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經》卷第七
隋大興善寺沙門釋寶貴合
北涼三藏曇無讖譯
善集品第十七
於是,如來復為地神說往昔因緣而作偈言:
「 「我昔曾為,
轉輪聖王,
捨四大地、
及以大海。
又於是時,
以四天下,
滿中珍寶,
奉上諸佛。
凡所布施,
皆捨所重,
不見可愛,
而不捨者。
於過去世,
無數劫中,
求正法故,
常捨身命。
又過去世,
不可議劫,
有佛世尊,
名曰寶勝。
其佛世尊,
般涅槃後,
時有聖王,
名曰善集,
於四天下,
而得自在,
治正之勢,
盡大海際。
其王有城,
名水音尊,
於其城中,
止住治化。
夜睡夢中,
聞佛功德,
及見比丘,
名曰寶冥,
善能宣暢,
如來正法,
所謂金光,
微妙經典,
明如日中,
悉能遍照。
是轉輪王,
夢是事已,
即尋覺寤,
心喜遍身。
即出宮殿,
至僧坊所,
供養恭敬,
諸大聖眾。
問諸大德:
『是大眾中,
頗有比丘,
名曰寶冥,
[007-0391c]
成就一切,
諸功德不?』
爾時寶冥,
在一窟中,
安坐不動,
思惟、正念、
讀誦如是,
金光明經。
時有比丘,
即將是王,
至其所止,
到寶冥所。
時此寶冥,
故在窟中,
形貌殊特,
威德熾然。
即示王言:
『是窟中者,
即是所問,
寶冥比丘。
能持甚深,
諸佛所行,
名金光明,
諸經之王。』
時善集王,
即尋禮敬,
寶冥比丘,
作如是言:
『面如滿月,
威德昭然。
唯願為我,
敷演宣暢,
是金光明,
諸經之王。』
時寶冥尊,
即受王請,
許為宣說,
是金光明。
三千大千,
世界諸天,
知當說法,
悉生歡喜。
於淨微妙,
鮮潔之處,
種種珍寶,
廁填其地;
上妙香水,
持用灑之;
散諸好華,
遍滿其處。
王於是時,
自敷法座,
懸繒幡蓋、
寶飾、交珞、
種種微妙,
殊特末香,
悉以奉散。
大法高座,
一切諸天、
龍及鬼神、
摩睺羅伽、
緊那羅等,
即雨天上,
曼陀羅華,
遍散法座,
滿其處所。
不可思議,
百千萬億,
那由他等,
無量諸天,
一時俱來,
集說法所。
是時寶冥,
尋從窟出,
諸天即時,
以娑羅華,
供養奉散,
寶冥比丘。
是時寶冥,
淨洗身體,
著淨妙衣,
至法座所,
合掌敬禮,
是法高座。
一切天王、
及諸天人,
雨曼陀羅、
[007-0392a]
大曼陀華。
無量百千,
種種伎樂,
於虛空中,
不鼓自鳴。
寶冥比丘,
能說法者,
尋上高座,
結加趺坐。
即念十方,
不可思議,
無量千億,
諸佛世尊。
於諸眾生,
興大悲心,
及善集王,
所得王領,
盡一日、月,
所照之處。
時說法者,
即尋為王,
敷暢宣說,
是妙經典。」
「 「是時大王,
為聞法故,
於比丘前,
合掌而立。
聞於正法,
讚言善哉,
其心悲悼,
涕淚交流,
尋復踊悅,
心意嬉怡。
為欲供養,
此經典故,
爾時即捉,
如意珠王,
為諸眾生,
發大誓願:
『願於今日,
此閻浮提,
悉雨無量,
種種珍異,
瓌琦七寶、
及妙瓔珞。
以是因緣,
悉令無量,
一切眾生,
皆受快樂。』
即於爾時,
尋雨七寶、
及諸寶飾、
天冠、耳璫、
種種瓔珞、
甘饌、寶座,
悉皆充滿,
遍四天下。
時善集王,
即持如是,
滿四天下,
無量七寶,
於寶勝佛,
遺法之中,
以用布施,
供養三寶。
爾時為王,
說法比丘,
於今現在,
阿閦佛是;
時善集王,
聽受法者,
今則我身,
釋迦文是。
我於爾時,
捨此大地,
滿四天下,
珍寶布施,
得聞如是,
金光明經。
聞是經已,
一稱善哉,
以此善根、
業因緣故,
身得金色,
百福莊嚴。
常為無量,
[007-0392b]
百千萬億,
眾生等類,
之所樂見,
既得見已,
無有厭足。
過去九十,
九億千劫,
常得作於,
轉輪聖王;
亦於無量,
百千劫中,
常得王領,
諸小國王;
不可思議,
劫中常作,
釋提桓因、
及淨梵王;
復得值遇,
十力世尊,
其數無量,
不可稱計。
所得功德,
無量無邊,
皆由聞經,
及稱善哉。
如我所願,
成就菩提,
正法之身,
我今已得。」」
《金光明經》鬼神品第十八
北涼三藏曇無讖譯
佛告功德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以不
可思議妙供養具供養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世尊,及欲得知三世諸佛甚深行處,是人應
當必定至心,隨有是經流布之處——若城邑、村
落、舍宅、空處——正念不亂,至心聽是微妙經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 「若欲供養,
一切諸佛,
欲知三世,
諸佛行處,
應當往彼,
城邑、聚落,
有是經處,
至心聽受,
是妙經典。
不可思議,
功德大海,
無量無邊,
能令一切,
眾生解脫,
度無量苦。
諸有大海,
是經甚深,
初、中、後善,
不可得說,
譬喻為比。
假使恒沙,
大地微塵、
大海諸水、
一切諸山,
如是等物,
不得為喻。
若入是經,
即入法性,
如深法性,
安住其中。
即於是典,
金光明中,
而得見我,
[007-0392c]
釋迦牟尼。
不可思議,
阿僧祇劫,
生天人中,
常受快樂。
以能信解,
聽是經故,
如是無量,
不可思議,
功德福聚,
悉已得之。
隨所至處,
若百由旬,
滿中盛火,
應從中過。
若至聚落、
阿蘭若處,
到法會所,
至心聽受,
聽是經故,
惡夢蠱道、
五星諸宿,
變異災禍、
一切惡事,
消滅無餘。
於說法處,
蓮華座上,
說是經典、
書寫、讀誦,
是說法者,
若下法座,
爾時大眾,
猶見座處,
故有說者。
或佛世尊、
或見佛像、
菩薩色像、
普賢菩薩、
文殊師利、
彌勒大士、
及諸形色。
見如是等,
種種事已,
尋復滅盡,
如前無異。
成就如是,
諸功德已,
而為諸佛,
之所讚嘆。
威德、相貌,
無量無邊;
有大名稱,
能却怨家;
他方賊盜,
能令退散;
勇悍多力,
能破強敵;
惡夢惱心、
無量惡業,
如是惡事,
皆悉寂滅;
若入軍陣,
常能勝他;
名聞流布,
遍閻浮提;
亦能摧伏,
一切怨敵;
遠離諸惡,
修集諸善,
入陣得勝,
心常歡喜。
大梵天王、
三十三天、
護世四王、
金剛密迹、
鬼神諸王、
散脂大將、
禪那英鬼、
及緊那羅、
阿耨達龍、
娑竭羅王、
阿修羅王、
迦樓羅王、
大辯天神、
及功德天,
如是上首,
諸天神等,
[007-0393a]
常當供養,
是聽法者,
生不思議,
法塔之想;
眾生見者,
恭敬歡喜。
諸天王等,
亦各思惟,
而相謂言:
『令是眾生,
無量威德,
皆悉成就,
若能來至,
是法會所,
如是之人,
成上善根。
若有聽是,
甚深經典,
故嚴出往,
法會之處,
心生不可,
思議正信,
供養恭敬,
無上法塔。
如是大悲,
利益眾生,
即是無量,
深法寶器。
能入甚深,
無上法性,
由以淨心,
聽是經典。
如是之人,
悉以供養,
過去無量,
百千諸佛。
以是善根,
無量因緣,
應當聽受,
是金光明。
如是眾生,
常為無量,
諸天神王,
之所愛護;
大辯功德、
護世四王、
無量鬼神、
及諸力士,
晝夜精勤,
擁護四方;
釋提桓因、
及日、月天、
閻摩羅王、
風、水諸神、
韋馱天神、
及毘紐天、
大辯天神、
及自在天、
火神等神,
大力勇猛,
常護世間,
晝夜不離;
大力鬼神、
那羅延等、
摩醯首羅、
二十八部,
諸鬼神等,
散脂為首,
百千鬼神,
神足大力,
擁護是等,
令不怖畏;
金剛密迹、
大鬼神王、
及其眷屬,
五百徒黨,
一切皆是,
大菩薩等,
亦悉擁護,
聽是法者;
摩尼跋陀、
大鬼神王、
富那跋陀、
及金毘羅、
阿羅婆帝、
賓頭盧伽、
黃頭大神,
[007-0393b]
一一諸神,
各有五百,
眷屬鬼神,
亦常擁護,
聽是經者;
質多斯那、
阿修羅王、
及乾闥婆、
那羅羅闍、
祁那沙婆、
摩尼乾陀、
及尼乾陀、
主雨大神、
大飲食神、
摩呵伽吒、
金色髮神、
半祁鬼神、
及半支羅、
車鉢羅婆;
有大威德,
婆那利神、
曇摩跋羅、
摩竭婆羅、
針髮鬼神、
繡利密多、
勒那翅奢、
摩呵波那、
及軍陀遮、
劍摩舍帝;
復有大神,
奢羅蜜帝、
醯摩跋陀、
薩多琦黎,
如是等神,
皆有無量,
神足大力,
常勤擁護,
聽受如是,
微妙典者;
阿耨達王、
娑伽羅王、
目真隣王、
伊羅鉢王、
難陀龍王、
跋難陀王,
有如是等,
百千龍王,
以大神力,
常來擁護,
聽是經者,
晝夜不離;
波利羅睺、
阿修羅王、
毘摩質多、
及以茂脂、
睒摩梨子、
波阿黎子、
佉羅騫陀、
及以揵陀,
是等皆是,
阿修羅王,
有大神力,
常來擁護,
聽是經者,
晝夜不離;
訶利帝南、
鬼子母等,
及五百神,
常來擁護,
聽是經者,
若睡、若寤;
旃陀旃陀利、
大鬼神女等、
鳩羅鳩、羅檀提、
噉人精氣,
如是等神,
皆有大力,
常勤擁護,
十方世界,
受持經者;
大辯天等、
無量天女、
功德天等,
各與眷屬;
地神堅牢、
種植園林、
果實大神,
[007-0393c]
如是諸神,
心生歡喜,
悉來擁護,
愛樂親近,
是經典者。
於諸眾生,
增命色力,
功德威貌,
莊嚴倍常;
五星諸宿,
變異災怪,
皆悉能滅,
無有遺餘;
夜臥惡夢,
寤則憂悴,
如是惡事,
皆悉消滅。
地神大力,
勢分甚深,
是經力故,
能變其味。
如是大地,
至金剛際,
厚十六萬,
八千由旬。
其中氣味,
無不遍有,
悉令涌出,
潤益眾生。
是經力故,
能令地味,
悉出地上,
厚百由旬;
亦令諸天,
大得精進,
充益身力,
歡喜快樂;
閻浮提內,
所有諸神,
心生歡喜,
受樂無量。
是經力故,
諸天歡喜,
百穀果實,
皆悉滋茂;
園苑叢林,
其華開敷,
香氣馝馚,
充溢彌滿;
百草樹木,
生長端直,
其體柔軟,
無有邪戾。
閻浮提內,
所有龍女,
其數無量,
不可思議,
心生歡喜,
踊躍無量。
在在處處,
莊嚴華池,
於其池中,
生種種華,
優鉢羅華、
波頭摩華、
拘物頭華、
分陀利華。
於自宮殿,
除諸雲霧,
令虛空中,
無有塵翳,
諸方清徹,
淨潔明了。
日王赫炎,
放千光明,
歡喜踊躍,
照諸闇蔽。
閻浮檀金,
以為宮殿,
止住其中,
威德無量。
日之天子、
及以月天,
聞是經故,
精氣充實。
是日天子,
出閻浮提,
[007-0394a]
心生歡喜,
放於無量,
光明明網,
遍照諸方。
即於出時,
放大網光,
開敷種種,
諸池蓮華。
閻浮提內,
無量果實,
隨時成熟,
飽諸眾生。
是時日、月,
所照殊勝;
星宿正行,
不失度數;
風雨隨時,
豐實熾盛;
多饒財寶,
無所乏少。
是金光明,
微妙經典,
隨所流布,
講誦之處,
其國土境,
即得增益,
如上所說,
無量功德。』」」
《金光明經》授記品第十九
北涼三藏曇無讖譯
爾時,如來將欲為是信相菩薩及其二子銀
相、銀光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是時即
有十千天子,威德熾王而為上首,俱從忉利
來至佛所,頂禮佛足,却坐一面。
爾時,佛告信相菩薩:「汝於來世過無量無邊
百千萬億不可稱計那由他劫,金照世界當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金寶蓋山王如
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
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乃至是佛般涅槃後、
正法像法皆滅盡已,長子銀相當於是界次
補佛處,世界爾時轉名淨幢,佛名閻浮檀金
幢光照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
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乃至
是佛般涅槃後、正法像法悉滅盡已,次子銀
光復於是後次補佛處,世界名字如本不異,
佛號曰金光照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
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007-0394b]
是十千天子聞三大士得受記莂,復聞如是
金光明經,聞已歡喜,生慇重心,心無垢累如
淨琉璃、清淨無礙猶如虛空。爾時,如來知是
十千天子善根成熟,即便與授菩提道記:「汝
等天子於當來世過阿僧祇百千萬億那由
他劫,於是世界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同共一家、一姓、一名,號曰青目優鉢羅華香
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
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次第出現
於世,凡一萬佛。」
爾時,道場菩提樹神名等增益,白佛言:「世尊!
是十千天子於忉利宮為聽法故故來集此,
云何如來便與授記?世尊!我未曾聞是諸天
子修行具足六波羅蜜,亦未曾聞捨於手、足、
頭、目、髓、腦、所愛妻子、財寶、穀帛、金、銀、琉璃、車
𤦲、馬碯、真珠、珊瑚、珂貝、璧玉、甘饌飲食、衣服、
床臥、病瘦醫藥、象馬車乘、殿堂、屋宅、園林、泉
池、奴婢、僕使。如餘無量百千菩薩,以種種資
生供養之具,恭敬供養過去無量百千萬億
那由他等諸佛世尊,如是菩薩於未來世亦
捨無量所重之物,頭、目、髓、腦、所愛妻子、財寶
穀帛乃至僕使,次第修行,成就具足六波羅
蜜,成就是已,備修苦行動經無量無邊劫數,
然後方得受菩提記。世尊!是天子等何因何
緣、修行何等勝妙善根,從彼天來暫得聞法
便得授記?唯願,世尊!為我解說,斷我疑網。」
爾時,佛告樹神:「善女天!皆有因緣、有妙善根,
已隨相修。何以故?以是天子於所住處捨五
欲樂故來聽是金光明經,既聞法已於是經
[007-0394c]
中淨心慇重、如說修行,復得聞此三大菩薩
受於記莂,亦以過去本昔發心誓願因緣。是
故,我今皆與授記,於未來世當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金光明經》除病品第二十
北涼三藏曇無讖譯
佛告道場菩提樹神:「善女天!諦聽諦聽,善持
憶念,我當為汝演說往昔誓願因緣。過去無
量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出現於世,
名曰寶勝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
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善女天!
爾時,是佛般涅槃後、正法滅已,於像法中,有
王名曰天自在光,修行正法,如法治世,人民
和順,孝養父母。是王國中有一長者名曰持
水,善知醫方救諸病苦、方便巧知四大增損。
「善女天!爾時,持水大長者家中後生一子名
曰流水,體貌殊勝,端正第一,形色微妙,威德
具足,受性聰敏,善解諸論,種種技藝、書疏、算
計無不通達。是時國內天降疫病,有無量百
千諸眾生等皆無免者,為諸苦惱之所逼切。
「善女天!爾時,流水長者子見是無量百千眾
生受諸苦惱故,為是眾生生大悲心,作是思
惟:『如是無量百千眾生受諸苦惱,我父長者
雖善醫方、能救諸苦、方便巧知四大增損,
年已衰邁,老耄枯悴,皮緩面皺,羸瘦戰掉,行
來往反要因几杖,困頓疲乏不能至彼城邑、
聚落,而是無量百千眾生復遇重病無能救
者。我今當至大醫父所諮問治病醫方祕法,
諮稟知已,當往城邑、聚落、村舍治諸眾生種
[007-0395a]
種重病,悉令得脫無量諸苦。』時長者子思惟
是已即至父所,頭面著地為父作禮,叉手却
住,以四大增損而問於父。即說偈言:
「 「『云何當知,
四大諸根,
衰損代謝,
而得諸病?
云何當知,
飲食時節,
若食食已,
身火不滅?
云何當知,
治風及熱、
水過肺病、
及以等分?
何時動風、
何時動熱、
何時動水、
以害眾生?』
時父長者,
即以偈頌,
解說醫方,
而答其子:
『三月是夏、
三月是秋、
三月是冬、
三月是春。
是十二月,
三三而說。
從如是數,
一歲四時,
若二二說,
足滿六時。
三三本攝、
二二現時,
隨是時節,
消息飲食,
是能益身,
醫方所說。
隨時歲中,
諸根四大,
代謝增損,
令身得病。
有善醫師,
隨順四時,
三月將養,
調和四大,
隨病飲食、
及以湯藥。
多風病者,
夏則發動;
其熱病者,
秋則發動;
等分病者,
冬則發動。
其肺病者,
春則增劇;
有風病者,
夏則應服,
肥膩醎酢、
及以熱食;
有熱病者,
秋服冷甜;
等分冬服,
甜酢肥膩;
肺病春服,
肥膩辛熱。
飽食然後,
則發肺病;
於食消時,
則發熱病;
食消已後,
則發風病;
如是四大,
隨三時發。
風病羸損,
補以蘇膩;
熱病下藥,
服呵梨勒;
等病應服,
三種妙藥,
[007-0395b]
所謂甜、辛、
及以蘇膩;
肺病應服,
隨時吐藥。
若風、熱病、
肺病、等分,
違時而發,
應當任師,
籌量隨病,
飲食湯藥。』」
「善女天!爾時,流水長者子問其父醫四大增
損,因是得了一切醫方。時長者子知醫方已,
遍至國內城邑聚落,在在處處隨有眾生病
苦者所軟言慰喻,作如是言:『我是醫師。我是
醫師善知方藥,今當為汝療治救濟,悉令除
愈。』
「善女天!爾時,眾生聞長者子軟語慰喻、許
為治病,心生歡喜,踊躍無量。時有百千無量
眾生遇極重病,直聞是言,心歡喜故,種種所
患即得除差,平復如本,氣力充實。
「善女天!復
有無量百千眾生病苦深重、難除差者,即共
來至長者子所,時長者子即以妙藥授之令
服,服已除差,亦得平復。
「善女天!是長者子於
是國內治諸眾生,所有病苦悉得除差。」
《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第二十一
佛告樹神:「爾時,流水長者子於天自在光王
國內治一切眾生無量苦患已,令其身體平
復如本,受諸快樂。以病除故,多設福業、修行
布施、尊重恭敬是長者子,作如是言:『善哉,長
者!能大增長福德之事、能益眾生無量壽命,
汝今真是大醫之王,善治眾生無量重病,必
是菩薩善解方藥。』
「善女天!時長者子有妻,名
曰水空龍藏,而生二子,一名、水空,二名、水藏。
時長者子將是二子次第遊行城邑聚落,最
後到一大空澤中,見諸虎、狼、狐犬、鳥、獸多食
[007-0395c]
肉血,悉皆一向馳奔而去。時長者子作是念
言:『是諸禽獸何因緣故一向馳走?我當隨後
逐而觀之。』時長者子遂便隨逐,見有一池,其
水枯涸,於其池中多有諸魚。時長者子見是
魚已,生大悲心。時有樹神示現半身,作如是
言:『善哉,善哉!大善男子!此魚可愍,汝可與水,
是故號汝名為流水。復有二緣名為流水:一、
能流水,二、能與水。汝今應當隨名定實。』時長
者子問樹神言:『此魚頭數為有幾所?』樹神答
言:『其數具足足滿十千。』
「善女天!爾時流水
聞是數已,倍復增益生大悲心。
「善女天!時此
空池為日所,唯少水在,是十千魚將入死
門,四向宛轉,見是長者心生恃賴,隨是長
者所至方面隨逐瞻視,目未曾捨。是時長者
馳趣四方推求索水了不能得,便四顧望,見
有大樹,尋取枝葉還到池上與作蔭涼。作陰
涼已復更推求:『是池中水本從何來?』即出四
向周遍求索莫知水處,復更疾走遠至餘處,
見一大河名曰水生。爾時,復有諸餘惡人為
捕此魚,故於上流懸嶮之處決棄其水,不令下
過。然其決處懸嶮難補:『計當修治經九十日,
百千人功猶不能成,況我一身?』
「時長者子速
疾還返至大王所,頭面禮拜,却坐一面,合掌
向王說其因緣,作如是言:『我為大王國土人
民治種種病,漸漸遊行至彼空澤,見有一池
其水枯涸,有十千魚為日所,今日困厄將
死不久。唯願大王借二十大象,令得負水濟
彼魚命,如我與諸病人壽命。』爾時,大王即勅
大臣速疾供給。爾時,大臣奉王告勅,語是長
[007-0396a]
者:『善哉,大士!汝今自可至象厩中隨意選取,
利益眾生令得快樂。』
「是時流水及其二子將
二十大象,從治城人借索皮囊,疾至彼河上
流決處盛水,象負馳疾奔還至空澤池,從象
背上下其囊水瀉置池中,水遂彌滿還復如
本。時長者子於池四邊彷徉而行,是魚爾時
亦復隨逐循岸而行。時長者子復作是念:『是
魚何緣隨我而行?是魚必為飢火所惱,復欲
從我求索飲食,我今當與。』
「善女天!爾時,流水
長者子告其子言:『汝取一象最大力者,速至
家中啟父長者:「家中所有可食之物,乃至父
母飲噉之分及以妻子奴婢之分,一切聚集
悉載象上。」急速來還。』爾時,二子如父教勅,乘
最大象往至家中,白其祖父說如上事。爾時,
二子收取家中可食之物載象背上,疾還父
所至空澤池。
「時長者子見其子還,心生歡喜,
踊躍無量,從子邊取飲食之物,散著池中與
魚食已,即自思惟:『我今已能與此魚食令其
飽滿,未來之世當施法食。』復更思惟:『曾聞過
去空閑之處,有一比丘讀誦大乘方等經典,其
經中說:「若有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寶勝如來
名號即生天上。」我今當為是十千魚解說甚
深十二因緣,亦當稱說寶勝佛名。』時閻浮提
中有二種人:一者、深信大乘方等,二者、毀呰
不生信樂。時長者子作是思惟:『我今當入池
水之中,為是諸魚說深妙法。』思惟是已,即便
入水作如是言:『南無過去寶勝如來、應供、正
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
人師、佛、世尊。寶勝如來本往昔時行菩薩道,
[007-0396b]
作是誓願:「若有眾生於十方界臨命終時聞
我名者,當令是輩即命終已尋得上生三十
三天。」』爾時,流水復為是魚解說如是甚深妙
法,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
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
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善女天!
爾時,流水長者子及其二子說是法已即共
還家。是長者子復於後時,賓客聚會醉酒而
臥。爾時,其地卒大震動,時十千魚同日命終,
既命終已生忉利天。既生天已作是思惟:『我
等以何善業因緣得生於此忉利天中?』復相
謂言:『我等先於閻浮提內墮畜生中,受於魚
身,流水長者子與我等水及以飲食,復為我
等解說甚深十二因緣并稱寶勝如來名號,
以是因緣令我等輩得生此天。是故,我等今
當往至長者子所報恩供養。』爾時,十千天子
從忉利天下閻浮提,至流水長者子大醫王
家。
「時長者子在樓屋上露臥眠睡,是十千天
子以十千真珠、天妙瓔珞置其頭邊,復以十
千置其足邊、復以十千置右脇邊、復以十千
置左脇邊,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積至
于膝,種種天樂出妙音聲。閻浮提中有睡眠
者皆悉覺寤,流水長者子亦從睡寤。是十千
天子於上空中飛騰遊行,於天自在光王國
內處處皆雨天妙蓮華;是諸天子復至本處
空澤池所復雨天華,便從此沒還忉利宮,隨
意自在受天五欲。
「時閻浮提過是夜已,天自
在光王問諸大臣:『昨夜何緣示現如是淨妙
瑞相,有大光明?』大臣答言:『大王當知,忉利諸
[007-0396c]
天於流水長者子家雨四十千真珠、瓔珞及
不可計曼陀羅華。』王即告臣卿:『可往至彼長
者家,善言誘喻,喚令使來。』大臣受勅即至其
家,宣王教令,喚是長者。
「是時長者即至王所。
王問長者:『何緣示現如是瑞相?』長者子言:『我
必定知是十千魚其命已終。』時大王言:『今可
遣人審實是事。』爾時,流水尋遣其子至彼池
所看是諸魚死活定實。爾時,其子聞是語已
向於彼池,既至池已見其池中多有摩訶曼
陀羅華積聚成𧂐,其中諸魚悉皆命終。見已
即還,白其父言:『彼諸魚等悉已命終。』
「爾時,流
水知是事已,復往王所作如是言:『是十千魚
悉皆命終。』王聞是已,心生歡喜。」
爾時,世尊告道場菩提樹神:「善女天!欲知爾
時流水長者子,今我身是;長子水空,今羅睺
羅是;次子水藏,今阿難是;時十千魚者,今十
千天子是,是故,我今為其授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記。爾時樹神現半身者,今汝身是。」
《金光明經》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