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f0008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宋-法護 (TKD)


[41-0452c]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二禪西天譯經三藏銀靑光禄大夫試光禄卿慈
覺傳梵師賜紫沙門臣法護
等奉詔譯禪定波羅蜜多品第十之
二復次舎利子諸佛世尊說彼徃昔
任持之行由今善根聽聞聲故於時
非時分中獲彼所說若衆會時或說
法時及非時說而別解行聽巳能說
又說法時或衆會時或一苾芻爲彼
說法如實記別於佗損害而不爲說
又不如實記別擇彼相應義理善巧
方便攝受於佗以自心清淨潔白而
爲彼說若於色相等聲決定聽聞而
生歡喜彼如色相等聲爲令聽聞決
定勸喜又若處衆說法以天耳識加
持彼聲令諸有情而能解了然彼有
情聽聞是法或能解了又若有情聽
聞是法或未解了彼於是處得法界
清淨卽耳界智界亦得清淨我以耳
界旣獲清淨而此有情亦獲清淨於
彼耳界得善出離如其所說文字義
理及諸有情巧妙言辭令五趣有情
聞說法聲悉令悟入又能於此天耳
界中而得成就如來天耳復於此中無
[41-0453a]
菩薩藏正法經卷苐三十二苐二張禪金木
雜亂意此說名爲菩薩摩訶薩得天
耳通智業圓滿復次舎利子云何菩
薩摩訶薩佗心智通及彼正行智業
圓滿舎利子此菩薩摩訶薩於十方
無餘一切世界諸有情類徃昔邊際
心能了知及彼現在心亦了知又復
過去有情心智麤因細因種種心智
皆能了知或此有情最上心因或此
有情中分心因或此有情最下心因又
此有情根性以布施相應此有情根
性以淨戒相應此有情根性以忍辱
相應此有情根性以精進相應此有
情根性以禪定相應此有情根性以
勝慧相應又此有情根性以大慈爲
因此有情根性以大悲爲因此有情
根性以大喜爲因此有情根性以大
捨爲因又此有情根性以大乘爲因
此有情根性以緣覺乘爲因此有情
根性以聲聞乘爲因又此有情諸善
因力具足成就又此有情諸善緣力具
足成就若復有情不善因緣力成就故
卽此有情以彼因緣力相應生下劣種
族若復有情善因緣力成就具足卽
[41-0453b]
菩薩藏正法經卷苐三十二苐三張禪南此
有情以彼因緣力相應生高貴種族或
復有情意中清淨非工巧清淨若或
有情工巧清淨非意中清淨若或有
情工巧清淨亦意中清淨若或有
情非意中清淨亦非工巧清淨舎利
子此諸有情往昔根因心所行智如
我相應說法之智此說名爲菩薩摩
訶薩佗心智力又復入解佗心智力而
此有情行布施因於未來世得布施
果又此有情行淨戒因於未來世得
淨戒果又此有情行忍辱因於未來
世得忍辱果又此有情行精進因於
未來世得精進果又此有情行禪定
因於未來世得禪定果又此有情行
勝慧因於未來世得勝慧果又此有情
行大乘因於未來世得大乘果又此
有情行緣覺因於未來世得緣覺果又
此有情行聲聞因於未來世得聲聞
果又此有情行世閒因於未來世得世
間果舎利子若此因緣若彼因緣於
未來世此諸有情得是根性如實了知
於彼有情而能成熟不生厭倦乃至
以智了解是心根本若正法噐說此
[41-0453c]
菩薩藏正法經卷苐三十二苐四張
禪南正法又於說法復何所得爲令
不作餘法餘業若諸有情現在世中
於諸法行廣大尋伺然彼一切皆如
實知又彼著貪心卽如實了知彼著
貪心彼離貪心亦如實知彼離貪心彼
著瞋心如實了知彼著瞋心彼離瞋
心亦如實知彼離瞋心彼著癡心如
實了知彼著癡心彼離癡心亦如實
知彼離癡心若此若彼有情雜染及
障礙心一切皆能如實了知如實知
巳而爲說法欲令彼彼出離煩惱若
復往詣衆中如是觀察一切衆會若
彼若此於諸有情遍觀察巳而爲說
法舎利子此諸有情前際後際彼根
性智一切了知而菩薩摩訶薩自心無
所住著及彼佗心亦無所住何以故
此菩薩摩訶薩由智了故心無所住由
念了故心無所住由慧了故心無所住
由趣向了故心無所住由勝慧了故
心無所住由覺了故心無所住由斷
習氣及諸隨眠生澀煩惱離垢光潔
無諸過失於一切法分明了解於一
切有情心行差別極能八解心無所住舎
[41-0454a]
菩薩藏正法經卷弟三十二弟五張禪
利子於如是行相八解有情心智此說
是名菩薩摩訶薩得佗心通智業圓滿
復次舎利子云何名爲菩薩摩訶薩
宿住念通及彼正行智業圓滿舎利
子如是菩薩摩訶薩於十方無餘一
切世界一切有情具無量種宿住念
通若一日二日三四五日若十二十乃
至五十日百生千生百千生無量百千
生乃至百成壞刧千成壞刧百千成
壞劫無量百千成壞劫諸有情類於
彼徃昔如是名字如是種族如是姓
氏如是色相如是形狀如是住處如是
飮食如是久住如是苦樂彼彼生滅
及於壽量彼沒此生皆悉了知又知
自身及諸有情此宿住念非唯一種
自身前際及佗補特伽羅前際此宿
住念非唯一種又自宿因善根念力
及佗宿因善根念力又自善根成熟
菩提令佗有情念彼善根發菩提心
又若徃昔苦及樂因皆是隨順無常
苦無我等彼旣隨順無常苦無我等
卽不樂色相不樂受用不樂眷屬不
樂富饒不樂爲轉輪聖王不樂爲帝
[41-0454b]
菩薩藏正法經卷苐三十二弟六張禪得
希釋天主不樂爲大梵天王不樂爲
護世天王一切生處自在王位及諸
欲樂皆不愛樂彼正思惟是處不爲
成熟有情而受輪回彼唯隨順無常
苦無我等徃昔諸煩惱行之所招
集極生追悔起大厭離及現在事諸
不善業乃至命根厭不復作徃昔善
根令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根廣大
成熟又能積集現在善根除滅一切
險難境界成熟佛法僧種子相續
不斷成熟一切智智正念緣力又此
正念以自加持法界加持不傾動故
而無所嬈成熟定業亦無嬈惱於奢
摩佗以自加持心無迷亂於毗鉢舎
那而爲攝受以現量智無怯弱故以
正憶念無忘失故受大快樂積集諸
行不由佗悟積集行故趣於彼岸一
切能到積集行故以正念緣力過去
現在無忘失法此說是名菩薩摩訶
薩宿住念通智業圓
滿復次舎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於
神境通及彼正行智業圓滿舎利子
此菩薩摩訶薩斷除諸行而能具

[41-0454c]
菩薩藏正法經卷苐三十二苐七張
禪得希修習欲神足定斷除諸行具
足修習勤勇神足定斷除諸行具足
修習心神足定斷除諸行具足修習
觀神足定彼欲勤心觀攝受諸法而
能修習成出離故又此四神足數數
修習卽於現前獲神境通而得受
用彼無量種神通變化又此神變而
常觀瞩一切有情一一神變皆能調
伏一切有情又此神變普能顯現若身
若力或復加持又彼如是一一身相
能徃調伏諸有情類又彼如是一一
身相復能顯現或佛身相或緣覺身
相或聲聞身相或帝釋天身相或大
梵王身相或護世天身相或轉輪王
身相又彼所現一一身相而復顯現
如是身相能徃調伏一切有情及能
⬤悷諸傍生類又彼所現如是身相
爲諸有情演說正法又復能現如是
勢力普爲摧伏一切有情極重瞋慢
謂大壯士力乃至四分那羅延力乃
至半那羅延力乃至那羅延力乃
至如是諸力以手二指舉須彌山高
六十百千庾繕那又擲彼山遠八萬四千庾
[41-0455a]
菩薩藏正法經卷苐三十二苐八張禪
繕那譬如舉一菴摩羅果從此擲置
佗方世界而神境通菩薩摩訶薩力
都無動作又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如
是廣大下従水際至色究竟天其間
有情置於掌中住經刧數一切道行
普能顯現而菩薩摩訶薩爲彼慢過
慢極重忿怒諸有情類成就力能可
伏慢過慢忿怒等而爲說法又依彼
神足得加持智於加持智卽得如是
諸加持法或以加持大海爲牛跡量
復以牛跡爲大海量又或時加持火
聚爲彼水聚復以加持水聚而爲火
聚以要言之於上中下法一切互相
加持亦復獲得如是成就世間所有
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諸有來者
皆無有能振動變易及能出沒又復
世閒此加持法無有共者唯佛世尊
能有是故又以工巧加持緣力爲彼
慢過慢極重忿怒諸有情類廣說
妙法極令歡喜又彼修神足者於魔
境界天魔眷屬及諸煩惱而無墮滅
超越自在於佛境界而能入解於諸
有情乃至少分無有損害一切善根相
[41-0455b]
菩薩藏正法經卷弟三十二弟九張禪
應隨順此說是名菩薩摩訶薩於神
境通智業圓滿舎利子又云何名爲
菩薩摩訶薩神通復何名智以彼天
眼正觀色相此說名爲神通彼幻法
智不作正行此說名智又舎利子若
於一切有情實有所聞此說名爲神
通而於前際過失倶不可得此說名智
又舎利子若彼了知一切心行此說
名爲神通於心滅智不滅正行此說
名智又舎利子而於前際念彼無礙此
說名爲神通若於三世智都無礙此
說名智又舎利子於一切刹土隨意
徃來此說名爲神通於虛空刹土智
都無礙此說名智又舎利子立法分位
此說名爲神通於法觀察此說名智
又舎利子於諸世閒善巧化導此說
名爲神通於諸世閒都無繫著此說
名智又舎利子出過一切釋梵護世
此說名爲神通出過一切聲聞緣覺
此說名智
復次舎利子如是所說是名神通智
業圓滿又舎利子所有煩惱散亂菩
薩摩訶薩定分行心及加持智乃至
[41-0455c]
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二弟十張
禪得希一切有情染心散亂及菩薩
摩訶薩定分行等應知積集舎利子
此菩薩摩訶薩普遍積集而得安住此
說名爲三摩呬多又此一切有情是
名三摩呬多心常平等是名三摩呬
多意常平等是名三摩呬多善巧平
等是名三摩呬多意中極深平等是
名三摩呬多布施平等是名三摩呬
多持戒平等是名三摩呬多忍辱平
等是名三摩呬多精進平等是名三
摩呬多禪定平等是名三摩呬多勝慧
平等是名三摩呬多彼一切法平等是
名三摩呬多若於一切法平等卽一
切有情平等及一切菩提平等如是
普遍入解此說名爲三摩鉢那又若
普遍入解諸法如虛空等此說名爲
三摩鉢那又若普遍平等入解無相
無願無積集行此說名爲三摩鉢那
又若普遍入解諸法音聲此說名爲
三摩鉢那又於一切饒益不饒益等處
心平等如地心平等如水心平等如
火心平等如風心平等如空高離掉
舉下無昬沉而善安住一切道行而得不動
[41-0456a]
菩薩藏正法經卷苐三十二苐十一張禪得希
名三摩呬多於道行自體而無分別名
三摩鉢那雖言辭充滿無口過失無
高無下亦無動亂相應順成一切世
閒法義時分然於世閒八法而能超越
一切煩惱悉無所著遠離憒閙尋伺
境界如是法行名三摩呬多又於一
切世閒工巧造作悉能顯現於彼事
相亦不棄捨而菩薩摩訶薩於禪定
波羅蜜多平等入解而復出生智慧
方便不爲大悲心緣之所隨縛觀察
有情平等八解方便寂靜極寂靜等
是名智慧令佛智慧不現在前是名
方便又若平等入解諸法不爲隨縛
是名智慧又一切法都無取捨是名方
便於彼法界無計度念是名智慧若
於佛身平等入解不生現前作證是
名方便於彼法身念無所住是名智
慧若於佛聲相平等入解於妙梵音
具足領悟是爲方便又復思念法無
可說是爲智慧又於金剛心時平等
入解而能極勝安住是爲方便於彼
正念念無散亂是爲智慧又於徃昔
願是平等入解而能成熟有情極勝
[41-0456b]
菩薩藏正法經卷苐三十二苐十二張禪
安住是爲方便於一切有情念無
我是爲智慧念彼善根證無所證是
爲方便又念彼無根及無住著是爲
智慧又於佛刹平等入解而使現前
清淨是爲方便念彼刹土如虛空等
是爲智慧又念於菩提道場平等入
解而使現前莊嚴是爲方便又念彼
止息或諸染法是爲智慧若於轉法
輪中平等入解而能普應機緣是
爲方便又念彼轉無所轉是爲智慧
乃至菩提分行平等入解而能現前
捨離是爲方便乃至念彼於一切法
而非相應及諸隨惑以如來智慧禪
定妙樂無諸熱惱於相無相一切攀
緣降伏悉皆了知彼一切菩薩摩訶
薩定非定位以善出離如是相應是
爲智慧而諸菩薩摩訶薩獲得無盡
禪定波羅蜜多諸有魔事皆不得便
得善安住諸佛法器舎利子如是所
說智慧方便彼菩薩摩訶薩於禪定
波羅蜜多而能出
離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
二甲辰歲高麗國大藏都監
奉勅彫

[41-0456c]
佛說
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三禪西天譯經三藏銀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