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i0005 太上玄元道德經解-- (CK-KZ-jye)


[01p001a]
太上道德經解序
夫至人能爲至文,至文卽寓至理。維我
太上,至哉人乎;伏讀尊經,至哉文乎。而解人不易索,正恐至理
之終晦也。乃或有謁殿而陳曰:『神寶《道德經》,自漢迄今,名公鉅
卿、文人學士,注釋累數百餘家,編在道藏,各抒所見,均爲尊經
之補。雖樹論不同,而未始不羽翼乎,道統也。』余曰:『然至理至文,
必須至解,諸家之解,亦云解矣,而非至也,解其所解,尙非道德
尊經之本解也,卽非吾之所謂至解也。』一日,
玉淸内相孚佑帝君來訪余,袖出尊經注釋;余披而細閱之,知

[01p001b]
八洞仙祖闡揚奥旨,不離乎道,不泥乎道,就文解意,淺近無非
高深。俾千萬世後,能領畧此尊經者,以之爲已,則順而祥;以之
爲人,則愛而公;以之爲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而玄綱仙譜,
卒亦莫能踰越其範圍,其解乃至解也。以至文而得至解,斯至
理不終晦,而至人日益尊。吾旣佩服乎至文,吾尤愛慕乎至解
也。猶憶曩時與
呂帝同訂天經,攺訛正誤,筆削俱出
呂帝手而余第總其成,固知
呂帝誠屬仙才,而今又閱羣才之注,則信乎仙才之筆非塵凡
之所得比。並而至文賴之以明,至理緣之以發洩也。九天開化
[01p002a]
司祿文昌敬序。
[01p003a]
太上道德經解序
嘗見世間暴棄者流,其於邃深奥秘之言,動云不求深解,又曰
吾以不解解之,如此等輩,譬甘坐於幽暗中而不求見天日之
光者也。然或自騁管見,解其所解,究非作者之所謂解,豈遂許
其能羽翼經傳也乎?則甚矣至文之必需至解也。恭惟
神寶大天尊道德尊經,凡五千言,由漢唐以來,上自公卿大夫,
下逮文人學士,注者不一家,而於尊經之本諦,有牽扯内功離
而去之者,有拘文牽義泥而執之者,有瑕瑜互見者,有顯晦各
半者,皆不獲見全璧。近日遊紫雲觀,得見同班
八洞仙祖依至理以闡經,按章逐句,無字不晰,無文不貫,絶不
[01p003b]
作一奇異語。而
太上當年作經之本義,於是乎昭然若揭。世人能本此注,以體
此經,則以之爲已爲人,順而祥愛而公矣;以之爲天下國家,亦
何所處而不當哉。如此者,斯謂之正解,斯謂之妙解,亦斯謂之
至解也。自有至文以來,其不可無是至解也夫。
           大羅班首同袍道弟蘇朗敬序
[01p004a]
太上道德經解序
記有之,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固也。而吾謂作不足以詒千
萬世法,非聖也;述不足以迪千萬世心,非明也。則甚矣作固難,
述尤難也。惟我
神寶太上當周季出函谷關,關尹知爲異人,懇著《道德經》凡五
千言,分爲八十一篇,或長言之,或短咏之,所爲正心誠意之功,
修齊治平之略,罔弗備具,非專爲黃冠者立論也。第其後申韓
之徒,有竊其說而以刑名法術治世者,其究流於刻薄寡恩,後
世病申韓,因而病之。嗟乎,我
太上道德尊經昭如日月,曾見有刻薄寡恩之說,而著於篇帙
[01p004b]
也哉。是此經不顯於天下後世者,述者之無人也。雖由漢迄明,
注尊經者不無百家,而或泥於經而注之,或離於經而注之,非
牽强而扭合,卽附和而雷同,其於我
太上經論本旨,絶少脗合,則亦安頼是述乎?我
八祖恐人心之終蒙,將永晦
太上之至道,一日偶集碧雲洞中,相與合注經解,注成潄口而
捧讀之,直如從幽暗中出,忽見天淸日朗,茅塞頓除,不鑿奇怪,
不涉隱僻,就文解意,無注非中,而
太上當年著經之意,於是乎昭揭,此而尙不謂述者之明乎。前
有述者,可弗論矣;後有述者,蔑以加矣。是則不有
[01p005a]
太上之作,無以開
八祖之述也,抑不有
八祖之述,又曷以闡
太上之作哉。如
太上斯可以作,亦惟如
八祖斯可以述也夫。
          玉樞右宰宏教眞君柳守元敬序
[01p006a]
太上道德經解題詞
曩者
八洞仙祖合注此經,予曾題誌數言。今門弟子將
孚佑上帝闡義合而刻之,歸入集中,洵玄門之至寶也。我
帝師於朝禮期外,恒詣
太上宮聽法談玄,恩賜坐論,領契最深,故此經之旨得仙注而
始明,得我
孚佑帝師之闡義而益明,非如世解尋章摘句,又或多牽引附
會者之可比也。《道德經》本如太極,統會萬天,各隨境地,示現不
同,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使人因其分量而自爲會入。予於
[01p006b]
此闡義合注,亦復云爾。
            宏教弟子柳守元熏沐題詞
[01p007a]
太上道德經讚
唐肅宗皇帝御製
晝見殊相,浮空浮色。道釋人天,作禮瞻奉。申命藻繪,示諸郡國。
唐憲宗皇帝御製
大道之祖,上德之母,王者之師,生民之父,施教中華,禮傳尼父,
西出函關,化胡成佛。惟天之覆,萬物並育。
宋眞宗皇帝御製
大哉混元,超乎形氣,先天而生後天。五千玄文,立教垂世,萬劫
常存,道尊德貴。
宋仁宗皇帝御製
[01p007b]
大哉至道,無爲自然,劫終劫始,先地先天,含光默默,永劫綿綿。
東訓尼父,西化金仙。百王取則,屢聖攸傳。萬教之祖,玄之又玄。
明太祖皇帝御製
 心淵靜而莫測,志無極而何量,恍惚其精而密,恍惚其智而
 長,宜乎千古聖人,務晦短而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