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424 佛說處處經-後漢-安世高 (TKD)


[20-1093b]
佛說處處經甚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言道人行道若瞋恚意起時卽當
制巳制便念善是爲道人行若布施
財利得之便計無常不隨身犯謂不
犯煞盜婬是爲不隨身犯出瞋恚者
口亦不言意亦不念是爲出瞋恚意
中大深聲者譬如人作盜說言汝所
作大無狀是爲意中大深聲
佛言味味次第者所食物外合之内
分别其味令不錯誤是爲味味次第
菩薩所以得知者前世所食噉皆先
上父母道人然後自食是故得是三
十二相八十種好
佛言菩薩用四事得四無畏一者自
身所知亦欲使人悉知二者教人無
厭極三者等心無所藏匿四者爲人
說經従後不悔是爲四事佛亦用四
事得四無所畏一者如法說一者不
受他人物三者等心四者戒具佛言
復有四無所畏一者如事說二者無
所愛惜三者神足四者不與人共諍
[20-1093c]
佛說處處經第二張甚佛
得頂中光明者有三因緣一者然燈施
佛寺二者愛樂明經三者解人疑結
佛舉右手有四因緣一者用惡人無
反復故二者以善人有反復故三者
現教四者語人無作惡佛舉右手復
有四因緣一者欲令十方人皆來學
道隨行意二者爲欲示人我所行福
今得是相三者勸人皆令持戒四者
威儀自爾亦爲不欲見人惡態是故
舉一切右手佛
不著履有三因緣一者使行者少欲
二者現足下輪三者令人見之歡喜
佛行足去地四寸有三因緣一者見
地有虫蟻故二者地有生草故三者
現神足故亦欲令人意止佛行佛行
地高下皆平有三因緣一者本行四
等心欲令一切安隱地在水上水中
有神虫蟻一切値佛足下皆安隱同
心立意是故卑者爲高高者爲卑二
者諸天鬼神行福爲佛除地故高下
爲平三者佛爲菩薩時通利道逕橋
梁度人故従是得福故高下正平欲
令人意亦尒
[20-1094a]
佛說處處經第三張甚
佛不飛行有四因緣一者勸弟子欲令
精進二者欲令弟子聽經三者報宿
命恩四者現相是故不飛行
佛在世時諸天鬼神龍人民皆到佛
所聽經數千百重行坐前後皆見佛
面所以者何佛前世時言語無前後
是故無不見佛面者人臥皆隨佛所
首用佛尊故
佛初得道不食七日有四因緣一者
念道忘食二者一心不飢三者歡喜
不渴四者不念痛痒思想生死識是
爲四欲使人聽經亦爾佛袈裟裡塵
水不著外垢不著有二因緣一者不
念一切人惡故二者見一切人有欲欲
令滅之佛復浣袈裟者外垢不著裡
著有身故有垢所以者何外行巳盡
是故垢不著外内行未盡是故垢著
用有身故爲内未盡以有身爲罪用
是故不惜身命所以者何復惜命用
命得道故
佛說八十億万因緣經都治人三病
一者貪婬二者瞋恚三者愚癡是三
事分爲六故應六衰治三病經所以
[20-1094b]
佛說處處經第四張甚
多者譬如人服藥病不愈當更服餘
藥佛言人意多端疾轉故多經隨意
療之欲使疾解故
佛巳得道復有三病六憂六憂者謂
憂六入三病者謂心意識虞受故佛
巳得道有是憂病何况餘人殃罪不
畢不得度世佛業未竟不得度世佛
棄餘壽二十年有三因緣一者用世
間人貪身故二者所教巳盡三者恐
惡人誹謗之得罪重故便取般泥洹
佛度世去亦不持身去亦不持意去
但爲苦滅耳地水火風空常在世間
無有斷時
佛度世燒身有三因緣一者腐爛故
二者虫蛾生故三者人以香華持資
來得福故
佛笑口有五色光出者有五因緣一
者欲令人有所問因所問有益故二
者恐人言佛不知笑故三者現口中
光四者笑諸不至誠五者笑阿羅漢
守空不得菩薩道光還従頂上入者
當示後人大明故
佛欲度世去諸比丘白佛言諸在世
[20-1094c]
佛說處處經第五張甚
間人皆當従佛得福今佛度世去諸
世間人民當復從誰得福佛言比丘
我雖度世去經法當在復有四因緣
可從得福一者畜生無所食飼之令
得命二者見人得疾病無瞻視者當
給與供養令得安隱三者貪窮孤獨
當護視四者人獨一身行禪念道無
所衣食當給視之是爲四事布施持
善意與之其得福與佛等無有異爾
時身皆痛便欲度世去佛謂舎利
令說經者有三因緣一者恐佛去後
人不信餘比丘語故二者勸弟子意
令解佛尙令比丘說經何况餘人三者
現舎利弗功德恐餘比丘各自貢高
欲得說經故是故佛使舎利弗說經
佛度世去後諸阿羅漢共責數阿難
佛在世時欲得水何以故不與十方
一切皆當從佛解脫汝何以不留佛
莫令般泥洹佛欲行四神足止住一
劫亦可百刧亦可千刧汝何不酄佛
行四神足阿難言如卿語佛爲不得
自在耶當湏我言設使止住一刧在
世間彌勒當那得來下作佛佛本行
[20-1095a]
佛說處處經苐六張甚共學
道者有八十億万人皆求菩薩道唯
有兩人得道耳一者釋迦文二者彌
勒其餘人有得阿羅漢辟支佛者佛
忍辱過於地心軟過於水意堅過於
湏彌山功德過於海水智慧過於虛
空以是故前得佛耳佛言
彌勒不來下有四因緣一者有時福
應彼間二者是間人麤無能受經者
三者功德未滿四者世間有能說經
者故彌勒不下當來下餘有五億七
千六十万歲彌勒時人眼皆見四千
里彌勒時人眼見四千里者本行十
因緣得一者不掩人眼明二者不捨
人眼三者不覆蔽人眼四者不藏人
善五者不視煞六者不視盜七者不
視婬八者不視陰私及人短九者諸
惡事不視十者然燈於佛寺是爲十
事佛辟
支佛阿羅漢是三人法同行異佛者
爲覺意辟支佛爲見因緣知阿羅漢
坐禪乃知辟支佛爲因緣見生死相
自守不敢離行従見因緣得道故爲
辟支佛佛者爲通行欲度脫人
[20-1095b]
佛說處處經第七張甚
故故求辟支佛辟支佛自割身活五
百人以木自刺其頸見因緣計校如
割土見血是水見万物皆非常便取
道有辟支佛先世爲菩薩五百刧身
巳有三十相無二相不及佛不及佛
者無善權方便故
佛說生死懃苦三惡道事有黠人意
解便取阿羅漢雖作阿羅漢於中最
尊所以者何用前世行菩薩道五百
刧有慈心欲度十方人故雖得阿羅
漢智慧能曉方俗語初爲阿羅漢時
不能自覺前世爲菩薩佛便說佛功
德復爲說阿羅漢功德爾乃知佛㓛
德大便自悔欲轉意取佛佛言巳得
阿羅漢道不可復得轉便自悔言我
何愚癡正取阿羅漢道佛便爲解意
汝智勝餘阿羅漢智慧不及佛阿羅
漢自斷苦不斷他人苦佛本行自斷
苦亦斷他人苦是故不相及
佛言舎利弗有三語悉以知人意一
者麤語二者深語三者牽語得是三
語有善意卽見有惡意亦見有忍意
亦見欲意従是三語悉知人意舎利
[20-1095c]
佛說處處經第八張甚
弗白佛言彈指之間人意有六十生
死佛言有九百六十生死復不多要
有三意有善意有惡意有欲意善意
有三百二十惡意有三百二十欲意
有三百二十彈指之間三意幷行合
爲九百六十生死除善意三百二十
餘有六百四十生死意佛與舎利弗
同行三十七品經智慧不等者譬如
喘息同從諸毛孔出入能覺便但知
鼻息氣出入佛所知悉知諸毛孔舎
利弗所知如鼻孔取舎利弗知分爲
十六分滿一佛界三千大千日月天
下黠人所知不及舎利弗所知一分
取佛智分爲十六分滿一佛界中舎
利弗所知不及佛知一分三十七品
行有三輩有大三十七品有中三十
七品有小三十七品意大得大意意
中得中意意小得小意深妙具行三
十七品便洞達何以故正分分爲十
六分人本十六意故佛分別是故
不同
舎利弗知一切法語用時語護語守
語佛便謂舎利弗去非時語用不可
[20-1096a]
佛說處處經第九張甚
寄人故舎利弗本字優波替舎利弗
先佛度世去有三因緣一爲宿命
盡二爲不欲見佛度世去三爲無所
復度脫舎利弗行受人飯巳還精舎
中言當償債謂當坐禪念道爲償債
不念道爲負債行受人施譬如負債
未畢復更取前罪未竟今復造罪佛
言食人施不可不念道亦自得復益
一切用是故當償債
佛言舎利弗黠第一目揵連神足苐
一阿難聞苐一羅雲戒苐一阿那律
徹視苐一佛使目揵連請舎利弗舎
利弗言舉我帶恐不能勝目揵連便
牽帶三千大千日月天地悉動不能
令帶起舎利弗便生意當先徃到佛
所目揵連従後行先舎利弗至佛知
二人各第一十方天下比丘無有如
羅雲持戒者羅雲持戒有四因緣一
者自念言我爲佛子二者謂命持多
三者常自念我爲沙門四者持戒常
欲勝餘比丘舎利弗復持一盂水著
海水中撓撈之明旦徃取故水去舎
弗尙能如此何况佛目揵連爲人
[20-1096b]
佛說處處經第十張甚
所撾不飛去不能得神足故何以不
能得神足用罪未畢故
佛言沸迦沙王行至十二門復還不
知其身中六分乘意能爲道不知身
生意意生身不能分別是佛知可度
故便徃従宿王不知是佛佛問王行
何法好何道而衣毛爲豎佛爲解身
中事空於是便得道不悉斷不得阿
羅漢佛言諸行者當知意能得道
佛言昔者未利滿臺學經二十四年
得五言解垢下棄離亦不復憂何以
故本宿命更見五百佛悉通知衆經
伹閉藏經道不肯教人後被病二十
四日臨死時乃悔呼人教之有是一
福故知五言何况乃具足教人得福
德不可計知利滿臺他本作朱利盤特
佛言昔有栴那比丘得病佛使舎利
弗徃與分衞舎利弗因問之汝眼寕
有所識不栴那對言日眼無所識但
見色識生身生病對至故有病身亦
不知死設身死者地水火風空皆當
滅但爲意識移生耳
佛遣舎利弗行分衞過婬女家女便
[20-1096c]
佛說處處經第十一張甚
閉門作治道謂舎利弗言汝不與我
共婬者當入是大火中舎利弗報言
寕入是火中不與汝共婬婬使人墮
惡道無有出時天便來下救之佛言
人但不能守戒若能守者終不憂爲
邪道所中
佛言昔有一比丘坐禪行道佛第難
陀飮酒醉數徃夹到其邊歌戲比丘
白佛言我欲避之去佛言不湏是難陀
於今當得道迹佛卽遣阿難徃到其
家摩訶迦葉隨其後舎利弗爲說經
目揵連現神足難陀便歡喜卽得道迹
佛說比丘行道當伹堅心者何憂不
得道比丘聞佛說此語歡喜意解便
得阿羅漢
佛姑子名湏那察多隨侍佛八年便
生念與我兄弟俱行而獨端正有三
十二相便惡意生隨佛後掃佛迹不
令人見佛相復於人中說佛無道但
言語中人意耳舎利弗阿難聞之便
愁憂不樂佛言湏那察多不爲說我
惡爲稱譽佛功德耳言語中人意者
人意多病故佛語舎利弗湏那察多
[20-1097a]
佛說處處經第十二張甚白仁
不挍計伹瞋耳何以故不計佛有三
十二相光明神足但降伏邪道故佛
數教誡湏那察多正眞之言是邪待
之禱是故瞋耳
佛有姑姉年老手自作金縷織成袈裟
持上佛佛不受如是復言佛當哀憐
我故當受之令我得福阿難白佛言
可爲我受之佛語阿難令持與諸比
丘僧我亦是比丘僧不如與衆人後
世當爲因緣今世相見歡喜者皆是
前世親里善知識何以故知之相見
意解故佛言世間人相待伹苦薄不
苦厚
佛言本侍佛者字彌喜次字湏那察
多次字阿難佛告諸比丘我年老欲
得一人侍我舎利弗摩訶迦葉目揵
連等各自願侍佛佛言不得摩訶迦
葉目揵連因禪思惟知佛欲得阿難
便呼阿難言卿當侍佛阿難言我不
敢侍佛我不能侍佛目揵連言不
得不侍佛阿難言當聽我四事一者
佛餘衣我不欲受二者佛餘飯我不
用三者若有人請佛諸比丘不行我
[20-1097b]
佛說處處經第十三張甚亦不
行四者佛坐禪思道時我當出入得
自在佛言大善聽汝所願於是阿難
因侍佛是故阿難獨能問佛佛弟
子阿那律難提金毗羅三人共坐
自思惟七事一者少欲得道多欲不
得道二者知足得道不知足不得道
二者精進得道不精進不得道四者
守六衰使不起得道不守六衰放使
起者不得道五者自護得道不自護
不得道六者守意得道不守意不得
道七者智慧得道不智慧不得道共
思惟七事時去佛六十里佛時坐禪
卽知三人所念便移意徃坐三人前
言善哉善哉我復語汝一事不念家
欲得道念家欲不得道於是三人歡
喜卽得菩薩佛語
阿難人眼所見四十二萬由旬何以
知之日月去地四十二萬由旬人眼
見日月以是知眼所見者十方廣
逮之處日月億億萬倍譬如大海中
沙億億萬倍不能計知人所作善惡
殃福卽前後所作殃福億萬不可復計
一切善惡要在命盡時作惡逢惡處
作善得善處殃福皆豫有處皆
[20-1097c]
佛說處處經苐十四張甚
豫有父母兄弟妻子得道便止不得
道不斷絕也
佛言調逵但教人作福不教人行道
佛教人作福持戒守意得道乃止調
逵自意生念我當現神足於國王阿
闍世所王隨我餘人亦皆當隨我便
化作一白象獨出入宮中復化作一
小兒端正無比便上王膝上王大愛
之王見調逵所作如是王意呼調逵
勝佛王便隨調逵所語王吏民及未
得道沙門悉隨王至調逵所問事調
逵便至佛所言佛年老可不湏復教
諸弟子調逵便呼舎利弗去及諸沙
門去調逵癡貪有是惡意因亡神足佛
言癡人所作顚倒非諸佛法調逵自
意念言我當飛去人見我飛悉當隨
事我因欲飛去便不能復飛調逵不
能自覺亡神足時卽有婆羅門行等
心便従第一天上來下語舎利弗調
達以亡神足佛語舎利弗調遠欲呼
汝重令得罪佛語天言調逵未得神
足我知當亡之何况至今佛言人不
當貪調逵但坐貪故亡失神足
[20-1098a]
佛說處處經第十五張甚順佛
言羅漢有兩輩一名舎沬自憂身得
道卽欲度世去二輩隨衞皆得度脫佛
與羅漢俱行三十七品經譬如燈火
佛計挍知有幾事知其本未守而滅
之阿羅漢不計本未直而滅之佛譬
如順樹従本至未分別知之阿羅漢
行譬如從未至本從本至末者計本
空従不知空者不得道佛
言阿羅漢有盛陰無五陰所有皆現
伹不著耳有色痛痒思想識無生死
佛言阿羅漢有爲默以得阿羅漢有
三相一者不復犯身口意二者三毒
滅三者衣食不用作好但滅飢寒意
有是三因緣便能變化自在意不著
衰故不得自在佛言意但當分別六
衰不當著著便不得道佛
言阿羅漢飛行有二因緣故令人不
見一者恐人見便多供養二者恐惡
人嫉妬之佛言現神足復有兩福一
者人見飛行便精進念道二者従人
受施令得大福用是故現神足意喜
故便得大福佛
言有羅漢名憍梵鉢巳得阿羅漢
[20-1098b]
佛說處處經第十六張甚順道
反作牛飼弟子問佛何以故佛言是
比丘前世宿命時七百世作牛今世
得道餘習未盡故佛語比丘當念身
無常有一比丘卽報佛言我念非常
人在世間極可五十歲佛言莫說是
語復有一比丘言可三十歲佛復言
莫說是語復有一比丘言可十歲佛
言莫說是語復有一比丘言可一歲
佛復言莫說是語復有一比丘言可一
月佛復言莫說是語復有一比丘言
可一日佛復言莫說是語復有一比
丘言可一時佛復言莫說是語復有
一比丘言可呼吸間佛言是也佛言
出息不還則屬後世人命在呼吸之
間耳佛語諸比丘當會坐一切但當
說法語不能者急閉目聲守意善聽可
従得道諸比丘聞佛說此語歡喜意
解卽得阿羅漢道佛
言比丘入人舎中當如手在空中無
所罣礙意亦無所著耳聞可意是爲
著聞不可意是爲著有一比丘白佛
可以不可皆著當云何得道佛言比
丘意解空都無所著是應菩薩行
[20-1098c]
佛說處處經第十七張甚*諸
比丘聞此語皆歡喜踊躍卽得無所
従生法忍佛
言有一比丘於山中坐歎息有一人
問比丘卿爲道何以歎息比丘報言
我在地獄中時五毒極痛今得作人
復得見佛經戒而復不得道畏死復
入是惡道中是故戒息耳爲比丘亦
憂俗人亦憂經戒亦自憂身善意不
可得常或有因緣來時便念妻子錢
是爲墮惡道佛
言有一比丘到優婆夷家分衞因爲
說經優婆夷便長跪淚出比丘說經
至夜半優婆夷長跪不起比丘言我
行說經未曾見人精進乃爾優婆夷
報言我家有一驢鳴至夜半便死是
故淚出耳佛言人說經不在爲多但
問解慧不也有一比丘聞佛說是事便
徃問佛言爲我說一要法令我得道
佛言非汝物莫取是汝物便取於是
比丘卽自思念天下萬物皆非我許
獨善是家物於是比丘因白佛言我
巳解佛言解是便爲道耳時有一比
丘聞佛說所語便徃問佛舎利弗
[20-1099a]
佛說處處經第十八張甚
爲得是未佛言舎利弗悉得比丘言
舎利弗何以罵我持袈裟拂我面佛
言呼舎利弗來問之舎利弗言我無
惡意所以罵者欲令忍辱所以持袈
裟拂面者欲令眼耳鼻口淨故佛語
比丘是舎利弗善權方便所作於是
比丘歡喜卽得阿羅漢道
佛言昔一人徃難比丘言人死識念
思想所知皆滅行道得定意所知亦
滅有何等異比丘報言俱滅人死命
盡神不滅隨行所生伹微不可便見
所得不同爲善昇天爲惡入淵以是
爲異
佛言有一比丘到優婆夷家分衞見
端正好比丘便生邪念因起優婆夷
卽取飯具與之比丘便捨去我不應
受人施優婆夷便報之言巳有悔意
可受施耳優婆夷復報比丘便受佛
言譬如人有惡卽覺罪滅比丘受施
無有罪佛告諸弟子能計空制意如
彈指湏卽可得道
佛言有一比丘坐得定意有一優婆
塞見坐處不平牽起示其安處優婆
[20-1099b]
佛說處處經第十九張甚塞
後得五百刧不得安隱何以故斷道
念故佛告諸弟子有說經愼莫其中
斷斷經罪重不可計佛
言有比丘行道得一禪自言我得道
迹第一禪福上生第七天上壽一刧
得二禪自計得斯陀含第三禪福上
生十五天壽八刧得四禪自計我得
阿羅漢今我何故不得生第十九天
上壽十六刧作是言已便言佛爲兩
舌耳卽時従天墮地獄中不覺失天
上壽便受地獄罪譬如世間人得珎
寶一時爲火起盡燒之人生惡意爲
撗燒善意斯陀含下諸本竝脫生天壽刧及得三禪第文
言人善惡相隨無有解以唯得道乃離
俗耳佛言日中後不食有五福一者少
婬二者少臥三者得一心四者無有下
風五者身安隱亦不作病是故沙門道
士知福不食澡漱有三因緣一者爲
恐爪下垢故二者爬痒隨可意三者
煞蚤蚊故亦欲使意淨無欲復不汗
經此者適可除外垢心念惡不能除
爲學人第一當淨心爲本心爲法本
心正則行方行方則應道
[20-1099c]
佛說處處經第二十張甚
*佛言昔有沙彌與師共行見地有金便
默取之語師言疾行是間無人甚可
畏師言但坐有金故令汝恐耳棄金
去便不復恐弟子便爲師作礼言我
愚癡無所知故今巳棄便不復懅於
是佛告諸弟子學人貪道如沙彌貪
金何憂不得道
佛言有比丘學道従師受經不精進
師教取牛馬糞數升燒之至冥不盡
師取大石持地獄中火燒之卽作灰
弟子大恐長跪問師是何等火師言
汝不讀經行道死後當入地獄獄中
火燒汝不復移時於是比丘惶怖便
更精進日聞一阿含便得羅漢道佛
言善權方便度人如是
佛言阿那含有三結一者癡結二者
世間愛結三者見未諦未盡結阿那
含譬如火上焰煙起不能有所燒湏
陀洹除八十八結斯陀含除七結阿
那含除三結阿羅漢無有結湏陀洹
得道迹斯陀含爲徃來得道阿那含
爲不還世間阿羅漢爲不復著何等
爲得道迹謂識苦世間人皆不識苦
[20-1100a]
佛說處處經苐二十一張甚湏
陀洹爲識苦斯陀含爲棄習阿那含
爲知盡阿羅漢爲行道巳竟得湏陀
洹別百刧乃得阿羅漢何以故乃百
刧湏陀洹餘有十結不斷不得阿羅
漢湏陀洹但自憂身畏罪不敢豫世
間事餘有十疑結不解不解故便止
住湏陀洹所棄常有五下結一者貪
欲結二者瞋恚結三者見行結四者
戒貪福結五者疑意結亦謂従六天
以下以至世間貪欲瞋恚貪身願疑
爲下結湏陀洹見因緣者謂不犯五
戒時當死死不犯餘人見急悉犯五
因緣湏陀洹斷故受新阿羅漢新故
悉斷菩薩畢故罪罪畢得道乃知非
常苦空非身非道道人行道不當有
所著行湏陀洹得湏陀洹行斯陀含
得斯陀含行阿那含得阿那含行阿
羅漢得阿羅漢行辟支佛得辟支佛
行菩薩得菩薩佛言學者隨意所作
便得其報如影響相隨佛
言鉢有四名一名爲不供食二名爲
戒三名爲受四名爲従是得福無有
瑕穢便應受福持鉢便立戒意中
[20-1100b]
佛說處處經苐二十二張甚
*無惡念
佛言阿羅漢不食肉者計畜生従頭
至足各自有字無有肉名辟支佛計
本精所作不淨故不食肉佛計一切
天下皆空無所有有便滅滅復生要
歸空故爲無所有諸弟子聞經歡喜
爲佛作礼而去
佛說處處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