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d0041 黃帝內經靈樞略-- (HFL)


[000-001a]
黄帝内經靈樞略業一
黄帝問曰夫人之始生也何築爲基何立爲
順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爲基以
父爲順失神者死得神者生黄帝曰何者爲
神岐伯曰血氣和合榮衛已通五藏已成神
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人也榮衛之行不失
其常六府化穀津液布揚故能長乆天地之
間六合之内不離於五人亦應之黄帝問曰
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聞
其故岐伯對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
[000-001b]
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
精兩精相薄謂之神隨神而往來謂之魂并
精而出入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
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
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
之智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隂陽而調柔剛如是則
邪僻不至長生乆視矣岐伯曰血氣精神者
所以奉於生而周於性命者也經脉者所以
行血氣而榮衛隂陽濡筋骨而利關節者也
[000-002a]
衛氣者所以温爪肉而充皮膚肥腠理而司
開闔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
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則經脉流行榮衛
隂陽筋骨勁强關節滑利矣衛氣和則爪解
筋滑和皮膚調柔腠理緻宻矣志意和則精
神專直魂魄不散悔忿不至五藏不受邪氣
矣寒温和則六府化穀風痹不作經脉通利
肢節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藏者所以藏精神
血氣魂魄也六府者所以化水穀而行津液
也此人之所以具受於天矣岐伯曰隂陽俱
[000-002b]
盛邪乃得住岐伯曰正邪從外襲内而未有
定舍及淫於藏不得定處與榮衛俱行而魂
魄飛揚使人卧不安而善夢也
   六氣論篇
黄帝問曰余聞人有精氣津液血脉余意以
爲一氣耳今乃辯爲六名余不知所以願聞
何謂精岐伯對曰兩神相薄合而成形常先
身生是謂精帝曰何謂氣岐伯曰上焦開發
宣五穀味薰膚充身澤毛若露之溉是謂氣
帝曰何謂津岐伯曰腠理發泄汗出腠是謂
[000-003a]
津帝曰何謂液岐伯曰穀氣滿淖澤注於骨
骨屬屈伸以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
帝曰何謂血岐伯曰中焦受血於汁變化而
赤是謂血帝曰何謂脉岐伯曰擁遏榮氣令
無所避是謂脉也夫氣呼則出吸則入天之
精氣其大數常出三而入一也故穀不入半
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上焦如霧中焦如
溝下焦如瀆帝曰榮衛之行皆何道出入岐
伯曰榮出中焦衛出上焦清者爲榮濁者爲
衛榮在脉中衛在脉外黄帝問曰何氣爲榮
[000-003b]
何氣爲衛岐伯對曰人受氣於穀穀入於胃
以傳與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氣其清者爲榮
濁者爲衛榮在脉中衛在脉外榮周不休五
十周而復大會隂陽相貫如環無端衛氣行
於隂二十五度行於陽亦二十五度分爲晝
夜故氣至陽而行至隂而止夫液者所以灌
精而濡空竅者也故上液之道開泣出不止
則液竭液竭則精不灌精不灌則目無所見
矣五藏者合神氣魂魄而藏之六府者受穀
而行之受氣而揚之經脉者受血而榮之合
[000-004a]
而以治夫平人胃滿則腸虚腸滿則胃虚更
滿更虚氣得上下五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
乃居故神者水穀之精氣也夫氣之在脉也
邪氣在上者言邪氣之中人也高故在上也
濁氣在中者言水穀皆入于胃其清氣上注
于肺濁氣流于腹胃言寒温不適飲食不節
而病于腹胃故命曰濁氣在中也清氣在下
者言清濕地之氣必從足始故曰清氣在下
也隂與陽别寒與熱爭兩氣相薄合癰膿岐
伯曰人所受氣者穀也穀之所注者胃也胃
[000-004b]
者水穀氣血之海也海之所出者雰霧而布
太虚也胃之所出者氣血而行經隧也經隧
者五藏六府之大絡也肺合大腸大腸者傳
送之府也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府也肝
合膽膽者中清之府也脾合胃胃者五穀之
府也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隂屬
腎腎氣上連肺故將兩藏三焦者中瀆之府
也水道出焉此六府之與合者也夫五藏常
内閱於上七竅故肺氣通於鼻鼻和則鼻能
知臭香矣心氣通於舌舌和則舌能知五味
[000-005a]
矣肝氣通於目目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
通於口口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腎氣通於耳
耳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五藏不和則七竅不
通六府不和則留結爲癰故邪在府則陽脉
不利陽脉不利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氣盛
矣陽氣大盛則隂脉不利隂脉不利則氣留
之氣留之則隂氣盛矣隂氣大盛則陽氣弗
能榮故曰關陽氣大盛則隂氣弗能榮故曰
格隂陽俱盛不得相榮故曰關格關格者不
得盡期而死矣黄帝曰氣獨行五藏不榮六
[000-005b]
府何也岐伯曰氣之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
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隂脉營其藏陽脉營其
府如環之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溢之
氣内溉藏府外濡腠理也舍精神於心以知
古今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精神之舍也其
藏堅固邪不能容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
神去則死矣深居靜處與神往來閉户塞牖
魂魄不散專意一神精氣不分無聞人聲以
收其精必一其神閉其外門眞氣乃存黄帝
問曰有一脉生十餘病者或痛或癰或寒或
[000-006a]
熱或癢或痹或不仁變化無窮其故何也岐
伯對曰此皆邪氣之所生也帝曰余聞有眞
氣有正氣有邪氣何謂眞氣岐伯曰眞氣者
所受於天與穀氣并而充身也正氣者正風
也從一方來非實風又非虚風也邪氣者虚
風之賊傷人者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
風之中人也淺合而自去其氣柔弱不能勝
眞氣故自去虚邪之中人也洒漽動形起毫
毛而發腠理其入深内薄於骨則爲骨痹也
薄於脉中則血不通則爲癰也薄於内與衛
[000-006b]
氣相薄陽勝者則爲熱隂勝者則爲寒寒則
眞氣去眞氣去則寒薄於皮膚之間其氣外
發腠理開毫毛摇氣往來則爲不仁也虚邪
偏客於身半其入深内干榮衛榮衛稍衰則
眞氣去邪獨留發爲偏枯也黄帝問曰余聞
腸胃受穀上焦出氣以温爪肉而養骨節通
腠理中焦出氣如露上注溪谷而滲經脉津
液和調變化赤而爲血血和則經脉先滿滿
乃注於經絡經絡皆盈乃注於經脉隂陽已
張因息乃行行有綱紀周有道理與天合同
[000-007a]
不得休止切而調之從虛去實寫則不足疾
則氣減留之先後從實去虚補則有餘血氣
已調形神乃持余已知血氣之平與不平未
知癰疽之所從生成敗之時死生之期期有
遠近何以度之可得聞乎岐伯對曰經脉流
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合紀故天宿失度日
月薄蝕地經失紀水道流溢草廬不成五穀
不殖徑路不通民不往來衖聚邑居别離異
處血氣猶然請言其故夫血脉榮衛周流不
休上應星宿下應經數寒氣客於經脉之中
[000-007b]
則血泣血泣則不通不通則衛氣歸之不得
復返故癰腫也寒氣化爲熱熱勝則腐肉腐
肉則爲膿膿不瀉則爛筋筋爛則傷骨骨傷
則髓銷髓銷則骨空骨空不得泄瀉則筋枯
骨虚則筋骨肌肉不相榮經脉敗漏熏於五
藏藏傷故死矣
   迷惑論篇
岐伯曰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爲
睛目者五藏六府之精榮衛魂魄之所常榮
神氣之所生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也
[000-008a]
是故瞳子黑睛法於隂白睛赤脉法於陽故
隂陽俱轉而睛明也目者心之使心者神之
舍也故神分睛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之處
精神魂魄散不得相因而迷惑也黄帝問曰
人之善忘者何氣使然岐伯對曰上氣不足
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虚虚則榮衛留於
下乆不以時上故善忘也
   無音論篇
黄帝問曰人之卒然憂恚而無言者何道之
塞何氣之不行使音不彰願聞其方少師對
[000-008b]
曰咽喉者水穀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
下也會厭者音聲之户也唇者音聲之扇也
舌者音聲之機也懸雍者音聲之關也䪻顙
者分氣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氣之所使主發
舌者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䪻顙不閉
分氣失也是故厭小而薄則發氣疾其開闔
利其出氣易厭大而厚則開闔難其出氣遲
故重言也所謂吃者其言重卒然無音者寒
氣客於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至其機扇其
機扇開闔不利故無音也
[000-009a]
黄帝内經靈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