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727 首楞嚴經義海-唐-懷迪 (P)



首楞嚴經義海緫序       翦一



大佛頂首楞嚴經是諸佛之法印群生之心
宗得此印者成正覺於十方迷此心者淪生
死於塵劫是以釋迦如來獨佩此最上乘之
法印而出現於世全提直指曲折開遮五十
年間普印群生心地末後再垂洪範重起真
慈故以阿難示遭魔嬈而啟發宣明遂有首
楞嚴王無見頂法之稱審問心見揀辨圓通
宣勝義中真勝義性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現
寶剎於毫端無量為一轉法輪於塵裏全彰
[001-0199b]
頓悟併銷權乘發真歸元入如來藏以至天
魔外道咸悟心宗無量法門一印印定所謂
是名無上寶印者不虛語也已而般剌蜜諦
持此印逾海越漠彌伽釋迦用此印譯梵成
華相國房公秉筆授而潤其文主法璿師立
科條而䟽其義自唐至宋閱五百年凡箋註
解釋者故不可勝數皆此印之力也今有閩
僧咸輝上人念佛祖之囑累慨法道之陵夷
力於禪學之餘綜集多書圓成大部且以楞
嚴義海為題求檀鏤板確志流通實有助於
[001-0200a]
王化而補於宗教以開悟後來若非乘曩願
力安能及此華嚴主山之神所得法門名出
現無邊大義海者誠有在於是焉比因姑蘇
定慧長老顯公特以此經遠來相云余三復
其文究其深旨隨喜贊揚乃援筆樂與敘其
大略書以授之偉乎義海沖深法流瀰漫事
理俱備性相混融惟心法之大旨盡於茲矣
後世讀是經者能頴脫名相旋復根塵脩然
游戲寶明空海而直下取證楞嚴圓照三昧
豈非悟自本心而得此法印者歟。


旹皇宋乾
[001-0200b]
道八年十一月十五日左太中大夫叅知政
事魯郡開國[仁-二+亡/大]食邑一千一百戶食實封二
百戶賜紫金魚袋曾懷謹序


義䟽序



大佛頂密因了義首楞嚴經者乃竺乾之洪
範法苑之寶典也昔能仁以出震五夭獨尊
三界假金輪而啟物現玉毫而應世觀四生
之受苦也惠濟庶物愍群機之未悟也力垂
善誘于是俯仰至理述宣微言闢大慈之門
廓真如之海以為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起
[001-0201a]
一切眾生不出因緣而有乃知生死輪轉貪
欲為本修證常樂禪慧為宗則斯經也可以
辨識諸魔破滅七趣謂止及觀修圓教妙明
之心發真歸元證上乘至極之說懿其般剌
譯其義房相筆其文今江吳釋璿師學識兼
高辯才無礙以是經典為時教於一代分妙
理於十門功濟大千道傳不二瞪目合手以
明妄毀相泯心以會宗信受則為世津梁開
悟則入佛知見乃顯經以作䟽因䟽以明理
故可以開前疑而決後滯披迷雲而覩慧日
[001-0201b]
然後知色空無異同歸實際在佛靡殊不離
方寸隨志在外護慙無內學因獲覽[門@八/允]輙述
序引歸依法寶幸精究於真詮讚楊佛乘願
普沽於聖果者巳。


大宋天聖八年青龍庚午
孟冬二十一日辛丑中散大夫守御史中丞
充理檢使權判吏部流內銓上護軍瑯瑘郡
開國[仁-二+亡/大]食邑一千九百戶食實封二百戶賜
紫金魚袋王隨撰


惟淨上王中丞書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大師賜
[001-0202a]
紫惟淨謹上書于中丞閤下近蒙新製首楞
嚴經䟽序特賜寵示者鴻儒大士嘉讚寶乘
淺學緇流叨窺法句身心適恱種智增明頂
奉依歸不任慶幸竊以大佛頂如來密因修
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者菩薩行門
諸佛心印開有為即塵沙妙用歸無相即法
界真源不有不空絕名相於言[穴/弟]之外現因
示果分階位於神化之中境不礙心惑不礙
智七大之性大無所待八還之法還無所從
所以了真如心息虛妄本起方便慧宣祕密
[001-0202b]
言萬法以之圓融諸佛以之自在入不二之
二諦悟不空之三空偉矣真宗不可思議聿
有高士著述䟽章煥決祕詮簡談佛旨恭惟
中丞入佛知見解法因緣學佛修行袪拂有
空之病宣法性相融明起滅之端為護法城
作不請友高製序引[懨-猒+火]闡教乘永代作程長
[冗-几+具]示炬惟淨夙承道顧忝翫奇文佩戴恩私
不任抃躍不宣惟淨頓首


標指序



長老月公向者遊黃龍時予為西安令而走
[001-0203a]
檄他郡不及見也近移掌郡𢈔乃因其嗣延
慶居𣈆者來而寄予以書詢之云月公居道
濟庵日與其徒論楞嚴要義而叅學應乾者
記而集之因囑予為之序為予以為真無自
性全物而彰物無自體全真而現故妙性無
為者其光明受用歷然素備非言迹之所測
而昧者迷方以徇物則偏滯染縛之不窮雖
復以學解馳求而去真愈背矣夫學解於聲
論起於本聞聞明循聲則能所茲建而國土
由之以生故此經開示密路使學者知根歸
[001-0203b]
元以消垢念則六門真用本爾圓成如木人
息機則諸幻皆滅而月所在者則於表亦亡
故茲論集以標指為目斯盡之矣若聞義者
超然證悟與群聖交光其所密非從外得乃
可知月公未甞言也[烈-列+〡*頤-頁+巳]寧六年二月十五日
將仕郎祕書省著作郎洪州監苗米倉兼發
遣綱運。


范峋序


集解序



夫經者傳道之器復性之路雖妙有之韞固
息於名言而解脫之說弗離於文字因心以
[001-0204a]
會道見月而遺指此聖者所以有作明者所
以能述微言之緒㡭㡭不絕焉大佛頂密因
了義首楞嚴經者迦文轉物之機慶喜開權
之教實第一之義諦不二之法門也原夫真
心常住本體無生三界緣興始由於妄念一
精體變遂汩於前塵色相外[冗-几+具]心目隨轉涅
槃迷而生死作菩提昧而煩惱興流為眾生
溺於濁劫如來哀其然也為說斯經近取諸
身誘致於性除攀緣之妄七處而推其心破
封執之迷八還以研其𧷤以至飛光左右寶
[001-0204b]
手開合顯真性不動之妙展觀智無涯之照
洞諸相之幻妄識自心之廣大則是經也以
三摩為根力以六入為藏性真如常徧妙用
在前無法而弗圓無入而非道所謂證金剛
三昧超妙嚴之一門者不其然乎當是時佛
尚住世人未去聖室羅筏之會千二百五十
人俱皆是大阿羅漢妙堪遺囑故佛與之說
法其言簡其旨明真破咎根不存枝葉而阿
難詶詰猶多悲淚繫辭云作易者其有憂患
乎乃知天權起教不為佛世眾生正憂五濁
[001-0205a]
末世耳去聖既遠遺文但存外說實繁上根
蓋寡非妙解之士廣為詮釋則入神精義大
懼淪晦先是唐神龍初梵僧般剌蜜諦三藏
於廣州制止道場譯此經適會宰相房融領
南銓於此為之潤文筆高語奇音旨清暢[冗-几+具]
契佛志綽同神會乃知大經因緣豈偶然哉
宋長水大士子璿解行高妙名稱普聞特稟
圓機振發大教為之注解王丞相冠其篇福
唐沙門可度亦復勝流甞箋了義夏英公序
其首吳興大士仁岳辯才無礙多聞第一道
[001-0205b]
力全於正定智性了於真空棲神斯文入佛
正解多歷年所廣集言詮有若孤山智圓檇
李洪敏資中弘沇真際崇節興福惟慤並邃
乎此經雅於言道咸即法句注其章旨岳公
懼諸家之文不表於後即正經之說傳致其
下仍以地著各以義解獨於已說標為私謂
緫成十卷題之曰首楞嚴經集解莫不文義
璀璨華梵宣明亦猶室中千燈多光互入堂
下六樂正聲相通鼓吹大經藻火圓教噫佛
滅後僅二千年經初至于唐又四百年而教
[001-0206a]
始興於宋神僧大士精文密旨續佛慧命為
世導師津梁未來藥石病者法施功德豈有
涯哉後之濟彼岸入法界者當以此經為舟
檝為門戶云。


時嘉祐已亥七月十一日翰林
學士兼侍讀學士朝散大夫尚書左司即中
知制誥充史舘修撰判舘事兼判尚書禮部
提舉在京諸司庫務上騎都尉安定郡開國
[仁-二+亡/大]食邑一千三百戶賜紫金魚袋胡宿撰


首楞嚴經義海緣起序



若夫半滿偏圓之教皆先大覺聖人被眾生
[001-0206b]
機器所宜權實開遮耳會其至要問難致詰
對辨酬酢終始研窮究竟發明乎勝淨明心
者其惟大佛頂首楞嚴經歟此經乃三世如
來無見之頂法亦是十方諸佛一門超出妙
莊嚴路欲脫生死超證聖位最初方便唯此
門為捷逕矣子初學楞嚴即依泐潭月禪師
標指要義也就而書之且以弊文題其後及
得長水法師璿公義䟽遂宗師之仍寄鄙辭
託之卷末則知月亦師長水也其標指之作
是本乎義䟽雖名題不同而其語意實不可
[001-0207a]
得而異也但廣略為小差耳或者疑璿之文
不行假月而後行或謂月雖善標終借璿之
所說更相矛盾互為是非以予攷諸年歲先
後月既得之非不行也標䟽相資學者遵之
非不說也明矣矧乎宗師立意必有所㨿豈
取次而為之耶然大率長水識量遠大自製
義䟽以集名之蓋是於中援引佛祖經論證
其深義以故不肯揜前人之善此則善之至
矣泐潭宗眼明白見徹法源不務名相直爾
擷掇樞要精義發明佛意則意亦大焉二者
[001-0207b]
皆前輩禪講中珪璋小子何敢輙議其優劣
耶今盡取乎義䟽標指并科合經而集之至
於標指文句與義䟽大同處即色目焉不重
錄也庶幾資此二說以輔翼性宗大教使流
通於無窮不唯斷兩宗學者之疑抑亦俾長
水之璧[卸-ㄗ+夬]而復全泐渾之絃斷而復續文雖
重疊不妨義亦反顯譬如精金百鍊而愈見
精明兼採吳興淨覺法師岳公所集諸家之
解用以叅之貴得義天星象燦然教海波瀾
浩爾其間或各以智證遞遞銓𢖍者亦是相
[001-0208a]
與抑揚聖教洗蕩物情若執文生解則反墮
疑網昧於權宜而失乎指歸之意要須以理
契會同融通之可也且夫一經而具多釋非
摩尼吐耀眾珎自至乎政所謂百川同會于
海者其在斯焉故統名之曰楞嚴義海亦欲
後來學楞嚴者便於觀覽易為和會豈不至
簡哉何言其繁也科行線路䟽標解等並依
元所安處隨經文下入之於中唯䟽或本一
[暇-日-己-乳-孚+几]而標分三四䟽本三四而標通之者此要
知也其他臨卷自悉起盡之詳茲不備言之
[001-0208b]
耳噫楞嚴祕典密因了義情識不到心緣莫
及況語言文字而能造之耶然善學楞嚴者
不住心相不著文言而自然得乎無見頂法
不傳之妙云。


爾時鉅宋乾道改元乙酉歲福
唐稟釋迦遺教比丘咸輝謹序
首楞嚴經義海卷第一經一之一
中天竺沙門般剌蜜諦譯經
烏長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唐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授
唐羅浮沙門懷迪證譯
[001-0209a]
宋江吳長水沙門子璿集義䟽注經并科
宋泐潭沙門曉月標指要義
宋吳興沙門仁岳集解
宋福唐沙門咸輝排經入注


「 稽首我大師
 十方調御尊
 佛頂首楞嚴
 大覺如來藏
 圓明諸聖眾
 上首龍尊王
 常闢大慈門
 救攝眾生者
 願垂加護我
 顯說妙難思
 普共諸含靈
 速證真如海」



將釋此經十門分別一教起因緣二藏乘分
攝三教義分齊四所被機冝五能詮體性六
[001-0209b]
所詮宗趣七教迹前後八傳譯時年九通釋
名題十別解文義初中二一緫二別緫者謂
詶因詶請顯理度生一代教興皆由此矣若
原佛本意唯為一大事因緣欲令眾生開示
悟入佛之知見雖三車通許唯賜白牛但為
一乘無三及二也別者有十故說此經一為
克示真三昧故謂阿難遭難蓋無真定故謂
諸佛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
便及佛告許云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
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
[001-0210a]
至於再請責巳將謂惠我偈讚希有等乃至
如來諷歎名金剛王如幻三昧勑說圓通文
殊揀顯指三世佛同此一門道場加行成就
聖位立此經名破滅七趣辨識諸魔皆為此
也二為廣破諸妄執故謂阿難執妄迷真匿
王執常為斷七處徵詰三疑拒諍佛再語云
若汝執悋分別覺觀為汝心等故約心見二
門隨執廣破此之執相不離人法也三為開
顯妙明心故謂阿難初請三昧佛先審問發
心既陳愛見之源全迷真實之體遂云眾生
[001-0210b]
無始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此真妙
明即是菩提涅槃元清淨體故阿難自責不
知寂常如來許可發妙明性先就心見二門
乍徵乍顯後約三科七大分明顯會令於法
法咸見性常俱徧俱融含攝無礙眾皆領悟
自知心徧十方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體元
明心徧含裏十虛身土虛空了無所得唯一
本妙常住不滅洎滿慈疑於有相慶喜再責
因緣佛隨開示令得知見矣四為決斷眾疑
網故謂佛顯示真見阿難隨見疑生或縮斷
[001-0211a]
離身因緣自爾和合非合執相疑性諸大徧
圓滅妄生妄成真不真修無常因獲常住果
疑網既眾佛隨斷之矣五為辨析修行門故
謂佛廣示藏體慶喜深解現前舉喻天王賜
與華屋雖知所賜將入無門巳悉多聞不逮
修習故請問云從何攝伏疇昔攀緣入佛知
見佛舉二義決定以為發覺初心謂止及觀
斯為要也初令以湛旋妄成不生滅次令審
詳煩惱知根降伏一根既返餘根自旋諸妄
銷亡不真何待六為分別邪正行故謂阿難
[001-0211b]
己悟修行後代罔知邪正雖期正道多䧟邪
宗水灌漏巵若為取滿慶喜請云眾生去佛
漸遠邪師說法至多欲令心入佛乘遠魔無
退佛舉四種明誨諸聖同途戒根不虧定慧
可據如其不切清禁禪慧洪深鬼屬魔民斯
難逭免析進却步誠可悲夫七為顯咒功能
勝故謂慶喜難在登伽如來遣咒徃救承力
雖至密言闕聞況能潛護根門防閑宿習齋
戒不稟而自備果證不遠而可得消難獲利
自行化他因人果人靡不由此而辨其事也
[001-0212a]
八為證入有階降故謂理絕修證事存階漸
偏一則病空有圓通則融真俗故不損寂滅
而建立諸位阿難知機為請如來就行開示
始從漸次終乎極果於無生忍中立五十七
位不斷而斷惑障必亡非證而證神用斯備
豈同魔外都無位次耶文云是種種地皆以
金剛觀察如幻十種深喻奢摩他中用諸如
來毗婆舍那清淨修證漸次深入耳九為廣
示諸魔境故修禪觀人靡不有初而鮮克有
終者蓋不諳其魔境妄生取著不了唯心遂
[001-0212b]
𣲖諸道佛慈無緣不問自說觀中破陰每陰
十種五十境界分析邪源末代修禪免為所
惑十為究盡妄想源故謂五陰諸經皆說未
聞五妄想成今明破一陰時出一妄想破則
從麤至細起則自細現麤其之根源唯一識
陰識陰無體但是圓常文云湛入合湛歸識
邊際既知五陰咸是妄想五陰攝法何所不
該論云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
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也由斯十意而說
此經二藏乘分攝者謂三藏之中修多羅攝
[001-0213a]
二藏之中菩薩藏攝若此攝彼則兼該二三
持戒證果有小乘故徵難辨析最明顯故諸
乘之中一乘所攝若此攝彼亦該諸乘十二
分中契經方廣二分所攝攝彼如前三教義
分齊者依賢首大師二義分別一約教詮法
通局顯分齊謂以義分教教類有五一小乘
教但說我空縱少說法空亦不明顯但依六
識三毒建立染淨根本未盡法源故多諍論
二大乘始教亦名分教但說諸法皆空未盡
大乘法理故名為始但說一切法相有不成
[001-0213b]
佛故名為分三大乘終教亦名實教說如來
藏隨緣成阿梨耶識緣起無性一切皆如定
性二乘無性闡提悉當成佛方盡大乘至極
之說故名為終以稱實理故名為實四大乘
頓教緫不說法相唯辨真性亦無八識差別
之相呵教勸離毀相泯心但一念不生即名
為佛不依地位漸次故說為頓五一乘圓教
所說唯是法界性海圓融緣起無礙相即相
入帝網重重主伴無盡也若於五中顯此經
所詮正唯終教兼於頓圓若將此經與五教
[001-0214a]
通局攝者五唯後三攝此此緫攝彼諸教二
約法生起本末顯分齊依起信論明諸染法
本末五重論中初唯一心為本源二依一心
開二門一心真如門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二
心生滅門謂依如來藏與生滅合名阿梨耶
識三依此識明二義一覺義謂心體離念等
二不覺義謂不如實知真如法一不覺心動
等四依後義生三細一依不覺故心動名業
相二依動故能見名轉相三依見故境界妄
現名現相五依最後生六麤一智相依境分別也即
[001-0214b]
法執俱生二相續相依智起念不斷即法執分別三執取相心起
著故即我執俱生四計名字相我執分別上四皆惑五起業相

業也六業繫苦相報也若以諸宗就此五重顯分
齊者謂人天唯齊業報小乘齊後四麤法相
極於三細終頓圓通詮本末方窮初一心源
初一心源即此經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經標
此心為宗本故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
故二根本中說為無始菩提涅槃元明體故
第一重約見約心或破或會至於備歷三科七
大咸言妙真如性等即心真如門經喻瞪目
[001-0215a]
合手眚見燈光性明圓故因明發性識精元
明性一切心等即生滅門第二重滿慈致疑佛
舉本覺明妙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因明立所等即本覺不覺也了然自知發真
歸元覺迷迷滅等即始覺也第三重三相四輪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等即三細第四
引起塵勞煩惱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業果

眾生二種相續等即後六麤第五重由是此經
具詮本末學者備覽足見幽深四所被機冝
者依圓覺䟽略有二種初料揀後普收初謂
[001-0215b]
樂著名相以文為解者繫滯行位高推聖境
者情尚於空觸言賔無者自恃天真輕猒進
習者固執先聞擔麻棄金者如上皆非其器
反上即皆是器後普收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但得聞之無不獲益謂宿種深者悟入淺者
信解都無種者亦皆熏成圓頓種性如華嚴
經食金剛喻若約五性正被菩薩性及不定
性兼為餘性作遠因緣三聚之中為正定聚
令增妙行為不定聚令修信心為邪定人作
遠因緣也五能詮體性者略作四門一隨相
[001-0216a]
門復二一聲名句文體體用假實二相資故
二通攝所詮體若不詮義文非教故二唯識
門前二不離識所變故然有本質影像之異
三歸性門此識無體唯真如故四無礙門心
境理事交徹相攝以一心法有二門故六所
詮宗趣者即有通別初謂統論佛教因緣為
宗以佛聖教自淺至深說一切法不出因緣
二字若佛滅後賢聖弟子相承傳習通大小
乘宗途有五如起信䟽別明此經者又有緫
別緫以心境空徧計如虵鬼經云如虛空花本無所有又經云妄為色空
[001-0216b]
及與聞見依他如影像等經云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等藏性圓滿由空
寂故圓滿成實經云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等凡聖平等為宗

下云迷悟死生了不可得又聖凡無二路又生死涅槃皆即狂勞等令修行者
忘情由悟宗故下云即汝心中狂性自歇旋流無妄等佛由情忘故經云歇即
菩提即同如來等觀行速成文云方便易成就為趣又以前

趣為宗令惑業消滅三緣斷故三因不生永絕輪廻若得
妙發三摩提者則妙常寂有無二無無二亦滅起大神用不須天眼自然觀見
安樂身心快然獲大安隱自在一為無量小中現大等為趣別

有五對一教義二事理三境行四行寂五寂
用皆初宗後趣此五亦是從前起後漸漸相
[001-0217a]
由也若以要言之不出解行修證初解如來
藏為宗行首楞嚴為趣謂佛許示真修却約
心見徵解故次修此真定為宗證彼藏體為
趣故下請云雖獲大宅要因門入等七教迹
前後者佛說此經非謂一時頓說說必前後
集者約類緫為一部謂佛初說匿王在座敘
外致疑破彼斷見後至阿難疑問七趣舉瑠
璃王誅釋種姓善星比丘妄說法空二俱生
身䧟入地獄瑠璃豈非匿王之子王死為嗣
方誅瞿曇豈有事之未形而預致問耶故知
[001-0217b]
此經非一時說若以文義徃定即法華後涅
槃前也經文明指耶輸受記持地證經以義
徃推序歎聲聞非約小行應身無量度脫眾
生法華巳前無此歎故聲聞入實法華已前
亦無顯露今經有故各說圓通諸小乘者皆
敘本時或述今遇盡證圓妙法華前無應知
在後然又不唱入滅之期定涅槃前二經同
部此經居中俱醍醐味無所疑也八傳譯時
年下云大唐神龍元年乙巳歲五月二十三
日中天竺沙門般剌蜜諦於廣州制止道場
[001-0218a]
譯先是三藏將梵本汎海達廣州制止寺遇
宰相房融知南銓聞有此經遂請對譯房融
筆授烏長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翻經纔竟
三藏被本國來取奉王嚴制先不許出三藏
潛來邊境被責為解此難遂即去廻房融入
奏又遇中宗初嗣未暇宣布目錄闕書時禪
學者因內道場得本傳寫好而秘之遂流北
地大通在內親遇奏經又寫隨身歸荊州度
門寺有魏北舘陶沙門慧振搜訪靈迹常募
此經於度門寺遂遇此本初得科判又據開
[001-0218b]
元中沙門智昇撰釋教目錄二十卷其第九
云大佛頂首楞嚴經十卷大唐沙門懷迪於
廣州譯迪循州人住羅浮山南樓寺久習經
論備諸五梵因遊廣府遂遇梵僧未詳其名
對文共譯勒成十卷經之題目紙數文句與
今融本並不差異迪筆受經旨緝綴文理等
今詳二經譯人雖別譯本是同或恐迪因證
義各據流行故今目錄書寫有異不爾豈無
一處差別譯主名字何得未詳耶二本既同
今解融本九通釋名題者。
[001-0219a]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
楞嚴經」

經有五名題目三號者謂該教行人理因果顯密悉具足故先略配者上
之三字是緫即一經法體緫含教理行果教行明指理果義含明指者文云有三摩提名
大佛頂此指行也又云雖蒙如來佛頂神咒又云亦說此咒名如來頂此指教也教有顯
密顯了宣示令悟修無妄即前後諸文祕密受持令障盡功著即是咒辭義含者寂照含
空故名為大性覺妙明等故名為佛此顯理也我以不滅不生合如來藏周徧法界等故
名大明極即如來等故名佛此顯果也頂者至極無上之義也若以此三字全約理說藏
體周徧無不含容曰大即體大靈照不昧離諸妄想曰佛佛有二義一自性顯照義即相
大二隨緣現益義即用大此大及佛是至尊至極無上無過諸佛所師之法故名為頂三
大之義不離一心故名一心為大佛頂如來下別顯勝能初八字約果人自行修證說教
[001-0219b]
利他以別顯即十方如來依此法門修因證果顯了宣說究竟利他也諸菩薩下八字約
因人修習具足自他諸行以別顯菩薩行門自利利他廣多無量此之真定咸具足故文
殊歎云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等次廣釋者大者當體得名常徧為義當體者不同法
相宗揀小名大大外有小可揀猶是分限豈為至大今以藏體性無邊涯絕諸分量強名
為大常徧者常則竪窮三世徧則橫該十方竪者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有一法先之唯
此先於諸法故名大也涅槃云所言大者名之為常徧者十方窮之無有涯畔涅槃又云
所言大者其性廣博今經常徧廣有其文仍具三義如下可見佛頌者究竟覺也覺有二
義一本二始本謂藏體靈鑒無昧絕諸妄想具足無量性功德故起信云所言覺義者謂
心體離念離念相者等虛空界無所不徧法界一相即是如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說名
本覺始覺義者依本覺故而有不覺依不覺教而有始覺始覺是用本覺是體用合體時
[001-0220a]
始本不二名究竟覺究竟覺者即前藏性顯現時也無上最極名之為頂此約果位以顯
法體名佛頂也若約現事即今佛頂放光化佛所說教行是故教行俱號佛頂也如來者
如謂本覺來謂始覺始本合故名為如來此指一佛即該諸佛下說教行俱約諸佛以顯
同故密四者有二一教二行教者下說心咒是佛密語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不通他解但
言而受之思而持之滅障成德也行者以此奠定具空假中即是一心非縱橫並別不可
思議具足萬行三世諸佛同此法門此行成時名三祕藏是故稱密修謂行因證謂克果
地前地上緣真二種俱名為修初地妙覺分滿二果同名為證所修所證俱大佛頂此自
行也如觀音圓通了義者說教化他詮表義理無有覆相窮理盡性稱實該故下文云宣
勝義中真勝義性令汝會中定性聲聞皆獲一乘寂滅場地非有餘說故名了義諸菩薩
萬行者三世因人各修其行自利利他有無量義今舉大數故名萬也此之三昧具斯多
[001-0220b]
義故下文云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等首楞嚴者梵語也涅槃云首楞
者含一切事竟嚴者名堅即一切事究竟堅固也得此三昧觀法如幻於法自在能破最
後微細無明能獲二種殊勝之力現身說法無礙自在故下經中名為如幻金剛王佛母
妙蓮華等此三昧以無分別智寂用為體以一切法皆同智性窮盡法界更無遺餘名一
切事究竟一切事言無離染淨此智現時染淨都盡一法不立又染法究竟盡淨用究竟
顯如下文云我以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一為無量等
又云塵垢應念消成圓明淨妙等既觀如幻不為物壞能破無明故名堅固經者訓法訓
常是貫是攝謂依此言說詮顯性相今物生解故稱為法一切諸佛皆同此說故名為常
能令義理無有散失名之為貫以此化生令不顛墜稱之為攝若約所詮如來藏體說名
經者亦具四義謂此心性諸佛所師可䡄可則故名為法不生不滅無有變異故名為常
[001-0221a]
上聖下凡情與非情無不同此故說為貫具諸功德徧含染淨故稱為攝心性既爾一切
法亦然故下文云五陰六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故一切法任運有四義悉名為經。】



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
別行」

此別目也印度月名具云即特伽此云月邦以此大國形諸小國如星中月彼
有五印此當中也即一境之鄰名此境之中有多國別最尊大者號摩竭提此云大體以
緫攝故或云不害皆義翻也那彌陀此云施無猒即龍名也四域記云菴沒羅國有池池
中有龍名施無猒寺近彼池故以標號大道場者沙門體心修道之地也佛滅度後六帝
緝興遐踈維宇園林普合都建一門主客萬僧住持增峻印度名寺莫先於此故名曰大
灌頂部者彼有五部此當其一毗盧為主既標部處尋檢可憑無謂近翻疑非正說。】



唐神龍元年龍集乙巳五月巳卯朔二十三
[001-0221b]
日辛丑」

長安三年則天罷政中宗嗣位是歲改為神龍元年龍集者龍星亦曰歲
星歲行一次也集居也乙巳即所舍之次朔穌也月死復穌穌生也。】


中天竺沙
門般剌密諦於廣州制止道場譯」

天竺亦云乾竺乾豆
身毒印度等沙門云勤息取生善滅惡之稱般剌密諦此云到彼岸譯者以有才智通四
方語名曰象胥之學四方各有其名今取比方掌語者也。】


菩薩戒弟子前
正諫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
授」

雖為宰官而受大乘戒者經云欲受國王位時乃至百官受位時應先受菩薩戒一
切鬼神救護王身百官之身也資於師長以父兄之道事之故云弟子正諫者今之諫議
也舉賢達能大扶進人故曰大夫中書門下二者之名平和章明國政之事曰平章事筆
授或云筆受謂以此方文體筆其所授梵本緝綴潤色令順物情不失正理也。】


烏長
[001-0222a]
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國名未詳彌伽釋迦此云能降伏翻梵為
華故云譯語其中證義應有別錄餘如翻譯時年中說。】


標」

宜陽叅學比丘應乾集錄
師云文字性空無離文字說解脫法必也捨文字而見法非見法也謂此娑婆界聲論得
宜明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此經故假阿難示遭魔嬈溺在愛坑雖具多聞未全道力
故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最初方便亦是十方如來究竟修證最後垂範今標指
要義道濟和尚就依長水璿師科節仍更刪繁補闕後之學者無滯於名言耳此經一部
十軸先釋題目後銷本文題有緫別緫即二十字其中十九字所詮之義經之一字能詮
之文本有五名今智具三號正宗經中七大科第五出聖教名殊經云文殊師利法王子
在大眾中即從座起而白佛言當何名是經佛答五名見第八卷不復錄耳大佛頂三字
是一部經之宗本含攝教行人理因果顯密悉具足故教行明指理果義含明指者文云
[001-0222b]
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此指行也又云
雖蒙佛頂神咒又云亦說此咒名如來頂此指教也教有顯密顯即十軸中前後諸文密
即四百十九句心咒義含者謂大佛頂三字寂照含虛曰大此指當人法身體大非對小
得大也性覺妙明曰佛即指當人般若也至極無上曰頂指當人解脫也謂當人得此首
楞嚴三昧勇健定力更是此三德祕藏不縱不橫不並不別亦具體相用三大不離當人
一心也如來密因八字別顯妙用三世果人依此大佛頂之體從果入因不滯名相直顯
心源於無修而修無證而證自利利他隨機設教直指人心決了大義更無不了之設諸
菩薩下八字謂三世因人從生死地而反妄歸真修五十七位差別智門從因入果如下
經中阿難請問如是修證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為乾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漸次
得修行曰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為等覺菩薩故佛答阿難指大佛頂妙性圓明離
[001-0223a]
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有菩提涅槃二轉依
號故聖人立三漸次令行人從因入果返妄歸真舉喻如淨器中除去毒蜜以諸香水及
雜[厂@火]湯洗滌其器後貯甘露一者除其助因不食五辛二者刳其正性殺盜邪妄不起三
者違其現業根境解脫謂塵既不緣根無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如瑠璃
內含寶月從是漸修入乾慧地此自利也未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起十信十住十
行十回向煖頂忍世第一位十地等覺妙覺也五十七位皆從三種漸次以金剛觀察如
幻十種深喻奢摩他中用諸如來毗鉢舍那清淨修證漸次深入金剛觀察者即是首楞
嚴定也亦名勇健三昧亦名一切事竟堅固也下文云是名妙蓮華金剛王寶覺如幻三
摩提彈指超無學又文殊歎云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是故三世果人因人皆以大佛
頂為體建法幢竪宗旨也此上十九字是所詮之義經之一字是能詮之文字般若也謂
[001-0223b]
義理須假此文字為教貫攝流通後代也若㨿西竺梵語修多羅此華夏翻為線或云素
怛覽此翻為契線者能貫華不散契者契佛理契生機此華夏云經者經能持緯此方組
織布帛不散亂也又經者聖人之教也具常法攝貫四義常則道軌百王法乃德模千葉
生資教攝永出樊籠理籍文貫長離散滅百王不易千代良規利物詮真目為經也此依
名相而解若約當人如來藏性為經者亦具四義謂此心性不生不滅無有變異名常諸
佛所師可軌可則名法上聖下凡情與非情無不同此名貫具諸功德徧含染淨名攝心
性既爾一切法亦然故下文云五陰六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故一切法任運有四義悉
名為經上來略解釋緫題意。】


首楞嚴經義海卷第一
[001-0224a]


音釋



[王*虍-七+一/八/八/目]
句宣切

盧脩切雕刻也

苦角切堅也

此緣切謂選也


[ㄇ@企-止/弟]
音題筌[ㄇ@企-止/弟]也

皮切拊手也

相倫切

吉詣切與繼同


倪堅切窮究也
𧷤
士華切深也
[雋-隹+椎]
將遂切[雋-隹+椎]李地名

以轉切


克角切
璀璨
璀七罪切璨七旦切璀璨玉壳也

於其切歎也


溪吉切問也
酬酢
酬市流切酢仕各切酬酢謂以言相咨報也
矛盾


予莫浮切盾食尹切
擷掇
擷奚結切掇都活切擷掇採取也

章移切飲
酒器也


胡玩切逃也

所景切目病生翳也


音枯奢也
[001-022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