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28 南華真經口義--林希逸 (WYG)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莊子口義卷一
            宋 林希逸 撰
内篇逍遥遊第一
 逍遥遊者此篇所立之名也内篇有七皆以三字名
 之遊者心有天遊也逍遥言優游自在也論語之門
 人形容夫子只一樂字三百篇之形容人物如南有
 樛木如南山有臺曰樂只君子亦止一樂字此之所
[001-1b]
 謂逍遥遊即詩與論語所謂樂也一部之書以一樂
 字為首看這老子胷中如何若就此見得有些滋味
 則可以讀芣苢矣芣苢一詩形容胷中之樂併一樂
 字亦不説此詩法之妙譬如七層塔上又一層也
北㝠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
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
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㝠南㝠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㝠也水擊三
[001-2a]
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
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逺
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
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
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
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
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蜩與鷽
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
[001-2b]
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此段只是形容胷中廣大之樂却設此譬喻其意蓋
 謂人之所見者小故有世俗紛紛之爭若知天地之
 外有如許世界自視其身雖太倉一粒不足以喻之
 戴晉人所謂蝸角蠻觸亦此意也北㝠北海也鯤鵬
 之名亦寓言耳或以隂陽論之皆是强生節目鳥之
 飛也必以氣下一怒字便自奇特海運者海動也今
 海瀕之俚歌猶有六月海動之語海動必有大風其
[001-3a]
 水湧沸自海底而起聲聞數里言必有此大風而後
 可以南徙也南㝠亦海也莊子又以天池訓之齊諧
 書名也其所志述皆怪異非常之事如今山海經之
 𩔖然此書亦未必有莊子既撰此説又引此書以自
 證此又是其戲劇處摶飛翔也扶摇風勢也三千九
 萬即形容其高逺也去以六月息者此鳥之往來必
 歇住半年方可動也野馬塵埃三句此是他文字最
 奇處前後説多不通野馬遊絲也水氣也子美所謂
[001-3b]
 落花遊絲白日靜是也言此野馬塵埃自何而得皆
 世間之生物以其氣息自相吹噓故虛空之中有此
 物也此三句本要形容下句却先安頓於此謂人之
 仰視乎天見其蒼蒼然豈其正色特吾目力既窮其
 上無所極止故但見濛濛然爾鵬之飛也既至於天
 上則其下視人間不知相去幾千萬里其野馬塵埃
 相吹之息亦必如此濛濛然猶人之在下視天上也
 此數句只是形容鵬飛之高如此下得來多少奇特
[001-4a]
 若如從前之説以鵬為大野馬塵埃為細與前句不
 相接後句不相關如何見得他筆力水之積也不厚
 為下句風之喻也坳堂堂上坳深處也其水既微但
 能浮一芥而已以杯盞之𩔖置其間則膠住矣膠音
 教言粘住不動也鵬在天上去地下九萬里風自溪
 谷而起而後蓬蓬然周遍四海鵬既在上則此風在
 下培厚也九萬里之風乃可謂之厚風如此厚風方
 能負載鵬翼背負青天言飛之高也莫之夭閼無障
[001-4b]
 礙也圖南自北海而謀南徙也圖謀也蜩蟬也鷽鳩
 學飛之小鳩也鷽或作鸒音預亦小鳥而已兩字皆
 通決起者奮起而飛也搶突也奮起而飛欲突至於
 榆枋之上不過丈尺之高有時猶不能至又投諸地
 控投也言我所飛不過如此且有不能彼乃欲藉九
 萬里之風而南徙於天池奚以奚用也此意謂淺見
 之人局量狹小不知世界之大也
適莽蒼者三飱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
[001-5a]
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
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此小年也楚之南有㝠靈者以五百嵗為春五百嵗為
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嵗為春八千嵗為秋而彭祖
乃今以久特聞衆人匹之不亦悲乎
 莽蒼者一望之地莽蒼然不見我欲適之一往一來
 不過三飯而腹猶果然果實也食未盡消也言其近
 也將為百里之往則必隔宿舂擣糧米而去非可三
[001-5b]
 飱而已為千里之行則須三月聚糧矣此三句以人
 之行有逺有近則所食亦有多有少亦如人見有小
 大則所志趣亦有逺近又為鵬與蜩鳩之喻也二蟲
 者蜩鳩也言彼何足以知此故曰又何知小知不及
 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此兩句又是文之一體以小知
 大知一句結上鵬鳩又以小年大年一句生下一段
 譬喻朝菌犬芝也亦名日及生於糞上暮生見日則
 死彼但知有朝暮而已安知有晦朔也蟪蛄寒蟬也
[001-6a]
 春生夏死夏生秋死不見四時之全故曰小年㝠靈
 木名也大椿亦木名也此亦寓言不必求其實言㝠
 靈之生一千年方當一嵗大椿之生一萬六千年方
 當一嵗彭祖僅年八百至今乃以高壽特聞於世衆
 人皆欲慕之而不及亦是見小而不知大也久壽也
 匹慕而求似之也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髮之北有㝠海者天池也有魚焉
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脩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
[001-6b]
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摇羊角而上者九萬
里絶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㝠也斥鴳笑之曰
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翺翔蓬蒿之
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辨也
 此段只是前段又翻説一箇證據言向來湯曽問棘
 即此事也棘人名也是已即是也據此一句合結在
 下以結語為起語此其作文鼓舞處窮髮不毛也扶
 摇風勢也羊角亦風之屈曲勢也摶飛翔也絶雲氣
[001-7a]
 者言九萬里之上更無雲氣人言泰山絶頂雲皆在
 山下雷鳴如嬰兒聲然今人亦言雲只在半天是也
 圖南且謀適南㝠也言謀為南徙之計而後往南海
 也斥小澤也斥澤之鴳小鳥也飛之至者言我翺翔
 蓬蒿之間其飛如此亦至樂矣又何必他往哉其意
 即與前段同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徳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
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
[001-7b]
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榮
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
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
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
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
哉故曰至人無巳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知效一官言其智能可以辦一職之事也行比一鄉
 言其徳行可以比合一鄉而使人歸向也徳見知於
[001-8a]
 一君是為遇合而可以號召於一國言主一國之事
 也此三等人各以其所能為自足其自視亦如斥鴳
 之𩔖宋榮子見之大者也猶然笑貌也宋榮子之為
 人雖舉世毁之譽之而不加勸沮言不以為意也視
 彼一鄉一國之士但見可笑然宋榮子之所以能此
 者何也蓋知本心為内凡物為外故曰定内外之分
 在外者則有榮辱在内者則無榮辱知有内外之分
 則能辨榮辱皆外境矣斯已矣者言道理只如此也
[001-8b]
 彼既以本心為重外物為輕則豈肯汲汲然以世俗
 為事數數汲汲也雖然宋榮子之能固如此亦未有
 大樹立作家處若列子者以身御風而行虛空之間
 半月而後反其御風之時泠然而善此形容其飄飄
 之貌也泠然飄然也善美也彼既能乗風而行又視
 修身以求福汲汲然惟恐不及者不足言矣未數數
 者言其未肯似他如此數數也人之行也在地列子
 之行也御風此雖免乎行矣而非風則不可故曰猶
[001-9a]
 有所待若夫乗天地之正理御隂陽風雨晦明之六
 氣以遊於無物之始而無所窮止若此則無所待矣
 此乃有迹無迹之分也至於無迹則謂之至人矣謂
 之神人矣謂之聖人矣無巳無功無名皆言無迹也
 特下三句贊美之又贊美之也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
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
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
[001-9b]
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
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
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
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爝火炬火也日月既明何用把火時雨既降何用抱
 甕堯謂許由立則天下自治而必使我主此我自見
 其不足故以爝火浸灌自喻也尸者主也致天下者
 言以天下歸之汝也名不出於我而出於人則是在
[001-10a]
 外者也以名對實則實為主而名為賓吾不為賓者
 言吾不以外物自喪其身也鷦鷯偃鼠許由自喻也
 言其有以自足也偃伏也偃鼠潛伏之鼠也歸休乎
 君言君且歸去休不必來訪我也庖與尸祝其業不
 同言我不能舍我之所樂以代汝各守其所守亦猶
 尸祝不肯違越去其樽俎而代庖人烹割也
肩吾問於連叔曰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反
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001-10b]
連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
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乗雲氣御飛
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吾
以是狂而不信也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
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
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徳也將旁礴萬物
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
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
[001-11a]
其塵垢粃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肩吾連叔皆未必實有此人此皆寓言亦不必就名
 字上求義理中間雖有一二亦可解説而實不皆然
 也無當者無實也往而不反者謂其大言只説前去
 而不回顧也河漢天河也河漢無極謂天河在天不
 知其首尾之所極逕音徑庭音趂逕庭只言疆界遥
 逺也大有甚有也其言不近人情言非世俗所常有
 也藐姑射山名也冰雪瑩潔也所養者全陽氣伏而
[001-11b]
 不動故凝然若冰雪今之服氣道人亦有能為此者
 綽約者柔媚可愛也處子處女也則神全不食以下
 四句言其神妙也其精神凝然而定所居之地百物
 自無疵癘之病而年穀自熟蓋接輿之言如此狂與
 誑同肩吾以其言為欺誑而不可信也曰然者言固
 是如此也汝固疑而不信也文章之觀示鐘鼓之音
 聲人皆見之聞之而瞽者聾者無預此形骸之病也
 豈唯形骸有此病在心亦有此病言其心無見識猶
[001-12a]
 聾瞽然故不知此語而以為誑也時是也女與汝同
 前後解者皆以此時女為處子故牽彊不通其意蓋
 謂如此言語豈是汝一等人能之此等人其為徳也
 周游乎萬物之上而世自治彼豈肯弊弊然以治天
 下為事言其無為無不為也蘄與祈同亂者治也言
 一世之人自祈乎治我但無為而彼自治我何用自
 勞弊弊自勞之意也物莫之傷者言外物不能動其
 本心也稽至也水之大可以至天而斯人不溺旱之
[001-12b]
 甚可使金石融流土山焦枯而彼亦不熱言其無入
 而不自得也塵垢粃糠緒餘也謂此人推其緒餘可
 以做成堯舜事業豈肯以事物為意物者事物也為
 事猶言從事也陶鑄做成之意也據此一語便是郭
 子𤣥所謂不經者但其著書初意正要鄙夷世俗之
 儒故言語有過當處不可以此議之如李太白曰堯
 舜之事不足驚莫比夷齊事高潔與此何異
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㫁髮文身無所用之
[001-13a]
 章甫冠也越人既㫁髮不用衣冠宋人以此為貨而
 往越宜其無賣處也莊子此言蓋謂其所言廣大今
 世之人無非淺見此言何所用謂世不足與語此也
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
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
 此章亦見廣而後知自陋之意以堯之治天下古今
 第一人矣而於汾水之南見四子於藐姑射之山猶
 且恍然自失況他人乎喪其天下忘其天下也窅然
[001-13b]
 茫茫之意也四子既無名或以為許由齧缺王倪被
 衣或曰山海經云藐姑射在寰海外汾陽堯都也在
 堯之都而見姑射之神即堯心也一本二迹三非本
 非迹四非非本迹也如此推尋轉見迂誕不知此正
 莊子滑稽處如今人所謂㫁頭話正要學者如此揣
 摸前後解者正落其圈⬤中何足以讀莊子其實皆
 寓言也大抵謂人各局於所見而不自知其迷著必
 有大見識方能自照破也
[001-14a]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
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
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
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
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
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
以説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
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
[001-14b]
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
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
也夫
 瓠可為瓢者也實瓠之子也一瓠之大其子五石則
 亦可盛五石之水矣堅重也瓢半匏也瓠落淺而大
 之貌也掊擊碎之也不龜手者言冬月用此藥而手
 不裂也洴澼打洗也絖絮也以有此藥而為人洗絮
 數世以此為業也樽浮水之壺也以壺繫腰乃可浮
[001-15a]
 水故曰中流失船一壺千金莊子既以不龜藥之事
 喻其不知所用乃曰有此大瓠何不思之以為浮江
 之壺慮思也何不慮者言子之思何不及此也蓬心
 猶茅塞其心也此段之意亦謂見小不能用大而已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
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
子之言大而無用衆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
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機辟
[001-15b]
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
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
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遥乎寢臥其下不
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樗惡木之名也大本樹之身也擁腫盤結而瘰瘣也
 不中繩墨規矩言其不中用也立之塗近於道旁也
 此惠子戲以喻莊子之大言無用也狸狌狐之𩔖也
 敖者物之遊遨者也伺候而欲食之方其跳梁之時
[001-16a]
 不避高下亦最小而桀⬤者一旦為機網所中遂殺
 其身辟法也機辟猶言機械也斄牛旄牛也其牛至
 大而不能如狸狌之執鼠此意蓋喻世間之物有大
 有小各自不同不可以大者皆為無用也無何有之
 鄉廣莫之野言造化自然至道之中自有可樂之地
 也役役人世有福則有禍若高飛逺舉以道自樂雖
 無所用於世而禍害亦不及之即退之所謂刀鋸不
 加理亂不聞也故曰不夭斤斧物無害者安所困苦
[001-16b]
 哉惠子之問莊子之答如今人説𨼆語然後人就此
 機紬繹多少文字其原實出於此
篇齊物論第二
 物論者人物之論也猶言衆論也齊者一也欲合衆
 論而為一也戰國之世學問不同更相是非故莊子
 以為不若是非兩忘而歸之自然此其立名之意也
 天籟地籟人籟就聲上起譬喻也
南郭子綦𨼆几而坐仰天而噓㗳焉似喪其耦顔成子
[001-17a]
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
如死灰乎今之𨼆几者非昔之𨼆几者也子綦曰偃不
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
 𨼆几者憑几也㗳然者無心之貌也喪其耦者人皆
 以物我對立此忘之也槁木者無生意也死灰心不
 起也今之𨼆几者言今日先生之𨼆几非若前此見
 人之𨼆几也有我則有物喪我無我也無我則無物
 矣汝知之乎者言汝知此理乎吾即我也不曰我喪
[001-17b]
 我而曰吾喪我言人身中纔有一毫私心未化則吾
 我之間亦有分别矣吾喪我三字下得極好洞山曰
 渠今不是我我今正是渠便是此等關竅
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子游
曰敢問其方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
作則萬竅怒號而獨不聞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
百圍之竅宂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
汚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呌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
[001-18a]
于而隨者唱喁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衆
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子綦因子游一問知其亦有造理之見欲以天籟語
 之遂如此發問也方道也問此理果何如也大塊天
 地也天地之間因何有風亦猶人之噫氣也是唯無
 作言其不作則已也作則萬竅怒號者言纔動則滿
 世界皆是也萬竅萬木之竅也翏翏乎長風之聲也
 畏音偉佳音翠上畏佳者林木摇動之貌百圍言木
[001-18b]
 之大也兩手相拏曰圍上言萬竅此但以一樹之大
 者言之則其他可知文法也大木之竅宂其形之不
 同各有所似枅柱上方木斜而深者圈如桮圈之圓
 者洼曲者汚下者此皆言其竅宂之形自激者至咬
 者言竅宂中之聲于之聲輕喁之聲重言風之前至
 其聲如唱于隨其後而至者則如唱喁輕重相和也
 泠風小風也風小則其相和之聲亦小飄風大風也
 風大則其相和之聲亦大厲風者猛厲之風也濟者
[001-19a]
 止也風既止則衆竅之中向之為聲者皆不聞矣故
 曰為虛調調刁刁皆樹木為風所摇動之形前曰獨
 不聞後曰獨不見此一段文字之關鎖也而汝也莊
 子之文好處極多如此一段又妙中之妙者一部書
 中此為第一文字非特莊子一部書中合古今作者
 求之亦無此一段文字詩是有聲畫謂其寫難狀之
 景也何曽見畫得箇聲出自激者至咬者八字八聲
 也于與喁又是相和之聲也天地間無形無影之風
[001-19b]
 可聞而不可見之聲却就筆頭上畫得出非南華老
 仙安得這般手段每讀之真使人手舞足蹈而不知
 自已也此段只是説地籟却引説後段天籟自是文
 勢如此説者或謂此言地籟自然之聲亦天籟也固
 是如此風非出於造化出於何處然看他文勢説地
 籟且還他説地籟庶見他血脈綱領
子游曰地籟則衆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
 比竹笙簧之𩔖也人籟豈特比竹金石絲匏之𩔖皆
[001-20a]
 是此特舉其一耳前説地籟後説天籟却把人籟只
 一句㫁送了此亦是文法讀莊子之文須如此子細
 檢㸃庶得箇入處
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
誰⬤
 吹萬萬物之有聲者也言萬物之有聲者皆造物吹
 之吹之者造物也而皆使其若自巳出吹字使字皆
 屬造物自取者自取於己也咸其自取言萬物皆以
[001-20b]
 為我所自能而不知一氣之動誰實使之氣發於内
 而為言遂下一怒字與怒而飛同亦屬造
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大知者上知之人也閒閒者從容自得也小知小計
 較者也間間者言算星算兩自分别也大言者氣燄
 大者也炎炎有光輝也莊子之意伊周孔孟皆在此
 一句内小言者小小見識之人也詹詹者瞻前顧後
 也百家之説市井之談皆在此一句内此四句總説
[001-21a]
 世間有此兩種人知理㑹事功者言理㑹學術議論
 者
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與接為構日以心鬭
 既説上四句了却就人身上發明其寐也魂交言夜
 則神集於其心也其覺也形開言晝則四體皆動用
 也此兩句自帝王至庶人皆在内構合也應於外者
 為接言人夜則安寢平旦以來遇合之間便有應接
 内役其心如戰鬭然日日如是故曰與接為構日以
[001-21b]
 心鬭即孟子所謂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者孟子説
 得便平善被他如此造語精神百倍亦警動人後之
 禪家其言語多是此等意思
縵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縵縵
 縵者有一種人做事縵怛怛地又有一種人出著言
 語便有機穽故曰窖又有一種人思前算後不漏落
 一線路故曰密此皆言世之應物用心者然皆不得
 自在皆有憂苦畏懼之心所謂小人長戚戚是也孔
[001-22a]
 子則謂小人戚戚莊子之意則堯舜周孔皆為戚戚
 矣事之小者則惴惴然而懼故曰小恐惴惴事之大
 者則憂深思逺若失若疑故曰大恐縵縵
其發若機括其司是非之謂也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
謂也其殺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為之不可
使復之也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
復陽也喜怒哀樂慮嘆變慹姚佚啓態樂出虛蒸成菌
 其議論是非各有所主若射者之謀中的然故曰其
[001-22b]
 發若機括謂一語不虛發也司主也好勝之心自守
 不化留戀於胷次若與人有詛盟然用心憂勞日銷
 月鑠謂其内自苦也物生於春夏殺於秋冬憔悴之
 時也故以為日消之喻此三句下是意上是譬喻却
 如此下語意有所溺一去而不可回故曰溺之所為
 之上之字助語也下之字往也不可使復之也此之
 字亦訓往言不可復挽回也其為物慾所厭没如被
 緘縢然至老而不可救拔故曰老洫洫者謂其如墜
[001-23a]
 於溝壑也此等人身雖生而心已若死者矣故曰近
 死謂其胷中無知也陽生也言其心已死不復活也
 此以上形容世俗之用心喜怒以下十二字又形容
 其狀貌謂其在内者如此故其見於外也或喜或怒
 或哀或樂時乎憂慮時乎嗟嘆時乎變換意態如此
 不得又欲如彼慹者憂疑而不動之貌姚央庠之貌
 佚縱逸也啓開放不收歛之貌態做模打様也其人
 雖如此實皆不自由如樂之出於虛如氣之蒸成菌
[001-23b]
 言許多種人皆是造物使之便是吹萬如此説造物
 處又不謂自然而然言人不能以道自持則做出許
 多醜差皆若鬼神使之然讀莊子者却要如此體認
 得子細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
所由以生乎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
其所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联可行已信而不見
其形有情而無形
[001-24a]
 日夜相代乎前造物之往來者也莫知所萌言不見
 其所起之處也已乎已乎猶今人言是了是了意謂
 所萌之地雖不可知然旦暮之間不過得此而已此
 者造物也這一此字甚重不是輕下非彼無我這彼
 字却是上面此字言非造物則我不能如此然造物
 之所為必因人身而後見故曰非我無所取如此説
 得來雖若近而可見矣然其所為見使於造物者人
 實不知之故曰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為使真宰造
[001-24b]
 物也若有者似若有之而不敢以為實有也联萌芽
 之地也不得其联即莫知其所萌也可行者言天行
 之可見者也已信者甚實也造物之所行信乎有之
 而但不見其形即莫知其所為使也有情言有實也
 即已信也無形即不見其形也自日夜相代以下皆
 言造物之所為雖在面前而人不可見反反覆覆紬
 繹許多語句辭甚切而意甚至蓋欲人於此著意自
 檢㸃也
[001-25a]
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吾誰與為親汝皆悦之乎其
有私焉如是皆有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
遞相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
益損乎其真
 百骸九竅六藏即人一身之所有者也此以下又就
 人身上發明一段更是奇特賅者備也存在也言人
 之一身備此而皆在也吾誰與為親者言吾所獨親
 者誰乎這一親字下得極有理且如人身或有病在
[001-25b]
 手為其所苦則方病之時手乃為身之讎也六根皆
 然汝皆悦之乎者言六根之中皆喜之乎亦有所私
 喜乎且其在身之用何者為貴何者為賤如頭痒而
 手搔則手者頭之役望逺而足行則足者目之役役
 者臣妾也然而不足以相治者手足耳目鼻舌互相
 為用也受役者為臣役之者為君足時乎而用手手
 時乎而用足故曰遞相為君臣百骸九竅六藏之君
 臣既不可得而定名則心者身之主也其以心為君
[001-26a]
 乎心又不能以自主而主之者造物則造物為真君
 矣故曰其有真君存焉我雖如此推求欲見到實處
 然見得與見不得其所謂君者初何加損乎情實也
 故曰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真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
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荼然
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
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
[001-26b]
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大抵人之形體非我自有必有所受者既受此形於
 造物則造物與我相守不亡以待此形之歸盡而後
 已而人不能一順乎造物乃為外物所汨與之或逆
 或順以此而行盡其一生如駒過隙不能以一息自
 寧故曰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相刃相逆也相靡相
 隨汨没之意終身役役言自苦也不見其成功言無
 益也採得百花成⬤後不知辛苦為誰甜即此意也
[001-27a]
 荼然疲役又形容其役役勞苦之狀不知其所歸不
 知何日可休歇也人生之自勞如此壽雖百年亦何
 益故曰不死奚益其形化者從衰得白從白得老也
 年彌高而徳彌卲則是形化而心不化在我既無見
 識徒以心為形役形衰而心亦疲矣故曰其心與之
 然芒芒然無見識也彼愚惑之人亦當回首自思曰
 凡人之生其胷中本若是昧然無見乎豈我獨昧而
 人亦有不昧者此意蓋謂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
[001-27b]
 秉彞好是懿徳天理未嘗不明汝以人慾自昏故至
 於此知道之人豈如此芒昧乎此所謂金箆刮膜要
 汝開眼也
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心自
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
越而昔至也是以無有為有無有為有雖有神禹且不
能知吾獨且奈何哉
 成心者人人皆有此心天理渾然而無不備者也言
[001-28a]
 汝之生皆有見成一箇天理若能以此為師則誰獨
 無之非惟賢者有此愚者亦有之知代古賢者之稱
 也代變化也言其知變化之理也心自取者言其心
 有所見也若此心未能見此渾然之理而强立是非
 之論是者自是而不知其理之本然譬如今日方始
 適越而謂昔日已至之矣天下寧有是理哉此謂强
 其不知以為知也如此則是本無所見而强以為有
 既已無所見而自以為有所見雖使古聖人復出於
[001-28b]
 汝亦不可曉他人又奈汝何哉神禹即禹也借以為
 古聖人之稱也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
其未嘗有言邪其以為異於鷇音亦有辨乎其無辨乎
 此篇本為齊物論是非而作前既發為三籟之論謂
 天地之間凡有聲者皆出於造物却又引而伸之演
 説人身皆為造物所使紬繹發越至成心處而後住
 自此以下却説是非之論風之於竅比竹之聲吹萬
[001-29a]
 不同皆聲而已聲成文而後謂之言言則非吹比也
 所謂言者皆各言其意也故曰言者有言此四字便
 是是非之論其所言者特未定也謂汝雖有此言其
 出於汝⬤其出於造物⬤故曰未定其言果汝之言
 邪其在汝者未嘗有此言而為造物所使遂為此言
 邪鷇者鳥之初出卵者也鷇之為音未有所知汝之
 有言亦不自知若以為異於鷇音則實不能自異則
 以為與鷇音有分辨乎無分辨乎言其實一同不可
[001-29b]
 得而分辨也
道惡乎𨼆而有真偽言惡乎𨼆而有是非道惡乎往而
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道𨼆於小成言𨼆於榮華故有
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
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
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
 道本無真偽不知道因何而𨼆晦故有此真偽至言
 本無是非不知因何而𨼆晦故有此是非之論惡乎
[001-30a]
 往而不存者謂大小精粗是道無乎不在也惡乎存
 而不可者謂是是非非皆可也小成小見也一偏之
 見也因人之偏見而後此道晦而不明榮華者自相
 誇詡以求名譽也偏見之言自相誇詡則至言𨼆矣
 自是而後始有儒墨相是非之論人之所非我以為
 是彼之所是我以為非安得而一定若欲一定是非
 則須是歸之自然之天理方可明者天理也故曰莫
 若以明物無非彼者言以我為是則以彼為非也物
[001-30b]
 無非是者言我以為是則人以為非也在彼之説我
 則不為之見察在我知者則自知之物我不對立則
 無是無非因物我之對立而後有是有非故曰彼出
 於是是亦因彼
彼是方生之説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
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聖人不由而
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有彼有是止與方生之説同此是撰出一箇方生字
[001-31a]
 來做譬喻蓋生必有死二者不可相離若只説生而
 不説死是見得一邊而已雖然汝雖見得一邊據道
 理來他自相離不得如生則必有死死則必有生纔
 有箇可便有箇不可纔有箇不可便有箇可如何離
 得既知其説之不可離則不若因其所是而是之因
 其所非而非之古之聖人所以不用一偏之見而照
 之以天理者即因其是而已矣前説因是因非此又
 只言因是省文也
[001-31b]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
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
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
故曰莫若以明
 若以是非而論則它之説一是非也我之説又一是
 非也我與它又何以異汝雖分為人我其實分不得
 故曰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言彼與我
 皆無也偶者對也若使彼之與我不對而立混人已
[001-32a]
 而一之則為道之樞要矣環之中必虛我得道之樞
 要則方始如環中然如環之中則無終無始而無窮
 矣是亦無窮非亦無窮者言聽其自然也如此則為
 自然之天理故曰莫若以明舉前一句以結此段也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
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
物一馬也
 指手指也以我之指為指則以人之指為非彼非指
[001-32b]
 之人又以我指為非若但以我而非彼不若就他身
 上思量他又非我物我對立則是非不可定也馬博
 塞之籌也見禮記投壺篇下馬有多寡博者之相是
 非亦然若以此理而喻之則天職覆地職載亦皆可
 以一偏而相非矣萬物之不同飛者走者動者植者
 亦若籌馬之不同亦可以一偏而相非矣此蓋言世
 間無是非也只縁有彼我則有是非終不成天地亦
 可以彼我分乎此皆譬物論之不可不齊也
[001-33a]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惡乎然
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
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
 可者可之不可者不可之故曰可乎可不可乎不可
 道無精粗行之即成皆自然也謂之而然説底便是
 也我何所然乎因其然者而然之我何所不然乎因
 其不然者而不然之物固有所然者固本來也言物
 物身上本來自有一箇是底故曰固有所然固有所
[001-33b]
 可既有所然有所可則物物皆如是也故曰無物不
 然無物不可
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為一
 莛屋梁也楹屋柱也梁横而柱直厲惡而施美恢大
 之與⬤狹詭變之與循常譎詐之與平直妖怪之與
 祥瑞皆不同者也以道觀之則横直者各當其用美
 惡者各全其質皆可通而為一矣言皆歸之造物也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無成與毁復通為一
[001-34a]
 成毁物之相戾者也然無毁則無成無成則無毁譬
 如木之在山伐而用之毁也以之作室則為成物矣
 譬如用藥㕮之咀之分也合而和之可以成藥有筋
 有角而後成弓在弓則為成在筋角則為毁秦不亡
 則漢不興漢雖成而秦則毁以此觀之初無成也亦
 無毁也故曰復通為一
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
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矣因是已已而不知
[001-34b]
其然謂之道
 唯達道者知此理之為一則去其是者不用之而寓
 諸庸之中以常為用而隨用皆通通則自得矣故曰
 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矣
 幾盡也此亦無他不過因是而無是非之爭如此而
 已惟至於不知其然而循其自然此則謂之道也以
 下句已字粘上句已字此是其筆端游戲作文處
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何謂朝三曰狙
[001-35a]
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衆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
衆狙皆悦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聖人
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均是之謂兩行
 神明猶精神也勞苦精神自為一偏之説强相是非
 而不知理本同者謂之朝三此亦是做兩字設譬喻
 起與方生一様文法芧山栗也一名橡子名三與四
 也實通七數也名實未嘗變但移易朝暮而衆狙喜
 怒隨之此喻是非之名雖異而理之實則同但能因
[001-35b]
 是則世自無爭矣洪野處云列子勝於莊子如此譬
 喻二書皆同但把字數添減處看便見列子勝不得
 莊子和之以是非者和其是非而歸之一也天均者
 均平而無彼此也兩行者隨其是非而使之並行也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
矣盡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
其次以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
所以虧也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以成果且有成與虧乎
[001-36a]
果且無成與虧乎哉
 未始有物者太極之初也古之人者言古之知道者
 自無物之始看起來則天下之理極矣其次為有物
 是無極而太極也自有物而有封是太極分而為兩
 儀也兩儀雖分覆載異職各循其理何嘗有所是非
 是非起於人心之私彰露也私心既露則自然之道
 虧喪矣道既虧則有好有惡在我則愛而在物則惡
 佛氏所謂愛河是也虧其道而溺於愛此自人心之
[001-36b]
 私然以造物觀之何嘗有所成虧故曰果且有成與
 虧乎哉果且無成與虧乎哉此言人世是非之爭到
 了皆歸之空也此一段固是自天地之初説來然㑹
 此理者眼前便是且如一念未起便是未始有物之
 時此念既起便是有物因此念而後有物我便是有
 封因物我而有好惡喜怒哀樂便是有是非未能回
 思悉念未起之時則但見胷次膠擾便是道虧而愛
 成及此念一過依然無事便見得何嘗有成有虧莊
[001-37a]
 子之言若迂闊若能如此體認則皆是切身受用之
 事
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
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梧也三
子之知幾乎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
異於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
白之昧終而其子又以文之綸終終身無成若是而可
謂成乎雖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謂成乎物與我無成
[001-37b]
也是故滑疑之耀聖人之所圖也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此之謂以明
 既説成虧之理却以鼓琴喻之最為親切且如有琴
 於此用而鼓之則一操之曲自有終始此終始生於
 既鼓之後若不鼓則安有終始哉如人一念若不起
 則亦無有物我之同異也昭姓也名文古之善鼓琴
 者師曠樂師也策擊樂器之物也今馬鞭亦曰策左
 傳繞朝贈之以策羊曇以策擊西州門皆馬策也枝
[001-38a]
 猶持也持而擊曰枝此二字想古語有之師曠枝策
 即言師曠擊樂器也據梧以梧為几而凭之故曰據
 梧因上言鼓琴遂引説二子言三子之技皆精幾盡
 也言其智於此技極其盡也技精而有盛名於世故
 曰皆其盛者也載事也末年晚年也言從事於此終
 其身也三子之好自以為異於天下之人故曰唯其
 好之也以異於彼三子既自好之又欲誇説於人故
 曰其好之也欲以明之我雖如此誇説而所聽之人
[001-38b]
 本自分曉乃强欲以此曉之故曰彼非所明而明之
 如惠子之强辯自愚也而以終其身堅白本公孫龍
 之事莊子却以為惠子但借其分辯堅白之名耳昧
 自愚也上言三子此但以惠子之辯為結亦是文法
 也堅白注家以為堅石白馬之辨蓋曰堅則為石言
 石不必言堅白則為馬言白不必言馬亦猶黄馬驪
 牛三也史記蘇秦傳注又曰龍泉水淬刀劒時堅利
 故有堅白之論曰黄所以為堅白所以為利齊辨之
[001-39a]
 曰白所以為不堅黄所以為不利二説雖殊皆辨者
 之事爾昭文既以鼓琴終其身而昭文之子又傳文
 之緒業亦終其身綸緒業也上言惠子下句又以昭
 文之子結此是筆端鼓舞處終身無成者言只它一
 人自㑹教别人不得故曰無成凡天下之事若只據
 其所能而可以為了當則我之現前所能者謂之了
 當亦可也若據此現前者未為了當則凡天下之人
 與我皆不得謂之了當成猶言了當也此兩句雖是
[001-39b]
 結上三子之技然其意甚廣蓋所言三子之技亦是
 譬喻物論是非非専説三子也滑疑言不分不曉也
 滑亂而可疑似明而不明也耀明也聖人之心其所
 主者未嘗著迹故其所見之處若有若無圖欲也言
 聖人之所欲者如此也所以去其是不用而寓諸尋
 常之中此之謂以明自物無非彼以下至非一無窮
 也既解以明二字自以指喻指以下至適得而幾矣
 又解因是二字却直至此處又以此之謂以明結之
[001-40a]
 文勢起伏縱横變化綱領自是分曉僕嘗謂齊物論
 自首至尾只是一片文字子細看他下字血脈便見
今且有言於此不知其與是𩔖乎其與是不𩔖乎𩔖與
不𩔖相與為𩔖則與彼無以異矣
 此段又自為是不用一句中是字生來故曰與是𩔖
 乎與是不𩔖乎此便是他下字血脈前言言非吹也
 到此換頭又喝起今且有言於此一句亦是他前後
 血脈以其𩔖者與其不𩔖者易地而看則見𩔖與不
[001-40b]
 𩔖皆相𩔖矣其意蓋曰把他做我看把我做他看則
 見我與他一般故曰與彼無以異矣此便是以指喻
 指以馬喻馬之意
雖然請嘗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
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
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
無之果孰有孰無也今我則已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
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
[001-41a]
 莊子之文纔下雖然作一轉處其語皆妙其意蓋謂
 雖云無是無非亦且説一説故曰請嘗言之始太極
 也未始有始無極也未始有夫未始有始此無極之
 上又一層也有有物也此有之生必自無而始故曰
 有無也者無字之上又有未始有無即無極之上一
 層也列子所謂有太質有太素有太初亦是此意當
 初本無箇有不特無箇有亦無箇無忽然有箇無則
 必是生出一箇有如此推明其意蓋謂其初本來無
[001-41b]
 物因有我而後有物我因有物我而後有是非大意
 不過如此却恁地發明果是高妙據此處合曰俄而
 有有矣今不曰俄而有有而曰俄而有無此皆其筆
 端入妙處這箇無字雖是有了果是喚作無得否故
 曰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此箇無字雖未可知
 然既喚作無字便是有無之名矣故曰今我則已有
 謂矣然我雖有此言謂即言也然不知此言果可謂
 有邪果可謂無邪此與鷇音處同
[001-42a]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
祖為夭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
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一與言為二
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厯不能得而況其凡乎故自
無適有以至於三而況自有適有乎無適焉因是已
 此兩句雖是設喻以明是非有無之理然此語極天
 下之至理前乎莊子未有此言也後乎莊子亦未有
 此言也可謂千百年獨到之論秋毫之末至小也而
[001-42b]
 謂之莫大太山至大也而謂之為小其意蓋謂既名
 曰秋毫纔大些箇便不可以秋毫名之矣太山纔小
 些箇便不名為太山矣若以太山為大天地更大故
 太山謂之小亦可殤子為名則是極殤子之數矣更
 多些箇則不名殤子矣彭祖雖曰至壽比之天地彭
 祖為夭矣此兩句細看得出便是若是而可謂成乎
 雖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謂成乎物與我無成也若
 人㑹如此看則大而天地與我並生於太虛之間天
[001-43a]
 地亦不得為大而萬物又與我並生於天地之間雖
 一草一木一禽一蟲亦與我相𩔖故曰天地與我並
 生萬物與我為一説了箇一字却就此一字粘起曰
 既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意謂既是混然為一則和箇
 一字亦不當有今既有一字矣則安得謂之無乎以
 混然之一與此名一之言自是兩箇故曰一與言為
 二既有此二矣又有一與言為二一句則成三箇矣
 自此三箇但管生將去自千而萬自萬而兆直至巧
[001-43b]
 於厯者亦算不盡而況凡常人乎若如此看得來當
 初因箇無字引起遂至於有自有而一自一而二自
 二而三已自如此言之不已何況更自有而生有乎
 以此而觀則惟無適為是何以謂之無適即因是而
 已自箇是字説來到這裏又結一結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為是而有畛也請言其畛
有左有右有倫有義有分有辯有競有爭此之謂八徳
 此段又自是字上生起有封即有彼我也有常有主
[001-44a]
 也至道至言本無彼此因人心之私有箇是字故生
 出許多疆界畛疆界也八徳之名只是物我對立之
 意却鼓舞其文做出四句左右彼此對立之名也倫
 理也義事宜也纔有彼此對立則説理説事各有主
 意也分分析也辯辯别也分辯皆同但字有輕重纔
 有主意則各自分析辯别也競爭亦一意但競則甚
 於爭爾既有分辯則大者必競小者必爭也看此等
 文字即就字義上畧擺撥得伶俐便自好若道倫又
[001-44b]
 如何義又如何分又如何辯又如何爭又如何競又
 如何便非莊子之意矣且倫字義字分字辯字競字
 爭字本無甚分别如何名以八徳看得他文字破不
 被他鼓舞處籠罩了方是讀得莊子好雖使莊子復
 生亦必道還汝具一隻眼
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内聖人論而不議春
秋經世先王之志聖人議而不辯故分也者有不分也
辯也者有不辯也曰何也聖人懐之衆人辯之以相示
[001-45a]
也故曰辯也者有不見也
 上面既説了彼我是非到這數句又别生箇説話來
 發明此老胷中多少玲瓏多少快活六合之外天地
 之外也存而不論即釋氏所謂四維上下不可思量
 也六合之内宇宙之間也宇宙之間合有許多道理
 聖人何嘗不説但不立此議以强天下之知春秋史
 書之名也此一句又是既有君臣上下凡見於史冊
 者皆是先王經世之意聖人豈容不立此議而何嘗
[001-45b]
 與世人爭較是非蓋天下之理惟其不言則為至言
 纔到分辯處便是你胷中自見得不透徹也故曰分
 也者有不分也辯也者有不辯也到這裏又自發一
 箇何也之問懐之者退藏於密之意也聖人於此卷
 而懐之衆人於此則必辯而明之以相誇示纔有分
 辯便是無見識處故曰有不見也
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
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
[001-46a]
忮而不成五者园而幾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
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謂天府注焉
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
 對立者曰稱謂之大道則無對立者矣不言之中自
 有至言故曰大辯不言無仁之迹而後為大仁嗛滿
 也猴藏物曰嗛以廉為廉則有自滿之意國語曰嗛
 嗛之徳不足就也言其自小即此嗛字清畏人知清
 畏人不知皆不得為大廉矣不忮者不見其用勇之
[001-46b]
 迹也既説此五句下面又再解一轉昭者明也道不
 可以指名昭然而指名則非道矣故曰不道言而形
 諸辯則是自有見不及處矣常者可見之迹也有可
 見之迹則非仁之大成矣廉而至於有自潔之意則
 不誠實矣清自潔意也信實也勇而見於忮則必喪
 其勇矣园圓也言此以上五者皆是箇圓物謂其本
 混成也若稍有迹則近於四方之物矣謂其有圭角
 也幾近也向字與於字同意天下之真知必至於不
[001-47a]
 知為知而止則為知之至矣不知之知便是不言之
 辨便是不道之道若人有能知此則可以見天理之
 所㑹矣故曰此之謂天府天府者天理之所㑹也天
 理之所㑹欲益之而不能益故曰注焉而不滿欲損
 之而不能損故曰酌焉而不竭至理之妙無終無始
 故曰不知其所由來葆光者滑疑之耀也葆藏也藏
 其光而不露故曰葆光
故昔者堯問於舜曰我欲伐宗膾胥敖南面而不釋然
[001-47b]
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猶存乎蓬艾之間若不釋然
何哉昔者十日並出萬物皆照而況徳之進乎日者乎
 昔者上著一故字便是因上文而引證也宗膾胥敖
 之事無經見亦寓言耳不釋然者不悦也蓬艾之間
 喻其物慾障蔽而不知有天地也謂彼之三國物慾
 自蔽未能向化而我纔有不悦之心則物我亦對立
 矣十日並出亦見淮南子此蓋莊子寓言淮南子又
 因之而粧撰也言日於萬物無所不照況我之徳猶
[001-48a]
 勝於日而不能容此三子者乎此意蓋喻物我是非
 聖人所以寘之不辨者照之以天也十日之説即莫
 若以明之喻也
齧缺問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惡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惡乎知之然則物無知邪曰
吾惡乎知之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
知邪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
 此段又自知止其所不知上生來又自前頭是字上
[001-48b]
 引伸之以道一篇只是一片文字齧缺同是之問王
 倪不知之對便即是知止其所不知但如此撰造名
 字鼓舞發揮此所以為莊子也既曰吾惡乎知之又
 曰雖然嘗試言之此皆轉換妙處知之非不知不知
 之非知此兩句發得知止其所不知又妙其意蓋謂
 不知便是真知也
且吾嘗試問乎汝民濕寢則腰疾偏死鰌然乎哉木處
則惴慄恂懼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芻豢麋
[001-49a]
鹿食薦蝍蛆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狚以
為雌麋與鹿交鰌與魚游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
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
正色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殽亂吾惡
能知其辯
 且吾嘗試問乎汝者又為發端之語也鰌安乎水猿
 猴安乎木人豈能處此既各安其所安而皆不能安
 其所不安則是三者所處皆非正也豈得以人異乎
[001-49b]
 猿鰌哉芻草木之食豢肉味之食也薦草也帶蛇也
 麋鹿則食草⬤蚣則食蛇鴟鴉則食鼠人則食芻豢
 所嗜好甘美皆不同則四者之味孰為正哉猵狚獦
 牂也猵狚以猿為雌麋鹿一𩔖物也鰌與魚非二物
 即如此下語此一段雌雄之喻却就毛嬙麗姬發此
 三句言人之悦好色者其與禽魚何異我之視猿鹿
 亦猶猿鹿之視我然四者之於色孰為正乎決猛也
 驟走也此三節皆為是非物我之喻故結之曰自我
[001-50a]
 觀之仁義之分是非之論紛然而淆亂亦猶處味色
 之不同又安可得而辯樊然紛然也殽雜也
齧缺曰子不知利害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
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
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乗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
之外死生無變於巳而況利害之端乎
 王倪即至人也神矣者言其妙萬物而無迹也不熱
 不寒不驚即遊心於無物之始也死生之大且不為
[001-50b]
 之動心而況利害是非乎此一句却是樸實頭結殺
 一句
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吾聞諸夫子聖人不從事於務
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無謂有謂有謂無謂而
遊乎塵垢之外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
行也吾子以為奚若長梧子曰是黄帝之所聽瑩也而
丘也何足以知之
 此因至人又發聖人之問且就此貶剥聖門學者務
[001-51a]
 事也不從事不以為意也有就有違則是知有利害
 矣利害不知何就違之有物之求我歸我也亦不以
 為喜不緣道無行道之迹也無謂有謂不言之言也
 有謂無謂言而不言也孟浪不著實也夫子指孔子
 也言我以聖人之事語之夫子其言有妙道而夫子
 以為不著實之言吾子謂如何吾子即長梧子也瑩
 明也言必黄帝聽此而後能明之
且汝亦大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鴞炙予嘗為
[001-51b]
汝妄言之汝以妄聽之奚旁日月挾宇宙為其脗合置
其滑涽以𨽻相尊衆人役役聖人愚芚參萬嵗而一成
純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藴
 汝亦大早計者謂汝之所言方如此而早以為妙道
 之行是見少而自多之意雞未出卵而早求其呼更
 挾彈而未得鴞早求之以為炙此早計之喻也時夜
 度其時而呼更也我試為汝妄説汝且妄聽之看如
 何妄猶言未可把作十分真實説未可把作十分真
[001-52a]
 實聽也奚何如也此一字奇旁日月附日月也挾宇
 宙宇宙在其懐内也脗合者言渾然相合而無縫罅
 也言至理混然為一也滑汨汨也涽昏昧也人世汨
 汨涽涽以𨽻而相尊者皆置之而不言也士尊大夫
 大夫以士為𨽻大夫尊卿卿又以大夫為𨽻推而上
 之彼此皆𨽻也而却自為尊卑衆人迷於世故役役
 然聖人以不知知之則渾渾然猶愚芚也愚芚無知
 之貌也參合也合萬嵗而觀止此一理更無間雜故
[001-52b]
 曰一成純萬物盡然者言萬物各然其所然人人皆
 有私意所以天地之間自古及今積無限箇是字故
 曰以是相藴相藴者猶言相積相壓也
予惡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
不知歸者邪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
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匡牀食芻豢而後悔
其泣也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夢飲酒
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
[001-53a]
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
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
牧乎固哉丘也與汝皆夢也予謂汝夢亦夢也是其言
也其名為弔詭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
暮遇之也
 前面就因是上發到以是相藴處却又把前頭死生
 無變乎已一句就此發明喪去鄉里也弱喪者弱年
 而去其鄉也久留他鄉而忘其故國恐悦生而惡死
[001-53b]
 者亦似此也麗姬晉獻公之姬也姬得於驪戎之國
 故曰麗之姬艾麗戎地名封人守封疆之人也始者
 去戎而來晉故以為悲及其既貴與王同牀而食而
 後以始之泣為悔以此為死生之喻也夢飲酒者旦
 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此語占夢書多有之夢
 覺之間變幻如此方其夢也不知為夢又於夢中自
 占其夢既覺而後乃知所夢所占皆夢也此等處皆
 曲盡人情之妙若此處見得到則知衞玠之問樂廣
[001-54a]
 之答皆未為深達此亦學問中一大事如樂廣之説
 則高宗夢得説孔子夢周公果為何如⬤大覺見道
 者也禪家所謂大悟也君貴也牧圉賤也愚人處世
 方在夢中切切自分貴賤豈非固蔽乎竊竊然小見
 之貌某與汝所言皆在夢中我今如此説謂汝為夢
 亦夢中語耳此意蓋言人世皆是虛夢但其文變化
 得奇特弔至詭怪也我為此言可謂至怪然至怪之
 中實存至妙之理使萬世之後苟有大聖人出知我
[001-54b]
 此等見解與我猶旦暮之遇也此亦後世有揚子雲
 必知我之意解見解也
既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
也邪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
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與若不能相
知也則人固受其黮闇吾誰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
既與若同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
惡能正之使異乎我與若者正之既異乎我與若矣惡
[001-55a]
能正之使同乎我與若者正之既同乎我與若矣惡能
正之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此一節又自以是相藴處生來亦前所謂利害之端
 也勝負不足為是非則是我與若辯者彼此不能相
 知也黮闇者言其見之昏也二人見既皆昏則將使
 誰正之議論與彼同既不可議論與我同又不可若
 皆與我與彼不同亦不可若皆與我與彼相同亦不
 可我是一箇若是一箇此人又是一箇則是三箇人
[001-55b]
 皆不能相知必須别待一箇來故曰待彼也邪此彼
 字便是造化矣便是天倪矣天倪即前之天均也
何謂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
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
也亦無辯化聲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
以曼衍所以窮年也忘年忘義振於無竟故寓諸無竟
 倪分也天倪之所以和者因是而已是與不是然與
 不然皆兩存之即前之兩行也纔以為是纔以為然
[001-56a]
 則又有箇不是不然起來便有是非之爭也聲言也
 化聲者謂以言語相化服也相待者相對相敵也若
 以是非之爭强將言語自相對敵而求以化服之何
 似因其所是而不相敵邪故曰若其不相待此二字
 下得最奇特若其猶言何似也不相待而尚同則是
 和之以天倪儘可游衍儘可窮盡嵗月故曰因之以
 曼衍所以窮年也因之順之也曼衍游衍也窮年猶
 子美所謂瀟灑送日月也能如此則不特可以窮年
[001-56b]
 併與嵗月忘之矣非特忘嵗月併與義理忘之矣年
 義既忘則振動鼓舞於無物之境此振字便是逍遥
 之意既逍遥於無物之境則終身皆寄寓於無物之
 境矣
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
操與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
吾待蛇蚹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此一段又自待字上生起來罔兩影邊之淡薄者無
[001-57a]
 特操者言其無定度也吾有待而然者言影之動所
 待者形也我雖待形而形又有所待者是待造物也
 形之為形亦猶蛇蚹蜩翼而已我豈徒待彼邪蜩蛇
 既化而蚹翼猶存是其蜕也豈能自動⬤我既待形
 形又有待則惡知所以然與不然哉此即是非待彼
 之喻也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
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
[001-57b]
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此一段又自前面説夢處生來栩栩蝶飛之貌自喻
 者自樂也適志者快意也言夢中之為蝴蝶不勝快
 意不復知有我矣故曰不知周也蘧蘧僵直之貌此
 形容既覺在床之時此等處皆是畫筆在莊周則以
 夜來之為蝴蝶夢也恐蝴蝶在彼又以我今者之覺
 為夢故曰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
 這箇夢覺須有箇分别處故曰周與蝴蝶必有分矣
[001-58a]
 此一句似結不結却不説破正要人就此參究便是
 禪家做話頭相似此之謂物化者言此謂萬物變化
 之理也
 此篇立名主於齊物論末後却撰出兩个譬喻如此
 其文絶奇其意又奥妙人能悟此則又何是非之可
 爭即所謂死生無變於巳而況利害之端之意首尾
 照應若㫁而復連若相因而不相續全是一片文字
 筆勢如此起伏讀得透徹自有無窮之味
[001-58b]
 
 
 
 
 
 
 
 莊子口義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