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風雅翼巻十四
元 劉履 編
選詩續編四
宋詩
王荆公詩二首
荆國王文公安石神宗朝位宰相其經術行
業固不暇論而文章簡逺可法詩宗杜少陵
[014-1b]
聞有古體惜乎不多得也
雲之祁祁荅董傳一作/傅
傳字至和洛陽人有詩名嘗在鳯翔與東坡
蘇公友善按東坡集有和傳留别詩言其貧
且未第韓魏公鎮長安傳有詩云古來風義
遺才少近世公卿薦士稀及魏公舉之而傳
已卒
雲之祁祁或雨去聲/下同于淵苖之翹翹或稿于田雲之祁
[014-2a]
祁或雨于野有稿于田豈不自我薈兮其隮其在西郊
匪我為之我歌且謡蔚兮其復叶筆/力反南山之側我歌且
謡維以育德
祁祁舒徐貌薈蔚亦雲興之貌西郊盖用易所謂宻
雲不雨自我西郊之意 此詩四章首章喻朝廷恩
澤施或不當則士之困窮于下宜也次章言施得其
所而猶困窮焉者豈不由我之才力不足振起之歟
三章則言雲興不雨澤施未光則又非我之力所得
[014-2b]
為矣末章乃言歛迹不施而屯其膏澤當此之時我
但歌謡是適維以育德而已此盖勉其自守以盡夫
固窮之義也荆公四言又有新田詩亦不失為古作
但不及此篇之簡潔深婉故不録爾
雲山詩送孫正之
按荆公送正之序云予官於揚得友曰孫正
之能行古道又善為古文其兄之官於温將
奉其親以從故送之此詩亦必一時所作
[014-3a]
雲山參差碧相圍溪水詰曲帶城陴溪窮壤斷至者誰
予獨與子相諧嬉山城之西鼓吹悲水風蕭蕭不滿旗
子今去此來無時予有不可誰予䂓
此詩詞調近古而意思簡淡較之宋諸家語似亦未
有能過之者故録之
朱文公詩二十七首
晦菴先生卓然以斯道自任著書立言上與
濓洛諸公繼絶學之統矣其於吟詠情性亦
[014-3b]
必取則於古之作者嘗言三百篇性情之本
學詩而不本於此則亦淺矣又曰作詩須從
陶栁門庭中來不如是無以發蕭散冲淡之
趣又曰選詩及韋蘇州詩固當熟觀更須讀
語孟以探其本今觀先生所為詩大概出入
陶韋之間至義理精微處則皆本於六經四
書者又豈它人所能窺測㢤
述懷
[014-4a]
夙尚本林壑灌園無寸資始懐經濟筞復愧軒裳姿効
官刀筆間朱墨手所持謂言殫蹇劣詎敢論居卑任小
才亦短抱念一無施幸䝉大夫賢加恵寛捶笞撫已實
已優於道豈所期終當反初服髙揖與世辭
此盖初就仕同安主簿時已知道不可行而將隠也
古意
兎絲附樸樕佳禾生髙岡弱蔓失所依佳木從蒼蒼兩
美不同根髙下永相望相望無窮期相思諒徒為同車
[014-4b]
在夢想忽覺涙沾衣不恨歳月遥但惜芳華姿嚴霜萎
百草坐恐及兹時盛年不再至已矣不復疑
樸樕小木也此詩盖記言雖有明君不得親遇而歎
夫道終不可行也已
社後一日作
聖作重品節等殺所介/反古所詳里有秦社稷僣差遂無
章王綱諒已隳精意尚不忘尚論千載前簡編有遺芳
侃侃陳孺子恂恂萬春郷敬恭事耆老禱賽謹田桑悠
[014-5a]
悠我里居歳事存一作/有故常向來諸老翁敦龎亦端莊
交神庶或享與物同樂康今我胡不樂悵然下頽岡古
人不可見今人自猖狂
秦社僭差按祭法天子為民立大社自立主社諸侯
為民立國社自立侯社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
鄭氏曰大夫不得特立社與庶民族居百里以上共
立一社今時里社是也古者立社之法其詳如此秦
罷封建改侯國為郡縣里社雖存而無上下之等殺
[014-5b]
是古法之壞自秦始也章法也陳平宰社事見漢書
平所居陽武縣户牖鄉今言萬春未詳或恐别是一
事此詩盖感嘆世道愈降而民俗之不古若也
感事有歎
榮華難久恃代謝安可量㝛昔堂上飲今歸荒草鄉髙
堂一以傾繐帳施空房繁絃既闕奏緩舞亦輟行桃李
自妍華東風自飄揚帟幄靡遺思更平/聲衣有餘芳身徂
名亦㓕事徃恨空長寄語繁華子古今同一傷
[014-6a]
此必有為而言然當時恃勢驕奢之人往往有之不
必考其誰何也
逰家菴
弱齡慕丘壑兹山屢逰盤朝躋青㝠外暮陟浮雲端晴
嵐染襟裾水石清肺肝俯仰未云已歳月如飛翰中年
塵務牽引脰空長嘆曠歳一登歴心期殊未䦨矧此情
交集笑談有餘歡結架迫巒碕徙倚臨奔湍共惜前古
物令為後來觀落景麗雲木回風覆秋蘭林昏景益佳
[014-6b]
悵然撫歸鞍諒㢤故山好莫遣兹盟寒
將逰雲谷約同行者
躋險擇幽棲搴蘿結茅屋䟽泉下去/聲石濞匹備/反種樹滿
烟谷時登此原上一騁千里目雲物下逶迤岡巒逺重
複暫辭忽曠歳再往恨牽俗因悲昨逰侣或已在鬼録
暄風悟新陽一雨欣衆緑明發君莫遲幽期我當上缺/
濞疊石滀水溢而有聲之處
頃以多言害道絶不作詩兩日讀大學誠意章
[014-7a]
有感至日之朝起書此以自箴盖不得已而有
言云
神心洞𤣥鑒好惡並去/聲審薫蕕云何及自誑閔黙還包
羞今辰仲冬節寢歎得隠憂心知一寸光昱彼重泉幽
朋來自兹始羣陰邈難留行迷亦已逺及此施吾輈
誑欺也一寸光即所謂明德此篇當與感興詩通㸔
齋居感興詩二十首并序/
一讀陳子昻感遇詩愛其詞㫖幽邃音節豪宕非當
[014-7b]
世詞人所及如丹砂空青金膏水碧雖近乏世用而
實物外難得自然之竒寶欲效其體作十數篇顧以
思致平凢筆力萎弱竟不能就然亦恨其不精於理
而自訛於仙佛之間以為髙也齋居無事偶書所見
得二十篇雖不能探索微妙追迹前言然皆切於日
用之實故言亦近而易知既以自警且以貽諸同志
云
其一
[014-8a]
昆音/渾侖天無外旁礴下深黄陰陽無停機寒暑互來往
皇羲古神聖妙契一俯仰不待窺馬圗人文已宣朗渾
然一理貫昭晰非象罔珎重無極翁為我重指掌
昆侖言天形之圎轉旁礴謂地勢之廣被馬圗即滎
河龍馬負圗而出伏羲則之以畫八卦者也人文謂
兩儀四象支分交錯成八卦以備三才者說見朱子
原象賛象罔猶言不分曉語出莊子無極翁指濓溪
周子也 此篇論太極一貫之理也言天地設位以
[014-8b]
見太極之體所以立陰陽寒暑迭運以見太極之用
所以行盖無往而非太極也伏羲古之聖皇仰觀俯
察黙契其妙有不待河之出圗而所謂人文者固巳
灼見於畫卦之前矣且五行一陰陽陰陽一太極渾
然融貫本自昭著但聖逺言湮而於無聲無臭之中
有末易以窺測者今乃感荷周子作為圗説以示我
人使獲見其如此之明而無疑也 余子節曰伏羲
作易自畫以下文王演易自乾元以下皆未嘗言太
[014-9a]
極而孔子言之孔子賛易自太極以下未嘗言無極
而周子言之盖無極二字乃周子不繇師傳黙體道
妙立為名義者如是故朱子於其圗說釋之詳已而
復於此特舉是以名稱之不亦宜㢤
其二
吾觀陰陽化升降八絃音/宏中前瞻既無始後際那有終
至理諒斯存萬古一作/世與今同誰言混沌死幻語驚肓
聾
[014-9b]
八紘淮南子謂九州之外有八夤八夤之外有八紘
斯者指陰陽升降而言混沌元氣未判之稱混沌死
亦見莊子書幻恠妄也 此言太極之實理與陰陽
氣化亘萬古而無終窮也其曰前瞻無始後際無終
者即周子所謂一動一静互為其根及程子所謂動
静無端陰陽無始之意夫太極理也陰陽氣也氣無
理則無所本理無氣則無所寓二者常相依而不相
離故陰陽之升降無時休息而太極之妙用亦無徃
[014-10a]
而不在也彼謂混沌死者其意以為天地既判元氣
分裂則所謂太極者亦破碎而不復全此驚世駭俗
之論其不足信也明矣
其三
人心妙不測出入乗氣機凝水亦焦火淵淪復天飛至
人秉元化動静體無違珠藏澤自媚玉韞山含暉神光
燭九垓𤣥思去/聲徹萬微塵編今寥落嘆息將安歸
機者發動所由之處凝氷焦火淵淪天飛語本莊子
[014-10b]
元化即書所言上帝降衷劉康公所謂受天地之中
以生者長樂潘柄以為吾心之太極是也九垓已見
補註郭景純詩 此言人心不測乗氣而動茍無道
以主之則恐懼所迫不氷而寒忿懥之來不火而熱
甚而至於淵沉天飛有不可繫者矣唯聖人為能精
一執中故其動静之際不踰矩度存諸中而應乎外
觸處洞然莫非此心之妙然自聖人不作心學無傳
簡冊雖存今人無有能䆒之者而寥落殆甚是以人
[014-11a]
心之失愈逺而嘆其將無所歸也
其四
静觀靈臺妙萬化從此出云胡自蕪穢反受衆形役厚
味分朶頥妍姿坐傾國崩奔不自悟馳騖靡終畢君看
穆天子萬里窮轍跡不有祁招音/韶詩徐方御宸極
靈臺即人心也以其神明之所舍故以為名朶垂也
頥口旁也朶頥欲食之貌語見周易祈招詩已見補
遺徐方徐偃王之國也按韓文公記偃王廟云穆王
[014-11b]
西遊忘歸四方諸侯有争辯者無所質正咸賓祭于
徐贄玉帛死生之物于徐之庭者三十六國宸極謂
帝居也 此承上篇之言人心不測以終歎息安歸
之義首言靈臺之妙萬化之所從出者即書所謂道
心之謂惟其不能精一執中反為人心所役乃縱飲
食男女之欲甚至崩奔馳騖如穆王之㡬喪天下者
為害甚大可不顧念之與章首静觀二字實一篇之
㫖要盖不能静觀則無以知此心之妙而所謂自蕪
[014-12a]
穢不自悟者皆由於此讀者不可以其易而忽之
其五
涇舟膠楚澤周綱已陵夷况復王風降故宫黍離離𤣥
聖作春秋哀傷實在兹祥麟一以踣反袂空漣洏漂淪
又百年僣侯荷上去/二聲爵圭叶音/規王章久已喪何復嗟嘆
為馬公述孔業記始有餘悲拳拳信忠厚無乃迷先㡬
涇舟涇水之舟見詩棫樸篇以其下文有周王于邁
之語故借用之膠潘柄言與莊子膠杯之義同當音
[014-12b]
去聲皇王大紀云昭王征荆蠻旋渉漢梁敗而隕玉
右辛餘靡振王北濟因是發病崩史記云南巡狩不
反卒于江上則是涇舟往膠于楚澤也或引通鑑外
紀之説漢濵之人惡王以膠船進中流膠液船觧而
溺於義不通麟踣謂其折足而死也已見補遺獲麟
歌及補註劉越石詩僣侯謂晋大夫魏斯趙籍韓䖍
共分晉地而請為諸侯天子不能討且從而命之也
章猶法也馬公司馬温公迷孔業謂作通鑑欲續春
[014-13a]
秋也 此言周自昭王南征不返王綱已陵夷矣及平
王東遷下同列國周衰愈甚而亂臣賊子興聖人於
此已不能不感傷焉况乎麟出非時而見害於是悼
明王之不作哀吾道之既窮作為春秋而託始於平
王絶筆於獲麟也丁建三晉之時王章淪喪既久雖
復嗟歎亦無如之何已而温公通鑑之作乃欲追述
聖業託始於此觀其反復悲傷以明夫禮義名分之
不可紊者其意信為忠厚然惜其不即繼書獲麟之
[014-13b]
後如東萊吕氏之大事記則無乃昧於事機之所先
乎或疑朱子綱目亦始于三晉而獨譏温公為不可
何也盖通鑑紀事之書但當續左傳而不當有所創
始綱目褒貶之詞實法春秋况因通鑑而作自不容
不於此始二書製作之體固有不同讀者詳之
其六
東京失其御刑臣弄天綱西園植妍穢五族沉忠良青
青千里草乗時起陸梁當塗轉凶悖炎精遂無光桓桓
[014-14a]
左將軍仗鉞西南疆伏龍一奮躍鳯雛亦飛翔祀漢配
彼天出師驚四方天意竟莫回王圗不偏昌晉史自帝
魏後賢盍更張世無魯連子千載徒悲傷
東京指東漢所都而言刑臣閹宦也天綱猶言王綱
西園靈帝所置造萬金堂引司農金帛錢物積之并
寄藏小黄門常侍家錢又令其賣官鬻爵入錢於此
五族宦者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也桓帝時同日
封侯世謂之五侯又有五邪五倖之號千里草靈帝
[014-14b]
時童謡應董卓之䜟卓初為中郎將後廢立擅殺自
為丞相燒宫廟發諸陵刧獻帝西遷陸梁强梁也當
塗謂魏王曹操説見補註第八巻桓桓威武貌左將
軍漢昭烈也建安三年為左軍將軍領豫牧伏龍謂
諸葛孔明鳯鄒謂龎統也見孔明傳祀漢配天謂接
漢正統也王圗不徧昌歎其不得統一也孔明嘗言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盖其志必欲統一云爾晉
史謂晉史官魏陳夀撰三國志以魏為帝魯連子戰
[014-15a]
國時人㑹魏將新垣衍説趙使尊秦為帝連責之曰
彼帝天下連有蹈東海而死耳 此言東漢自桓靈
失道宦竪弄權敘貨賂以蓄奸穢興黨錮以害忠良
遂致亂臣賊子相踵殺奪昭烈以漢室之胄又得忠
賢為輔出師討賊圗復舊疆宜無難者然天意竟不
可回莫遂烣廓陳夀作史以魏繼漢固無足責後來
如司馬公學術之正當以春秋之法正之乃亦帝曹
魏而冦蜀漢求其如魯仲連之恥帝秦者今不復見
[014-15b]
千載而下使為悲傷而已 余子節曰朱子綱目書
魏王曹丕稱皇帝廢帝為山陽公而不書禪位於蜀
紀漢特書昭烈皇帝章武元年而不書以黄初之號
及蜀亡乃書鄧艾至成都帝出降漢亡以見漢統非
絶於獻帝之延康也與此詩正相表裏愚按習鑿齒
漢晉春秋謂蜀以宗室王而魏吴皆為簒逆至晉文
平蜀乃為漢亡而晉始興然則朱子固有所本云
其七
[014-16a]
晉陽啓唐祚王明紹巢封垂統已如此繼體宜昏風麀
聚瀆天倫牝晨司禍凶乾綱一以墜天樞遂崇崇淫毒
穢宸極虐熖燔蒼穹向非狄張徒孰山作/誰辨取日功云
何歐陽子秉筆迷至公唐經亂周紀凡例孰比容侃侃
范太史受説伊川翁春秋二三筞萬古開羣蒙
晉陽太原也唐髙祖李淵初為隋太原留守其子世
民陰與晉陽宫監裴寂謀以宫人私侍其父因脅以
起兵遂取隋而有天下其後世民又殺太子建成而
[014-16b]
嗣立是為太宗王明太宗子曹王明也巢封即太宗
弟秦王元吉後封巢剌王初太宗并殺元吉而納其
妻生子明使繼巢王後麀亦牝也麀聚謂武后本太
宗才人髙宗烝立為后此禮記所謂父子聚麀也牝
晨言髙宗令武后預决朝政是牝雞之晨也乾綱謂
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也天樞武后既革唐為周鑄銅
柱髙一百五尺以紀周功德榜曰天樞毒猶惡也淫
毒謂武后初幸僧懐義王求禮嘗請閹之復幸張易
[014-17a]
之昌宗兄弟陽使預倄三教殊典於内殿以掩其跡
之類虐燄謂武后之殘酷如斷去王皇后蕭淑妃手
足投酒甕中令骨醉數日而死又累殺三太子及唐
宗室諸王族屬殆盡狄張狄仁傑張柬之也取日功
謂中宗得正帝位社稷復歸於唐也東之傳贊云取
日虞淵唐經謂唐史本韓文公作唐一經之詞亂汚
雜也周紀武后紀也侃侃剛直也范太史名祖禹常
作唐鑑 此篇專論武后之事因推言髙祖太宗垂
[014-17b]
統之主皆以女色亂倫如此宜乎繼體如髙宗者不
耻麀聚之汚卒致牝晨之禍也蓋武后自得志以來
專作威福至於竊取大位權歸武氏者幾五十年而
其間滛穢殘虐不可勝紀及武承嗣三思等營求太
子自非仁傑力挽於前東之討亂於後則唐祚幾於
絶矣秉史筆者宜用春秋之法黜武后以為女主僣
亂之戒奈何歐陽文忠公之修唐書仍列則天改周
之事於帝紀以亂國史之凡例乎惟范太史受學程
[014-18a]
子之門其作唐鑑也於中宗廢遷之後每歲必書帝
在某所以合春秋公在乾侯之所以正國經而明大
義者真足以開萬古之愚䝉矣 按唐書列傳初吳
競撰國史為則天本紀史舘修撰沈郎濟奏請省天
后紀合中宗紀每歲首必書曰皇帝在房陵太后行
某事改某制紀稱中宗而事述文后名不失正禮不
違常愚謂郎濟此言雖未行於當時固可法於後世
惜乎歐陽公見之而不能用竊意范太史所受於伊
[014-18b]
川者得非有取於此乎因并記之且以見公論有終
不可泯者云
其八
朱光徧炎宇微陰眇重淵寒威閉九野陽德昭窮泉文
明昧謹獨昏迷有開先發微諒難忽義端本絲緜掩身
事齋戒及此防未然閉闗息商旅絶彼柔道牽
開先謂唘其端而道之也禮記云有開必先掩收歛
也掩身齋戒月令之文於仲夏仲冬之月見各及此
[014-19a]
指幾微而言閉闗息商旅見易復卦之象言安意以
養微陽也柔道牽姤卦初六象辭牽進也以其進故
止絶之所謂緊於金橈是也 此篇言君子當體陰
陽消長之機以加省察存養之功也夫陽極則陰生
陰極則陽生二者迭為消長無有止息然陽剛陰柔
善惡於是乎分焉且吾一身之氣用天地流行之氣
而吾日用之間其可不因陰陽之消長以審夫善惡
之機乎方其德性昭明一或昧於慎獨則物欲之蔽
[014-19b]
已有開先者矣此二句本/黄伯勝説乃知幾微之際信不可忽
然其間善端本自緜緜不息又豈可不於此而常省
察焉是以君子當嚴冬一陽初復必齋戒豫養以固
文明之基當盛夏一陰初始亦必齋戒豫備以杜昬
迷之漸此正抑陰扶陽遏惡揚善之節度也掩身以/下二句
兼冬至夏至説閉闗絶柔二句分復姤之詞説此鄱/陽董味録朱子語諸家箋註皆不及此因併記之
其九
微月墜一作/西嶺爛然衆星光明河斜未落斗柄低復
[014-20a]
昂感此南北極樞軸遥相當太一有常居仰瞻獨煌煌
中天照四國三辰環侍旁人心要如此語不古/意甚切寂感無邊
方
昂髙舉貌南北極天之樞也天形微倚繞地左旋南
極入地三十六度北極出地三十六度樞軸設言天
之旋轉所以持兩端而居中不移者如户之樞車之
軸也太一即北辰所謂帝座也按朱子語録太一如
人主北極如帝都三辰日月星也 潘柄謂此篇因
[014-20b]
天象以明人心之太極是也蓋見月星河漢隨天運
轉而有以感夫天之樞軸南北相當常居其所而不
移北辰一星獨居中天照臨四國三辰環繞而歸向
之人之一心處方寸之間寂然不動至於酧酢萬變
感而遂通不見其有邊際方所亦猶是也故特舉要
如此三字以示人其意切矣
其十
放勲始欽明南靣亦恭已大㢤精一傳萬世立人紀猗
[014-21a]
歟歎日躋穆穆歌敬止戒獒光武烈待旦起周禮恭惟
千載心秋月照寒水五字全/非古語魯叟何常師刪述存聖
放勲虞史贊堯之詞言其功大無所不至也始者言
本於此也欽恭皆敬也精一者持敬之極功朱子敬
齋箴正引其語猗歟歎詞躋升也商頌長發篇言湯
之德聖敬日躋也穆穆敬德之容大雅云穆穆文王
於緝熙敬止戒獒謂召公作旅獒之書以戒武王待
旦孟子言周公思兼三王之事坐以待旦魯叟謂孔
[014-21b]
子也 此言自古聖人相傳之心法惟在乎敬之一
字而已堯之所以放勲者既始於欽明舜之南靣無
為者亦始於恭已無它道也及舜以之而授禹則曰
惟精惟一語益加切真足以立人紀於萬世矣其後
湯文有得於此而其嗣承之際武王所以慎戒獒之
訓而能丕顯其光烈周公所以思兼三王而能興起
乎典禮又豈出於此敬之外㢤是知此心同然千載
一日至於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無間於禹夢見
[014-22a]
周公以集羣聖之大成而其刪詩書定禮樂亦不過
著明前聖之軌轍耳然則敬者聖學所以成始而成
終者也後之學者可不深念乎㢤
其十一
吾聞庖羲氏爰初闢乾坤乾行配天德坤布恊地文仰
觀𤣥渾周一息萬里奔俯察方儀静䫝頽/同然千古存悟
彼立象意契此入德門動行當不息敬守思彌敦
庖羲即伏羲也開户曰闢乾坤為易之門故云闢乾
[014-22b]
健也天行健故乾配天德坤順也地道順布故坤恊
地文凡地之所載粲然呈露者皆謂之文𤣥渾謂天
方儀謂地也䫝然重墜貌亦安静之意言我聞伏
羲初書乾坤二卦以象天地因而仰觀俯察以悟其
意而有以契乎入德之門是以君子法天運之周以
力行當自强而不息効坤儀之静以敬守思安貞而
益敦也上篇專言恭敬使有以涵養其本原開發其
聰明以為德業之基此則直指踐履工夫由是而入
[014-23a]
於聖賢之域也二篇之㫖相為始終學者尤宜體玩
其十二
大易圖象隠詩書簡編訛禮樂矧變喪春秋魚魯磨瑶
琴空寶匣絃絶將如何興言理餘韻龍門有遺歌
圖河圖及伏羲先天諸圖象卦象皆大易至理之所
存隠謂溺於測候之術數虛無之誕説而不明也簡
編訛者如小雅不當升魚麗於鹿鳴之什而以南陔
等篇附魚麗之後之類及武成洪範康誥梓材諸篇
[014-23b]
多有錯簡也禮樂交喪謂儀禮多殘缺而樂經又廢
不傳也魚魯謂簡牘磨滅有讀亥為豕魯為魚之類
龍門本河津山名周禮稱龍門之琴瑟以其地之所
出也此因伊川程子晚年築室龍門之上以著書傳
道故托言之 此蓋嘆聖經殘缺大道隠微而有志
於著述以闡明之歟六經所以載道而今若此譬之
瑶琴空存而絃絶已乆則將如之何㢤所賴河南程
夫子得不傳之樂於千數百年之後聖人之微言如
[014-24a]
絃絶而復續今我欲得理其餘韻者以有龍門之遺
歌在是故也
其十三
顔生躬四勿曽子日三省中庸守謹獨衣錦思尚絅偉
㢤鄒孟氏雄辨極馳騁操存一言要為爾挈裘領丹青
著明法今古垂煥炳何事千年餘無人踐斯境
躬行也中庸子思所作謹獨尚絅皆言為已之學其
立心當如是也操存言人良心易失能持守之即在
[014-24b]
此耳 此言顔子曽子所行之目子思孟子所言之
要皆如丹青炳煥垂法後世如何鄒魯以後濓洛以
前千餘年間無有能力踐而深造之者且四者之中
操存一語尤為切要蓋仁義之心放而不存則雖欲
加以克省不欺之功亦無所用其力焉故朱子於孟
子夜氣章説之詳矣而復於此時申挈裘之喻以致
丁寧之意云
其十四
[014-25a]
元亨播羣品利貞固靈根非誠諒無有五性實斯存世
人逞私見鑿智道彌昏豈若林居子幽探萬化原
元亨利貞乾之四德即天道之流行而不息者元亨
於時為春夏萬物生長周子以為誠之通利貞於時
為秋冬萬物收蔵周子以為誠之復誠者元亨利貞
所以流行之實理即下文萬化之原所謂太極是也
五性五行之性曰仁義禮智信五行各一其性而人
心具一太極為得五性之全實斯存者亦上文非誠
[014-25b]
無有之意 潘柄謂此將言異端詞章之害道妨教
故先發此以明吾道之本原是也夫道之本原誠而
已矣造化之所以發育人物之所以生生皆不外是
世人不知徃徃逞其私智而穿鑿妄行此道之所以
愈不明也豈若隠遯之士潛心育德而能深探乎此
者耶
其十五
飄飄學仙侣遺世在雲山盗啓元命祕竊當生死闗金
[014-26a]
鼎蟠龍虎三年養神丹刀圭一入口白日生羽翰我欲
徃從之脱屣諒非難但恐逆天理偷生詎能安
元命祕謂人生受命之初造化𤣥微之機椷也生死
闗即元命秘之所在以其可以生可以死皆由於此
也金鼎即指人身之中而丹家所謂乾坤鼎器是也
蟠者交媾之謂龍虎藥物之假名其實精氣二物
而已三年言其乆蓋丹既成又必溫養之乆然後脱
然而輕舉也刀圭醫家則藥之所分數本草以為十
[014-26b]
分方丹七之一刀圭入口蓋用叅同契刀圭最為神
還丹可入口之文㕘同本言内丹特借服食之事為
喻耳 此言仙家長生之術學之甚易但恐不合吾
聖門原始反終之道雖得偷生豈能無愧於心乎横
渠張子曰存吾順事沒吾寧也其安矣㢤
其十六
西方論縁業卑卑喻羣愚傳流世代久梯接陵空虛顧
盻指心性名去/聲言超有無捷徑一以開靡然世争趨據
[014-27a]
空不踐實躓彼榛棘塗誰㢤繼三聖為我焚其書
西方指佛而言周昭王時佛生於西域天竺國縁業
謂人死不滅復入輪還生時所為善惡皆有報應也
梯接猶今人言架空也指心性謂佛書有即心是佛
見性成佛之説趨有無謂其言有則云色即是空言
無則云空即是色之類靡然草從風偃之貌三聖指
禹周公孔子也 此言佛初在西方以縁業化誘愚
俗其言卑近易曉亦不過使之怖畏自倄不敢為惡
[014-27b]
耳及傳入中國既乆為其徒者轉相梯接講演空妄
勝大之言號為義學未幾又變而為禪不立文字直
以為一顧盻一話言之頃便可識心見性超悟道妙
如此捷徑一開不唯化喻羣愚雖髙人達士亦莫不
靡然從之殊不知彼但可施於一已以為寂滅之計
而非吾儒人倫日用之實理乃亦以之施於天下國
家如行榛棘之塗鮮有不困於迷誤顛陪者焉朱子
欲繼三聖而焚其書即孟子距楊墨之意也 愚謂
[014-28a]
仙佛之為異端一也然倄錬之徒徃徃靳秘其術不
輕授人故從而習之者無幾佛氏之教乃欲廣化羣
生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夫婦皆歸於我若此不已
則天其與我民彛不幾於熄乎故程子獨言其害道
為尤甚戒學者當如滛聲美色以逺之今詳味二詩
之㫖則其輕重淺深亦可見矣
其十七
聖人司教化横序育賢才因心有明訓善端得深培天
[014-28b]
叙既昭陳人文亦褰開云胡百代下學絶教養乖叶公/迴反
羣居競葩藻争先冠倫魁淳風乆一作/反淪喪擾擾胡為
㢤
横通作黌學舍也善端即四端也天叙即書所言五
典人文亦五典中人理之倫序易言觀乎人文以化
成天下者正謂此也褰掀舉之意褰開言易見也倫
魁猶言甲科狀元也 此言古先聖王開設學校教
育羣材皆所以明人倫而已始也因其本心固有之
[014-29a]
善端使培養而擴充之及夫天叙之典既極其昭陳
則人文亦莫不粲然而可觀奈何後世賢聖之君不
作教化陵夷庠序羣居之士率皆馳心於外不知人
理自然之文但以詞章之葩藻豔麗者為文争先闘
靡躐取髙第遂使良心琢喪利欲紛挈而於天叙天
秩不復加意風俗之頽敗一至於此可勝嘆㢤
其十八
童䝉貴養正遜弟乃其方鷄鳴咸櫛問訊謹暄凉奉
[014-29b]
捧/同水勤播洒擁篲周室堂進趨極䖍恭退息常端莊劬
書劇嗜炙之夜反/一作味見惡逾探平/聲湯庸言戒粗誕時行必
安詳聖途雖云逺發軔且勿忙太/俚十五志於學及時起
髙翔
童蒙養見易彖傳遜順也謂順親也謹暄凉即溫凊
之事篲箒劇甚也嗜者知其味而好食之也炙燔肉
逾探湯言惡之甚也庸常也時行即庸行也軔礙車
止輪之木發木動輪則車行 上篇既言士風凋弊
[014-30a]
由教養之失道故此專言童䝉貴於養正以為進德
倄業之基自遜弟以下至謹言行一節皆養正之事
夫䝉以養正乃作聖之功然或恐其不安於分而有
妄意躐等者焉故又戒之曰聖塗雖逺且當於此從
容漸進俟年十五而入大學從事於窮理倄身治人
之道然後奮然髙起以造乎聖賢之域不難矣
其十九
哀㢤牛山木斤斧日相尋豈無萌蘖生牛羊復來侵恭
[014-30b]
惟皇上帝降此仁義心物欲互攻奪孤根孰能任反躬
艮其背肅容正冠襟保養方自此何年秀穹林
牛山木訓義已見孟子集註任堪也勝也反躬自省
也樂記云好惡無節於内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
滅矣艮其背艮卦彖辭止静之義也蓋人身百體皆
為物所動惟背不動故爾 此篇本孟子之意以成
文前四句與下四句同孤根穹林又似以木為比大
抵為人放其良心而不知求故以哀㢤二字發其首
[014-31a]
令人惕然深省而操存保養以復其初也上篇戒以
發軔勿忙者欲其盡保養之功而易於髙翔此則嘆
其何年秀穹者恐其失保養之時而難於成功也其
反覆懇切之意不亦深㢤 潘柄曰反躬艮背以持
其内爾容正襟以防其外又曰童䝉養正言存養之
法至此始露出仁義之心以為所飬之實不可不知
也
其二十
[014-31b]
𤣥天幽且黙仲尼欲無言動植各生遂德容自清温彼
㢤夸毗子呫音/帖囁日涉/反徒啾喧但騁言詞好豈知神鑒
昬曰予昩前訓坐此枝葉繁發憤永刋落竒功收一原
清清明温和厚也彼㢤者外之之詞夸大毘附也詩
云無為夸毘蓋小人之態不為大言以夸世則為諛
言以毘人也呫囁多言也神鑒謂明德一原即前所
謂萬化原也 此言天本無言四時行百物生而𤣥
渾之幽黙者自若也聖人欲無言日用動静莫非至
[014-32a]
教而德容之清溫亦自若也彼夸大阿諛之人徒騁
口才務美於外而卒迷其内竟何以㢤且云向也亦
昩聖訓而失於多言自今發憤永将消除枝葉之繁
而歸根歛實收竒功於一原也 余子節曰學者想
德容清温於無言之中察神鑒昬昧於多言之際聖
愚之分斷可識矣進齋徐幾曰功收一原渾然此道
之全體融㑹於方寸夫子所謂一以貫之子思所謂
無聲無臭周子所謂無極而太極者故感興詩以此
[014-32b]
終焉
風雅翼巻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