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39 榕村集-清-李光地 (WYG)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榕村集巻十五
            大學士李光地撰
 論
  河圖論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明於隂陽之運察乎日月之紀窮
乎鬼神禍福之徴究乎人事吉凶之兆故立象以盡意
衍蓍以極變使夫知其道者則知鬼神之所為而玩其
[015-1b]
占者亦足以獲天之佑而動無不利然則聖人之於易
雖㣲河圖其可無作乎葢圖者天所以啟聖人之心易
者聖人所以承天之意天人之際未有不相符而可以
有作者也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而究其藴則
曰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變化日行於天地之間凡夫
動靜明晦開闔出入枯菀存化之雜然於吾前者皆是
也而其所以然之機則謂之鬼神夫天地之所以為天
地者以有鬼神變化也而河圖具焉然則作易之精意
[015-2a]
亦舎圖奚取哉仲尼既歿易道湮廢自卦爻之詞昭然
具存固已盡失其義又况乎天人授受之秘有在於語
言文字之表者無惑乎其不傳也漢之儒者雖不能曉
暢精微而守之未失至於有宋經學為盛而異言轉多
劉牧以九為河圖十為洛書比之舊傳正為顛倒歐陽
修不信大傳遂與河圖洛書皆以為&KR0915而并棄之惟朱
子表章發明而圖書始顯然元以來挾異見而滋羣疑
者尚不勝其紛拏故四千餘年理義象數之宗書契文
[015-2b]
字之祖以至於今昧昧也愚學易十餘載既知返之圖
書以求其端而竊疑夫為之説者何紛然其擾也於是
盡去五行生克之論獨以隂陽竒耦之數縱横而推之
逆順而播之然後始得不疑於圖書之理與夫聖人所
以則之之由盖河圖之半竒半耦者两儀之分也四方
者四象之判也一二三四六七八九互為内外者八卦
之交也中宫五十者太極元氣之所居也此其大致也
以其分限言也則陽始於北而盛於東消於南而終於
[015-3a]
西故在圖之竒數則北東居内而南西居外也隂始於
南而盛於西消於北而終於東故在圖之耦數則南西
居内而北東居外也内者主之位也外者賓之位也得
位為主而用事則日進而盈失位為賓而不用事則日
退而虚夫自寒暑二氣之所以升降日月明魄之所以
死生大而元㑹之所以循環細而呼吸之所以出入無
一非盈虚之變也無一非内外之交也君子小人之進
退天理人欲之消長學術之所以邪正世道之所以汙
[015-3b]
隆無一非盈虚之變也無一非内外之交也甘苦之相
生憂樂之相因禍福之倚伏吉凶之反覆無一非盈虚
之變也無一非内外之交也以易而言之則乾龍之潛
藏而天地之心見矣姤豕之躑躅而永霜之勢成矣内
陽而外隂則為㤗交之盛矣大徃而小來則為斂徳之
時矣是故内外之位賓主之分進退之勢盈虛之理圖
者圖此者也卦者畫此者也以邵堯夫八卦之位觀之
則自震之一陽歴離兌之二陽以至於乾是左方之卦
[015-4a]
皆陽内而隂外無異夫河圖之左方也自㢲之一隂歴
坎艮之二隂以至於坤是右方之卦皆隂内而陽外無
異夫河圖之右方也然則所謂則圖而作易誠如合符而
比節非天地不能開其先非聖人不能承其繼也若夫
五行之義四象之文生克之變老少之交得乎此者其
於衆説統之矣欲歸夫易卦之本指其無先以衆説亂
之而可哉
  先天圖論
[015-4b]
自秦而後易圖象之學不傳其在傳文可攷者則出震
一章頗列八卦之位而終不究其説是故學者鮮用心
焉而但縁文生義以穿鑿於文字之間盖易之迷所從
來也尚矣其偏為象數之學者又皆有單傳别授非易
之正如京焦卦氣之法有侯辟公卿之位推易配氣始
於中孚此則揚子草元之所因厯家之所用其在漢世
以象數言易者莫此為盛然終莫知其所自來也獨後
漢方士魏伯陽作参同契之書言養生之要其首章納
[015-5a]
甲之法以震為朔旦兑為上弦乾為正望㢲為既望
艮為下弦坤為晦日其隂陽進退之候似頗與邵氏先
天之㫖相契盖朱子所謂方外之流隂相付受以為丹
灶之術者其指此與然以愚攷之納甲之説盖以十干
始終之位推而得之如乾為甲壬坤為乙癸盖甲乙壬/癸者十干之始終乾坤者八卦之
始終也凡畫卦者自下而上故庚辛/為震㢲戊己為坎離丙丁為艮兑也伯陽又因月之朔
晦弦望之方以配合其説如生明之月在庚上弦之月/在丙正望之月在甲皆以初
昏言之震兑乾之位也既望之月在辛下弦之月在/丁晦日之月在乙皆以平明言之㢲坤艮之位也
[015-5b]
與先天所以得圖之法迥然不類然則自堯夫以前先
天之圖其不傳於世也審矣朱子又謂授受出自希夷
其必有攷然而邵氏再造之功則實與伏羲始作相配
自邵氏歿後此圖稍出聞者皆創獲而莫之信楊龜山
曰八卦有定位而先天以乾㢲居南坤艮居北卦氣首
中孚而先天以復為冬至凡若此類皆莫能曉也陸象
山曰先天圖非聖人本意有据之以説易者陋矣夫以
龜山象山之賢而其疑若此况其下者林栗袁樞攷先
[015-6a]
天尤急盖當是時尊信而表章之者朱子一人而已自
朱子而來至於今翕然無復異議矣然徃徃新學小生
以為自孔子後真有是圖而不知邵氏之功於此其大
朱子之傳如彼其難也可勝歎哉或曰先天之圖果伏
羲之本也與曰何為其不然也大傳稱易有太極是生
两儀两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曰因而重之爻在其
中矣夫如是則一每生二者自然之理也隂陽交錯者
變化之妙也其方位布列則雖古未見之然説卦所謂
[015-6b]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者則其對
待之禮也雷以動之風以㪚之雨以潤之日以暄之艮
以止之兑以説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則其流行之用
也其位與序昭然亦不可謂於古無初也以其數而論
之則在右二方者寒暑之運也隂陽太少者四時之交
也八卦者八節之分也二十四畫者二十四氣之判也
三百八十四爻陽爻為晝隂爻為夜二分之晝夜平故
積爻之算至於臨遯之間陽四十八隂四十八猶春秋
[015-7a]
分之晝夜各四十八刻也二至之晝夜偏故自乾以前
積爻之算陽五十六分隂四十分猶夏至之晝五千六
刻夜四十刻也自坤以前積爻之算陽四十分隂五十
六分猶冬至之晝四十刻夜五十六刻也此其自然之
象自然之數不待牽合而自無不應以視後世規天紀
日之繁增除裁補之贅其相去不亦逺乎況乎其道之
彌綸天地者不可以象數求也故君子之於先天歿身
焉已矣
[015-7b]
  後天圖論
易有八卦因有八象其實則天地水火而已何則天地
定位則行乎其間皆水火也水火之精則為日月水火
之氣則為寒暑水火之象則為晦明水火之變則為風
電雷霆雨露霜雪凡夫騰降上下徃來聚散皆是物也
以易論之則天地水火之外為象者四風雷山澤也然
風則天氣之行下交於地者山則地形之隆上交於天
者雷則火為隂所壓奮而起者澤則水為陽所驅散而
[015-8a]
下者此四象者盖亦天地水火之交而已矣以卦畫推
之乾之下爻變隂則㢲也坤之上爻變陽則艮也離之
上爻變隂則震也坎之下爻變陽則兌也此造化之妙
八卦之精也是故易首乾坤中坎離而終以既未濟或
曰邵氏所謂先天之圖者乾坤定上下之位坎離列左
右之門固也而其有始震終艮之圖何也曰先天體也
後天用也體則以天地為尊用則以水火為主所謂雷
者火之方升者而已所謂澤者水之始降者而已隂陽
[015-8b]
始於春秋而極於冬夏故雷澤者水火之交也水火者
雷澤之極也天地則水火之氣行乎四時涼燠寒暑惟
其所司焉風雨雷相薄火之勢所以行也山與澤通氣
水之潤所以升也風之氣本乎天山之形本乎地天地
之用寓於二物而天地無功焉故一在坎之後一在離
之前所以佐發生於東方而乾坤退處於西成之地也
或曰南北隂陽之正位也乾坤在焉尊也黜居偏也烏
乎可曰黜乾坤以尊乾坤夫辨方正位者分也分則不
[015-9a]
可易也若夫受事任勞者時也時則有少而出長之先
卑而踞尊之位於是乎乾坤有避而弗居者矣必也其
受成之時乎夫受乎其成者則必處乎其後也又何害
於尊乎哉然則大傳言神妙萬物敘六卦而不及乾坤
何與曰此所以為尊之至也前言其位故列之此言其
用故去之是以乾坤之在後天雖有位焉而無用也無
用之用用之主也
  乾坤誠明之學論
[015-9b]
乾虚而實坤實而虚何則天者清通而妙乎象故虛以
其與太極為一也故實地者堅厚而凝乎質故實以其
承天而無為也故虚在人則乾者心也坤者形也心者
神明不測可謂虚矣然具乎性之真則實形色皆天性
也可謂實矣然涵乎心之妙則虚虛實者誠明之學之
源也誠明者合徳而殊名自其心之存存也其中有主
故乾謂之存誠也其中無物故坤謂之敬也虛心以順
理故坤謂之義也無形則恐其離乎物故言心者主於
[015-10a]
性而曰誠誠者實而無不周貫之謂也有質則恐其滯
乎物故言體者主於心而曰明明者虚而無所滯礙之
稱也
  離為明明徳之學論
離者明明徳之學也故曰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繼明
即明明徳照於四方則所謂明明徳於天下也然明徳
者何中庸所謂天命之性是已天命之性者明命也天
命孔明其在於人也亦孔明然而昏明之不齊者喜怒
[015-10b]
哀樂之變發於情交於物而不能皆中節之故也二爻
者中之發和之始於時則春也於日則晝也於情則喜
也故曰黄離言以中為明也渾然元氣故曰元吉三爻
者和之溢中之過於時則夏也於日則昃也於情則樂
也故曰日昃之離言明已過中也樂極悲生故曰不歌
則嗟也四爻者中之反和之變於時則秋也於日則暮
也於情則怒也故曰突如其來如言其昬且暴也害於
物傷於已故曰焚如死如棄如五爻者歸於中復於和
[015-11a]
於時則冬也於日則夜也於情則哀也故曰出涕沱若
戚嗟若言其哀且悔也哀則思悔則悟而夲心復明矣
故曰吉四者循環於人心故昬明由此生禍福由此變
治亂由此起初之敬者慎於始也上之出征克於終也
在人心則戒懼於事先克治於事後在國家則兢業於
平時攘撥於既亂中庸言喜怒哀樂致中和之功而以
戒懼慎獨為要領者此也
  艮為不動心之學論
[015-11b]
艮者不動心之學也然不動者非枯槁其心而已寂然
不動而有以酬酢萬變故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也始
也外不制則無以養其中此艮其趾所以無咎也既也
天君不定則制外亦徒然此艮其腓所以未快也孟子
曰是氣也而反動其心是制之於外之説乎又曰不得
於心勿求於氣可是先立乎其大者之説乎雖然知求
之於心矣而又枯槁其心如告子之斷言語絶心行而
謂其心不動之速是猶人之柴槁辟戾者不能俯仰屈
[015-12a]
伸而以為居者也名曰定之而使明而實遏之而使薫
其於苗也名曰𦔳之而使長而實揠之而使枯是雖不
動而何足貴乎必也如六四之艮其身然後視聼言動
必復於禮孟子所謂養氣者也所謂配義與道者也必
也如六五之艮輔然後理逺氣和其言乃雍孟子所謂
知言者也所謂發政行事者也至於此然後可言敦艮
之道盖積累以厚之涵養以熟所存者仁義之心而非
虚所握者動静之機而非固其與曲學之言止者異矣
[015-12b]
苟不能厚終而要其成則又所謂五榖不熟不如荑稗
者也
  卦爻辭論
易之書為卜筮而作也而其精極於隂陽性命其賾包
於品物羣形其繁周於日用感應盖自卦畫既成而斯
三者傋矣後之聖人因其所藴而繋之以辭然易之辭
獨與他經異者言出於象有象而後有言義以備占一
占自為一義言則不必其相屬義則不必其相應非若
[015-13a]
諸經之文從字順而義類貫通也神而明之則其言有
典常舉而措之則其道有典禮又未嘗不文從字順而
義類貫通此易之為書所以至精至變至神而不可以
淺迹膠而私見滯也學易之至者無如孔子孔子之言
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率辭揆方則有典常又曰原始
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惟其時物也又曰初辭擬之
卒成之終智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嗚呼聖人之學易
盖如此京房焦贑數之賊也輔嗣康伯義之翳也邵氏
[015-13b]
出而洩圖之秘程子生而闡道之㣲於是羲皇之所以
觀察而作文周之所以憂患而興孔子之所以假年而
學理義象數如日斯揭然是二子之書者㣲朱子亦孰
與尊信而表章之哉且邵子之書理精矣而主於推歩
與卜筮異程子之書義備矣而主於論道與象占殊是
於作易之本學易之要盖猶有所未發焉者至於朱子
一以占筮舉其槩所以釋易者甚近且淺而至精之理
無不存也至變之用無不周也至神之機無不寓也使
[015-14a]
易之為言必根於象使易之於象必當於占片辭隻字
該貫包含以為虚而可以盡天下之實也以為小而可
以窮天下之大也四聖不傳之心至此而若合符節矣
雖然名之命也辭之繫也盖確乎其不可易朱子之釋
名辭畧矣賁之中虚而含物何以不為頤噬嗑之徃来
而交錯亦可以為賁萬物皆有常理何以雷風則為恒
萬類皆無停機豈必火山乃為旅他若其名之可相易
義之可相通者盖未可一二數更聖越神之心思宜不
[015-14b]
若是其漶漫也朱子非不知之而以為未可臆亂故因
孔氏之舊而約畧其㫖以俟後聖意至深也愚以謂塞
宇宙亘古今一理而已矣理之所在伏羲所以創文王
所以修孔聖所以翼出乎理則非所以為聖人也苟能
窮理之至則其心與聖人通性命之理變化之妙萬物
萬事之幾瞭然於心目所謂易者真吾心之圓神方智
而已然後銖而較之至於石而不差寸而累之至於尋
而不謬六十四卦之為質三百八十四爻之為物一一
[015-15a]
見其所以然而不可易真有所謂擬初辭而得其終觀
彖辭而過其半者則雖聖人復生亦將可以質之而無
疑此又朱子所未盡而有待於後人者也非夫潔浄精
㣲而不賊者其誰與望乎
  蓍數論
天地之體數八其用數七體數八者謂如河圖洛書之
數虚其中央則四正四隅通為八靣此則在天而有定
時在地而有常處是以謂之體也用數七者又以體數
[015-15b]
均為十分則用者常七不用者常三謂如夏至之日出
寅入戌加以晨昬可辨之色為晝七分而夜三分一年
一元之數皆開於寅而閉於戍是以謂之用也易之有
卦者體也故其數用八八八六十四而卦成其為物静
其為徳方其在大傳所稱則體天地之撰而行四氣之
行其有蓍者用也故其數用七七七四十九而用備其
為物動其為徳圓其在大傳所稱則當期之日而紀閠
之算間嘗即其説而推之四十九者一歲之弦數也一
[015-16a]
嵗二氣四時八節二十四氣四十八弦四十八弦者以
三百六旬成數而論也並其五日四分日之一者為四
十九是故二以分之嵗之隂陽判矣四以揲之月之望
晦二弦具矣一嵗寒暑之運有十二月一變左右之䇿
有十二揲也掛一者在用不用之間也在用不用之間
者何也用之以分而不用之以揲也不用之以揲而又
用之以歸也以蓍之理斷之則亦用者七不用者三何
取乎用者七不用者三也準以一弦之數為五日四分
[015-16b]
日之一也盈者因氣而見故分二之後遂除其一䇿以
為氣盈虚者推朔而知故揲之而見有餘則為朔虚合
氣盈朔虚而閏生焉合掛與扐而竒積焉綜三嵗之閏
則月成矣綜三變之竒則爻見矣大傳所謂五嵗再閏
故再扐而後掛盖就一變之中而取其義耳實之三變
既成方應一閏之數是故䇿者以當日也爻者以當月
也卦者以當嵗也二篇之爻三百八十有四其䇿萬有
一千五百二十當三十二嵗月日之數三十二嵗之月
[015-17a]
三百八十有四其日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盖閏嵗於是
而一終也是以易道應之愚按自易而下如焦京揚雄
卦氣太𤣥之屬以卦爻準厯者多矣然皆増損其數不
符於自然如卦氣則減震兑離坎之二十四爻太𤣥則
増踦嬴之二賛是皆人欲之私&KR0034鑿傅㑹之功是故識
者譏焉邵堯天經世除乾坤離坎以舉成數未離乎卦
氣之法蔡氏範數為九九八十一以紀氣候司馬潜虚
為三百八十五變而又減其二十則又太𤣥之支流耳
[015-17b]
彼此相非直以五十而笑百歩也盖不知易者理義之
原象數之本其循環終始與天地同流不待於割截而
始配惟蓍法則乗除進退其於一嵗盈虛之理實有取
焉而其算亦自妙合自唐僧一行以大衍命厯以䇿應
弦以揲應月盖己得合大致然其前後之説尚多牽挽
又不知一月為三十之成數與掛一為氣盈之閏分是
以推算不宻而嵗分尚餘於四十九䇿之外則其與参
摹四分之書相去直一間耳愚嘗以大傳蓍數覆逆推
[015-18a]
之至於顛倒爛熟然後隂陽變化之道日月贏縮之紀
躍然於布蓍之間始信古人所謂迎日推䇿者或得諸
此夫衆言淆亂則折諸聖後之譚易者雖復窮象之微
妙盡數之毫忽而不得孔氏以為之宗吾見其益漶漫
而無當也
  序卦論
易之有序卦何義也曰大傳具之矣禮始於冠昬書始
於釐降詩始於后妃之賢春秋始於惠公仲子之事是
[015-18b]
故易之始於乾坤咸恒也明隂陽之際也坎離者乾坤
之交也既未濟者又坎離之交也是故易之終於坎離
既未濟也明隂陽之交也屯䝉以下中孚小過以上觀
其所序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文中子曰大哉時之
相生也達者可與幾矣天時之相生有相因者有相反
者人之乗時有因時而順之者有因時而制之者以治
繼治以亂繼亂者謂之因以治繼亂以亂繼治者謂之
反將治而使之治巳治而持其治者謂之順將亂而使
[015-19a]
無亂巳亂而反之治者謂之制斯義也近自一念天理
存亡之㡬逺而國家政事治忽之大㣲而民用趨避吉
凶之細大而天地隂陽消長之常莫不有相因相反之
義焉莫不有順之制之之理焉是故通乎序卦之説者
其於存亡吉凶則俱可知矣或曰序卦之説專主於義
而不及於象也與曰自乾坤十卦而至否泰則天地之
交也自咸恒十卦而至損益則山澤雷風之交也坎離
之前有頤大過焉既未濟之前有中孚小過焉如此之類
[015-19b]
豈為於象無取焉又嘗以大傳九卦之説推之盖上下
篇對待之卦凡十有二在上篇則乾也履也謙也復也
在下篇則咸恒也損益也困井也㢲兌也乾十卦而至
履履五卦而至謙謙九卦而至復復六卦而上篇終矣
咸恒十卦而至損益損益五卦而至困井困井九卦而
至㢲兑㢲兑六卦而下篇備矣上下相對以三十卦為
斷以十五卦為限九十者天地之終始也五六者天地
之中數也數之極則必變數之中則必過過與變則憂
[015-20a]
患生焉是故惟除乾咸為之始兑為之終其餘則皆憂
患之卦也六十四卦皆憂患而有作得乎六十四卦之
理則皆所以審憂患之理而獨九卦云爾者其意有深
焉神明其道而不鑿則於易也㡬矣是故言易而局於
象數者其失也膠專於義理者其弊也泛
  十六卦論
邵子云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卦相盪為六十四此十
六事者即六十四卦之中畫而互成十六卦者也十六
[015-20b]
事又生於四象之交則四象者又即乾坤既未濟之具
體而㣲者也夫天道之消息盈虚人事之吉凶善惡彝
倫之敘斁情偽之攻取制事之權衡揆道之模範六十
四卦之稱名取類備矣雖然乗運者察變知㡬未有大
於剥復夬姤者也明倫者造端謹始未有大於漸歸妹
家人暌者也審勢者度緩急權輕重未有大於蹇觧頤
大過者也言乎其分之一定而不易則歸於乾坤言乎
其變之迭運而不窮則歸於既未濟是故十六卦者六
[015-21a]
十四卦之樞要也學易者先識乾坤之大義以立其
綱明於既未濟之樞機以善其用由是剝復夬姤
尚天行而見之㣲漸歸妹家人暌謹人倫而辨之早量
時勢而後動則蹇觧其緩急之宜也守義理而不遷則
頤大過其輕重之則也
  互卦論
道之消息盈虚有人事之善惡當否故為用也其定理
則歸於乾坤其變動則歸於既未濟而已故為綱也剝
[015-21b]
復隂極陽生陽之始也夬姤陽極隂生隂之始也漸歸
妹陽卦與隂卦交交泰之象陽之中也頤大過陽卦與
隂卦判不交之象隂之終也蹇觧三陽之卦陽之終也
家人暌三隂之卦隂之終也陽六卦皆主震艮始則交
於坤母孕男也中交於㢲兑求其配也終交於坎從其
類也隂六卦皆主㢲兌始則交於乾父生女也中交於
震艮求其配也終交於離從其類也探始則隂陽互根
而孕育之理明致用則男女相求而㛰姻之道正辨物
[015-22a]
則以類相從内外之分嚴而禮義有所錯矣剝復夬姤
以天道為人事之端漸歸妹頤大過蹇觧家人暌以人
事為天行之應剝而復則陽用事其既也交於隂有循
序而禮合有逆節而情動其䆒也為蹇為觧治外者以
之夬而姤則隂用事其既也交於陽有役陽而致養有
疑陽而交争其䆒也為家人為暌治内者以之陽之道
始於體之正故乾坤統焉隂之道始於用之交故既未
濟統焉此互卦之義也
[015-22b]
  十二卦時義時用論
易之用皆以趨時而舉時以贊其大者凡十二卦稱時
者四時而稱義者五時而稱用者三夫時者何也曰時
者天也有順而播者有逆而成者義者何也曰義者冝
也有冝此而值其時者有值其時而冝此者用者何也
曰用者可施也有不可而用之以成美者有可而用之
以有功者頤大過觧革何以稱時也觧以生之頤以養
之此天地之仁氣所謂順而播之也革以更之大過以
[015-23a]
固之此天地之義氣所謂逆而成之也非無義也非無
用也而時為大豫隨遯姤旅時而稱義何也以致豫則
於順動冝以致隨則於貞冝此兼善之義也以明決者
宜於遯以見幾者冝於姤以柔正者冝於旅此獨善之
義也無時不有無用不然故稱義焉坎暌蹇時而稱用
何也坎非所用而於設險則固暌非所用而於男女則
别此不可而用之以成美者也止非常用而於見險則
智此可而用之以有功者也因其時當其冝故稱用焉
[015-23b]
何以皆為大也曰時者天也終始萬物之道大何加與
義者冝也不離道不失義大哉時之經也用者適也時
則用不時則不用大哉時之權也曰盡此乎曰舉天地
聖人盈虚消息之理進退存亡之道悉之矣同此者以
此類之異此者以此通之皆時也皆義也皆用也故曰
易之用皆以趨時也
  聞樂知徳論
禮樂二者皆聖人所以治天下之具然禮先而樂後禮
[015-24a]
以制治而樂以象成故曰於樂觀其深矣言其本於性
情流乎徳化其效至於淪肌浹髓而不自知故孝經曰
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此知政知徳
之説也且夫政與徳固相為表裏之謂非政則徳無所
施非徳則政無所本徳者人君所躬行而心得而禮樂
則皆政之屬也今以政歸禮以徳歸樂何哉盖本徳以
數政則禮於是行而民以節矣以其先也故言政者歸
之禮也政成而徳洽則樂於是興而民以和矣以其後
[015-24b]
也故言徳者歸之樂也雖然樂之所自作者非一有陳
祖宗之功徳者則如啇之𤣥王相土成湯武丁周之后
稷公劉古公王季後嗣述而歌之者是也有象巳之功
徳者則如韶樂作於舜大武作於武九成以象代堯六
成以象滅啇聴其歌觀其舞則知其當日之事與志者
是也若乃朝㑹燕饗征行愷還則叙其交懽之心致其
勸勉之誠道其閔勞盡下之意於以被之絃歌用之朝
廷學校至於民間鄉黨閭巷之樂則多采之謡俗之所
[015-25a]
得如周有二南邶鄘以下十五國之什漢有趙代秦楚
之謳而擇其辭之美志之善可以語今可以道古於以用
之黎庻而以感民心以淑民身此則樂之大致然也然
此四者源流之所自不同而皆謂可以觀徳則又何哉
盖祖宗之徳徳也已之徳亦徳也上下交而志同徳之
行也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徳之至也故曰聞其樂而知
其徳也漢氏以還四者之迹僅存而其意㣲矣故郊廟
宮庭閭巷之所用猶是也然班固謂漢郊廟詩歌未有
[015-25b]
祖宗之事則所謂陳祖宗之功徳者無矣武帝天馬之
歌汲黯之所不悦秦王破陣之樂魏徴之所不觀則所
以象已之功徳者悖矣君臣賡答之詩固多有之然頌
美相説之辭多而忠愛交勉之誠寡且又未嘗叶管絃
示臣庶也則朝廷學校之聲衰民間沉沔鄭衛之俗千
年不變而卿黨閭巷之音歇所以然者其立國根本既
無積徳累仁之事而又禮法之不制敎化之不修三綱
之不正九疇之不序太和之俗不成故雅頌之聲不興
[015-26a]
使其樂猶在也吾知不必季札子貢而知其徳之涼矣
然則樂之道其終不可復乎曰亦視其徳而己矣孟氏
有言今之樂由古之樂也祖宗功德不可强矣誠能制
禮法修教化正三綱叙九疇其本正矣然後取郊廟朝
廷之樂潤色其聲音畧論其律呂務使學士大夫皆能
習其文而知其意拊其節而通其道至民間之樂雖未
可以驟變然所謂黙成於風俗而潛移於人心者其理
不可誣也風俗既成人心既移則即今俗樂而頗采姚
[015-26b]
江王氏之論取其有孝弟忠貞節烈之行而歌舞之以
興善志以𦔳淳風以為復古樂之漸禮樂之道夫豈逺
乎哉此之不務而列代修文之主好古之儒方且役智
弊神於黍尺鍾律之間似乎伶倫之筩不得而樂卒不
可興者此劉向臯陶之刑之論可為三復而歎息也
  朱吕説詩論
朱吕説詩之義不同呂据思無邪之指曰三百篇皆性
情之正可以被之弦歌者也朱据鄭聲滛之訓曰所謂
[015-27a]
雅鄭者即二雅與鄭詩也然則孰為得聖人之意曰朱
得之然則何以處夫無邪之説曰無者猶母也禁止之
也詩教如此非槩詩辭也然以愚觀之鄭衛之在詩也
不逾十之一滛者之詩之在鄭衛也其灼灼著者亦十
之一耳然則悖於禮而傷於教必不可云無邪者纔百
一也何害夫全詩之為性情之正而可被之絃歌乎聖
人於此何不並夫百一者而刪之而猶存之曰俗化之
不知則勸戒之不明有桑中洧外之人則東門風雨所
[015-27b]
以貴也今欲旌顯幽節必先列強暴者之罪狀此數詩
罪狀也其俗如此而猶有王澤民彞在馬如晦而不輟
其音如雲而不亂其意此所以為性情之正而可以觀
可以興者此也漢廣之㳺女有求之者矣行路野&KR0874
貞人有誘之者矣幸而求之誘之無傳詩耳設其有之
而兼載焉固所以形惡而彰善而又何諱乎曰是其説
與朱子少異曰無異也朱子不謂鄭衛純滛詩也但謂
有之而盡文以正者非爾然朱子之言無邪也為讀者
[015-28a]
言也吾則以王澤民彝之猶在察其無邪焉似乎折朱
呂之中者此則末學僭妄之過也夫盖朱子晩年而雅
自信於易卜筮詩雅鄭之説夫卜筮之為本義不可易
矣然象爻辭之根於理而用於占則相為本末不可偏
廢後之君子必將折朱程之中以説易猶詩之志也曰
鄭風之系以滛也己多曰此亦朱子之意而初不以為
定論也大㫖立則此亦淺事爾區區辨此是亦不争於
室而噪於門也
[015-28b]
  天九重論
西人言天有十二重其三者不可攷校可信者九重而
己曰月天也水星天也金星天也日天也火星天也木
星天也土星天也恒星天也宗動天也月天最近地漸
而愈逺至於宗動極焉然又謂金水與日同天則直七
重而巳宗動者衆動之宗也其行不息而有常恒星以
下皆隨之而皆不如宗動之速故古者謂七緯東行以
退度為行度也今則謂恒星亦東行則古所謂嵗差是
[015-29a]
也古者以恒星為天體故謂之嵗差今也以宗動為天
體故謂之恒星行度其致一也凡九重者近内者西行
愈遲東行愈速近外者西行愈速東行愈遲東行者退
度也推算以之西行者行度也論天以之今置盂於此
自邉而引之旋則近中者緩矣自中而引之旋則近邊
者緩矣宗動之天急旋於外若或引之其彌近地心而
彌緩者勢也地之凝而不動者非獨形氣清濁之分而
巳盖旋於外者必有其紐於中為两端之紐者南北二
[015-29b]
極是也為中間之紐者地心是也然二極為動宗故雖
不動而急旋旋於其所而不覺焉爾地不為動宗故直
凝而不動氣則應焉而形則否矣要之則所謂九重者
皆非質也如層雲焉疊湧而开如二水焉合流而逝今
觀雲之有背馳而水之有滯流者則明乎一氣参差之
故矣
  嵗分消長論
嵗分消長之説元郭太史所立盖上攷徃古而百年長
[015-30a]
一是前之嵗分愈多也下騐將來百年消一是後之
歲分愈少也經今纔三四百年而其説巳不效盖嵗分
又漸多矣故今之知厯者推䆒其根以為由於最髙之
行最髙者何日行最髙處也行最髙則見其遲而不及
一度所謂縮度也行最庳則見其疾而餘於一度所謂
贏度也自古厯法皆定以夏至行縮度冬至行贏度而
亦未知嵗分消長之根在於此也今推最髙庳之度乃
不定在二至自至元辛巳以前則未及二至今又過二
[015-30b]
至六七度矣原夫行最庳之日應極疾而有贏度方其
正在冬至則未及時而晷景巳短行疾故也若未至冬
至或過冬至則晷景短之時分以漸而増行稍遲故也
凡言嵗分者以今年冬至至明年冬至為率而郭太史
作厯之時適當極疾之候未究其根由於最庳人未知
最庳之行不定在此故疑為嵗分之消一徃不復而推
之將來以百年消一為期也今最庳既過冬至則冬至
之日行以漸而遲歳分以漸而増可知矣然嵗分非真
[015-31a]
有増減也以冬至之日直其遲疾之分而得名爾藉令
自今年夏至算至明年夏至以為嵗分則嵗分極少之
年乃其極多之年矣以彼補此嵗之定分仍無稍長此
又不可不知也
  留侯武侯論
留侯武侯皆漢之傑也論者或以留侯出必于其機應
必於其㑹其事漢也若賓其避侯封以行其志若神龍
之變化於八紘之内而不可羈以豢也武侯者正志於
[015-31b]
結托之初自任以興復之重忘乎時之不可為以卒其
軀於是乎疑二子者所術之學殊所趣之致異故其出
處終始大較不同若此雖然君子之於人盖莫大乎論
其世也留侯之君非漢也韓也雖識漢王於邂逅之間
知天授之主而韓國猶存則於漢有不純臣之義及乎
韓亡而歸漢而後主臣之交定矣前此之徃來去就於
漢者盖古之君子拳拳故舊之心豈若戰國之士朝暮
秦楚者哉九域巳一叛亂己除雄都巳建嫡貮己定時
[015-32a]
則謝成功逺人事託意寓言導引避榖武侯處草廬之
中承二顧之誼投合之契厚許與之分明及乎託六尺
而專國命統戎行而興漢室任重道逺無有休時盖其
&KR1348然也假令留侯生季興而負重寄充其傾家報韓之
心鞠躬效死殆非所難而使武侯從容指顧之間大業
早就則躬耕之初服淡薄之本志其與飄然世外遊者
意豈異哉論者又謂武侯𢎞毅忠壯慨然展布四體以
盡其心留侯優游譎諌毎若有所懐而難發故一則有
[015-32b]
從容之論一則有正大之褒夫古之君子其出也所以
直巳行志也然亦將以順時體變𢎞濟於艱難是故外
度其主内度其身遇之不同而其應異焉况乎武侯晩
年閫外之寄而留侯初終帷幄之臣也在易坎之六四
近君以濟險而曰納約自牖无咎蹇之六二得其正應
居外平難則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豈可以是疑坎四
之委蛇矜蹇二之亮節哉傳曰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武
侯厲蹇二之節故在外而譽不虧留侯有納約之心故
[015-33a]
居中而事獲濟大哉二卦之義留侯武侯當之矣愚嘗
尚論三代之下以合於三代之英以謂莫先於義利之
間莫大乎父子君臣之際良之功成漢室而不居亮死
之日家無餘蓄其髙致同也良報五世相韓之恩亮追
先帝之遇其大節均也此其志如日月之光而行有氷
霜之潔豈區區功名之士贊世之流哉或者乃謂亮三
顧而出而良朱免於挾䇿干人以為優劣夫良有不共
戴天之怨於虎狼之秦有能報之者良所從也秦項滅
[015-33b]
而良之志畢良豈區區功名之士哉故曰君子之於古
人豈茍焉而巳亦莫大乎有以論其世也
 
 
 
 
 
 榕村集巻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