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i0092 靈寶文檢-- (CK-KZ)


[07p009a]
重刋道藏輯要靈寶文檢凡例
一 上九皇東極九宸諸天九天可稱臣餘下不必蓋九皇者
  猶人間之至尊而眾聖雖帝位者皆一方之帝於九皇如
  諸侯之於百官也眾聖只稱小兆師門則稱嗣
一 九皇請表每位專奏一通略入事意以日啓
  設醮降眞以致望幸之意其他眾眞請狀亦然蓋竢登壇
  行道另申表詞致禱或醮事請九皇者只用請狀爲便如
  表上排列九皇御號則不成款式也
一 題頭如恩佑原赦天威旨命上言天聽聖駕恩德天慈天
  庭矜允以聞之類皆要頂格題平不必擅空去聲曹府官
[07p009b]
  將於表奏上則不空中下奏申牒狀其中有九御及上聖
  字號好生等字皆要題頭一應大小申表奏牒不可抽破
  姓名只在一行書寫最爲妥貼
一 書法字體前賢有縱筆及常俗所便點畫增減不同於奏
  表申牒並不可用以及擅用古字隨意執筆謄寫不顧訛
  謬今依正韻考實刋刻書寫之人更能盡意善美備矣
一 原書中款式題頭並減別字跡不練句讀音豆一概改正
  其表文有一二略減者必依前式爲法其留意焉
一 文奏箋申狀牒有同前二字者留心細玩自能聯絡
一 文檢中黃籙預正兩奏以及分門各類一切奏申狀牒詞
[07p010a]
  句工妥貼實一並刋入餘不足者以定制集中採入合爲
  一書兩不遺棄足備世用
一 原書中本無陰陽醮品分位今依
下元黃籙臣庶通修羅天大醮分位考實揀明分設成集庶享
天祀地報本陳情可以盡誠矣 分去聲
一 設醮降眞依古儀當醮之時三獻禮畢辭聖獻湯舉止要
  在舒緩恭敬至誠隨堂雜務亦須衣冠齊整一體誠敬方
  期感神而來降矣然一千二百分位繁多酌獻器具一時
  難以置設依𥳑略者三百六十百二十分亦可以盡其誠
  矣大凡齋醮從啟至散人皆倦困多怠惰不恭斯時天人
[07p010b]
  交感之際如不盡誠謁獻不惟神不領享而且遭重責臨
  事者愼之
一 金籙受生齋今依各處善本校正續爲一卷觀者自知如
  其不足黃籙正奏九皇醮中採用
一 玉籙血湖齋奏申符𥳑不相連接今特彙成一集其不足
  者黃籙正奏中採之
一 原集本無雲篆眞文今依
皇經集註赤文校正刋入
一 原書内疏意過於𥳑捷恐不能盡於人意一概刪去
一 𥳑符不全錄者皆由無科關奏故不繁刻
[07p011a]
一 原書本無月令對聯今採於雅俗刋入備用
一 原書本少痛念今採雅俗以及陳公仲遠作述刋入備用
一 文檢定制諸眞表箋纂合分爲二集各類分題並行校正
  規款題頭書表者勿惜片紙而擅脫空以及年月挨連表
  文有壞規款其表箋中或有一二略簡款式者皆依通天
  救苦表爲則
一 書寫文奏申表當用鮮明潔淨紙張勿用朽壞殘故以及
  油污墨跡上神不納故也
一 書表之紙長一尺二寸上寛八分不通蟻走古云下不通蟻走
  不居頭聖不落腳其字大則二分半小則二分務要點畫
[07p011b]
  分明切勿任意行草年月必留三行或四行亦可聖簽以
  表紙半長爲度申奏同然
一 諸文牒其字大則四分小則三分半過於小則卑過於大
  則僭尾上存紙半幅年月寫中紙短再接一半不可苟簡
  了事則不合款矣
一 用印只用水印勿用油印水印達上油印達下且焚化時
  油烟污紙神不領納也
一 年月只除太𡻕二字卽端正下印如印在年字上者不知
  出於何書殊不取矣
一 牒札榜意只有前爲後爲其中死名數目可以點硃餘字
[07p012a]
  不得擅點實干禁忌
一 焚化爐中不得置放油物又不得以油燭焚化蓋恐油烟
  污紙神不受也
一 原書皆用可漏今改小函於小函内再加可漏更屬妥貼
  然護函簽上直寫天樞院投進則内小函方是正奏而可漏
  猶爲用緊可漏與表紙同長本職印同寬聖簽半長爲度
一 諸表文惟九御東極三元東嶽有通進以下皆無今見用
  直日引進司者不知是何銜職殊不取矣
一 諸表文上有中謝二字者乃分聖位之黃道而設也如表
  上從頭數至聖位落於黃道則貼聖簽如落黑道以中謝
[07p012b]
  二字塡寫黑道位上次行則貼聖簽黃道者靑龍明堂天
  刑朱雀云云恐不能記此則記道遠幾時通達路遙何日
  還鄉有辶者黃道無辶者黑道也
一 年月依黃籙大齋立成要選擇節會良日開壇啓事散壇
  再得吉日更佳仍避丙寅丁卯丙申丁酉戊戌戊辰及受
  死龍虎凶敗惟三會日無忌
一 定制集載玄都律云上章表切忌戊戌戊辰辰爲天門戌
  爲地戸辰將龍戌將狗其日太上丈人詣
太上老君對校天下男女應生者註玉厯九炁丈人詣
九老仙都君對校天下男女應死者註死籍
[07p013a]
天帝丈人諸天帝君對校天下男女罪過其日天門不開中黃
  大神監守天門若人犯此攝人魂魄吾儕不可不知
一 齋醮啓壇仍避雷霆白虎大煞白虎入中宮其日忌正㕔
  動用鍾鼓法樂犯之損人如占中宮先期鋪舒次日占中
  宮則不忌
一 設齋醮惟三會八節五臘小會四始十天節會本命之日
  許人奏吿懺悔其日設齋醮則存歿兩利矣要知此項日期於通書查
  考

 已上凡例大半出於呂樸菴先師定制集中今者備錄於此
  言淺而理微詞明而義正願同志者其留意焉而後學之
[07p013b]
  人須常常玩讀則臨事不致其悞可同歸於至善矣
             芥子山房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