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八十一難經纂圖句解卷之四籍四
盧國秦越人撰
臨川晞范子李駉子埜句解
二十四難曰手足三陰三陽氣巳絶何以爲
候可知其吉凶不
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其氣死絶何者
爲證候可以知其吉凶生死否
然足少陰氣絶即骨枯
答足少陰腎之經内榮骨髓腎氣死絶則
枯隨枯槁
少陰者冬脉也
足少陰腎乃冬之脉
伏行而温於骨髓
腎氣隱伏流行骨髓自然温和
故骨髓不温即肉不著骨
骨髓無腎氣以温養故肉肌不著於骨
骨肉不相親即肉濡而却
骨肉相離而不相親則肉濡滯而却縮
肉濡而却故齒長而枯
齒骨之餘齒斷之肉結縮故齒漸長而枯
[004-210626b]
燥謂齒乾燥色不澤
髮無潤澤
腦者髓之海腎主骨髓髮者腦之所養故
華在髮今骨髓旣枯故髮不潤
無潤澤者骨先死
髮無潤澤是骨先死之證
戊日篤己曰死
戊巳土也腎水也土能尅水故云戊篤巳
死
足太陰氣絶則脉不營其口唇
足太陰脾之經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脾
氣既絶故血脉不榮口唇
口唇者肌肉之本也
脾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口唇肉之所
終脾氣内養肌肉外華於口唇
脉不榮則肌肉不滑澤
血脉不榮則肌肉粗澁不滑澤
肌肉不滑澤則肉滿
肌肉粗澁不滑則腪滿無文
肉滿則唇反
[004-210626c]
肉腫滿則唇反無文
唇反則肉先死
唇反無文是肉先死之絶
甲日篤乙日死
甲乙木也脾土也木能尅土故云甲篤乙
死
足厥陰氣絶即筋縮引卵與舌卷
足厥陰肝之經肝主筋人之運動皆筋力
之所爲又上通於舌下關於卵肝氣死絶
則諸筋縮急舌卷卵縮
厥陰者肝脉也
足厥陰屬肝
肝者筋之合也
肝之精氣生養筋也
筋者聚於陰器
陰毛中横骨上下之堅筋謂之宗筋故筋
聚於陰器
而絡於舌本
肝之絡脉出於舌根
故脉不榮則筋縮急
[004-210627a]
肝脉不榮則筋縮短而於急
筋縮急即卵與舌
筋一縮急卵舌於縮
故舌卷卵縮此筋先死
舌卷卵縮是筋先死之證
庚日篤辛日死
庚辛金也肝木也金能尅木故云庚篤辛
死
手太陰氣絶即皮毛焦
手太陰肺之經肺之合皮也其榮毛色肺
氣陰絶則皮毛焦枯
太陰者肺也
太陰屬肺
行氣温於皮毛者也
肺之精氣生養皮毛使之氣温
氣弗榮則皮毛焦
肺氣不榮則皮毛焦
皮毛焦則津液去
腠理發泄汗出腠理是謂津液之滲於空
竅津則不行是謂液皮毛焦枯津液皆去
[004-210627b]
津液去則皮節傷
津液皆去則皮腎骨節皆傷損
皮節傷則皮枯毛折
皮節既傷皮毛枯折
毛折者則毛先死
毛羽損折是謂毛先死之證
丙日篤丁日死
丙丁火也肺金也火尅金故丙篤丁死
手少陰氣絶則脉不通
手少陰心之經心主脉眞心氣絶則血脉
不通
脉不通則血不流
心脉已絶血乃不行
血不流則色澤去
血所以榮榮華人身有光華之色澤血不
流行則身之顔色潤澤皆去
故面黑如梨此血先死
梨乃人所食之果其色黄黑心血旣散故
面無血所養有如梨之黄黑此血先死之
證
[004-210627c]
壬日篤癸日死
壬癸水也心火也水尅火故心病則壬篤
癸死
三陰氣俱絶則目眩轉目瞑
三陰者手足三陰也眩亂也瞑閉也五藏
之脉皆屬三陰皆會於目三陰氣絶故目
眩目瞑
目瞑者爲失志
人之五志皆屬於陰肝志怒心志喜脾志
思腎志恐肺志憂三陰已絶五藏皆失其
志故無喜怒思憂恐五志俱亡故曰失志
失志者則志先死
陰陽相離悵然失志
死即目眩也
欲觀五志之死但觀目眩亂
六陽氣俱絶則陰與陽相離
六陽者手足三陽也手三陽通天氣曰陽
足三陽通地氣曰陰天地陰陽否隔故曰
相離
陰陽相離則腠理泄
[004-210628a]
腠者津液滲泄之所理者文理逢會之中
陰陽隔絶則腠理開泄而不閉
絶汗乃出汗如貫珠轉出不流
腠理即汗空也汗空旣開故汗出著肉如
綴而不流散
即氣先死
汗出不流是氣先死之證
旦占夕死夕占旦死此之謂也
凡得此證而死不離當日
經絡大數第二一/首
二十五難曰有十二經
注見一難
五藏六府十一耳其一經者何等經也
總計五藏六府共凑十一經外一經不知
是何經
然一經者手少陰與心主别脉也
五藏各一脉爲十一脉心有兩脉合爲十
二經手少陰是眞心脉爲君火手心主是
心包絡脉爲相火
心主與三焦爲表裏
[004-210628b]
心主者手厥陰也三焦者手少陽也二經
合爲表裏
俱有名而無形
心包絡乃漫脂之外有細筋膜如絲與心
肺相連三焦詳見三十一難中俱有其名
無其形
故言經有十二也
以手心主凑五藏六府爲十一經
二十六難曰經有十二絡有十五餘三絡者
是何等絡也
每一經各有一絡有十二經止當有十二
絡今云十五絡不知三絡是何等絡
然有陽絡有陰絡
陽蹻經在左足外踝絡在右足内踝陰蹻
經在右足内踝絡在左足外踝
有脾之大絡
脾之大絡起自於脾名曰大包穴在臍下
陽絡者陽蹻之絡也陰絡者陰蹻之絡也
分明說陽絡陰絡之實
故絡有十五焉
[004-210628c]
以此三絡凑成十五絡
奇經八脉第三三/首
二十七難曰脉有奇經八脉不拘於十二經
何謂也
奇絡也零也不偶之義謂此八脉不係正
經陰陽而表裏配合别道奇行故曰奇經
然有陽維
維持也維持諸陽
有陰維
維持諸陰
有陽蹻
蹻捷疾也徤也言此脉行步之機要動足
之所由
有陰蹻
同上
有衝
衝脉十二經脉之海衝者通也言此脉下
至於足上至於頭通受十二經氣血
有督
督都也陽脉之都綱
[004-210629a]
有任
任者婎也是人生養之本
有帶之脉
帶束也總束諸脉使得調和
凡此八脉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脉
此八般脉與十二經不相故制别道而行
故曰奇經
經有十二絡有十五凡二十七氣
總經絡共二十七氣
相隨上下
經絡流行相隨上下
何獨不拘於經
問曰絡與十二經不相拘制
然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然
答地有二十四水配二十四經絡聖人又
於二十四經水之外再設溝渠以喻奇經
八脉溝渠乃通利諸水之道路以防備不
測之用
天雨降下溝渠滿溢
天降時雨溝渠皆滿
[004-210629b]
當此之時霶霈妄行聖人不能復圖也
當天雨霶霈之時妄行於溝渠聖人聽其
流行皆不復圖謀也
此絡脉滿溢諸經不能復拘也
奇經八脉充滿盈溢雖十二經不復拘制
聽其别道而行
二十八難曰其奇經八脉者既不拘於十二
經皆何始何繼也
八脉旣與十二經不相拘制始何所起終
何所繼
然督脉者
奇經一脉
起於下極之俞
長强穴在脊骶是督脉所起
并於脊裏
督脉結壬脉之會并於脊裏
上至風府
上至風府穴在髮上三寸
入屬於腦
上入於腦
[004-210629c]
任脉者
奇經二脉
起於中極之下
任脉當臍中而上行中極者穴名在臍下
四寸中極之下者曲骨穴是任脉所起
以上毛際
中極從少腹之内上行而外極於毛際
循腹裏上關元
循行於腹内上至關元穴在臍下三寸
至喉咽
上至喉咽
衝脉者
奇經三脉
起於氣衝并足陽明之經
氣行在小腹毛中兩旁各二寸是穴乃足
陽明脉氣所發
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夾臍兩旁而上行散於胸中
帶脉者
奇經四脉
[004-210630a]
起於季脅
季脅在筋下下接於𩀜骨之間是帶脉之
所起
回周一身
回繞也繞身一周猶如束帶
陽蹻脉者
奇經五脉
起於跟中
自足跟起
循外踝
循行足外踝骨中衝穴
上行入風池
上入風池穴在項後髮際䧟中
陰蹻脉者
奇經六脉
亦起於跟中
自足跟起
循内踝
循行足内踝骨照海穴
上行至咽喉 上至於咽喉
[004-210630b]
交貫衝脉
與衝脉交接貫通
陽維陰維者
是陰陽之綱維主持陰陽之脉此二脉乃
奇經八脉
維絡於身
絡持經絡乎此身
溢畜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
二脉盈溢積畜不能循環周流灌溉於十
二經中
故陽維起於諸陽會也
陽維脉起於諸陽所會之地
陰維起於諸陰交也
陰維脉起於諸陰所交之地
聖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流於深湖故聖人
不能拘通也
聖人設溝渠以通水道溝渠滿溢然後流
入於深湖雖聖人亦不復拘制溝渠之流
通也譬如下文奇經八脉
而人脉隆盛入於八脉而不環周故十二經
[004-210630c]
亦不能拘之
人身經脉隆盛入於奇經八脉别道而行
臣十二經亦不拘制
其受邪氣畜則腫熱
八脉受外邪氣才一積畜則成腫熱
砭射之也
以砭石射刻之
二十九難曰奇經之爲病何如
何言奇經之脉當問奇經之病
然陽維於陽
陽維脉能維其諸陽
陰維於陰
陰維脉能維持諸陰
陰陽不能相維
陽不能主符諸陽陰不能主符諸陰
則悵然失志
悵然者驚也驚則失志恍惚
溶溶不能自收持
溶溶者緩慢故不能收拾維持
陰蹻爲病
[004-210631a]
諸陰脉盛散入陰蹻則陰蹻病
陽緩而陰急
緩急即虚實之義陰蹻在内踝病則其脉
從内踝上急外踝上緩又病足勁直而五
絡不通
陽蹻爲病
諸陽脉盛散入陽蹻則陽蹻病
陰緩而陽急
陽絡在外踝病則其脉從外踝急踝上
緩又病狂走不卧
衝之爲病
衝脉受病
逆氣而裏急
腎氣不足傷於衝脉故逆氣者脹逆也裏
急者腹痛也
督之爲病
督脉受病
脊强而厥
督脉在脊故脊强而厥逆
任之爲病
[004-210631b]
任脉受病
其内苦結男子爲七疝
氣血虚弱寒温不調故其内苦結男子七
疝者□疝盤疝寒疝癥疝附疝狼疝氣疝
是也
女子爲瘕聚
瘕脊假於物形也八瘕者蛇瘕脂瘕青瘕
黄瘕燥瘕血瘕狐瘕鱉瘕是也
帶之爲病
帶脉受病
腹滿
腹肚膨滿
腰溶溶若坐水中
腰溶溶然緩慢若坐於水中
陽維爲病苦寒熱
陽維脉受病陽爲衛故寒熱
陰維爲病苦心痛
陰維脉受病陰爲榮榮爲血心生血故痛
此奇經八脉之爲病也
此句總言八脉受病
[004-210631c]
榮衛三焦第四二/首
三十難曰榮氣之行常與衛氣相隨不
榮華也百骸九竅由此血氣以滎華也衛
護也人慓悍之氣行於經脉之外晝行於
身夜行於藏護衛身體也問榮氣與衛氣
相隨不
然經言人受氣於穀
人無根株飲食爲命故人受氣於穀
穀入於胃
胃者水穀之海胃爲市所以穀入於胃
乃傳與五藏六府
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
腎氣歸心淫精於脉飲入於胃游溢精氣
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下通膀胱
五藏六府皆受於氣
五藏六府皆受穀氣
其清者爲榮
胃化水上傳與心生血血爲榮故穀氣清
者爲榮
濁者爲衛
[004-210632a]
胃化穀爲氣上傳與肺肺主氣氣爲衛故
穀氣之濁者爲衛
榮行脉中
榮血屬陰陰三内故榮行於血脉之中
衛行脉外
衛氣屬陽陽主外故衛行於血脉之外
榮周不息
榮衛周流曾無休息
五十而復大會
人一日一夜榮衛五十周明日艮時復大
會於手太陰
陰陽相貫
陰陽更相貫串流通
如環無端
如環無有端倪
故知榮衛相從也
故知榮衛相與流行
三十一難曰三焦者
上焦中焦下焦
何禀
[004-210632b]
何所禀賦
何生
何所發生
何始
始於何所
何終
終於何所
其治常在何許
治療之法常在何所
可曉以不
可通曉此理否
然三焦者水穀之道路
三焦與决瀆之官水道出焉水行自上焦
入自下焦出
氣之所終始也
膻中爲氣海又氣海在臍下三寸與知氣
之終始
上焦者在心下下鬲在胃上口
此指上焦所在去處
主内而不出
[004-210632c]
主容納水穀而不出
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䧟
者是
膻中穴名直兩乳中是穴膻中爲臣使之
官主氣布陰陽和志達喜樂由生
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
飲清中焦所在去處
主腐熟水穀
主腐順變化水穀以爲氣血
其治在齊傍
齊傍左右各一寸名天樞穴
下焦者當膀胱上口
此指下焦所在去處
主分别清濁出而不内以傳導也
以上應所納水穀者分而别之清爲小便
濁爲大便傳導於其外
其治在臍下一寸
名陰交穴
故名曰三焦
又總言之
[004-210633a]
其府在氣街
氣街者陰陽道路也在少腹毛中各二寸
是穴乃足陽明脉氣所發足陽明胃化穀
爲氣三焦又主三元之氣故其府在氣街
一本云衝
此非扁鵲之語蓋吕氏再録之云别本有
此言也氣衝者十二經根本諸經行氣之
府此義亦通
三十二難曰五藏俱等
五藏皆在腹肚中
而心肺獨在鬲上者何也
心肺獨在胸鬲之上者如何
然心者血肺者氣血爲榮氣爲衛
心爲帝王高居逺視心生血血爲榮肺爲
華蓋位亦居高肺生氣氣爲衛
相隨上下謂之榮衛
血流據氣氣動依而或上或下相隨而行
通行經絡榮周於身
流通往來於十二經十五絡中周徧而不
均
[004-210633b]
故令心肺在鬲上也
心肺乃血氣之主又通天氣故在鬲上
三十三難曰肝青象木
肝色青象東甲乙木
肺白象金
肺色白象西庚辛金
肝得水而沉
肝遇水即沉
木得水而浮
木乃肝之氣遇水反浮而不沉
肺得水而浮
肺遇水即浮
金得水而沉
金乃肺之氣遇水反沉而不浮
其意何也
肝木肺金沉浮如何
然肝者非爲純木也
東方甲乙木肝屬木非純禀木之氣
乙角也
甲爲陽乙爲陰乙帶金非木音也木爲陽
[004-210633c]
金爲陰陰陽交錯
庚之柔
東方甲乙木畏西方庚辛金乙嫁庚爲婦
庚爲陽乙爲陰柔陰也
大言陰與陽
以陽木之大者言之庚共陰陽甲爲陽乙
爲陰
小言夫與婦
以用木之小者言之莫若夫婦甲乙木畏
庚辛金故釋其妹乙嫁庚爲婦乙爲婦陰
庚爲夫陽
釋其微陽
甲爲陽釋甲之氣
而吸其微陰之氣
乙爲陰又懷金性吸受乙陰之氣
其意樂金
甲之意思喜樂金性
又行陰道多
木七月受氣十月長生自七月至十二月
多是陰道正月臨官二月帝旺方是陽道
[004-210634a]
故肝得水而沉也
乙與庚合從夫之性故肝得水而沉也
肺者非爲純金也
西方庚辛金肺屬金非純金氣
辛商也
庚爲陽辛爲陰辛帶火性商金音也火爲
陽金爲陰陰陽交錯
丙之柔
西方庚辛金畏南方丙丁火辛嫁丙爲婦
丙爲陽辛爲陰柔陰也
大言陰與陽
以肺金之大者言之莫若陰陽庚爲陽辛
爲陰
小言夫與婦
以肺金之小者言之莫若夫婦庚辛金畏
丙丁火故釋其妹辛嫁丙爲婦辛爲嫁陰
丙爲夫陽
釋其微陰
辛爲陰釋夫微陰之氣
婚而就火
[004-210634b]
辛金就丙火爲婚姻
其意樂火
肺金之意喜樂火性
又行陽道多
金正月受氣四月長生自正月至六月多
是行陽道至七月臨官八月帝旺乃是行
陰道
故令肺得水而浮也
丙與辛合從夫之性故肺遇水而浮
肺熟而復沈
肺生浮而熟沈
肝熟而復浮何也
肝生沉而復浮
故知辛當歸庚
庚純金性辛帶火性故肺生則浮至肺熟
而復沉者是知辛帶火性復還庚金之性
乙當歸甲也
甲純木性乙帶金性故肝生則沉至肝熟
而復浮者是知乙帶金性復還甲木之性
三十四難曰五藏各有聲色臭味可曉知以
[004-210634c]
不
肝心脾肺腎皆有聲音皆有顔色皆有香
臭皆有滋味可曉知此理否
然十變
論五藏止有五變合藏府則有十變
言肝色青
五色之變在乎木也五藏五色由肝木之
氣更相漑灌故各從其類見其色肝者木
之精震之氣其色青位居東方
其臭臊
得火之變故其臭則臊
其味酸
土受木味則酸曲直作酸酸取其收歛也
其聲呼
金木相配發聲爲呼
其液泣
水行氣漑灌於子故生泣也
心色赤
木之布色在火赤也
其臭焦
[004-210635a]
五臭之變在乎火五藏五臭火盛則焦苦
出焉
其味苦
脾主甘受味火由土受之則炎土作苦苦
取其燥泄也
其聲言
金火相當夫婦相見發聲爲言
其液汗
水火交泰蒸而成汗
脾色黄
木之布色在土乃黄
其臭香
火之化土其臭乃香
其味甘
脾土味甘甘能受味以取寬緩行五味以
養五藏各從其類以配其味在本藏則甘
其聲歌
金土相生母子相見發聲爲歌
其液涎
水行液在脾爲涎
[004-210635b]
肺色白
木之布色至肺乃白
其臭腥
火之變在金則腥
其味辛
土之受味主肺爲辛辛取其散閏也
其聲哭
五音之發在乎金金發五音以出五藏各
從其類以發其聲金在本性爲哭謂肺屬
金金商也秋愁也在志則愁哭
其液涕
水之行液在肺或涕
腎色黑
木之布色在腎乃黑
其臭腐
火主臭在水爲臭腐
其味鹹
土之受味在水則潤下作鹹鹹取其柔軟
也
其聲呻
[004-210635c]
子之見母乃發嬌呻之聲
其液唾
口液皆出於水水行五液分灌五藏故諸
藏各有液在本宫則爲唾
是五藏聲色臭味也
總言五聲五色五音五液遞相榮養
五藏有七神各有所藏耶
問五藏有七神各藏其神氣
然藏者人之神氣所舍藏也
答舍宅也藏宿也人之神氣各藏於藏
故肝藏魂
隨神而往來者謂之魄肝藏魂神氣之輔
弼也
肺藏魄
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肺藏魄精氣之匡
輔也
心藏神
心者神明之舍心藏神精氣之化成也
脾藏意與智
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主所思是非之心智
[004-210636a]
之端也智主所記
腎藏精與志也
兩神相薄合而成形謂之精在心爲志
士心者心之所之乎
黄帝八十一難經纂圖句解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