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46 存研樓文集-清-儲大文 (WYG)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存研樓文集卷四
             編修儲大文撰
  雜著
   西陵
夷陵州故城州志初在下牢唐貞觀中徙治歩闡壘宋
建炎中徙石鼻山紹興中復舊端平中徙江南元復徙
江北即今城也楚志又曰陸抗城在州西五里赤溪址
[004-1b]
存臨江城在州南二十里魏武築梁置臨江郡暨縣後
周置臨州隋州郡胥廢安蜀城在州境陳宣帝征江陵
後周軍於峽口築壘以備陳名安蜀城又宜都城在州
境吳陸遜築晉置郡唐為縣後廢而宜都縣夷道城漢
置隸南郡晉隸宜都郡隋隸峽州唐廢入宜都此見荆
楚之形勢尤重西陵而陸抗智慮審宻赤溪址尤宜詳
覈也夷陵州城明洪武十二年千户許勝因故基甃砌/周八百六十二丈崇二丈二尺門七胥建樓東南
北三面胥有濠廣四丈五尺深二丈惟西一面/臨大江成化間甃以磚然獻賊亦嘗平城云
[004-2a]
   巴陵
楚嘗使王孫由於城麋及昭王敗於楚奔鄖秦救至復
入鄖亟使由於城麋吳魯肅城巴邱晉陶侃復城巴邱
在今府東八里宋元嘉十六年因魯肅舊圍増築内跨
岡嶺外濱三江梁王僧辨守巴陵即此城也歴代因之
有門三曰楚澤碧湘㑹泉明洪武四年拓築二十五年
指揮晉亮加甃砌周千四百九十八丈計七里崇二丈
六尺有竒雉堞千三百六十有六崇四尺為六門後存
[004-2b]
四胥有月城東南門外胥橋一北鑿河周千丈有竒深
二丈廣二十丈有竒即古湟也西濱大江嘉靖中西城
傾陷前後修葺計帑金萬而不克成隆慶初副使施篤
臣議由江濱起築壁立直上而别築土堤禦水知府李
時潛司之費亦鉅萬矣六年同知鍾崇文於岡上砌女
城自南徂北周數百丈崇六尺而予嘗過之堞雉多頽
又東南逼岡阜未嘗見其克鞏固也然而巴陵卒號天
險者恃江湖之阻也陶侃故城在府東八里宋/元嘉城恐非侃故城址
[004-3a]
   夷陵
蜀先主攻吳從巫峽建平連圍至夷陵界歴數十屯吳
大都督陸遜疏曰夷陵要害國之關限雖為易得亦復
易失失之非徒損一郡之地荆州可憂今日爭之當令
必諧備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雖不才憑奉威
靈以順討逆破壊在近尋備前後行軍多敗少成推此
論之不足為慽臣初嫌其水陸俱進今反舍船就歩處
處結營察其布置必無他變伏願至尊高枕不以為念
[004-3b]
也此與抗表胥荆州經世要篇
   夷陵
楊世恩莊烈時官湖廣副總兵七年春敗賊竹溪大雨
山水驟漲賊多漂溺死餘潰走世恩疾擊斬鎮山虎等
四十餘人已追賊石泉埧連戰康家坪納溪功最八年
冬敗賊孝感九年春祖寛大破賊滁州世恩從盧象昇
馳至復大破之十年春與秦翼明破劉國能於細石嶺
獲其魁新來虎賊陷隋州責戴罪自贖十一年冬督師
[004-4a]
楊嗣昌令守宜城㑹賊羅汝才惠登相分屯興山逺安
夷陵告急嗣昌檄世恩及荆門守將羅安邦赴救至洋
坪猴兒洞道險甚嗣昌再檄召還而安邦繇祚峪世
恩繇重陽坪已兩道深入期至馬良坪合兵汝才登相
圍之香油坪嗣昌連發數道兵往援皆以道逺不能進
世恩等被困久突圍走黄連坪絶地無水士飢渴甚
賊至兩軍盡覆世恩安邦並死此宜與陸抗圍歩闡
互㩁
[004-4b]
   方城
楚志惟辨方城最覈今書之曰水經注郡國志曰葉縣
有方城郭仲產曰因山以表名尸子曰楚狂接輿耕於
方城盛宏之云葉東界有故城始犨縣東至瀙水達泚
陽界南北聨絡數百里號為方城一謂之長城云酈縣
有故城一面未詳里數號為長城即此城之西隅其間
相去六百里南北雖無基築皆連山相接而漢水流其
南故屈完答齊桓公云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
[004-5a]
杜預曰方城山名在葉南未詳孰是按一統志裕州有
方城山裕之屬為葉秦置南陽郡屬荆州屈完所謂方
城其即在葉者與蜀楊慎丹鉛餘録云左傳方城以為
城古本方本萬字古字萬亦作万故訛爾唐勒奏七論
曰我是楚也世伯南土自越以至葉垂宏境萬里故曰
萬城也斯說鑿矣此辨可審義陽北内鄉東之形勝宜
入左氏傳注
   大峴
[004-5b]
魏都督淮南揚州刺史任城王澄進次大峴而東關九
山淮陵分布諸將並有尅獲宣武帝詔曰長旌始舒賊
徒懾氣銳旅方馳東關席巻時梁將姜慶真襲據夀春
外郭齊王蕭寳夤擊走之澄遂攻鍾離又詔曰鍾離若
食盡三月已前固有可尅如至四月淮水汎漲舟行無
礙宜善量之及梁攻肥梁散騎常侍使持節征南將軍
都督揚徐州中山王英擊破隂陵又頻破梁軍於梁城
斬獲甚衆先是詔英曰賊勢滋甚圍逼肥梁邊將後規
[004-6a]
以至於此故有斯舉必期勝㨗而出軍淹滯肥梁巳陷
聞之惋懣實乖本圖今衆軍雲集十有五萬進取之方
其算安在克殄之期復當逺近竟以幾日可至賊所必
勝之規何者為先故遣歩兵校尉領中書舍人王雲指
取機要至是復詔勞之英又追梁將至馬頭馬頭戍主
委城遁遂圍鍾離而詔曰賊城險固卒難攻屠冬春之
交稍非勝便十萬之衆日費無貲且可宻裝徐嚴為振
旅之意
[004-6b]
   夏口城
楚志曰夏口城在府城西黄鵠山吳主孫權築對岸則
入沔津故城以夏口為名至劉宋順帝時柳世隆等守
之沈攸之攻不克梁末陳初周將史寧為土山長梯攻
之不能破黄巢之亂止陷其外郭蓋是城依山負險四
周不越二三里乃知古人築城欲堅不欲廣也又曰郢
城在黄鵠山劉宋郢州治此更名郢城萬人敵城在府
城東黄鵠山頂舊有城宋建炎間兵犯城郡守命城上
[004-7a]
以强弩射之遂退因名此宜與陳同甫論臺城形勢同
楚志曰夏口城萬人敵城據勝敵險元因之明洪武/四年江夏侯周徳興増拓修築周十七里有竒計三
千九十八丈蓋與欲堅不欲廣之㫖殊相剌謬矣/又曰南有龍窩西即大江此天塹也亦宜附録之
   卻月城
圖經卻月城在漢陽軍北六里太平寰宇記卻月城與
魯城相對以形如卻月故名舊傳黄祖守此三國志董
襲傳祖於大江中横兩艨衝挾守沔口以栟櫚大紲繫
石為矴蓋蘄内恃卻月城之勢而外横艨衝以守之也
[004-7b]
楚志馬騎城在卻月城西二里周五里今長棚岡即其
址也又南史梁武帝自襄陽趍建業鄧元起㑹軍於夏
口築漢口城以守魯山楚志曰今大别山横頂城即其
基也又曰蕭公城在府城西五里梁武帝嘗築城戍兵
於此蓋漢陽軍寔無險可據雖大别山亦去培塿不甚
逺而其險即在江暨漢口故古之攻戰者雖間守之而
不克久也惟登大别山頂横望東北湖江雲渺絲聨乃
知漢陽之以無險為險水經翼際山上有吳時江夏太/守陸奐所治城唐元和郡縣志
[004-8a]
即漢陽軍故城宋宣和三年圮明初跨鳯棲山築漢陽/府城東南臨江周七百五十六丈是匪直不逮卻月城
并不逮翼際/山上城也
   黄峴關
楚志曰魏書地形志南司州宋安郡有東隨縣注云東
隨縣有黄峴關按黄峴關即今孝感九里關在南北朝
謂之東關隋書文帝開皇九年改東隨為禮山縣即今
應山也歴代地形分割不一今孝感疆域袤出黄峴外
數十里繇縣治抵北界約三百餘里豈魏時孝昌地狹
[004-8b]
而黄峴内外舊屬東隨耶抑割孝昌之黄峴以益東隨
耶然魏改孝昌為岳州岳山郡則地固未宜割也豈孝
昌東隨以黄峴為界耶此亦考大隧㝠扼形勝者之所
宜詳畫也
   子胥城
楚志曰子胥城在興國州東六十里相傳子胥築即永
興故城也荆州記曰麥城東有驢城沮水西有磨城伍
子胥造此二城以攻麥城諺云東驢西磨麥自破按磨
[004-9a]
城在當陽縣東四十里而麥城在當陽縣東六十里楚
昭王築關公走麥城即此此見子胥之圖楚非直恃章
山一再戰也
   魯肅城
太平城在蒲圻縣西南八十里吳遣魯肅征零陵於此
築城魯肅城在岳州府南肅嘗屯兵於此而益陽故城
在縣西南亦肅所築唐魏齊公元忠曰將大兵如擎盂
水一跌其可復乎此伍員趙充國諸葛亮魯肅桓冲韋
[004-9b]
孝寛李光弼何承矩李允則岳飛之為將所以宜詳考

   上明
桓冲字㓜于溫諸弟太元初督荆州七郡㑹姚襄將張
駿掠武昌府庫冲討獲之進監江州荆州豫州六郡軍
事冲至荆度形勝乃上疏曰宜全重江南輕戍江北且
孱陵樂鄉北枕大江西接三峽若狂狡送死則舊郢以
北堅壁不戰逺乗其敝撲剪為易臣司閫外隨宜處分
[004-10a]
於是移鎮上明冲為將持重似趙營平諸葛忠武侯淝
水之役半屬天幸而未可以是短之也
   荆州南
天寳後吕諲拜荆州長史澧朗峽忠等五州節度使始
建議請荆州置南都詔可於是更號江陵府以諲為尹
置永平軍萬人遏吳蜀之衝以湖南之岳潭郴道邵連
黔中之涪凡七州𨽻其道知荆而不知襄此諲之識所
以庸陋也
[004-10b]
   樂鄉
樂鄉城在松滋縣東七十里吳陸抗與羊祐對壘此其
要地也樂鄉城有二其一在巴/東縣治東後周置縣上明城在松滋境晉桓
冲退屯時築又松滋有楚城號鄖城書之所以著陸桓
諸公之識也
   歸州
歸州故城始在江北宋端平時徙治江南曲沱次徙新
灘又徙白沙又徙南浦明初徙丹陽而丹陽城在州東
[004-11a]
七里瀕江即屈沱楚王城也元和志周成王封楚熊繹/於荆丹陽之地即此後又
移枝江亦/曰丹陽䕫子城在州東二十里乃春秋䕫子國也水/經
江水東經䕫城南註云熊/摯始治巫城後移此城劉備城在州境昭烈連營七
百里下至秭歸城蓋當時所築也書之亦以著築城之
得失云武昌縣西南二里有鄂王城乃楚熊渠/子紅封國城也書之亦可與郢城互考
   長陽
長陽縣在大江南東接松滋枝江西北接巴東而牙錯
宜都施州容美宣慰使間前後有東峰鳯凰諸山壁立
[004-11b]
環繞四面阻塞西則施州建始諸水奔流赴壑匯為清
江東出大河而縣治中域焉乃天成城塹也宋時有土
城至明毅宗十六年令朱方乾請修築臨江一面甃以
石并建東南西門城樓後山一面累土為城覆以瓦而
十七年土司唐鎮邦率蠻兵來攻城遂陷尋復堕於闖
此非天險不足據而守之者無其人也
   平林新市緑林
質實諸書曰平林城在隨州城東北八十里王莽末關
[004-12a]
東平林人陳牧廖堪起兵號平林兵梁為縣隋𨽻隨州
新市城在孝感縣北而南新市城在京山縣南三十里
漢光武起兵討王莽嘗聚於此後置縣曰南新市魏改
富水緑林山在當陽縣東北百二十里即王莽末緑林
兵起地赤眉山在棗陽縣東八十里而三王城在均州
王康王常王鳯三人各築一城故名延岑城在榖城西
南八里岑南陽人起兵武當築城於此是東繇天臺山
木蘭山西北縁大洪山又西越漢江縁太和山胥漢兵
[004-12b]
藪也又松子山在應山縣東北八十里地名新店楚志
以為即新市是又宜陟龍爬牛心禮山諸山寨而詳畫
以弭其隙者也
   蘄州
蘄州古羅州城去今州六十里宋嘉定中金人攻陷知
蘄州李誠之死之景定四年元兵據白雲山西去今州
八里安撫使王益廼遷城麒麟山四面胥江匯為池形
勢差可恃徳祐元年元狥蘄知蘄州管宗模雖以城降
[004-13a]
而至正中劉福通徐夀輝復據之及陳友諒敗理始出
降明洪武中遣指揮趙應清守禦千戸許勝修砌永樂
中指揮胡善増築周九里三十三歩計一千一百三十
丈崇一丈八尺池東南北胥廣十丈八尺而西即大江
也門六胥建樓下江防道駐守焉
   南豫州
宋永初二年分淮東為南豫州治歴陽而淮西為豫州
泰始中淮西沒復分淮東置南豫州齊太祖建元二年
[004-13b]
垣崇祖既破魏師上欲罷併二豫勑南兖州刺史柳世
隆曰比思江西蕭索二豫兩辦為難議者多云省一足
一於事為便吾謂非乃乖謬卿以為云何可具以聞遂
省南豫州至永明二年王儉謂各自軍府備禦為易即
敗亦不虞奔突乃割揚州宣城淮南豫州歴陽譙廬江
臨江六郡復置南豫州焉齊太祖嘗勅柳世隆曰歴陽
城大恐不可卒治正宜㫁隔之深為保固處分百姓若
不將家守城單身亦難可委信也又曰吾更歴陽外城
[004-14a]
若有賊至即勒百姓守之故應勝割棄也然則厯陽難
守不逮宣城複障而必合厯陽譙廬江為一者淮西之
淮東形勝故不獲已也
   南兖州
齊南兖州刺史陳顯達之鎮魏師退太祖勅曰虜經破
散後當無復他關理但國家邊防自應過存備豫宋元
嘉二十七年後江夏王作南兖徙鎮盱&KR0455沈司空亦以
孝建初鎮彼政當以淮上要於廣陵耳卿謂前代此處
[004-14b]
分云何今僉議皆云卿應據彼地吾未能決乃當以擾
動文武為勞若是公計不得憚之此金人所以必守盱
眙也太祖嘗勅南兖前/刺史柳世隆曰彼郭既無關要用宜
開除使去金城三十丈故佳耳又曰民間若有丁多而
細口少者悉令戍非疑也又曰鍾離間賊已渡淮卿好
參候之有急令諸小戍還鎮不可賊至不覺也又曰定
攻夀陽吾當遣援軍也蓋其危急如此此宋季淮東淮
西之制置所以未為扼要也
[004-15a]
   石公山
元至元十二年世祖以宋兵皆聚揚州臨安倚之為重
四月命阿珠分兵圍守揚州庚申次真州敗宋兵於珠
金沙斬二千餘級遂抵揚州造樓櫓戰具於𤓰洲漕粟
於真州樹栅以㫁其糧道宋都統姜才領歩騎二萬來
攻栅敵軍夾河為陣阿珠麾騎士渡河擊之戰數合堅
不能却衆軍佯北才逐之遂奮而囘擊萬矢雨集才軍
不能支擒其副將張林斬萬八千級七月庚午宋兩淮
[004-15b]
鎮將張世傑孫虎臣以舟師萬艘駐焦山東每十船為
一舫聨以鐵鎻以示必死阿珠登石公山望之舳艫連
接旌旗蔽江曰可燒而走也遂選强健善射者千人載
以巨艦分兩翼夾射阿珠居中合勢進擊繼以火矢燒
其蓬檣烟熖漲天宋兵既碇舟死戰至是欲走不能前
軍爭赴水死後軍散走追至圌山獲黄白鷂船七百餘
艘自是宋人不復能軍十月拜阿珠中書左丞相仍諭
守淮南時諸軍進取臨安阿珠駐兵𤓰洲以絶揚州之
[004-16a]
援巴延所以兵不血刃而下宋者阿珠控制之力為多
十三年二月夏貴舉淮西諸城來附阿珠謂諸將曰今
宋已亡獨李庭芝未下以外助猶多故也若絶其聲援
塞彼糧道尚恐東走通泰逃命江海乃栅揚之西北丁
村以扼高郵寳應之餽運貯聚灣頭堡以備捍禦留屯
新城以逼泰州又遣千户巴延徹爾率甲騎三百助灣
頭兵勢且戒之曰庭芝水路既絶必從陸出宜謹備之
如丁村烽起當首尾相應㫁其歸路六月甲戍姜才知
[004-16b]
高郵米運將至果夜出歩騎五千犯丁村栅至曉巴延
徹爾來援所將皆阿珠牙下精兵旗幟畵䨇赤月衆軍
望其塵連呼曰丞相來矣宋軍識其旗才脫身走追殺
騎兵四百歩卒免者不滿十人壬辰庭芝挾才東走阿
珠追襲殺歩卒千人庭芝僅入泰州遂築壘守之七月
乙巳朱煥以揚州降乙夘泰州守將孫良臣開北門納
降執庭芝才兩淮悉平得府二州二十二軍四縣六十
七予嘗登石公山江濱象山東小山也而繫大江中焦
[004-17a]
山松山寥山暨北至萬夀圍沙東至圌山勢尤要
   丁家洲
元至元十三年春正月阿珠自蘄趨江州宋兵部尚書
吕師䕫知江州錢真孫降丙戍巴延至江州即以師䕫
為江州守知南康軍葉閶降殿前都指揮使知安慶府
范文虎亦納欵阿珠率舟師至安慶文虎出降巴延至
湖口遣千户&KR1108玉繫浮橋以渡二月壬寅朔至安慶授
文虎兩淛大都督以文虎從子友信知安慶府事命萬
[004-17b]
户喬珪戍之丁未次池州都統制張林以城降庚申發
池州壬戍次丁家洲宋平章賈似道都督諸路軍馬十
萬號百萬歩軍指揮使孫虎臣為前鋒淮西制置使夏
貴以戰艦二千五百艘横亘江中似道將後軍巴延命
左右翼萬户率騎兵夾江而進砲聲震百里宋軍陣動
貴先遁以扁舟掠似道船呼曰彼衆我寡勢不支矣似
道聞之倉皇失措遽鳴金收軍軍潰衆軍大呼曰宋軍
敗矣諸戰艦居後者阿珠促騎召之挺身登舟手柁衝
[004-18a]
敵船舳艫相盪乍分乍合阿珠以小旗麾何瑋李庭等
並舟深入巴延命歩騎左右犄之追殺百五十餘里溺
死無算得船二千餘艘及其軍資器仗符籍圖印似道
東走揚州貴走廬州虎臣走泰州甲子攻太平州丁夘
知州孟之縉及知無為軍劉權知鎮巢軍曹旺知和州
王喜胥以城降庚午師次建康之龍灣三月癸酉宋沿
江制置使趙溍遁此繇道士洑至黄天蕩之大勢也
   五狼山
[004-18b]
宋道州靜海縣南有狼山五山相連上接大江下達巨
海絶江南渡抵蘇州常熟縣福山鎮順江東至崇明沙
揚㠶乗順風南抵明州定海縣陶隱居所謂狼五山對
句章岸是也唐僖宗時浙西狼山鎮遏使王郢等六十
九人收黨衆近萬人攻䧟蘇常乗舟徃來泛江入海轉
掠二浙南及福建越數嵗始平後錢氏楊氏李氏兵常
交戰於山之前而明覇州文安盗劉七等亦殱此山
   石頭城
[004-19a]
張勃吳録劉備曽使諸葛亮至京因覩秣陵山阜乃歎
曰鍾山龍盤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此事後追録語吳
志建安十六年孫權徙治秣陵明年城石頭改秣陵為
建業山謙之丹陽記石頭城吳時悉土塢義熈初始加
磚甓因山以為城因江以為池形勢險固有竒氣亦謂
之石首城也蓋至漢季而石頭始城至晉季而石頭城
始磚甓左思吳都賦戎車盈於石城戈船掩於江湖庾
信哀江南賦戎車屯於石城戈船掩於淮泗乃胥名石
[004-19b]
城矣劉逵吳都賦注石城石頭塢也在建業西臨江中
有庫藏軍儲伏滔北征記石頭城建康西界臨江城也
是曰京師此偕丹陽記因山以為城因江以為池語尤
可徵其形勝南史梁太清二年八月戊戍侯景舉兵反
十月景襲譙州進攻䧟歴陽己酉自横江濟采石辛亥
至建業又曰上使太子家令王質率兵三千廵江遏防
景至質無故自退歴陽太守莊鐵降西豐公大椿棄石
頭城走又曰承聖三年三月辛巳王僧辨督諸軍乗潮
[004-20a]
入淮壬午陳覇先於城西落星岡築柵共攻景又侯景
傳王僧辨等進營於石頭城北景列陣挑戰僧辨大破
之此偕蘓峻事胥石頭城形勝要害之證
   城山說
蕭山縣城山在縣西九里中卑四高宛如城堞吳伐
越次查浦勾踐保此拒吳名越王城又名越王臺世
傳山半有池名洗馬泉中產嘉魚吳意越乏水饋以
鹽魚越取雙魚答之遂解圍而嘉靖浙江志曰疑山
[004-20b]
隂越王崢非兹山也予謂守越宜守浙江守山隂㑹
稽宜守蕭山縣守蕭山宜守城山昔勾踐戰夫椒在
今太湖西北江南常州武進宜興地南距檇李數百
里後都琅琊臺在東武今山東諸城地胥深入北境
不少懾當其棲㑹稽也雖丁敗衂决不捨濱江城山
南竄越王崢舉越之城郭廟社而胥棄擲之也今按
越王崢一名棲山上有走馬岡伏兵路支更樓洗馬
池故址而地在山隂城西南九十里若繇此益南且
[004-21a]
不至如仙居白馬山勾踐避難諸說不止是亡越也
至浙江南路西城為范蠡敦兵城以其陵固可守故
謂固陵而既曰浙江南又曰大軍船所置蓋不離濱
江諸地近是若㑹稽山上北城子胥嘗浮兵以守城
而子胥自守㑹稽山北城勾踐自守城山即子胥庸
得亟浮兵乎世傳范蠡築山隂大城不築北面蓋其
氣之了無所懾可知矣詎吳次查浦東距山隂城猶
百里又吳將不必盡子胥而城山適可拒守以伐其
[004-21b]
長驅㑹稽之謀乃遽望風促縮走匿二百餘里外乎
且越自無餘國於秦餘望南後拓地千里至勾踐徙
治山北引屬東海今山隂古城嶺東距山隂城五十
里越王允常嘗築城故嶺名古城庸詎知秦餘望南
非即指越王崢走馬岡諸地非允常以上越諸王故
址而後始自越王崢徙古城又自古城徙今臥龍山
蕺山間乎予懼形勢不審士了不知兵要後世必有
畫宋高宗泊牡蠣灘航大浹江口出海理宗議都慶
[004-22a]
元之䇿者故為是說正之
   絳水
史記正義安邑故城在絳州夏縣東北十五里韓初
都平陽今晉州也應劭曰絳水出河東絳縣西南胡
三省謂魏桓子韓康子之肘足蓋各為都邑慮也而
引水經注謂絳水出絳縣西南蓋以故絳為言其水
出絳山東西北流而合於澮猶在絳縣界中智伯所
謂汾水可以灌安邑或亦有之絳水可以灌平陽未
[004-22b]
識所繇而斷之曰郡縣離合川谷遷改有不可以一
時所覩為據者又引括地志謂絳水一名白今名沸
泉源出絳山飛泉奮湧揚波注懸積壑三十餘丈望
之極為竒觀可接引北灌平陽城而斷之曰酈道元
未嘗至河東此葢因耳學而致疑括地志成於唐之
魏王泰泰太宗愛子羅致天下一時名儒以作此書
其考據宜精當取以為據予謂如括地志接引之說
則無水不可接引豈直汾水可灌安邑絳水可灌平
[004-23a]
陽已哉守陴者慎之餘詳太原志晉水水經注寫景括/地志又精思出
接引/二字
   三秦關隘
水經注諸葛孔明與歩隲書曰僕前軍在五丈原原在
武功西十里馬塜在武功東十餘里有高勢攻之不便
是以留耳葢斜水出衙嶺北至郿注渭水又東逕馬塜
北此地里志載孔明與諸葛子瑜書者也又水經注孔
明與兄瑾書曰有綏陽小谷雖山崖絶重谿水縱横難
[004-23b]
用行軍者邏候往來要道通人今使前軍斫治此道以
向陳倉足以扳連賊勢使不得分兵東行者也葢渭水
又東與陽谿合上承斜谷水水自斜谷分注綏陽溪北
屆陳倉入者也又與瑾書曰前趙子龍退軍燒壊赤岸
以北閣道縁谷一百餘里其閣梁一頭入山腹其一頭
立柱於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窮極不可彊
也又曰頃大水暴出赤岸以南橋閣悉壊時趙子龍與
鄧伯苖一戍赤岸屯田一戍赤岸口但得縁岸與伯苖
[004-24a]
相聞而已蓋孔明駐漢中出軍揚聲繇斜谷道令趙雲
與鄧芝往拒曹真而身攻岐山雲芝兵弱敵彊失利於
箕谷此載蜀志趙雲傳者也雲敗退有軍資餘絹孔明
使分賜將士雲曰軍士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
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此載趙雲别傳者也凡四牘胥
可注孫武子九地且可入關隘圖又水經注載孔明牋
曰朝發南鄭暮宿黑水四五十里葢漢水又東黒水注
之庾仲雍曰黑水去高橋三十里孔明牋四五十里皆
[004-24b]
指謂是水道則百里也亦可備漢水圖又世傳孔明逺
渉帖曰師徒逺渉道路甚艱自及褒斜幸皆無恙使還
馳此不復具附書
   關中
曹孟徳方有事山東以關右為憂乃表鍾繇以侍中守
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繇至長安移書馬騰韓遂
等為陳禍福各遣子入侍及官渡拒袁紹繇送馬千餘
匹給軍孟徳報書曰得所送馬甚應其急關右平定朝
[004-25a]
廷無西顧之憂足下之勲也昔蕭何鎮守關中足食成
軍亦適當爾是時關中寔未定而騰遂等狐疑兩端孟
徳遂縁此以平鄴并及自領冀州牧有說宜復置九州
者以為冀州所統既廣天下易服將從之荀彧曰今若
依古制是為冀州所統悉有河東馮翊扶風西河幽并
之地也公前屠鄴城海内震駭今若一處被侵必謂以
次見奪人心易動若一旦生變天下未可圖也願先定
河北然後修復舊京南臨楚郢須海内大定乃議古制
[004-25b]
此社稷長久之利也孟徳報書曰微足下之相難所失
多矣葢冀部本不宜統河東馮翊扶風西河彧深懼關
中諸將縁此騷動也及南臨楚郢之議挫於赤壁而後
西圖關中遂帖服長安北諸郡又繇凉州燉煌以暨戊
己校尉此繇九州不置而關中諸將不早動之力也陳
同甫孟徳論最為竒鷙而徐算其先後緩急之間猶有
宜早圖者此埃彧嘉軰畫之
   四正六隅
[004-26a]
明崇禎十一年三月新簡兵部尚書楊嗣昌抵京議大
舉平賊請以陜西河南湖廣江北為四正四廵撫分勦
而專防以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為六隅六廵
撫分防而恊勦是謂十面之網而總督總理二臣隨賊
所向專力征討上深喜之中外亦冀其成功雖加賦人
不敢議其後以江北急總理熊文燦先議駐鄖陽改駐
安慶而鄖撫復留已牴牾前䇿及文燦受總理事即議
撫嗣昌隂主之而復上疏申已說言網張十面必以河
[004-26b]
南陜西為殺賊之地然陜有李自成惠登相等大部未
能勦絶法當驅關東賊不使合而使陜撫㫁商雒鄖撫
㫁鄖襄安撫㫁英六鳯撫㫁亳潁而應撫之軍出靈陜
保撫之軍渡延津然後總理提邊兵監臣提禁旅豫撫
提陳永福諸軍并力合勦勢期必盡若關中大賊透出
關東則秦督提曹變蛟等出關恊擊其監司副將以下
悉以上方劍從事遂刻十年十二月至十一年二月為
滅賊期及文燦降劉國能張獻忠謂撫必可恃竟不復
[004-27a]
言十面張網之䇿矣十二年昆明傅仲綸宗龍為兵部
尚書時熊文燦已罷宗龍言向者賊東西無定輔臣嗣
昌是以建分勦之䇿今各止其所臣請收勢險節短之
效總理止轄楚豫秦督兼轄四川鳯督兼轄安慶各率
所轄撫鎮期十二月成功宗龍尋得罪其言亦率不讐
然而嗣昌之十面設網宗龍之勢險節短胥可備畫州
建鎮議惜乎圖之已晩任之又不得其人而訖以敗亡

[004-27b]
 
 
 
 
 
 
 
 存研樓文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