。置其
物上。誦本真言。至莎嚩字。即瀉爐中。至訶字。還觸
其物。却至酥器。如是去來三處觸物。不得斷絕。是
名三簸多護摩法。三簸多時。以杓遍霑其物。皆令
潤膩。初置物時。先以水洒。次按持誦。若成有情之
物。作其形像。杓次於頂。而作護摩。若欲成自身。以
杓觸自頂。若為他作。但稱其名。其護摩物。復有三
種差別。一但稱名。二以物葢隔之。三但露現。眼所
觀見。如是皆用其酥而作護摩。若不得酥。當用牛
乳。或酥和乳。或用三甜。或觀成就差別。應當用之。
或以真言持誦香水。而洒其物。如前光顯物法。此
亦如是。又蘇悉地供養法云。真言中。有唵字者。及
歸命字。應寂心誦。若作息災增益之事。應小聲念
誦。若真言有𤙖字。及泮吒字。應嗔猛誦。言二種資
糧者。謂菩薩欲證佛果。必須廣修福智二法。以為
資糧。福智圓滿。方證佛果菩提。今持真言行人。不
假餘修。但依法念誦。即得圓滿。速成無上菩提。】


「○伐施迦囉拏法者。若欲令一切人見者。發歡喜心。
攝伏鈎召。若男若女。天龍八部。藥叉女。及攝伏難調
伏鬼神。有諸怨敵。作不饒益事。皆令迴心歡喜。諸佛
[002-0768c]
護念加持。是名攝召敬愛法。作此法者。身著赤衣。面
向西。豎二膝並脚。名為賢坐。」


【坐法略有三種。一結跏坐。二半跏坐。三記賢坐。令
身端直。勿使動搖。而作念誦。】


「觀本尊。及所供養香華飲食果子燈燭地等。並皆赤
色。」


【塗香用鬱金。燒香以丁香蘇合和蜜燒之。然諸果
油燈。】


「從十六日。至二十三日。每日三時念誦。夜作護摩。攝
召真言曰。


唵者禮主禮準泥令某甲嚩試矩嚕二合婆嚩二合


【智譯云。若欲呼召一切天龍鬼神人非人等。應作
此法。乃至妙言曰。唵折隷主隷準提。為彼攝召某
神。成就我願。莎嚩訶。
○如無壇場。可於準提像前。
安置鏡壇。更想一赤色半月形壇。於半月壇中。遍
想賀字。或含字。尊像供具自身。俱想在半月
壇中。或於像前。只塗一半月壇亦得。內以悲心。外
現怒相。應洗浴斷食如前。】


「○阿毗遮嚕迦法者。犯五無間。謗方廣大乘。毀滅佛
性。背逆君主。惑亂正法。於如是等人。深起悲愍。應作
降伏法。」


【若為自己所求。及有怨讐。而作此法。準諸經說。必
定反招災禍。及反得盡世癡騃。行者宜慎之。故金
剛陪囉嚩輪儀軌經云。持呪之人。自心不得愚癡
[002-0769a]
憎嫉。於諸有情。具眾善人。輙作此法。為惱害者。當
來感果。入於號呌大地獄中。受於眾苦。經無量劫。
持呪之人。當須遠離如是過惡。方可修習。此曼茶
羅。求諸成就。】


「以驢糞。或駝糞。或燒屍灰。以用塗壇。作此法時。身著
黑衣。或青衣。面向南。左脚押右脚。蹲踞坐。觀本尊黑
色。取臰無香氣黑色。或青色華。供養。所供養飲食香
華果子等。燈燭地等。並皆黑色。或青色。」


【押。即壓也。有云。閼伽用黑器。飲食用石榴汁染作
黑色。或青色。塗香用栢木。閼伽用牛尿。以黑色華
及芥子栢木塗香等。各取少分。置閼伽水。燒安息
香。然芥子油燈。持明藏儀軌云。其閼伽水。若作息
災法。用乳汁大麥同作。若作增益法。加脂麻。若作
調伏法。加血及蕎麥。所用閼伽器。亦有差別。蘇悉
地經云。羮臛之中。味甘甜者。及乳粥。扇底迦用。味
酢甜者。及石榴粥酪粥等。布瑟徵迦用。味苦辛淡
者。及胡麻粳米豆子等。阿毗遮嚕迦用。如前所說
諸食味等。或隨方所。種種有異。觀上中下而奉獻
之。凡猛利成就。及阿毗遮嚕迦事。日月蝕時。最是
相應。其爐三角。以己身血塗。或用苦揀木。或用燒
屍殘柴。而用護摩。火著已後。以燒屍灰。和己身血。
而用護摩。及以毒藥。自血芥子油。赤芥子和。而用
護摩。】


「從月二十三日。至月盡日。取午時。中夜。二時念誦。夜
[002-0769b]
作護摩。真言曰。


吽。者禮主禮準泥。令某甲鉢囉二合喃。伽多野。吽癹吒」


【吽字合口呼。如牛鳴聲。吒字半聲呼。智譯云。若欲
降伏一切惡鬼神。及損三寶人天者。有多罪業障
重眾生。難調伏者。能令發菩提心。修諸善業者。應
起慈悲心。而作此法。云云。蘇悉地經云。或有真言。
初有𤙖字。後有㧊吒字。速得成就阿毗遮嚕迦法。
復須善解修真言法。隨所求事。隨稱彼法真言之
相。誦彼真言。即得成就。持明藏云。若作息災增益
法時。輕輕誦吽字。又癹吒字。若作調伏法。當起忿
怒心。厲聲持誦吽字癹吒字。
○若無壇場。可於準
提像前。安置鏡壇。更想一青色三角壇。於三角壇
中。遍想囉字。或㘕字。尊像供具自身。俱想在
三角壇中。或於像前。只塗一三角壇亦得。以忿怒
心相應。洗浴換衣斷食如前。若惡人等。身心不安。
或得大病。或命欲終。即當勸彼令發善心。若是悔
過自責。永斷惡心者。即為彼人作息災法念誦。彼
人即免災難。此上四種法。若欲於中求成就者。須
預前持誦準提真言。五十萬遍。或七十萬遍。或百
萬遍。而為先行。方於四種法中。隨心所作一法。決
定成就。當依本經。用真言印契。結界護身。供養迎
請本尊。念誦畢。復如前作供養解界奉送本尊等
印呪。故持明藏經云。若作如上四法。必須請召本
尊。及眾賢聖。作法竟。却發遣。蘇悉地經云。護摩了
[002-0769c]
已。用本尊真言。真言淨水。以手遠巡。散灑爐中。如
是三度。護摩都了。乃至復作供養等已。如法發遣。
又持真言行者。不應與彼別持誦人。更相試騐。若
緣小過者。不應作降伏之法。持明藏云。又行人以
紅華染線。用童女合。以真言加持一千遍。結七結
已。繫於腰側。真言曰。
賀囉賀囉滿提戌
訖囉二合哩尾悉提娑嚩二合○戍亦作

此真言。亦能禁伏戍訖囉。及能破設咄嚕。蘇悉
地經云。取白[畾/冗-几+互*毛]絲。及以麻縷。令童女染紅色。或鬱
金色。作線取結。為真言索。持誦七遍。而作一結。一
一如是。乃至七結。置本尊前。以真言持經一千遍。
或持誦時。及護摩時。欲臥之時。應以繫腰。不失精
穢。臥時應如師子王。右脇而臥。真言同上。但滿提
字。彼作滿䭾滿䭾。為異。又蘇悉地供養法云。其腰
線者。令童女右旋搓合。經三合已。重更三合。若網
調雲作。以五淨用灑之。佛部五淨真言曰。


那謨婆迦嚩帝烏瑟膩二合沙也微輸上聲提微囉誓
尸吠扇底羯里莎訶
又云。以紅藍華染。或鬱金
染如前法成就已。以結索真言持誦千遍。於念誦
護摩時。及以睡時。繫於腰間。能止失精。念誦之時。
及護摩時。須上下著衣。偏袒右肩。若大小便。應著
木屐。於本尊及二師耆宿前。不應著之。言謗方廣
大乘者。謂華嚴。法華。楞嚴。楞伽。維摩。圓覺。勝鬘。涅
槃。諸大經典。廣談真如實相。謂一切眾生。本來成
[002-0770a]
佛。性具恒沙德用。誹謗不信。自損損他。俱墮阿鼻。
千佛出世。莫能救拔。毀滅佛性者。謂一切眾生。本
具佛性。只因妄想煩惱積集。而不證得。若息妄歸
真。即與諸佛同一覺源。凡夫邪見。毀而不信。自他
斷滅佛性種子。作一闡提。永劫難救。故於如是等
人。深生悲愍。作法降伏。令其回心向善也。持明藏
經云。若以唵字為首者。能成就一切法。若左字於
息災增益降伏三法。有大威力。隷字能破壞設咄
嚕。亦作發遣。及擁護法。功力最大。主字能作破壞。
及散他軍。如金翅鳥能食於龍。隷字破諸大惡。有
最勝力。準字能成就一切。而能破堅固禁縛。泥字
能破魔怨。及諸大惡。莎字能自擁護。及能破怨。賀
字能除大毒。及一切病。如是等字。猶八正道。能使
有情解脫輪迴。後得涅槃。若諸真言所用。加唵字。
能為警覺。及作發遣。若加唵隷吽三字。力能斷截。
若加唵羅吽癹吒五字。力能驚怖。及能破壞。亦能
擁護。若加唵主曩謨四字者。能成就敬愛法。若加
唵主吽三字。能退他軍。若加唵隷癹吒四字者。能
息大鬦戰。】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卷中



音釋


𩕳
乃挺切。音寧去聲。梵音亦同你。
[002-0770b]


𠆙
切身。
𪘨
音齋。



音徙。

音潑。



音眩。自矜也。又賣也。


設咄嚕
此云冤家也。


安善那
眼藥。
𢍶
音見。抒滿也。



音不。


噦嗌
上音洲入聲。下音抑。


咳𠻳
上音慨。下音搜去聲。



同臭。惡氣也。

同棒。又連枷。


䟦折囉
此云金剛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