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事物紀原卷八 宋 髙承 撰
舟車帷幄部四十
舟
淮南子曰見木浮而知為舟吕氏春秋曰虞姁音/詡
作物理論曰化狐作墨子曰工倕作山海經曰畨禺
作束晢發蒙記曰伯益作世本曰共鼓貨狄作注云並
黄帝臣釋名曰黄帝造拾遺記曰軒皇變乗桴以造
[008-1b]
舟檝黄帝内傳曰帝既斬蚩尤乃剏舟檝易繫辭曰
黄帝氏作刳木為舟剡木為檝蓋以黄帝為是
筏
拾遺記曰軒皇變乗桴以造舟檝則是未為舟前第
乗桴以濟矣筏即桴也蓋其事出自黄帝之前今竹
木之排謂之筏是也
車
淮南子說山訓曰見飛蓬轉而知為車又氾論訓古
[008-2a]
者肩負擔之勤而作為之剡輪建輿駕馬服牛民以
致逺而不勞通典曰上古聖人覩蓬轉而為輪輪行
可載因物知生復為之輿輿輪相承流運罔極任重
致逺以利天下此車之始也後世聖人觀於天視斗
周旋魁方杓曲以攜龍角為帝車於是曲其輈也春
秋命厯序曰人皇駕六提羽乗雲車蜀記曰三皇乗
祇車出谷口吕氏春秋曰奚仲作車世本曰奚仲造
車謂廣其制度爾山海經曰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
[008-2b]
光是始以木為車郭璞注云世本言奚仲作車此云
吉光明其父子創意也荀子曰奚仲作車乗楊倞注
云奚仲夏車正黄帝時已有車服故謂之軒轅此云
奚仲者亦改制也古史考曰黄帝作車引重致逺其
後少昊時駕牛禹時奚仲駕馬劉昭補注後漢志曰
服牛乗馬以利天下其所起逺矣豈奚仲所為世本
之誤史考所說是也釋名曰黄帝造舟車黄帝内傳
曰帝既斬蚩尤因乗車輅又云帝令邑夷造車以便
[008-3a]
民因話錄裴諌議問東津先生先生曰軒轅制車服
按易繫九事言黄帝服牛乗馬引重致逺蓋取諸隨
則車亦宜黄帝造也
小車
蜀相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蓋巴蜀
道阻便於登陟故耳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
馬即今獨推者是而民間謂之江州車子按後漢郡
國志巴郡有江州縣是時劉備全有巴蜀之地疑亮
[008-3b]
之創始作之於江州縣當時云然故後人以為名也
檐子
舊唐書輿服志曰開成末定制宰相三公諸司官及
致仕官疾病官許乗檐子如漢魏載輿之制按唐乾
元以來始用兠籠代車輿疑自此又為檐子之制也
亦漢魏載輿步輿之遺事云然則今大臣朝廷所崇
敬而老疾則賜以肩輿蓋自開成之制也
兠子
[008-4a]
又曰兠籠巴蜀婦人所用乾元以來蕃將多著勲於
朝兠籠易於檐負京師奚車兠籠代於車轝矣兠籠
即今之兠子蓋其制起於巴蜀而用於中朝自唐乾
元以來也
簾
莊子曰有張毅者髙門懸箔無不走也而談藪有户
下懸簾明知是箔則懸箔即簾矣荀子有局室蘆簾
之文由此推疑三代物禮曰天子外屛諸侯内屛大
[008-4b]
夫以簾士以幃
牀
孟子曰象往入舜宫舜在牀琴黄帝内傳有七寶登
真之牀則牀疑始於有熊氏也
胡床
搜神記曰胡床戎翟之器也風俗通曰漢靈帝好胡
服景師作胡床此蓋其始也今交椅是
帳幄
[008-5a]
周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事注云四合象宫室曰
幄王所居帳也則帳幄當周制也左傳有子我有幄
又衛侯為虎幄皆周事云又所寢之幄謂之帳者黄
帝内傳曰王母為帝設九真十絶妙帳此疑帳之起
也漢武帝作甲乙武帳蓋因此耳
帳幕
幕人注云在旁曰帷在上曰幕皆以布為之說文亦
云然則帷幕亦周制也歸藏曰女媧張雲幕而枚占
[008-5b]
神明雖女媧之世有幕之名而其物之興當自周始
也
幔
六韜曰天將雨不張幔蓋拾遺錄曰周穆王有鸞章
錦幔蓋周有其物也
屛風
周禮掌次設皇邸鄭司農云邸後板也康成謂後板
屛風禮記明堂位曰天子負斧扆而立陸法言云今
[008-6a]
屛風扆遺象也三禮圖曰屛風之名出於漢世故班
固之書多言其物徐堅為初學記亦載漢劉安羊勝
等賦然則漢制屛風蓋起於周皇邸斧扆之事也
拂廬
唐書吐蕃處於大氊帳名拂廬髙宗永徽五年獻之
髙五丈廣袤各二十七步其後豪貴稍以青絹布為
之其始以拂於穹廬為號也宋朝每大宴犒亦設於
殿庭曰拂廬亭此蓋其始也
[008-6b]
虎枕
西京雜記曰李廣與兄遊獵冥山北見猛虎一矢斃
之斷其頭為枕示服也事始記為虎枕之始魏咸熈
中得梁冀玉虎枕臆下有題曰帝辛九年帝辛即紂
也是則商紂之時已有其制矣
被
召南小星之詩曰抱衾與裯注云衾被也裯單被也
論語鄉黨篇孔子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此二者商
[008-7a]
周之事也疑三代之制西京雜記趙飛燕為皇后女
弟昭儀上襚三十五條有鴛鴦被則漢始名被也
氊
周官掌皮供毳毛為氊則周制也或曰黄帝作旃旃
古氊字也
褥
黄帝内傳曰王母為帝列七寶登真之床敷華茸浄
光之褥疑二物此其起爾趙昭儀上皇后襚三十五
[008-7b]
條有鴛鴦褥
席
淮南子曰席先萑葦注云席之先所從生出於萑與
簟葦也拾遺記曰軒皇使百辟羣臣列圭玉於蘭蒲
席上以蘭蒲為席而薦圭玉之重器不嫌其陋初有
物故也韓子曰禹為蔣蓆頳緣此彌侈矣蓋至禹始
加純緣之飾也至周司几筵掌五蓆有莞藻次蒲熊
之名其純有紛畫黼之别也
[008-8a]
簟
詩斯干曰下莞上簟注云竹葦曰簟說文曰簟竹席
也以竹為蓆謂之簟則是因蓆遂為簟也故周成王
之顧命曰敷重篾席注謂篾桃竹其物雖己見於周
初而猶以竹名號蓆則簟之名當出於周之中葉故
宣王之雅始見簟名焉
几
漢李尤几銘叙曰黄帝軒轅仁智恐事有闕作輿几
[008-8b]
之法則几創始自黄帝也
杖
山海經曰夸父與日争走道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此
已見杖矣蓋起於此乎大戴禮武王有杖銘莊子有
神農嚗然放杖之文
案
有虞三代有俎而無案戰國始有其稱燕太子丹與
荆軻等案而食是也案蓋俎之遺也
[008-9a]
匱
國語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為二龍夏后布幣而
䇿告之卜藏其漦吉龍亡而漦在櫝韋昭曰櫝匱也
書武王有疾周公作冊納之金縢之匱中蓋櫝匱一
器也夏后謂之櫝周始謂之匱然則三代之制也
嬾架
陸法言切韻曰曹公作欹架卧視書今嬾架即其制
也則是此器起自魏武帝也
[008-9b]
櫝食
國老閑談曰真宗問杜鎬櫝食原於何代鎬對曰漢
景為太子文帝鍾愛既居東朝文帝念之曰太子之
食必料差殊乃命太官每日具兩檐櫝以賜之此其
始也
愽山
黄帝内傳有愽山爐蓋王母遺帝者蓋其名起於此
爾漢晉以來盛用於此
[008-10a]
香毬
西京雜記長安巧工丁緩者作卧褥香爐一名被中
香爐本出防風其法後絶至緩更為之為機環轉運
而爐體常平今香毬是也
爐
周禮天官冢宰之屬官人凡寢中共爐炭則爐三代
之制也
熨斗
[008-10b]
帝王世紀曰紂欲作重刑乃先作大熨斗以火熨之
使人舉手輒爛與妲己為戲笑今人以伸帛者其遺
意也
燈擎
黄帝内傳曰王母授帝洞霄盤雲九華燈擎二此燈
有擎之始也
手巾
禮浴用二巾上絺下綌雖上下異用而無異名此三
[008-11a]
代之制也漢王莽之斥逐王閎也閎伏泣元后親以
手巾拭之於是始見手巾之目其事雖出於三代而
制名當自漢世也
布袋
召康公美公劉之厚於民也其詩曰乃裹餱糧于橐
于囊毛傳曰大曰橐小曰囊御覽云古行者之食以
布嚢貯糧則是布嚢為裹糧之用自公劉之世已然
矣蓋在夏后之世者也
[008-11b]
傘
通典曰北齊庶姓王儀同已下翟尾扇傘皇宗三品
已上青朱裏其青傘碧裏達於士人按晉代諸臣皆
乗車有蓋無傘元魏自代北有中國然北俗故便於
騎則傘蓋施於騎耳疑是後魏時始有其制也亦古
張帛為繖之遺事也髙齊始為之等差云今天子用
紅黄二等而庶僚通用青其天子之以黄蓋自秦漢
黄屋左纛之制也
[008-12a]
雨傘
六韜曰天雨不張蓋幔周初事也通俗文曰張帛避
雨謂之繖蓋即雨傘之用三代已有也繖傘字通
薫籠
晉東宫舊事曰太子納妃有衣薫籠當亦秦漢之制
也
什物器用部四十一
什物
[008-12b]
史記曰舜作什器於夀丘蓋世所常用之器也
漆器
韓子曰舜作食器黑漆其上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
畫其内唐太宗曰舜作漆器而諫者十七人則器之
布漆自舜始也蓋堯啜土鉶飯土簋故爾
樽
禮運曰禮之初始諸飲食汙樽而抔飲注云鑿地為
樽此樽名始也後世或以瓦木為之取諸此也至有
[008-13a]
虞始又以泰名樽
四樽
禮明堂位曰泰有虞氏之尊也山罍夏后之尊也著
商尊也犧象周尊也此四代之制也
三爵
又曰爵夏后氏以琖商以斚周以爵此三器之始也
然則今世所用盞亦始於夏后之琖與
三彛
[008-13b]
又曰灌尊夏后氏以雞彛商以斚周以黄目此三彛
之始也
三勺
又曰勺夏后以龍勺商以疏勺周以蒲勺蓋龍疏蒲
勺飾也後王加文耳然則勺之興當有虞始創之故
無飾也至夏后加龍以飾之
簠簋
墨子曰堯飯土簋禮明堂位曰有虞氏之兩敦夏后
[008-14a]
氏之四璉商之六瑚周之八簋皆黍稷之器也始本
於陶唐之土簋
俎
明堂位又曰有虞氏以䖾俎注云斷木為四足而已
然則斷木而為足不致文飾創始為之故也唐太宗
曰禹雕其俎至夏乃用雕文則俎自虞帝始也
豆
又曰夏后以掲豆注云掲無異物之飾也凡造物之
[008-14b]
初未始不本於樸素後王以為未足以致誠敬故因
之加文焉則豆無異飾初為其器也豆疑始於夏后
氏也
籩豋
爾雅曰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豋此二物取法於豆
而製也疑出有夏之後
鼎
史記黄帝内傳鍾繇疏皆云黄帝採首山之銅鑄鼎
[008-15a]
於荆山此鼎之始也後至夏禹復鑄以象物自始六
帖黄帝作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以鑄九鼎
水罐
盧綝匝四起事曰晉惠帝征成都軍敗帝渇帳下齎
五升銅罐取水就飲之後人因有水罐之制張敞晉
東宫舊事曰太子初拜有塗金澡罐一幷青絲三合
繩即此也在如意後
甌
[008-15b]
許慎說文曰䀁音/賄小甌揚雄方言曰甌甂音/邊雄慎皆
漢人凡所記非戰國即秦漢制度蓋三代飲燕之具
俱俎豆之類故也
盆
爾雅曰盎謂之缶注云今盆也吕氏春秋曰堯使質
絡缶而擊之則缶已為用於堯世矣周官牛人祭祀
共其盆簝禮器孔子曰奥者老婦之祭也盛於盆尊
於瓶此又二物之名出於周代也
[008-16a]
鉢
本天竺國器也故語謂之鉢多羅漢云應重器省略
彼土言故名鉢西國有佛鉢是也宋廬江王以銅鉢
餉祖祈則是晉宋之間始為中夏所用也
銚
廣雅曰鋗謂之銚說文云温器也曹操上獻帝表曰
臣祖騰有順帝賜純銀粉銚疑漢人始為之也
杓
[008-16b]
禮明堂位曰勺夏后氏以龍勺推此以考蓋前有制
矣有夏始加以龍飾杓即勺也祭祀曰勺民用曰杓
其實一也或以勺之所容不過升勺命之而杓則加
廣其所受皆取酌焉遂異其名制也
杯
禮玉藻曰母沒則杯棬不能飲十州記曰周穆王時
西胡獻常滿杯蓋杯三代之制也紂為瓊杯是矣
盤
[008-17a]
禮太學有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夏
世已有盤制而湯始銘之也或曰盤盂黄帝臣孔甲
造此蓋二物之所起也
盤盞
周官司尊彛之職曰六彛皆有舟鄭司農云舟樽下
臺若今承盤蓋今世所用盤盞之象其事已略見於
漢世則盤盞之起亦法周人舟彛之制而為漢世承
盤之遺事也
[008-17b]
注子
事始曰唐元和初酌酒用樽勺雖十數人一樽一杓
挹酒了無遺滴無幾改用注子雖起自元和時而輒
失其所造之人
偏提
又曰大和中仇士良惡注子之名同鄭注乃立柄安
系若茶瓶而小異名曰偏提
托子
[008-18a]
又曰建中初崔寧女以金盞無儲病其熨指取楪子
承盛之既啜而傾乃以蠟環楪子中坐之盃遂定即
遣匠以漆環易蠟寜竒之製名托子遂行於代後傳
者更環其底
唾壺
西京雜記曰廣川王發魏襄王冢得玉唾壺蓋吐物
戰國時已有其制也
鏡
[008-18b]
𤣥中記曰尹夀作鏡堯臣也黄帝内傳曰帝既與王
母會於王屋乃鑄大鏡十二面隨月用之則鏡蓋肇
於軒轅非尹氏始作也
鏡臺
魏武雜物疏曰鏡臺出魏宫中有參帶鏡臺七子貴
人公主鏡臺也
扇
崔豹古今注曰舜廣開視聴求賢人以自輔作五明
[008-19a]
扇而黄帝内傳亦有五明扇之起以五明而制也陸
機扇賦曰昔武王𤣥覽造扇於前然則今以招涼者
周武王所作云故傳有武王扇暍之事一曰夏禹也
羽扇
傅元羽扇賦曰吳人取鳶鳥翼搖之滅吳之後翕然
貴重似為羽扇之起而裴啟語林言諸葛亮持白羽
扇指麾三軍又在晉武滅吳之前矣按王嘉拾遺記
曰周昭王時修塗國獻丹一雌一雄孟夏取
翅
[008-19b]
以為扇一名條融一名仄影此疑羽扇之始也
輪扇
西京雜記曰長安巧工丁緩作七輪扇以七輪相連
一人運之滿堂寒顫今禁中洎宗戚貴室亦多為此
物者蓋起自漢丁緩云
如意
吳時秣陵有掘得銅匣開之得白玉如意所執處皆
刻螭彪蠅蟬等形胡綜謂秦始皇東遊埋寶以當王
[008-20a]
氣則此也蓋如意之始非周之舊當戰國事爾
竈
淮南子曰炎帝王於火死而為竈後漢李尤竈銘曰
燧人造火竈續事始則曰竈黄帝所置
釡甑
古史考曰黄帝始造釡甑火食之道成矣詩疏引禮
運注云中古未有釡甑中古謂神農時也
匙
[008-20b]
方言曰匕謂之匙說文曰匕所以取飯文王之贊易
至震曰不喪匕鬯大東之詩曰有捄棘匕注云匕所
以載鼎實用匕三王之制也
箸
禮記曰飯黍無以箸韓子曰紂為象箸觀之明箸前
有商紂始以象為之耳
箕箒
世本曰少康作箕箒
[008-21a]
飯帚
許慎云陳畱以飯帚為䈾今人亦呼飯箕為梢箕慎
既漢人所記疑皆秦漢時事耳
斧
周書曰神農作斤斧皇圖要紀亦曰神農作斧斤
鋸
古史考曰孟莊子作鋸
鑿
[008-21b]
古史考又曰鑿亦孟莊子作也
秤斗尺
吕氏春秋曰黄帝使伶倫取竹於崑崙之嶰谷為黄
鍾之律而造權衡度量蓋因其所勝輕重之數而生
權以為銖兩斤鈞石則秤之始也因其所積長短之
數而生度以為分寸尺丈引則尺之始也因其所受
多寡之數而生量以為合龠升斗斛則斗之始也
紙
[008-22a]
後漢書蔡倫傳曰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
者謂之紙縑貴而簡重幷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封
膚麻頭及弊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上之和帝善
其能自是天下莫不從用咸稱蔡侯紙盛洪之荆州
記曰漢順帝時蔡倫始以魚網造紙東觀漢記曰倫
典尚方作紙用故麻名麻紙用木皮名榖紙用故魚
網名網紙王隱晉書曰魏大和六年張楫云古之素
帛依書長短隨事截繙枚數重沓名繙紙故從系後
[008-22b]
漢和帝元和中蔡倫以故布搗剉作之故從巾
牋紙
桓𤣥偽事曰𤣥令平准作青赤縹桃花紙又石季龍
寫詔用五色紙蓋牋紙之制也此疑其起耳
筆
說文曰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張華博物志曰秦蒙恬造又曰舜造筆古今注曰牛
亨問自古有書契以來便應有筆世稱蒙恬造筆何
[008-23a]
也恬始秦筆耳以柘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毫為被所
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由此觀之則以羊毫為筆斯
蒙恬所製耳
墨硯
後漢李尤墨硯銘曰書契既造墨硯乃陳則是兹二
物者與文字同興於黄帝之代也
撲滿
西京雜記曰公孫洪元光五年為國所推上為賢良
[008-23b]
國人鄒長倩贈以撲滿一枚云撲滿以土為器以畜
錢背有入竅而無出滿則撲之土麄物錢重貨入而
不出積而不散故撲之上有聚歛而不能散者將有
撲滿之敗可不戒歟故贈君然則漢武帝時世已為
此器疑出於畜聚之後也
嵗時風俗部四十二
土牛
禮記月令曰出土牛以示農耕之早晚注云若立春
[008-24a]
在十二月朢則䇿牛人近前示農早也月晦及正月
旦則在中示農平也近正月朢則近後示農晩也其
周制乎後漢禮儀制曰季冬立土牛於國都郡縣城
外丑地以送寒月令章句曰是月之辰建丑丑為牛
寒將極故出其物為形像以示送達之且以升陽也
春幡
續漢書禮儀志曰立春之日京都立春幡後漢書曰
立春皆青幡幘今世或剪綵錯緝為幡勝雖朝廷之
[008-24b]
制亦鏤金銀或繒絹為之戴於首亦因此相承設之
或於嵗旦刻青繒為小幡様重累凡十餘相連綴以
簮之此亦漢之遺事也俗間因又曰年幡此亦其誤
也
綵燕
荆楚嵗時記曰立春日悉剪綵為燕以戴之貼宜春
字傅咸燕賦有其說
桃版
[008-25a]
玉燭寶典曰元日施桃版著户上謂之仙木以鬱壘
山桃百鬼畏之故也山海經曰東海度索山有大桃
樹蟠屈三千里其卑枝向東北曰鬼門萬鬼出入也
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衆鬼之害人者
於是黄帝法而象之毆除畢因立桃版於門户上畫
鬱壘以禦凶鬼此則桃版之制也蓋其起自黄帝故
今世畫神像於版上猶於其下書右鬱壘左神荼元
日以置門户間也
[008-25b]
桃符
淮南子詮言訓曰羿死於桃棓許慎注云棓大杖以
桃為之以擊煞羿由是以來鬼畏桃今人以桃梗作
板嵗旦植於門以辟鬼由此故也後漢禮儀志曰施
門户代以所尚周人木徳以桃為梗言氣相更也梗
更也或曰即黄帝立桃梗之事也
鍾馗
開元中明皇病痁居小殿夢二鬼一大一小小者鞟
[008-26a]
一足懸一履於腰間竊太真紫香嚢及拈玉笛吹之
頗喧擾已而其大者曰臣武舉所棄鍾馗也將為陛下
煞之遂擒小者以右手大指擿其目食之至盡覺而
疾愈因命吳生如夢圖之由是故今人以其像施於
門帳中也沈括筆談曰嵗首畫鍾馗不知起自何時
皇祐中金陵發一冢有石誌乃宋宗慤母鄭夫人云
有妹曰鍾馗則知鍾馗之設亦遠矣
捶糞
[008-26b]
錄異傳曰歐明遇彭澤青洪君君有婢名如願君使
隨明明意有所願如願輒得之成富人後不復愛如
願正月嵗朝雞初鳴呼之不即起欲捶之願走糞上
乃故嵗掃除所聚者由此逃去明謂在積壤中以杖
捶糞使出知不可得因曰汝富我不復捶汝也今人
元日雞鳴時輒往積壤間捶之云使人富蓋起自歐
明也今京東之俗猶然
畫雞
[008-27a]
董勛問禮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狗三日羊四日猪
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正旦畫雞於門七日帖人於
帳為此也拾遺記曰堯在位七年祇及國獻重明鳥
狀如雞或一嵗數來或數嵗一來國人莫不掃灑門
户以望其來或刻金寶為其狀置户牖間則鬼類自
伏云今人每嵗元日刻畫為雞於户上蓋其遺像也
書聻
酉陽雜俎曰俗好於門上畫虎頭書聻字謂隂司乃
[008-27b]
鬼名可息瘧癘也段成式讀漢舊儀說儺逐疫鬼立
桃人葦索滄耳虎等聻蓋滄耳也然則其說漢事也
張讀宣室志曰裴漸隱居伊水時有道士李君善視
鬼嘗見漸於伊上大厯中寓書博陵崔公曰當今制
鬼無過漸耳是時朝士咸知漸耳字題其門者自於
是此漸耳謂裴漸也
爆竹
嵗時記曰元日爆竹於庭以辟山臊山臊惡鬼也神
[008-28a]
異經曰犯人則病畏爆竹聲宗懍乃云爆竹然草起
於庭燎風俗通謂起於庭燎不應濫王者也按周衰
之末大夫而僭天子庶人而服侯服者皆是也奚獨
燎明為不然乎懍之所記理或然矣
綵花
實錄曰晉惠帝令宫人挿五色通草花漢王符潛夫
論已譏花采之費晉新野君傳家以剪花為業染絹
為芙蓉捻蠟為菱藕剪梅若生之事按此則是花朶
[008-28b]
起於漢剪綵起於晉矣嵗時記則云今新花謝靈運
所制疑綵花也唐中宗景龍中立春日出剪綵花又
四年正月八日立春令侍臣迎春内出綵花人賜一
枝董勛問禮曰人日造花勝相遺不言立春則立春
之賜花自唐中宗始也
綵勝
初學記曰人日剪綵為勝起於晉代賈充夫人所作
取黄母戴勝之義也
[008-29a]
觀燈
唐書嚴挻之傳睿宗先天二年正月朢夜胡人婆陁
請然百千燈因弛門禁帝御延熹安福門縱觀此天
子御樓觀燈之始也
放燈
史記樂書曰漢帝以正月上辛祀太一甘泉以昏時
祀到明徐堅謂今人正月朢夜遊觀燈是其遺事僧
史略云漢法本傳曰西域十二月三十日是此方正
[008-29b]
月朢謂之大神變白漢明帝令燒燈表佛法大明也
一云因漢武祭五畤通夜設燎取周禮司爟燈燒燎
照祭祀東漢以為佛事
放夜
唐睿宗先天二年正月朢初弛門禁𤣥宗天寶六年
正月十八日詔重門夜開以達陽氣朱梁開平中詔
開坊門三夜國朝會要曰乾徳五年詔朝廷無事區
宇咸寧況年穀屢豐宜士民之縱樂上元可更增十
[008-30a]
七十八兩夜自後至十六日開封府以舊例奏請皆
詔放兩夜也僧史略曰太平興國六年勑燃燈放夜
為著令
紫姑
異苑曰世有紫子女古來相傳是人妾為大婦所嫉
每以諸事相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以其
日作其形於厠間或猪欄邊迎之曰子胥不在壻名
也曹夫亦去大婦也小姑可出捉者覺動是神來矣
[008-30b]
占衆事卜絲蠶時鏡新書引洞覽記六帝俈之女胥
死生好音樂正月十五日可以衣見迎記為紫姑之
事未知孰是
祓禊
韓詩曰三月桃花水下之時鄭國之俗以上已於溱
洧之上執蘭招魂續魄祓除不祥沈約宋書曰魏已
後但用三日不復用已也嵗時記按周禮女巫有嵗
時祓除之事鄭注云今上已水上之類又論語暮春
[008-31a]
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風乎舞雩謂水濱祓除由來逺
矣蓋周典也今嵗三月西池之遊其遺事爾
教池
辛氏秦記曰昆明池漢武帝立之習水戰則是教池
之事略見於此矣亦競渡之遺意也宋朝太祖建隆
間即都城之南鑿講武池始習水戰將有事於江南
也及太宗興國中得吳越錢氏龍舟七年疏國城西
開金明池於是每嵗二月教池遂為故事
[008-31b]
子推
故俗每寒食前一日謂之炊熟則以麵為蒸餠様團
棗附之名為子推穿以栁條挿户牖間相緣云介子
推逃祿晉文公焚山求之子推焚死文公為之寒食
斷火故民從此物祀之而名子推相傳之謬至於如
此也
寒食
陸翽鄴中記曰幷州之俗以冬至後一百三日為介
[008-32a]
子推斷火冷食三日作乾粥食之中國以為寒食嵗
時記曰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
秋千
古今藝術圖曰北方戎狄愛習輕趫之能每至寒食
為之後中國女子學之乃以綵繩懸樹立架謂之秋
千或曰本山戎之戲也自齊桓公北伐山戎此戲始
傳中國一云正作秋千字為秋遷非也本出自漢宫
祝夀詞也後世語倒為秋千耳
[008-32b]
禁火
鄴中記曰舊云寒食斷火起於介子推左氏史記不
見子推被焚之事按周禮司烜仲春以木鐸修火禁
於國中注謂季春將出火今寒食推節氣是仲春末
清明是三月初然則亦周人出火之事也後漢周舉
遷幷州太原舊俗以介子推焚骸一月斷火舉移書
廟云寒食一月老小不堪今則三日而已自漢以來
訛謬已若此也
[008-33a]
拜掃
開元禮曰宗子去在他國庶子無廟孔子許望墓以
時祭祀唐禮每新改命釋褐結綬皆往墓見開元二
十二年勅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
士庶有不合廟享者何以表其孝思宜許上墓編入
五禮按漢官儀曰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寢墓側漢因
不改四時上飯後漢光武紀云建武十年八月幸長
安有事十一陵蓋躬祭於墓也即今上墳拜掃蓋起
[008-33b]
於此明帝紀永平元年正月帝率公卿朝原陵如元
會儀劉昭補注後漢禮儀志亦有上陵儀謝承書曰
建寧五年正月車駕上陵原蔡邕曰明帝至孝光武
即世帝嗣位羣臣朝正感先帝不復間見此禮乃率
百僚就原陵創焉然則上墳之禮疑自是以來民間
視上所行因習以為俗也
破散
五代會要曰奉先之道無寒食野祭之禮近代莊宗
[008-34a]
每年寒食出祭謂之破散則今人有破散之語自後
唐莊宗始也
蠶市
仙傳拾遺曰蜀蠶叢氏王蜀教人蠶桑作金蠶數千
每嵗首出之以給民家每給一所養之蠶必繁孳罷
即歸於王王巡境内所止之處蠶成市蜀人因其遺
事每年春有蠶市也
紙鳶
[008-34b]
俗謂之風筝古今相傳云是韓信所作髙祖之征陳
豨也信謀從中起故作紙鳶放之以量末央宫逺近
欲以穿地墜入宫中也蓋昔傳如此理或然矣梁太
清中侯景攻臺城内外斷絶羊侃教小兒作紙鳶藏
詔於中間文帝出太極殿前因西北風放之冀得達
援軍賊謂是厭勝又射下之見馬總通厯云然其事
初一見於此證知其審為韓信造矣
競渡
[008-35a]
楚傳云起於越王勾踐荆楚嵗時記曰五月五日為
屈原沒汨羅人傷其死並將舟楫拯之因以為俗嵗
華紀厯曰因勾踐以為成風拯屈原而為俗也
艾人
荆楚嵗時記曰端午日荆人皆蹋百草採艾為人懸
於門上以禳毒氣當是以師曠占有嵗病則艾草先
生故也
五綵
[008-35b]
風俗通曰五月五日以五綵絲繫臂辟鬼及兵令人
不病瘟又曰示婦人蠶功成也續齊諧記曰屈原五
月五日投汨羅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貯米
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區曲忽見一士稱三閭大
夫曰見祭甚善但常年所遺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
以棟葉塞筒五綵線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曲依言
故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幷五綵線及棟葉皆汨羅遺
風也
[008-36a]
百索
續漢書曰夏至隂氣萌作恐物不成以朱索連以桃
印文施門户故漢五月五日以朱索五色印為門户
飾以禁止惡氣今有百索即朱索之遺事也蓋始於
漢本以飾門户而今人以約臂相承之誤也又以綵
絲結紐而成者為百索紐以約股者名五絲云
線符
漢五月五日以五色印為門户飾續漢書所謂桃印
[008-36b]
者也劉昭曰桃印本漢制今世端午以五綵繒篆符
以相問遺亦以置户牖帳屛之間蓋本於漢桃印之
制
遺扇
唐會要曰貞觀十八年五月五日太宗謂長孫無忌
楊師道曰五日舊俗必用服玩相賀今朕各遺卿飛
白扇二枚庶動清風以增美徳推舊俗之語則知端
午之以扇相遺自唐太宗始也
[008-37a]
乞巧
吳均續齊諧記曰桂陽成武丁有仙道忽謂其弟曰
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暫詣牽牛至今云織女嫁牽
牛周處風土記曰七夕灑掃於庭施几筵設酒果於
河鼓織女言二星神會乞富夀及子嵗時記曰七夕
婦人以綵縷穿七孔針陳瓜花以乞巧則七夕之乞
巧自成武丁始也
穿針
[008-37b]
西京雜記曰漢采女常以七月七日夜穿七孔針於
開襟樓今七夕望月穿針以綵縷過者為得巧之候
其事蓋始於漢
盂蘭
今世每七月十五日營僧尼供謂之盂蘭齋者按盂
蘭經曰目連母亡生餓鬼中佛言須十方衆僧之力
至七月十五日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
徳後代廣為華飾乃至割木割竹極工巧也今人第
[008-38a]
以竹為圓架加其首以荷葉中貯雜饌陳具其救母
畫像致之祭祀之所失之逺甚矣
水陸
今釋氏教中有水陸齋儀按其事始出於梁武帝蕭
衍初帝居法雲殿一夕夢僧教設水陸齋覺而求其
儀而世無其說因自撰集詮次既成設之於金山實
天監七年也大抵取救熖口經事云爾
菊酒
[008-38b]
西京雜記曰戚夫人侍兒賈佩蘭後出為段儒妻說
在宫内時九月九日佩茱茰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
人長夀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米醸之至來年九
月九日始熟焉謂之菊花酒馬鑑謂自後漢桓景始
也
登髙
續齊諧記曰漢桓景隨費長房學謂曰九月九日汝
家當有灾厄急令家人作絹嚢盛茱茰懸臂登髙山
[008-39a]
飲菊花酒禍乃可消景率家人登山夕還雞犬皆死
房曰此可以代人則九日登髙始於桓景
藥市
唐王昌遇梓州人得道號易𤣥子大中十三年九月
九日上昇自是以來天下貨藥輩皆於九月初集梓
州城八日夜於州院街易𤣥龍沖地貨其所齎藥川
俗因謂之藥市遲明而散逮宋朝天聖中燕龍圖肅
知郡事又展為三日至十一日而罷是則藥市之起
[008-39b]
自唐王昌遇始也有碑叙其本末甚詳
賽神
禮雜記曰子貢觀於蜡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澤鄭
康成謂嵗十二月索鬼神而祭祀則黨正以禮屬民
而飲酒勞農而休息之使之燕樂是君之澤也令賽
社則其事爾今人以嵗十月農功畢里社致酒食以
報田神因相與飲樂世謂巫禮始於周人之蜡云
設浴
[008-40a]
俗緣記曰譬喻經云佛臘月八日降伏六師投佛請
死言佛以法水洗我心垢今我請僧洗浴以除身穢
仍為常緣則設浴之事西域舊俗也亦今臘月灌佛
之始
驅儺
禮緯曰髙陽有三子生而亡去為疫鬼二居江水中
為瘧一居人宫室區隅中善驚小兒於是以正嵗十
二月命祀宫有儺以索室中而驅疫鬼軒轅本紀曰
[008-40b]
東海度索山有神荼鬱壘之神以禦凶鬼為民除害
因制驅儺之神子游鳥問於雄黄曰今人逐疫出魁
擊鼓呼噪何也雄黄曰黔首多疾黄帝氏立巫咸使
黔首鳴鼓振鐸以動心勞形發隂陽之氣擊鼔呼噪
遂以出魁黔首不知以為祟魅也或記以為驅儺之
事按周禮有大儺漢儀有侲子要之雖原始於黄帝
而大抵周之舊制也周官嵗終命方相氏率百𨽻索
室驅疫以逐之則驅儺之始也
[008-41a]
文身
今世俗皆文身作魚龍飛仙鬼神等像或為花卉文
字舊云起於周太王之子吳太伯避王季厯而之句
吳斷髮文身以象龍子避蛟龍之患而史記越世家
言夏后帝少康之庶子封於會稽文身斷髮披草萊
而邑證此則是兹事為始於帝少康之子因知文身
斷髮之為吳越俗也舊矣
宫室居處部四十三
[008-41b]
宫
蘇氏演義宫中也言處都邑之中也又宫方也為宫
必以雉堞方正也孟詵錦帶前書曰十紀合雄紀四
姑教人穴居有巢氏教人巢居易曰上古穴居而野
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宫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謂黄
帝也内傳曰帝斬蚩尤因建宫室穆天子傳曰登崑
崙觀黄帝宫室白虎通曰黄帝作宫室以避寒暑此
宫室之始也世本曰堯使禹作宫室謂廣其制爾神
[008-42a]
異經有天湰之宫管子黄帝有合宫堯貳宫湯有
宫周有蒿宫秦有萬年漢有未央等名也
室
爾雅曰宫謂之室風俗通曰室其外也宫其内也蓋
自黄帝始而周書亦謂黄帝作吕氏春秋則云髙元
作室也
殿
演義殿殿也取衆屋擁從如軍之殿摯虞決疑要注
[008-42b]
曰殿則有階陛堂有階無陛春秋謂之路寢禮記與
白虎通俱曰天子之堂史記秦始皇作朝宫渭南先
作前殿阿房商君書有言天子之殿則是秦自孝公
而來已云然矣蓋秦始曰殿也漢因之有涵徳明光
諸名也
堂
演義曰堂當也當正向陽之屋又堂明也言明禮義
之所管子曰軒轅有明堂之議春秋因事曰軒轅氏
[008-43a]
始有堂室棟宇則堂之名肇自黄帝也
觀
黄帝内傳曰帝置元始真容於髙觀之上觀之言可
以觀望於其上也周有兩觀春秋書雉門及兩觀灾
是也今俗謂之朶樓蓋周制也
宅
堯典曰宅嵎夷禹貢曰降丘宅土孟子曰五畝之宅
戴延之西征記曰蒲坂城外有舜宅則宅之名始於
[008-43b]
堯帝之時矣
邸
宿也史記封禪書方士多言天子朝諸侯於甘泉作
諸侯邸漢書曰代王馳入代邸是邸之義設起於漢
也今謂諸王所居曰邸亦因代邸之說也
第
史記齊王自淳子髠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
莊之衢漢書髙祖詔列侯二千石大小第室注云有
[008-44a]
甲乙次第故曰第又曰不出里門面臨大道曰第按
左氏傳齊景公欲更晏子之第蓋丘明周人所記又
周事當亦周制云爾
樓
史記方士言於漢武帝曰黄帝為五城十二樓以候
神人帝乃立井幹樓則樓蓋起於黄帝之時
閣
韓詩外傳曰黄帝時鳳巢於阿閣則閣亦肇於黄帝
[008-44b]
矣
庭
說文曰庭朝中也揚子法言曰鳳鳥蹌蹌匪堯之庭
列子曰黄帝居大庭之館此庭名之起也
廊
周書作雒曰五宫明堂咸有重廊漢武䇿曰舜游巖
廊晉灼曰堂邊曰巖文穎曰殿下外屋曰廊然則唐
虞時事也
[008-45a]
屋
釋名曰屋奥也淮南子曰舜築牆茨屋新語曰堯舜
之人比屋可封以言民居也易上棟下宇蓋其始矣
其謂之屋則自堯舜始矣
房
蘇鶚演義曰房方也室内之方正也又房防也防風
雨燥濕也說文曰房室在旁者也尚書顧命有東房
西房詩右招我由房蓋周制也
[008-45b]
序
爾雅曰東西牆曰序所以序别内外書大訓在西序
河圖在東序商學曰序則序自商人名之也
廟
軒轅本紀曰帝昇天臣寮追慕取几杖立廟於是曾
遊處皆祠云此廟之始也
庫
說文曰庫兵車所藏帑金帛所藏府文書所藏商鞅
[008-46a]
之書曰湯武破桀紂築五庫藏五兵有大庭之庫此
庫之始也後世凡所藏積皆謂之庫矣
廚
帝王世紀曰帝太昊制嫁娶之禮取犧牲以共庖廚
此廚之始也
倉
鄭康成注周廩人云藏米曰廩然則倉廩蓋一事也
孟子曰瞽瞍使舜完廩召康公之美公劉曰乃積乃
[008-46b]
倉則其事始見於陶唐之世也
廏
馬舍也周禮校人掌頒良馬而養乗之乗馬三乗為
皁三皁為繫六繫為廏六廏成校此蓋名廏之始也
幽王失徳故詩人刺之曰乗馬在廏穀梁書新延廏
法廏注謂六閑之舊制按校人天子十二閑邦國六
閑然則閑廏之制則是周為之也
齋
[008-47a]
漢宣帝齋居決事此齋名之起也晉大和中陳郡殷
府君引水入城穿池殷仲堪於此池北立小舍讀書
百姓呼為讀書齋則齋之始疑自此
厠
禮儀曰𨽻人温厠蓋已名於周初也
巷
姜嫄之生后稷也誕寘之隘巷蓋已名於帝嚳之時
也故尸子曰舜之方陶不能利其巷
[008-47b]
城市藩禦部四十四
城
吕氏春秋曰夏鯀作城注云兼作城郭也淮南子曰
鯀作九仞之城吳越春秋曰堯聴鯀治水鯀乃築城
造郭以為國固慱物志曰東里梩責禹亂天下事禹
退而作三城又曰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敵者戰城
郭自禹始也軒轅本紀曰黄帝築城邑造五城黄帝
内傳曰帝既殺蚩尤因之築城闕史記方士言於漢
[008-48a]
武帝曰黄帝為五城然則城蓋始於黄帝也漢書又
云神農之教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又城池之設自
炎帝始矣
郭
管子曰内謂之城外謂之郭孟子曰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吳越春秋曰鯀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記以
為城郭之始世本則云鯀作郭按軒轅本紀以謂黄
帝築城邑則鯀不作城第為郭而已
[008-48b]
坊
蘇鶚演義曰坊方也言人所在里為方方正也又方
類也方以類聚居者必求其類從𨽻文欲强别白不
惜文繁耳漢宫開名曰洛陽故北宫有九子坊則坊
名漢有也
市
易曰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
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古史考
[008-49a]
曰神農作市世本則曰祝融作市譙周云髙陽氏市
官不修祝融修之也風俗通曰言市井者按二十家
為井今因井為市故云然也
井
淮南子曰伯益作井而龍登元雲注益佐舜初作井
世本吕氏春秋俱謂伯益作井世本又云黄帝正名
百物自穿井周書亦曰黄帝作井而盛洪之荆州記
則云隨郡有巢父老傳炎帝所生村中有九井云神
[008-49b]
農既育九井自穿於此皆見
門
易繫曰神農氏沒黄帝堯舜氏作重門擊柝以待暴
客蓋取諸豫皇圖要紀曰軒轅造門户然則門户之
制其在上棟下宇之後乎
牆
淮南子曰舜作屋築牆茨屋令人皆知去嵓穴有室
家則此蓋牆之起也至夏后世帝太康始峻宇雕牆
[008-50a]
矣
階
釋名云階梯也言有等差書稱舜舞干羽于兩階墨
子稱堯土階三尺茅茨不剪韓詩外傳則云鳳蔽日
而至黄帝降於東階則階陛之制自黄帝為棟宇則
設之也
折檻
前漢書朱雲傳成帝時張禹為帝師雲上書願賜上
[008-50b]
方斬馬劔斷佞臣一人頭以勵其餘上問誰曰張禹
也帝怒使御史將下殿雲攀檻折後理檻上曰勿易
組之以旌直臣今殿檻之闕其中自朱雲始也
鴟尾
唐會要曰漢栢梁殿灾越巫言海中有魚虬尾似鴟
激浪則降雨遂作其像於屋以厭火灾王叡炙轂子
栢梁灾越巫獻術取鴟魚尾置於殿屋以厭勝之今
瓦為之蘇鶚演義曰漢武作栢梁殿上疏者曰蚩尾
[008-51a]
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鴟字顔之
推亦作鴟劉孝孫事始作蚩尾又俗間呼為鴟吻如
鴟鳶遂以此呼之後因有作此鴟者王子年拾遺記
曰鯀治水無功自沉羽淵化為𤣥魚海人於羽山下
修𤣥魚祠四時致祭嘗見瀺灂出水長百丈噴水激
浪必雨降漢書越巫請以鴟魚尾厭火灾今鴟尾即
此魚尾也按王嘉晉人晉去漢未逺當時已作鴟字
蘇鶚之說亦未為允也吳處厚青箱雜記曰海有魚
[008-51b]
虬尾似鴟用以噴浪則降雨漢栢梁臺灾越巫上厭
勝之法起建章宫設鴟魚之像於屋脊以厭火灾即
今世鴟吻是也
墀
禮曰天子赤墀禮之所記皆三代事則墀蓋三代制
也而漢書則云王根作赤墀今州縣界石即天子之
墀也
礎
[008-52a]
古謂之質礎尚書大傅曰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注石材柱下質也石承當柱下而已不外出以為飾
也三代之事如周之禮樂庶事之備則等降之文皆
周制也
鋪首
後漢禮儀志曰施門户代以所尚為飾商人水徳以
螺首慎其閉塞使如螺也百家書曰公輸般見水蠡
謂之曰開汝頭見汝形蠡適出頭般以足畫之蠡引
[008-52b]
閉其户終不可開因効之設於門户欲使閉藏當如
此固宻也二說不同通俗文曰門扇飾謂之鋪首也
瓦
說文曰瓦土器也燒者之總名也禮記曰後聖修火
之利範金合土此瓦之始也周書曰神農作瓦器博
物志曰桀作瓦今以覆屋者也古史考曰夏后氏昆
吾氏作瓦史記龜䇿傳載宋元君之臣衛平曰桀作
瓦室注云昆吾氏作陶蓋為桀作也今屋之覆以瓦
[008-53a]
夏桀始也
塼
古史考曰夏世烏曹氏始作塼
藩籬
周公繇易至大壯之九三曰羝羊觸藩疏云藩籬也
左傳哀公十二年吳人藩衛人之舍則藩籬之固室
家三代之制也
臺榭
[008-53b]
爾雅曰觀四方髙曰臺有木曰榭山海經曰沃民之
國有軒轅臺黄帝内傳曰帝既斬蚩尤因之立臺榭
此蓋其始也
亭
西京苑内有望雲亭東京有金谷亭即是其制始於
漢也按秦制十里一亭則西漢之名亭亦因秦號
池
事始云風俗通曰孫子有湯池之說後人因此開地
[008-54a]
為池以養魚鱉記為池沼之始非也按孫子名武吳
王闔閭之臣也春秋之末人著書十三篇言兵事而
史記紂為酒池可以運舟文王以民力為沼謂其沼
曰靈沼樂其有魚鱉則池沼見於孫子之前逺矣黄
帝内傳曰帝既煞蚩尤昇為天子因之濬池沼蓋池
沼之起始於此也
砌臺
楊文公談苑曰今攃攃臺王公家作之以為林觀之
[008-54b]
景唐張仲素詩曰曉望臨春閣登髙下砌臺即知唐
來有之也
園
說文曰樹果曰園韓詩外傳曰黄帝時鳳止帝東園
巢於阿閣此疑為園名之始也
圃
說文又曰樹蔬曰圃莊子曰黄帝之圃此疑為圃名
之始也
[008-55a]
囿
說文又曰養禽獸曰囿蘇氏演義曰囿有也言有麋
鹿鳥獸也項峻治書曰人皇以九州為九囿此疑為
囿名之始也莊子有豨韋氏之囿文王之詩曰王在
靈囿
圏
畜羊豕曰圏閑牛馬曰牢召康公美公劉言執豕于
牢前漢有虎圏則圏之名出於漢代云
[008-55b]
事物紀原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