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i0105 天下名山記-- (CK-KZ-jye)


[01p001a]
重刊道藏輯要
 天下名山記
新安吳秋士西邨選       汪立名西亭校訂
 直隸
  賜遊西苑記            李 賢
天順己卯首夏月吉日,上命中貴人引賢與吏部尙書王翱數
人遊西苑,明年亦如之,又明年亦如之。初入苑門,卽臨太液池,
蒲葦盈水際,如劍㦸叢立,芰荷翠潔,清目可愛。循池東岸北〓,
榆柳杏桃,草色鋪岸如茵,花香襲人。行百步許,至椒園,松檜蒼
翠,果樹分羅,中有圓殿,金光掩映,四面豁敞,曰崇智。南有小池,
[01p001b]
金魚作陣,遊戲其中。西有小亭臨水,芳木匝之,曰翫芳。又北行
至圓城,自兩掖洞門而升,上有古松三株,枝𠏉槎牙,形狀偃蹇,
如龍奮爪拏空,突兀天表。前有花樹數品,香氣極清。中有圓殿,
巍然高聳,曰承光。北望山峰,嶙峋崒嵂,俯瞰池波,蕩漾澄澈,而
山水之間,千姿萬態,莫不呈奇獻秀於几窗之前。西有長橋跨
池下,過石橋而北,山曰萬𡻕,恠石參差。爲門三,自東西而入,有
殿倚山,左右立石爲峰,以次對峙,四圍皆石,贔屭齦齶,蘚封蔓
絡,佳木異草,上偃旁綴,樛葛薈翳,兩掖曡石爲磴。崎嶇折轉而
上,巖洞非一。山畔並列三殿,中曰仁智,左曰介福,右曰延和。至
其頂,有殿當中,棟宇宏偉,簷楹翬飛,高插於層霄之上。殿内清
[01p002a]
虛,寒氣逼人,雖盛夏亭午,暑氣不到,殊覺曠蕩瀟爽,與人境隔
異,曰廣寒。左右四亭,在各峰之頂,曰方壺、瀛洲、玉虹、金露。其中
可跂而息。前崖有壁,夾道而入,壁間四孔,以縱觀覽。而宫闕崢
嶸,風景佳麗,宛如圖畫。下過東橋,轉峰而北有殿,臨池曰凝和。
二亭臨水,曰擁翠、飛香。北至艮隅,見池之源,云是西山玉泉,逶
迤而來,流入宫牆,分派入池。西至乾隅,有殿用草,曰太素殿。後
草亭,畫松竹梅於上,曰𡻕寒門。左有軒臨水,曰遠趣。軒前草亭,
曰會景,循池西岸南行,有屋數連,池水通焉,以育禽鳥,有亭臨
水,曰映輝。又南行數弓許,由殿臨池,曰迎翠。有亭臨水,曰澄波。
東望山峰,倒蘸於太液,波光之中,黛色嵐光,可掬可挹。烟靄雲
[01p002b]
濤,朝暮萬狀。又西南有小山子,遠望鬱然,日光橫照,紫翠重疊。
至則有殿倚山,山下有洞,洞上石巖橫列,密孔泉出,逬流而下,
曰水簾。其淙散激射,飛薄濺灑,最爲可玩。水聲泠泠然,濳入石
池,龍昻其首,口中噴出,復旋繞殿前,爲流觴曲水。左右 石盤
折爲徑,山畔有殿。翼然至其頂,一室正中,四面簾櫳,欄檻之外,
奇峰回互,茂樹環擁,異花瑤草,莫可名狀。下轉山前,一殿深 
高爽,殿前石橋,隱若虹起,極其精巧。左右有沼,沼中有臺,臺外
古木叢高,百鳥翔集,鳴聲上下,至於南臺,林木陰森,過橋而南
有殿面水,曰昭和。門外有亭臨岸,沙鷗水禽,如在鏡中。遊覽至
此而止。大官珍饌,極其醉飽以歸。夫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賜遊
[01p003a]
西苑,有弛之意焉。然張可久而弛不可多,以𡻕計之弛,纔一日。
則又未嘗不致謹也。於是乎記。









[01p003b]











[01p004a]
  遊西山記             喬 宇
都城之西有山焉,蜿蜒磅礴,首太行,尾居庸,東向而北,繞實京
師雄觀也。予自童時,嘗嬉遊其勝。比長登仕,身繫于公,無因而
遂者屢矣。今年九月七日偶休暇,卽速二三友連鑣。出阜城門,
指山以望,則烟霏杳靄,近遠參差,舊路恍然如夢。緣溪而北,境
漸開豁,梵寺仙宫,盤列掩映,廊簷臺榭之覆壓,丹艧金碧之煒
煌,殆不可數計。又二十里爲西湖,卽玉泉所瀦者。右浸岡陂,滉
漾一碧。堤之東則稻畦千畝,接于甕山之麓。上有寺曰圓淨,因
巖而搆甃,爲石磴數尋,遊者必拾級聚足以上。絕頂有屋曰雪
洞,俯面西湖之曲,由中而瞰,曠焉茫焉,如駕遠翮凌長空。予與
[01p004b]
客浩歌長吟,舉酒相屬。時天高氣清,木葉盡下,平田遠村,綿亘
無際,雖不出咫尺之間,而騁眺于數百里之外。羣峰拱乎北,衆
水宗乎東,盪胸釋形,將與寥廓者會。已而客進曰:此地美矣。西
山之勝,恐未止如是。夫登高不躡其巓,臨深不窮其源,要非好
竒者。于是復命駕西,往蹈長橋,渡盤渦又五里,抵玉泉山。山下
泉出如沸。有亭,爲宣皇駐蹕之所。滀爲池,清可鑒毫髮,扣之而
金石鳴,灑之而風雨至。其瀧愈遠,其勢愈沖瀜漰湱,所謂西湖
之源也。岸則檜柏松杉之蔭鬱,洲則芰蒲菱荇之偃敷。幽龕古
洞,行宫荒臺,又爭奇獻秀于左右。予乃踞大石,濯清流,頹乎其
旣醉,浩乎其忘歸。不知世間何物,可以易此樂也。夫西山之勝,
[01p005a]
雖非一日所周。然甕山之高曠,玉泉之幽邃,其大率已得之矣。
抑何必陟巑岏,披蒙翳,如鄧詵之數月山行者,然後爲快耶。且
兹山自唐虞以來,下上數千年,或爲列國,或爲名藩,或割據于
英雄,或侵倂于異域,咸未有大一統如今日者。豈天固遺之,以
壯我國家哉。






[01p005b]











[01p006a]
  遊房山記             曹學佺
萬厯己亥正月立春,予在都門,縱觀燈市。因與陳參軍道源,出
盧溝橋,西折之房山縣。早間,千百成羣,觀聽喧雜。忽入幽僻,則
蕭然形影相弔也。夜始抵縣,路迷無人可問,到亦無一人識。投
逆旅舍,食訖間行,斗大一城,半爲山根,月色皎潔,積雪地上,是
去京華未百里,正上元之初夜也。人家皆閉門,有三四人,酒酣
擊鼓,歌唱于市,以爲狂。忽覩客,詫異目攝之。予亦趣旅舍。主人
曰:歸何遲,城中夜深,有虎飼人,客不知耶。又山㘭往往龍蟄,聞
人聲,觸其怒,必震起。予相顧咋舌。此光景夢寐所不到也。明日,
問入山之徑,無人知者。有老叟傭于寺,願爲向導。出城行六十
[01p006b]
里,所過村落曰瓦井,曰天光,曰孤山口,皆與山勢爲升降,人屋
上結茅,葢以石皮,冰溜掛簷間不絕。澗邊有殘冰,馬嚙之解饑
渴,無賣漿之家,馬上食所擕餅餌而已。孤山口,始有一翁迎客
入,致敬敘杯酒,聚村人看之過。則崇山如環,幽溪如帶,時時涉
溪沿壁,踐苔捫蘿,乃至山麓。有一菴焉,爲諸峰所覆,如狻猊之
昻首也。客始休車馬結束。以入亂山巉巖,兩壁相距。中開一線,
鳥道盤旋,五里至石梯。梯卽巨石,五丁鑿爲坎,僅容半跬,高數
百磴。左右兩鐵,絙長百尺,山巓下垂,陟者緣之,手足分任其力。
葢左迫無極之巖,而右臨不測之淵矣。梯盡處有小菴,可憩。折
而東北,可一里,至山門。入門,始昻首,見諸菴縱橫稠疊,處于懸
[01p007a]
巖峭壁蒙茸之内,如鳥巢然,所謂禪棲也。獨上方寺正中,如負
扆以居,躡千百磴,始可到。旁有兩澗流下,聞而不見水,其上有
冰封之耳。又東折而往,則連巖層陰,雪堆未化,獨有古柏青青。
龍蟠虬舞,出雪之上。其嵓軒揭如仄,奇秀如雲,穿注如蜂房燕
壘。嵓下有泉,深三尺,廣倍之。面一平臺,又十倍之。相傳開山時,
有龍占此,禪師叱之避,盡挈其山泉以去,師飛錫擊其尾,留泉
僅滿斗,今山卽名斗泉也。山下有洞,尙隔一山。說者以此山空
腹,寺徑達洞,然人必自其上行,上行必徑前峰,孤圓𦊅兀,形如
摘星,望之甚憚,陟亦可至。峰半可頫諸菴,巓亦劣平,尙不見洞。
又下五里,入洞,如一城。僧家依洞爲窟,石床𦭘扉可掬。爲客煮
[01p007b]
茗。初不得水,以葫蘆係腰,至洞裏取水,曳之出入。尋縛枯藤爲
炬,鱗次而進。第一洞猶隱隱見影,二洞以内,卽黯黑無光,三洞
是一小竇,圍可三四尺,深五六丈,伏地匍匐,束身蛇行,卽僧所
曳葫蘆處也。入三洞,倐高廣,燎炬不見頂。傍有一潭,石蜿蜒如
雙龍狀。其中圓光如珠,于是取水焉。抵九洞,無路,有穴如井,入
者後人躡前人背。丈餘復空闊,但霧氣蓊塞,履滑衣濕,不易前
進。至十三洞,路尙不窮,云過此無奇,興盡返矣。大抵中以一曲
爲一洞,十三洞約有六七里。洞中之石,玉白鏡瑩,剷爲琉璃,踰
寸明徹。其境之最著者,曰蓮華山,片片如青蓮瓣。曰龍虎,宛肖
龍虎。曰長眉祖師,兀坐巖畔,眉修然垂。曰吕純陽,儼然具道者
[01p008a]
衣冠。曰石塔,層層筆立。曰石鍾鼓,叩之作鐘鼓聲。此非厯三洞
穿竇之苦,不能得也。又其最著者,曰須彌山。一山甚大,行良久
難盡,曰雪山。猋如積雪,捫之若刺,曰萬花樓。山之上,有重樓焉。
以雪爲地,吐花如靈芝者數萬朶,曰仙人橋。跨清溪而渡,曰十
八羅漢。爲修短欹正各狀貌,曰接引旛。從頂倒懸,縹渺若拂。此
非厯九洞入井之危,不得也。出洞之後,依然天光,逈若隔世,驚
喜異常。明日下山,復從孤山口支徑,之小西天。小西天者,卽石
經寺也。寺在絕頂,天然成洞,洞藏石經,故云。其東西兩峪,俱有
寺,兩寺若張翼然。由寺至頂,尙五里而遙,無不因山爲徑矣。山
腰有亭,又有石井,上之爲洞者二,又上之爲洞者二。其東爲小
[01p008b]
洞者一,祠火龍。䆗而邃,有泉濡濡出。西折而上,又爲洞者一,再
西爲大洞者一,卽石經堂也。形方如矩,平視如幔頂,中奉金身
如來,修丈餘,趺而端立,足蹈石板,下藏玉匣金瓶,貯舍利三顆。
東北壁上,嵌法華石經一部,西壁爲雜編,有白石柱,以竪四隅,
若撑其頂。洞之底復有二洞,不可測識。總之七洞,皆藏石經也。
石經版約方三四尺,層累相承。以洞口窺之,有煖氣𥫄人。但石
扉封固不可開,開則有風雷之變。攷碑記,自北齊至隋,有沙門
靜琬,發願刻十二部經,藏之此山,後其徒續成之,厯唐宋遼金,
功始成。其半在石洞,半在西峪之寺塔。噫,眞希有之事哉。


[01p009a]
  遊東山記             王 惲
至元辛巳𡻕,春三月,予按部黎陽,膏澍連朝。明日夏孟丙寅朔,
天宇開霽,大伾堆阜,景明風澹,畫如也。拉友人宋祺,洎諸屬吏,
囊筆載酒,來遊兹山。遂自西南,騎而陟阻,抵岳祠上,旣祝香。步
上中層,至濛鴻亭址,讀刺史邊元勳亭記,文甚奇麗。稍北至中
頂,頂勢夷衍,卽李魏公中帳,葢伾之絕巓也。山形再成崚層石
壇爾。東北行百步,陰崖崎嶇,扶掖而下,憩龍竇巓上,少焉。降觀
西陽明洞記,開元間山人李眞題名,筆勢飄𨓜,有焦山鶴銘風
格。其龍巖方廣天然,而龕上竅極大,盤旋若螺殻然。邃頂而去,
𥥆不知其幾何也。意者,山澤通氣,此正大伾口鼻,唅呀吐納之
[01p009b]
所,非有異也。宣和以侯爵錫之,不幾于妄濫乎。盤礴久之,下山。
適靈昌諸君繼至,尋前盟也,相與稽首。彌勒奠象,具鐫鑿本末,
以寺石麟考之,爲高齊所造無疑。左右磨崖,題識甚多,得魯元
翰、張浮休賦詠,各一。周覽旣已,與客連鑣東行,踰大河故瀆,入
牽城,登紫金山,觀仙人拖裙石,石水蒼色,苔昏雨溜,雯華漬裂,
誠若辟績狀者。其面有元豐政和題記,黥刻幾滿,皆奇筆也。遂
探白金泉,瞰玉女洞,口旁勒建安人徐閎中泉眼銘,雨蘚模糊,
略辨首尾。於是躋巓會勝,主人取軟腳例,開樽連酌,觴詠纔交,
幽懷共暢,不知山蹊之迂,登頓之勞也。旣而寒日下,悲風來,逕
北麓,穿蒼城,按觀隋唐廪制,未刻。入自北門,晏羣賓于清白堂。
[01p010a]
酒數行,張鄭諸君舉觴,囑予曰:今日之遊,樂且有融,盍簪而來,
似非偶然。第遷變已來,三山濯濯,等爲邱垤,其能極宣城之賞,
當子長之遊乎。然山以賢稱,境緣人勝,如赤壁,斷岸也,蘇子再
賦,而秀發江山。峴首,瘴嶺也,羊公一登,而名垂宇宙。况兹山也,
名載夏書,功存禹迹。關河大地,形勝依然。斯行也,垂橐偕來,稇
載而去。幸吾子筆之,歸爲兩郡光,且紀蒼烟寂漠之會,仍得簉
名其間,爲他年林下故事,非偶然者。不爾,結塵客迴俗駕,幾何
不爲壘嶂攢譏,山林見謝也耶。



[01p010b]











[01p011a]
  遊香山記             王 衡
丁亥春三月,余從友人,自香山至人山頭,爲他事所迫,不頓舍
而返,無足記,記其次遊。六月十日偕汝增、懋錫、季梁,各跨一蹇,
出高梁橋,轉而北,楊柳行植者三。余從中央水次行,以取涼。城
堞寺角,時時與繁陰相媚,進而河漸廣,界以長堤,爲西湖。湖在
堤以左,葢芙蕖菱芡之藪。堤右則皆秣田豆場,長楊左右障之。
時荷花已開,甚纖縟紛敷,淺深在水,植者如翹髻,偃者如羞粧。
茭芽菱花,重以青黃相間。乍而鬚甲顚倒,好風將百和香來。余
急披鞍迎之,咄嗟間未得其似。汝增忽笑曰:嘻,何乃似我江南
三月天,鶯花菜麥田中耶。余大笑,浮一大白,酹其言。湖故多種
[01p011b]
魚,鷗鷺鵜鶘之屬,下上嗛魚,低飛淺踏,花枝顫顫然,香且不風
自動矣。數里爲龍王廟,廟傍湫潭爲龍潭。又一里許,而荷花與
湖尾俱窮。穿青龍橋而西,得玉泉山焉。山培塿耳,而土紋隱起,
衣纖草作蒼龍鱗。其下爲池,瀦泉而亭之,曰望湖亭。水眼噓泡,
[彑/𧏟][彑/𧏟]若飛星之相追。其東爲華嚴寺。寺西泉一區,正紺碧而清,
可辨羅髮,使得美篠覆之,豈令人痛憶玉女潭耶。出送晚霞,而
歸宿于山之深翠中。明日渡兩石橋,循溪轉,蔭于臥佛寺,娑羅
樹之陰。復二里許,至碧雲。西折聽泉亭上余公墳。余公葢先朝
貴璫,彼輩世修其事,以不茀廢。宋司馬石槨,任女好爲之耳。獨
奈何溝泉斲石,動至束花礙草,爲勝地作祟也。殿前石池一,而
[01p012a]
橋綰爲二,中蓄五色魚百千頭。余解衣盤礴坐,而施餅餌焉,唼
呷相呼,雲隊再捲,若爲魚麗,以仰攻者。至香山,可一里,磧路深
曠,夾道盡白楊青檜,雖都雅不減幽絕。當山之邃者,曰流憩亭,
其曠而可坐眺者,曰來青軒。流憩在山半灌木陰翳之中,憶春
季杏花,飄飛盡矣,而此地猶能護殘紅,以遲我念,而尋舊遊焉。
已乃過來青軒前,兩山爲距,而虛其襟,以捧帝城,斜照薄金銀
臺,蒸氣正紫,相顧謂此地宜月投枕焉。而東自無量殿,數折乃
至弘光寺,皆短垣疎柏,不蔽外景。涓人甃白石爲階,其淨若拭。
余歎曰:使死不速朽者,殆樂哉斯邱矣。笑而出。望之東壑中,鬱
蒼攢錯,閣道參差,若飄紅掛樹葉者,其光裕寺耶,心樂之,而日
[01p012b]
且下舂矣。不果遊,歸待月於軒前。月初東出,光始及殿鴟,俄而
茂林延之,浮浮漾漾,若鏤玉葉,置水銀池中。靜若淪光,蕩爲碎
影,在有無空色之間。檻下流淙泌瑟,以虛寂愈聞,時或白楊籟
風,犬唁鶻戛,若羯鼓之介胡琴也。旣而山市中,又有倚簫炙管
者,余卷舌爲清嘯以和之,流楚曼聲,若自寥天中飛來,意樂甚。
顧酒囊且𣾫矣,滿傾而飲之。十一日,自雙井,踰一小嶺,而觀所
謂晏公堂、曹家廟者,無他佳。第白雲冒山腰,遠不百弓,幾可手
拈,而隔谷模人聲,絕似若與我語語者,亦足當一奇耳。下十餘
里,渡佳樹流水,而玉泉之厓始見。望西山層巒遠岑,絳宫縹瓦,
隨雲光日影以幻奇,乃急馳北山頭,悄然四顧,謂自此失西山
[01p013a]
矣。及湖堤而復得之意,方與山容相親,而荷香鶯韻,復橫來撩
人,流盻不能已已。殊恨我六根之用狹也。大約西山之勝,彷彿
武林之西湖,逶迤不如,而蒨潤或過之。因與二三子作妄想,若
斬荻蘆,開陂隰,以盡田荷花,至山膝而止。使十五小兒,錦衣畫
舸,唱江南採蓮詞,出沒于白鷗碧浪之間。所在室廬,必竹門板
扉,與金碧相間出。而後結遠道人,爲香山社主,乞青蓮居士,爲
玉泉酒家翁,吾老此可矣。雖然人苦不知足,以予株坐此中,如
春時不解鞍之遊,嗅殘花數辦,亦自謂爽然。視斯遊所得,多寡
何如哉。余故於兹遊有專記,而前所過人山頭者,巨石怒撑,蹲
伏甚偉,爲北來諸山之額,其勝亦不可沒也。因附志於此。
[01p013b]











[01p014a]
  遊盤山記             袁宏道
盤山外骨而中膚。外骨,故峭石危立,望之若劍㦸熊虎之林。中
膚,故果木繁,而松之抉石罅出者,嶔㟢虬曲,與石爭怒,其榦壓
霜雪不得伸,故旁行側偃。每十餘丈,其面削,不受足,其背坦,故
遊者可迂而達。其石皆銳下而豐上,故多飛動。其疊而上者,漸
高則漸出。高者屢數十尋,則其出必半仄焉。若半圮之橋,故登
者慄。其下皆奔泉,天矯曲折,觸巨細石皆鬬,故鳴聲徹晝夜不
休。其山高古幽奇,無所不極。述其最者,初入得盤泉,次曰懸空
石,最高曰盤頂也。泉莽莽行,至是落爲小潭,白石巷而出,底皆
金沙,纖魚數頭,尾鬣可數,落花漾而過,影徹底。忽與之亂,遊者
[01p014b]
樂釋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則皆躍入沒胸,稍泝而上,
踰三四石,水益譁,語不得達。間或取梨李,擲以觀漩折奔舞而
已。懸空石,數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氣性情者。
亭負壁,臨絕澗,聲上徹與松韻荅。其旁爲上方精舍,盤之絕勝
處也。盤頂如初曲筍,銳而規。上爲窣堵波,日光橫射,影落塞外,
奔風忽來,飜雲抹海,住足不得。久乃下,迂而僻,且無石級者,曰
天門開。從髻石取道,濶以掌,山石礙右臂,左履虛不見底,大石
中絕者數。先與𨗳僧約,遇絕險處,當大笑。每聞笑聲,皆膽落。捫
蘿探𣗥,更上下僅得度。兩巖秀削立,太古雲嵐,蝕壁皆翠。下得
枰石,方廣可几筵,撫松下瞰,驚定乃笑。世上無拌命人,惡得有
[01p015a]
此奇觀也。面有洞嵌絕壁,不甚濶,一衲攀而登如獼猴。余不往,
謂𨗳僧曰:上山險在背,肘行可達。下則目不謀足,殆巳將奈何。
僧指其凸曰:有微徑,但一壁峭,而油不受履。過此雖險,可攀至
脊。迂之,卽山行道也。僧乃跣,蛇矯而登,下布以縋,健兒以手送
余足,腹貼石,石膩且外欹,至半體僵,良久足縮。健兒努以手從,
遂上。迨至脊。始咋指相賀,且相戒也。峰名不甚雅,不盡載。其洞
壑初不名,而新其目者,曰石雨洞,曰慧石亭。洞在下盤道,聽澗
聲覓之可得。石距上方百步,纖瘦豐妍不一態,生動如欲語。下
臨飛澗,松鬣覆之如亭。寐可憑,坐可茵,閒可侣,故慧之也。其石
泉奇僻,而蛇足之者,曰紅龍池。其洞天成可菴者,曰瑞雲。菴之
[01p015b]
前洞次,則中盤之後頂也。其山壁𥥆窕秀出,而寺廢者,曰九華
頂。不果上。其剎宇多不錄。寄投者,曰千像,曰中盤,曰上方,曰塔
院也。其日爲七月朔,數得十偕遊者。曰蘇濳夫,小修,僧死心,寶
方,寂子也。其官於斯,而以舊雅來者,曰鍾刺史君威也。其不能
來,而以書訊,且以蔬品至者,曰李郎中酉卿也。






[01p016a]
  登黃金臺記            鍾 芳
正德已巳春,予過易州,客指黃金臺,偕往視之。土阜漫漶,不可
辨疑焉。據《史記》昭王爲隗,改築宫而師事之。《新序》、《通鑑》皆言築
宫,無臺字。後漢孔文舉謂昭築臺,以延隗。梁任昉謂臺在幽州
燕王故城中,土人呼賢士臺,亦爲招賢臺。始有臺名,而無黃金
字。李善引《上谷郡圖經》曰:黃金臺,在易水東南十八里,昭王置
千金其上,以延天下士。《水經注》云:固安縣有黃金臺遺址,沿久
或訛而此地。亦據圖經得名耳。因謂客曰:嗚呼。自昔建邦啓土,
君於兹者,不知更幾姓,閱幾代,興衰互變,應滅無紀,而燕昭敗
亡餘孼,乃猶以好賢名託不杇。至今過故址者,尙挹流風焉。韓
[01p016b]
子謂事有越百世而相感者,其謂是耶。夫燕之仇於齊也,舊矣。
一得樂毅,以寄國政,遂能結趙,以約四國。河北之地,掉臂而舉
之濟上,不數月,下齊七十餘城。涽王走死,僅以身免。齊器設於
甯臺,大吕陳於元英,故鼎反乎磨室。薊州之植,植於汶篁。尊賢
而效乃如此。使天不悔禍,王不中夭。則齊之爲齊,未可知也。而
毅也,卒傷讒以逃,以隳垂成之功。此君臣之際,所以爲難,而士
所以恆苦於不遇也。今予與子,登臺嘯歌,景仰前哲。徒見夫雲
物之飛流,山河之環帶,而禮賢之盛,不可復尋。則感愴激烈之
懷,又不待讀報燕之書而後泣矣。夫天不患無特立之士,而患
無知已之君。自古讒疑見疏,功成而毀者,豈獨毅哉。
[01p017a]
  遊梁氏園記            劉定之
梁氏園,在今京師西南五六里。其外有舊城。舊城者,唐籓鎭,遼
金別都之城也。元遷都稍東,於是舊城東半,遂入於朝市間,而
西半猶存,號爲蕭太后城,卽梁氏園所在也。蕭太后者,遼后。皆
以蕭爲姓,有子爲帝,則太后別居。宫城繞部屬,故其亡也,末帝
湻之妻,猶得獨存稱太后,以至其國,踰年乃滅也。或謂此雖遼
金都城,而非唐藩鎭城。不然也。唐時此爲范陽籓鎭,安史反後,
改名盧龍,而所治幽州薊縣不改。今移薊以名州,移盧龍以名
衞,各去此數百里,其寔唐之盧龍與薊在此也。得非唐籓鎭舊
城乎。稽諸史志,遼金初未嘗創建都城,其城僅存土爾,甓皆爲
[01p017b]
人取去。其土皆眞黃,土人取之,和煤炭以燒。亦有卽之作墓者,
以其猶高堅也。予往遊之日,去清明節未久,插𣗥掛紙,近遠在
目。嗟乎,昔之在此地者,以臣叛主。閏位餘分,自唐中葉,迄元季
世,七百年矣。小而鼠拱豕伏,大而虎吞龍亢,孰得窺之哉。天旋
地轉,時移事改,而懦夫𥪡子,持畚鍤以斸甓窟土焉,就其搆樓
櫓,立麾葢。喑嗚叱咤之故處,而葬埋哭泣,引拂掩袂焉。因其頽
垣隳墉,而增高補缺,以障朔風。延夕暉,蓺羣芳,於是。吾儕得以
息朝署之迹,攄林野之興焉。俛仰古今,感慨多矣。是日,園中牡
丹皆半謝。葢京師氣候,牡丹開於穀雨後,於候爲鳴鳩拂其羽,
戴勝降於桑之間。予往乃立夏初,故已過也。同遊者,柯學士孟
[01p018a]
時,園有龍槐,共酌其下,而歸去時微風埃。中道憩一寺,正統中
太監僧寶所建,非數萬金不能成。僧寶沒於土木,像在寺。歸時
風止,過太宗濳龍時所建天王寺,其規制視前寺,僅三之一云。








[01p018b]











[01p019a]
  記居庸關             蔣一葵
《淮南子》:天下有九塞,居庸其一焉。卽今居庸關。按《圖經》太行山
南起山西澤州,迤邐北出數百里,山脈不斷,自陸至脊,皆陡峻
不可登越。獨有八處,粗通微徑,名之曰陘。兩山夾峙,一水旁流,
其溢如線,居庸關是最壯之第八陘也。余秋高過此,意氣悲壯。
居庸關西城,去山不十丈,而山高于城數倍,岡坡漫衍,可容萬
騎。敵若據山,則我師不敢登城。又北門外,卽閱武場。登場而望,
舉城中無遁情,均不可不慮者。



[01p019b]











[01p020a]
  霸水記              葉 盛
霸故苦多水,而文安形如釡底,尤爲諸水所滙。其范家口會同
河,與栲栳圈新挑河,各東西相去約二十餘里。北岸屬霸州,南
岸屬文安,各築高堤。文安約六七十里,霸州約五六十里,屹如
長城。累年有秋,實賴於此。但築堤愈高,壅水愈甚。故議者謂京
師之南,水𡧱霸州文安阻之。堤固當築,水亦當疏也。霸屬古廣
陵,風物幽清,誠形勝之地。




[01p020b]











[01p021a]
  渾河記              王 荁
渾河卽桑乾河。從保安舊城,過沿河口,通石港口,直抵盧溝河。
宋蘇轍渡桑乾詩:北渡桑乾冰欲結,心畏穹廬三尺雪。南渡桑
乾風始和,冰開易水應生波。葢桑乾下流爲渾河,渾河流爲盧
溝。以其濁,故呼渾河。以其黑,故呼盧溝。燕人謂黑爲盧。本一水也。渾河
奔騰澎湃,勢如殷雷,亦曰小黃河。跨河板橋甚欹,行者率猿臂
度,毛骨盡竦。萬厯戊子秋九月十六日,聖駕還自夀宫,駐蹕功
德寺。明日,幸石景山,觀渾河。上先登中板橋,諸臣翼而趍。中流
顧問輔臣,水從何來。申時行對曰:從大漠,經居庸,下天津,則朝
宗於海矣。上曰:觀此水,則黃河可知。因勅河臣亟脩堤岸,毋妨
[01p021b]
漕計。諸臣頓首謝。










[01p022a]
  桑乾河記             蔣一葵
河因桑乾山名,一名漯水。相傳黃河伏流,自山西馬邑縣金龍
池發源,流至保安舊城燕尾河,與洋河諸水合。唐賈島詩:無端
又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卽此。渡桑乾,卽朔風凜然,北漠
寒沙,冷侵人面。






[01p022b]











[01p023a]
  盧溝河記             蔣一葵
盧溝水,東南流,分爲二派。東經通州高麗莊,入白河。南經固安,
至武清小直沽入海。每當晴空月正,野曠天低,曙色蒼蒼,波光
淼淼,爲京師八景之一,曰盧溝曉月。
盧溝河,金時呼黑水河。橋亘周行,金明昌初建,本朝正統間重
修。長二百餘步,左右石欄,刻爲獅形,凡一百狀,數之輒隱其一。
盧溝橋,由西北行十里,度王家嶺。嶺勢由西來,蜿蜒數里,至此
復西向,川原獻媚,林谷爭奇。余登嶺南望,則渾河一繡,勢如游
龍。東望則宫闕參差,與石相映。北望則九陵在焉,佳氣葱蘢,似
領袖西山,而襟帶之者。
[01p023b]











[01p024a]
  經清河              蔣一葵
仙都城德勝門二十里,爲清河。距昌平州五十里,以水清冽,故
名。源自州境一畝泉,經燕丹村,東南合榆河。下流爲沙河,經順
義,會白河,跨清河,有橋,永樂間造。橋因河以名。跨沙河亦有橋,
正統間造,賜名安濟。劉尙書龍過清河時,微雨初霽,車塵不起,
望昌平諸山,若美人新沐,雲鬟翠髻,環列天際。





[01p024b]











[01p025a]
  記黃花鎭             蔣一葵
黃花鎭,有禮鼠,色如鼦而毛淺。冬時聚榛實爲糧,于穴中作岐
⬤[貝*㝉]之,若倉囷然多至三斗。其榛實皆美好,價倍于人所收者。
山氓多掘取之。鼠失榛實,牝牡皆笮脰樹枝,懸死若縊。鎭將閔
之,爲禁甚厲,然不能止。






[01p025b]











[01p026a]
  碣石山注             酈道元
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驪成縣西南。王莽改曰碣石也。漢武帝亦
嘗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於此。今枕海有石,如埇道數十里。
當山頂有大石,如柱形,往往而見,立於巨海之中。潮水大至,及
潮波退,不動不沒,不知深淺,世名之天橋柱也。狀若人造,要亦
非人力所就。韋昭亦指此以爲碣石也。《三齊略記》曰:始皇於海
中作石橋,海神爲之𥪡柱。始皇求爲相見,神云我形醜,莫圖我
形,當與帝相見。乃入海四十里,見海神,左右莫動手。工人濳以
其腳,畫其狀。神怒曰:帝負約。速去。始皇轉馬還,前腳猶立,後腳
隨崩,僅得登岸。畫者溺死於海,眾山之石皆傾注。今猶岌岌東
[01p026b]
趣,疑卽是也。










[01p027a]
 江南
  金陵遊記             王叔承
鷄鳴山,在都城内隅,帝王功臣等十廟,渾儀臺麗焉。廟貌儀器
數十,皆瑰瑋奇觀已。山半有憑虛閣,受遠近山,禁城宫殿,官署
民居,如雲苑囿樹出沒,目眦可羅,置掌可列,而萬山屏障森開
也。出太平門而北,曰太平堤,長可三四里,闊丈有咫,高倍之。修
木陰陰夾道。門左城麓瞰湖,城堞右被山脊,山卽紫金山,孝陵
所奠,一曰蔣山。諸葛氏所謂鍾山龍蟠者,是也。鍾山順堤而拱
東北,林樾蓊鬱,中抱蓮池禾田田舍,湖曰玄武。西擁堤岸,中有
小城廨宇,係國家藏圖籍所。湖際多遠山,環合其一面,蓮花百
[01p027b]
頃,時紅碧傾墮,嫣然作秋態,如漢宫晚籹爲遊觀音菴首途一
勝云。觀音巖,在觀音門外,門嵌入山闕。自山闕左折,由石徑抵
寺,徑有小山,中闢如門。昔達磨祖折蘆渡江時,梁武遣使策騾
追之,至此兩峰忽合,而騾夾騾不得前,命曰夾騾峰。自峰而下,
緣山根水涯爲徑,由徑登石臺,臺之西最高者,曰觀音閣。朱閣
懸空而搆,大柱插入江際,面江背崖,崖石齗齗銜閣,閣中石半
侵佛背,江帆亂走閣下。隔江遙山,橫翠千里,一杯在手,覺憑欄
之非我矣。自崖道舊徑,踰橋而西數百步,至燕子磯。孤岑突立
江上,崖之脈分勝也。銕鎖貫足,江水抱其三面,一二亭表之,巓
之亭最可憩望。去亭百步,有飛崖俯江,俯身巖上,攀木垂首而
[01p028a]
視,風濤舟楫,隱隱其下也。磯崖之下,多漁人設⬤,或依沙洲石
瀨爲舍,或浮舍水上,或隱其身山鏬,或就崖樹下懸居,或將魚
蠏向客賣換青錢,或就壚換酒竟去,悠悠天地,此何人哉。紫金
之陽,瞻孝陵而南,得靈谷寺。其徑萬松林交蔭,可五里所。寺背
峭壁,迴抱如城。有琵琶街,卽梁昭明讀書處。葢街下多壘甕,人
鼓掌,則聲應如彈絲,因名。有胡僧八功德水,有誌公禪師塔。塔
爲國初時所徙,事詳別傳。有吳偉畫壁,有鹿千百成羣,戲遊草
莽,或穿入僧舍,與遊客相狎逐。其懸銅牌者,葢高帝時所蓄矣。
南出聚寶門,可四十里,抵牛首山,雙峰矗天,遙見亭榭綴嵌石
壁。從平徑逶迤而上,峰首寺曰弘覺。門内石級,數丈峻立,命曰
[01p028b]
白雲梯。左右交覆,古松奇樹,蒼翠欲滴。盡梯左折,登七級浮圖,
又上登觀音閣,則見浮圖之巓矣。厯峻級再上兜率崖,倚空崒
嵂,如壘如鑿。穿佛殿後,脫屐攀危石而上,曰舍身臺,圍可五尺,
小石塔立焉。塔旁小樹,衣帶垂滿枝葉。葢遊女子所繫,以代捨
身山之險,此其最者。出文殊洞,踰嶺至西峰辟支洞,洞有隙通
明,大於文殊,其前則辟支舍利子塔也。禪堂右室,閉其門,返照
暎浮圖影,從門隙倒掛佛案帷上,作金色。早時日從東來,又空
影而黑也。石臺有銀杏,可三人圍,中枯如石,傍幹蜿蝘如龍,垂
其陰覆臺下石井。井曰虎跑泉清,冽並東封白雲泉井,而白雲
以大巖石垂覆焉。牛首南度三西嶺,可五里危磴,至獻花崖,突
[01p029a]
石洞。緣藤蘿而上,登其頂,曰芙蓉閣。夫容掛崖際,崖益詭秀,如
巨靈驅萬石至此,欲墜未墜者。相傳僧懶融講經于此,有百鳥
獻花之異。而識者又以牛首爲天闕,不誣耳。報恩寺,浮圖九級,
文石雕瓦,千奇萬麗,金碧燭霄,世所希並。雨花臺卽童然高邱,
而寥廓受景,爭勝鷄鳴,此亦牛首首途之勝也。客曰:觀音崖以
江爲勝,其金焦下北固上邪,朱閣奇絕,則過金之江天。西湖縹
渺,當伯仲玄武。而牛首之勝,亦吳越間宜有矣。余謂京師内城,
珠宫玉殿星列,碧柳千樹,鳴鶯好鳥,萬箇山泉,海島芙渠萬頃,
日暮水霞氤氲,鳧鷖鷗鷺,羣飛𥥆窕,綘衣仙佩,隱見其間,寶山
玲瓏,橋如帶玉,此則南都未覯。若夫廣衢修巷,石甃如澣,江潮
[01p029b]
通城,艅艎便利,市廛萬貨輻凑,空無遊塵,亦南中之絕也。然燕
人好任俠,無賴悲歌,擊筑刺劒,慷慨趨死地無厭。卽姣好婦女,
胡妝嗜猛酒,不自修檢。金陵多遊閒子弟,事浮靡,不力本業。女
性纖媚,嬌聲好容,奔逐貴富。青樓女郎,淺妝墮髻,以雅淡爲韶
麗,琴瑟歌舞,婉孌近人,習知文字,伎能稱絕,少年輩傾其裝,至
死不惜,豈其遺風耶然。余嘗北登太行,望居庸,萬里碧天,天都
拱衞,南浮龍江關,而下石頭山,因絕壁爲城,旁帶長江萬里,兩
都雄勝,略相當矣。嗟乎,班孟堅其誰哉。是行也,葢隆慶改元八
月,爲祖道江滸,壯余行色者,曰周原李、胡原荆。同遊者,曰范仲
昭、陸伯玉,或余兄伯熙、吳聘甫,或施沈二生,或范伯楨,嘗爲酒
[01p030a]
主,病不果從遊者,曰陳濟之、吳化甫。山不及遊而留之後者,曰
鳳凰臺,曰栖霞寺。往返計二十六日,日飲名酒二尊,賦詩計二
十四首。首篇則句曲道中,月下懷茅君也。








[01p030b]











[01p031a]
  遊牛首山記            都 穆
金陵多佳山,牛首爲最。山據城之南,初名牛頭,以雙峰並峙,若
牛角然,佛書所謂江表牛頭,是也。晉王丞相𨗳,嘗指曰:此天闕
也。後又名天闕山云。丁卯七月廿有三日,吏部主事顧華玉,與
予約客戶部員外郎黃予和、朱升之,國學士陳魯南,而子兒元
翁侍焉。遂共出鳳臺門,南行十五里,至塘灣。又南行十里,度嶺,
又三里,抵山舍,西上二里,達弘覺寺。門曰二井,其左曰白龜池,
右曰虎跑泉。後僧以其險,更甃爲井,而虎泉尤清冽,寺眾汲於
此。躋石級,庭中銀杏一株,圍可二丈。午食畢,登浮圖,至其巓,有
聯句詩。經修廊東行,緣石魚貫上,登觀音閣。憑闌俯視,第見浮
[01p031b]
圖之尖。再上間有捨身臺,及辟支佛足跡,以峻險不及觀。下至
⬤率巖,空洞上突出如屋。久之,至文殊洞,前有屋一楹,眾復聯
詩書壁上。旣而登山之背,觀蕭昭明飲馬池,徑可丈餘,冬夏不
涸。下而西至辟支洞,廣差勝文殊,石浮圖立其前,辟支舍利所
藏處也。老僧言,少嘗見舍利放光,今數十年矣。浮圖有石刻二,
其一宋皇祐二年記,不著撰人,中載誌公答宋明帝語云。昔辟
支佛冬居於此。其一乃如愚居士詞,絕類黃太史,居士殆隱𨓜
之儔歟。西下經禪堂旁室,闔其門,有竅如錢,日光射浮圖影,倒
掛佛案几上,不可曉也。夜晏方丈,予以倦睡去。眾作詩角險,至
鷄號乃罷。二十四日早,出寺而南,山路斗峻,馬屢前卻。時雲霧
[01p032a]
四興,遙視山足,則日光在田,禾黍映之,繚黃縈碧,如僧伽黎。予
笑語三君,不知身之在人間世也。五里至獻花巖,石益奇麗,中
虛,深可十步,儼若堂宇。相傳高僧嬾融,嘗居其中。有百鳥獻花
之異,巖因以名。山故有幽棲寺,今廢。成化間,山東僧道興至,堅
坐不動,有財者樂爲之施,寺由是復興。今名華巖。巖之南曰屯
雲亭,又南曰芙蓉閣。閣嵌巖石,登其上,羣峰攢蹙,悉在目睫,山
之最佳處也。眾共飲焉。北下僧廬,其扁曰無邊風月。又下有軒,
曰無塵。仍飲賦詩。又二里出山是爲記。



[01p032b]











[01p033a]
  遊觀音崖記            都 穆
丁卯春,來官南都,地稱佳麗。凡山之近而可遊者,往往遊之。聞
觀音巖屹然長江之上,爲天下絕景。獨以道遠不及登。九月甲
子,工部司務錢君,邀余及兵馬梅君,爲兹厓之遊。午至崖下,其
陽有閣,駕空百尺。憑欄而眺,江之形勢,悉萃目前。舟楫往來,日
過其下,俯可與語,誠亦奇矣。然予不能無感。夫江無心於舟楫
也,而舟楫隨之。憧憧往來,大率皆名利之人,而隱者不與焉。人
而曰隱,亦以身處江湖,愛其清曠而可樂也。今旣專於往來之
人,則江湖爲名利之徒,而塵坌交集,又何清曠之有哉。予是以
知隱者之難得,而人心之易溺也。今以江言之,其濤浪之掀怒,
[01p033b]
龍魚之出沒,人鮮不懼。逐於利名者,獨易視之。以身試其不測,
則江湖之險,雖能溺人之身。而利名之溺人,又有甚於江湖者
矣。予與二君,身雖覊於簪黻,而興則在乎山水。夫山水之樂,未
有易也。疾病患難,有遊而不可得,出而遊矣。風雨晦明,雖遊而
不能樂。必暇而遊,遊而樂,又有如兹崖者。予輩得以觴咏其間,
視人之冒險躁進,而以之爲戒。則兹遊之所得,可謂多矣。是用
記之。




[01p034a]
  遊燕子磯             宗 臣
余讀金陵諸記,其東北葢有燕子磯云。今年丁巳,余出參閩省,
道金陵,與太醫沈君,並輿而北。葢二十里,至觀音門,門者列㦸
已出,稍北,道市橋,又折而西,登清江道院,少憩。院人啓漢夀亭
侯祠,由右扉入,至水雲亭,亭揭天空海闊,葢前尙書湛公筆云。
已前俯欄,則長江浸牖矣。又北,登祠謁侯,徘徊歎曰:此地非此
君誰當哉稍北,則所謂燕子磯者在焉。磯上有亭,更上又有亭,
揭曰俯江,亭中羣竪,裸臥内風,惡之輒走,與沈君解衣坐磯上,
是日西風稍稍微矣。白雲掃空,萬里一碧,西眺荆楚,東望海門,
蒼茫哉。把酒臨流,相顧太息。時有破履黃冠者,突過磯下,因呼
[01p034b]
訊焉,對數語稍解。命坐酒之,因言大丹之藥。沈君曰:天下豈有
仙人哉。唯嗇氣蓄精,逍遙林壑,灑翰賦詩,圍棋賭墅,斯翩翩至
樂已,公見夫駕雲乘龍者何人哉。余因仰天歎曰:仙乎仙乎,吾
將捨女,且卽女乎。侍者進餐。已餐,各披衣起,由水雲亭出祠下,
稍南至河。舟子操艇渡之。旣入洞狹峻,沿江至𢎞濟寺。寺凡三
門,後益峻,最後大宫,面江背山,葢卽所謂觀音山云。稍南有亭,
葢懸江而過,下臨不測,仰睇其背,則絕壁萬仞,勢若倒垂。人過
其下,動魄驚骨,斯天下之偉觀也。已又開酌,輿人吿暮,公等且
休矣。於是披衣沿洞出,旣登輿。問曰:梅花水安在。曰:越此五里,
暮難至矣。徵其狀。曰:有池有亭有梅花乎。曰:無之。余顧沈君歎
[01p035a]
曰:梅哉,梅哉,何取於水也。










[01p035b]











[01p036a]
 六朝事迹
  宫殿               張敦頤
吳孫權遷都建業,徙武昌宫,儲材瓦繕,治太初宫。晉瑯琊王渡
江鎭建鄴,因吳舊都,修而居之,卽太初宫爲府舍。及卽帝位,稱
爲建鄴宫,更明帝不改。至成帝,繕苑城作新宫,窮極伎巧,侈靡
殆甚。宋齊而下,因之稱爲建康宫。以此攷之,六代宫室門牆,雖
時有改築,然皆因吳舊趾也。
  石城
吳孫權沿淮立柵,又於江岸必爭之地築城,名曰石頭。諸葛亮
論金陵地形云:鐘阜龍盤,石城虎踞,眞帝王之宅。
[01p036b]
  冶城
今天慶觀,卽其地也。本吳冶鑄之所,因以爲名。晉元帝大興初,
以王𨗳疾久,方士戴洋云:君本命在申,而申地有冶,金火相爍
不利。遂移冶城於石頭城東,以其地爲園。
  金城
金城吳築。晉桓温咸康七年,出鎭江,乘之金城。後温北伐,經金
城,見爲瑯琊時所種柳,皆十圍。因歎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因
攀枝執條,泫然流涕。
  臺城
晉成帝咸和七年,新宫成,名建康宫。注:卽今之所謂臺城也。
[01p037a]
  白下
本江乘之,白〓〓也。齊武帝以其地帶江山,移瑯琊王居之。唐
武德元年,罷金陵縣,築城於此,因其舊名曰白下。
  朱雀門
晉咸康二年,作朱雀門,新立朱雀,浮航南渡。淮水亦名朱雀橋,
對都城,相去六里,爲御道,夾御溝植柳其上。
  眞武湖
吳後主皓寶鼎元年,開城北渠,引後湖水,流入新宫,巡繞殿堂,
窮極伎巧。本朝天禧四年,改爲放生池。今城北十三里有古池,
俗呼爲後湖,見作大軍敎場處是也。
[01p037b]
  景陽樓
宋元嘉二十二年築。至孝武大明中,紫雲出景陽樓,因名之。今
法寶寺西南,遺趾尙存。
  新亭
宋孝武卽位,於新亭城南十五里,俯近江渚。
  白下亭
李白金陵白下亭留別詩云:驛亭三楊樹,正當白下門。
  雨花臺
梁武帝時有,雲光法師,講經於此,感得天雨賜花,天㕑獻食。
  聽箏堂
[01p038a]
晉元帝幸謝安宅,命讌安侍坐,使桓伊吹笛,爲一弄。畢,又撫箏
按徽,金縢曲聲,伊慷慨俯仰可觀,安淚下霑襟。
  馳道
宋少武帝作馳道,自閶闔北出承明,抵玄武湖十餘里,爲調馬
之所也。
  大江
西接江甯界,東接句容界,北接眞州六合縣界,沿流一百二十
里。周世宗問孫忌,江南虛實。忌曰:長江千里,險過湯池,可敵十
萬師。
  秦淮
[01p038b]
秦始皇東巡會稽,經⬤陵,因鑿鍾山,斷金陵長隴以疏淮。
  橫塘
吳大帝時,自江口沿淮築堤,謂之橫塘。
  霹𩆝溝
王荆公詩云:霹𩆝溝西路,柴荆四五家。憶曾騎款段,隨意入桃
花。在城東五里。
  青溪
今縣東有渠,北接覆舟山,近後湖里,俗相傳此青溪也。迤邐西
出。《京都記》云:京師鼎族,多在青溪溪北,有江總宅。
  邀地步
[01p039a]
在城東南青溪橋之右,今上水閘是也。《晉書》云:桓伊善樂,盡一
時之妙,爲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桃葉渡
在縣南一里秦淮口。桃葉者,晉王獻之愛妾名也。其妹曰桃根。
獻之詩云: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不用楫者,謂橫波急也。嘗
臨此,渡歌送之。
  白鷺洲
在城西南八里,對江甯之新林浦。唐李白詩:二水中分,卽此也。
  景陽井
臺城宫,景陽宫井也。按《南史》隋克臺城,陳後主與張麗華、孔貴
[01p039b]
𡚱俱入井,隋軍出之。故杜牧之詩云:三人出眢井,謂此也。其井
有石欄,上多題字。舊傳欄有石脈,以帛拭之,作胭脂痕。
  白楊路
縣南十二里,石山岡之橫道,是也。宋袁粲常酌於此,忽逢村父,
便留連笑語。人恠而問之,答曰:吾侣偶遊,非知音也。
  謝安墩
在半山報甯寺之後,基址尙存。謝安與王羲之常登此,超然有
高世之志。
  桃花塢
在蔣山寶公塔之西北。舊有桃花甚盛,今不復存。
[01p040a]
  射雉場
在縣東二十里,齊東昏侯置射雉場五百所,皆以七寶裝翳。
  烏衣巷
在縣東南四里。《晉書》王𨗳、紀瞻宅,皆在此巷。劉禹錫詩曰:朱雀
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
姓家。
  長干
長干,是⬤陵縣東里巷名。江東謂山隴之間曰干。建康南五里,
有山岡,其間平地,庶民雜居,有大長干、小長干、東長干,並是地
名。小長干在瓦棺寺南巷西頭出大江。
[01p040b]











[01p041a]
 畫江行小記
  白鷺洲              楊文驄
崇禎戊辰仲冬,家嚴購小園一區,於石城之西南。中饒水石,環
以百畝。浙東之行,親友折柳,盤桓於中者,數日始得解維,眞快
事也。因戲圖其景,以昭雅集。
  石城
舟過石城,積雪初霽,誦唐人嶺表城中之句,爲之興到。
  佳山寺後
出龍江關外,望佳山寺後,一帶長松,平沙細路,中有梵宇,叩舟
子俱莫得其名。葢山川善藏,每不許俗人容易唐突。舟中想象,
[01p041b]
寫以待他日,按圖之索耳。
  觀音門
泊舟觀音門外,數日,爲石尤所阻。因得溯門之左,沿城一帶,看
嶙峋突兀之勢,步步欲令老米下拜。借此石交,少忘逆旅之苦。
  弘濟寺
侍家嚴曁薛千仞先生、李季寅、盛伯舍詞兄,小酌觀音閣,怪石
如林,長江如練,笑聲酒浪,幾與潮音相答。恨歸途雨促,不得縱
步過三台洞,猶是胸中缺陷。
  燕子磯
余往過燕磯,俱從金陵。五月十三之遊,每恨江山幽靜之趣,盡
[01p042a]
以笙歌鼎沸中抹殺。今年侍家君東下,會石尤所阻,戀戀於下
者數日。時寒江淒清,山骨俱冷,其中深遠澄淡之致,使人領受
不盡。因思天下事境,俱不可向𤍠閙處著腳。
  江中望栖霞
去年余讀書攝山,每一登頂,望長江之帆影如飛。今在江中遙
睇峰嶺,何啻故人初落筆時,以爲極得其似。及畫畢推篷,又相
去殊遠。或曰帆隨湖轉,望衡九面,非謂今日誦之,爲之大笑。
  江中日落
放舟泊孤洲灘上,時日銜山矣。明霞射彩,與水光相盪,亟走筆
圖之,此畫中夸父也。
[01p042b]
  金山
乙丑丙寅余登金山寺數次,嘗思作圖,竟不可得。今從舟中遙
望,偶然欲畫,頗寫其意。坡翁所謂不識廬山眞面目,只緣身在
此山中,豈欺我哉。
  玉山
江滸有玉山寺,偶登其亭。喜江中巨浪,與腳底巉巗相搏。但轉
入僧舍,崇牆密扃,不許江容山色入來,殊覺悶悶,恨不掬江心
數頃,盪去俗搆,庶不點[禾*𡻕]佳山耳。
  古銀山望金焦
晚登古銀山,望金焦兩峰,如輕鷗浮水上,信筆點染,收之尺幅。
[01p043a]
因思吾輩胸次,原包六合内外。若肯放開手眼,則十洲三島,玩
弄腕股間耳。倘戀戀牖下,甘心蒙面,向井甕中討生活,吾不爲
也。
  紫陽洞
過昭關,入紫陽洞,江流有聲,斷崖千尺,殊有高曠之趣。因思吾
家有明霞洞,日在几案間。今數年於兹,隔在萬里蓁莽之外,此
洞不幾爲我輩避秦窟宅耶。




[01p043b]











[01p044a]
  遊茅山記             都 穆
𡻕癸亥四月辛丑,予至句容,將遊茅山。同年張汝敬,適宰是邑,
乃相以輿馬。出句容東南門,迤邐而行,地多隆窪,兼之久雨,新
霽,值泥淖,有沒股者。二十里,就民廬小憩,東行十五里,至蔡墓
村。又五里,經土地祠,俗謂之五里廟。自是五里,抵山麓。山有三
峰,最高者爲大茅峰,草被之,其綠如傅,而茂樹清泉,復相映帶。
予神情飛動,命輿夫疾行上山。二里,至崇禧萬夀宫。其東有東
西楚王澗。自華陽洞西,三水合流,趨宫之前。相傳昔楚威王遊
憩於是。沈靈官清緣率道士出迓。宫葢梁陶貞白華陽下館。入
門有崇臺三級,甃石堅緻,名拜章臺,宋徽宗時物。宫又有陶貞
[01p044b]
白、王遠知祠。遠知貞白弟子,其敎所謂正法主者是也。坐方丈
啜茗。予欲登大茅峰。靈官云:峰去此十里。遂假其軟輿。出宫東
行,折而南,約五里,道始石級,躋陟頗艱,輿非挽不得上。里許,舍
輿而徒,經朝山亭,復上,憩半山土地祠,峰至是。登已四里,去巓
不遠,殆不止于半也。又上,緣崖而行,道益峻險,金壇諸山,遠列
雲霧,竦慄不暇顧。隨行兩童爲道士,各持瓦數片,謂可以獲福,
雀躍而至,若角健者。予哂之,戒無失足。一里聖佑觀,據峰之巓,
大茅君昇仙處也。觀北稍上,平石爲天市壇。道士云:永樂中於
此五埋玉簡。左稍下則龍池也,池不甚廣,小黑龍十數遊其中,
取視之長僅三寸,昻首四足,目睛爛然,腹有丹書,而無牡牝,葢
[01p045a]
𧋍蜴類也。宋祥符間,嘗遣使醮祭,緘二龍于器,將獻之闕下,中
道風雨,惟存其一,御製詩送之還山。洪武中亦命取入宫,五失
其四。每𡻕旱禱雨輒應。今與山之神,同著祀典,重五日祀山神,
而龍則以驚蟄,皆縣官親祀。下東北半里,閱喜客泉,甃以石,圓
徑丈,深可半尋,眾鼓掌,卽湧沸,津津如散珠,否則湛然。山復有
撫掌泉,在昭明讀書臺下,與此泉同,誠異蹟也。涉澗東折數百
步,二碑屹立草中。其一宋景祐間,賜觀額勅牒,其一晏元獻五
雲觀記。又東百步,至華陽洞,道家謂三十六洞之八,周百五十
里,名金壇華陽之天。上巨崖如削,有華陽洞三大字,旁多昔人
題名。洞舊塞于泥,近道士通之。外兩石相距,狀如掀唇,後人累
[01p045b]
甓爲垣,以防失足,而復亭其上,以俟遊者。自其左循石級,俯首
而入,崖前點滴,下多積水,數丈泥仍塞,不可以前。葢洞有五門,
此南面之西便門也。洞又東下數百步,有石柱洞,口偪仄,容僅
一人,予疲不能入。東北道多亂石,經仙人洞,西折厯馬迎街,度
石梁,上元符萬夀宫。宫陶貞白故宅。中亦有拜章臺,堅緻不逮
崇禧。臺之右二碑,刻宋理宗聖德仁祐之殿六大字,并前元賜
印劍,環山省劄。登方丈,茅峰當其前。還崇禧,已暝。沈靈官開晏,
言𡻕庚戌三月之望辰刻,三茅君現形大茅峰西,足躡祥雲,金
光繞身,食頃而散,見者幾百人。或曰茅君現形,其衣皆雲氣所
爲,無眉目也。夜深宿方丈左室,聞窗外聲澎湃淜滂,飄忽𩗺激,
[01p046a]
如秋江怒濤,又如大將之師,萬馬奔騰,千里驟至。予意是日𤍠,
必大雨,虞其妨遊,攬衣起,徐耳之。葢松風云山,空人寂境,乃如
是宜陶貞白之愛聽也。癸卯,經茅君殿,其北牆上有道士書周
天蟾茅山賦。天蟾,元季金陵人,博學多伎能,然賦無甚奇,讀數
語卽去。旣而沈靈官偕至方丈,觀宋徽宗賜元符宗師玉印,方
三寸許,其色蒼潤,文曰九老仙都君,印篆刻精妙,非今人可及。
元符有法劍一,亦徽宗所賜,與印皆鎭山之寶也。早食,沈靈官
陪余出山,一里,入崇禧觀,其右王法主墓。攝衣欲登,而阻於行
潦。墓前二石表,猶是唐物,與今之製絶異。左表中斷,道士續以
新石。北折幾三里,有古松千株,殿角出其中者,祠宇宫也。宫祠
[01p046b]
三茅君、道祖,有唐刻石。北折五里,草際遺斷碑一,石羊二,其一
羊巳無首。碑字大數寸,其僅存者云,宗玄翊敎陶隱居瘞劍之
地。上數百步,拜貞白墓,敗垣荒草,上老樹欲壓。元劉宗師大彬
刻石表之。一里至玉晨觀,卽所謂金陵地肺,天下第一福地者
也。東晉陽義、許長史父子,並於此得道。其前池曰雷平,《眞誥》謂
昔雷氏養龍之所,後人譌爲郭眞人養龍池,非也。池之南爲伏
龍岡,上有唐玄靜先生李含光墓。不及登。觀門列石,古檜十四,
傳爲許長史手植,大逾合抱,紋皆左紐,若出人力,此可以觀造
化之巧。近一株瘁仆,人割其皮以去。道士云:左紐檜不止是。三
清殿前凡六,老君殿前凡二,藏殿茅君殿後,皆有其一。予平生
[01p047a]
見樹之奇古者,惟常熟之七星檜,錢唐之九里松,及此而已。七
星檜植于梁,九松植於唐,夀咸遜左紐,下視宋元之木植孫曾
耳。觀東檜下有古井,石闌刻字,已半漫剝,摹讀數四,逆之以意,
始辨其字云,晉許眞人丹井,梁天監十四年重開,十六年安闌。
今道士呼爲陶公丹井,豈以其重開而誤耶。觀之兩廡及庭,古
碑二十有五,其間梁刻者一,唐刻者六,南唐刻者二,余所最愛
則陶貞白許長史碑,顏魯公玄靜先生碑,曁李陽冰篆。餘皆宋
刻,不能悉讀。登白馬老君殿,前有周眞人池,其水已涸。老君象
後龕,仙人展上公像。山志稱上公,高辛時人,不知其何據。劉大
彬題板,謂因漢象增飾之,亦未必然也。午飲方丈,聞法堂東有
[01p047b]
陰陽并,及觀之井二穴而共一水,以其氣分寒燠,故名。道士云:
此許長史舊迹,飲之可以愈疾。未刻,離玉宸,與沈靈官別。









[01p048a]
  遊桓山記             蘇 軾
元豐二年,正月己亥晦,春服旣成,從二三子,遊於泗之上。登桓
山,入石室,使道士戴日祥,鼓雷氏之琴,操履霜之遺音。曰:噫嘻,
悲夫,此宋司馬桓魋之墓也。或曰:鼓琴於墓,禮歟。曰:禮也。季武
子之喪,曾點倚其門而歌。仲尼,日月也,而魋以爲可得而害也。
且死爲石椁,三年不成,古之愚人也。余將弔其藏,而其骨毛爪
齒,旣以化爲飛塵,蕩爲冷風矣,而况於椁乎,况於從死之臣妾,
飯含之寶玉乎,使魋而無知也。余雖鼓琴而歌可也,使魋而有
知也。聞余鼓琴而歌,知哀樂之不可常。物化之無日也,其愚宜
不少瘳乎。二三子喟然而歎,乃歌曰:桓山之上,維石嵯峨兮。司
[01p048b]
馬之惡,與石不磨兮。桓山之下,維水瀰瀰兮。司馬之藏,與水皆
逝兮。歌闋而去。從遊者八人,畢仲孫、舒煥、寇昌朝、王適、王遹、王
肄,軾之子邁,煥之子彥舉。








[01p049a]
  牛渚山記             陸 游
在當塗縣北三十里,山下有磯,古津渡也。與和州橫江陵相對。
隋師伐陳,賀若弼從此北渡。六朝以來,爲屯戍之地。《輿地志》:牛
渚山,昔有人濳行,云此處通洞庭,傍達無底,見金牛狀異,乃見
恠而出。温嶠平蘇峻亂,進錄尙書事,遜不受,還藩。至牛渚磯,水
深不可測,世云下多恠物,嶠遂燃犀照之,須臾水族覆火,奇形
異狀,或乘車馬,著赤衣衣幘。其夜,夢人謂曰:與君幽明道别,何
意相照。嶠至鎭,未旬而卒。謝尙鎭牛渚,嘗秋夜乘月,與左右微
服汎江。會袁宏在舫中諷詠,聲旣清暢,詞又藻拔,遂迎升舟,與
之談論,宏自此名譽日茂。劉禹錫泊牛渚詩:蘆葦晚風起,秋江
[01p049b]
鱗甲生。殘霞忽改色,遠雁有餘聲。戍鼓音響絕,漁家燈火明。無
人能詠史,獨自月中行。李白詩: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
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
葉落紛紛。







[01p050a]
  醒心亭記             曾 鞏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歐陽公作州之二年,構亭曰豐樂,自爲
記,以見其名之意。旣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亭曰
醒心,使鞏記。凡公與州之賓客者,遊焉則必卽豐樂以飲。或醉
且勞矣,則必卽醒心而望。以見夫羣山之相環,雲烟之相滋,曠
野之無窮,草樹衆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覩,耳新乎其所聞,
則其心灑然而醒,更使久而忘歸也。故卽其事之所以然而爲
名,取韓子退之北湖之詩云,噫,其可謂善取樂於山泉之間矣。
雖然,公之樂,吾能言之。吾君優游,而無爲於上。吾民給足,而無
憾於下。天下之學者,皆爲材且良。夷狄禽獸草木之生者,皆得
[01p050b]
其宜。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以寄意於
此也。若公之賢,韓子沒數百年而始有之。今同遊之賓客,尙未
知公難遇也。後百千年,有慕公之爲人,而覽公之迹,思欲見之,
有不可及之歎,然後知公之難遇也。則凡同遊於此者,其可不
喜且幸歟。而鞏也,又得以文辭,託名於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
幸歟。





[01p051a]
  遊黃山記             汪澤民
黃山,在宣歙境,雄鎭東南。山之陽踰百里,爲歙郡治。其北二十
里,爲太平縣。又北抵宣治所,二百四十里。不當通都大邑舟車
之走集,而游者罕至。今年四月九日,予始得遊焉。山西之麓,田
土廣衍,曰焦村。蓮峰丹碧,峭拔攢蹙,若植圭,若側弁,若列戈矛,
若芙蓉菡萏之初開,雲烟晴雨,晨夕萬狀。由焦村南道,二十五
里,至湯嶺上。仰視羣峰,猶在霄漢間。岡阜蟠結,鑿石開逕,嵁巖
欹危,瀑布聲訇磕如雷。怪石林立,半壁飛泉灑巾袂。當新暑,淒
然如秋。又十里,憩祥符寺。寺前淙流走萬石間,山皆直松名杉,
藤絡莎被,蓊薆蘢茸。有靈泉,自朱砂峰來,依巖通二小池。上池
[01p051b]
瑩澈,廣可通七尺,深半之,毫髮可鑒。泉出石底,纍纍如貫珠不
絕,氣馝馞若湯,酌之甘芳,葢非他硫磺泉比也。明日遂試浴,垢
旋流出,纖塵不留,令人心境清廓,氣爽體舒。相傳沈痾者,澡雪
立差,理或然也。寺有南唐碑。初名靈泉院,宋祥符中,改今額。又
龍池,距寺左三里許,奔流噴薄,瀉石潭中。亭午照燭,五色璀璨,
誠靈物所居。夜聞啼禽,聲甚異,若歌若答,節奏疾徐,名山樂鳥。
下山咸無。有行寺旁,近見數峰凌空。僧指曰:天都、芙蓉、朱砂峰,
其尤高者,天都峰也。上多名藥,採者裏糧以上,三日達峰頂。予
心甚欲遊,而鳥道如線,不可乃止。凡再宿寺中。還至焦村之三
日,行三十里,遊翠微寺,古松修篁,石澗橫道,僧橋焉。覆之屋,以
[01p052a]
息遊者。清冷靜邃,已隔塵雜。予爲榜曰翼然。至寺庭,有井泉。僧
言此麻衣師卓錫處。泉亦清美,不溢不涸。一峰卓然獨秀,直峙
東南隅,曰翠微峰。其條支迴互,寺居盤中,故諸峰俱隱不見。明
發行十五里,過白沙嶺,往往攀崖壁,牽蘿蔓,或小木貼巖,若棧
而度,幾不容武,旁臨絕壑,惴惴焉不敢俯而窺。又七里,至絕頂,
頂平廣倍尋,方據石少休,時晴雨旭霽,氣象澂潔,環視數百里,
岡巒墟落,厯厯可數,九華緣翠,若蓮開陸。焦村向所見峰,皆平
挹座間。俄頃白雲滃起,遙山近嶺,如出沒海濤,僅餘絕頂,槎泝
天漢中。倐又歛藏如掃,如是者三,可謂奇觀矣。日暮抵寺,信宿。
又二日,從村北十里,登僊源觀。至元中,新安吳萬竹習靜兹壤,
[01p052b]
嘗衍易宛陵,誇詡其勝,予贈詩還山,今竹存而吳逝已久。林阜
周密,南列翠峰,鍊形引年者,固其所哉。旣還,憩吾宗公仲雲松
樓。越十日,踰興嶺而南,所謂三十六峰者,駢列舒張,橫絕天表,
眾岫⬤嶺,效奇獻秀,盡在一覽。行田疇竟,迺登橫嶺,陟小𠀉,道
左竹杉陰森,中小徑縈紆,僧結屋其間,外營草亭,往來休焉。庳
陋且壞,予將改築。亭之右丈餘,南峰翔舞近乎前,北隴奔躍駐
乎後,左右翼如景益清,名之曰芙蓉亭,而未暇也,循巖曲折,抵
白龍潭,巨石谽谺,洶湧衝激,深不可測,𡻕旱民謁,欵雨立至。又
度板橋有小菴,食淡苦修數輩居焉。嘗有逃空谷者,出奇方療
人疾頗眾,旣亡,瘞浮圖中。予特徵夫山水繆繞,自爲隩區,于高
[01p053a]
峰之下,興嶺抵此四十五里,人迹遼邈,可屏塵事,遂宿焉,聽泉
而去。世傳黃帝與浮𠀉、容成,於此山上昇,改名黃山。江淛諸大
山,所分以出,其廣袤形勝若是,奇踪詭狀,固不必盡究。然非神
人列仙,不能稱其居。昔大德戊戌𡻕,得兹山圖經,神思發越,而
因循皓首,甫幸一至,至又弗克久留而去。每登山時,率宿雲收
雨,紫翠如沐,山下之人,皆以爲山川英靈,有相之者,予亦竊自
喜,回思在南安之日,造南原山,禱雨龍湫,跣揭亂石急流中,腰
絙梯藤,登懸崖,上而復下,至潭所。其巖險視兹行爲甚。是故樂
清賞以酬宿昔,忘攀躋之勤,而不知高深之爲懼也。時至元再
元之六年庚辰𡻕也。
[01p053b]











[01p054a]
  遊黃山記             黃汝亨
抵巖鎭,過訪潘景升,頃之,抵汪然明精舍,止竹閣中。次日,景升
至,相與縱談黃山之勝。先是客有云:黃山宜秋,此日太侵暑,聞
山君方負嵎,又蟲隱樹間,客過輒下垂嚙臂,獮猿復羣然來,狎
人不可近。余笑答曰:吾願以身殉山。因訊景升,景升奮髯起曰:
黃山泓崢蕭瑟,政宜暑,諸蟲毒絕未有。有之,請爲當熊,因大噱。
力辭諸故人門生相欵留者,以行。行十里許,登佛子嶺,山氣已
佳。葢黃山舊稱高四千仞,廣五百里,天目之頂,僅及其趾,此其
發足也。自嶺行五里,將至楊千寺。又十里容溪飯,容成子仙處
也。前有容成臺,徑緣壁轉,溪迴繞山,望之且迷前後。石𥻘𥻘出
[01p054b]
水上,點綴如荇帶可攬。自容臺五里外,傍溪皆竹,隔竹看山,十
里一色。明發登山,越石碪嶺,更渡一嶺,飯芳村黟山精舍中,杜
鵑盛開。客有從石壁來薦溪魚者,爲小飲花下。進此里許,卽見
天都蓮花峰,出霄漢上。又里許,見雲門峰,若天闕雙峙,雲從中
行,乃繚繞峭壁。行未幾,至湯口。又里許,止祥符寺,則軒轅氏之
宫在焉。寺前爲湯池。晚抵蓮花菴,徑從石竇中,宛轉類下天竺。
後三生石,傍臨香溪觀、白龍潭,潭水深碧不可測,伏亂石間爲
丹井,上卽蓮花菴。菴前羣峰簇列,僧應我爲數峰名,若爲通介
然。由虎巖,從最高石崖遞而下,有石如橫琴,亘十餘丈,餘石八
九,皆中虛,應泉擊石,淙淙作箜篌聲,是爲鳴絃泉。從石上觀,則
[01p055a]
仙橋在望。葢山高蒼翠相接,中忽然見天,亦一奇也。下嶺十里,
左顧雲門,右顧翠微,俱秀出。從此厯巚度磧,㟢𡽗互值。十里更
涉一溪,至白雲菴飯,則仙人峰若招遊者。躡而進,一石屏逈出,
有松偃臥其上,甚奇。僧云:過此爲三天門,一隘伏不稱,次稍開,
最上則絕壁相夾立,僅容一身。風來肅肅如箭,過者有寒色。復
溜沙磧而下,更橫生上盤薄草石間,捫蘿扶笻,錯趾單入,行者
戰股。時天且暮,風霧忽起,咫尺不辨,遙呼始集,是爲海子,稱黃
山最勝處矣。問五老峰、仙人掌,俱隱約霧中。循徑而北,鋤茅厯
塊。可五六里,則石筍矼至矣。沿崖涉澗行廿里,至松谷菴,但有
歎賞,無可言說。次日大雨,卽住菴中。曉起,則首夏朔日也。乘霽
[01p055b]
由松谷上石筍矼,卽峰萼神秀,厯厯舊觀。然松谷自下而上,自
門戶而堂奧,自閶闔而仙仗中之曲房複道,亦整亦散,亦幽亦
奇,展玩間比,乍觀彌新。惜充符、元暉,自石筍止,不及入松谷。景
升出新谷,不數武,車軸折,不能俱還石筍,亦緣也。再上登光明
頂,望一海門,寥絕萬仞,參峙天表,肩垂天都,踵垂丹臺,三十六
峰,森羅混茫中。楚江廬岳,渺渺在覽。大觀哉,眞令人有遺世獨
立之想。過此,則望所謂雲梯者登焉。梯緣峻壁上,嶄然入雲,可
千級,其中松姿甚奇,巉巖絕巚,愈短愈怪,以攀緣路斷,得與山
骨敦𡻕寒之好,不則斧斤及之矣。梯盡時,夕陽紫氣,冉冉欲度。
更下,則蓮花溝無級可循。行亂磧中,陡處足不任立,索索震流
[01p056a]
沙而下,殆不可測。乃募得山中壯夫數人,以白布爲繘,束身下,
懸僕夫以次及予。笑曰:此山無瀑布,而有縣布,非此險不足償
此奇也。是役也,往還十日,最快者海子。海子之雲,與石筍松谷,
上下之峰岫,生平覩未曾有。丞相源,從平天矼望之,不過兩山
中一窩耳。謝在杭自丞相源遊而止,不見海子。開之先生自海
子止,不覩石筍下松谷之勝。乃知游亦未易窮也。世人不到此
境,每以白岳與黃山並稱。余謂黃山神秀絕倫,出奇無窮,片片
如削。而白岳則魁梧壘曡,自天門、珍珠、五老而外,特整肅環峙,
磊磊若培,不則頽然而巳。計白岳之於黃山,不猶以程將軍刁
斗,而比淮陰,以明𡚱夷光,而比洛神姑射哉。歸次桐江,花源迷
[01p056b]
反,急恐失之,漫捉筆爲之紀,得詩若干首。










[01p057a]
  海子記              湯賔尹
山之巓曰海子,四面皆可達。東由丞相源,西由翠微釣橋,北由
松谷,南由蓮花溝,松谷最夷,蓮花溝最險。然予以試險爲奇,未
之怯也。溝路皆沙礫,頃復爲蛟水所敗,莫可置武。用木皮縛橛
五六尺許,各爲一梯,遞相縛攙溜壁中,橫以受足,足太停,則恐
其折也。縱以受手,手太舉,則恐其掀仆也。予跂而前,教以置手
宜靜,置足宜輕。置手靜手之神,寄於壁也。置足輕足之力,寄於
手也。諸人以相次接,腹倚橛若粘壁之鼯,前人舉履,後人舉頂,
若猿臂之相牽矣。梯且盡,卷石稍可蹲息。左折復渡溜沙,伯揆
喘伏,不能復振,予以手杖踔沙,躍而渡,伯揆號嚇失聲,一羣皆
[01p057b]
驚。陟而上,再折,一壁橫腰如欄楯,人度欄楯之外,足旁垂。有腹
贅者,腹與楯相抵幾墮。從此陟級無數,而得所謂天門者三,一
線天者三,旣乃得雲梯焉。天門刺脰於藂石中,若負塊以行。一
線天行兩壁間,從罅處漏光,若一片冰裂也。雲梯鑿壁坎爲級,
望巖下十餘丈,受身處僅二尺,受足不盡踵,厯級旣盡,路轉出
壁背,仰視如層城,正反折轉處,一石一松緣之,驟得展息,如獲
異境。達是可舁,從者面色甫定。數出息,或相顧伸頸,歎且笑。葢
捫登穿側,數以身殉,而後乃卽於平衍也。生平每遇極夷坦處,
輒愁悶欲絕。每極顚頓處,輒歡呼呌舞。蓮花溝亍彳一度,眞堪
一死,不復問誰何景矣。遊山與遊世者,不一嘗此,終成何致耶。
[01p058a]
前後行遊者,其亦有得嶮中之味者耶。










[01p058b]











[01p059a]
  遊黃山紀略            方士翌
湯泉之源,傳出自峰頂,應霄客清身之所。支而溢於山足。舊蓄
有雙池,今存其一。浮沙自波,芳香隨注。廢址前列宏石,稍一位
置尤勝,一以供樵牧子,一以供屐齒客。當是入山初試極快事
也。
從桃花源尋藥銚,澗水四激。單注一支入銚中,從銚口瀉出,宛
億百載鑿痕。
踰澗,踞白龍潭,巨石磥砢,疑墜復倚。湫淵淵在四山中,聚而成
潭,草色四削,波綠竟川。復循石下,面潭坐,雷扑聲震響山谷,驚
紋頹曡,類龍蜒然。
[01p059b]
硃砂菴,一名法海。煉丹鉢盂諸峰,俱獻身層檐上。會金佛寶函。
頒自中宫,易慈光名,金碧。雕堊之飾未備,清規戒律,已具大威
儀也。
慈光寺右折,悉從高柯傾曲而度,崖窮澗接,復沿崖傍澗,春夏
之交,山花綺望,異草暄萋,行人坐石臨水,不記入山。五里許,曰
觀音巖。巖下可盤數十人。過巖,忽疎林綴眺,廣石曡逕。自此以
往,步步仰睇天都。
蓮花洞,深廣幽邃,僧板屋塞之。洞前有峭石,蒼松夾倚,昻藏隱
天。
左逕數松錯峙。轉身到崖上,視一松散盤其巓,以下危石,臨萬
[01p060a]
仞,度此卽文殊院逕也。余甲寅入山,摩松⬤石而過已未,已齒
級級上十百步,奇曠眇。忽不暇懼險。一松露雙脊上,穿脊始見
根。緣壁丈許,靡不爲之停屨焉。復從兩山隙中,拾級而登,級窮
接之以棧,棧窮雲濤噴壑,峰崿分霄,懸崖有石,坐恰可容趺。一
石留臥,展身天半,不妨栩栩于其間矣。
別文殊院,上蓮花溝,行人如鳥摩𤠔接,略扳蘿葛,卽得度。路傍
泐松甚奇,餘松俱弄姿,根自罅中,又獲永其遐齡。
投蓮花峰,望恆矌。勢轉陿,一石欄下撫深谷,懍懍欲墮。穴空迂
徊,或俯首,或帖胸,足視裁通,面語已隔。有髮僧獨居峰𠂆,余肅
然歛襟登頂。僅以寸趾遙凌,盤石長嘯,環視羣峰,直連手而招
[01p060b]
之。
翠微、仙掌、雲門諸峰,各負勢不相屬,而齊列于煉丹臺。非聳身
雲表,無自置其低昻。每一奇石,卽一怪松侍之。諸峰翠微峭挺,
若開後海羣岫之祖,壁岸無階,姑以待異日開山人,恐此中巖
洞,哂焉欲誚。
一片雲,不獨空宕。似欲乘風,更一飛捲。
石床峰,長可周身,卽捲石作枕,一松冉冉成陰。負日。俯仰海濤,
出沒萬峰間,雨過雲生時也。略借日光,激射雪浪金波,忽來忽
去,亂峰浮髻,有類點青。甲寅,余有光明頂看雲詩。
有石自空而倚,如不著地,世目爲飛來石也。余向于石畔,一見
[01p061a]
攝身光。黃山石都無根,意天人撮戲,不復飛去耳。
山中茆宇,獨獅子林贍整。主僧乞緣心切,林徒岫客都不欲逕。
散花塢一松,從石罅雙穿出頂,形如鳳翅,亦令人凝睇忘歸。
望石筍矼諸峰,片片疑削,其石觸物成象,彷彿逼肖。乃若振拔
千尋,奇姿萬曡,恍如朝霞布采,雖置丹青於其側,何所舉似。
下松谷,十里,奇峰夾立,然諸峰前影。從松谷返路,正當之,二石
刺天,類雙尖頭奴,勢逼則各具,數圍秀色轉撲。有偶露半面,從
人後看行人林外度者。又故掩松際,如不欲人恣觀者。非一上
一下,未足想其奇邃也。
松谷之西,有三潭焉。青潭整而潔,足敵白龍潭。濆沬稍平,坐石
[01p061b]
殊清眺。畍青潭而左,曰黃龍潭,形如長溜巨眼,沈沈如積玉。又
其下曰油潭,騎石觀之,如綠雲浮素波之上。
方子曰:前海深而藏,後海瘦而峭。膚理旣潤,神姿逾妙,不獨奇
擅,專矜秀絕。盛弘之曰:遊人每苦目不周翫,情不給賞,以目黃
山,可當斯語。
又曰:黃山態不一列,人人遊撰一山,時時遊換一山。山不盡三
十六峰,而水亦居其勝。九龍潭、逍遙溪、諸源,余暫經之,巳浩然
有雷渀雲洩之思矣。若乃散泉飛注,潄石流響,遊屐所臨,仰矚
俯暎。又好事者負舂曳竹,多乘秋氣。而春木離離,微芬倏忽。初
夏之候,方如花朝。余兩度花巘,恨未招素娥於月塔,綴雪韻于
[01p062a]
仙橋,敢以訂山靈。因念昔人斬榛棲露,縋崖絙布之險,猶未忘
勝具。而余以新葉尙脆,遂弗及一捫天都,一隅之眼,輕貌山靈,
余陋矣。曰此略也,姑以記今日之遊可也。








[01p062b]











[01p063a]
  遊齊雲山記            程敏政
環休甯縣,山皆平遠,不足以當大觀。出縣西二十里,至白嶽嶺,
山始高,峰始奇。石路盤迴如線,遊者肩輿,緣梯而升,至以雙絙
曳前後,其甚處,輒下行拊背,或行不能步。自白嶽西南行,五里,
至桃源嶺,重巖夾峙,上結小屋,以臨風,曰中和亭。立亭心,下視
已數百仞,田田茅屋,秩秩如畫亭下二巨石蹲伏,色黧黑,中有
白質,成突晴,曰石鼈塢。塢旁大壑,深不得其底,但聞水聲濺濺
出樹間,曰桃花磵。南行里餘,至獨聳巖,蒼然峭壁,橫絕一山。近
西乃有石罅,方廣若門,葢天造以通遊者。門首石楠一株,其大
數圍。四顧門下諸石,如伏犀馴象,不可狎玩。入石門東南,聯巖
[01p063b]
如城,懸石四覆,勢欲飛墜。其第一曰彌陀巖,巖屋不踰丈。第二
曰觀音巖,視彌陀稍劣。前一石色正綠,昻啄而軃尾,曰鸚鵡石。
第三曰羅漢洞,稍加大焉。二石龍循洞門旁出,鱗骨隱隱蹴之,
疑爲石子所砌。諦視之石肉相黏,復意其爲眞龍也。洞深二十
餘里,束炬東出,可抵縣之藍渡溪。然愈入愈狹,莫敢爲之𨗳者。
第四曰龍王巖,視觀音加劣。巖上飛泉灑灑,落巖下如雨,四時
不竭,曰珍珠簾。瀦水沸散于西澗,曰龍池泉。西巘有虎跡,如泥
淖所印者,曰黑虎岑。黑虎西行折南里餘,至車谼嶺,其峻視白
嶽倍之。車谼南二里餘,至玄武觀。觀後一山突起如屏,倚天正
立,所謂齊雲巖也。古松數十,天矯如虬龍,皆數百年物。觀左一
[01p064a]
峰曰石鼓,右一峰曰石鐘,夾屏兩峰曰輦輅,皆以其形名。觀前
溪水如帶,委蛇。而東爲石橋以度。南直觀門數百步,一峰挺然,
拔出莽蒼中,不與羣山相屬,曰香爐峰。橋西數百步,高巖中斷,
一小峰離立磵下,曰捨身巖。巖西二里餘,五峰差列,如羣仙冠
珮,下天際以向齊雲,曰五老峰。西北聞有沈香洞,人跡罕至,草
木蒙翳,時有蛇龍濳其中,不能往也。遊者始入,率以白嶽高。至
桃源,則白嶽已在其下。至車谼,則桃源又下。至齊雲,則車谼益
下。葢於此可以見天之高,地之迴,而不知身之在何境也。舊碑
云:宋寶慶丁亥,有道士天谷子,自黟北來,居彌陀巖。一曰見異
人相語,前山高空,可移隱於彼。天谷子許之,如約訪其處,已有
[01p064b]
塑像在焉。土人驚異往觀,以爲類玄武之神,因剏道院。已丑,弗
戒于火,湻祐辛酉,大雷雨,裂石壞屋,而神像巍然獨存。跡其事
若不經,然山林所鍾,亦疑其有不依形而立者。予獨慨兹山之
勝,淪于窮鄉下邑,而不當夫周原廣陸之間,以名天下。爰志其
概,以貽好事者。且以繫他日故山之思,而又慨予文之不工不
足,爲兹山之幸也。





[01p065a]
  遊齊山華葢洞記          雷 逵
池陽東南三里許爲齊山。左田而右湖,怪石奇峰,幽壑古洞,璀
璨環列。其尤絕者,如蒼玉、雲梯、上清、華葢,而華葢於諸洞爲最。
此登臨之士,或苦勞而中疲,或落暉以增慨,遂至榛莽交衢,草
萊荒逕,而兹洞漸不可識矣。予與少郭,每及齊山之勝,恨不得
一陟覽。是夏,予假便歸省,牽舟而南,泊池陽之渚,夢寐蒼翠,旣
已躍然。適少郭偕萬峰胡君來,顧喟然曰:翠微勝概,知子夙抱,
會可少耶。遂相與載俎擕壺,步石徑,攀藤蘿,嶙峋嵂𡵉,直造深
阻,躡朝天而踰雲門,趨上清而下曠夷,清風徐至,叩石鼓以浩
歌,徘徊觴咏,則山南之勝且盡,而日已西矣。予顧曰:華葢之勝,
[01p065b]
竟不可覩耶。有田父進曰:洞誠勝,然已數十年無人跡。胡子曰:
是在人耳。卽令隸從操斤斧,荷鋤鳴鑼而前,悉伐其荆蓁之塞
途者,頃之成路。吾三人者,緩步而至,則洞口石峙如門,其中豁
然,上圓如葢,下平如砥,可容坐數十人。後有小口,約三十餘步,
通山脊,卽燕石也。乃更洗觴命酌,滿引劇談,山虛籟靜,萬慮消
息。胡子歎曰:異哉斯游。吾二人叨蒞於斯,輒未暇,子以邂逅維
舟,率爾開荒窮造,亦奇矣夫,亦洞之會也。予謝曰:有是哉。竊聞
山水與人,其氣本相流通。惟氣昏窒而不暢,故有沒溺市井以
終身者。然無來無去,斯爲善遊。而山水之或以人興,或以人廢,
或千騎萬從,馳鶩而不足,或鞠爲邱墟,長噫千古。此固隆替不
[01p066a]
齊之候,非有繫乎山水之靈不靈也。吾輩今日之遊,亦水荇風
萍,適然相遭。而洞之闢不闢,我與洞皆不得知,無所增益者,而
又何歎也。胡子喜而笑曰:子其記之。








[01p066b]











[01p067a]
  遊九華山記            王思任
予令姑孰𡻕,謁監司於秋浦。每吟老杜高山擁縣青。則願調青
陽一尉,至玩華亭,每恨不久,得長此亭足矣。壬寅六月,以課績
往,而兄大然。師漏、仲容、實來,乃訂門人張仲濠、王中履,共訪九
子山。臂篆手鑣,約從移醴,出青邑九華廟十五里,至西洪嶺,雲
物作噩,各有敗意。而大然力呼,以爲卽撾鐵勿阻,俄而霽矣,見
枕月一峰,秀矯天左,雲觀弼之,自此但有蓮花層矗,烟鬟亂堆,
聚首而孿者,命爲九子,餘不勝問也。五里至石龍口,峭蒨漸迫,
怪體幻來。十里至山西屯,則垂天之雲倒立,陰陽失昏曉矣。乃
飯於橋菴。過野梁,下有朱瑚,石骨席平三十丈,流水一泒,如雲
[01p067b]
霞舒走。急置酒上流,腹臥而味接之。吾家伯安先生賦九華,瀨
流觴而縈紆,遺石盤於澗道者,豈樂此耶。去梁百步,望見懸瀑
一通,馬上人眉岸盡帶棲賢三峽,數里至湧泉亭,此雲石中仙
醥也。數里至半霄亭,曩螺髻蟠紏,今弁兜洶武如此。行小仙橋,
兩澗孤絕。至碧霄亭,而九十九峰,次第招我葛袂。過大仙橋,僧
童以簫管互迎,空山細響,鳥梵鳴泉,殊不惡。至望江亭,霧中拖
曳一練,疇昔舟中所極目碧靄者,我今噓其間乎。入玄覽亭,而
江皛山翠,爭媚含規,客有恡思矣。左折而下,抵化城寺。肅佛後,
簡一竹樓,憑之,似翕碧菡萏中一鬚者。仲容方與仲履,丁丁然
鬨局道。仲濠以爲如此好山不看,而擔糞溷乃公爲。大然曰:此
[01p068a]
二人者,九子坯也。乃飛斝轟劇而宿。質明,謁太白祠,虎蹄新過
如爪折,有胡僧以藤杖夜巡,虎來輒伏。禮地藏殿,隨喜其塔。老
僧具云:至德初,王從新羅國卓錫於此,以堪輿理察之,此山獨
小,圓直中立,有似萬萼護苞者。佛所藏,亦八風不襲人,子更須
知矣。白蟮之事,似若荒唐。然青泥可食,於傳有之。予幼遊旴江,
從姑有米脂二穴,氣每臭人,仙佛作戲,不可以腐斷也。第舍利
妙光,緣薄未購,差爲闕事。乃東上神光嶺,望金剛尖,山若戴杵。
東巖是金藏苦行處。數轉而得龍頭石,一巖險掛,伯安手書周
經偈在焉。巖下則爲舍身崖,粟人膚股者也。南折而入一禪室,
枯僧一人。趺其中,啖五[金*义]松而已。而所謂古仙、鉢盂、雲門、天台、
[01p068b]
繡壁、聚講、内峰、外峰,皆以萬纛卷揚,共衞金藏之樞也。自此而
往,猿居熊府,啼嚎幽暗,無樵迹矣。予膽如瓠,足如蘿,欲卽窮之,
會直指有檄,山靈又將修妬。因各賦數詩,趨還大都。九華之勝,
李供奉發明之矣。山多作怪,學人物鳥獸之形,團結移換,朝銳
夕方,遂令三百里之間,神目駭笑。然而身卽其巓,俱疣附陷騰,
詭譎易厭。昔人所謂可望而不可登者也。寒碧秋凝,集眾美而
得大意者。庶幾五溪橋上乎。是役也,所悵悵未游者,九子寺、七
布泉,所未見者,鉢囊花、玉纓絡,所見者,石班魚、南天竹,所聞者,
虎嘯克丁當,所食者,竹簟、石芝,得擕歸示人者,仙掌扇、金地茶。


[01p069a]
  望九華              王十朋
余過池陽,登郡樓,望九華。僅見一峰,舟出清溪,始見之。然猶滅
沒於雲霧之間。晚泊梅根浦,方了了見諸峰也。
  其二
九華之勝,不在山中。從江上望之,秀𨓜清遠,夕波落日,邈然於
懷。又得太白嘯歌,每舟泊林岸,便覺九子依依向人。





[01p069b]











[01p070a]
  夜度兩關記            程敏政
余謁吿南歸,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過大鎗嶺,抵大柳樹
驛,時日過午矣。不欲但已,問驛吏、吏紿言,須晚尙可及滁州也。
上馬行三小里,稍稍聞從者言,前有清流關,頗險惡多虎,心識
之。抵關已昏黑,退無所止,卽遣人趨山下郵卒,挾銅鉦束燎以
行。山口兩峰夾峙,高數百尋,仰視不極,石棧嶇崟,悉下馬累肩
而上,仍相約有警,卽前後呼噪爲應。適有大星光,煜煜自東西
流,寒風暴起,束燎皆滅,四山草木,蕭颯有聲,由是人人自危,相
呼噪不已,銅鉦鬨發,山谷響動。行六七里,及山頂,忽見月出,如
爛銀盤,照耀無際,始舉手相慶。然下山,猶心悸不能定,久之。予
[01p070b]
計此關,乃趙檢點破南唐,擒其二將處。兹遊雖險而奇,當爲平
生絕冠。夜二鼓,扺滁陽。十七日午,過全椒,趨和州。自幸脫險卽
夷,無復置慮。行四十里,渡後河,見面山隱隱。問從者。云:當陟此。
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冉過峰後。馬入山嘴,巒岫迴合,桑
田秩秩,凡數村,儼若武陵仇池,方以爲喜。旣暮,入益深,山益多,
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窮,始大駭汗。過野廟,遇老叟,問此爲何
山。曰古昭關也。去香林尙三十餘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
烈原以驅虎也。時銅鉦束燎,皆不及備,傍山涉磵,怪石如林,馬
爲之辟易,眾以爲伏虎。卻顧反走,顚仆枕籍,呼聲甚微,雖强之
大譟,不能也。良久乃起,循崖以行,諦視巖塹,深不可測,澗水潺
[01p071a]
潺,與風疾徐,仰見星斗滿天,恐不可免。且念伍員昔嘗厄於此
關,豈惡地固應爾耶。盡二鼓,抵香林,燈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噫,余以離親之久,諸所弗計,冒險夜行,度二關,犯虎穴,雖頻危
而幸免焉,其亦可謂不審也已。謹志之,以爲後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