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n0002 郡齋讀書志-宋-晁公武 (WYG)




一上
            宋 晁公武 撰
自漢武帝之後雖世有治亂無不知崇尚典籍劉歆始
著七畧總錄羣書一曰輯畧二曰六藝三曰諸子四曰
詩賦五曰兵書六曰術數七曰方技至荀朂更著新簿
分為四部一曰甲部紀六藝及小學等書二曰乙部有
古今諸子家及兵書術數三曰丙部有史記及故事四
[001-1b]
曰丁部有詩賦圖讚朂之簿蓋合兵書術數方技於諸
子自春秋𩔖摘出史記别為一六藝諸子詩賦皆仍歆
舊其後歴代所編書目如王儉阮孝緒之徒咸從歆例
謝靈運任昉之徒咸從朂例唐之分經史子集藏於四
庫是亦祖述朂而加詳焉歐陽公謂其始於開元其誤
甚矣今予所錄書史集猥衆若依七畧則多寡不均故
亦分為四部焉
經部其類十一曰易類二曰書類三曰詩類四曰禮類
[001-2a]
五曰樂類六曰春秋類七曰孝經類八曰論語類九曰
經解類十曰小學類孔氏之敎别而為六藝數十萬言
其義理之富至於不可勝原然其要片言可斷曰修身
而已矣修身之道内之則本於正心誠意致知格物外
之則推於齊家治國平天下内外兼盡無施而不宜學
者若以此而觀六藝猶坐璇璣以窺七政之運無不合
者不然則悖謬乖離無足怪也漢承秦後六藝皆出於
灰燼之餘學者顓門名家故易有田氏焦氏費氏詩有
[001-2b]
魯詩韓詩齊詩春秋有鄒郟左丘明公羊高榖梁赤禮
樂有大小戴之殊書有古文今文之異各尊其師說而
伐其異已者黨枯骸䕶蠧簡至於忘父子君臣之分爭
辯不少屈其弊甚矣迨至晉魏之後此弊雖衰而學者
徒剽賊六藝之文飾其辭章以譁世取寵而不復有明
道之意無以議為及唐之中葉海内乂安士稍知宗尚
經術而去聖愈遠異端並興學書者則以今文易古文
而頗改其辭學春秋者則合三傳之同異而雜舉其義
[001-3a]
不本所承決以胷臆以迄于今釋老申韓之說雜然滿
於六經之中雖與漢儒之學不同而其失一也凡此者
豈有他哉皆不能探修身之道及刻意於章句是以迢
迢千載之間悖謬乖離殊塗而同歸至此其極悲夫今
所錄漢唐以來之書甚備觀者其愼擇焉論語孝經自
班固以來皆附經類夫論語羣言之首孝經百行之宗
皆六經之要其附於經固不可易又藝文志有小學類
四庫書目有經類解類蓋有補於經而無所崇屬故皆
[001-3b]
附於經今亦從之  易類
   王弼周易十卷
右上下經魏尚書郎王弼輔嗣注繫辭說卦雜卦序卦
弼之門人韓康伯註又載弼所作畧例通十卷自啇瞿
受於孔子六傳至田何而大興為施讎孟喜梁丘賀其
後焦贛費直始顯而傳受皆不明由是分為三家漢末
田焦之學㣲而費氏獨存其學無章句惟以彖象文言
[001-4a]
等十篇解上下經凡以彖象文言等叅入卦中皆祖費
氏束京荀劉馬鄭皆傳其學王弼最後出或用鄭說則
弼亦本費氏也歐陽永叔見此遂謂孔子古經已亡按
劉向以中古文易經校施孟梁丘經或脱去無咎悔亡
惟費氏經與古文同然則古經何嘗亡哉
   周易正義十四卷
右唐國于祭酒孔穎逹與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馬嘉
運趙乾叶王談于志寕等同撰蘇德融趙𢎞智覆審序
[001-4b]
稱江南義疏有十餘家辭尚虛誕皆所不取唯王弼之
學獨冠古今以弼為本采諸說附益之
   易乾鑿度二卷
右舊題蒼頡修古籒文鄭氏注按唐四庫書目有鄭𤣥
注書詩緯及有宋均注易緯而無此書其中多有不可
曉者獨九宮之法頗明昔通儒謂緯書偽起哀平光武
旣以䜟立故篤信之陋儒阿世學者甚衆鄭𤣥何休以
之通經曹褒以之定禮歴代革命之際莫不引䜟為符
[001-5a]
瑞故桓譚張衡之徒皆深疾之自符堅之後其學殆絶
就使其尚存猶不足保况此又非眞也
   卜子夏易十卷
右舊題卜子夏傳唐藝文志已亡子夏書今此書約王
弼注為之者止雜卦景迂云唐張弧偽作
   京房易三卷右隋有漢京房章句十卷此書舊題京房傳呉陸績注
皆星行氣候之學非章句也
[001-5b]
   關子明易一卷
右魏關子明傳子明名朗元魏太和末王虬言于孝文
孝文召見之著成筮論數十篇唐趙㽔注㽔云恨書亡
半隨文詮解才十一篇而已四庫書不載
   李氏集解十卷
右唐李鼎祚集解經皆避唐諱又取序卦各冠逐卦之
首所集有子夏孟喜京房馬融荀爽鄭康成劉表何晏
宋衷虞翻陸績干寶王肅王輔嗣姚信王廙張璠向秀
[001-6a]
王凱冲侯果蜀才翟𤣥韓康伯劉瓛何妥崔憬沈麟士
盧氏崔覲孔頴逹三十餘家又引九家易乾鑿度義所
謂蜀才者人多不知按顏之推云范長生也其序出自
卜商之後傳註百家惟王鄭相㳂頗行於代鄭則多叅
天象王乃全釋人事易之道豈偏滯於天人哉而天象
難尋人事易習折楊黄華學徒多從之今集諸家刋輔
嗣之野文補康成之逸象以貽同好蓋宗鄭學者也隋
書經籍志所錄易類六十九部子今所有五部而已關
[001-6b]
朗易不載于目乾鑿度自是緯書焦贛易林又屬卜筮
子夏書或云張弧偽為然則隋志所錄捨王弼書皆未
得見也獨鼎祚所集諸家之說時可見其大指唐錄稱
鼎祚書十七卷今所有十卷蓋亦失其七惜哉
   周易口訣義七卷
右唐史證撰抄注疏以便講習田氏乃以為魏鄭公撰
誤也
   周易微旨三卷
[001-7a]
右唐陸希聲撰希聲大順中棄官居陽羡自號居陽遁
叟著傳十卷别撰易圖一指說一釋變一微㫖一通十
卷此微㫖也皆設問答   周易舉正三卷
右唐郭京撰京嘗任蘇州司户序稱京家藏王弼韓康
伯手札周易本及石經校正一百三十五處二百七十
三字蓋以繇彖相證有闕漏處可推而知託云得王韓
手札與石經耳如渙之繇利渉大川下有利貞字而彖
[001-7b]
辭無之則增入漸之繇女歸吉下無也字而彖辭有之
則削去他皆此類
   元命包十卷
右唐衞元嵩撰蘇源明傳李江注坤為首因八卦世變
為六十四卦之次又著運蓍說源二篇統言卦體不列
爻位自云周易元包一也
   易軌一卷
右偽蜀蒲乾貫撰專言流演其序云可以知否泰之源
[001-8a]
察延促之數蓋數學也景迂云按劉道原十國紀年乾
貫作䖍觀今兩字皆誤
   易論三十三卷
右皇朝王昭素撰昭素居酸棗太祖時嘗召令講易其
書以注疏異同互相詰難蔽以巳意
   證墜簡一卷
右皇朝天禧中毗陵從事建溪范諤昌撰其書酷類
京舉正如震卦象辭内云脫不喪七鬯四字程正叔取
[001-8b]
之漸卦上六疑陸字誤胡翼之取之自謂其學出於溢
浦李處約廬山許堅意者豈果有師承故程胡有所取

   胡先生易傳一十卷
右皇朝胡瑗撰瑗字翼之泰州人通經術樂律敎人有
法在湖州從其學者常數百人成材而備朝廷器使者
不可勝數此解甚詳或云門人倪天隱所纂非其自著
也無繋辭
[001-9a]
   周易述聞一卷隱訣一卷補解一卷精微三卷右皇朝皇甫泌撰又有紀師說辯道通為八卷
   邵康節皇極經世十二卷
右皇朝邵雍撰雍字堯夫謚康節隱居博學尤精于易
世所謂其能窮作易之本原前知來物其始學之時睡
不施枕者至三十年此書以元經㑹以㑹經運以運經
世起於堯卽位之二十二年甲辰終於周顯德六年己
未編年紀興亡治亂之事以符其學又有觀物篇繋于
[001-9b]
後其子伯溫解
   劉長民易十五卷
右皇朝劉牧長民撰仁宗時言數者皆宗之慶厯初呉
秘獻其書于朝優詔奬之田况為序
   鈎隱圖三卷
右劉牧撰皆易之數也凡四十八圖并遺事九有歐陽
永叔序而其文殊不類
   鄭揚庭用易傳十二卷
[001-10a]
右皇朝鄭夬掦庭撰姚嗣宗謂劉牧之學受之呉秘秘
受之夬夬又作明數明象明傳道明次例明範五篇邵
雍言夬竊其學於王豫沈括亦言夬之學似雍云
   王逢易傳十卷
右皇朝王逢撰嘗為國子直講其學宗王弼   溫公易說一卷
右皇朝司馬光君實撰雜解易義無詮次未成書也
   周易聖斷七卷
[001-10b]
右皇朝鮮于侁子駿撰本之王弼劉牧而時辯其非且
云衆言淆亂析諸聖斷故名其篇曰聖斷
   周易古經二卷
右皇朝呂大防微仲編其序云彖象以為注乃分於卦
爻之下學者於是始不見完經而文辭次第貫穿之意
亦缺然不屬因按古文而正之凡十二篇别無解釋   毗陵易傳十一卷
右皇朝蘇軾子瞻撰自言其學出於父洵且謂卦不可
[001-11a]
爻别而觀之其論卦必先求其所齊之端則六爻之義
未有不貫者未嘗鑿而通也
   程氏易十卷
右皇朝程頥正叔撰朱震言頤之學出於周敦頥得之
于穆修亦本於陳摶與邵雍之學本同然考頥之解不
及象數頗類胡瑗爾景迂云胡武平周茂叔同師潤州
鶴林寺僧壽涯其後武平傳其學於家茂叔則授二程
與震之言不同
[001-11b]
   周易義海一百卷
右皇朝房審權撰集鄭𤣥至王安石凡百家摘取其專
明人事者為一編或諸家說有異同輙加評議附之篇

   乾生歸一圖兩卷
右皇朝石汝礪撰先辯卦彖爻象之别後列數圖頗雜
以釋老之說
   王介甫易義二十卷龔原注易二十卷耿南仲
[001-12a]
   注易二十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介甫三經義皆頒學宮獨易
自謂少作未善不專以取士故紹聖後復有龔原耿南
仲注易三書偕行于場屋
   晁以道古易十二篇
右從父詹事公撰以諸家易及許愼說文等九十五書
是正其文且依漢田何本分易經上下并十翼通為十
二篇以矯費氏王弼之失謂劉向嘗以中古文易經校
[001-12b]
施孟梁丘經至蜀李譔又嘗著古文易遂名之曰古易
公諱說之字以道昔班固自序其父祖事皆著名袁種
字其叔父曰絲人皆不以為非今錄先世及諸父所著
書若不記名字則後莫知為誰非史之比故不敢効孟
堅况非靣斥輙援袁種舊例云餘皆倣此
   晁以道太極傳六卷因說一卷太極外傳一卷
右從父詹事公撰其學本之邵雍自云初學京房後遇
楊賢寳得其傳初著商瞿傳亡之建炎中再作此書時
[001-13a]
年七十一
   晁以道易𤣥星紀譜一卷
右族父詹事公撰溫公𤣥厯及邵康節太𤣥凖易圖合
而譜之以見揚雄以首凖卦非出私意蓋有星候為之
機括且辯正古今諸儒之失如漸不當凖臨明夷不當
凖大壯之類凡此難與諸家口舌爭觀譜則彼自屈矣
此譜之所以作也
   朱子發易集傳十一卷易圖三卷叢記一卷
[001-13b]
右皇朝朱震子發撰自謂其學以程頥為宗和㑹邵雍
張載之論合鄭𤣥王弼之學為一云其書多采先儒之
說以成故曰集傳
   先天易鈐太極寶局兩卷
右皇朝牛師德撰自云傳邵雍之學于司馬溫公而其
說近於術數未知其信然否
   芸閣先生易解一卷右皇朝呂大臨與叔撰有統論數篇無詮次未完也
[001-14a]
   焦氏易林十六卷
右漢天水焦贛延壽傳易於孟喜行事見儒林傳中此
其所著書也費直題其前曰六十四卦變人有唐俞玉
序其書每卦變六十四總四千九十六首皆為韻語與
左氏傳所載鳯皇于飛和鳴鏘鏘漢書所載大横庚庚
予為天王之語絶相類豈古之卜者各有此等書耶
  書類
   尚書十三卷
[001-14b]
右本古文孔安國傳五十九篇安國取序一篇分諸篇
之首更定五十八篇晉之亂歐陽夏侯尚書並亡晉梅
賾始得此傳闕舜典一篇乃以王肅注足成上之齊建
武中呉姚方興得之於大&KR2008頭比王注多二十八字唐
孝明不喜古文以今文易之又頗改其辭如舊無頗今
改无陂是也按安國旣定古文㑹有巫蠱事不復以聞
藏于私家而已是以鄭康成注禮記韋昭注國語杜預
注左氏趙岐注孟子遇引今尚書所有之文皆曰逸書
[001-15a]
蓋未嘗見古文故也然嘗以禮記校說命孟子較秦誓
人義雖不遠而文不盡同意者安國以𨽻古定時失之

   尚書正義二十卷
右孔頴逹等撰因梁費甝疏廣之注唐儒學傳稱頴逹
與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琰撰五經義訓百餘篇號
義贊詔改為正義包括異家為詳備然其中不能無謬
冗馬嘉運駮正其失永徽中于志寧張行成高季輔就
[001-15b]
加增損始布天下藝文志云頴逹與李子雲王德韶等
撰朱長才蘇德融隋德素王士雄趙𢎞智審覆長孫無
忌李勣等二十四人刋定唐史志傳記事多叅差此為
尤甚所記撰著人姓氏頴逹外往往不同
   古文尚書十三卷
右漢孔安國以𨽻古定五十九篇之書也蓋以𨽻寫籒
故謂𨽻古其書自漢迄唐行於學官明皇不喜古文改
從今文由是古文遂絶陸德明獨存其一二於釋文而
[001-16a]
己皇朝呂大防得本於宋次道王仲至家以較陸氏釋
文雖小有異同而大體相類觀其作字竒古非字書傅
㑹穿鑿者所能到學者考之可以知制字之本也
   尚書大傳三卷右秦伏生勝撰鄭康成注勝至漢孝文時年且百歲歐
陽生張生從學焉音聲猶有訛誤先後猶有差舛重以
篆𨽻之殊不能無失勝終之後數子各論所聞以己意
彌縫其闕而别作章句又特撰大義因經屬指名之曰
[001-16b]
傳後劉向校書得而上之
   尚書解十四卷
右皇朝顧臨蔣之奇姚闢孔武仲劉敞王㑹之周範蘇
子才朱正夫呉孜所撰後人集之為一編然非完書也
   胡翼之洪範解一卷右皇朝胡瑗翼之撰皆其門人所錄無詮次首尾
   張晦之洪範解一卷
右皇朝張晦之撰晦之景祐三年為房州叅軍著論七
[001-17a]

   洪範傳一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安石以劉向董仲舒伏生明灾
異為蔽而别著此傳以庻徴所謂若者不當訓順當訓
如人君之五事如天之雨暘寒燠風而已大意言天人
不相干雖有變異不足畏也
   楊元素書九意一卷右皇朝楊繪元素撰其序云詩書春秋同出于史而仲
[001-17b]
尼或刪或修莫不有筆法焉詩春秋先儒皆言之書獨
無其法邪故作斷堯虞書夏書禪讓稽古商書周書費
誓秦誓意九篇
   蘇明允洪範論圖一卷
右皇朝蘇洵明允撰三論皆援經繋傳斥末以歸本二
圖一以指歆向之謬一以形其意
   新經尚書義十三卷
右皇朝王雱撰雱安石之子也熙寜六年命呂惠卿兼
[001-18a]
修國子監經義王雱兼同修撰王安石提舉而雱董是
經頒於學官用以取士士或少違異輙不中程由是獨
行於世者六十年而天下學者喜攻其短自開黨錮之
禁世人羞稱焉
   書義辯疑一卷
右皇朝楊時中立撰其書專攻王雱之失時仕至禮部
侍郎
   東坡書傳十三卷
[001-18b]
右皇朝蘇子瞻撰熙寜以後專用王氏之說進退多士
此書駭異其說為多又以𦙍征為羿簒位時康王之誥
為失禮引左氏為證與諸儒之說不同   顏呉范司馬無逸說命解三卷
右皇朝呉安詩范祖禹司馬康元祐中侍講筵顏復說
書崇政殿日所進講說也
   伊川書說一卷
右皇朝程頥正叔之門人記其師所談四十餘篇
[001-19a]
   洪範㑹傳一卷
右皇朝孫諤撰元祐中博士其說多本先儒頗攻王氏
之失
   書傳一卷
右不載撰人蓋為程正叔之學者疑諸呂所著也  詩類
   毛詩詀訓傳二十卷
右古詩三千餘篇孔子刪取其三百一十篇為經後亡
[001-19b]
其六漢興分為三申公作訓詁號魯詩轅固生作傳號
齊詩韓嬰作傳號韓詩皆列學宮最後毛公詩出自謂
子夏所傳公趙人為河間獻王博士五傳至東京馬賈
二鄭皆授其學魏晉間魯齊詩遂廢而韓詩僅存毛公
詩獨行至今世謂其解經最密其序蕭綂以為卜子夏
所作韓愈常以三事疑其非至介甫獨謂詩人所自製
按東漢儒林傳曰衞宏作毛詩敘善得風雅之旨隋經
籍志曰先儒相承謂毛詩序子夏所創毛公及衞公所
[001-20a]
潤益愈之言蓋本於此韓詩序芣苢曰傷夫也漢廣曰
悅人也序若詩人所自製毛詩猶韓詩也不應不同若
是况文意繁雜其不出一人之手甚明不知介甫何以
言之殆臆論也漢鄭康成箋
   毛詩正義四十卷
右唐孔頴逹等撰據劉炫劉焯疏為本刪其所煩而增
其所簡云
   韓詩外傳十卷
[001-20b]
右漢韓嬰撰嬰燕人其書漢志本十篇内傳四外傳六
隋止存外傳析十篇其及經蓋寡而遺說往往見於他
書如透迤郁夷之類其義與毛詩不同此書稱外傳雖
非其觧經之深旨然文辭清婉有先秦風
   詩譜一卷
右漢鄭𤣥康成撰歐陽永叔補完之
   毛詩草木鳥獸蟲疏二卷
右呉陸璣撰或題曰陸機非也璣仕至烏程令
[001-21a]
   新經毛詩義二十卷
右皇朝熙寜中置經義局撰三經義皆本王安石說
詩先命王雱訓其辭復命安石訓其義書成以賜太學
布之天下以取士云
   蘇氏詩解二十卷
右皇朝蘇轍子由撰其說以毛詩序為衞宏作非孔氏
之舊止存其首一言餘皆刪去按司馬遷曰周道缺而
關睢作揚雄曰周康之時頌聲作乎下關雎作乎上與
[001-21b]
今毛詩序之意絶不同則知序非孔氏之舊明矣雖然
若去序不觀則詩之辭有溟涬而不可知者不得不存
其首之一言也
   伊川詩說兩卷右皇朝程頥正叔門人記其師所談之經也
   陳氏詩解二十卷
右皇朝陳少南撰
   歐陽詩本義十五卷
[001-22a]
右皇朝歐陽修永叔撰歐陽公解詩毛鄭之說已善者
因之不改至於質諸先聖則悖理攷於人情則不可行
然後易之故所得比諸儒最多但平日不信符命嘗著
書以周易河圖洛書為妖妄今又以生民𤣥鳥之詩為
怪說蘇子瞻曰帝王之興其受命之符卓然見於詩書
者多矣河圖洛書𤣥鳥生民之詩豈可謂誣也哉恨學
者推之太詳流入䜟緯而後之君子亦矯枉過正舉從
而廢之以為王莾公孫述之流緣此作亂使漢不失德
[001-22b]
莾述何自起而歸罪三代受命之符亦過矣
  禮類
   周禮十二卷
右鄭𤣥注漢武帝時河間獻王開獻書之路得周官有
五篇失冬官一篇乃募以千金不得取考工記以補其
闕至孝成時劉歆校理秘書始得序列著於錄畧為衆
排棄歆獨以為周公致太平之迹永平時杜子春初能
通其讀鄭衆鄭興亦嘗傳受𤣥皆引之以叅釋異同云
[001-23a]
大夫者興也司徒者衆也
   儀禮十七卷
右鄭氏注兩漢諸儒得古文禮凡五十六篇高堂生博
士禮十七篇為禮儀喪服傳一卷子夏所為其說曰周
禮為本聖人體之儀禮為末聖人履之為本則重者在
前故宗伯序五禮以吉凶賔軍嘉為次為末則輕者在
前故禮儀先冠昏後喪祭唐韓愈謂文王周公法制粗
在於是恨不及其時進退揖遜於其間云
[001-23b]
   禮記二十卷右漢戴聖纂鄭康成注聖卽所謂小戴者也此書乃孔
子没後七十子之徒所共錄中庸孔伋作緇衣公孫尼
子作王制漢文帝時博士作河間獻王集而上之劉向
校定一百五十篇大戴旣刪八十五篇小戴又刪四十
六篇馬融傳其學又附月令明堂義合四十九篇唐孝
明刪月令移第一皇朝以禮記不刋之書改正復為第
五議者謂經禮三百曲禮三千毋不敬一言足以蔽之
[001-24a]
故先儒以為首孝明肆情變亂甚無謂也復之當矣
   大戴禮記十三卷右漢戴德纂亦河間王所獻百三十一篇劉向校定又
得明堂陰陽記三十三篇德刪其煩重為八十五篇今
書止四十篇其篇目自三十九篇始無四十三四十四
四十五六十一四篇有兩七十四蓋因舊缺錄之每卷
稱今卷第幾題曰九江太守戴德撰按九江太守聖也
德為信都王太傅蓋後人誤題
[001-24b]
   三禮義宗三十卷
右梁崔靈恩撰一百五十二篇今此本頗殘缺
   周禮疏四十卷
右唐賈公彥撰公彥洺州人永徽中仕至太學博士
周禮疏四十卷今倂為十二卷
   儀禮疏五十卷
右唐賈公彥撰齊黄慶隋李孟悊各有疏義公彥刪二
疏為此書
[001-25a]
   禮記疏七十卷
右唐孔穎逹等貞觀中奉詔撰其序稱大小二戴共氏
而分門王鄭兩家同經而異注爰從晉宋逮於周隋傳
禮業者江左尤盛其為義疏者甚多唯皇甫侃熊安生
見於世然皇氏為勝今據以為本其不備以熊氏補焉   禮記外傳四卷
右唐成伯璵撰義例二卷五十篇名數兩卷六十九篇
雖以禮記為目通以三禮言之劉明素序張幼倫注
[001-25b]
   三禮圖二十卷
右聶崇義周世宗時被旨撰以鄭康成阮諶等六家圖
刋定皇朝建隆中奏之竇儀為之序
   明道中庸解一卷
右皇朝程顥撰陳瓘得之江濤江濤得之曾天隱天隱
得之傅才孺才孺云李丙所藏也   芸閣禮記解四卷
右皇朝呂大臨與叔撰與叔師事程正叔禮學甚精博
[001-26a]
中庸大學尤所致意也
   編禮三卷
右皇朝呂大臨與叔編以士喪禮為本取三禮附之自
始死至祥練各以類分其施于學甚惠尚恨所編者五
禮中特凶禮而己
   新經周禮義二十二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熙寜中設經義局介甫自為周
官義十餘萬言不解考工記按秦火之後周禮比他經
[001-26b]
最後出論者不一獨劉歆稱為周公致太平之迹鄭氏
則曰周公復辟後以此授成王使居洛邑治天下林孝
存謂之黷亂不驗之書何休亦云六國陰謀之說昔北
宮錡問孟子周室班爵祿之法孟子以為諸侯惡其害
己滅去其籍則自孟子時已無周禮矣况經秦火乎孝
存休非之良有以也不知劉鄭何所據而言然又自違
異不同王莾嘗取而行之斂財聚貨瀆祀煩民冗碎詭
異離去人情遠甚施於文則可觀措於事則難行凡莽
[001-27a]
之馴致大亂者皆其所致厥後惟蘇綽王通善之諸儒
未嘗有言者至於介甫以其書理財者居半愛之如行
青苖之類皆稽焉所以自釋其義者蓋以其所創新法
盡傅著經義務塞異議者之口後其黨蔡卞蔡京紹述
介甫期盡行周禮焉圜土方田皆是也周姬姓故其女
曰王姬舍其周姓其臣如宋齊之女亦不曰姬而各氏
其姓曰姜氏曰子氏趙嬴姓京乃令帝女稱帝姬噫至
於姓亦從焉何其甚也久之禍難並起與莽曾無少異
[001-27b]
殆書所謂與亂同事者邪
   中庸篇一卷
右族父詹事公撰近世學者以中庸為二事其說是
皆穿鑿而二之於是本諸胡先生司馬溫公程明道張
横渠王肅鄭𤣥作傳焉
   游氏中庸解一卷
右皇朝游酢定夫撰酢亦程正叔門人
   楊中立中庸解一卷周禮辨疑一卷
[001-28a]
右皇朝楊時中立撰時載程正叔之言曰不偏之謂中
不易之謂庸蓋亦猶王氏之說焉周禮辨疑其如辨詩
書者也
   周公謚法一卷
右其序曰維周公旦太公望相嗣王發建功于牧野
終將葬乃制謚計一百九十餘條云謚隋志附於論語
類中今遷於此
   春秋謚法一卷
[001-28b]
右與周公謚法相類而小有異同
   沈賀謚法四卷
右梁沈約撰凡七百九十四條賀琛又加婦人謚二百
三十八條
   嘉祐謚法三卷
右皇朝蘇洵明允撰洵嘉祐中被詔編定周公春秋廣
謚沈約賀琛扈䝉六家謚法於是講求六家外採今文
尚書汲冡師春蔡邕獨斷凡古人論謚之書收其所長
[001-29a]
加以新意得一百六十八謚三百一十一條芟去者百
九十有八又為論四篇以叙其去取之意
  樂類
   樂府雜錄一卷
右唐段安節撰記唐開國以來雅鄭之樂并其事始古
之為國者先治身故以禮樂之用為本後世為國者先
治人故以禮樂之用為末先王欲明明德於天下深推
其本必先修身而修身之要在乎正心誠意故禮以制
[001-29b]
其外樂以養其内使内之不貞之心無自而萌外之不
義之事無由而蹈一身旣修而天下治矣是以禮樂之
用不可須臾離也後世則不然設法造令務以整治天
下自適其暴戾恣睢之心謂躬行率人為迂濶不可用
若海内平定好名之主然後取禮之威儀樂之節奏以
文餙其治而已則其所謂禮樂者實何益於治亂成敗
之數故曰後世為國者先治人以禮樂之用為末雖然
禮文在外為易見歴代猶不能廢至於樂之用在内微
[001-30a]
密要眇非常情所能知故自漢以來指樂為虛器雜以
鄭衞夷狄之音雖或用於一時旋卽放失無復存者况
其書哉今裒集數種姑以補書目之闕爾
   羯鼔錄一卷
右唐南卓撰述鼓曲故事
   補亡樂書三卷
右皇朝房庻撰古律旣亡後世議樂者縱黍為之則尺
長律管容黍為有餘王朴是也横黍為之則尺短律管
[001-30b]
容黍為不足胡瑗是也故庻欲先以一千二百黍納之
于律管中黍盡乃得九十分為黄鍾之長其說大要以
律生尺耳范蜀公本之以製雅樂
   五音㑹元圖一卷右未知何人所撰謂樂各有譜但取篳篥譜為圖以七
音十二律使俗易曉
   大晟樂府推圖一卷
右皇朝政和中建大晟樂府起黄鍾于上躬之中指弃
[001-31a]
塞古今諸儒異同之論此其譜也
   琴筌十卷
右皇朝苟以道撰記造琴法彈琴訣并譜
 
 
 
 
 
[001-31b]
 
 
 
 
 
 
 
 郡齋讀書志卷一上
[001-32a]
欽定四庫全書
 郡齋讀書志卷一下
            宋 晁公武 撰
  春秋類
   春秋經傳集觧三十卷
右晋杜預元凱集劉子駿賈景伯父子許惠卿頴子嚴
之注分經之年與傳之年相附其發明甚多古今稱之
然其弊則棄經信傳如成公十三年麻隧之戰傳載秦
[001-32b]
敗績而經不書以為晋直秦曲則韓役書戰時公在師
復不須告克獲有功亦無所諱於左傳之例皆不合不
曰傳之謬而猥稱經文闕漏其尤甚者至如此   春秋公羊傳十二卷
右戴宏序云子夏傳之公羊髙髙傳其子平平傳其子
地地傳其子敢敢傳其子壽至漢景帝時壽乃與弟子
胡毋子都著以竹帛其後傳董仲舒以公羊顯于朝又
四傳至何休為經傳集詁其書遂傳鄭𤣥曰公羊明讖
[001-33a]
休注引讖最多
   春秋榖梁傳十二卷
右范寗注應劭風俗通稱榖梁名赤子夏弟子縻信則
以為秦孝公同時人阮孝緒則以為名俶字元始皆未
詳也自孫卿五傳至蔡千秋漢宣帝好之遂盛行于世
自漢魏以來為之註解者有尹更始唐固縻信孔寅江
熙等十數家而范寗皆以為膚淺於是帥其長子參中
子雍小子凱從弟邵及門生故吏商畧名例博采諸儒
[001-33b]
同異之説成其父汪之志嘗謂三傳之學榖梁所得最
多諸家之觧范寗之論最善寗字武子
   春秋外傳國語二十一卷
右魯左丘明撰吳韋昭𢎞嗣集鄭衆賈逵虞翻唐固四
家説成此觧皇朝宋庠為補音三卷班固藝文志有國
語二十一篇隋志云二十二卷唐志云二十一卷今書
篇次與漢志同蓋厯代儒者析簡併篇互有損益不足
疑也要之藝文志審矣陸淳謂與左傳文體不倫定非
[001-34a]
一人所為蓋未必然范寗云左氏富而艶韓愈云左氏
浮夸今觀此書信乎其富艶且浮夸也非丘明而誰桞
宗元稱越語尤竒峻豈特越哉自楚以下類如此
   春秋繁露十七卷
右漢董仲舒撰史稱仲舒説春秋事得失聞舉玉杯繁
露清明竹林之屬數十篇十餘萬言皆傳於後世今溢
而為八十二篇又通名繁露皆未詳隋唐卷目與今同
但多訛舛
[001-34b]
   春秋釋例十五卷
右晋杜預撰凡四十部集左傳諸例及地名譜第厯數
皆顯其同異從而釋之發明尤多昔人稱預為左氏忠
臣而預自以為有傳癖觀此尤信
   左氏膏肓九卷
右漢何休撰休始答賈逵事因記左氏之短鄭康成嘗
著膏肓後人附之逐章之下
   春秋正義三十六卷
[001-35a]
右唐孔頴逹撰自杜預專治左氏學其後沈文阿蘇
劉炫皆有義疏而炫性矜伐雅好非毁規杜氏之失一
百五十餘事義特淺近然比諸家猶有可觀今書據以
為本而以沈氏補其闕焉
   春秋公羊疏三十卷
右不著撰人李獻民云徐彦撰以何氏三科九㫖為宗
本其説曰何氏之意三科九㫖正是一事爾總而言之
謂之三科析而言之謂之九㫖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
[001-35b]
王此一科三㫖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此
二科六㫖也内其國而外諸夏内諸夏而外夷狄此三
科九㫖也   盧仝春秋摘㣲四卷
右唐盧仝撰其經觧不用傳然㫖意甚疎韓愈謂春秋
三傳束髙閣獨抱遺經究終始蓋實録也祖無擇得之
於金陵崇文總目所不載
   春秋微㫖六卷
[001-36a]
右唐陸淳伯同撰淳吳人纂三傳不同擇其善者質以
啖助趙匡之説助字叔佐閩人匡字伯修天水人微㫖
自為序予嘗學春秋閲古今諸儒之説多矣大抵啖趙
以前學者皆顓門名家苟有不通寜言經誤其失也固
陋啖趙以後學者喜援經繫傳其或未明則憑私臆決
其失也穿鑿均之失聖人之㫖而穿鑿者之害為甚
   春秋折衷論三十卷
右唐陳岳撰以左氏傳為上公羊為中榖梁傳為下比
[001-36b]
其異同而折中之岳唐末從鍾傳辟為江西從事
   春秋㑹議二十六卷
右皇祐間進士杜諤集釋例繁露規過膏肓先儒同異
篇指掌碎玉折衷指掌議纂例辨疑微㫖摘微通例胡
氏論箋義總論尊王發微本㫖辨要㫖要集議索𨼆新
義經社三十餘家成一書其後仍斷以巳意雖其説不
皆得聖人之㫖然使後人博觀古今同異之説則於聖
人之㫖或有得焉
[001-37a]
   春秋正經一卷
右以左氏經為本其餘公榖不同者注於下
   春秋世系一卷
右不著撰人姓名譜左氏諸國君臣世系獨秦無世臣
   春秋尊王發微十二卷
右皇朝孫明復撰史臣言明復治春秋不取傳註其言
簡而義詳著諸大夫功罪以考時之盛衰而推見治亂
之迹故得經之意為多常秩則譏之曰明復為春秋猶
[001-37b]
商鞅之法棄灰於道者有刑歩過六尺者有誅謂其失
於刻也胡安國亦以秩之言為然
   春秋集傳十五卷
右皇朝王㳂撰三傳解經之文
   春秋權衡十七卷春秋意林二卷春秋劉氏傳
   十五卷
右皇朝劉敞原父撰權衡論三傳之失意林叙其解經
之㫖劉氏傳其所解經也如桓無王季友卒胥命用郊
[001-38a]
之類皆古人所未言   黎氏春秋經解
右皇朝黎錞希聲撰錞蜀人歐陽公之客名其書為經
解者言以經解經也其後又為統論附焉
   横渠春秋説一卷
右皇朝張載子厚撰為門人雜説春秋其書未成
   頴濵春秋集傳十二卷
右蘇轍子由撰大意以世人多師孫復不復信史故盡
[001-38b]
棄二傳全以左氏為本至其不能通者始取二傳啖趙
自熙寧謫居髙安至元符初十數年矣暇日輙有改定
卜居龍川而書始成   劉質夫春秋五卷
右皇朝劉絢質夫撰絢學於二程之門伯淳嘗語人曰
他人之學敏則有矣未易保也斯人之至吾無疑焉正
叔亦曰㳺吾門者多矣而信之篤得之多行之果守之
固若子者幾希有李參序
[001-39a]
   得法忘例論三十卷
右皇朝馮正符所撰熙寜八年何郯取其書奏之而久
之不報意者王安石不喜春秋故也其書例最詳悉務
通經㫖不事浮辭後坐鄧綰陳亨甫語言被斥
   繹聖傳十二卷右皇朝任伯雨徳翁所撰觧經不甚通例如觧桓十三
年二月公㑹紀侯鄭伯己已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
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取榖梁之説戰稱人敗績稱
[001-39b]
師重衆之説殊不知齊人代衛衛人及齊人戰衛人敗
績何獨不重衆也
   胡氏春秋傳三十卷
右皇朝胡安國被㫖撰安國師程頥其傳春秋事按左
氏義取公榖之精者採孟子荘周董仲舒王通邵堯夫
程明道張横渠程正叔之説以潤色之其序畧曰近世
推隆王氏新説按為國是獨於春秋貢舉不以取士庠
序不以設官經筵不以進讀斷國論者無以折衷天下
[001-40a]
不知所適人欲日長天理日消其效使夷狄亂華莫之
遏也
   王氏春秋十二卷
右皇朝王當撰當眉山人嘗為春秋列國諸臣傳十餘
萬言今又釋春秋真可謂有志矣
   馮氏春秋通觧十二卷
右皇朝馮山字允南撰普州人澥之父也
   春秋新傳十二卷
[001-40b]
右皇朝余安行撰採左氏公羊榖梁及諸家之得失
以己意為之
   春秋指南十卷
右吳園先生張根知常撰以征伐㑹盟年經而國緯汪
藻為之序
   四家春秋集觧二十五卷
右或人集皇朝師協石季長王棐景先之觧為一通具
載本文
[001-41a]
   非國語兩卷
右唐桞宗元子厚撰序云左氏國語其文深閎傑異而
其説多誣淫懼學者溺其文采而淪於是非本諸理作
非國語上卷三十一篇下卷三十六篇
   春秋列國諸臣傳五十一卷
右皇朝王當撰類左氏所載列國諸臣事效司馬遷為
之傳凡一百三十有四人系之以贊云
   左氏綱領四卷
[001-41b]
右皇朝文濟道撰排比事實為儷句䝉求之類也
   左氏䝉求三卷
右皇朝王舜俞序不知何人所作過於綱領者
   春秋機括一卷
右皇朝沈括存中撰春秋譜也   春秋纂例十卷
右唐陸淳撰其序云啖氏製統例分疏通㑹其義趙氏
損益多所發揮今纂而合之凡四十篇
[001-42a]
  孝經類
   孝經一卷
右漢初顔芝之子真獻於朝千八百七十二字唐𤣥宗
註序稱取王肅劉邵虞翻韋昭劉炫陸澄六家説約孔
鄭舊義為之何休稱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信斯
言也則孝經乃孔子自著者也今其首章云仲尼居曾
子侍則非孔子所著明矣詳其文義當是曾子弟子所
為書也桞宗元謂論語載弟子必以字獨曾參不然蓋
[001-42b]
曾子之徒樂正子春子思相與為之耳余於孝經亦云
   孝經正義三卷
右皇朝邢昺等撰世傳孝經疏外餘家尚多咸平中昺
集説為此書
   孝經解一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經云當不義則子不可不諍於
父而孟子猥曰父子之間不責善夫豈然哉今介甫因
謂當不義則諍之非責善也噫不為不義即善也阿其
[001-43a]
所好以巧慧侮聖人之言至此君子疾夫
   古文孝經指解一卷
右古文二十二章與尚書同出於壁中蓋孔惠所蔵者
與顔芝十八章大較相似而析出三章又有閨門一章
不同者四百餘字劉向校書以十八章為定故世不大
傳獨有孔安國注今亡然諸家説不安處古文字讀皆異
推此言之未必非真也皇朝司馬文正公為之指觧并

[001-43b]
   古文孝經説一卷
右皇朝范祖禹夢得撰元祐中侍經幄時所上  論語類
   論語十卷
右魏何晏集解其序自云據魯論包氏周氏孔安國馬
融鄭康成陳羣王肅周生烈八家之説與孫邕鄭同曹
羲荀顗集諸家訓解為之按時論語凡有三而齊論有
問王知道兩篇詳其名是必論内聖之道外王之業未
[001-44a]
必非夫子之最致意者不知何説而張禹獨遺之禹身
不知王鳯之邪正其不知此固宜然勢位足以軒輊一
世使斯文遂喪惜哉鄭同名觸先公諱司馬遷父名談
以趙談子為固子故予亦云後倣此   論語正義十卷
右梁王侃<一云皇/甫侃採衛瓘蔡謨等十三家説為疏國朝
邢昺等因之撰此書
   王介甫論語解十卷
[001-44b]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紹興後亦行於場屋
   伊川論語説十卷
右皇朝程頥正叔之門人記其師所解論語也不為文
辭直以俚語記之
   東坡論語解十卷
右皇朝蘇軾子瞻撰子瞻没後義有未安者其弟子
嘗辨正之凡二十有七章
   范氏論語説十卷
[001-45a]
右皇朝范祖禹醇夫撰亦元祐中所進數稱引劉敞程
頥之説云
   謝顯道論語解十卷
右皇朝謝顯道撰少嘗師事程正叔
   景迂論語講義十卷
右從父詹事公撰多取古儒之説以正近世之失
   楊氏注論語十卷
右皇朝楊時中立撰亦伊川門下士也
[001-45b]
   尹氏論語義十卷
右皇朝尹焞彦明撰彦明亦程氏門下人紹興中自布
衣召為崇政殿説書被㫖訓觧多采純夫之説
   孔子家語十卷
右魏王肅序注凡四十四篇劉向校録止二十七篇後
肅得此於孔子二十四世孫猛家
  經觧類
   白虎通徳論十卷
[001-46a]
右後漢章帝㑹羣臣於白虎殿講論五經同異班固奉
詔纂   七經小傳五卷
右皇朝劉敞原甫撰所謂七經者毛詩尚書公羊周禮
儀禮禮記論語也元祐史官謂慶厯前學者尚文辭多
守章句注疏之學至敞始異諸儒之説後王安石修經
義蓋本於敞予觀原甫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之説之
類經義多勦取之史官之言良不誣也
[001-46b]
   漁樵對問一卷
右皇朝張載撰設為答問以論隂陽化育之端性命道
徳之奧云
   程氏雜説一卷右皇朝程頥正叔門人記其師之言
   儒言一卷
右從父詹事公撰其書蓋辨正王安石之學違僻者
   三墳書七卷
[001-47a]
右皇朝張商英天覺得之於北陽民家墳皆古文而傳
乃𨽻書所謂三墳者山氣形也按七畧不載三墳隋志
亦無之世皆以為天覺偽撰蓋以比李筌隂符經云
   信聞記一卷
右皇朝張載撰雜解六經   六祖經要四卷
右皇朝任洙撰洙自言受學於呂𨼆君凡五十門皆數
學也
[001-47b]
  小學類
   爾雅三卷
右世傳釋詁周公書也仲尼子夏叔孫通梁文增補之
晋郭璞注文字之學凡有三其一體制謂點畫有縱衡
曲直之殊其二訓詁謂稱謂有古今雅俗之異其三音
韻謂呼吸有清濁髙下之不同論體製之書説文之類
是也論訓詁之書爾雅方言之類是也論音韻之書沈
約四聲譜及西域反切之學是也三者雖各一家其實
[001-48a]
皆小學之類而藝文志獨以爾雅附孝經類經籍志又
以附論語類皆非是今依四庫書目置於小學之首
   爾雅疏十卷
右舊有孫炎髙璉疏皇朝以其淺畧命邢昺杜鎬等别
著此書
   方言三卷
右漢揚雄子雲撰晋郭璞注雄齎油素問上計孝亷異
語悉集之題其首曰輶軒使者絶代語釋别國方言
[001-48b]
   玉篇三十卷
右梁顧野王撰唐孫彊又嘗增字僧神珙反紐圖附於

   廣韻五卷
右隋陸法言撰其後唐孫愐加字凡四萬三千三百八
十三前有法言長孫訥孫愐三序
   經典釋文三十卷
右唐陸徳明撰釋易書詩三禮三傳孝經論語爾雅老
[001-49a]
荘頗載古文及諸家同異徳明蓋博極羣書也   羣經音辨七卷
右皇朝賈昌朝撰先是大臣稽古不過秦漢引經議政
蓋自昌朝始此書以古今多通借音詁乃辨正之凡五

   禮部韻畧五卷
右皇朝丁度等撰元祐中孫諤蘇軾再加詳定
   類篇四十九卷
[001-49b]
右皇朝景祐中丁度受詔修類篇至熙寜中司馬光始
奏音文三萬一千三百一十九重音二萬一千八百四
十六以説文為本   集韻十卷
右皇朝丁度李淑與宋祁鄭戬王洙賈昌朝同定字五
萬三千五百二十五比舊增二萬七千三百三十一
   龍龕手鏡三卷
右𢍆丹僧行均撰凡二萬六千四百三十字注十六萬
[001-50a]
三千一百餘字僧智光為之後題云統和十五年丁酉
按紀年通譜耶律隆緒嘗改元統和丁酉至道三年也
沈存中言契丹書禁甚嚴傳入中國者法皆死熙寜中
有人自契丹得此書入傅欽之家蒲傳正帥浙西取以
刻板其末題云重熙三年序蒲公削去之今本乃云統
和非重熙豈存中不見舊題妄記之邪
   佩觹三卷
右皇朝郭忠恕撰上篇論古今傳記小學異同極為辨
[001-50b]

   切韻指𤣥論三卷
右皇朝王宗道撰論字之五音清濁
   四聲等第圖一卷
右皇朝僧宗彦撰切韻之訣也
   説文解字十五卷
右漢許慎纂李陽氷刋定偽唐徐鉉再是正之又增
其闕字
[001-51a]
   字説二十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蔡卞謂介甫晚年間居金陵以
天地萬物之理著為此書與易相表裏云而元祐中言
者指其糅雜釋老穿鑿破碎聾瞽學者特禁絶之
   陸氏埤雅二十卷
右皇朝陸佃農師撰書載蟲魚鳥獸草木名物喜採俗
説然王安石客也而其學不專主王氏亦特立者
   字説偏傍音釋一卷字説疊解備檢一卷
[001-51b]
右不見撰人姓名
   押韻六卷
右皇朝張孟撰緝六藝諸子三史句語依韻編入以備
舉子試詩賦之用
   復古編三卷
右皇朝張守謙中撰守自㓜喜小篆年六十成此書三
千言據古説文以為正其㸃畫之微轉側縱横髙下曲
直毫髪有差則形聲頓異自陽水前後名人格以古文
[001-52a]
往往而失其精且博如此
   鐘鼎篆韻七卷右皇朝薛尚功集元祐中呂大臨所載僅數百字政和
中王楚所傳亦不過數千字今是書所録凡一萬一百
二十有五
   淳化法帖十卷
右皇朝淳化中出禁中所藏厯代君臣書命刋之板後
大臣二府皆以賜焉歐陽公云往時禁中火焚其板或
[001-52b]
云尚在但不賜爾
   武陵法帖二十二卷
右皇朝王若谷以秘閣法帖合潭絳臨江汝海諸帖叅
校有無補其遺逸成是書鼎中張斛刋之石   法帖釋文十卷
右淳化法帖既巳焚板元祐中有劉次荘者模刻之石
復取帖中草書世所病讀者為釋文行於世
   考古圖十卷
[001-53a]
右皇朝呂大臨與叔撰裒諸家所藏三代秦漢尊彛鼎
敦之屬繪之於幅而辨論形制文字
   博古圖三十卷
右皇朝王楚集三代秦漢彛器繪其形範辨其欵識增
多呂氏考古十倍
   鐘鼎欵識二十卷右皇朝薛尚功編考古博古之類然猶為詳備
   博雅十卷
[001-53b]
右隋曹憲撰魏張揖嘗採蒼雅遺文為書名曰廣雅憲
因揖之説附以音觧避煬帝諱更之為博云後有張揖

 
 
 
 
 郡齋讀書志卷一下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郡齋讀書志卷