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02 聖論廣訓-清-聖祖 (WYG)


[001-1a]
敦孝弟以重人倫

聖祖仁皇帝臨御六十一年法
祖尊
親孝思不匱
欽定孝經衍義一書衍釋經文義理詳貫無非孝治天
下之意故
聖諭十六條首以孝弟開其端朕丕承鴻業追維
[001-1b]
往訓推廣立教之思先申孝弟之義用是與爾兵民人
等宣示之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人不知孝
父母獨不思父母愛子之心乎方其未離懐抱饑不能
自哺寒不能自衣為父母者審音聲察形色笑則為之
喜啼則為之憂行動則跬步不離疾痛則寢食俱廢以
養以教至於成人復為授家室謀生理百計經營心力
俱瘁父母之徳實同昊天㒺極人子欲報親恩於萬一
自當内盡其心外竭其力謹身節用以勤服勞以隆孝
[001-2a]
養毋博奕飲酒毋好勇鬭狠毋好貨財私妻子縱使儀
文未備而誠慤有餘推而廣之如曾子所謂居處不莊
非孝事君不忠非孝蒞官不敬非孝朋友不信非孝戰
陣無勇非孝皆孝子分内之事也至若父有冢子稱曰
家督弟有伯兄尊曰家長凡日用出入事無大小衆子
弟皆當咨稟焉飲食必讓語言必順步趨必徐行坐立
必居下凡以明弟道也夫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
長則肩隨之况同氣之人乎故不孝與不弟相因事親
[001-2b]
與事長並重能為孝子然後能為悌弟能為孝子悌弟
然後在田野為循良之民在行間為忠勇之士爾兵民
亦知為子當孝為弟當悌所患習焉不察致自離於人
倫之外若能痛自愧悔出於心之至誠竭其力之當盡
由一念孝弟積而至於念念皆然勿尚虚文勿略細行
勿沽名而市譽勿勤始而怠終孝弟之道庶克敦矣夫
不孝不弟國有常刑然顯然之跡刑所能防隠然之地
法所難及設罔知愧悔自陷匪僻朕心深為不忍故丁
[001-3a]
寧告誡庶爾兵民咸體朕意感發興起各盡子弟之職
於戲聖人之徳本於人倫堯舜之道不外孝弟孟子曰
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爾兵民其毋視為具文
六百三/十二字
[001-4a]
篤宗族以昭雍睦
書曰以親九族九族既睦是帝堯首以睦族示教也禮
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明人道必以睦族為重也
夫家之有宗族猶水之有分派木之有分枝雖逺近異
勢疎密異形要其本源則一故人之待其宗族也必如
身之有四肢百體務使血脈相通而疴癢相闗周禮本
此意以教民著為六行曰孝曰友而繼曰睦誠古今不
易之常道也我
[001-4b]
聖祖仁皇帝既諭爾等敦孝弟以重人倫即繼之曰篤
宗族以昭雍睦蓋宗族由人倫而推雍睦未昭即孝弟
有所未盡朕為爾兵民詳訓之大抵宗族所以不篤者
或富者多吝而無解推之徳或貧者多求而生觖望之
思或以貴凌賤而勢利汨其天親或以賤驕人而忿傲
施於骨月或貨財相競不念袒免之情或意見偶乖頓
失宗親之義或偏聽妻孥之淺識或誤中讒慝之虚詞
因而詬誶傾排無所不至非惟不知雍睦抑且忘為宗
[001-5a]
族矣爾兵民獨不思子姓之衆皆出祖宗一人之身奈
何以一人之身分為子姓遽相視為途人而不顧哉昔
張公藝九世同居江州陳氏七百口共食凡屬一家一
姓當念乃祖乃宗寧厚毋薄寧親勿疎長幼必以序相
洽尊卑必以分相聨喜則相慶以結其綢繆戚則相憐
以通其緩急立家廟以薦烝嘗設家塾以課子弟置義
田以贍貧乏修族譜以聨疎逺即單姓寒門或有未逮
亦各隨其力所能為以自篤其親屬誠使一姓之中秩
[001-5b]
然藹然父與父言慈子與子言孝兄與兄言友弟與弟
言恭雍睦昭而孝弟之行愈敦有司表為仁里君子稱
為義門天下推為望族豈不美哉若以小故而隳宗支
以微嫌而傷親愛以侮慢而違遜讓之風以偷薄而虧
敦睦之誼古道之不存即為國典所不恕爾兵民其交
相勸勵共體祖宗慈愛之心常切水木本源之念將見
親睦之俗成於一鄉一邑雍和之氣達於薄海内外諸
福咸臻太平有象胥在是矣可不朂歟六百三/十字
[001-6a]
和鄉黨以息爭訟
古者五族為黨五州為鄉睦婣任恤之教由来尚矣顧
鄉黨中生齒日繁比閭相接睚眦小失狎昵微嫌一或
不誡凌競以起遂至屈辱公庭委身法吏負者自覺無
顔勝者人皆側目以里巷之近而舉動相猜報復相尋
何以為安生業長子孫之計哉
聖祖仁皇帝憫人心之好競思化理之貴淳特布訓於
鄉黨曰和所以息爭訟於未萌也朕欲咸和萬民用是
[001-6b]
申告爾等以敦和之道焉詩曰民之失徳乾餱以愆言
不和之漸起於細微也易訟之象曰君子以作事謀始
言息訟貴絶其端也是故人有親疏概接之以温厚事
無大小皆處之以謙冲毋恃富以侮貧毋挾貴以凌賤
毋飾智以欺愚毋倚強以凌弱談言可以解紛施徳不
必望報人有不及當以情恕非意相干當以理遣此既
有包容之度彼必生媿悔之心一朝能忍鄉里稱為善
良小忿不爭閭黨推其長厚鄉黨之和其益大矣古云
[001-7a]
非宅是卜惟鄰是卜緩急可恃者莫如鄉黨務使一鄉
之中父老子弟聨為一體安樂憂患視同一家農商相
資工賈相讓則民與民和訓練相習汛守相助則兵與
兵和兵出力以衞民民務養其力民出財以贍兵兵務
恤其財則兵與民交相和由是而簞食豆羮爭端不起
䑕牙雀角速訟無因豈至結怨耗財廢時失業甚且破
産流離以身殉法而不悟哉若夫巨室耆年鄉黨之望
膠庠髦士鄉黨之英宜以和輯之風為一方表率而奸
[001-7b]
頑好事之徒或詭計挑唆或横行嚇詐或貌為洽比以
煽誘或假託公言而把持有一於此里閈靡寧鄉論不
容國法具在爾兵民所當謹凛者也夫天下者鄉黨之
積也爾等誠遵
聖祖之懿訓尚親睦之淳風孝弟因此而益敦宗族因
此而益篤里仁為美比户可封訟息人安延及世世協
和遍於萬邦太和烝於宇宙朕與爾兵民永是賴焉六/百
五/字
[001-8a]
重農桑以足衣食
朕聞養民之本在於衣食農桑者衣食所由出也一夫
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古者天子親耕后親
桑躬為至尊不憚勤勞為天下倡凡為兆姓圗其本
也夫衣食之道生於地長於時而聚於力本務所在稍
不自力坐受其困故勤則男有餘粟女有餘帛不勤則
仰不足事父母俯不足畜妻子其理然也彼南北地土
雖有髙下燥濕之殊然髙燥者宜黍稷下濕者宜秔稻
[001-8b]
食之所出不同其為農事一也樹桑養蠶除江浙四川
湖北外餘省多不相宜然植麻種棉或績或紡衣之所
出不同其事與樹桑一也願吾民盡力農桑勿好逸惡
勞勿始勤終惰勿因天時偶歉而輕棄田園勿慕奇贏
倍利而輒改故業茍能重本務雖一嵗所入公私輸用
而外羨餘無㡬而日積月累以至身家饒裕子孫世守
則利賴無窮不然而捨本逐末豈能若是之緜逺乎至
爾兵𨽻在戎伍不事農桑試思月有分給之餉倉有支
[001-9a]
放之米皆百姓輸納以散給爾等各贍身家一絲一粒
莫不出自農桑爾等既享其利當彼此相安多方扞衞
使農桑俱得盡力爾輩衣食永逺不匱則亦重有賴焉
若地方文武官僚俱有勸課之責勿奪民時勿妨民事
浮惰者懲之勤苦者勞之務使野無曠土邑無游民農
無捨其耒耜婦無休其蠶織即至山澤園圃之利雞豚
狗彘之畜亦皆養之有道取之有時以佐農桑之不逮
庶㡬克勤本業而衣食之源溥矣所慮年榖豐登或忽
[001-9b]
於儲蓄布帛充贍或侈於費用不儉之弊與不勤等甚
且貴金玉而忽菽粟工文繡而廢蠶桑相率為紛華靡
麗之習尤爾兵民所當深戒者也自古盛王之世老者
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享庶富之盛而致教化之興
其道胥由乎此我
聖祖仁皇帝念切民依嘗刋耕織圖頒行中外所以敦
本阜民者甚至朕仰惟
聖諭念民事之至重廣為詮解勸爾等力於本務余一
[001-10a]
人衣租食税願與天下共飽煖也六百三/十八字
[001-11a]
尚節儉以惜財用
生人不能一日而無用即不可一日而無財然必留有
餘之財而後可供不時之用故節儉尚焉夫財猶水也
節儉猶水之蓄也水之流不蓄則一洩無餘而水立涸
矣財之流不節則用之無度而財立匱矣我
聖祖仁皇帝躬行節儉為天下先休養生息海内殷富
猶兢兢以惜財用示訓蓋自古民風皆貴乎勤儉然勤
而不儉則十夫之力不足供一夫之用積嵗所藏不足
[001-11b]
供一日之需其害為更甚也夫兵丁錢糧有一定之數
乃不知撙節衣好鮮麗食求甘美一月費數月之糧甚
至稱貸以遂其欲子母相權日復一日債深累重饑寒
不免農民當豐收之年倉箱充實本可積蓄乃酬酢往
来率多浮費遂至空虚夫豐年尚至空虚荒歉必至窮
困亦其勢然也似此之人國家未嘗減其一日之糧天
地未嘗不與以自然之利究至啼饑號寒困苦無告者
皆不節儉所致更或祖宗勤苦儉約日積月累以致充
[001-12a]
裕子孫承其遺業不知物力艱難任意奢侈誇耀里黨
稍不如人即以為恥曾不轉盼遺産立盡無以自存求
如貧者之子孫并不可得於是寡廉鮮恥靡所不至弱
者餓殍溝壑強者作慝犯刑不儉之害一至於此易曰
不節若則嗟若蓋言始不節儉必至嗟悔也爾兵民當
凜遵
聖訓繹思不忘為兵者知月糧有定與其至不足而冀
格外之賞孰若留有餘以待可繼之糧為民者知豐歉
[001-12b]
無常與其但顧朝夕致貧窶之可憂孰若留貯將来為
水旱之有備大抵儉為美徳寧以固陋貽譏禮貴得中
勿以驕盈致敗衣服不可過華飲食不可無節冠婚喪
祭各安本分房屋器具務取素樸即嵗時伏臘斗酒娛
賔從俗從宜歸於約省為天地惜物力為朝廷惜恩膏
為祖宗惜往日之勤勞為子孫惜後来之福澤自此富
者不至於貧貧者可至於富安居樂業舍哺鼓腹以副
朕阜俗諴民之至意孝經有曰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
[001-13a]
庶人之孝也爾兵民其身體而力行之六百四/十三字
[001-14a]
隆學校以端士習
古者家有塾黨有庠州有序國有學固無人不在所教
之中專其督率之地董以師儒之官所以成人材而厚
風俗合秀頑強懦使之歸於一致也我
聖祖仁皇帝夀考作人特隆學校凡所以養士之恩教
士之法無不備至蓋以士為四民之首人之所以待士
者重則士之所以自待者益不可輕士習端而後鄉黨
視為儀型風俗由之表率務令以孝弟為本才能為末
[001-14b]
器識為先文藝為後所讀者皆正書所交者皆正士確
然於禮義之可守惕然於廉恥之當存唯恐立身一敗
致玷宫牆惟恐名譽雖成負慙衾影如是斯可以為士
否或躁競功利干犯名教習乎異端曲學而不知大道
騖乎放言髙論而不事躬行問其名則是考其實則非
矣昔胡瑗為教授學者濟濟有成文翁治蜀中子弟由
是大化故廣文一官朕特飭吏部悉以孝廉明經補用
凡以為興賢育才化民成俗計也然學校之隆固在司
[001-15a]
教者有整齊嚴肅之規尤在為士者有愛惜身名之意
士品果端而後發為文章非空虛之論見之施為非浮
薄之行在野不媿名儒者在國即為良臣所係顧不重
哉至於爾兵民恐不知學校之為重且以為與爾等無
與不思身雖不列於庠序性豈自外於倫常孟子曰謹
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又曰人倫明於上小民親
於下則學校不獨所以教士兼所以教民若黌宫之中
文武並列雖經義韜畧所習者不同而入孝出弟人人
[001-15b]
所當共由也士農不異業力田者悉能敦本務實則農
亦士也兵民無異學即戎者皆知敬長愛親則兵亦士
也然則庠序者非爾兵民所當隆重者乎端人正士者
非爾兵民所當則傚者乎孰不有君臣父子之倫孰不
有仁義禮智之性勿謂學校之設止以為士各宜以善
相勸以過相規向風慕義勉為良善則氓之蚩蚩亦可
以禮義為耕耘赳赳武夫亦可以詩書為甲胄一道同
風之盛將復見於今日矣六百三/十四字
[001-16a]
黜異端以崇正學
朕惟欲厚風俗先正人心欲正人心先端學術夫人受
天地之中以生惟此倫常日用之道為智愚之所共由
索隠行怪聖賢不取易言䝉以養正聖功以之書言無
偏無頗無反無側王道以之聖功王道悉本正學至於
非聖之書不經之典驚世駭俗紛紛藉藉起而為民物
之蠧者皆為異端所宜屏絶凡爾兵民愿謹淳朴者固
多間或迷於他岐以無知而罹罪戾朕甚憫之自古三
[001-16b]
教流𫝊儒宗而外厥有仙釋朱子曰釋氏之教都不管
天地四方只是理會一箇心老氏之教只是要存得一
箇神氣此朱子持平之言可知釋道之本指矣自游食
無藉之輩陰竊其名以壊其術大率假災祥禍福之事
以售其誕幻無稽之談始則誘取貲財以圖肥已漸至
男女混淆聚處為燒香之會農工廢業相逢多語怪之
人又其甚者奸回邪慝竄伏其中樹黨結盟夜聚曉散
干名犯義惑世誣民及一旦發覺徵捕株連身陷囹圄
[001-17a]
累及妻子教主已為罪魁福縁且為禍本如白蓮聞香
等教皆前車之鑒也又如西洋教宗天主亦屬不經因
其人通曉厯數故國家用之爾等不可不知也夫左道
惑衆律所不宥師巫邪術邦有常刑朝廷立法之意無
非禁民為非導民為善黜邪崇正去危就安爾兵民以
父母之身生太平無事之日衣食有賴俯仰無憂而顧
昧恒性而即匪彞犯王章而干國憲不亦愚之甚哉我
聖祖仁皇帝漸民以仁摩民以義藝極陳常煌煌大訓
[001-17b]
所以為世道人心計者至深逺矣爾兵民等宜仰體
聖心祗遵
聖教擯斥異端直如盜賊水火且水火盜賊害止及身
異端之害害及人心心之本體有正無邪茍有主持自
然不惑將見品行端方諸邪不能勝正家庭和順遇難
可以成祥事親孝事君忠盡人事者即足以集天休不
求非分不作非為敦本業者即可以迓神慶爾服爾耕
爾講爾武安布帛菽粟之常遵蕩平正直之化則異端
[001-18a]
不待驅而自息矣六百四/十字
[001-19a]
講法律以儆愚頑
法律者帝王不得已而用之也法有深意律本人情明
其意達其情則囹圄可空訟獄可息故懲創於已然不
若警惕於未然之為得也周禮州長黨正族師皆於月
吉屬其民而讀法大司冦懸象刑之法於象魏使萬民
觀之知所向方今國家酌定律例委曲詳明昭示兵民
俾各凜成憲逺於罪戾意甚厚也
聖祖仁皇帝深仁厚澤洽於兆民而於刑罰尤惓惓致
[001-19b]
意朕臨御以来體好生之徳施欽恤之恩屢頒赦款詳
審爰書庶㡬大化翔洽刑期無刑又念爾為民者生長
草野習於顓䝉為兵者身隷戎行易逞強悍每至誤觸
王章重干憲典因之特申訓誡警醒愚頑爾等幸際昇
平休養生息均宜循分守禮以優游於化日舒長之世
平居將頒行法律條分縷析講明意義見法知懼觀律
懐刑如知不孝不弟之律自不敢為蔑倫亂紀之行知
鬭毆攘奪之律自不敢逞囂凌強暴之氣知奸淫盜竊
[001-20a]
之律自有以遏其邪僻之心知越訴誣告之律自有以
革其健訟之習蓋法律千條萬緒不過準情度理天理
人情心所同具心存於情理之中身必不陷於法律之
内且爾兵民性縱愚頑或不能通曉理義未必不愛惜
身家試思一蹈法網百苦備嘗與其宛轉呼號思避罪
於箠楚之下何如洗心滌慮早悔過於清夜之間與其
傾貲蕩産求減毫末而國法究不能逃何如改惡遷善
不犯科條而身家可以長保倘不自警省偶罹於法上
[001-20b]
辱父母下累妻孥鄉黨不我容宗族不我齒即或邀恩
倖免而身敗行虧已不足比於人數追悔前非豈不晩
哉朕聞居家之道為善最樂保身之策安分為先勿以
惡小可為有一惡即有一法以相治勿以罪輕可玩有
一罪即有一律以相懲惟時時以三尺自凜人人以五
刑相規懼法自不犯法畏刑自可免刑匪僻潛消爭競
不作愚者盡化為智頑者悉變為良民樂田疇兵安營
伍用臻刑措之治不難矣六百三/十二字
[001-21a]
明禮讓以厚風俗
漢儒有曰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剛柔緩急音聲不同
繫水土之風氣故謂之風好惡取舍動靜無恒隨厥情
欲故謂之俗其間淳漓厚薄難以強同奢儉質文不能
一致是以聖人制為禮以齊之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
於禮蓋禮為天地之經萬物之序其體至大其用至廣
道徳仁義非禮不成尊卑貴賤非禮不定冠婚喪祭非
禮不備郊廟燕饗非禮不行是知禮也者風俗之原也
[001-21b]
然禮之用貴於和而禮之實存乎讓子曰能以禮讓為
國乎何有又曰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使徒習乎繁文
縟節而無實意以將之則所謂禮者適足以長其浮偽
滋其文飾矣夫禮之節文爾兵民或未盡習禮之實意
爾兵民皆所自具即如事父母則當孝養事長上則當
恭順夫婦之有倡隨兄弟之有友愛朋友之有信義親
族之有款洽此即爾心自有之禮讓不待外求而得者
也誠能和以處衆卑以自牧在家庭而父子兄弟底於
[001-22a]
肅雍在鄉黨而長幼老弱歸於親睦毋犯囂凌之戒毋
蹈縱恣之愆毋肆一念之貪遂成攘奪毋逞一時之忿
致啓紛爭毋因貧富異形有蔑視之意毋見強弱異勢
起迫脅之心各戒澆漓共歸長厚則循於禮者無悖行
敦於讓者無競心藹然有恩秩然有義黨庠術序相率
為俊良農工商賈不失為醇樸即韜鈐介胄之士亦被
服乎禮樂詩書以潛消其剽悍桀驁豈非太和之氣大
順之徵乎書曰謙受益滿招損古語又曰終身讓路不
[001-22b]
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叚可知禮讓之有得而無失
也如此朕願爾兵民等聆
聖祖之訓而返求之於一身爾能和其心以待人則不
和者自化爾能平其情以接物則不平者亦孚一人倡
之衆人從之一家行之一里效之由近以及於逺由勉
以至於安漸仁摩義俗厚風淳庶不負諄諄誥誡之意
五百九/十九字
[001-23a]
務本業以定民志
朕惟上天生民必各付一業使為立身之本故人之生
雖智愚不同強弱異等莫不擇一業以自處居此業者
皆有本分當為之事藉以有利於身藉以有用於世幼
而習焉長而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此孟子之所謂恒
産即
聖祖仁皇帝之所謂本業也維兹本業實為先務凡為士
農為工商以及軍伍業雖不同而務所當務則同也夫
[001-23b]
身之所習為業心之所向為志所習既專則所向自定
書曰功崇惟志業廣惟勤蓋業與志本相須而成也但
恐日久而生厭舍舊而圖新或為浮言所動或因際遇
未通一念游移半途而廢作非分之營求生意外之妄
想究之朝夕營營不恒其徳資生寡策厯久無成而志
遂以荒而業遂以廢矣夫業每荒於嬉而必精於勤志
貴奮於始而尤勵於終朕樂觀爾之成不忍見爾之廢
也為士者謹身修行矻矻窮年服習詩書敦崇禮讓退
[001-24a]
為有本之學進為有用之才為農者春耕秋斂不失其
時撙節愛養不愆於度先事以備水旱如期而輸税糧
使地無餘利人無餘力工則審四時飭六材日省而月
試居肆而事成商則通有無權貴賤交易而退各得其
所務體公平勿蹈欺詐若夫身列行陣行陣即其業也
弓馬騎射操練之必精步伐止齊演習之必熟屯田則
事墾闢守汛則嚴刁斗備邊則險要之宜知防海則風
濤之宜悉庶㡬無負本業矣夫天下無易成之業而亦
[001-24b]
無不可成之業各守乃業則業無不成各安其志則志
無旁騖毋相侵擾毋敢怠荒寧習於勤劬勿貪夫逸樂
寧安於樸守勿事乎紛華熙熙然士食舊徳農服先疇
工利器用商通貨財兵資捍衞各盡乃職各世其業上
以繼祖宗之𫝊下以綿子孫之緒富庶豐亨游於光天
化日之下以仰答
聖祖誥誡之殷懐以克副朕休養之至意顧不共享其
福歟六百/字
[001-25a]
訓子弟以禁非為
從来教萬民訓子弟黨正族師月吉讀法嵗時校比師
田行役則合卒伍而簡兵器朝夕告誡人知自愛不敢
偶蹈於非休哉何風之隆歟我
聖祖仁皇帝臨御六十一年𢎞保赤之仁廣教家之治
深恩厚澤休養生息以至於今朕纘承大統仰體
聖祖子惠元元之心無日不以爾百姓為念尤無日不
以爾百姓之子弟為念也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
[001-25b]
冠血氣未定知識漸開訓導懲戒之方莫切於此大凡
子弟之率不謹皆由父兄之教不先所恃為父兄者啓
其徳性遏其邪心廣其器識謹其嗜好至於愛親敬長
之念人所固有爾父兄誠能明示其訓俾知父子有親
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以端其本則
大倫明而干紀犯分之咎自鮮矣夫士農工商各有𫝊
業軍士之家世習技勇其人之淑慝邪正必自為子弟
之日始語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民間非為之事
[001-26a]
漸漬成風或游手好閒博奕飲酒或結納匪類放辟邪
侈往往陷溺而不悟甚者罹法網犯刑章爾為父兄者
獨能晏然而已乎與其追悔於事後孰若嚴訓於平時
蓋行莫重於孝弟力田心必存於禮義廉恥可模可範
以身教之耳提面命以言教之使子弟見聞日熟循蹈
規矩之中久之心地淳良行止端重可以寡過而保家
即可以進徳而成材也且庭訓素嫻子弟克肖則國家
賔興令典自致顯揚既光大爾門閭又垂裕爾後昆父
[001-26b]
兄俱與有榮焉即使愚魯不敏而服教安化刑辱不及
於厥躬鄉黨咸稱為良愿一家之休祥孰大於是况今
日之子弟又為將来之父兄積善相承誨廸不倦將見
户興禮讓人敦孝義自通都大邑以至窮鄉僻壤太平
之象與國俱長庶不虚朕殷殷期勗之至意矣夫好善
則閭閻子弟可致尊榮茍不善則公卿子弟流為卑賤
義方之教切磋之功可不豫嚴於䝉穉之年乎爾兵民
其敬聽之毋忽六百二/十五字
[001-27a]
息誣告以全善良
國家之立法所以懲不善而儆無良豈反為奸民開訐
告之路而令善良受傾陷之害哉夫人必有切膚之寃
非可以理遣情恕者於是鳴於官以求申理此告之所
由来也乃有奸宄不法之徒好事舞文陰謀肆毒或揑
虚以成實或借徑以生波或設計以報宿嫌或移禍以
缷已罪顛倒是非混淆曲直往往飾沈寃負痛之詞逞
射影捕風之術更有教唆詞訟者以刀筆為生涯視獄
[001-27b]
訟為兒戲深文以冀其巧中搆釁而圖其重酬鄉里畏
之名曰訟師因而朋比協謀黨惡互證有司或一時受
蔽致使善良之輩不能自白桁楊在前箠楚在後鍜煉
之下何求不得縱至事明寃雪而拖累困苦小則廢時
失業大則蕩産破家善良之被誣可憫而兇頑之誣善
良尤可痛恨也
聖祖仁皇帝矜恤下民重懲其弊
頒示訓諭有曰息誣告以全善良夫誣告有反坐之條
[001-28a]
令甲煌煌乃敢作奸犯科而不畏者利慾薰心詭薄成
性方且恣其含沙之毒僥倖於法網之寛殊不知無情
之辭一經審察莫可逃避造釁以傾人究之布阱以自
陷亦何利之有嘗聞古人或認牛而不辨或奪禾而不
爭卒開愧悔之誠翻成禮讓之美若斯之風誠可嘉尚
爾兵民所當景效焉且尋繹
聖諭不曰禁而曰息謂與其治之以法不如感之使自
化也蓋官吏之見聞或疎疎則猶煩揣測鄉鄰之耳目
[001-28b]
最近近則素所稔知為之抉其根株窮其黨類出於無
心者緩語以曉之成於有意者危言以誡之彼善良之
家素行足以質之里閈而無愧而誣告之人言辭既非
情實迫於公論則不敢誣揆諸本心亦不忍誣凡前此
之隂謀秘計一且悚然改悔如冰消霧釋兵不誣兵而
兵之善良者全民不誣民而民之善良者全兵民不相
為誣而兵民舉全不至赴官終訟兩造俱傷庶㡬從風
慕義胥天下而歸於無訟豈不休哉尚其咸喻而凜遵
[001-29a]
六百十/九字
[001-30a]
誡匿逃以免株連
朕撫臨億兆合四海為一家聨萬姓為一體中外旗民
本無異視苐以國初定制八旗人員在内則拱衞京師
在外則駐防各省如有不奉使令潛往他鄉者即為逃
人例有嚴禁逃人所至之地兵民人等不行覺察擅自
容留者罪並及之按匿逃情弊大約不外兩端凡在逃
之人意氣言詞必多巧飾爾等或受其欺罔不辨為逃
人而率意容留者有之或利其財物明知為逃人而通
[001-30b]
同隠匿者有之夫主僕之間乃大義所在逃人背主蔑
義窩逃者黨不義而藐王章逃者恃匿者以為之藪也
法安得恕故順治五年之例窩逃者問擬大辟並籍其
家隣佑十家等皆徙邊逺康熙十五年定例凡窩逃之
正犯流徙尚陽堡兩隣十家長罪止杖徒此皆我
皇帝矜惜愚民罪疑惟輕故改從寛典也又屢年恩詔
將逃人事件概行赦免國家施法外之仁寛督捕之罸
無非欲爾兵民革薄從忠遷善改過使蓬門蓽户出入
[001-31a]
優游共享太平無事之福爾兵民等其仰體
聖祖誥誡之慈懐與朕諄諭之至意謹身率教循理奉
公不交游手無藉之徒不為行險僥倖之事毋狥私情
而干國憲毋貪微利而忘身家如此則井里晏然四隣
安堵胥吏不擾雞犬無驚而國家刑期無刑之化亦可
以觀厥成矣倘因法網既寛復蹈故轍營私受賄藏惡
養奸則自取其辜何能曲宥况夫逃竄之人性既𠖇頑
又無生理所行種種不端大而盜賊小而賭博一經發
[001-31b]
覺皆犯科條容留之家又安能脱然事外不罹罪譴耶
周易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晏子曰君子居必擇隣所
以避患也可知奸猾浮蕩之流皆足為善良之累朕願
爾等父誡其子兄誡其弟隊長誡其行伍鄉約誡其比
閭祗奉訓詞各逺非義則地方寧謐俗厚風淳又何患
株連之偶及哉五百九/十字
[001-32a]
完錢糧以省催科
自昔畫野分州任土作貢而賦税以興凡國之五禮百
度輸用出入皆賴焉此君所必需於民下所宜供於上
古今通義未之或改且以制官禄所以治我民以給兵
餉所以衞我民以備荒歉所以養我民取諸天下還為
天下用之人主之倉廩府庫豈厲民而以自養耶我朝
自定鼎以来賦額悉準經制且横征私派一切革除未
嘗絲毫多取於民溯
[001-32b]
聖祖仁皇帝深仁厚澤豢養斯民六十餘年時以閭閻
豐裕為念所蠲免錢糧何止百千萬億遐邇之霑被固
已淪肌浹髓矣夫緩征薄斂加惠元元君之徳也以下
奉上先公後私民之職也屬在兵民宜喻此意勿惰而
嬉荒其本業勿奢而費耗其貲財勿逡巡觀望冀邀賜
復之殊恩勿轉委輸將致被豪猾之中飽依限而納毋
待追呼然後以其所餘養父兄畢婚嫁給朝夕供伏臘
縣庭有臥治之官村巷無夜呼之吏俯仰無累妻孥晏
[001-33a]
然其為安樂莫踰於此倘不知國課之當重國法之難
寛或有意抗違或任情遲緩有司迫奏銷之限不得不
嚴追比胥役受鞭撻之苦不得不肆誅求剝啄叩門多
方需索無名之費或反浮於應納之數而究竟所未完
者仍不能為爾寛貸不知何樂而為此夫供胥役之侵
漁曷若輸朝廷之正供為抗糧之頑户曷若為守法之
良民人雖至愚亦必知之况乎上好仁而下好義情屬
一體爾試思廟堂之上所日夜憂勞者在於民事水溢
[001-33b]
則為隄防旱魃則為䖍禱蝗蝻則為撲滅幸不成災則
爾享其利不幸成災則又為之蠲租為之賑濟如此而
為民者尚忍逋賦以誤國需問之於心亦何以自安譬
人子於父母分産授業以後必服勞奉養庶盡厥職乃
父母恩勤顧復不遺餘力而為子者自私其財缺甘㫖
而違色養尚得謂之人子乎朕用是諄諄告誡但願爾
兵民上念軍國下念身家外有効忠之名内受安享之
實官不煩而吏不擾何樂如之爾兵民清夜自思其咸
[001-34a]
體朕意六百四/十一字
[001-35a]
聨保甲以弭盜賊
從来安民在於弭盜摘發守禦之法必當先事而為之
備故緝捕有賞疎縱有罰諱盜有禁違限有條而最善
者莫如保甲十家為甲十甲為保甲有長保有正設立
簿册交察互警此即井田守望之遺制所以
聖祖仁皇帝上諭曰聨保甲以弭盜賊誠欲使四海九
州閭閻安堵澄本清源
聖慮實為周切矣苐恐遵行既久遂至因循吏則徒稽
[001-35b]
户籍民則僅置門牌而於聨比紏察之法未見實心奉
行以至勾引窩藏之弊種種而生隣舍失事竟有如秦
越之相視富家被刼反指為悖出之當然甚且假公濟
私藉盤詰之虚名滋無厭之苛求汛防因而騷擾胥吏
縁以生奸有保甲之名無保甲之實有保甲之累無保
甲之益此盜賊之所以難弭也夫良法之有利於民在
奉行之必求其實嗣後城市鄉村嚴行保甲每處各自
分保每保各統一甲城以坊分鄉以圖别排隣比户互
[001-36a]
相防閑一甲之中巨室大户僮佃多至數百此内良否
本户自有責任若一㕓一舍之散布村落者有業無業
或良或否里正保正得以微窺於平素一出一入得以
隠察其行踪遇有不務恒業羣飲聚博鬭雞走狗夜集
曉散以及履厯不明踪跡可疑者皆立為紏舉不許暫
容甲内其荒原古廟鬧肆叢祠尤易藏奸更宜加緊防
察至汛地兵丁務必晝夜巡邏一體查詰毋借端生事
毋挟仇陷害毋受賄賂而狥縱毋惜情面而姑容協力
[001-36b]
同心輪流分派則盜賊無容身之地軍民享安靜之樂
矣查昔人禦盜之法村置一樓樓設一鼓一家有失擊
鼓為號羣起而守其要害盜賊將安所逃所謂寓兵法
於保甲中也若夫江海出没之區有未可以保甲行者
舟楫往来絡號聨䑸彼此互相稽查匪類亦難藏匿皆
在實心奉行先事而為之備若視為具文怠忽從事至
於被盜者失財連坐者受累不惟負朕息盜安民之至
意亦甚非爾等保身保家之良策也六百二/十八字
[001-37a]
解讐忿以重身命
朕惟人道莫大於守身民之有身所以務本力田養父
母而畜妻子兵之有身所以嫻習伎勇資扞衞以報朝
廷身為有用之身則皆當自愛乃生人氣質之偏不能
變化往往血氣用事至一發而不可遏激怒崇朝竟成
莫解互相報復兩敗俱傷其起甚微而為害甚大不念
爰書抵罪一定之律雖國家法網甚寛亦不能為殺人
者施法外之仁
[001-37b]
聖祖仁皇帝訓諭十六條而終之以重身命誠哀矜悱
惻之至意也夫天地以好生為心而惘惘之倫不自顧
惜人君以愛養為政而蚩蚩之衆每至輕生非釁起於
夙昔之讐即禍生於一朝之忿強者恃膂力之剛殺人
亡命弱者希抵償之罪赴水投繯忿以成讐讐而益忿
原其致此之由固非一端而兵民所易犯者尤多於縱
酒蓋酒之為物能亂人心志使失其故常或賔主酬酢
始以合歡而俱入醉鄉則一言不合至操刀而相向或
[001-38a]
睚眥之怨本可冰釋及酒酣耳熱則一發難忍若不共
之深仇每見刑曹命案相傷於酒後者十有五六噫置
身縲絏家破人亡甚或累及妻孥禍延鄉黨而後拊心
自悼悔何及矣自今以往皆當敬聆
聖諭時時提醒思讐與身孰重毋追既往之讐而昧將
来之患思忿與命孰輕毋快目前之忿而貽事後之悔
縱人或以非禮相加似難含忍然一念夫身命攸闗則
從父兄訓誨聽親友調和無不可情恕理遣至酒之為
[001-38b]
害尤宜深戒古之人既立之監或佐之史蓋唯恐載號
載呶亂籩豆而起爭端也其可沈湎荒腆致陷身於刑
戮乎語有之忍之斯須乃全爾軀故解去讐忿則全生保
家之道胥在於此養其和平消其亢戾不待排難解紛
而凌競之習自然息化何其風之醇也孔子曰忿思難
孟子謂横逆猶是此亦妄人也已矣聖賢之遺訓與
聖祖仁皇帝之明諭固千古同揆也凡爾兵民凜遵毋
忽則閭閻相保營伍相安下以承家上以報國優游盛
[001-39a]
 世共躋仁夀之域非解讐忿之明效歟六百四十四字/共一萬言
 
 
 
 
 
 
 
[001-39b]
 
 
 
 
 
 
 
聖諭廣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