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15 重編瓊臺藁-明-丘濬 (WYG)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重編瓊臺藁巻九
             明 邱濬 撰
 序
  張文獻公曲江集序
古今說者咸曰唐相張文獻公嶺南第一流人物也嗟
乎公之人品豈但髙出嶺南而已哉盖自二代以至於
唐人材之生盛在江北開元天寳以前南士未有以科
[009-1b]
第顯者而公首以道侔伊吕科進未有以詞翰顯者而
公首掌制誥内供奉未有以相業顯者而公首相𤣥宗
公薨後四十餘年浙士始有陸敬輿閩士始有歐陽行
周又二百四十餘年江西之士始有歐陽永叔王介甫
諸人起於易代之後由是以觀公非但超出嶺南盖江
以南第一流人物也公之風度先知見重於𤣥宗氣節
功業著在信史播揚於天下後世唐三百年賢相前稱
房杜後稱姚宋胡明仲謂姚非宋比可與宋齊名者公
[009-2a]
也由是以觀公又非但超出江南乃有唐一代第一流
人物也然公聲名&KR0177&KR0177在人口耳非直以其相業在當
時且甚有文名史稱其七嵗知屬文張說謂其為後出
詞人之冠又與徐堅評其文如輕縑素練實濟時用栁
宗元亦謂其能以比興兼著述予生公六百餘年之後
慕公之為人童稚時嘗得韶郡所刻金鑑錄讀之灼知
其偽有志求公全集刻梓以行世自來京師游太學
入官翰林毎遇藏書家輒訪求之竟不可得盖餘二十
[009-2b]
年矣嵗己丑始得公曲江集於舘閣羣書中手自抄録
僅成帙聞先妣太宜人䘮因携南歸期免䘮後自備梓
刻之道韶適友人五羊涂君暲倅郡偶語及之太守昆
陵蘇君韡謂公此集乃韶之文獻請留刻郡齋嗟呼公
之相業世孰不知其文則不盡知也矧是集藏舘閣中
舉世無由而見茍非為鄉後進者表而出之天下後世
安知其終不冺冺也哉是以不揆愚陋僣書其首成化/
九年/
[009-3a]
  武溪集序
嶺南人物首稱唐張文獻公宋余襄公二公皆韶人也
韶郡二水夾城自瀧來者曰武溪湞水自庾嶺下與武
溪合是為曲江張公既以曲江名其集余公之集名以
武溪盖有意以匹張與余家嶺表極南之徼自少有志
慕二公之髙風毎恨其文之不行於世於張公文僅見
其羽扇感遇等數篇余公之文僅得其潮說及諸書判
盖莫能覩其全也求之天下㡬三十年今與曲江集始
[009-3b]
並得於舘閣羣書中昔孔子言夏殷之禮杞宋不足徴
徒以文獻不足之故觧者謂文典籍也獻賢人也二公
之集之存豈非嶺南文獻之足徴者乎予嘗怪栁子厚
謂嶺南山川之氣獨鍾於物不鍾於人曾南豐氏亦謂
越之道路易於閩蜀而人材不逮其然豈其然乎夫人
材莫大於相業南士入相在唐僅三數人張公之後有
姜公輔劉贍皆嶺南人也當是之時南方之士以功業
顯盖未有或先之也進士科興江以南士固有與者然
[009-4a]
多在中葉以後且終唐之世未有得掄魁者張公在開
元時已以道侔伊吕科進而大中間開建之莫宣卿亦
已魁天下選矣然則二子之言果可信乎史冊所載嶺
南人才固若落落然間有一二亦必秉忠貞礪名節求
其所謂巧宦佞倖者盖絶書也世之人因二子之言往
往輕吾越産予因序余公此集而發之初得公集手自
抄録僅成帙聞先太夫人䘮解官還家攜以過韶韶郡
太守蘇君韡通判涂君暲請留此刻郡齋中且求為序
[009-4b]
予既免䘮乃書此以引其前非但序公文也盖假公之
文獻以徴吾之言且用以為越之人士解嘲云成化九/
年/
  程子全書序
程子全書者二夫子平生著述與其門人所輯錄者皆
在焉書以全名則其採摭無遺薈稡歸一可知已二夫
子生當有宋盛時講明斯道上接孔孟以來千載不傳
之緒方其存時當世士大夫得其片言隻字以為榮幸
[009-5a]
而四方從㳺之士挹其言論風㫖輙筆録之以為儀範
軌則也然得其議論之文者未必得其叙事之文聞其
性理之論者未必聞其治道之論今則盡在是焉及二
夫子既沒之後門人編集遺文以為文集文公先生又
摭其所聞見者以為遺書後又採遺書之所未載者以
為外書世儒於此三書或得此而遺彼亦或有終身未
嘗一見者今則盡在是焉闕/
[009-6a]
 
 
 
 
 
 
 
人非徒有是言也而言無不可行焉寥寥千載此學不
[009-6b]
傳朱夫子承周程之傳以上接孔孟千載之緒其所著
述於易有本義於詩有集傳於四書有集註章句於資
治通鑑有綱目亦皆出自其手筆而為成書矣其門弟
子又編次其平日與門人問畣之語以為語類宛然孔
氏家法也然所以類而録之者有池本有饒本有續録
雜出於衆手其多至八十七家其視孔門所論譔者盖
十數倍焉今去朱子時餘三百年于兹所謂八十七家
者皆列其氏名于巻首若廖徳明氏輔廣氏李閎祖氏
[009-7a]
葉賀孫氏凢九十有二人其九十二家之子孫在今世
者果誰何哉大率朱門之士閩産為多而在建郡者則
以玉溪童蜚卿氏為巨擘其録在饒本繋以庚戌所聞
次為十五既已編在語類大全梓行于世蜚卿諱伯羽
世居建郡玉溪之上朱子嘗過其家題其所居之室曰
敬義人因稱為敬義先生所著書有孝經衍義又嘗録
其師說以為晦菴語録二書藏于家塾中更兵火不存
其九世孫訓徧加詢訪始得語録于鄉人家然殘缺已
[009-7b]
過半矣後以刻本語類大全相叅校訂補其缺畧始克
成編因易其名曰玉溪師傳録兹以從子鄉貢進士欽
㑹試來京師命欽求予言以叙其始末将刻諸梓以傳
于世庶㡬後之人知其家世文獻流傳之所自云
  雲菴集序
古之言文者必與人俱易之賁卦以人文並言兹六經
言文之始彖曰文明以止人文也人與文合而為一後
世言文者岐而二之故近世大儒有以人論文以文論
[009-8a]
人之說其意盖謂以人論文若歐蘇之儔顓顓焉以文
名天下以文論人若司馬文正公文名雖不及歐蘇然
心術正倫紀厚持守嚴踐履實積中發外詞氣和平非
徒言之為尚也今觀五雲劉公雲菴集殆亦近於涑水
傳家集與公世家廬陵由永樂甲辰進士敭歴中外終
刑部尚書考其一生履歴所居之官率以刑名政務為
職宜乎於鉛槧之習辭采之華有不暇及焉者今其兹
集凡世所謂詩詞序記之類諸體無不備焉斯文也以
[009-8b]
文論其人而不區區於辭藝者與公之子按察副使喬
出公是集俾識一言濬對大廷時公為讀巻官得區
區所對䇿甚欲寘之舉首為當筆者所抑不果公於濬
不可謂不知已也公易簀時不及致一辭奠一觴負公
多矣今得附一名於公集末豈非幸哉雖然濬於公之
斯文深有慨焉當我朝洪武永樂之盛一時公卿大
臣類多能言之士文質彬彬何君子之多也非獨職詞
翰官館閣者為然凡布列中外釐政務理兵刑者莫不
[009-9a]
皆然馴至於宣徳正統之間亦多有之公其一人也公
捐舘舍今餘十年矣世求如公者非獨其文不可多得
而人之如公者盖亦鮮焉噫可以觀世矣
  尚約先生集序
皇朝文獻盛於江西濬總角時瓊多寓公毎聞其言永
樂以來文物之盛一時舘閣儒生多吉郡人而西昌為
尤盛正統戊辰濬試禮部下第首見大司成蕭先生于
大學先生西昌人也濬時雜諸生中季試先生得所作
[009-9b]
特召以見且加奨勵已己之變先生恒夜集諸生於燕
居之堂論及時事輙憂形于色濬時發一言先生輒首
肯公卿間有詢及諸生者先生必斥名以過譽嵗辛未
又試禮部不利南歸甲戌復來先生已陞秩入内閣叅
預大政是嵗濬叨登進士第選入翰林讀中秘書又明
年擢任史官以諸生厠迹門下毎有述作先生見之輒
過為稱許因延譽公卿間天順改元先生南歸家居嵗
甲申捐舘舍今二十又五年矣仲子昉以膺貢來京師
[009-10a]
得祁門司訓将之任以先生遺稿見屬為序嗚呼先生
不可得而見矣今見其遺文如侍先生左右親覩其徳
容而聞謦欬然瞻思之頃恍忽如在前後而卒不可復
見方且嗚咽哀慕之不暇又焉能為之言哉雖然天下
士出先生門者多矣今所餘無㡬而濬獨幸後死又受
知最深所以永先生之傳于不朽者其責實在濬焉於
是乎抆淚而序之曰嗟乎人生天地間具形與氣形動
而為威儀氣出而為言辭人死則威儀随形澌盡惟言
[009-10b]
也者宣於其心發於其氣著為辭采載為簡冊而長留
於天地之間千萬年而不朽焉觀其迹可以得其心因
其言可以知其世先生生于洪武長于永樂仕于宣徳
正統之間而大用于景㤗是時氣化隆洽人心淳朴猶
未至於澆漓一時士夫制行立言類以質直忠厚明白
正大為尚而不為睢盱側媚之態浮誕竒崛之辭先生
禀純篤之性處和平之世平生為人凡其立心行已涖
官臨事如其為文其人不可見已見其文如見其人
[009-11a]
然濬起自逺方一見先生即待以殊禮所以開發成就
之者雖燕國公之於子夀六一公之于子瞻不是過也
濬雖不足上儗古人而先生所以陶鑄後進者方之二
公實無愧焉先生之詩文皆有為而作逹意而止質實
之中而有自然文彩醇然其無滓繹如其無纇淡乎其
有餘味得孔子從先進之意噫世無復斯人亦無復斯
文矣先生諱鎡字孟勤官至太子少師户部尚書兼翰
林院學士既老自號尚約居士云
[009-11b]
  拙菴李先生文集序
我朝文運盛於大江以西開國之四年䇿士以文即得
掄魁於金谿又十八年始定今制㑹試天下士裒然舉
首者分宜人也永樂甲申選庻吉士讀書中秘以應
二十八宿其中十二人出江西而官翰林七人宣徳甲
寅合丁未庚戌癸丑三科進士選之亦如甲申之數出
江西者七人留翰林者四人奉勑教之者前則吉水
解公大紳後則西昌王公行儉是皆江西人也粤自我
[009-12a]
文皇帝振作斯文之後選士敎之而㧞其尤以官舘閣
率以為常而皆莫若兹兩舉之盛翰林之選自三名外
而以庻吉士進者歴科雖間有其人而前惟稱文端文
安二王公後則稱蕭尚約呉竹坡李拙庵三先生也濬
來京師猶及見二王公在太學則受敎於蕭先生入翰
林則受知于呉李二先生而李先生又某之座主也兩
預纂修皆在其館下某家嶺表北上中原必道于江西
江廣之交僅隔横浦一小阜耳風聲氣習未必頓殊在
[009-12b]
學校時已稔聞諸公之名及讀書中秘乃得親炙之
而受拙庵先生敎益為多不徒待以殊禮而毎為延譽
公卿之間方先生捐館舍時某居憂數千里之外弗克
躬詣几筵寓瓣香以致敬負先生多矣嵗庚戌先生之
子廷章長憲廣東適入覲闕庭㑹間因及先生文集
已繡梓而未有序引某老門生也素有得於先生指教
而知之為詳謹評其文以序之曰自古帝王之世上有
作人之化下有承學之教是故人有所養而學無異習
[009-13a]
其氣既充其理既明故發為文辭足以逹志意暢情性
紀事功而長留於天地間以為不朽之傳先生之文雖
得之天資本於學力而實由乎鄉&KR1030漸染之餘朝廷
振作之效也是以剛大之充而不失於委靡道徳之明
而不淪於空寂體質渾全無有查滓詞氣温雅不事刻
畫盖肖先生之為人也某嘗序尚約先生之文曰先生
行事如其為文請為一轉語以序先生斯文曰先生為
文如其行事先生諱紹字克述吉之安成人宣徳癸丑
[009-13b]
進士仕至翰林院學士禮部右侍郎云
  覺非集序
覺非集者故嘉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羅公之詩
文也公諱亨信字尚實廣之東莞人登永樂甲申進士
第擢給事中以事謫交南未㡬起為監察御史陞僉都
御史嘗奉璽書廵撫甘肅寧夏而在大同宣府為最
乆功績茂著而請築土木城保宣府城二事尤為卓偉
公致其事以去卒于家也乆矣士大夫習知邉事者至
[009-14a]
今猶嗟羡公之先見卓識以為不可及噫向使土木早
如公言築城則車駕有駐止之所則後來决無北狩之
禍宣府不用公䇿棄城則京師失藩屏之固将來或有
南牧之思公之有功於國家也如此及公卒有司惟
循故事而已可勝嘆哉公為文和平温雅類其為人而
尤喜為詩其詩不事鍜鋉用眼前語寫中心事諷詠之
可以知其中心之洞逹明白無城府町畦也公之子泰
裒集公遺文得若干巻用公别號名之曰覺非集因其
[009-14b]
從子闕/來京師命求予文序其首嗚呼公豈待此詩文
而後顯名於世哉成化四年/
  廣州府志書序
天下之山皆原於西北零散而聚突起而為嶺天下之
川皆委於東南流行而止渟㴠以為海廣南居嶺海之
間受天下山川之盡氣氣盡于此而重發泄之故人物
之得之也獨異於他邦其植物則郁然以馨其動物則
粲然以文是皆他處之所未嘗有者人也得其氣之專
[009-15a]
而純則又樸而茂秀而文習氣淳直而俗尚随之渾然
天地間纍然小堪輿也則夫山川人物風俗之紀尤不
可無志焉廣郡地志唐以前僅附于史宋以後始有成
書然皆畧而未詳也入自皇朝以來百年于兹天地純
全之氣随化機以南流鍾於物者猶古也鍾於人者則
日新月盛其聲明文物之美殆與中州無異焉中間雖
不能無蘖芽之生然不害其為彌文極盛之㑹也乃者
都憲姑蘇韓公奉天子命來殿嶺南嶺南地分東西
[009-15b]
兩道而其都㑹實在于兹兵戎財賦之用咸於是邦乎
仰郡志之作關係實大爰責其成于知府番邑呉君申
君乃禮肇慶郡愽王君文鳯付以筆削之任未及成書
而呉君去任莆邑髙君橙實來繼之歴二良二千石而
後其書始成先是呉君嘗以書屬予序至是髙君復以都
憲公命趣成之竊惟後天卦位艮居東北山之所起也
先天卦位兊居東南澤之所瀦也嶺為山之支海為澤
之委是盖天地間山川之奥區也然其域最逺其勢最
[009-16a]
下是以天地盛大流行之氣獨後至焉至遲而發也緩
勢也亦理也是以三代以前兹地在荒服之外至秦始
入中國是時也曼胡之纓未改也椎結卉服之風未革
也持章甫而適兹無所用也魏晉以後中原多故衣冠
之族多徙于南與夫或宦或商戀其土而不忍去過化
漸染風俗丕變嵗異而月不同今則絃誦之聲相聞矣
矣衣冠禮樂斑斑然盛矣北學于中國與四方髦士相
頡頑矣䇿名于天府列官中外其表表者則又冠冕玉
[009-16b]
佩立于殿陛之間行道以濟時矣朱文公有云豈非
天旋地轉閩浙反為天地之中越與閩接壤閩浙視古
洛則百越其視古齊魯與是志也雖為廣郡而作凢嶺
南十郡之事無不該焉非但嶺南也島夷之事亦附見
之然則予之為是序也豈為一郡志哉成化十年/
  應天府鄉試録序
聖天子思以人文化成天下乃於嗣大歴服之初建
號以表年日詔告中外明示意嚮所在以風厲天下臣
[009-17a]
民而興起之盖将大闡六經之文以成唐虞三代之治
化也猗歟休哉體元之始適際賔興賢能之嵗應天府
尹臣弼府丞臣洙以考試官請上以命侍講臣濬編
修臣華臣等奉命惟謹夙夜兼程以往至則府中先
以禮聘教授臣鎡教諭臣鋪臣綸臣昌臣倫訓導臣孔
昌臣祥臣燠為同考官八人者分主五經而總其成于
臣二人焉臣弼躬任綱維提調之責監臨而約束之者
則監察御史臣浩臣譲也維時就試之士㡬二千人如
[009-17b]
故事三試之得其文充焉蔚然固多可採者拘定制而
不敢過僅摘百二十五人焉嗟乎人文之興其盛一至
此哉非六經之道不言非唐虞三代之事功不陳其氣
昌其辭伸其道大以明宛然治世之人才卓乎三代以
前之議論除漢以來一切權謀功利之故習蕩乎無餘
矣意聖天子俄傾之化其神且速有如是夫即京畿
以觀四方繇今日以占後世從可知矣孟子曰豪傑之
士雖無文王猶興夫古所謂豪傑者無所待而猶興矧
[009-18a]
諸士子皆畿甸之秀民國學之俊造平日以經為學以
儒為名以豪傑自負躬逢聖明在上鼓舞而作興之
如此其至則其所以奮發興起者宜何如也夫有其言
也必有其心有其心也又必有其行與事其相率以善
相規以正交相勉而互相資進而與己用之賢共成
聖天子文明之化俾六經之道大昭于時唐虞三代之
治復見於今日顧不偉與臣濬祗奉明詔考校爾諸
士子故于小録之成敬序諸首簡而以豪傑之士待焉
[009-18b]
諸士子其益思所以自振毋貽主司以失言之羞成化/
元年/
  㑹試録序
我太祖髙皇帝建國之明年即開設學校又明年詔
開科取士然甫行而亟罷至於十有七年士習既成始
以今制試士定為一代之制士各占一經經必通然後
取之以試于政自開國至今百有八年開科至今九十
有二年而為科者凡三十矣今兹又當㑹試天下士禮部
[009-19a]
臣以考試官請陛下以命臣溥臣濬且又鍚以内帑
之幣臣等受命且感且懼即日趨陛辭徃涖事惟謹故
事登載貢士之氏名及簡其文之尤異者為録以傳臣
濬當叙其後竊惟六經之道始于伏羲畫卦歴二帝三
王之世數千年至孔子而後其書始成孔子沒其㣲言
奥義㡬絶又歴漢唐宋千數百年之間至朱子而後其
義始明凡歴㡬朝代經㡬聖賢然後聖經賢傳復全於
世而我皇朝之興首表章之列聖相承造士用人純
[009-19b]
用是道至於今日益隆益備横經之師遍於郡縣執經之
徒溢于里巷明經之士布列中外自有經術以來所未
有也爾諸士子生當經學大明之時業經而為儒學成
而獲薦于鄉今又登名是録将進對于天子之庭以
享有禄位其尚毋忘其所學必推而用之以見於處己
行事之間為臣則忠為子則孝暴白儒者之效于天下
毋使世之議者槩謂程文之士大言無當也茍問其所
業則曰吾昜吾書吾詩吾春秋吾禮而兼樂也及考其
[009-20a]
所存所行乃至無一事與所學相當者嗚呼爾其自㓜
至長習于學校而試于有司者果何事一旦施於有政
乃惟簿書法比是事而畧不及而平昔所學之經何也
諸士子發軔仕途兹其初也謹於其初而預以聞焉俾
知所戒成化十一年/
  擬順天府鄉試録序
國家三年一開科取士其主試之臣在藩服者惟其臣
僚是訪是延惟兹兩京則出自上命而必以文學侍
[009-20b]
從之臣者重京畿也夫自天子以四海為家莫非王
土則亦莫非王臣而必致重于京畿者盖以人才之生
於斯為盛不止於一方一塗而已也譬之天焉莫不有
星而紫垣之旁衆星斯聚譬之地焉莫不有川而溟渤
之區衆流斯滙勢也亦理也嘗觀有宋盛時建都于汴
咸平初元取天下士僅五十人而自開封貢者四十九
人焉由是觀之則京郡人才之盛從昔然矣矧今京畿
實古幽冀之域燕趙之區豪傑竒偉之才古多有之肆
[009-21a]
惟我皇朝宅中圖治以臨天下四方之人咸來萃止
列聖相承長育培植日增月盛至仁之所㴠煦徳輝之
所照臨則雖武弁之胄屯營技藝之裔莫不改其素業
惟文儒是尚經術是習不但公卿大夫士之世與夫胄
監庠序之英為然也青青子衿挾冊呻吟誾誾秩秩十
百成羣噫何其盛也今嵗又當開科士之來就試者㡬
三千人大率郡邑學校士居十之六太學生十之三自
他塗來者又十之一二則是科之試不但畿甸之人而
[009-21b]
凡天下藩服之人咸與焉不但學校作養之士而凡家
食野處需選執役方技行伍之士亦無不有焉氣弼于
中文彪於外黙黙就席各奏所長噫又何其盛也故事
京畿試士順天府官總提調之任府尹臣某先期禮聘
同考試官於天下學校某官臣某實膺其選将及期又
請監試官於都䑓監察御史臣某臣某實董其事至是
始以考試官請於朝上以命某官臣某往主試事即
日陛辭鍚宴一如禮部㑹試故事其試士所在即㑹
[009-22a]
試天下士之所也臣等提調官考試官監試官暨收巻
供給等官咸相戒飭盡心共職期以祛宿弊求實才以
無負乎國家開科取士之盛意臣等乃於千百人之中
㧞其文之合格者一百三十五巻以實解額非人才之
可取者止於此也此其尤者耳又於一百三十五巻之
中簡其文之通暢者二十篇以為小録非文章之可録
者止於此也此其優者耳小録成臣當為序竊惟當盛
世熈洽之餘聖君在位之日人孰不為士也而吾獨
[009-22b]
得居於近畿士孰不就試也而吾獨得儁於京闈其
來也既得旅見於彤廷其成名也又得引見於丹
陛天下藩服賢能之書未獻於天府而吾姓名獨首
塵於睿覽於戲日月在天凡有目者之所共覩而
吾接見之獨近且先焉其榮幸為何如哉其榮與幸既
先於衆人則夫所以感激奮發以作其氣以銘其心盡
其職業礪其名節以圖報稱於他日者豈可後於衆人
哉詩曰無言不酬無徳不報諸士子其何以報上乎謹
[009-23a]
成化四年/
  劉草窓詩集序
三代以前無詩人夫人能詩也太師随所至採詩以觀
民風而繋國以别之方是時上自王公后妃下至匹夫
匹婦率意出口皆恊音調可誦可歌自夫子刪三千篇
以為三百五篇後詩始不繋於國而繋於人夫人不皆
能詩也詩道於是乎始晦自時厥後詩不出乎天趣之
自然而由乎學力之所至有一人焉本學力而積久習
[009-23b]
熟以㡬於化詩非不工也然比之得天趣之自然者則
有間矣嗚呼此刪後所以無詩與詩自刪後歴春秋戰
國秦漢非無作者而不傳雖有傳亦不詳漢魏之際建
安七子者出然後詩之名始専歸於人於是乎曹劉沈
謝李杜蘇黄虞范諸人繼出乃各自以其詩名家然人
以時異諸人之作又各随不同論者又以代别之曰此
魏晉也此南北朝也此唐也宋也元也嗚呼秦漢以來
之詩變至於唐極矣唐一代以詩取士宜乎名世者為
[009-24a]
多然而著名者僅二人焉而不出自科目宋人取士初
亦沿唐制其後専用經義詩道㡬絶間有作者非但無
三代風視唐人亦逺矣國初詩人生勝國亂離時無
仕進路一意寄情於詩多有可觀者如吳中髙楊張徐四
君子盖庶㡬古作者也其後舉業興而詩道大廢作者
皆不得已而應人之求不獨少天趣而學力亦不逮矣
呉人自四子後作詩者多出於文字之緒餘非專門也
惟草窓劉公原慱家世業醫至公始專心於詩不拘拘
[009-24b]
綴緝經語以事進取遇凡景物㑹心時事刺目一於詩
焉發之詞氣激烈音節頓挫多有出人意表者古人謂
石曼卿豪於詩公殆近之與盖公為人邁徃跌蕩自少
以氣自豪有志當世之務思欲有以自見景㤗中郡人
陳公鎰掌憲臺援呉公納例薦公于朝不果用負有
用之才徒以末藝終于一太醫院吏目天下惜之公髙
視一世慕古人奇偉非常之功世之齷齪者舉無足以
當其意惟與郭元登徐原王湯功讓三人者相推重毎
[009-25a]
胥㑹劇談竟日終夕刺刺不休㑹正統已已有土木之
變忠義激發徃徃形之於詩君子謂公非獨詩豪盖亦
一時人豪云予久聞公以工詩名呉中後來京師始
識之公歿與公之子宗師㳺以公是集見示且求序故
書以引其首
  家禮儀節序
禮之在天下不可一日無也君子所以異於宵小人類
所以異於禽獸以其有禮也禮其可一日無乎成周以
[009-25b]
禮持世上自王朝以至於士庶人之家莫不有其禮秦
火之厄所餘無㡬漢魏以來王朝郡國之禮雖或有所
施行而民庶之家則蕩然無餘矣士夫之好禮者在唐
有孟詵在宋有韓琦諸人雖或有所著述然皆畧而未
備駁而未純文公先生因温公書儀叅以程張二家之
說而為家禮一書實萬世人家通行之典也議者乃謂
此書初成為人所竊去雖文公亦未盡行文公之身動
容周旋無非禮者方其存時固無俟乎此書今其既沒
[009-26a]
之後有志欲行古禮者舎此将何據哉禮之在人家如
菽粟布帛然不可斯湏無之讀書以為儒而不知行禮
猶農而無耒耜工而無䋲尺也尚得為農工哉夫儒教
所以不振者異端亂之也異端所以能肆行者以儒者
失禮之柄也世之學儒者徒知讀書而不知執禮而吾
禮之柄遂為異敎所竊弄而不自覺自吾失吾禮之柄
而彼因得以乘間隂竊吾䘮祭之土苴以為追薦禱禳
之事而吾之士大夫名能文章通經術者亦且甘心随
[009-26b]
其歩趨遵其約束而不以為非無怪乎舉世之人靡然
從之安以為常也世儒方呶呶然作為文章以攻撃異
端為事噫吾家之禮為彼所竊去而不知所以反求頋
欲以口舌争之哉失其本矣竊以為家禮一書誠闢邪
說正人心之本也使天下之人人誦此書家行此禮慎
終有道追逺有儀則彼自息矣儒道豈有不振也哉然
世之好議人者已懵然於儀文節度之間而忌人有為
也聞有行禮者則曰彼行某事未合於禮彼行某禮有
[009-27a]
戾於古甚者又曰彼行之不盡何若竟不行之之為愈
也殊不思人之行禮如其讀書然讀書者未必皆能造
於聖賢之域然錯認金根為金銀者較之併與金銀不
識者果孰能哉濬生遐方自少有志於禮學意謂海内
文獻所在其於是禮必能家行而人習之也及出而北
仕於中朝然後知世之行是禮者盖亦鮮焉詢其所
以不行之故咸曰禮文深奥而其事未易以行也是以
不揆愚陋竊取文公家禮本註約為儀節而易以淺近
[009-27b]
之言使人昜曉而可行将以均諸窮鄉淺學之士若夫
通都鉅邑明經學古之士自當考文公全書又由是而
上進於古儀禮云成化十年/
  世史正綱序
世史正綱曷為而作也著闕/   事始也其事則記
乎其大者其義則明闕/        正其誼不
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非道非義功利雖多弗取也
或曰自孔子作春秋之後大事有吕氏之記綱目有朱
[009-28a]
子之筆奚用此為哉曰吕氏之記記其大而或兼夫細
也朱子之筆筆其正而或専其統也愚惟録其大而已
細小不屑及也取其正而已統否不暇計也然則有所
見乎曰有聖賢之書婉而正學者之書顯而直婉而正
所以待後世之賢人君子也顯而直所以曉當世之學
生小子也何則人之生也禀賦不齊賢者知者恒少而
愚者不肖者恒多聖賢之書用意深而立例嚴非賢人
君子不能知也是以知之者恒鮮愚為此書直述其事
[009-28b]
顯明其義使凡有目者所共覩有耳者所共聞粗知文
義者不待講明思索皆可與知也茍或因是而馴致夫
賢人君子之地則夫聖賢婉而正之書亦可由此而得
之矣愚所以作書之意有在於是非敢立異以犯不韙
之罪也然則其宏綱大㫖果何在哉曰在立君臣之義
在原父子之心夫君臣之義其體統在朝廷君君臣臣
正也君不君臣不臣則人紀隳國不可以不正也父子
之心其傳序在世及父父子子正也父不父子不子則
[009-29a]
人道乖家不可以不正也本家以立國正國以持世而
一歸于人心道義之正則人極以立天地以位上天所
以立君之意聖人所以立教之心或其在此乎請言其
詳天位乎上者也地位乎下者也天地之所以生生者
物也天生人而于人之中命一人以為君以為人類主
闡教以立人極修政以安人生然必其生安然後其極
可立也為生人主使吾一世之民各遂其生而不罹其
害焉於是乎吾政行而教施而世底乎雍熙泰和矣是
[009-29b]
則君人者之責也雖然君之所以為此者非君之自為
也承天之意也能承天之意則能受天之命矣受天命
者必奉天焉奉天者必大報天焉君秉誠以事天天垂
象以示君必致乎精禋感格之誠必謹夫象緯災祥之
故如是則天人合一天不在天而在君矣天之心則仁
愛人君君之心則仁愛生民民之生也性天之理以為
其心形天之氣以為其身心有不明君必明之俾天之
理不為物所蔽身有不安君必安之俾天之氣不為物
[009-30a]
所戕故凡其號令之頒政事之施教條之布禮樂制度
之具刑賞征討之舉無非以為民而已為乎民所以承
乎天承乎天所以安其位也然君于此豈能以其獨力
為之哉亦由乎小大内外之臣以為之腹心股肱耳目
牙爪焉耳君總于上臣分于下彼此相資逺近相維階
級相承氣脈相通各盡職以釐務畢同心以奉上本乎
是以持世由一世而十世十世而百世百世而千萬世
矣雖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必正而後國定
[009-30b]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是故父有天下必授之于子子
居大位必受之于父父非真堯舜子非真朱均必不可
以與舜禹子非真武王父非真西伯必不可以舎伯邑
考隠攝相位不可也宣傅繆位不可也父之所予必子
心之所安子之所承必父心之所願非的見乎大義之
決不可以行權非真有夫必歸之誠不可以言假授受
取予必原其心原其本心之初于序必順于理必正于
心必安以此正名以此定位既定其位必端其本本之
[009-31a]
所以端者身也身不可以不修身之所以修者心也心
不可以不正知其身心之所以必當修而正者學也學
不可以不講講學以正心正心以修身修身以端其本
将見身正而令行家和而福生行乎上而效于下篤其
近而舉諸逺矣是則大而一世所以綱維之者國也中
而一國所以根本之者家也家則内和而外順國則上
令而下從極乎一世之大則各止其所而不相侵陵則
人之所以為人者相生相養各盡其性各全其命一順
[009-31b]
于道義之正而不徇于功利之私是則所謂雍熙泰和
之世也人既得其所以為人物亦得其所以為物天由
是而得以為天地由是而得以為地則人君中天地
而立為人物之主者其責盡矣上天立君之意于是
乎無負而聖賢所以著書立言諄諄垂世立教者亦
于是乎不徒託之空言矣區區一得之愚偶有所見
妄為此書始嬴秦庚辰之嵗終于皇明戊申之春凡
一千六百二十有一年書成用僣書巻端以示夫當
[009-32a]
世之學生小子而後世之賢人君子容或有以取之否
乎不敢必也於是乎書以俟成化十五年/
  學的後序
學的曷為而作擬論語也昔人僣擬論語得罪聖門曷
為效之王通自著書以已儗孔子愚則采輯朱子語而
竊推之以繼孔子之後非效通也效曽子有子之門人
也豈謂僣哉朱子之言天下後世家傳而人誦之何用
此為朱子平生著述多是闡明聖經賢傳之㫖未嘗自
[009-32b]
為一書此愚所以不揆寡陋而妄有所輯也今所輯者
多經書傳註中語學者既已熟聞之矣而又贅之者何
此亦朱子輯近思録采程氏周易春秋傳文之意也名
以學的者何學以聖人為的龜山楊子之言也而朱夫
子於中庸或問論中和位育處亦以是為言喻學者之
必志於為聖賢亦如射者之必志于中的也愚於九篇
載之不無意焉自昔性理諸書皆始於太極今先下學
者何書為初學者作也論語編次無倫今有次第者何
[009-33a]
論語之書成於衆賢之所記而愚此書則采朱子之成
書故也所謂次第者何姑以首篇言之人之為學必自
下學人事始下學則可以上逹矣是則儒者之學也儒
者之學學所以至乎聖人之道也其要莫先乎為己為
人之辨大學一書為己之學也欲為為己之學必先效
法於人而後用功於己其用功之要程子所謂㴠養須
用敬進學則在致知是也以此立志用功循序積累則
知與行偕進心與理昭融中外本末隠顯精粗一一周
[009-33b]
徧是則儒者之學矣古之學者始乎士而終於聖人不
過下學上逹而已矣若通論一書則首篇是其凡第二
篇三篇是其功用之要是則程子兩語也盖今人既無
小學工夫須必先於持敬敬不可以不立而理不可以
不窮彼夫四書五經以及近世諸儒之書窮理之具也
必欲窮理而又不可不知理之所以名故以字訓繼焉
既窮理矣由是而治心由是而治身以之正倫理成治
功以至於窮神知化叅天地贊化育而極其功用之全
[009-34a]
是則所謂聖神之能事學問之極功也學者下學人事
而至於上逹天理如此豈非儒者全體大用之學乎此
四篇至九篇之大意也其第十篇傚論語之鄉黨舉朱
子平生言行出處示學者以標的也前十篇固已備矣
而又續以後十篇者何上編如小學之内篇下編則其
外篇也上編由事以逹於理下編則由理而敬之事一
以進徳言一以成徳言也自昔先儒論敬皆自内而之
外今而反之何自學者言使有下手處耳窮理畧於格
[009-34b]
物而詳於讀書何讀書亦格物之一事今之學者無師
授而欲舍讀書以窮理吾見其泛無歸宿矣六經次第
皆始易次詩書春秋禮而今先詩書禮而後及易春秋
何由淺以及深也人倫次第皆先君父而後夫婦長㓜
朋友今以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君臣為序何由近以及
逺也上編既言敬矣而下編又専以仁義為一篇何孔
門教人以仁為先求仁之要由禮而入言禮則敬在其
中矣終篇序道統載周程張四子贊而不取邵焉何黄
[009-35a]
直卿論朱子道統之所以傳亦云由孟子而後周程張
子繼其絶而不及邵焉其意盖本諸此非愚敢妄為去
取也愚編此書成恐或者不能無疑竊觀勉齋先生作
朱子行状擬畣或人之疑於後因效之書此于巻末盖
志所見耳非敢竊比大學中庸之或問也觀者尚矜其
志而無備責云天順七年/
  本草格式序
儒者之學不但有性理之學而又有物理之學焉大學
[009-35b]
之教以格物為先而聖人敎人學詩亦欲其多識鳥獸
草木之名爾雅一書亦于草木蟲魚詳焉予㓜有志物
理之學讀書之暇遇物輙加考究後見夾漈鄭氏通志
畧序文所謂儒者逹詩書之㫖而不識田野之物必廣
覧動植洞見幽潜通鳥獸之情状察草木之精神然後
叅之載籍明其品彚意其必大有所深造也徐而考之
不過刪節醫家本草而已及以本草觀之凡藥有所疑
者日華子曰是此物陶隐居曰非圖經曰宜治此病衍
[009-36a]
義曰不然嗚呼作書者尚不灼知其物之真的考書者
又何所據而用之哉况其所載藥品動至數千其中有
世人所不識古方所不用者紛紜錯雜卒無定見心竊
病焉後得王好古湯液本草簡而且要心甚喜之然其
中所載之藥如藿香本草類也而載之木部之中譬則
善風鍳者不能辨其人形之男女又安能審其人之氣
色而知其休咎哉竊念醫書之有本草如儒家之有字
書也不識字義者斷不能為文不識藥性者又安能治
[009-36b]
病哉是故欲識藥性先識藥形然所生之物地各不同
不皆聚於目前也不有纂要之書又何自而識之哉予
以此故即邵子觀物之說本周禮五藥之目擬為本草
格式及採取條例一編藏之中笥以俟後人用焉夫自
神農作本草之後漢世始詔求其書歴唐宋以至于元
代代皆加修纂無一代不然者然所命執筆者多儒臣
儒者於方技固未能盡通而專業方技者又未必能執
筆是以其書雖多然皆慱而寡要泛而無實非獨無益
[009-37a]
於世而或至於誤人也亦有之矣予學儒而不通於醫
竊本儒家所謂物理之學者以為醫家本草之書較之
舊本似亦有可取者頋惟欲成此書湏是足迹徧天下
然後可也今頭顱種種矣拘於職不出國門者㡬三十
年不日将乞骸骨歸老海隅諒于此生終無可成之期
姑序其槩而藏之異時營老莵裘及正首丘之後萬一
國家欲承前代故事成一代之書以嘉恵生靈或有以
此聞之于上擇而用之緒而成之死且不朽矣謹書以
[009-37b]

  大學衍義補序
臣惟大學一書儒者全體大用之學也原於一人之心
該夫萬事之理而關係乎億兆人民之生其本在乎身
也其則在乎家也其功用極於天下之大也聖人立之
以為教人君本之以為治士子業之以為學而用以輔
君是盖六經之總要萬世之大典二帝三王以來傳心
經世之遺法也孔子承帝王之傳以開百世儒教之宗
[009-38a]
其所以立教垂世之道為文二百有五言凡夫上下古
今百千萬年所以為學為教為治之道皆不外乎是曾
子親受其教既總述其言又分釋其義以為大學一篇
漢儒雜之禮記中至宋河南程顥兄弟始表章之新安
朱熹為之章句或問建安真徳秀又剟取經傳子史之
言以填實之各因其言以推廣其義名曰大學衍義獻
之時君以端出治之本以立為治之則将以垂之後世
以為君天下者之律令格式也然其所衍者止於格物
[009-38b]
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盖即人君所切近者而言欲
其舉此而措之於國天下耳臣竊以謂儒者之學有體
有用體雖本乎一理用則散於萬事要必析之極其精
而不亂然後合之盡其大而無餘是以大學之先既舉
其綱領之大復列其條目之詳而其條目之中又各有
條理節目者焉其序不可亂其功不可闕闕其一功則
少其一事欠其一節而不足以成其用之大而體之為
體亦有所不全矣然用之所以為大者非合衆小又豈
[009-39a]
能以成之哉是知大也者小之積也譬則網焉網固不
止乎一目然一目或解則網有不張譬則室焉室固不
止乎一榱然一榱或虧則室有不具此臣所以不揆愚
陋竊放真氏所衍之義而於齊家之下又補以治國平
天下之要也其為目凡十有二曰正朝廷其目六曰正
百官其目十有一曰固邦本其目十有一曰制國用其
目十有一曰明禮樂其目六曰秩祭祀其目七曰敦教
化其目十有一曰備規制其目十有六曰慎刑憲其目
[009-39b]
十有四曰嚴武備其目十有六曰馭夷狄其目九曰成
功化其目一先其本而後末由乎内以及外而終歸於
聖神功化之極所以兼本末合内外以成夫全體大用
之極功也真氏前書本之身家以逹之天下臣為此編
則又将以致夫治平之效以收夫格致誠正修齊之功
因其所餘而推廣之補其畧以成其全故題其書目大學
衍義補云非敢並駕先賢以犯不韙之罪也臣嘗讀真
氏之序有曰為人君者不可以不知大學為人臣者不
[009-40a]
可以不知大學而繼之以為人君而不知大學無以清
出治之源為人臣而不知大學無以盡正君之法是盖
就其本體而言爾若即其功用而究竟之君臣所當知
者則固有在也粤自古昔聖賢為學之道帝王為治之
序皆必先知而後行知之必明其義行之必舉其要是
以欲行其要者必先知其義茍不知其義之所在安能
得其要而行之哉故臣之此編始而學之則為格物致
知之方終而行之則為治國平天下之要宫闕髙深不
[009-40b]
出殿廷而得以知夫邑里邉鄙之情状草澤幽遐不履
城闉而得以知夫朝廷官府之政務非獨舉其要資出
治者以御世撫民之具亦所以明其義廣正君者以輔
世澤民之術譬之醫書其前編則黄帝之素問越人之
難經後編則張仲景金匱之論孫思邈千金之方一方
可以療一證随其方以治其疾惟所用之何如也前書
主於理而此則主乎事真氏所述者雖皆前言徃事而
實專主於啟發當代之君亦猶孔孟告魯衛齊梁之君
[009-41a]
而因以垂後世之訓臣之此編校之前書文雖不類意
則貫通第文兼雅俗事雜儒吏其意盖主於衆人易曉
而今日可行所引之事類多重複所修之辭不能雅馴
弗暇計也臣逺方下士叨官禁近當先皇帝在御之日
首開經筵即綴班行之末親覩儒臣以真氏之書進講陛
下毓徳青宫又見宫臣之執經者日以是書進焉臣於
是時盖已有志於是既而出教太學暇日因採六經諸
史百氏之言彚輯十年僅成此書用以補真氏之闕也
[009-41b]
繕寫適完而陛下嗣登大寳盖若有待焉者臣學不足
以適用文不足以逹意偶因所見而妄有所陳區區一
得之愚固無足取而惓惓一念之忠讜為聖明所不棄
焉未必無少補於初政之萬一臣濬謹序
  明堂經絡前圖序
明堂者黄帝坐明堂之上與岐伯更問難因雷公之請
坐明堂而授之故謂之明堂云其書上窮天紀下極地
理逺取諸物近取諸身不専為人身設也而後人作為
[009-42a]
圖經以明氣穴經絡乃専以歸之明堂何哉盖以黄帝
之問岐伯之對雷公之授受所以上窮下極而逺取者
不過明夫在人之理而已黄帝之問岐伯首謂善言天
者必有驗於人盖謂是爾夫人得天地之性以生凝而
為之形流而為之氣内有臓腑以應天之五行外有靣
部以象地之五嶽以至手足之有經絡十二以應經水
肢體之有系絡三百六十有五以應天度其氣穴稱是
以應周朞之日上下有紀左右有象督任有㑹俞合有
[009-42b]
數是人一身生天地之間全隂陽之理聚五行之氣備
萬物之象終日之間動息坐卧百年之内少壮艾老無
非是身之所運用而恒與之偕焉乃至有其身而不知
其身之所有而凡在其身者若臓腑若脉絡若孔穴曾
不知其形状何如其氣脉安寓其名稱曷謂是有其身
而不知其身之所以為身也取諸其近也且然况又欲
逺取諸物而上窮下極也哉或者貽予以鎮江府所刻
明堂銅人圖面背凡二幅予懸之坐隅朝夕玩焉病其
[009-43a]
繁雜有未昜曉者乃就本圖詳加考訂復以存真圖附
繋於内命工重繪而刻之考史宋仁宗天聖中命尚藥
奉御王惟一考明堂氣穴經絡之㑹鑄銅人式惟一又
訂正訛謬為銅人腧穴針炙圖經上之詔摹印頒行其
後又有石藏用者按其状繪為正背二圖十二經絡各
以其色别之意者京口所刻即其圖之遺製與嗟乎所
貴乎儒者以其格物致知於凡三才之道萬物之理莫
不究極其所當然而知其所以然也矧吾有是身至切
[009-43b]
至要長與之俱長老與之俱老而不知其状不識其名
可乎此予所以不自揆而纂為此圖非獨以為醫家治
病用而於儒者所以養身之方窮理之學亦未必無補

  明堂經絡後圖序
聖人所慎者三而疾居其一是疾之為疾係人之夀夭
死生不可忽焉者也聖人猶且慎之况餘人乎欲慎其
疾必知夫疾所自出之原而加慎焉則百病不生百病
[009-44a]
不生則能盡人所以生生之理而不枉其天年矣且疾
所自出之原果安在哉身而已矣是身也禀氣於天地
受形於父母固非天地雕刻而為之亦豈父母布置而
成之也哉然而五臓六腑四肢百體骨骼經絡俞合孔
竅無一而不備焉人能保而養之則全而歸之矣全而
歸之則人為吉人子為孝子而無忝於天地之委形父
母之遺體矣彼夫六合之間横目而黎首者棼棼攘攘
自戕自賊不自保者多矣然其間亦或有能保全之者
[009-44b]
葢亦資禀之美爾非學問之功也所貴乎學者以其窮
理盡性以至於命理窮矣性斯自盡而命隨之欲窮夫
理當自吾身始吾身所具之理所謂天命之性率性之
道聖賢所以建圖著書者固己明盡矣然其言深於理
詳於氣而於所賦之形質則容有未備焉者予述此圖
葢示學者以理氣之所凝以成質者而使其知疾病根
原之所自出而慎諸身學者誠能察之目而䆒諸心謹
夫肢體之運動順夫氣脈之流行則可以奉親以盡孝
[009-45a]
保身而全歸矣若夫世之學方技者以之求十四經之流
注八法之運用九鍼之補㵼亦未必無所助云
  皇明歴科會試録序
皇明開國之二年首詔天下開科取士明年鄉試又明
年會試仍叅用勝國程式甫一科即罷之又十有四年
始定為今制以試士子甲子鄉試乙丑會試初為小録
以傳然惟列董事之官試士之題及中選者之等第貫
籍經業而已其録前後雖各有序然猶未録士子之文
[009-45b]
以為程式也次科戊辰始刻程文自時厥後永為定式
但此後五科其間命官列衘尚或隨時不一永樂以後
其制始一定而不更易自乙丑至今再歴乙丑而踰其
半凡三十又四科矣予来京師餘三十年於歴科會試
程文甲申以後無不獲見者惟庚辰以前僅見其一二
夫以京邑四方賢才所萃古今書籍所聚且官舘閣以
文字為職業尚弗克盡見况遐方下邑之士乎予友少
宰華容黎先生蒐訪者累年始得其全暇日因假以歸
[009-46a]
俾諸生録出益以家所有者編次通為一帙以便觀覧
虚其末簡以俟續入於乎是録之編其所闗係夫豈小
哉非但可以攷見皇朝一代取士之制與夫前後人才
之高下文氣之偉薾而於世道士風亦可於是乎觀之
 
 
 
 
[009-46b]
 
 
 
 
 
 
 
 重編瓊臺藁巻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