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f0008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宋-法護 (TKD)



一切
文句與義句合與法句合法句合故
住於寂靜與離貪合寂滅正智與沙
門婆羅門涅盤同住於一切處所作
我乃棄捨不能了知文義句合乃至
不與涅盤同住亦復不能受持讀誦
亦復無力又無精進無士夫力用無
士夫勢無士夫勤勇無最上精進無
因無緣諸衆生煩惱亦無因無緣衆
生雜染無因無緣衆生清淨無因無
緣此等無因依止諸見不能了知所
[41-0402b]
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第四張恒
作善業唯造惡業縱得人身諸根殘
缺又於人中不能活命不能行施癡
迷所覆盲聾瘖啞無諸色力不能了
知文義句合乃至不與涅槃同住亦
復不能受持讀誦由如是故不能親
近習行善法我今應當回發是心親
近善法乃至不惜軀命了知文義句
合於出離道涅槃同住於菩薩藏正
法勤求修習受持讀誦發勤精進親
近承事諸阿闍梨於菩薩藏正法受
持讀誦猒此不眞實身悕取堅固眞
實之身福智勝力當得圓具以福智
力得圓具故所作慣習而能積集菩
薩藏正法親近承事諸阿闍梨隨諸
所作總略乃至給奉水甁此是菩薩
第八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所有法義相應故於正道分修道行
寂滅理中作證門而涅槃道得眞實
若於此法遠離者卽於諸法無所利
無義利句設相應不能親近彼正法
無力亦復無精進士夫勢用悉皆無
無他勤勇亦復然於一切處無所得
[41-0402c]
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第五張恒
卽見無佛亦無法無父無毋及宗親
由斯善惡業皆無一切皆無諸報應
此諸如是罪業見數數親近罪根深
一向艱惡日増多墮地獄中經夂遠
地獄出受傍生報餓鬼趣中罪復深
其後縱得人中生聾騃癡冥而無舌
餘業復受瘖啞報癡暗缺漏苦還増
而復重受地獄殃由不了故當墜墮
經歷夂時後當得人身具足善相圓
諸根旣具勝力増依時淨住而思忖
若於諸法義相應卽得同歸出離道
修菩提道證菩提我當思惟如是事
所有諸大菩薩藏和合甚深正法義
經歷倶胝千劫中發生淨信極難得
若此若餘廣多數諸佛妙法不思議
隨諸修作能受持爲佛菩提勝根本
我當親近及承事尊重信奉阿闍梨
諸佛菩薩亦復然卽得最上清淨信
發生如是淨心巳卽是菩薩廣大心
勝慧方便悉圓成給奉水缾
常精進舎利子此是菩薩第八發心
復次舎利子菩薩發如是心痛哉世
閒一切衆生以其愛著於身命故常
[41-0403a]
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弟六張恒鳥
*爲一切無義利行顚倒隨逐何者名
爲無義利行謂彼衆生愛著身命不
能愛樂菩提分法以其我見而爲先
導執著心堅癡冥所覆摧毁破壞衆
事隨逐此說是名無義利行又復衆
生愛身命故以其我見而爲先導愛
戀妻室男女知識以愛著心隱覆癡
暗遠離諸饒益事此說是名無義利
行又復衆生愛身命故以其我見而
爲先導顧惜奴婢作事人等詹視防
護此說名爲無義利行復次世間一
切衆生有義利行常所隨逐者謂若
衆生不惜身命愛樂菩提分法以菩
提心而爲先導善修身語意業此說
名爲有義利行又復衆生不惜身命
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爲
先導積集布施波羅蜜多乃至積
集般若波羅蜜多此說名爲有義
利行又復衆生不惜身命而常愛
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爲先導行
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普攝一切衆生
此說名爲有義利行又復衆生不惜
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
[41-0403b]
菩薩藏正法經卷弟二十弟七張恒
而爲先導修習念處正勤神足根力
覺道勝菩提分此說名爲有義利行
又復衆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
分法以菩提心而爲先導聽受父母
及阿闍梨諸有敎誨禮拜讃歎恭信
合掌奉諸所作此說名爲有義利行
又復衆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
分法以菩提心而爲先導常以淨心營
三寶事此說名爲有義利行又復衆生
作如是念我以惜身命故無義利事
常隨逐我我當發勤精進親近承事
諸阿闍梨不惜身命隨諸所作猒此
不眞實身悕取堅固眞實之身福智
勝力當得圓具以圓具故所作慣習
悉能成辦詣菩提場當證聖果
舎利子此是菩薩第九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若人愛惜身命故菩提分法不愛樂
三不善業造圓成此乃愚夫異生類
愛樂巳身及妻室幷諸男女眷屬等
此無義利執著心旋轉三界愚癡者
又於奴婢作業人不覺了心常顧戀
此無義利愛著深資生畜養四足等
[41-0403c]
菩薩藏正法經卷苐二十苐八張恒
自余廣多聚積諸財穀不自受用不
與人此無義利愛著深祕護伏藏不
彰顯此無義利染著故彼愚夫心常
愛惜返於菩薩善意中棄捨不能生
愛樂若能不惜於身命愛樂菩提勝
分法三種善業造圓成此卽名爲有
義利施戒忍辱及精進禪定勝慧亦
復然與彼方便行相應此卽名爲有
義利承事父母爲先導遵奉師尊亦
復然審諦思惟三寶門此卽名爲有
義利諸大菩薩甚深藏普攝一切勝
法門受持誦念廣宣揚此卽名爲有
義利此有義利諸勝行乃是諸佛親
所宣如其所說義相應是名佛子廣
大行發生如是大心巳復起清淨諦
信心親近承事阿闍梨給奉
水缾隨諸作舎利子此是菩薩第九
發心復次舎利子菩薩發如是心痛
哉世閒一切衆生不能如理調伏心
意違背阿闍梨所有敎誨彼人不得
阿闍梨財何者名爲阿闍梨財所謂
信財戒財聞財捨財慧財慙財愧財
如是七法名阿闍梨財由其不得如是財
[41-0404a]
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第九張恒
故當受貧苦逼惱其心智者應當善
調伏心隨順阿闍梨所有敎誨習行
布施作諸善行何以故若能善調伏
心隨順敎誨修布施行彼人卽得阿
闍梨財此復何名阿闍梨財謂得
菩薩藏正法普攝一切菩薩勝行
善調伏法如是知巳當於菩薩藏正
法勤求修習廣爲佗人宣布演說若
能安住菩薩藏者卽得畢竟斷除
貧苦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
是發心巳卽能隨順阿闍梨敎行布
施等猒此不眞實身悕取堅固眞
實之身親近承事諸阿闍梨隨諸所
作總略乃至給奉水缾
舎利子此是菩薩第十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佗曰
所有難調諸衆生内心諂誑復險惡
違背師尊敎誨言不能堪任諦忍受
此難調伏旣知巳應當隨順師敎誨
如其教令所宣揚卽得大仙聖財寶
所謂信財及戒財聞財捨財亦復然
其中最勝曰慧財慙愧等財爲七種
了知如是聖財巳七種伏藏用無盡
[41-0404b]
菩薩藏正法經卷苐二十苐十張恒
其中若或不能知此卽名爲非法噐
若是法器衆生者彼卽圓具諸佛法
無諂善調可稱揚發勤精進修施行
勝妙法欲心尊重損棄身命不爲難
修佛菩提法噐成知巳修持常無閒
法界平等無差別佛調御尊親所宣
此菩薩藏正法門能於菩提善安住
如其所說廣大法卽是諸佛眞實財
爲一切法無我門無相亦復無空相
無其壽命無作者亦無戲論無含藏
於一切法自性中無生無相本如是
諸法無成亦無壞諦觀諸法本無相
善調伏者如教行隨諸敎令善修作
若得見佛自然智隨自境入解脫門
如其信財及戒財聞捨慙愧慧等七
如是聖財無上寶七法圓成用無盡
聞其法藏廣施門善調心意皆隨順
於諸善友常親近一切善行常修作
頂重無上大菩提勤行諸法亦如是
發生如是勝心巳如渴思飮而無懈
清水盈滿淨噐中廣大愛樂心獻奉
舎利子此是菩薩第十發心由發心
巳卽於菩薩藏正法勤求修習親近
[41-0404c]
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苐十一張
恒承事諸阿闍梨隨諸所作總略乃
至給奉水缾由此最勝善根力故修
菩薩行者得四種法何等爲四一
者如阿闍梨所說速得一切善法
二者隨順阿闍梨言三
者修行速得成辦四者圓滿修行法
因復次舎利子修菩薩行者生於人
間得四種法何等爲四一者敎授
多人一切善法隨能安住二者居巖
窟處得彼多人衆皆歡喜三者以廣
大心於晝夜中多人咸
詣四者無所發起趣命終巳得生
天界復次舎利子修菩薩行者生於
天中得四種法何等爲四一者得彼
天衆與最上座二者一切所向得
彼天衆觀其靣相三者隨有所說
領受解了四者時詣帝釋天主之處
請決所疑而不詣彼餘天衆處天
中得彼宮殿受用舎利子修菩薩
行者生彼天中得如是等
種之法若生人中亦得無量百千
法門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佗
曰天中得彼高勝座復得天衆常恭信
[41-0405a]
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第十二張恒
一切天衆所觀詹如是常聞善說法
一切所作皆智者問法帝釋無悋心
殊妙宮殿得彼天天中沒巳來人界
復得人中勝生處作轉輪王統四洲
人中沒巳卽還生於彼天中受勝樂
天界不復經苦受頂重師尊此爲因
如是四種勝妙門常得如是廣大事
由起如是無著心頂奉師尊善所作
以清淨心給水缾愛樂尊重常無倦
又得一切天人龍所應供養常尊奉
於彼所生天界中亦復得其四種法
云何名爲四種法先所作業悉能知
積集善行及善因現生所作常無減
又復由其善法故而悉了知生滅處
現生無動亦能知是故了知諸法行
能爲諸天廣宣說依法顯示及敎誨
廣作利喜勝行門然後還從天界沒
復次舎利子修菩薩行者得四種法
此中文標四法祇有一二闕其二四梵本元無不可添尼何等爲四一者天
中沒巳來於人聞同禁戒者同分中生
二者生人中巳於現生中得五種悲
法何等爲五一者現生得於善法中
生二者現生儀相具足三者現生淨
[41-0405b]
菩薩藏正法經卷弟二十苐十三張恒侣
戒圓滿四者現生眷屬廣多五者
現生於諸衆生起慈心觀
又復當得五種不破壞法何等爲
五一者善友知識常不破壞二者身
不速壞三者富樂受用常不破壞
四者所發菩提心堅不能壞五者於
饑馑時法樂豐熟
又復當得五種希有之法何等爲五
一者以空缾器置於一處自然有其
清淨水滿水中盈積諸妙珎寶二者
渴湏水時自然有其八功德水出現
於前三者身中離諸災難所謂
若毒若刀若火若水若飮伏威光若
呑噉怖畏四者若値刀兵刧時疾疫
刧時饑馑劫時火災劫時水災劫時
風災劫時渴之劫時炎熱劫時夜叉
難時現生閻浮提中者卽得天界中
生受諸快樂所受妙樂如金剛嬉
戲此是希有之法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
甲辰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彫造
[41-0405c]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一岱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天試光祿
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
護等奉詔譯持戒波羅蜜多品第七
之四復次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