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潁川語小卷上 宋 陳叔方 撰
古文孝經罕有也字今人所讀乃明皇本用也字頗多
漢書賈誼服賦罕有兮字史記本則多有之楚狂接輿
歌史記作徃者不可諫兮來者猶可追也比論語多二
字宛是楚辭句法莊子所載亦有也字無兮字漢石經
本同
古文孝經云子曰閨門之内具禮矣乎嚴父嚴兄妻子
[001-1b]
臣妾猶百姓徒役也司馬温公指觧謂刑于寡妻至于
兄弟以御于家邦與此章何以異唐明皇時國子博士
司馬貞議曰案其文是比妻子於徒役文句凡鄙不合
經典必非宣尼正說二者之論不同愚謂賤百姓輕徒
役乃後世庸暴之君耳古人未嘗不以民為貴以徒役
為重事妻子臣妾雖下於我而其理有不可忽者存如
待百姓徒役得其心則順失其心則違兹顧可不謹耶
諸經皆有緯尚矣先儒謂䜟緯起漢哀平間然曹襃何
[001-2a]
休鄭康成樊英之徒好之甚篤康成之解經襃之定禮
皆引以為據今日至有不識其名者况復傳誦且如易
之緯有六種曰稽覽圖曰乾鑿度曰坤靈圖曰通卦驗
曰是類謀曰辨終備隋志所載乃有八卷鄭氏注今傳
於世者稽覽圖二卷是類謀一卷辨終備一卷坤靈圖
一卷通卦驗二卷又有乾元序制記一卷却無乾鑿度
當俟識者諸書引孔子之語亦多見於緯文
文有以一字自為經緯者如詩序所美非美然論語其
[001-2b]
然豈其然乎句法最嚴潔亦有一字自經緯於數句之
間者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又
云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又政者正也子帥
以正孰敢不正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是也道可道非
常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語
亦近是有以兩字自為經緯者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此
語猶複而成章若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
地八天九地十則旁無一語之助而經緯井然又有以
[001-3a]
句之上下兩字聨属者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
窒惕中吉又云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
才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
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又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隂而抱陽又曰知常容容乃公公
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莊子正則靜靜則明明則
虚虚則無為而無不為也有以兩字錯綜而成文者如
天保下報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歸美以報其
[001-3b]
上焉只用君臣二字為經以上下二字為緯似對不對
以盡其義大扺作文之法變化無窮布在方册讀而不
玩其辭則其義不能盡見摭此數者餘可以例通矣
作文語法渾渾正正怪怪竒竒前輩評之詳矣洪文敏
聚經子諸史句目曰法語精語者採擷尤宻却未有考
論文句之或長或短標之為後作凖程者因摭諸書之
語叙其大略於後凡句之短者二字三字為竒其長有
引而至於十五六字至二十字者亦為竒讀之不覺其
[001-4a]
長而損其一字則不成句不可讀此古人至妙之法如
南宫縚之妻之姑之䘮之類恐洪氏諸語未必盡收且
如二字三字之嚴者曰敷賁肇禋才難是也曰天行健
朋盍簮弔由靈胥皷南乘乘黄是也其稍寛者曰弗弔
何居無違是也曰揚之水怨有同利艱貞美反正從夏
南莫春者身中清是也潘子真詩話論檀弓云進使者
而問故夫子之所以問使者使者之所以答夫子一進
字足矣約不失一辭可謂至確愚觀約而理到固難若
[001-4b]
豐而不餘者尤難如詩大序云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
舞之足之蹈之也亦一字不可損檀弓云所舉於晉國
筦庫之士七十有餘家中庸云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
弗失之矣詩晉無衣序云其大夫為之請命乎天子之
使而作是詩也家語云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
問豈可及乎老子云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
下之此數語者雖長而猶有句讀可析未見其為竒也
有一句而長不可去一字者如孝經云非至德其孰能
[001-5a]
順民如此其大者乎内則云必求其寛裕慈惠温良恭
敬愼而寡言者使為子師穀梁傳昭公四年云有若楚
公子圉弑其兄之子而代之為君者乎說苑稱子曰魯
國之以衆相凌以兵相暴之日久矣又易繫辭云其出
入以度外内使知懼此雖十字而立言森宻望之使人
敬畏可謂法語易有兩句皆長而竒甚者曰夫易彰徃
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偹矣
論語未嘗以竒稱而語竒尤甚如曰豈若匹夫匹婦之
[001-5b]
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又曰且而與其從辟
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此亦兩句俱長之法在
史記多有之吕不韋傳云則子無幾得與長子及諸子
旦暮在前者爭為太子矣豫譲傳云然所以為此者將
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魯仲
連傳云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後知
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韓文公深逹此意其文雖尚竒
崛至上宰相第三書頗用長句如曰天下之所謂禮樂
[001-6a]
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又曰豈復有所計議能補於
周公之化者哉又曰設使其時輔理承化之功未盡章
章如是又曰山林者士之所獨善自養而不憂天下者
之所能安也又曰惴惴然惟不得出大賢之門下是
懼此篇布置宏闊如長江大河非此句法則不相稱韓
之所以為竒也又有兩長句而語合者如前所謂辟人
之士辟世之士為賢公子非賢公子僅一二字不同此
其句法尤不易得孟子乃有數句皆長而語復合者我
[001-6b]
豈若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哉繼之曰與我
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吾豈若使是君為堯
舜之君哉吾豈若使是民為堯舜之民哉吾豈若於吾
身親見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
後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
予覺之而誰也雖然以論語較之則又有大不侔者如
云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譬猶一串白
玉數珠顆顆圓淨連連而不雜語法之清空精到無以
[001-7a]
復加矣
女媧氏古之女主也傳言女媧補天蓋補天道之闕猶
仲山甫補衮職之闕爾列子云鍊五色石以補天斷鼇足
以立四極舉世然之何也仲山甫之補衮果補衮衣哉
隂之佐陽柔之承剛女之助男此正補天立極之義也
原注女媧古天子/風姓出列子注
史家罕載簡牘之語趙壹傳有皇甫規與壹書其略曰
蹉跌不靣企德懷風虚心委質為日久矣側聞仁者愍
[001-7b]
其區區冀承清誨以釋遥悚又云儻可原察追修前好
則何福如之謹遣主簿奉書下筆氣結汗流竟趾壹報
曰君學成師範搢紳歸慕仰髙希驥歴年滋多旋轅兼
道渇於言侍沭浴晨興昧旦守門實望仁兄昭其懸遲
以貴下賤握髮垂接又云仁君忽一匹夫於德何損而
遠辱手筆追路相尋誠足愧也其徃復辭語稍近於今
亦可見東漢時簡牘體製也
史書非出一手故其間多異同亦有一事而重見者如
[001-8a]
武后問狄仁傑薦宰相語仁傑傳所載甚詳張柬之傳
中復有之漢書則不然每云語見某傳似不重複矣至
於酈食其見漢髙祖輟洗事既載之髙祖紀又載之食
其傳果何謂也
揚子雲後於太史公者也史記相如傳乃引揚雄語此
後人續之非遷筆明矣韓昌黎作毛頴傳謂結繩之代
以及秦事無不纂録蓋謂秦始皇時也又曰及至浮圖
老子外國之說皆所詳悉浮圖之書秦時未至中國不
[001-8b]
知何所考而云
駐蹕之地目為天府蓋尊君也嘗考周禮春官有天府
之職云天者尊所藏若天物然莊子齊物篇孰知不言
之辯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謂之天府荀子大略篇好
士不倦是天府也史記蘓秦傳乃以燕為天府姑摭此
數處惟周禮之說為尊且美耳
劍曰南劍雄曰南雄和曰西和蓋郡有同名以方别之
温為永嘉郡俚俗因西有嘉州或稱永嘉為東嘉然圖
[001-9a]
志曰永嘉譜曰永寧徧攷前軰題識處未嘗用東字為
傳記無有也近時綸誥中或用東嘉二字殆未詳考云
尚書左右司謂之都司都司官不重戴者有罰所以嚴
其人也都曹乃刑部都官古之司𨽻校尉今稱都司為
都曹非也檢正諸房文字乃中書門下省非尚書省謂
檢正為都司之長誤矣詞翰引用處當審其是
本朝奏事時雖宦者亦逺避而杜詩云朱衣只在殿中
間不知所指朱衣為何官今考朱衣者乃臺省引班之
[001-9b]
小吏耳朱衣引馬黄金帯蓋詠宰相之貴也今宰相出
乘馬時二人朱衣而前趨者為朱衣一人紫衣而騎導
者為引馬皆直省官也唐宰相早朝列炬甚盛今馬前
惟秉燭一枝所謂煌煌火城安在哉
亞飯三飯四飯皆飯而作樂王燕飯食皆令奏鐘鼓孔
子曰三飯謂朝夕日中此大夫之禮也
今省部曰帖皆公移也惟帖俗以子稱文昌雜録上司
尋常追呼下司吏屬只以片紙書所呼呌因依差走吏
[001-10a]
勾集
姓氏之學散漫久矣世鮮習者徃徃自幼至老竟莫知
其身從何來且以陳姓言之左傳稱為神明之後蓋自
舜也古者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如
舜生姚墟以姚為姓封於虞即號有虞氏其子孫更不
得賜姓即以虞為氏舜之後封於陳則是陳與虞同姓
而異氏可以類推史記稱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
其國號者是也許氏云族者氏之别名也姓者所以統
[001-10b]
繫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孫之所自出也故世
本之篇言姓則在上言氏則在下此論最為明白然觀
史記之語則有未喻者其叙老子曰姓李氏注謂李氏
女所生因母姓則姓氏亦有出於母者何也禹之母吞
薏苡而生禹因姓姒契之母吞乙子而生契因姓子則
又詭異之甚者要是衆仲及許愼之語柳芳之論為可
信餘不必惑大觀中永嘉仰孝子忻有富族求婚忻忻
辭之著同姓圖曰姬周鄭江與仰同姓百世不通婚姻
[001-11a]
正縁後世論氏而不及姓故忻特行之其知本之君子
歟原注朱文公解周易参同契乃稱鄒訢多不曉其義/蓋以鄒本春秋邾子之國氤氲訢合訢即熹也司馬
温公在洛一日着深衣散歩洛水堤上過邵康節天津/之居謁曰程秀才既見乃温公也康節問其故公笑曰
司馬出程伯休父故曰程也二公/學問無所不通蓋詩所謂善戲云
古者名與字皆可相呼於朋友間如曽子怒子夏曰商
汝何無罪是也後世惟相呼以字而不相名矣乃有以
字自稱於人而不名者昨見觀風堂帖所刋林和靖二
詩皆直書君復奉呈某人秀才君復乃和靖字也而書
[001-11b]
之與名不異因攷顔籕髙儉房喬封倫皆隋末唐初人
其時惟稱師古士亷𤣥齡德彝而未嘗有名之者此蓋
以字行於時故師古注漢書直稱顔師古𤣥齡注管子
亦直稱房𤣥齡也但舊唐書既明言房喬字𤣥齡而新
唐書乃謂房𤣥齡字喬又謂顔師古字籕不知歐陽文
忠公遂以字易其名何謂也後之覽者何以辨其名與
字之是非耶劉子𤣥名知幾以𤣥字諱嫌故以字行徐
有功本名宏敏避孝敬皇帝諱故以字行無可疑者髙
[001-12a]
儉傳稱儉字士亷閻遜傳稱遜字立德崔元翰傳稱元翰
名鵬其傳中乃悉以士亷立德元翰為稱是竟以字作
傳而不名何也封德彝既以字顯而傳獨書名又何謂
也若郭子儀字子儀張嘉貞字嘉貞李嗣業字嗣業白
元光字元光侯仲莊字仲莊其字與名混而為一甚簡
便矣
俗稱爺爹父也嬢媽母也父母為正名猶言天地也爺
爹嬢媽尊之愛之之聲猶天之云髙髙明明不可得而
[001-12b]
名也凡所尊所愛而又敬之德之如父如母者故亦以
此稱之姆者女師也孃者少女之稱非母也爹本屠可
切亦陟斜切又爸蒲可切㸙之邪切皆父之稱郎罷者
爸之訛也爺古只作耶字姐亦母稱女之長者也哥本
聲也無其義今人以配姐字為兄姊之稱云
伯父叔父同姓尊長之稱為父之兄弟也曰伯曰叔者
長幼之序非實指其人也惟婦人稱其夫之兄弟則曰
伯叔蓋不可隨夫而兄之弟之矣而又無他名遂因長
[001-13a]
幼之序以為之稱焉伯舅叔舅異姓尊長之稱為母之
兄弟也妻之父曰外舅妻之母曰外姑此見於爾雅蓋
婦稱夫之父母曰舅姑則以此稱妻之父母為甚正俗
呼丈人丈母竟亦近之然稱他人妻之父曰丈人則未
穩惟曰令外舅可也若云令岳鄙謬甚矣趙邠卿注孟
子云禮謂妻父曰外舅堯以女妻舜故謂舜甥此甥謂
婿也左傳楚文王過鄧鄧祈侯曰吾甥也此甥謂姊妹
之子也謂我舅者吾謂之甥二者似可通稱若加外字
[001-13b]
則直為姊妹之子矣史記作外生晉史亦作外生惟三
國志作男外甥其義一也
姪徒結切禮大夫不名世臣姪娣姪是妻之兄女娣是
妻之妹又左傳姪其從姑謂我姪者我謂之姑是也今
謂兄弟之子為姪蓋取字林音義作丈乙切呼之古史
傳所未詳自唐至本朝諸書稍見之如狄仁傑諫武后
云姑姪與母子孰親猶指武姓人為姪也此字惟可施
之書問以便人情或有所著作不若稱兄之子弟之子
[001-14a]
從子族子之為得也
兄弟之子猶子也正如孔子謂回視予猶父予不得視
猶子之義乃視之如子也今人便以猶子為稱殆不可
曉凡文字中曰能曰猶曰果然皆獸名假借以為義猶
即猶豫是也豈可單用左傳稱内嬖如夫人者六人亦
如二君之義言待寵妾之過禮也今有上僣之妾便目
為如夫人或呼為側室殊不知卿置側室乃衆子也卿
得以立此一官也禮稱妻將生子居側室此又為妻生
[001-14b]
子時所居之室豈妾之稱哉大抵世俗稱謂多失其義
惟以令尊呼父以内稱妻尚可通若謂閤正為令政令
嗣為令似令女為令愛及僕妾稱盛寵盛綱之類傳習
已深不覺其謬亦不可得而革矣惟立言之士宜審其
辭㫖之雅馴者用之可也
俗稱叔父之妻作式荏切稱母兄弟之妻作巨禁切其
字則從審從今而加女於左實無文義而舉世用之莫
明其所從来案張太史明道雜志云嬸者世母之聲妗
[001-15a]
者舅母之聲蓋二合也如張所說乃用梵音二合則如
廣韻二十為廿如捨切俗作念之類耳亦罔所稽據今
姑存之集韻於嬸妗字下注但云俗呼叔母為嬸舅母
為妗而已當俟博知者辨之
丈人蓋父行也稱人之父曰丈者所以父其父也以某
丈相呼者尊之也史記荆軻傳云家丈人召髙漸離擊
筑索隱曰劉氏云謂主人翁韋昭云古者名男子為丈
人尊婦嫗為丈人又漢書宣元六王傳所云丈人謂淮
[001-15b]
陽憲王外王母即張博母也古詩云三日斷五匹丈人
故嫌遲是也據此所說其尊特甚自唐以來所稱猶可
考且以杜少陵詩觀之或髙官或文人或貴盛有地望
者皆以丈稱如射洪李四丈鄭十八著作丈薛十二丈
南史李鄠縣丈人之類非一其最敬仰者韋左丞丈又
曰河南韋尹丈人皆韋濟也濟嗣立子嘗為太原尹文
雅有政事著先德詩四章世服其典雅三世居左轄故
少陵詩云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眞則其人可知矣李
[001-16a]
十丈判官李曛也曰我丈時英特魏六丈少府魏佑也
曰鄭公四葉孫李大夫七十丈李勉也曰王孫丈人行
盧五丈參謀盧琚也又贈李十五丈秘書文薿云孤陋
忝末親等級敢比肩沈八丈膳部東美云通家惟沈氏
又云禮同諸父長此二者則以親戚或通家之舊亦行
軰之長者惟蘓州李二十五丈長史云星拆台衡地又
曰一毛生鳳穴乃貴家子弟耳少陵亦以丈稱之有所
敬也柳子厚寄許京兆孟容書稱五丈座前韓昌黎作
[001-16b]
扶風郡夫人盧氏墓誌云吾父友惟韓丈人宋朝富鄭
公素以丈事范文正一日取簿擇監司范公以筆勾倒
某人富公呼范公曰十二丈則是一筆此又見之書牘
見之銘墓見之口談皆可證也又案王岐公撰光禄卿
王師言罕墓誌銘云罕乃岐公之叔父行也第六既以
年德尊又其子弟多與公卿游故自今丞相臨川公而
下皆稱為六丈此最分曉
趙盾比夏日衰比冬日此以人况日也後有以月况人
[001-17a]
者春月如美女夏月如循吏秋月如翰林冬月如御史
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蓋禮既卒哭而後諱不敢
斥言其名故曰諱則是未祔之前猶以生事之不曰諱
也生曰名死曰諱古今通義典籍昭然今世俗問人之
名者類曰諱某而不曰名某是其人未死而先加之以
諱儒冠搢紳亦且互相傳習畧不悟其為謬者况諱之
為言避也又忌也隱也不曰名某而謂之避某忌某又
取何義下俚之人遂有台諱之語猶言台忌尤為可笑
[001-17b]
也國之廟諱著於令甲臣子所當謹避凡作文者須易
以他字不必科塲為然禮所謂詩書不諱者謂教學之
事恐失其本義臨文不諱者謂臨禮文之事行禮之時
有所妨者非謂執筆作文也史記及前漢書諸帝本記
不書名諱後漢而下皆異代人所述始有諱秀諱操之
文莊嚴徹通避之惟謹此猶史之文也如唐之以治為
理不特陸宣公奏議為多而韓文公諸人應有所作亦
曰理亂蓋髙宗諱也國朝祖宗廟諱皆不難避其習熟
[001-18a]
於文字間者不過數字如聖祖名元/也及嫌名第一字垂/也
仁廟嫌名第二字正/也第六字證/也英廟嫌名第八字丕/也第
十四字孺/也神廟嫌名第一字明/也第二字勉/也欽廟嫌名第
四字全/也第五字圓/也及舊諱三兩字耳辭章之士往往易
犯而不自知却有書治亂為理亂者乃為唐諱何也洪
文敏公作夷堅支志以丙為景此雖唐所諱而洪公曽
祖少保名炳故借此字用之非無謂而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