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1 駢志-明-陳禹謨 (WYG)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駢志卷十一
            明 陳禹謨 撰
  己部上
推終始五徳之運
陳終始五徳之傳
 史記騶衍睹有國者益滛侈不能尚徳若大雅整之
 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觀隂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
[011-1b]
 終始大聖之篇十餘萬言其語閎大不經必先驗小
 物推而大之至于無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學者所
 共術大並世盛衰因載其禨祥度制推而逺之至天
 地未生窈𠖇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國名山大川通
 谷禽獸水土所殖物類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
 所不能睹稱引天地剖判以來五徳轉移治各有冝
 而符應若兹大並世盛衰者索隱曰言其/大體隨代盛衰觀時而説事
 漢書魯人公孫臣上書陳終始五徳傳言漢土徳時
[011-2a]
 其符黄龍見當改正朔易服色事下張蒼蒼以為非
 是罷之其後黄龍見成紀于是文帝召公孫臣以為
 博士草立土徳時歴制度更元年蒼由此自詘謝病
 稱老師古注曰傳/謂傳次也
羲和浴日
羲和浴月
 山海經東南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
 曰羲和方浴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言生/十子
[011-2b]
 各以日名名之故/言生十日數十也 郭氏傳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
 月者也故啟筮曰空桑之蒼蒼八極之既張乃有夫
 羲和是主日月職出入以為晦明又曰瞻彼上天一
 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於湯谷故堯因此而立羲
 和之官以主四時其後世遂為此圖作日月之象而
 掌之沐浴運轉之于甘泉中以效其出入湯谷虞淵
 也所謂世不失職耳 又有人反臂名曰天虞有女
 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011-3a]
占風鐸
相風旌
 開元遺事云唐岐王宫中于竹林内懸碎玉片子每
 夜聞玉片子相觸之聲即知有風號占風鐸
 又五王宫中各于庭中立長竿挂五色旌于竿頭旌
 之四垂綴以小金鈴有聲即使侍從者視旌之所向
 可以知四方風候
鑚燧改火
[011-3b]
浚井改水
 禮儀志夏至日浚井改水冬至日鑚燧改火可去温
 病也
正旦獻鳩
正旦獻雀
 列子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于簡子簡子大悦
 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
 民知君欲放之故競而捕之死者衆矣君而欲生之
[011-4a]
 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善
 孔叢子邯鄲民以正月旦獻雀干趙王而綴以五綵
 王大悦申叔告子順子順曰王何以為也對曰正旦
 放之示有生也子順曰此委巷之鄙事非先王之法
 且又不順夫雀者取其名則宜受之于上不宜取之
 于下一國之王受民雀將何悦焉
七日曝書
七日曬衣
[011-4b]
 崔寔四民月令七月七日曝經書設酒脯 又世説
 郝隆七月七日見隣人皆曝曬衣物隆乃仰卧曝腹
 于庭曰我曝腹中書
 竹林七賢傳阮咸好酒而貧舊俗七月七日法當曬
 衣諸阮庭中爛然莫非綈錦咸時總角乃竪長竿標
 大布犢鼻于庭中 又楊園苑疏太液池西有武帝
 曝衣閣常至七月七日宫女出后衣登樓曝之
河神劈山
[011-5a]
山神劈流
 西京賦注云華山對河東首陽山黄河流于二山之
 間古語云此本一山當河河水過之而曲行河神巨
 靈以手劈開其上以足蹈離其下中分為兩以通河
 流今岳上有指掌之形首陽山下足跡亦存焉
 水經注廬山有神廟甚神能分風劈流住舟遣使行
 旅之人過必敬祀而後得去故曹毗詠云分風為二
 劈流為兩
[011-5b]
聖人窟
君子濟
 水經注河水北出虞山東南經傅巖歴傅説隱室前
 俗名之為聖人窟傅巖東北十餘里即巔軨坂亦謂
 之軨橋傅説傭隱止息于此
 又昔漢桓帝十三年西幸榆中東行代地洛陽大賈
 齎金貨隨帝後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長曰子封送之
 渡河賈人卒死津長埋之其子尋求父喪發冢舉尸
[011-6a]
 資費一無所損其子悉以金與之津長不受事聞于
 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曰君子濟
智水
愚山
 水經注谷水出漢北即智水也北發聽山山下有穴
 水穴水東南流歴平川中謂之智郷水曰智水川有
 唐公祠唐君字公房城固人也學道得仙入雲臺山
 合丹服之白日昇天鷄鳴天上狗吠雲中唯以鼠惡
[011-6b]
 留之鼠乃感激以月晦日吐腸胃更生故時人謂之
 唐鼠也公房升仙之日壻之行未還不獲同偕雲路
 約以此川為居言無繁霜蛟虎之患其俗以為異因
 號為壻鄉故水亦即名焉
 又時水西北逕黄山東又北歴愚山山東有愚公冢
 時水又屈而逕杜山北有愚公谷齊桓公時公隱于
 溪隣有認其駒者公以與之山即杜山之通阜以其
 人狀愚故謂之愚
[011-7a]
火井煑鹽
石礦成鐵
 華陽國志臨卭縣西南二百里本有卭民秦始皇徙
 上郡實之有布濮水從布濮來合火井江有火井夜
 時光映上照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頃許如雷聲
 火熖出通耀數十里以竹筒盛其光藏之可拽行終
 日不滅也井有二水取井火煑之一斛水得五斗鹽
 家火煑之得無幾也
[011-7b]
 又古石山有石礦大如蒜子火燒合之成流支鐵甚
 剛因置鐵官有鐵祖廟祠漢文帝時以鐵賜侍郎鄧
 通假民卓王孫歲取千疋故王孫貨累巨萬億鄧通
 錢亦盡天下又臺登縣有孫水一曰白沙江入馬湖
 水山有砮石火燒成鐵剛利禹貢厥貢砮是也
斯調國火洲
崑崙墟火山
 異物志斯調有火洲在南海中其上有野火春夏自
[011-8a]
 生秋冬自死有木生于其中而不消也枝皮更活秋
 冬火死則皆枯瘁其俗常冬采其皮以為布色小青
 黑若塵垢汚之便投火中則更鮮明也
 搜神記崑崙有炎火之山山上有鳥獸草木皆生于
 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非此山草木之皮枲則其鳥
 獸之毛也漢世西域舊獻此布中間乆絶至魏初時
 人疑其無有文帝以為火性酷烈無含生之氣著之
 典論明其不然之事絶智者之聽乃明帝立詔三公
[011-8b]
 曰先帝昔著典論不朽之格言其刊石于廟門之外
 及太學與石經並以永示來世至是西域使至而獻
 火浣布焉于是刋滅此論而天下笑之 神異經曰
 南荒之外有火山長三十里廣五十里其中皆生不
 燼之木晝夜火燒得暴風不猛猛雨不滅火中有鼠
 重百斤毛長二尺餘細如絲可以作布常居火中色
 洞赤時時出外而色白以水逐而沃之即死績其毛
 織以為布 傅子曰漢桓帝時大將軍梁冀以火浣
[011-9a]
 布為單衣常大㑹賔客冀陽爭酒失杯而汙之偽怒
 解衣曰燒之布得火煒煜赫然如燒凡布垢盡火滅
 粲然潔白若用灰水焉
鹽田
鹽池
 述異記曰河東郡有一大澤澤中産鹽引水沃之則
 自成號曰鹽田取之無盡不沃則無也
 又張掖有鹽池自然生鹽其鹽多少隨月增减
[011-9b]
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
 水經注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
 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
 襄陵㳂泝阻絶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加疾也
 宜都記自黄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一百許里山
 水紆曲而兩岸髙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絶
[011-10a]
 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髙茂略
 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絶所謂三峽此
 其一也袁崧言嘗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
 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余來踐躋此境既
 至欣然始信之耳聞不如親見矣其疊崿秀峰竒構
 異形固難以辭叙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仰
 瞻俯暎彌習彌孫云疑/脱佳字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𫠦履厯未
 嘗有也既自欣得此竒觀山水有靈亦當警知已於
[011-10b]
 古矣
凱風自是出
條風自是出
 山海經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遺多怪鳥凱風自
 是出
 又令丘之山無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條風
 自是出
風陵
[011-11a]
風堆
 水經注函谷闗之直北隔河有層阜巍然獨秀孤峙
 河陽世謂之風陵戴延之所謂風塠者也
 水經注髙平縣西十里有獨阜阜上有故臺臺側有
 風伯壇故世俗呼此阜為風堆 又長寜水所出南
 山上有風伯祠春秋祭之
風山    風井
風穴
[011-11b]
 水經注河水南逕北屈縣故城西十里有風山上有
 穴如輪風氣蕭瑟習常不止當其衝飄也而略無生
 草盖不定衆風之門故也
 又湯井北百餘步有東西谷廣十許步南岸下有風
 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測而穴中肅肅常有微風雖三
 伏盛暑猶湏襲裘寒吹凌人不可暫停
 又風井山廻曲有異勢穴口大如盆袁山崧曰夏則
 風出冬則風入春秋分則靜
[011-12a]
重人穴
僵人峽
 水經注鄩水南流世謂之温水泉側有重人穴穴中
 有僵尸戴延之從劉武王西征記曰有此尸尸今猶
 在夫物無不化之理魂無不遷之道而此尸無神識
 事同木偶之狀喻其推移未若正形之速遷也
 又瓦亭川水西南流歴僵人峽路側巖上有死人僵
 尸巒穴故岫壑取名焉釋鞍就穴直上可百餘仞石
[011-12b]
 路逶迤劣通單步僵尸倚窟枯骨尚全惟無膚髪而
 已訪其川居之士云其鄉中父老作童兒時已聞其
 長舊傳此當是數百年骸矣
移山
逃石
 水經注移山山本在水北夕中風雨旦而山移水南
 故山以移為名葢亦蒼梧郁州佐山之類也
 又靈石一名逃石髙三十丈廣圓五百尺耆舊傳言
[011-13a]
 石本桂陽武城縣因夜迅雷之變忽然遷此彼人來
 見歎曰石乃逃來因名逃石以其有靈運徙又曰靈
 石
孔山上有穴如車輸
孔山上有穴出佳乳
 水經注河水南合溪口水出孔山南歴溪西流注于
 河孔山之上有穴如車輪三所東西相當相去各二
 丈許南北直通故謂之孔山也山出莆地西三十餘
[011-13b]
 里
 又易水東逕孔山北山下有鍾乳穴穴出佳乳採者
 煹火尋炒入穴里許渡一水濳通流注其深可涉于
 中衆穴竒分令出入者疑迷不知所趣每于疑路必
 有歴記返者乃尋孔以自逹上又有大孔壑逹洞開
 故以孔山為名也 魏土地記云代城東南二十五
 里有馬頭山其側有鍾乳穴 又水經注隂陵縣之
 陽亭北小屈有石穴不測所窮言穴出鍾乳 又大
[011-14a]
 洪山下有石門夾障層峻巖髙皆數百許仞入石門
 得鍾乳穴穴上素崖壁立非人跡所及穴中多鍾乳
 凝膏下垂望齊氷雪微津細液滴瀝不斷
石魚山
石鷰山
 水經注石魚山下多𤣥石山髙八十丈餘廣十里石
 色墨而理若雲母開發一重輙有魚形鱗鬐首尾宛
 若刻畫長數寸魚形備足燒之作魚膏因以名之
[011-14b]
 又石鷰山其山有口紺而狀鷰因以名山其石或大
 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風相薄則石燕羣飛頡頏如
 真鷰矣羅君章云今鷰不必復飛也
醉石
醒石
 廬山記陶淵明所居栗里有大石淵明常醉眠其上
 名曰醉石
 唐餘録李徳裕于平泉别墅採天下珍木怪石為園
[011-15a]
 池之玩有醒酒石徳裕尤所寳惜醉即踞之
褒漢丙穴出嘉魚
柏枝丙穴出嘉魚
 水經注褒水東南得丙水口水上承丙穴穴出嘉魚
 常以三月出十月入地穴口廣五六尺去平地七八
 尺泉懸注魚自穴下透入水穴口向丙故曰丙穴下
 注褒水故左思稱嘉魚出于丙穴良木攅于褒谷
 又柏枝山下有丙穴穴方數丈中嘉魚常以春末游
[011-15b]
 渚冬初入穴抑褒漢丙穴之類也
鳥鼠同穴
魚龍同穴
 水經注鄭𤣥曰鳥鼠之山有鳥焉與鼠飛行而處之
 又有止而同穴之山焉是二山也鳥名為賒似鵽而
 黄黑色鼠如家鼠而短尾穿地而共處鼠内而鳥外
 孔安國曰共為䳄雄杜彦逹曰同穴止宿養子互相
 哺食長大乃止張晏言不相為牝牡故因以名山
[011-16a]
 拾遺記南潯之國有洞穴隂源其下通地脉中有毛
 龍時蜕骨于曠澤之中魚龍同穴而處
烟從山出
火從地出
 西域記屈茨北二百里有山夜則火光晝日但烟人
 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鐵恒充三十六國用
 風俗記曰圁隂縣西五十里有鴻門亭天封菀火井
 廟火從地中出圁音/銀
[011-16b]
石廪
石倉
 臨川記石廪其中可容千斛廪開則歲儉閉則年豐
 鄱陽記錢倉石在饒州石形如倉囷昔漁人夜宿石
 上忽見石開窺其石中有錢取之盈艇因名焉
弱水西流
弱水南流
 禹貢弱水既西鄭氏云衆水皆東此水獨西故記其
[011-17a]
 西下也
 舊唐書東女國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
 用牛皮為船以渡
三日五變
千年一清
 易乾鑿度云天降嘉應河水先清三日清變為白白
 變為赤赤變為𤣥𤣥變為黄各三日
 拾遺記丹丘千年一燒黄河千年一清皆至聖之君
[011-17b]
 以為大瑞 又云黄河清而聖人出
半月東流半月西流
子時潮上午時潮落
 寰宇記云江浙欽亷之潮皆有定候瓊海之潮半月
 東流半月西流潮之大小隨長短星不係月之盛衰
 廣西志桂林府聖水巖側子時潮上午時潮落三五
 十年有一大潮
一日再增再减
[011-18a]
一日十溢十竭
 水經注潮汐塘水一日再增再减盈縮以時未嘗愆
 期同於潮水因名此塘為朝夕塘
 又連水東南流注于淮淮水又東南流而又與斟水
 合水導源近出東巖下穴口若井一日之中十溢十
 竭信若潮流
石門貪泉
横流貪泉
[011-18b]
 晋書吴隱之字處黙介立有清操桓𤣥欲救嶺南之
 弊以隱之為廣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
 水曰貪泉飲者懐無厭之欲隱之既至語其親人曰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越崖喪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
 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飲此水一㰱懐千金試使
 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厲 又南越志
 石門之水俗云經大庾則清穢之氣分飲石門則緇
 素之質變即吴隱之酌飲之所也 又寰宇記隱之
[011-19a]
 罷郡見妻篋中有沉香一片遂投石門内水中後人
 謂之沈香浦亦曰投香浦
 水經注横流溪溪水甚小冬夏不乾俗以為貪泉飲
 者輙冒於財賄同於廣州石門貪泉矣亷介為二千
 石則不飲之昔隱之挹而不辭豈為能溷其真乎盖
 亦惡其名也
盜泉
狂泉
[011-19b]
 淮南曾子立亷不飲盜泉所謂養志者也 尸子孔
 子至於勝母縣暮矣而不宿過于盜泉渴矣而不
 飲惡其名也 又論語撰考䜟水名盜泉仲尼不飲
 里名勝母曾子斂襟 元和志盜泉在泗水縣源出
 髙徑山之隂
 南史宋袁粲嘗謂周旋人曰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
 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惟國君穿井而汲獨得
 無恙國人既竝狂反謂國主之不狂為狂於是聚謀
[011-20a]
 共執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藥莫不畢至國主不任
 其苦於是到泉所酌水而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
 其狂若一衆乃懽然我既不狂難以獨立比亦欲試
 飲此水矣
方湖
員淵
 拾遺記員嶠山一名環丘上有方湖周廻千里
 又岱輿山有員淵千里常沸騰以金石投之則爛如
[011-20b]
 土矣
好溪
愚溪
 地理志處州東十里有惡溪多水怪宣宗時刺史段
 成式有善政水怪潛去民謂之好溪
 柳河東集愚溪詩序云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
 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
 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余以愚觸罪謫瀟水
[011-21a]
 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絶者家焉古有愚公谷
 今予家是溪而名莫定土之居者猶齗齗然不可以
 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窮水
富水
 水經云淮水又東北窮水入焉 注曰豐水亦曰窮
 水音戎竝聲相近字隨讀轉流結為陂謂之窮陂塘
 堰雖淪猶用不輟陂水四分農事用康北流注于淮
[011-21b]
 又大陽山水有二源大富水出山之陽南流而左合
 小富水小富水出山之東而南逕三王城之東前漢
 末王匡王奉王常所屯故謂之三王城城中有故碑
 文字闕落不可復識其水屈而西南流右合大富水
 俗謂之大泌水也
粉水
錦江
 華陽國志漢初犍為張君為太守忽得仙道從此升
[011-22a]
 度其祠下有清水穴巴人以此水為粉則膏暉鮮芳
 貢粉京師因名粉水故世謂江州墮休粉也
 又云錦江織錦濯其中則鮮明濯他江則不好故命
 曰錦里
大翮山温湯
徐無城温源
 魏土地記沮陽城東北六十里有大翮小翮山山上
 神名大翮神山屋東有温湯水口其山在縣西北二
[011-22b]
 十里峯巒四十里上廟則次仲廟也右出温湯療治
 萬病泉所發之麓俗謂之土亭山此水炎熱倍甚諸
 湯下足便爛人體療疾者要湏别引消息用之耳
 水經注温源之水養疾者不能澡其炎漂以其過灼
 故魏氏土地記曰徐無城東有温湯即此也
湯谷可以熟米
温水可以燖鷄
 水經注温泉水出北山七泉竒發炎熱特甚闞駟曰
[011-23a]
 縣有湯水可以療疾矣湯側又有寒泉焉地勢不殊
 而炎凉異致雖隆火盛月肅若氷容矣渾流同溪南
 流注滍水又東逕胡木山東流又㑹温泉口水出北
 山阜炎勢竒毒疴疾之徒無能澡其衝漂救養者咸
 去湯十許步别池然後可入湯側有石銘云皇女湯
 可以療萬疾者也故杜彦逹云熱如沸湯可以熟米
 飯之愈百病道士親身沐浴一日三飯多少自在四
 十日後身中萬病愈三蟲死學道遭難逢危終無悔
[011-23b]
 心可以牢神存志即南都賦所謂湯谷湧其後者也
 又温水出竟陵之新湯縣東澤中口徑二丈五尺垠
 岸重沙端淨可愛靜以察之則淵泉如鏡聞人聲則
 揚湯奮發無所復見矣其熱可以燖鷄洪瀏百餘步
 冷若寒泉
火井
湯井
 水經注火山上有大井南北六十七步廣减尺許源
[011-24a]
 深不見底炎勢上升常若微雷發響以草㸑則烟騰
 火發
 又火井東五六尺有湯井廣輪與火井相狀勢熱又
 同以草内之則不然皆沾濡露結故俗以湯井為目
居民釣魚者先請
路人摘花者先請
 水經注長揚水中有神魚大者二尺小者一尺居民
 釣魚先陳所湏多少拜而請之拜訖投鈎餌得魚過
[011-24b]
 數者水輙波湧暴風率起樹木摧折
 又長揚水側生異花路人欲摘者皆當先請不敢扳
 取 又東亭村北山甚髙峻上合下空空徼東西廣
 二丈許起髙如屋中有石林甚整頓傍生野韭人往
 乞者神許則風吹制分隨偃而輸不得過越不偃而
 輸輙凶
獲輪于桑乾泉
得笠于長揚溪
[011-25a]
 水經注桑乾泉潛承太原汾縣縣北燕京山之大池
 池在山源之上世謂之天池方里餘其水陽晘不耗
 隂淋不濫無能測其源深也古老相傳言嘗有人乘
 車于池側忽遇大風飄之于水有人獲其輪于桑乾
 泉故知二水濳流通注矣
 又袁山崧曰往人有冬過風井山者置笠穴中風吸
 之經日還步長揚溪得其笠則知濳通矣
正月至十月逕之害人
[011-25b]
三月至十月逕之必死
 水經注永昌縣西北逕其郡西水左右具饒犀象山
 有鈎虵長七八丈尾末有蚑虵在山澗水中以尾鈎
 岸上人牛食之此水傍瘴氣時惡氣中有物不見其
 形其作有聲中木則折中人則害名曰鬼彈惟十一
 月十二月差可渡正月至十月逕之無不害人故郡
 有罪人徙之禁防不過十日皆死也
 又瀘峰最為髙秀孤髙三千餘丈是山于晋太康中
[011-26a]
 崩震動郡邑水之左右馬步之逕裁通而特有瘴氣
 三月四月逕之必死非此時猶令人閟吐五月以後
 行者差得無害故諸葛亮表言五月渡瀘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全于蜀故也益州記
 曰瀘水源出曲羅下三百里始曰瀘水兩峯有殺氣
 暑月舊不行故武侯以夏渡為艱
呪潮
射潮
[011-26b]
 髙僧傳唐靈隱寺釋寳逹者以持宻呪為務往時江
 潮大至激射湖上諸山逹為呪之忽一夜江濤中有
 偉人至𤣥冠朱衣導從甚繁謂逹曰身是子胥復讐
 雪恥者非他也師慈心為物已聞命矣言訖而滅明
 日寺僧怪其車馬之喧因言其事自爾西岸沙漲彌
 年
 吴越備史梁開平四年錢武肅王始築捍海塘在候
 潮通江門外江濤晝夜衝擊沙岸版築不能就因命
[011-27a]
 强弩數百以射波頭又親祝胥山祠仍為詩一章函
 置海門既而濤頭遂趨西陵乃運巨石盛以築籠植
 巨材捍之城基始定其重濠壘塹通衢廣陌亦由是
 而成焉 錢塘遺事錢王射潮退避後遂以鐵鑄成
 箭様其大如杵作亭路傍埋箭亭中出土外猶七尺
 許以示鎮壓之義
七女池
五女激
[011-27b]
 水經注壻水東逕七女冢冢夾水羅布如七星高十
 餘丈周廻數畆元嘉六年大水破墳墳崩出銅不可
 稱計得一塼刻云項氏伯無子七女造槨世人疑是
 項伯冢水北有七女池池東有明月池狀如偃月皆
 相通注謂之張良渠盖良所開也
 又沔水北岸數里有大石激名曰五女激或言女父
 為人所害居固城五女思復父怨故立激以攻城城
 北今淪于水亦云有人葬沔北墓宅將為水毁其人
[011-28a]
 五女無男皆悉巨富共脩此激似今墳宅然激作甚
 工又云女嫁為隂縣佷子家貨萬金而自少不從父
 語父臨亡意欲葬山下恐兒不從故命言葬我著渚
 下石磧上佷子曰我由來不奉教今從語遂盡散家
 財作石冢積土繞之成一洲長數百步元康中始為
 水所壊今石皆如半榻許數百枚聚在水中佷子是
 前漢人襄陽太守胡烈有惠化補塞堤決民賴其利
相傳歴山
[011-28b]
相傳首陽
 括地志蒲州府河東縣雷首山亦名歴山南有舜井
 又越州餘姚縣有歴山舜井濮州雷澤縣有歴山舜
 井又有姚墟云生舜處也媯州外城中有舜井城北
 有歴山皆云舜所耕處
 路史夷齊冢廟在蒲之蒲阪首陽山之南馬融顔師
 古之説同而髙誘乃以為洛東南去二十里之首陽
 山杜預阮籍之徒咸以為然更謂二子餓死在是即
[011-29a]
 今二山皆有夷齊冢廟九域志兩從之戴延之竊以
 為疑按夷齊之蹤當在河東首陽者雷首也是為中
 條一曰薄山一山九名即萯山也據河南郡境界薄
 去城東北十里首陽山上有首陽祠夷齊所居而黄
 太史猶以或者指武師渡孟津二子叩馬而諫當以
 洛陽為是夫首陽之名所在固不一曹大家云在隴
 西而今隴西有地曰首陽東有鳥鼠山謂之首陽而
 許叔重言首陽則正在遼西今遼之和順東實有山
[011-29b]
 曰首陽俱有祠廟其在吴郡亦有首山豈得徧為據
 耶石曼卿云死蒲阪者恥周之事而死于堯舜之區
 庻幾見揖巽之風焉則亦非洛陽矣
舜井
禹井
 杜預曰魯國卞縣東南有姚墟世謂之曰陶墟舜所
 陶處也井曰舜井 水經注歴縣城南封山山上有
 舜祠下有大穴謂之舜井 封氏見聞齊州城東有
[011-30a]
 孤石平地聳出俗謂之歴山有泉號舜井東隔小街
 又有石井汲之不絶云是舜東家井
 水經注㑹稽山之東有禹井深不見底東游者多探
 其穴
大禹所植
夫子手植
 山川紀異漢陽縣西柏泉寺有古井世傳大禹植柏
 於大别山其根盤曲直至井底今柏根尚存 又大
[011-30b]
 别山陽太平興國寺前亦有古柏俗傳禹治水所植
 者
 封氏見聞記兖州曲阜縣文宣廟門内并殿西南各
 有柏葉松身之樹髙五六丈枯槁已乆相傳夫子手
 植永嘉三年復枯俗傳千年木療心痛人多竊割削
 之樹身漸細去地丈餘皆以石壘泥封猶不免焉亦
 有取為笏者色紫而甚光澤肅宗時二樹猶在
孔子履    孔子車
[011-31a]
孔子硯    孔子甕
 晋書武庫中火張華懼因此變作列兵固守然後救
 之故累代之寳及漢髙斬蛇劒王莽頭孔子履等盡
 焚焉時華見劒穿屋而飛莫知所向
 水經注夫子廟屋三間夫子在西門東向母徴在中
 間南面夫人隔東一間東向夫子牀前有石硯一枚
 作甚朴云平生時物也 魯人藏夫子所乘車于廟
 中是顔路所請者也獻帝時廟遇火燒之永平中鍾
[011-31b]
 離意為魯相到官出私錢萬三千文付戸曹孔訢治
 夫子車身入廟拭几席劍履男子張伯除堂下草土
 中得玉璧七枚伯懐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簿安
 置几席孔子教授堂牀首有懸甕意召孔訢問何
 等甕對曰夫子甕也背有丹書人弗敢發也意曰夫
 子聖人所以遺甕欲以懸示後賢耳發之中得素書
 文曰後世修吾書董仲舒䕶吾車拭吾履發吾笥㑹
 稽鍾離意璧有七張伯懐其一意即召問伯果伏焉
[011-32a]
晏子宅
晏子冢
 左傳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
 不可以居請更諸爽塏者晏子辭曰君之先臣容焉
 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
 小人之利也敢煩里旅 晏子使晋景公更其宅反
 則成矣既拜乃毁之而為里室皆如其舊則使宅人
 反之且諺曰非宅是卜維隣是卜二三子先卜隣矣
[011-32b]
 違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禮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
 吾敢違諸乎卒復其舊宅公弗許因陳桓子以請乃
 許之
 水經注齊北門外東北二百步有齊相晏嬰冢宅左
 傳晏子之宅近市景公欲易之而嬰弗更為誡曰
 吾生則近市死豈易志乃葬故宅後人名之曰清節
 里 崔鴻十六國春秋慕容徳如齊城登營丘望見
 晏嬰塚顧左右曰禮大夫不逼城葬平仲古之一賢
[011-33a]
 人逹者而生安近市死葬近城豈有意乎青州秀才
 晏謨對曰孔子稱臣先人平仲賢矣豈不知髙其梁
 豐其禮盖政在家門故儉以矯世存居湫隘卒豈擇
 地而葬乎所以不逺城者猶冀悟平生意也徳悦之
蘇秦宅
蘇秦冢
 洛陽伽藍記大統寺在景明寺西即所謂利民里寺
 南有三公令史髙顯畧宅每夜見赤光行于堂前如
[011-33b]
 此者非一向光明所掘地丈餘得黄金百斤銘云蘇
 秦家金得者為吾造功徳顯畧遂造招福寺人謂此
 地是蘇秦舊宅當時元義秉政聞其得金就洛索之
 以二十斤與之
 又清陽門外三里御道北有孝義里西北角有蘇秦
 冢冢傍有寳明寺衆僧常見秦出入北冢車馬羽儀
 若今宰相也
屈原宅
[011-34a]
賈誼宅
 水經注秭歸縣東北數十里有屈原舊田宅雖畦堰
 縻漫猶保屈田之稱也縣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
 宅累石為屋基名其地曰樂平里宅之東北六十里
 有湏廟𢷬衣石猶存故宜都記曰姊歸葢楚子熊繹
 之始國而屈原之鄉里也 袁山崧曰屈原有賢姊
 聞原放逐亦來歸喻令自寛全鄉人冀其見從因名
 曰姊歸即離騷所謂女湏嬋媛以詈余也 崧又曰
[011-34b]
 父老傳言原既流放忽然暫歸鄉人喜悦因名歸鄉
 抑其山秀水清故出儁異地&KR1361流疾故其性亦隘
 又羅含湘中記云屈潭之左有玉笥山道士遺言此
 福地也一曰地脚山泊水又西為屈潭即羅淵也屈
 原懐沙自沉于此故淵潭以屈為名昔賈誼史遷皆
 嘗逕此弭檝江波投弔于淵淵北有屈原廟廟前有
 碑
 水經注荆州部廨西陶侃廟云舊是賈誼宅地中有
[011-35a]
 一井是誼所鑿極小而深上歛下大其狀似壺傍有
 一脚石牀纔容一人相承云誼宿所坐牀又有大柑
 樹亦云誼所植也
樊噲臺
韓信臺
 水經注壻水逕樊噲臺南臺髙五六丈上容百許人
 又壻水北有韓信臺髙十餘丈上容百許人
撫父堆
[011-35b]
望母臺
 水經注緱氏原開山圖謂之緱氏山也亦云仙者昇
 焉言王子晋控鶴斯阜靈王望而不得近舉手謝而
 去其家得遺屣俗亦謂之為撫父堆堆上有子晋祠
 又洧水南有鄭莊公望母臺莊姜惡公寤生與段京
 居段不弟姜氏無訓莊公居夫人故城頴誓曰不及
 黄泉無相見也故城臺以望母用伸在心之思感考
 叔之言忻大隧之賦洩洩之慈有加融融之孝得常
[011-36a]
 矣
將軍望鄉臺
公主望鄉館
 述異記漢成帝遣將軍王潰戍邊及帝崩王莽簒逆
 潰與莽有隙遂留不敢歸因逃入胡中士卒相率築
 臺為望鄉之處
 又晋永嘉亂既已至江諸公主不得隨去安陽公主
 平城公主奔入兩河界悉為民家妻常怏怏不悦有
[011-36b]
 故鄉之思村民感之共築一臺以居之謂之公主望
 鄉之館
梅梁
梅溪
 述異記越俗說㑹稽山夏禹廟中有梅梁忽一春而
 生枝葉 又四明圖經大梅山在鄞縣東七十里葢
 漢梅子真舊隱也山頂有大梅木其上則伐為㑹稽
 禹廟之梁張僧繇畫龍于其上夜或風雨飛入鏡湖
[011-37a]
 與龍鬬後人見梁上水淋漓而萍藻滿焉始駭異之
 乃以鐵索鎻于柱
 蘇州記淹梅溪昔有梅樹吴國采為姑蘇臺後忽於
 此沉今湖州側猶有梅溪
兎園
西園
 三輔黄圖梁孝王築兎園園中有百靈山有膚寸石
 落猿巖栖龍岫又有鴈池池間有鶴洲鳬渚其諸宫
[011-37b]
 觀相連延亘數十里竒果異樹珍禽怪獸畢有王日
 與宫人賔客弋釣其中
 曹子建公讌詩清夜遊西園飛葢相追隨 上官儀
 册周王文西園孤月秀心鏡而齊明小山叢桂偃情
 田而竝烈
劉損葺垣牆於太伯廟
蕭允設蘋藻於季子廟
 南史劉損為吴郡太守至閶門便入太伯廟時廟宇
[011-38a]
 頽毁垣墻不脩損愴然曰清塵尚可髣髴衡宇一何
 推頽即令修葺
 又蕭允為鄱陽王長史帶㑹稽郡丞行經延陵季子
 廟設蘋藻之薦託異代之交為詩以叙意辭理清典
見諸葛碑銘
經馬援銅柱
 北史史萬歳擊南寜夷入蜻蛉川經弄凍次小勃弄
 大勃弄至于南中賊前後屯據要害萬歳皆擊破之
[011-38b]
 行數百里見諸葛亮紀功碑銘其背曰萬歲後勝我
 者過此萬歳令左右倒其碑而進
 又劉方經畧林邑軍至海口林邑王梵志遣兵守險
 方擊走之師至闍黎江既渡行三十里賊乘巨象四
 靣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瘡却蹂其陣賊奔柵因攻
 破之于是濟區栗進至大緣江所擊皆破經馬援銅
 柱南行八日至其國都林邑王梵志棄城奔海獲其
 廟主金人汙其宫室刻石紀功而還
[011-39a]
鳯闕巋然獨存
靈光巋然獨存
 闗中記建章宫圜闕臨北道有金鳯在闕上髙丈餘
 故號鳯闕也繁欽建章鳯樓闕賦曰秦漢規模廓然
 毁冺惟建章鳯闕巋然獨存
 王文考魯靈光殿賦序曰魯靈光殿者葢景帝程姬
 之子恭王餘之所立也初恭王始都下國好治宫室
 遂因魯僖基兆而營焉遭漢中微盜賊奔突自西京
[011-39b]
 未央建章之殿皆見隳壊而靈光巋然獨存意者豈
 非神明依憑支持以保漢室者也然其規矩制度上
 應星宿亦所以永安也
模木生周公冢上
楷木生孔子冢上
 淮南王草木譜模木生周公冢上其葉春青夏綠秋
 白冬黯以色得其正也楷木生孔子冢上其幹枝踈
 而不屈以質得其正也
[011-40a]
營髙敞地
遷髙顯地
 史記太史公曰吾如淮隂淮隂人為余言韓信雖為
 布衣時其志與衆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髙
 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余視其母冢良然 按水經
 注曰淮隂城東有兩冢西者即漂母冢也周廻數百
 步髙十餘丈昔漂母食信于淮隂信王下邳盖投金
 增陵以報母矣東一陵即信母冢也
[011-40b]
 晋書劉超死蘇峻之難將改𦵏帝痛念之不已詔遷
 髙顯近地𦵏之使出入得瞻望其墓
燕數萬銜土置臨江閔王塚上
燕數千銜土投定陶丁姬穿中
 漢書臨江閔王榮坐侵廟壖地為宫上徴榮榮行祖
 於江陵北門既上車軸折車壊江陵父老流涕竊言
 曰吾王不反矣榮至詣中尉府對簿中尉郅都簿責
 訊王王恐自殺葬藍田燕數萬銜土置塚上百姓憐
[011-41a]
 之
 漢書王莽秉政貶定陶丁太后號曰丁姬平其故塚
 又周棘其處時有羣燕數千銜土投丁姬穿中師古/曰穿
 謂壙/中也
玉匣殮屍
玉璧藉屍
 後漢赤眉發掘諸陵取其寳貨遂汙辱吕后屍凡賊
 所發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婬穢
[011-41b]
 漢儀注曰自腰以下以玉為扎長尺廣一寸半為匣
 下至足綴以黄金縷謂之為玉匣也
 抱朴子曰吴景帝時戍將于廣陵握諸冢取版以治
 城所壊甚多復發一大冢内有重閣戸扇皆樞轉可
 開閉四周為徼道通車其髙可以乘馬又鑄銅為人
 數十枚長五尺皆大冠朱衣執劒列侍靈座皆刻銅
 人背後石壁言殿中將軍或言侍郎常侍似公主之
 冢破其棺棺中有人髪已班白衣冠鮮明靣體如生
[011-42a]
 人棺中雲母厚尺許以白玉璧三十枚藉尸兵人軰
 共舉出死人以倚冢壁有一玉長一尺許形似冬𤓰
 從死人懐中透出墮地兩耳及鼻孔中皆有黄金如
 &KR0037許大此則骸骨有假物而不朽之效也
何類長沙王
甚肖忠烈王
 世語曰黄初末吴人發長沙王吴芮冢以其塼于臨
 湘為孫堅立廟芮容貎如生衣服不朽後與發者見
[011-42b]
 吴綱曰君何類長沙王吴芮但微短耳綱瞿然曰是
 先祖也君何由見之見者言所由綱曰更葬否答曰
 即更𦵏矣自芮之卒年至冢發四百餘年綱芮十六
 世孫
 案漢書吴芮秦時番陽人也甚得江湖間民心號曰
 番君天下之初叛秦也黥布歸芮芮妻之因率越人
 舉兵以應諸侯沛公攻南陽乃遇芮之將梅鋗與偕
 攻析酈降之及項羽相王以芮率百越佐諸侯從入
[011-43a]
 闗故立芮為衡山王都邾其將梅鋗功多封十萬戸
 為列侯項籍死上以鋗有功從入武闗故徳芮徙為
 長沙王都臨湘一年薨制詔御史長沙王忠其定著
 令鄧展曰漢約非劉氏不王而芮王故著令/中使特王也或曰以芮至忠故著令也班固贊
 曰吴芮之起不失正道故能傳號五世以無嗣絶慶
 流支庻有以矣夫著于甲令而稱忠也 牛僧孺𤣥
 怪録載唐元和中饒州刺史齊推女因止州宅誕育
 為神人擊死後有仙官治其事云是西漢鄱陽王吴
[011-43b]
 芮今刺史宅是芮昔時所居皆非也 水經注臨湘
 縣治西北有北津城縣北有吴芮冢廣踰六十八丈
 登臨冩目為&KR0768郭之佳憩也
 薛用弱集異記蘭陵蕭頴士楊府功曹秩滿南游行
 侣共濟𤓰州舟中有二少年熟視頴士相顧曰此人
 甚有肖于鄱陽忠烈王也頴士是鄱陽曾孫即自欵
 陳二子曰吾識爾祖乆矣頴士以廣衆中未敢詢訪
 俟及岸方將啟請而二子忽遽負擔而去頴士必謂
[011-44a]
 非仙則神䖍心嚮矚而已明年頴士北歸止于盱眙
 邑長之署方與邑長下簾晝坐自門遽白曰某吏於
 某處擒獲發塚盜共五六人登令召入皆反接其手
 束縛甚固旅之于庭而頴士懸認江中二少年亦縲
 絏于内頴士驚曰斯二人非僊則神因具述曩事邑
 長即令先窮二子湏臾欵伏佐驗明著皆云我之發
 丘墓今有年矣頴士則以前説再令詢之皆曰我嘗
 開鄱陽王冢大獲金玉當門有貴人顔色如生年方
[011-44b]
 五十髭鬢斑白僵卧于石榻姿狀正與頴士相類無
 少差異我舟中遇子又是蕭氏固是鄱陽𦙍也因此
 啟言我豈有他術哉用弱嘗聞人之紹述其或三五
 世則必一人有肖其祖先之形狀者斯豈驗與
牛眠地
狗䑛泉
 晋書初陶侃微時丁艱將𦵏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
 在遇一老父謂曰前岡見一牛眠汙中其地若葬位
[011-45a]
 極人臣矣又指一山云此亦其次當世出二千石言
 訖不見侃尋牛得之因𦵏其處以所指别山與周訪
 訪父死葬焉果為刺史著稱寜益自訪以下三世為
 益州四十一年如其所言云
 魏書尒朱榮所居之處曾有狗䑛地因而穿之得甘
 泉焉至今名狗䑛泉
得古塚遣功曹何佇為之起墳
發古塚使長史蔡約自往修復
[011-45b]
 南史始興簡王鑑為益州刺史于州園地得古冢無
 復棺但有石槨銅器十餘種並古形玉璧三枚珍寳
 甚多不可皆識金銀為蠶蛇形者數斗又以朱砂為
 阜水銀為池左右咸勸取之鑑曰皇太子昔在雍有
 發古冡者得玉鏡玉屏風玉匣之屬皆將還都吾意
 嘗不同乃遣功曹何佇為之起墳諸寳物一不得犯
 南史宜都王鏗為南豫州刺史于時人發桓温女冢
 得金巾箱織金篾為嚴器又有金蠶銀繭等物甚多
[011-46a]
 條以啓聞鬱林勅以物賜之鏗曰今取往物後取今
 物如此循環豈可熟念使長史蔡約自往修復纎毫
 不犯
塹杜氏山岡
塹鮮于祖墳
 北夢瑣言古有宅墓之書世人多尚其事識者猶或
 非之杜公正倫與京兆宗𣲖不同常蒙輕逺公銜之
 洎公宦達後因事塹斷杜陵山脉由是諸杜數代不振
[011-46b]
 鮮于仲通兄弟閬州新井縣人倔起俱登將壇望
 氣者以其祖先墳上有異氣降勅塹斷之裔孫有
 鮮于岳者㓜年寢處席底有一小虵葢新出卵者家
 人見之以為竒事比侯及壯常有自負之色歴官終
 于普州安岳縣不免風塵其徒戲之曰鮮于虵也
國人哀三良賦黄鳥
國人傷三貞賦黄鳥
 左傳秦穆公卒以子車氏之三子為殉皆秦之良也
[011-47a]
 國人哀之為之賦黄鳥 詩曰交交黄鳥止于棘誰
 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
 其慄彼蒼者天殱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
 交黄鳥止于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
 之防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殱我良人如可贖
 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鳥止于楚誰從穆公子車鍼
 虎維此鍼虎百夫之禦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
 殱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011-47b]
 華陽國志永初中廣漢漢中羗反虐及巴郡有馬妙
 祁妻義王元憒妻姬趙蔓君妻華夙喪夫執共姜之
 節守一醮之禮號曰三貞遭亂兵廹匿懼見拘辱三
 人同時自沉于西漢水而没死有黄鳥鳴其亡處徘
 徊焉國人傷之乃作詩曰闗闗黄鳥爰集于樹窈窕
 淑女是綉是黼維彼綉黼其心匪石嗟爾臨川邈不
 可獲
齊侯躬弔杞梁之室
[011-48a]
齊侯親推無存之車
 左傳齊侯歸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弔之辭曰殖之有
 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
 得與郊弔齊侯弔諸其室杜注殖/即杞梁
 左傳齊師之在夷儀也齊侯謂夷儀人曰得敝無存
 者以五家免乃得其尸公三禭之與之犀軒與直葢
 而先歸之坐引者以師哭之親推之三
以綿上為介推田
[011-48b]
環㑹稽為范蠡地
 左傳晋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
 獻公之子九人惟君在矣惠懐無親外内棄之天未
 絶晋必將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
 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况貪
 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姦上下相蒙
 難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
 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
[011-49a]
 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與女偕隱遂隱而死晋侯求之不
 獲以緜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按洪容齋/氏云緜上
 者西河界休縣地也史記則曰子推從者書公門有/一蛇獨怨之語文公見其書使人召之則亡聞其入
 緜上山中於是環山封之名曰介山雖與左傳稍異/而大畧亦同至劉向新序始云子推怨于無爵齒去
 而之介山之上文公待之不肯出以謂焚其山宜出/遂不出而爽死是後雜傳記如汝南先賢傳則云太
 原舊俗以介子推焚骸一月寒食鄴中記云并州俗/冬至後一百五日為子推斷火冷食三日魏武帝以
 太原上黨西河鴈門皆沍寒之地令人不得寒食亦/為冬至後百有五日也案後漢周舉傳云太原一郡
[011-49b]
 舊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咸曰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輙一月寒食莫敢烟
 㸑舉為并州刺史乃作弔書置子推廟言盛冬去火/殘損民命非賢者意宣示愚民使還温食於是衆惑
 稍解風俗頗革然則所謂寒食乃是冬中非今節令/二三月間也 又按李涪刊誤曰古四時皆改其火
 自秦漢以降漸至簡易惟以春是一歲之首止一鑽/燧而適當改火之時是為寒食節後又郊特牲云季
 春出火為禁火此則焚火之義昭然可徵俗傳禁/火之因皆以介推為㨿是不知古故以鑚燧證之
 國語越滅吳反至五湖范蠡辭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
 復入于越國矣王曰不榖疑子之所謂者何也范蠡
 對曰臣聞之為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昔者君
[011-50a]
 王辱于㑹稽臣所以不死者為此事也今事已濟矣
 蠡請從㑹稽之罰王曰所不掩子之惡揚子之美者
 使其身無終没于越國子聽吾言與子分國不聽吾
 言身死妻子為戮范蠡對曰臣聞命矣君行制臣行
 意遂乗輕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終極王命工以
 良金寫范蠡之狀而朝禮之浹日而令大夫朝之環
 㑹稽三百里者以為范蠡地
太宗為王珪立廟
[011-50b]
太宗為戴胄立廟
 舊唐書王珪通貴漸乆而不營私廟四時蒸嘗猶祭
 於寢坐為法司所劾太宗優容弗之譴也因為立廟
 以媿其心珪既儉不中禮時論以是少之
 又戴胄卒太宗詔虞世南撰為碑文又以胄宅宇敝
 陋祭享無所令有司特為造廟
 
 駢志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