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觀者庶免瀚漫分散之嘆焉時工告
成敢識愚意于末簡若夫述作之旨諸先
哲已詳叙首不復云
[000-11b]
嘉靖癸卯春正月甲子吳人郭雲鵬謹識
[000-13a]
分𩔖補註李太白詩目録
舂陵楊齊賢子見集註
章貢蕭士贇粹可補註
吳㑹後學郭雲鵬校刻
卷之一
古賦
大鵬賦 擬恨賦
惜餘春賦 愁陽春賦
[000-13b]
悲清秋賦 劒閣賦
明堂賦 大獵賦
卷之二
古風
歌詩五十九首
卷之三
樂府
遠别離 公無渡河
[000-14a]
蜀道難 梁甫吟
烏夜啼 烏棲曲
戰城南 將進酒
行行且遊獵篇 飛龍引二首
天馬歌 行路難三首
長相思 上留田行
春日行 前有樽酒行二首
夜坐吟 野田黃雀行
[000-14b]
箜篌謡 雉朝飛
上雲樂
夷則格上白鳩拂舞辭
日出入行 胡無人
北風行 俠客行
卷之四
樂府
𨵿山月 獨漉篇
[000-15a]
登高丘而望遠海
陽春歌 陽叛兒
𩀱燕離 山人勸酒
于闐採花 鞠歌行
幽澗泉 王昭君二首
中山孺子妾歌 荆州歌
設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
相逢行 古有所思行
[000-15b]
乆别離 白頭吟二首
採蓮曲 臨江王節士歌
司馬將軍歌 君道曲
結襪子 結客少年行
長干行二首 古朗月行
上之回 獨不見
白紵辭三首 鳴鴈行
妾薄命 幽州胡馬客歌
[000-16a]
卷之五
樂府
門有車馬客行 君子有所思行
東海有勇婦 黄葛篇
白馬篇 鳳笙篇
怨歌行 塞下曲六首
來日大難 塞上曲
玉階怨 襄陽曲四首
[000-16b]
大堤曲 宫中行樂辭八首
清平調詞三首 鼓吹入朝曲
秦女休行 秦女卷衣
東武吟
邯鄲才人嫁爲厮養卒婦
出自薊北門行 洛陽陌
北上行 短歌行
空城雀 菩薩蠻
[000-17a]
憶秦娥
卷之六
樂府
發白馬 陌上桑
枯魚過河泣 丁都護歌
相逢行 千里思
樹中草 君馬黃
擬古 折楊柳
[000-17b]
少年子 紫騮馬
少年行二首 白鼻騧
豫章行 沐浴子
高句驪 靜夜思
緑水曲 鳯凰曲
鳯臺曲 從軍行
秋思 春思
秋思 子夜吳歌四首
[000-18a]
對酒行 估客行
擣衣篇 少年行
長歌行 長相思
猛虎行 去婦詞
卷之七
歌吟
襄陽歌 南都行
江上吟 侍從宜春苑歌
[000-18b]
玉壷吟 𡺳歌行上新平長史
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
元丹丘歌 扶風豪士歌
同族弟叔卿照山水壁歌
白毫子歌 梁園吟
鳴臯歌送岑徴君
鳴臯歌餞從翁淸歸五厓山居
勞勞亭歌 橫江詞六首
[000-19a]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東山吟 僧伽歌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金陵歌送别范宣
𥬇歌行 悲歌行
卷之八
歌吟
秋浦歌十七首
[000-19b]
當塗趙少府粉圖山水歌
永王東廵歌十一首
上皇西廵南京歌十首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入京
赤壁歌送别 江夏行
懷仙歌 玉眞仙人詞
清溪行
[000-20a]
詶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
臨路歌 古意
山鷓鴣詞
歷陽壯士勤將軍思齊歌
草書歌行 和盧侍御通塘曲
卷之九
贈
贈孟浩然 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000-20b]
淮海對雪贈傅靄
贈徐安宜 贈任城盧主簿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
贈范金卿 其二
贈瑕丘王少府 東魯見狄博通
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二首
贈丹陽横山處士周惟長
王眞公主别館贈張卿二首
[000-21a]
贈韋祕書子春 贈韋侍御黃裳
贈薛校書 贈何判官昌浩
讀諸葛武侯傳懷贈長安崔少府
贈郭將軍
駕去温泉後贈楊山人
温泉侍從歸逢故人
贈裴十四 贈崔侍郎
述德兼陳情呈哥舒大夫
[000-21b]
雪讒詩贈友人 贈參寥子
贈饒陽張司戸 贈淸漳明甫姪
贈臨洺縣令皓弟時訟停官
贈郭季鷹
鄴中王大勸入高鳳石門山幽居
贈華州王司士 贈盧徴君昆弟
贈新平少年 贈崔侍郎
走筆贈獨孤駙馬
[000-22a]
贈嵩山焦錬師 口號贈徴君鴻
上李邕 贈張公洲革處士
卷之十
贈
秋日錬藥院鑷白髪贈元六兄林宗
書情贈蔡舎人雄
懷襄陽舊遊贈馬少府
對雪獻從兄虞城宰
[000-22b]
訪道安陵遇蓋還爲余造籙贈别
贈崔郎中宗之 贈崔諮議
贈昇州王使君忠臣
贈别從甥髙五 贈裴司馬
叙舊贈江陽宰陸調
贈從孫義興宰銘
草創大還贈柳官迪
贈崔司戸文昆季
[000-23a]
贈溧陽宋少府陟
戲贈鄭溧陽 贈僧厓公
遊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
醉後贈從甥高鎭
贈秋浦柳少府 贈崔秋浦三首
望九華山贈韋靑陽仲堪
卷之十一
贈
[000-23b]
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廬山屏風疊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
贈武十七諤 贈閭丘𪧐松
獄中上崔相渙
中丞宋公以吳兵赴河南
流夜郎贈辛判官
贈劉都使 贈常侍御
贈易秀才
[000-24a]
憶舊遊書懷贈韋太守
江夏史君席上贈史郎中
鄭太守見訪贈别
江上贈竇長史 贈王漢陽
贈漢陽輔録事二首
江夏贈韋南陵冰
贈盧司戸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遥三首
[000-24b]
贈潘侍御論錢少陽
贈柳圎 流夜郎半道承恩
贈張相鎬二首
聞謝楊兒吟虎詞因有贈
𪧐清溪主人 繫㝷陽上崔相渙二/首
巴陵贈賈舎人
卷之十二
贈
[000-25a]
贈别舎人弟臺卿之江南
醉後贈王歷陽 贈歷陽禇司馬
對雪醉後贈王歷陽
贈宇文太守兼崔侍御
贈宣城趙太守恱
贈從弟宣州長史昭
於五松山贈南陵常府
見會公談陵陽山水有贈
[000-25b]
贈友人三首 陳情贈友人
贈從弟冽 贈閭丘處士
贈錢徴君少陽
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
贈僧朝美 贈僧行融
贈黃山胡公求白鷴
登敬亭山贈竇主簿
贈汪倫
[000-26a]
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卷之十三
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劉侍御綰
淮南卧病書懷趙㽔
弄月溪呉山人
秋山張卿及王徴君
[000-26b]
望終南山紫閣隱者
夕霽杜陵登樓韋繇
夜𪧐香山寺王方城等
春日獨坐鄭明府
淮南友人 沙丘城下
杜甫
聞丹丘子營石門幽居
淮隂書懷王宗城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遥
[000-27a]
王屋山人孟大融
憶舊遊譙郡元參軍
月夜江行崔宗之
𪧐白鷺洲楊江寧
新林浦阻風友人
韋南陵冰 題情深樹
象公
北山獨酌韋六
當塗趙少府炎
[000-27b]
東魯二稚子 獨酌淸溪
權昭夷
禪房懷友人岑偏
卷之十四
廬山謡盧侍御
汎彭蠡黄判官
書情從弟邠州長史昭
王漢陽 春日歸山
孟浩然
[000-28a]
流夜郎潯陽群官
至西塞驛裴隱
自漢陽歸王明府
望漢陽柳色王宰
江夏漢陽輔録事
早春王漢陽 江上
巴東故人
江上元六林宗
從弟宣州長史昭
[000-28b]
涇溪東亭鄭少府
九日聞崔侍御遊敬亭二首
崔侍御
涇溪落星潭可以築
何判官
早過漆林渡萬巨
遊敬亭崔侍御
三山遊金陵殷淑
自金流泝流翫月王主簿
[000-29a]
上吳王三首
卷之十五
留别
魯郡堯祠亭上宴别
别魯頌 别中都明府兄
夢遊天姥吟留别
留别曹南羣官之江南
留别子兄逖裴十三
[000-29b]
留别王司馬嵩 還山留别金門知巳
夜别張五 魏郡别蘇少府
留别西河劉少府
潁陽别元丹丘之淮陽
留别廣陵諸公 廣陵贈别
留别從兄延年從弟延陵
别儲邕之剡中 留别金陵諸公
口號 金陵酒肆留别
[000-30a]
金陵白下亭留别
别東林寺僧
竄夜郎於烏江留别宋璟
留别龔處士 贈别鄭判官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過漢陽𩀱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談皓
留别賈舎人至二首
渡荆門送别
[000-30b]
聞李太尉出征東南留别金陵崔侍御
别韋少府 南渡别兒童入京
别山僧 别王山人歸布山
江夏别宋之悌
卷之十六
送
南陽送客 送張舎人之江東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000-31a]
送當塗趙少府赴長蘆
送友人㝷越中山水
送族弟凝之滁求昏崔氏
送友人遊梅湖 送崔十二遊天竺寺
送楊山人歸天台
送温處士歸舊居
送方士趙叟之東平
送孔巢父還山 送楊少府赴選
[000-31b]
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
魯郡堯祠送吳五之瑯琊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
金鄕送韋八之西京
送薛九讒去魯
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送族弟凝
魯城北郭送張子還嵩陽
[000-32a]
卷之十七
送
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
送族弟攝宋城主簿
魯郡送杜甫 送張十四遊河北
送裴大澤赴廬州長史
灞陵行送别 送賀監歸四明應制
送竇司馬貶宜春
[000-32b]
送羽林陶將軍
送程劉二侍郎兼獨孤判官赴幕府
送姪良携妓赴會稽
送賀賔客歸越 送張遥之壽陽幕府
送裴十八歸嵩山二首
同王昌齡送族弟歸桂陽二首
送外甥鄭灌從軍三首
送于十八應舉落第還嵩山
[000-33a]
送别 送族弟從軍安西
送梁公昌北征 送白利西征
送張秀才從軍 送崔度還吳
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
送侯十一 魯中送二弟赴舉
奉餞髙尊師如貴道士傳道籙畢歸北/海
金陵送張十一再遊東吳
送紀秀才遊越 送長沙陳太守二首
[000-33b]
送楊燕之東魯 送蔡山人
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伯禽
送楊山人歸嵩山
送殷淑三首 送岑徴君歸鳴臯山
送范山人歸泰山
卷之十八
送
送韓侍御之廣德
[000-34a]
白雲歌送友人
送通禪師還南陵隱靜寺
送友人 送别
送女道士禇三淸遊南嶽
送友人入蜀 送趙雲卿
送李靑歸南華陽川
送舎弟 送别得書字
送麴十少府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
[000-34b]
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
餞校書叔雲 送王孝廉覲省
同吳王送杜秀之舉入京
送吕使君流澧州
送陳郎將歸衡陽
送趙判官赴黔府幕
送陸判官徃琵琶峽
送梁四歸東平 江夏送友人
[000-35a]
送郄昻謫巴中 江夏送張丞
送宋少府入三峽
送二季之江東 江西送友人之羅浮
宣州謝眺樓餞别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
涇川送族弟錞 五松山送殷淑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登黄山陵敲䑓 送儲邕之武昌
[000-35b]
卷之十九
詶答
詶談少府
詶宇文少府贈桃竹書筒
五月東魯行答汶上君
早秋單父南樓詶竇公衡
山中問答 答友人贈烏紗㡌
詶張司馬贈墨 答湖州迦葉司馬
[000-36a]
答崔少府遊終南翠微寺
贈李十二崔宗之
詶崔郎中 以詩代書答元丹丘
金門答蘇秀才
詶王司馬閻正字見贈
詶中都小吏魚酒見贈
詶張卿夜𪧐南陵見贈
詶岑勛以詩見招
[000-36b]
答從弟㓜成見贈
詶王補闕贈别
詶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贈李十二此詩乃攝監察御史崔成甫/贈太白者附於此
詶崔侍御
翫月孫楚酒樓訪崔侍御
江上答崔宣城
答族姪贈玉泉仙人掌茶
[000-37a]
詶裴侍御留岫師彈琴
答張相公出鎭荆州
醉後答丁十八 答裴侍御以書見招
答髙山人兼呈權顧二侯
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
登天柱石詶韓侍御見招
詶崔十五見招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000-37b]
卷之二十
遊宴
遊南陽白水登石激作
遊南陽淸冷泉
㝷范陽居士失道落蒼耳中
魯東門汎舟二首秋獵孟諸夜歸置酒
遊太山六首
與劉碭山汎宴喜亭池
[000-38a]
携妓登梁王棲霞山
與姪良遊天竺寺
同友人舟行 過斛斯山人𪧐置酒
朝下過盧郎中叙舊遊
侍從遊𪧐温泉宫
邯鄲南亭觀妓 春日遊羅敷潭
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
陪從祖泛鵲山湖三首
[000-38b]
春日宴北湖感古
宴鄭參卿山池 遊謝氏山亭
把酒問月
同族姪遊昌禪師山池二首
金陵鳯凰臺置酒
秋浦淸溪雪夜對酒
同周剛淸溪玉鏡潭宴别
遊秋浦白笴陂二首
[000-39a]
宴陶家亭子 宴韋司馬樓船觀妓
宴興德寺南閣 汎[沔-丏+丐]州城南郎官湖
陪侍郎叔遊洞庭三首
夜泛洞庭㝷裴侍御
陪族叔及賈舎人遊洞庭五首
黃龍磯南宴楊執㦸治樓
銅官山醉後絶句
與常府遊五松山
[000-39b]
宣城靑溪 與謝良輔遊陵巖寺
遊水西簡鄭明府
九日登山 九日
九日龍山飲 九月十日即事
遊化成寺淸風亭
卷之二十一
登覽
登錦城散花樓 登峨眉山
[000-40a]
大庭庫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臺
天台曉望 早望海霞邉
焦山望松寥山 杜陵絶句
登太白峯
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兵
登新平樓 謁老君廟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
[000-40b]
登金陵謝安墩 登瓦官閣
望金陵贈族姪僧中孚
登金陵鳯凰臺 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登廬山五老峯 江上望皖公山
望黃鶴樓 鸚鵡洲
九日望洞庭水軍
秋登巴陵望洞庭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000-41a]
登巴陵開元寺西閣
剪落梧桐枝望㴩湖
挂席江上待月有懷
金陵望漢江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望天門山 望木𤓰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
過崔八丈水亭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卷之二十二
[000-41b]
行役
安州應城玉女湯作
之廣陵𪧐常二南雇北居
夜下征虜亭 下途歸石門舊居
客中行 太原早秋
奔亡道中五首 郢門秋懷
至鴨䦨驛贈裴侍御
荆門浮舟望蜀江
[000-42a]
上三峽 登巫山晚還題壁
早登白帝城 秋下荆門
江行遠 𪧐五松山下荀媪家
下涇縣陵陽溪至澁灘
下陵陽㳂高溪三門六刺灘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𪧐鰕湖
懐古
[000-42b]
西施 王右軍
上元夫人 蘇臺覽古
越中覽古 商山四皓
過四皓墓 峴山懷古
蘇武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金陵三首
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眺
[000-43a]
過彭蠡湖 觀石鏡
廬江主人婦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
望鸚鵡洲悲禰衡
𪧐巫山下 金陵白楊十字巷
謝公亭 紀南陵題五松山
夜泊牛渚懷古 姑熟谿
丹陽湖 謝公宅
陵歊臺 桓公井
[000-43b]
慈姥竹 望夫山
牛渚磯 靈墟山
天門山
卷之二十三
紀閑適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
㝷髙鳯石門山中元丹丘
安州般若寺水閣納凉遇薛貟外乂
[000-44a]
魯中都東樓醉起作
對酒醉題屈突明府聽
月下獨酌四首
春歸終南山松龍舊隱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
㝷山僧不遇作 過汪氏别業二首
待酒不至 獨酌
友人會宿 春日獨酌二首
[000-44b]
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
靑溪半夜聞笛 日夕山中忽然有懷
夏日山中 山中與幽人對酌
春日醉起言志 廬山東林寺夜懷
㝷雍尊師隱居
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吹笛
對酒 醉題王漢陽㕔
[000-45a]
嘲王歷陽不肯飮酒
獨坐敬亭山 自遣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秋日與張少府楚城韋公藏書髙齋作
懷思
秋夜獨坐懷故山
憶崔郎中遊南陽
憶東山二首 望月有懷
[000-45b]
對酒憶賀監 重憶
春殢沅湘有懷山中
落日憶山中
憶秋浦桃花舊遊時竄夜郎
卷之二十四
感遇
越中秋懷 效古二首
擬古十二首 感興八首
[000-46a]
寓言三首 秋夕旅懷
感遇四首
寫懷
翰林讀書言懷 㝷陽紫極宮感秋作
江上秋懷 秋夕書懷
避地司空原言懷
上崔相百憂章 萬憤詞投魏郎中
臨洞庭言懷 覽鏡書懷
[000-46b]
田園言懷 江南春懷
詠物
聽蜀僧濬彈琴 魯東門觀刈蒲
詠鄰女東牎海石榴
南軒松 詠山樽二首
出金陵㝷王侍御不遇
紫藤樹 觀放白鷹二首
觀王少府山水圖
[000-47a]
題雍丘崔明府丹竈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
詠野草中白頭翁
流夜郎題葵葉 瑩禪師房觀山海圖
白鷺鷥 詠槿二首
白胡桃 題九丹丘潁陽山居
題𤓰州新河餞族叔舎人
[000-47b]
卷之二十五
題詠
題隨州紫陽先生壁
題元丹丘山居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
題𤓰州新河餞族叔舎人
洗脚亭 勞勞亭
題金陵王處士水亭
題嵩山元丹丘山居
[000-48a]
題江夏修靜寺
改九子爲九華山聮句
題宛谿館 題東谿公幽居
雜詠
嘲魯儒 懼讒
觀獵 觀胡人吹笛
軍行 從軍行
平虜將軍妾 春夜洛陽聞笛
[000-48b]
嵩山採菖蒲者 金陵聽韓侍御吹笛
流夜郎聞酺不預
放後遇恩不霑 宣城見杜䳌花
白田馬上聞鸎 三五七言
雜詩
閨情
逺十二首 長信宫
長門怨 春怨
[000-49a]
代贈逺 陌上贈美人
閨情 代别情人
代秋情 對酒
怨情 湖邊採蓮婦
怨情 代情人楚詞
學古思邊 思邊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
折荷有贈 代美人愁鏡二首
[000-49b]
贈叚七娘 别内赴徵三首
秋浦内 自代内贈
秋浦感主人歸燕内
送内㝷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
贈内 在㝷陽非所内
南流夜郎内 越女詞五首
浣紗石上女 示金陵子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四首
[000-50a]
巴女詞
哀傷
哭卿衡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哭宣城善釀紀
宣城哭蔣徴君華
卷之二十六
表𩔖
[000-50b]
爲吳王謝責赴行在遲滯表
爲宋中丞請都金陵表
爲宋中丞自薦表
書𩔖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上安州李長史書
與賈少公書
爲趙宣城與楊右相書
[000-51a]
與韓荆州書 上安州裴長史書
卷之二十七
序上
暮春於江夏送張祖監丞之東都序
奉薦十七翁二十四翁㝷桃花源序
夏日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熟亭序
江夏送林公上人遊衡嶽序
金陵與諸賢送權十一序
[000-51b]
春於姑熟亭送趙少府遷炎方序
秋於敬亭送從姑耑遊廬山序
送黄鐘之鄱陽謁張使君序
早春於江夏送蔡十還家雲夢序
秋日太原南柵餞陽曲王賛賈少公石
父尹公應舉赴上都序
卷之二十八
序下
[000-52a]
送戴十五歸衡嶽序
早夏於將軍叔宅與諸昆季送傅八之
江南序
冬日於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
淮南覲省序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序
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
澤畔吟序
[000-52b]
夏日諸從弟登汝州龍興閣序
秋日於安府送孟賛府兄還都序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冬夜於隨州紫陽先生飡霞樓上送煙
子元演隱仙城山序
卷之二十九
記
任城縣㕔壁記
[000-53a]
頌
趙公西候亭頌
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
讃
當𡍼李宰君𦘕讃
金陵名僧頵公粉圖慈親讃
李居士讃 安吉崔少府翰𦘕讃
宣城呉録事𦘕讃
[000-53b]
壁𦘕蒼鷹讃 師猛讃
羽林范將軍𦘕讃
金銀泥𦘕西方淨土變相讃
江寧楊利物𦘕讃
金郷薛少府㕔𦘕鶴讃
誌公𦘕讃 琴讃
朱虚侯讃 觀佽飛斬蛟圖讃
地藏菩薩讃 魯郡葉和尚讃
[000-54a]
卷之三十
銘
化城寺大鐘銘并序
天門山銘
碑文
溧陽瀬水貞義女碑銘并序
天長節度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并/序
比干碑
[000-54b]
武昌宰韓君去思碑并序
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并序
爲竇氏小師祭璿和尚文
爲宋中丞祭九江文
目録終
[001-1a]
分𩔖補註李太白詩卷之一
春陵楊齊賢子見 集註
章貢蕭士贇粹可註
吳㑹後學郭雲鵬 校刻
古賦八首
大鵬賦并序
余昔於江陵見天台司馬子微士贇曰司馬/承禎字子微
洛州人辟榖導引術無不通續仙傳以爲尸/解天台赤城山名上清玉平之天上應台𪧐
[001-1b]
故名曰天/台在台州謂余
之表士贇曰淮南子八/絃之外乃有八極因著大鵬遇希有鳥
賦以自廣此賦巳傳于世徃徃人間見之悔
其少作未窮宏逹之㫖中年棄之士贇曰張/華叙東方
朔神異經曰崐崘有銅柱焉其髙入天所謂/天柱圍三千里圎如削下有回屋仙人九府
治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及讀晉書覩阮宣子大鵬讃鄙
心陋之士贇曰晉書阮脩字宣子/咸之從子也嘗作大鵬讃遂更記憶
多將舊本不同今復存于集豈敢傳諸作者
[001-2a]
庻可示之子弟而巳其辭曰園吐崢嶸之高論開
浩蕩之竒言士贇曰莊子蒙人也名周嘗爲/漆園吏唐天寳元年詔封南華
眞人此言鯤之/
始於逍遥遊徵至怪于齊諧談北㝠之
有魚吾不知其幾千里其名曰鯤化成大鵬
質凝胚渾脫鬐鬛于海島張羽毛于天門士/贇
曰莊子逍遥遊北㝠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
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垂天之雲齊諧者志怪者也刷渤海之
[001-2b]
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憑陵乎崐
崘一鼓一舞煙朦沙昏五嶽爲之震蕩百川
爲之崩奔士贇曰五嶽泰/
清亘層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
迅征背嶪逆法/切太山之崔嵬翼舉長雲之縱
橫左廻右旋倐隂忽明歷汗漫以夭矯排閶
闔之崢嶸士贇曰夭矯飛/貌崢嶸髙廣貌騰簸鴻蒙扇雷霆
斗轉而天動山揺而海傾士贇曰鴻蒙自然/元氣也一云海上
[001-3a]
氣/也怒無所雄無所爭固可想像其𫝑髣髴
其形乃足縈虹蜺目耀日月連軒沓拖揮
霍翕忽噴氣則六合生雲灑毛則千里飛雪
邈彼北荒將窮南圗運逸翰以傍擊
而長驅燭龍銜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啓途
士贇曰山海經鍾山之神名曰燭隂又名/燭龍銜火精以照天門列缺天隙電照也塊
視三山杯看五湖其動也神應其行也道俱
任公見之而罷釣有窮不敢以彎莫不投
[001-3b]
竿失鏃作木/切仰之長吁士贇曰任公子爲大/鈎釣魚而大魚食之
任公子得魚離而腊之自淛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
魚者帝羿有窮氏與呉賀北
遊賀使羿射雀羿曰生之乎殺之乎賀曰射/其左目羿引弓射之誤中右目羿仰首而愧
終身不忘故羿之/善射至今稱之爾其雄姿壯觀映背河漢
上摩蒼蒼下覆漫漫盤古開天而直視羲和
𠋣日以傍紛乎八荒之間掩映乎四海
之半士贇曰八荒八方荒忽極逺之地/也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當胷
臆之掩晝混芒之未判忽騰覆以廻轉則
[001-4a]
霞廓而霧散然後六月一息至于海湄欻翳
景以橫榰章移/切逆髙天而下垂憩乎泱以兩/切
漭母黨/切之野入乎汪湟之池士贇曰泱/漭廣大也猛勢
所射餘風所吹溟漲沸渭巖巒紛披天吳爲
之怵慄海爲之躨渠龜/切跜女夷切士贇曰/朝陽之谷有神
曰天吳是謂水/伯海海神也巨鼇冠山而却走長鯨騰海
而下馳縮殻挫鬛莫之敢窺
怪而若此蓋乃造化之所爲士贇曰巨鼇十/五舉首首冠靈
[001-4b]
未若兹鵬之逍遥無厥𩔖乎比方不矜大而
暴猛每順時而行藏參玄根以比壽飲元氣
以充腸士贇曰列子黃帝曰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戲
暘谷而徘徊馮炎洲而抑揚士贇曰暘明也/日出於谷而天
下明故稱暘谷/炎洲在南海中俄而希有鳥見謂之曰偉哉
鵬乎此之樂也吾右翼掩乎西極左翼蔽乎
東荒跨躡地絡周旋天綱以恍惚爲巢以虚
無爲我呼爾遊爾呼我翔于是乎大鵬許
[001-5a]
之欣然相隨此二禽巳登於寥廓而斥鷃之
輩空見𥬇於藩籬
篇擬/之云
晨登太山一望蒿里松楸骨寒𪧐草墳毁士/贇
曰挽歌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庻人浮生可嗟大運同此
於是僕本壯夫慷不歇仰思前賢飲恨而
殁昔如漢祖龍躍羣雄競奔提劒叱咤指揮
[001-5b]
中原東馳渤澥西漂崐崘斷蛇旅掃淸國
歩握瑶圖而條昇登紫壇而雄顧一朝長辭
天下縞素乃項王虎𨷖白日爭輝拔山力
盡蓋世心違聞楚歌之四合知漢卒之重圍
帳中劒舞
噁烏路/切何歸士贇曰史項羽紀項王軍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
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巳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夜起飲
帳中有美人虞氏常幸從駿馬名騅常之/於是項王悲歌慷
自爲詩曰力㧞山
氣
[001-6a]
盖世時不利騅不逝騅不逝
可奈何虞/
虞
柰
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
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於是項王乃上馬/麾下壯士
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
出馳走平明漢軍覺之令將灌嬰以五千/
追之項王渡淮
能屬者百餘人耳項王
至隂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䧟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自度不能脱
乃自刎而死喑/噁懷怒氣也至如荆卿入秦直度易水長
虹貫日寒風颯起逺讎始皇
不成憤惋而死士贇曰史刺客傳燕太子質/於秦亡歸見秦且滅六國兵
巳臨易水恐其禍至丹患之因田光以交荆/軻於是尊荆軻爲上卿令秦武陽爲副俱入
[001-6b]
秦刺秦王臨發太子及賔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旣祖取道髙漸離擊
筑荆軻和而歌爲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爲歌曰風蕭蕭易水寒壯士一去
不復還復爲羽聲忼慷士皆瞋目髪盡上/衝冠於是荆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旣至
秦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賔見燕使者/咸陽宫荆卿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
圖匣以次進至陛軻取圖奉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䄂右手持匕
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起䄂絶環柱而走群/臣以手共摶之是時侍毉夏無且以其所奉
藥囊提荆軻秦王方環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爲左右乃曰王劔王
劔遂拔以擊荆軻
㫁其八創軻自知事不
[001-7a]
就𠋣柱而𥬇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刧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史鄒陽
書曰荆軻慕燕丹之義欲刺秦王其精/誠上感於天乃白虹貫日太子畏之夫
陳后失寵長門掩扉日冷金殿霜凄錦衣春
草罷緑秋螢亂飛恨桃李之委絶思君王之
有違士贇曰漢書外戚傳陳皇后者長公主/慓女也曾孫嬰爲唐邑侯傳子至孫午
午尚長公主女初武帝得立爲太子長公主/有力取女爲妃及即位爲皇后擅寵驕貴十
餘年而無子聞衛子夫得幸幾死者數焉元/光五年坐女子楚服等爲皇后巫蠱祠祭呪
詛罷退歸/長門宫昔者屈原旣放遷於湘流心死舊
[001-7b]
楚魂飛長楸聽江風之
啾啾永埋骨於渌水怨懷王之不收士贇曰/史記屈
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爲楚懷王左徒上官/大夫與之同列而讒之王怒而䟽屈平屈平
疾王聽之不聦讒謟之蔽眀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音
猶離憂也至蘭爲令尹懷王入秦而不反/屈平旣嫉之雖放流睠顧楚國繫心懷王令
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㐮王王怒而遷之屈平至江濵行吟澤畔
託辭於漁父曰寜赴湘流而葬江/魚腹中於是懷石自投汨羅以死及夫李斯
受戮神氣黯然左右垂泣精魂動天執愛子
[001-8a]
以長别歎黃犬之無縁士贇曰二世聽趙高/之譛李斯五刑論腰
斬咸陽市斯出獄謂其中子曰吾欲與復/牽黃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兎豈可得乎
子相哭而/夷三族或有從軍永訣去國長違天涯遷
客海外思歸此人忽見愁雲蔽日目斷心飛
莫不攢眉痛骨抆武扮/切血霑衣乃錯繡轂
塡金門煙塵曉沓歌鐘晝諠亦復星沉電滅
閉影潛魂已矣哉桂華蒲明月輝扶桑曉
白日飛玉顔減
螻螘聚碧臺空
歌舞
[001-8b]
稀與天道共盡莫不委骨而同歸
惜餘春賦
天之何爲令北斗而知春廻指於東方士/贇
曰鶡冠子斗柄/碧色蘭葳蕤
紅
芳試登髙而望逺極雲海之微茫魂一去
欲斷淚流頰成行吟淸風而詠滄浪懷洞
庭悲瀟湘何余心之縹緲
與春風而飄
揚飄揚思無限念佳期
莫展平原萋
[001-9a]
綺色愛芳草如剪惜餘春之將闌毎爲恨
不淺漢之曲
江之潭把瑶草
思何堪
想遊女於峴北愁帝子於湘南恨無極心
氲氲目眇眇憂紛紛士贇曰韓詩内傳鄭/交甫將南適楚遵彼
漢臯臺下遇二女佩兩珠大如荆雞卵與言/曰願請
趋而去十歩循探之即之矣廻顧/二女亦即亡矣峴山在㐮陽十里披衛情於
淇水結楚夢於陽雲士贇曰詩竹竿衛女思/歸也適異國而不見荅
思而能以禮者也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逺兄弟父母宋玉髙唐賦序昔者楚㐮
[001-9b]
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臺望髙唐之其上/獨有雲氣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曰所謂朝
雲者也昔者先王嘗遊髙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爲髙唐之客聞君
遊髙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髙丘之岨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
朝暮暮陽臺之下旦而視/之如言故爲立廟曰朝雲春毎歸花開花
巳闌春改歎長河之流速送馳波於東海
春不留時已失老衰颯
逾疾恨不得掛
有人
情
相親去南國徃西秦士贇曰秦在西/方故曰西秦見遊
[001-10a]
絲之橫路網春暉以留人沈吟哀歌躑躅
傷别送行子之將逺看征鴻之稍滅醉愁
心於垂揚隨柔條以紏結望夫君咨嗟橫
涕涙怨春華
遥影於明月送夫君於天
涯
愁陽春賦
東風歸來見碧草而知春蕩漾惚恍何垂楊
旖引綺/切
[001-10b]
緑而芳新綵翠阡眠雲飄飄而相鮮演𣻌
寅縁窺靑苔之生泉縹緲
翩綿見遊絲
之縈煙魂與此俱斷醉風光
悽然
乃
隴水秦聲江猿巴吟士贇曰三秦記其坂九/廻不知高幾許欲上者
七日乃越高處可容百餘家清水四注下此/言隴水之嗚咽如秦聲江上之猿啼如巴人
之吟/也明妃玉塞楚客楓林士贇曰王昭君齊/國王襄女也年十
七獻漢元帝㑹匈奴遣使請一女子帝乃賜/單于後觸晉文帝諱改爲明妃漢邉有玉門
陽関故曰玉塞/楚客屈原也試登髙而望逺痛切骨而傷
[001-11a]
心春心蕩如波春愁
如雪兼萬情之
悲歡兹一感於芳節有一人
湘水濵隔
雲霓而見無因灑别淚於尺波東流於情
親使春光可攬而不滅
吾欲贈天涯之
佳人
悲淸秋賦
登九疑望淸川見三湘之潺湲士贇曰山/海經曰蒼
梧之川其中有九疑山焉舜之所葬在零陵/縣界巴陵縣有洞庭波瀟湘阮水皆共㑹巴
[001-11b]
陵故號三江口三/湘盖謂三江也水流寒以歸海雲橫秋而
蔽天余以鳥道計於故不知去荆吳之
幾千士贇曰交趾郡治龍編/縣日與古鳥道四百里于時西陽半規
映島欲没澄湖練明遥海上月念佳期之浩
蕩渺懷燕而望越士贇曰意太白時在荆/湘故懷燕而望越也荷
花落江色秋風嫋嫋
夜悠悠臨窮溟以
有羡思釣鼇於滄洲無脩竿以一舉撫洪波
而增憂歸去來人間不可以託些吾將採
[001-12a]
藥於蓬丘士贇曰蓬丘/即蓬萊山
劒閣賦送友人王/炎入蜀
咸陽之南直望五千里見雲峯之崔嵬士贇/曰咸
陽而西至雍/即
上則松風蕭颯瑟䫻有巴猿相哀旁則飛
湍走壑灑石噴閣洶湧而驚雷送佳人此
去復何時歸來望夫君
安極我沈吟
嘆息視滄波之東注悲白日之西匿鴻别燕
[001-12b]
秋聲雲愁秦而
色
明月出於劒閣
與君兩鄉對酒而相憶
明堂賦并序○太白此賦想作/於未折乾元殿之先也
昔在天皇告成岱宗改元乾封經始明堂年
紀緫章
書髙祖紀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乾封元/年正月戊辰封于泰山禪于社首以皇后爲
亞獻通義泰山一名岱宗王者受命易政報/功吿成於岱宗岱者代也東方萬物交代之
處又羣嶽之長唐書禮樂志髙宗時改元緫/章分萬年置明堂縣示欲必立之而議者益
[001-13a]
紛然或以爲五室或以爲九室而高宗依兩/議與公卿臨而議不一乃下詔率意頒其
制度至取象黃琮上設鴟尾其/言益不經而眀堂亦不能立天后繼作中
宗成之因兆人之子來崇萬祀之丕業士贇/曰唐
禮樂志至則天始毁東都/乾元殿以其地立眀堂蓋天皇先天中宗
奉天累聖纂就鴻勲克宣臣白美頌恭惟述
焉其辭曰
然雷發以首之於是橫八荒漂九陽掃畔渙
[001-13b]
開混茫士贇曰九陽謂九天之涯也/畔換強恣之貌猶言䟦扈也景星耀
而太階平虹蜺滅而日月張士贇曰瑞星曰/景星亦曰德星
狀如半月生於晦朔助月爲明王者不敢私/人則見太階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虹蜺
隂陽之精雄/曰虹雌曰蜺欽太宗繼明重光士贇曰兒/寛傳日宣
重/光廓區宇以立極綴蒼昊之頽綱士贇曰顔/師古曰顥
顥天也元氣顥汗故曰顥/天其色蒼蒼故曰蒼天淳風沕亡弗/切穆鴻
恩滂洋士贇曰沕穆深徹/貌滂洋饒廣也武義烜赫於有截
仁聲馺先合/切沓乎士贇曰有/截九有也
乃髙宗
[001-14a]
紹興祐統錫羡神休傍臻瑞物咸薦元符剖
地珍見旣應天而順人遂登封而降禪士/贇
曰張衡東都賦曰登/封降禪齊乎黃軒將欲考有洛崇明堂惟
厥功之未輯乗白雲於帝鄕士贇曰列子/曰乗彼白雲
至于/帝鄉天后勤勞輔政中宗以欽明克昌遵
先以繼作
揚列聖之耿光則使軒轅草
圗羲和練日經之營之不綵不質因子來於
四方豈殫稅於萬室乃凖水臬倪結/切攢雲樑
[001-14b]
士贇曰鄭玄曰於四角立植而縣以水望其/高下高下旣定乃爲位而平地也
地中樹八尺之臬以縣正之/眡之以其景將以正四方也罄玉石於隴坂
空瓌姑回/切材於瀟湘巧奪神髙窮昊蒼聽
天語之察察擬帝居之將將七將切士贇曰/將將嚴正貌
雖暫勞而永固始聖謨於我皇觀夫明堂
之宏壯也則突兀曈曨乍明乍蒙像/太古元氣
之結空巃力孔/切嵸則孔/切頽沓嵬
嶪逆怯/切
似天閫地門之開闔爾乃劃岝士伯/切五伯/切
[001-15a]
以嶽立郁穹崇而鴻紛冠百王以垂勲燭萬
象而騰文窙惚恍以洞啓呼嵌口衘/切巖而傍
分又比乎崐
結構乎黃道岧嶤乎紫微士贇曰日有中道/中道者黃道紫微
星/名絡勾陳以繚垣闢閶闔而啓扉士贇曰鈎/陳後宫也
紫宫外營鉤陳/星閶闔天門也崢嶸疾陵/切嶷魚其/切粲宇宙
光輝崔嵬赫奕張天地之神威夫其背泓
黃河垠漱清洛大行却立通谷前廓士贇曰/大行山
[001-15b]
名通谷在洛/城南五十里逺則標熊耳以作揭豁龍門以
開𨵿士贇曰熊耳山在冝陽之西/龍門山名在西京河南縣㸃翠綵於
鴻荒洞清隂乎羣山及乎煙雲卷舒忽出乍
没岌嵩噴伊𠋣日薄月雷霆之
之所伾扳悲/切仡魚乙/切拏金龍之蟠蜿挂天珠
之硉即忽/切兀𫝑㧞五嶽形張四維士贇曰五/岳大華衡
恒嵩也四維乾/坤艮巽四隅也軋地軸以盤根摩天倪而創
規士贇曰地下有四柱廣/十萬里有三千六百軸樓臺崛區勿/切岉文/弗
[001-16a]
切以奔附城闕嶔區金/切崟冝金/切而蔽虧珍樹
翠草含華揚㽔目瑶井之熒熒拖玉繩之離
離士贇曰玉衡北/兩星爲玉繩㨖知利/切華蓋以儻漭仰大
微之參差士贇曰天皇大帝上九星曰華盖/所以蔽覆大帝之坐也大微爲五
帝之庭明/堂之房擁以禁扃橫以武庫士贇曰西方/奎十六星天
之武/
天帝明堂布政之宫/少陽者東方東動也採殷制酌夏歩雜以代
室重屋之名括以辰次火木之數士贇曰堂/上爲五室
[001-16b]
象五行也木室於東北火室於東南金室於/西南水室於西北重屋者正宫正堂大寢
也壯不及奢麗不及素層簷屼其霞矯廣厦
鬱以雲布掩日道遏風路陽烏轉影而翻飛
大鵬橫霄而側度近則萬木森下千宫對出
熠乎光碧之堂炅古逈/切乎瓊華之室士贇曰/三島記
崐崘山北戸承淵山有墉城金臺玉樓相映/如流精之闕光碧之堂瓊華之室紫翠丹靑
景雲瑞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也
切士贇曰沏浪相拂也/言大波之飛相摩激也颯蕭寥以颼飀窅隂
[001-17a]
鬱以櫛密含佳氣之青葱吐祥煙之鬱嵂九
室窈窕五闈聮綿士贇曰窈/窕深也飛楹磊砢走栱
寅縁士贇曰寅縁/山岳之岊雲楣立岌以橫綺綵桷攢
巒而仰天皓壁晝朗朱甍晴鮮頳欄各落偃
蹇霄漢翠楹廻合蟬聮汗漫沓蒼穹之絶垠
跨皇居之太半士贇曰爾雅/穹蒼天也逺而望之赫煌
煌以輝輝忽天旋而雲昏迫而察之粲炳煥
以照爛倐山訛而晷換誇蓬壷之海樓
[001-17b]
曰吕氏春秋曰要離走徃見王子慶忌於䘙/慶忌喜要離曰請與王子徃奪之國王子慶
忌與要離俱渉於江㧞劔以刺
江如此者三其卒曰汝天下之國士也捽/汝以成名要離不死歸吳矣精視事未詳亘
以道而接乎宮掖坌蒲悶/切入西樓是爲崐
崘士贇曰史天官書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圖中有一殿四靣無壁以茅盖
通水圜宫舊爲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崐崘前疑後丞正儀躅
以出入士贇曰天子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九夷五狄
順方面而來奔士贇曰禮記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
[001-18a]
斧依南鄕而立三公中階之前北面東上/諸侯之位阼階之東西面北上諸伯之國西
階之西東面北上諸子之國門東北面東上/諸男之國門西北面東上九夷之國東門之
外西面北上八蠻之國南門之外北面東上/六戎之國西門之外東靣南上
門之外南面東上九采之/國應門之外北面東上其左右也則丹陛
㠋㠋彤庭煌煌列寳鼎敵金光流辟雍之滔
滔像環海之湯湯尸羊切士贇曰白虎通曰/天子立辟雍者何所以宣
德化也壅以水象教化流行也三輔/黃圖曰辟雍水四周於外象四海也闢青陽
啓緫章廓明臺而布玄堂儼以大廟處乎中
[001-18b]
央士贇曰靑陽緫章玄堂大廟左右个皆路/寢之名蔡邕明堂論曰明堂者天子大廟
所以崇祀宗祖以配上帝者也東曰靑陽南/曰明堂西曰緫章北曰玄堂中曰大室故雖
有五名而主以明堂也取其宗祀之貌則曰/清廟取其正室之貌則曰大廟取其尊崇則
曰大室取其主則曰明堂取其四門之學則/曰大學取其四面水流如壁則曰辟雍異名
而同事其/實一也發
十六戸七十二牖士贇曰三輔黃圖明堂九/室一室有四戸八牖凡三
十六戸七/十二牖度筵列位南七西九士贇曰禮冬/官考工記周
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東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白虎列序
[001-19a]
而躨渠龜/切跜女夷/切靑龍承隅而蚴於求/切蟉士/贇
曰躨跜動貌曲禮/云左青龍右白虎其深沈奥密也則赤熛必/堯
切掌火招拒司金靈威制陽汁音/叶光摧隂坤
斗主土據乎其心士贇曰配東方靑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
黃帝合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黒帝汁光紀乃熠燿五色張
皇萬殊人物禽獸竒形異模𫝑飛動瞪直/證
切眄匹莧/切睢許規/切盱匈于/切明君暗主忠臣烈
夫威政興滅表示賢愚士贇曰睢仰目/也盱張目也於是
[001-19b]
王正孟月朝陽登曦天子乃施蒼玉轡蒼螭
臨乎靑陽左个方御瑶瑟而彈鳴絲士贇曰/月令孟
春之月天子居靑陽左个乗/鸞輅駕蒼龍載靑旂服蒼玉展乎國容輝乎
皇儀傍瞻神臺順觀雲之俯對清廟崇配
天之規欽蠁維淸緝熈崇牙樹羽熒煌
葳㽔納五服之貢受萬之籍士贇曰五服/即甸侯綏要
荒/也張龍旗與虹旌攢金㦸與玉戚延五更進
百辟
[001-20a]
髙者一人爲三老次一/人爲五更尚食具牢饌顒昻俯僂儼容疊跡
乃㓗菹醢修粢盛士贇曰菹水草/醢陸産之物奠三犧薦
五牲享干神靈太祝正辭庻官精誠鼓大武
之隱麟張鈞天之鏗鍧士贇曰大武周公/作樂所爲舞也孤
竹合奏空桑和鳴士贇曰孤竹竹之特生者/空桑之琴瑟夏至日於澤
中之方/丘奏之盡六變齊九成羣神來降明庭士/贇
曰六變而致象物及天神又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蓋聖主之
所以孝治天下而享祀窅冥也然後臨辟雍
[001-20b]
宴羣后隂陽爲庖造化
千里鼓舞百寮賡歌于斯之時雲油雨霈恩
鴻溶澤汪穢四海歸
八荒會哤聒乎區
㝢駢闐乎闕外羣臣醉德揖讓而退而聖主
猶夕惕厲懼人未安乃目極于天耳下于
泉士贇曰淮南子下揆三泉上/㝷九天盖上下察之意也飛聦馳明無
逺不察考神之奥摧隂陽之荒下明詔班
舊章振窮乏散敖倉毀玉沈珠卑宫頽牆使
[001-21a]
山澤無間徃來相望帝躬乎天田后親於郊
桑棄末反本人和時康士贇曰唐禮樂志皇/帝孟春辛亥享
遂以耕籍田皇帝耕止三推諸王耕五推尚/書卿九推籍田之穀歛而鍾之神倉以擬粢
盛皇后歲祀一季春吉巳享先蠶遂以親桑/皇后採三條命婦一品採五條二品採九條
建翠華萋萋鳴玉鑾之鉠鉠士贇曰上林/賦建翠華之
旗萋萋/盛貌遊乎昇平之圃憩乎穆淸之堂天欣
欣瑞穰穰廵陵於鶉首之野講武於驪山
之旁士贇曰漢書志曰自井至柳謂之鶉/首廵陵者廵幸諸陵也驪山地名封
[001-21b]
岱宗祀后土掩栗陸而包陶唐士贇曰栗/陸陶唐皆
古帝王/之號遨遊乎崆峒之上汾水之陽吸沆瀣
之精英黜滋味之馨香貴理國其夢幾華
胥之故鄕士贇曰列
之西台州之北不知去齊國幾千萬/里盖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於是元
元澹然不知所在若羣雲從龍衆水奔海此
眞所謂我大君登明堂之政化也豈比夫秦
趙吳楚爭高競奢結阿房與崇臺建姑蘇及
[001-22a]
章華非享祀與嚴配徒掩月而凌霞由此觀
之不足稱也况瑶臺之巨麗復安可以語哉
士贇曰史記秦始皇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歩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
丈旗越絶書吳王起姑胥之/臺五年乃成姑胥即姑蘇也敢揚國美遂作
辭曰巃力孔/切嵸則孔/切鴻
搆
瓌公囘/切材偃蹇坱烏朗/切/母黨/切邈崔嵬
周流辟雍岌魚及/切靈臺赫奕日噴風雷宗
[001-22b]
祀蠁王化弘恢鎭八荒通九垓四門啓
萬國來考休徴進賢才儼
皇居而作固
窮千祀悠哉
大獵賦并序
白以爲賦者古詩之流辭欲壯麗義歸博逹
士贇曰白者/太白自稱也不然何以光盛美感天動神
而相如子雲競
詆訐臣謂語其略竊或其用心子虚所言
[001-23a]
楚國不過千里夢澤居其大半而齊徒吞
八九三農及禽獸無息肩之地非諸侯禁淫
述職之義也士贇曰司馬相如子虚賦曰臣/聞楚有七澤嘗見其一名曰雲
夢雲夢者方九百里且齊東渚巨海南有瑯/琊平成山射乎之罘浮渤澥遊孟諸左與
肅愼爲鄰右以暘谷爲界秋田乎靑丘徬徨/乎海外吞雲夢者八九於其胷中曾不芥
蔕周禮天官大宰九職任萬民一曰/三農生九榖三農者平地山澤也上林云
左蒼梧右西極考其實地周袤纔經數百長
楊誇胡設網爲周阹放麋鹿其中攫充
[001-23b]
樂羽獵於靈臺之囿圍經百里而開殿門當
時以爲窮壯極麗迨今觀之何齷齪之甚也
士贇曰漢書揚雄傳孝成時羽獵雄從作羽/獵賦明年又作長楊賦序云明年上將大誇
胡人以多禽獸秋命右扶風民入南山西自/褒邪南歐漢中張羅網𦊨罘捕熊羆豪猪虎
豹狐兎麋鹿載以檻車輸長楊射熊舘/以網爲周阹令胡人手
之自取其𫉬上親
臨觀焉是時農民不得收歛雄從至射熊舘/還上長楊賦藉翰林以爲主人子墨以爲客
卿以諷漢書註/齷齪小節也但王者以四海爲家萬姓爲
子則天下之山林禽獸豈與衆庶異之而臣
[001-24a]
以爲不能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平文論𫟍
之小竊
殫窮六合士贇曰上下/四方爲六合以孟冬十月大獵於
秦士贇曰通典開元三/年蒐于岐州鳯泉場亦將耀威講武掃天
蕩野豈荒淫侈靡非三驅之意邪臣白作頌
折中厥美其辭曰
粤皇唐之挈天地而襲氣母
粲五葉之
葳㽔士贇曰葉世也五葉者/唐興至玄宗凡五世惟開元廓海㝢
[001-24b]
而運斗極總六聖之光熈士贇曰開元元/宗年號雒書曰
聖人受命必受斗極六聖者髙祖/太宗髙宗中宗睿宗至元宗也誕金德之
純精漱玉露之華滋文章森
制
作參乎兩儀括衆妙而爲師明無幽而不燭
澤無逺而不施慕徃昔之三驅
順生殺
於四時士贇曰周易曰王用三驅失/前禽王注云禽越巳則捨之乃嚴
冬慘切寒氣凛冽不周來風玄㝠掌雪士贇/曰不
周者不交也言隂陽未合化也太史公曰十/月不周風居西北主殺月令孟冬之月其神
[001-25a]
玄/冥木脫葉草解節土囊煙隂火井冰閉士贇/曰霜
降之後生氣旣衰草木枝葉皆理解也土囊/大穴也荊州記曰冝都浪山縣有山山有穴
口大數尺爲風井土嚢當此之𩔖也地理志/蜀郡卭州臨卭縣西南八里有火井塩井也
欲出其火先以其家火投之湏隱隱如雷/聲熖出通天光輝十里今無復見矣地理志
西河鴻門
月也天子處乎玄堂之中滄八水休百工
士贇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左个是/月也以立冬盛德在水明堂八面皆水故曰
滄八氷也凔/音愴寒也考王制遵國風樂農人之閑
[001-25b]
𨻶因校獵而講戎士贇曰記王制天子諸/侯無事則歳三田左傳
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𨻶以講事/也校獵者人爲欄校禽而獵取也乃使
神兵出於九闕天仗羅於四野徴水衡與林
虞辨土物之衆寡士贇曰水衡都尉主都/水及上林𫟍故曰水衡千
飈掃萬乗雷奔梢扶桑而拂火雲
刮月
窟而搜塞門士贇曰月窟/者月所
揺蕩於乾坤此其大略也而内以中華爲天
心外以窮髪爲海口豁咽喉以洞開吞荒裔
[001-26a]
而盡取士贇曰莊子窮髪之北有海者天/池也司馬曰北極之下無毛之地
大章按歩以來徃夸父振䇿而奔走士贇曰/淮南子
禹使大章歩自東極至于西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歩使竪亥歩自北極至于南
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歩列子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
得飮通飮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足跡乎日
月之所通嚢括乎隂陽之未有君王於是撞
鴻鐘發鑾音出鳯闕開宸襟駕玉輅之飛
歴神州之層岑士贇曰尚書天傳曰天子將/出則撞黃鐘之鐘唐書儀衛
[001-26b]
志人君舉動必以扇出入則撞鐘庭設樂鑾/玉佩也又曰鈴也唐書車服志天子之車曰
玉輅者祭祀納后所乗也靑質玉錦木輅者/蒐田所乗也黒質漆之唐書百宫志飛龍廐
日以八馬入宫門之外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
遊五柞瞰三危挾細柳
過上林士贇曰/漠書盩
厔有長楊五柞宫三危山在西裔郭/璞曰細柳觀名也在昆明池南方攅髙牙
以緫緫駐華蓋之森森士贇曰兵書牙旗/者將軍之精唐書
儀衛志唐制天子居曰衙行曰駕皆有衛/有嚴羽葆華盖旌旗罕畢車馬之衆盛矣於
是擢𠋣天之劒彎落月之弓崐崘叱可倒
[001-27a]
宇宙噫增雄
其名爲風噫一/戒切又音䕃河漢爲之却流川嶽爲之生
風羽毛揚九天絳獵火燃
千山紅士贇/曰淮
南子曰天有九野中央曰鈞天東方曰蒼天/東北方曰變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方曰幽天
西方曰昊天西南方曰朱天/南方曰炎天東南方曰陽天乃召尤之徒
聚長㦸羅廣澤呵雨師走風伯士贇曰山海/經尤作兵
戈雨師畢星詩月離于畢俾滂沱/矣風伯箕星月離于箕風揚沙也稜威耀乎
雷霆烜赫震於蠻貊士贇曰李竒曰/神靈之威曰稜陋梁都
[001-27b]
之體制鄙靈囿之規格而南以衡霍作襟北
以岱恒作阹士贇曰周禮荆州之鎭山曰衡/山并州之
霍山爲南岳恒山北臨岱南俯趙東/接河海之間依山谷牛馬圏曰阹夾東海
而爲壍拖西㝠而流渠麾九州之珍禽
廻千羣以坌蒲汶/切入聮八荒之竒獸屯萬
族而來居士贇曰淮南子天地之間九州八/極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士正
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士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
正北濟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申土顔師古曰八荒者入方荒忽極逺
[001-28a]
之/地雲羅髙張天網密布𦊨罘緜原峭格掩路
蠛芒結/切蠓芒孔/切過而猶礙蟭子饒/切螟飛而不
度士贇曰蠛蠓小虫似蚋猶醯雞醯雞者甕/中之蠛蠓列子江浦之間生麽虫其名曰
蟭螟羣飛而集
網之/密也彼層霄與殊榛罕翔鳥與伏兎從營合
技彌巒岡金戈森行洗晴野之寒霜虹旗
電掣卷長空之飛雪吳走練宛馬蹀血縈
衆山之聮緜隔逺水之明滅士贇曰韓詩外/傳白馬出昊昊
[001-28b]
門望之如一匹素練禮樂志大宛舊多善馬/馬汗出如血一日千里顔師古曰蹀音大頰
反使五丁摧峯一夫㧞木下整髙頽深平險
谷擺椿括開林叢喤喤乎門/切呷呷乎甲/切盡奔
突於場中士贇曰喤通/也呷吸也而田疆古冶之疇烏
𫉬中黃之黨士贇曰田古冶齊力士
勇力/者也越崢嶸獵莽蒼喑嗚哮乎交/切乎敢/切風
旋電徃士贇曰莽蒼/草野之色脫文豹之皮抵玄熊之
掌批歩結/切狻先九/切手猱挾三挈兩士贇曰莊/子豐狐文
[001-29a]
豹棲於山林伏於巖穴然且不免於網羅擲/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爲之災也狻麑
如彪猫食虎豹即獅子也出西域猱善援即/蒙貴也狀如蜼而小紫黑色可畜徤捕䑕勝
於猫九眞日南皆/出之亦獼猴之𩔖旣徒摶以角力又揮鋒而
爭先行甝胡甘/切號以鶚睨氣赫火而敵煙
士贇曰爾雅甝白虎鶚鵰屬此言/獵徒氣盛如甝之號如鶚之睨也拳封猯梯/端
切肘巨狿丑延切士贇曰猯野猪也字林云/獸似豕而肥狿麆也怒走者爲狿/切貐
翼汝/切亡精而墜巔士贇曰爾雅狒狒如人/髪迅走食人郭璞曰梟羊
[001-29b]
掃封狐於千里捩力詩/切雄虺之九首士贇曰/宋玉招
魂賦蝪蛇蓁蓁封狐千里些雄虺/九首徃來倐忽吞人以益其心些咋則格/切騰
蛇而仰吞拖奔兕以却走士贇曰文子曰騰/蛇無足而騰爾雅
兕似牛郭璞曰一/角青色重千斤若王於是峩通天靡星旃
奔雷車揮電鞭士贇曰唐書禮樂志通天冠/者冬至受朝賀祭還燕羣臣
養老之服也二十四梁附蟬十二首施珠/翠金博山黒介幘組纓翠緌玉犀簮導觀
壯士之效𫉬顧三軍而欣然曰夫何神扶
摽之駭人也又命建䕫鼔勵武卒士贇曰帝/王世紀黃
[001-30a]
帝殺䕫以其皮爲/鼓聲聞五百里雖轥良刄/切轢令的/切之
猶拗於六/切怒而未歇集赤羽照日張烏號
滿月士贇曰漢郊祀志黃帝鑄鼎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帝上
羣臣后宫
從者七十餘人龍乃去餘小臣不得上悉持/龍㧞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乃抱其弓與
龍故後世因/名其弓曰烏號戎車轞轞以陸離彀古豆/切
煌煌而奮發士贇曰彀/張弩也鷹犬之所騰捷飛走
之所蹉蹶攫麏凡雲/切麚古瑕/切之咆哮蹂豺貉
各/切以挂格士贇曰麏麞也貉/貍屬豺脚似狗膏鋒染鍔塡
[001-30b]
巖掩窟觀殊材舉逸羣尚揮霍以出没别有
白音/眉飛駿窮竒貙春俱/切音瞞士贇曰山/海經邽山有獸
狀如牛騾尾大聲名曰窮/
竿口吞殳時朱/切鋋市延/切目極槍櫓碎琅攫
玉弩射猛透奔虎士贇曰山海經浮玉山/有獸狀如猴四耳虎毛
牛尾音如犬吠名曰/長食人見則大水金鏃一發旁疊四五雖
鑿齒磨牙而致伉誰謂南山白額之足覩士/贇
曰服䖍曰鑿齒齒長五尺似鑿亦食人𣈆周/處傳南山白額猛獸爲害處入山射殺之
[001-31a]
揔八校搜四隅馳專諸走都盧士贇曰史記/伍子胥求勇
士專諸見之公子光光使專諸置七首炙魚/之中以進食而刺王僚李竒曰都盧體輕善
縁者也漢書曰自/合浦南有都盧國趫丘妖/切喬林撇匹滅/切絶壁
抄獑自咸/切猢戸吾/切攬貊音/國囚
切於峻崖頓䝘营/切貜九
/切於穹石士贇曰/鼬似鼦
赤黃色大尾啖䑕䝘齧豕也貜似獮/猴而大色蒼黒能攫持人好顧盻養由發
箭竒肱飛車士贇曰左傳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張華博物志竒肱
國之民能爲飛車從風逺行湯時西風乆下/竒肱人車至於豫州界中湯破其車不以示
[001-31b]
民後十年東風復至乃使乗車/遣歸其國去玉門之西一萬里巧聒更羸妙
兼蒱薄乎/切且墜鸀之欲/切鳿牛浴/切於青雲落鴻
鴈於紫虚捎鶬千唐/切鵠漂鸕彈地廬與神
居士贇曰更嬴蒱且古之善射者也鸀鳿山/烏也似鳥而小赤觜穴乳出西方大曰鴻
小曰鴈鸕雝
水鳥也此亦吳/都賦顚覆巢居剖破窟宅之意也斬飛鵬於
日域
墟龍伯釣其靈鼇任公𫉬其巨魚士贇曰列/子龍伯之
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歩而/曁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窮造化之譎詭
[001-32a]
何神怪之有餘所以噴血流川飛毛灑雪狀
乎髙天雨獸上墜於大荒士贇曰言殺𫉬/之多如天雨獸
也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是謂大荒之野又似乎積
禽爲山下崩於林穴陽烏沮色於朝日隂兎
䘮精於明月士贇曰日名陽/烏月名隂兎思騰裝上獵於
太淸所恨穹昊於路絶而忽也士贇曰顥氣/顥汗也穹形
穹窿/也莫不海晏天空萬
士而王其政大/平則河海夷晏雖秦皇與漢武復何足以
[001-32b]
爭雄士贇曰此言雖秦皇漢武帝皆/窮奢極侈之君不足比擬也俄而君
王茫然改容愀然有失於居安思危防險戒
逸斯馳騁以狂發非至理之弘術且夫人君
以端拱爲尊玄妙爲寳暴殄天物是謂不道
乃命去三面之網示六合之仁已殺者皆其
犯命未傷者全其天眞雖剪毛而不獻豈割
鮮以焠輪士贇曰史記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
嘻盡之矣乃命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
[001-33a]
及禽獸郭璞曰焠染也孔安國曰鳥獸新殺/曰鮮此即題註所謂羣獸相從不盡殺巳
射者不重射不射其靣不剪/其毛凡出表者不逐之之意解鳯凰與鸑牛/角
切鷟自谷/切旋騶虞與麒麟士贇曰雄曰鳯/雌曰凰瑞應圖
曰鳯凰者仁鳥也鸑鷟鳯属神鳥也騶虞義/獸也白虎黒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則應
之麟瑞獸也庸身牛尾馬足黃色圓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鍾吕行中規矩王者至仁則
出𫉬天寳於陳倉載非熊於渭濵士贇曰天/寳雞頭而
人身齊世家尚窮困年老以漁釣西伯將出/獵之曰所𫉬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𫉬覇
王之輔於是西伯獵果得太/公於渭之陽載歸立爲師於是享獵徒封
[001-33b]
勞苦軒行炰酌酤韜兵戈火網
士贇曰/韜藏也
火焚也以/示不用然後登
曰九霄者喻其高也/八紘天之八維也開日月之扄闢生靈之
戸聖人作而萬物覩覽蒐岐與狩敖何宣成
之足數士贇曰左傳成王有岐陽之/蒐敖鄭地宣王所獵之處哂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西母士贇曰仙傳拾遺周/穆王名滿少好神仙
之道常欲使車轍馬跡遍於天下以訪黃帝/焉乃乗八駿之馬觴西王母於瑶池之上王
母謡曰白雲在天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母死尚能復來王荅曰予歸東上和治諸夏
[001-34a]
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曷若飽人以淡泊之味
醉時以醇和之觴鼓之以雷霆舞之以隂陽
虞乎神明狃於道德士贇曰楊子學行篇耕/道而得
是𫉬/享也張無外以爲𦊨琢大朴以爲杙逸尺切/士贇曰
兎謂之𦊨𦊨猶
/也樴謂之杙磔也頓天網以掩之獵賢俊
以御極此之狩罔有不克使天人晏安草
木蕃殖六宫斥其珠玉百姓樂於耕織士贇/曰唐
元宗開元二年焚錦綉珠玉於前/殿焚後庭珠玉之玩戒其奢也寢鄭衛之
[001-34b]
聲却靡曼之色士贇曰禮記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周穆王簡鄭衛之處
子娥猫靡曼者以樂/化人靡曼柔弱也天老掌圖風后侍側士/贇
曰列子黃帝夢遊華胥之國旣悟召天老/力牧大山稽告以所夢風后黃帝之相是
三階砥平而皇猷允塞士贇曰泰階者天之/三階也三階平則隂
陽和風雨時社稷神
林長楊羽獵計麋鹿之多少誇𫟍囿之大小
哉方將延榮光於後昆軼玄風於古擁嘉
瑞臻元符登封於大山篆德於社首豈與乎
[001-35a]
七十二帝同條而共貫哉君王於是廻蜺旌
反鑾輿訪廣成於至道問大隗之幽居士贇/曰莊
子黃帝聞廣成子在空同之止故牲見之我/聞吾子逹於至道敢問至道之精又黃帝將
見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爲御昌㝢驂乗張/諸朋前馬昆閹滑稽後車至㐮城之野七
聖皆迷無所問途適遇牧馬童子問曰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黃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
亦此而巳矣又奚事焉余少遊六合之内/適有瞀病有長者教予曰
乗曰之車而遊
於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且復遊於六合之/外夫爲天下亦此而巳予又奚事哉黃帝
[001-35b]
曰爲天下者則誠非吾子之事雖然請問爲/天下小童辭黃帝又問小童曰夫爲天下者
亦奚以異乎敎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使罔
象掇玄珠於赤水天下不知其所如也士贇/曰莊
子黃帝遊乎赤水之塢登乎崐崘之丘而南/望還歸潰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
素之而不得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乃使罔象/罔象得之黃帝曰異哉罔象乃可以得之乎
分𩔖註李太白詩卷之一
[001-37a]
[002-1a]
分𩔖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