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f0001 大寶積經-唐-菩提流志 (T@LI)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六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阿闍世王子會第三十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阿闍世王
所愛之子名為師子,與其同友五百人俱,皆
已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各持種種幢
幡寶蓋,從王舍城往耆闍崛山,到如來所禮
拜供養。於是王子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唯願
如來為我宣說諸菩薩行。」


爾時王子即說
頌言:


「 「云何得端正?
 蓮花中化生?
 云何知宿命?
 願佛為宣說。」」



爾時如來了達諸行究竟彼岸,隨問而答即
說頌曰:


「 「忍辱得端正,
 施蓮花化生,
 法施知宿命,
 汝當如是解。」」



王子又問:


「 「云何得成就,
 三昧陀羅尼?
 凡有所發言,
 皆令人信受?」」



世尊答曰:


「 「修心得三昧,
 忍獲陀羅尼,
 敬重於眾生,
 發言人信受。」」



王子又問:


「 「云何得正念?
 具足智慧生?
 如法而修行,
 堅固不可壞?」」



世尊答曰:
[106-0593b]


「 「不諂得正念,
 巧觀智慧生,
 尊重所修行,
 護法心堅固。」」



王子又問:


「 「云何成妙相,
 具足三十二,
 八十隨形好,
 觀者樂無厭?」」



世尊答曰:


「 「由施得諸相,
 行慈獲隨好,
 等心於眾生,
 觀者無厭足。」」



王子又問:


「 「云何得梵音、
 迦陵頻伽聲?
 云何令世間,
 見者皆歡喜?」」



世尊答曰:


「 「誠言獲梵音,
 迦陵由軟語,
 離綺言兩舌,
 見者皆歡喜。」」



王子又問:


「 「由何等業行,
 得生諸佛前,
 能請微妙義?
 唯願如來說。」」



世尊答曰:


「 「於諸法施中,
 不曾為障礙,
 因此故恒得,
 值遇諸如來。」」



王子又問:


「 「云何離諸難,
 而生於善趣?
 云何世世中,
 性常無放逸?」」



世尊答曰:


「 「淨信離諸難,
 持戒生善趣,
 由修習於空,
 所生無放逸。」」



王子又問:


「 「云何獲神通,
 及證宿命智,
 能永盡諸漏?
 願佛為開演。」」


[106-0593c]


世尊答曰:


「 「施乘得神通,
 教授成宿命,
 捨離於二邊,
 由是盡諸漏。」」



王子又問:


「 「云何淨業成,
 魔網不能羂,
 而於世世中,
 為眾之所愛?」」



世尊答曰:


「 「勝解成淨業,
 精進摧伏魔,
 如說而修行,
 所生令眾愛。」」



王子又問:


「 「云何得長壽,
 獲少病之身,
 感難壞眷屬?
 願牟尼宣說。」」



世尊答曰:


「 「不害得長壽,
 除他憂少病,
 諍訟使和安,
 得難壞眷屬。」」



王子又問:


「 「云何得財富,
 資具無損減,
 於世世所生,
 成就大威德?」」



世尊答曰:


「 「不嫉獲財富,
 無慳資具增,
 謙下成尊貴,
 有威德自在。」」



王子又問:


「 「云何獲大力,
 眾魔不能害,
 威勢常超勝?
 唯願人尊說。」」



世尊答曰:


「 「恒施上味食,
 恐怖令安隱,
 由斯得大力,
 威勢常超勝。」」



王子又問:


「 「云何得成就,
 天眼及天耳?
[106-0594a]
 云何能了知,
 種種眾生心?」」



世尊答曰:


「 「施燈感天眼,
 奉樂成天耳,
 遠離於二邊,
 故獲他心智。」」



王子又問:


「 「云何得淨土,
 及以眾圓滿,
 獲隨體圓光?
 功德海當說。」」



世尊答曰:


「 「由願得淨土,
 忍力眾成就,
 施眾妙寶帳,
 得周遍圓光。」」



王子又問:


「 「云何所生處,
 菩提心不壞,
 乃至於夢中,
 亦無有忘失?」」



世尊答曰:


「 「凡所遊行處,
 城邑聚落中,
 化眾趣菩提,
 菩提心不壞。」」



王子又問:


「 「云何大牟尼,
 為眾之所愛,
 攝取一切法?
 唯願人尊說。」」



世尊答曰:


「 「勝志樂具足,
 不退菩提心,
 由此攝諸法,
 為眾之所愛。」」



爾時王子與諸大眾聞是偈已咸作是言:「如
佛所說此諸妙行,我等從今盡當修學。」


是時
如來即現微笑,放大光明遍照無量無邊世
界。於是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現
此微笑?願為宣說斷除疑惑。」


爾時佛告彌勒
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此王子等五百同友,
皆於往昔為求無上正等菩提,恭敬供養十
[106-0594b]
那由他八十億諸佛。而我往在然燈佛時,作
婆羅門子成熟於彼。然彼諸人於未來世彌
勒佛等諸世尊前,恒受化生親承供養。如是
奉事十億如來滿三百劫,其最後佛號無邊
智善學諸法。時無邊智佛知彼諸人心之欲
樂,各隨所應為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同於安樂光嚴劫中成等正覺,皆號智慧幢
相。此諸佛剎所有莊嚴,亦如西方無量壽國
等無差別。善男子!若有眾生聞此所說而生
信解,發願當成大菩提者,應知是人所獲功
德,於三世中無有倫匹。善男子!若有人能六
百劫中,恒以眾寶遍於諸剎奉施如來。若復
有人聞是經典所生善根,比前功德,算數校
計所不能及。」


說是法時,眾中八十億眾生
一時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此三千
大千世界皆悉震動天雨妙花。


爾時王子與
五百同友聞授記已,歡喜踊躍,咸作念言:「我
等定當成無上覺。」於是王子及諸同侶,既興
供養獲五神通,即於佛前種種變現,出家為
道。


爾時諸菩薩摩訶薩及諸天人,所有趣向
大菩提者,見彼王子與諸同友隨眾所樂示
現神變,皆大歡喜咸作是言:「師子王子所問
疑惑,如來法王悉為除斷。如是世尊不可思
議,如來正法及能信受,乃至果報不可思議。
如來功德無量無邊,於一切法靡不明達。為
世導師度未度者,普能遍於十方世界,悉已
了知三世諸法。誰有智者得聞如是生安
樂處功德之聚,而不發起猛利信樂趣求菩
提?」


佛說是經已,師子王子等五百同友,歡喜
[106-0594c]
奉行。


《大寶積經》大乘方便會第三十八之一


東晉天竺居士竺難提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精舍,與大比丘八千人俱,皆學無學大聲聞
眾。菩薩摩訶薩萬二千人,皆得神通眾所知
識,得陀羅尼無礙辯才,得諸法忍,無量功德
皆悉成就。


爾時如來從三昧起,無量百千萬億眾生恭
敬圍遶而為說法。爾時眾中有菩薩摩訶薩
名曰智勝,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欲問一事,唯願聽
許。若佛聽者乃敢諮請。」


佛告智勝菩薩:「善男
子!恣汝所問。當為汝說,斷汝所疑。」


爾時智勝
菩薩白佛言:「世尊!所言方便,何等為菩薩方
便?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於方便?」


如是問
已,佛讚智勝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為
諸菩薩摩訶薩故問方便義,多所利益多所
安樂,愍念世間利益安樂唯天世人,為攝未
來諸菩薩智慧及去來現在諸佛法故。善男
子!當為汝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智勝菩薩
受教而聽。


「善男子!行方便菩薩,以一摶食給
施一切眾生。何以故?行方便菩薩以一摶食
施與,下至畜生,願求一切智,以是菩薩與一
切眾生共之,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
是二因緣攝取一切眾生,所謂求一切智心
及願方便。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行於方
便。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行於方便,若見
行施之人生隨喜心,以此隨喜善根願與一
[106-0595a]
切眾生共之,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
方便菩薩亦願施者受者不離一切智心。假
令受者是二乘人,亦願不離一切智心。是名
菩薩摩訶薩行於方便。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行於方便,若見十方世界中無主花樹
及種種香,合集願以供養諸佛。若見十方
世界中有主花香若香若葉,風所吹者一切
合集,願以供養十方諸佛。以是善根若自為
若為一切眾生具一切智心。以是善根因緣
故,得無量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是名菩薩
摩訶薩行於方便。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
行於方便,若見十方世界眾生受諸樂報,見
已作如是念:『願一切眾生得一切智樂。』若見
十方世界眾生受諸苦報,為諸眾生懺悔諸
罪作是大莊嚴:『如是眾生所受苦惱,我悉代
受令彼得樂。以是善根願成一切智,除一切
眾生苦惱。』以是因緣故,畢竟不受一切諸苦
純受諸樂。是名菩薩摩訶薩行於方便。


「復次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行於方便,若禮一佛恭
敬供養尊重讚歎,作是念:『一切如來同一
法界,一法身,一戒、一定、一慧、一解脫、一解脫
知見。』作是念已,當知若禮一佛,恭敬供養尊
重讚歎,即是禮拜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一切
諸佛。若供養一佛,即是供養十方諸佛。如是
供養十方佛已。是名菩薩摩訶薩行於方便。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行於方便,若鈍根
者不應自輕,乃至若能通利一四句偈,作是
念:『若解一四句偈義,即知一切佛法。一切佛
法皆攝在此一偈義中。』如是通達已心不懈
[106-0595b]
怠,若至諸國城邑聚落,以慈悲心廣為人說,
不求利養名聞讚歎,作如是願:『此四句偈願
令他聞。以是善根因緣方便,願已令一切眾
生多聞皆如阿難,及得如來辯。』是名菩薩摩
訶薩行於方便。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行
於方便,若生貧窮家,是菩薩乃至乞食,若得
一摶食用施僧。若施一人不以為愧,應作是
念:『如佛所說,心增廣大勝以財施。我財施雖
少,以一切智心,願是善根成一切智,令諸眾
生悉得寶手猶如如來。』以是緣故,具足施戒
禪定福處。是名菩薩摩訶薩行於方便。


「復次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行於方便,若見聲聞緣
覺多得利養尊重讚歎,是菩薩自以二緣慰
喻其心。何等為二?所謂因菩薩故有諸如來,
因如來故有聲聞緣覺。如是思惟:『二乘之人
雖得利養,我猶勝彼。彼所食者是我父物,云
何於中而生希望?』是名菩薩摩訶薩行於方
便。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行於方便,行
施之時具六波羅蜜。何等為六?善男子!菩薩
行方便時,若見乞兒除慳惜心,具足大施,是
名檀波羅蜜。自持禁戒施持戒者,見破戒人
勸令持戒,勸持戒已然後給施,是名尸波羅
蜜。自除瞋恚行於慈愍,心無穢濁利益眾生
等心而施,是名羼提波羅蜜。若施飲食湯
藥,即時具足身心精進,去來進止屈伸俯仰,
是名毘梨耶波羅蜜。若行施已其心得定,歡
喜悅預專念不亂,是名禪波羅蜜。如是施已
分別諸法,施者是誰?誰為受者?誰受報者?如
是觀已無有一法名為施者、若受施人及受
[106-0595c]
報者,是名般若波羅蜜。善男子!是名菩薩摩
訶薩行於方便具六波羅蜜。」


爾時智勝菩薩
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菩薩摩訶薩行於方
便,即於施時以此施故攝一切佛法及諸眾
生。」


佛告智勝菩薩:「善男子!如汝所說。菩薩摩
訶薩行於方便,以方便力故雖行少施,所得
福德無量無邊阿僧祇。」


佛復告智勝菩薩:「善
男子!菩薩摩訶薩雖至不退轉地,亦以方便
而行於施,是名菩薩行於方便。善男子!有時
惡知識教菩薩言:『汝何用久處生死?可於此
身早入涅槃。』菩薩知已即應離之。『我如是大
莊嚴教化一切眾生,是人為我作諸留難。
若我不在生死中者,何能教化無量眾生?』」



勝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以妄想故犯
四重罪。」


佛告智勝菩薩:「善男子!若出家菩薩
以妄想故犯四重罪,行方便菩薩能盡除滅。
我今亦說無有犯罪及受報者。」


智勝菩薩白
佛言:「世尊!云何菩薩犯罪?」


佛告智勝菩薩:
「善男子!菩薩雖行解脫戒,於百千劫中噉果
食草,能忍眾生善惡之語。若與聲聞緣覺共
思惟法,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犯於重罪。
善男子!如聲聞人犯於重禁,非即此身得入
涅槃。善男子!菩薩如是不除聲聞緣覺共思
惟法,不捨不悔者,終不得成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若得佛法,無有是處。」


爾時尊者阿難
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入舍衛城次第乞
食,見眾尊王菩薩與一女人同一床坐。」


阿難
說是語已,即時大地六種震動。眾尊王菩薩
於大眾中,上昇虛空高七多羅樹,語阿難言:
[106-0596a]
「尊者!何有犯罪能住空耶?阿難!可以此事問
於世尊,云何罪法?云何非罪?」


爾時阿難憂愁
向佛,右膝著地手執佛足:「世尊!我今悔過。如
是大龍,我說犯罪。如是菩薩,我求其過。世
尊!我今悔過,唯願聽許。」


佛告阿難:「汝不應於
大乘大士求覓其罪。阿難!汝聲聞人,於障
處行寂滅定,無有留難斷一切結。阿難!行方
便菩薩如是成就一切智心,雖在中宮婇女
共相娛樂,不起魔事及諸留難,而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阿難!行方便菩薩無
有受如是眾生不以三寶勸化,若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阿難!若學大乘善男子善女人
不離一切智心,若見可意五欲,即便在中共
相娛樂。阿難!汝應作是念:『如此菩薩即是能
成如來根本。』」


佛告阿難:「汝今諦聽諦聽。以何
緣故,眾尊王菩薩摩訶薩與此女人同一床
坐?阿難!彼女人者曾於過去五百世中,為眾
尊王菩薩作婦。彼女人本習氣故,見眾尊王
菩薩心生愛著繫縛不捨。此眾尊王菩薩威
德端正持戒力故,見已歡喜踊躍在一獨處
生如是心:『若眾尊王菩薩能與我共一床坐
者,我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難!爾
時眾尊王菩薩知彼女人心之所念,如是知
已即於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次第乞食,
至彼女家即入其舍。尋時思惟如是法門:『若
內地大、若外地大,是一地大。以地大心執女
人手共一床坐,眾尊王菩薩即於坐上而說
偈言:


「 「『如來不讚歎,
 凡夫所行欲;
[106-0596b]
 離欲及貪愛,
 乃成天人師。』」」



佛告阿難:「時彼女人聞此偈已,心大歡喜躍
踊無量,即從坐起向眾尊王菩薩接足敬禮,
說是偈言:


「 「『我不貪愛欲,
 貪欲佛所呵。
 離欲及貪愛,
 乃成天人師。』」



「說是偈已作如是言:『我先所生惡欲之心,今
當悔過。』即生善欲發菩提心,願欲利益一切
眾生。」


佛告阿難:「爾時眾尊王菩薩勸彼女人
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即從坐去。
阿難!汝觀是女人專心福報。我今以正遍知
記彼女人,於此命終得轉女身當成男子。
於將來世九十九劫,供養百千無量阿僧祇諸
佛,具足一切佛法,得成為佛,號無垢煩惱如
來、應供、正遍知。彼佛成道已,當是世時無有
一人起不善心。阿難當知,行方便菩薩所攝
眷屬,終不墮三惡道。」


爾時眾尊王菩薩從空
中下,頂禮佛足。禮已白佛言:「世尊!菩薩行於
方便,若為一人起大悲心合集善法,若似犯
罪、若實犯罪,於百千劫墮大地獄。世尊!此菩
薩堪受諸惡及地獄苦,以此善根願不捨一人。」


爾時世尊讚眾尊王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
子!菩薩成就如是悲心,雖受五欲不犯重罪,
離於諸罪及遠一切墮惡道業。善男子!我念
過去阿僧祇劫復過是數,時有梵志名曰樹
提,於四十二億歲在空林中常修梵行。彼時
梵志過是歲已,從林中出入極樂城,入彼城
已見有一女。彼時女人見此梵志儀容端嚴,
即起欲心,尋趣梵志以手執足,即時躄地。善
[106-0596c]
男子!爾時梵志告女人曰:『姊何所求?』女曰:
『我求梵志。』梵志言:『姊!我不行欲。』女曰:『若不從
我,我今當死。』善男子!爾時樹提梵志如是思
惟:『此非我法亦非我時。我於四十二億歲修
淨梵行,云何於今而當毀壞?』彼時梵志強自
頓抴得離七步,離七步已生哀愍心,如是思
惟:『我雖犯戒墮於惡道,我能堪忍地獄之苦。
我今不忍見是女人受此苦惱,不令是人以
我致死。』善男子!爾時梵志又如是思惟已,還
至女所,以右手捉作如是言:『姊起,恣汝所欲。』
善男子!爾時梵志於十二年中共為家室,過
十二年已尋復出家,即時還具四無量心,具
已命終生梵天中。善男子!汝勿有疑。爾時梵
志即我身是,彼女人者今瞿夷是。善男子!我
於爾時為彼女欲暫起悲心,即得超越十百
千劫生死之苦。善男子!汝如是觀,若餘眾生
由愛欲故墮於地獄,行方便菩薩由生梵天。
是名菩薩摩訶薩行於方便。」


佛復告智勝菩
薩:「善男子!若舍利弗、大目犍連等行方便
者,不令瞿伽離墮於地獄。何以故?善男子!我
念過去世鳩留孫佛時,有一比丘名曰無垢,
在空林野止住窟中。去窟不遠有五仙人。當
爾之時卒起大雲而降大雨,時有貧女道
遇暴雨寒裸恐怖,即入無垢所住窟中。時雨
既止,無垢比丘共此女人從窟而出。時五仙
人見此事已心生荒穢,各相謂言:『無垢比丘
心懷奸諂作不淨行。』時無垢比丘知彼仙人
心之所念,即踊身虛空高七多羅樹。時五仙
人見無垢比丘上昇虛空,見已復相謂言:『我
[106-0597a]
等所見書記經論,若人作不淨行,不能如是
飛昇虛空;若修淨行則能如是。』彼時仙人即
向無垢五體投地合掌悔過,不敢覆藏。」


佛告
智勝菩薩:「善男子!爾時無垢比丘若不作如
是方便飛昇虛空者,此五仙人即此生身入
於地獄。善男子,爾時比丘豈異人乎?即彌勒
菩薩是。善男子!汝今當知,舍利弗、目犍連
若作如是方便飛昇虛空者,瞿伽離比丘不
墮地獄。善男子!汝今當知,如諸菩薩摩訶薩
所行方便,聲聞緣覺之所無有。善男子!譬如
婬女善知六十四態,為財寶故媚言誘他詐
許捨身,所重之物無所匱惜,後得彼物。得
彼物已,驅逐令去不生悔心。善男子!行方便
菩薩能知隨宜行於方便,如是教化一切眾
生,隨其所欲而為現身,於所須物心無悋惜,
乃至捨身為眾生故,愛樂善根不求果報。知
諸眾生作善根已心無退轉,即於爾時心生
捨離,所現五欲永無戀著。善男子!譬如黑蜂
在畜生中,於一切花雖經香味,而於其中無
依止想無所愛著,於花葉莖香不持而去。善
男子!菩薩摩訶薩行於方便亦得如是,為化
眾生處於五欲見法無常,不以常想而起於
愛,又不自害亦不害他。善男子!如小種子雖
生於牙,然其本色無所虧損不生異物。善男
子,如是空、無相、無作、無我智慧種子,菩薩雖
有煩惱於五欲娛樂,不生三惡道牙,不損善
根之色亦不退轉。善男子!譬如魚師以食塗
網投之深淵,既滿所求即尋牽出。善男子!行
方便菩薩亦復如是,以空、無相、無作、無我智
[106-0597b]
慧勳修其心結以為網,一切智心以為塗
食,雖投五欲污泥之中,如其所願牽出欲界,
命終之後生於梵世。善男子!譬如有人善知
呪術,為官所執被五繫縛,此人自以呪術
力故即斷五縛隨願而去。善男子!如是菩薩
摩訶薩行於方便,雖處五欲共相娛樂,為化
眾生如其所求,以一切智呪斷五欲縛生於
梵世。善男子!譬如士夫善知戰法,藏一利刀
衛送行人。而彼眾中無有一人能知此人密懷奇謀而反輕之,更生憐愍無敬重心,各相
謂言:『彼人既無器仗亦無伴黨,此非健士復
無勢力,自身不救何能濟人?此若壞賊無有
是處。彼人必當受諸困厄。』時彼士夫遂至空
澤,群賊俱發。爾時士夫牢自莊嚴,尋時即出
所藏之刀,始一擲刀群賊喪命,諸賊既壞復
還藏刀。善男子!行方便菩薩善藏智刀,而
以方便處於五欲共相娛樂,為化眾生。聲聞
見此方便菩薩處於五欲共相娛樂,不知方
便故生濁心,或復憐愍謂為放逸:『如是之人
尚不自度,況能救度一切眾生?若能壞魔
無有是處。』爾時菩薩善用方便智慧之刀,如
其所求斷諸煩惱盡令摧滅,以智慧刀至淨
佛土,無諸女人乃至無有一念欲想。」


爾時有
菩薩名曰愛作,入舍衛城次第乞食,漸漸遂
至一長者家。長者有女名曰德增,住高樓上。
彼時女人聞菩薩聲,尋持食出向愛作菩薩。
女見菩薩取其形容相好音聲,欲心即起為
欲所燒,即時命終骨節解散。愛作菩薩見德
增女,亦起惡覺婬欲之心。于時愛作菩薩即
[106-0597c]
自思惟:「云何彼法?法者為著。云何彼眼?何者
此眼?眼性非知,但是肉團,不愛不知、不思
不覺、無所分別、其性本空。耳鼻舌身意法亦
復如是。」薄皮厚皮、血肉脂肪、髮毛爪齒、骨髓
筋脈,從足至頂如是觀已,若內若外無有
一法而可愛著、若瞋若癡。於一切法如實觀,
即離欲心得無生忍。得無生忍已,其心歡喜
踊躍無量,即昇虛空高一多羅樹,遶舍衛城
七匝。


爾時世尊見愛作菩薩飛騰虛空,猶如
鵝王無所罣礙。佛見是已告阿難言:「阿難!汝
見愛作菩薩飛騰虛空,猶如鵝王無所礙不?」


阿難言:「唯然已見。」


佛告阿難:「是愛作菩薩因
起欲心推求諸法,即壞魔眾當轉法輪。」


時德
增女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轉于女身得成
男子,自然處於七寶宮殿,縱廣正等十二由
旬,有萬四千諸天婇女以為侍衛。是德增
天子得識宿命推先業行:「以何業緣而來生
此?」如是思惟已,見舍衛城中作長者女,因見愛作菩薩生婬欲心,欲心熾盛即身命終,
便轉女身得成男子。「我以是事得無量神力。」
爾時德增天子如是思惟:「因起婬欲得如是
報。今我於愛作菩薩心甚清淨禮敬供養。我
今若住先受五欲,此非我宜。」如是思惟已,當
詣如來并欲見於愛作菩薩禮敬供養。時德
增天子與其眷屬,持天花香塗香末香,即於
初夜來至佛所,自以光明普照祇洹,入覲世
尊及見愛作,即以天花末香塗香供養於佛,
頂禮佛足及愛作菩薩、一切大眾,右遶三匝,
合掌向佛即說偈言:
[106-0598a]


「 「天人之尊,
 不可思議,
 菩薩所行,
 亦不可議。
 如來之法,
 不可思議,
 大名稱者,
 亦不可議。
 我昔舍衛,
 曾為童女,
 在長者家,
 名曰德增。
 其年幼少,
 顏貌端正,
 父母愛念,
 為作遮護。
 如來世尊,
 無有輕戲,
 有子愛作,
 有大威德。
 入舍衛城,
 而行乞食,
 漸到我父,
 所止之舍。
 我時聞其,
 好妙音聲,
 心大歡喜,
 即持食出。
 尋時向於,
 行大心者,
 如來之子,
 愛作菩薩。
 見菩薩時,
 已在我心,
 觀其淨妙,
 心生染欲。
 我若不得,
 內心所願,
 便當即時,
 身命殞沒。
 我於爾時,
 口不能言,
 手所持食,
 不能與之。
 內心懷熱,
 而發婬欲,
 是時身熱,
 尋便命終。
 我時命終,
 經一念頃,
 尋得上生,
 三十三天。
 離於最下,
 女人之身,
 得成男子,
 為人所讚。
 勝妙宮殿,
 自然而出,
 種種妙寶,
 人之所珍。
 具足一萬,
 四千婇女,
 如是眷屬,
 是我所有。
 我以此緣,
 尋觀宿命,
 而自思惟,
 即知往因。
 因發欲心,
 得如是報,
 我以染心,
 視於愛作,
 由見菩薩,
 得喜光明。
 我身所出,
 光明之焰,
 因彼業緣,
 得如是報。
 我終不願,
 求於二乘,
 所願之處,
 唯佛知之。
 婬欲之心,
 得報尚爾,
 何況能作,
 善心供養。
 如我於今,
[106-0598b]
 向於世尊,
 發如是願,
 求一切智。
 假使所行,
 劫如恒沙,
 終不退轉,
 於佛智慧。
 遇善知識,
 愛作菩薩,
 今我當以。
 真法供養,
 若餘供養,
 非為供養,
 唯發菩提,
 是真供養。
 行於菩提,
 最勝最尊。
 更不以欲,
 視諸女人,
 我願如是,
 離於女身。
 向諸佛說,
 四無所畏,
 我之父母,
 尋曉見我,
 身壞碎爛,
 悲號啼哭。
 父母謂之,
 比丘所為,
 稱怨啼哭,
 呵罵比丘。」
 佛之神力,
 令彼天子,
 至父母所,
 呵責諫喻:
 「於此比丘,
 勿生瞋恚,
 莫於長夜,
 受諸苦惱。
 德增女人,
 先命終已,
 即得上生,
 三十三天。
 離於女身,
 得成男子,
 為天人身,
 光明遠照。
 父母今當,
 詣世尊所,
 先不善心,
 今應悔過。
 若除如來,
 諸佛世尊,
 更無有人,
 可歸依者。」
 以無畏心,
 勸喻父母,
 即時父母,
 得聞佛名。
 尋共和合,
 至於釋迦,
 牟尼佛所。
 至佛所已,
 頭頂敬禮,
 二足之尊。
 「今者悔過,
 本瞋恚心;
 恭敬尊重,
 人中之尊。
 今者應問,
 如來自知。
 云何供養,
 佛法及僧?
 云何修習,
 行於善行?
 如是所問,
 願為說之,
 若得聞已,
 專心修行。」
 佛知父母,
 其心決定,
 天人之師,
 說如是言:
 「若欲供養,
 一切諸佛,
 專心堅固,
 發菩提心。」
[106-0598c]
 德增父母,
 及諸眷屬,
 其數具足,
 滿五百人。
 聞天人師,
 如是之言,
 發菩提心,
 而作大願。
 爾時佛告,
 賢者阿難:
 「汝今善聽,
 我之所說。
 菩薩所行,
 不可思議,
 無上智慧,
 及以方便。
 愛作菩薩,
 數數發願,
 女人見我,
 若發欲心,
 尋時得離,
 於女人身,
 得成男子,
 為人所尊。
 阿難汝觀,
 德力如是,
 若犯非法,
 應墮惡道。
 健士行之,
 得壞魔眾,
 令彼生天,
 得為天人。
 今此天子,
 供養於我,
 其心恭敬,
 正向菩提。
 彼當供養,
 無量世尊,
 來世成佛,
 號曰善見。
 此五百人,
 向菩提者,
 亦當作佛,
 為天人師。
 佛有是德,
 誰不供養?
 是處深信,
 得無量樂。
 非一女人、
 非二非三,
 無量百千,
 那由他億,
 見於愛作,
 發婬欲心,
 尋即命終,
 得為男子。
 大醫藥王,
 有大名稱,
 如是菩薩,
 誰不尊敬?
 雖生欲心,
 更得快樂,
 況於菩薩,
 生恭敬心。」」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