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a]
欽定四庫全書
事實類苑卷二十 宋 江少虞 撰
典禮音律
笛
馬融笛賦云裁以當簻使易持李善注謂簻馬策也裁
笛以當馬簻故使易持此說謬也笛安可爲馬策簻管
也古人謂樂之管爲簻故潘岳笙賦云修簻内辟餘簫
外逶裁以當簻者餘器多裁衆簻以成音此笛但裁一
[020-1b]
簻五音皆具當簻之上不假繁猥所以便而易持也
二
笛有雅笛有羌笛其形制所始舊說皆不同周禮笙師
掌教篪篴或云漢武帝時丘仲始作笛又云起於羌人
後漢馬融所賦長笛空洞無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
其背正似今之尺八李善爲之注云七孔長一尺四寸
此乃今之横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謂之横吹非融之所
賦者融賦云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
[020-2a]
所加孔後出是爲商聲五音畢而沈約宋書亦云京房
備具五音周禮笙師注杜子春云篴乃今時所吹五空
竹篴以融約所紀論之則古篴不應有五孔則子春之
說亦未爲然今三禮圖畫篴亦横設而有五孔又不知
出何典據
審聲
五音宫商角爲從聲徴羽爲變聲從謂律從律吕從吕
變謂以律從吕以吕從律故從聲以配君臣民尊卑有
[020-2b]
定不可相踰變聲以爲事物則或遇於君聲無嫌六律
爲君聲則商角皆以律應徴羽以吕應六吕爲君聲則
商角皆以吕應徴羽以律應加變徴則從變之聲已瀆
矣隋柱國鄭譯始條具之均展轉相生爲八十四調清
濁混淆紛亂無統競爲新聲自後又有犯聲側聲正殺
寄殺偏字傍字雙字半字之法從變之聲無復調理矣
外國之聲前世自别爲四夷樂自唐天寳十三載始詔
法曲與北部合奏自此樂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樂爲
[020-3a]
雅樂前世新聲爲清樂合胡部者爲宴樂古詩皆咏之
然後以聲依永爲成曲謂之恊律其志安和則以安和
之聲詠之其志怨思則以怨思之聲詠之故治世之音
安以樂則詩與志聲與曲莫不安且樂亂世之音怨以
怒則詩與志聲與曲莫不怨且怒此所以審音而知政
也詩之外又有和聲則所謂曲也古樂府皆有聲有詞
連属書之如曰賀賀賀何何何之類皆和聲也今管絃
之中纒聲亦其遺法也唐人乃以詞填入曲中不復用
[020-3b]
和聲此格雖云自王涯始然貞元元和之時爲之者已
多亦有在涯之前者又小曲有咸陽沽酒寳釵空之句
云是李白所製然李白集中有清平調詩三首獨無是
詩而花間集所載咸陽沽酒寳釵空乃是云張泌所爲
莫知孰是也今聲詞相從惟閭巷間歌謠及陽關搗練
之類稍類舊俗然唐人填曲多詠其曲名所以哀樂與
聲尚相諧㑹今人則不復知有聲矣哀聲而歌樂詞樂
聲而歌怨詞故語雖切而不能感動人情由聲與意不
[020-4a]
相諧故也
二
古樂有三調聲爲清調平調側調也王建詩云側商調
裏唱伊州是也今樂部中有三調樂品皆短小其聲噍
殺惟道調小石法曲用之雖謂之三調樂皆不復辨清
平側聲但比他樂特爲煩數耳
三
虞書曰戞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鳴球非可
[020-4b]
以戞擊和之至詠之不足有時而至於戞且擊琴瑟非
可以搏拊和之至詠之不足有時而至於搏且拊所謂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不自知其然和之至則宜祖考
之來格也和之生於心其可見者如此後之爲樂者文
備而實不足樂師之志主於中節奏諧聲律而已古之
樂師皆能通天下之志故其哀樂成於心然後宣於聲
則必有形容以表之故樂有志聲有容其所以感人深
者不獨出於器而已
[020-5a]
四
髙郵人桑景舒性知音聴百物之聲悉能占其災福尤
善樂律舊傳有虞美人草聞人作虞美人曲則枝葉皆
動他曲不然景舒試之誠如所傳仍詳其曲聲曰皆呉
音也他日取琴試用呉音製一曲對草鼓之枝葉亦動
乃謂之虞美人操其聲調與虞美人曲全不相近始末
無一聲相似者而草輙應之與虞美人曲無異者律法
同管也其知音臻妙如此景舒進士及第終於州縣官
[020-5b]
今虞美人操盛傳於江湖間人亦莫知其何如者爲吴
音
五
前世遺事於古人文章中見之元稹詩有琵琶宫調八
十一三調絃中彈不出琵琶八十四調蓋十二律各七
均乃成八十四調稹詩言八十一調人多不諭所謂予
於金陵丞相家得唐賀懐智琵琶譜一册其序云琵琶
八十四調内黄鍾太簇林鍾宫聲絃中彈不出須管色
[020-6a]
定絃其餘八十一調皆以此三調爲準更不用管色定
絃始喻元詩言如今之調琴須先用管色合字定宫絃
乃以宫絃下生徴徴絃上生商上下相生終於少商凡下
生者隔二絃上生者隔一絃取之凡絃聲皆當如此古
人仍須以金石爲準商頌依我磬聲是也今人茍簡不
復以絃管定聲故其髙下無準出於臨時懐智琵琶譜
調格於今樂全不同唐人樂學精深尚有雅律遺法今
之燕樂古聲多亡而新聲大率皆無法度樂工自不能
[020-6b]
言其義如何得其聲和
六
今教坊燕樂比律髙二均弱合字比太簇㣲下郤以凡
字當宫聲比宫之清宫微髙外方樂尤無法度律又髙
教坊一均以來唯北部樂聲比教坊樂下二均大凡北
人衣冠文物多用唐俗此樂疑亦唐之遺音也
七
今之燕樂二十八調布在十二律唯黄鍾中吕林鍾三
[020-7a]
律各具宫商角徴四音其餘或有一調至二三調獨蕤
賓一律都無内中管仙吕調乃是蕤賓聲亦不正當本
律其間聲音出入亦不全應古法略可配合而已如今
之中吕宫郤是古夾鍾宫南吕宫乃古林鍾宫今林鍾
商乃古無射宫今大吕調乃古林鍾羽雖國工亦莫能
知其所因十二律并清宫當有十六聲今之燕樂止有
十五聲蓋今樂髙於古樂二律以下故無正黄鍾聲只
以合字當大吕猶差髙當在大吕太簇之間下四字近
[020-7b]
太簇高四字近夾鍾下一字近姑洗髙一字近中吕
上字近蕤賓勾字近林鍾尺字近夷則工字近南吕髙
工字近無射六字近應鍾凡字爲黄鍾清髙凡字爲大
吕清下五字爲太簇清髙五字爲夾鍾清下法雖如此
然諸調殺聲不能盡歸本律故有偏殺側殺寄殺元殺
之類雖與古法不同推之亦皆有理知聲者皆能言之
此不備載也
八
[020-8a]
古法鐘磬每簴十六乃十六律也然一簴又自應一律
有黄鍾之簴有大吕之簴其他樂皆然且以琴言之雖
皆清實其間有聲重者有聲輕者材中自有五音古之
人名琴或謂之清徴或謂之清角不獨五音也又應諸
調予友人家有一琵琶置之虚室以管色奏雙調琵琶
絃輒有聲應之奏他調則不應寳之以爲異物殊不知
此乃常理二十八調但有聲同者即應若徧二十八調
而不應則是逸調聲也古法一律有七音十二律共八
[020-8b]
十四調更細分之尚不止八十四逸調至多偶在二十
八調中人見其應則以爲怪此常理耳此聲學至要妙
處也今人不知此理故不能極天地至和之聲世之樂
工絃上音調尚不能知何暇及此筆/談
九
元豐三年七月命劉凡范鍾定樂八月凡言太常鐘聲
三等王朴一李照二胡瑗阮逸三王樂之太髙太祖皇
帝所常言不待論而後明仁宗皇帝景祐中命李照定
[020-9a]
樂乃下律法以取黄鍾聲見時人習舊疑其太重照樂
由是不用皇祐中阮逸定樂比王朴㣲下而聲律相近
及鑄大鐘或議其鬱弇内亦不用於是郊廟依舊用王
朴樂然王朴鐘磬太髙聖人作樂必紀中和之聲所以
道中和之氣清不可太髙重不可太下使八音恊諧歌
者從容而能永其言乃中和之謂也乃請下朴樂二律
以定中和之聲又禮官楊傑言金聲闕/ 容失之則重
石聲温潤失之則輕土聲函胡失之則下竹聲清越失
[020-9b]
之則髙絲聲纎㣲失之則細革聲降天失之則洪匏聲
闕/聚失之則長木聲無餘失之則短惟人禀中和之氣
而有中和之聲足以權量八音使律吕皆以人聲爲度
以聲歌一言言雖永不可過其聲故先儒云依八音而
制樂託樂器以寫音樂本倣樂清詳人樂以歌爲本聲
必依永律必和聲元豐/聖訓
乾徳樂
乾徳四年闕/ 禮樂節刋正闕/備有司奏其詞典但少
[020-10a]
宗廟殿庭宫懸三十六架加鼓吹熊羆十二年按樂禮
朝㑹登歌用吾闕/ 郊廟闕/ 瑞迴伏至樓前奏采茨
之曲御樓奏隆安之曲各用樂章闕/ 八佾之舞以象
文徳武功請用𤣥徳升聞天下大定之舞率從其請玉/壺
清/話
二
乾徳四年詔太常寺太廟㑹復用二舞先是晉天福末
契丹之亂中朝多事遂廢之至是始復是嵗冬至御乾
[020-10b]
元殿始用雅樂登歌國朝聞/見録
馮言善琵琶
馮瀛王道徳度凝厚事累朝貌山立其子言時浮俊無
檢爲少卿善琵琶妙出樂府世無及者父貽書戒之畧
不少悛一日家宴因欲辱之處賤伶之中執器立於庭
奏數曲罷則以纒頭縑繦隨衆伶給之言置縑繦於左
肩抱琵琶按膝長跪厲聲呼謝而退家人大笑於箔回
告於父曰能爲言進此伎於天子否凡賓僚飲聚長爲
[020-11a]
不速酒酣即彈琵琶罷作詩偘然而自謂曰馮三絶及
撰昭憲太后諡議舉歎服玉壺/清話
律中生六事
律管假氣之管以銅爲之古則以銅玉爲者防人増減
令法有失耳用十二管始以黄鍾之律是十一月子律
長九寸十分之一圍九分黄鍾帝使伶倫斷解谷之竹
而吹之爲黄鍾之宫制十二筩以聴鳳鳴雌雄各六故
十二律吕也一於律中且歴所數二律中生聲樂三律
[020-11b]
中生禮四度其長短生分寸尺丈引也其法本取律管
中容黍之廣度九十分黄鍾之長一爲一分十分爲寸
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也五量多少生其量者
龠合升斗斛也先黄鍾之龠實黍中者一千二百粒盛
龠中以井水凖其槩十龠爲合十合爲升十升爲斗十
斗爲斛五量嘉矣其器用銅方内而圓其外有音/桃其
上爲斛其下爲斗左耳爲升右耳爲合龠狀似爵以麋
爵禄上三下二參天兩地圓而函方左一右二隂陽之
[020-12a]
象也六稱法生平律中取黄鍾之重龠容一千二百粒
黍重一十二銖兩之爲兩二十四銖爲一兩十六兩爲
一鈞四鈞爲石也古之爲鍾之法形如環珠爲肉孔爲
好肉厚而好少也鍾者稱之權也都謂之權衡衡即稱
衡凡律度量衡用銅者名同名也取同之名以合於同
也所以同天下齊風俗也銅爲物至精不爲燥濕變其
節不爲風雨暴露改其形是以用銅焉是以帝王和如
聲律謹於三量慎於法度惟今聖朝能行焉諸國之異
[020-12b]
制則不混同也隂陽既和時序大順不外於物必納於
歸故也曰以利兆民正天下於一同四海之歸也賛寧/要言
嘉量
周之用深尺内方尺而圓其外不實六十四升積百三
分六千八百分千二百八十龠之實也深尺十寸之尺
也内方尺者八寸之尺也圓其外者圓闕/相往來之數
也其臀一寸者深也其耳三寸者深也由是而規圓之
以圓函方之法也必以圓而函方者欲其聲圓也必爲
[020-13a]
耳於左右者欲其聲闕/韻也亦猶鍾之有乳也漢斛之
法方内而圓其外其旁九釐五毫其實十斗積百六十
二萬分二千龠之實也不言深而言方者無尺寸之别
也圓其外者亦相生之數也其上爲斛其下爲斗左耳
爲升右耳爲合夫耳者謂升合耳形附於斛之左右也
今之升合皆方制之而斛方寸深一凡六寸二分是一
方分置算而然也龠其狀似爵者謂如爵也今之所闕/
深八分一釐亦一方分置算上下二者謂斛在上并
[020-13b]
升合爲三也斗在下升合爲二也圓而函方斛之形也
上下皆同也今上以圓函方下爲升斗而已左一右二
者升在上而左合在下龠在下而俱右也今合龠俱右
上而升在左下崇義失之於前而胡瑗阮逸踵之於後
也夫斗斛非是而欲考正黄鍾安可得也東齋/紀事
九鼎
九鼎國之厚寳也古之帝王必鑄鼎然有多例一鑄鼎
煉丹以求仙去如黄帝是也一以爲烹熟品飪如陪鼎
[020-14a]
以食是也一鑄鼎象物以作國圖而天下之美惡如大
禹鑄九鼎是也一奉供宗廟如祭器是也然其取出五
金如東漢漅湖黄金鼎黄帝煉昔山之銅以鑄鼎則清
金也其次鐡鼎尊卑共用唯白金無聞焉爾雅白鼎絶
大謂之鼐圓合上謂之闕/注鼎歛上而小口附耳外謂
之鈛注鼎耳在表也歛足者謂鬲注鼎曲脚也夏是則
成竭郢天子位還遷九鼎於亳都至大闕/而有惡徳蓋
以品代君也殷亡遷鼎於洛也夏都平陽及安邑如夏
[020-14b]
桀亡鼎遷於亳乃闕/ 也此來論是殷凡㡬遷都鼎遷
來其地多不明白惟周遷商鼎分曉焉禹鼎制度則左
傳所謂夏方有徳逺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
爲之備使民知神奸者圖鬼神百物之形使民逆知之
故民人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魍魎莫能逢之則於揚
州鼎象章江怪物牛渚磯水府鰐蛇蟲蜮皆鑄形書
處令揚州之民懸防也故王子年拾遺云上古鑄鼎器
皆圖鸐形出幽州羽山之北人面鳥喙八翼一足毛色
[020-15a]
如雄行不踐他其聲似鍾磬笙竽也然鸐不聞灾害圖
之奚利郭通曰此不害物虫入必兆灾福得民預知茍
鑄幽鼎必圖弁山之暴器也詳其禹鼎不止圖山川鬼
神猛鷙之物抑又每州民户地里寛狹皆可知也故後
語云九鼎寳器必由據九鼎按圖籍注云秦據得周九
鼎自然業次如九州户籍圖書也或問鼎之大小郭通
曰昔周㣲弱秦武王以兵臨周以求九鼎王患之顔率
說齊來救及秦兵退顔率謂齊曰夏亡鼎歸商商滅歸
[020-15b]
周其數九一鼎九萬人挽之九九八十一萬人也鼎未
入齊必經魏魏豈不愛鼎耶由是觀之鼎大可知也周
威烈王二十二年九鼎震及秦武王有闕/好力士及平
韓取置陽遂窺周室與孟說舉龍文之鼎武王絶臏而
卒可以對舉之者知其小也或問曰周武王遷商鼎闕/
有今及郡知渡何河耶通曰如顔率言一鼎用九萬人
士卒師徒器械備具焉詳闕/時造舟馬梁越明泮而至
洛必矣雖遷徙至河南時安置未得所成王定鼎於郟
[020-16a]
鄏城也或問爲在朝廟耶通曰雖云左宗廟右社稷凡
宫室有東西廟曰廟置在宫闕/廟也是以後語謂之發
器後世謂之大寳之器言龜與鼎也或問曰二周鼎何
所通曰帝王世紀中秦昭襄王自稱西帝攻周廢赧王
取九鼎事頗蒙昧或問曰漢桓平何言鼎沒泗水耶通
曰秦本記亦云二十八年使千人沒泗水求鼎不獲已
而漢武汾隂獲鼎東漢漅湖獲黄金鼎焉累朝所得皆
制度輕小鼎也梁書何予李隠逸武帝闕/之請更鑄九
[020-16b]
鼎曰鼎者神器有國之先也唐貞觀二十一年六月遂
州涪水中獲古鼎受五石三斗至天后朝梓橦縣江中
獲鼎受十六斛篆文曰王李五百代至萬嵗通天二年
四月勅鑄九鼎成計用青金五十六萬七百一十二斤
焉豫州鼎名永昌髙一丈八尺受一千八百斛莫州名
武興雍州名長安兖州名目觀青州名少陽徐州名車
原揚州名江都制州名金陵梁州名成都惟豫州鼎大
八州各髙一丈四尺受一千二百斛鼎上各圖寫本州
[020-17a]
産物之象鍾紹京等題請各鼎用十萬人牛象等自𤣥
武門外曳入置於明堂之庭各依方向安置焉𤣥宗開
元薛謙光獻九鼎銘宰臣以豫州鼎銘武后所製有𤣥
宗御名便爲符瑞請付史舘明皇甚悅焉乾元中三殿
上安銅鼎上津汚流占曰必雨之候果信矣此又小鼎
也賛寧/要言
[020-17b]
事實類苑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