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f0010 表度說-明-西洋熊三拔 (WYG)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六
 提要
  表度説       天文算法類一推歩之/屬
    臣/等謹案表度説一卷明萬厯甲寅西洋人
    熊三拔撰三拔有泰西水法已著録是書大
    㫖言表度起自土圭今更創為㨗法可以隨
    意立表凡欲明表景之義者先須論日輪周
    行之理及日輪大于地球比例彼法别有全
[000-1b]
    書此復舉其要略分為五體一謂日輪周天
    上向天頂下向地平其轉于地面俱平行故
    地體之景亦平行一謂地球在天之中若令
    地球不在天中則在地之景必不能隨日周
    轉且遲速不等矣今春秋二分日輪六時在
    地平上為晝六時在地平下為夜非在正中
    而何一謂地小于日輪從日輪視地球止于
    一㸃若令地非一㸃則隨在地面不得見天
[000-2a]
    體之半必上半恒小下半恒大而為半地之
    厚所礙矣一謂地本圓體故一日十二辰更
    叠互見如正向日之處得午時其正背日之
    處得子時處其東三十度得未時處其西三
    十度得巳時若以地為方體則惟對日之下
    者其時正處左處右者必長短不均矣一謂
    表端為地心凡立表取景必于兩平面之上
    求得兩種景其一立表平面上與地平成直
[000-2b]
    角其所得景直景也如山岳樓臺樹木等景
    在地平者是也其一横表之景倒景也如向
    日有墻于其平面横立一表于地平為平者
    是也末言表式表度并節氣時刻推算之法
    繪畫日晷術皆具有圖説指證確實夫立表
    取影以知時刻節氣厯法中之至易至明者
    然非明於天地之運行習于三角之算術則
    不能得其確準是時地圓地小之説初入中
[000-3a]
    土驟聞而駭之者甚衆故先舉其至易至明
    者以示其可信焉
  簡平儀説      天文算法類一推歩之/屬
    臣/等謹案簡平儀説一卷明西洋人熊三拔
    撰據卷首徐光啟序蓋常㕘證于利瑪竇者
    也大㫖以視法取渾圓為平圓而以圓測量
    渾圓之數凡名數十二則用法十三則其法
    用上下兩盤天盤在下以取赤道經緯故有
[000-3b]
    兩極線赤道線節氣線時刻線地盤在上以
    取地平經緯故有天頂有地平有髙度線有
    地平分度線皆設人目自渾體外逺視其正
    對大圓為平圓斜倚於内者為撱圓當圓心
    者為直線其與大圏平行之距等小圏亦皆
    為直線地盤空其平圓使可合視二盤中挾
    樞紐使可旋轉用時依其地北極髙度安定
    二盤則赤道地平兩經緯交錯分明凡節氣
[000-4a]
    時刻髙度偏度皆可互取其數天盤用方板
    上設兩耳表以目測影地盤中心繫墜線以
    視度分立用之可以得太陽髙弧度既得太
    陽髙弧則本時諸數皆可取焉蓋是儀寫渾
    於平如取影於燭雖云借象而實數可推弧
    三角以量代算之法實本於此今復推于測
    量法簡而用㨗亦可云數學之利器矣乾隆
    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000-4b]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臣/陸 費 墀
[000-5a]
欽定四庫全書
 表度説熊三抜/口譯
             明 周子愚 撰
  表度説五題
厯家有渾天儀有平儀有圭表有正方案以測七政星辰
髙下之分以察日至之景以審日月方位因而隨時隨地
可用測驗日輪髙下度分及午正初刻也有法於此任意
立表取景以表景度分得日髙度分甚為簡便第欲明表
[000-5b]
景之義先須論日輪周行之理及日輪大于地球之比例
二論為説甚長俱有全書今特舉要畧作五題焉
 第一題
日輪周天上向天頂下向地平其轉于地面俱平行故地
      體之景亦平行
      解曰周天三百六十度分為四圏分毎分
      九十度所謂周天象限也試如上圖午酉
      子邜周天也午酉象限九十度也日輪自
[000-6a]
夘向午毎刻行三度四十五分八刻為/一時毎時平行三十度
至午得三時自午向酉亦如之故一周得十二時終古如
此因知其終古平行也其所照物景周行地面亦平行也
令日輪在甲照乙地球其景必至丙日在甲向午上行一
度景在丙亦向子下行一度故景與日輪恒平行相等

 第二題
地球在天之中
[000-6b]
      解曰令地球不在天中在其一隅如上圖
      丁為天中設地球在乙日輪在甲照乙地
      球其景必至丙則地之景必不能隨日輪
      而平行轉周盖日行從甲過戊至丙景必
從丙過己至甲是日輪行大半圏分而景行小半圏分遲
速不等甚矣依第一題日輪與景不得不平行相等故不
得言地球不在天中也又春秋二分日躔赤道晝夜平是
因地在天中故日輪六時在地平上為晝六時在地平下
[000-7a]
為夜非在正中而何
 第三題
地球小于日輪從日輪視地球止於一㸃
      此題全説見天地儀解今約畧論説以明
      表景之理焉依第二題地在天中而分日
      天為兩平分欲分圏界為兩平分其徑線
      必過圏心如上甲乙丙線分圏于甲丙必
過乙心而為兩平分令不過心而過心之上或下如丁戊
[000-7b]
己線過戊在圏心之上而兩分圏界于丁己則非兩平分
也今地球分日天為兩平分隨人所至地面恒得見天體
之半又春秋二分晝夜平故其大比日天當止一㸃令非
一㸃而為大如戊庚即人在戊地面不得見天體之半其
地平線平行至丁己亦不能分日天為兩平分也從日輪
視地既小如一㸃今從地視日乃大如小車輪者日輪本
大于地球一百六十倍故也此論見乾坤體義
 第四題
[000-8a]
地本圜體
解曰凡物有本像焉地之本像圜體也世有云天圜地方
動静之義方圓之理耳今先論東西後論南北合証
地圜之㫖
日月諸星雖毎日出入地平一遍第天下國土非同時出
入盖東方先見西方後見漸東漸早漸西漸遲如有人居
東又一人居西東西直相去試七千五百里則東人見日為
午正初刻此際西人乃見日在禺中為己正初刻也周天
[000-8b]
三百六十度毎度為地二百五十里若相去百八十度則
東方之午為西方之子相去九十度則東方之午為西方
之夘矣餘度俱依此推
       如上圖午酉子邜為日天甲乙丙丁為地
       球令日輪在午而人居甲即日正在其
       天頂得午時人居丙即得子時日在其
       天頂衝也東去甲九十度居丁得酉時
日既過其天頂将沒于地則午甲丙子為其地平也西
[000-9a]
去九十度居乙即得邜時日向其天頂方出于地亦午甲
丙子為其地平也依此推筭令日輪出地平在邜人居丁
得午時居乙得子時矣此何以故地為圜體故日出于邜
因甲髙與乙障隔日光不照故丁之日中乙之半夜也若
       地為方體者如上甲乙丙丁則日出邜
       凡甲乙丁地面人宜俱得邜日入酉宜
       俱得酉不應東西相去二百五十里而
       差一度又七千五百里而差一時也故
[000-9b]
明有時差者不能不信地圜也又丁乙與甲異地即異天
頂即異日中而又與甲同邜酉即丁之午前短午後長矣
乙之午前長午後短矣獨甲得午前後平耳而今之半晝
分天下皆同何也則明有半晝分者不能不信地圜也
或問曰此理甚明矣然于言兩地相逺一得午一得子晝
夜時刻天下各異何自驗之乎曰敝國諸儒多習厯象之學
推驗大地經緯度數皆與天應以為推筭七政測量地海
之用其推驗緯度稍易大抵用午正日晷或星髙及南
[000-10a]
北二極取之其推驗經度稍難必于月食取之夫月食與
日食異日或食或不食或食而分數多寡時刻先後隨地
各異月之食限分數時刻天下皆同但入限有晝夜人有
見不見耳今以之推顯地度毎測得一處月食甚于子即
他處在其東者必食甚于丑矣在其西者必食甚于亥矣
可見此一方之子時乃東方之丑時西方之亥時也若兩
地相去九十度則東方見食于子者西方見食于酉矣若
相去百八十度則此方見食于子者彼方必于午不見食
[000-10b]
矣盖月食有定而天下之見食各異又毎去九百三十七里
半而差一刻可見時刻天下各異各以日到本天頂為午
正初刻也又月平行自西而東一日大約十三度强毎一
時約一度五分度之一其所離列宿次舍毎時各異故西
土厯家欲知兩地東西相去道里之數即兩地相約于同
夜測月輪與某星同經度分為何時刻分如東方與此星
同度分為子而西方與同度分為丑相隔一時即東西相
去遠七千五百里也以此推之知天下時刻各因日輪所
[000-11a]
至不可疑也即地為圜體又何疑焉
自南而北地為圜體亦可推也試如有人居廣東測北極
出地得二十二度北行二百五十里見北極稍髙測得二
十三度次毎行二百五十里皆如之至京都測北極出地
得四十度矣亦見北界星廣東不見者其在廣東亦見南
界星京師所未見者此由地為圜球人乃循球而行故南
北二極及附近諸星隨而漸次隱見也若地為平體隨人
所至恒見天星髙于地平若干度矣
[000-11b]
       如上圖西南東北為周天甲乙丙為地
       之圜球丁戊己為地之方面若人在圜
       球之乙即見在南諸星從乙漸向丙即
       南諸星漸隱矣漸向甲者反是若人在
平面之丁即得俱見南北二極之星其在戊在巳亦如南
非極諸星何由得漸次隱見乎則地為圜體亦可證也
又地周三百六十度毎度二百五十里其周圍實獨有九
萬里令地為方四面其一面應得二萬二千五百里人居
[000-12a]
一面地平之上其二萬二千五百里之内並宜見之乃今
目力所及極大畧能見三百里即於最髙山上未有能見
四五百里者則地之圜體突起于中能遮兩界故也不惟
髙山即空際之雲亦然試令兩方相去四五百里其一宻
雲甚雨其一日色晴霽此宻雲處不見日彼晴霽處不見
雲矣人聞雷聲而不見宻雲者恒有之盖雷聲所極可至
三百里以外故耳可得聞而雷起處必有宻雲而三百里
以外空際之雲人遂不能見之夫向所云平地不見四五
[000-12b]
百里猶云目力有限乃空際之雲物在三百里以外者遂
不能見之則豈非地為圜體人所及見之面至於三百里
而止乎
以此地圜故若有二國東西相去四萬五千里得一百八
十度半地之周居西二人約往東國一向西一向東令同
時發行而以發行之第六日相遇於東國其同發時為月
之朔日則向東者遇之日為月之六日向西者遇之日為
月之五日此兩人行同至同所更厯時刻同而一為六日
[000-13a]
一為五日何也盖東行者遡日而馳漸就於日故此人恒
先得見日出地而日先得至其天頂西行者與日俱馳漸
遠於日故此人恒後見日出地而日後至其天頂也今大
西洋估舶至小西洋嵗嵗有之若二船同日解維其一東
行其一西行後相遇於小西洋東行者若筭得月之六日
甲子即西行者必筭得月之五日癸亥
試如後圖甲乙二船俱從大西洋往小西洋同以三月初
一日午時解維甲船望西行至申即申為其天頂乙船望
[000-13b]
              東行至戍即戌為其
              天頂因日輪自東而
              西當先至戌後至申
              戌在申東即日輪第
              一周先至戌乙船以
              戌為天頂是得午時
              從昨開洋至此得一
              日足甲船以申為天
[000-14a]
              頂日未至自戌至申
              須二時則乙船之午
              是甲船之辰扣至一
              日足實少二時次乙
              船至亥甲船必至未
              各以亥未為其天頂
              日輪第二周先至亥
              後至未自亥至未隔
[000-14b]
四時則東船先四時而得午正從開洋扣得二日足西船
更須四時乃得午為二日足也次乙船至子甲船必至午
而子午為其天頂日輪第三周先至子後至午東船在子
先得午時為三日足自子至午隔六時西船在午須六時
乃得午為三日足次至丑至己亦如之及東船至寅西船
宜至辰日輪自寅遶東至辰隔十時故十時之初東船先
得五日足而西船尚須十時乃適足故甲乙二船自開洋
至此際一得五日一得四日零二時既抵小西洋而夘為
[000-15a]
其天頂日輪至邜即向東者實滿六日向西者實滿五日
是故雖同發俱至而先後差一日也此何以故地為圜體
人居東先得見日輪出地平居西後見故也五日六日假
説之實行者不論一年二年皆差一日其理同也
或問地果圜體則上下四旁皆生人所居不知在下者安
所佇其足哉曰地球之説其理甚廣西庠有專書備論今
獨舉一二端明徵此理其一曰天下萬物各有本所最上
本所為天之上最下本所則為地之中心也其二曰物之
[000-15b]
體質有輕有重最輕玅者就最上所如火是也最重滯者
就最下所如土是也其三曰物重者各有體之重心此重
心者在重體之中試觀于衡均重則不欹物重之重心得
在其中故也其四曰既地中之心為諸重物各重心之本
所物之重心悉欲就之欲就之勢其下必為垂線也如人
上山山之陡面不能正佇人足如佇地平與其直角造室
立柱於山之陡面亦不能與為直角也何故乎人體之重
心所欲就者為地之心下就之勢作一地之心而垂線欲
[000-16a]
垂線立柱亦然山之斜面與地中心非相對待如地平之
面故人體柱體與其峻面悉不能為直角也
       如上圖甲山欲立柱作直角于山之陡
       面如乙必傾矣其體之重心所願就者
       為丁地心非甲山之心也雖陡面必與
       地平為直角如丙乃安何故其體之重
心與丁相直耳故凡重物居地面之上各以地心為下以
天為上因其重心願就地心遂得安于地面能佇其足矣
[000-16b]
因是可知上下之分凡謂下者逺于天而就地心也謂上
者就天而逺于地心也
是故地之圜球懸于空際居中無著常得安然盖四方土
物皆願降就于地心之本所東降欲就其心而遇西就者
南降欲就其心而遇北就者悉悉如此相遇之際皆能相
衝相逆故凝結于地之中心即不相及者以欲就故附離
不脱得令大地懸居空際也
如上圖丙為中心甲乙兩分各為地之半球甲東降就其
[000-17a]
       心乙西降就其心其兩半球又各有本
       體之重心如丁如戊甲東降其本性必
       欲令本體之重心丁至于丙然後止而
       不可得何者乙西降亦欲其體之重心
戊至丙中心然後止也故兩半球相遇于丙中心甲不令
乙得西乙不令甲得東一衝一逆力勢均平遂兩不進亦
兩不能退而懸居空際安然永奠矣試于一門二人出入
其一在内其一在外在外者衝欲開之在内者逆欲閉之
[000-17b]
若同衝同逆為力均平門必不動甲乙半球其理同也推
至四方八面一塵一土莫不皆然隤然下凝職由于此矣
 第五題
表端為地心
解曰地球之大比日天只止一㸃本篇三/題解况地上山岳樓
臺樹木及所立之表何足筭乎亦與大地共為一㸃而已
故雖人所立表表景隨日輪若在地面苐以一㸃論之則
表端之景與地心之景一也故表端不得不為地也欲徵
[000-18a]
其實試作一赤道晷其法於平面作圏圏界平分三百六
十度每三度四十五分毎一度/變四分為一刻毎三十度為一時
立表于圏心候之即見表景平行毎刻三度四十五分每/八
刻為/一時毎時三十度與日輪旋轉地心度數相等設非表端
為地心安能日景平行且用此平行日景作日晷數十百
種一一合轍乎既明表端為地心因可隨地隨時立表取
景以得日行周天定度也
凡立表取景必于兩平面之上求得兩種景其一立表平
[000-18b]
面上與地平為直角其所得景直景也如山岳樓臺樹木
等景在平地者是
      如上圖甲乙為表丙乙丁為地平面戊為
      日輪立甲乙表任意長短與丙乙丁地平
      面為直角令日輪在戊為表東其光必過
      甲表端表端景必在表西丁則乙丁為直

其一倒景者横表之景也如向日有墻于其平面横立一
[000-19a]
表與地平為平行者是
      如上圖甲乙為墻丙丁為表戊為日輪立
      丙丁表于甲乙墻之平面為横表與地平
      平行令日輪在戊其光過表端表端景必
      在已而丁己為倒景
立表取景以表之度分量此二種景可得其短長以短長
之度數可得日軌離地平分秒又量得一種景推筭可得
别種但須先得二景之比例及表與二景相求之法乃悉
[000-19b]
其立法所由今引説數條推明指義如左
其一曰日軌出地平從一度至九十度漸升上就天頂既
過一象限從九十度漸入地平下離天頂故表景因日上
下而得消長日上直景消倒景長日下倒景消直景長皆
至午正而復
其二曰直景與倒景之比例表與二景之比例皆在日輪
出入上下度分也令立二表相等取兩種景日出地平則
倒景表無景其端正對日光故也而直景之表有無窮景
[000-20a]
     無數可量其景與地平平行故也如上
     二圖甲為表乙為日軌出地平于直景
     見甲表為無窮景與地平為平行線故
     不能交于地平其故見幾何/原本卷之一次見倒
     景之表甲正對日軌出地平之乙故無
     景
其三曰日軌既出地平漸向天頂而上至髙四十五
度此半象分内二景一消一長直景漸消顧大于表
[000-20b]
倒景漸長顧小于表日過四十五度而上直景亦消而
小于表倒景亦長而亦大于表試如上圖甲為日軌
     在四十五度以下到丙而丙戊大于戊
     己表其到丁而丁戊小于戊己表也若
     乙為日軌在乙四十五度以上其直景
     到丁而丁戊小于戊己表倒景到丙而
     丙戊大于戊己表矣又日向天頂而上
     非獨所立表之直景漸消而山岳樓臺
[000-21a]
     樹木之景亦然
     其四曰日軌髙四十五度為半象限即二
     景得相遇其長皆與表等如上甲為日軌
     髙四十五度即丙丁二景之表等因知二
     景與表皆等盖日軌在甲表景必在乙即
     顯乙丙直景倒景皆與丙丁兩表等矣諸
     物之景亦然故測得日髙四十五度此際
     量得山岳樓臺樹木之景度分即得物髙
[000-21b]
     度分也
     其五曰日軌至天頂髙九十度缺/即直景
     表無景而倒景之表有無窮景試如日軌
     在甲天頂乙直景之表端正對于甲日軌
故無景乙表之倒景必與丙丁墻面平行故為無窮景
此與第二論同義也盖如直景因與地平為平行線故
不能交於地平倒景乃與墻面亦為平行線却不能交
於墻面也
[000-22a]
其六曰日出地與日髙九十度二景之理既同即一
度至其間相反相對者理並同也試如日髙二度直
景得長倒景得短日髙八十九度倒景得長直景得
短則日髙二度之直景八十八度之倒景其長同也
其短反是以至日髙三四五度二景短長與日髙八
十七八十六八十五度並同也假如立二表相等各
十二平分之日髙五度直景之長為表之一百三十
七度即日髙八十五度倒景之長亦為表之一百三
[000-22b]
十七度日髙五度倒景之短為表之一度日髙八十
五度直景之短亦為表之一度二景一消一長相反
相對無有不合故用日髙度分表景短長立法布筭
得一推二至為簡便也
    表得分十二平分
[000-23a]
 用日髙度分表景短長立筭
[000-24a]


[000-25a]


[000-26a]


[000-27a]


[000-28a]


[000-29a]


[000-30a]


[000-31a]
 
 用日髙度分直景倒景短長立筭
右各圖皆以直景倒景長短立筭而得日髙度分最上最
下各横書一行日髙之度也上行順筭自一度至九十度
用之因直景度分而得日髙之度下行逆筭自九十度起
筭至一度用之因倒景度分而得日髙之度盡左盡右直
書各一行日髙之分也右行從上起筭自一分至六十分
用之因直景而得日髙之分左行從下起筭自一分至六
[000-31b]
十分用之因倒景而得日髙之分假如立竪表取直景若
量其長得表之五十五度四十分欲知此時日軌髙幾何
度分檢取圖中表景度分下五十五度四十分所在即直
視本行最上得十二度横視右行相對得一十分是為日
軌髙一十二度一十缺/分也若立横表取倒景而得表之
長五十五度四十分即下行日髙得七十七度左行相對
得五十分是為日髙七十七度五十分也
 分表之法
[000-32a]
凢立表取景先定表長以表之長任意平分為若干度右
圖表度十有二故今以十二為法分表為十二平分以十
二平分之一為度毎度更六十平分之共得七百二十分
表長無定度愈長景則愈凖
 立表之法
凢立表必作垂線於平面而與為直角表偏其端則下而
景短立法若表長一尺法以内則以表之位為心從心作
一圏任意大小次三平分圏界作三立表于圏心用規從
[000-32b]
界之一㸃量至表端為度用此度量第二三㸃皆至表端
      則表正矣一不至表端者改之若表長數
      尺至數丈者或四面八面各懸垂線正之
      如周禮八繩附臬之法
      試如上圖甲為表位以甲為心作丙丁戊
三平分圏界作丙丁戊三㸃用規從丙界㸃量向表端得
度用元度從丁從戊量至表端皆等則表正也
  用法
[000-33a]
 第一隨地隨時測日軌髙幾何度分
凢測候者欲定時成嵗也定嵗之最急者為隨地隨時測
日軌髙度分以知二至之日時刻分西儒多習厯造器以
測日髙其法甚衆立表是其一法特為簡便焉
欲以直景測日髙依法立表承日取景視表景于平面所
至依表之度分量其長既得景長為表之幾何度分檢上
圖得所求
假如立表取景以表之度分量景長得四十三度十六分
[000-33b]
檢上圖表景度分下四十三度十六分所在此為直景視
上行日髙度得十五視右行日髙分得三十是日軌髙于
地平一十五度三十缺/分也缺/倒景測騐亦如之但檢圖
當視下行日髙度左行日髙分耳
 第二隨地隨時測午正初刻測本日日軌最髙度分及
 定方面正法
日輪自出地平至午正時漸近子午線而上過午正漸近
地平而下故日輪出地最髙之度為午正初刻欲得午正
[000-34a]
初刻測本日何時太陽至子午線上及日行所至最髙之
度即是也依上法立表取景若直景者日軌漸上直景漸
消日軌漸下直景漸長故表景甚消之時即日軌最髙之
度視表景消極長初即得午正初刻
立表取景測午正初刻先於午前數刻視表景之末㸃識
之次用日晷或任意視景毎過一刻或半刻許俱如前累
識之若累短者法所謂景消為日升為午前也復依前法
累識之至表景得累長法所謂景長為日降為午後也次
[000-34b]
檢表景識識中最短者得本日午正初刻依法量其長即
得本日日軌最髙度分又自表位至景末作線即得本地
子午線依子午作垂線得天元邜酉為定方面之正法
 第三隨地隨日測南北極出入地幾何度分
南北極出入隨地不同厯家測騐先須得此不然即晝夜
長短日月出入躔度髙下交食分數悉不可考悉不可論
故元太史郭守敬分道測騐以為厯凖然周行四極輶軒
錯出而所得止二十七處意其為術亦大艱難矣今用此
[000-35a]
法但是人跡所至都會郡邑一測便得不勞餘力矣
依第二法立表測得本地午正初刻日軌髙幾何度分次
求本日日躔距赤道幾何度分次視日躔赤道南北筭之
若日躔赤道南則以距度加髙度得赤道至地平之髙以
赤道髙減周天象限度即得赤道離天頂度亦即本極出
地度日躔赤道北則以距度減髙度如法筭之亦得本極
出地度分
假如順天府於天正春分日依第二法立表測午正初刻
[000-35b]
測得日軌髙五十度又依距度得本日日躔黄赤道之交
無距度即赤道髙于地平五十度減周天象限九十度得
四十度即赤道離天頂度也南北極出入地其度分與赤
道離天頂同故北極出地亦四十度又霜降日日躔赤道
南是日午正初刻測得日軌髙三十八度三十分次依距
度得十一度三十分以加日軌髙三十八度三十分亦得
赤道髙于地平五十度如上法筭得北極出地四十度又
立夏日日躔赤道北是日午正初刻測得日軌髙六十六
[000-36a]
度四十分次依距度得十六度四十分以減日軌髙六十
六度四十分亦得赤道髙五十度如上法筭得北極出地
四十度
 第四隨地測節氣定日
二十四節氣者黄道二十四平分也日循黄道自西而東
毎日約行一度嵗行一周行至黄赤二道之交為天元春
秋分離南離北去赤道各二十三度半強是二道相距甚
逺之處為冬夏至厯家分黄道作四大限曰春秋冬夏日
[000-36b]
自春分東陸至夏至北陸為九十日有竒六平分為六節
氣毎節氣得十五日有竒曰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
種自夏至北陸至秋分西陸亦九十日有竒六平分為六
節氣曰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自秋分西陸至冬
至南陸亦如之為六節氣曰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
雪自冬至南陸至春分東陸亦如之為六節氣曰冬至小
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共二十四節氣為黄道二十四平
分故曰節氣者黄道平分也諸節氣距赤道南北逺近毎
[000-37a]
相反相對者度分皆同故得六距度即得二十四距度第
其髙下距地平不同故諸節氣各有測騐本法焉欲用此
法又先用各距赤道幾何度分及本地北極度分故具列
二圖如左
假如順天府北極出地四十度欲知夏至髙于地平度分
當以本日日距赤道二十三度半強求之凢北極出地度
分與赤道離天頂度分等即順天府赤道南離天頂四十
度又自地平至天頂恒為九十度今赤道離天頂南四十
[000-37b]
度其至地平必五十度即赤道髙于地平五十度而夏至
日躔赤道北上二十三度半强以加五十度得七十三度
半强為夏至日午正日髙于地平度分也日髙七十三度
半強即表景長得表之三度三十三分故夏至前後各二
三日毎日立表取景視某日午正表景長得表之三度三
十三分為夏至
冬至日在南距赤道二十三度半强以減五十度為赤道
髙于地平二十六度半弱即冬至日午正日軌髙于地平
[000-38a]
也依法得是日表景長得表之二十四度○四分若冬至
前後各二三日立表取景視某日午正表景長得表之二
十四度○四分為冬至
春秋分為黄赤二道之交無距度正得赤道髙于地平五
十度無加減日軌髙亦五十度表景長得表之十度○四
分春秋分前後各幾日立表取景視其日午正表景得表之
十度○四分為春秋分也凢黄道南北諸節氣相反相對者
筭法並同節氣在北即自春至秋分加其距度分于赤道
[000-38b]
髙度分得各節氣髙于地平度分節氣在南即自秋至春分
減其距度分于赤道髙度分亦得各節氣髙于地平度分
以其髙于地平度分依法測表景長短得各節氣本日
 毎節氣本所及離赤道度分圖
春分日軌出赤道南入赤道北當二道之交無距度分本地
赤道髙于地平度分即日髙度分其宫為白羊之初無加減
清明距赤道北六度十九分其宫為白羊之中加
穀雨距赤道北十一度三十分其宫為金牛之初加
[000-39a]
立夏距赤道北十六度四十分其宫為金牛之中加
小滿距赤道北二十度十二分其宫為雙昆之初加
芒種距赤道北二十二度四十六分其宫為雙昆之中加
夏至距赤道北二十三度半強其宫為巨蟹之初加
小暑距赤道北二十二度四十六分其宫為巨蟹之中加
大暑距赤道北二十度十二分其宫為獅子之初加
立秋距赤道北十六度四十分其宫為獅子之中加
處暑距赤道北十一度三十分其宫為室女之初加
[000-39b]
白露距赤道北六度十九分其宫為室女之中加
秋分日軌出赤道北入赤道南當二道之交無距度分本
地赤道髙于地平度分即日髙度分其宫為天稱之初無
加減
寒露距赤道南六度十九分其宫為天稱之中減
霜降距赤道南十一度三十分其宫為天蝎之初減
立冬距赤道南十六度四十分其宫為天蝎之中減
小雪距赤道南二十度十二分其宫為人馬之初減
[000-40a]
大雪距赤道南二十二度四十六分其宫為人馬之中減
冬至距赤道南二十三度半強其宫為磨羯之初減
小寒距赤道南二十二度四十六分其宫為磨羯之中減
大寒距赤道南二十度十二分其宫為寳瓶之初減
立春距赤道南十六度四十分其宫為寳瓶之中減
雨水距赤道南十一度三十分其宫為雙魚之初減
驚蟄距赤道南六度十九分其宫為雙魚之中減
 北極出地度數及春秋分冬夏至表景度分
[000-40b]
 
北京四十強
南京三十二半
山東三十七
山西三十八
陜西三十六
河南三十五
浙江三十
[000-41a]


[000-42a]
右北極出地度數止南北二京及江西廣東已嘗測騐無
疑其餘據地圖約量之其確與否未能明也又北極出地
毎二百五十里差一度一省之中各郡邑各有本地度數
故諸方測騐者須先定本地北極出地度分方能行測
凢用右二圖當先知測騐法測騐之理畧有數端其一曰
自地平至天頂為九十度其二曰南北極不出入地者其
赤道正為天頂若北極出地南極入地其度分與赤道南
離天頂同也北極入地南極出地其度分亦與赤道北離
[000-42b]
天頂同也其三曰北極出地度分以減地平至天頂九十
度即赤道髙于地平度分其四曰欲以表景測節氣本日
先考節氣髙于地平度分其五曰節氣在赤道北為在赤
道上而逺于地平欲得幾何度分當加其距赤道度分于
赤道離地平度分節氣在赤道南為在赤道下而近于地
平欲得幾何度分當減其距赤道度分于赤道離地平度分
 第五依表之度分物景之長得物之髙
日軌在四十五度直景倒景皆與表等故物在地平之景
[000-43a]
與物之髙亦等在四十五度以下直景大于表則物之景
必大于物之髙在四十五度以上直景小于表則物之景
亦小于物之髙故量其景長即得其物髙試如依第一法
測得日髙度分以表之景度分便得物在地平之景度分
所據物景之度分及表度分推算便得物髙度分
假如依第一法量得日髙四十五度此際量物景之長或
山岳之景或樓臺之景或樹木之景其景或長三丈據上法
日髙四十五度物在地平之景與其物之髙等是物之髙
[000-43b]
亦三丈不可疑矣次若日髙三十度物景之長五丈據上
法日在四十五度以下物景多于物之髙減其多必得其
物之髙也次檢前圖日髙三十度之景係二十度四十七
分内減表度十二餘八度四十七分為餘景今取五丈之
景亦分作二十度四十七分截去餘髙八度四十七分而
其餘即物之髙也若日髙五十度物景長二丈者據上法
日在四十五度以上景短于物當用加法查前圖景得十
度四分較表度十二不足一度五十六分即以二丈之景
[000-44a]
分作十度四分外補一度五十六分得物之髙餘倣此
 第六日晷
日晷者定時之器也凡定時刻皆憑表景故造晷者先明
表景之法日晷定時凡數百種其理甚廣别有成書今因
表景及之止就用景而造者畧説一二器耳先論其理畧
有數端其一曰表景與日躔平行日出地而上或過午時
而下毎行三度四十五分得一刻行三十度得一時表景
亦然一長一消具有定度因其定度則可定時毎日行三
[000-44b]
度四十五分而檢其表長定刻也毎日行三十度而檢其
表長則定時也午前則檢其直景之消倒景之長午後則
檢其直景之長倒景之消也
其二曰日愈髙直景愈短倒景愈長日之升于地平隨地
各異表景之長在地面亦隨地各異也所以然者日之髙
下於本地平隨南北極出入髙下也南北極之出入于本
地平其髙下也亦隨地各異也
其三曰赤道離天頂各與其極出地度分等如北極出地
[000-45a]
三十度赤道離天頂亦三十度而髙于地平六十度盖地
平于天頂恒為九十度故北極出地四十度赤道離天頂
亦四十度而髙于地平五十度是故二分之日日躔赤道
而測午正初刻若本地所得北極出地三十度測即日躔
髙六十度本地所得北極出地四十度即日躔髙五十度
是知午正初刻日髙于地平隨地各異也
其四曰日躔赤道髙于地平既隨地各異即過此而躔赤道
北或南其髙其下亦隨地各異也故夏至測午正初刻本地所
[000-45b]
得北極出地三十度即日髙八十三度半強若所得北極出
地四十度即日髙七十三度半強也冬至亦然諸節氣亦然
其五曰午正初刻之日軌髙既隨地隨節氣各異即諸時
諸刻之日軌髙亦隨地各異也假如二分日日躔赤道或
南或北測量己未二時其本處為北極出地三十度即日
軌髙于地平六十二度若北極出地四十度即日軌髙五
十九度諸時諸刻亦然是其表景亦隨日軌髙下而得長
消故日軌髙下隨地隨節氣隨時刻各異表景長短亦隨
[000-46a]
地隨節氣隨時刻各異也故以表景測時刻當先得本地
及本節氣毎時毎刻日軌髙幾何度分也
其六曰既得每時毎刻日軌髙度分即可用表景定時刻
也假如順天府北極出地四十度夏至初日己未二時日
軌髙于地平五十九度即直景長得表之七度十三分倒
景長得表之十九度五十八分立表取直景候至景長七
度十三分即己未時也若取倒景候至景長十九度五十
八分亦己未時也其餘時刻推此類焉求各處各節氣毎
[000-46b]
時毎刻日軌髙度分具見簡平儀説今舉一二處為例如左
 造柱晷
造圓柱晷法用堅木或銅作圜體如柱任意大小長短其
圜必中規而上下等次于兩端之圏界各十三平分之依
所分各界兩兩相對作直線俱平行各線與柱體亦平行
柱體之周為十三直線皆平行相等毎線直二節氣惟夏
冬二至各得一線名為二十四節氣線即任取一線為冬
至次右二曰小寒大雪右三曰大寒小雪右四曰立春立
[000-47a]
冬右五曰雨水霜降右六曰驚蟄寒露右七曰春分秋分
右八曰清明白露右九曰穀雨處暑右十曰立夏立秋右
十一曰小滿大暑右十二曰芒種小暑右十三曰夏至
次作表表長短無定度約柱之長短而定其度既得其長
依前分表法十二平分之為表度毎度六十平分之凡十
二度七百二十分若表體小者毎度六平分之次依上圖
視毎節氣毎時刻表景長短幾何度分而移之柱晷之節
氣本線即得各時刻
[000-48a]


[000-49a]


[000-50a]


[000-51a]
假如甲乙丙丁為圜柱其甲乙等附柱十三直線則二十
四節氣線也戊己表度十二平分也若于夏至線欲定午
正檢上圖夏至倒景于午正得表之四十度三十一分即
規取戊己表之四十度三十一分於柱之夏至線上自乙
向丙移量之得午正初刻也午初未初倒景得三十度二
十八分亦如之諸時諸節氣俱如之
 安表之法
晷之上端為樞表體之長信其度長為空於餘表而入之
[000-51b]
樞令表之度皆在晷體之外也表之末與樞之心為一直
線用時以晷與表各展轉就日而測之
 用法
視本日為某節氣第幾日轉表加于晷端界第幾日上次
轉晷承日景令表景與節氣線平行視表末所至得時刻
造方晷以倒景其法同也其節氣線以分黄道法為疎宻
 度畧見簡平儀説
用直景造圜晷及方晷其法並同但表為立體晷體則横
[000-52a]
 安之
 
 
 
 
 
 
 
[000-52b]
 
 
 
 
 
 
 
 表度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