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法藏碎金録卷四 宋 晁逈 撰
證道歌云無罪福無損益寂寞性中莫問覔予嘗獨㫁
此謂真性無物廓然虛明究極三空何有一法罪福
損益皆屬妄情若有横生疑惑謂其為善無福為惡
無罪為學無日益為道無日損斯則悮矣逹理之士
必無此疑
古徳有言曰今人㸔古教不免心中閙欲免心中閙但
[004-1b]
知㸔古教予因擬之而言曰今人學宴坐不免尋思
過欲免尋思過但知學宴坐
諦思内身外事因縁資畜統而言之都為我所悉欲如
意理不當然設使皆然諒難克荷間以不爾却恐易
勝有智之人冝乎消遣
予所趣動静之境不越兩端趣動境志在内典愛讀鮮
潔句趣静境志在内身愛入清白處同志深者方明
此說
[004-2a]
凡諸有思有為倒置也却行也無思無為正受也勝進
也名相分别則有異也理性臻極則無異也明智之
士當知此法
金剛三昧經云無住菩薩聞佛所說一味真實不可思
議専念諦聴入清白處身心不動予因援老莊之言
配觧清白二字所謂清者得非老子云熟能濁以静
之徐清乎所謂白者得非莊子云瞻彼闋者虛室生
白乎但能到此徐清虛白之地亦可謂之入清白處
[004-2b]
矣予又思宜作水月觀水月定令其心如水之澄清
月之潔白亦可謂之清白處矣
白傅有詩云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此言
定體之深者也予擬之别作二句云破暗用明眀是
用非明非暗即惺惺此言慧用之深者也
華嚴論云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但自了
三界業空即是佛矣何必湏歴阿僧祗刧然後成之
乎予謂此説包含宻意是權實相兼之教也夫久迷
[004-3a]
忽悟悟即覺也覺即佛也一念成佛其理在此必要
稱真合體理湏有漸故以一念一日以言其始若能
積久增多所獲法利即可知矣此乃實教也亦慮志
弱之人患其歴刧緜逺直謂不可希及甘心永退故
偏舉圓頓之說云不湏歴刧所以勸之此乃權教
也随其根器俱可用之耳大士方便如此予之管窺
亦李逸人之知音也
定如大空自然清曠慧如皦日自然光明均定慧以凝
[004-3b]
融等空明之混合茲為内習何必多聞
吾愛後漢書中有清心釋累之言吾今行此四字而已
内澄諸念漸清其心外簡諸縁漸釋其累過此以徃
未能自知
人以一心而為靈道以一真而為體諸念雖異同是一
心之縁起衆生雖異同是一真之法界所以千經萬
論多説人空法空必然窮理盡性何彼我之有哉
善惡有報此决定理在陽之報踈而速在隂之報宻而
[004-4a]
遲敢告仁賢信而無忽
内修本真當如養雞成其木雞之狀是也外順物性當
如養虎不以生物與之之𩔖是也
宻禪師語句云靈靈自覺元無物擾擾他縁盡是空又
云勿認紛紛境唯觀了了心白少傅詩云一性自了
了萬縁徒紛紛一宿覺證道歌云一切數句非數句
與吾靈覺何交渉莊子注云凡非真性皆塵垢也夫
學法之人但自了悟靈明之心是謂本源所有念念
[004-4b]
妄想皆是塵垢勿令染著久當證知清淨法身也
外身雖見而元無譬如水上之泡暫起而還滅也内身
不見而元有譬如木中之火求之而可得也
此世界者釋教謂之五濁惡世然而不當厭之何以故
夫煩惱者菩提之本根居此世界中若有智力眀果
照了練習可以學出世之法也不同在天逸樂因而
自恣反淪墜耳譬如髙原陸地不生蓮花蓮花生於
淤泥濁水之中矣
[004-5a]
花有榮落果有甘苦木品之常也年有盛衰情有憂樂
人倫之常也人若愛盛懼衰厭憂戀樂偏曲在己未
離於貪
龎居士詩云世人重珍寳我貴刹那静金多亂人心静
見真如性予因擬之成四句云人愛貴而富我愛白
而虛富貴榮辱㑹虛白吉祥居
老子云大道甚夷而民好徑予知其理所以自戒偏邪
之見華嚴經云深心不動成不壊業予知其理所以
[004-5b]
務守堅眀之志
人多忙中切於辦閑事我獨閑中切於辦忙事此理可
以智識及不可以言説到
兩儀萬物之父母不能免寒暑成嵗之怨咨二親諸子
之父母不能免懲責成人之忿恨其理必爾自當釋
然
予嘗自作兩句語云古今無始終虛空無邊際因㸔老
子云迎之不見其首随之不見其後此語有似古今
[004-6a]
無始終莊子云至精無形至大不可圉此語又似虛
空無邊際予之語但謂時代方所無以窮也經文之
語盖言妙道體用不能詰也
牧羣羊者加之以鞭驅其落後之行懲不及也釣巨魚
者縱之以綸收其有漸之勢戒欲速也約已進道得
中為妙韋弦自警理亦如斯
周易之樂天知命老子之少思寡欲莊子之安時處順
釋氏之背塵合覺若能四者不失久而彌堅斯亦非
[004-6b]
常之人也
佛書華嚴經中說六通謂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念神
足通漏盡智道書南華真經中説六徹謂目徹為眀
耳徹為聡鼻徹為顫口徹為甘心徹為知知徹為徳
徹即通也佛書則無以加矣道書之文予因更增其
二云情徹為聖性徹為神聖屬於外外為世間之法
也神屬於内内為出世之法也
一氣分而為萬物一真分而為萬靈萬物化而還一氣
[004-7a]
萬靈復而合一真無數稱我以同為異仍計我所迷
妄何窮
華嚴經云菩提心如快箭破一切苦的予因思漢將軍
李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矢視之
石也他日射之終不能入矣其故何哉予以廣之前
心是精誠果敢無分别不動之心也所以射而能入
廣之後心是猶豫畜縮有分别已動之心也所以射
而不入夫學道之人發菩提心若能真純决定如李
[004-7b]
廣之前心此乃聖心又超彼凡心逺矣破一切苦的
何難之有耶
予今於儒書釋典中各引一端之語可以包舉世間法
及出世間法精要悉備曲禮云愽聞强識而讓敦善
行而不怠此則東魯之教眀古君子盛徳之全者也
維摩經云能善分别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此則
西域之教眀古先生妙道之全者也若能兼而有之
則内外相應盡善盡美矣學者當知不煩縷述豈容
[004-8a]
易而企及哉
内典甚深之道非與世教故為仇敵自是後人分彼我
角勝負而云云也其實竺乾古先生理性之說曲盡
其妙所謂窮理盡性之書焉試舉大意之簡當者且
如世教中仁徳本乎施濟而有偏恩之在私愛也謙
徳本乎恭順而有飾情之隔純誠也佛法則不爾行
必歸於無縁慈言必歸於决定信包含衆善若洪溟
之納細流混而為一其廣大有如此者愽聞洞曉之
[004-8b]
士當以斯言為然
道佛二家各述心要其理之大小淺深余今又舉大端
以眀之道家謂心如虛舟委順而逰此屬於外外屬
世間之法也佛家謂心如太虛觸境皆如此屬於内
内屬出世之法也
妙道難說深學乃知必須盡破諸結等金剛之堅利不
染五欲比蓮花之清浄受想行識如消湯裏之氷爽
利虚眀似得握中之寳若能到此可謂竒人
[004-9a]
深於妙法之人當知方便門者是謂有餘說不了義真
實相者是謂無餘湼槃無上菩提
予愛諸佛語心上乗經㫖得圓融之寳覺六根混同發
眀妙之心華十方照了如斯如勝何以加焉謂之無
上菩提信不虛矣
白樂天有詩其末句云窮通不由己懽戚不由天命即
無奈何心可使泰然且務由己者省躬諒非難勿問
由天者天髙難與言予因擬之别作八句云求位不
[004-9b]
由己求道不由天位即無以求道可使進焉且務由
己者己能盡心源勿問由天者天髙擅化權又擬之
别作八句云順逆不由己喜怒不由他他即無奈何
己可存太和且務由己者克己諒非多勿貴由他者
他心是我魔
智悟不迷智有所見此名智人智人之心達理之聖心
也神徹無礙神無不見此名神人神人之心圓覺之
妙心也又言行相顧儒家之常徳也理性相符佛家
[004-10a]
之妙道也
儒家立一切法以為規檢目曰名教此於佛家門中有
如相宗道家破一切法貴乎混一復歸虛無此於佛
門中有如空宗若乃立一切法不礙真空破一切法
不妨妙有并包廣大唯佛法之性宗焉
予讀魏志見髙柔所上䟽有句云育精養神専静為寳
頗愛此語因采而書之
進道之方亦資外檢迹攝念二者相須自謂浮想猶
[004-10b]
存且非邪惡分别名相未能頓除雖不及學禪精奪
趣定之前令萬縁盡閉亦可比奉祭恭肅致齋之日
唯祀事得行
東漢史論有言佛法云清心釋累之訓空有兼遣之宗
所云空有兼遣盖謂著有著空二俱為病故兼遣之
也夫逹道之人於有法中不同凡夫之癡愛於空法
中不同小乗之偏局予嘗較量二病著有之病小而
淺著空之病大而深何以故著有多慮或有發慧之
[004-11a]
因免成斷滅之見著空定性而無適變之智遂失菩
提之心故無上依經云佛言若有人執我見如湏彌
山大我不驚恠若執著空見如一毛髪我不許可予
謂我見猶可柔服空見絶方便之行也
古聖經典大意頗同自是後人妄分彼此因㸔論語一
科其有語句聨貫正是佛之智行矣孔子曰黙而識
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予以為黙而識
之頓悟之理也學而不厭漸修之理也誨人不倦自
[004-11b]
覺覺他自利利他之理也何有於我哉亦如佛之真
實語不以餙情而妄謙也
憂與喜相參錬成之福福必久也魔與定相敵鍊成之
心心必堅也學道之士當知此理
維摩經云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僧肇注云芭蕉之草
唯葉無幹予詳大意止喻人身不堅實也今又别得
新意可喻人心亦不堅實往年自作芭蕉詩句云葉
外應無葉心中更有心盖言草木之葉無有長大於
[004-12a]
芭蕉葉者故言葉外應無葉而又抽心其葉漸展復
有葉從中而出故言心中更有心芭蕉葉展重重盡
非堅實世人心生念念悉為虚幻予以身心對比豈
不二理俱然
世間人中二顛倒者十有七八其一少而當勤以圖身
計而反自放逸老而無成故古人有詩云少年經嵗
月不觧早媒身晚嵗成無益低眉向世人其一老而
當逸以就便安而反自勞役老而彌苦故古人有詩
[004-12b]
云可憐八九十齒堕𩀱眸昬朝露貪名利夕陽憂子
孫唯此二事知之不難而知者尚少何况深妙之事
乎
凡夫之心常動而不住如來之心常住而不動如來之
心有時而動動以應用未用雖動而本體不動如空
中之雲雲動而空不動凡夫之心無時不動動皆過
用未用既動而本體亦動如風中之雲雲動而風亦
動退省狂言庶幾屢中
[004-13a]
唐賢梁肅作隋智者修禪道塲碑銘其序有云自縉雲
至左溪𤣥珠相付向晦宴息而已予據周易随卦象
曰君子以嚮晦入宴息其義明萬物皆說豫相随不
勞眀鍳故君子象之鄭康成云晦㝠也猶人君既夕
之後入於宴而止息楞伽經云初中後夜當自覺
悟修行方便圓覺經云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
念逺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
衆宴坐静室予詳肅之立言假彼文句而已予今引
[004-13b]
二經之文以相配合方見向晦宴息之意
垢淨念無容起滅善惡事都莫思量内不覺其一身外
不知其天地予詳入道此語最親
儒佛二聖之道洞逹本源者親矣滯泥末流者踈矣何
謂也儒門以禮樂為事禮在檢其迹樂在和其心斯
為儒門之本也夫惟升降揖讓之容采章形器之物
繁㑹節奏之音鼓舞蹈厲之狀以為禮樂者斯乃儒
門之末者也佛家以定慧為事定以復其性慧以神
[004-14a]
其用斯為佛門之本也夫惟取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目之曰佛已踈矣至其虛飾土木濫希福報踈之又
踈斯乃佛門末之甚者也
吾觀世人擾擾營為不出循環之趣冉冉遷謝皆歸入
闇之塗因而作偈歎佛曰起滅心不停生化形無數
竒哉大丈夫自在空中住又觀生物無窮知一氣之
㝠造含靈相續見一真之常存有能深觧來起予者
始可與言道已矣
[004-14b]
觀二儀而為始見一漚之初生指八極以窮邊分一沙
而立界此中稱我不亦小哉
湼槃經云智者言出息入息之頃我當於中精勤脩道
中隂經頌云一意一念頃斷垢自不為垢本勝於我
墜我於三趣今我勝於垢滅汝入湼槃襄陽龎居士
詩云世人重珍寳我貴刹那静金多亂人心静見真
如性以此叅詳吾當隨時少分方便增修斷在不疑
矣
[004-15a]
僧文詡所談云佛所說法不離五法三印若離於此即
非佛説五法謂無常一也苦二也空三也無我四也
湼槃五也就此五法分為三印無常苦空一印也無
我二印也湼槃三印也予詳其說因而觸𩔖觧釋别
立三法之名以濟其說三法謂之智力果也夫言無
常苦空者破事相也謂世間事非常也是妄也非樂
也是苦也非實也是空也若能見此三者予以為智
又言無我者破心相也謂心本無我妄為主宰乃是
[004-15b]
一真流散未得還源者也若事相破則無我無我則
心相破也能破心相予以為力又言湼槃者事與心
外内之相皆破則了無結使罣礙而快樂矣無窮自
然之樂謂之湼槃獲此樂者予以為果其理相符至
人信受故謂之印當法不讓於師幸勿責予管見
佛書中有偈云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懴悔者
端坐念實相予以自得因而擬之别作一四句偈云
一切是非藪皆從外聴成我是厭聞者反聴存靈響
[004-16a]
既而乗興求已又飜成五言四句詩云收視契無我
㝠心合太虛消融浮想盡名曰小無餘
世間富貴之外别有出世富貴而人多不知且夫人之
身中元有無價寳珠若自認得以為己用則所求如
意莊嚴具足此即出世之富也又若能了逹自在不
被無明郎主恩愛魔王之所役使此即出世之貴也
此之富貴比夫貪冗利争虛名自致憂勞悲苦者不
亦勝乎
[004-16b]
顧已晚年味道逾至分别諸法尚多見想㳺戱三昧未
住妙境聊以自娱猶勝别勞心也
學法之人直須頴利便學最上乗法夫英雄之士圖王
不成猶足為霸馳騁之人逐鹿弗獲尚能得兎學上
乗法設使未成必勝人天之福
孔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
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予詳此
意有似維摩詰黙然之義因擬之别作四句語云佛
[004-17a]
何言哉一乗行焉萬物生焉佛何言哉予又詳孔子
自比於天亦如佛之真實語不同人之飾讓情也
學法者得色空如一之心住凡聖平等之境是也若以
此法為有有復為病
吾得聞中自然之音是樂也又得禪悅自然之味是餌
也又得日新自然之智是過客也此三者與老子之
說不可同日而言之矣
大乗經典中說信解修證之四法理勢當然予因思更
[004-17b]
立四法以濟其用謂智志力量是也非智不能知非
志不能求非力量不能成力量是/二事此舉其大意若更
細說又渉繁文
世間萬法皆以得中為妙乃至出世之法亦當如是予
觀四禪天此是佛境界而在三界之中色界之内詳
究其理夫不及者固不可也過猶不及亦不可也色
界既能超六欲之有染又不入四空之不還得其中
道乃是佛之行處也
[004-18a]
莊周之書雅士多讀而其所取不過潤彩毫之華藻資
玉柄之清談而已予則不然别有所得詳其書中所
述聞和見曉超老氏之希夷神静心眀契釋宗之定
慧與予同者復何人哉
列子所說人之身形性命皆非已有乃是天地委積和
氣而生莊子所說大冶鑄金金踊躍曰我且必為鏌
鎁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譬喻造化中偶得為人輒
自矜而有我造化必以為不祥之人也因而思之更
[004-18b]
若計我我所滋蔓無已一切外物逮諸權利皆為己
有豈非重疊不祥乎
時情物態奔勢競利常理必爾不當訝之譬如祁寒附
炎盛暑䕃樾人之所趣其可已乎
白樂天有詩云是非都付夢語黙不妨禪予因擬之稍
加増易别為七字句云色空辨相何妨道語黙由心
不礙禪
世間之法戒人貪多常宜知足唯有出世之法則獨不
[004-19a]
然不許得少為足渉於増上慢而自貽懈怠之咎也
士所著文千章萬句皆以立理為本佛所說法千章萬
句皆以眀心為本事有體統可以𩔖知至如才力之
變態神化之應物亦各随其作用矣
古人善别味者知黒白之鵞辨淄澠之水竒則竒矣有
何所濟予知道中之淡為無味之味禪中之恱為有
味之味較其優劣何如哉
古人有以故車輪為樵爨者或目之曰勞薪予謂此乃
[004-19b]
無情之勞為人所用耳夫有情之勞為人所用又甚
於此而終歸滅絶則同矣
般若心經者心是樞要之義亦如文之樞要者名文心
律之樞要者名律心此則般若之樞要是為智心其
末言神明等呪者盖眀正法之語以破邪心之惑如
彼禁呪之義耳故謂之呪予之獨斷欲人易曉
唐張燕公陳州龍興寺碑文云言語之不到者心識心
識之不到者真如予今觸𩔖窮理更増其句於前别
[004-20a]
序事云文字之不到者言語因謂心識者真如之影
也言語者心識之影也文字者言語之影也去道彌
逺斯可知矣故輪扁謂齊威公所讀之書古人之糟
粕耳信如是哉所以敏悟之人雖憑文字言語往徃
别得深㫖又不可好竒自是失中過當反成見障也
予又謂意為心影言為心響離真即妄終非本體若
得道於言意之表此不同影響之踈也
學佛法之人要入無餘入無餘則其漏有盡營世財之
[004-20b]
人常欲有餘有餘則其貪無極
隂物晦㣲影響眹兆不當疑怪過有推窮夫甚於此者
尚不能曉至如日月之出没雷電之震耀風雨之飄
洒草木之榮落究其所以果知之乎是則疑於小而
不疑於大怪於少而不怪於多人之形軀亦是幻化
若能悟此物物皆如真心湛然外境自謝
維摩經中長者子寳積歎佛偈頌云能善分别諸法相
於第一義而不動予詳其意盖以讃美佛心定慧闕/
[004-21a]
一理事混融成無礙之法界也因擬此别作二句以
為自心量力所依之道云善思委順世間法於本真
心而不動
白氏詩云富貴亦有苦苦在心危憂貧賤亦有樂樂在
心自由予因擬之别作詩云權要亦有苦苦在當憂
責閑慢亦有樂樂在無縈廹
學古入官自知名宦視履考祥自知禍福勿萌貪欲之
心悞問姦人瞽者受其承迎誑惑也
[004-21b]
吾重西方聖人大雄氏所說之理無超於此者形容擬
議終莫能及今且以十字稱賛云此法廣大殊勝真
正深逺要妙者也
儒書但說世間云為之事而節制之内典說人身心之
理生滅去來曲盡其妙儒書不能到此慎勿以世間
法比𩔖而非之自貽聾瞽其實不可非也
古之髙賢道充於内者物空於外是以一簞一瓢鼎食
任列於他庖一丘一壑天下不易其自樂世人情塵
[004-22a]
厚重翳之不見其性而况至虛至静之中至真至妙
之理霄壤殊絶何由能知
一切法師廣𫝊佛語以眀設教到詳偹處一切禪師直
指佛心以眀還源到簡妙處是故長者子寳積歎佛
頌云能善分别諸法相此一句法師之體也又云於
第一義而不動此一句禪師之體也後人當二師之
號不亦難乎
古之病人身變為虎而食其兄者但聞牛哀而已孰不
[004-22b]
驚異其事乎今之迷人恃權挾私肉視於人容易殺
其非辜自矜竒特以取殊寵者有之矣乗勢睚眦以
攄宿憾者有之矣斯則心變為虎也鮮有驚異其事
者世情之慣習也如此噫身變不由己心變不由天
夫病者識随形變本無害人之心止可同於過失若
怙威枉殺有欲心以取寵有忿心以攄憾於理自斷
罪合如何報應影響非無至論
圓覺經句我記妙言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因知大覺豁
[004-23a]
然性空不執身心有何挂礙
老子曰雖有拱壁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予因擬之
别作四句語云雖能致位一品營利百倍不如四威
儀中常進妙道
古徳有語云戒生定定生慧有經文云尸羅不清浄三
昧不現前此則戒生定之理也又有經文云淨極光
通逹寂照含虛空此則定生慧之理也寂照含虛空
又似經文云心精徧圓含裹十方予之管見也如此
[004-23b]
摩訶止觀論云憶三世事不忘名觧脱無減又龎居士
詩云縁覺若悮空醒見三生事予以為出纒在纒繫
乎真妄之心也夫眀静之性彌深者雖宿生事亦漸
能記憶昬亂之情益厚者雖今生之事亦轉多遺忘
考其物理固當然乎吾欲澡雪柔挺斷無疑也
一宿覺永嘉集中所說枝條念吾願學人無使滋繁李
逸人華嚴論中說根本智吾願學人務令深固若能
了悟此理是入妙用之門又若能得法出於意表廻
[004-24a]
心逰於物初是登勝進之路
一宿覺云初修心人湏識五念一故起念二串習念三
接續念四别生念五即静念得此五念停息之時名
為一念相應予以為照見五藴皆空如服藥去病之
始得其一念相應如覺藥勝病之初觀練純深心地
安適又如藥力漸勝厥疾頓瘳
深於神仙之學者見衆人逆知未來之狀既哂且憫曰
滿目紛紛無非行尸走骨深於定慧之學者見衆人
[004-24b]
亦知未來之狀既哂且憫曰滿目紛紛無不随心變
形夫行尸走骨在世之見也人皆可知随心變形出
世之見也人不能知
第十四祖龍樹尊者嘗至南印度為衆說法遂於坐上
現自在身如滿月輪大衆唯聞法音不覩師相衆中
有長者子名迦那提婆謂其衆曰此是尊者現佛性
體相盖以無相三昧形如滿月佛性之義廓然虛明
言訖輪相即𨼆尊者復居本坐予因詳究今之像塔
[004-25a]
頂上以銅為相輪必因取象於此
菩提者慧解能覺至眀之因也湼槃者空寂成功至樂
之果也此二者之名不離煩惱情根本性非同非異
混然為一求之者不可捨動取静避焚溺道無不
在在無所有但志於其妙不擇時不擇所自可洞曉
馴致譬如頑鑛出真金淤泥生嘉蓮必然之理更勿
疑也况佛經多說凡諸清浄國土人皆放逸不能修
行不及五濁世中却有勇猛精進出世之力倍勝於
[004-25b]
彼故古語謂南閻浮提為選佛塲信不虛矣真學勉
旃
陶淵眀讀書不求甚解白樂天亦有詩云書不求甚解
琴聊以自娱予則不然嘗思圭峰宻禪師有語句云
觀空直遣空於色觧義湏教解入神予每讀書詳味
文理觸𩔖而長唯變所適徃往别得新意人患觧少
予患觧多亦常以此為勞然而亦勝别勞心矣
吾觀大雄氏之智力虛眀廣大如太清視一切妄想如
[004-26a]
㳺雲㳺雲其能蔽太清乎解脱自在如象王視一切
妄縁如㳺絲㳺絲其能繫象王乎妄相不能蔽妄縁
不能繫智力如此所以謂之大䧺氏懵然不知者乍
聞斯言宜乎大笑之也
自始覺證本覺都名菩提得菩提者湏有大智識失菩
提者良由癡迷蔽翳局束滯泥也自初安樂至寂滅
樂都名湼槃得湼槃者湏有大志力失湼槃者良由
因循放蕩鹵莽滅裂也若能學二心法去二心病此
[004-26b]
人無敵於天下也
論者曰至人體道自然心無主宰予謂此言雖嘉其理
未盡予别有二說其一謂世間之法其或人之多僻
浸以成俗雖欲忿嫉規正必不能敵自禍無益何如
卷懐此可心無主宰矣若見其效尤徼利風行草靡
或争先迎合有靦胡顔而我弗往朋從此則心有主
宰矣其一謂出世之法一切妄縁不可不忘此宜心
無主宰矣一乗真理不可暫忘此宜心有主宰矣智
[004-27a]
者詳之可也
予於老莊之㫖自得新之又新之理所云視之不見聴
之不聞謂凡夫也至人則不然視於冥冥見夷中之
有曉聴於寂寂聞希中之有和見可見非常見聞可
聞非常聞天地不可同其曉天地不可同其和此以
至寂而成至妙耳茍非其人安可與之交談哉
佛也者離相窮理反情合性之総名也夫人迷一切事
本從自心悟一切事亦從自心起一切事本由自心
[004-27b]
止一切事亦由自心佛心則悟而不迷止而不起了
逹深逺浄眀純熟胸中大空不礙諸有萬行盡善神
化無極其法如此何闗外求
廬山歸宗寺慧誠禪師有答僧問之語云祖師西来秪
道見性成佛其餘所説不及此説予因黙而識之推
而廣之以為世人縱情背性未始覺悟故曰凡夫
也智人眀了至理識心逹本知其佛是覺義見性見
覺覺了真性便是佛也故曰見性成佛如師之言固
[004-28a]
當不煩别說也
諦觀浮世凡諸人倫迷失一真如遂成三差别何以眀
之唐相裴休所著之文眀菩提心體云十方諸佛一
切衆生與我此心三無差别子謂從無出有自然含
識始有差别之形一也踵事増餙因而辨等次有差
别之名二也乗勢肆意極于已又有差别之情三
也轉喪鴻蒙漸分罔兩如此三者滔滔皆是必使和
㑹三差别同歸一真如不亦難乎哉或於萬萬之中
[004-28b]
有一不以為難者不亦異乎哉
習定之光聞和之音自然而然天之義也予自謂神逰
於光音天束教之士無庸致詰
圓覺經威徳章中有注云一切衆生夀命但為浮想任
持予因擬之别作十二字語云一切世間名數皆是
妄情交立
如來有出世智照了窮盡至聖悉備故推其法為大明
咒如來有出世力奮迅超絶自在無礙故推其名為
[004-29a]
大䧺氏世智測度未可輕議
寳積經云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余詳此四諦之法並依
次叙粗得指歸苦集二諦不必更説既云證滅復云
修道余謂此是自體起用覺利及他亦如既云解脱
又有解脱知見是也
諦思一真法界無始終無邊際自然神妙不知其所以
然孰得指名而形容哉古今智人雖能窮理盡性立
語言文字擬議而目之曰法亦為外事唯有忘情脗
[004-29b]
合者是矣此一真散而為萬靈萬靈中秀出者目之
曰人人中秀出者目之曰賢賢中秀出者目之曰聖
聖賢之於一真太虛之電光也聖人之秀出者智力
臻極而能歸合一真之源目之曰道天竺之語又名
佛陀
予在洛中避暑燕居有風泠然而至因私語曰意随無
事適風愛自然清又閑㸔史𫝊難得文行具美者又
私語曰予欲一見具美才賢西漢之文格東魯之儒
[004-30a]
行正自不可得也
學法者舉要言之但學道家宗㫖清虛澹泊佛家宗㫖
㣲妙寂静如此足矣其清虛澹泊出前漢書叙𫝊第
七十說莊子之事其㣲妙寂静出楞伽阿跋多羅寳
經及大般若經中是也
佛書立法本乎性儒書立法本乎情道書立法該渉二
書該渉佛書不盡復性之理該渉儒書不耴飾情之
容
[004-30b]
吾之所貴者三焉身貴安而輕氣貴和而清心貴靈而
眀三者備矣莫之與京何羡重重規冗利久久計虛
名
教文中說大乗菩薩亦有出世貪瞋謂不以得少為足
而乃直趣最上乗位有此貪也又訶責小乗之人智
力狹劣不能如己超邁不羣有此瞋也予亦有在世
貪瞋夫身縁之事欲得夀考且寧子孫逢吉有此貪
也世縁之事又欲得除惡務本去邪勿疑有此瞋也
[004-31a]
予知菩提者梵語也原其理具正徧知非世間覺知之
知也湼槃者亦梵語也原其理得寂滅樂非世間悅
樂之樂也
色即是空非無色之空原其至理恐人執色為礙空即
是色非有色之色原其至理恐人執空為礙色空雙
泯心境一如無纎塵可拂方是曠然了逹
自念已臨大耋之年尚愛知新之學渉獵書記雍容藝
文吟詠情性諧和律吕時或有作未能頓除盖宿習
[004-31b]
之使然也
老子曰名與身孰親我知之矣我當既眀且哲深根固
蔕以保其身不取虛名也因復擬之别立五字句者
二其一曰情與性孰親我亦知之我當懲忿窒欲割
慈忍愛以遣其情自全真性也又一曰事與道孰親
我亦知之我當息縁反照背塵合覺無營於事獨歸
妙道也智之適變觸𩔖如此覽之者以為何如哉
莊子云舊國舊都望之暢然注云得舊猶暢然况得性
[004-32a]
乎釋文云暢然喜悅貎予嘗渉歴人事因知經㫖信
然徃嵗使于龍荒回及彊塲逺望䧺州喬樹目眀心
喜故行程詩中有橋過𣵠水心先喜路入䧺州眼更
眀之句並經進御蒙降手詔優答焉是知望郷歸國
猶得暢然喜悅而况還源復性合如何哉
後秦符堅時有僧曰鳩摩羅什與佛陀耶舍接座交談
堅問何謂第一義二師相顧而不答意眀不可以言
宣也予謂然則然矣若且随時而答云元不動者是
[004-32b]
第一義元不二者是第一義堅有道眼自可黙而識
之若無道眼必當随答更問如是問答則無有窮盡
譬如年長喪眀問物之狀說其形象彼必知之若有
初生即盲未嘗識物問物答狀其問何窮
吾常謂開示悟入雖假於道師觀練薫修不由於朋執
自宜為道日損見善則遷奉以周旋不敢失墜是也
予壯嵗之前聞道流所說云學道之人目有神光耳有
靈響予始志於道自耆年之後乃思勤而行之而於
[004-33a]
澄神定靈有之矣未得精至將及從心之年而夜視
或時熠熠有光又聞靈響未嘗暫歇嵗久益清𦂳意
其神靈澄定而光響彰聞理必當然難加異議
吾嘗究觀世人心念日夜所到境界大率不離於幻中
分别幻夢中分别夢影外認㣲隂聲外尋餘響如此
而已若要箇回心來知有深深處妙妙處空空處靈
靈處但恐萬中無一設使萬一有知者若要箇必能
觀照萬境起於一真而妄有又能止息萬念歸於一
[004-33b]
如而大同但恐萬中無一
凡一百十六章
法藏碎金錄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